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思创空间设计8篇

时间:2023-07-02 08:23:52

思创空间设计

思创空间设计篇1

关键词:创新思维,建筑学,造型设计,课程改革

引言

建筑可以理解为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体,而建筑学教育应是将理论与实际联合在一起,为改善人居环境做出贡献。建筑学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建筑项目策划、方案设计、图纸绘制等综合能力的专门人才,设计师应该在具备成熟的表达能力、审美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基础上,更应具备创新思维与素养。造型设计课程是建筑学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需要在创新思维模式下强化空间思维能力。造型设计课主要是通过发散思维与创新来拓展学生的设计思路,旨在培养学生由逻辑思维向扩展思维转变,提升自身感官对自然形态的认知水平。

1建筑学造型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对国内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中各类专业课程的研究发现,一般对于课程的理论结合实践都比较重视,学生可以参与较多的实践课程,这增强了建筑学与社会需求对接,增强了毕业生的职业优势。但在其他课程安排的过程中,发现对学生进行的空间思维训练相对不足。虽然有的课程与空间思维有所联系,但具有针对性的课程少,当然这与国内建筑学教育的整体环境相关。造型设计涉及范围宽泛,强调将色彩构成、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和空间构成等内容集成在一起的综合运用,然后汇集在设计方案中进行表达。目前,专门指向建筑学专业造型设计课程的相关研究基础较为薄弱,特别是未能充分凸显创新思维模式的构建和融会。总体来看,国内研究成果多强调造型设计中三大构成的联系、注重设计模型中材料的使用以及具体案例的点评,如何从源头上加强对创新思维的培养还未成体系,完整的理论更为匮乏。目前,传统的造型设计课程重视对理论的讲解、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与建筑设计形态的结合、忽视创新型思维的培养。由于思维的固化和狭窄,学生作品单调乏味模仿气息重,缺乏创造力。学生在设计作品时,常常为了最终呈现造型设计效果而放弃在建筑空间上的思考。如何在造型设计课程中将同学们的创新思维激发到最大化,更大程度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学生具备个性化设计的潜质,这是需要研究和改进的重点。

2建筑学专业的空间思维要求

目前的建筑学专业教学模式大多以造型能力训练为主,少量创意思维训练为辅,训练学生对空间、透视、形体、结构、景物配置和色彩图像的描画能力。不过这样的教学只给实际的建筑设计提供了比例关系、结构关系和立面关系等表达技能。这样的教学模式尽管在初期符合我国对于建筑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大众审美能力的提升,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创新思维所占的比重,其中建筑空间思维能力是造型设计课程教学方案改革中的重点。建筑学专业的综合性强,同时涉及到人文艺术和工程技术。建筑空间思维会提升整个建筑的内在质感,建筑外观也会逐渐褪去那些奇怪造型,进而转变为实实在在的对于建筑的理解。经过对高校建筑学专业教学计划的解析,目前的学生培养过程中还存在着需要加强的部分,特别是对学生在建筑空间思维上的训练仍然不够,需要在造型设计课程改革中有针对性的加以完善。目前的课程教学模式导致部分学生对于建筑学的造型设计认知存在一定偏差,难以对建筑设计进行真正地创新。在现有的建筑学专业教育模式下,更偏重于艺术与人文的设计,对于理性和空间的要求有所缺失,从而导致建筑学的培养计划未将空间思维的培养重视起来。而空间思维培养的质量直接决定了建筑水准,一个建筑的内部空间是否整体协调、比例恰当、尺度合适,这决定了建筑自身是否合格达标。当一个建筑满足了自身的内部空间的统一整体后,还要看这个建筑与外部环境的关系是否协调,一个优秀的建筑,不论内外空间都需要协调统一。因此,建筑空间思维对建筑学专业非常重要,需要在造型设计教学中得到进一步强化。

思创空间设计篇2

摘 要: 展示设计个性化越来越强,技术越来越先进,各类主题的展示设计也日趋多样化,从而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展示文化产业。可以说,现代化展示设计是集科技艺术于一身。如今的展示空间已打破传统展示形式,融入新的设计意念和高新技术,既像一个时尚多变的“空间魔术”。又更像一个充满各种信息的“空间容器”。从一个明确的主题到另一个多元化的空间,再从多学科技术到一个崭新的创意,展示设计向广度和深度纵横发展。一些前沿学科的研究成果,如多媒体信息技术,环境科学、材料科学、声光控制等,都在展示设计中的得到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 展示设计;空间构成基础;创意构思

展示设计从艺术设计学科发展到一个综合的设计学科,是现代科学技术与产业化的发展进程,逐步地拓宽展示设计的表现形式和空间形式。展示设计既是环境空间艺术,也是视觉传播艺术。展示空间视觉效果是图形、图像、符号等通过在空间的传播,展现空间的视觉形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即要强调展示空间设计的必要基础知识,同时非常注重空间的创意与构思,空间塑造就如同建筑一样是一种和自然的心灵唱和。好的空间应该是有思想的,国际顶尖的空间设计,都有自己的灵魂在里面。它将一座城市的文明,一种民族的文化,完美的融合了进去。

1.对展示空间的再认识

空间的虚实关系,不要把空间等同于实体的立面造型。展示空间:是空间组成的多维空间。在展示空间内,观者可闻、可问、可见、可摸,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体验、感受、参与。由此证明,展示空间是流动多维空间。展示设计中空间规划成为展示艺术中的核心要素。所以,在对空间设计进行探讨之前首先明确空间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每一个设计师需要把它当做理念的基石铭记在心的。

2.展示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

展示空间设计为人们提供最好的信息传播方式,所以展示本来的目的就是要打破封闭的模式,将信息诉诸大众,努力促进双方的沟通与意向。现代化快节奏的生活使得人们更追求效率,要求空间的组合布局更合理、人流布局通畅、强调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维感受。

展示空间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一.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的空间展示形式。二.在空间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使空间更好的服务于人。三.以最有效的空间位置展示展品。四.保证展示环境的辅助空间和整个空间的安全性。展示设计的空间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所以在空间设计上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展示形式是首先要遵从的基本原则,这是由展示空间的性质和人的因素决定的。这就要求展示空间必以此为依据,以最合理的方法安排观众的参观流线,使观众在流动中,完整地、经济地介入展示活动,尽可能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路线,尤其是不在展示的重点区域内重复,在空间处理上做到尤如音乐旋律般的流畅,抑扬顿挫分明有致。使整个设计顺理成章。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让人感受到空间变化的魅力和设计的无限趣味。

展示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是我们教学中的重点,要求学生必须很好的掌握,空间设计是展示设计的的重要环节,一个精美的展示设计离不开非一般的空间设计。在展示设计中,空间设计是展示设计的灵魂,它决定着一个展示设计的风格、形式、构造等方方面面的因素,它可以决定展示设计的结构是怎样的,展示设计的功能区怎样划分,展品怎样陈列等重要的因素。

3.空间的设计思路

我们在做一个展示空间设计项目的时候,设计师在设计方案和创作的过程中都会寻找灵感,首先我们要对设计品牌进行分析,譬如公司的logo以及企业文化等等。其次完成平面布局是最基本的设计要素,拿到一张项目原始平面图,首先应对其功能和形式进行合理平面布局,然后就可以用平面来联想空间的形式。在展台设计中可以联想出整体的展台空间,而在商业空间中通常平面布局可以轻松的联想出顶面的造型。

4.空间的创意与构思

当代的展示设计已经发展成为现代科技成果的综合体现,并且融入了新数码手段,声光电一体的方法,对设计师对空间设计提出了高要求。所以塑造合理的并且有创意的空间设计是构成展示设计中的关键。如何做出有创意的空间设计已经成为设计师一直在探索的话题。

因而在展示设计中应该注意两个因素:空间和造型。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把艺术造型活动比喻成展示设计的肉体,而空间则认为是展示设计的灵魂。那么如何才能使展示空间独具特色,吸人眼球呢?还有如何才能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空间呢? 首先应明确空间的设计思路,再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空间灵感源。

一.主题和立意:任何艺术创作,无论是文学,绘画,还是音乐,都必须要有创作主题,即所谓立意。展示空间设计和创作也是如此。立意是作者创作意图的体现,是创作的灵魂。在创作构思前应该先有立意。目前大多数设计师和学生在创作和实践中构思淡的多,立意却往往被忽略,或将立意与构思的概念混淆,创作思维混乱,即使有构思也往往抓不住中心主题。

二.空间构思新颖:创作的立意确定后,关键就在于构思。构思并非一般的思考,而是围绕立意进行积极的,科学的发挥想象力的过程。构思是建筑师运用建筑语言表达立意的手段,构思如果偏离创作主题,设计将会缺乏表现力。

上述几点是在展示空间设计教学中的一点总结,希望学生们能更好的掌握空间设计的基础与创新。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的展示设计出现了各种不同的动态陈列的形式

这种动态陈列的形式就不仅仅是点、线、面、色、光的结合,而是运用了现代科技的手段,利用现代声像技术、摄影技术、计算机模拟仿真技术等方法,在展示现场中创造一个更为逼真的场景,使观众完全置身于一个更为真实的虚拟空间之中,观众们可以用自己的心理变化来体验永远运动的客观世界。

参考文献

思创空间设计篇3

【关键词】主题空间 设计 特点

引言

在当前,我国的主题空间设计方法上,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来进行创新的。而且,人们也亟需要改善相应的居住环境,从而能够更好地提高生活的各种品质,室内设计的行业也逐渐迎来了的契机,甚至会严重导致室内设计行业的复制化浪潮,不能真正地体现出主题空间设计的特点,使得在主题空间上显得更加单调和缺乏相应的个性化。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在当前多元化的社会发展过程和个性化消费的时代中,我们要对主题空间的设计进行全新的创新,也就是要能够在主题空间中有效地体现出人文内涵,并能够通过主题空间的创造性来进一步表达空间文化的特征,在视觉上形成巨大的冲击力和艺术上的感染力。

1 主题空间的含义

在当前的德国音乐中,“主题”词语已经被广泛地运用在各种领域中,主题空间的设计必须要从作者具体的经验中产生,能够从生活中激起空间设计者的创造灵感,并能够赋予其一种全新的形式。一般来说,主题空间的设计中,空间设计可以作为一种全新的思维模式,在很多领域中都能够得到相应的含义。但是,作为一种空间语言的构思方式,它又有一种全新的独特性,是室内设计创新思维模式的一种,能够进一步强调空间营造的气氛,使得使用者处于某一种场景化的片段中,不断激发潜意识和情感上的共鸣,使得各种使用者能够满足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主题”空间的立意方面,立意是空间的思想和情感语言,没有“主题”的室内空间是失去灵魂的空间,而显现着文化内涵的主题创意,又综合体现了现代时空设计理念与空间设计价值的重要特征。

2 主题空间设计和空间风格设计两者间的关系分析

在室内空间设计过程中,主题设计并不能等同于设计风格,我们要注重传统空间设计和现代文化内涵之间的融合,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主题空间设计的特点得到充分展现。虽然说两者可能在构思上有所区别,但是,只有利用两者的优势特点进行结合,才能使得主题空间显得具有传统优雅之美和现代的信息美。为此,本文笔者就从以下几个方面逐一分析了两者之间的差异。

在室内设计风格上,一般是要经历时代文化和时代的思潮才能进一步完成,通过创作构思和表现而逐渐发展而来的具有现代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笔者认为,所谓设计风格,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利用某种特定的表现手法,并实现对自身的不断重复,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主题空间设计的发展。同样,风格也是一种时展的产物,能够通过造型艺术所呈现的空间和艺术性效果,建筑的室内风格设计,一定要能够以某种室内设计风格为基准的设计方法,如果是按照相应的设计风格来说,具体表现为传统风格、现代风格和后现代风格等几个方面,其中,可以将现代风格和自然风格进行更加细致的划分。

2.1 室内设计特有的风格特征

设计风格形成过程中,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形成较为固定的词汇和符合表达的风格特征,例如,巴洛克风格的设计,经常需要断裂的山花和弧线等一些作为特定的风格特征。而且,在室内主题空间设计中,设计并不是主要强调主题样式的固定阐述,一定要经过对某主题设想,才能进一步激发作者的灵感,才能进一步创造出具有某种氛围的空间。在设计形式上可以是古典的,也可以是现代的,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要能够为室内空间制造活跃的气氛。

2.2 设计思维的创新选择

在主题空间的设计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思维形式的创新,并且,室内风格的设计必须要采用多种风格进行预先设定,之后就可以通过对风格特点进行充分挖掘和开发。在我国的主题式空间中,可以设计为开放式的思维模式,尽量开发项目的独特性,更好地对项目的地域性和服务人群特点加以分析,从而才能更好地运用思维的发散性和灵感的创意来进行表达。确定具有启发性的主题来展开相应的设计。

2.3 室内风格设计的构思

从整体上看,主题空间的设计有几种常见的设计风格,并且来源是非常广泛的,没有固定的形式,只要指导设计的发展和主题上进行融合就可以,例如,一部影视作品或者是一个神话故事都能够作为空间设计的素材,更好地彰显室内设计的主题思想。

3 主题空间的创造倾向

从主题空间的创造方向来看,主题空间所运用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主题空间设计师在如何进行空间设计定位时,就一定要首先把握好主题上的定位,从而可以创造出更加具有深层次的主题空间,进而可以为设计者探寻主题找到来源。

3.1 地域文化的创造方向分析

从当前的形式上看,主题空间的设计特点必须要遵循一定的地域文化。从本质上看,文化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在人类的社会实践过程中,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适应范围制度和组织结构。在地域文化的范围空间中,文化分为三个层面,能够代表个体和群体价值观和伦理观以及审美价值观的深层文化。同样的,在地域文化的空间范围上可以逐渐分为三个层面,地域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这些内容都可以成为主题空间的创造主体,只有切实把握好地域价值观和伦理观内涵,才能真正地创作出具有地域文化的内涵空间。例如,在内部的商铺空间和公共空间设计上逐步延续地域文化主题,或者是可以在色彩上通过灰色和白色的基调渲染建筑环境,在建筑的柱子和门窗等一些木质构件上统一使用深棕色,从而进一步展现类型化的居民风格特征。同时,在地面上的铺装上,一方面可以利用基地的青砖灰瓦等废弃建筑材料。另一方面,可以尽量选用本地所产的青石和青砖进行装饰,才能在局部上运用到主题环境上,从而可以运用一些具有历史感和具有特征的材料进行组合,才能创造出具有非同凡响的时空错觉效果。

在以地域文化为特征的主题空间环境上,可以继续继承并进一步弘扬地域文化的精神。从而为传统文化注入空间设计的活力,与此同时,我们一定要经过现代空间理论的阐述,才能为解构的传统文化增添时代感。

3.2 自然主题的创新运用

一般来说,要想促进主题空间环境的运用创新,就必须要时刻注重室内自然环境的设计,在现代化的建筑群体中,只有充分利用主题空间环境,从自然界中获得创造灵感,结合现代感的建筑,才能更好地使得主题空间内涵得到体现,体现人与自然社会整体上统一的辩证观念。

在自然界所存在的元素上,可以利用冰、雪花等进行创造,或者是可以在整个建筑和内部上加强自然元素的体现,又如,可以充分利用山峰和海洋等,充分尊重当地的风俗,结合本地区的建筑形式加以运用,进而能够更好地丰富建筑空间的内涵。

同样,在建筑空间的环境设置上,可以对动物机体和骨骼等进行模仿,通过动植物的生命形态,来为设计师的灵感创造提供有力的条件,在建筑仿生学概念上,可以在生物上找寻到一些灵感,例如,珠海剧院就是利用在珠江口上的日月贝为主题进行运用的,并能够采用生动形象的艺术造型塑造一系列的意象。设计者利用大自然的美景,逐渐转化成为自己的设计语言。这样不但可以丰富建筑空间的环境,同时,可以融入到低碳生活的空间品质,这是当前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

3.3 在创新主题概念上的运用

一般来说,一定要灵活地运用各种创新主体进行创造,从当前的形式上看,只有通过物质手段来实现主题空间的创新,而在思维方面这是需要实现创新概念上,物质手段上思维手段逐渐转为现实实践方式。

在物质方面,可以通过新材料和新技术使用创新,这样就可以通过全新的视觉体验,从而创造出丰富的界面效应,通过空间环境形态的创新,例如,非线性空间形态,切实打破空间环境体系。或者是可以将旧物进行创新,例如,在一些爵士乐方面,可以在墙面上进行装饰。

在思维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对思维方式的创新方式,逐步拓展相应的设计思路,才能形成一种具有创新的主题概念,才能进一步推动空间设计的发展。与此同时,在面对具体的项目上,能够逐步分析出项目的特殊性和服务人群,只有通过旧有概念的更新,进而实现主题概念的创新。

3.4 主题空间创作的表达技巧分析

在对主题创意确立后,如何来正确处理有效的室内设计手法,这就成为当前主题表达的关键性因素,在设计主题的空间营造上,可以由空间形态和照明以及材质等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而成,而在空间的形态表述上,可以切实依据主题形式加以创新,并采用和主题内涵相适应的材质,灵活地布局各种空间布局,只有在此过程中,对各个元素进行统一和整合,才能够显得更加相互协调。

在空间形态上,空间组合和形式上一定要以“以人为本”的原则,进而满足主题空间环境功能的需求,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主体定位,利用空间的形态给人一种心理上的暗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主题空间。我们都知道,空间的性格将是空间环境在人心理和生理上的人格化,而且不同的空间形态可以给人带来不同的感受,在灯光设计上可以营造空间氛围的手段,光不仅仅可以显示空间,只有通过光的设计作用带来全新的感受,才能影响整体环境的艺术效果。恰到好处地处理各种色彩和层次形状,创造出情感丰富的主题氛围。同时,在空间主题的色彩设计上,设计师必须要灵活地运用人的生理和心理效应。一般来说,不同的色彩可以围绕不同的空间主题进行展开,例如,红色代表热情,紫色可以代表高贵和冰冷,设计师充分的利用主题立意来选择色彩,在主题空间的表现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结语

从以上的情况来看,我们可以通过利用各种手段来展示现代主题空间的艺术性,更好地推动我国主题空间设计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晓,张金玲.空间利用在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J].群文天地.2011(08):93-109.

[2]李欣彤.浅谈室内设计中的弹性空间设计[J].才智.2011(25):2-19.

思创空间设计篇4

在空间设计过程中,我们需按要求分析问题、提炼要素、解决问题、最后形成一个完整的空间设计过程。功能分区、空间规划、交通流线与表现造型,以及与环境的互动和空间构造体都是根据空间设计所含概的要素归纳出来的一些概括性范畴大部分空间形式所考虑的内容也可以很容易地归纳在这几个范畴之中,这些范畴同时也包含空间设计中的主要事物。无疑地,每一个设计步骤过程都需要有设计者的主观思想来主导,这个主观思想就是空间设计思维。室内设计创意的思维过程,注重的是直觉和直观的内心感受。既是设计者的主观思想围绕空间主题而生成,由主题延伸至空间,再由空间转化主题形式;又是以主题作为设计主导思想,对空间进行改造、整合的思维过程。主题空间的主题是概念的,由主题确定空间形式,由主题提炼元素,由主题引申至空间功能。室内设计的创意主题表现的巧妙之处往往在于它的含蓄,而不是和盘托出。同样面对同一个题材,不同的设计师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思想,这些思想都会对创意题材的理解和对主题的认识发生作用,也会促使主题的创意表现变得丰富而微妙。室内设计主题创意的丰富性可以使室内设计创意作品更加深刻而充满意蕴。室内设计主题创意的丰富性,还体现在创意作品是否能够体现出一种意味,即意味的创意。“创意”的产生源于主题的设定,而“主题”则源于基本元素概念;元素又源于设计师多元性的知识素养与专业潜能、以及对历史人文、自然生态、地域文化、科学技术知识的吸纳并通过设计语言转换为对物化空间形态的解析。空间的主题最后也必须以视觉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所以设计者必须尽可能将问题转变为具体的形式。因此,主题空间设计思维的形成也就是将主题构思概念空间化、形式化并图示化的具体过程。

2主题空间设计思维表现方式

主题融入到空间中去,主题立意不同,形式语言的多样化,表达的方式也多样,通过运用不同材质、色彩、灯光、主题景点、摆设、设计元素,均能让人体味到主题艺术的魅力。单就材质而言,依据整体主题概念和设计构想所要表达的信息,在造型上选择金属材质会体现出现代感和坚硬感,它给人们带来冷调的气息。若选择木质材料则不会产生坚硬的感觉,而是略带暖调的朴实性。就色彩而言,更是主题信息传达的主要表现形式,从色彩的冷暖度、饱和度和感性上给出不同的主题信息概念。确定空间的主题后,接着由不同的装饰材质、灯光营造、家具布置、艺术摆设的点缀,共同完成对主题的演绎。例如,德国柏林犹太人博物馆是世界著名建筑师丹尼尔•利伯斯金德的代表作品。德国犹太人博物馆是柏林城市博物馆增建的新馆,用以展示德国境内犹太人生活的历史痕迹,现在这座博物馆成为以展现犹太人为主题的国家博物馆。人们之所以对德国犹太人博物馆的设计反响强烈,在于参与各方面设计的设计师们在各自所承担的设计中,都能够很好地运用现念和设计语言,恰当的把握住“犹太人历史命运的展现”这个设计主题在设计中的反映,使内容和形式得到完美的结合和艺术的表现。作品之所以成功,就在于设计者运用设计语言,使博物馆的展示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突出了空间的主题性。通过调动参观者的情感,使作品和观众产生了共鸣。因此,从建筑、环境、室内空间、公共艺术品和展品陈列等多方面,围绕着一个共同的主题,通过有思想的设计手法和形式,进行全方位的主题表现。运用现代的思维理念和现代的设计手法,通过简洁的造型、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内容与情感的交融、各种元素同主题的统一表达,将实实在在的实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和陈述,反映出系统、有机、多元化的现代设计文化。

3结语

思创空间设计篇5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构成表现形态复杂多样,这也是任何一门传统的造型艺术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作为一种以建筑艺术空间作为主体,以其他造型艺术空间为辅的空间体系,空间构成不是简单地基础造型设计,而是与设计相关的创造性思维的体现。环境技术设计工作研究的对象主要为空间与造型,对于空间的研究与设计,必须要遵循心理学、人体工程学以及透视学等诸多方面,同时也保持理性与感性的空间思维与空间创造力。构成类教学是艺术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空间构成主要的教学内容为空间概念的基本认识、探索空间的构成手法、构成类型以及空间的创新手法。环境艺术设计空间构成教学则是环境设计专业重要的重要课程。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空间构成教学,主要教学目标在于对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以及空间创造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了解空间的基本涵义,明确空间构成设计语言、设计方法与步骤,掌握空间设计基本规律与形式;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对于空间色彩、形态、光线的敏感性,锻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学生将创造性思维发挥在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等设计实践当中。

2完善环境艺术设计空间构成教学的对策

环境艺术设计中针对空间涵义与构成的教学,教师需要寻找出于环境艺术专业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而不是将建筑专业的空间构成教学内容进行简单地复制。同时教学当中也需要将造型艺术作为主体,广泛吸收不同造型艺术的空间理论实践知识,促进学生对于园林、建筑空间营造方式的研究与感悟,掌握环境艺术空间涵义与空间表现技巧。注重空间意识培养。空间构成教学中有着非常多的概念与理论,课堂教学内容较为抽象。后期的主体性专业课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发现一些学生在实践设计当中对于空间的功能性考虑欠缺,空间造型语言不同意,创造性不足。究其根本性原因,在于对空间感与空间想象力的掌握力度不够。因此,教学中必须要重视学生初期的空间形态构成教学,在此过程当中,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空间涵义知识理论基础,也要在教学中贯穿针对人的生理与心理空间需求设计的理论分析。具体教学当中,教师必须要注重对学生的空间意识的培养与教育,打破传统造型艺术空间概念与习惯。以造型艺术作为根本,促进学生掌握雕塑、绘画以及工艺美术的空间表现技巧,领悟园林营造以及建筑的空间表现;并且也要借鉴舞蹈、音乐等艺术对于时间空间驾驭的方式,加强对于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时空综合属性的领略。重视空间审美固定性。环境艺术教学中注重环境整体的设计意识及设计风格的教学研究。一些教师在环境艺术教学实践中,由于忽视了环境的空间艺术特征,忽略了对于地方环境特征及本土文化的研究,过于追求流行,盲目宣扬“舶来品”,对“洋”工艺与材料的效仿与抄袭使得设计脱离了本土地域文化特色。没有个性与文化内涵的环境艺术形象必然无法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在空间构成的教学当中,需要加强学生整体意识的灌输,环境艺术根植在周围的环境当中,同周围的环境保持着内在的联系,这也是空间审美的固定性的体现。只有让学生领悟并掌握这种固定性风格,才能够发挥出个性化的艺术创造,打造出区别其他造型的艺术。锻炼创造性思维。我国南朝文学家刘勰在《文心雕龙》当中提到:“歌谣文理,与世推移”,其意思为时展会使得文学艺术的创作环境发生变化,文艺创作以及设计观念也应当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变。而如何在不断发展的时代以及不断变化的社会审美需求中创造出更好的作品,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具备创造性思维。空间构成教学中,需随时注意空间设计最新的发展动态,通过先进的网络资源以及新媒体方式,有效结合最新的设计观念与思路。新的时代观念语境为空间构成教学带来了鲜活的意识。教师在课堂上可以对时下一些优秀的空间设计案例进行欣赏与分析,提升学生的创作兴趣,增添设计思路。

3结语

思创空间设计篇6

空间设计与艺术绘画都属创造性活动,然而在思维方式、创作方法、创作过程上却有着巨大的差别。并且,空间设计离不开科学技术,即相关学科技术发展对空间物质实体的实现和支持。比较而言,艺术思维更加个体化,其关注艺术家个体主观感受,创作往往具有敏感、散漫、逻辑性弱、偶然性强等特点。而科学技术研究具有客观、严谨、逻辑性强的思维方式特征。设计则是综合了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矛盾统一体”。要求设计师关注“我们、你们、他们”的群体生活,具有较强的社会性,在此基础上,适当并巧妙地加入自己个人的态度和认识。因此,设计思维要求艺术创新和严谨辩析思考的结合,是具象的形象思维与抽象的逻辑思维之双重建构,这是设计思维训练的终极目标,也是专业基础教学的重点。空间设计专业从建筑设计理论和方法继承来看,其在强调建筑设计的技术性、物质性的同时,也必须强调艺术审美的多元化、场地与历史文脉的联系、社会观念与生活方式等条件的综合表达。不难看出,空间设计专业的学习内容丰富而庞杂,专业技术复杂,细节设计繁多。如此复杂的专业教学内容,无法在高年级的设计课程中全部解决,而需要在低年级不断进行坚实的专业基础认识和积累。因此,低年级基础教学中的设计思维训练尤为重要,它既决定了设计课程的平台高度,也决定了学生职业生涯的专业起点和专业细分定位。因此专业思维转变必须从低年级做起。

二、设计方法的训练

在空间设计基础中,形态构成的系列课程是设计造型和设计思维的入门,也是提高创造能力的基础课程。构成来源于对造型普遍规律和形式内容的研究,其科学的方法和教学实践已得到反复检验,取得的教学效果不可忽视。空间设计中,平面、色彩构成要以解决空间造型为目的,这就要求形态构成课的总体教学思路和课程设置充分体现空间设计专业的特殊要求。首先,教学目的要明确,即认识并理解造型普遍形式及其创造方法,为理解空间设计的方法和形式来源打好基础。其二,创作和设计的过程至关重要,过程决定设计的方向和结果,这种普遍的方法论和方法的训练需要在低年级课程当中引入、贯穿并强化。以基础课中的“构成”系列课程为例,针对空间设计专业特点,教学重点在于对形态创造的方法、过程的理解和研究,解决“事物如何生成,问题如何解决”的设计思维这一根本问题。进而,要求由“实现预想”的效果和技术手段完成花样翻新的作业,转而关注由“问题和过程引导”的来源和方法的探索性创作和作业研究。由此可见,空间设计专业构成课的作业宗旨,与其它艺术专业大相径庭,将构成训练的作业本身当做艺术作品的方法有悖于空间设计基础教学的根本目的。作业应该是由教学到认识这个研究过程的呈现方式,而不是对预想结果的反复雕琢和修饰。追求作业的感官效果,必定导致大量时间花在精细的手工制作以及对唯美形式的追求上,缺少了对更多设计可能性的尝试、对过程引导的理解,以及对不可预期结果的把握,使有限的课程丧失了“开始设计”的学习机会,教学远离了设计的意图。不难看出,精细制作虽然能培养学生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但也使思考过早进入深入阶段,忽视了设计中的思维发散与比较的重要阶段,阻碍了学生养成多方案比较的设计习惯,这样势必造成课程目的与结果的偏离、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脱节,浪费了极其有限的教学时间,使课程计划落空,得不偿失。

三、空间造型能力的训练

空间设计是解决空间如何使用的具体形式问题,培养形态与空间造型能力训练是基础教学重点之一。空间形式不同于平面形式,具有强烈的立体特征,伴随人的活动,空间形式更加灵活多样,需要具有从平面到空间,从二维到三维、四维的转化能力,初学者很难把握,这也是空间设计专业的魅力所在。认识空间与平面、空间与实体的区别是基础课训练的首要内容,对空间的认识和逐步培养不能只靠写生和临摹。众所周知,写生是根据现实场景中的事物及作者当时的内心感受,综合地组织在二维平面纸张上的“虚幻空间”,强调“再现”。这种训练可以解决部分空间感受和建筑场景的描绘,但对于空间造型能力的训练还远远不够,更不用说从多角度理解事物的形态,从而把握空间、设计空间。空间训练必须引入科学内容,同时把设计方法带入基础造型训练中。所谓科学,是指要理性地看待空间形式,包括加入空间透视的科学方法及相应的空间形式原理,摆脱直观感性的初步空间经验。有人质疑在当代科技如此发达的背景下继续开设纸面制图课程的必要性,但笔者认为电脑制图手段只是“一只画笔”,而创造什么,如何创造,对空间形式如何把握则不是依赖电子软件就能解决的,电脑绘图只是辅助手段。另外,空间透视与制图等纸本绘制强调对规范内容的熟悉、理解和记忆,并通过绘图学会辩读空间和平面的图示关系,进而掌握空间设计交流的专业语言。这些都是重在推导过程的训练,并非只是线型的累积和变化,更不是电脑软件全部可以替代的。总之,理解了空间形式及其规律才不会受“眼见为实”和“再现”的创作局限,才可能大胆创新。毕竟设计是从无到有的活动,培养理解性的创造思维比描摹现实更为重要。

四、审美能力的训练

审美能力不是在某一课程、短时间内就能解决的,审美问题是贯穿整个四年专业教学始终的隐性问题。学生在入学前的专业程度、教育背景的差异使审美问题在基础教学中的造型、构成系列课程中更为突出。审美是对审美对象的综合反映和理解,审美对象的内容广泛,反映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丰富多彩,甚至渗透到生活点滴和个人经验。基础课程有必要配合其他艺术门类的介绍和鉴赏引导学生联系个体经验,对提高综合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有巨大帮助。审美能力的训练和具体方法需要挖掘课程潜力,借助艺术学院教师的艺术审美功力和经验,共同为设计目标服务。审美首先离不开观察和发现,敏锐细微的观察一直是素描、色彩等基础课中的基础训练内容,为空间设计专业做适当的教学调整可以事半功倍。同样的问题在色彩教学中也常常出现。在设计中,色彩具有更多理性和商业内容,重点在于色彩在空间中与尺度、距离、光线、材料等相互关系的研究,以及色调的搭配,色彩与形体的空间关系等。静物和自然场景的色彩写生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只能为设计效果图表现作基本铺垫,对色彩应用、设计观察方法、思维创造训练的作用极其有限。

五、批判性思维与创新思维训练

思创空间设计篇7

形象思维 逻辑思维 形象和抽象性表现

一、室内空间设计思维的特点

室内空间设计思维在所有设计思维方式中是独成体系的思维方式,它有着特殊的表现形式:在设计中可将设计的思维方式分为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两种,这两种思维方式是对室内空间设计思维方式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划分。在设计中人们常常单独看待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这两种思维类型,认为前者过于感性,是作为艺术创作时常用的思考方式,而后者则比较理性,是系统的理论性哲学式思考方式。一些设计师,在创作时常常感性的思考问题,并且对于这种感性的的思维方式乐此不疲。这种现状,对设计创作产生了障碍。然而设计师们在设计时用到的思维方式到底是逻辑性强的抽象思维还是感性的形象思维,无论是应以形象思维为主还是抽象思维为主,始终没有具体的限定。

1.室内空间设计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的特点是多元化、具象化的思维方式,形象思维思考出的问题答案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方向的,用形象思维方式思考可以使设计师从多个不同视角看待问题并进行设计,去寻找更多的美的表现形式。室内空间设计的形象思维是设计师对形象物体的个人感受,结合自身的主观认识、审美判断、个人情感、联想和想象并对内容进行整合,通过工具进行创作表现的一种基本的思维形式。所谓形象思维,形与象,透过事物的“形”,加入个人审美判断的“象”,表现之后得到的产物,这一思维过程,就是形象思维。形象思维始终围绕着形象,不脱离事物的形,要通过“象”来构成思维的过程。空间设计的形象思维始终离不开设计师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观察、个人感情。并通过联想、想象、幻想和虚构来进行的思维活动。

2.室内空间设计抽象思维

抽象思维也叫做抽象逻辑思维。抽象思维是把直观得到的观点通过分析、综合和整理形成保留本质属性、规律、和原理的一种理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需要设计师在设计实践中了解事物本质属性和规律。并根据事物发展的规律抓住事物的本质和关键特征,并能够准确的对事物的好坏、正误进行判断。室内空间设计的抽象性思维即逻辑思维,设计师通过事物的属性、推理、判断等反映出客观现实的认知的过程。即用逻辑性强的抽象概念,用科学方法阐述事物的本质属性,表达出设计师对现实生活认知的结果。这一过程就是室内空间设计抽象思维。

二、室内空间设计的形象、抽象性表现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设计构思作为在整个空间设计的思维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室内设计过程,来探究艺术的形象思维和科学的抽象思维是以何种形式出现在室内设计中的。在空间设计过程中以设计师的形象思维的设计观念作为整体的方向路线,在进行构思时,设计者的思维方式是全面的。两种思维方式是综合发挥作用的,设计阶段不同,所使用的思维方式会发生变化,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是互相融合的。

1.空间平面布局

在进行空间平面布局上,首先把握室内空间整体布局,并对思维过程中产生的信息进行组织、重构、分析个性特征后,将所得信息转化塑造成室内空间构建的初步形象。再使用艺术表现手法进行空间风格氛围的营造,根据设计风格进行空间造型、家具、陈设、植物等设计。因为设计理念的不同,设计中同一问题也会采取不同的思维方式。设计师可以从形象思维进行创作,再用逻辑思维对空间结构进行设计。也可以从抽象思维入手,进行空间排列、几何造型、材料应用等思维线索对室内空间进行初步布局。无论从抽象思维或是形象思维出发,解决的都是相同的问题。设计思维活动过程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互补充、相互转化的。因此整个构思的过程如同一个圆环,相互连接、相互影响。设计师的意念在初步构想阶段将设计思维的产物转化成形式语言,并形成初步的设计方案。所以构思的过程就是设计师通过设计思维产生大量信息并逐步把信息转化成设计理念的过程。它所设计的作品实际是设计师本人的审美观念,所以在室内空间设计思维过程中,艺术设计是功能设计的前提条件。

2.功能分布设计

在室内空间功能设计的处理上,需要设计师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对建筑结构、室内空间环境进行分析,由于室内空间是一个在建筑中通过各个实体界面围合组成的相对封闭的虚拟空间,同时应注意建筑结构与空间流畅性的关系、灯光及照明、室内装饰与家具陈设的整体风格等,而且技术、经济条件的限定都通过抽象的逻辑思维来把握。室内空间环境中,营造气氛、审美、功能、价值的评定,就需要两种思维综合进行思考。

在室内空间设计中,不同的设计阶段采用主要的思维方式略有不同。在设计之初,设计任务、设计条件限制、设计目标等前期计划构想阶段,设计师明显是以抽象思维为主。然而在设计构思、大体风格形成过程中,都是由形象思维来主导设计方向。然而在设计理念的形成、平面空间布局、空间性质功用和植物等设计,以及室内空间气氛营造与效果,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会分别发挥重要的作用。在完成设计初期后,对室内空间的整体环境进行分析包括:空间功能优化、室内家具陈设、施工条件及审美价值评定和最后商定方案这些方面,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又相互融合进行思考问题。

3.设计综合整理完善

完善设计过程是整个思维活动中的尾声阶段。这一阶段设计者将对设计构思通过表现技法展示具体成果。一方面解决室内空间设计时遇到的具体问题,另一方面完善空间设计构思的最终表达。设计前期阶段产生的每条信息都与思维过程紧密相联,而完善阶段理是整个设计思维过程中的最后环节,理性思维比重也会变大,所有的技术问题将逐步落实,深化细节,最终形成完整的设计方案。至此,一个完整的设计作品,从一个意念、一丝想法到设计方案最终完整的演绎,这一过程中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相互转换,完成了设计的循环周期。

三、结语

思创空间设计篇8

关键词:立意 设计语言 构思

中图分类号:TU-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1-0086-02

室内设计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创造性过程,是在创作过程中对知识和实践的综合性考量,直觉和想象力又在设计过程中为其注入创造性的灵感要素。而在当前的室内设计创作实践中,设计工作从事者在初学阶段,往往忽视立意与构思存在的必要性,或者将立意与构思的概念模糊化、非理性化等诸多设计矛盾的出现,导致创作思维过程的杂乱无章,使得设计方案在工程验收时,设计效果的最终呈现缺乏设计语言的联系性、完整性、系统性。因此,在创作过程中,明确的立意和创造性的构思是对室内设计中理论、施工、构造、经济预算、政策法规、社会关系等方面最细化的追求和探索性的提炼。

一 室内设计的立意之源

室内设计的立意之源即:对创作设计任务书的充分认识与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对大量实际案例的设计经验进行概括总结,以实现从“量”性案例到“质”性案例的过渡。从“质”性的设计实践经验中进行借鉴,赋予设计立意“新的源素”,以寻求启发设计立意的源动力,为创造性设计立意的产生做前期准备。“质”性案例的立意借鉴是具有探索性质的,是在优质观点内容的前提下,发现前人提及但并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设计实践与研究中尚未涉及的内容。勒,柯布西耶“新建筑五点”的立意是对现代主义建筑发展新趋势的探析;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其流水别墅“有机建筑论”的立意是对建筑新含义的初探;安藤忠雄“光影建筑”的立意是对光魅力的设计追求;密斯,凡德.罗对现代工业社会设计语言的创造性理解等。探索性质中的设计立意体现了多样并存、多元共生的设计语言,对整个设计行业的创造性、复杂性、多样化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研究意义。顾名思义,探索性的立意同样涉及到室内设计及其理论研究的各个层面,对不同层面探索性立意的提炼,是室内设计从事者长期学习、研究理论发展、关注学术动态、积极参与设计实践的探索性积累。

向存在于学习,在解读设计创作任务书时,在深入剖析室内设计的性质、内容及要求的基础上,从历史资料及实践中寻找“设计记忆”:把设计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凭直觉去把握”或者“凭印象去把握”的设计组成更能接近于设计创作任务的本质。从曾经的“印象记忆”即通过五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而得到的外界刺激性设计语言中寻求设计立意的印象表现;从“语言记忆”即通过语言或者文字信息获取的设计立意中寻求设计立意的语言表现。“质”性的设计实例和设计经验通过“印象记忆”与“语言记忆”的集合体,为设计立意提供了借鉴性的立意源。勒,柯布西耶曾说过:“一个建筑师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创造阶段,即前半生是‘构筑’阶段,后半生是‘解构’阶段。”因此,对创作设计任务书的设计要素分类,将体现空间特性的关键问题或关键要素进行挑选,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其各个关键要素以及活动组织空间的联系性,使设计立意归纳成一个整体,成为一个新的立意源。在立意之初,将设计组成的有机整体进行“记忆”分解,对设计实践进行化整为零的设计再立意,从原始的设计立意元素人手,进行设计立意的反向推理以及设计立意创造性的提炼概括。存在就是道理,设计创作任务书上的设计目标要真实反映空间体验者的需求,在历史中寻找设计的“规律点”、“设计记忆”,旨在为室内设计的立意捕捉已存在的、可转化的、新的设计立意源。

在设计领域里,无论是建筑、绘画、雕塑,还是舞蹈、音乐,都必须要有创作立意。创作立意是创作意图和想法的直观体现和形式表达。从整体性角度来看,室内设计立意的确立涉及到功能分析、功能材料、构建构造、形式与风格、形象与含义等多向思维的延伸。

二 立意与设计语言的联系性

我们在设计立意及大量原始知识积累完善总结的基础上,运用立意与设计语言间的相关设计准则,对功能流线、装饰材料、施工工艺、空间体量、光影色彩、设计构造等设计要素进行全面性地组织和整合,最终形成能够完全表达出设计立意与建筑语言间所特有的室内空间设计形象。

任何设计所传达的最重要的目的都是以满足人的需求及本体的实用性为出发点,而设计立意则直观地反映着当代社会生活层面的精神追求。因此在全球化背景影响下,使得设计立意具有多元化的特征。以新中式室内设计为例:新中式室内设计是探寻本土意识之初,建立在对本土文化深入解读的基础上逐渐出现的新型设计风格类型。新中式室内设计艺术受众的普及型,是室内空间使用者生活需求、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体验更高层次精神追求的直接反映,使得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建筑元素、符号和肌理得以最合宜的体现与传承。当代是一个和谐化、多元化、科技化的社会,在传统文化认知的基础上,将当代的新科技、新材料、新研发的施工工艺与优秀传统文脉相结合,用当代人的审美,实现传统与现代之间的顺承、转化,设计出富含“出新”、“传神”的新事物。最终设计成果的展现符合现代人对精神生活以及中国传统神韵的追求,使室内设计具有和而不同的艺术感染力,以满足室内设计的多样性使用需求。室内设计的人性化本质特征源于以人体尺度为基础的建造,以行为研究为基础的美学规律是一种大致的定向标准:室内设计应在美感上取悦于眼睛以及其他躯体的直接感受;满足体验用户的偏好以及实际需求;识别对客观实体空间的设计要求;在设计构成材料的选择上注重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的实用性和转化性。室内设计以业主和使用者的需求进行适合空间文脉的逻辑思考,将各个空间的使用性质,意想中的活动组织关系在情调与氛围、形象与风格、舒适与环境、色彩与色调、空间的焦点与朝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设计体系,达到室内设计的最优化。

立意是室内设计中建筑语言完美体现的根本,立意的确立是一种思维过程不断完善的体现,设计语言间内在关系的必要性,要求暂定的设计立意需反复地细化调整和完善,以实现设计语言的已知条件与必要条件最优化的设计立项。如若成熟完善的设计立意与设计语言间存在矛盾时,我们需重新考量设计立意与设计语言的矛盾性,在矛盾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的特殊性寻求合理的设计立意解决问题,使设计立意与设计语言间达成和谐的设计表现。

三 立意与构思的思维性对接

从室内设计领域里,立意基础上的“印象记忆”与“语言记忆”为设计构思提供着借鉴性的意义,及从历史性设计实践中找寻已存在的反复发生的“规律点”,将其作为设计的已知条件,并在以上基础上加以独立思考,考虑现有的问题以及前所未有的“新事物”,然后再结合设计创作任务书实现自己的设计立意与设计构思的思维性对接。

创作构思贯穿设计的全过程,大到总体的综合设计,小及每个设计节点的处理,整体的设计构思对设计立意的实现起着主要的作用。以宁波博物馆为例:王澍在设计前期,就将一些老城改造以及民居拆迁后废墟中具有年代感的旧砖瓦进行分类收集,并实现新颖的设计立意与设计构思的完美对接,使得建筑与环境周边关系的设计构思自此成为城市的“新名片”。展馆内整个空间组织关系分为三层,三个馆之间既有一定的独立性又有一定的联系性,参观者必须实现馆与馆之间的空间转换过程,在内环境与外环境之间建立特殊性的联系。博物馆的整体性设计以“出新”、“传神”的设计理念,建筑表皮将本土传统的建筑元素、建筑文化与现代施工技术工艺融为一体,建筑外观整体、简洁、沧桑韵昧十足,而造型严谨,充分体现了现代新中式本土建筑的文化性、创新性、功能性、艺术性、环保性和超前性,在当今设计多元化并存的思潮中,称之为“旧元素新组合之典范”。

在室内设计领域,设计工作从事者通过设计草图和概念语言两种表现形式,对立意与构思的思维演变过程进行设计表达,从设计整体表达入手,使设计表达深化至室内每个设计节点的处理,形成整体中有局部,局部中有整体的哲学辩证关系。在设计构思阶段,若以设计任务书所提供的特定空间或动感的经验为出发点,其设计表达应为设计平面的透视图以及剖面图表现,并在平面中建立三维的立体空间,在剖面图中表达以人为活动为基础的构思形象。设计表达在设计伊始,就以360。的探索性贯穿设计思维演变的整个过程,记录设计每一个阶段的观念形成、思维调整、设计变化与空间发展,诠释内部空间在创新点、空间组织关系、施工工艺、设计构造及细部节点设计中的思维性对接与系统性整合。在设计立意与设计构思的整合阶段,使立意与构思间以一个设计点为中心,辐射至整个环形设计体系。

构思是在立意的基础上,以立意为核心,对现实设计展开积极的、科学的思考。创作中的设计立意确定后,构思即成为设计创作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构思是设计师运用建筑语言表达设计立意的方式,在设计立意基础上,好的设计构思具有独特性、巧妙性、整体性等优势,用以表达最优化、最和谐的空间组织关系。若设计构思脱离设计立意,便会使设计缺乏表现力与生命力。

四 总结

1 设计工作从事者的设计立意与设计构思,要具备充沛的知识储备以及独创性的思维才华、认识改造熟悉实物的能力,并给予新事物一定的意义、能觉察到未来的发展动向和参与创造性的设计实践。

2 独创性的设计立意与设计构思是设计从事者对设计创作任务的设想、规划、经济预算、政策法规、社会关系、设计构造等方面整合的前提下,对大量设计实践案例的设计思维进行“质”性挑选、概括总结和提炼升华,实现为我所用,唯我独用的创造性设计表现。

3 在旧事项中进行提炼借鉴,在“印象记忆”和“语言记忆”的基础上进行概念草图表现,不断推进概念草图表现的细化水平,从整体到局部逐步详尽的设计表达,透析每个设计要素的组成与整合,从而在固有的旧事物基础上创作出新的事物,满足用户追求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多样化需求。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
  • 丝绸
    刊号:33-1122/TS
    级别:北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