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8篇

时间:2023-07-03 09:40:32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篇1

抢救室患者疾病分布情况我院急诊抢救室病种排在前五位的是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和中毒,这五类病种占全部病种的92.60%,具体见图3。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保健事业的巨大改善,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老年人机体随年龄的增长,生理状况逐渐衰退,心、脑血管疾病高发,这些疾病的特点是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是造成60岁以上老人急诊人数多的原因[1]。

上述结果显示,我院60岁以上的老年人共占58.16%,笔者之前做过研究,老年患者在抢救室的比例高,并且呈持续增长趋势。随着患者在抢救室留观时间的增加,抢救室的功能改变。因此,加强对老年人专科护理知识及技能的培训,才能不断提高患者的抢救质量和护理质量[2]。

本研究统计了我院2010年8月12日~2011年8月11日笔者所在医院的抢救室患者就诊情况,从统计资料来看,我院抢救室病谱排序中前5位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33.32%)、呼吸系统疾病(25.09%)、神经系统疾病(16.13%)、消化系统疾病(9.07%)和中毒(8.99%)。我院抢救室病谱的结果与国内有关急诊病谱相类似研究成果不尽相同[3-5],抢救室病谱排列顺序提示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首先,根据本研究,病谱中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以及中毒五种疾病占全部急诊的92.60%,常见病、多发病仍是当前的主要疾病,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4]。

因此,在急诊科医务人员配备和技术建设上,既要注重培养全科人才,又要参考疾病构成梯次,做到一专多能。要突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消化系统疾病的研究,将其作为急诊科学科建设的重点,不断完善这些疾病的诊断和救治,以推动急诊整体医疗、护理质量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上述结果中,有76例次来院已经心跳呼吸骤停患者,占0.96%,平均年龄63.62岁。此类病例中,有12例次青年患者(44岁以下的人被列为青年),可见猝死呈现年轻化趋势。亦有研究表明,在1h内猝死的80%~90%为心源性猝死[4]。所以,除了急诊科医务人员要熟练掌握正确的心肺复苏(CPR)技术,此外也要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普及正确的急救基本知识。特别是要对有关人员,如警察、消防员、驾驶员以及各种从事服务的从业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篇2

【关键词】急诊抢救;疾病谱;分析;护理

急诊工作具备随机性较强、病重较复杂、病情较危重以及可控性较小的特点,因此,急诊救治有效率并不理想,而且现今社会中,急诊抢救人数大幅度增加,提高急诊救治水平迫在眉睫[1]。本院为了通过回顾性分析急诊救治患者病历,对疾病谱构造以及相关因素进行了有效统计,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于2014年8月-2016年1月期间收治的6930例急诊抢救患者的救治资料。

1.2方法

回顾性统计了6930例急诊患者的救治资料,主要包括就诊时间、疾病构成、性别、年龄等,统计标准参考国际疾病分类ICD-10.如果患者自身所存在的疾病符合多种类别标准,则取第一诊断标准统计。

1.3抢救标准

①创伤较为严重;②存在循环衰竭、休克情况;③存在心力衰竭、严重性心律失常以及急性心肌梗死情况;④存在肺梗死、急性肺炎、急性呼吸衰竭以及严重性肺挫伤情况;⑤存在多器官功能衰竭、消化道出血、肾功能不全以及肝功能障碍情况;⑥存在严重性昏迷以及脑伤情况;⑦存在农药中毒,或是药物中毒情况;⑧存在抽搐以及窒息情况;⑨存在潜在性高风险,或是生命危机疾病。

2 结果

统计结果表明,6930例患者中,有2780例为女性患者,所占比为40.12%;有4150例为男性患者,所占比为59.88%。患者年龄介于1d-87岁之间:有638;例80岁。6930例患者中,有2082例为神经系统疾病,1021例为创伤;1007例为循环系统疾病;876为消化系统疾病;852为呼吸系统疾病;641为急性中毒;451为其他疾病,具体构成比详见表1:

除此之外,观察统计结果可知,神经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的多发人群年龄普遍在20岁以上;创伤、急性中毒的高发人群年龄普遍介于20岁-59岁之间;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高发人群年龄普遍在40岁以上,而且神经系统疾病逐年呈现年轻化。

3 讨论

本次统计表明,急诊救治患者多为男性,且年龄普遍介于20岁-59岁之间,由此可见,急诊救治人员必须对中青年人群的常见病、高发病情、用药原则进行准确率了解,并结合该年龄段患者的生理特点,对其行以有效的抢救措施。分析急诊救治患者的疾病构成比可知,急诊救治患者多存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疾病,由此可见,急诊患者多为内科急诊重症患者,护理人员只有具备专业的内科急诊重症护理知识,才能有效提高急诊有效率。

综上,急诊护理人员首先需要具备良好的急救意识: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判断力、反应性以及责任感,患者抵达后,可以通过明确分工,有序且有效的救治患者,这样有利于降低患者的致残率,提高救治成功率。

其次,强化专科疾病护理:①心血管疾病:护理人员要明确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相应急救方法,指导患者正确休息,并对患者进行有效安抚,保证患者情绪平稳,对患者相关体征进行密切观察,明确相关药物的药性以及副作用[2]。②中毒:护理人员要准确且快速的通过患者中毒症状,掌握毒物的进入时间、进入剂量、名称以及种类;构建静脉通道,确保液体药物可以及时输送,能够有效清除患者体内毒物,确保患者气道畅通;护理人员可以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行呼吸辅助措施;如果患者为口服中毒,护理人员要对患者行以洗胃措施,直至洗出液无气味、澄清;如果患者病情较为严重,可以应用适宜药物对患者进行导泻、灌肠治疗[3]。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密切观察,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③消化系统疾病:叮嘱患者多休息,保证情绪平稳;保证患者饮食健康均衡;如果患者存在上消化道出血情况,构建双通道,补充患者的血容量,并对患者的排泄物、呕吐物进行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情况。④儿科疾病:患者需要卧床休息,确保患者的气道可以实现顺畅呼吸,对患者进行密切监视,避免其因惊厥出现舌咬伤、坠床等情况;如果患者存在高热现象,对其进行药物、物理降温;对患者的颅内压升高、惊厥时长、外界刺激反应、生命体征以及神志进行密切观察[4]。⑤外科系统疾病:要对患者伤情进行及时且准确的把握,给予患者适宜的伤面以及止血处理措施,观察患者的瞳孔、面色、呼吸、心率、血压以及神志变化情况,构建静脉通道,准备随时接受手术治疗。

结语:

综上可知,急诊护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的心脑血管知识,并且可以对急救器械做到熟练掌握,只有这样,才能满足现代急诊要求,保证急诊有效性。

【参考文献】

[1]田月强,金岚,刘俊等.4062例老年急诊患者疾病谱分析及护理启示[J].护理学报,2012,19(12):37-40.

[2]王宏秋,韩跃辉.7909例次急诊抢救室患者病谱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2):156-157.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篇3

关键词脑卒中下呼吸道感染护理

脑卒中是危害人民健康及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其病死率居世界人口病死原因的第2位,脑卒中患者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是医院感染的易感者,其医院感染发病率高达37.3%,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首位。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脑卒中并发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资料,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护理干预措施。

资料与方法

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脑卒中患者280例,男166例,女114例;其中脑出血147例,大面积脑梗死86例,脑干梗死47例;年龄41~87岁,平均66.8±7.8岁;合并高血压265例,糖尿病62例,慢性支气管炎71例。

诊断标准:脑卒中诊断均符合第4届全国脑血管会议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下呼吸道感染诊断参照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即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⑴患者出现咳嗽、痰黏稠,肺部出现湿啰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1发热。2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3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⑵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

方法:分析280例卒中患者下呼吸道感染发生情况、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

结果

280例患者中,发生下呼吸道感染53例,发生率19%。相对于脑梗死,脑出血更易并发下呼吸道感染;高龄、昏迷、伴有吞咽功能障碍及有慢性支气管炎史的患者有较高的发生率;气管切开后高达91.3%患者发生感染,而使用呼吸机患者则100%发生下呼吸道感染。见表1。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是急性脑卒中常见的并发症,国内报道发生率高达21.23%,感染后往往加重脑血管病的病情,影响瘫痪肢体功能恢复,也是导致脑血管病死亡的重要因素。

护理措施:1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基础疾病,预防并发症,护士应加强基础护理,鼓励卧床患者翻身、拍背,做好各种导管、口腔及会阴护理;做好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通过疾病的保健指导、饮食和药物指导,以促进患者早日痊愈,从而缩短住院时间。2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应注意观察患者呼吸道感染迹象,住院患者一旦出现呼吸性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或有急性感染症状,如发冷、发热等,应及时通知医生给予处理。3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按规范认真执行无菌操作,洗手是切断接触传播控制医院感染的最简便、最有效的措施。4加强病房环境管理,严格探视制度,家属或陪客有上呼吸道感染者,劝其暂缓探视或提供一次性口罩,保持病房环境清洁,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每日通风换气3次,每次30分钟、病室每天用紫外线照射消毒30分钟,定期做好空气培养监测。病房地面、桌面每天用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湿擦湿拖,抹布做到1床1巾,拖把做好分类标记。5尽量避免和减少侵袭性导和植入,如导尿管、胃管和深静脉导管等,必须实施时,应加强消毒,严格无菌操作。但是对有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尽早植入胃管,可有效防止吸入性肺炎,而且能保证营养,增加抵抗力。⑥吸痰是减少返流和误吸的必要手段,但吸痰不当同样会导致或加重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吸痰动作应轻柔,避免二次损伤,严格无菌操作,严格掌握适应证,不视病情的反复吸痰,反而有害。⑦对无急性脑出血的脑卒中患者,睡眠及进食时可采用抬高床头20度~30度的方法,鼻饲时可抬高床头30度~45度,可有效降低因仰卧位所引起的误吸和下呼吸道细菌定植的危险性,将患者的调整为头、躯干处于高位并加强口腔护理,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护士2次/日帮助患者进行口腔护理,可根据患者口腔情况选择合适的口腔护理液(无感染者选用生理盐水,有感染者可选用口泰的强氧化离子水)。

参考文献

1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2谭文琪,陈晓育,胡晓军.急性脑卒中患者合并肺部感染危险因素及预后[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7,4:82-83.

3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篇4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急诊 护理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明显改善,人均寿命逐年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显著。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我国目前以60岁为界限[1]。随着老年人比例的增加,老年患者需要更多的护理健康服务,临床上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具有特殊性。对急诊老年患者的护理对策为急诊护理工作提供了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0月1日,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老年患者206例,其中男121例,女85例;年龄60~90岁。内科病例140例,外科病例66例。

1.2 方法 采取自制的急诊病例信息登记表进行资料收集, 对急诊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恰当地实施相应的护理。

2 结果

2.1 急诊老年患者内科病例中心脏疾病患者所占比例最大,然后依次为脑血管疾病、copd。见表1。表1 急诊老年患者内科病例前3位的疾病

2.2 急诊老年患者外科病例中急性阑尾炎所占比例最大,然后依次为急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见表2。

2.3 急诊老年患者患病及心理特点

2.3.1 急诊老年患者患病特点:①主诉少,与客观病情不一致:典型病例:男,70岁。主诉恶心,无其他不适就诊。查体:神表2 急诊老年患者外科病例前3位的疾病清合作,血压10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08次/min,呼吸21次/min,心前区听诊心音弱,叩诊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急查心电图,经查体诊断为心力衰竭(心衰)。立即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强心利尿,住院治疗。②临床表现不典型:一方面老年人自我感觉迟钝,对冷热痛觉反应差,自觉症状轻;另一方面由于多种疾病可以相互掩盖症状所致[2]。尤其发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例如,心肌梗死时较少有剧烈心绞痛或疼痛部位不典型,可表现为牙痛、腹痛、腰背痛、肩部痛等,往往通过心电图检查才能发现。典型病例:男,67岁。主诉胃痛2 d,口服胃药无效就诊,查体:血压110/60 mm hg,心率100次/min,呼吸20次/min,在急查心电图患者平卧时,突然发生心跳骤停,心电图示心电机械分离,提示心肌损伤非常严重,故抢救无效死亡。③容易发生多脏器衰竭:由于生理功能发生改变,老年人发病的原因有时不同于一般人,容易发生脏器衰竭。典型病例:女,73岁。自述咳嗽咳痰就诊,原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查体:神情,呼吸急促,半卧位,血压130/70 mm hg,心率100次/min,呼吸22次/min,听诊双肺干鸣音。立即氧气吸入,就诊30 min时,患者突然出现大汗、四肢湿冷,呼吸困难,血压80/40 mm hg,心率120次/min,呼吸26次/min,提示发生急性心衰。立即给西地兰0.4 mg,速尿20 mg,入壶。30 min后病情好转。住院进一步治疗。④多种疾病共存:由于老年人体内调节能力差,应急、防御、代谢功能减弱,往往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当某一种疾病发生变化时,其他疾病有原来相对稳定状态而发生急剧变化,造成病情发展迅速、复杂、多变且并发症多,不易控制。⑤老年患病后病情易急剧加重:老年人往往多种疾病共存,表面是一种疾病,实际上其他几种疾病已经开始出现问题,可发展为器官衰竭,病情迅速出现不能控制的危象,发生猝死。⑥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因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降低,多脏器功能减退,饮水减少。患病时很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⑦容易出现意识障碍:与老年人脑血管硬化、电解质紊乱等有关。⑧老年急诊患者就诊时间晚:老年急腹症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多较晚,12 h就诊的占全部病例的43.5%,而同期青、中年12 h就诊率为89.6%[3]。

2.3.2 急诊老年患者心理特点:①悲观失望:多数有慢性病,长期忍受病痛折磨,对疾病治愈丧失信心,心情极度悲观,甚至拒绝一切治疗护理。②多疑恐惧:由于疾病反复发作,增加了患者的恐惧感,对疾病估计过于严重,对他人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③孤独忧郁:老年人多数赋闲在家养老,子女忙于工作,容易产生孤独、寂寞的病态心理,心理上特别需要关爱安抚,但同时又自觉累赘,担心他人嫌弃。

2.4 护理对策

2.4.1 针对急诊老年人患病特点及护理对策:①我院急诊科针对急诊老年人患病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就诊及抢救护理程序。②接诊老年患者时,不能只听患者的主诉,应详细询问病情,特别是对既往史、治疗史、发病前后用药情况要详细询问,并进行必要的体检,对病情做出全面的评估。提高分诊准确率,使患者得到准确及时的救治。③急诊护士必须掌握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思路要敏捷,接诊时要注意测量生命体征及体格检查,及时发现患者患病体征,为病情诊断提供依据。④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病情的微小变化。作为急诊护士应有敏锐的观察力,要有对病情危重信息的敏感性,准确判断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⑤老年患者病情易急剧加重,提示我们对老年患者,即使就诊时生命体征平稳,也应提高警惕,不应忽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⑥掌握老年人生命体征的特点。老年人血压一般比年轻人高,患有高血压病史时,平时收缩压170~180 mm hg,如测得血压110/70 mm hg,看起来很正常,实际上和老人平时相比已经降低了30%以下,已经出现了低血压现象,如果没有及时处理病情就会发生变化。提示我们一定要结合老年人生命体征的特点来判断病情。

2.4.2 针对急诊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其护理对策: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护理要从就诊开始,微笑相迎,服务热情周到,护理操作要熟练、轻巧、稳健,使患者心情舒畅,感受到护士的亲切关怀,内心充满信任感。②交谈是心理护理的关键:护士应主动与患者谈心,做其知心朋友,多与患者倾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树立治疗的信心,引导患者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要特别注意讲话的方式和态度,说话要温和有礼貌,语言要通俗易懂,以免造成患者理解的不便,不能良好的沟通。③重视老年患者珍惜生命的心理:临床观察老年人尽管失去健康,仍十分珍惜生命。作为护理人员,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以最大的热情拥抱生命。④应与老年患者的家属保持多方面的联系:要求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以保证老人心胸开阔、乐观向上。

2.5 护理效果 针对急诊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使老年患者自就诊到出院整个过程中处于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心理状态,达到早日康复出院的目的。经问卷调查,老年患者对我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7%以上。

3 讨论

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做好急诊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不但要有丰富的临床医学及护理学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敏锐的观察力、对病情危重信息的敏感性,准确判断病情, 而且,还要有善于驾驭老年患者心理的能力,有的放矢地开展护理工作,能使护理工作事半功倍,取得最佳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兰,孙智晶.关注老年女性身心健康.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817.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篇5

【关键词】  老年患者 急诊 护理

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保健明显改善,人均寿命逐年延长,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显著。联合国规定65岁以上为老年,我国目前以60岁为界限[1]。随着老年人比例的增加,老年患者需要更多的护理健康服务,临床上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具有特殊性。对急诊老年患者的护理对策为急诊护理工作提供了指导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007年1月1日至2008年10月1日,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就诊的老年患者206例,其中男121例,女85例;年龄60~90岁。内科病例140例,外科病例66例。

1.2 方法 采取自制的急诊病例信息登记表进行资料收集, 对急诊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恰当地实施相应的护理。

2 结果

2.1 急诊老年患者内科病例中心脏疾病患者所占比例最大,然后依次为脑血管疾病、copd。见表1。表1 急诊老年患者内科病例前3位的疾病

2.2 急诊老年患者外科病例中急性阑尾炎所占比例最大,然后依次为急性肠梗阻、急性胆囊炎。见表2。

2.3 急诊老年患者患病及心理特点

2.3.1 急诊老年患者患病特点:①主诉少,与客观病情不一致:典型病例:男,70岁。WwW.133229.Com主诉恶心,无其他不适就诊。查体:神表2 急诊老年患者外科病例前3位的疾病清合作,血压10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08次/min,呼吸21次/min,心前区听诊心音弱,叩诊心浊音界向两侧扩大,急查心电图,经查体诊断为心力衰竭(心衰)。立即氧气吸入,建立静脉通路,强心利尿,住院治疗。②临床表现不典型:一方面老年人自我感觉迟钝,对冷热痛觉反应差,自觉症状轻;另一方面由于多种疾病可以相互掩盖症状所致[2]。尤其发病初期症状往往不典型。例如,心肌梗死时较少有剧烈心绞痛或疼痛部位不典型,可表现为牙痛、腹痛、腰背痛、肩部痛等,往往通过心电图检查才能发现。典型病例:男,67岁。主诉胃痛2 d,口服胃药无效就诊,查体:血压110/60 mm hg,心率100次/min,呼吸20次/min,在急查心电图患者平卧时,突然发生心跳骤停,心电图示心电机械分离,提示心肌损伤非常严重,故抢救无效死亡。③容易发生多脏器衰竭:由于生理功能发生改变,老年人发病的原因有时不同于一般人,容易发生脏器衰竭。典型病例:女,73岁。自述咳嗽咳痰就诊,原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查体:神情,呼吸急促,半卧位,血压130/70 mm hg,心率100次/min,呼吸22次/min,听诊双肺干鸣音。立即氧气吸入,就诊30 min时,患者突然出现大汗、四肢湿冷,呼吸困难,血压80/40 mm hg,心率120次/min,呼吸26次/min,提示发生急性心衰。立即给西地兰0.4 mg,速尿20 mg,入壶。30 min后病情好转。住院进一步治疗。④多种疾病共存:由于老年人体内调节能力差,应急、防御、代谢功能减弱,往往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疾病,当某一种疾病发生变化时,其他疾病有原来相对稳定状态而发生急剧变化,造成病情发展迅速、复杂、多变且并发症多,不易控制。⑤老年患病后病情易急剧加重:老年人往往多种疾病共存,表面是一种疾病,实际上其他几种疾病已经开始出现问题,可发展为器官衰竭,病情迅速出现不能控制的危象,发生猝死。⑥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因老年人口渴中枢敏感性降低,多脏器功能减退,饮水减少。患病时很容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⑦容易出现意识障碍:与老年人脑血管硬化、电解质紊乱等有关。⑧老年急诊患者就诊时间晚:老年急腹症患者发病后就诊时间多较晚,12 h就诊的占全部病例的43.5%,而同期青、中年12 h就诊率为89.6%[3]。

2.3.2 急诊老年患者心理特点:①悲观失望:多数有慢性病,长期忍受病痛折磨,对疾病治愈丧失信心,心情极度悲观,甚至拒绝一切治疗护理。②多疑恐惧:由于疾病反复发作,增加了患者的恐惧感,对疾病估计过于严重,对他人产生怀疑和不信任感。③孤独忧郁:老年人多数赋闲在家养老,子女忙于工作,容易产生孤独、寂寞的病态心理,心理上特别需要关爱安抚,但同时又自觉累赘,担心他人嫌弃。

2.4 护理对策

2.4.1 针对急诊老年人患病特点及护理对策:①我院急诊科针对急诊老年人患病特点制定了相应的就诊及抢救护理程序。②接诊老年患者时,不能只听患者的主诉,应详细询问病情,特别是对既往史、治疗史、发病前后用药情况要详细询问,并进行必要的体检,对病情做出全面的评估。提高分诊准确率,使患者得到准确及时的救治。③急诊护士必须掌握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思路要敏捷,接诊时要注意测量生命体征及体格检查,及时发现患者患病体征,为病情诊断提供依据。④严密观察病情及早发现病情的微小变化。作为急诊护士应有敏锐的观察力,要有对病情危重信息的敏感性,准确判断病情,为治疗提供依据。⑤老年患者病情易急剧加重,提示我们对老年患者,即使就诊时生命体征平稳,也应提高警惕,不应忽视,及时发现病情变化,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⑥掌握老年人生命体征的特点。老年人血压一般比年轻人高,患有高血压病史时,平时收缩压170~180 mm hg,如测得血压110/70 mm hg,看起来很正常,实际上和老人平时相比已经降低了30%以下,已经出现了低血压现象,如果没有及时处理病情就会发生变化。提示我们一定要结合老年人生命体征的特点来判断病情。

2.4.2 针对急诊老年患者心理特点其护理对策:①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心理护理要从就诊开始,微笑相迎,服务热情周到,护理操作要熟练、轻巧、稳健,使患者心情舒畅,感受到护士的亲切关怀,内心充满信任感。②交谈是心理护理的关键:护士应主动与患者谈心,做其知心朋友,多与患者倾谈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树立治疗的信心,引导患者以正确、积极的态度对待疾病。要特别注意讲话的方式和态度,说话要温和有礼貌,语言要通俗易懂,以免造成患者理解的不便,不能良好的沟通。③重视老年患者珍惜生命的心理:临床观察老年人尽管失去健康,仍十分珍惜生命。作为护理人员,要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生活信心,主动配合治疗,以最大的热情拥抱生命。④应与老年患者的家属保持多方面的联系:要求家属密切配合,多关心体贴老人,以保证老人心胸开阔、乐观向上。

2.5 护理效果 针对急诊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使老年患者自就诊到出院整个过程中处于最佳的治疗效果和心理状态,达到早日康复出院的目的。经问卷调查,老年患者对我科护理工作的满意度达97%以上。

3 讨论

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患者患病特点及心理特点,做好急诊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不但要有丰富的临床医学及护理学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同情心、敏锐的观察力、对病情危重信息的敏感性,准确判断病情, 而且,还要有善于驾驭老年患者心理的能力,有的放矢地开展护理工作,能使护理工作事半功倍,取得最佳护理效果。

【参考文献】

 

1 朱兰,孙智晶.关注老年女性身心健康.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7,23:817.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篇6

【关键词】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47-01

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DPB)是近十余年来被国际公认的一种弥漫存在于两肺呼吸性细支气管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1]。于1969年首先由日本学者山中、本间、谷本等提出[2]累及部位主要呼吸性细支气管以远的终末气道。突出表现为咳嗽、咳痰和活动后气促。严重者可导致呼吸功能障碍,临床上易与其他慢性气道疾病混淆。全球报道发病例数以日本最多,我国报道的病例数较少,目前尚属于少见病的范畴[3]。由于对此种疾病的认识不足,发病的最初诊断常误诊为其他呼吸道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误诊率约占90% ,而诊断为DPB 的仅占10.0%左右[4]。近三年来,我院呼吸内科首次成功诊治5例DPB患者,现将临床资料及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至2012年3月我科共诊治DPB患者5例,其中男3例,年龄分别43岁、46岁、59岁,女2例,年龄分别40岁、62岁。确诊标准符合(1)必须项目:①持续咳嗽、咳痰及活动时呼吸困难;②合并有慢性副鼻窦炎或既往史;③胸部CT见两肺弥漫性小叶中心性颗粒样结节影。(2)参考项目:①肺部听诊断续性湿罗音;②FEV1/FVC%低于70%以及低氧血症(PaO2

1.2 治疗及转归 5例病人均达到临床确诊条件,予阿奇霉素治疗7-10天后,咳嗽、咳痰症状好转,肺部湿罗音消失,遂予口服红霉素转门诊治疗。随访6个月患者情况良好,恢复正常给予停药。其中1例40岁女性病人停药3个月后复发,住院治疗及门诊上述治疗持续1年,病情稳定后停药。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DPB患者以40-50岁为发病高峰,当患者最初得知自己所患疾病诊断名称时,都感到陌生,心理紧张不安,对本病缺乏了解,急于知道疾病的相关知识。随着对本病了解的加深,了解到本病少见且病死率较高,又担心疾病预后不良,影响今后的生活和工作,焦虑、恐惧情绪十分突出。针对此情况,护士理解患者心情,及时告知患者此病最新研究进展,让患者知道随着红霉素疗法的应用,DPB的5年生存率已大大提高,只要积极配合治疗,疾病可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与患者家属联系,让家属给予患者支持和鼓励。经以上护理措施后患者焦虑情绪显著降低,积极配合治疗。

2.2 药物治疗指导

长期低剂量红霉素疗法对DPB有显著疗效,不论痰中细菌种类,治疗DPB首选药物为红霉素。红霉素治疗DPB的作用机制并非是它的抗菌作用,而是因其抗炎、免疫调节、抑制过敏反应等作用,大环内酯类药物能抑制黏液分泌,有效治疗此病。初期每日口服红霉素400mg或罗红霉素300mg,向患者讲解按时服药的重要性、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红霉素可引起胃肠道反应,如食欲减退、恶心、肝功能异常等,用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指导患者餐后服用,以降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告知用药期间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勿食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本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轻微。

2.3 促进排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DPB具有气道高分泌的特点,患者痰量较多,咳大量脓痰,痰液粘稠不易咳出。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嗽,将深部痰液咳出,鼓励患者多饮水,遵医嘱给予雾化吸入以稀释痰液。

2.4 纠正低氧血症,防治呼吸衰竭

由于本病特殊的病理组织学改变,易引起低氧血症和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病情进展可导致Ⅱ型呼吸衰竭。采用低流量、低浓度吸氧,以免低氧血症出现或加重病情。轻度低氧血症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经氧疗后低氧血症均可得到纠正。护士密切观察患者喘憋、咳痰、有无发绀等症状,监测血气分析指标,出现呼吸衰竭时,遵医嘱使用呼吸机改善通气。

2.5 慢性鼻窦炎的护理

5例病人均有慢性鼻窦炎病史,表现为鼻塞、流鼻涕、嗅觉障碍、头痛等症状,指导患者及时清理鼻腔分泌物,正确使用滴鼻剂,遵医嘱口服鼻渊舒等药物。

2.6 出院指导

在患者病情好转可以出院时,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强调按时、按量口服红霉素的必要性,嘱患者坚持服药。告知活动量应循序渐进增加,注意季节变化,定期复查,复查项目包括:血气分析、肺功能、胸部高分辨CT。DPB的用药疗程长,长期服药易导致患者遵医行为下降,采取定期随访可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是否坚持服药。因此病人出院后,记录病情及联系方式,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时各复诊1次,以后每年1次,发现患者到期未复诊,及时电话联系。

3 体会

在我国DPB尚属少见病的范畴,多数医护人员对此了解不多,但它是一种可控制的疾病,长期低剂量红霉素疗法可显著改善预后,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护理也是其中重要的一环。DPB需长期口服红霉素治疗,长期用药患者的遵医行为下降,出院后定期随访非常重要。本组5例患者目前控制良好。我们认为,护理此类患者除对疾病症状加以护理外,更应重视患者的心理反应,以全面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彭锦芸,肖建宏,彭梅清,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的诊治[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6):780-781.

[2] 谭朴泉.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J].国外医学呼吸系统分册,1989,9(3):123-127.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篇7

【关健词】观察病情;早期诊断治疗;危重患者;观察对象;临床经验;重要资料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474-01

1 确定重点观察对象:

1.1 病危患者:病情变化快,如观察不及时,就会错过抢救机会;

1.2 疑难未确诊的患者:病情复杂,尚未掌握其发生发展规律,在未作出正确的诊断前,应严密观察,及早诊断、及早治疗;

1.3 新入院患者,通过观察,了解病情;

1.4 手术前后患者:对手术患者进行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尽快作出手术方案,并为术中可能发生的情况及预后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对术后患者的观察可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可预防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1.5 进行特殊治疗或体检的患者:重点观察治疗和检查观察效果及副作用;患者抗病能力较差,病情变化快,应作为重点观察对象。

2 确定重点观察内容:

各种疾病都有一定的发展规律,我们应根据不同的病种及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重点观察内容,并把观察的结果相互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从中找出其内在的规律性。不论何种疾病,都应抓住以下几个重点:

2.1 一般情况的观察:包括患者的意识、表情、姿势、、饮食、睡眠等。精神意识的变化,往往是由于各种疾病导致高级神经中枢功能失调的结果,是病情严重的外在表现。因此应观察患者有无意识障碍、烦躁、谵妄、嗜睡、昏迷等情况,表情是否痛苦,淡漠、恐惧、意识上有无定向障碍及手足震颤,是否自然、有无强迫、瘫痪或角弓反张等。在饮食上要注意观察患者的食欲情况,有无特殊嗜食等。

2.2 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观察:生命体征是身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可以了解机体重要脏器等机能活动,反映某种疾病的病情发展,提示疾病的归转。①T 的观察:正常T36℃~37℃。T异常:往往是机体机能活动障碍的表现之一,检查体温要注意其变化规律,可以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重要依据,如伤寒患者检查体温的表现为稽留热,而败血症、风湿热及重症肺结核患者表现为驰张热等。②脉搏的观察:正常80~100次min。脉搏直接反映心脏、大动脉和循环血量等情况,也间接反映其他器官的变化。脉搏的速率、节律及强弱的改变,可以提示某种病情变化,体温升高时,脉搏升高时,脉搏亦相应增快,如反而减慢应考虑是否有伤寒,出现奇脉时则应考虑是否心包积液和缩窄性心肌炎,白喉患儿脉搏变动速弱,不整时,应注意是否是并发心肌炎。③呼吸的改变:正常呼吸16~20次/min、节律规则,呼吸过快、过慢、过深或过浅,都可以提示病情变化,呼吸过快过慢常为早期呼吸衰竭象征,严重呼吸衰竭时常有点头呼吸、双吸气、施-陈氏呼吸、吸气性呼吸困难,并有三凹征,说明上呼吸道有阻塞、吸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所以我们护士在观察病情时,应该注意每一个细微变化,才能不失时机地、有效地做出判断及处理,否则由于通气不畅或呼吸暂停超过一定时间,很难挽回。观察呼吸,还要注意观察气味,如肝昏迷有肝臭味;糖尿病昏迷有烂苹果味;尿毒症昏迷有氨味。④血压的观察:血压高低直接影响各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测血压时,应注意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差,一般收缩压低于8kPa以下。说明有休克的可能,有时血压并无改变,但搏动声突然减弱也是病情变化的标志。

2.3 瞳孔的观察:瞳孔改变有很多疾病,尤其是颅内压增高或中毒性疾病中变化的重要指征。对瞳孔观察包括双侧瞳孔是否等大等圆,对光反射是否灵敏等。两侧瞳孔缩小,多见于冬眠药物和有机磷中毒等患者;一侧瞳孔进行性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并伴有意识障碍,提示脑受压、脑疝的出现;两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则多见于临终患者。

2.4 皮肤粘膜的观察:某些病情变化,可以通过皮肤粘膜反映出来,一般观察皮肤的弹性、颜色、温度、湿度、有无皮疹、出血点及水肿等,如肝、胆疾病有皮肤、巩膜黄染;肝硬化患者有蜘蛛痣出现。皮肤粘膜情况还可提示微循环灌注量不足。流脑患者:出现皮肤粘膜发花及皮下出血点提示病情危重,口唇呈樱桃红色,是酸中毒的象征,口腔粘膜内有白色小点,可能是由于广谱抗生素大量应用,引起酶菌感染,卧床过久患者,不能主动翻身,患者应密切观察有无压疮。

2.5 二便的观察:①大便的观察:患者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及排便习惯的改变,常常引起便秘,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应特别注意患者排便情况防止便秘。注意大便的性质、量、次数、气味及有无寄生虫等,大量粘液便多贝于肠道炎症;兼有血液多见于痢疾、肠套叠;洗肉水样或红豆沙样大便,多见于坏死性肠炎;病灶在直肠下段时,常有鲜红色血便。②小便的观察:小便的情况反映肾功能情况;也可反映机体循环、内分泌系统。正常排尿无痛、无困难,每日尿在1000~2000ml左右,色淡黄、透明,新鲜尿无特殊气味,放置一段时间后有氨味。当泌尿系统或其他器官有疾病时,小便常会发生相应改变,排尿时尿频、尿急、尿痛排便困难,尿液质和量也发生改变,如多尿、尿、无尿、尿闭、血尿、蛋白尿、糖尿、乳糜尿等情况。糖尿病患者尿量增多有甜味,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有蒜味等等。还有下腹部手术患者小便带血色,应注意有无误伤膀胱的情况,急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强心、利尿等药物以及肾病综合症患者使用激素和利尿药物后,应注意排尿量是否增加,对药物疗效和预后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6 呕吐物的观察:对呕吐物一定要仔细观察,如呕吐出大量鲜血,应鉴别是否来自消化道或呼吸道,如呕血前有恶心,首先考虑上消化道出血,而呕吐前无恶心咳嗽,则考虑是否为呼吸管咯血。呕吐、咯痰血都要注意观察量和性质,气味及呕吐物的情况等。如:低位肠梗阻时,呕吐物量多,有粪臭味;肺水肿是咯粉红色泡沫痰;颅内压增高时,呕吐物呈喷射状。

临床护理工作中观察的内容极为广泛,除以上各项内容外,对于各种引流量的观察,对患者自述的症状,如疼痛、腹胀、心慌、心悸、疲倦、无力等,要认真观察、仔细分析,患者主诉疼痛时,应注意性质、部位、持续时间、有无放射痛、压痛及反跳疼等等。

3 注意病人对治疗和处理的反应

首先护士对病人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必须时刻把病人放在心中,把观察疾病作为每日重点工作之一,特别是对急、难、重的病人,应时刻注意捕捉病情演变。这样才能急病人所急、疼病人所疼,认真对待病人每个细致变化,要明确护士的责任心,正确理解医护分工,主动为医生提供病情,时刻对病人进行细致观察。

对病情要做到心中有数,如病人的诊断是否已经确定,初步诊断是什么,哪些是重点及病人现有的表现怎样等等。

要努力学习,刻苦钻研业务,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不能把护士工作只看作是打针发药和执行医嘱,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更新、更高,要求护士掌握的内容更广泛。作为一名护士,应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不能满足现状,要努力进取。

参考文献:

[1] 殷磊.护理学基础,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72.

呼吸疾病护理诊断篇8

【关键词】耳鼻咽喉疾病;诊断;治疗;护理

耳鼻咽喉与人体健康密不可分。不仅具有听觉、嗅觉、发声与呼吸等功能,还与人体的免疫防御系统密切相关。耳鼻咽喉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生存环境的改变,耳鼻咽喉疾病的发病率呈现出明显上升的趋势,而且随着人口老龄化,一些疾病如耳聋等成为突出的问题。因此,准确诊断耳鼻咽喉疾病并施以正确的疗法与护理至关重要。

1 耳鼻咽喉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技术

1.1 耳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耳部结构多、细小、复杂,包括血管、气体以及神经、骨质和膜迷路,不同的结构与疾病需要采用不同的检查方法。常见的耳科疾病有外耳炎、耳炎、耳聋、耳鸣、鼓膜穿孔等

耳部影像学在耳科疾病诊断中具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耳部结构影像表现初步对疾病进行的诊断与鉴别。

耳内镜也是近年耳科疾病诊断常用的工具。能通过外耳道传出清晰可靠的图像,使医务人员能直观全面地观察耳内情况,提高耳疾病的诊治效率。可辅助进行微创手术,其优势是创伤小、准确、安全、清除病灶彻底。

1.2 鼻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常见的鼻科疾病有:过敏性鼻炎、单纯性鼻炎、萎缩性鼻炎、肥厚性鼻炎、急性鼻炎、鼻窦炎、鼻出血、鼻甲肥大、鼻中隔、鼻咽癌、鼻息肉、鼾症等

纤维内镜简称“内镜”。将纤支镜插入到咽喉,可以直接诊断和治疗鼻、咽、喉部疾病。多用于观察有无炎症、肿瘤、肿物阻塞,也可用于取病变的组织标本以及分泌物作为病理检查。纤维鼻咽喉镜

可轻松灵便的调动弯曲部,可快捷、顺利到达需要观察的病变部位,及时准确发现病变部位。

鼻内窥镜是近几年来发展的一项全新技术。在诊断与治疗鼻腔疾病如过敏性鼻炎、鼻窦炎,鼻腔囊肿、鼻息肉以及副鼻窦炎等中,具有效果好、无痛苦等优点。

1.3 咽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常见的咽科疾病有咽喉炎、咽白喉、咽炎、咽异物、会咽炎、咽囊炎等。

电子喉镜是耳鼻喉咽疾病诊治中的一种工具,装有微型图像传感器,分辨率高,导光性好,可观察病变黏膜和其他喉镜下不易发现的微小、隐匿病变,对耳鼻咽喉部病变的早期诊断具有重大意义。

1.4 喉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常见的喉科疾病有喉状瘤、喉阻塞、咽白喉、先天性喉哮喘、先天性喉裂等。

窄带成像是以一种新型光谱图像增强技术,可增强粘膜表层的血管与组织的图像清晰度。其有助于鉴别喉部病变。提高病变诊断敏感性。

全喉切除发音重建术可以在根治喉癌基础上,使得全喉切除患者恢复呼吸、发音、吞咽的功能。并且可以发现细微病变,完成间接喉镜下无法完成的手术。

2 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护理进展

耳鼻咽喉科室的医护人员应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大多数耳鼻咽喉疾病的患者在治疗后因没有得到有效、合理、科学的护理,而导致复发。老年患者尤为突出,身体各免疫力下降,加上耳鼻咽喉手术的创伤很容易造成老年患者手术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

目前耳鼻咽喉科疾病的护理主要采取循征护理模式,其意义在于确定护理措施时要以客观的临床研究资料为依据,制订科学的护理措施和对策,达到促进健康以及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护理干预:

(1)入院须知教育:患者入院后及时内其进行医院环境和制度的介绍,帮助患者了解医院。

(2)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在提供有效、全面的常规护理外,还需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和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

(3)脱管和呼吸道阻塞护理:脱管和呼吸道阻塞对患者的治疗有很大影响,应加强巡视与检查,避免此类事件发生。

(4)疼痛护理:对患者治疗情绪与依从性有很大影响,应保证其正常休息,积极配合治疗,多给予鼓励与帮助。

(5)心理护理:多关心、安慰患者,帮助其排解不良情绪,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