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承包商风险评估8篇

时间:2023-07-11 09:20:31

承包商风险评估

承包商风险评估篇1

中国承包商从1978年开始进入国际工程市场,经过三十余年的曲折发展历程,如今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据美国工程新闻记录(Engineering News Record,ENR)的统计,在2013年,全球Top250承包商海外总营业额达到5439.7亿美元,有62家中国承包商进入Top250,营业额达到790.1亿美元,占国际工程营业额的14.5%,其中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的海外营业额达131.6亿美元(ENR排名第9)。另据商务部的统计,2013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的企业约3 000家,工程项目遍布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签合同额约1 716.3亿美元,同比增长9.6%;完成营业额约1 371.4亿美元,同比增长17.6%。中国的对外承包工程已成长为超千亿美元的国际业务。

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导下,中国的国际承包商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取得了跨跃式的发展,但与此同时,国际市场上的政治风险也给中国的承包商造成了灾难性的损失。遗憾的是,政治风险并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很多中国承包商的海外开拓风险管理计划,甚至就没有政治风险的考量;中国政府每年为鼓励和引导中国企业有针对性地开展对外投资而的《对外投资国别产业导向目录》几乎从不涉及对相关国家的政治风险评估。因此,对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并采取科学的决策势在必行。

二、 国际工程中的政治风险

政治风险历来是跨国企业在国际扩张中不可回避的热点问题。政治风险源于政治事件(如革命、政变、内战等)、社会事件(恐怖袭击、抗议等)、政府行为(如腐败、法律变更及政策规制),以及一些强力社会组织的行为(如工会组织的罢工、环境保护组织的抗议行为),导致国际工程承包商经营环境的改变,政治风险的不确定性对企业的利润带来潜在的巨大影响和不利后果。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的衰退加速了国家干预市场的趋势,以及传统因素和非传统因素的相互交织,使得政治风险呈现出高发性、破坏性和复杂性的发展态势。现在的跨国企业所面临的政治风险与以往相比更加宽泛更加复杂,其形式也更加多样。从国有化、战争内乱、恐怖袭击的极端行为,到较为温和的政府干预行为(如政策法律变更、蚕食性征收),以及环境问题导致的公众反对。各种政治风险以更快的速度、多样化的渠道、在更大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进行非线性、连锁性、跨时空的耦合传播。

但学术界对于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关注不够,相应的理论研究极为匮乏。在实践中,跨国企业的政治风险评估的水准非常低,且未能形成制度化的评估。现有的政治风险评估体系不正式、不系统、难以胜任、主观性强、可预测性差,并且许多评估方法是反应性的,而非前瞻性的,存在数据获取困难、信息失真、评估滞后等问题。

三、 国际工程中政治风险水平的评估

现有的对于政治风险的评估多集中于国家层面。一些国际权威机构了相关的评估报告,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国际国家风险指数(ICRG),商业环境风险评估公司(BERI),以及经济学人杂志(The Economist)和欧洲货币论坛(Euromoney)。国内则从2005年之后,有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编制的“国际贸易投资风险指数”,该指数对100多个国家从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政策风险和支付风险四个方面分析国际贸易投资风险状况;以及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的“国家风险分析报告”,该报告对全球 190多个主权国家的风险水平进行评估。从行业层面来看,对政治风险的评估则主要有金融行业的CAMEL模型、和美国银行模型,石油行业的IHS模型等。此外,一些大型的跨国企业建立了自己的评价指标和体系,如荷兰的壳牌集团、英国石油公司、美国的通用汽车和克莱斯勒公司。

对于国际工程项目而言,其政治风险水平的评估可以从两个层面: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宏观层面主要涉及到东道国的国情(政治、经济、社会状况等)、其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政治和经济冲突及联系);微观层面的风险则涉及到建筑行业的一些规制及准入、项目的具体属性及承包商的情况。

1. 宏观层面政治风险水平评估。在遍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于影响宏观层面的政治风险水平的因素归纳为六个方面:社会政治稳定性、国内经济绩效、正式制度质量、非正式制度质量、国际交互联系和外部经济干预。

(1)社会政治稳定性(Sociopolitical Instability,SPI)。东道国的社会政治稳定性对于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水平有着极大的影响,决定了项目的政策和规制环境。社会政治稳定性又受制于政府的稳定性、政府为民众拥护的程度、派系冲突、宗教和宗族关系、种族歧视和仇外心理等因素。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金融危机、大选和改革进程等都会影响到其政治社会的稳定性。杨帆等通过研究刚果(布)的国际EPC项目,指出政局不稳定是最重要的风险因素。

(2)国内经济绩效(Internal Economic Performance, IEP)。东道国国内的经济绩效不仅仅会导致经济风险,也会导致政治环境的不稳定和政府政策的调整。经济气候(Economic Climate)是政治风险的重要来源之一。经济状况恶化(如货币的不稳定、通货膨胀、汇率波动)将会导致社会政治的不稳定。许多国际评级机构,如国际国家风险指数(ICRG),商业环境风险评估公司(BERI),以及经济学人杂志(The Economist)和欧洲货币论坛(Euromoney)都将经济绩效作为政治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

(3)正式制度质量(Formal Institution Quality,FIQ)。制度造就社会的一般行为准则。所谓正式制度是指一些成文规定,由各级政府或立法机构所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和政策等构成的规范体系。正式制度是明确的,通过国家的一些权力机构进行监督和强制力来保证实施。一套高质量的正式制度会保护投资者的利益,并消除官僚主义、权力寻租等现象。相反,低效的执法机制和法律体系、模糊的法律法规和不利的法律规制,则会极大的增加国际承包商所面临的政治风险。

(4)非正式制度质量(Informal Institution Quality,IIQ)。非正式制度,又称非正式约束、非正式规则,是指人们在长期社会交往过程中逐步形成,并得到社会认可的约定成俗、共同恪守的行为准则,包括价值信念、风俗习惯、文化传统、道德伦理、意识形态等。非正式制度对于正式制度发挥着支持、补充等作用。高质量的非正式制度下,社会环境会秩序化,不确定性也会降低。尤其是在一些正式制度并不完善的发展中国家,非正式制度显得尤为重要,一套良好的非正式制度将会消除外国承包商对环境的陌生感,从而降低外国承包商的政治风险水平。

(5)国际交互联系(International Interactive Relations,IIR)。国际交互联系涉及到外交和经济方面,包括东道国和承包商的母国的交往、贸易保护主义的程度、自由贸易的程度等因素,意味着东道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一体化的程度。国际环境的冲突和变化,如东道国与承包商所在的母国之间的敌对行为、国际协定、贸易协定(如双边、多边自由贸易协议),将会带来东道国对外政策的变化,从而给国际承包商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

(6)外部经济干预 (External Economic Interference,EEI)。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东道国所面临的国际经济形势,如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衰退、通货膨胀或金融危机,以及国际商业争端和贸易战、经济制裁或禁运等,将会给东道国国内的政治、社会和经济带来难以预测的变化和后果。国际工程项目所处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从而增加了政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2. 微观层面政治风险水平评估。微观层面也会影响到一个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水平,如行业特点、项目特征、承包商的属性,以及互动参与等因素。

(1)行业特点(Industry Specifics,IS)。许多研究指出,政治风险呈现出鲜明的行业特色,如: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行业与国民经济目标的一致性、行业的收益率和行业的成熟度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一个行业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水平。一个对于国家具有战略意义的行业要比其他的行业遭遇到更多的来自政治方面的规制。能够有益于促进东道国政治和社会目标的行业所受的政治风险相对较小,而一个暴利行业也会较其他行业招致更多的政府干预。此外,相对成熟的行业意味着行业的透明度高(如行业的信息披露很全面、标准化的市场操作、较少的腐败等),将使行业的政治风险水平降低。

(2)项目特征(Project Features,PF)。国际承包商的海外业务是项目驱动型的,项目的一些特征也会影响到政治风险水平的高低,如项目的吸引力、项目的资金来源和合同条件。项目吸引力(Project Desirability)是指项目对于东道国政府的重要性,尤其是由于东道国国内的承包商能力不足,难以承担的项目将具有更高的吸引力,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和更少的政策限制。项目的资金来源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因素,也体现着项目的业主类型。如果项目的资金来源于承包商母国(如母国的投资或援外),其政治风险会比较低;如果是世界银行等的贷款或援助项目,政治风险也会比较低;而如果资金是东道国的政府资金,则项目的政治风险相对会较高。如果是PPP/BOT类型的项目,对于资金紧缺的东道国而言,则政治风险相对较低,但漫长的特许经营期也会给未来带来不确定性。此外,有利的合同条件(如来自东道国政府的保证)将会降低项目的政治风险水平。

(3)承包商的属性(Contractor Attributes,CA)。国际承包商的属性也是影响其所面临的政治风险水平的重要因素。如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承包商在中东所遭到的政治风险(如恐怖袭击)就比较高,中国的承包商在东南亚一些具有“排华”情结的国家(如菲律宾、越南、印度、马来西亚等)遭受的政治风险也会比较高。承包商自身的一些能力也会决定了政治风险水平的高低,如承包商与东道国政府和强力社会组织(如工会、商业协会、环境保护组织等)的关系、企业被当地社会接受的程度、企业的本土化程度,以及承包商在应对政治风险的经验和能力。

(4)互动参与(Interactive Participation,IP)。互动参与,包括公众对项目的反对或支持、项目对当地经济的贡献、项目与当地经济的联系程度等因素也影响了项目的政治风险水平。积极的或有利的互动参与,将会降低国际承包商的“外国人”的形象、加强承包商和当地居民之间的联系、满足东道国的国家目标和增强社会福利,使得承包商和当地政府联系更为密切。这些将为承包商营造一个可持续的运营环境,从而降低政治风险水平。典型的例子如中国最大的海外投资水电项目--缅甸的密松大坝由于公众的反对而被停建。

四、 实证应用

为了评价国际工程项目的政治风险,为此选取了7个典型的项目,以里克特量表(1-5)从前述的10个方面(每个方面还有若干指标,总计34个指标)对政治风险水平进行测度。分值越高,则政治风险水平也越高。这7个项目的所在地分别为阿尔及利亚(P1)、土耳其(P2)、新加坡(P3)、沙特阿拉伯(P4)、利比亚(P5)、阿拉伯联合酋长国(P6)、安哥拉(P7),其政治风险水平如图1所示。从宏观层面而言,P5项目政治风险水平最高,而P3项目政治风险水平最低;从微观层面来看,P6项目政治风险水平最高,而P2(位于土耳其)和P3项目(位于新加坡)政治风险水平最低。

图1还可以体现这些项目在政治风险在具体方面的优势和劣势。P7项目的政治风险评价表明,在安哥拉的正式制度质量和非正式制度质量得分很高,意味着在这两个方面蕴含的政治风险较高。

五、 政治风险应对策略

按照政治风险在宏观和微观层面的高低,可以分为四种状态,如图2所示。

在第一象限内,政治风险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都很高,如P5项目。这种状况对于承包商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宏观政治风险水平高,承包商应该采取低风险的进入模式。移动进入模式(Mobile Entry Mode),如联营体方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是个比较好的选择。微观政治风险水平高,承包商可采取高参与策略(High Involvement Strategy),通过与本地的一些利益相关者(如工会、社会组织、地方政府等)结成联盟,以求降低政治风险。

在第二象限内,宏观政治风险水平高,但微观政治风险水平低,如P1项目和P7项目。移动进入模式的选择可以应对宏观政治风险水平高的状况;采取低参与策略(Low Involvement Strategy),如保险、保证等,则适合较低的微观政治风险。较高的宏观政治风险则对准备进入东道国的竞争者形成壁垒,位于此象限内的承包商据此可形成竞争优势。

承包商风险评估篇2

【关键词】 EPC模式 通信建设工程 项目风险管理

前言:在项目管理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为风险管理,这也是项目管理难点,尽管现阶段风险管理研究已经逐渐成熟,但能够应用于通信建设工程中的研究却很少。通过调查研究得知,多数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都是通过定性来实现的,很少涉及定量分析与评估。现阶段在国际上应用最多的就是EPC模式,这也是我国通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模式的主要发展方向,因此,有必要研究EPC模式下的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

一、EPC模式下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分析与评估方法

要做好项目风险评估工作最重要的就是识别风险,了解风险类型,只有识别出风险以后,才能分析与评估出属于哪种风险,实现风险控制,减少风险影响。经过风险识别与风险评估以后就可以将其中的关键信息提炼出来,以便风险管理阶段使用。将定性分析法与定量分析法应用到风险分析与评价中,主要是为风险识别与风险决策服务,它可以将各种风险所带来的影响细致化,让风险管理者能够完全掌握风险程度,这样就可以做出正确的风险对策,采取有效管理措施[1]。通常情况下,能够用于风险评估的方法有很多,如蒙特卡洛法与敏感性分析法等。其中对于蒙特卡洛法来说,这种方法又被称为统计实验法,它通过模拟项目风险概率分布情况来完成评估。要使用该评估方法离不开计算机的应用,在计算机设备的作用下完成模拟实际概率分布与统计工作,这样也可以通过实验完成随机数统计。利用这种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概率差额,同时其精度与有效性也将更高,它属于一种以数学模型与计算机仿真为基础的方法,通过分析概率分布情况就可以确定风险情况,也是现阶段最常用的一种分析与评估风险方法。

二、EPC模式下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对策

2.1构建PC风险应对策略图

为做好风险控制工作,最重要的就是重视风险控制工作,了解影响风险发生的因素,确定风险发生概率以及明确风险产生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就需要做好风险控制策略建设工作,其主要内容不仅要包括风险规避、风险预防,还要包括风险抑制以及风险转移,因此,可以通过构建PC风险应对策略实现这一目标,在PC风险应对策略图中要分别对着四个内容的前提条件、方式、结果、手段以及适用风险类型详细说明[2]。

2.2针对业主和总承包商风险应对

风险是无法消除的,人们只能采取一些措施降低风险发生所带来的影响。在诸多风险中,一旦出现宏观风险就会影响到整个工程,因此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对于这种风险,应要求项目经理实时了解风险发展情况,针对其变化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这样就可以在风险发生以后在第一时间得到处理,降低风险损失。现阶段,能够应对宏观风险的措施有两种,一种是风险转移,即购买保险或外包,另一种则是风险规避[3]。由于所有项目建设都会受到国家政治与社会环境影响,尤其是政治影响较大,严重的还会造成一定经济损失,因此,应时刻关注国家政治形势,了解历史发展背景,根据实际情况施工建设,必要时候可以强化安全保护,减少企业经济损失。

2.3承包商选择流程

承包商的选择将直接影响到建设项目情况,这就需要业主慎重选择承包商,确保其具有能够胜任EPC模式项目建设的能力。在投标阶段,承包商审核与选择十分关键,对于承包商审核来说,主要是为了限制承包商数量,使符合条件的承包商进入竞争中,业主所做的就是需要识别承包商真实情况,全面了解承包商生产运营情况,减少虚假内容的出现,同时审查承包商成员构成,减少不利影响;而对于承包商选择,则要通过标准完成衡量与评估,制定一些符合该工程实际情况的条款,使承包商能够将自身才能展现出来,如通过竞争机制展现承包商为夺取该工作所做出的努力,既要保证成本投入少,又要确保工程质量,并从建设技术、信誉度等方面考察承包商,不与信誉差的企业合作,只有这样的承包商才能成为最佳选择。

结论:通信建设十分重要,尤其是在EPC模式下的通信工程建设更是不可忽视,但在项目建设中经常有风险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项目安全,但风险又不能消除,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减少风险的影响,只有这样才能做好通信项目建设工作,降低风险损失。

参 考 文 献

[1]杨志刚. 通信建设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

承包商风险评估篇3

    一、工程风险评估的意义和目的。

    做好工程项目的风险评估对保险人和被保险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风险评估能够使被保险人充分认识存在的风险,对项目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能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至于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和减低风险。同样对于保险人而言,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是否能够接受被保险人的投保要求,厘定合理的承保方案与费率,并对工程项目进行合理的风险管理工作,可以说风险评估对于保险人来而言是所有承保工作中的基础工作,其意义可见一斑。

    在工程风险评估中,最主要的目的是客观的、专业的分析工程项目的风险情况,明确工程存在哪些方面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可能导致的损失程度,并结合工程的风险状况拟定合理完善的风险管理建议。

    二、风险评估的主要步骤和方法。

    风险评估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对工程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在风险识别过程中,保险人可以通过如下几种方式对工程项目做一个初步的了解:

    1、查阅工程项目相关资料。一个工程项目涉及的信息和资料非常庞大,风险评估时,应利用建设单位在规划和设计过程中的大量有效数据和资料对工程项目的初步情况做一个全面和系统的了解。主要应查阅的资料包括: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承包合同、承包金额明细表、工程设计书、工程进度表、地质水文报告和工地略图等。

    2、现场查勘。工程建设是一个十分专业的过程,对于大型复杂的工程项目往往需要聘请专业的技术人员协助对工地进行现场查勘。在这个过程中,风险评估人员需要提前与聘请的工程师做好准备工作,拟定详细的现场勘查计划,根据工程保险方案的具体需要,带着问题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的勘查。

    在勘查过程中应当以聘请的工程师为主,提出需要重点了解的专业技术问题,评估人员协助做好摄像、拍照、绘图、记录等工作。

    3、与工程有关人员进行会谈。在情况允许和条件成熟的基础上,评估人员应当尽可能的与工程相关人员进行会谈。其中重点包括:业主、设计方、承包人、监理人、贷款银行等的主要项目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通过与这些有关人员的会谈,不仅可以更详细的了解工程本身的情况,还可以捕捉一些其他的相关信息。

    通过上述步骤掌握到了工程的基本资料和情况之后,接下来就应该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专业和系统的筛选分析。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步骤包括:整理相关资料、对风险进行分类并做定量分析、对照风险调查表逐一分析风险以及确定最大可能损失。

    在这些步骤中,最为关键和重要的是对风险进行分类并做定量分析。在一个工程项目中不同的风险具有不同的特征,对工程所能造成的影响也不相同,所以风险分析的第一步是风险分类。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类风险:1、直接物质损失风险,指对工程项目本身,包括已建、在建、设备材料、施工机具、工地已有财产造成直接损失的风险。2、间接损失风险。3、预期收入损失风险,是指不能按期完工导致预期收入损失的风险。4、责任损失风险,包括由于过失和疏忽导致第三者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依法应承担的经济赔偿责任。

    在风险识别与分类的基础上,需要对工程风险进行量化分析,量化分析就是确定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和可能造成的损失程度,从而可以判断出哪些属于工程的主要风险,哪些属于次要风险。

    量化分析的核心是确定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损失概率通俗的来讲就是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损失概率主要包含了二层内容,第一就是在某一个时间段里面项目遭受损失的次数。例如,一个大坝施工,大坝设计的抗洪能力是50年一遇,但是施工中的围堰设计是5年一遇,分析就可以看出在施工中的损失概率大大高于完工时的损失概率,同样对于这个大坝在雨季施工的损失概率大大高于旱季施工时的损失概率。另外一个与损失概率相关的内容就是在风险事故中可能遭受损失的风险单位的比例。例如,在一个大坝的工程中,洪水可能导致损失的工程占总工程的80%,而在一栋办公楼建设中,洪水可能导致损失的工程量比例只占40%,就可以分析洪水这一风险对于大坝工程比对于房建工程的损失概率要大得多。损失概率的重要理论基础是统计理论与大数法则,因此在分析过程中,应当以大范围内,周期性的同质风险作为依据。

    量化分析的另一个重要指标就是损失幅度。损失幅度指发生事故可能导致的最大损失。损失幅度的估测指标也包括两方面,第一是估测一个风险单位在每次事故中最大的潜在损失,第二是在一定时间内风险事故所造成的损失额。

    明确损失概率和损失幅度对于清醒的认识工程风险,有效进行风险管理意义十分重大,因为在工程项目中有关风险防范都是围绕着这两个因素而展开的,例如,在一个项目中,一定要考核合格的施工人员才能进场施工,就是降低损失概率发生的措施,而在施工中必须要戴安全帽、施工时要拉安全网等措施,就是减少损失幅度的方法。

    三、工程风险评估的主要内容。工程风险评估的主要对象和内容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工程项目本身。主要是指在建工程、机器设备、建筑材料等。在建工程主要从工程施工过程去评估,重点关注在建项目属于何类项目、采用何种施工工艺,设计方法和施工工艺是否成熟等方面。例如,目前国内许多大跨度结构以及高层和超高层建筑,都已经达到国际领先的水平,这些工程的施工工艺大部分都是没有先例和经验的新工艺,设计也是采用的概念设计,这些施工和设计本身就是一种尝试,存在一定的风险,此时就需要去评估这些新的工艺和技术是否存在一定的理论根据,是否经过研究和论证。

    在工程项目中机器设备包括两部分,一是工程项目自身的设备包括电梯、空调、配电供水设施等。二是工程中使用的施工机具和设备。评估第一类机器设备风险特别要注意采购合同,不同的采购合同对设备安装工作风险承担的规定不同,有的合同只提供设备不负责安装,也不承担安装风险,有的是提供指导安装,只承担部分安装风险,有的就全部负责安装,风险也由供应商承担。所以在评估是需要对供应商提供的技术参数、安装指南、质量保证、索赔合同等进行认真仔细的分析。对于施工机具和设备的评估关键是评估作业环境和条件,还有施工操作人员的技术和经验。

    2、与工程项目相关的组织和个人,重点是业主、承包商和监理单位。业主是工程项目的的主要关系人,也是风险损失的最终承担者,所以在风险评估时应当考虑业主对工程风险及风险管理的认识和态度、对承包商和监理单位的管理能力和经验、对施工现场的监督能力、对建设资金的筹备满足能力。

    承包商是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者,在风险评估中重点是评估承包商的资质,目前建设部根据建设业绩、人员素质、资本金和固定资产、设备能力、年完成产值等方面的因素划分了不同级别的资质等级,不同的资质允许承接的工程级别也不同。但是,也不能过于盲目的依赖资质的考察,应当还注意结合了解承包商实际的人员、技术、设备、经验和管理等情况,通过现场调查和与相关人员洽谈,判断是否与其资质相符合。

    随着我国工程建设管理制度的规范和完善,监理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对于监理单位的风险评估主要是考察技术、管理和信用。考察监理单位是否有足够的合格监理技术人员,因为在施工现场监理的职责就是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所以要求监理人员要有良好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在管理方面考察的重点是监理单位的内部制度和内控能力;信用方面则是考察监理单位的诚实信用程度。

    3、工程项目所处的环境。因为工程项目通常处于一个开放的场所,涉及周围环境较广,所以在风险评估中应当注意的环境因素包括:工程所处地的气候、地质、社会和法律环境。

    气候环境对工程建设项目的影响最为突出。因为工程建设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整个工程裸露于周围环境之中,建设期间抵御外界气候影响的能力较弱。在对气候环境的评估中,应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地理位置特点进行不同的分析。譬如,在沿海地区应重点注意台风和暴雨,在北方应注意冻害和龙卷风;而水库、大坝应重点评估雨季、洪水期到来的时间。

    地质环境因素是一个最隐秘、最复杂的因素,也是值得重点评估的一个因素。因为大部分的项目都会设计基础工程,在基础工程中,无论是基坑开挖还是打桩埋桩都与地质环境息息相关。譬如,隧道、地铁都是大面积、大工程量的开挖项目,高层建筑、大型桥梁都是需要进行深基础施工的项目。在地质环境因素里面特别值得注意的地质条件有:地下水位情况、地下土层土质情况、持力层深度、溶岩地质情况、地基冻融条件情况等。

    社会环境因素是一个综合因素,包括人文因素、治安因素等。建设项目在所处当地的社会环境中进行,不同的社会环境会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当地的治安状况不良,就可能增加设备和物资的盗窃风险,如果工地周围人员较多、建筑物管线密布,将会对第三者责任风险产生较大影响。

    法律环境是指项目所处地的法制水平,这方面的因素包括法律体系的完善与否、司法制度和监督机制的健全程度,还包括在当地法律环境下周围居民或企业的法制观念与意识。法律环境的评估主要考虑是否可能会产生针对第三者责任的侵权责任人,如环境责任等。

    四、风险评估报告的编制和撰写。风险评估报告就是将风险评估的重点和结果通过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风险评估报告应当反映的主要内容包括:

承包商风险评估篇4

[关键词]施工投标;承包方;层次矩阵分析法

[DOI]10.13939/ki.zgsc.2016.38.153

1 引 言

工程投标是指具有合法资格和能力的投标人根据招标文件要求,提出实施方案和报价,在规定的期限内提交标书,并参加开标,中标后与招标人签订承包协议的经济活动。工程招标、投标实质上是一种市场竞争行为。招标人通过招标活动从投标人中选定报价合理、工期较短、信誉良好的承包商来完成工程建设任务。而投标人则通过有选择地投标,竞争承接资信可靠的业主的建设工程项目,以取得较高的利润。在目前我国投标的过程中还没有一个成熟的理论分析的方法,笔者通过建立层次矩阵评标模型来分析风险的大小,从而达到规避投标风险的目的。

2 项目施工投标中规避承包商风险的层次矩阵分析法

2.1 投标层次矩阵分析法的理论与步骤

投标层次矩阵分析法的基本思路是:先确定评价目标,再明确方案评价准则,然后把目标、评价准则和行动方案一起构造一个层次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中,目标、评价准则和行动方案处于不同的层次,彼此之间有无关系用线表示。我们将投标过程中的评价目标、准则、行动方案和风险因素用层次矩阵分析法来分析和规避承包商的风险,建立了层次矩阵投标模型,用层次矩阵评标模型来分析风险的大小,从而达到规避投标风险的目的。

层次矩阵分析法的信息基础是判断矩阵。根据判断矩阵,利用排序方法,可以得到各个风险因素重要性的排序。层次总排序即在单准则排序的基础上,计算同一层次所有因素对于最高层(目标)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称为层次的合成权数。这一过程是自上往下进行的。

层次矩阵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定义问题,确定要完成的目标。

第二步:从最高层(管理目标),通过中间层(判断准则)到最低层(方案)构成一个层次结构模型。

第三步:构造一系列下层各因素对上一层准则的两两比较判断矩阵。

第四步:在第3步里建立判断矩阵所需要的n(n-1)/2个判断。

第五步:完成所有的两两比较,输入数据,计算最大正特征值,计算随机一致性比率CR。

第六步:对各层次完成第3,第4,第5步的计算。

第七步:各层次合成计算。

第八步:如整个层次综合一致性不通过,要对某些判断作适当的改善,例如修改做成对比较判断时所提的问题。如一定要修改问题的结构,则即要回到第2步,不过只要对层次结构中有问题的部分作相应修改则可。

层次矩阵分析法的基本计算问题是计算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与此对应的特征向量。

2.2 层次矩阵分析法在项目施工投标中规避承包商风险的应用

2.2.1 建立判断矩阵

通过进行专家咨询,统计综合后可得到下一层因素相对与上一层因素的判断矩阵,在此给出建设工程项目承包商风险评估的层次判断矩阵。

2.2.2 进行层次矩阵单排序

计算各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及其相应的特征向量(或权重)W,并检验判断矩阵的一致性。以表1 A承包商风险评估比较矩阵为例计算方法如下:

判断矩阵的随机一致性比率CR远小于0.01,表明该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模型是可靠的。对于向量Wb中的五个数从评价目标“风险评估”的角度,其大小顺序即代表了它产生风险的大小,由此可判断产生风险的各因素的顺序。

同理可计算表2承包商自身方面的原因B1判断矩阵各指标的权值,并检验矩阵的一致性指标。

2.2.3 进行层次矩阵总排序

层次矩阵总排序就是用上一层的排序数值对下一层各有关因素单排序权值进行加权,得到下一层对上一层的总排序权值,对于最高层的主层次,其层次单排序也就是层次总排序。

各项指标对总目标的权值计算结果为:

承包商的风险评估:

对于向量 Wc中的 n 个数从评价目标“风险评估”的角度,其大小顺序即代表了它产生风险的大小,由此可判断产生风险的各因素的顺序。

2.3 承包商风险评定等级和标准

具体见表9。

3 结 论

承包方首先可分析各种风险因素的来源,然后通过投标层次矩阵分析法来确定各种风险的大小,从而可以作出正确的决择,达到规避投标风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PMI Standard Committee.PMI Annual Report 2002.PMI,PA,USA,2002.

承包商风险评估篇5

【关键词】工程项目;合同管理;风险评估;防范措施

工程项目建设是个工期长、技术含量高及投资数量大的复杂工程,尤其是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程项目建设规模不断增大,工程项目建设过程存在诸多不确定的模糊风险因素,合同管理作为工程项目建设进度、质量与投资控制的基本依据,合同管理受社会自然环境、规模与投资数量等因素影响较大,存在不确定风险,加强合同管理风险的防范,可有效保障工程项目经济效益。

一、合同风险形式

1.客观合同风险

客观合同风险一般是法律法规、国际惯例与合同条件所规定的,这种风险责任一般是合同双方所回避,而人的主观努力通常无法控制的,诸如合同所规定承包商应该承担的变更风险、时效风险与市场价格风险等。工程变更在15%合同金额内,而承包商无法得到任何补偿,此时即为工程的变更风险;当索赔事件出现后,在28d内承包商应该提出索赔的意向通知,否则索赔就会失效,这种风险发生便是时效风险;市场价格风险则是指合同价格规定不允许调整差价,在市场价格上涨后,承包商就要承担全部的风险。

2.主观合同风险

此种合同风险是由人为因素所引起,不过也可通过人为因素控制。在国内的许多施工合同里,业主运用自身有利条件,将苛刻条件隐含于工程合同条款之中,而有些承包商为承揽工程,制定工程项目合同时,对有利自身权利的理据不敢抗争,或者合同判断仅重视工期与价格,对于其他条款注意不够,在合同签订上存在较大随意性与盲目性,此时便会受制于业主,很容易被业主占据主导地位,合同平等性就很难体现,进而增加合同风险性。还有些承包商很容易轻信业主的许诺,草率签订没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当业主因资金不足出现工程拖款情况时,承包商自身经济利益就会受到影响。

二、合同管理风险评估方法

风险评估是指在风险识别后,采取合理科学方法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辨别量化,然后按照权重大小进行排序,综合考虑工程项目风险事件可能发生的概率与损失大小。项目风险权重不同,重视程度就应该不同,风险评估是合同管理风险中的重要组成,是合同管理风险控制必不可少的工作。在工程项目中,风险是必然存在的,加强合同风险评估,可有效控制不利风险因素,避免为工程项目建设带来影响,风险评估常用方法有下列几种。

1.模糊评估法

模糊评估法是指运用模糊集的理论对工程项目的风险给予评价,运用三角模拟或者蒙特卡洛等模拟方法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度量,通过改变参数,可对工程项目风险进行多次模拟,并运用模拟仿真的统计结果度量项目风险结果。

2.综合评估法

综合评估法是邀请评估专家,评估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事件与风险水平,并依据整体风险水平进行排序,以次来度量合同管理中的风险。

3.外推法

此类评估方法是最常见的,可分成旁推、前推与后推等类型,旁推是运用类似的项目数据对工程项目合同风险给予分析评估,前推是依据历史经验数据对未来事件可能出现的后果与概率进行判断,而后推是没有历史数据状况下,将项目合同未来存在风险事件归结为有数据可查的初始风险事件上,从而对项目合同管理风险进行分析评估的一种方法。

在风险评估方法中,除了以上三种评估法外,还有故障树法、层次分析法等,在风险评估中,亦应考虑因资料不全及环境复杂等因素而使风险评估存在一定偏差的可能性。

三、合同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1.提高合同风险意识,加强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合同是工程管理的主要法律文件,对项目风险的管理具有保障作用。承包商应有很强的风险意识,尤其是合同风险意识,依据企业原有项目所遇风险问题,对其整理归类,并对其风险出现与影响范围给予分析评价。在新项目合同签订与条约履行中,对每个细节与条款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让所有参与者都要参与,在思想上加强参与者的合同风险意识,在项目建设中,构建施工与企业经营不同层面风险的管理体系,完善合同风险的全过程分析与防范,并采取一定处理机制解除风险,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开展。

2.完善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制度

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合同管理的环节较多,主要包含合同洽谈草拟、评估签订、交底学习、履行跟踪与变更终止等,工程企业应不断规范本企业合同管理,将本企业经济利益在合同中尽量最大化体现,避免不必要的合同纠纷,并保障企业社会经济效益的获得,这就需要加强合同管理制度的可行性。

合同管理制度主要有责任分解、合同交底、审查批准与每日工作报送等,其中,责任分解制度是指合同管理者把各合同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小组,并明确其工作范围与责任,经过合同任务分解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员,然后积极配合协调工程合同的履行;当合同签订后,相关管理人员应对各项目管理者与工作负责人实施合同交底,解释并说明合同主要内容,以形成工程项目的合同交底制度;为避免索赔费用不能及时纳入月付款要求的状况,并便于管理者审核进度款,可建立进度款的审查批准制度;每日工作报送制度所指的是每个职能部门把本部门工作状况与未来一周计划送到工程合同管理部门,让合同管理者及时了解项目信息,以便作出准确决策。

3.实施全过程的全面合同管理

工程项目的合同管理应该将合同作为主线来实施规范标准的制度化管理,制定与合同有关的工作规定,尤其是合同管理程序、组织、谈判、起草、签订与检查等工作环节,均要作出明确的规定。工程项目合同整体的实施过程中,每项工作均要严格按规定管理和执行,合同资料要记录收集齐全,尤其是索赔资料的收集。工程项目建设中,难免出现一些不确定风险,一旦发包商不能依照合同来履行责任,承包商就会因合同价款影响延误工期,这时承包商就应依法进行索赔,而索赔成功性主要取决于索赔强有力的证据与解释,加强合同资料收集,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合同纠纷,确保企业应得利益。

4.提高合同管理人才培养

工程合同管理者应是高素质的综合人才,不仅要有良好的工程技术素质,熟知相关法律法规与合同业务,还要胜任合同的拟稿、谈判、修改与解释,对工程的合同管理、索赔管理、工程造价与财会账务等也要非常熟悉。同时,合同管理者还要配备精通合同管理与熟悉业务知识的专业人士,以应对有些业主为避免承包商索赔,进而聘请专业工程技术顾问与法律专家来起草项目合同的情况,此类合同条款编制质量较高,隐含许多对承包商不利成份,承包商对业主的这些不利条款要避免盲目接受,应善于转移与限制合同风险,使风险在双方间合理分配。

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工程项目规模、工期与投资数量均不断增加,合同管理在工程项目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合同管理风险一旦发生,将会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采取一定风险防范策略降低合同管理中的风险,可有效保障工程企业的经济利益不受损害,并获得最大经济与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钱峰.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分析与防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2)

[2]闫爱勤.工程合同管理的风险防范与探析[J].中国商界(上半月),2009(08)

承包商风险评估篇6

关键词:EPC承包商、估算风险、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2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EPC是英文Engineering(设计)、Procurement(采购)、Construction(施工)的缩写。这种模式又称为“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模式。在这种建设模式下,业主通过工程招标或者委托建设的方式,把整个工程的设计、设备和材料的采购、工程施工、开车服务直至交付使用的全部工作交给一个总承包商或者承包商联营体,总承包商按照合同约定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工期、造价等向业主负责。

(一)EPC承包商工程费用估算风险的内容

EPC承包商在费用估算时的风险,可以分为两部分。前期的风险是EPC在投标时缺少完整设计方案时,进行费用估算的风险。后期的风险主要是EPC承包商在建设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风险,而需要在费用估算中体现出来的风险。

前期的风险:

1、承包商的理解偏差

EPC 合同规定,承包商应被视为在基准日期前已仔细审查了业主要求。承包商应负责工程的设计,并且在除业主应负责的部分之外对业主要求(包括设计标准和计算)的正确性负责。承包商必须按照合同条件和业主要求报价,进行费用估算,但是承包商从业主处得到的任何数据或资料不应解除承包商对工程设计、采购和施工的责任。业主仅对业主要求中的下列数据和资料的正确性负责,包括:

①在合同中规定由业主负责的、或不可变的部分、数据和资料;

②对工程或其任何部分的预期目的说明;

③竣工工程的试验和性能标准;

④除合同另有说明外,承包商不能核实的部分、数据和资料;

这导致承包商的工程范围的不确定性更大,承包商正确完整地理解业主的目标,与业主在投标前充分的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如果EPC承包没有正确的理解业主在招标文件中的建设要求,将会导致整个费用估算失误,使EPC承包商蒙受重大损失。

2、工程量不明确

在EPC总承包模式下,承包商按照合同条件和业主要求确定的工程范围、工作量和质量要求报价,进行估算。但是业主要求是面对功能的,没有明确的工作量。EPC总承包合同有规定,工程的范围应包括为满足业主要求或合同隐含要做的任何工作,以及合同中虽未提及但是为了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工程的顺利完成和有效运行所需的所有工作,因此总承包商在投标报价时的费用估算的工作量和质量的细节是不确定的,合同签订后才有方案设计、详细设计和施工计划,但这些必须经过业主的批准才能进一步实施。这样最终按照详细设计核算的工程量与投标报价时的假定工作量之间可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设计的修改或调整,或业主对工程具体要求的修改,工作量和工程质量还可能有变化,但是如果这些变化使最终完成的工程范围没有超过原先提出的业主要求;或者修改后工程的功能没有变化,那么这些变化将不作为工程变更。EPC承包商与业主签订的是固定总价合同,因此,可以索赔的机会几乎没有。事实上,在合同中就已规定:承包商应支付根据合同要求应由其支付的各项税费、合同价格对任何未预见到的困难和费用不予调整等。由此可见,工程量的不明确也是EPC承包商在进行费用估算的重大风险之一。

3、经济风险

对于每一个承包商来讲,经济风险如:汇率的变化、通货膨胀、工资物价的上扬,都会是一种巨大的风险,对于EPC承包商来讲更是如此。市场价格的波动会导致EPC承包的费用提高,使EPC承包商蒙受重大损失。因此,在进行费用估算时,承包商要充分考虑经济风险因素。

后期的风险:

后期的风险,主要是来源于合同中的不利条款,业主将大部分风险转移给了EPC承包商。业主的免责导致风险分担不均衡,使EPC承包商承担了大量的风险。

在总承包合同文件中有时也有工作量表和详细的分项报价,但是业主对工程量表中的数量不承担责任,它不属于合同规定的工程资料,不作为承包商完成合同工程或设计的内容。业主对所提供材料中的错误、不准确、遗漏不承担责任。它通常仅仅作为期中付款和可能有的变更计价的依据。如果承包商分项工程量有漏项或计算不正确,则被认为已包括在整个合同总价中。

EPC 合同规定,现场水文地质资料及环境方面的资料等在基准日期前以及基准日期后由业主提供,但不作为业主要求和合同文件。承包商应负责核实和解释所有此类资料。除合同明确规定的情况以外,业主对这些资料的准确性、充分性和完整性不承担责任。通常,总承包工程项目的规模很大,属于大型、特大型的项目。这些项目的地质条件往往非常复杂,如地铁项目、化工项目、水利设施等工程。对承包商来说,水文地质资料的准确性关系到工程项目的成败。

在EPC总承包合同的执行中,承包商的索赔机会较少。在索赔的处理方法上,索赔的原因分析、索赔额的计算和最终解决都是相当困难的。另外,承包商在签订合同前按照业主要求分析材料和设备需求,在向供应商询价后提出报价,在签订总承包合同后才能正式签订采购合同,这会导致承包商在材料和生产设备采购方面的数量、质量和价格风险。

在EPC模式下,EPC承包商签订EPC合同。在这种合同模式下,根据银皮书的规定,除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不可抗力的直接损失仍由业主承担外,承包商承担的风险范围明显扩大,而获得赔偿的机会却大大的减少。根据99版红皮书与银皮书对比,可以明显看出EPC承包商承担了较大的风险。

通过两种合同的对比,从不同的条款规定中可以明显地看出,在EPC合同中,风险的分担不均衡,这就对EPC承包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由此可见,由于EPC模式的特点和对风险分担的不均衡性,承包商在投标报价中计入的风险费用要充分估算,使承包商能最大限度地将投标报价中的风险费转化为利润,使EPC承包商获得较高的利润,在国际市场上发展壮大。

(二) EPC承包商工程费用估算风险的应对策略

1、注重市场调查和现场考察

市场调查除了要了解工程所在地的政治、经济、社会风俗、自然环境以及出入境、进出口、外汇、税收等政策和法律规定外,还应充分了解劳动力、材料、设备的市场价格及其变化规律,分析市场的潜力与前景。现场考察应与业主所提供的有关工程资料和设计要求结合起来分析,以便预先发现设计与施工中可能出现的不利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反映在费用估算中。

2、技术性措施

承包商风险评估篇7

关键词:工程保险;制度;探析

工程保险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英国,是随着工业革命完成,蒸汽锅炉和蒸汽发动机的使用,机械化的生产车间代替手工劳动作坊,由此彻底改变了科技与社会,从而工人取代了工匠。但是,蒸汽锅炉的爆炸和蒸汽发动机大型调速轮的断裂成为了新的、不为人们所熟悉的财产损失,同时也导致工厂及远近地区的工人受伤,在此背景下,承包工程风险的保险与检验公司应运而生。

1 、国内外工程保险制度简介

(1)德国

德国的工程合同规定,所有参与工程项目的独立承包商都只对他们所承包的工程负责,他们只需要投保对他们工作造成损失的独立险种。为了将公众责任包含入保险,德国的承包商们通常需要购买一份责任保险,以对他们的行为和失误负责。而地震、暴风、洪水等都属于业主风险。

(2)美国

美国的工程保险制度的特点明显,保险市场高度发达,保险品种门类齐全,与保险配套的法律体系健全完善,美国联邦和各州对工程风险都由法律规定,联邦法律规定了所有的标准,各州的法律则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保险人积极协助投保人进行风险管理成为化解工程风险的有效途径,业主、承包商、保险经纪人、保险人一起工作,为控制工程风险努力。

(3)我国工程保险制度发展

工程保险在我国的发展历史并不长,根据《中国保险史》的载叙,我国是从1973年开始经营工程保险业务的。根据资料显示,我国最早的工程保险是1979年初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承保的一个建设工程项目。从我国工程保险发展历程来看,可将其分为涉外业务经营时期、涉外业务与国内业务并存经营时期和全面发展经营时期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与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步调几乎一致。

2 、我国工程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

(1)项目计划设计阶段对风险的评估不够

我国目前尚无专门针对项目实施阶段进行风险评估的具体要求,在进行设计方案论证中,主要是论证技术的可行性和经济的合理性,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不作系统的分析研究。尽管也会考虑到一些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及其他人力所不能抗拒的风险对项目的影响,也会有部分项目委托工程专家进行技术性风险评估,但这样的考虑和评估尚不充分和全面。

(2)项目业主对工程保险认识不足

保险合同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合同之一,并没有被业主放在与融资合同、采购合同、承保合同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看待,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保险合同属于偶发性较强的合同,即射幸合同,业主存在投机心态。往往认为保险费交的越少越好,投保时给予保险经纪人风险评估和确定保险方案的时间有限,对风险评估所需要提供的材料缺乏关注和考虑,造成保险方案有时很难满足项目实际需求,导致出险时陷于被动局面。

(3)法律法规尚不完善

我国保险市场上使用的工程保险条款是经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并于1995年1月1日生效的《建筑工程一切险条款》和《安装工程一切险条款》,(以下简称“95条款”)“95条款”在编写过程中,由于参考和研究了大量国外条款,保障范围广泛,起点高,在工程保险市场至今(下转第63页上)(上接第104页)发挥着重大作用。但是随着近年来大量工程项目的建设,投保人保险意识的逐渐增强,原有的工程保险条款已经不适应出现的新需求。目前“95条款”表现出来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保险责任范围不够全面。在一些工程投保后的损失索赔过程中,被保险人逐渐感觉到工程保险保障范围不够全面,由于现行保险条款的限制,被保险人往往又不能利用工程保险这个风险转移工具在出险后得到比较充分的补偿。

3、 完善上述工程保险制度缺陷的对策

(1)加强项目计划设计阶段的风险评估管理

聘请风险评估专家或保险经纪公司参与设计方案的审查,请他们对设计可能影响到的后期施工和使用的风险提出针对性的涉及修改意见。通过对项目实施阶段的风险系统分析,能使设计和施工风险在事前得到参与各方的清醒认识,事中可以做到有效防范,业主或承包商在投保时也能做到心中有数,避免不必要的风险因素。

(2)提高各参与方的工程保险意识

建设参与各方的风险意识和保险意识不强是制约工程保险制度推行的一个主要因素,要对其宣传工程保险对于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重要性,提高业主和承包商对在建设工程中推行保险制度的认识,减除其侥幸心理。一方面,可以通过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总结正面经验和反面教训,增强承发包双方当事人尤其是发包方即业主的工程保险意识;另一方面,建设主管部门可以会同保险部门举办一些工程保险知识普及型讲座或短期培训,让业主单位、承包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了解工程保险的基本原理,掌握工程保险基本的投保及理赔程序和方法,让工程保险的基本知识更大众化、程序更透明化,从而提高了对工程保险的认识,并进一步提高了参与工程保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3)修订“95条款”,确立保险公估人的法律地位,建立公估异议申诉制度

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尽快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针对工程保险条款的新的规定,修改并扩大现有的保险责任范围,使其与当前的市场需求向适应。

确立保险公估人的法律地位和职责,出台针对保险公估人职责相关规定,建立保险公估协会。在业务实施过程中保证公估人的独立性与权威性,同时对于徇私枉法的公估人进行法律责任追究。对于公估结果有异议的被保险人或保险人,有权提出书面意见到保险公估协会进行申诉。对申诉结果不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从而维护自身的权益。

参考文献

[1] 王和,工程保险――工程保险理论与实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年10月版.

[2] 刘依,浅谈建立和完善我国的工程保险制度[J],湘潮,2009年第2期.

承包商风险评估篇8

国际工程承包是一项高风险事业,但国际工程市场极其可观的利润对各国承包商仍然有极大的吸引力,没有不具风险的纯利润,也没有无利润的纯风险。关键是在于承包商能不能在投标和经营的过程中做好风险管理,风险管理的一般特点:(1)风险管理管贯穿于项目实施的全过程之中。(2)风险管理的对象是可以求出其概率分布的事件。(3)与项目有关的各方,其风险管理的内容是不同的。(4)风险管理的方法是通过风险辨别,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三个步骤进行的。(5)风险管理的目的是避免和减少损失。

2海外(非洲KDA工程项目)风险管理案例

1999年2月15日NCPE签订总承包合同后,项目经理从承包商的合同管理角度出发,编写了《承包商风险管理简介》,指明:一个总承包工程项目风险管理的重点应放在潜在的危害风险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上。

2.1项目风险识别

项目部对风险的识别工作贯穿项目启动、策划、实施和监控以及收尾五个阶段的全过程,其要点归纳如下:在项目2000年6月第一次启动阶段,项目部依据主合同参照《承包商风险管理简介》内容,按风险来源分别列出了:政治风险、经济风险、技术风险、管理风险和公共关系方面风险等五大类风险因素“初始清单”。在项目2001年8月第二次启动阶段,项目部以“风险因素识别法”进行不确定性分析筛选定出可能成为“潜在风险\严重危害”共计10条风险因素“工作清单”。(1)项目所在国的政权更迭、政治经济情况恶化,业主方办事效率低下、政府官员腐败导致项目被迫终止、毁约或严重延期;(2)物价上涨、合同价格调整和业主资金不到位、拖延付款,导致项目难以推进;(3)清关手续繁杂、办事效率低下造成工期严重延误;(4)施工分包商严重违约、组织协调工作失误、风险责任不清导致工期延误;(5)酷暑、雨季、植被茂密对勘测、施工的影响导致费用增加,工期延误;(6)技术规范要求苛刻导致执行困难;(7)业主方要求的重大变更导致执行困难;(8)运输分包商选择失误导致材料损伤和工期延误;(9)咨询工程师/业主拖延报审文件时间,导致工期延误;(10)项目部自身管理不善,导致成本增加、工期延误。项目部始终把上述项目风险“工作清单”中因素②作为项目风险管理的工作重点。

2.2项目风险评估

项目部采用了国际上通用的“模糊分析法”,对项目识别风险的每一条及时地进行了评估。此外,对项目有重大影响的两条风险,即合同价格调整和业主金不到位、拖延付款导致项目难以推进,以提交风险评价报告的方式进行评估。

2.3项目风险响应和控制

项目风险控制包括:风险预警、监控和应对三方面内容[4]。从项目启动和策划阶段的风险识别开始,公司管理层和项目部就注重预测和确定未来的风险并提出预先警告,并提出应对防止“潜在风险\严重危害风险”发生、控制其影响和蔓延,降低损失的应对措施。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项目部始终把“潜在风险\严重危害风险”因素②作为本项目风险评估和控制工作的重点。对其风险评估和控制以及化解过程简介如下:由于尼日利亚政府资金短缺,KDA项目于2001年9月26日收到预付款,10月25日正式开工后,业主未能按合同规定在开工后的第4个月(即2002年2月底)兑付第二笔合同款,,直至2006件2月14日分四批次才付清应付的第二笔合同款。公司管理层组织项目部认真分析了业主方至所以在两年半时段内采用多批次兑付第二笔应付合同款和及时释放每批次付款保函的方式表明:该国政府确实资金短缺,但业主积极推进项目进展的决心没动摇。由此指示项目部:坚持进入尼日利亚电力建设市场不动摇;要控制以最少的成本投入,认真做好项目的准备工作;等待业主项目资金到位后,再启动设备、材料的加工和铁塔、电气试验以及施工大笔成本费用的投入,避免资金风险。既规避了资金风险,又取得了业主满意的良好效果。2005年6月10日,尼政府要求承包商自垫资金加快工程建设,并承诺政府保证按时支付承包商应得款项。项目部及时组织分析了截止到2006年5月底项目总收入和项目累计成本总支出的情况,公司只需要少量垫资,即可满足要求,得出了利大于弊的结论。公司管理层批准并指示项目部:加快KDA的工程进度,年内垫资完成75%以上的工程量,确保2006年9月30日完成全线施工工作,并力争将资金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业主在2006年2月14日支付完第二笔应付合同款,使项目总收入和项目成本总支出基本持平。不仅摆脱了自垫资金进行设备材料采购的资金风险,而且至2005年12月30日达到了累积完成78%的工程量的目标,满足了业主的期望值,为2006年度第三笔合同付款和2007年度竣工验收后第四笔合同付款奠定了基础。

3结论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