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国债期货交易策略8篇

时间:2023-07-09 08:25:24

国债期货交易策略

国债期货交易策略篇1

上市当日证监会主席肖钢表示,作为我国第一个场内利率衍生品,国债期货上市标志着我国期货衍生品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市场对国债期货寄予厚望,认为其发展空间宽广,对实体经济意义重大,在未来甚至可能代替股指期货成为期货市场的王者。但是,刚刚获得新生的国债期货还很小,上市首日成交量不足4万手,远远小于此前预期,到9月16日成交量和持仓量均创下上市10天以来新低。不过,由于银行、保险等市场主角迟迟还未登场,现在的国债期货交易更像是大戏开场前的一段预告片。

谨慎开锣

尽管之前发生了“光大乌龙”事件,国债期货还是如约上市,只是管理层采取了更加谨慎的策略。

根据中金所9月2日的《关于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上市交易有关事项的通知》,5年期国债期货各合约的交易保证金暂定为合约价值的3%;从交割月份前一个月中旬的前一交易日结算时起,交易保证金暂定为4%;从交割月份前一个月下旬的前一交易日结算时起,交易保证金暂定为5%。保证金均高于此前公布的“2%、3%和4%”的比例。

目前机构投资者大部分还不能入场,尤其银监会和保监会还未对银行与保险机构如何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指引”,债券现货持有量最多的两大金融机构都还无缘登场。而根据证监会此前的《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参与国债期货交易指引》,基金参与国债期货的投资策略以套期保值为主,严格限制投机,而且对其投资比例做出严格限制。

对此,上海耀之资产管理中心衍生品主管熊赟向本刊记者表示:“中金所以先把这个产品稳定推出的策略为主,现在不仅是银行和保险,所有的特殊机构法人户都不能参与,只有券商自营户和少数以普通公司名义注册的一些私募机构账户可以进来,所以总体的参与者相当有限。”

这造成了上市初期国债期货交易冷清的局面。从交易量看,熊赟以9月10号上午为例说明:“主力合约交易到上午为止3000手不到,如果按照5%期货公司给出的保证金来算就是15个亿,再看远期合约交易量也就几百手,大概也就六七百万元的资金在里面交易。”

“我个人觉得有券商的自营户在里面,个人投资者占比相对少一些,定价还是券商自营话语权多一点,虽然大银行没有进来,但是价格没有偏离理论价格太远,说明还是有比较理性的机构在里面。”熊赟说。

由于国债期货联通多个金融市场,限制机构参与可以防止金融产品之间发生连锁反应,引发金融市场波动。因此,中金所目前就是让大家都来试一下,如果交易平稳、交割等技术规则都没有问题的话,再逐步把机构放进来。就接近市场的人士透露,目前较高的保证金比例也是暂时策略,当交易平稳运行之后会慢慢下调到更合理的水平。

至于国债期货重新上市后表现冷清的情况,其改善有待于中金所将交割机制放得更灵活以及重要机构投资者的进场时间。从宏观角度看,国债期货是人民币国际化和利率市场化的重要工具,如果市场活跃度不够也会影响金融改革的进程。因此,如果交易量出现下滑,将不排除推出相应措施,以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场。

今非昔比

此次国债期货上市,似乎怎样谨小慎微都不为过,原因就是因为有18年前的惨痛失败教训。

早在1992年,上海证券交易曾经开放国债期货交易,推出12个品种的国债期货合约,只对机构投资者开放,但之后不久爆发了著名的“327国债事件”,造成“中国金融教父”管金生的悲剧。1995年5月,中国证监会发出通知,暂停国债期货交易。我国第一次国债期货试点失败。

如今市场环境已经与多年前大不相同,制度设计也更加完备,我们是否已能够避免多空绞杀的投机行为?

国金期货首席经济学家江明德向本刊记者表示,与20世纪90年代相比,当下国债现货市场基础已经更加成熟。目前,我国国债市场规模约为6.4万亿元人民币,是全球第五大、亚洲第二大的债券市场,操纵体量如此大市场的可能性已经很小。而1995年国债市场总发行量不过约1000亿元的规模,其中百分之七八十还不能交易。市场中资金多于现券,是造成数次 “多逼空”投机行为的基础。

中期研究院金融研究部(北京)研发负责人宋楚平从制度设计上向本刊记者分析,18年前国债期货的保证金只有1%,杠杆率更高,现在的保证金提高到3%,而且越接近交割日保证金还会逐步提高,这也让操纵市场的可能性变得很小。另外,上世纪90年代时国债期货交易系统有漏洞,没有资金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买卖交割,现在规则更加完备,类似的漏洞都已堵上。

此外,目前利率市场化程度已经较高,除存贷款基准利率外,国债发行利率、回购利率以及银行间同业市场拆借利率等都是透明公开的,这让市场对政策的可预期性变得更高,没有了成为投机市场的土壤。

随着期货市场近20年的发展,从各类商品期货到股指期货这样的金融期货产品,投资者经验更加丰富,市场基础已经更加成熟。金融市场的发展让债券持有机构对能够对冲利率风险的衍生品需求更加强烈,使国债期货的套期保值功能具备了更加现实的基础。

未来可期

到今年7月末,我国商业银行持有记账式国债为51464亿元,占托管总量的68.91%。根据当前的国债存量测算,利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国债市值便下降约3000亿元,其中将近70%的损失都将属于银行。

市场普遍分析认为,我国未来5?10年的利率水平将呈逐渐走高的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国债投资者急需一个产品来对冲利率风险。甚至有市场人士认为国债期货是专为银行解决利率风险设立的对冲工具也不为过,只是目前主角尚未粉墨登场。

“机构对利率衍生产品的需求非常强烈,在利率方面我们缺少做空工具,这是造成债券市场交易不活跃的重要原因。当利率市场化后,如果和利率相关的产品交易不活跃,利率市场化就推动不了,放开利率管制的意义也就不大。” 熊赟说。

我国债券市场上原来有一个可以做空的工具,叫做利率互换。但是由于互换门槛太高,需要银行授信,还要签交易商协会的主协议和一系列文件,交易手续复杂,所以市场上基本都不用。

比较而言,国债期货则更具优势。首先,在交易所交易可以规避信用风险。利率互换是和某个银行签协议,万一对方出了问题就会有风险,这也是机构不愿意做的一个原因。而国债期货投资者都是和交易所做对手方,即使有一方出现问题,有交易所可以控制风险。其次,国债期货做空相对容易,50万元人民币就可以开一个交易账户。但如果做利率互换要银行授信的话,没有几个亿的现金流基本是不可能的。

另外,国债期货的重推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人民币无风险利率多了一个流动性好、使用便利的市场化定价工具。这是近期其他金融创新的基础,也是海外投资者接受人民币作为储值货币的理由之一。” 熊赟说。

银行是国债的主要持有机构,银行间市场也是债券交易的主要市场,占全国债券交易额的90%以上,因此银行注定会成为国债期货的主要玩家。那么,未来国债期货的定价权是否会完全掌握在银行手中,从而垄断利率的定价权呢?

国债期货交易策略篇2

经过近20年的等待,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终于在2013年9月推出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此次合约设计借鉴了国际成功经验,并结合中国市场的实际情况,市场反应良好。从合约上市至今运行平稳,产品功能有效发挥,基本符合预期,市场效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国债现货市场联动,明显提高了可交割债券的流动性。自国债期货从2013年9月上市以来,轮流成为最便宜可交割券的130015、130020、140003、140006等7年期国债在市场上的受关注度获得了显著的提升,帮助7年期国债在银行间市场的成交量全面超越了以往受追捧的10年期国债。以130015为例,在9月6日国债期货推出前日均成交量稳定在11亿元左右,国债期货推出后的几个月,日均成交量大幅提升至17亿元左右,增幅逾50%。二是国债期货充分发挥了价格发现的作用。国债期货最便宜可交割券的日均买卖价差由以往的动辄5—10个BP下降至目前的2个BP以内,与国债期货价格走势联系紧密,价差稳定在0.2元附近。由此可见国债现货市场和国债期货市场的价格相互影响,产生为市场所接受的利率和价格,为其他的金融产品的定价提供了基准。目前机构在国债投标过程中,国债期货价格已经成为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由此可见,国债期货能够较为真实准确地反映远期利率的走势,且已经得到机构投资者的认可。三是国债期货的走势对现货市场走势具有先行指标的意义。国债期货市场通过保证金制度降低了准入门槛,相比起银行间现货市场大机构之间动辄上亿的交易来说,国债期货一手合约仅仅需要保证金2万元。因此期货市场的参与者能更灵活的利用国债期货对收益率变化做出预判。通过实践发现,国债期货在重大事件前的走势往往能预示出市场对此类事件的基本态度。例如周一、三收盘前最后30分钟的走势往往是对第二天央行公开操作的预判;而在可交割券发行前的期货价格则表明了市场对此次发行的看法。通过密切关注国债期货的走势,可以为投资者提供宝贵的先行经济指标信息。当然,国债期货上市至今也存在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是流动性偏低,市场深度不够。国债期货上市首日成交量超过30000手,而进入2014年以后,日成交量一路走低,日均勉强维持在2000手左右,甚至发生过几次日均不足1000手的极端情况。其中部分原因是2014年市场参与者出于对整个市场流动性风险升高具有一定的预期,因此造成多数投资者采取了降久期的防御性措施。因此7—10年的长端国债在需求上受到了一定的打压,从而造成了国债期货的成交活跃度也受到了牵连。不过除此之外,国债期货本身也有其自身的先天性流动性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国债期货目前的参与主体较为单一、单薄。目前主要以证券公司、私募基金和散户为主。此类投资者手中所拥有的国债现货存量相当有限,因此导致国债期货的主要套保功能未能得到最有效的开展。目前市场参与者的套利策略具有高度的趋同性,不利于提高国债期货流动性;多头和空头的投机策略之间的差异可以提供一定的交易量,但是终归因为规模较小,无法扭转全局。只有当对国债现货已经有显著需求的银行和保险机构参与到国债期货市场中以后,方能从根本上解决投资者高度趋同这一问题。第二,国债期货尚未形成丰富的产品体系,目前仅仅拥有5年期这一个品种,在收益率曲线上所能覆盖的范围非常有限。大部分固定收益投资策略,都需要通过对两个或者更多的具有不同期限的产品进行组合来达到预期效果。目前国债期货上仅有这一个产品,限制了投资者的策略类型选择,并使策略执行方式高度趋同,进一步加深了国债期货的流动性问题。

二、结论与建议

展望中国固定收益市场未来十年的发展,我们认为,无论从总量上还是结构上,都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随着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随着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间地位逐步的提升,中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必然会越来越高,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也会越来越大。这里,围绕如何进一步推动债券市场更好地服务中国经济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一)继续坚持市场化方向

“看不见的手”的引导与“看得见的手”的行动,真正做到该管的管得好,该放的放到位尤其是金融监管,如果还沿袭计划经济的思维方式监管,可能会造成比实体经济更大的危害。实践告诉我们,行政管制不仅解决不了市场风险问题,也解决不了市场发展问题,如果缺乏有效制约,还会带来寻租行为和腐败现象。从国内外债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和经验来看,放松行政管制、面向机构投资者的场外市场发展方向是债券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今后应继续坚持这一发展方向,注重发挥两个市场的相互补充作用,完善多层次债券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鼓励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在内的机构参与国债期货市场,提高金融资源资源配置效率。从各类监管机构所释放出的信号来看,这已经不是一个是否可以参与的问题,而是一个何时准许此类机构参与国债期货市场的问题。银行、保险类机构参与国债期货,将极大提高国债期货市场的深度广度,进一步发挥其利率风险管理工具之功效。在更多的市场有效参与者进场之前,如何进一步丰富国债期货产品体系,则是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二)健全与完善收益率曲线

这既是进一步发挥市场配置金融资源作用的要求,也是健全与完善收益率曲线的内在要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健全反映市场供求关系的国债收益率曲线”,将健全国债收益率曲线纳入了国家全面改革的核心发展战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国债收益率曲线反映无风险资产的利率水平和市场状况,不仅能为金融体系提供基础性的市场化定价参考,而且可以成为经济和金融运行状况指示器。目前,我国银行间货币市场能够形成市场化的1年以内的短期利率,但是银行间债券市场采取双方询价交易方式,缺乏连续竞价机制,而且信息不透明,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受此影响,中长期债券交易效率不高,市场规模和交易活跃程度都差强人意。国债期货具有报价连续、公开透明的特点,能够准确反映市场预期,促进利率市场化的形成。央行可以根据国债期货市场的价格变化,有针对性地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引导市场的利率预期,避免国债期货市场价格过高或者过低,完善并增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力的提高,有利于宏观经济和金融市场稳健运行,降低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

(三)国债现货与期货市场协同发展

我国国债现货市场包括一级市场(发行市场)和二级市场(交易市场)。多品种国债期货上市将促进两个市场流动性和定价效率的进一步提高,同时也将促进两个市场的融通与衔接。完善国债期货市场,改善国债发行效率,降低发行成本。目前,我国所有记账式国债均通过电子招标系统发行。由于市场缺乏利率风险对冲工具,国债发行仍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国债期货的上市有助于提高承销商参与投标的积极性,降低国债发行风险与成本。国债期货的推出,一方面可降低一、二级市场利差,另一方面也为承销商承销期间的利率风险提供对冲工具,从而增强承销商的投标积极性。国债期货上市还可以增强二级市场流动性,降低债券的持有成本和交易成本,进而带动国债发行利率下降,降低发行成本。现货与期货市场的协同效应还表现在,国债期货可以多渠道提升现货国债市场的流动性,丰富国债市场参与者的风险管理和盈利手段,对于机构客户而言,将丰富交易策略种类和产品设计,提升创新效率,还将带动回购市场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现货收益率曲线中间段变低、变平以及买断式回购市场的发展等。当然,金融衍生市场的风险明显高于金融现货市场,为了确保国债期货市场安全、全面发展,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索。但这并不妨碍发挥现货与期货市场的协同效应。国债期货的避险功能和价格发现功能,在为市场参与者提供高效率、低成本的利率风险管理工具,增强抵抗利率风险能力的同时,也提升金融系统稳定性和收窄实体经济波动幅度。

(四)促进金融创新

提高金融市场资源配置功能与效率创新是金融市场发展的原动力。如果说,实体经济中的创新带有某种连续性、在短期内难以赶超发达国家,那么,金融创新具有跳跃性,完全可以充分发挥后发优势,在某一领域赶超发达国家。中国经济规模庞大,为满足实体经济的需要,仍需强化产品创新,不断提高金融对实体经济需求的服务水平来进行创新。并且要推动机制创新,逐渐改变过去由行政主导的创新模式,充分发挥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自律组织贴近市场的优势,增强市场主体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五)以各市场的互联互通为切入点

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国债现货市场被人为分割成银行间债券市场与交易所市场,影响了国债现货市场定价效率的提高。国债期货是一个横跨交易所和银行间市场的衍生产品,市场投资者可以通过国债期货和现货两个市场的套利操作,实现现货市场在期货空间上的联通。同时,由于债券转托管机制的存在,国债期货的交割制度将会增加两市场间的债券流动,从而吸引各类合格投资者根据自身需求参与国债现货交易,促进交易所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统一互联。交易、清算、结算和托管环节是债券市场风险防范的核心。与许多发达国家债券市场相比,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基础设施自建立来就一直处于科学规划和有效监管之下,保障了市场运行透明、风险可控。应汲取国际金融危机和Libor操纵案的教训,大力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理顺债券市场管理体系。结合危机后国际组织监管改革的新趋势,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下,按照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继续强化托管结算系统、清算系统、统一交易平台和信息库等核心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效率,防范系统性风险。完善国债期货市场,活跃现货交易,提高现货市场流动性。国债期货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促进现货市场流动性的提高:第一,国债期货的套期保值与价格发现功能增强了现货市场对信息的灵敏度,为投资者提供更多交易机会。第二,国债期货交易提供了期现套利的机会,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进入债券市场,使债券市场投资者结构进一步优化,增强债券市场的流动性。第三,国债期货采用“一篮子”债券作为交割债券,卖方可能会选择一些流动性欠佳的旧券进行实物交割,这将会增加旧券的流动性。

(六)统筹协调形成监管合力

强化市场化约束和风险分担机制从产品监管逐步过渡到功能监管。目前,经国务院批准,由人民银行牵头,发展改革委、证监会参加的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已经建立并运行顺畅,债券市场发展也总体势头良好。各相关部门应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各司其职,并以公司信用类债券部际协调机制为依托,着力加强协调配合,发挥各部门的优势与合力,共同推动市场发展。政府监管不能替代市场主体自身的风险管理。债券违约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行政审批和政府隐形担保都不能消除违约风险,应通过市场化的方式进行识别和分担。市场化约束和风险分担机制的关键是信息披露和信用评级制度。应强化信息披露制度建设,继续加强信用评级体系建设,强化培育投资者自行识别和承担风险的机制,强调投资人风险自担。

(七)积极稳妥推进金融领域

国债期货交易策略篇3

国债期货自9月初上市以来,收盘价跌跌不休,成交量持续下降。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以下简称“中金所”)和相关会员期货公司不断召开各种研讨会,探讨国债期货如何走出困境,央行也在给力支持,用逆回购来缓解资金面紧张带来的影响,但难见效果。业内人士认为,银行、保险、基金等机构不进场难解国债期货低迷之困。

交易持续低迷

11月份,国债主力合约持续低迷,成交量、持仓量都在下降。

中金所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22日国债期货主力合约TF1312,最终收盘于91.604,成交量2804,持仓量2378.0,成交额 256743.622 元;而一周前11月15日的数据则是收盘价是91.318,成交量3633,持仓量2721.0,成交金额 331939.520元。除了收盘价略有小幅提高,持仓量、成交量、成交金额都在显著下降。

又调出TF1312、TF1403、 TF1406合约11月22和11月15日的周数据,持仓量、成交量、成交金额均明显下降。

有业内人士认为,收盘价小幅上扬,是央行逆回购的结果,但持仓量、成交量、成交金额的下降显然说明央行逆回购独木难支,国债期货走出困境还需另谋他策。

“我炒期货多年了,国债期货刚推出时,我也进去做了,但价格波动太小,缺少流动性,获利太小,在里面耗着资金也不赚钱,后来就退出了,还是股指期货好点。”首创期货的“老客户”张新认为。显然张新期望进去投机,但国债期货的制度设置却不利于散户进去投机,营业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这是不少散户对国债期货的看法。”

期货公司的客户应该散户据多,在散户不感兴趣的情况下,期货公司的成交量颇为尴尬。打开中金所网站上的国债期货成交持仓量排名,上面清一色的期货公司,每周成交几百手的期货公司排在了前几位,不少都在几十手,据了解一周成交0手的期货公司也有,一周没做一个单并不稀奇。

“中金所推出的国债期货,以及股指期货,主要就是针对机构客户,不建议散户进入投机。”中金所的某位领导在参加首创期货举办的金融期货及衍生品高端研讨会上并不讳言。在中金所的国债期货成交持仓量排名表上,没有见到银行、保险公司、基金等机构。

记者走访了京城的几家期货公司营业部,国债期货交易冷清,人气不佳。“刚推出的时候,人气还行,散户、机构都有,后来没有赢利的散户逐渐退出,机构也离开了。”京城某期货营业部的管理人员说,“现在的情况交易量很低,有时一周都没有人交易一笔。”

为何不受待见

国债期货上市以来成交清淡这一现象,原因颇多。

“主要是机构没有参与。”在10月30日首创期货举办的金融期货及衍生品高端研讨会上,某基金公司经理直言,目前资金量大的机构还是银行、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这些大客户没有参与是主要原因。而另一个参会嘉宾则表示,目前政策上还没有给大型机构进入的时间表,期待政策面有所松动。

在英大期货举办的国债期货交易策略研讨会上,该公司投资咨询总监蓝天祥也认为,银行、信托和保险(放心保)等机构参与国债期货的相关办法不明确,从而将国债期货的主力挡在门外是主要因素。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当初领导层推出国债期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为了推动国内的债券市场,但现在的情况是,自6月钱荒以来,市场上资金面一直都在紧张,尤其是余额宝的推出,吸引了大量资金过去,银行更感到资金面紧张,这直接影响到债券市场,在银行卖掉债券的内因驱动下,债券持续走低,给本已缺少流动性的国债期货雪上加霜。

能够得到佐证的是相关数据。信托及理财有些保本产品收益率高达8%-9%;近来,银行同业的拆借收益率在6%以上,在比债券收益高的情况下,不少银行纷纷卖出国债。

而今年以来,中国公司海外融资规模达516亿美元,这是去年同期的1倍多,大量的海外融资难掩境内发债难的窘境。

大机构蓄势待发

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能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机构投资者仅有13家券商自营和十几个私募产品,大多数机构尚在等待。

银行,目前持有国债最多的机构尚未参与其中。业内人士透露,目前监管层对于银行参与国债期货已达成共识,具体细节尚未确定,进场仍需等待。

不过并没有影响银行参与的积极性。工商银行北京某分行的部门经理告诉记者,“我们在成为中金所的会员单位做准备,如果不是会员模式,就只有以客户模式参与了。”

不过不少商业银行早已枕戈待旦,估计进场时间不会太久。在京城某期货公司的论坛会上,北方某商业银行的领导问:“我们进场还需哪些条件?”中金所的领导在不知有记者在场的情况下坦率直白,“你们有多少资金?”“几千个亿。”“能拿出多少来?”“几百个亿。”后续私下交谈的情况,记者不得而知,显而易见双方都有强烈意向,相信商业银行进场时间不会太久。消息人士透露,关键是商业银行未获得衍生品牌照,目前开户还有困难,何时进场,银监会还没下文。

保险公司早已今非昔比,多年的经营,积蓄了为数客观的真金白银,苦于投资渠道匮乏,目前也在等待政策,何时进场还不得而知。

“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参与国债期货的政策也在稳步推进中。” 11月25日,中金所市场部总监刘佳鑫表示,“证券公司、基金公司参与国债期货的指引已出台。”

有分析人士认为,11月央行的两次逆回购也有助力国债期货的意图。毕竟市场资金流动性紧张,国债市场表现欠佳,也在影响着国债期货。

国债期货交易策略篇4

关键词:证券回购 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0.9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770(2006)09-039-03

回购交易就是用证券来获得现金并签订协议在将来的某一天购回证券。证券可以作为现金贷款的担保,现金也可以作为证券贷款的担保。回购包括三种类型:标准的回购协议(standard repurchase agreement)、购回/售回交易(buy-sell back)和证券贷出(security lending)。①回购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可以用来获得现金或获得证券,获得证券对市场参与者来说是非常有价值的,比如说它允许市场参与者进行对期货合同的交割,此外回购可以用作融资杠杆。

回购对中央银行来说,是货币政策的一种工具,因为它具有较低的信贷风险,可以作为流动性管理的非常灵活的工具,还可以作为显示货币政策态度的有效机制。此外,因为回购利率的信贷风险升水一般来说是非常小的,所以回购市场也是市场预期的信息来源之一,它为中央银行提供了有关短期利率预期的一些信息。

一、回购可以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工具

国际清算银行1998年6月所作的调查中(表1)指出,在全球主要11个国家(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美国、英国、瑞典)中,美联储实际上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开始在货币政策的实施中运用回购,加拿大中央银行在1953年也运用了回购,其他几个国家也在70年代左右引入回购政策,不过英国在1997年才开始在政府债券作为担保的交易中运用回购,日本和瑞士分别在1997年和1998年才运用回购。我国的国债回购业务在1991开始起动,但是大规模的规范操作是在1997年以后。

大多数国家采用的是标准的回购协议,然而,加拿大、意大利和瑞典用的是购回/售回协议,日本用的是有现金担保的证券借入。荷兰采用的是所谓的特别贷款,这种贷款与回购的作用很相似。这些选择主要是受到每个国家的法律和制度结构的影响。对运用回购操作的中央银行来说,回购已经成为最重要的货币操作工具。在这11个国家中,回购操作在国内金融部门的再融资中所占的份额已超过70%(根据尚未清偿的数量)。

回购作为一种货币政策工具,能够通过两条途径影响利率水平:回购不但是货币市场控制流动性的一个非常灵活的工具,而且是反映市场合意利率水平的一个重要的显示机制,这些都源于回购合约的主要特征。

1. 回购合约相关的特征

中央银行可以设计回购合约使之与货币政策制度框架相一致,这取决于回购能否发挥流动性管理的作用或者具有信号显示的作用,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在回购合约特征选择变化方面,可以区分4个主要的维度:

第一,频率。回购操作的频率在利用回购进行日常流动性控制的国家比较高。如果中央银行只是把回购主要作为一种长期流动性提供的机制或者是利率显示信号时,其回购操作的频率就比较低。

第二,到期日。回购的到期日决定了在一定时期日限期到期的比例。通过回购可以加快流动性的吸收,运用回购操作进行日常流动性管理的中央银行倾向于依靠短期的回购。

第三,披露。在招标之前中央银行回购利率的披露取决于回购操作是作为信号显示还是流动性管理。对照表1和表2,如把回购操作作为信号显示的国家,在招标之前倾向于披露回购利率,而主要用来作为流动性管理的国家,在招标之前一般不披露回购利率。

第四,招标制度。招标或者拍卖制度的选择依赖于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立场想要传递的信号。从表2看,招标制度从多利率招标(较低的传递信号的能力)到固定利率报价(较强的传递信号的能力)各有不同。

2.回购与中央银行的流动性管理

回购的优势是可以为中央银行提供相对准确的流动性控制,中央银行通过正回购与逆回购,实现回笼货币和投放基础货币,影响市场资金的供求状况。这主要的11个国家有的是运用回购来实施流动性的供给,而其他的国家则运用回购和逆回购来实施流动性的供给和吸收。当然,在期限结构的设计上,为了应用回购技术控制流动性,期限结构必须适合来确保足够的回购量在合适的期限内到期。

需要指出的是,中央银行回购操作频率的一个主要决定因素是最低的存款准备金要求,对那些采用存款准备金国家的中央银行来说,日常的流动性微调有时不是必要的,回购是用作提供时间变动频率较长的期间内的长期流动性。那些不采用存款准备金的国家的中央银行,在对中央银行的货币需求十分灵活的地方,回购是用作每日流动性的微调。

3.回购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号显示

中央银行有时实施的回购操作具有信号显示的作用,回购操作传递信号的方式和信号的类型在各个国家是不同的。回购的信号显示作用的运用也取决于中央银行赋予这种沟通方式的价值。最近几年,在一种极端的情况下,联储已经避开任何回购的操作或者其他类型为了传递政策的目的的市场操作。在其他国家,回购利率是主要的政策利率,回购利率的变化就显示了货币政策的变动。还有些国家,其他利率比如贴现率或者隔夜的同业拆借利率发挥这一作用,回购仍然被用作提供货币政策态度或者主要官定利率的可能变动方向的信号。

中央银行可以改变回购操作中所运用的拍卖技术,这要取决于他们想要传递的信号。在一些情况下,如果它满足市场利率的话,中央银行会用浮动利率(多种)利率的拍卖(与中央银行管理流动性的回购交易相联系的回购利率并没有被市场表示出来),但是当它想表明合意的利率水平或者是表明货币政策的变化,中央银行或许偏向于固定利率。中央银行通过运用回购操作(没有必要提示回购利率)来调整流动性,并在波动范围内影响市场利率水平,通过调整波动范围来显示货币政策的变动。

二、回购信息可以提供货币政策预期

有关未来货币政策的预期信息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在较大范围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价格中,中央银行从回购操作中所获得的信息是十分有用的,而且还可以与其他工具结合在一起。

1.市场预期信息的运用

短期的收益率曲线反映了有关什么时候和在近期内中央银行调整多少官方利率的市场预期。长期利率体现了货币政策的预期,但是要经过相关的通货膨胀和其他宏观经济基础变量以及可预测的中央银行的信誉(这在较长时期内是相关的)的调整,因此对体现在短期利率中的预期的理解,在评估货币政策方面是很重要的。中央银行需要知道,为了估测政策调整对市场利率和其他变量的影响,在多大程度上市场参与者会预期到官方利率的变动。更进一步地,中央银行需要知道,在多大程度上他们会验证包含在金融市场价格中的未来货币政策预期。

2.回购可以提供货币政策预期的优势

未来官方利率水平的预期在所有的金融资产价格中都是暗含的。金融资产的广泛选择产生和提出了中央银行可以用哪一个金融资产来获得最有用的市场预期的度量。在这一方面,不同的证券具有不同的相对优势。

第一,政府债券。政府债券的现货市场对导出长期利率的期限结构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可以用于评价长期的政策预期和政策的可信程度。然而,计算隐含的、快到期的政府债券的长期收益率曲线是很困难的,有时也可能产生不太精确的短期政策预期的测量。第二,私人部门的债务工具。这些工具包括利率互换、同业信贷和存款证明。从这些工具中提取利率预期的准确信息也是比较困难的,因为它们包含了信贷差,这是与货币政策预期不完全相同的。第三,利率期货。利率期货是高度流动性的短期工具,但是涉及到由源于同业存款的无担保性质产生的信贷风险。而且,作为短期的度量工具要受到结算的期货合同的限制(通常是每隔3个月)。利率期货很难在当前期和结算期间提供官方利率的直接测度。第四,回购。在许多国家,回购市场一般的流动性是大约在3个月左右(我国和美国市场的流动性不超过12个月)。所以从回购利率期限结构中获取的预期不可能准确地超过短期利率。但是非常短的回购利率在很多国家可能是最佳的信息来源。而且,回购的信贷风险很低,因为它们都是质押式交易,很大程度取决于基础证券的信贷风险(对政府债券来说可以忽略)。

由于回购市场具有这些优势,所以一般回购市场的利率可以说是无风险短期利率的最佳变量(在那些流动性回购市场存在的国家内)。理论上,它应该提供相对精确的对中央银行官方利率(干预利率)的一个市场预期,特别是当目标利率是回购利率时。不过,实践中,官方利率和回购利率确实存在差别。因此,对能够利用回购利率作为评估货币政策预期的中央银行来说,最好的就是要评定为什么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这两种利率是不同的。

三、我国债券回购市场的发展与央行的货币政策

1.我国债券回购市场的现状

我国的国债回购业务始于1991年,但在1995年之前,尽管国债回购交易占到全部国债交易量的50%以上,但由于国债回购市场长期以来事实上是一个民间的自由市场。所以,出现各种违规行为,主要表现在期限过长、抵押品不足和债务拖欠上。1995年8月,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出通知,进一步规范回购业务,严禁在证券回购中买空卖空,要求融资方必须有属于自已的100%的国库券或债券。为防止银行资金通过回购市场流人股市,1997年6月5日,所有商业银行的国债交易同时进入位于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内的同业拆借网络所支撑的无形电脑系统内,形成所谓的"银行间债券市场"(当然,这一市场还交易政策性金融债和中央银行的融资券和其他债券),建立了银行业与证券业之间的防火墙(袁东等,2004)。

银行间债券市场建立之初的一级参与者只有16家商业银行。此后,监管部门逐步放开市场准入限制,市场成员的类型和数量不断增加。截至2005年底,有54家一级交易商(商业银行),2005年4月末,投资者数量达到了5646家,其中包括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基金、保险机构、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及企事业单位等各种机构。②

就债券回购交易量来说,银行间债券回购和两个交易所的债券回购业务1998年占到货币市场交易量的70%,1999年和2002年升高到83.3%,2004年略有下降也达到了76.5%。从2001年以来银行间债券市场的上升势头很明显,交易量的比重占到了一半以上。这就说明了回购操作的风险小,所以在我国已经成为货币市场交易的一种非常常用的工具。

就回购操作在金融机构融资的重要性,由于受资料的限制,用年度逆回购总额与金融机构资金运用总额进行计算,可以粗略地估算出回购业务在金融机构的资产管理中的作用,从表3可以看出这一比重从2000年到2004年在不断上升。

2. 回购已成为央行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中国央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原则,是根据经济金融运行的态势和银行体系流动性情况,灵活地选择主动性操作和防御性操作,以实现货币政策目标和保持金融体系稳定运行。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回购交易、现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其中回购交易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正回购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2002年以前,央行的回购操作以逆回购为主,而2002年是公开市场业务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年。2002年以来,中国外贸出口和外商投资持续增长的发展势头超出年初预计,人民银行买入外汇的数量持续上升,相应大量投放基础货币。中国当前货币运行的基本特征,可以归结为流动性的泛滥(巴曙松,2006)。中国人民银行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在调控基础货币、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引导货币市场利率方面取得了成功。从2002年以来的公开市场操作基本上以正回购为主,2003年到2005年的正回购操作分别为21次、43次和62次,三年内翻了三倍,正回购的交易量几乎也翻了三倍。2005年净回笼基础货币达到7000亿元,是央行实行公开市场操作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年,这说明了央行通过回购操作来实行对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管理更加具有主动性。

四、 比较与借鉴

第一,就交易频率来看,我国央行的回购操作的频率基本上与主要发达国家保持一致,每周一次,说明我国已经把回购作为进行日常流动性控制的重要手段。

第二,就到期日来看,我国债券回购市场一般是隔夜到120天,以隔夜和7天期的回购交易为主,与主要发达国家基本相同。

第三,就信息披露制度来看,我国的公开市场操作在招标后公开披露回购利率,说明我国主要把回购作为流动性管理,而不是主要作为信号显示。

第四,在招标制度方面,我国央行的回购操作的招标制度有多利率招标和固定利率报价,还有数量招标,与发达国家招标制度安排基本相同。

但是,国债回购利率预期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央行的回购政策利率对货币市场的回购利率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公开市场操作的国债回购是中央银行影响货币市场利率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但是根据卢遵华(2005)用2004年的数据的研究,Granger因果检验表明,公开操作的国债回购利率与银行间债券市场的7天期回购利率的因果关系不显著。也就是说,两者都受到市场资金面的影响,存在同升同降的关系,但不存在单向或相互的引导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显著。也就是说我国公开市场的政策操作利率对货币市场的利率的影响作用有限,货币政策的利率渠道并不畅通。

所以,未来债券市场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加强货币市场债券回购利率的信号显示和预期作用。可以将部分非银行金融机构也纳入一级交易商的行列,调节商业银行流动性,引导货币市场利率,为公开市场操作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注:

①Standardrepo 在我国指的是质押式回购,buy/sell back指买断式回购

②2005年4月份末的数量,包括一级交易商和二级交易商的数量

参考文献:

1.袁东,中国债券流通市场运行实证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年。

2.卢遵华,公开市场业务对债券市场的影响分析[J],中国债券信息网,2005年5月。

3.彭玉梅,我国公开市场操作效率研究[J],济南金融,2003年第7期。

4.BIS, Implication of repo markets for central banks,9 March 1999.

5.中国债券网,省略

6.中国货币网, 省略

作者简介:

国债期货交易策略篇5

宏观经济情况

(一)美国经济扩张低于预期,欧元区经济扩张仍较温和

5月份,美国非农就业新增3.8万人,远低于预期16万人,创下自2010年9月以来的最差水平;失业率下降至4.7%,低于前值5%。ISM制造业PMI回升至51.3%,高于预期的50.3%。5月CPI较4月份环比上涨0.2%,主要受汽油价格和房租上涨的影响,但涨幅低于接受MarketWatch调查的经济学家的预期。综上所述,美国宏观经济扩张势头大幅低于市场预期,但物价略微上涨。

5月份,欧元区CPI同比终值-0.1%,降幅与初值和预期值一致;核心CPI 同比终值上升0.8%,符合预期;核心CPI 环比上涨0.4%,略高于预期值。综合PMI指数从4月份的53%略微上升至5月的53.1%,但扩张幅度仍较温和。5月服务业PMI为53.3%,优于预期的53.1%。总体来看,欧元区整体经济扩张仍较温和。

(二)国内宏观经济略显企稳迹象

1.CPI环比降幅扩大,同比涨幅略降

5月份,CPI同比上涨2.0%。其中,城市上涨2.0%,农村上涨2.1%;食品价格上涨5.9%,非食品价格上涨1.1%;消费品价格上涨2.0%,服务价格上涨2.1%。1―5月平均,CPI比上年同期上涨2.1%。

5月份,CPI环比下降0.5%。其中,城市下降0.5%,农村下降0.4%;食品价格下降2.7%,非食品价格上涨0.1%;消费品价格下降0.7%,服务价格持平。

2.PPI环比涨幅略降,同比降幅继续收窄

5月份,PPI环比上涨0.5%,同比下降2.8%。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环比上涨0.6%,同比下降3.8%。1―5月平均,PPI同比下降4.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1%。

3.PMI仍位于扩张区间

5月份,PMI为50.1%,与上月持平,连续三个月位于扩张区间。

4.进出口贸易总额略微上升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5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0189.64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2.8%。其中,出口11718.67亿元,同比上升1.2%;进口8470.97亿元,同比上升5.1%;贸易顺差3247.7亿元,同比下降11.46%。

5.货币信贷市场情况

(1)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855亿元,人民币存款增加1.83万亿元。5月末,本外币贷款余额105.23万亿元,同比增长13.0%。其中,人民币贷款余额100.10万亿元,同比增长14.4%,增速与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5月人民币贷款增加9855亿元,同比多增847亿元。5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148.11万亿元,同比增长11.3%。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43.78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增速比上月末低1.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0.6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83万亿元,同比少增1.40万亿元(见图1)。

(2)广义货币增长11.8%,狭义货币增长23.7%。5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146.17万亿元,同比增长11.8%,增速比上月末低1.0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1.0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42.43万亿元,同比增长23.7%,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19.0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6.28万亿元,同比增长6.3%。当月净回笼现金1622亿元。

6.货币政策工具操作情况

本月实现资金净投放275亿元。其中,央行在公开市场开展21次逆回购操作,合计投放资金14650亿元,逆回购到期回收资金合计16200亿元,MLF投放资金2900亿元,MLF回收资金1475亿元(见表1)。

货币市场运行情况

5月份,货币市场资金利率小幅下行。具体来看,银行间回购R01D品种平均利率较上月下降1个基点至2.04%,每日平均成交量19081.26亿元,环比增加18.69%;R07D品种平均利率较上月下降4个基点至2.45%,每日平均成交量1494.53亿元,环比减少86.9%。

债券市场价格走势及特点

(一)债券收益率曲线涨跌均有

5月份,各券种债券收益率曲线涨跌均有。平均来看,国债收益率曲线平均上行,政策性银行债、企业债和中短期票据收益率曲线均出现下行。具体来看,国债收益率曲线短端下行、中长端上行,政策性银行债收益率曲线全面下行,企业债和中短期票据短端上行、中长端下行。分券种来看,国债各关键期限点(不含隔夜收益率)本月末较上月末平均上行3.99BP,政策性银行债、企业债(AAA)和中短期票据(AAA)平均分别下行10.62BP、6.26BP和5.68BP(见表2)。

(二)中债―新综合指数略涨

5月份,中债―新综合指数普遍下跌。全月来看,中债―新综合净价指数从上月末的101.76点上升至本月末的101.83点,涨幅0.07%。中债―新综合财富指数从上月末的170.66点上升至本月末的171.41点,涨幅为0.44%。

债券市场交易结算

5月份,全国债券市场21个交易日共发生现券和回购交易82.81万亿元,同比增长55.04%。其中,中央结算公司结算52.31万亿元,同比增长37.06%,占全市场的63.17%;上海清算所结算12.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0.66%,占全市场的14.52%;上海和深圳交易所成交18.48万亿元,同比增长99.65%,占全市场的22.31%(见表3)。

中央结算公司本月交易(不含柜台)177835笔,同比增长37.54%;日均结算量24911亿元,同比增长30.53%;日均结算笔数8468笔,同比增长31%。

(1)5月份中央结算公司登记债券的现券交易结算量达67027.25亿元,环比增加6576.78亿元,环比增加10.88%,同比提高30%。从交易活跃程度看,5月活跃的机构类型包括城市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农村商业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基金类、外资银行、信用社和境外机构,交易量分别达25653.93亿元、15261.50亿元、7641.33亿元、6791.99亿元、5832.77亿元、3673.38亿元、1031.84和405.95亿元。从机构买卖净额的角度看,城市商业银行、全国性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农村商业银行主要为现券的净卖出方,净卖出量分别达到1454.97亿元、1253.8亿元、342.44亿元和52.6亿元;基金类、境外机构、信用社、保险机构和外资银行则表现为现券的净买入方,净买入量分别为2576.9亿元、300.7亿元、112.23亿元、73.7亿元和29.65亿元。

(2)从中央结算公司登记债券的换手率来看,5月平均换手率为8.15%。其中,较为活跃的债券包括政策性银行债和企业债,本月换手率分别为40.37%和21.88%(见表4)。

(3)5月份,中央结算公司登记债券的质押式回购交易结算量为437378.41亿元,环比增加93587.65亿元,环比增加27.22%,同比提高39.37%。买断式回购交易结算量为18716.71亿元,环比减少1192.79亿元,环比下降6%,同比提高15.04%。

债券市场发行情况

5月份,全国债券市场新发债券682只,发行总量为17789.10亿元,同比提高36.19%。其中中央结算公司登记新发债265只,发行12514.39亿元,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70.35%;上海清算所登记新发债247只,发行3780.12亿元,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21.25%;交易所新发行债券共计170只,发行1494.59亿元,占债券市场发行总量的8.4%(见表5)。

债券市场存量结构

国债期货交易策略篇6

关键词:国债期货 证券公司 风险 监管

2013年9月6日,国债期货正式在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上市交易。国债期货是国际上成熟、简单和广泛使用的利率衍生产品和风险管理工具,其推出对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促进作用。

由于国债期货专业性较强、技术门槛较高、波动幅度较小,机构投资者是其市场主要参与者。而作为债券市场的主要机构投资者,证券公司参与国债期货的积极性很高。但国债期货在作为风险管理工具的同时,也是现货市场上的衍生产品,自身也蕴含着风险。在国债期货的运用中,由于各种经济变量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市场参与者乃至整个金融体系都存在发生损失的可能性,如“327国债期货事件”给整个中国资本市场带来了破坏性后果。因此,如何防止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需要证券公司乃至监管部门对风险进行严格管控。

证券公司参与国债期货的方式

证券公司的债券自营、金融创新、债券承销和资产管理等业务都可以通过参与国债期货,实现套期保值、价格发现、投机套利、风险规避、市场定价及产品开发等目的,进而不断改进业务模式。

(一)债券自营业务的套期保值

证券公司的债券自营业务主要投资于国债等利率产品和企业债等信用产品,受利率变动影响较大,通过国债期货可以对冲债券投资组合的利率风险,进而达到套期保值的目的。同时,通过国债期货的价格变动研究债券市场的行情走势,有利于现货市场的价格发现,进而为债券投资策略提供依据。

(二)金融创新业务的投机套利

除股指期货和利率互换外,目前我国的金融衍生产品品种并不多,证券公司的金融创新业务可以通过参与国债期货套利业务创造新盈利点,发现套利机会并不断修正对现货市场的判断,进而完善对整个债券市场的分析。

(三)债券承销业务的风险规避

目前证券公司的债券承销业务基本上实行余额包销制度,在市场利率上升的时候,面临较大的包销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可以通过国债期货的反向操作规避利率风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把多种债券和国债期货捆绑设计成债券组合对冲产品,在控制风险的同时,还可以扩大规模,增加流动性,从而有助于债券承销业务的开展。此外,还可以通过国债期货的投资对债券市场的利率走势进行研判,从而为所承销债券的票面利率合理定价。

(四)资产管理业务的产品开发

资产管理业务作为证券公司又一盈利点,需要国债期货来丰富其投资渠道。资产管理业务的客户群体具备较强的理财意识和投资需求,这就需要有更多的中低风险产品以满足其全部理财风险偏好。因此,可以通过在固定收益资产管理中有效利用国债期货并提供保本的券商理财产品,也可以通过国债期货发展差异化的投资策略规避一致性的赎回潮,以满足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不断上涨的需求并强化产品竞争优势。此外,国债期货作为基础衍生产品,证券公司可充分利用其做空机制、保证金交易机制、标准化合约设计和集中撮合竞价方式等特点丰富产品线,开发满足市场各类需求的财富管理创新产品,进而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证券公司开展国债期货的风险

在1995年的“327国债期货事件”中,由于当时利率市场化机制尚未起步、国债现货市场不发达、交易规则不完善、风险估计严重不足、监督管理不严等制度性缺陷,多空双方对市场过度投机进而发展成违规操作,最终引发了严重的国债期货危机,直接导致证监会关闭国债期货业务,万国证券也因此濒临破产并最终被改组合并。时隔18年后国债期货重新启动,虽然已经吸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完善了相关的交易规则和监管制度,避免了由于制度性缺陷可能导致的风险,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非制度性的风险。这些风险从小处讲可能会导致证券公司个体损失,从大处讲可能会导致整个市场波动,甚至影响资本市场发展,需要监管者和从业机构高度重视。

(一)市场风险

由国债期货价格及现货价格变动引起两者价格之差(即基差)变动,而带来投资组合价值损失的可能性,即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把双刃剑,价格变动是套期保值类投资者努力避免的目标,却是投机套利类投资者极力追求的方向。没有期货的价格风险,便不会有套期保值者,也不会有投机者,也就不会产生期货市场,因此市场风险是不可避免的。

(二)政策风险

由于政治、政策、法律等因素的突然变化破坏了市场参与者的正常预期,而给市场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即政策风险。它通常表现为具体交易规则的改变、相关法律法规的修改,甚至某项业务的终止,如“327国债期货事件”以后,国务院直接取消了国债期货的交易。

(三)信用风险

因交易对手无力履行合约义务而产生的风险,即信用风险。它包括交割前风险和交割风险。交割前风险即在合约到期前由于国债期货价格变动或其他原因致使交易者蒙受较大亏损而无力履行合约义务的风险;交割风险即在合约到期日交易方履行了合约,但交易对手却未能付款的风险。信用风险可以通过交易对手筛选、信用违约互换等方式加以规避。

(四)流动性风险

投资者因在需要买卖合约时无法快速找到交易对手,或在进行实物交割时无法快速找到可交割债券,从而导致交易失败的风险,即流动性风险。一般而言,国债期货合约到期时间越长,未平仓合约数目就越多,流动性风险也就越小;反之,到期时间越短,未平仓合约数目越少,流动性风险相应增加。此外,市场价格变动越剧烈,流动性风险越大;市场价格越平稳,流动性风险也就相应减小。

(五)操作风险

因一些意外因素、非正常操作,如业务处理人员操作失误、电脑程序系统不完善、通信系统故障、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工作流程和监管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导致交易不能圆满进行的风险,以及由于没有建立灾害等紧急情况下的事务应急处理机制而导致业务停止的风险,即操作风险。对于国债期货这类衍生工具来说,由于其支付过程和价值计算都非常复杂,因此操作风险所导致的损失可能会很严重,必须通过严格的内控制度、风控手段和业务流程予以防范。

证券公司开展国债期货的监管模式

(一)成熟市场的国债期货风险监管模式

作为成熟金融市场监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金融衍生品市场风险监管体制是开展衍生品交易的基础条件之一,其主要目标是保护投资者公共利益、促进市场统一和提高市场效率。目前,以政府监管、交易所自律和行业协会自律管理为主的三级监管体制是国际衍生品市场监管的主流制度架构。

美国是三级监管体制的典型代表,其监管模式是政府监管、交易所自律、行业自律并重。政府监管居于主要地位,对期货市场负有监管义务,负责制定、调整期货市场法规,通过所有期货买卖的审核和监督,保证期货交易人员的合法性和日常交易程序的合法性,防止垄断、欺诈等交易行为的发生,增强竞争机制。此外,还监督交易所、行业协会以及交易机构的日常业务,处理违规活动,保护投资者公共利益,维护市场公平。在政府监督下,各交易所、清算机构和全国期货业协会对期货市场活动进行自律监管。交易所负责制定本交易所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惯例以及细则,检查会员资格,并对交易进行日常监管。全国期货业协会则协调和配合交易所和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自律监管会员活动。

(二)适合我国市场现状的风险监管模式建议

鉴于国债期货业务在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过程中曾经引发过严重后果,笔者认为无论是监管者还是从业机构都应该更加严肃地对待其风险管理问题,主要体现在宏观监管和微观防范两个层面。宏观层面主要是各金融监管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国债期货市场及其运行规则,行使好外部监督的权力,避免发生系统性风险;微观层面则要求国债期货市场参与机构制定自身的行为规范和交易策略,建立内部风险控制机制,避免在交易中出现重大损失。

1.外部监管

在监管体制上,应该完善我国目前的三级监管体制,建立一个在证监会指导下,以交易所为一线监管,发挥行业自律监管的分级监管体制。虽然我国金融期货市场基本形成了三级监管体制,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1)证监会

证监会作为国债期货的主管部门,负责对国债期货业务的审批和对证券公司参与国债期货业务的督导监管。证监会已于2013年7月4日批准了中金所上市国债期货,并于2013年8月21日正式公布了《证券公司参与股指期货国债期货交易指引》,对证券公司的风险控制指标、风险管理措施等内容进行了规定。但是由于国债期货的运行还涉及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等多个部委,同时证券公司参与国债期货业务的交易对手会涉及商业银行、保险、基金等各类金融机构,面对不同的监管领域和监管对象,证监会对国债期货的监管还需要随着业务的开展不断深入并加强与其他监管部门的沟通协作。此外,为了保证国债期货交易的连续性和活跃度,充分发挥国债期货市场的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功能,证监会在制定相关政策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其法律地位,保证独立性,使其监管更加注重市场选择,此外也应该适当将一些权限下放给交易所。

(2)中金所

中金所是“327国债期货事件”发生以后专门成立的以金融期货等金融衍生产品为主的交易所,主要负责组织安排金融期货等金融衍生品上市交易、结算和交割,以及制定业务管理规划、实施自律管理、市场交易信息、提供技术场所设施服务等工作。中金所实行结算会员制度并采用电子化交易方式,已形成了多层次的风险控制体系。2013年8月30日,中金所《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及相关规则,标志着上市5年期国债期货合约的业务规则全部完成。

笔者认为,中金所处于一线监管地位,其监管政策直接影响着市场参与者的风险偏好、交易行为、市场流动性和风险的变化,因此,除了交易体系的严格把关之外,更应从微观结构的角度从源头控制风险,包括科学合理地设计国债期货合约,选择合理的国债标的资产,在合约其他条款如交易单位、保证金、涨跌停板、限仓、大户报告、强制平仓制度等方面必须严格按照既有利于国债期货流动性又有利于风险控制的原则进行设计。同时,应该在日常的交易中进行持续监管,风险监控手段和措施主要包括会员管理、交易监管、结算监管、头寸监管、交割监管、信息管理、异常和争议处理等。

(3)证券业协会

由于我国金融期货衍生品市场刚起步,在创新过程中各部门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证券业协会在金融期货风险监管体制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应该在明确证券业协会自律监管的基础上赋予其更多的职能,主要是建立与中金所制度相一致的各种行业自律条规,并赋予其对会员监管的切实权力。此外,由于证券业协会和期货业协会在各自的风险监管中有不同的侧重点,在具体实务中需要跨行业之间进行沟通协作。

2.内部控制

2013年8月16日,光大证券自营交易出现异常情况,引发市场震荡。根据证监会对此次事件的通报,光大证券自营的策略交易系统包含订单生成系统和订单执行系统两个部分,存在程序调用错误、额度控制失效等设计缺陷并连锁触发,导致生成巨量市价委托订单,直接发送至上交所,进而引发上证综合指数异动。这虽然只是股票市场的一次风险事件,但对于相对更复杂的国债期货而言,其警示意义更为重要。因此,证券公司应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动态风险监控系统,以确保参与国债期货交易的风险可测、可控、可承受。

(1)建立国债期货风险监管体系

鉴于国债期货业务风险的复杂化和严重化,诸如证券公司这类典型机构投资者的风险管理工作已脱离了传统的自发性管理阶段,进入了一个专业性更强的强制性管理阶段。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的《衍生产品风险管理指引》指出,一个健全的衍生工具风险管理体系应包括三项基本内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的适当监管;将谨慎的风险限额、健全的风险计量方法和信息系统、持续不断的风险监督和频繁的管理报告有机结合在一起的适当风险管理过程;全面的内部控制和稽核程序。因此,应自上而下建立一个由公司董事会、投资管理委员会、风险控制部、投资交易部、资产管理部、结算托管部、财务部、稽核监察部、法律部、信息技术部等多部门联合且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

(2)明确国债期货风险监管分工

董事会和投资管理委员会应对国债期货的投资额度、止损点等关键问题做出指导性规定。风险控制部应根据相关的法规和公司内部规定提出具体的监管措施,在日常交易过程中负责风险监管,定期向投资管理委员会和投资交易部提供风险敞口报告和风险提示,针对突发性事件要有应急保障措施。投资交易部应全面了解国债现货市场交易机制、价格连续性、市场透明度、产品流动性等特点对国债期货投资策略的影响,根据公司的规定进行日常投资操作,实行逐笔盯市,确定每笔交易的损益额度、未平仓净额和未平仓总额,并对自身持仓进行监管。资产管理部应根据客户要求设计投资于国债期货的资管产品,参照投资交易部的标准对募集资金进行投资,要与客户约定有关保证金流动性应急机制,明确有关应急触发条件、保证金补充机制、损失责任承担等。结算托管部和财务部要熟悉国债期货交割规则,对实物交割的品种,充分评估交割风险,做好应急预案,协助每笔交易的券款交割并计算损益情况。法律部负责交易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纠纷。信息技术部则负责确保交易过程中电脑程序系统和交易网络的稳定畅通。

(3)严格执行国债期货风险监管制度

国债期货风险管理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有一些相应的制度明确具体问题和要求,各部门必须严格地遵照执行这些制度,才能保障机构风险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具体而言,证券公司应专门针对国债期货业务建立风险度量、管理信息系统、技术系统保障、平仓止损、防火墙等制度。

风险度量制度要求全面而精确地度量各种衍生业务风险。通过运用各种数量工具和计算机程序详尽而准确地度量每种不同的风险,综合评估整体风险程度。由专门部门负责逐日进行市价计值,定期进行压力试验并进行整体综合考虑。

管理信息系统制度主要要求建设一个准确、信息量大且及时性强的管理信息系统。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应监视风险并将风险度量情况报告给适当的高层管理人员和董事会,将交易损益额、未平仓净额、未平仓总额以及早期警告信号等资料及时准确提供给各层的管理人员及其他相关人员,并保持资料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技术系统保障制度一方面要求所有量化交易程序及自身的交易平台必须安全可靠,另一方面要求信息技术部门保障电脑网络等交易系统的通畅,配置备用系统并制定危机应急方案,以防止故障及操作失误造成的技术系统风险。

平仓止损制度要求证券公司根据证监会对风险控制指标的要求、自身国债期货业务量以及风险敞口大小,来确定该项业务风险指标和平仓止损的界限,并结合公司净资本规模,加强对自营、资产管理在国债期货业务规模的动态调控,使风险降至最低限度。

防火墙制度要求证券公司建立国债期货交易业务链岗位之间以及自营业务和资管业务部门之间的防火墙。一方面要确保参与国债期货交易业务的前、中、后台相关岗位之间相互制衡、相互监督,以及不相容职务之间的分离;另一方面要确保关联部门之间的办公场所、决策体系、人事安排、业务联营以及资金融通的隔离,以防止风险的扩散和蔓延。

3.现货与期货的跨市场监管

随着我国金融期货市场的逐渐兴起,发生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价格操纵现象会不断出现,需要加强现货与期货的跨市场监管。

目前,我国国债现货由财政部统一发行,主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流通,受人民银行管理,而国债期货在中金所发行上市并流通,受证监会监管。两市场的部分法规和交易制度仍存在许多差异,其中有些差异是因为市场特点不同导致的,有些规定可能会限制市场间套利交易,从而助长跨市场操纵与内幕交易行为。因此,建议将来出台加强现货与期货市场协调的法令法规,理顺市场间的套利途径,通过日常监管、保证金跟踪制度、跨市场信息共享和联合监管、跨市场危机处理等手段,有效遏制市场操纵和内幕交易等不法行为发生。

结论

尽管证券公司已经做好了积极参与国债期货业务的准备,但随着业务的开展,金融衍生品高杠杆、高风险的特点必将显露。作为这项创新业务的参与主体之一,证券公司不但要在促进国债期货市场建设中发挥正能量,更要严格防范相关风险。因此,必须从外部监管和内部控制两个层面对风险进行监管,一方面建立由证监会、中金所、证券业协会为主体的三级监管体系,通过设计合理的期货合约、规范交易规则及开展行业自律等措施控制系统性风险;另一方面建立严格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通过明确各部门职能分工、日常交易监控、风险量化、设定平仓止损点和防火墙等措施控制非系统性风险。此外,还应加强现货与期货的跨市场监管,以降低市场操纵等违规风险。

参考文献

[1]刘邦驰,何迎新.西方国家国债期货交易及其启示[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5, (1) :35-38.

[2]攀登,曹宏成.我国金融衍生产品推进次序及风险管理研究[J].新金融,2005(5): 43-46.

[3]袁征.国债期货复出与市场风险监管[J].中国证券期货,2006(12): 54-56.

[4]邱刚.我国国债期货的风险管理研究[J].现代物业(中旬刊), 2010(1): 87-89.

[5]程健强,杨华,王仕宏.探讨重新推出国债期货[J].中国金融,2011(18): 73-75.

国债期货交易策略篇7

作为一名“海归”,曹丽娟先后在大华银行、渣打银行、巴克莱银行及韩国HanaDaeToo 证券公司从事固定收益类投资,2011年3月回国加盟财通基金公司,并任财通价值动量基金经理助理。在学金融工程出身的她看来,海外固定收益可投资的产品更多样化,这也使得产品设计和投资策略更为丰富,若未来国内推出国债期货等衍生品种,基金公司将在产品创新上会有很大进步。

在当下债市环境中,要想获得比纯债基金更好的收益,曹丽娟认为应通过采用动态CPPI等策略,调整风险倍数,从而达到护本及增强收益的效果。

“掌握市场规律并运用它”

《投资者报》:你在海外多年,从回上海工作一年多的感受看,你觉得海内外不同市场做固定收益类投资的差异大吗?

曹丽娟:差异还是有的。海外产品更多样化,这也让产品设计有更多创新,投资上也有更多策略。比如可以做很多结构性产品,因为能用国债期货、利率期货来套利。相比而言,目前国内产品还比较单一,上述套利还没法做,基础产品和市场机制都还没有提供出做更多结构性产品的空间。国债期货推出来后,基金公司在产品创新上应该会有很多进步。过个四五年,应该会有很大改变。

《投资者报》:多年海外银行的投行工作经历对你会有什么帮助?

曹丽娟:国内银行主要是做债券投资,标的相对较少,而国外银行可以涉足很多交易,像我以前在渣打、大华银行的投行部门以及后来在韩国一家证券公司,就是做对冲业务。具体来说,主要做债券、利率掉期期货、CDS(信用违约掉期)等等。我是学金融工程的,主要从数量化角度着手做投资,首先会通过数据找出市场规律。在国外做过量化交易对发掘一些投资策略还是有优势的,视野也更开阔,因为接触的东西多,前瞻性也会有优势。

《投资者报》:你觉得一名优秀的固定收益基金经理主要体现在哪些能力上?

曹丽娟:现在信息太多了,包括宏观数据、市场风险等等,卖方研究报告也很多,怎么来管理这个信息?我个人觉得,优秀的基金经理应该能通过这些信息掌握市场规律,并能很好运用这个规律;同时,能充分掌握市场数据,建立自己的投资策略,然后严格遵守投资策略,才能做好投资。作为一名债券基金经理,如果对宏观经济的变化能理解透彻,大类资产配置也会做得比较好。

宏观基本面+流动性放宽

《投资者报》:根据美林投资时钟,经济衰退期中一旦处于降息周期通道时,应采取“债券为王”策略。你怎么看?

曹丽娟:中国正处于经济增长减速和通胀下滑的背景,下半年债市走势将很大程度取决于宏观经济。初步判断下半年经济处于筑底而非V形反弹中,通胀仍在低位。

从目前信贷数据看,全年信贷总量有望超过8万亿,既使得资金面宽松,也不会造成通胀。放宽流动性是今年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基调之一,我们预测下半年还有2次左右降准,假定每次降准50个基点,就可以每次在商业银行间释放近3000亿资金。此外,降息概率较大,目前正是投资债市的好时机。

看好低估值债券品种

《投资者报》:银河证券统计显示,今年以来220只债基中,仅一只二级债基小幅下跌,其余全面上涨,平均涨幅达5.86%。这么多债基选哪类的比较好?

曹丽娟:对于当下的市场环境,要获得比纯债基金更好的收益,应该通过策略去主动把握。比如采用动态CPPI策略能根据市场情况调整风险倍数,从而有效把握好护本和收益增强。

根据我们的模拟运行显示,动态CPPI策略的风险倍数(风险资产仓位)在指数高位时降为0,会降低回撤风险。虽然获取不了风险资产价格上涨所带来的所有收益,但更重视避免风险资产价格下跌时带来的回撤风险。而传统CPPI策略固定地采用某一风险倍数,在风险资产下跌时会承受更大损失。

《投资者报》:你对未来债市具体品种的配置重点会怎样安排?

曹丽娟:我们将重点关注信用债及可转债,低估值债券品种提供了获取超额收益的良好机会。

具体而言,利率债中要把握国债市场的交易型机会。信用债的最大优势在于它的高票息。低信用等级债券的信用利差还处在历史高位,即其价格处在历史低位,具有很好的投资机会。

相比之下,高信用等级的信用利差有所回落,但通过杠杆机制可以提高它的收益率。

国债期货交易策略篇8

众所周知,国债和税收同为财政政策最重要的两项工具,而且,国债作为一项特殊宏观政策,还具有很强的金融功能。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国债市场的宏观金融功能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国债市场有助子形成市场基准利率

利率是金融市场的核心,是市场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国债是一种固定收益、无信用风险的投资工具,这一特性使得国债利率成为其他金融工具定价的基础。在国债市场充分发展的条件下,某种期限国债发行时的利率就代表了当时市场对该期限利率的预期水平。但在二级市场上,国债又是有风险的。国债价格随人们对未来利率预期的变化而向相反方向变化,因此价格的变化也预示着利率的变化趋势,多年来,我国利率的管制是多层次的:存款利率严格控制,任何机构都不得违反央行的规定自定利率;贷款利率则视不同金融機构有不同的上下浮动权;但国债的市场利率及同业拆借利率则是完全市场化的。就国债发行市场而言,由于短期国债的缺乏,相应的短期收益率曲线无法形成:而中期及长期国债的发行定价中,由于国内的利率市场化尚未完成。发行主体对利率的走势预期未必准确,其定价有时候不一定恰当。就流通市场而言,由于国内同时存在银行间市场与交易所市场(托管结算系统、参与主体均不同),市场的分割有时甚至导致两个市场同期限回购利差最高时竟达到一个百分点;此外,由于国债交易方式还不完善,主要还是单向做多交易(2004年推出的开放式回购可以实现做空机制),不利于形成高效合理的市场结构。

2.国债市场是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有效实施的重要依托,具有联结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功能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淡出,信贷计划已经被放弃,代之以市场经济国家货币政策常用的工具:利率、存款准备金率以及公开市场业务。就利率工具而言,因为我国利率还未完全市场化,市场主体对利率的敏感程度不高,利率传导机制还不很健全;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由于冲击性过大,不能作为日常工具。根据市场经济国家及我国的实践,公开市场操作是当前能够作为日常工具的最优选择。大量的国债发行与交易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提供了基础。除此之外,国债市场还具有重要的市场联结功能,对强化政策效应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多项配合中,都借助了国债市场的联结功能。一是国债发行为金融机构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投资工具,特别是商业银行通过投资国债优化了自己的资产结构。在经济增长减速时提高了盈利水平,稳定了银行业;二是国债二级市场的存在,为财政筹资提供了便捷的渠道。由于财政向银行透支被禁止,使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只能通过国债的发行来筹资,没有这样良好的市场,积极财政政策是不可能实现的。

3.国债市场具有联结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功能

大量的国债交易在为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的同时,已成为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的联结工具。从目前的情况看,国债市场由银行间市场和证券交易所市场组成,二者的功能有所不同,但是,银行间市场的参与者中,证券商可以通过这个市场进行回购交易获得融资便利,使银行资金转为资本市场上的资金来源。在我们原则上不允许银行资金进入股市的情况下,这种市场的联结应该说既有利又有弊,主要是我们如何趋利避害加以正确引导。

4.国债市场有助于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

随着我国经济逐步融入全球化的进程,人民币国际化(至少是区域国际化)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而要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必须有一个相应的人民币投资渠道。显然,中国政府发行的国债无疑是最优的选择。国债市场的充分发展将能够为外国政府,以及外国机构投资者提供良好的投资渠道和有效的资产配置工具,有助于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良好的收益和风险调整。这样,人民币才可能获得国际范围的认同,有望成为重要的国际化的战略目标。

二、我国近年来国债市场概况

作为一项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工具,国债在市场经济国家一直具有重要的地位。自1981年我国恢复国债发行起,国债市场处于缓慢的发展期。1993年下半年起,中央对过热的经济“踩刹车”,紧缩的货币政策使银根普遍紧张,中央担心这会影响经济的增长。为缓解刹车太急可能产生的经济增长下降,国债发行规模开始快速扩张。1994年发行量首次突破了1000亿元大关(94年前每年发行不超过400亿元);97年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为了冲销外部环境的影响,我国实施了以扩大国债投资为重点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债的发行规模进一步扩大。据有关数据显示,从2001-2004年,财政部各年发行的国债规模分别为4884亿元、5934亿元。6283.4亿元。6924亿元;截至2004年12月底,国债余额为20862.47亿元(不包括政府外债余额);根据有关市场数据预计,2005年国债发行规模应该在7000亿元左右。从国债发行的购买主体看,以2002年为例,银行占44%;社会各类机构投资者占31%,个人占25%,这个比例基本上代表了国内国债购买主体的结构概况,二级市场比较活跃的参与者包括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投资中心以及基金管理公司等。

三、国债的微观金融功能分析

作为一种特殊的金融工具,国债具有信用风险低、市场认同度高和流动性强等特性,从而,国债市场具备重要的微观金融功能,从国债市场的各个参与主体的角度看,国债市场不可或缺。

就商业银行而言,国债已经成为其持有的主要资产之一,是其重要的二级储备。在90年代上半期,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占其总资产的比例仅为1%,但现在已增至6%—8%,接近于市场经济发达国家10g6的比例。从近年的实践看。适当增加国债的持有量,有助于商业银行改善资产的收益结构和风险结构,从而改善盈利能力和支付能力,也在更大的程度上保障了其流动性。不过,近年来各商业银行增持的国债大都是在利率较低的时候发行的,由于缺乏相应的对冲工具,一旦利率出现较大幅度的上升,各商业银行将面对较大的市场风险,这一点已经在2003年以来的经济波动中得到验证。因此,可以说国债的风险,主要是利率风险,而非违约风险。

就保险公司而言,由于国债特有的期限长、信用风险低、市场流动性强的特性,国债投资成为保险公司资金运用最重要的方式之一。与之相似,对于社保基金以及近来兴起的企业年金来说,国债投资同样不可或缺。2004年底,我国保险资金的运用结构中,国债投资余额为2651.7亿元,占比为22.8%.不过,由于目前长期,尤其是超长期(20年甚至30年以上)国债的发行还较少,长期保险资金的配置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有待于完善。

就机构投资者而言,国债投资同样非常重要。以目前国内最主要的机构投资者基金公司为例,国债持有比率通常都在20%以上。在开放式基金。货币市场基金中,由于对市场流动性的特殊要求,国债持有的比率更高。

此外,国债也是个人投资者重要的投资工具,这一点,对于要求低风险、稳定回报的老年投资者而言尤其明显。

四、对国债市场金融功能进一步发展的思考

过去十年,中国的国债市场有了很大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一个有一定效率的市场。它为中国经济的平稳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但是,市场的发展是有它自己的规律的,市场总是利弊共存的,在发挥利的时候更要想到其可能的危害。在过去的十年中,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通过投资国债规避了大量风险。那时的市场利率水平是呈下降趋势的,但是进入2003年以来,市场对利率的预期一直是上升的,这就导致国债价格的大幅度下跌,甚至出现国债发行的流标。而同时,即使在宏观经济的一片看好声中,股市不升反降。这就使那些通过国债市场回购获得资金再投资股票的证券机构面临两面下跌的窘境,从而出现流动性困难,进而引起整个市场的流动性紧张。这种缺陷,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市场的结构性缺陷。在设计市场的时候,显性的损失往往容易被人看见,而隐性的损失往往被忽略。在证明一个市场有用时,往往善意地忽略其风险的一面;而为了证明某一市场风险,则又往往忽略其有效的一面。

对于我国国债市场的现状,我有以下四点建议:

1.在完善现有国债市场的前提下,恢复国债期货市场

十年的国债盈利期过去了,我们突然发现国债价格在经济“过热”时大幅下降,给金融机构带来大量风险。价格下跌的风险可能完全被机构忽略或被股市的可能利润所掩盖;也可能是机构投资者完全能够预测价格的下跌。但是它没有可用的避险工具,只好一直持有到价格真的下跌。对于后一种情况,市场是有解决办法的,那就是通过国债期货交易的方式来避险。当然期货本身也是有风险的,但是对于市场上的风险回避者,是希望在投资时有一些风险爱好者来承接他们所不愿承担的风险的。因此,理性的投资者往往会通过一系列的市场行为来锁定成本。因此,若我们认为国债市场是中国金融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份,那么国债期货市场也就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市场。当然,国际国内的期货市场也都造就了一些失败者,这让我们常常引以为诫,但是,对于害怕有失败者而不要这个市场与有市场而承担一定的显性损失。哪一个给经济带来的最终损失更大,结论恐怕还是要市场。

2.对市场参与者的损失限制

这看起来不应当成为问题,但恰恰是我们市场上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会在市场走高时表现出来,而是在市场出现波动时,一些亏损者会采取某些极端的手段。比如说保证金交易时,保证金已经全部损失还在继续交易;在国债托管时,当价格跌至回购价格以下时,回购者往往就采取主动违约方式来减少损失。这些行为都使损失集中,从而造成系统风险。这是市场一定要避免的。

3.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为国债市场创造更加广阔的外部条件

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提高。逐步放开外资对国债的投资,对于充分利用金融市场吸引国外资源,有很重要的作用。这可以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从而通过国外政府对人民币的储备而实现货币扩张的利益。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