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浅谈德育教育8篇

时间:2023-06-22 09:13:36

浅谈德育教育

浅谈德育教育篇1

那么,作为中学教育工作者,如何在自身工作中不失时机,不遗余力地展开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呢,下面,在结合自己多年的一线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基础上,谈一谈粗浅的看法。

首先,德育教育重在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在学校,教师是学生最依赖的人,是最重要的师表,是学生最活生生的人格榜样,教师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影响学生的成长。因此,教师不能只是道德的传声筒和会说话的教科书,教师应该成为鲜活的、人格丰满的生活者,应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做学生的榜样,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才会心服口服,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比如,禁止学生抽烟而教师却在教室、在公共场合、在学生面前毫不避讳地抽着;严禁学生上课迟到,而教师确常有迟到早退现象。试问这样的德育教育会收到什么效果呢?历代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特征的体现。没有教师的“身教”,就没有真正的德育,学校教育就不可能实现它的道德目的。

其次,德育教育重在实实在在。学校对德育最为强调的就是要“实实在在”――实实在在地贴近学生。人们生活在“生活世界”中,任何离开生活世界的道德教育,都是苍白无力的。如爱祖国、爱人民,作为一种道德教育信念从小予以熏陶,也未尚不可,但要作为一种道德内容或行为去予以贯彻或训练,这就未必会有成效。因为一个人若没有经历过远离祖国或亲友的切身体验,他就很难真正领悟“爱祖国”、“爱人民”的真正涵义。因此,把一些成人世界中都难以理解或做到的道德理念,却叫一些没有任何生活体验的未成年孩子去理解,其起到的只能是事倍功半的作用。

为此,对中学生的道德要求而言,其内容应更多地限于行为举止的训练、是非善恶的辨别等,这样一种水平的道德内容才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够感受、容易触摸并善于理解和做到的。

浅谈德育教育篇2

关键词:中学生;德育;道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1-0240-02

前不久,我所在的班级出了这样一件事,有位学生上课经常迟到,老师批评了她,结果这位学生怀恨在心,在老师的宿舍门前贴了一幅画谩骂老师,让老师很生气。联想到这一段网络上出现的许多校园事件,比如像殴打老师、校园暴力等,使我不仅对中学生的德育状况担忧起来。中学生是人才的摇篮、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肩负着祖国人民的重托和历史赋予的使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与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与党的事业能否后继有人,与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兴旺发达,与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息息相关。90后的中学生,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对这一代中学生的德育教育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对新形势下的中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我们每个老师面临的重要工作,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首先,我想先谈一下造成当代中学生道德缺失的原因:

一是来自家庭的影响。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父母的教育水平如何,对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当今家庭对孩子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极端,一种是娇纵溺爱的家庭。在这种家庭成长的孩子,在家里有父母百般呵护,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中怕掉了,对子女是有求必应,不让孩子受一点挫折,养成了孩子娇纵任性的性格,不能受一点委屈。到学校唯我独尊,很难与其他学生相处,不能受一点的挫折,更不能忍受老师对他的教育和管理。第二是离异家庭的学生。现在由于受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离婚的家庭越来越多,这些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很大的伤害,造成了孩子孤僻、叛逆的性格,对社会充满了敌视,不再相信任何人,这样的孩子也最难相处和沟通。

二是社会的因素。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与生活等环境对德育思想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市场经济的弱点会不可避免的影响学生的道德观,养成了他们过分强调索取、以自我为中心,物质欲膨胀,金钱就是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导致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在一定程度上泛滥。 另一方面,由于全球化的浪潮,我们在学习国外一些先进的优秀文化同时,国外一些腐朽的东西也随之而来,对中学生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再加上互联网的发展,它是把双刃剑,内容良莠不齐,很多不健康的信息影响着学生的成长,特别是一些学生沉迷于上网,在网上聊天、玩网络游戏等,不仅耽误了大量宝贵的学习时间,而且也使他们更容易脱离社会、自我封闭,严重的甚至可能出现人格障碍。

三是学校的因素。虽然现在素质教育提得很响,但只要有高考这个指挥棒,应试教育思想就不会消失。衡量一个学校的好坏,还是注重升学率,看考上重点大学的比率。在这种教育思潮的影响下,学校之间的竞争主要还是升学率的竞争。学校对德育的教育日趋弱化。“人的教育”从教育的“中心”退却为教育的“边缘”,德育教育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的教育。当我们面对学校弱化的德育教育,也真的是很无奈,为之心痛。

其次,针对上述中学生出现道德问题的原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一是家长应该转变教育观念。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是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家长应该转变教育观念,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爱护孩子固然没错,但要有正确的方法,一定不要溺爱孩子,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面对困难,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任何风吹雨打的,也很难成才。家长应该有责任感,努力为国家培养出能够适应新形势的新一代的建设者。同时学校也要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学校应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家访等途径,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教育孩子的方式要得当,不能进行简单、粗暴的“棍棒教育”,也不能把孩子当成“掌上明珠”溺爱娇惯,教育方式一定要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对有问题家庭的学生要特别留心,帮助他们克服家庭的不良影响引起的心理问题。

第二是净化社会环境。全社会都要行动起来,努力为我们后代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多进行一些积极健康的思想教育,净化网络,打击网络上的不健康的内容。另外要多开展积极向上的文化娱乐活动,陶冶学生情操。在对外开放的同时,一定要抵制腐朽落后的东西对青少年的腐蚀,形成人人负责,共创良好社会环境的社会氛围。

三是加强学校教育。一方面,优化学校环境。学校是青少年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基地,学校环境的优化对青少年政治思想道德教育与培养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学校在这一方面应做到:一、校园环境要优美,让青少年在整洁、优美、富有教育意义和时代气息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二、加强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少年德育师资的整体素质,做到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三结合,使青少年德育工作渗透到青少年的生活、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三、形成正确的校园舆论。正确的校园舆论,能起到表扬、鞭策、扶正祛邪、激励进取的导向作用。四、形成优良的校风和培养优良的学风,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也是青少年积极进取的动力源。另一方面,利用主题班会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根据学生特点和需求,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和主题班会活动,寓教于乐,使学生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技能大赛、田径运动会、球赛、文化艺术节以及通过各种社团组织开展的日常活动)让学生增长才艺,陶冶情操,着力培养广大学生尊重人、关心人、宽容人的态度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使广大学生养成高尚的品格和健康的人格。再次,提高教师素质。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老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这就要求执教者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高尚的道德情操,这样他的一言一行会无声的影响着身边的学生,给学生以良好的熏陶。

德育的基础就是要教学生学会做人,所以诸如公平、正直、诚实、勇敢、仁爱、热爱劳动、艰苦朴素等应当成为中小学德育的奠基。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培养是德育的最高目标,同时也是德育的基础工作。只有确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学生才可能有健康、自觉的价值生活,才能有真正合乎道德的行为,形成真正的文明行为习惯。

如果说学生是一艘刚刚起航的船,教师就是掌握引航的舵手,家长则是护航的水手,社会是航行的大海,几股力量有机地凝聚在一起,教育效果才能是加法,才能促使航船顺利的到达成功的彼岸。让我们架起沟通学校与家庭、社会的桥梁,让家、校、社形成合力,共同为“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这个目标服务,达成共识,相互配合,促进每一位中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浅谈德育教育篇3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教育

很多人认为能吹拉弹唱就是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不错!听起来似乎完全正确,但细细琢磨,似乎人们忽视了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其实这只是一名合格音乐教师所具备的条件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我认为要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更重要的是如何根据音乐学科的特点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并行之有效地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不仅感受音乐的美妙,也能发现人性的闪光点,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感得到净化和升华,从小培养他们有一颗善良、爱美之心,同时慢慢积累和培养学生分辨丑恶的能力。

一、健全的人格是德育教育的前提

身正为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师德的示范者。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具有现代人的素质和高尚的人格。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思想、言行和学识,直接影响学生的言行举止。对于小学生来讲,教师的人格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替代的、最灿烂的阳光,只有人格才是最具说服的教育力量。“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只有自己具有美好的心灵,才能使别人的心灵更美好。正如奥地利教育哲学家马丁·布贝尔所说:“教师只能以他的整个人、以他的全部自发性,才是以对学生的整个起真实的影响,教师应把言传和身教完美结合起来,以身作则,行为师范,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仪表端庄、举止文雅,以自己的言行和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

二、文化素养是德育教育的基础

音乐不单单是一门单一的课程,而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涉及历史、地理、政治、文学等等学科领域,这就要求教师要有很高的文化素养,要具有深厚丰富的知识。例如,在学习“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在地图上找到台湾,介绍台湾的历史、地理环境、物产等,如果教师不具备各方面的知识又如何让学生知道台湾在哪里,台湾风景优美、物产丰富,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更谈不上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的热爱之情。所以音乐教师深厚的文化修养和丰富的知识是在音乐课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基础。

三、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渗透德育教育的关键

我们要善于发掘音乐教材里的德育教育内容。其实在我们的音乐教材里,每一个年级每一课,编者都是从德育的角度去合理安排课程的。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走进音乐世界”的第八册为例,全册书有八课,第一课“祖国的宝岛——台湾”编者的意图是通过学习台湾民谣与童谣,让学生了解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从而对学生进行热爱宝岛的亲情教育;第二课“妈妈的歌”编者的意图是通过歌曲教学来培养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所以音乐教材中不缺德育内容,关键是教师采用什么教学方法去达到德育的效果。例如,在学习“走进音乐世界”的第八册“祖国的宝岛——台湾”一课时,如何让学生通过欣赏器乐曲《台湾岛》和歌曲《台湾岛》去感受体验台湾歌曲的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宝岛台湾的热爱呢?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想象能力是有限的,不可能光听听歌曲,教师就把台湾歌曲的美,台湾景色的美这种感受硬塞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己真真切切地去感受。所以在欣赏前我对学生说要带他们去春游,但要他们自己听听要到哪里去?我们要去的地方有什么优美的风景?有什么特产?带着问题,带着好奇,这样学生就会很自然、很认真地进入到音乐里,静静地去欣赏音乐。我还播放台湾的优美风光视频让学生直观地去了解台湾的美,感受台湾的美。在视频当中,台湾有博物馆,孙中山纪念馆,我们也有我们的北京故宫博物馆和孙中山纪念堂,这些是我们共同都有的地方,正好教育学生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台湾人民是我们的骨肉同胞,从而进行热爱台湾的亲情教育。

总之,我们要明确音乐教育的真正目的不是把学生培养成为音乐家,而是利用音乐学科的特点,努力和细心地发掘,并通过有效的形式、手段,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把集体智慧,培养合作意识和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把学生培养成高尚、完美,追求真善美的人,从而最终达到音乐教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俊萍,《谈教师修养对学生人格形成的影响》[J],《新课程学习(下)》,2011(05)

2.黄明娥,《浅谈音乐教学创新的几点思考》[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07

3.王瑾,《浅谈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教育教学论坛》,2011(30)

浅谈德育教育篇4

摘 要 针对体育教学而言,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本文结合体育教学实践,从通过课堂常规教学进行德育教育,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进行德育教育,结合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开展竞赛评比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发挥教师榜样作用进行德育教育等几个方面就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进行了浅谈。

关键词 体育教学 思想品德 德育教育

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强学生体质,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以及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使学生成为具备现代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由此可见,体育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学生思想品德,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重要任务。如何在体育教学中融入德育教育是广大体育教育工作者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结合体育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讨交流。

一、通过课堂常规教学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要求课堂常规要严格,以便在无形中教育学生。这里的课堂常规主要指体育教学中的一些基本要求以及规定制度化、规格化。课堂常规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且对于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质也具有积极的作用。例如:实施常规规定学生要准时集合上课,执行严格的考勤制度,规定上下课的礼节,上课时的服装要求,课堂纪律等,可以培养学生热爱集体、遵守纪律、服从组织、文明礼貌等优良品质。这样把体育课的组织与思想品德教育结合起来,既有利于体育课的质量,又能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效果。

确定常规以后,需要教师利用各种途径做好宣传工作,并认真执行,严格训练,做好检查,对于执行好的集体或个人要及时给予表扬;对违犯常规的行为要耐心细致的教育帮助。可以采取比赛、游戏等方式进行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并从中受到教育。作为教师首先要成为常规的模范执行者,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首先应做到,如此才能保证常规顺利贯彻执行,学生在教师的教育引导下,长期参加规范、严格、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必然会逐步增强组织性与纪律性。

二、根据教材内容特点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材包括很多内容,并且不同的体育教材也各具特点。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内容,掌握教材的主要特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教材教育的作用,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及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的内容不同,对于学生的品质培养也要有所区别。例如:球类、游戏等集体项目的教学,主要强调团队合作精神,教师应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帮助学生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使学生个体的行为与集体荣誉相联系,使他们认识到荣誉来自集体成员的共同奋斗和团结协用。同时,实践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多多参与,要让每名学生都成为组织者和参与者,使其在参与过程中,较好地学会自尊、自爱、诚实公正、宽厚待人等良好品质,培养主人翁精神,团队认同感、集体荣誉感、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于一项运动技术内容的掌握,通常需要经过长期复杂的过程,期间需要其付出大量的努力,耗费较大的体力,以及进行积极的思维,练习过程中还会产生许多生理性反应,例如疲劳感、疼痛感、酸胀感等,随之引起一系列心理情感,如怕苦、怕累、怕疼、怕伤等思想。这就需要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不畏艰难,不怕困苦,百折不挠的意志品质。

三、结合体育教学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大都在室外进行,因此经常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以及发生一些突发事件。各种意想不到的事情随时可能出现,这些突发事件可能会严重影响教学,并使学生产生一系列心理变化。由于这类事件没有规律性,也无特定原因,因此教师无法主观控制其出现。但这类事件却会给学生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如果能利用这类突发事件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势必能收到良好效果。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善于观察学生的表现,发现他们的思想情绪,根据不同情况及时进行教育。例如,遇到刮风下雨或炎热的夏天进行上课和开展训练时,学生往往有畏难情绪和逃避行为。这时要及时引导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强健自己的身体,培养学生克服困难,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教学过程中遇到学生发生冲突或思想认识不正确时,教师要态度鲜明且及时进行处理,对好的行为和思想进行表扬、鼓励;对不良的行为和思想进行制止,并加以帮助,使学生提高明辨是非以及鉴别能力。

四、开展竞赛评比活动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具有时代感、竞争和进取精神。由于各项体育运动都具有对抗性和竞争性,特别是比赛中,对抗性和竞争性表现更为强烈。它往往使参加者承受高强度的心理负荷和生理负荷,并且还必须在这种强负荷的情况下去争取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这些能力素质具有较大的运用空间。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竞赛评比活动,通过竞赛了解和掌握学生的体能状况、身体素质以及技术水平、战术意识等要素,同时培养和锻炼学生勇敢、顽强、坚毅、果断、自信、积极向上等优秀品质,以及胜不骄、败不馁、服从裁判、遵守纪律与同伴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教师在竞赛前要对学生提出明确要求、目的,端正竞赛态度,并详细说明竞赛评比方法,做到具体、明确、一致。竞赛评比中,教师还应严格要求,按规则办事,做到公平、公正,做出正确的裁决,同时还要充分发扬民主,培养学生主人翁精神,由于青少年学生朝气蓬勃,要求上进,好胜心强,因此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竞赛评比活动,能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五、发挥教师榜样作用进行德育教育

体育教师应该具备高度的事业心与责任感,教学思想端正,要从适应社会需要出发树立育人理念,培养人才素质,形成科学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还应树立学校体育为发展学生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

体育教师自身就是体育教育内容的体现者和表现者。因为教学过程中,学生接触时间最多的就是教师,优秀的教师是学生走向人生的启蒙者,通常也是学生最尊敬的人,成为他们的模仿对象。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身教”比“言教”影响更大。教师的思想品德、工作态度、作风情操、言谈仪表、为人处世、兴趣爱好、甚至知识广度等,对学生都能起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体育教师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完善个人的品质,不断更新广博知识,娴熟掌握专业业务,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对学生态度和蔼可亲,教态要庄重大方,仪表要整洁合体,言谈举止要文明礼貌,工作态度要认真负责,在学生心里树立良好的形象和威望。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向心力,德育教育才能收到最佳效果。

总之,体育教学能够促使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然而这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需要广大体育教师孜孜不倦的努力付出,为此,体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专业技术水平,以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强烈的敬业精神,去教育和感知学生,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独运匠心,采用多种方法与手段,不失时机地进行教育。如此,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才能取得实效,才能实现学校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 梁贵朋.学校体育如何贯彻素质教育[J].学苑教育.2011(16).

[2] 周生灵.体育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面临的困惑与对策[J].湖北体育科技.2011(04).

[3] 张训.浅淡学校体育教学与管理的改革[J].泸州职业教育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浅谈德育教育篇5

小学是孩子们人生中必要的一个学习阶段,对人的一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记得一位教育专家说过:人们在同一年龄对同一知识的学习能力是不一样的,有早晚之分,也有快慢之分,从而形成自己的学习曲线,一个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提高成绩,并不是件难事,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行为习惯,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则是难上加难。所以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德育工作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

1、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1.1自主读书的习惯

阅读是文化积累和文化建构的重要途径,对人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要在小学阶段就养成边读边想、圈点勾画、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注重知识的积累。要乐于读书,愿意和书交朋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杜绝阅读不健康书籍、看不健康光盘、浏览不健康网站。

1.2认真书写的习惯

认真书写不仅能提高作业的准确率,而且对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养成认真负责的习惯有积极的意义。小学生读写姿势要端正,会正确执笔,做到“三个一”——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头,执笔处离笔尖一 寸。书写时要端正大方,保持卷面洁净,不乱用涂改液和修正纸。

1.3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认真、独立、按时完成作业,是进一步理解、巩固深化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环节。认真、独立、按时地完成作业,对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学习态度乃至成人以后的劳动态度都具有一定的潜在影响。要坚持复习巩固当天所学的知识,认真完成并细心检查作业:注意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自己的各种能力。

2、教育学生要有正确的行为习惯

2.1举止文明的习惯

举止是指一个人在活动中的姿态。它包括站立、行走、就座、手势和表情等。文明的举止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财富。对小学生来讲,要养成热爱祖国,升国旗奏国歌时自觉肃立的习惯:见到老师、客人主动问好;自觉使用“请”、“您好”“谢谢”、“对不起”、“再见”等礼貌用语。

2.2诚实守信的习惯

对一个人来说,“诚实守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对小学生来讲,诚实守信,就是要他们明白说了就要努力去做:答应的事确实难完成的,应向对方说明缘由,用诚挚的态度向对方表示歉意:借了别人的东西要按期归还,说话要算话。

2.3尊重他人的习惯

要想赢得他人的尊重首先要尊重他人,与受人尊重一样,尊重他人是我们的需要。从小学阶段起,应该培养学生耐心听他人说话,不随便打断他人说话:听到别人的批评时,不要激动,平静地听他把话说完:学会保护自己的隐私,自己的家庭情况不能随便告诉别人等方面的意识和素养。

2.4守时惜时的习惯

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观念,从小懂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效率”,从而养成守时惜时的良好习惯。这就要小学生明白晚上按时睡觉,早上按时起床:放学后按时回家,不在马路上溜达玩耍。

2.5勤俭节约的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目前培养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刻不容缓。小学生要养成爱惜学习用品,不在课本上乱写乱画,不随便撕扯作业本。不随便向家长要钱,不乱花钱买零食、玩具等;珍惜粮食,不挑食,不浪费饭菜;节约用电、用水,做到人走灯灭,水龙头用后随时关紧开关;对自己、他人、集体的财物要爱护,轻开关门窗,轻拿轻放物品;不

在桌子上凳子上乱写、乱画、乱贴等好习惯。

3、学会感恩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历史上流传的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孝敬长辈是一个人应有的良好品质。然而,如今的孩子徜徉在幸福里,不懂得体恤长辈的辛苦。《我从哪里来》、《家庭的亲情》等课,激活了学生心底曾经被忽视或漠视的美好情感,懂得父母对自己的悉心抚育体现了真挚的感情。作为晚辈要以纯真的感情和实际行动尊敬和热爱长辈,如进出家门主动招呼,结合“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给他们写一封信、为他们过个节等,以此报答家人对自己的辛勤付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的教诲,在教学《我们敬爱的老师》一课时,我们可以通过一组组镜头,让学生了解教师工作的繁忙,从心里感激老师为他们付出的劳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学习表达自己对教师的感激之情。

4、严格管理,用心管理

应经常在班里讲解遵守校规校纪的重要性,不能放纵学生,要下一定力量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对生病的学生要从生活上给予关心,让他感到温暖。实践证明:这样做效果往往较好。此外,要知人,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了解学生、熟悉学生,学生也了解、熟悉教师,二者之间就能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如此,也就能为班级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一线教师,我明白:教育的真谛是爱,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最优化发展。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认真教育好每一个学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更多的合格人材。

浅谈德育教育篇6

关键词:音乐教育 品德教育 渗透

一、音乐与德育

音乐是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信念上的崇高追求。首先从状态上来看,音乐是一种道德的三维存在,这三维即是行为、观念和形态。一些音乐观念、审美意识、音乐行为、乐音运动形态、乐器形态等即是音乐行为、意识和形态上的三维存在。其次从历程上来看,音乐是一种道德的历史存在。音乐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旋律、节奏、和声、速度和力度、曲式结构、音色、调式调性等都包含着不同的意蕴,音乐的发展过程就是人类自身文化的发展过程。最后从内构上来看,音乐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这是和德性相对应的。音乐过程是从感性到理性而后再从理性回到感性的过程,美学家认为,感性和理性的相统一即是美,我们感受到的音乐之美就是感性和理性相统一的结果。音乐的产生和人的多种需要构成了价值关系,人的需要推动了音乐的产生和发展,音乐的逐步完善又更好地满足了人们的需要,音乐适合了人,人必然选择音乐。

二、音乐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音乐教育与品德教育是相通的,音乐教育是品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音乐中进行品德教育更容易被学生接受。音乐教育中进行品德教育的渗透方法和途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渗透品德教育要有艺术性

受教育期的学生正处于成长期,叛逆思想比较重,教师如果不注意方法,不利于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树立。教师要和学生做朋友,进行正确的德育教育,勤于思考、讲究方法,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和途径,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德育的教育效果。简而言之,就是教师在进行音乐教育的课堂中渗透品德教育要委婉,要具有艺术性,这样才能实现品德教育的效果。

(二)渗透品德教育的直接方式是谈话

在学校教育中,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对学生的影响是最有效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谈话是最基本、最直接的交流方式,对学生的影响是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音乐教育中,教师和学生的谈话运用的比较多,现在的钢琴课和声乐课中,教师都要指出学生完成作业中的不足,并要对完成较好的学生进行赞扬,指出优秀作品的表现手法以及点睛之处,让其他学生也能更好的完成钢琴作品和声乐作品。施教过程中,学生的思想是波动的,和老师配合默契,情绪较高或素质底蕴扎实的学生,完成的作业相对来说比较好;而思想被动素质比较不稳定的学生对作业具有抵触情绪,那么完成作业就会差些,这就需要音乐教师去和这些被动情绪较大的学生进行交谈,给他们进行品德教育,从他们的内心开始,教他们如何做人做事,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端正学习态度,从思想上找出他们不想学习的根源,最终让这些学生乐于接受批评,并心甘情愿的完成音乐作业。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在点评和讲解作品时,学生就会乐于接受和理解,这样不知不觉中,既让学生学到了音乐知识,也培养了他们的品德情操。

(三)渗透品德教育需注重德育的基本品质

音乐教育中渗透品德教育,首先要注重音乐教师素质的提高,品德教育从教师的基本品质开始,循序渐进,根据教育的教学目的和内容,将诚实、责任、自律、奉献、同情、尊重、坚韧等基本品质融入教学之中,这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能够起到积极向上的促进作用。根据不同的音乐内容,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感受自然之美;教育学生勇于克服困难、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具有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关心同学、尊重师长、具有善良的同情心等等。

(四)渗透品德教育的前提是拓展教师课程资源

从思想政治和德育的内容来看,品德教育和音乐教育的可联系性非常强,音乐教育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古今中外,历史地理等都有所涉及,这就对音乐教师的知识视野要求较高。在分析一个音乐作品时,不仅要懂得音乐的旋律、内容,还要对音乐作品的创作意图、创作背景等,甚至还要挖掘音乐作品背后的政治意义。贝多芬的《命运》描写了作者与命运做斗争的坚强意志;肖邦的《革命练习曲》是鼓舞波兰人民的的斗志而创作的。如果教师的知识面比较广,在讲解音乐的同时就会顺其自然的讲解一下作品的意义和作者的生平等,把德育自然而然的寓于其中,学生不仅学到了音乐知识也得到了品德教育。

(五)渗透品德教育要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

音乐教育的德育渗透功能有目共睹,但是品德教育如何才能在音乐教育中更好的体现,怎样才能产生有效的德育效果是音乐教师以及其他学科教师面临的最大难题。阅读对学生素质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阅读中学生的思维能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因此教师应推荐学生多读书。多读好书,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心里素质,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

三、结语

音乐教育中的品德教育功能是不可忽视的,音乐是情感艺术,充分利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美妙的音色等一切美的元素来触动我们的神经和情感,对人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是很大的。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可将音乐教育作为一种载体,辅助品德教育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为品德教育做嫁衣起到“催化剂”的功能。音乐教育不断的用美的音乐来教育人,在潜移默化中修正人的道德情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将教师的德育目标融进音乐教学之中,这也是音乐教育中品德教育的一种体现。

参考文献:

[1]吴岚.浅谈高校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1).

浅谈德育教育篇7

【关键词】新形势 小学 德育 教育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各方面的发展更是迅猛,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在教育方面,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来完成祖国交给他们的使命。小学作为学生重要的阶段,影响着学生今后的价值观,因此必须作为教育的重中之重。教育过程要充分的结合学生自身发展的特点,总结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模式,必须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上推陈出新,将学生健康的成长作为新的教育理念,与学生的家长联合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

一、小学德育教育的意义

目前很多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迫切心情对孩子进行教育,在没有真正的了解到孩子内心需要的情况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强迫孩子,重点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孩子的德育教育问题,导致孩子形成不正确的价值观,成年之后误入歧途,严重的影响到了我国整体的国民素质和品德[1]。未成年在成长的过程中,由于心智不够成熟,容易被误导,因此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都必须对孩子的德育教育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

二、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社会环境对小学德育教育带淼挠跋臁T谛畔⒒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为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同时也带来了很多问题,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然而信息内容的质量却是在不断的下降,不健康的内容对小学生的毒害也是尤为严重的,小学生对新鲜事物都充满了好奇心,同时他们分辨是非的能力也比较弱,容易轻信网络上的传言,做出不理智的行为。

其次,家庭环境对孩子造成的影响。当前生活节奏不断的加快,很多家长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另外夫妻双方不合经常吵架,让孩子的心理也蒙受了很大的阴影。一些家庭的长辈对孩子的过分溺爱,从小没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容易产生叛逆的心理,导致以后的德育教育工作难以展开。

最后,学校里教育模式的落后。时代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很多学校一直保持着传统的方式,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力,使学生逐渐形成了一种被动的学习习惯,没有良好的学习意识,体会不到德育教学的意义和重要性,教师在平日的生活中也不能保持良好的形象,对自身的要求过低,在学生之间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三、基于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小学德育教育工作

第一,发挥社会育人的功能。不断的改善育人的环境,联合学校和家长做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巧妙的使用当今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多让学生参加社会性的实践活动,比如志愿者、小红帽等等,宣传社会城市劳模的先进事迹,在实践中不断的学习和成长,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技能,让学生的思想变得更加成熟,生活的自理能力也会不断提高。教会学生辨别网络上的虚假信息,谨防学生被骗,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科学上网。给孩子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培养孩子团结互助的优良作风。

第二,家长应该高度重视学生自身的德育教育的问题,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避免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严重的影响,由于孩子有极强的模仿能力,家长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给孩子梳理好的榜样,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解决孩子的苦恼,多与孩子谈心,了解孩子的真正需要,向教师咨询孩子的学习情况及状态,及时的发现孩子的心理与行为的异常,避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培养孩子的团结与他人分享的意识,从小树立高尚的品格,积极参加学生组织的亲子活动,让孩子心中充满安全感,形成良好的品德。

第三,教师应该严格的按照课时完成相关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陶冶情操,引领他们走向正确的人生方向,保证学生健康成长。另外教师还应该以身作则,为学生们树立好的榜样,以严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2],将德育教育的工作渗透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引入恰当的例子,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让学生能更加深刻的理解所学知识,形成积极开动思维的习惯,并对学生进行检查和监督的工作。小学生的自制力相对较弱,在完成课时任务时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及监督,确保完成的质量。在学生品德及心理方面出现问题时,及时的联系学生家长,找到问题的根源,排除孩子德育方面的障碍,并且定期的召开学生家长会,与社会建立相关紧密联系,学校、社会、家庭三者形成一个整体,让孩子更加健康的成长。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工作影响到孩子的一生,需要社会、家庭及学校方面的高度重视,编排德育教育的内容时要结合当前时代的需要及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不断的减小社会及家庭对孩子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孩子更快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要,对学生教育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价值观,将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为工作核心,不断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更新德育教育的模式,为我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3]。

【参考文献】

[1]夏红艳. 浅谈新形势下的小学德育教育[J].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5,02:76-78.

浅谈德育教育篇8

幼儿教育德育教学问题对策幼儿时期是个人发展的关键性阶段,对于这一阶段的教育也显得十分重要,作为一种启蒙性教育,对于未来发展定位有着重要影响。幼儿德育教育对幼儿的价值观念和个性品质有着决定性作用,因此做好幼儿的德育工作十分重要。目前在幼儿教育中,针对知识特长和兴趣爱好方面的教育较多,而在德育方面较为缺乏,因此加强对幼儿德育教学不仅是幼儿教育的重点,也是家长关注的重点,通过家庭、学校、教师三者的共同努力,做好幼儿的德育教学工作。

一、德育教学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幼儿时期是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更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德育作为一项以思想意识教育为重点的学科,对于幼儿的成长有着重要作用。首先,德育教学有助于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幼儿阶段,儿童的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不加以正确的指导,就容易使儿童误入歧途,德育教学能够运用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幼儿进行指导。其次,德育教学有助于幼儿良好个性品质的形成。与人生观和价值观一样,幼儿的个性品质这一时期也尚未形成,德育能够运用中华文化传统中的优秀品质对幼儿进行感染,培养幼儿诚实、守信、认真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最后,德育教学符合幼儿阶段的认知水平和发展规律。幼儿阶段处在前运算水平,对符号信息有一定的理解能力,通过强化能够掌握一定的德育知识。

二、当前幼儿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幼儿教学在我国已经有较长的发展时间,其成果也比较理想,但是关于幼儿的德育教学,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德育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高。从当前幼儿教育的形势看,许多家长送孩子去参加兴趣班、特长班,注重培养孩子的特长,然而在德育方面比较欠缺,不注意培养孩子的思想道德和个性品质。同时幼儿园在这一方面做得也不够。二是教育目标不明确。德育主要是培养幼儿的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而在当前的幼儿教学之中,这一点体现得不明显。三是教学方法不恰当。与一般的教育方法不同,德育教学有其特殊性,针对幼儿阶段的德育教学就更有其特殊性了。幼儿的德育教学不仅要考虑到幼儿的接受水平,还要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同时还要注重强化练习,才能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

三、加强幼儿德育教学的策略

针对幼儿教学的特点,综合考虑幼儿的认知水平、兴趣爱好、接受水平等因素,结合我的教育经验,认为,做好幼儿的德育教学需要从家庭、学校、教师等方面着手:

1.创建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

家庭环境对幼儿的学习有较大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为幼儿学习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更加利于幼儿的学习。尤其是对幼儿来说,家庭的氛围至关重要。幼儿阶段,幼儿的心智尚未成熟,对父母的依赖性较重,父母在幼儿心中有着较高的权威,幼儿的行为是对家长的一种模仿和学习。在家庭中,父母要以自己的实际言行做好表率,让幼儿接受良好的个性品质和道德的熏陶。同时,父母也要做好生活中的德育的渗透,通过一件小事让幼儿明白一个道理,如在吃饭过程中将饭菜吃干净,教导儿童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培养孩子爱惜粮食的习惯。

2.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

幼儿教学有其特殊性,对幼儿的德育教学必须考虑到幼儿的兴趣爱好和接受水平。在实际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考虑到什么样的方式才是幼儿感兴趣并且喜欢的。游戏是幼儿乐于接受的方式,如在一次教学中,德育的任务是要培养幼儿尊敬师长的品质,通过设计一个游戏来完成教学。教师先将游戏规则宣布出来,规定谁先完成相应的任务,谁就可以领到最多的糖果和玩具,通过游戏内容,幼儿懂得了尊重师长的重要性,在加上奖励的刺激和强化,这一品质逐渐在幼儿思想中成型。

3.加强幼儿园和家庭的联合

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家长的责任。鉴于幼儿教育的特殊性,为了巩固教学效果,可以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在学校教育中的成果通过家庭教育来强化。因此,就要加强幼儿园和家庭的联系。如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教导幼儿要热爱小动物,在放学时将这一内容告知家长,通过家长来观察教学的效果,如果幼儿在家中做到了关爱小动物(如关爱小狗),那么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奖励;如没有做到,家长要进行指导。双方联合,为幼儿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共同促进幼儿的成长。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