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护理临床知识8篇

时间:2023-07-10 09:24:14

护理临床知识

护理临床知识篇1

【关键词】呼吸机;报警知识;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959(2009)09-0184-02

呼吸机广泛应用于重症监护、急救复苏和手术麻醉等领域,呼吸机治疗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手段,护理人员在应用呼吸机治疗的过程中,呼吸机报警是临床经常遇到的问题[1],参数的正确设定,报警原因的准确识别和及时处理是呼吸机治疗安全性的保障。本文就护理人员对呼吸机报警、参数设置等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调查,为针对性培训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对本院21个临床科室的326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1.2 方法

1.2.1 调查方法:采取自设问卷,问卷经查阅相关文献及有关专家审阅修改,内容包括护士的一般资料,呼吸机报警及处理的相关知识、呼吸机参数设置及调节、培训方式等。对呼吸机报警相关知识及参数设置回答正确的记为正确,未回答或答错者记为错误,本研究采取不记名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26份,收回301份,有效率为92.33%。

1.2.2 统计学方法:原始数据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301名护理人员中副主任护师20人,主管护师52人,护师84人,护士 145人,其中本科46人,大专213人,中专41人,年龄(32.6±11.7)岁,接触过呼吸机人数284人,接触呼吸机时间(7.5±5.2)年,工作年限(12.2±9.3)年,常用呼吸机科室(神经内科、神经外科、老年科、急诊科、胸外科、呼吸科、监护室)142人(占47.18%),普通科室159人(占52.82%)。

2.2 常用呼吸机科室与普通科室护理人员呼吸机报警知识掌握情况,见表1。

2.3 常用呼吸机科室与普通科室呼吸机参数设置与调节正确率比较:见表2。

2.4 护士对呼吸机相关知识培训的需求:74%的护理人员接受过科内组织的呼吸机相关知识培训,96.01%的护理人员要求护理部统一制订呼吸机培训计划进行系统培训。

3 讨论

3.1 护理人员对呼吸机报警原因的知识掌握欠缺:在机械通气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常见的困难是呼吸机出现报警找不到原因。本调查结果显示:呼吸机回路积水引起分钟呼气量高限报警的回答正确率最低,仅16.28%;当病人自主呼吸加快出现呼吸频率高限报警和分钟通气量高限报警,气囊漏气或注气不足出现气道压力低限报警和分钟通气量低限报警,呼吸机回路漏气或脱开引起气道压力低限报警和分钟通气量低限报警的回答正确率均较低,分别为28.90%、29.24%、29.90%;气道分泌物增多和支气管痉挛出现的气道压力高限报警的回答正确率为52.16%和42.86%。笔者在临床中发现不常用呼吸机的科室在使用呼吸机过程中常出现报警上下限设置不正确,导致呼吸机报警,护理人员找不到报警原因。

3.2 护理人员对呼吸机参数缺乏必要的了解:本组调查显示:参数调节掌握程度低于参数的正常值设定,这与临床上呼吸机参数由医师调节,而护士只观察呼吸机参数变化有关。45.85%的护理人员知晓潮气量的设置范围,21.93%的护理人员会根据肺功能状况调节潮气量;45.57%的护理人员选择肺功能正常患者吸气时间为0.8~1.2s,吸呼比为1∶1.5~2,19.93%的护理人员知晓吸气时间调节应考虑患者基础疾病、肺功能状态及吸呼时间对自主呼吸的影响;44.85%的护理人员选择氧浓度设置范围是30%~60%,37.54%的护理人员能根据病情、呼吸衰竭类型,PaO2调节氧浓度。以上参数是临床使用呼吸机一直需要重点观察的指标[2],护理人员掌握了每一项观察指标和相应的理论知识,就能主动将病人病情与参数变化相结合,及时向医师提供信息,能增加工作主动性和预见性,有利于呼吸机治疗的安全有效。

3.3 常用呼吸机科室的护理人员对呼吸机报警知识及参数设置调节回答正确率明显高于普通科室,P

3.4 护理人员对呼吸机报警及参数设置与调节知识缺乏的原因:可能与护理人员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不知晓呼吸系统的病理生理,未掌握呼吸机参数设置的理论依据,遇到报警时,不能从理论上进行正确的分析与处理;有些护理人员未掌握呼吸机性能、操作程序、主机屏幕菜单中的英文词汇,操作过程中出现管道连接错误、压力传感器接错、报警上下限设置错误等。有些护理人员认为呼吸机参数设置调节是医师的事,缺乏学习兴趣,遇到报警时,不愿意分析原因,而是直接报告医师处理。

3.5 系统规范的呼吸机相关知识培训十分必要:如今,除CCU、ICU及呼吸科使用呼吸机外,普通科室使用呼吸机的频率越来越高,调查显示有96.01%的护理人员要求进行呼吸相关知识的系统培训。建议护理管理部门将呼吸机相关知识作为岗前培训和5年内护士培训项目,培训内容包括呼吸机参数的设置与调节、常见报警原因分析及应急处理、呼吸机上机操作。让护理人员系统全面掌握呼吸机相关知识,保证呼吸机治疗的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康杰,夏文俊,王志稳等.临床护理人员呼吸机报警知识掌握情况及需求调查[J].护理研究,2006,20(3):679-680

护理临床知识篇2

【关键词】

血糖;护理管理;小组;知识;作用和效果

作者单位:650051昆明市延安医院

糖尿病是一种复杂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随着发病率的逐年上升, 其防治和管理工作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不同形式的糖尿病知识学习班、讲座的广泛开展,使内分泌专科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得到较大提高,但是由于糖尿病的并发症涉及多个专科,患有各系统慢性并发症的患者也越来越多地收入全院各个科室[1],非糖尿病专科护理人员由于专科知识相对缺乏, 使得护理这类患者成为一个难点及盲点,为了管理好每一位糖尿病患者,以及有糖尿病病史或入院血糖筛查异常的患者,为他们提供优质的糖尿病专科护理,普及糖尿病专科知识,提升我院护士的糖尿病护理水平,我院于2009年6月成立“血糖护理管理小组”,负责全院护士血糖管理知识的教育和更新,现将组建小组的作用及效果汇报如下。

1 成立血糖护理管理小组

邀请内分泌科主任及副主任担任专家顾问,护理部主任担任组长,内分泌科护士长担任副组长,小组成员82名,分别来自全院各临床科室,由各科室护士长,1~2名护理骨干组成。

2 调查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

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立初期,设计“血糖管理相关知识问卷调查表”,调查全院临床护士对血糖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调查内容涉及血糖知识来源、空腹血糖值正常范围、饮食、运动、治疗以及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等方面。通过调查发现,部分临床护士对血糖知识了解比较肤浅或掌握很不够,分析原因,主要有:①糖尿病研究近年来发展较快,随着新技术、新项目的不断涌现,糖尿病知识在教科书里略显贫乏,仅凭教科书上学到的相关知识已不能满足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②护士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较少,即使是为护士举办的培训班也过于强调专科性,客观上给大家造成一种误解,普遍认为有效控制血糖,获取糖尿病新知识属于专科护士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重视度不够。但是糖尿病与多种疾病常常互为因果,其对人体的影响,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只要血糖一高,全身多个器官会逐渐出现变化,引起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直接影响疾病的转归,所以临床护士有必要通过“血糖护理管理小组”形式,全面提高血糖管理相关知识,从而提高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

3 组织培训

针对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调查结果,制定培训计划,以糖尿病的基础知识为主,以提高糖尿病小组成员本身的专业素质为目标,将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如:糖尿病的基本概论、饮食误区,胰岛素的概论、发展、不良反应及初步的调节方法、糖尿病的急慢性并发症及处理,胰岛素笔的正确使用,动态血糖仪的工作原理及如何安装等)有计划地传授给小组成员,使小组成员了解血糖相关知识,了解国内外的专科发展动态;小组成员之间结合专科特点进行糖尿病知识学习,再指导本科内的护士, 以一带十,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在全院范围内提高提高临床护士分析及解决问题能力及糖尿病专科护理水平。

4 培训效果评价

我院自“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立以来,共进行四次专题理论授课,小组成员到课率达到75%以上,每次授课前后均对小组成员的血糖管理知识水平进行考核,总结分析小组成员对“血糖管理相关知识”掌握程度,并以此为根据确定下次培训内容。考核结果统计如下。

表1

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到课率对比

培训内容培训人数到课率(100%)

一、院内血糖管理82100

二、院内血糖监测的安全与精准7692.7

三、胰岛素注射装置的临床应用6579.3

四、胰岛素治疗新进展7996.3

表2

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员培训前后考核成绩对比

考核内容

培训前培训后

答对人次(人)正确率(100%)答对人次(人)正确率(100%)

第一次培训(82人参加)

1、空腹血糖值正常范围3947.682100

2、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3137.807591.5

3、糖尿病治疗的基础5769.517980.61

4、糖尿病运动锻炼的首选方式4251.227085.4

5、血糖护理管理与护理安全之间的关系6984.4182100

第二次培训(76人参加)

1、血糖仪清洁方法2532.8976100

2、血糖仪使用方法及流程3748.687193.42

3、测血糖前皮肤消毒方法6585.5376100

4、糖酵解原理1925.005471.05

5、血糖仪测试避免交叉感染方法2228.956889.47

第三次培训(65人参加)

1、胰岛素储存方法4467.6965100

2、胰岛素注射装置的测试程序4873.8465100

3、胰岛素注射装置的使用方法及流程3655.385381.54

4、胰岛素注射方法5178.4665100

5、胰岛素注射部位6295.3865100

第四次培训(79人参加)

1、胰岛素的发展史2227.856886.08

2、胰岛素治疗的适应证4658.237392.41

3、胰岛素的剂型3746.846481.01

4、注射胰岛素的好处3240.5179100

5、胰岛素类似物的注射方法1620.257797.47

从上表中可看出,小组成员在经过系统的、规范化的培训后,“血糖管理知识”水平得到大幅的提高。

5 讨论

5.1 带动全院护士学习“血糖专科知识”的热情

我院自“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立以来,小组成员努力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由于小组成员分布于医院的每个科室,她们把小组每次活动的所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与大家分享,带动了科内其他护士主动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探讨糖尿病患者的最佳护理方案,为其他病房的糖尿病患者提供了与内分泌专科病房一样的的高质量的护理,即提高了医院整体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也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5.2 提高了全院护士胰岛素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近年来,胰岛素在制剂的改良、治疗方案的更新、注射装置的改善、护理措施的完善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2],内分泌专科护士对此掌握较好,而非内分泌专科护士由于使用胰岛素的频率相对较低,加之缺乏相应的知识更新渠道,因此对胰岛素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尤其对一些新型的胰岛素注射方式如胰岛素笔、胰岛素泵缺乏了解。“血糖护理管理小组”成立后,小组成员通过接受“胰岛素”相关知识培训,获取了当前胰岛素使用护理各环节中的最新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业务讲座、操作示教、考核指导等方式传递给其他护士,拓宽了全院护士获取胰岛素相关知识的渠道。从表3看出,小组成员经过“胰岛素注射装置的临床应用”及“胰岛素治疗新进展”等相关知识培训后,成绩大有提高。

6 小结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血糖护理管理小组”的运行为临床护士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随着小组活动的深入开展,全院临床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水平和护理能力得到全面提升,使普及糖尿病教育得到了保障,既改善了护患关系,也提高了医院的服务质量。

参 考 文 献

护理临床知识篇3

【关键词】 哮喘;知识教育;临床护理;生活质量

哮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儿童疾病,往往反复发生,且发病率正呈逐年上升趋势,严重地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发展,儿童哮喘的发病率是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患儿有嗜酸性细胞浸润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且炎症滴注彼此相互作用,导致慢性气道发生非特异性炎症。哮喘主要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咳嗽和喘鸣,并伴有呼吸困难,反复发生,严重威胁儿童健康,并多伴有气道的高反应性,发生可逆的梗阻性呼吸道疾病。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多认为是环境与遗传因素双重影响造成的。大部分患儿发病是由于呼吸道感染及过敏导致,且主要表现为气道的高反应性。患儿经过反复的病情发作后,严重地影响其身心健康,导致患儿学习和生活受到妨碍,严重者还会影响其体力挥动。且哮喘患儿往往多处于智力和身体发育的高峰期。因此,如何给予综合治疗,即从多方面给予患儿干预,加强患儿关于哮喘知识的了解程度十分重要。我院对收治的104例哮喘患儿进行了知识教育及临床关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月我院门诊和住院部收治的哮喘患儿共104例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其中男性72例,女性32例,患儿年龄在3.5岁-14岁之间,平均为11.54岁。患儿病程为0.5-11年,平均为5.2年。所有患儿均符合哮喘的诊断标准。2 方 法

2.1 知识教育 哮喘知识的讲解,其目的在于提高哮喘的防治水平,使患儿和患者家属均能够做到早期发现疾病,早期就诊,使医生可以早期干预,同时能够规范地遵医嘱进行治疗。耐心地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每一种药物的特点,药物使用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使其能够做到自我护理、自我管理。护士每日在与患儿进行接触时,要反复地讲解有关哮喘的知识点和本质,并向其强调哮喘为慢性疾病,且容易复发,需要患儿和患儿家属长期坚持正规的治疗。此外,护士还要告知他们诱发哮喘的原因,个性化地对患者进行指导,如帮助患儿预防呼吸道感染、告知其要根据天气预报做好保暖,避免接触过敏原等。让患儿和患儿家属熟悉哮喘发生的先兆表现,如何在发生哮喘时紧急处理等。

2.2 建立档案 为患儿建立全面的档案,包括其年龄、性别、家庭情况,疾病病史,诊断方式,治疗方式和用药方式,有助于及时总结。这种规范的档案,还有助于医生和护士及时观察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其不良反应,提高其依从性。

2.3 建立随访复诊计划 为患儿建立较好的复诊制度。护士认真地填写患儿首页的病例,注意患儿的一般资料和病史等一定要详细,使其明确下次复诊的时间。对没有及时复诊的患儿,可以给予电话等方式联系,使依从性提高。

2.4 用药指导 指导住院患儿规范地用药。处理要告知患儿使用药物的用药方法和注意事项外,护士还要使其能够明确缓解期药物及控制期药物存在哪些差异,药物会出现哪些不良反应,怎样去避免这些不良反应等。检查患者使用药物的准确性。在进行用药指导时,护士要有足够的耐心,多鼓励,多夸奖。

2.5 指导患儿及家长填写哮喘日记 我院制定的哮喘日记,是用来记录每日患儿的症状和用药情况的一种方法。护士要指导患儿和患儿家属正确填写,以保证保证记录的完整和可靠性。告知患者在就诊时,要戴好哮喘日记。此外,家属还要注意调节患儿发病时的准确情况,寻找诱因,如饮食、活动,是否有过敏原等,每次发作的严重程度和天气变化等。此外,我们还增加了患儿发病时的情绪。

2.6 指导患儿使用和记录PEF仪 告知患儿和家属使用峰流速仪对哮喘的积极作用,并教会患儿如何正确地测量呼气峰流速。

2.7 定期开办哮喘知识讲座 定期组织哮喘患儿、患儿家属及专业护士进行活动,可以利用观看哮喘防治录像等方法,并鼓励患儿和患儿家属彼此交流。3 结 果

两组患者组间对比采取t检验,随访患者1年,共92例患儿的资料较为完整。对比内容包括急诊次数、住院次数、全部缺课天数及患儿肺功能PEF方面,对比护理知识教育前后差异,发现治疗后各指标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见表1。

表1 2组哮喘患儿护理知识教育干预后1年后结果的比较

组别 例数 门诊急诊次数 入院次数 缺课天数 PEF(占预计值%)

护理干预前 104 4.1±0.7 5.6±1.4 14.7±2.9 78.7±10.2

护理干预后 92 2.5±0.9 1.8±0.5 4.9±0.9 88.1±9.6

t 7.99 14.85 16.96 8.03

p

4 讨 论

本次研究发现,哮喘患儿在经过规范的教育管理和护理干预后,患儿的就诊时间、住院的天数、肺功能均有较好的效果,患儿的依从性提高,哮喘的控制更好,其生活质量提高。而儿童在经过哮喘的积极规范治疗和护理后,其症状控制较好。

哮喘是一种需要进行长期治疗的疾病,以往的门诊和住院治疗,已经不再能够满足患者的需求。哮喘患儿的防治,也长期停留在被动地对患儿急症进行处理的方面。因此,对患儿进行哮喘知识的健康教育等方式,提高其自我管理能力十分重要。

研究发现,患儿和患儿家属对哮喘疾病的不了解,对疾病的重视程度不够,无法正确地使用药物,或药物使用不合理等均较为常见,直接影响了哮喘的治疗效果。此外,医务人员对哮喘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治疗哮喘的人员缺乏也是一项影响哮喘治疗的严重因素。因此,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十分重要。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中,比医生更具有优势,其更贴近患者,与患者的关系更加和谐,因此能够更好地告知患儿如何执行医嘱,回家后需要注意哪些内容等。

本次实验结果发现,对哮喘患儿进行规范的知识讲解,患儿门诊急诊次数降低,仅为2.5±0.9次,其住院次数降低,为1.8±0.5次,缺课天数降低,为4.9±0.9,PEF(占预计值88.1±9.6%),与护理干预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进一步说明了采用系统的教育管理及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提高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复发率,患者住院时间缩短,肺部功能较好,生活质量提高。

参考文献

[1] 郭培成,胡珍玉.128例哮喘儿童心身因素初查[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4):160-166.

护理临床知识篇4

关键词:品管圈;孕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

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是指同一单位或工作性质相关联的人员,自动、自发组织起来,科学运用品管工具,持续地进行效率提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活动的小组[1-2]。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护理质量的改进工作中,对工作流程的改善和护理质量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本文总结了开展品管圈前后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的变化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实施品管圈活动之前1个月(2014年10月)的100例住院产妇作为对照组;品管圈实施后2个月(2015年6月)的100例住院产妇作为观察组,入选条件:①中学以上学历;②初产妇。入选产妇年龄24~30岁,平均年龄27.2岁,孕周37~41w,平均38.4w,两组产妇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成立品管圈 设圈长1名,圈员7名,其中主管护师5名,护师3名,平均年龄(35.14±6.12)岁,根据各成员的能力进行合理分工。

1.2.2组织学习 圈长组织圈成员学习品管圈相关知识、品管改善手法,让圈成员了解品管圈的目的、实施步骤、意义。

1.2.3设立课题 经品管圈成员针对科室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讨论,依据问题的迫切性、必要性、可行性等因素进行综合评定,最终确定"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为本期活动的主题。

1.2.4现况把握及结果 根据临床工作中存在的新生儿护理方面的问题制定新生儿护理知识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新生儿生理特点、喂养知识、环境知识、日常护理知识及常见的特殊生理状态。品管圈活动实施前1个月选择100例符合入选条件的住院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发放新生儿护理知识调查问卷100份,,由专人讲解问卷的填写要求,问卷由产妇独立填写,当场回收,发放者逐项检查,保证无漏填选项[6],回收问卷100份,有效率达100%。结果显示100例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仅为46.5%。

1.2.5原因分析 针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依据80/20原则,从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影响因素柏拉图中可得出宣教不到位及孕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为造成知晓率偏低的主要因素。通过要因确认,确定无明确的宣教流程、护士知识缺乏、无效沟通、责任护士更换频繁、宣教效果不佳是导致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偏低的主要因素。

1.2.6实施对策

1.2.6.1加强护士新生儿理论知识的培训 针对科室年轻护士较多的现状,将新生儿护理知识列入科室培训计划,培训内容以问卷中涉及的内容为主,通过模拟演练及床旁考核提高培训的有效性,切实提高产妇新生儿护理能力,改善服务质量。

1.2.6.2加强沟通技巧培训 由沟通能力较好的护士亲自示范,如何与产妇及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提高产妇对新年生儿护理知识重要性的认识。

1.2.6.3根据新生儿生理特点,制定新生儿健康宣教路径,分阶段进行不同内容的健康教育,利于产妇及家属的理解和掌握。

1.2.6.4固定新生儿责任班护士,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保证宣教的连贯性。

1.2.6.5在孕妇学校中增加新生儿护理知识的培训内容,使孕产妇及家属掌握新生儿的生理特点及可能出现的生理现象,为新生儿的照护奠定良好的基础。

1.2.6.6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除口头宣教外,将新生儿护理知识印制成健康教育手册发给住院产妇,同时利用多媒体视频为产妇及家属演示新生儿的护理技巧,使宣教更生动形象,受到产妇及家属的一致好评。

1.2.7对策实施后2个月对观察组100例产妇进行再次调查,比较两组产妇在品管圈实施前后在新生儿护理知识知晓率、住院患者满意度、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母乳喂养成功率等方面存在的差异。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 结果

2.1两组产妇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及住院期间满意度情况比较:观察组100例,知晓率78.5%,满意度86.6%。对照组100例知晓率46.5%,满意度96.8%。

2.2两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比较(去除因母儿血型不合导致的高胆红素血症观察组8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92例,高胆红素血症例数14例,发生率为15.2;对照组90例高胆红素血症例数30例,发生率为33.3%。两组χ2值为8.15,P

2.3无形成果 通过在科室内开展品管圈活动,全体圈员的责任心、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沟通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质量管理工具的应用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护士对职业的认同感明显提升。

3 讨论

新生儿期是指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开始至28d内这一段时期[2]。通过品管圈活动,明显提高了产妇新生儿护理知识的知晓率及产科住院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取得了目标达成率高达108%的良好效果。健康宣教内容及方式的改变,切实提高了产妇及家属照护新生儿的能力。在品管圈活动开展初期,圈成员对品管圈活动的意义不能完全理解,部分成员对品质管理方法感觉陌生,甚至有个别成员有抵触情绪,不愿意参加,认为是形式主义,增加了额外的工作量,但经过品管圈相关知识的反复学习与培训,并通过对成功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圈成员的质控意识和管理能力大大提升。

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改善了护理服务品质,建立和谐的护理工作团队,激发了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会到自身的价值和工作的意义,这种感受会产生更高的工作热情,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参考文献:

[1]蔡学联,郑芝芬,唐晓英,等.运用品管圈质量改进工具降低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12):59-61.

护理临床知识篇5

[关键词] 临床护士;血糖管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11(b)-0057-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situation of the grasp, application and need of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knowledge in nurses not work in Endocrinology Ward, and analyze its influence factors. Methods 593 nurses who did not work in Endocrinology Ward of West China Hospital of Sichuan University had been investigated by stratified sampling method in June 2015 and been asked to finish the questionnaire about blood glucose knowledge grasp, application and need. Results Only 5.56% nurses mastered the knowledge of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The levels of knowledge were different in different positions of nurses (P < 0.01). 81.62% nurses paid attention to pathoglycemia or diabetic patients, while 77.23% nurses educated them. Only 15.01% nurses cared patient who with hyper or hypoglycemia well. 98.92% nurses considered themselves had not enough knowledge of diabetes and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Above of 95% nurses considered the knowledge of diabetes and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was very important and needed training. Conclusion More and more nurses pay attention to the knowledge of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which most of them are lacked. The training about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needs to carry out from the aspects of hospital.

[Key words] Clinical nurse; Blood glucose management; Influence factor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我国可能已经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1]。血糖管理不仅是糖尿病也是糖耐量异常、应激性高血糖、低血糖等血糖异常的综合治疗策略的主要措施。由于糖尿病并发症/伴发病涉及多个学科,糖尿病住院患者遍及医院各个临床科室,血糖管理已经成为了临床护士必备技能之一。有研究表明,临床护士血糖监测知信行总体状况不理想[2]。非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教育与管理知识掌握不全面,不能为糖尿病患者提供规范、安全、高质量的糖尿病护理与管理[3]。为了解医院血糖管理现状,以制订针对性的培训方案,提高血糖管理水平,本研究对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除ICU和内分泌科以外的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进行了血糖管理知识的现状调查,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15年6月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调查了我院除ICU和内分泌科以外的65个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的掌握、应用和需求现状,床位数≥50张的科室,抽取护士工龄为1~

1.2 调查问卷

采用自行设计专家修改而成的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知行信调查表,共包括血糖管理知识(4个)、应用(3个)和需求(3个)3个问卷。血糖管理知识掌握:共4个问题,分别涉及血糖管理基础知识、糖尿病血糖目标、高/低血糖处理和床旁血糖检测规范流程4个方面,全部答对者为知晓,否则为不知晓;内容效度为0.93,Cronbach'α系数为0.88。血糖管理知识应用:共3个问题,采用Likert 3级计分法,完全没做到计0分,有时做到计1分,完全做到计2分,满分为6分;分数越高,表明护士应用能力越好;问卷内容效度为0.87,Cronbach'α系数为0.84。血糖管理知识需求:共3个问题,采用Likert 3级计分法,完全不需要计0分,部分需要计1分,非常需要计2分,满分为6分;分数越高,表明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需求越大;内容效度为0.91,Cronbach'α系数为0.85。

1.3 调查方法

正式调研之前,选取3名护士作为调查员,需具备:①3年以上内分泌专科工作经验;②大专以上学历;③良好的沟通及表达能力。调查员统一培训后进行一致性检验,合格后开始正式调查。被调查者在2~3 min内独立匿名完成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600份,有效593份,有效率为98.8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录入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掌握现状

33人(5.56%)知晓血糖管理基础知识,247人(41.65%)知晓糖尿病血糖目标,93人(15.68%)知晓高/低血糖处理,541人(91.23%)知晓床旁血糖检测的规范流程。不同岗位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知晓率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 < 0.01);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

2.2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应用现状

临床工作中,484人(81.62%)会主动关注血糖异常或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458人(77.23%)会主动对血糖异常或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管理健康教育,89人(15.01%)会及时正确处置患者的高低血糖。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岗位和学历的护士血糖管理知识应用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的需求现状

2.3.1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需求的影响因素 不同岗位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需求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糖尿病专科护士的需求得分明显低于其他护理岗位(P < 0.05);不同工作年限、职称和学历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需求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2。

2.3.2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的来源和需求认知 目前,护士血糖管理知识主要来源于科室的业务学习、自行查阅资料和同事间交流,且超过95%的护士认为自身目前知识不能满足工作需要,需要进一步学习。见表3。

2.3.3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内容和方式的需求 培训内容需求从高到低依次为临床病理学基础、糖尿病基础治疗(口服药和胰岛素治疗、运动和饮食治疗)、并发症的处置、高/低血糖的处理、血糖检测技术(表4),最好是由医院和科室组织培训。

3 讨论

3.1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掌握情况

血糖管理是对血糖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系统干预的过程,目的是有效地利用健康资源达到最大的健康效果。近年来,由于糖尿病的高患病率和糖尿病并发症/伴发病的多专科性,糖尿病住院患者遍及医院各个临床科室,临床护士的血糖管理水平直接关系患者的治疗效果。但由于糖尿病的病因研究、治方法和监测技术更新快,许多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掌握情况并不理想[2,4-7]。本研究中,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的知晓率仅5.56%,在所有的知识条目中,91.23%的护士能规范操作床旁血糖检测,但不足45%的护士知晓血糖管理基础知识、高/低血糖处理、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目标,即便经过专业培训的糖尿病专科护士,其知识知晓率也不足15%,这可能与很多临床护士在工作中重操作、轻理论有关。也可能与血糖管理知识专科性强、更新快,护士系统学习血糖管理知识和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非内分泌科的糖尿病专科护士没有得到合理使用,导致其所学知识在临床工作中没有经常应用,容易忘记有关。这提醒临床护理管理者不仅要培训临床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更应重视对糖尿病专科护士的使用和继续培训。

3.2 非内分泌科临床护士的血糖管理能力分析

血糖管理包括疾病知识教育、血糖控制/监测手段落实及效果评价、高/低血糖应急处理等所有与血糖管理相关的系统知识。本研究中,81.62%的护士在临床护理中能够主动关注患者的血糖异常或血糖控制情况,77.23%的护士会对血糖异常或糖尿病患者进行血糖管理及糖尿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指导,但仅15.01%的护士会及时正确处置患者的高/低血糖,说明血糖管理愈来愈受到临床护士的重视,且大部分护士能主动参与血糖管理。但由于其对血糖管理的认知和知识有限,血糖管理多限于对患者的简单、片面、非系统的宣教,如简单的饮食、运动、用药指导,但对高/低血糖的应急处理还存在严重不足,从而导致不理想的教育效果和影响患者的住院安全。本研究还发现,工作年限、职称、岗位和学历对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应用无影响(P > 0.05),说明在非内分泌科临床科室中,护士广泛存在对血糖管理认知和实践的简单化、片面化,需要对所有的临床护士,不论学历和职称、不论岗位和护龄,加强血糖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3.3 非内分泌临床护士对血糖管理知识需求情况

研究发现,血糖管理已经越来越得到临床科室和护士本身的重视和参与,超过70%的被调查护士能通过科室业务学习、自行查阅资料、与同事间的交流等方式主动学习血糖管理知识,但这些学习往往是需要性的、应急性的、片面性的,虽然能够临时解决一些临床问题,但内容多浅显。因此,95%以上的护士认为自己血糖管理知识不能满足临床应用,需通过医院或科室组织的培训来系统学习血糖管理知识,且培训内容应偏重于一些理论的、使用频率高的、护士不易及的基础知识。本研究也发现,虽然仅有15.01%的护士知晓和掌握高/低血糖的处理,但仍只有24.11%的护士认为自己需要培训相关知识,这可能与护士对高/低血糖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有关,应强化护士的相关认知和技能。本研究还发现,糖尿病专科护士的血糖管理知识需求明显低于其他护理岗位(P < 0.05),说明系统的知识培训是提高临床护士血糖管理水平的重要方法。

资料显示,非内分泌科护士对糖尿病管理知识掌握不全面,对糖尿病治疗新理念、新发展、新规范不知晓,不能为院内高血糖患者提供规范、安全、高质量的糖尿病护理与管理,因此建议知识培训时需先提高护士的意识,并按知识的掌握层级进行培训[8-9]。建设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10-11]、规范化血糖管理和教育小组[12-13]、糖尿病护理小组[14-19]等专业的专科护理团队不仅能系统培训团队成员的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还可以提高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提高护理质量。同时,借鉴糖尿病健康教育联络护士[20]、糖尿病专科护士[21-24]的培养和使用的经验,在全医院统一培训和管理血糖管理护士不仅可以对分散在医院各专科的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异常患者提供专业的护理,还有利于医院对住院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进行标准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医院血糖管理的整体水平,保证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J].中华糖尿病杂志.2014,6(7):447-498.

[2] 周佩如,刘雪彦,黄洁微,等.广东省三级甲等医院临床护士血糖监测管理知信行的调查[J].护理管理杂志,2012, 12(7):466-468.

[3] Cheung NW,Napier B,Zaccaric,et al. Hyperglycemia is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outcomes in patients receiving 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J]. Diabetes Care,2005,28(10):2367-2371.

[4] 刘雪莲.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老年保健医学杂志,2010,8(1):65-66.

[5] 徐红宇.血糖护理管理小组对提高临床护士血糖管理知识的作用和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1,6(26):241-243.

[6] 丁飚,张妮娜.662人临床护士血糖相关知识认知情况分析及培训对策[J].护理学报,2012,19(12B):13-16.

[7] 杨泉,张彦超. 442名护士院内利用血糖仪进行血糖监测现状调查分析及对策[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1):143-145.

[8] Kumar PR,Crottv P,Raman M. Hyperglycemia inhospitalized patients receiving parenteral nutritionis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morbidityand mortality:a review [J]. Gastroenterology Research and Practice,2011,2011(1):1-7.

[9] 秋瑚,田京玉,吴辽芳,等.非内分泌专科护士糖尿病知识培训的效果研究[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3):3370-3372.

[10] 万青,肖菲,刘芳.多学科糖尿病护理团队的建设与管理[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3,10(2):89-90.

[11] 朱爱军,马丽华.住院患者血糖管理多学科联合护理项目及效果[J].实用医药杂志,2014,31(1):91-92.

[12] 董爱萍,杨泉,张彦超,等.院内血糖监测规范化管理小组的组建与实施[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25):139-143.

[13] 袁红娣,徐玉斓,袁爱琴,等.糖尿病教育小组的设立及效果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67-68.

[14] 邱翠琼,吴秀燕,张广清.糖尿病护理小组在护理管理工作中的作用和效果[J].中国医院管理,2008,28(3):58.

[15] 夏美杏,范录平,张王琴,等.成立综合康复护理小组对改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7):131-134.

[16] 黄庆娟,韦翠英,王菊延,等.糖尿病护理小组实施方法和效果分析[J].广西医学,2012,34(8):1096-1097.

[17] 吴建萍.专科护理小组管理的临床实践与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370-371.

[18] 胡巧英,周蒙滔.关注小组护理方案对重症胰腺炎手术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9):128-131.

[19] 梁彩霞.实施糖尿病护理小组在糖尿病患者护理中的作用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21):4742-4743.

[20] 王晓晨,张笑燕,肖爱华,等.糖尿病健康教育联络护士小组的组建及实践[J].护理学报,2015,8,22(15):69-71.

[21] 刘小霞.糖尿病护理小组对血糖控制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7):140-142.

[22] 张晶,赵欣欣,马宁.糖尿病专科护士在院内护理工作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0,29(9):131.

护理临床知识篇6

关键词:护生;临床实习;效果;影响因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24.4【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207-01

护理学专业通过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两种方式培养和塑造学生综合能力。护生临床实习是护生直观认识临床护理工作和锻炼护理技能、培养护理意识和自信心、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护生临床实习过程中,主要存在实习师资水平不高、实习项目及时间安排不合理、实习教师与护生之间缺乏沟通、护生与患者沟通能力差等问题,及时发现护生临床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深入发掘问题根源及相关因素,并结合护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及临床实际能力,针对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是帮助护生更好地联系理论与实践、提升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根本。

1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影响因素

1.1护生理论知识不扎实或脱节:临床实习环节是护生锻炼临床护理实践能力和培养实际护理意识的环节,临床实践过程的意义和难度均高于理论学习过程,但又离不开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撑和指导。在护生进行临床实习过程中,很多基础性的护理常识和操作常识严重不足,很多护生进行外科护理实习时,不知道如何打开无菌包;铺好无菌盘之后,不知道其严格的时间限制;有的学生将无菌盘中的无菌物品取出之后,又将物品放回原处。不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导致护生普遍在实际临床实习过程中严重缺乏自信心,更使其难以灵活、高效地完成临床实习任务。

1.2临床实习师资水平不足:护生对临床护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带教教师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护生最终的临床实习效果。当前的临床实习带教教师普遍缺乏对护生的理解和换位思考,没有将护生作为临床实习过程的主体和中心,而是简单地为护生讲解和示范。带教教师在讲解与示范过程中,既没有很好地将操作过程的理论与实际操作方式结合讲授,也没有很好地协调护理技能与护理理论之间的关系,没有根据护生实际理论和技能状况切实提升护生的实习效果。

1.3医院和社会影响因素:当前,社会各界对护士的工作没有充分的理解和重视,没有为护理工作人员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加之当前很多护理人员对工作存在不满情绪,使护生对未来的岗位存在失望和恐惧心理。医院对护生临床实习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或没有进行合理的安排,在繁重、紧张的日常护理工作中,没有合理编制护生的带教人和实习项目,安排的带教者水平和素质参差不起,护生很多的临床实习工作经常处于混乱状态,加之医院过多限制护生实践工作,严重影响护生临床实习效果。

2提升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对策

2.1注重临床实习中的理论知识培养:基础理论知识是临床实践的有力支撑,临床实践过程的意义和难度均高于理论学习过程,但又离不开基础理论知识的支撑和指导。应将护理工作理论知识进行合理分层,依照一定的层次和阶段对护生进行培养和强化。将最具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在临床实习前期安排到护生的日常教学项目之中,将于护理实际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安排到临床实习过程中,并与实际临床实习操作指导有效融合,通过多种方式,帮助护生建立扎实、实用的临床实习理论知识体系,推动临床实习顺利进行。

2.2师资力量合理配置:带教教师的质量与水平直接影响护生最终的临床实习效果。进行临床实习规划之时,应对实习带教教师进行合理、科学的安排和规划。首先,要引入和培养具有专业素养的临床实习带教队伍,结合不同带教教师的特点和专长合理配置到不同的环节和不同的实习小组。尤其注重带教教师与护生的沟通和交流,通过良好的沟通和交流及时了解护生的实习状况和心理状态,对护生的焦虑、恐惧、回避心理及时予以疏导,帮助护生更好地融入到临床实习工作中。

2.3合理安排临床教学:临床实习时间和资源有限,应对护生临床实习的时间和环节有效安排,同时注重对护生操作能力、沟通能力、护理意识等方面的重点培养。在护生临床专业课程教育阶段,应对护生每周的授课和临床实习时间合理安排,随着临床实习的进行,逐渐加大临床实习环节的时间比例,视护生实际适应和培养状况适当调整两种教学环节的比重,直至最终实行全面临床实习教学。临床实习中,安排专门的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学习与病患的语言沟通技巧与非语言沟通技巧,逐渐提升护生的护理意识和沟通能力。

3总结

当前的护生临床实习过程中,主要存在实习师资水平不高、实习项目及时间安排不合理、实习教师与护生之间缺乏沟通、护生与患者沟通能力差等问题,及时发现护生临床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影响因素,深入发掘问题根源及相关因素,并结合护生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及临床实际能力,注重临床实习中的理论知识培养,合理配置临床实习中的师资力量,对护生临床实习的时间和环节有效安排,同时注重对护生操作能力、沟通能力、护理意识等方面的重点培养,全面提升护生临床实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常换英.影响护生临床实习后期思想状况因素分析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9,23(17):1583-1584.DOI:10.3969/j.issn.1009-6493.2009.17.051

[2]滕爱林.影响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6):73-74.DOI:10.3760/cma.j.issn.1672-7088.2011.06.124

[3]王小革,郝秀凤,蔡秀芳等.影响护生临床实习效果的因素及措施探讨[J].中国美容医学,2011,20(z3):421-421

护理临床知识篇7

    1不同教学方法在儿科护理学中的应用

    1.1问题导向学习(problem—basedlearning,PBI)教学法自20世纪7O年代起,国外医学院校兴起PBI教学模式。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方法。其基本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以老师为引导。以临床问题为基础,以自我学习及小组讨论为教学形式的课程模式。两篇独立的Meta分析对2O年来有关PBI在医学教育方面的研究做了综述,一致认为,采用PBL教学方式培养的学生,在临床知识测试、临床工作能力及专科培训方面的能力远远超过传统教学方法教授的学生。

    采用PBL教学方法教授儿科护理学,可以通过以问题为载体的方式学习典型临床病例,采用发现问题一分析问题一查找文献资料一解决问题的滚动学习链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解决临床病人的疾病问题获取知识。目的在于培养护生将儿科护理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临床技能、护理管理的知识有机融合,培养其将知识融会贯通的思维。

    PBL教学模式从现象上看教师无须再围绕某个知识点讲细讲透,实际上教师必须对某些知识点精通掌握才能提出中心问题,才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把所要学习的知识点贯穿起来,形成一个知识链甚至知识网。因而PBI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必须有驾驭问题的能力,因此该课题的核心问题是师资培训。而且,由于教学方法本生的特点,PBL教学需要的师资较多。在培训师资时可以以教学单元为单位,对参与教学的师资进行相关培训,包括本教学单元的理论知识及临床知识。临床知识包括某一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预后及疾病转归等。

    同时还包括对临床相关疾病护理中需要观察的重点,出现相应的临床问题时如何考虑和分析。通过PBL教学,护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培养护生独立工作、独立思考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增强对儿科护理的兴趣及日后在见习中的主动学习,同时对护生临床推理思维、批判思维、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l.2模块教学模块教学依据知识结构体系,形成教学模块,实现一种“立体化”的教学方式。在l临床课程中应用模块教学可以加强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之间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在临床工作中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日后对临床工作的总结和做临床科研奠定研究基础,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从事儿科护理工作,需要在严密观察病情的基础上独立思考,透过现象看本质,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协助医生解决临床问题。整个教学过程通过以病人为中心,从临床实用角度去认识概念,加强概念知识的纵横联系,提高学生掌握和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对概念的理解程度。开展模块教学教师必须对某些知识点精通掌握才能开展。另外,临床病例的选择和病情观察与处理也会对教学效果起到关键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能力。

    1.3教学中临床场景的设置及多媒体的应用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临床实践学科,如果在教学中设置临床场景,病例在病案基础上,以多媒体形式给出相应的体征及实验室检查,就能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开展该方式的教学,便于学生日后在临床工作中快速回忆所学知识并适时应用于临床工作,避免出现高分低能现象。结合临床场景的模块教学,从临床护士观察病情,医师针对病情变化处理病人的角度人手学习典型临床病例,引入相关的概念和理论,同时,帮助学生通过解决临床病人的疾病问题获取知识。教学目的在于培养护生将疾病的发病、诊治及转归与l临床工作有机融合,培养其在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并且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通过典型病例讲解使学生判断临床病人是否有脱水,脱水的程度和性质,如何纠正、补多少液、补什么液体、补液速度如何,解决上述临床问题必须要理解血液渗透压的概念,脱水情况下液体转移的问题等。。2儿科护理学教学改革的意义和关键问题

护理临床知识篇8

护理学是一门以实践为基础的综合性应用学科,其中临床实习是护理课程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1]。临床实习可以使护生将认知、情感和操作技能与实践相结合,并能帮助护生形成专业思维方式以及角色认同[2],因此临床实习也成为国内外众多护理教育者所关注的问题。临床实习效果受众多因素影响,主要可分为临床学习环境和个人特质,其中临床学习环境是临床环境中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所有因素构成的网络,是学生获得护理技能、职业角色的场所[3-4]。笔者调查护生对于临床学习环境的认知情况以及实习效果,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为临床护理教学提供依据。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方便取样,选取北京大学医学部护理本科及专科临床实习护生为研究对象,其中本科护生40名(27.2%),专科护生107名(72.8%)。发放问卷190份,收回148份,应答率为77.9%,剔除1份无效问卷,有效问卷147份。 1.2研究工具 1.2.1护生临床学习环境的测量 采用朱闻溪等在ChanDSK编制的原始量表的基础上改编的中文版《护理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5]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共42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分为6个维度:人际关系、工作氛围及团队文化、实习任务的定位、护生的参与性、创新性及个性化。原始量表及改编后的量表在国内外应用中均报道了良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97。 1.2.2护生实习效果的测量 采用邓仁丽等在ElizabethH编制的原始量表的基础上改编的中文版《护理本科生临床实习行为评价表》[6]作为测量工具。该量表共28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制。量表分为3个一级维度(认知、情感、运动技能)和7个二级维度。其中认知维度分为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护理程序的应用,情感维度分为专业角色和角色发展、自我导向的学习行为以及明确患者的权利与义务,运动技能维度分为临床技能与沟通交流。原始量表及改编后的量表在国内外运用中均报道较好的信效度。在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a系数为0.94。 1.3资料的收集 量表设有统一指导语,采用无记名填写方式调查。研究者亲自发放问卷,学生知情同意并独立填写。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1.5进行描述统计以及相关分析。Epidata录入数据, 2结果 2.1本、专科护生临床学习环境与实习效果比较 护生的临床学习环境总评为(3.07±0.68),临床实习效果总评为(3.61±0.53)。本、专科护生临床学习环境与实习效果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2.2护生临床学习环境评价 临床学习环境总评为(3.07±0.68)。临床学习环境中,除个性化维度外,其余5个维度得分均大于3分。居于前2位的维度分别为参与性与工作氛围,得分最低维度为个性化,见表2。 2.3护生临床实习效果评价 护生临床实习效果总评为(3.61±0.53)。其中,1级维度中得分最低为认知维度,最高为情感维度。2级维度中理论知识和护理程序得分最低,最高为权利义务维度,见表3。 2.4临床学习环境与临床实习效果相关性分析 护生临床学习环境总评与临床实习效果总评呈正相关(r=0.211,P=0.01)。其中,临床实习效果1级维度的认知、运动技能与临床学习环境呈正相关,2级维度的理论知识、护理程序、学习行为以及沟通交流与临床学习环境呈正相关,见表4。临床实习效果总评与临床学习环境中的工作氛围、实习任务、参与性以及创新性维度呈正相关,见表5。 3讨论 3.1临床学习环境总体较满意,但应加强个性化管理 笔者研究显示,临床学习环境总评较好,被调查护生对目前的临床学习环境比较满意(3.07±0.68)。其中,参与性与工作氛围维度满意度最高,个性化维度评价偏低。个性化指护生在临床实习中能够依据自身能力以及爱好不同得到不同的教学管理,并在允许范围内自主选择个人的工作方式[7]。个性化是临床学习环境中非常重要的维度,是护生获得对临床学习环境满意的重要条件[8]。个性化的临床学习环境有利于护生发现自身爱好的护理领域,并在其中得到发展。笔者研究显示临床学习环境中个性化维度评分较低,这点与以往研究一致[9],可能是由于目前医院中实习护生人数众多,层次不齐,同时存在中专、大专以及本科3类护生,医院为方便管理往往对3类护生采取统一管理模式,而忽略了护生个性化的要求[10]。再者,受传统功能制模式的影响,临床许多护理工作人员的认知还停留在完成任务上,没有认识到每个学生的独立性及个体差异;加之临床患者数量多,护理工作量繁重[11],使得他们没时间了解学生,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也可能是导致个性化维度评分较低的原因。鉴于这种情况,建议医院对不同层次护生采取分层管理,由带教老师引导护生发现自己喜爱的护理领域,并鼓励其向这方面发展,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允许采取个体性的工作方式。 3.2临床实习效果总体较好,但应加强理论知识、护理程序方面的教学 护生的临床实习效果总体较好(3.61±0.53),提示通过临床实践,护生的实习效果基本能达到合格要求。护生的认知维度评价较低(3.37±0.64),提示目前临床实习中理论知识教学和护理程序应用存在不足,这点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6]。理论知识对护理人员提高护理技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有针对性地护理患者都是必不可缺的;而护理程序是护士护理患者时所采用的一种系统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整体护理的根本保证[12]。认知维度低评的原因可能与临床带教老师的资质和态度有关,也和学生学习方法的不适应有关。我国目前临床带教老师的职称及资历不够,对于护理程序掌握以及应用程度偏低,均影响带教质量[13-14]。杨敏,王爱群等的研究表明[13]临床带教老师中以护士、护师占绝多数(89.85%),主管护师及以上职称的人员仅10.15%,而以前负责中专带教及带教经验几乎为零者占49.38%;另外,部分带教老师认为护生临床实习更重要的任务是掌握临床技能,而没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教学[15]。再者,学生进入临床前多习惯于被动学习知识,进入临床后,受以往学习方式影响,难以发挥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缺乏主动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意识,不具备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临床实习中的上述缺陷,笔者建议医院管理者注意培养高职称及资历的护师作为临床带教老师,并注意改变带教老师只重实践而轻理论以及功能制护理的旧观念;同时应鼓励护生积极主动学习,改变学习方法适应临床学习。#p#分页标题#e# 3.3临床学习环境与临床实习效果呈正相关关系 临床实习效果与临床学习环境呈正相关(r=0.211),提示临床学习环境越好,实习效果评价越高。临床学习环境中工作氛围、实习任务、参与性以及创新性维度与临床实习效果呈正相关,提示临床带教老师可通过建立良好合作、支持性的工作环境,明确护生在临床实习中的任务,使护生更多地参与到临床的护理实践活动,以及采用新颖、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提高护生在临床中的实习效果,加强护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