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8篇

时间:2023-09-24 10:36:35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篇1

[关键词]24h综合强化护理;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5-126-03

呼吸系统疾病具有病情复杂、病程长、多种疾病合并等特点,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患者多处于呼吸系统疾病晚期,患者多伴发发绀、呼吸困难、生命体征不稳定及酸碱平衡紊乱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在短时间内发生呼吸衰竭、病情恶化而导致死亡。故为了进一步加强重症监护室护理效果,不利于基础疾病的治疗,还会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导致死亡率的增加。为进一步加强护理效果,我科在重症监护室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为新津县中医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患者共132例,纳入与排除标准:(1)明确呼吸系统相关疾病诊断。(2)未合并其他系统、重要脏器病变。(3)未同时患有>2种呼吸系统疾病。(4)家属及患者知情同意本研究相关内容。利用随机数表法将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强化组,常规组67例,男31例,女36例,平均年龄(68.5±12.0)岁,病因分布中,COPD 36例,重症肺炎18例,ARDS6例,支气管哮喘4例,支气管扩张2例。强化组65例,男33例,女32例,平均年龄(69.4±13.1)岁,病因分布中,COPD33例,重症肺炎16例,ARDS8例,支气管哮喘5例,支气管扩张2例。两组患者性别、平均年龄及病因分布等基线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常规组患者接受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常规护理,包括心电监护、输液、呼吸道管理等措施。强化组接受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具体方法为:(1)病情观察强化护理:基于重症监护室患者病情变化快,责任护士应密切注意患者24h一般生命体征,尤其加强患者活动、进食、呼吸机治疗后的病情变化,除密切关注一般生命体征外,还应注意患者有无发绀、呼吸困难等表现,观察患者有无咳痰、咳血,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同时上报主管医生。针对某些疾病的特点如哮喘,一般会在夜间诱发发作,应加强哮喘患者夜间巡护与病情强化护理观察。(2)呼吸道及通气加强护理:大部分重症监护室患者存在排痰困难,咳痰无力等问题,若痰液不及时排除,会加重患者二氧化碳潴留程度,进一步发展成为高碳酸血症。针对这一问题,应加强呼吸道及通气护理,对于使用呼吸机的患者,密切关注呼吸机相关参数,同时加强患者口腔护理,使用生理盐水定期漱口,避免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使用吸痰器时,严格按照无菌原则,必要时雾化吸入氨溴索、糖皮质激素等化痰、祛痰治疗,护士交接班时应密切关注,定期帮助患者翻身拍背。(3)饮食强化护理:由于患者多处于卧床状态,胃肠蠕动消化能力较弱,为避免吸入性肺炎,进食应少食多餐,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进食高蛋白、高膳食纤维的食物,餐后及时进行口腔卫生护理。(4)改善雾化吸入方式:尽量采取小剂量雾化吸入,并且药物吸入前尽量使药物温度与体温相近,可以有效预防感染发生。(5)环境舒适化护理:尽量保持重症监护室内干净、通风通气良好。将室温控制在20%左右,湿度保持在50%~60%,定期清洁杀菌,清洁方式采取湿化处理,避免扬尘刺激患者呼吸道导致病情加重。杀毒剂不应使用刺激性强的杀毒剂,避免刺激患者呼吸道。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结束后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血气相关指标及一般生命体征。基础疾病治疗效果采用分级制:治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相关辅助检查等显示正常。显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消失,或好转,相关辅助检查大部分正常。有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部分好转但未消失,辅助检查显示大致正常。无效,患者基础疾病临床症状、体征未好转,或出现加重趋势,或患者出现死亡等不良结局,总显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结果

2.1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基础疾病治疗效果比较见表1,强化组治愈13例,显效21例,总显效率为52.3%,明显高于常规组总总显效率2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护理前后血气及生命体征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二氧化碳分压、氧分压、pH值、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见表2,护理前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t=0.6210,-0.7688,-0.2940,-0.3733,-0.5997,P>0.05。护理后强化组二氧化碳分压明显低于常规组,t=12.1555,P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一般年龄大、体质差,并且多处于病情变化快,发展快阶段,如若不加强护理干预,易导致患者进入病危状态。部分患者不能完成日常饮食、起居活动,加之治疗带来的痛苦,患者易出现焦虑、烦躁等不良情绪,不良情绪出现会加重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进而加重病情的发展。

由于现代医学发展为生物-医学-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常规护理已不能满足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的护理要求,护理不仅要满足治疗需要,还要全方位地进行护理以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与生活质量,本研究主要实施24h综合强化护理干预模式,从强化24h病情评估、强化呼吸道及通气管理、饮食等多方面对患者进行护理,取得了较好的护理效果,结果显示,强化组基础疾病治疗总显效率明显高于常规组(P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篇2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效果。方法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8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模式;对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模式,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在经过两种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36/4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选择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治愈率,效果优于传统常规护理,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效果;观察

在临床中呼吸系统疾病尤为常见,好发部位主要集中在支气管、肺部、胸腔以及气管中。患者典型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等[1],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将造成严重影响,情况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发生重度缺氧、呼吸受阻甚至直接导致死亡。除了接受必要的临床治疗之外,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也显得极其重要[2]。本次研究将分析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在2013年6月至2014年12月期间,选取收治于我院的84例呼吸内科重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均分成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传统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性护理模式,观察组男29例,女13例,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2.3±3.5)岁;对照组男30例,女12例,年龄28~61岁,平均年龄(45.3±2.9)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均无显著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指导以及相关知识宣教等;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方法如下:

1.2.1用药护理:对于呼吸内科患者而言,在用药时需严格用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观察并记录,充分、详细了解患者用药的不良反应以及药物过敏史,在临床用药中要不断进行调整,同时告知患者严谨擅自改药、换药,严禁增加或减少用药剂量。按照规定时间以及医嘱用药。

1.2.2机械通气护理: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机械通气护理显得极为重要,特别是对于护理人员而言需要对机械通气的方法、操作步骤有充分掌握,同时了解相关的注意事项。采用机械通气时需将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彻底清除,从根本上保证患者呼吸畅通,同时确保患者呼吸情况能与呼吸机一致,严格管理好气囊,正确设定呼吸机参数。

1.2.3饮食指导: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饮食方面需要注意,护理人员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病情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告知患者平日可多进食多纤维素以及高蛋白质食物。指导患者少食多餐,多加饮水。除此之外,护理人员可以帮助患者腹部进行按摩,促进胃肠蠕动帮助消化,良好的饮食护理能够为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提供有利保障。

1.2.4心理辅导:心理护理对于重症患者而言尤为重要,由于患者对病情不了解,难免出现紧张、害怕、恐惧等不良心理反应。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辅导和帮助,为患者讲解关于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倾听患者主诉,深入患者内心进行辅导,消除患者的恐惧感以一颗良好心态面对治疗。

1.3观察指标。显效:患者完全康复,所有症状全部消失。有效:患者症状基本消失,病情得到好转,对日常生活具有轻微影响。无效:患者病情依然存在,并未得到好转,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病情加重。

1.4统计学分析:本次数据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的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并应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经过两种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0/42);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5.7%(36/42)。两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3讨论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病情较重且容易反复发作,护理不当极有可能导致造成其他的感染或并发症,使患者病情加重不利于预后,因此需要在传统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3]。我们给予观察组患者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强化了药物指导、机械通气护理、饮食护理以及心理护理等,其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4-5],进一步说明针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而言,选择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模式能够提升患者的治愈率,效果优于传统常规护理,临床中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精霞.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14(17):146-148.

[2]冯岚.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11(6):116-118.

[3]徐盼盼.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现代养生B,2014,12(11):125-128.

[4]刘静.呼吸内科护理中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3,5(21):133-135.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篇3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重症患者

呼吸系统疾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多发的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的病变部位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和胸腔等。这类疾病对患者有很大的危害,病情较轻者多有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等症状,而严重者则会产生呼吸困难、严重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死亡。除了对呼吸系统疾病重症患者进行可靠的治疗,还要对其进行全面有效的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进行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治愈的几率,缓解患者的症状,提高患者康复的信心。本临床探索就是呼吸内科护理中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于重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取得了不错效果,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间在我院门诊就诊资料完整的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总共80例,这80例患者中,肺癌14例,支气管哮喘35例,支气管扩张21例,慢性阻塞性肺炎10例。将选取的80例患者随机平均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总共40例,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在32至57岁之间;对照组,总共40例,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在33至59岁之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身体的状况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其他的护理干预,护理干预的措施如下:

1.2.1 药物治疗护理

在患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用药,充分了解患者的药物的副作用,患者的药物过敏史,在实际用药中过程进行调整。

1.2.2 机械通气护理

机械通气护理对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很重要,护理人员需要对机械通气护理的操作方法进行充分的掌握,并且了解其注意事项。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及时地清除患者呼吸道中的分泌物,保证患者呼吸道的畅通。并注意患者呼吸与呼吸机的一致,认真管理气囊,要保证呼吸机的参数的设置是正确的。

1.2.3 饮食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患者需要在饮食上有所注意,护理人员应当根据患者当前的身体状况帮助制定合理的饮食营养方案,可让患者多食用高蛋白质和多纤维素的食物。同时叮嘱患者多饮水,建议患者多餐少食。护理人员还可以帮助患者按摩腹部,使患者的胃肠蠕动加快,促进食物的消化,饮食上的护理使得患者的身体素质不至于由于重症疾病急剧变差,为疾病的治疗提供保障。

1.2.4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对于疾病患者特别是重症患者有着很重要的作用,重症患者因为身患重症,加上对于病情的不了解,往往会出现紧张、焦虑和情绪低落甚至感到绝望的情况。这时就需要护理人员耐心地去对重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让患者认识自己的病情,开导患者紧张焦虑的心情,引导患者的情绪朝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

1.3 效果评定

对两组重症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评定,治愈:患者的疾病症状完全消失,身体完全康复。好转:患者的疾病症状基本消失,基本能够正常生活。无效:患者的疾病症状没有变化或改善不明显。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临床探索研究所得到的有效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愈的有21例,好转的为18例,无效的有1例,总有效率97.50%;对照组患者治愈的有15例,好转的为17例,无效的有8例,总有效率80.00%,两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两方面比较差异显著(P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篇4

    摘 要:目的:对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进行总结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呼吸内科收治的110例重症呼吸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应急护理干预。结果: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氧分压明显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干预组护理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升高/降低得更加明显(P<0.05)。结论:正确的护理与抢救方法,可有效减少患者病情加重,提高病患的生命质量。

    关键词:呼吸内科;重症患者;护理

    呼吸内科重症是呼吸系统疾病中较严重的一种疾病,患者的病程一般都比较长,病情恶化速度快且容易发作从而导致患者情绪烦躁、精神紧张、意志消沉,令患者在短时间内进入危险状态,严重可致死[1-2]。因此呼吸内科重症患者在治疗的基础上辅以正确合理的护理不仅能缓解患者的精神压力、控制情绪,而且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回顾性分析2012年2月~2013年1月呼吸内科重症患者110例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110例患者,男65例,女45例,年龄17~85岁,平均(46.2±2.1)岁。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每组55例。110例重症患者基础疾病为:51例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28例支气管哮喘患者,2例肺癌患者,23例慢性支气管炎,6例支气管扩张。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治疗后,仅实施常规护理,并对护理效果记录在案;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护理人员针对性进行的应急干预护理,同时详细记录其护理效果。 1.3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4.0对各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各项参数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护理记录显示对照组出现19例呼吸不畅患者,9例呼吸急促患者;干预组出现21例呼吸不畅患者,9例呼吸急促患者,两组分别施行常规护理(对照组)与常规护理加应急干预护理(干预组)后,与护理前比较,两组护理后氧分压明显升高(P<0.05),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干预组护理后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呼吸频率、心率升高/降低得更加明显(P<0.05)。详见表1。表1  两组患者不同护理干预前后血气分析等指标变化情况()项目干预组对照组护理前护理后护理前护理后 pH值 7.21±0.28 7.32±0.31 7.25±0.36 7.35±0.31 氧分压(mm Hg) 51.3±4.3 95.6±8.71①② 51.2±3.8 69.6±3.2① 二氧化碳分压(mm Hg) 81.5±2.7 56.21±6.12①② 82.3±2.1 71.15±3.5① 呼吸频率(次/min) 28.9±1.5 20.2±2.8①② 27.9±3.1 22.1±3.8① 心率(次/min) 106.2±8.2 88.6±9.02①② 104.5±5.8 97.1±4.5① 注:与本组护理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护理后比较,②P<0.05;1 mm Hg=0.1333 kPa 3 讨论     由此可见,干预组实施各项应急护理干预后,效果更加显着,经体会归纳干预组护理方法如下。 3.1  加强病情的监测护理:鉴于呼吸内科重症患者的病情发展速度快且时间短,因此对重症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及时观察对病情的判断非常重要,且对患者的呼吸、意识及输液观察都有重大意义[3-5]。进行护理治疗时:①对于重症患者先兆症状的观察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了对病情的判断,对患者的呼吸深度、节奏、脉搏、痰量、心律等各项生命体征和意识变化指标进行观察。②对患者有无并发症及诱发因素进行观察并记录,为预防哮喘患者午夜发作或病情加重带来的危险,应加强后半夜的巡视护理。③若重症患者有缺氧症状出现时应给予及时吸氧,确保患者吸氧安全、操作规范,并对吸氧效果进行记录。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对氧流量进行及时调整,与此同时还应对患者的血气做好监测。 3.2  用药干预护理:对重症患者进行用药治疗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血药浓度、用药浓度及药物使用剂量[6-7]。严格按照医嘱监督患者用药,密切观察注射液的速度和用药后患者的具体反映。由于受体兴奋剂类药物具有抑制性介质,可加强气道黏膜的清除能力,所以使用适量的吸入气雾剂,可同时加强患者心律等指标检测。临床常用的药物就是糖皮质激素,在其发挥抗炎、抗过敏及松弛平滑肌等作用的同一时间,也让其得到及时的关注[8]。建立两条静脉通路,并分别用特效药物和一般药物输入,这样可保证使用的药物安全、及时地输入到患者体内。特别要注意的是,为保证速度缓慢,在对患者行静脉注射用药时应提早对患者的用药历史进行了解。 3.3  通气护理干预:对于呼吸内科患者的急救和治疗的重要原因是要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9]。关于通气的护理,应按照下述要求严格进行:①对呼吸道存在的异物应及时清除,保持患者的气道顺畅,确保及时合理吸氧、吸痰;②严密观察救治中使用仪器的各项参数变化及功能预警,并注意同步效果是否保持良好,要及时排除异常情况出现的因素;③定期检查动脉血气,调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篇5

【关键词】神经内科;呼吸道护理;肺部感染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3.11.442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660-02神经内科患者由于其情况复杂,一般病情较重,经常发生不良情况,对该类患者尤其是危重型神经内科患者采取谨慎合理的护理意义重大。因此在临床护理中预防患者肺部感染,即采取呼吸道护理手段对患者进行护理,可有效降低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对于感染的预防以及预后治疗等都有着重要意义[1]。在此对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间间接受之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探讨其应用效果,并总结护理经验,具体报道如下:1资料及方法

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以2012年1月到2012年12月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危重型神经内科患者为对象。其中包括61例男性和39例女性,其年龄自23岁到79岁不等,平均45.4±5.3岁。将该100例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护理组两组,每组50人,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且可纳入统计学对比。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手段进行护理。包括对患者的药物护理以及病房环境的保持,患者饮食及生活方式的调整等,还对患者进行一定程度的健康教育。

1.2.2护理组患者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患者情况进行呼吸道护理,护理之前对护理人员进行相关知识技能的培训。总结各种可能引起患者呼吸道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的因素,切实防止感染;协助并鼓励患者自主咳痰,以加快肺功能恢复;对患者进行吸痰处理时,应谨慎选择吸痰管,吸痰前后吸氧机吸氧,尽可能缩短吸痰时间,若痰量过多应多次短时间操作,以之保证患者的氧气供给;针对可能造成的感染,护理时应严格采取无菌操作,对操作仪器,如吸痰机等进行高频度的消毒处理,并及时处理患者口腔及呼吸道内污物粘液等,预防肺炎;对患者进行抗感染处理,根据情况给予合适剂量的抗生素等药物,防止感染。分析两组护理后临床综合情况,并对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其患者护理满意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级别,特以非常满意加满意率计算护理总满意率。

1.3统计学处理该次研究结果数据均录入Excel数据库整理且所有统计数据全部在统计学软件SPSS16.0上予以处理。组间差异均采用x2予以检验,以结果显著差异表示为p0.05。2结果

该100例患者在护理中,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患者肺部感染率分别为12.0%和36.0%,护理组低于对照组(p

3讨论

神经内科患者,特别是危重患者由于其神经损伤,在住院期间意识模糊,失去自理能力,因此对该类患者的优质护理极其重要。消化道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属该类疾病患者经常发生的并发症,且也是造成患者病情加重,治疗时间延长的重要因素[2]。而危重型神经内科患者则由于自主意识障碍,进食饮水时都经常发生吞咽困难以及误吸和呛咳等情况,再加上多采取呼吸机辅助呼吸以及气管切开等治疗护理手段,导致其极易发生肺部感染。同时此因素也是造成患者死亡率升高的重要原因。故在对该类患者进行护理时,进行呼吸道护理,特别是对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护理,对患者的存活和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3]。

在本次试验中,对我院收治的神经内科危重型患者分组进行护理,分别采用常规护理方式和呼吸道护理方式,进行比较。根据试验结果可知,进行呼吸道护理的护理组患者发生肺部感染等不良情况的几率,远远低于对照组,同时患者就护理满意率明显升高,护理质量也有所增进,患者住院时间也随之缩短,减少了患者的经济压力,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呼吸道护理之所以造成患者感染发生情况减少,是因为在进行护理时,护理人员事先就可能造成呼吸道感染的各方面因素进行总结,而在临床护理时则针对这些因素进行护理,进一步避免了感染发生的可能。减少呼吸道感染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患者住院时间进而缩短,随之也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就护理人员事先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护理技能有所提升,护理质量有所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因此上升[4]。

综上所述,呼吸道护理对神经内科为重患者意义重大,可有效降低感染等病发生的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提高患者满意率,改善护患关系,降低患者住院花费,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参考文献

[1]白漪.呼吸道护理路径表在神经内科重症患者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2012,22:177-178.

[2]沈小芳,王清,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呼吸道管理路径表的设计与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1,45(10):612-614.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篇6

【摘要】: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并对解决措施进行探讨。方法:结合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从多个方面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析。结果:完成了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分析,并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办法。结论:院方应对本院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逐一分析和解决,以便在保障护理人员和患者健康的同时,使护理工作的整体水平得到提升。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应对办法

护理工作的重点除了要促进患者疾病的迅速恢复外,也要保障患者在护理期间不会出现心理、生理功能与结构方面的损害、缺陷,尤其是要避免患者的死亡。呼吸内科患者多为高龄,病情相对较重,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病情多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务必要在树立高度的安全护理意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护理操作,以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 常见安全隐患分析

1.1 法律观念淡薄

在实际工作中,呼吸内科的很多护理人员未形成正确的法律观念,对各项安全隐患没有明确的认识,操作往往按照经验而非规章制度进行,这点尤其表现在输液操作当中,随意性较强,规范性较弱,容易因各类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而出现错误操作,最终导致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

1.2 护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不足

一部分呼吸内科护理人员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方面存在不足,未能有效掌握必须的工作技能,若同时存在经验缺乏的问题,就会使他们无法对患者的病情发展进行有效判断,无法进行预见性的护理操作,这点尤其表现在刚入院的青年护士群体中。护理水平的低下和经验的不足还容易导致操作失误问题,例如在呼吸内科常见的吸痰操作中,部分护士在开机时佩戴着无菌手套,口腔吸痰后立即进行气管吸痰,未对吸痰管进行更换,进而增加了呼吸道感染的发生概率。

1.3 对突况的应对能力不足

呼吸内科患者一般年龄较大,病情重且多变,部分护理人员因知识和经验的不足难以对突况进行正确应对,容易因操作失误而导致医疗事故。例如在某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过程中,护理人员随按照医嘱完成相应的护理操作,但是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其左上肢末端发绀仍保持原状,检查后发现左上肢的止血带没有去除,原因是护理人员静脉抽血后忘记将其取下。

1.4 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

虽然目前医疗技术与设备的更新较快,但是部分护理人员的学习状态不佳,未能及时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容易因误操作而引起安全隐患,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例如在某无创通气治疗中,患者头、颈、肩应保持水平,其中头部应稍向后仰,该对于治疗结果具有重要意义,但很多护理人员对此一无所知。

1.5 自我保护意识不足

痰液、唾沫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护理人员则长期处于被疾病传染的危险当中,但是很多护士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危险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即便是在帮患者叩背排痰时也未采取防护措施,非常容易导致自身的感染。

2 如何有效避免和解决呼吸内科护理工作的安全隐患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篇7

关键词:胸外科;个性化康复护理;呼吸功能

Effect of Personaliz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Function Recovery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horacic Surgery

DENG Gui-qiong,YUAN Ming-yan

(Department of Urology,Mianzhu People's Hospital,Deyang 618200,Sichu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personaliz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the recovery of postoperative respiratory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severe thoracic surgery.Methods Randomly divided 120 cases of severe department of thoracic surgery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in March 2014~2016 year in March as the two group,A group of 60 case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60 cases in B group based on conventional rehabilitation nursing on individualized rehabilitation nursing,clinical efficacy and respiratory function recovery of patients in two groups.Results In the A group and the complex B group of patients with clinical efficiency were 83.30% and 95.00%(P

Key words:Thoracic surgery;Personalized rehabilitation care;Respiratory function

胸外科手术的改进进一步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但手术对患者机体造成的损伤仍旧无法避免,同时受负性情绪的影响,导致呼吸和排痰困难,并影响呼吸功能逐渐下降[1]。因此,康复护理成为临床治疗胸外科手术患者的重要措施。国外报道指出[2]:个性化康复护理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且在促进重症胸外科患者呼吸功能恢头矫婢哂兄匾作用。故本研究以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胸外科重症患者为对象,进一步分析了个性化康复护理对术后呼吸功能恢复的影响。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胸外科重症患者共120例。纳入标准:年龄>20岁;接受手术治疗;护理配合度较高;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中途转院治疗;拒绝接受后续治疗及护理。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对120例患者进行分组,A组和B组各60例。A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21~80岁,平均年龄(46.2±3.8)岁;其中血气胸6例,贲门癌8例,肺癌22例,食管癌24例。B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2~80岁,平均年龄(46.6±3.5)岁;其中血气胸5例,贲门癌9例,肺癌19例,食管癌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A组和B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患者予以常规康复护理,包括饮食、用药及生活护理,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功能训练。B组患者在常规康复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个性化康复护理,具体如下:①根据患者的一般资料、用药情况及手术方案,为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护理重点一一备注,针对方案内容逐一落实。②控制病室温度20℃~24℃,湿度55%~65%;指导患者选择正确的卧姿,保持呼吸畅通,并采取科学方法进行呼吸及咳痰;予以雾化吸入、叩背、引流等促进患者咳痰,预防呼吸道黏膜损伤。③向患者讲解术后疼痛发生的相关情况,增强其对术后疼痛的了解;进一步加强沟通与交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使其身心放松,以此缓解压力;必要时予以药物进行镇痛,缓解手术患者的疼痛感。④术后根据病情的变化情况,指导患者坐立于床上,并下床活动舒展身体,促进机体系统恢复运转,保持循环系统通畅;视情况加强腹式呼吸锻炼,逐渐进行上肢肌力训练及缩唇呼吸训练,以促使呼吸功能迅速恢复。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呼吸功能的改善情况,评价指标包括:第一秒时间肺活量(FEF1.0)、肺总量(TLC)、肺活量(VC)、潮气量(VT)及最高呼气流速(PEF)。

1.4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文献标准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判定[3]。有效:术后生命体征及呼吸功能恢复正常,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无效:术后呼吸功能未明显改善,且有加重或恶化趋势。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分析数据,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x±s)表示计量资料,χ2和t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对比 A组临床有效率为83.30%,B组临床有效率为95.00%,两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2.2两组患者呼吸功能改善情况的对比 两组FEF1.0、TLC、VC、VT及PEF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

3 讨论

胸外科手术具有创伤大、机械刺激性强、麻醉时间长等特点,同时患者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易导致潴留发生,而咳痰困难又会引起肺不张、肺内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故对患者健康及生命的危害较大。相关研究证实[4]: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实施康复护理,可减少并发症,促进呼吸功能恢复,使手术治愈率进一步提升。然而,常规护理措施的临床效果缺乏针对性,所以护理效果并不理想。临床上,胸外科手术的技术不断改进,但手术操作依然会对胸腔内组织造成创伤,术中肺叶受压现象出现易引起胸腔内产生积液、积气,故导致有效呼吸面积逐渐减少。由于不同患者在临床症状上存在一定差异,所以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可以为患者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及康复方案,通过各项护理操作的严格实施,可有效促使手术患者呼吸功能明显恢复。此外,个性化康复护理注重个体差异性,护理人员通过分析患者的病情资料,可以迅速了解患者所需的护理重点,因而护理措施的落实具有较强的目标性,这对胸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呼吸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作用。个性化康复护理的实施过程中,患者处于护理的核心位置,整个护理工作围绕患者的需求展开,凭借科学合理措施的实施,可促使患者术后呼吸功能及疗效提升。有关学者指出[5]:常规护理措施无法满足胸外科手术患者的需求时,应及时采取个性化康复护理进行干预,同时研究还发现个性化康复护理措施实施后,患者的护理有效率提升了10%~15%,因此认为胸外科重症患者运用个性化康复护理可促使临床有效率显著提升。本研究尝试采用个性化康复护理对胸外科重症手术患者进行干预,结果发现B组患者临床有效率的95.00%明显高于A组的83.30%(P

综上所述,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个性化康复护理的实施,可促使胸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明显恢复,且临床护理效果显著优于常规护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徐寅慧.综合护理对胸外科重症患者术后呼吸功能恢复影响[J].当代医学,2016,22(2):101-102.

[2]潘丽华.健康教育和呼吸功能训练在心胸外科患者围术期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5,18(6):71-72.

[3]程应秀,金玲,贺红梅,等.呼吸训练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术后适应情况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33(2):291-292.

[4]张丽萍.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肺癌患者g后呼吸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16(12):3360-3362.

呼吸内科常规护理篇8

【关键词】: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应对方法

护理工作的重点除了要促进患者疾病的迅速恢复外,也要保障患者在护理期间不会出现心理、生理功能与结构方面的损害、缺陷,尤其是要避免患者的死亡。[1]呼吸内科患者多为高龄,病情相对较重,自我保护意识较差,病情多变,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务必要在树立高度的安全护理意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护理操作,以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安全隐患问题

1.1 法律观念淡薄

有些护理工作者在工作时仅仅为了完成任务而做,法律意识较为淡泊,这种淡泊导致了他们在工作时,对每个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缺少足够的认识和防范,且各种规章制度在具体执行时也存在很多薄弱的环节[2]。例如,在对病人进行拔出针头或者是换液的过程里部分护理工作人员较为随意草率。完全根据自己的主观感觉去操作,缺少医学上规定的操作时要执行“三查七对”的制度,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失误,最终导致重大的安全隐患问题的出现。

1.2操作不规范

操作过程不够规范也是引起医疗纠纷的另一大原因。操作不够符合规定要求,是护理内科护理工作出现安全隐患的一大重要诱因,很多的护理人员在操作过程中由于自己的失误,导致了护理缺陷。例如,经常出现与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的吸痰操作问题,有些护理人员开机时佩戴了安全手套,在进行吸痰操作之后,再展开气管吸痰操作,这之间缺少了对吸痰管进行更换,很容易导致患者染上呼吸道感染的病症。

1.3缺乏理论知识

很多护理工作人员并没有十分深入扎实地去学习呼吸护理工作的理论知识,导致在技能运用等方面不是十分熟练,所以难以对细致入微地,准确地判断病人的病情,在护理的预见性等方面也及其缺少经验,特别是年龄较小的护理人员,明显限制了护理成效的调高。

1.4应急能力不足

由于缺少足够长的工作时间,没有积累下来必要的工作经验,经验不够丰富,同时不能很好的应对突发的应急情况,缺乏协同性以及预见性,这样就非常容易出现错误导致种种医疗事故的出现。

1.5 仪器设备不熟练

虽然目前医疗技术与设备的更新较快,但是部分护理人员的学习状态不佳,未能及时掌握相应的操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容易因误操作而引起安全隐患,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例如在某无创通气治疗中,患者头、颈、肩应保持水平,其中头部应稍向后仰,该对于治疗结果具有重要意义,但很多护理人员对此一无所知。

1.6自我保护意识不足

患者的痰液、唾沫是呼吸道疾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护理人员则长期处于被疾病传染的危险当中,但是很多护士对自己所处环境的危险性并没有足够的认识,即便是在帮患者叩背排痰时也未采取防护措施,非常容易导致自身的感染。

1.7患者自身因素

1.7.1心理问题:他们年龄大了,又长时间受疾病的困扰,身体和精神都受到了很大的打击,容易变的焦虑、逆反、激动,认为自己活着是儿女的负担。

1.7.2行动不便:他们岁数大了行动也就不方便了,容易摔伤和走失。

1.7.3产生自杀想法:呼吸内科疾病多为慢性病,长时间的病痛折磨会让老年人缺乏信心,给家人带来高额的经济负担又会使他们心里更加内疚,导致他们产生轻生的念头。

2应对策略

2.1 从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的意识和行为上进行防护。对于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处置对策更重要的是防护,主要防护工作做得好才可以避免悲剧的发生,因此“防”是减轻呼吸内科护理工作安全隐患的关键,而做好“防”重要的就是加强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3]。护理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严格按照国家法定的操作规程来进行工作,合理应用各种安全防护技能。因此,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人员要在正常的工作中加强自己的防护意识,规范自己的防护行为,正确进行各种医疗护理工作,时时刻刻保证患者的人身安全和自己的人身安全。

2.2 把重点相应分配到配套培训等技能提升方面。引进外来新技术,新设备的过程里,同时加强对护理工作人员基本技能的提升,侧重培训工作的开展,从而为以后各项新技术新设备能够有效地运用到工作里去打下良好的基础。

2.3 进一步强化护理工作人员的自我护理意识的提高。在对临床病人护理的工作中,护理工作人员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就要对工作人员加以培训。这里重点应该放在他们工作中常见的不安全的工作习惯的纠正,从思想上提高自我意识,又要增强防护措施,开展规范化的戴口罩,强化消毒,洗手等方法,对于血迹污染接触也要严厉执行防护措施,又要预防交叉感染的出现,学会保护自己的安全健康。

2.4病区安全管理:重视病区环境的清洁、舒适,张贴防跌倒、防坠床标识。邀请患者及家属共同参与安全管理。重视患者心理护理,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

3 小结

综上所述,在呼吸内科日常护理工作里,护理工作人员缺少必要的法律意识,操作过程缺乏必要的规范性,缺少必要的能力素质,且没有良好的应急能力,与人交流沟通上能力有限等各种安全上的问题,一定要对这经常出现的隐患逐一分析,加以改善,具体落实改进措施,增强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完善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从根本上对症下药,从而使预防和处置呼吸内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得到彻底的解决。

参考文献

[1] 田彩云.呼吸内科护理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9):371~372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