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8篇

时间:2023-07-04 09:27:43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篇1

关键词:固定资产处置无形资产处置会计核算

在会计学习、研究与教学过程中,特别针对企业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学习中,注意到两项资产处置核算存在着共同与不同之处,在此运用比较学习方法,分析两项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差异和账务处理应用。

一、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核算的异同分析

1.两项资产处置条件与原因相同。由于企业固定资产处于出售、转让、报废、对外投资、非货币换等处置状态或企业固定资产技术落后、使用期限已满、自然灾害影响,使得固定资产不能用于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产生经济利益,表明固定资产不再符合自身的定义和确认条件,固定资产应予终止确认。同样,企业无形资产处于出售、转让、对外投资、非货币换等处置状态或由于无形资产的技术含量下降、受益期限已满、商业机密泄露影响,使得无形资产预期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表明无形资产不再符合自身的定义和确认条件,无形资产应予以注销。

2.两项资产处置方式相同。由于存在以上原因,企业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方式主要表现为出售、报废、转让、对外投资、非货币换、债务重组。因此说明企业两项资产已经不能给企业带来预期的经济利益,故企业采用出售、报废、转让的方式放弃对两项资产拥有的所有权和使用权,注销两项资产的账面原值、累计折旧、累计摊销和减值准备,表明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应该整体退出企业的会计核算。

3.两项资产处置账务处理流程不同。固定资产处置有基本账务处理流程,具体表现为:(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2)发生清理费用;(3)出售收入及税金和残料的处理;(4)保险赔偿的处理;(5)清理净损益的处理。在此表明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和操作性,而无形资产处置核算表现出一步到位的特点。对于两项资产处置核算流程与步骤的理解,有利于顺利完成它们的会计核算。

4.两项资产处置核算应用账户不同。固定资产处置核算应用的是“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累计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账户;而无形资产处置核算应用的是“无形资产”、“累计摊销”、“无形资产减值准备”等账户;并且发现只有“固定资产清理”账户,而没有“无形资产清理”账户。在此表明以上账户的应用是完成两项资产处置核算的基础,是区别两项资产处置核算的重要依据,也是掌握两项资产处置核算的学习重点。

5.两项资产处置收入征税不同。企业固定资产处置收入要征收增值税或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不动产包含土地使用权),而无形资产处置收入要征收营业税或土地增值税。在此说明两项资产处置收入应分别计算和缴纳不同税金,同时进行准确的账务处理,在此形成两项资产处置核算的学习难点。

6.两项资产处置结果的账务处理相同。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形成的净收益或净损失计入当期损益,即应计入“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账户。在此说明两项资产处置形成的净损益属于营业外收支核算的内容,反映出两项资产处置结果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无直接关系,不是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形成的收入与支出,属于与收益相关的利得。

以上分析发现,两项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基本模式表现为:“确认处置原因—采用处置方式—应用账务处理流程—选择处置核算账户—处置收入征税处理—处置结果账务处理”,在此基础上抓住两项资产处置核算的共同与不同之处,正确完成两项资产处置的会计核算。

二、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账务处理应用分析

1.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对外出售的账务处理。由于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及其他原因,企业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需要不断更新和创新,淘汰落后设备与引进高科技含量的各项技术成为企业当务之急。在此结合以上分析结果,对两项资产对外出售进行账务处理分析。

例题:甲公司出售一台使用过的设备,原值为300000(不含进项税)元,购入时间为2009年2月,该设备购进时所含增值税51000元已计入进项税额。假定2011年3月出售,折旧年限为10年,采用直线法折旧,不考虑残值,同时该设备已计提减值准备15000元。出售价款为192000元(含增值税),该设备适用17%的增值税税率。

2年计提折旧=(300000÷10)×2=60000(元)

出售时应缴纳增值税=[192000÷(1+17%)]×17%=27897.44(元)

(1)固定资产转入清理

借:固定资产清理225000

累计折旧60000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15000

贷:固定资产300000

(2)收到出售价款及税款

借:银行存款192000

贷:固定资产清理164102.56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27897.44

(3)结转清理净损失

借:营业外支出60897.44

贷:固定资产清理60897.44

如果该设备购入时间为2008年1月,该设备购进时所含增值税51000元不计入进项税额。

例题:乙公司将一项专利权出售给其他单位,该项专利权账面余额180000元,已计提摊销18000元,已计提减值准备20000元,取得出售收入200000元存入银行。营业税税率为5%。

出售时应缴纳营业税=200000×5%=10000(元)

借:银行存款200000

累计摊销18000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0000

贷:无形资产180000

应交税金—应交营业税10000

营业外收入—出售无形资产收益48000

2.固定资产报废与无形资产转销的账务处理。由于固定资产使用期已满、遭遇自然灾害的原因,造成固定资产进入报废清理程序。同样,如果无形资产已被其他新技术所替换或超过合同、法律规定受益年限,不能再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再符合无形资产的定义,应将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予以转销。

三、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比较学习的总结

综上所述,在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处置核算比较学习研究中,总结出两项资产处置核算存在的共同与不同之处,有利于加强两项资产处置管理和核算。

参考文献: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篇2

一、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的主要变化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高等学校会计核算是用货币计量反映高等学校经济活动过程,为高等学校决策提供真实完整的会计信息。

为规范高校会计核算,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于2013年12月修订了《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从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在核算目标、核算基础、科目编码、科目设置、固定资产提折旧、无形资产摊销、基建并账、报表结构体系项目等方面均对旧《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旧制度》)作了完善和改进。

1.会计核算目标与时俱进。《新制度》要求: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不仅要满足高校经济活动财务管理的需要,还要满足财政改革预算管理的需要。

2.会计核算基础引入权责发生制。《新制度》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事项的核算按财务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

3.科目编码更规范。《新制度》将一级科目编码从3位调整为4位,与其他行业会计编码一致,更能满足会计信息化对科目编码的需要。

4.增设或调整了部分会计科目。《新制度》增设了部分资产类、净资产类科目,调整了部分资产、负债、收入类科目,为满足内部成本费用核算的需要,细化了支出类科目。

5.固产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摊销。《新制度》规定每月计提折旧和摊销,但折旧费、摊销费不计入教育事业支出,直接冲减非流动资产资金。

6.基建后勤并账。《新制度》规定:将基建账相关数据每月并入大账,独立核算的后勤账相关数据每年并入大账。

7.预付账款按资金性质明细核算。《新制度》规定:预付账款按财政资金、非财政资金等资金性质明细核算。

8.完善了报表项目结构和体系。《新制度》资产负债表的资产、负债按流动性排列。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增加了月报。年报增加了附注。

由此可见,新会计制度下高等学校会计核算比过去更加规范,还兼顾了财政资金使用情况的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真实、更全面地反映了高校经济活动过程及财务状况。

二、高等学校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核算流程有待改进

高校会计核算现有流程是:报账人将办好经费审批手续的票据或借款单送到前台会计审核、编制记账凭证―会计复核―出纳办理现金收付、支票转账等。随着高等学校的快速发展,会计核算业务量成倍增长,现有的流程受到严峻挑战。

1.流程受阻,服务质量大打折扣。报账排队成为常态,尤其在审核环节、支付环节,高峰时要排几个小时,浪费了师生不少宝贵时间,由于大量业务集中处理,前台会计人员精力有限,制单出错率高,返工率也高,核算数量与质量难成正比,效率不高,高质量服务无从谈起。

2.忙于应付,会计监督职能弱化。高峰时段审核岗、复核岗会计工作强度很大,现场要兼顾监督和服务两大职能,难免会有疏忽,前台处理会计业务时让内容不完整、业务不真实的原始凭证蒙混过关的情况时有发生,会计信息质量难以保证。

(二)会计核算依据有待完善

由于会计核算依据不完善,高校部分业务无法规范会计核算,提供的会计信息不真实,会计报表相关项目数据不准确。

1.贷款固定资产核算问题。《旧制度》下,贷款固定资产在购买时,借:固定资产――贷款设备购置,贷:银行存款;还清贷款时,将贷款固定资产转入,同时,借:教育事业支出――资本性支出,贷:固定基金。但《新制度》未提及。若也在还贷时转入,会影响折旧额。

2.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资本化与费用化问题。一些高校将每年上百万的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的购置费作为参考资料费列支,费用化处理,而这些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等受益期在5年以上,具有资本化的特征,虚减了高校的无形资产。

3.外购软件资本化与费用化问题。由于无形资产没有金额标准,有些高校外购办公软件不论金额大小均列办公费,外购的应用软件如十几万元的ERP软件列参考资料费,虚减了高校的无形资产。

4.自创的专利权、著作权资本化与费用化问题。高校理工科的老师常在基金项目中列支申请专利权的相关费用,文科的老师则在基金项目中列支著作权的费用,大部分高校都是费用化处理,没作为无形资产核算,造成“家底不清”。

5.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列入人员经费与公用经费问题。有些高校列入人员经费的工资及福利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有些高校列入公用经费的其他支出,业务处理五花八门,相关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

6.“营改增”业务核算问题。随着“营改增”试点面的扩大,高校的许多横向科研项目已涉及“营改增”业务,但新会计制度并未提及。“营改增”是新业务,加上高校的涉税核算本就薄弱,高校的不少会计人员没有将增值税作为价外税核算,常将增值税并到科研事业收入核算,虚增了科研事业收入。

7.减免学生学费核算问题。《高等学校财务制度》规定,专用基金――奖助基金可列支减免学生学费,但《新制度》未提及,所以有些高校对减免学生学费不核算,虚减了教育事业收入。

(三)会计信息质量有待提高

1.当年账面实际数与预算数口径不一致。借款冲销不及时,跨年度冲销借款时有发生,账面实际数有可能包含了以往年度的预算数。

2.应收或预付款项清理不及时,虚增流动资产。维修工程项目借款、科研经费借款、教研经费借款、学生创新项目借款、实习经费借款等,费用早就发生,但由于报账难或经办人拖拉不报账,虚增了流动资产。

3.无形资产账实不符,虚减非流动资产。著作权、专利权、非专有技术均属于学校,但许多高校账面都是零元,外购的软件、电子图书、数据库等费用化,虚减了无形资产。

(四)会计核算手段有待加强

有些高校财务信息化进展缓慢,工资管理系统、学费管理系统、固定资产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各自为政,为了执行新会计制度,只打算单独升级财务信息系统,相关会计核算如工资核算、学费核算、固定资产核算仍然处在人工输入阶段,耗时费力,重复劳动,容易出错,效率不高。

三、完善高等学校会计核算的对策

(一)改进会计核算流程

1.审核环节设绿色通道、预约或网上报账。利用电子叫号机对借款、学生困难补助、住院医药费等简单业务设绿色通道办理;资产采购业务、院系部报账员的大宗业务、冲销借款业务实行预约报账,有序分流报账人员;利用网上报账系统,将差旅费、科研经费等业务让老师登陆网上报账系统自助填列,财务会计人员审核制单,复核付款,将数据录入工作前移,提高制单速度,提高报账效率。

2.支付环节推广使用公务卡、报账易或报账通。使用公务卡、报账易或报账通比使用现金支票快捷、高效。高校公务卡,是指高校工作人员持有的,主要用于日常公务支出和财务报销业务的信用卡。如高校出差人员机票、住宿费等要求使用公务卡或转账支付。高校报账易是指高校报账人员持本人储蓄卡(基本户)到出纳那里刷卡,将款项直接存到报账人员的卡上或将报账人员的还款转到单位的基本户上。报账通是指通过银校互联系统将报销金额打到报销人银行卡或对公账户中。使用公务卡、报账易或报账通可以减少现金支出,提高支付环节的工作效率。

(二)健全高等学校会计核算操作细则

在事业单位每年政府收支科目基础上结合高校会计业务实际,依据《新制度》,出台行业的会计核算操作细则。

1.贷款固定资产还贷时列非流动资产基金。《新制度》科目使用说明对固定资产与非流动资产基金的关系表述应改为:除了存在尚未付清租金的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及未还清贷款购入固定资产外,高等学校固定资产的账面余额与对应的非流动资产基金的账面余额相等。如:2014年2月贷款买入实验设备100万元,购入时:借:固定资产――专用设备购置100万元,贷:银行存款95万元,贷:其他应付款――质保金5万元;2014年3月提折旧时:借: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1万元,贷:累计折旧1万元;2015年2月还贷时:借:教育事业支出――基本支出――财政补助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100万元,贷: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100万元。

2.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资本化核算。电子图书、期刊数据库对高等学校来说,每年都得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元,且一次购买,受益期往往在三至五年或者更长时间,按受益期相配比的原则,作为无形资产核算更合适。

3.外购软件资本化核算。外购不是硬件不可缺少的且能独立计价的软件,按规定要列入无形资产核算,但不论是新《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还是《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均未像固定资产那样有通用设备在1 000元以上、专用设备在1 500元以上金额的规定。笔者认为,外购软件执行专用设备的标准1 500元较合适,1 500元以上列入无形资产核算,1 500元以下的列入办公费核算。

4.专利权、著作权资本化核算。专利权、著作权按《新制度》规定应列无形资产核算,《新制度》施行前未入无形资产的,应根据科研管理系统的相关资料补入无形资产,如某老师的某项发明专利权花费了5万元,应补入无形资产5万元,非流动资产基金――无形资产5万元。

5.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列公用经费核算。《新制度》规定,高校的人员经费核算通过应付职工薪酬科目核算,而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按规定通过税务局代收的一项带有强制性的费用,与高校的职工薪酬没有关系,笔者认为,列公用经费核算较合理。交纳时,借:其他支出――残疾人就业保障金,贷:银行存款。

6.将“营改增”业务列入核算细则。如: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高校收到横向科研项目款10万元时,借:银行存款10万元,贷:科研事业收入9.7087万元,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0.2913万元。

(三)加强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

健全各项费用或资产管理制度,加强差旅费、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如制定差旅费管理办法,制定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管理办法,在填列借款单时填上还款期限,金额大的要附合同或用款计划,对超过规定期限不报账的,在校园网挂网提示,每月更新一次,让师生一起监督,并在连续两个月挂网后在工资中扣还。建立健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管理制度,定期与资产管理、科研管理部门对账,做到账实相符,合理保证资产的真实和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篇3

关键词:污水处理厂;BOT项目;财务核算

污水处理厂运营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中资金投入巨大的建设项目,仅靠政府单方面进行筹资是无法实现的,因此现阶段我国引入了BOT项目概念,即通过建设――运营――移交的模式来缓解政府为了建设公共基础设施而产生的资金紧张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特许权时期内,政府部门具有对该项项目的监督权。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项目现阶段主要有委托经营、BOT、TOT三种方式,其中BOT作为污水处理厂市场化投资、筹资的主流模式,已经受到了政府部门的普遍认可,因此研究污水处理厂BOT项目的财务核算,以此来寻找真正适合企业经营的会计核算方法也就具备了可探讨性和可研究性。

一、污水处理厂BOT项目财务核算的基本概念

BOT作为一种新型的融资、投资项目,其主要通过政府与非政府投资者签订特许权协议授予投资设承担项目融资、建设、经营、维护的权力,并且在特许权时间内,投资者拥有经营使用权,并获得收益,直到特许权时期满,投资者将该基础设施项目无偿归还政府。因此加强对污水处理厂BOT项目财务核算的研究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财务核算的现实意义

财务核算是集核算职能和管理职能为一体的财务管理,其根本作用在于提高项目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其中财务报表体系、财务核算体系、财务预算体系、财务基础设置等是财务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务核算的具体内容。而BOT项目的根本立足点便是企业的经济效益,这与财务核算不谋而合,因此加强企业的财务核算将推动BOT项目的有效进行,对其项目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财务核算的特殊性

BOT项目的建设本身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因此其财务核算的特殊性因建设项目的特点而变化,而污水处理厂作为一项特殊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BOT模式的背景下首先需要对其注册资金进行核算,并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对资产投资项目在注册资金方面进行符合审核。其次,BOT项目在管理流动资产时的根本任务在于尽可能通过加强对现金的管理力度来实现资金利用率的最大化,其中污水处理厂的BOT项目通常没有应收款项,因此在对其进行财务核算时只能通过加强对现金收入的管理来实现财务核算。此外,与一般企业的无形资产不同的是,BOT项目下的污水处理厂的无形资产主要为收费经营权,因此在进行财务核算时要将污水处理厂中的基础设施纳入公司无形资产管理之中。

二、污水处理厂BOT项目财务核算的具体操作

“专门的项目公司经营”和“非专门项目公司经营”是BOT项目的两种经营方式,其经营方式的不同也造成了其财务核算方法的不同;此外,污水处理厂BOT项目在不同时期中的财务核算也不尽相同,其主要体现在BOT项目的建设时期、运营时期、移交时期。而污水处理厂的BOT项目建设属于非专门项目公司经营方式,因此在对其进行财务核算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设时期的财务核算

BOT项目在建设时期的财务核算主要涉及基础设施的资产属性、借款费用的归集问题,因此在对其进行财务核算时要严格遵守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来明确收入和费用。

1. 资产的初始计量

BOT项目在建设期主要有自行施工和外包施工两种建设方式,这两种建设方式导致了其资产在初始计量上的不同,其中自行施工应该纳入“在建工程”核算,竣工后达到预想中的可使用状态后可直接从“在建工程”转入“无形资产”,从而完成资产的处理计量。而外包施工在进行资产的初始计量时是需要明确合同条款的,其需要根据合同的具体明细来进行资产的处理,竣工后将“在建工程”直接转入“无形资产”。在具体财务核算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需要充分考虑合同规定的移交范围来确定无形资产的成本,尤其对移交范围中的设施设备、不可分割的附属物品、分割后无独立价值的附属物品等都应当纳入无形资产成本中;而不在合同移交范围中的物品、能够与移交设施设备分离的物品、分离后具有独立价值的附属品等应当计入长期待摊销费用中进行财务核算。

2. 资产的财务核算

污水处理厂在BOT项目建设时期的财务核算主要是对其无形资产的辨别,因此在建设时期进行财务核算首先要在工程建设时的资产中进行资产核算,并设立明细的资产账本来确保资产管理的安全性,直到竣工后对项目的无形资产进行核算;此外,针对无形资产中的收费权摊销问题应该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核算,一般从竣工后无形资产开始使用的时间计算,在有效的使用期限内进行管理费的平均摊销。当然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污水处理厂与其它公司的区别导致的收费与无形资产的一般收费不同,即污水处理厂的无形资产收费是在合同约定期限中属于经营性资产的,因此其摊销方面的财务核算受到特许权协议中的具体条款限制,在进行财务核算时应当注重考虑这一点。

(二)运营时期的财务核算

BOT项目在运营时期的财务核算主要涉及项目工资的投资回报,即营业收入的会计处理,其中《企业会计准则》对污水处理厂中的生产成本财务核算进行了明确的规定,细化了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电力费用、人工费用、应收债权、主要营业业务收入等多项费用的核算方法,采用按月结转的方法来对主营业务成本进行核算,对因特许经营权产生的无形资产进行平均摊销,对纳入企业管理中的费用进行核算。

1. 无形资产财务核算

运营时期对无形资产的财务核算主要涉及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摊销方法(一般选用年限平均法)、无形资产的预计净残值(为零)、重置资产的确认和计量几个方面,其中在重置资产的确认和计量方面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操作,通过确定最佳估计数来尽可能避免项目资产的虚增。

2. 注意事项

运营时期的财务核算从本质来看是对城市污水中的受委托加工业务进行财务核算,这主要是由BOT项目建设的特许权经营性质决定的。BOT项目在运营时期的财务核算在企业会计制度中有着明确的规定,即要求污水处理厂首先要建设起账务管理体系,通过将BOT项目合约中的污水处理所得收入纳入财政行政事业预算中,并由财政管理部门委托相关的自来水企业来进行污水处理费用的征收问题,根据污水处理厂的真实污水处理量核算出污水处理征收费用,并将其划入承建企业中。

(三)移交时期的财务核算

1. 资产的后续计量

BOT项目运营期的特殊性会增减一些设备,因此在进行后续计量时应当考虑增减的设备的具体属性,即属于不可移交范围或移交范围两大类,其中不属于移交范围内的设备应当按照其各自的资产属性来进行“存货”、“固定资产”的核算,而属于移交范围内的设备也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分析设备的使用寿命、无形资产账面价值是否减少等来进行“无形资产减值”核算,而对设备进行维修、更新、增加设备等则计入“为维持特许经营权而发生的必要支出”或“长期待摊费用”中进行核算。此外,资产的后续计量应该严格按照会计准则中对资产的后续计量规定来进行财务核算。

2. 财务核算注意事项

BOT项目在进行移交时期的财务核算时一般已经完成了特许经营期的无形资产摊销问题,但由于固定资产的不明确(投资者未将项目及设备纳入固定资产中入账)、设备维护、附属设施等技术状态也不用进行折旧处理,因此在移交时期需要采用特殊的财务核算,依据其实际移交情况来进行财务核算。首先明确项目移交发生在特许经营期范围内,因此“无形资产”的移交设施在进行摊销时不存在净残值问题,因此移交为无偿的实务移交,不需要对其进行财务核算。

3. 摊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时BOT项目进行摊销时坚持的重要原则,在进行摊销时应当重点考虑实际情况和投入资金的回收,并且摊销年限应当处于特许经营权期限内,因此在特许经营期满时进行BOT项目移交时是无偿的,不需要考虑无形资产摊销的净残值,不会发生净残值与无偿移交间的冲突。

三、结语

综上所述,对污水处理厂BOT项目进行财务核算的重点在于对其不同时期的资产进行计量,并严格按照特许经营期的合同明细进行财务核算,这样才能找到适合的财务核算方法,尽可能地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丽彬,张勇.城市污水处理厂BOT项目投融资方式财务评估[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06).

[2]朱锡雄.BOT模式在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中的应用研究――以佛山市污水处理项目为例[J].中山大学学报,2013(32).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篇4

关键词 :事业单位 会计改革 问题分析 改革建议

1.前言

在我国,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能够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预算资金和资金增减变化情况,能够对事业单位资金利用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利用效率,防止资金滥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已然拉开序幕,会计核算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现在的收付实现制为主的核算制度已不能满足需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2、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基础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是实行收付实现制。在收付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能够及时地对单位收入、支出和费用进行记录,及时掌握事业单位的现金动向,规范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但是这种制度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弊端,即不能准确反映当期成本费用。这样就会给事业单位的会计带来如下问题:

一是反映的会计信息不符合,造成收支出入。收付实现制所统计的收入是本期全部现金收入,支出统计是本期的全部现金支出,此统计方式就会造成收支不匹配,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期的收支结余和预算的执行状况,也不能全面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状况。

二是由于收付实现制所进行的会计核算是分期进行的,由于某些收入和支出在某一时期形成则计入该期的收入和支出总数当中,从而导致前后会计期间的信息不可对比。另外,收付实现制的确认标准是是否进行实际支出,不将资金的损耗计算在内,因此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直接将支出归入相应项目,没有分别统计,由于购置固定资产数额的差异,同类事业单位之间资金状况也无从比较。

2.2 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固定资产核算中的问题。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只对账面价值进行统计,折旧不计入在内,因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能够反映其真实的价值。事业单位所统计的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只是固定资产的原值,不计算资产使用中磨损和贬值,因此所得到的的统计信息有失真实。另外事业单位所购置的固定资产仅列入当期资产支出中,不符合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原则。

二是无形资产核算中的问题。无形资产由于其存在的特殊性往往被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所忽视,多数事业单位并未将无形资产计入资产账面上。另外,由于无形资产评估标准不确定,即使有少数单位计算无形资产也会存在诸多问题,资产信息真实性难以估量。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重视不够,导致大量无形资产搁置,造成无形资产的浪费。

3、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与创新路径

3.1 改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十六条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是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收付实现制存在诸多弊端,因此笔者建议在会计核算中变革收付实现制,引入权责发生制。所谓权责发生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收费已经实现、费用已经发生、并应由本期负担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不仅符合会计核算谨慎性、客观性的原则,而且能够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资金收支和结余状况。另外权责发生制地引入使得事业单位能够正确地计算成本、评估利润,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利用效益。

3.2 改进资产核算方式

事业单位资产核算主要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两方面,因此需从这两方面分别改进才可见成效。

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需将折旧项计入到资产核算当中。在折旧核算中采用累计折旧的方法,从而计算固定资产的抵减情况。将资产利用中一切损耗费用计入累计折旧当中,固定资产只反映购置资产的历史成本。这样不仅使得固定资产能够满足政府与事业单位对于资金流向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管理的要求,而且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提供了固定资产现实摊余价值信息。

在无形资产核算方面首先要将事业单位无形资产分别进行统计核算,对本单位无形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将资产价值核算结果记录到资产收支中。在无形资产核算时采用累计记录无形资产的摊销额的方式,从而避免在购入无形资产避免将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完全摊销。采用累计摊销的方法可以了解无形资产的使用状况,有利于真实反映财务信息和管理者决策。

3.3 建设完善会计报告体系,为会计活动提供指南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报告体系尚不健全,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体系所反映的信息不全面,主要是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而对于资金的收支、结余状况没有充分反映出来。因此应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会计报告体系,完善财务报告的内容,适当借鉴企业单位中财务报告的形式,建设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在内的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从而使事业单位的会计活动更好地进行。

3.4 采用双轨制会计模式

所谓双轨制会计模式是指在事业单位会计中采用“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两套并行的会计系统。事业单位预算是在资金利用前制定的法律效力的约束性契约,事业单位会计活动在预算计划前提下执行,但是预算会计的信息主要是预算的收支信息,不包括资产、债务等,无法充分满足需求,因此将“财务会计”加入到会计活动中,弥补预算会计的弊端。这样既能够满足预算管理、控制方面的信息需求,也能够满足公共财务管理信息的需求。

4、结语

现阶段我国经济制度改革的进程不断加快,以往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会计活动中涌现了许多问题,因此必须对事业单位会计进行改革与创新,适应会计发展的新形势,才能不断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发展的效益。

参考文献:

[1]王玉宝.建立与健全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措施探讨.《商业会计》.2013年6期.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篇5

    随着知经济时代的迅猛发展,企业产品中渗透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含t越来越大,为了保护这些技术成果产生了无形资产的法律概念即工业产权,它实质是现代科技发展与商品经济制度结合的产物。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摇要大t相关并可靠的财务信息,无形资产则是企业的重要资产,也是企业重要的价值信息。上海石化经过这几年的市场搏击,深刻地感受到新产品、新技术是企业的生命线,从而逐年加大科研投人。.九五”期间的宜接科研投人达4.5亿元,是“八五”期间的1.5借,目前每年的科技投人力争达年产值的1.5%,按年悄咨收人190亿计算,科研经费年投人将达2.85亿元人民币,形成了大量的科研无形资产积累,有的还申请了专利并获批准。然而,在上海石化现行的会计核算中,并没有如实体现大t积爪的科研无形资产价值。因此,正确地进行科研无形资产的管理和核算,是国家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不仅对于上海石化积极参与国内市场竟争,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加强经营管理,提离企业效益具有!要意义,而且对于上海石化按照切TO规则,徽人世界经济主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也其有,要愈义。

    二、目有企业科研无形资产时务甘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专利权的会计核算。企业专利权的会计核算,包括自行研制并申请得到的专利和劝人专利两类。对于企业均人专利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因其具有典型的无形资产核算特征,在计价、确认、摊销等会计处理上都有章可循,但对专利购人后的大量科研消化吸收支出没有明确的会计核算界定。而企业自行研制并申请得到专利的会计核算,由于专利申请和国家专利局审批手续的时间滞后,实际上已造成大量的会计核算空白点,因而使该部分无形资产从会计记录中流失。2、企业科研成果的会计核算。现有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及税务规定中,仅将企业自行开发并按法律规定取得的专利权和专有技术使用权列人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范畴,而回避了企业大量已鉴定的科研项目成果也是无形资产这一客观现实,致便该项无形资产在会计核算上不能合法、合理体现,实质上也造成了无形资产在会计记录上的流失。

    三、对企业科研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

    1、对企业购人专利无形资产总成本的会计核算。购人专利无形资产,按照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一般包括实价、法律费及一些必要的附加支出,这是一般的会计购人成本概念,但忽视了专利购人后的大t科研支出,如专项的差旅费、消化吸收费用等,这些理应包括在该项无形资产总成本中。经过会计处理,使购入专利的总成本被公允地、完整地、真实地记录在受益的会计期间。2、企业自行研制并申请得到专利的会计核算。FAsB(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1997年6月发表的概念征求意见稿和1999年3月的修正建议稿建议用现金流量折现来确定现值作为计量某些资产的一项属性,这为无形资产的价值计量,特别是自创无形资产价值计t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历史成本和其他计量属性并存将是一个好趋势,即历史成本用于初始计量而计量属性用于后续计量,但尊重历史成本仍是企业会计实务的基本核算原则。虽然目前的西方会计实务和我国企业的会计实务,都将专利申请涉及的科研项目总成本和专利申请相关费用,全部作为当期收益性支出在利润中核销,但西方会计实务已能较科学地将获得批准后的专利权计具有独占和排他性质,其他人取得这项权利,必须人无形资产,实质上是将科研项目历史成本转出,作为付出相应代价;当期无形资产的计价依据。与企业的产品、生产工艺、设备有明显的依附性;本项会计业务处理的关键在于专利权历史成本的受国家法律的保护;计价公允性。首先,专利申请的相关费用转出是无可非能使企业获得直接或潜在的效益。议的;其次,有的科研项目涉及几项专利,这就涉及专仅管省、部以下科研成果也可能同时或不同时具利权成本的分摊问题;再次,现行管理费中技术开发费备以上无形资产的特性,但其离开会计公允性尚有一归集的是项目的直接费,并不包括间接费,例如:科研段距离,至少还不能证明它代表国内同行业的先进水人员工资及科研辅助后勤费用。因此,就需要对企业科平,况且将其计入无形资产也无现实的需求和必要。就研专利权无形资产进行合理评估,应按权威机构评估上海石化来说,省、部以上的科研成果已完全能够代表价计价,估价价少于或等于专利项目相关总成本的,按上海石化科研储备的真正实力。实冲销管理费用;若估价价大于专利项目相关总成本4、无形资产价值摊销。的,其滋价增加企业资本公积。传统会计采用直线法对无形资产价值进行摊销,因目前企业科研专利无形资产的评估尚未纳人正只反映折余价值而不反映原值和累计摊销价值。随着常的法律轨道,故建议可采取以下计价方法:无形资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将超过有形资产,技术(1)对一个科研项目涉及多项专利权的,由专家组更新周期的缩短导致无形资产贬值的风险越来越大,对其技术含量、技术水平、难度系数、推广价值四个方加速摊销法和平均摊销法并举可确保企业科技型无形面评价,对每一项专利权进行打分,然后综合计算权资产价值的真实、公允性,建议在资产负债表上仿效固数,作为分摊科研投人成本的依据,也即无形资产的计定资产价值计量及备抵模式来反映无形资产的原值和价分摊依据。累计摊销价值。摊销年限可按企业财务会计制度规定(2)对科研项目投人直接费,需分析、评估其合法、执行。

    四、企业科研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税务影响

    合理计人专利无形资产成本。1、现行企业技术开发税务优惠政策。此外,在企业科研资本化项目成本中,也包括了大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生的技t的科研无形资产专利权和专有技术使用权,因其已术开发费用,可据实计人管理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作资本化体现,可以不作为无形资产单独列示,但可作额时在税前扣除。为了促进企业技术进步,鼓励企业积为财务报表应披露的事项。极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国家税务总局规3、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的无形资产核算。定,对盈利企业研究开发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所发西方会计实务和中国现行的会计实务,将科研费生的各项费用,比上年实际发生额增长达到10%以上用收益化已成会计公允,但中国的省、部级以上已鉴定的(含10%),其当年实际发生的费用,除按规定据实列的科研成果,尽管其没有相关的专利权和专有技术使支外,年终经主管税务机关审核批准后,可再按其实际用权,而其先进性、科学性、效益性也是公允的。发生额的50%,直接抵扣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对增长未从其确认条件分析,这类企业科研成果的效益能达到10%以上的,不得抵扣。被将来所证实,而且其科研投入成本能被可靠地计量;2、实施企业科研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后的税务风在价值计量方法上,完全可以参照企业自行研制取得险。专利权的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方法,但其不涉及专利申由于企业将部分科研无形资产转出管理费用(研请相关费用和权数分摊。究与开发费),使得技术开发费发生的累计总额在财务企业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一般具有可辨性,往往报表上反映少了一块,而无形资产总额多了一块,其差是一项技术工艺、设备或一项新产品,它更具备了无形额又在管理费用无形资产摊销中反映。而税法优惠政资产的五项特点:策规定中又无相关依据,环比总额达不到要求,很可能不具备实体形态,也不属于具体承受人的债权债造成无法享受所得税优惠政策或少抵所得税,这是最务关系;大的税务风险;其次,由于企业科研无形资产的会计体现,引起,理费用虚减而利润虚增,使纳税所得额也虚增,多擞所得税。3、建议调整税务政策。鉴于以上会计核算实务与现行税务优惠政策的矛盾,建议将企业当年科研无形资产的增加额及其摊销妞纳人计算技术开发费使用总倾的统计范畴,允其合并李受所褥税优惠政策;其次,对企业当年科研无形资产的增加板及其摊销倾纳,作为纳税所得额调减项目,鼓励企业科研无形资产的合规增加和会计处理上的合法体现。此外,国家税务机关应尽快调整无形资产摊销期限的规定,与(企业财务制度)和(无形资产准则》相匹配。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篇6

关键词:无形资产;会计核算;问题;对策

一、引言

无形资产是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无形资产的流失,必然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正确认识和深入研究无形资产的管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流失,维护合法权益,为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考虑到无形资产的独特性,这导致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难度加大,未能及时、充分发挥无形资产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真正作用。我国企业会计人员必须正确认识无形资产的价值、作用,重视、加强无形资产价值管理,从各个方面做好无形资产的核算。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会计规范体系,对提高我国企业会计的整体管理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企业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概述

1.企业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概念

无形资产是指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无形资产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无形资产包括货币资金、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商标权、应收账款、专利权等,因为它们没有物质实体,而是表现为某种法定权利或技术。但是,会计上通常将无形资产作狭义的理解,即将专利权、商标权等称为无形资产。

企业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还包括关于商誉和人力资源等的会计核算。企业的无形资产转让,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对资产进行评估,除国家规定以外,还应当对国家的其他规定所得。企业的无形资产应当合理。不实行内部成本核算的企业,应当取得无形资产,费用将被一次性摊销,减少账面余额和当前支出的无形资产;对企业内部成本核算的实施应平均摊销无形资产的受益期摊销金额,按照减少账面余额无形资产和当前消费。

2.企业无形资产的主要特点

企业无形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非物质形态的可识别的非货币性资产,主要有四个特点:

(1)垄断性

企业无形资产是一种非常特殊的资产,法律对非持有人对专利权有偿使用,如专有技术、科学研究等,通过法规来安全措施维护其垄断。

(2)效率高性

无形资产能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远远超过了成本。企业自身具有品牌效应,无形资产能获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3)不确定性

由于无形资产本身的影响因素,外部因素无形资产的风险因素和外部转移,国家产业政策,产业发展规划和区域发展政策的许多可变因素,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的收入。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和直接损失,特别是知识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无形资产的不确定性日益增加,这给经济效益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4)无可比性

无形资产主要是由科技成果转化为知识产权,这是创新性的,单一的,市场一般不能找到相同的,所以几乎没有类似的价格比较。

3.加强企业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意义

企业会计工作直接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影响了国家的产权、合理和有效的运用。

第一,加强企业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有利于提高知识经济的竞争力。关键是人才,核心是科学技术。随着科技、教育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无形资产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它是企业的基本资源,也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它是最活跃的技术和经济资源和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的生存,不仅为企业创造价值,而且也为企业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在当今世界,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意识到只有科学的创新,才能在数量上和水平上满足,才能促进更快更好的发展,只有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在科学研究成果的形成上,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发现和形成财产,才能提高自身的发展优势,才能提高竞争力。

第二,加强企业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有利于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加强企业和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使企业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无形资产、社会调查和市场预测的目标、经济效益的预测、校企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使其尽快融入社会生产力。这不仅有利于企业科研相结合,更能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发展。

第三,加强企业无形资产会计核算,有利于维护无形资产的合法权益,集中体现企业的实力和科学研究的水平,特别是当无形资产转让或投资时,其价值将得到充分的确认和实现。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竞争激烈的时代,企业要重视自身品牌的建设和无形资产的保护,这有利于企业自身和社会的发展。无形资产是企业重要的经济资源,无形资产的流失,必然给企业带来损失。因此正确认识和深入研究无形资产的管理,对企业无形资产的流失,维护合法权益,为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现今企业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无形资产管理制度不健全

由于无形资产的价值和它的功能,虽然国家已经颁布了相关法律法规,单位也制定了一些规则,但仍处于初级阶段,没有全面的规定,标准是不统一的,监督和指导的力度不够强。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在财务管理与实务中一直处于薄弱环节,几乎是一片空白。其在执行任务、兴办产业等工作中所形成的信息、资料、程序等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由于单位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不健全、个别员工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能力薄弱、知识产权法制观念淡薄等原因,从而造成大量技术秘密和商业秘密被剽窃、泄漏。

2.无形资产核算局限性强,难以计量

(1)确认范围过于狭窄

现行会计核算所反映的无形资产,无论从内涵上还是外延上,都不能全面反映现实经济中无形资产的概念和范畴。大量的无形资产游离于会计记录与报告之外,显然不符合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原则,因此必须改革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按照无形资产的真正含义全面确认无形资产。

(2)对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不精确

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在确定的摊销期间内将己取得的无形资产进行分期平均摊销。计入当期损益。但这种平均摊销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对于土地使用权、商标权、版权和著作权等较为稳定的无形资产,可以采取平均分摊的方法;但对于更新较快的、时刻面临着被新技术替代可能的专利技术,非专有技术和外观设计等,未来的经济效益难以确定,此时若采用均摊的方法,就与会计谨慎性原则有悖。

2.缺少一套权威可行的评价体系,难以量化管理

会计和资产管理机构中的大多数问题都源于一个没有系统的财务管理系统的支持和保证。建立健全财务管理体系应注重系统结构合理与兼容性,对各方面的任务大致划分,并加强财务管理的有效性,以保证其应有的效果。但是目前国家企业中缺少一套权威可行的评价体系,难以量化管理。

四、完善企业无形资产会计核算的对策

1.建立健全无形资产评估和相关法规体系

首先,加强无形资产评估法律制度体系建设。为了保证经济活动的有效开展,维护市场经济条件的有序发展,也要建立相应的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发展体系。二、有效控制市场经济组织的管理。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法律法规体系,在此基础上完成一系列的工作法律审查评估制度,对无形资产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检查,各部门的工作质量和管理规范,提高陪审员和职业培训考核机制。

2.提升管理阶层的无形资产意识,成立专业机构规范管理

转变观念,加强无形资产管理。企业应加强无形资产管理,应加强宣传意识。领导干部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引导职工树立无形资产管理理念;建立无形资产管理部门,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对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管理。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无形资产管理水平。利用无形资产的信息管理方式实现全过程自动控制,重点加强对无形资产的日常维护和监督,不仅提升了管理水平,而且可以提高管理力度,实现无形资产的具体化、规范化、标准化,从而提高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能力。

3.创新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完善量化管理及会计核算

(1)创新工作思路,完善无形资产会计制度

企业管理理念创新,加强意识,促成了工作更规范的工作突破了盲目的惰性思维,大胆实践,增强使命感和责任心,实现与时俱进,不断提高知识的理论涵养,增强了财务分析的能力,充分发展了对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思考、分析、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在敢于讲原则、坚持原则,寻求管理力度,创新发展,进一步坚实的财务基础工作、会计核算工作,切实做到手续完备、真实,数据准确,账目清晰,用科学的财产提供的分析方法和传统的财务分析与评价指标的创新,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信息。加强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与应用,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会计队伍;无形资产的扩大范围的确认,会计计量手段多样化;尊重知识和人才,知识产权保护措施,完善无形资产会计制度。

(2)创新理念,增强忧患意识,克服老理念,建立高效的财务管理体系,做好服务保障

随着公司各部门的财务工作,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单位的管理,资金管理,资金管理,资产管理,物流管理和其他一起和谐,所以加强财务管理,金融创新提供管理机制的功能。是从预算概念的转变,预算管理和企业管理的有机结合,充分把握财政政策,金融法规,丰富了财务管理的内容;二是在日常工作和各部门的公司和他们的公司更多的交流和沟通,让大家了解财务实质和过程的工作,金融支持的新功能和要求,通过我们的积极合作,实现事前控制,在控制和事后控制。第三是加强服务理念,加强金融部门自身建设,落实责任,进一步增强财务人员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不断改进观念,树立强烈的时代感、效率和质量意识,在工作中具体大胆参与实践,坚持以科学务实的态度和精神,逐步建立适应科学发展的公司财务管理机制,为管理层提供财务信息

五、结束语

无形资产作为一项隐形的财富,其带给企业的效益也越来越突出,应给予无形资产充分的重视,正确确认、计量无形资产是企业的责任。广大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体制中立足并长久发展,就必须要加强对自身无形资产的管理及应用。所以对无形资产进行开发与管理,对于企业的长久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以建.无形资产核算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经济视角,2011年第9期.

[2]李煜,王义秋.企业无形资产管理现状及对策.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第8期.

[3]苏航.论无形资产对会计核算的重要性.科学与财富,2014年第9期.

[4]杨洪.知识经济下无形资产会计问题与对策探讨.知识经济,2014年第21期.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篇7

在我国,会计核算是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核算能够反映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的预算资金和资金增减变化情况,能够对事业单位资金利用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利用效率,防止资金滥用。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改革已然拉开序幕,会计核算的环境正在发生变化,现在的收付实现制为主的核算制度已不能满足需要,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与创新势在必行。

2、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2.1 会计基础方面存在的问题

根据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主要是实行收付实现制。在收付收付实现制下,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能够及时地对单位收入、支出和费用进行记录,及时掌握事业单位的现金动向,规范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但是这种制度也存在较为明显的弊端,即不能准确反映当期成本费用。这样就会给事业单位的会计带来如下问题:

一是反映的会计信息不符合,造成收支出入。收付实现制所统计的收入是本期全部现金收入,支出统计是本期的全部现金支出,此统计方式就会造成收支不匹配,不能够真实地反映当期的收支结余和预算的执行状况,也不能全面地反映资产和负债的状况。

二是由于收付实现制所进行的会计核算是分期进行的,由于某些收入和支出在某一时期形成则计入该期的收入和支出总数当中,从而导致前后会计期间的信息不可对比。另外,收付实现制的确认标准是是否进行实际支出,不将资金的损耗计算在内,因此事业单位在购置固定资产时直接将支出归入相应项目,没有分别统计,由于购置固定资产数额的差异,同类事业单位之间资金状况也无从比较。

2.2 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核算过程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固定资产核算中的问题。由于《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会计核算只对账面价值进行统计,折旧不计入在内,因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不能够反映其真实的价值。事业单位所统计的资产负债表反映的只是固定资产的原值,不计算资产使用中磨损和贬值,因此所得到的的统计信息有失真实。另外事业单位所购置的固定资产仅列入当期资产支出中,不符合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会计原则。

二是无形资产核算中的问题。无形资产由于其存在的特殊性往往被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所忽视,多数事业单位并未将无形资产计入资产账面上。另外,由于无形资产评估标准不确定,即使有少数单位计算无形资产也会存在诸多问题,资产信息真实性难以估量。事业单位对无形资产重视不够,导致大量无形资产搁置,造成无形资产的浪费。

3、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与创新路径

3.1 改革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引入权责发生制

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第十六条规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是笔者在上文中已经提到收付实现制存在诸多弊端,因此笔者建议在会计核算中变革收付实现制,引入权责发生制。所谓权责发生制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按照收费已经实现、费用已经发生、并应由本期负担为标准来确认收入和费用。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不仅符合会计核算谨慎性、客观性的原则,而且能够真实地反映事业单位资金收支和结余状况。另外权责发生制地引入使得事业单位能够正确地计算成本、评估利润,从而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利用效益。

3.2 改进资产核算方式

事业单位资产核算主要在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两方面,因此需从这两方面分别改进才可见成效。

在固定资产核算方面需将折旧项计入到资产核算当中。在折旧核算中采用累计折旧的方法,从而计算固定资产的抵减情况。将资产利用中一切损耗费用计入累计折旧当中,固定资产只反映购置资产的历史成本。这样不仅使得固定资产能够满足政府与事业单位对于资金流向按照权责发生制进行管理的要求,而且为事业单位的管理者提供了固定资产现实摊余价值信息。

在无形资产核算方面首先要将事业单位无形资产分别进行统计核算,对本单位无形资产价值进行评估,将资产价值核算结果记录到资产收支中。在无形资产核算时采用累计记录无形资产的摊销额的方式,从而避免在购入无形资产避免将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完全摊销。采用累计摊销的方法可以了解无形资产的使用状况,有利于真实反映财务信息和管理者决策。

3.3 建设完善会计报告体系,为会计活动提供指南

现阶段我国的会计报告体系尚不健全,事业单位的会计报告体系所反映的信息不全面,主要是对单位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而对于资金的收支、结余状况没有充分反映出来。因此应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会计报告体系,完善财务报告的内容,适当借鉴企业单位中财务报告的形式,建设包括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在内的完善的财务报表体系,从而使事业单位的会计活动更好地进行。

3.4 采用双轨制会计模式

所谓双轨制会计模式是指在事业单位会计中采用“预算会计”与“财务会计”两套并行的会计系统。事业单位预算是在资金利用前制定的法律效力的约束性契约,事业单位会计活动在预算计划前提下执行,但是预算会计的信息主要是预算的收支信息,不包括资产、债务等,无法充分满足需求,因此将“财务会计”加入到会计活动中,弥补预算会计的弊端。这样既能够满足预算管理、控制方面的信息需求,也能够满足公共财务管理信息的需求。

无形资产业务的核算篇8

关键词:知识经济;成本核算

知识经济(knowledgeeconomy),又作“基于知识的经济(knowledgebasedeconomy)”,是一种正在形成中的崭新的经济形态,它对我国甚至世界的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当今知识经济正开始替代工业经济。

软件知识产业的勃兴是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初具框架的标志;以知识作为资本发展经济,知识将作为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软(件)的比例在整个经济中的份额大大增加,包括专利、商标等在内的无形资产在整个经济资产中的比例大大上升,咨询业日见兴盛,作为工业经济主干的制造业已注入越来越多的新科技知识。信息是知识经济发动机的燃料。在知识经济社会里,我们必须熟悉半导体、芯片、光盘、计算机软件的发展、网络的产生、虚拟技术等的广泛应用。

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它对我们现有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包括教育、经营管理乃至领导决策等活动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工业经济时代,可以设置各种壁垒来保持竞争的一方,在知识经济时代,不再有壁垒可以保护落后。任何企业,都必须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要求。那么,企业核算应该从哪方面入手呢?

1改进对无形资产的核算

我国目前财务会计中涉及的无形资产仅有专利权、商标、商誉、版权、土地使用权、特许经营权和专有技术,对于自创的无形资产很少单独进行准确的计价和核算,且无形资产的价值都在不少于周年的期限内均衡地摊人管理费用。www.133229.Com然而,知识经济社会中无形资产的内容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目前美国评价公司时涉及的无形资产已达20多种,且有日益增多之势,除了以上所列内容外,还有公司名称、企业品牌、服务品牌、业务伙伴、融资关系、长期顾客、职工的教育状况、业务能力、工作能力以及企业文化。管理水平和各种有益协定等等。这些无形资产已构成企业资产的主体部分,成为企业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因而必须改进现行的无形资产核算。(1)正确计量各种无形资产,提供完整的核算资料。企业的无形资产一般有外购、自制和接受投资三种。对于外购的无形资产应以实际支付的价款计价入账;对于接受投资的无形资产应以评估价值或协议价值人账;对于自制的无形资产则应以其研究开发成本或未来收益的现值计价入账。(2)应将无形资产的价值摊入产品成本。知识经济社会中,有形资产的地位急剧下降,产品成本中知识资源磨损价值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如果无形资产还像现行财务会计那样核算,则产品成本会严重失真。因而计算产品成本时,应计算四大生产要素的消耗特别是知识资源要素的消耗,对于有些无形资产如商誉、企业品牌、管理方法等在摊销时,可保留其传统的核算方法,将其价值摊入管理费用;对于服务品牌、业务伙伴、长期客户等无形资产可以在其摊销时记入“经营费用”,也可以仍然记人“管理费用”;对于职工教育状况、工作能力、业务能力等人力资源则应摊销记入成本;对产品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的一些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则必须在摊销时记人产品成本,可增设技术、专利、人力资源等成本项目进行核算。(3)适当调整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知识资源一方面具有可重复使用的特征,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其更新换代的速度比较快,因而应适应其更新的速度调整其摊销的期间和方法,可以像当前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法那样采用快速摊销的办法,也可以适当缩短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这样,既能准确地核算无形资产,又能准确地进行知识产品成本的计算。

2改进制造费用的分配方法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