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固定资产价值8篇

时间:2023-06-27 15:24:59

固定资产价值

固定资产价值篇1

[关键词]固定资产;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假设检验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8.025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02

企业对自身资产价值估值不准确可能引起财务危机,导致企业经营陷入困境,而固定资产往往占据企业资产总额的大部分,尤其是一些大型生产加工企业,因此,企业实时准确地判断自身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有着重要意义。但由于企业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都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计量的,历史成本的可靠性会随着市场变动而降低,具有很强的不相关性,因此仅从账面价值不能准确估量企业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由此可见,寻找能够实时判断企业固定资产真实价值的方法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大幅提高企业对财务风险的承受能力,加快反应速度。

1 使用历史成本为基础对固定资产进行计量的优缺点分析

1.1 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固定资产计量的优点

使用历史成本为基础对固定资产进行计量具有较强的可靠性。在历史成本的计量下,固定资产是按照购置它们时所付出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是按照购置它们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来记录的,这种计量方式以交易时可靠的原始凭证作为依据,且企业在该资产后续计量期内一般不作调整,可防止随意改变会计记录。

1.2 历史成本为基础进行固定资产计量的缺点

使用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固定资产也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在物价变动剧烈,通货膨胀严重的时期,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的可靠性会大幅下降,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账面价值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实时价值,造成企业财务状况失实。此外,历史成本自身所具有的强不相关性与使用者决策所需的相关性是矛盾的。

2 使用公允价值为基础对固定资产进行计量的优缺点分析

2.1 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固定资产计量的优点

以公允价值为基础对固定资产进行计量更加符合资产的本质定义。公允价值是公开市场上的交易价格,在此计量法下,固定资产的价值按照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交易形成,是站在交易双方的市场角度来衡量市场价值的,侧重于衡量固定资产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所以,公允价值的概念从理论上解决了资产定义中“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的本质定义。

2.2 公允价值为基础进行固定资产计量的缺点

公允价值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可靠性问题,公允价值的可靠程度在会计实践中一直受到人们的质疑。对于固定资产的计量而言,尤其是在该固定资产缺乏活跃市场的情况下,主观判断是使用公允价值对固定资产进行计量的主要手段,主观程度强有可能高估或者低估该项资产的实际价值,人为操纵空间较大。公允价值的可靠性不容置疑的前提是具有活跃市场。同时信息成本较高也是运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的阻力之一,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过程要求财务人员在每个会计期末分析各种影响公允价值的因素,这个过程往往要耗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幅增加企业的信息成本。

3 通过统计假设检验法比较分析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

由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计量的,与其公允价值具有一定差异,财务人员需要对这种差异进行分析以确定该差异是否具有显著性,但当企业持有的固定资产种类和数量繁多时,逐一确认各项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程序繁杂,用时过久。所以财务人员可选择合适的统计抽样方法,通过合理抽取样本,应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推断方法,根据样本数据推断整体数据,本文采取的统计推断方法为假设检验法,即先大致认识总体情况,然后对总体提出假设,总体假设的正确性是利用样本资料进行检验的,具体过程分为三步:第一,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作为两个研究总体,通过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在两个研究总体中抽取样本,利用样本推断总体;第二,使用假设检验方法推断总体之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如果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由样本推断整体说明企业固定资产账面价值与公允价值差异不大,二者基本保持一致;第三,如果由样本推断总体的结果表明存在显著差异,则说明企业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差异较大,需要引起管理者注意并进一步探究其原因。

4 实证研究

以一个实例来说明假设检验在固定资产价值判断工作中的应用。某厂固定资产明细表中记录357个固定资产明细账,从这357个固定资产明细账中使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择15个固定资产明细账户作为初始样本。这15个固定资产明细账的情况如表1所示。

虽是对同一固定资产的两种数据,在此可将账面价值及公允价值分别作为两个总体(样本)来观察,而两个样本的平均数分别为 =104 453.275 3,=104 048.975 3。

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均来自于同一客观对象,因此两者总体方差必然相等,但因为总体方差未知,故采用t统计量进行检验,运用SPSS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选取置信区间为0.05,先根据方差方程的Levene检验,sig=0.998>0.05;说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的方差是齐性的,再根据均值方程的t检验sig(双侧)=0.996>0.05,可以得出该企业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和实际价值在置信区间为0.05的前提下存在显著性差异,需要引起该企业财务人员的注意,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主要参考文献

[1]本书课题组.审计统计抽样的技术与方法[M].北京: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2.

[2]管于华.统计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杨俊龙.贝叶斯方法在实质性测试中的应用研究[J].审计研究,2004(1).

固定资产价值篇2

关键词:高校固定资产 管理 核算 价值保全

高校的固定资产是国有资产,是保证学校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物质基础和必备条件。高等学校所拥有的固定资产的数量及价值量,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并代表学校规模及其办学水平。目前,我国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工作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如:管理意识淡漠,管理权限分散,会计核算不规范,固定资产价值难以保全等。因此,在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确保固定资产价值保全,是高校管理者和财务人员必须重视及要解决的问题。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及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1、 认识不足、观念落后、固定资产管理意识淡薄

由于我国高校大部分是公办性质,属于事业单位管理体制。高校的固定资产主要通过国家财政投资建设而成,长期以来高校无偿地使用固定资产,不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也不需要进行成本核算,导致了部分高校负责人对财务管理特别是固定资产管理和教育成本核算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其次,不少高校领导忙于学校的教学、科研和行政工作,忽视了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导致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机制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管理工作缺乏科学性,从而造成高校普遍存在着重钱轻物、重购建轻管理、资源浪费的现象。使固定资产难以发挥其在高校教学科研中应有的作用,影响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 管理机构不健全、职责不清、管理不到位

目前,大部分高校对固定资产管理实行的是以账物分管为原则的分类归口管理模式。学校的固定资产管理缺乏一个统一领导、统一管理、权力集中的综合监督协调部门。造成固定资产实物流动与财务核算相脱节,职能管理部门与各教学、科研等占有使用部门相分离的状态。这种条块分割的管理模式,最终导致高校固定资产普遍存在账实不符、家底不清、资源浪费,资产流失等问题。

3、 会计核算不规范,不能真实反映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应按取得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入帐,固定资产的原始价值应视不同情况按有关规定进行确定。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在固定资产核算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不能将借款利息全部计入资产投资,接受捐赠资产不能及时入帐,融资租赁资产不能按规定入帐,已经投入使用但尚未办理移交手续的固定资产,不能按暂估价值入帐等成本核算不真实,帐帐不符,帐物不符等现象。

二、加强高校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确保资产保全的对策和措施

1、 切实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要把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好必须树立正确思想。首先要提高认识,强化管理,这不仅能消除混乱、保证效益,更能创造效益,这无论于国于己都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必须增强管理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从领导到使用者、管理者都必须意识到管理好固定资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要实行校领导全面负责制,分管领导主要负责制,管理者和使用者直接负责制,将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有关个人,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范围,强化管理意识,只有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管好用好固定资产,使其保值、增值,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

2、 健全管理制度,完善管理体制,防止高校固定资产流失

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是提高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制度保障。第一,各高校应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管理模式,建立有权威、独立的资产管理机构,代表学校监管各级各类资产。财务部门负责固定资产的价值核算,设置数量、金额总账,进行总量控制,掌握固定资产总值,实行财务监督,进行一级管理;资产归口管理部门负责教学仪器设备、房产及建筑物、行政设备、图书等实物和价值,进行二级管理;实物的具体使用部门则进行三级管理,建立资产管理台账,依账放置,准确反映资产去向,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各级管理部门明确责任,相互制约。同时,利用计算机按照管理要求建立资产数据库,全面、完整地记录学校各类固定资产的管理信息,利用校园网实现网络化管理,准确、及时地反映固定资产的增减、调配等变动情况,使各部门之间实现信息共享,有利于财务核算部门、归口管理部门、使用者之间的协调与沟通,提高管理质量,并为学校高层管理者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第二、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规划和经费预算,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研究编制年度购建计划,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确定审批权限和程序,杜绝重复、盲目购建。购建固定资产由主管部门统一组织,资产管理处会同财务、监察 、审计及使用单位共同参与论证、招标等环节的工作。对大、中型购建项目实行项目负责人负责制;零星采购实行双人采购制。购置精密贵重仪器 、大型成套设备、珍版图书以及基本建设项目,要成立论证招标工作小组进行可行性论证,“货比三家”,并严格按规定程序公开招标。论证招标工作小组中的技术人员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固定资产购建活动中,要建立必要的合同管理制度、法律咨询制度,严格签定并依法履行合同。固定资产购建完成后,资产管理部门应会同购建单位按照有关专业标准、合同条款进行现场勘验、测试和清点。验收不合格,不得办理结算手续,不得交付使用,并按合同条款及时向有关负责人提出退货或索赔。第三,建立定期的清理盘点和资产核销制度。固定资产盘点是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严格的、可操作的实物盘点制度,及时掌握资产损盈情况,并按规定程序进行账外处理;对报废、调出、依法转让的固定资产要严格履行审核程序,如实地进行固定资产核销的账务处理,准确反映固定资产实际情况,真正做到固定资产的家底清、账实相符。同时,对造成固定资产损失的有关责任人根据损失情况进行责任追究。

3、 规范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确保固定资产价值保全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帐。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基建借款在工程建设期间借款利息要资本化。教育部、财政部在“关于进一步完善高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意见”的通知中指出:高校基建借款必须确保专款专用的精神,高校借款是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的,它的利息支出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利息资本化部分是固定资产购建支出的有机组成部分,应作为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因此,应将基建借款按照工程项目实际建设工期(即从开工期到交付使用期间)所发生的借款利息全部计入基建投资,使工程造价真实、完整,资产保全。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按照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捐赠者所提供的有关凭据记帐。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发生的相关费用,应计入固定资产价值。为完整反映高等学校的收支情况,当高等学校接受其他单位或个人捐赠的固定资产时,应视为学校先接受捐款,然后用捐款购置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要及时入帐,确保帐帐相符,帐物相符。

《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运杂费、安装费等记帐。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是指高等学校在经费不足,但又急需购置并使用某项固定资产的情况下,由社会上某些金融机构根据学校的要求,购买学校选定的设备,并将它出租给学校在一定期限内使用。这实际上是存在于高等学校与金融机构之间的一种资金融通方式。学校利用他人投资建设房屋,在规定使用期限内,按年支付房租或偿还投资,当规定使用期满后,房屋所有权归学校所有。这种固定资产的形成,属于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核算范畴,固定资产价值为租赁或投资协议确定价格。《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应当比照自有固定资产核算,高等学校在融资租赁合同生效后就应将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记入固定资产,但与此同时,由于在分期支付租金或前,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并未占用学校的任何资金,因此,高等学校不能立即相应增加固定资金,而只能将应付的租金金额作为负债反映。同时,随着租金的分期支付,学校应分期增加其固定基金。

固定资产价值篇3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是指固定资产的原价与计提的减值准备和计提的累计折旧(即:固定资产净额)的差额。

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计算公式:账面价值=固定资产的原价—计提的减值准备—计提的累计折旧。

(来源:文章屋网 )

固定资产价值篇4

【关键词】货币时间价值 医院 固定资产管理

一、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及其意义

对于货币的时间价值,有许多不同的解释:一是指一定量的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的差额;二是指所有者放弃现在使用货币的机会,按放弃时间长短计算的货币可获得的报酬水平;三是指投资者因进行投资而推迟消费所应该获得的报酬。

货币的时间价值对于医院的经营决策有着较大的影响,只有重视其存在,才能使决策更科学,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传统会计强调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而忽视相关性,货币的时间价值由于存在不确定性和非历史性,在会计核算中往往不加以反映。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医院竞争日趋激烈,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无形资产、衍生金融工具等大量涌现,会计信息重可靠性轻相关性的现状开始转变,货币时间价值原则在会计核算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在医院固定资产核算领域。

二、医院固定资产传统折旧方法的局限性

不可否认,医院固定资产传统的折旧方法在币值稳定的时代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但是在现今的情况下,它的合理性有待进一步探讨。

1、现行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

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依据的,也就是说,在购建固定资产的时点上来计算未来应该摊入生产成本或费用的金额,其实质是站在现在这个时点以现行的物价水平把投资成本分配到以后各期。很显然这从根本上忽视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虽然有人认为加速折旧法不存在这方面缺陷,因为它们可以提前收回部分投资,减少因为物价上涨而产生的货币时间价值损失,但由于使用该方法收回的依然是历史成本,没有考虑物价指数的变动因素,没有从根本上基于市场利率和通货膨胀率等因素来确认各期的折旧额,因而即使是加速折旧法也不能弥补由于市场利率和通货膨胀的影响而产生的差额,这部分差额既没有被转入产品的成本或费用,又没有被计入医院的损益,因此,在会计处理上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配比,成为沉落成本,形成医院资产的一种无形损失,时间越长,固定资产价值越高市场利率和通货膨胀率越高,该损失就越大。这一方面形成了医院资产的价值补偿,削弱了医院发展的后劲;另一方面虚增了医院的年度利润,不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

2、按照固定资产原值计提折旧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固定资产折旧是按照取得的固定资产的原始成本作为计提依据,即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忽视了社会经济通货膨胀的因家,不仅不符合我国长远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而且还导致医院自身积累减弱,固定资产更新困难,严重地束缚着医院自身的发展。国家实行宏观调控下的市场经济,币值是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变化。币值的变化已经打破了会计上的“币值不变”的假设,在这种情况下,固定资产仍然按照原来的价值作为折旧极限(包括按年限折旧或加速折旧)的方法显然不符合现实。如2001年购置一台新的专用设备为9万元,2002年购置同样的一台要12.1万元,而现在该设备的市场价格在16.5万元左右。如果该设备的使用年限较长,固定资产以传统方式折旧完毕后,其折旧资金根本无法满足其更新的需要,也就更谈不上购买先进的设备。因此每次固定资产的更新将是医院自有资金的减少。从理论上来说减少生产资金势必以牺牲生产规模作为代价。随着时间的推移,医院的设备逐渐出现老化(只能沿用旧式设备)和过期使用,新技术难以应用,令医院的经营走向衰退,这种情况反映出医院整体价值在贬值。

3、固定资产原值与预计净残值不具有可比性

固定资产原值是一个历史数据,是医院基于购买或者自建该项固定资产时的物价而花费的各项相关的支出。而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计状态,医院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它只是一个未来值,是企业在一个预期状态下对未来收人的一种估计,由于固定资产使用时间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并且它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金额的大小都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因而它只是一个或有事项,而新的会计准则规定,或有资产是不予确认的。用历史数据与或有数据进行比较既不符合客观性原则,也不符合谨慎性原则。

三、对传统折旧方法的改进

1、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物价指数因素

按现行的固定资产折旧方法计提的折旧基本上都是历史成本的收回,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因素,因而为了确保固定资产的实物补偿,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应该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物价指数因素。由于固定资产折旧是按月计提,如果每个月计提折旧时都来确定货币时间价值和物价指数因素的影响,显然是不现实的。所以可以采用保值折旧率法,也就是根据国家每年的物价指数确定企业的保值折旧率。所谓的保值折旧率也就是在原有的折旧率基础上再加上一个“保值”系数,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即保值折旧率=基础折旧率+保值贴现率。由于在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时不再考虑净残值,因而,固定资产的基础折旧率=1/预计使用年限,保值折旧率=l/预计使用年限+物价指数,再按照保值折旧率来计算各期的固定资产折旧。

2、取消净残值

由于现有的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往往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科技的高速发展更加剧了对固定资产报废时净残值确认的难度,并且预计净残值是一个未来估计值,是一项预计资产,与基于历史成本计量的固定资产原值缺乏可比性,所以无论是出于谨慎性原则还是基于会计准则的规定,我们都不应该确认固定资产的净残值。

四、基于货币时间价值考虑医院原有折旧方法的选择问题

根据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医院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利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这些折旧方法可以归纳为直线法(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等)和加速折旧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直线法的特点是在估计使用年限内每年或每单位对固定资产提取的折旧额是相等的;加速折旧法也称为快速折旧法,是指在固定资产投人使用的最初几年提取较多的折旧,而后期逐渐少计提折旧,使固定资产在有效使用期内快速得到补偿的一种方法。

显然这两种折旧方法计提的折旧都是对于基于历史成本计价的固定资产的原值进行的,方法本身的出发点都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但单纯地就两种折旧方法而言,加速折旧法更贴近于考虑了时间价值的影响。这是因为:第一,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使用早期多计提折旧,使医院的成本增加,利润减少,缴纳的所得税相应减少,后期恰好相反,缴纳的所得税高,采用加速折旧法,实际上推迟了医院向政府纳税的时间,等于政府无息给企业贷款。第二,在固定资产更新未到期之前,折旧准备金当然是不可能沉淀的,而是投人到服务之中,加速折旧法在固定资产使用早期计提较多的折旧,这样就会使医院留存较多的现金,留存的越多,可用于投资的资金越多,这样就使医院得到了货币时间的好处。所以单就现有的折旧方法而言,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医院应当尽可能地采取加速折旧法。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 戴德明:财务会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上官敬芝:平均贴现折旧法简介[J].时会月刊(会计),2006.

[4] 龙云飞:财务管理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固定资产价值篇5

关键词:固定资产;损耗价值补偿;货币时间价值;通货膨胀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规定,“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其中,年限平均法和工作量法称为平均折旧法,年数总和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称为加速折旧法。

由于不同的折旧方法直接决定了固定资产损耗价值的转移速度和补偿速度,影响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总额和上交所得税的高低,并直接关系到企业固定资产的更新和企业的竞争能力,在许多企业中固定资产是其资产的重大组成部分,因此,折旧对这些企业确定和反映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能够产生重大的影响。

一、对现行折旧方法的评析

设某企业购入一台设备,价值为6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5年,预计净残值为6万元,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两个因素后的折现率为10%。按现行折旧方法计算的折旧额及其现值如表1所示(计算过程略)。

从表1可以看出,年限平均法的最大优点是计算简单,易于理解,但不利于企业加速收回固定资产投资成本。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有利于企业加速回收投资成本,降低固定资产价值损失和效能损失的风险;有利于企业均衡成本费用,稳健经营;加速折旧法下固定资产的补偿价值(折旧额现值的总和)高于年限平均法下的补

偿价值,有利于设备的更新。但在固定资产数量较多的情况下,计算折旧的工作量较大。

从表1还可看出无论是现行的哪一种折旧方法,其折旧额现值的总和都小于应计折旧额即固定资产原值扣除其预计净残值后的金额,由此可见现行折旧方法仍然存在着一些缺陷:

(一)没有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因素,使损耗价值补偿不完整

在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时是以历史成本为计量依据的,其实质是站在现在这个时点以现行的物价水平把投资成本分配到以后各期,很显然这从根本上忽视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虽然有人认为加速折旧法不存在这方面缺陷,因为它们可以提前收回部分投资,减少因为物价上涨而产生的货币时间价值损失,但由于使用该方法收回的依然是历史成本,没有考虑市场利率的变动因素,没有从根本上基于市场利率等因素来确认各期的折旧额,因而即使是加速折旧法也不能弥补由于货币时间价值而产生的差额,这部分差额既没有被转入产品的成本或费用,又没有被计入企业的损益,形成企业资产的一种无形损失,时间越长,固定资产价值越高,市场利率越高,该损失就越大。

(二)没有考虑通货膨胀因素,不利于组织设备更新

现行的折旧方法都是基于物价稳定的环境下和币值不变的会计基本假设之上的折价方法。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物价稳定和币值不变的假设均已受到冲击,此时如果仍以传统的折旧方法进行折旧显然已不合时宜。在固定资产使用期内,如果物价上升,固定资产未来的重置成本将升高,由于折旧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因此,折旧额不足以重置固定资产。加之由于科学技术进步,出现了新的效能更高的设备,现行方法计提的折旧额更难满足在未来购建技术性能更加先进的设备。反之,在通货紧缩环境下,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计提折旧,必然会导致多提折旧,致使企业虚减利润,导致企业所得税的流失和国家财政收入的减少。

(三)现实收入与历史成本费用不配比

用现行折旧方法计提的折旧实质上是历史成本的收回。在物价水平上涨的情况下,固定资产价格上涨,利用固定资产生产出的产品价格也上涨,由于固定资产折旧只是对历史成本的分摊,而利用固定资产生产出的产品却是按现行的价格计算产品收入,将若干年前的固定资产取得成本的分摊额与按现行价格计算的产品销售收入进行配比,显然不是建立在同一时间的物价指数基础之上的,这样的配比不科学。

(四)固定资产原值与预计净残值不具有可比性

固定资产原值是一个历史数据,是企业基于购买或自建该项固定资产时的物价而花费的各项相关支出。而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计状态,企业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它是一个未来值,是企业在一个预期状态下对未来收入的一种估计,由于固定资产使用时间较长,不确定因素较多,并且它是否发生以及发生的金额的大小都还有待进一步验证,因此,将历史数据与未来数据进行比较既不符合客观性原则,也不符合谨慎性原则。

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准则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对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中的多个项目有影响,进而对企业的长短期偿债能力指标、营运能力指标以及各杠杆系数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可以说折旧方法的科学与否将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将会影响企业的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决策行为。所以,有必要对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补偿模式做进一步的探讨。

二、固定资产损耗价值补偿新模式――等额贴现折旧法

等额贴现折旧法是在考虑货币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因素的情况下,以固定资产原值与净残值现值的差额作为应计折旧额,在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内等额分摊成本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C-S×PVIFr,n=D×PVIFAr,n

式中,C──固定资产原值;S──净残值;n──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D──年折旧额;r──折现率,折现率r是综合考虑货币时间价值(i)和通货膨胀率(f)两因素后的折现率,根据“费雪效应”理论,三者的关系是(1+r)=(1+i)×(1+f),其中货币时间价值i可采用同期的银行贷款利率,通货膨胀率f可采用国家有关部门定期公布的预计数字。

运用该方法对上述案例再次进行计算,可以得到:

折旧基数=C-S×PVIFr,n=60-6×PVIF10%,5=56.274(万元)

年折旧额(D)=(60-6×PVIF10%,5)/PVIFA10%,5=14.844(万元)

年折旧额现值(PVt)及总和(SPV)分别为:

PV1=0.909×D=13.493(万元)

PV2=0.826×D=12.261(万元)

PV3=0.751×D=11.148(万元)

PV4=0.683×D=10.138(万元)

PV5=0.621×D=9.218(万元)

SPV=13.493+12.261+11.148+10.138+9.218=56.258(万元)≈折旧基数

三、新模式与现行方法的比较

假定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计算各折旧方法下计提的折旧额现值对所得税的影响额,如表2所示。

与现行折旧方法进行比较,等额贴现折旧法具有以下优点:基本上继承了年限平均法的计算简单,易于理解的优点,克服了加速折旧计算工作量大的缺点;考虑了货币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因素,使固定资产的损耗价值得到足额补偿,有利于企业使用新设备和新技术,从而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从表2的计算结果中可以看出,用等额贴现法计算折旧对所得税的影响额最大,其次是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最后是年限平均法。所以等额贴现折旧法使企业产生了更多的净现金流量,从而给企业带来了更多的价值,有利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从固定资产的磨损情况来看,前期磨损高后期磨损低,所以前期计提折旧的现值就应该高于后期,符合磨损规律;从收入与成本费用的配比关系来看,新的生产设备效率高,贡献大,企业收益随之增多,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补偿(现值)就应该多,随着生产设备的陈旧、老化,生产设备的效率将逐年降低,贡献减少,企业收益也随之减少,对固定资产投资的补偿(现值)就应该减少,符合配比原则。

当然等额贴现折旧法也存在不足之处:每期计入成本费用的折旧额相同,不利于均衡各期的成本费用;等额贴现法与现行其他方法相比,对所得税的影响额最大,使企业上交所得税的现值减少。

从近期来看,减少了政府的税收收入,但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细胞,是市场经济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力量,企业的综合实力提高了、企业发展壮大了,又会为国家开辟新的税源。因此,从长期来看,等额贴现折旧法利大于弊,它对于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推动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范尚平.关于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方法的探讨[J].经济视角,2006(10).

2、郭敏.固定资产损耗价值补偿方式探析[J].江苏商论,2005(9).

3、李红霞,薄建奎.基于货币时间价值考虑的固定资产折旧[J].商业会计,2007(2).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S].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5、马明元.关于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问题[J].会计研究,2000(2).

固定资产价值篇6

一、固定资产与资金时间价值的相关问题

(一)一般固定资产折旧与资金时间价值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形成的增值,表现为不同时间点上货币的数量不同,在实际工作中通常以利息率进行计量,由于利息率通常大于零,若不考虑其他因素,则使用寿命终结时购置相同规格的设备所需的货币量将多余折旧额。

[例1]东方工厂欲以10000元购入计算机设备一台,增值税率17%,预计使用寿命5年,使用寿命终结时无残值,银行同期利率为2%,增值税率和银行利率在寿命期内不会发生重大改变。

原设备计提折旧总额=10000+10000×17%=11700(元)

考虑时间价值同样设备购置总额=10000×(1+2%)+10000×17%=12740.81(元)

原折旧总额<购置总额

企业将为购置新资产多支出1040.81元,即新设备购置的原储备额不足以支付,企业需从流动资金中另外支付。

另外,采取历史成本计量与预计净残值折现出现时间计量上的误差,预计净残值是指假定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寿命已满并处于使用寿命终了时的预期状态,目前从该项资产处置中获得的扣除预计处置费用后的金额。通过本条规定,我们可以看出此次准则对于预计净残值是采用现值来定义的,也就是说应将未来的处置收入扣除处置费用后的金额进行折现,以此作为预计净残值。

折旧计提额与购置价值之间的差异对现代企业的生产经营产生着越来越重大的影响,当折旧额远低于新设备购置价值时,企业将面临是否更新设备的抉择,为新设备的购置支付较大额的流动资金对企业的资金运转带来难以预料的影响,使企业面临较高的财务风险,从长远考虑,对企业的财务目标和生产目标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二)固定资产成本与时间价值(以购入为例) 企业购入固定资产所发生的一切支出,包括买价、包装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场地整理费、专业人员服务费、安装费、相关税费(如增值税、进口关税、耕地占用税、契税、车辆购置税等)及有关的间接费用(分摊的借款利息、外币借款折算差额及应分摊的其他间接费用),均计入固定资产原值,这些支出以固定资产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为界。

在企业为使固定资产达到可使用状态的支出中,有一部分支出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不会给企业新资产的购置增加货币量,以计算机为例,一般个人电脑的使用寿命为6年,而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使用寿命一般均超过6年,另外,一些软件附带的免费升级功能使得软件的使用寿命大大超过6年,硬件和软件使用寿命的可分离性使得计算机资产的成本确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若暂时排除计算机的高升级换代特征,计算机资产的实际折旧总计提金额应在考虑时间价值的情况下,将特殊成本(如软件购置费用)视为沉没成本,不再进行价值计算。

[例2]东方工厂以10000元的价格购入电脑一台,预计使用寿命5年,无残值,该电脑只具备基本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企业为满足自身需要另购入相关财务软件,支付费用3000元,银行同期利率2%,增值税率17%。

按会计准则计算的成本总额=10000+10000×17%+3000=14700(元)

按时间价值计算的成本总额=10000×(1+2%) +10000×17%+3000=15740.81(元)

若不剔除沉没成本,则计算的成本总额=(10000+3000)×(1+ 2%)+10000×17%=16053.05(元)

(三)固定资产的生命周期与折旧计提 所谓折旧,是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购置成本进行分摊,以达到在该资产使用寿命终结时更新资产,更好的生产运作。21世纪是计算机的时代,计算机在企业中的普及和应用对企业的生产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以往固定资产不同,计算机的更新速度非常快,在计提折旧时若按照原设备标准计提,在设备性能方面将不能满足企业更新设备更快更高标准的需求,所以,笔者认为,以计算机为代表的高更新速度类设备,应按照企业目标规划中该设备寿命终结时替代设备的价值进行折旧计提。

在以企业目标规划中替代设备的标准计提折旧时,若目前该标准存在,则应考虑到该标准目前的价格和产品的更新速度,通过对贬值程度的计算(计算机设备贬值程度计算涉及到资产评估的相关内容,这里不详加叙述),预计将来该设备贬值后的价格,以此作为折旧总额进行折旧。若目前该标准不存在,则情况较为复杂,这里暂不考虑。在计算机的更新换代中,企业(计算机生产企业除外)多处于被动地位,因此,企业在自身生产能力的目标规划中多使用目前已存在的标准。

二、以计算机资产为例的固定资产的相关会计处理举例

2008年1月1日东方工厂以每台10000元的价格向嘉华计算机服务中心购入计算机10台,CPU为酷睿双核,512M内存,5台用于生产,5台用作厂部管理,1月2日货到付款,嘉华提供免费的硬件安装和XP基本操作系统的安装,东方工厂为满足自身需要,又于1月5日向嘉华以3000元购入财务软件一套和以2000元购入杀毒软件一套,并均获嘉华终身免费升级服务,当日安装完毕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企业预计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为5年,5年后将使用酷睿双核1G内存系列计算机,目前该类型计算机市场价格为30000元/台,使用银行同期利率2%为贴现率,设备年综合贬值率为5%,增值税率17%。假定利率和增值税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不会发生重大变化,预计残值为90元/台。以直线法为例。

(一)按照准则进行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价值篇7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 影视公司 会计处理

自新会计制度在我国全面实行以来,在入账价值会计处理方面仍存在不同程度亟待完善的地方。新会计制度对固定资产计量进行了明确规范,确定了相关方面的具体内容,在根本上保障影视公司会计信息较高的质量,进而为影视公司合理利用会计信息制定公司发展战略提供可靠的数据信息支持。通过对新会计制度下影视公司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不同方面的会计处理进行全面分析,对我国影视公司的经济效益增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一、影视公司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的入账价值

影视公司的固定资产在使用期间会发生一定的后续支出,是影视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其主要分为增添、改良、改建等基本情况。对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后续支出新会计制度中没有明确具体的会计处理手段,仅是在公司扩建方面给予相关规定,进一步明确影视公司的改建、扩建需以固定资产为基础,根据影视公司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预设改建、扩建中的资金耗费。若影视公司改建的结构可在有效延长公司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或是在一定程度上对公司固定资产的价值进行提升,那么影视公司在固定资产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后续支出则可作为公司资本性的支出,进而在公司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中可以得以体现。若不能满足上述两种条件,则要以收益性的支出计入该影视公司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中。

影视公司的固定资产只有在发生增添、更换、改良时才计入当期费用中。首先是增添。增添就是影视公司在对原有固定资产进行扩充,在根本上增加固定资产的使用能力。例如影视公司的办公室从十件变更为十五间,那么增加办公室数量的支出成本就要扣除在此过程中出现的相关变价收入,最终结果作为影视公司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其次是变更。变更就是影视公司用相同或相似的装置对原有固定资产的某一部分进行替代,使其原有的质量得到有效恢复。若更换的是固定资产中的关键部件,则需要根据原有固定字长的账面价值进行更换成本的添加,再对更换过程中存在的变价收入作减法运算,得到的相关数值作为公司固定资产的会计入账价值。最后是改良。影视公司要想进一步提升固定资产的质量,势必会将公司的某一设备用性能更为优异的器材进行改良,在改良过程中产生的固定资产变更的会计处理与更换关键部件一致。

二、影视公司外商投资所购入设备的入账价值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我国在国际中地位逐步得到提升。近年来,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大力引进外商在影视产业上的投资,并为其制定相关的会计政策。新会计制度明确规定外商在我国影视产业上的投资退还的增值税款可与购买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相冲减。调查显示,外商投资投资我国影视公司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明显低于常规的影视公司。同进口设备的比较来说,相似的使用效用及性能的特定条件下,外商投资我国影视公司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机会存在明显差异。国内影视公司需要统一会计核算方式,由于此时影视公司身份差距的迅速降低,资产计量不可互相比较,直接导致影视公司会计工作人员对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存在一定误差,易做出不正确的入账价值判断。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外商投资不断涌入我国市场经济结构建设中,并且享有同等的国民待遇,严重不符合我国影视公司间公平竞争的原则。由于外商投资的影视公司与国内影视公司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存在较大差别,影视公司间计提固定资产发生一定改变,折旧费用出现不同直接影响我国影视作品的投入成本与利润,致使外商投资的影视公司较我国国内常规的影视公司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不利于影视行业的长足发展。

三、自行建造影视公司固定资产入账价值

新会计制度的相关条款对影视公司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也做出明确规定,其要求影视公司应根据固定资产在计划使用之前发生的全部支出都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但新会计制度关于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规定在某种程度上对公司固定资产的计价可比性产生影响。由于各影视公司的经济水平及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在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实际过程中,其所耗费经济成本费用也存在一定差异,在根本上决定相同或相似效用的影视公司固定资产在入账价值方面上的不同。若影视公司利用借款构建公司的固定资产,根据新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借款费用在公司固定资产建造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资本化转变,进一步加大了固定资产入账价值的差异。新会计制度下影视公司确定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入账价值首先应以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为作为其基础,并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修正,进而实现对入账价值的确定。若某项固定资产缺乏市场价的参考依据,应根据自行建造胡定资产的定额标准来对其入账价值进行核算,在影视公司当期损益中计入与定额标准有差异的部分。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会计制度的日益完善,影视公司的会计处理形式逐步走向规范化。新会计制度下,影视公司的固定资产的核算及盘盈都发生一定程度的改变,在影视公司进行固定资产入账价值会计处理的实际过程中应严格遵循新会计制度的相关准则与要求,确保影视公司会计制度的进一步完善有效促进其经济效益的持续增长。

参考文献:

[1]祁俏格.固定资产初始计量产生的会计与税务差异处理浅析[J].经济论坛,2012,(07).

固定资产价值篇8

关键词:重置成本;货币时间价值;固定资产直线折旧法

中图分类号:F4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01

一、前言

固定资产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它的费用是在购买时一次性支出的,因此对于企业在核算它的费用时不能像其他资产那样进行简单的核算,目前我们对固定资产的核算采用的是以折旧的方式计入会计期间费用。折旧额的大小将直接影响到当期的利润和固定资产的价值,对于企业具有较大的影响。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主要有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总和法,其中年限平均法在实际中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因而运用的较多。

二、行固定资产直线折旧法存在的问题

(1)以历史成本计价为基础,完全忽略资金的时间价值。固定资产直线折旧法中折旧额的计算公式为: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在该公式中,各项指标都是以历史成本为计价基础。如果物价水平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对折旧额计算的影响不是太明显,但在物价水平波动较大的情况下,这样计算出来的折旧额偏离实际值会太大。固定资产的金额较大,周转时间较长,在这种完全忽略货币时间价值的计算中,折旧额的计算值与实际值将相差很大,严重影响到了企业会计利润的核算。

(2)收入与费用的配比不对称。在企业会计的各项收入和费用的计算中通常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当期发生的费用要与当期发生的收入进行配比计算。在计算利润时,收入是以当期的收入为基础计算,而固定资产的折旧是对固定资产历史成本的分摊,不是对当期成本的计算。收入与成本完全不是在同一时期的,导致收入与费用是完全不配比的。这样计算出来的利润肯定会受到较大的影响。

三、重置成本和资金时间价值的引进

为了改进弥补目前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缺陷,我们将重置成本和资金时间价值引入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计算中,接下来我们分别就这两个含义进行阐述:

(1)重置成本的含义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1]从定义中我们可以发现重置成本是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的,用重置成本去估算固定资产在不同时期的价值时能够真实地反应出固定资产的真实价值。因此将重置成本引进到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改进中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原先折旧方法的不足,提高折旧额的准确性。

(2)货币时间价值的含义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一定量货币资本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差额。[2]不同时点上的资金在理论上是不能进行比较的,通常我们都会借助资金时间价值将其转化为同一时点上时进行比较。固定资产的周转时间较长,所以折旧的使用年限也就较长。因此我们要借助货币时间价值将其转化在同一时点上再进行折旧的计算。

四、固定资产直线折旧法的改进

现有的固定资产直线折旧模型是,将固定资产的期初价值扣除净残值之后的余额在固定资产的折旧期间内平均计提折旧,各期的折旧额是相等的。其公式为:

年折旧率=[(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使用年限] ×100%

月折旧率=年折旧率/12

月折旧额=固定资产原值×月折旧率

引进重置成本和资金时间价值的固定资产折旧模型是,首先,在每一年都要对固定资产采用重置成本进行重新估价,将重估的价值与固定资产净残值的差额作为固定资产剩余各期折旧额的计算基础。然后,利用等额序列资金回收系数的原理,依次计算出各期需要提取的折旧额。这样计算以后,在每一期计算后剩余的期理论折旧额是相同,但随着重置成本发生的变化,得出的每期折旧额可能会不同。假设折旧期为3年,其计算规则如下: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其中为每年固定资产按重置成本计算的价值;为每年按重置成本计算的固定资产的净残值;是折现率,是剩余折旧年限,是复利现值系数;为每年的折旧额。这样每一年的折旧额都可以按以上公式计算而得。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