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8篇

时间:2023-07-06 09:29:26

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

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篇1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大力发展服务贸易”。与我省近邻的上海和江苏,在发展服务贸易方面已经取得先机,积极开展了作为当前国际服务贸易中热点或重点的服务外包工作。在这种形势下,作为开放大省的浙江,必须提高认识,采取积极的举措,大力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切实加快外经贸发展方式转变。

当前我省发展服务贸易

面临重大历史机遇

服务贸易是现代产业进步的标志,也是一个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中,以服务外包、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国际产业转移,给我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一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已经形成共识,为扩大服务出口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全国服务贸易的进出口总额预计由2005年的1582亿美元上升到2010年的4000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并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与此同时,近几年国家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服务贸易工作,商务部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服务贸易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重点领域和政策措施,并于2006年底在杭州召开了首次全国服务贸易大会,这些都为我省加快发展服务贸易创造了有利条件。

二是我省发展服务业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明显的优势。近年来,浙江作为全国对外开放大省,在制造业快速提升的同时,服务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依托于自然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所形成的国际旅游业享誉海内外,依托于商品市场建设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所形成的现代物流、运输,以及其他生产业,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日益增加,特别是我省货物进出口增速连续居沿海主要省市前列,从而带动了与货物贸易相关的服务贸易的发展。宁波、舟山以海港为中心的国际物流与运输产业,以及杭州以空港、区港联动为中心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前景良好。

三是“入世”过渡期的结束,必将为我省服务贸易发展带来新的机遇。随着我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服务业的开放程度必将进一步提高。通讯、邮电、金融、分销、教育、音像、文艺等领域对外开放已逐渐展开,外资银行在浙江的分支机构日益增多,国际著名的流通企业在浙江设立的超市、百货商店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近几年在我国服务业对外开放的同时,WTO成员也对我国逐步开放了服务市场,从而为我国和我省服务出口企业,提供了更多更公平的市场准入机会。

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

发展现状和不足

近年来,我省国际服务贸易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增长速度大大快于货物贸易。“十五”期间,国际服务贸易总额由8亿美元提高到61.7亿美元,五年累计152.8亿美元,年均增长50.9%,高于同期货物贸易年均增速20个百分点。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省国际服务贸易又取得新进展,总额达到75亿美元,增长21.61%。预计2007年我省服务贸易总额有望达到85亿美元,增长13%以上,服务出口60亿美元,增长15%以上。与此同时,我省国际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的比值也由2000年的2.8%上升到2006年的5.4%;服务贸易总额与GDP的比值由2000年的1.1%上升到2006年的3.8%;服务贸易额占第三产业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上升到2006年的10.5%。但总的来说,目前我省的服务业仍是传统产业占主导地位,新兴服务贸易有待拓展。具体还存在以下不足:

从全国来看,我省服务贸易发展相对落后,服务贸易总量低于上海、江苏和广东等地。我省国际服务贸易出口与货物出口的比例为1∶19,低于全国1∶9的水平。在总量上,我省服务贸易仅为全国的4%左右,低于货物贸易占全国7.9%的比重;与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最快的上海相比,浙江也仅相当于其19%。

在服务贸易工作方面,我省也滞后于上海、江苏、广东等地。上世纪90年代后期,上海市开始重视服务贸易的发展,成立了上海市服务业和服务贸易领导小组,上海市外经贸委专门成立了服务贸易处,重点推进国际服务贸易的相关工作。近年来,上海市外经贸委聚焦重点区域,重点推进物流、金融、信息、文化等领域服务贸易发展工作,并分行业认定了一批服务贸易重点出口企业和服务品牌,形成了一批以张江科技园为代表的服务贸易特色区。同时上海还抓住商务部实施服务外包“千百十工程”契机,重点开展了服务外包基地建设工作,推进了服务贸易快速发展。

江苏省也高度重视发展服务贸易。近几年,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服务外包,把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摆上了重要的位置,省领导亲自出席“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企业座谈会”和“江苏省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推进工作会议”。明确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工作由江苏省外经贸厅牵头负责,并于1998年在江苏省外经贸厅设立了服务贸易处。同时江苏还制订出台了《关于鼓励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工作意见》,明确了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产业的主要目标和政策举措,并首次认定了6个国际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5个国际服务外包示范区,确定了50家服务外包重点企业,从而有力地推动全省服务外包和其他服务贸易工作的展开。

广东省也抓住机遇大力发展服务贸易。“CEPA”的实施,服务业开始由香港转入广东,为广东省加快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粤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有些已形成了类似于上世纪90年代制造业“前店后厂”式的服务业“前台后台”模式。估计在不远的将来,广东的服务贸易会很快超过江苏、上海的发展势头。

相对而言,浙江服务贸易工作目前尚处于起步和研究阶段。省外经贸厅在2000年机构改革时曾设立了科技与服务贸易处,但在运行一年多后被撤并。后来在制订“十一五”外经贸发展规划时,省有关部门也意识到了发展国际服务贸易的重要性,并从2006年开始,省外经贸厅开展了服务贸易基础性工作,探索建立了国际服务贸易统计体系,基本摸清了我省服务贸易发展现状。但与上海、江苏等兄弟省市相比,我省在这方面还存在明显差距,工作力度亟需加强。

加快发展浙江国际服务

贸易的几点建议

面对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历史性机遇,我们应该顺应全球服务业加快转移的趋势,抢抓机遇,提高浙江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具体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思想认识,把发展服务贸易摆上重要位置。如果说新世纪前7年,浙江经济以制造业为主,浙江外贸以货物贸易为主,那么,在当前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加快发展浙江的现代服务业和国际服务贸易已成为必然选择。浙江作为全国对外开放的先进省份,拥有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国际服务贸易的区位优势、体制优势和机制优势。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认识到国际服务贸易在提升经济层次、优化产业结构方面的作用,切实把发展服务业和国际服务贸易摆上重要的战略位置。当前应“抓货物贸易一样抓服务贸易”,加快推进服务贸易的相关工作,尽快缩短与上海、江苏的差距。

2.明确职能分工,加快构建浙江服务贸易管理促进体制。加快服务贸易发展,政府应该有所作为。从国内外发展服务贸易的一些成功经验看,当务之急是必须构建一个务实、系统、高效的发展服务贸易促进体制,明确服务贸易的职能分工,落实组织机构。建议省政府成立“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协调领导小组”,认真研究制定全省服务贸易发展促进规划和指导意见,确定服务贸易发展的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和总体目标。同时,省里还应明确服务贸易管理和发展的归口部门,以更好地指导和推动全省服务贸易的发展。

3.抓紧制定并实施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五年行动计划”。借鉴上海、江苏的成功经验,我省应加快研究制定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的“五年计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行业、重点贸易形式和政策取向。建议以杭州、宁波、舟山、义乌为首批省级服务贸易发展示范区,以服务外包、港口服务、国际物流和国际运输辅助服务等为重点行业,突出杭州在IT信息服务外包、宁波在港口与物流服务、舟山在国际运输辅助服务、义乌在现代国际物流方面的优势,并以此为基础,确立全省20家重点服务贸易企业,推动我省服务贸易发展。

4.尽快建立有效的国际服务贸易促进政策体系。立足浙江实际,探索符合市场经济要求、适合我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所需的(转下页)(接上页)促进手段和政策措施。加大对发展我省国际服务贸易的资金投入,建议设立浙江省国际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用于资助服务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企业出国参加国际服务贸易展览、境外推荐、设立海外分支机构、国际认证等活动,搭建国际服务贸易促进平台,设立我省服务贸易发展示范基地。支持我省服务贸易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培育国际服务贸易的有效主体,在服务贸易重点地区扶持一批浙江省重点服务贸易出口企业,树立浙江服务出口企业的良好形象。

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篇2

关键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现状对策

我国走上WTO的舞台,进出口等国际贸易的概念越来越走进人们的生活,旅游、运输、银行、建筑、通信、金融、保险、网络等全球服务贸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蓬勃发展。服务贸易成为国际间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一方面服务贸易逐渐发展成为各国经济的重要产业,带动了各个国家经济的整体发展水平,另一方面服务贸易的迅速发展,无论是从规模还是结构上都逐步强大,为解决人力资源问题提供了非常有效的途径,大范围的就业问题给政府与企业都减轻了压力,同时也给就业者带来了经济收益。

1、影响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因素

1.1生产要素

影响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至关重要的两种生产要素是服务业自身的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也就是发展服务贸易的初级生产要素基础。服务贸易的发展过程,实际上就是服务业外向化的过程。只有本国服务业强大,才能有力地支持服务的出口能力。而目前在发达国家,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有效地支撑了本国服务贸易的发展。

另外,人力资本对服务贸易竞争力影响因素的重要作用在于服务业本身的特殊性。对于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化新型服务行业来说,其服务的生产具有非物质化的特点,需要从业人员具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较为新颖的创新意识,专业的知识和教育背景就成为此时最重要的投入要素。

1.2国内需求

波特认为,国内需求,包括国内需求的结构、市场大小和成长速度、需求的质量、需求的国际化的程度等各个方面,国内需求是产业冲刺的动力。一国产业是以本国的需求为基础而建立起来的生产的有效组织方式,它是影响产业是否具有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1.3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表现

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的表现,包括纵向的支持(企业的上游产业在设备、零部件等方面的支持)和横向的支持(相似的企业在生产合作、信息共享等方面的支持),相关产业和支持性产业能够形成竞争优势网络。没有相关和辅助产业的发展,优势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无法形成。他们之间是休戚与共的协调互助关系。

2、中国服务贸易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全球服务贸易总额增长迅猛,期间增长了7.9倍,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贸易总额的份额在27年间上升6.8%。增长虽然不是很多,这是因为货物贸易增长同期也很快,但是却可以说明,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总额中所在的分量越来越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贸易虽然发展迅速,但总体水平不高,整个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相对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中国服务贸易占世界服务贸易的份额都是相当低的,其进出口份额占世界服务贸易进出口份额分别为美国的10%和16%,中国服务贸易与商品贸易没有同步发展,服务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低,整个服务业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相适应服务贸易总体水平低制约了商品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中国服务贸易不仅总体水平低,整体竞争力差,而且出口结构不合理。

3、对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设想

3.1扩大服务贸易领域,优化产业结构

树立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观念,扩大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程度,优化服务产业结构升级,提高服务产品和服务质量,顺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新形势。首先,要大力发展我国服务业,调整我国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发展战略,引导服务业在各领域的发展,深化服务业的产业结构划分,利用新型技术不断改变传统服务业发展的模式,使我国服务业向着经济高效运行的生产型、技术型、中介型的现代化信息服务产业发展。第二,国家要鼓励中小城市和西部地区的服务贸易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开放国内服务贸易市场,对有制约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等做出调整,减少服务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例如:要加快发展农村的服务产业,结合农民自身生活的条件,发展适合于农村发展的服务贸易产业,为农民带来经济效益。第三,关注服务外包,品牌战略等新型服务贸易形势,服务外包和技术外包,品牌战略等新型服务贸易逐渐成为现代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因此我国要加快转变对传统服务贸易的依赖程度,大力发展品牌战略,关注服务外包等新型服务贸易,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现代化进程。

3.2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系合理化

健全我国服务贸易管理体系,实现服务贸易机构管理合理化、规范化,是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组织保证。首先,建立服务贸易的主管部门,分级管理,合理划分权限,妥善处理中央和地方、上级和下级的关系,改变权力过度集中于商务部的局限形势。整体协调服务贸易的发展,整合政府与企业的关系,使政府的管理更加有效。其次,要健全执行、监督机构、加强市场经济信息的反馈力度,确定国家重点扶持的服务贸易项目,对服务贸易给予有效的指导和扶持。另外,对我国不同区域的服务贸易进行分层次管理,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服务贸易管理体系。

3.3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业务

由业务流程外包(BPO)和信息技术外包(ITO)组成的服务外包逐渐成为服务贸易的重要形式。发达国家是主要服务外包输出地,如美国、欧盟、日本为世界三大软件外包发包方,而发展中国家是主要服务外包承接地,印度承接了全球65%的软件外包业务和46%的其他服务外包业务,成为全球最大的提供服务外包的国家。我国在这一领域发展滞后,政府应积极鼓励和引导企业参与国际服务外包,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以服务外包作为扩大服务出口的突破点,使我国成为服务外包的重要基地。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国企业更应危中寻机,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业务。

3.4、培养服务贸易人才

经济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离不开资源资本、更离不开人才。因此,当今服务贸易发展转型时期,需要尽快发展培养服务贸易的人才,加强服务贸易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培训,掌握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形势,为提高我国服务贸易进一步发展积蓄后备力量。

参考文献:

[1]刘明.中国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策略研究[J].经济与管理,2006(9).

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篇3

【关键词】 天津滨海新区 服务外包 国际服务贸易 技术性贸易壁垒

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在环渤海区域及我国的发展战略布局中占据重要地位。当下,“全球性的服务外包,已成世界大潮”①,而技术性贸易壁垒作为服务领域贸易壁垒的一种新形式,正逐渐地对天津滨海新区的离岸服务外包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如何应对服务外包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己成为天津滨海新区对外发展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 天津滨海新区服务外包中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天津滨海新区在开发开放过程中,其离岸服务外包业务遭遇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限制。

1.1服务外包是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新的增长点

服务外包被称为第二次经济全球化,通常是指跨国公司将原来在内部从事的非核心服务活动,发包转移给外部专业服务提供者去执行,以降低成本和提升竞争力的一种业务安排。②

2006年, 我国商务部启动了发展服务外包产业的“千百十工程”, 将滨海新区所属的天津市认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天津滨海新区抓住国际服务外包迅猛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承接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已有包括渣打、摩托罗拉在内的服务外包企业近70家。服务外包已成为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新的增长点,成为推动新区服务出口的重要引擎。

1.2天津滨海新区服务外包中遭遇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天津滨海新区以承接国外的离岸外包为主要业务,限制滨海新区服务外包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十分广泛,例如,在建筑、教育服务中对外国专业服务人员的资格认证、教育学历证书等设置不合理要求,在通信、运输服务中对运输工具及相关设备设置较高的技术标准,在旅游服务中设置严苛的环保要求等。以WTO为依据,可将涉及服务外包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统分为:

1.2.1服务技术法规标准壁垒

服务技术法规标准壁垒,多以包含或引用有关标准或技术规范的文件为载体,涉及公共安全、环境保护、卫生与健康、服务规则、计量、知识产权等方面,具有强制性。由于各国服务业发展水平、技术实力和风俗文化均存在较大差异,致使各国服务技术法规标准的覆盖范围因国而异,制定手段和制定水平也有所不同。服务技术法规和标准的差异,成为技术性贸易壁垒在服务外包领域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1.2.2合格评定程序壁垒

合格评定程序是指以服务技术法规和标准为依据,对进出口服务进行检验、认证,以确定其是否符合要求的程序。由于合格评定程序以技术法规和标准为依据,若标准和法规有差异,则合格评定程序必定有所不同;即使标准及法规相同,各国的合格评定程序在表现形式和运行体制上也有差异,如泰国合格评定程序分三种类型,而欧盟则表现为八种基本模块和八种变形模块的组合 ,合格评定程序壁垒当然不可避免。③

1.2.3信息技术壁垒

信息技术壁垒是指与贸易有关的信息表述不衔接、不接轨、不符合进口国的要求所造成的贸易壁垒。④各国由于市场准入程度、信息技术水平等差异,极易在服务外包领域形成信息壁垒,如:合格认定程序等信息不透明、技术标准更改等信息传递不及时、信息传递受阻等。

2. 技术性贸易壁垒给天津滨海新区服务外包造成的损害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阻碍了天津滨海新区服务外包的发展,给新区的服务外包造成了不同层面的损害。

2.1国际层面

2.1.1增加了新区服务外包项目在国际市场的准入难度

服务领域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涉及面广、形式多样,会增加滨海新区服务外包项目进入国际市场的难度。大量服务外包项目会由于未达到国外相应的技术标准或技术法规,而无法进入甚至被迫退出目标市场。尤其是在商务、建筑工程、教育、金融、健康等服务项目中,普遍对服务人员的资格设置壁垒,要求必须具有服务对象国家的执业执照,不承认我国的学历和资格认证,而有些人员资格的获取,需要多年时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滨海新区服务外包项目进入国外市场的难度。

2.1.2危害滨海新区服务外包交易安全

世界各服务贸易国由于服务产业和技术水平发展不平衡,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不一致,特别是发达国家,技术性贸易壁垒名目繁多、变化频繁,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出口企业对其技术法规和标准理解不一且往往应付不及,不得不被动地陷入发达国家以保护公共健康安全为名的贸易制裁中。因此,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存在,因频繁引发与别国的贸易争端,而危害滨海新区服务外包的交易安全。

2.2国内层面

2.2.1降低了滨海新区服务外包的竞争力

首先,滨海新区的服务外包企业为达到国外日渐苛刻的市场准入门槛,不得不逐步增加承接离岸服务外包项目的交易费用,其中主要是高昂的取得和维持国外服务质量检验和认证的费用,以及创新技术、更新设备和培训服务提供者所需的适应性费用。交易费用的增加,势必使新区服务外包的成本升高、竞争力下降。其次,一国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滨海新区服务外包项目的限制,往往产生连锁效应,极易导致多个服务贸易伙伴国对滨海新区服务质量的不信任,造成信用危机,损及滨海新区服务外包的竞争力。

2.2.2增加了滨海新区内部的市场压力

滨海新区所承接的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现因国外设置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受阻而向国内非正常回流,这既构成了对国内服务外包业的竞争压力,也因劳动力的激增而加重新区内的就业压力。加之,我国服务贸易准入门槛较低,国外高标准服务外包企业、项目、人员的大量涌入,更使滨海新区内部的市场压力雪上加霜。

3. 天津滨海新区应对服务外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律对策

如前所述,天津滨海新区在服务外包过程中遭遇到技术性贸易壁垒,并产生了极大的损害。为此,应以新制度经济学为理论依据,构建天津滨海新区服务外包技术性贸易壁垒联合应对的法律平台。

3.1完善应对服务外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律体系

第一,加快服务贸易专项立法。具体步骤是:首先,根据GATS的相关规定和ISO、IEC制定的国际标准完善现有法律制度;其次,针对新区服务外包只能以《对外贸易法》(24-28条)共五条笼统规定为法律依据的现状,制定具体细致的专门的服务贸易基本法;再次,着手制定服务外包热门行业的专项单行立法,对基本法的不同方面进行更明确的规定;最后,为适应不同门类服务外包执法、司法领域的多种需要,在不与基本法和单行法相抵触的前提下,制定服务外包技术性贸易壁垒较为具体和灵活的配套措施实施细则。

第二,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并争取与主要发包国达成国际或区域互认,以减少服务外包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

3.2建立支持服务外包技术性贸易壁垒法律体系的标准化信息机制

时至今日,技术性贸易壁垒涵盖范围涉及安全、环保、信息技术、社会、职业安全、反恐等诸方面,可谓复杂多变。为此,必须建立服务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联动预警体系”,以做到“以不变应万变”。联动预警体系包括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收集机制、风险预警机制、快速反映机制和咨询服务机制四部分,这四个部分环环相扣,产生联动效应,达到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具体而言:

第一,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收集机制。该机制通过WTO出版物、官方公报、贸易措施谈判等信息窗口,发挥驻外商贸研究及科技参赞处等机构优势,利用国内外同行业协会的交流,专门负责及时收集、整理、跟踪国内外最直接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信息,建立技术性贸易壁垒数据库,为风险预警提供信息支持。

第二,技术性贸易壁垒风险预警机制。该机制包括情报快报和进出口预警两个子功能,通过分析从信息机制获取的国外贸易措施信息,主要针对可能发生的危及我国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发挥监控防范作用。

第三,技术性贸易壁垒快速反应机制。该机制负责针对预警机制的警报,联合相关企业、行业协会、政府部门和有关法学专家进行群体决策,及时向服务企业提供法律应对措施。

第四,技术性贸易壁垒咨询服务机制。通过该机制可以查询国内外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网上答疑和项目指导,针对服务外包遭遇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具体情形对症下药。

3.3建立服务外包技术性贸易壁垒法律体系的性能评价机制

服务业技术性贸易壁垒法律体系建立的同时,需要设置一套相匹配的客观的性能评价机制,运用新制度经济学成本与绩效的工具,制定一系列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技术指标,运用这些指标对服务外包技术性贸易壁垒法律体系的立法、执法和司法过程进行测评,掌握不同环节的质量状况,以有的放矢地完善服务外包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律体系。

注释:

①金鹏,《试论滨海新区服务》,载于《当代经济》2008年第2期(下):第96页.

②同上.

③王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影响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3月:第19页.

④孙娟,《论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第8页.

参考文献:

[1] 金鹏,《试论滨海新区服务》,载于《当代经济》2008年第2期(下).

[2] 李健,《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新贸易壁垒》,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3] 李玫、赵益民,《技术性贸易壁垒与我国技术法规体系的建设》,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年版.

[4] 刘冰,《推动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法律对策》,载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5] 宋明顺、杨烨,《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理论与实践》,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6] 宋晓倩,《服务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分析》,载于《第八届WTO与中国国际学术年会论文集》,2009年版.

[7] 孙娟,《论国际服务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

[8] 唐炎钊、朱小聘,《我国服务领域的标准化问题探析》,载于《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

[9] 唐炎钊、朱小聘、陈泰颖,《服务领域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形成机制研究》,载于《厦门科技》2007年5月.

[10] 王星,《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服务贸易的影响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年3月.

[11] 肖乐群,《中国与哈萨克斯坦服务贸易壁垒法律问题研究》,新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年5月.

[12] 杨昌举、宋国军、胡品洁,《技术性贸易壁垒欧盟的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13] 杨树明,《非关税贸易壁垒法律规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版.

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篇4

一、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1、服务业的跨国转移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服务业跨国转移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新的显著特征。促进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动因主要有:一是生产的国际化带动了服务的国际化。二是以IT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在世界服务业中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为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全面深化打下基础。三是WTO将服务贸易纳入了全球贸易自由化体系之内,全球服务市场自由化不断加深为服务业转移提供了前提条件。服务业跨国转移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2、世界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运输服务和旅游服务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主和以高科技为先导的一系列新兴服务,将成为未来各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和强大动力。

3、服务外包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服务外包国际化(又叫离岸服务外包或海外服务外包)得到快速发展,服务发包市场仍是传统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但接包市场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印度等被视为发展最为成熟的离岸ITO与BPO接包市场之外,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以及中东欧地区逐渐参与进来,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服务外包的国际化(或离岸外移)及与其相伴的服务贸易全球化,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并将对全球经济版图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服务贸易总量增长迅速

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规模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917亿美元,24年间增幅超过43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6%。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6的第8位,进口世界排名由第40位上升到第6位。从服务贸易增长率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增长率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增长趋势,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06年中国服务出口年增长率达24%,远高于美国的10%,英国的11%,服务进口增长率为31%,也高于英国和美国的14%。

2.服务贸易仍集中于传统的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中国服务贸易都以传统的旅游、运输等行业作为支撑,其主要属于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国在这方面的比较优势在服务贸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资本密集型服务如航空、通讯、建筑以及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如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贡献微弱,中国的服务贸易仍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严重制约了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代服务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而中国在这些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应对国际服务业对中国服务业冲击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稳步推进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比重。培育生产者服务市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加强产业链的连锁作用,加大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力度,完善交通、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特别是加强新服务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技术和服务创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企业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4、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开放服务市场,放宽对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为跨国企业来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条件。二是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专门政策措施,进行外包企业认定,仿照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为外包企业提供低息信贷,减免企业开展离岸外包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对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进口设备可以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商务环境建设,外包模式的出现和迅速发展将不断对现有的市场环境和商业法规提出新的要求,这就需要不断研究新问题,采取新措施,建立服务外包的行业标准和信用体系,形成有利于外包市场发育的商务环境。

【参考文献】

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篇5

关键词:服务贸易 服务贸易商业存在 TC指数

一、浙江服务贸易发展现状

1.服务贸易进出口发展快

近年来,浙江服务贸易逐步发展,成为拉动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浙江省的服务贸易在2002年到2011年之间,进出口总额从2002年的14.4亿美元发展到2011年的238.8亿美元,增长了16.6倍,出口额从6.8亿美元发展到145.9亿美元,增长了21倍,进口额也从7.6亿美元发展到92.9亿美元,增长了12倍。从2004年开始,浙江服务贸易的顺差从9.8亿美元逐步扩大,到2011年顺差为53亿美元。

2.新兴服务贸易行业比重上升

2011年,浙江的国际服务贸易出口稳中有升。国际旅游、国际运输、国际建筑工程承包是浙江省服务出口三大传统支柱行业。2011年国际旅游出口同比增长15.56%、国际运输出口增长18.64%,国际建筑工程承包出口增长5.87%。三大传统行业占全省服务贸易出口总额的70%,但占比呈下降趋势,比2010年(75.7%)下降5.7个百分点。以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主体的国际服务外包2011年出口259188万美元,实现了44.35%的高速增长,通信服务也出口了992万美元,增长30.53%。影视动漫为主的对外文化贸易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文化重点出口企业,包括华谊兄弟、华策影视、华硕国际和中南卡通等。服务贸易出口结构趋于优化。

服务进口的主要行业是旅游、运输等,旅游服务进口金额同比增长88.37%,进口比重高达44.1%。运输服务进口虽然同比下降11%,进口比重仍达到15.2%。新兴行业中,金融服务的占比虽小,但同比增长了70.44%,文化、娱乐和体育服务等同比增长了210.3%。

3.服务贸易商业存在发展迅速

近年来,全球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占比达2/3,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正逐步把部分通过项目外包、直接投资等方式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近年来浙江服务业商业存在虽然受金融危机的影响,2008年签订的合同项目与合同金额有所下降,但实际吸收外资金额一直在逐步增长。2006年实际吸收外资金额为196076万美元,2011年为539952万美元,约为2006年的2.8倍。与此同时,浙江服务业实行“走出去”的战略,鼓励企业以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方式扩大对外投资。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金额2006年为181163万美元,2011年达到288589万美元。2006年的营业额为203847万美元,2011年扩大到291251万美元。

4.与货物贸易相比严重滞后

浙江服务贸易是在中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大背景下发展起来的,起步晚、但发展较快。浙江货物出口占全国货物出口比重在2002年的时候已经占到9%,2011年为11.4%,2002年的服务贸易出口占全国的服务贸易出口比重仅仅只占1.7%,2011年已增长为8%。

浙江服务贸易发展快,但总体水平与货物贸易相比,仍然是严重滞后。虽然服务贸易整体占浙江贸易的比重从2002年2.3%上升到2011年的6.3%,仍然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浙江省的服务贸易的进出口差额2002年的贸易是逆差0.8亿美元,2004年变为顺差后2011年顺差金额增加到53亿美元。但是与浙江省的货物贸易进出口差额相比,差距巨大。

二、浙江服务贸易发展路径特点

运输服务、旅游服务、建筑安装及工程承包服务是浙江省服务贸易的三大传统出口行业,同时也是浙江省服务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从服务贸易的出口行业结构来看,旅游出口占比从2006年的41%下降到2011年的31.1%,建筑安装和劳务承包从39.2%降到20%。但是运输出口比重从2006年的13.6%上升到2008年的22.6%之后,受国际金融危机滞后的货物贸易出口增速放缓的影响2009年达到11.3%的低谷。2011年运输的出口比重仍然保持在18.9%。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出口快速增长,尤其是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服务为主体的国际服务出口占比从2006年的1.7%上升到2011年的17.8%,在浙江省国际贸易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显现。

服务贸易的进口行业结构也有显著的变化。传统服务贸易行业中的运输服务进口占比从2006年的34.7%下降到2011年的15.2%,旅游进口占比却从2006年的2.7%上升到2011年的44.1%。新兴的服务贸易行业中,咨询服务进口占比从2006年的10.9%下降到2011年的1.6%,教育医疗保健服务进口占比从2006年9.2%上升到2010年的20.9%。

受服务出口行业结构、进口行业结构变化的影响,浙江服务贸易进出口差额的主体对象也有了巨大的变化。传统服务贸易行业中,运输从2008年开始从顺差转为逆差,2011年顺差高达135026万美元。旅游的顺差从2006年的207082万美元下降到2011年的44855万美元。建筑安装与劳务承包一直是服务贸易的顺差来源,从2006年的201816万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290170美元。新兴的服务贸易行业中,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的贸易顺差额从2006年的6951万美元上升到2011年的255377万美元最为显著。但教育医疗保健从2006年的20036万美元的逆差上升到161755万美元的逆差。

从浙江服务贸易行业结构的变化结果来看,宁波-舟山港口的建设发展壮大了浙江省的国际物流产业、提升了浙江省的服务贸易的实力。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贸易行业将成为浙江服务贸易的增长主体。随着浙江省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外旅游也越来越普遍,从而导致国际旅游进口大幅上升。接受国外的教育、医疗保健等也成为可能,教育医疗保健的进口占比上升,逆差金额逐年攀高。

TC指数(Trade Competitive)即贸易竞争指数,是指一国或地区进出口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TC指数取值大于0,说明比较优势大;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强:反之则说明比较优势小,越接近于-1,竞争力越小。2006-2011年的贸易竞争力指数,结果如下:

从服务贸易总体的TC指数来看,2006年的TC指数为0.39,2008年降到0.1以后又逐步上升,2011年为0.22.总体来看浙江省的服务贸易出口与进口大致平衡,国际竞争力相对较弱。

从行业上看,浙江省服务贸易TC指数最强的为建筑安装和劳务承包,2006年为0.98,2009年和2010年微降后,2011年又为0.99。浙江的建筑安装和劳务承包的国际竞争力在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最近几年,国际竞争力增强的最快为计算机和信息服务,2006年的TC指数为0.67,2011年为0.97。软件服务外包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显示出了强大的后劲,成为浙江服务贸易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作为浙江的传统服务贸易行业,国际运输的2006年TC指数为-0.06,2008年TC指数转为正值以后,2011年为增强到0.32,虽然国际竞争力仍然相对较弱,但有所增强。

近几年来国际竞争力降低的最快为旅游行业。从2006年的0.94降到2011年的0.05。这几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民币的升值、国外一些国家放开对签证的要求等因素,出国旅游热持续升温,成为服务贸易进口的一大项目。保险的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波动也不叫大,在2006年为0.13,竞争优势非常微弱,但2008年增强为0.46,2011年却转为负值为-0.21。通讯、邮电的TC指数在2006年为0.42,但是2007年成为-0.56,2009年甚至达到-0.94。浙江的保险以及通讯、邮电行业不仅没有形成特别的优势,甚至转变为处于劣势。随着国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保险以及通讯、邮电行业之外,专利、咨询、教育、广告等新兴的服务贸易行业也受到国外同行的竞争压力,除了个别年份的TC指数是正的值之外都为负值。尤其是专利,2011年的TC指数达到-0.97,接近取值方位的极限-1,说明在这方面,浙江也处于绝对劣势。

三、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战略

综上所述,近年来,浙江省服务贸易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发展势头良好,增长空间很大。进一步提高浙江服务贸易的竞争力需要政府的引导与配合,2008年9月,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以上海为龙头、江苏与浙江为两翼的长三角地区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服务贸易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内容。2011年,国务院先后批复了《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规划》和《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国际级战略。2012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设立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批准实施《浙江省温州市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总体方案》。中央政府给予的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为“浙江服务”品牌的发展提供了重大契机,将极大提升浙江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产业基础。

浙江省围绕着国家战略,制定了“十二五”时期浙江服务贸易发展规划。把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和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培育“浙江服务”品牌为中心环节,不断提高服务外包接包能力,显著提高服务贸易比重作为“十二五”期间浙江经济贸易发展的重点。“十二五”期间,浙江省服务贸易出口额的目标是实现翻一番半,达到300亿美元,同时,逐步提高服务贸易出口在外贸中的比重,争取服务贸易出口比重2015年达到9.3%。巩固发展国际旅游、国际运输、国际建筑工程承包等传统服务贸易优势的同时,把软件和信息服务外包、文化服务贸易作为发展重点领域,逐步推进金融、保险服务贸易、教育服务贸易、专有权使用和特许经营服务贸易、管理咨询与会计等专业服务贸易、医疗保健服务贸易,努力拓展商业存在以及自然人移动的服务贸易领域作为“十二五”期间浙江服务贸易比重显著提高的途径。

浙江省在推动服务贸易发展举措上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人才是服务贸易产业发展的关键和基础,浙江省对现有的培训基地、培训机构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校企合作、鼓励培训基地、培训机构与企业加强合作,形成政府、企业、培训机构三方联合推动共同发展的局面。

二是重视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建设。浙江省内有2个部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和28个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是浙江省服务外包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主阵地。加大对服务外包示范园区的扶持力度和指导力度,加强对服务外包产业对接、招商引资的协调组织。

三是重视重点文化出口企业的培育。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境内外文化展会,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文化贸易规模。为提高企业文化出口竞争力,浙江省出版部门与企业联合开展了“浙江出版物海外推广营销工程”,提高浙江文化企业的国际知名度。

四是重视软件产业发展。以金融服务软件、通讯信息、企业信息化建设等具有比较优势的软件出口领域为突破口,加大政策信息、市场拓展、业务项目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能够发挥骨干带头作用的软件出口企业,使软件出口成为全省经济转型升级的“转换器”。

五是鼓励企业开展技术贸易。浙江省对技术贸易企业进行分类指导,做好技术贸易发展的促进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贸易。浙江省还积极组织出口贴息工作,鼓励企业积极用好国家的扶持政策,提高企业技术贸易积极性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浙江省商务厅:2011浙江服务贸易发展报告、2012浙江服务贸易发展报告,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2012年版.

[2]张莉.十二五时期国际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我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2011(1):24-28.

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篇6

一、入世十年我国服务贸易开放稳步推进

在《中国加入WTO议定书》中,我国政府承诺全方位、有步骤地开放服务业市场。在列入服务贸易开放减让表的33项内容中,包括一般商品的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和物流配送在内的商业分销服务,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以及教育服务等领域的开放度较大;电信、售后服务、视听服务中的电影院建设和经营、燃气、热力、供排水等城市管网首次列为开放的领域;银行、保险、证券等领域行业也进一步放宽了限制。在分地域开放的领域,如金融、保险、电信增值等,经济比较发达的东南沿海地区和内陆中心城市都列入了开放名单,广州和上海成为第一批开放的城市之一;在不分地域开放的领域,如运输、文教等领域,对外资的市场准入程度也大大提高。根据我国政府在议定书中的承诺,我国在加入世贸组织后1―6年内逐步开放服务业市场。

总体看来,我国对服务贸易的开放承诺水平较高,在服务贸易12个领域中,针对9个领域做了具体承诺。在160个细分领域中,针对102个做了具体承诺,明显高于一般发展中国家的承诺水平。2005年以来,我国服务贸易领域的开放进一步加快,对一些敏感行业,包括商业、通讯、建筑、分销、教育、环境、金融、旅游和运输等9个领域,约90多个分部门作出了开放承诺。过渡期结束后,我国全部的市场准入承诺的平均数为57.4%,平均比例为38%;在国民待遇方面承诺的平均数和平均比例分别为57.4%和45%,皆高于其他国家。

入世十年,我国政府在关于服务贸易的12大领域中,先后颁布实施了一些相对性政策法规,开放我国服务贸易市场。截止到2010年,在按WTO规则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中国已经开放了100个,占服务部门总数的62.5%。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电信服务、分销等在内的服务贸易部门已全部向外资开放,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此外,中国在自贸区框架下的服务贸易开放也不断增多,先后与东盟、智利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与香港特区、澳门特区签署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和5个补充协议等。

二、入世十年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成效显著

加入WTO以来,随着我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稳步扩大,运输、通信、金融、保险等服务进出口迅速增长,深化了与贸易伙伴的经贸关系,也引进了国外先进的技术、管理方法与经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服务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和拉动呈现不断增长的趋势。近3年来服务贸易逆差明显减少,国际竞争力逐步增强。

(一)服务贸易国际地位不断上升

加入WTO以来,我国明确提出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致使我国服务贸易规模迅速扩大。2001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726.1亿美元,其中,出口额333.4亿美元,进口额392.7亿美元;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进出口额已经达到3645亿美元,其中,出口1933亿美元,进口1712亿美元,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8.7%、18.38%及19.0%。我国服务贸易在世界服务贸易中的排位不断提高。2001年,我国服务出口及进口在世界的排位分别为第12位及第9位,2010年,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的排位升至第四位,进口升至第三位。虽然与欧美等服务贸易大国还有一定的差距,但在国际服务贸易中的地位已不容忽视。

(二)服务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随着服务贸易开放程度的加深,我国传统服务贸易额比重下降,建筑服务以及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通讯服务等新型服务增速提高,而部分高附加值行业则出现了持续、较快增长。2001年,运输、旅游、和其他商业服务的出口及进口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及进口的比重分别为88.6%及82.4%,2009年则分别降至76%及70%,2010年,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出口额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5.5%。尤其是高附加值服务贸易出口增势强劲。2010年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咨询和广告宣传出口占服务出口总额的比重为21%,比2001年上升 15个百分点。

(三)服务贸易逆差有所收窄

加入WTO以来,由于运输、旅游、金融、专利使用和特许等行业一直呈现逆差状况,我国服务贸易整体仍处于逆差格局。但随着商业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及咨询等领域出口的强劲增长,逆差状况明显收窄。“十一五”期间,我国建筑服务出口增长了4.6倍,顺差增长8.7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咨询出口分别增长了4倍和3.3倍,年均分别增长38%和34%。2010年,商业服务、建筑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及咨询四项顺差分别为184亿、94亿、63亿和77亿美元,分别增长2.1倍、1.6倍、92%和47%。此外,文化、广播影视、教育、中医药服务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服务出口迅速增加也是造成顺差收窄的主要原因。

(四)主要服务贸易伙伴相对集中

截止到2010年,我国前五大服务贸易伙伴依次为香港地区、美国、欧盟、日本和东盟,与该五大伙伴之间的服务贸易额占服务贸易总额的68%。从主要领域的进出口情况来看,香港及美国分别为我国运输第一及第二大出口市场,所占比重约为50%;旅游出口市场集中于香港地区、中国台湾、韩国、日本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上述四地占有近六成的份额;美国为我国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最大的出口市场,其次是东盟,2010年我国对该两大市场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出口额合计占该行业出口总额的一半;香港地区是我国咨询第一大出口市场,其次是欧盟和美国,占比均超过20%。

(五)服务外包成为新增长点

加入WTO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的一个重要亮点就是服务外包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近5年来,随着服务外包成为全球经济的新增长点和新引擎,我国的服务外包也在世界经济的版图中逐渐崛起。近5年来,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5%,截至2010年底,全国服务外包企业超过1万家,国际外包合同执行额403.3亿美元,离岸服务外包合同执行金额156.8亿美元,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近800家,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达到232.8万人。已涌现出中软、东软、文思、软通等一批营业额超亿美元、人数超万人的服务外包领军企业,“中国服务”正逐渐迈向世界。

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未来取向

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是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必由之路。未来要营造更加开放透明的法律环境及稳定有序的经营环境,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要进一步加强服务贸易的交流与合作,消除服务贸易壁垒,争取更好的市场准入条件;要进一步推进服务贸易便利化,构建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新优势。具体应把握下面四个方向:

(一)促进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协调发展

实现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的协调发展、协同增长,应把握三个思路:

一是大力发展生产业,对现阶段能够提高货物贸易出口附加值的服务,如运输服务、商业分销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会展和广告服务等给予政策倾斜。二是加强国际合作,在双边或多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协议谈判中,逐步将服务贸易领域纳入到区域协议谈判的范围,将我国货物贸易中的一些优势项目纳入与他国服务贸易谈判的博弈之中,利用货物贸易优势,争取更多的服务出口空间。三是加快服务行业协会的建立步伐,充分发挥货物贸易行业协会的经验和优势,加强两协会的合作,互通信息,共同研拟及应对国际竞争。这样就可以使中国的商品与服务资源获得最优化使用,形成对外贸易发展的合力和内生动力,实现“兄弟同心,其利断金”的最优化效应。

(二)发展中开放与开放中发展

在发展中开放,在开放中发展应是未来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大趋势与总方向。要采取有步骤、分层次、分地区的渐进式服务贸易开放策略,并把握好四条开放路径:

首先,应根据我国服务业发展的特点及状况,包括优势、劣势、潜力等,结合我国加入WTO的承诺,统筹规划并协调制定各行业的市场准入政策,在既考虑国际规则,又依据本国国情的基础上来确定我国服务贸易的开放度和保留度。

其次,分行业有选择地进行开放,积极推进旅游、水上运输等领域的开放,逐步推进商业、对外贸易、会计、法律资讯的开放试点范围,审慎并适度地实行金融和通讯领域的试点开放。

第三,分地区有选择地开放,根据我国各地服务业发展水平不均衡的状况,对东南沿海地区,尤其是上海、广东、福建等地区可加快开放步伐,对中西部地区可采取先行先试的方式逐步开放。

第四,对港、澳、台地区可实施优于其他外商的开放政策,甚至可以实施对港、澳、台地区在服务业领域的全部开放,即享受内资待遇。

(三)抓准突破点,构建新优势

要进一步巩固发展传统服务贸易、开拓创新现代服务贸易,抓准突破点,使我国的服务贸易逐渐向知识、技术、资本密集型转变,由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通过构建服务贸易发展新优势,提高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1、巩固发展传统服务贸易

旅游是我国进出口最多的服务贸易行业,也是我国发展服务贸易的优势领域之一。2009年,我国旅游出口408.4亿美元,进口437亿美元,分别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及进口总额的27.9%和27.6%。中国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神秘的东方文化元素吸引了大量的国际游客,世界旅游组织数据称,中国2010年国际游客数量达到5598万人次,已取代西班牙成为世界第三大旅游国家,为发展旅游服务贸易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除旅游外,运输服务贸易也是我国重要的服务贸易领域。2009年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出口236亿美元,进口466亿美元,分别占我国服务贸易出口及进口总额的18.4%和29.5%,逆差239亿美元,是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最大的行业。目前我国运输服务贸易高逆差的现象,说明我国运输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很弱,与贸易大国地位极不相符,需要着力予以发展。

优化服务贸易结构是当前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主要方向,但优化结构并非传统意义所说的弱化传统服务贸易,发展现代服务贸易,而是应该巩固传统服务贸易,大力发展旅游、运输等我国具有优势的服务贸易,借助货物贸易的发展经验和发展优势,打造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服务贸易品牌;在传统服务贸易同时发展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贸易

现代服务贸易的基础是现代服务业,世贸组织的服务业分类标准界定了现代服务业的九大分类,即商业服务,电讯服务,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与社会服务,与旅游有关的服务,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在巩固传统服务贸易基础上发展现代服务贸易,要抓准突破点,通过重点发展一批可以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的现代服务业,带动整体现代服务业和服务贸易的发展。

鉴于我国的国情,当前可重点发展四类现代服务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商贸、保险、旅游、房地产业;与科技创新有关的咨询、信息、中介等专业服务业;为农业发展提供服务的农村服务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支持作用的教育培训、公共服务业等,通过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使之成为我国服务贸易跨越式发展的支柱。

3、大力发展服务外包

未来一段时间,要抓住国际服务业加快转移的机遇,大力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提高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扩大服务贸易规模。推动中国服务外包企业承接在华跨国公司服务外包业务,逐步扩大中国服务外包市场份额,提高国际竞争力。支持服务外包企业取得国际认证和开拓国际市场,创建服务外包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外包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具体应走好下列三条成长之路:

ITO产业成长之路。要大力发展软件开发、测试、咨询业务,重点发展定制软件、嵌入软件业务等,要通过ITO产业的龙头引领作用,带动业务流程外包、金融服务外包、医药研发外包等其他领域的发展。

BPO企业成长之路。要加大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BPO服务外包企业,要力争培育10家人员规模超过2000人的中大型领军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梯度发展格局。

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篇7

【论文摘要】 在国际服务贸易不断增强的大趋势下,中国服务贸易不论从总量和结构方面都居于弱势地位,本文在基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3、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一、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1、服务业的跨国转移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服务业跨国转移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新的显著特征。促进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动因主要有:一是生产的国际化带动了服务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活动,也需要获得全球化的贸易、金融、通讯、运输等服务,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业也出现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浪潮。二是以it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在世界服务业中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为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全面深化打下基础。

2、世界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会计、咨询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扩张。世界服务贸易将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3、服务外包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离岸服务外包得到快速发展,服务发包市场仍是传统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但接包市场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印度等被视为发展最为成熟的离岸ito与bpo接包市场之外,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以及中东欧地区逐渐参与进来,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服务外包离岸外移及与其相伴的服务贸易全球化,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并将对全球经济版图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服务贸易总量分析

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规模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917亿美元,24年间增幅超过43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6%。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6的第8位。从服务贸易增长率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增长率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增长趋势,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06年中国服务出口年增长率达24%,远高于美国的10%,英国的1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所占gdp的比重相当低。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而我国2006年仅为39%。

2、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门。旅游服务出口比重一直居于首位。其他商业服务出口从1997-2005年一直占服务出口比重的第二位,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31.3%下降到2006年的21.5%,2006年位居第三位。运输服务2006年比重达23%,跃居第二位。此外,咨询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占比达8.6%。其他服务部门出口比重较低。

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三大主要部门,其中运输服务进口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2003年跃居第一位,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第一大部门,2006年占比达34.3%。旅游服务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自1997年29.3%升至2000年36.6%的高位,又降至2006年的24.2%,为第二大服务进口部门。其他商业服务所占比重在10.7%—21.3%之间波动。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它们所占比重分别达8.8%、8.4%、6.6%。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中国服务贸易都以传统的旅游、运输等行业作为支撑,其主要属于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服务如航空、通讯、建筑以及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如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贡献微弱,中国的服务贸易仍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第二,中国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部门的比较优势在逐步减弱。逆差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随着货物贸易的迅猛发展,运输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运输部门尤其是航空运输在质量和价格方面与欧美一些大运输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第三,现代服务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而中国在这些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应对国际服务业对中国服务业冲击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稳步推进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比重。培育生产者服务市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加强产业链的连锁作用,加大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力度,完善交通、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推动技术和服务创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企业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3、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开放服务市场,放宽对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为跨国企业来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条件。二是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专门政策措施,进行外包企业认定,仿照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为外包企业提供低息信贷,减免企业开展离岸外包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对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进口设备可以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商务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服务外包和服务贸易篇8

【论文摘要】在国际服务贸易不断增强的大趋势下,中国服务贸易不论从总量和结构方面都居于弱势地位,本文在基于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3、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一、世界服务贸易发展趋势

1、服务业的跨国转移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快速发展

服务业跨国转移是当前经济全球化新的显著特征。促进服务业跨国转移的动因主要有:一是生产的国际化带动了服务的国际化。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活动,也需要获得全球化的贸易、金融、通讯、运输等服务,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性服务业也出现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浪潮。二是以it为主导的高新技术在世界服务业中的应用,取得重大突破,从而为服务业国际分工的全面深化打下基础。

2、世界服务贸易结构调整加快,新兴服务贸易快速增长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服务贸易的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服务贸易结构日益向知识技术密集型方向转变。全球信息技术革命的不断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通讯、计算机和信息服务、会计、咨询等新兴服务行业不断扩张。wWw.lw881.com世界服务贸易将逐渐由以自然资源或劳动密集型为基础的传统服务贸易,转向以知识技术密集型为基础的现代服务贸易。

3、服务外包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离岸服务外包得到快速发展,服务发包市场仍是传统的美国、欧洲和日本,但接包市场除了澳大利亚、加拿大、爱尔兰和印度等被视为发展最为成熟的离岸ito与bpo接包市场之外,中国、菲律宾、墨西哥以及中东欧地区逐渐参与进来,成为强有力的竞争者。服务外包离岸外移及与其相伴的服务贸易全球化,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并将对全球经济版图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1、服务贸易总量分析

在国际服务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中国的服务贸易也得到了蓬勃发展。从规模来看,中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从1982年的44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1917亿美元,24年间增幅超过43倍,占全球服务贸易的比重从0.6%增长到3.6%。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世界排名由1982年的第28位上升到2006的第8位。从服务贸易增长率看,中国服务贸易进出口年增长率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增长趋势,不仅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2006年中国服务出口年增长率达24%,远高于美国的10%,英国的11%,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国际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仍有较大差距。所占gdp的比重相当低。据世界银行统计,发达国家服务业产值占gdp的比重一般都在60%以上,而我国2006年仅为39%。

2、服务贸易结构分析

服务贸易出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旅游、运输、其他商业服务一直是中国服务贸易出口的三大主要部门。旅游服务出口比重一直居于首位。其他商业服务出口从1997-2005年一直占服务出口比重的第二位,但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从1997年的31.3%下降到2006年的21.5%,2006年位居第三位。运输服务2006年比重达23%,跃居第二位。此外,咨询业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占比达8.6%。其他服务部门出口比重较低。

服务贸易进口结构分析。根据1997-2006年中国服务贸易进口分项目情况统计数据,运输、旅游、其他商业服务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的三大主要部门,其中运输服务进口表现为先降后升的趋势,2003年跃居第一位,成为中国服务贸易进口第一大部门,2006年占比达34.3%。旅游服务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自1997年29.3%升至2000年36.6%的高位,又降至2006年的24.2%,为第二大服务进口部门。其他商业服务所占比重在10.7%—21.3%之间波动。值得注意的是保险、咨询、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2006年它们所占比重分别达8.8%、8.4%、6.6%。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第一,无论出口还是进口,中国服务贸易都以传统的旅游、运输等行业作为支撑,其主要属于资源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资本密集型服务如航空、通讯、建筑以及技术、知识密集型服务如金融、计算机和信息服务等部门对中国服务贸易的贡献微弱,中国的服务贸易仍以传统的落后方式增长。第二,中国传统服务部门如运输部门的比较优势在逐步减弱。逆差额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随着货物贸易的迅猛发展,运输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中国运输部门尤其是航空运输在质量和价格方面与欧美一些大运输公司相比还有较大差距。第三,现代服务产品的需求迅速扩大,而中国在这些行业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无法满足日益扩大的需求,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不仅是应对国际服务业对中国服务业冲击的需要,也是满足中国服务业发展的需要。

三、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对策

1、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中国服务贸易总体水平落后,服务贸易结构不合理,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就是中国第三产业规模和比重较小,服务业发展水平较低,服务部门、种类和设施尚不健全。为此,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稳步推进消费需求结构升级,提高服务消费比重。培育生产者服务市场,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加强产业链的连锁作用,加大相关产业的协调与支持力度,完善交通、文教、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推动技术和服务创新,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努力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

2、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按照积极推进新兴服务贸易出口与扩大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贸易出口相结合的原则,重点扩大工程承包、设计咨询、技术转让、金融保险、国际运输、教育培训、信息技术、民族文化等服务贸易出口;充分利用外资,利用外资企业在新型服务贸易部门的示范、人员培训和产业前后向关联等途径实现的技术外溢效应,提高我国服务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优化服务贸易结构。

3、积极培育国内服务外包市场

一是要积极稳妥地开放服务市场,放宽对服务贸易领域市场准入的限制,为跨国企业来我国开展服务外包业务创造条件。二是制定鼓励承接服务外包的专门政策措施,进行外包企业认定,仿照给予高新技术企业的支持政策,为外包企业提供低息信贷,减免企业开展离岸外包的所得税和营业税,对用于提供外包所需的进口设备可以免征关税及进口环节增值税。三是积极推进服务外包商务环境建设。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