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8篇

时间:2023-07-04 09:27:21

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

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篇1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劳动是奉献性的劳动而不是商业性的劳动

邓小平指出:“思想政治战线上的战士,都应当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在当前这个转变时期,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他们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责任尤其重大。”i从这里,我们不难看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劳动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个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工作性质需要奉献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与国家相伴而生,从这个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属于政治范畴,带有强烈的阶级性。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是特定阶级(主要是指统治地位阶级)的代言人,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着鲜明的阶级性。所以,这就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要职能是将“统治阶级的思想”转化成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使社会认同统治阶级的思想并将其内化为个体占主导地位的思想。这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付出巨大的艰辛努力,全身心的投身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否则,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就完不成自己所肩负的历史使命。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根本目的也就无从谈起。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工作特点需要奉献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劳动具有潜在性和周期性;综合性和间接性;塑造性和奉献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劳动是奉献性劳动,而且也只能是奉献性的劳动。

(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榜样示范具有重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取得实效,一是靠真理的力量,二是靠人格的力量。而两者的力量都要靠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来体现。所谓真理的力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教授的东西必须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而深刻的体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精神实质;所谓人格的力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必须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为人师表,努力践行自己所提倡和宣传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所以。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就应该用自己具有奉献性的模范劳动去影响和感染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以促进其思想品德水平的提高。

二、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劳动主要是脑力劳动

相对于体力劳动而言,脑力劳动是劳动者以大脑神经系统为主要运动器官的劳动。其主要特征是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思想政治教育是指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一定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简而言之,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培养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活动。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发动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任务就是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思想政治素质,使其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

(一)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的教育内容越来越丰富,思想问题越来越复杂,唯一的出路就是从理论问题入手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继续推进和加深,各种纷繁复杂的新事物大量涌入,在丰富了客体的教育内容的同时,也使客体的思想问题变得日趋复杂。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支配和改变行为。因此,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根据不断变化着的实际,通过具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丰富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以及相关理论,确保理论的正确性,以用于指导行为。

(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获取信息的手段、渠道增多,主体就必须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客体选择有价值的信息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互联网的发展,客体获得信息的手段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模式。客体获取信息的渠道不再局限于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五花八门的信息大量涌入客体的视线,由于客体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他们往往不能辨别相关信息的正确与否,这就需要主体运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客体选择正确的有价值的信息。

(三)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对主体的要求更高

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客体也不断的对主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主体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客体的需求。

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劳动是具有创造性的奉献性劳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是相当巨大的,他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力量。

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篇2

论文摘要:《共产党宣言》中蕴含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关于教育应同生产劳动相结合、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以及综合教育等内容。这些职业教育思想在今天更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当代职业教育也更有指导和启迪作用。

马克思、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自1848年首次发表以来,已经160年了。今天我们重温这一经典巨著,可以发现其中阐述了不大为人所熟知的职业教育思想,虽然当时马恩没有运用“职业教育”这一概念,但职业教育思想却蕴含其中,在当代仍具有巨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其中关于教育应 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的论述对我们今天理解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本质仍然具有指导意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是今天我们发展与改革职业教育的理论依据之一。

一、《宣言》阐述职业教育问题的缘由

1.《宣言》诞生的背景环境需要职业教育和包括职业教育的发展。19世纪30至4O年代,英国产业革命基本完成资主义机器大工业得到广泛应用。为适应机器大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就迫切需要大批的熟练技术工人,而从中世纪遗留下来的手工作坊的学徒制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职业教育由此备受关注。适应当时工业化大生产的要求,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到 l9世纪上半叶,西方工业化国家已拥有了各类的技术学院、贸易学院和农业高等学校,现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发展成熟起来。随着资本主义固有矛盾和资产阶级教育实质的日益充分暴露,职业教育问题愈成为当时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职业教育成为国家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2.《宣言》的论证需要职业教育的成果与发展趋势的材料来做支撑。l9世纪中期,以英国蒸气机等机械的发明为开端的产业革命给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带来深刻影响。由于机械的使用,使生产成本不断下降,原来的手工业者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 ,英国、法国、德国、普鲁士、美国等国家纷纷在学校进行职业教育,以此发展经济。如英国的产业革命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据统计,从 1770年到 1840年 ,英国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 20倍。《宣言》解剖了资本主义制度,论述了资本主义的发生 、发展和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阐明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掘墓人和共产主义创建者的伟大历史使命;论证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惟一道路……所有这些,自然要论及职业教育成果与发展趋势,不能回避职业教育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宣言》中关于职业教育的思想

1.关于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及综合技术教育的思想

《宣言》指出,“对一切儿童实行公共和免费的教育。取消现在这种形式的儿童 的工 厂劳动。把教育 同生产结合起来” ,等等。指出,无产阶级的教育必须将德育、智育、体育、综合技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在《宣言》和其他著作中反复出现过,可见,它在马克思的教育思想中占有极重要 的地位 。

马克思认为,在合理的社会制度下,每个一定年龄的儿童都应成为“生产工作者”,“教育必须与物质生产结合起来”,他们都“必须劳动,不仅用脑劳动,而且用双手劳动”。他主张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应结合起来,受教育者要做到通晓现代工农业生产及科学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掌握现代生产工具的技能技巧。根据《宣言》提出的这个时代背景,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首先是指初等教育和工厂劳动相结合;其次是指职业技术教育和生产劳动的结合;再次是成人教育。马克思指出,技术教育与培训“要以生产各个过程的一般原理为内容,并同时使儿童和少年学会各种行业基本工具的实际运用与操作。”。尽管当时的职业技术学校数目 较少,还处在早期阶段,但恩格斯 1880年在《致敏 ·卡 ·哥尔布诺娃》的信中却认为:毕竟它们在当时都是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好形式。可见,《宣言》中出现了职业教育思想的端倪,为后来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关于机器和大工业的论述中较集中地阐述职业教育思想打下了理论基础。

2.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直接

来源于《宣言》,“代替那存在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 人的全面发展 的内容十分丰富。在马克思 、恩格斯看来,人的全面而 自由的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社会关系和个体素质诸方面的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宣言》指出,大机器生产时期产生了教育的需要,但这种教育却使人异化,它违背了教育的宗 旨——人的全面发展 ,导致了人的发展的片面和扭曲。马克思认为 ,全面发展的人应是智力和体力充分 自由发展的人,每个社会成员在道德、智力、体力各方面都能发展到他可能发展的最好水平,即让人的能力和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实现人的本质的全面复归”。“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 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人终于成为自己与社会结合的主人,从而也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成为自身的主人—— 自由的人。”他主张全面发展的教育应当包括德育、智育、体育、综合技术教育。可见这种包括职业教育在内的教育,是提高人 的各方面素质,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这一思想被《资本论》所发展:“萌发出了未来教育的幼芽,未来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韵人的唯一方法”。

三、《宣言》对当代职业教育的启迪意义

1.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及综合技术教育的思想对职业教育有以下启示:

第一,对我们今天理解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本质具有指导意义。职业教育是发展社会生产的重要阵地,它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是传递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培养和造就具有知识技能劳动力的重要途径。这有利于改变人们对于我国的学校教育过分强调治“学”的正统观念,从而致力于培养造就运用新的科学技术装备社会生产、促进生产和社会发展的职业技术高级专门人才。同时,也能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社会主义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富裕与和谐发展,消除对职业教育的误解。

第二,对职业教育的途径有启发作用。在当时,由于儿童被生活所迫,不得不参加社会生产劳动,但同时又应该接受初等教育,所以当时有了初等教育半工半读的实践。虽然这是初等教育在《宣言》语境中的一种儿童无奈的选择,但对于今天的职业教育途径,仍具有启示意义。职业学校面向市场培育人才特色明显,对毕业生有深刻而全面的认识,创设校企合作“订单式”定向班(如诺基亚班、丰 田班)、“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班、产教结合班等等,可有效保证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实现校、企、生三赢。

2.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对职业教育有以下启示:

第一 ,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事业、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有指导作用。2000年,《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把高等职业教育定位在“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职业院校应认真贯彻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国际2l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综述》中提出的“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生存 ”作为教育的四个基本素质目标和评价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 ,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接班人。

第二,对推行“一技之长 +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指导作用。合格的职业人才必须岗位技能合格,综合素质良好的统一体,不断深化教学改革,突出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同时加强综合素质培训,努力培养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的技能型人才。这充分体现了《宣言》中关于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职业教育思想。根据这一指导思想 ,职业教育要实行以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核心,结合本专业实际,使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具有较强的针对性,通过广泛开展社会调查,了解行业企业对人才素质、知识 、能力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进行专业课 、实训课教学,大力培养学生过硬的专业技能。当然,与此同时,也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通过校园文化熏陶、丰富的课外活动等促进全面发展。按照“一技之长 +综合素质”的培养模式,确保所培养的人才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第三,对发展个性与科学对待环境有指导作用。现代职业教育要从“以人为本”的观念出发,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体发展,为学生创造宽松、自由、民主的环境和条件。这与《宣言》中的职业教育思想是一致的。我们应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组织学生利用寒暑假去企业顶岗实习,实现工学交替 、学以致用;开设多样性的课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要。同时,要引导学生科学对待环境 ,促进自我身心的和谐、个人与他人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与 自然的和谐 ;要丰富学生的人文科学知识,培养学生对人类、对民族命运的关注和责任意识 ,塑造高尚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

总之,《宣言》是第一个比较全面、系统、深入揭示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性文献,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其 中阐述的教育和生产劳动结合及综合技术教育、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奠定了马克思主义职业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这为我们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职业教育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也激励着职业教育工作者为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的职业劳动者而努力奉献。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 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

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篇3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性质特点表现形态

    一、  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基本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基本特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劳动生产、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并发挥作用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独特的属性。它既蕴涵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社会价值共性,又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价值个性。

    1.依存性

    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依存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及其程度,它随着人类社会主导类型经济形态的更替和特定国家中心任务的变迁而改变其自身作用的质与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呈逐渐上升的发展轨迹。循用潘懋元教授的观点①表述为:“农业经济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游离于经济活动之外;工业经济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处于经济活动边缘;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被提高到经济活动的中心”。造成上述景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这三种经济形态的更替。它们的生产要素分别为:土地和劳动力(以数量为主);资本、劳动力(数量和素质并重,以数量为主)和原材料;知识、科技和劳动力(以素质为主,包括思想政治等非技能性素质)。而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社会占主导类型的经济形态,取决于这种经济形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①潘懋元教授原观点为: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处于经济社会边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被推向到经济社会的中心。参见潘懋元、刘振天:《发挥大学中心作用促进知识经济发展》,载《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6期。)资源与生产要素,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限度。由此不难瞥见,伴随着三种经济形态的更替,劳动者的素质、精神性因素在劳动生产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呈线性攀升。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也逐渐彰显。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与我国正步入工业经济社会进程,少数行业进入了知识经济行列,而且知识经济还必将成为我国主导经济形态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预见,在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体现,也会被更多的人所认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在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对经济、科技的发展更为突出和重要。”①而提高人的素质(主要是非技能性素质),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精神转化为物质等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核心使命。这从一个视角说明了其经济价值的发挥程度与经济形态的更替是紧密相连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家中心任务由政治性任务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特别是从1992年(此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人们开始重视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此后,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日益凸显,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研究也日趋深入。江泽民同志指出:“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服务和保证这个中心任务的完成。经济建设要搞上去,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政治条件和政治保证,社会不稳定,经济就搞不上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保证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②

    2.间接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结构中,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归属于间接性价值之列,即与智能教育、科技教育等直接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往往是通过改变构成经济活动的中介环节或相关因素来实现的。“教育和经济效益并非是一种直接的线性关系,也就是说,教育本身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产生经济效益,它往往需要经过一个中间环节作用于经济活动之后,才能产生经济效益。”③这种间接性具体表现在要素、环节和过程、机制等层面。

    (1)要素、环节层面。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通过影响经济活动中的以下有关环节、因素为中介来发挥其经济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形成、培育的一定的经济文化、经济思想(思潮)、经济制度、经济道德、科技精神等,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劳动者与经济组织、劳动者和劳动者以及经济组织和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劳动者除了智能技术以外的素质,特别是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等和潜能发挥程度、劳动态度(含积极性与创造性)、动机水平以及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科技意识,效益观念与时间观念等等。

    (2)过程、机制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实现中的过程、机制的间接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潜能的发挥等,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个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内化阶段。教育者将社会要求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等传递给受教育者(劳动者),影响受教育者(劳动者)的情感、意志和动机,激发其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外化阶段。受教育者(劳动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发下,把与劳动、生产有关的精神性因素变为实际劳动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了物质价值(经济价值)。这个“价值”是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活动的“物化”④。在这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劳动者这个中间环节作用于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也就是以间接的途径参与了创造物质价值(经济价值)。马克思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⑤这个过程、机制示意图如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对象(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物质价值(①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86页。②《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第8-9页。③范先左:《教育经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58页。④项久雨:《论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表现形态》,载《江汉论坛》2003年第2期。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10页。)

    3.多端性

    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多端性,即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既可以表现为宏观层次对整个国家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也可以表现为中观层次对某个经济组织、团体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还可以在微观层次对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施加影响。

    (1)宏观层次。江泽民同志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优势,才能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从而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强大动力与保证。”①

    (2)中观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中观层次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一个经济单位、组织和团体等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这个层次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体价值在经济领域的具体表现。而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管理理论”,则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中观层次的经济价值提供了学理支撑。“文化管理强调企业与员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信念、利益、目标远景等的协调一致性,通过共同的价值观、信仰、道德、习俗和礼仪等文化要素的作用,实现对人的规范作用……从而显示出较强的协调力和控制力。”②

    (3)微观层次。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依赖于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全面教育。“只有全面教育,才会有劳动者全面素质的提高,否则,仅仅重视劳动者智能的培养,忽视对其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劳动态度等方面的引导、培养。教育的经济价值就会降低,甚至是负数。”③就劳动者的主观世界而言,受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劳动价值观)、道德观、心理素质以及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效益观念和时间观念等制约。而培育、提高劳动者的上述观念、素质和品质等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功能。

    4.两面性

    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两面性具体表述是,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形成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对经济发挥影响既可以是维护性的,即维持和保存社会既定的经济态势;也可以是变革性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孕育和发展新的社会意识形态,充当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思想先导。这种变革既可以发挥正面的积极功能,就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也可能是负面的消极功能:阻碍、束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当前,使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其正面的积极功能,一方面要重视优秀民族文化的承扬,使那些对历史发展具有必然性的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在这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变革功能,主动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向度

    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向度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保证、营造环境、参与管理、精神动力激发等四个方面内容。

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篇4

【关键词】陶行知 教学做合一 中职 染整技术专业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B-0041-02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提出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对当今中职教育教学改革起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在中职染整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要勇于探索和积极践行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

一、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对中职教育教学的启示

1.教学做是一件事,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

陶行知主张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在陶行知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他提出,“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可见,“教学做”的教育思想强调了学生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提倡“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方法有着重大影响和启迪。首先,中职学校要为“教学做”提供教学条件,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要为“做”提供硬件设施,而且要为“做”提供软件设施。其次,中职教师应具有“做”的技能,才能在教学时“做中教”,学生才能在“做中学”。 最后,教师在专业教学上要设计好“做”的内容和方式,才能实现“教学做合一”的课堂教学。

2.在劳力上劳心才是真正的“做”

陶行知说过:“单单劳力,单单劳心,都不能算真正之做。真正之做须是在劳力上劳心”,即“做”是在劳力上劳心。可见,陶行知提出“在劳力上劳心才是真正的‘做’”的断论,对中职教学具有指导意义。中职专业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懂得做”,还要教会学生“为何要这样做”,这与当今提倡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合一”即“理实一体化教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只教学生“做”而没有理论指导,或者只教学生理论而不让学生实践,都是不合理的、不科学的教学方法。职业学校重视学生的操作技能训练,这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在技能训练时要加强理论指导。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注意每一步骤的知识点讲解,不能一味地强调技能训练而弱化了理论指导,要充分体现陶行知“在劳力上劳心才是真正的‘做’”的教育思想。

二、“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在中职染整技术专业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1.搭好“教学做合一”的平台――建设对应染整企业典型岗位的实训基地

中等职业教育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中职染整技术专业必须建设对应于染整企业典型岗位的实训基地,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染整实训基地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重点建设的实训基地,涵盖了染整企业典型岗位。按照染整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学校将染整实训基地分为以恒温水浴锅为主的基础实训室,以振荡式染色小样机和红外线高温染色小样机为主的自动染色实训基地,以高端的电脑测色系统、全自动化料系统和吸料系统为主的电脑测配色室,以印花制版和筛网印花为主的印花实训室,以数码印花为主的数码印制实训室,以典型的中样染色设备为主的中样实训室,以各种纺织品测试仪器装备的面料检测中心等7间高仿实训室,为染整技术专业的教学搭建了“教学做合一”的教学平台。

2.设置“教学做合一”的内容――组织“对接岗位,能力主导”的课程内容

通过对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分析,以职业活动为主线,以培养职业岗位能力为本位,提炼染整技术专业就业的典型岗位工作任务,参照全国职业资格标准,构建“对接岗位,能力主导”的课程体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为实施“教学做合一” 的教学提供载体。此外,按照职业岗位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为主线,开发任务驱动型的染整技术专业教材,建立学习性工作任务与企业工作任务的对应关系,为实施“教学做合一”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提供了依据。

3.实施“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法――进行“任务驱动,仿岗培养”的教学改革

广西纺织工业学校染整技术专业进行了“任务驱动,仿岗培养”的教学改革,正是实施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任务驱动”是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根据学习性工作任务主动去“做”;“仿岗培养”是让学生参照企业的岗位技能要求有目的地“做”。这就要求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引导、指导、鼓励为主,使学生在“教学做合一”的技能训练中掌握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养,从而体现“在劳力上劳心才是真正的‘做’”的教育思想。

以染色打样为例,教师给每位学生分配不同的生产性工作任务――“客户”标准色样,让学生根据颜色特征和布料的成分,选择染料及其配方,自行配制染液后进行小样染色、对色,直到颜色合乎“客户”标准色样为止。在染整技术专业教学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必要的辅导和引导,使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顺利地完成生产性工作任务;任务完成后,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最后由教师总评。实践证明,在中职染整技术专业教学中实施“任务驱动,仿岗培养”的教学改革,是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在中职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要体现,这与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做中学、学中做、学中教”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相一致。

三、陶行知的“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要与时俱进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强调学生学习时要动眼、动耳、动手、动口和动脑。这是一种与时俱进的现代教育思想,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重要的现实意义。陶行知强调,教师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学生能用这方法和能力,去适应新环境,解决新问题,离开先生也能单独做事”。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墨守成规,更不能偏离中职教育教学目标,应根据各专业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创造性地运用陶行知教育理论来指导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积极投身中职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继承和发展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教育教学模式,从而真正实现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可见,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在中职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既反映在教学形式上,又反映在“教”“学”和“做”方法和内容的创新方面;既要注重“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又要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教书育人功能;既要加强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的效率更高、“做”的质量更好,又要重视陶行知“教学做合一”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总之,“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闪烁着陶行知对职业教育教学的思考和探索的睿智和远见,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的指明灯。该教育思想对指导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莉兰.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思想及现实意义[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01(3)

[2]方明.陶行知教育名篇[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篇5

我国近四十年的改革开放历程证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生产的进步,离不开正确的政治思想的指引。只有坚持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路线,才能够保证经济社会的平稳持续发展,才能使党的方针路线都到落实和贯彻,从而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引作用。同时,要避免市场经济浪潮中错误思想带来的拜金主义、脱离现实的物质欲望和经济生活中的自我迷失,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协助确立正确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理念,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整体、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旨在对社会或社会群体有目的使用一定的思想政治和道德观念加以影响,促使其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方向的行为和观念的教育活动。这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有利于社会群体形成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将会极大改善社会生产力的有机组成,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最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并不是直接的经济价值,而是通过间接因素或中介来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产进行影响。这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间接性影响主要包括对社会生产的中间环节进行影响、对社会生产的运行机制进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将积极的、符合时展趋势的思想形态内化于劳动者的内心,提高其自身思想政治素养。从而有可能在外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下,外化于经济社会生产活动之中,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理论支撑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之一,为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经济价值提供了较强的理论支撑。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生产劳动理论,一定程度上指出了教师这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先行者、开拓者、践行者与其他劳动者的区别。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能够推动先进的社会理念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巨大的影响力,还能够完善、提高劳动者的人格和内在修养,从而?g接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同时社会再生产理论基本预测了劳动力在现代化大生产阶段转向对脑力劳动者大量需求的发展趋势,帮助人们了解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全面发展的脑力劳动者、帮助劳动者完善其道德观念的重要作用。劳动价值理论从另一个角度表明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一种劳动,这种劳动必然会产生后续的劳动价值。简单而言,通过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学说,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了教育具有推动工人阶级进步和成长的价值、提高青年和农民精神境界的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作用。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阶段,都始终坚持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大法宝,极大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毛泽东对军事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阐述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军队建设和经济建设中的指导性地位,有效指引了革命斗争以及根据地建设,保证了红军在国内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的战斗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和重要性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活动中的重要地位,也为邓小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经济思想打下了基础。在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突破了“两个凡是”错误思想的桎梏,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市场经济建设前面,确保了市场经济发展中遇到任何复杂矛盾时都有充足、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政治作为化解的保障。

三、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因素

(一)思想政治教育主体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自然是教育者,狭义上讲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以及思想政治教育者,广义上讲还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服务的劳动者等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本身需要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素养和教育能力。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例,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底蕴和教育能力,具备思想政治教育耐心,将全身心投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事业中去,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断提高。只有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具备较强的理论指导水平,才能有效激发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不断显现。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具备主体能动性,主动探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

(二)思想政治教育客体

思想政治教育客体是指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及个人,狭义上仅指受到思想政治教育改造的人的思想。思想政治客体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接受程度直接关系到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从而影响到思想政治经济价值的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个体需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于心,形成自身的价值体系,才能在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中确保符合时展和社会进步的趋势,实现经济价值。相较于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动性而言,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初始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客体常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针对思想政教育客体的个体差异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同阶段,合理使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和科学性。

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篇6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性质特点表现形态

一、 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基本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基本特点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劳动生产、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并发挥作用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独特的属性。它既蕴涵了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社会价值共性,又凸显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价值个性。

1.依存性

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依存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能否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及其程度,它随着人类社会主导类型经济形态的更替和特定国家中心任务的变迁而改变其自身作用的质与量。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呈逐渐上升的发展轨迹。循用潘懋元教授的观点①表述为:“农业经济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游离于经济活动之外;工业经济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处于经济活动边缘;知识经济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被提高到经济活动的中心”。造成上述景象的根本原因在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和知识经济这三种经济形态的更替。它们的生产要素分别为:土地和劳动力(以数量为主);资本、劳动力(数量和素质并重,以数量为主)和原材料;知识、科技和劳动力(以素质为主,包括思想政治等非技能性素质)。而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大小取决于社会占主导类型的经济形态,取决于这种经济形态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①潘懋元教授原观点为:农业经济时代,大学游离于经济社会之外;工业经济时代,大学处于经济社会边缘;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被推向到经济社会的中心。参见潘懋元、刘振天:《发挥大学中心作用促进知识经济发展》,载《教育发展研究》1999年第6期。)资源与生产要素,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特别是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等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限度。由此不难瞥见,伴随着三种经济形态的更替,劳动者的素质、精神性因素在劳动生产和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呈线性攀升。相应的,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也逐渐彰显。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之所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这与我国正步入工业经济社会进程,少数行业进入了知识经济行列,而且知识经济还必将成为我国主导经济形态是紧密相连的。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可以预见,在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社会里,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将会得到更加广泛的体现,也会被更多的人所认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在经济发展主要依靠科技的知识经济时代,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对经济、科技的发展更为突出和重要。”①而提高人的素质(主要是非技能性素质),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精神转化为物质等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功能和核心使命。这从一个视角说明了其经济价值的发挥程度与经济形态的更替是紧密相连的。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国家中心任务由政治性任务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特别是从1992年(此年,党的十四大召开,把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定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来,人们开始重视和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经济价值。此后,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功能日益凸显,人们对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研究也日趋深入。同志指出:“现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其他各项工作都服从、服务和保证这个中心任务的完成。经济建设要搞上去,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没有政治条件和政治保证,社会不稳定,经济就搞不上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发挥我们党的政治优势,保证经济和各项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②

2.间接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形态结构中,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归属于间接性价值之列,即与智能教育、科技教育等直接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相比,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往往是通过改变构成经济活动的中介环节或相关因素来实现的。“教育和经济效益并非是一种直接的线性关系,也就是说,教育本身并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和产生经济效益,它往往需要经过一个中间环节作用于经济活动之后,才能产生经济效益。”③这种间接性具体表现在要素、环节和过程、机制等层面。

(1)要素、环节层面。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是通过影响经济活动中的以下有关环节、因素为中介来发挥其经济价值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能够形成、培育的一定的经济文化、经济思想(思潮)、经济制度、经济道德、科技精神等,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行为的价值取向。劳动者与经济组织、劳动者和劳动者以及经济组织和经济组织之间的关系;劳动者除了智能技术以外的素质,特别是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等和潜能发挥程度、劳动态度(含积极性与创造性)、动机水平以及主体意识、竞争意识和科技意识,效益观念与时间观念等等。

(2)过程、机制层面。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实现中的过程、机制的间接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提高劳动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潜能的发挥等,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个过程包括两个阶段:第一,内化阶段。教育者将社会要求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等传递给受教育者(劳动者),影响受教育者(劳动者)的情感、意志和动机,激发其劳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第二,外化阶段。受教育者(劳动者)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激发下,把与劳动、生产有关的精神性因素变为实际劳动行为,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提高劳动生产率,产生了物质价值(经济价值)。这个“价值”是劳动者素质和劳动活动的“物化”④。在这个阶段,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劳动者这个中间环节作用于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也就是以间接的途径参与了创造物质价值(经济价值)。马克思指出:“教育会生产劳动能力。”⑤这个过程、机制示意图如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对象(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物质价值(①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86页。②《、邓小平和论思想政治工作》,学习出版社,2000年,第8-9页。③范先左:《教育经济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58页。④项久雨:《论思想道德教育价值的表现形态》,载《江汉论坛》2003年第2期。⑤《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6卷(i),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10页。)

3.多端性

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多端性,即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既可以表现为宏观层次对整个国家经济活动产生影响,也可以表现为中观层次对某个经济组织、团体的经济活动产生影响,还可以在微观层次对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施加影响。

(1)宏观层次。同志指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团结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任务的中心环节,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只有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这一政治优势,才能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发展方向……从而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强大动力与保证。”①

(2)中观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中观层次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一个经济单位、组织和团体等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这个层次价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群体价值在经济领域的具体表现。而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的“文化管理理论”,则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中观层次的经济价值提供了学理支撑。“文化管理强调企业与员工、管理者和被管理者在信念、利益、目标远景等的协调一致性,通过共同的价值观、信仰、道德、习俗和礼仪等文化要素的作用,实现对人的规范作用……从而显示出较强的协调力和控制力。”②

(3)微观层次。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依赖于包含思想政治教育在内的全面教育。“只有全面教育,才会有劳动者全面素质的提高,否则,仅仅重视劳动者智能的培养,忽视对其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劳动态度等方面的引导、培养。教育的经济价值就会降低,甚至是负数。”③就劳动者的主观世界而言,受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是劳动价值观)、道德观、心理素质以及主体意识、竞争意识、效益观念和时间观念等制约。而培育、提高劳动者的上述观念、素质和品质等正是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功能。

4.两面性

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两面性具体表述是,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形成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对经济发挥影响既可以是维护性的,即维持和保存社会既定的经济态势;也可以是变革性的,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树立、孕育和发展新的社会意识形态,充当经济和社会变革的思想先导。这种变革既可以发挥正面的积极功能,就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也可能是负面的消极功能:阻碍、束缚、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

在当前,使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其正面的积极功能,一方面要重视优秀民族文化的承扬,使那些对历史发展具有必然性的文化得以继承和发展。在这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的积极变革功能,主动参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二、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向度

思想政治教育经济价值的向度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为经济活动的开展提供方向保证、营造环境、参与管理、精神动力激发等四个方面内容。

1.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方向保证价值思想理论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解放生产力,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前提,对经济发展起(①载《人民日报》2000年6月29日。②吴松强:《“知识经济”视角下文化管理实施对策探讨》,载《江苏商论》2007年第11期。③王殿卿、李春玲:《新编大学德育学》,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年,第63页。)着导向和调节作用。从人类文明发展史来看,任何一种社会,在经济政治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都要以自己的思想体系影响社会生产、制约经济发展方向。我国以“三个有利于”标准作为判断和衡量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价值标准。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先进的思想和党的纲领、路线、方针和政策灌输于人,成为经济建设的有力保证。

2.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进步的环境营造价值市场经济具有经济和道德的“两面性”,即市场经济的目标模式虽然具有其经济合理性,但同时也内含着一定的社会风险和道德风险,如果缺乏必要的社会规范和道德约束。单纯的经济利益驱动和效益最大化追求,不仅会导致整个社会的实利主义风气和个人利己主义的冲动,而且难以保证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更难以确保人类和自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因此,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必要的社会规导和限制,它要求市场主体的经济活动不仅要有清晰的法律规范界定,而且要有明确的伦理道德约束。①

事实证明,市场经济一旦缺乏良好的道德环境、法制环境和文化环境,往往导致市场秩序的混乱,并阻碍经济的发展。因而思想政治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价值之一就是为其发展扫除精神障碍,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氛围、精神环境和社会风气。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认识、道德、社会心理环境。

3.思想政治教育在经济活动中参与管理的价值社会物质利益的激励、法律与规章制度的约束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经济管理的三块宝石。当代经营管理是建立在社会人、文化人的基础之上的,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和开发人将是一切组织的根本所在。②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作用显得日益突出,企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员工的科学文化技能、敬业精神和劳动积极性等的充分发挥。传统的“见物不见人”的管理方式逐渐被冷落,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普遍重视。对于管理者来说,只有和员工形成精神的真正沟通,才能把管理者的思想、企业的目标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随着知识经济的来临,劳动的主要形式成为脑力劳动,其劳动强度和质量均取决于人的自觉性、责任感和角色意识的强弱。创造性脑力劳动必须依靠劳动者自我控制和自主行为。因此,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就更加需要借助思想政治教育来提升员工的敬业精神,培养其对企业的忠诚意识,那种认为只有严格管理的规章制度才是有效的组织原则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要求。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参与管理,承担了管理职能,而且是管理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日益丰富了其经济价值。

4.思想政治教育对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精神动力价值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因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具潜力的主导性因素,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对推动经济活动开展的精神动力价值在于:首先,激发人的活力。即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作用在于使人们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品质和行为,联系生产力的内涵来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这一作用,可以具体理解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激发和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加速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次,变革生产关系。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使人们认识到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建立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才能使人们投入到这一实践中去,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提供正确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等诸多的方法论。在这个意义上,思想政治教育对生产力的发展也具有一定的精神动力激发价值。

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篇7

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范文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管理者和策划者,班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成效决定着班级的状况及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为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中的主导作用,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学校班级管理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结合学校奖励性工资分配办法,特制定本岗位职责。

1.每学期制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检查并执行,做好总结工作;了解和掌握本班学生的家庭、思想品德、生活和身体情况,以及个性心理特点、兴趣特长;了解班级、队干部的思想状况,并经常掌握他们的发展动态。

2.依据《小学德育纲要》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班集体建设的目标,运用多种形式向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建立班级常规管理机制和班级目标,培养良好的班风和学风,教育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班级中建立班级管理岗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3.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成绩,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4.搞好日常组织管理工作:认真组织学生参加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做到纪律严明、秩序井然;组织并督促学生积极参加校、年级的社团活动,每班至少有百分之三十----百分之五十的学生参加学校各种社团活动,每位学生参加一项自己最喜欢的社团活动。为本班学生认真写评语,负责填写本班学生的学籍;根据多元评价理念,组织学生开展各项评比工作,填写好学生素质报告单,安排好学生的假期生活。

5.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定期开展少先队活动;指导并帮助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文体活动、科技活动、公益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6.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及时处理班内突发事件。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协助学校贯彻体育与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注意个人卫生保护环境,不吃零食,不乱丢乱抛生活垃圾。课间开展正当有益的活动,不追逐不打闹。做好教室及卫生包干区的整洁工作(教室没有垃圾,地面无尘土,包干区无垃圾)。

7.做好班级的文化设计与布置。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评比活动,让每个学生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做好班级的文化布置,定期更换板报。给学生一个清新的学习环境。

8.协调教育力量,沟通各种渠道。定期做好学生家访工作,关注班级中的弱势群体,关心他们的学习与生活。在班级中成立家长委员会,召开家长会,通过校信通、班级网站等形式,加大与家长沟通的力度,展示班级文化活动以及学生的个性特长,构筑教育网络,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9.经常与本班其他学科教师互通班级管理情况,共同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协调各门学科的作业量,掌握并调整学生的课业负担,采取恰当措施,因材施教,共同教育好学生。

10.做好班级财产的管理工作。教育学生爱护公物,节约能源。

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

1.抓好思想品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重点。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久的需要。班主任的地位及其所肩负的责任决定了班主任是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力军。小学班主任应站在国家和人民翱益的高度,以对民族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学生的学习、劳动、游戏、生活等各个方面,运用各种教育途径和方法,系统地、深入细致地抓好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为学生一生的思想品德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育学生掌握好科学文化基础知识

学习是小学生的主要任务。教育学生掌握好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提高学习质量是班主任的重要职责。为了使学生学好功课,提高学习质量,班主任要教育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自觉性;端正学习态度,增强学习责任心;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刻苦学习的意志,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习方法,交流学习经验,提高文化水平。班主任还要经常与科任教师联系,协调各科任教师之间的关系,共同教好学生。

3.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班主任对学生全面负责,不仅要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而且要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指导他们有规律地生活。班主任要指导学生制定一个合理的作息制度,安排好学习、游戏、休息的时间;要组织他们开展体育锻炼,养成每天锻炼一小时的习惯;要教育他们爱清洁、讲卫生,注意保护视力,饮食定时定量,不挑食,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与校卫生室配合,进行防病教育和采取必要的防病措施;在季节变化时,要特别注意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

4.组织和指导学生参加劳动实践

小学生的劳动主要是带有学习性质的劳动,包括自我服务劳动、日常家务劳动、为集体服务劳动、社会公益劳动、手工劳动和工农业生产劳动等。班主任要结合劳动实践对学生进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与情感、劳动纪律与安全、劳动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习惯和劳动本领,使学生爱劳动,会劳动,做到自己的事自己做,家里的事帮着做,集体的事抢着做。为了养成学生的劳动习惯,要健全劳动制度,定期进行劳动检查、评比和表扬,使学生看到劳动成果,提高劳动积极性。

5.关心学生课余生活

班主任要关心学生的课余生活。一天中,学生有许多时间是在课外度过的。课内活动易于掌握,而课外活动则较难控制。小学生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活动范围大,内容广.他们对活动往往良莠不分。高年级学生的独立意识增强,好奇好胜,敢冒风险,但他们毕竟经验不足,往往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班主任要支持并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使小学生把精力用到有益于健康、有益于学习的活动中去。

们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6.做好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

班主任经常性的管理工作概括起来主要有:

(1)深入班级,了解学生,做好调查研究工作,积累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状况、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情况,有的放矢地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2)做好班级工作计划的制定和总结工作,做好学生的品德评定和学籍管理工作。

(3)做好班里的日常工作,如统计学生出勤情况,安排值日,组织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检查各种规章制度执行情况,对班级日常活动的讲评,审查班级日志,对个别学生的帮助教育等。

(4)处理好班级中的偶发事件。

(5)完成学校布置的各种任务。

7.做好家长工作

班主任要认真了解研究家庭对学生思想意识和身心发展产生的各种影响,争取家庭的配合,形成一体化的教育功能。

班主任在接受新班时,应进行普遍的家访,了解学生及其家庭的基本情况和家庭教育状况,以便有计划有目的地做好家长工作。班主任可以通过经常进行家庭访问、书面联系、定期举行家长座谈会、家长委员会、接待家长来访等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互通情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研究对学生的教育问题,指导家长正确教育子女取得家长对班级工作的支持与配合。

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范例

班级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和指导者,也是《小学德育大纲》的直接实施者。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现制定《黄金桥小学班主任工作职责》(试行)。

一、班主任的地位和作用

班级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国家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者,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使命。同时班主任负有本班各科教育工作和沟通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之间联系的责任,在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中,起着导师的作用。班主任工作决定着德育工作的质量。

二、班主任的任务

班主任的任务是,按照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开展班级工作,全面教育、管理和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体魄健康的公民。

三、班主任的职责

1、调查研究学生情况,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思想品德情况,学习情况,身体情况,以及个性心理特点、兴趣特长,做好家访工作。了解班级组织,骨干队伍的组织情况和思想状况,并经常掌握发展动态。

2、组织管理班集体。班主任要依据教育方针、教育任务和学生实际情况制定本班集体建设的目标,建立班级常规,培养良好的班风,搞好班主任如下的日常组织管理工作:

⑴组织每周一次的班会课。

⑵组织学生参加全校、年级的活动。

⑶督促学生遵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的规章制度。

⑷督促学生按时到位上好体育课、选修课及各类活动课,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问题。

⑸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兴趣特长。

⑹与班委会、队干部讨论班级情况,问题和解决办法、措施。

⑺处理班内突发事件,重大事故立即上报学校。

⑻查阅班级日志和学生周记。

3、教育指导学生全面发展。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和心理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

⑴教育学生热爱祖国,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为四化建设而奋斗的志向。

⑵教育学生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不断提高学习成绩。

⑶教育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学校规定的各种劳动、军训、社会等实践活动。协助学校贯彻实施《卫生工作条例》,教育学生坚持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保持身体和心理健康。

⑷关心学生课外生活,指导学生参加有益身心健康的科技、文娱、社会活动。

⑸鼓励学生发展正当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⑹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⑺做好本班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和有关奖惩的工作。

⑻加强学生法制教育,增强学生法制观念。

⑼建立后进生档案,做好后进生转化和学生不良苗头的监控工作。

4、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沟通各种渠道。班主任要负责联系和组织科任教师商讨本班的教育工作,协调各种活动和课业负担。联系本班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支持、配合,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

5、订好班主任计划,检查计划执行情况,做好总结工作。

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篇8

(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实施对于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就业是民生之本”。大学生就业是我国就业问题中带有战略性的核心问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制定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为了规范劳动力就业市场、更好地协调劳资双方的关系、规范双方的权利义务,我国更是颁布了《劳动合同法》并已实施7周年。劳动合同法的颁布对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具有明显推进作用。第一就是大学生的劳动合同签订率有明显上升。据全国总工会统计,多数省(区、市)规模以上的企业大学生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在90%以上,国有企业达到100%。第二就是签订劳动合同的短期化现象较以前有所改变,大学生们新签订的劳动合同平均期限延长。如广东省新签订的劳动合同期限有60%以上的是在3年左右,例如深圳富士康集团到湖南省高校招聘的应聘毕业生合同期限都是3年。江苏省签订1-3年期限的劳动合同也增加12.89%,劳动合同期限在3年左右的也占60%以上。第三就是大学生签订的劳动合同质量明显提高。与2008年前相比,各地新签订的劳动合同条款比较完备,对劳资双方的权利义务的规定也比较明确。并且根据形势需要及时在劳动合同内修订补充内容。例如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不少用人单位把生产经营规模发生变化时的岗位调整也写进合同,以期达到有约在先来避免纠纷的目的。第四就是大学生的权益得到更发的保护。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各级工会积极推动配合各级劳动保障机构加强了日常巡查、专项检查、举报专查,查处违反劳动合同法的企业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第五就是企业加强了人力资源管理使用工秩序进一步得到规范。多数企业有计划派出人员参加培训学习劳动合同法,逐步理解和适应法律要求,修订完善企业规章制度,补签劳动合同,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规范薪资发放,落实劳动合同法的各项规定。

(二)教师对劳动合同法的研究有利于教学过程中的法律指导高校的许多从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课程教学的老师都是就业工作处的老师或学生辅导员兼任。老师们的专业背景各不相同,良莠不齐。因此,整体而言,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的法律专业知识上存在着欠缺。又加上平时忙于应付大量事务性工作,他们难以有固定时间和精力来开展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工作,更不用说解决就业过程中出现的法律问题了。任课教师如果对大学生就业相关的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有一定的研究和认识,就可以扩大自己的教学视野。就可以把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政策置于大学生的毕业、就业、择业、创业等全过程,从宏观上加以把握,对学生的就业法律指导不仅仅是停留在帮助大学生们签订劳动合同或就业协议书的层面上,而是要更加关注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业稳定及职业生涯发展。对毕业学生进行跟踪服务,了解高校现阶段培养的人才的社会适应性和再就业能力,以此来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提高在校学生的就业能力。

二、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法律指导的现状

首先,整个社会大背景对法制教育的落实还远远不够,因而,高校对加强法制教育的力度也是不够足的。有学者认为“一个国家可以有健全的法制,但是并不等于它够实现法治。因为法治实际上是指依照大多数人的意愿依法治理国家,它只能建立在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基础上。”甚至也有学者指出,法之难行已是中国法律实际生活中的显豁病症,我国在各个方面加强立法,形成了众多法律法规,但绝大多数难以实行。从“法制”到“法治”实现理念上的飞跃,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次,在师资方面,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师队伍虽然在数量上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但由于专业背景的不同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整个师资队伍中的法律知识的普遍匮乏,这种师资力量难以适应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就业指导工作水平的提高。同时,兼任就业指导课的辅导员老师们在参与法律法规的学习培训、进修研讨、经费保障、激励机制等方面都远远不够,更是没形成一个针对大学生的法律指导服务体系。因此,对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政策、法律问题,在教师的课堂中是无法找到可借鉴的答案的,对大学生碰到的就业法律问题呈现一种无人看管的、放之任之的状态。

再次,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的法律知识教育也不够系统化。从2006年下半年开始,高校不再开设法律课。依据2005年、教育部联合下发了《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提出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的新方案,将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整合为《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主要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成长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实质上,此课程追根结底还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以法律知识传授为辅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因此,法制教育在学校教学中的地位实际上是得到了削弱。另外,大多高校的学生仅仅是学了《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和》一门课,共48学时。很多学生不能很好地掌握法律的精神实质。即使是针对对法学专业的学生,学校在《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在课程设置上往往没有得到重视,加上课程安排选修方向的不同,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劳动法兴趣不高,选修人数有限。最后,高校对就业指导方面定位存在着一定的认识偏差。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内容主要是求职技巧指导,如教育学生认识自己、降低期望值,如何着装、写简历、应对面试等,缺乏具体的相关法律知识的传授,诸如违约金、试用期、劳动合同等针对性较强的法律方面的知识。由于大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学习的欠缺,不少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由于维权意识不够,他们在就业过程中权利受到侵害也不知道该如何捍卫自己利益。由于法律意识不够,他们为了能就业、就好业,往往知求职中材料严重掺水,个别毕业生甚至伪造学历、获奖证书、严重的甚至是涉嫌违法犯罪。

三、《劳动合同法》法律框架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设计的思考

(一)教师在就业指导课课堂中要能解决基本的劳动就业法律指导就业指导课教师大多都是从事学生工作的高校辅导员。面对工作中的法律知识欠缺的薄弱环节,高校就业指导课中法律指导工作必须与时俱进。2014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明确提出:高级辅导员职业标准除涵盖中级辅导员的职业标准内容要求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某一领域有深入的研究并具备有影响力的成果,成为该领域的专家。在日常事务管理方面,要求具有长期丰富的事务管理工作经验,能合理运用教育学、管理学、法学相关知识,对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进行服务育人体系化设计。因此,对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进行服务育人的体系化设计理应包括就业指导课中的法律指导。而在对学生进行法律指导之前,教师首先要成为这方面的行家里手,因此,第一,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学习《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高校也要有计划性地输送任课教师参加劳动就业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进修,同时选调法学专业出身的辅导员作为兼职就业工作者。第二,要定期开展辅导员“法律咨询服务育人”学习与培训活动,较强交流,学习取经。第三,邀请省内、校内专家开展“法律法规”培训活动。第四,邀请基层单位的领导干部或有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人员作专题报告。第五,组织参加国内研讨会议,如“全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法律法规’研讨会”等。第六,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交流,学习其他高校在大学生法律指导服务育人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加强交流、增进友谊。

(二)要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劳动就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充分维护和保障劳动就业的合法权益十八届四中全会强调创新法治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完善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学科体系、课程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培养造就熟悉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法治人才及后备力量。在这种大背景下,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中也要全过程贯彻学习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引导学生自觉学习法律法规,利用法律武器维护好自己的合法权益,学会用法治思维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应当使之成为一种风气。高校辅导员队伍、就业指导课老师等思想政治工作者更应该首当其冲地在高校师生中掀起一股人人争先学习法律、遵守法律、运用法律的热潮。经过培训后的教师再来指导学生,为青年大学生就业创业过程中遇到的政策法规、法律疑问和难题“把脉听诊”,为青年大学生提供就业法律援助、公益咨询,指导青年科学就业、理性创业,正确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从而更好地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真正实现高校就业指导课老师的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