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中物理所有概念8篇

时间:2023-07-03 09:40:45

初中物理所有概念

初中物理所有概念篇1

关键词: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概念图 作用

一、概念图的含义与特征

概念图是一种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它借助图形的形式并通过空间网络结构将概念和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表述出来。初中阶段是学生成绩容易拉开距离的时期,更是学生夯实基础的黄金时期。由此可见,学生学习的压力比较大,尤其是初中物理知识的难度较高,并且知识点比较零散,再加上教学时间少,这就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在初中物理课堂上应用概念图进行教学,对学生的物理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是由概念图的特征决定的。其特征如下:

1.概念图具有较强的直观性

概念图的直观性是概念图的显著特点。概念图是用绘图的方式将物理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直观性地表达出来,这样的知识表述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概念图的直观性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还有助于学生对概念与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有清晰的认识。从概念图表达出来的比较完善的物理知识网络库中,学生从整体上正确地把握物理概念,并且从视觉的角度向学生展示物理知识的脉络及知识结构的变化,这样就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简单和具体,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更易于学生接受。

2.概念图具有较强的结构性

概念图的知识结构性主要表现其在围绕物理中核心概念的基础上,利用网络结构的形式将物理概念层层联系起来,以此类推将更多的物理概念都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出来,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网络。通过这样的知识呈现形式,知识变得更结构化、层级化及整体化,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物理概念,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3.概念图具有较强的概括性

初中生的学习压力比较大是因为学习的科目比较多,学习的难度也逐渐增大。尤其是学习初中物理时,学生普遍反应比较难。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有限,而初中物理课本中的概念性的东西特别多,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若学生仅靠死记硬背,是很难提高学习水平的。概念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有效地消除的学生学习中的困惑,它以图形的形式将学生要学习和复习的重点概念概括性地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物理概念,提高学习水平,大大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概念图的作用

1.概念图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的学习,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消化课堂上所学的物理知识,还能不断地整合所学的物理知识,使旧知识和新知识很好地衔接,做到温故而知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概念图进行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整合物理知识的能力。学生在绘制概念图时,可以清晰地认识和了解各种物理概念之间存在的关系。实质上,概念图就是将相关的知识进行适当的浓缩。应用概念图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横向思维能力,使学生积极地思考所学的知识。这样就可以营造出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各种物理概念之间的关系。

2.概念图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概念图的形式可以将学生不明白的知识清晰地表达出来,还可以利用概念图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预习和练习。教师通过对概念图的分析和讲解,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教师所讲的内容,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方式整合物理知识,并解决在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这样的物理教学过程,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3.概念图的应用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概念图不但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物理学习水平,还有利于提高自身的物理教学水平。教师选择概念图进行教学主要是因为其具有直观性、非线性、结构性、概括性、可自由隐藏及扩展的特征。由于概念图具有这样的优点,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可以将学生需要进行思考的知识点暂时隐藏起来,这样就可以给学生留出悬念,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师还可以对教学方案进行适当修改,使之变得更加完善。在使用概念图时,教师还可以随时理清教学思路,强化各种概念之间的联系,分清哪些是重点和难点,有目的地进行教学。在使用概念图时,为了使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知识的脉络,教师在对知识进行系统性整理之后,就可以用概念图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这样既有助于提升学生归纳知识和总结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的掌握能力,还有助于提升教师的物理教学水平。

三、结语

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概念图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记忆物理概念,理清物理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效地学习物理课程,还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概念图是一种必然趋势,对物理教学效果的增强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还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所有概念篇2

关键词:初中物理;前概念;潜在功能

在接受到正式的科学概念学习之前,学生对于事物的认识都是通过自身的感知以及日常生活经验所形成,也就是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以及不正确性,而错误的概念,直接影响着学生接下来的学习效果。因此,要使学生更好的进行物理学科的学习,就需要更深层次的研究初中物理教学前概念的潜在功能[1]。

一、初中物理前概念潜在功能的积极影响

(一)有助于激发起学生对于物理学习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每一门学科来说,学好本门学科的首要前提是有兴趣,有求知欲,那么对于初中物理学习来说也毫不例外。因此,正确的物理前概念是学生学好物理的基础条件,虽然不完全等于科学概念,但其作用毫不逊于科学概念。在学生新知识内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内容是教师还未教,但是学生通过以往的经验和认识已经初步了解和接触的,并被教师所肯定,那么学生会非常兴奋并且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更大的热情和兴趣。例如在初中物理学习中,他们通过生活经验知道声音是可以在水里传播;知道光线不仅可以在水里传播还有折射和反射;知道物体以固态、液态、气态的方式存在;知道凸透镜成像;知道同样环境下光比声音传播的速度快,等等。

(二)正确的前概念有助于科学概念的接收

文章前面说到前概念不等于科学概念,而学科的学习,需要的是科学严谨以及绝对的正确性,那么将前概念转化为科学概念[2],或者说利用前概念更好的过渡、学习科学概念,是对前概念价值的最大发挥,也是正确的前概念学习的初衷。例如,在参照物知识节点的学习中,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的乘客会感觉到车外的建筑和花草树木在迅速的向后退去,自己是静止不动的。教师此时就只要稍加引导和提示,使学生明白同一个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取决于不同的参照物,那么对于物体的运动、静止以及参照物的知识点学习他们就相当容易理解和掌握。

(三)利用前概念的情境功能性促进物理学习

前概念除了具有有助于科学概念的接收学习性能外,还具有一定的情境功能性,这种情境是学生意识中原本就存在的,教师只需要稍加引导和协助,就能够将物理学习很好的融入。例如,在学习力的知识的时候,教师如果只是用科学概念给学生讲解什么是相互作用力,学生一时可能无法清楚的理解,但是如果告诉学生相互作用力就是平时他们看到两个体格接近的人快速撞到一起后,同时向后跌倒的就是相互作用力,学生就能够很好的理解掌握。而且前概念的这种情境功能不需要教师特地创设,只需要对学生的原有意识进行恰当的引导和完善就能够达到[3]。

二、初中物理前概念潜在功能的不利影响

由于学生的前概念形成是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的累积,缺乏科学性以及严谨性,同时由于他们知识的局限性以及思维能力有限,看待一些问题时具有片面性,没有看清事物的本质,从而导致一些错误概念的形成,而这些不正确的概念往往会对学生科学概念的学习和构建产生阻碍,影响他们物理学科的学习。首先影响学生的思维方式,由于学生前概念的形成来自于生活的日积月累,已经形成了一个先入为主的思维,而科学概念的学习时间短于前概念的形成时间,这就使得科学概念学习受到前概念的阻碍[4]。其次,容易造成学生考虑问题的片面性,以偏概全。最后,前概念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概念的形成。例如,往保温瓶灌开水时,往往都认为灌满才能够更好的保温,但通过物理知识学习之后才明白不灌满能更好地保持温度。因为保温瓶没有灌满的时候,瓶口留有一层空气,是不良导体,能更好地防止热量散失起到保温的效果。而这个科学结论很多人理智上并不能够立即接受,所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学概念的形成。

三、重视并改变初中物理前概念潜在功能的不利影响

认识到初中物理前概念潜在功能的不利影响后,就需要进一步得到重视并对其加以改善,以便促进并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质量。要改变初中物理前概念的不利影响,首先就要充分了解学生意识里对于物理的前概念的存在情况以及形成的原因,找到关键问题所在并针对这一问题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科学概念的转化。其次,通过前概念原有的情境铺垫对前概念进行修正和完善,这样的方式更有利于学生科学概念的接受。最后,对于学生前概念进行充分的引导,使他们的想法暴露出来后,一一用对应的科学概念做出比较和指正,使其认识到前概念的错误并摒弃,顺利接受科学概念知识。

结束语:

初中物理教学前概念的存在,对于物理教学来说有利有弊,但总体而言利大于弊,因此,对于如何更好的将其对物理教学有力的一面激发出来是今后需要进一步进行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所有概念篇3

一、建立概念,形成规律

笔者经调查发现:初中物理中所涉及的概念和规律多为物理学中的基本内容,这些概念和规律大都是物理学家通过总结大量物理现象得出的,但是初中学生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致使他们对正确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有一定的难度。

1.创设情境,做好铺垫

笔者分析自身的多年教学经验发现:初中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常常出现日常经验与新接触的物理知识相冲突的现象。因此,如何使学生成功接受新知识,引导学生实现将前概念转变成科学概念,成为教研组的重要研究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初中物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所学的概念和规律。例如,教师在讲解大气压强时,可创设这样的情境:将一个乒乓球置于一个倒放的漏斗下面,然后在漏斗口吹一口气,这将会出现什么现象?情境设定后,教师通过实验证明与常规理解不同的结论,从而引出该节课的中心内容。

2.陈述思路,准确呈现

初中物理教师课前应引导学生进行一定的课堂准备,然后充分利用理论推导、实验探索等适宜的方法,使学生充分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形成过程,在学生的知识层面内构建起新旧知识转变的纽带。例如,教师在讲解牛顿第一定律时,首先通过实验证明小车的运动方向会受到阻力和重力的影响,然后介绍以前科学家们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结果,最后得出牛顿第一定律。由于初中物理中陈述概念和规律的语言、公式都十分精练,概括程度十分高。因此,教师在呈现教学内容时,不但要准确讲解概念和规律,还要对某些关键词加以强调,从而引起学生的重视。同时,教师还应注意加强对类似或是易混淆的概念进行类比讲解,这样学生在理解概念时也就不会产生歧义了,也就能建立起知识网络了。

二、合理分析和应用

初中物理教师在引出概念和规律之后,应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相关知识,并通过练习加以巩固,这样有助于学生主动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并将新知识与原有的知识联系起来。而知识的运用和理解,正是初中物理概念和规律教学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教师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为教学目标的。教师在考虑学生接受能力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加深、循序渐进的方法教学,具体如下:(1)直接运用物理公式进行计算,并运用物理概念和规律判断物理性质;(2)充分利用其他的物理知识,为概念和规律的提出做好铺垫,同时也要以相关概念和规律为基础,为其他知识的学习提供方便。

三、梳理并形成系统

初中学生要想完全掌握所学物理知识,不能只是将知识停留在零散的运用中,而应该将知识形成系统,并将它引入已有的知识框架之中,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真正理解掌握相关概念和规律。

1.整理内容

学生在整理所学物理概念和规律时,应做到以下几点:准确精练地整理概念和规律的内容,理解关键词的精确含义;整理运用概念和规律的条件;在练习的过程中总结规律的推理方法,建立与其他知识的联系。除此之外,教师要做到以下几点:长期坚持整理示范,教授学生学习方法;关注学生的知识整理效果,并加以科学指导;引导学生尝试使用结构性回忆法,复习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

初中物理所有概念篇4

关键词: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方法;策略

G633.8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是集科学知识、科学过程、科学文化和思维方法为一体的,与自然界、社会生活和生产紧密联系的生动有趣的学科。[1]初中阶段开设化学课程,是让学生初步学习和了解化学知识,并为将来学习打下基础。但是,有些学生对化学不感兴趣,不会学或学不好。究其根本原因,是对化学基本概念没有理解和掌握,这与教师在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中的方法、策略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教师应重视化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作用,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创设灵活的教学活动,提高化学的教学质量。重视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利于提高化学教学效率和促进“三维教学目标”的实现。

一、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现状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有些教师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时,往往只对概念本身进行讲解,忽视了基本概念的内涵和精髓,以及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导致学生不能掌握基本概念的内涵和本质,孤立地学习概念,不能理解基本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只能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导致学生会背但不会用,无法完成知识的有效迁移,即不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化学学习是循序渐进的,随着化学基本概念的增多,化学知识的累积,学生无法形成科学系统的化学知识构架,导致不能灵活有效的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最后会挫伤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积极性,甚至产生厌烦心理。

二、优化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必要性

化学基本概念是化学的基础知识,是构建化学知识大厦的地基。因此,无论是从教师教学角度还是从学生学习角度,优化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从教师教学角度看

将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中学生领进化学世界的大门,首先就要引导学生认识化学基本概念,理解并掌握化学基本概念的内涵和精髓。[2]只有当学生正确理解并深入掌握了化学基础概念之后,教师才能将化学教学扩展和延伸,即从点扩展到线再扩展到面,从而完成初中化学的整体教学。

(二)从学生学习角度看

化学基本概念是贯穿整个初中阶段的内容,是学生学习好化学的基础知识,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因此,优化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提高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质量,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质之间的化反反应和化学规律,从而提高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所以,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不但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学习和深化,更影响了学生化学能力的培养。

三、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

(一)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初中生学习化学时,容易接受感性的知识,而面对抽象本质的概念一时难以理解接受。而化学基本概念则是对化学原理、化学现象、变化规律的抽象概括和总结。如果用理论讲解方式很难让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形成认识。因此,化学教师可以运用直观教学方法将抽象的化学概念直观化、简单化、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直观教学方法包括实物展示、实验演示等多种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所授内容灵活运用。

例如,在讲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基本概念时,教师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可乐饮料、白糖水、净水、铜丝展示给学生看。请学生查看可乐瓶上的成分表,让学生知道可乐饮料是由水、焦糖色、柠檬酸等多种物质组成的。同时让学生分析白糖水是由白砂糖和水两种物质组成。而纯净水只由水一种组成,铜丝只由铜组成。最后教师总结,以上四种物质可以分成两类:一类像可乐饮料、白糖水等是由两种物质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另一类像纯净水、铜丝等分别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叫纯净物。这样,通过展示实物和分析物质成分,可以让学生直观具体又深刻的理解并掌握这两个基本概念,学会判断哪种是混合物,哪种是纯净物。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概括精髓,形成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语言精练,有的学生会背诵却不能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精髓。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将基本概念分解成若干要素,找出其中的核心,对核心部分进行重点剖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而且可以培养他们有效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讲解溶液概念时,化学教师应提炼出其中的三个关键词“均一”、“稳定”、“混合物”,概括溶液的基本特性:均一性、稳定性。通过对基本概念精髓的掌握,学生能够有效地理解抽象的化学基本概念。

(三)比较分析,加深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化学基本概念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出现混淆记错等问题,因此,化学教师在基本概念的教学中,应该将具有比较关系的基本概念放在一起分析讲解,通过比较基本概念之间的相同与不同,加深学生对化学基本概念的理解。

例如,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概念教学中,教师应对两种概念的本质区别进行比较分析,即“变化时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学生通过理解区分这一关键部分,就能够正确分辨出哪种变化是物理变化,哪种变化是化学变化。

(四)联系现实生活,掌握化学基本概念

培养学生的化学运用能力,注重联系现实生活,是化学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化学基本概念教学的重要策略。教师可将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挑选贴近生活的教学素材,让学生从身边发现化学,参与生活中的化学实验,从而掌握化学概念。由于这种将实际生活融入到化学课堂之中的教学方法比较灵活、生动、形象,学生容易接受,所以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同时能够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酸和碱”时,化学教师可以通过介绍一些生活小窍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基本概念的掌握。例如,热水壶使用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白色的水垢,将白醋放入水壶中煮沸,就能够有效清除污垢,这是因为白醋中的醋酸能够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和氢氧化镁发生反应,生成可溶性的钙盐、镁盐、水和二氧化碳,将水垢被反应而除去。教师通过分享生活中的小窍门引入“酸和碱”的知识讲解,可以拉近学生与化学的距离,并鼓励学生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起学生对化学的主观能动性学习。

五.利用现代科技,宏观化学基本概念

科技的发展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撑,运用多媒体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各阶段教学的重要内容。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也要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将比较抽象、微观的化学基本概念宏观化,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化学基本概念。[4]

例如,在学习分子、原子和离子时,因为受其微观特性的限制,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理解都比较抽象,而初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不成熟,还需要感性认识和具体化认识的辅助,利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微观的、抽象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用图片、Flash以及多媒体动态模拟演示等形式展现出来,就能够解决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难理解的难题。

六.错例对比,完善化学基本概念学习

随着初中化学的学习内容增多,化学基本概念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学生往往会出现记混、记错的问题。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应在教授新知识的同时带领学生温习旧的概念和知识点。从侧面或反面的对比,加深理解、牢记概念,完善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

例如,在讲解氧化物的概念时,教师可先给出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的,叫氧化物”。然后教师列举出含氧的物质,如“H2SO4”“KMnO4”“CO2”“NO2”“CaO” “O2”,让学生分析哪些是氧化物,哪些是含氧的物质但不叫氧化物。通过对比纠错,学生可以确定“CO2”“NO2”“CaO”,是氧化物。而“H2SO4”“KMnO4”不是氧化物,因为组成它们的元素有三种,不是氧化物。“O2” 不是氧化物,因为组成它们的元素只有一种,也不是氧化物,因为氧化物中有且只有两种元素。教师进行总结:氧化物是一定含有氧的化合物,而含氧的物质不都是氧化物。通过这种反例纠错分析,可以让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化学基本概念,从而完善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

结束语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教学是一个持久的、系统的过程,需要多种教学策略的辅助和提升。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帮助学生认识、理解、掌握、同化和运用初中化学基本概念,进而更好地进行初中化学的学习。同时,教师应将能力培养、素质提升、思维锻炼和实际运用等融入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才能真正提高初中化学的教学质量,实现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林峰.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方法与教学策略[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4(1):89-92.

[2]祝远梅.浅谈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方法[J].神州(中旬刊),2013,(11):192-192.

初中物理所有概念篇5

初中化学 基本概念 教学

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是化学学习的基础,然而许多初三学生认为化学概念多,难记忆,不好理解,因此将化学概念从抽象中剥离出来,让学生从感性认识出发,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深刻的理解化学物质的变化规律,并且通过化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化学公式、定论的推理过程和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仅对如何提高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提出几点看法。

一、从实验中引出概念

初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因此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时最大的阻碍就是觉得抽象,所以在课堂上,通过对化学实验的演示,吸引学生注意力,老师将化学现象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正确推理,从而有助于化学概念的形成。

例如,在学习“质量守恒定律”时,通过白磷燃烧和稀硫酸铜溶液与铁反应时的质量变化得出,参加反应的化学质量总和,等于反应生成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并且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而不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区别在于是否生成新物质。例如,物理变化是玻璃破碎,小麦磨成面粉,石蜡融化等,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举例,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在化学基本概念的学习中,关键是让学生从感性的认知中获得抽象的概念思维。实验结果并不会自动生成化学概念,这需要教师对实验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总结,从而引导学生从实验中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培养学生从化学实验的事实、现象中进行逻辑推理,通过思想加工,实现化学实验从抽象思维到感性认知的升华。

二、从问题中引出概念

例如,在讲解化合价的概念时,让学生通过化合物形成的实例,了解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并用板书书写形成过程。在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画出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电子得失情况,引导学生用原子结构写出氯化钠、氯化氢的化学式,并提出为什么要一个氯原子与钠原子结合,一个氢原子与氯原子结合,让学生通过原子结构示意图,根据原子结构最外层必须为稳定结构的理论,导出化合物形成的道理。观察原子或原子团得失电子所带的电荷数,分析得失电子情况,指出化合价有正价、负价、零价之分。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在问题中理解化合价的概念。

三、突出概念中的关键词,准确把握概念

初中化学的基本概念主要是以定义的形式存在的,定义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严密性。因此,教师在讲述概念时应该注意关键词的准确、严谨,纠正对于用词不当对概念造成的误解,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推理能力。

例如,在学习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时,一定要突出纯净物这个词。因为无论是单质还是化合物都要是纯净物,即组成它们的物质是单一的,再根据组成它们的元素多少划分它们是单质还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很容易将带有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混淆成单质。

又如,在学习酸的化学概念时,概念中明确讲述:在电解质被电离的阳离子中全部都是氢离子的,称为酸。这个概念中的关键字是全部,然而有些物质,如硫酸氢钠被电离时产生H+和Na+离子,并没有全部生成H+离子,所以不算酸性物质。所以,在讲述酸和碱的化学概念时,都要重点突出“全部”两个字,用来区分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四、通过概念的比较,进行教学

中学生在学习概念时,因为对概念理解不深刻、记忆模糊,容易造成对概念混淆,做题出现差错。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对比几组实验,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存在的本质区别,从而加深对概念的记忆、理解,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抽象思维能力。

例如,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元素”和“原子”这两个概念的区分和内在联系,特别是在两者的概念教学阶段,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概念基础,明确元素是宏观的讲述物质组成,对物质组成的种类没有约束,只对个数有要求;原子是微观的讲述物质组成,对物质组成的种类和个数都有要求,然而他们之间又有着紧密联系,即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总称。

五、加强对概念的巩固和运用

教师在讲述完概念之后,通过对概念的反复运用让学生巩固概念,坚决不让学生依靠死记硬背记住概念。在课堂上,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掌握概念,教师应按照教学内容多设立习题,通过学生反复实践,增强学生理解概念的能力,对于学生在实践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点拨,纠正。同时,多角度、全方位地考察学生掌握概念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补救措施。

六、亲自动手归纳和总结概念

初三学生普遍感觉初中化学概念多、乱、杂,需要记忆和理解的东西太多,这就需要学生对所学习的概念经常整理归类,化学概念体系的建立可以从物质的不同种类和物质的微观结构上划分,找出各概念之间存在的区别和内在联系,按照自己的学习特点,整理出一套符合自己学习方式的概念体系,从而实现灵活运用概念解决化学问题的目的。所以让化学概念系统化,是学生学好概念的重要工作。

七、用概念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不能止步于对概念的表面理解和给概念下批注上,而是应该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来。增强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有目的的引导学生用化学概念解决生活问题,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概念更深刻的理解,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更牢固地掌握化学概念奠定基础。

总之,在素质化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自学意识是提高概念化教学的关键。在培养初中生化学概念的研究中,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在实验举例中多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尽量做到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从感知认识出发,理解化学抽象概念,并且多角度、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立荣.初中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J\].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2,17(02).

\[2\]胡亚巧.关于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建议\[J\].学周刊B版,2010,(04).

初中物理所有概念篇6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在现在我国的初中化学教材中,关于那些传统的基本概念,几乎每个章节都有,但化学概念才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学生们要准确理解概念教学对于学好化学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初中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理解能力以及阅读能力都相对较差,所以,老师们要在教学的课堂中,要讲清概念,这是非常重要的。初中化学的基础,就是化学中的概念。加强初中化学基本的概念教学,这不但可以让学生们指导物质及变化的过程,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化学研究物质变化的规律。化学概念是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的,其中包括了原理、定律、规律等。在这些概念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推敲的,都具有特定的意义,保证了它的完整性和科学性。怎样才能有效的提高初中化学概念教学呢?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要从试验中引出概念,分析关键字词

在化学课中,最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同时也是让学生们最为感兴趣的,就是化学实验。在课堂上进行化学实验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老师对化学实验进行演示,从中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和推理,这样便可以形成化学的基本概念。

比如,在研究化学概念以及物理概念的时候,除了课本上镁燃烧和加热碳酸铜这两个小实验外,老师们可以添加一些类似的有趣小实验,比如把纸张撕碎和点燃的两个小实验。老师在演示实验的同时,可以向同学们提问:在整个试验中,哪些化学反应有变化,哪些化学反应没变化?这些变化有何不同?老师们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变化中的不同,然后指出其中的原因,这样就从两个实验中引出了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学结,明确化学变化的概念和意义,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找到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

为了能让学生们领会到初中化学概念中的含义,老师不仅仅要在论述概念时注意严密性和准确性,还要发现在用词上不妥和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比如在讲到物质的分类的时候,学生们通常会提出以下几点问题,在讲到“单质”和“化合物”两个不同的概念时,老师们一定要强调出“纯净物”这三个关键字。因为原理上,“单质”以及各种化合物本身就是一种纯净物,它们是同一种物质组成的,要根据它们的不同成分来判定到底属于“单质”还是“化合物”,不然的话,学生很容在此产生误区,比如会把金刚石、石墨等混合物之误解成单质,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理解成是化合物。

在通过实验引导出化学概念的同时,要更加注意学生的实验,要让他们直接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比如,在实验室进行制氧气的试验中,一定要把老师的实验和学生的实验结合起来。在做实验之前,要让学生们首先进行一个预习,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们将实验做一个对比,经过前后对比,相互之间展开积极讨论,最终得出实验结果。老师们在做完实验之后,要加入引入概念,让学生们通过这次实验,知道什么叫做催化剂。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到催化剂的作用。

二、要在引导中找出概念,并对概念作出解析,加深对概念的影响

在初中的化学概念教学中,有些概念含义较深,内容又相对复杂,这必须要求老师们对概念要进行一个全面的解析,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理清思维,对概念有种新的认识和掌握。例如在“溶解度”这章的教学中,不仅定义的句子特别长,而且还涉及到了很多知识点,学生们经常不容易被理解。所以,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最好把溶解度的定义解析成四句话,这样的效果就将大不一样。首先,要强调溶解度必须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第二,指出溶解的质量为100毫克;第三,在溶解的过程中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最后,要强调出满足以上所有条件后,所溶解出来的溶解克数是多少。这四种限制构成了整个溶解度的定义,少一不可。

三、要让学生们从内涵以及外延方面了解到化学课的概念

化学课和其他学科不一样,化学课有自身的严密性和准确性,所以它拥有自己的内涵以及外延,因此,化学概念根据不同的定义,都有自己特定的使用范围和含义,这就要求老师更好的剖析化学概念。比如,在“元素”这章节中,定义中提到“凡是具有相同负电荷数的原子都统称为元素”。可是,钠原子以及钠离子所带的电荷就不相同,可它们属于同一种元素,因此,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相同电荷数”以及“一类原子”作出分开解释,让学生们明白“质子数”才是元素种类的唯一标准,在之后的教学中,还要让学生们明白元素是一种宏观概念,它只论种类,不看个数,而且,这些“一类原子”指的是相同的中心原子以及带电原子。因此,只有通过更加深层的分析,从基础上真正了解到化学的内涵和性质,才可以了解到化学概念,并且利用这些化学概念指引学生习题。与此同时,还要深化对化学概念的认识。

在化学学习中,经常会遇见形相近,但意思却大不一样的化学概念,因此要找出区别加以练习,要形成化学概念的体系,这才是加强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最好途径。

四、要经常进行化学实验,用实验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

概念,是反应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方式,而化学则是反应物质基本特征的思维方式。概念的形成要求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找出化学概念中最关键的部分,要让学生们了解这些知识,并不是把书上的概念强加给学生,让他们死记硬背,这样学生们也不会用概念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所以,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要遵循从感性到理性的规律,老师们也要做好课堂的演示实验,让学生们不断观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鼓励他们踊跃思考,形成化学概念,从根本上达到理解化学概念教学的目的。

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老师在化学教学上一定要注意用词准确,化学中的字、词都是极为严密和准确的,不可以将其分割开来。更不能添字,减字,不然的话解释出来的意义就大不一样了。比如,“酸”这个字,在化学定义中是指“电离生成阳离子全属于氢离子化合物”,这句话中的“全部”必须加以强调,并且老师还要举例说明。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加强对“酸”的概念理解。

除此之外,随着现在教学手段的不断进步,老师们可以制作化学概念教学的各种课件,比如在课堂教学的同时,老师可以在荧幕上向学生展示原子、分子等各种模型,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

初中物理所有概念篇7

关键词:新形势;优化;初中生物;概念教学;教学质量

初中生物作为普及生物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学科,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初中生物很多的知识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时而抽象时而具体,很多的知识都围绕着一个中心展开,那就是核心概念。概念教学在生物教学中地位较高,一个概念都牵扯到若干的零碎知识,并且相关概念之间是彼此联系的,这就显得掌握好概念是多么的重要的。所谓教无常法,贵在得法,作为一线的生物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一定要重视生物的概念教学,革新教育教学策略,探究多元化的教学路径,最大限度的提升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效率,实现有效教学。

一、从学生的生活出发,巧用谚语导入概念教学

初中生物教学的内容比较的丰富,但是所有的知识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相应的载体,所以面对抽象难懂的初中生物概念,学生就可以结合学生的元认知和生活中的尝试,巧妙的运用通俗易懂的日常谚语来开展生物概念的有效教学。谚语以一种简单易懂的口吻让学生在学习中能轻松的实现知识的挂靠,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消化和吸收生物学概念。如“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体现的生物之间竞争的概念;“一朝被蛇蛟,三年怕草绳”反馈的是生物条件反射的概念;“一母生九子,连母十个样牵扯的都是有关遗传的知识。为了巧妙的使用日常谚语帮助学生了解生物概念,那么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研究教材,要紧密的把概念与生活实践联系起来,实现教学知识性、趣味性和实践性的结合。

二、开展设问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在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时候,课堂会显得有些枯燥死沉,那么教师就可以采取设问的方式活跃课堂教学氛围,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另一方面也可以让死气沉沉的课堂增加一点灵气。针对生物学概念的问题设疑,首先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设计的问题形式、内容和数量上要有一个考量,难度系数不宜过大,当然也不能过于简单,无论哪种否不利于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

三、转变教学思维,使用类比法教授概念

在生物学概念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多相似的或者易于混淆的概念,针对这些概念,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给与高度的重视,有效的区分相关概念的差异,可以通过相互的比对来揭晓相似概念之间的差异。相似概念既然是相似那么肯定就有有相同的部分也会有不同的部分,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做个有心人,然后能及时的完成相关概念的总结,帮助学生构建一定的知识体系,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有效区分相似概念。如“生长”和“发育”,看上去这两个概念没有什么不同,但是细细分析的话却有截然不同的地方。生长一般是指细胞同化作用大于异化作用时,细胞数目增多,体积增大的“量变”过程。发育是指细胞通过分化,形成新的组织、器官、系统,最终成为性成熟的个体的“质变”过程。

四、提升记忆能力,巧用概念图解读概念

初中生物相关概念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如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采取概念图记忆的方法,那么很多的概念就可以非常轻松的理解和掌握了,概念图的使用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相关联的概念,还能帮助他们形成一定的知识框架,这样在学习和运用知识的时候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层次性。如:下图以生物多样性为中心构建生物学概念图,组建知识网络。

要想实现初中生物的概念教学,就需要掌握初中生物课堂中设计的概念,然后分析学情,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巧用概念转化,知识嫁接等方式来完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概念的热情和兴趣,这样才能确保概念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在开展初中生物概念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树立全局意识,不要为了概念教学而教学,一定要活化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初中物理所有概念篇8

(新疆伊宁市第九中学 835000)

【摘 要】对初中化学教学中概念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希望能为化学教学中概念教学提供更好的方式方法,供同行们参考。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平时在听课评课及对同事们在概念教学教学的长期观察、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研究等来完成此过程。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而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比较差,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http://

关键词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初中化学教材中,有许多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化学概念,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反复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能力都有待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一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深刻领会概念中的字和词

要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仅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 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 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因此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2、分解概念,注重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进行剖析、讲解,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仅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因此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效果就大不一样了。

(1)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

(2)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

(3)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

(4)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因此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1)一定是化合物;(2)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3)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 晶体虽然不导电,但(1)它是化合物(2)NaCl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 是电解质。而NaCl 溶液和Cu 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及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3、正反两面,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可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之,在概念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高理解能力和增强学习能力都是大有帮助的。

http://

参考文献

[1] 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 第二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