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中科学推理法8篇

时间:2023-07-12 09:32:31

初中科学推理法

初中科学推理法篇1

一、初等教育学的基本学科概念

厘清学科内的基本概念问题是学科建设发展的起点,因此,需要在某些基本概念问题上达成共识和统一,这样才能在矛盾和发展中推动学科的建设。

(一)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作为正在建设发展的二级学科,拥有独特的研究对象是初等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前提之一。但有关初等教育学研究对象的问题,学术界尚未达成明确一致的看法。同样作为二级学科并且发展逐渐成熟的高等教育学这门学科,很明确地提出将高等教育作为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因此,很多学者直接借鉴高等教育学的研究成果,认为也应将小学教育作为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但我们不禁会问,到底什么是小学教育?关于小学教育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呢?针对小学教育的概念性问题,学者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解释:第一,认为小学教育是一个与其他学科并列的独立学科;第二,认为小学教育是一个独立的教育类专业;第三,认为小学教育是教育体系当中与其他教育阶段平行但具有重要基础特性的阶段。由此看来,不同角度理解下的小学教育也存在着概念性的分歧。那么,如果初等教育学这门学科将小学教育作为其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的定位究竟是小学教育这个专业本身还是小学教育这个阶段过程?若以小学教育专业作为研究对象,那么与之相关的专业发展性问题应作为其研究的主要内容;若以小学教育这个教育过程阶段作为研究对象,那么在小学教育这一基础教育阶段过程中涉及到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应作为研究的重点来思考;抑或是这两者皆应有所研究。因此,想要明确初等教育学理论研究的内容,首先需要研究者对研究对象及其相关的基本概念问题做出明确一致的界定。

(二)初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

逻辑起点是对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进行回答所必须使用的关键概念,是理论体系中最简单,最抽象的概念,和历史起点具有一致性,是对认识角度、构成事物的基本矛盾、事物的细胞或细胞形态、构成事物的原始的基本关系等的集中体现和高度概括。那么,对于初等教育学来说,构成其最基本的、本质的、一般的单位是什么?而这一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形成初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命题的最基础的概念。很明显,若将小学教育作为初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并不适宜。因此,有学者提出将小学儿童作为初等教育学的逻辑起点。小学儿童恰恰是小学教育中最简单、最一般的本质规定,是构成小学教育最直接和最基本的单位,且满足了逻辑起点的四个要件,因而是初等教育学科建设的逻辑起点。

对于上述观点,笔者也秉持一致的看法。因为“立足学生,以儿童为本”是小学教育最基本的教育宗旨,小学教育的一切理论和实践都应是以“小学儿童”为基点并围绕其展开。而这一点从教师、教学、学校等这些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上都有所体现。例如,对于小学教师来说,“小学儿童”是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制定的核心理念,同时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立足点。从我国新颁布的2012年《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中》可以清晰感受到“学生为本”的教师教学宗旨,而国外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美国等所颁布的全国教师专业标准中也明确表示学生及学生的学习效果是衡量教师专业发展的最终指标。因此,小学儿童无疑是初等教育学学科研究中最基本、最本质的单位。

(三)初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

初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与其逻辑体系、研究内容等密切相关。初等教育学不是教育学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简单应用,而是依据教育学的基本原理,借助儿童发展心理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成果,针对小学儿童特点、小学教师专业特性、小学教育实践等探讨形成自身的基本理论,以小学教育的现象、问题、规律为研究对象,并致力于解决小学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笔者认为,首先,初等教育学的学科性质是一门科学理论,这里不仅强调其理论性,同时更需关注其科学性。科学理论性质的的体现不仅在学科本身,即发展本学科独特的理论体系;还包括吸收相邻学科的科学知识,如心理学、生理学等,除此之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理论知识及研究成果也应纳入学科的发展之中。其次,初等教育学也应是一门应用理论。因为它还关注小学教育现实当中存在的问题,从实践问题中生成理论以指导实践。

(四)初等教育学的学科范畴

要明确初等教育学的学科范畴,首先需明确初等教育学的学科位置及它在学科体系中与其相关他学科的关系。初等教育学虽作为一门正在建设和发展的学科,其最终发展的明确目标是成为与高等教育学这样的相关学科所平行的二级学科。但同时,作为教育科学体系当中的一门学科,教育学是其一级学科。因此,对于初等教育学来说,明确与教育学的学科范畴的区别,确定其独特的研究内容是促进其学科范畴日益明晰的重要条件。

二、初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研究

按照潘懋元教授的解释:“学科的科学理论体系,一般认为首先应当确定它的逻辑起点,从逻辑起点出发,借助逻辑手段,按照学科的内在规律,层层推导,逐步展开,从抽象上升到具体,构成严谨的逻辑系统。”对于初等教育学来说,其逻辑起点是小学儿童。小学儿童则是形成初等教育学理论体系的基本命题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单位。因此,初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研究要以小学儿童为起点,围绕小学儿童展开研究,探讨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从而形成初等教育学的理论体系。同时,笔者认为值得强调的是我们是围绕“小学儿童”展开研究,进行初等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建构,而非“儿童”,这一点是需要引起研究者们的注意。以“儿童”为逻辑起点所建立的理论体系是儿童学,而我们所强调的“小学”儿童则不仅关注儿童,同时还关注儿童的社会角色身份及儿童参与成长活动的“场”。

三、初等教育学的方法论研究

研究的方法论与研究方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研究的方法论是指研究者的基本立场、研究角度和相应的一套概念和假定,是研究者进行问题研究的思维模式和指导思想。研究者借助这样的视角来关注、思考、研究教育理论或教育活动。笔者认为,作为一门尚未成熟的学科,初等教育学方法论问题的研究可以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论视角,但同时也要在发展中不断突出自己的特色。因此,就需要初等教育学的研究者们在研究过程中打开思维、大胆创新,通过学科交叉或迁移,生成新适合于初等教育学的方法论。

例如,现在有些学者采用现象学的方法论、生命哲学的方法论等新兴的研究角度来研究小学教育进而发展初等教育学,相信这样的指导思想会使初等教育学学科的发展站在一个更加宏观的高度。其实,不管是教育学还是初等教育学,它都是一门研究复杂性问题的复杂学科,这样的学科特点都要求其方法论的研究要多元化、动态化。因为研究内容的复杂性和发展性所需要的指导方法论也应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不强调初等教育学的方法论是固定的,但却需要研究者创造出一些能够支撑学科发展的范式,这些范式的发展和变化是推动初等教育学方法论系统化的基础。

四、“元初等教育学”研究

元研究是学科发展中自我反省意识发展的必然。“元初等教育学”的研究则是对初等教育学这个学科本身问题的研究,而非小学教育当中的现象和实际问题。对于初等教育学来说,作为一门正在建设和发展的学科,其尚未建立和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但笔者认为,尽管初等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研究仍处于朦胧的状态,我们仍可以借用“元研究”的思路,采用倒置的研究方式推动学科的发展。比如,我们可以站在“元初等教育学”的高度来思考初等教育学的理论陈述、理论体系、发展机制、学科构建、进步方法等,以理论的构想来推动实证的研究也是促进学科向前发展的方式。

长久以来,我们习惯以正向的思维方式对问题进行研究以促进问题的发展和解决,但若我们能够站在另一个更高一层的方法论层面上来指导研究,这无疑会使我们促进学科发展的研究方向更加明确。

五、初等教育学的学科建制

初等教育学的学科建制问题,归根到底是建设支撑初等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理论实证问题。就需要我们思考下面这些问题:该学科建设的必要性、学科建设的意义;学科建立后需要研究什么,需要什么样的人来研究,研究又是为了什么,所研究的这些成果能否支撑学科的发展,支撑学科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等等。这些与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相关的基本问题包括学科建设的价值、学科建设的动力、学科建设的核心,以及推动学科建设的“问题”和“人”即研究内容和研究队伍的建设都是发展初等教育学学科建制的关键。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明确是促进初等教育学这个学科日益丰富、日益成熟的前提。

初中科学推理法篇2

【关键词】初中化学;解题思维;逻辑推理;探究性思维;发散性思维;讨论

一、联想拓宽思路,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思维能力

对相似或相近事物的特征进行联想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比较归纳思维能力,是拓宽初中生化学解题思路的重要方法,一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开展联想,首先是对所学到的新知识与以前接收的旧知识进行相似联想,寻找新旧知识点之间的相似或相同之处,以便于在对旧知识点加深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更加容易消化和吸收新学到的化学知识;其次是对相关知识进行整理提炼,分析比较其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从而对相关联新旧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和理解巩固;最后是通过新旧知识点的差异性来比较和加深对新学到的化学知识的理解,总之,利用联想学习方法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化学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更加容易找到化学解题方式和方法,同时对于培养学生的比较归纳思维能力十分有效。例如:由氧化联想到碳化、风化等相关知识点,由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和还原性联想到具有相似现象的氢气还原性及可燃性;通过氧化反应与还原反应、分解反应与化合反应等相反化学机理来加深相关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加强学生比较归纳思维锻炼,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初中化学解题能力。

二、定性加定量,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

化学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需要学生在解答化学试题时,运用较强的逻辑推理思维能力来对化学问题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试验研究,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就需要正确引导学生的逻辑思维,根据问题的已知相关信息来推断问题的设计目的和命题方向,最终寻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不断进行定性推理和定量推理的分析和训练,将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初中化学解题中的定性推理主要是通过对问题现象、特征变化、反应过程等进行细致的观察,进行层层分析和推理,最终得到较为完整的所需结论,然后通过相关试验来进一步验证推理所得到的结论,确定相关结论的科学性、严谨性及正确性。定性推理分析主要是通过化学实验来开展的,在对试验现象和特征抽象、分析的基础上来提取出事务的本质,很多化学推断题、图框题、实验题、数据分析题都是运用定性推理思维模式进行解答的。定量推理区别于定性推理的地方在于它是由已知具体数量的信息来进行运算和推理,并联系各信息量与命题的联系,结合定性推理对问题的要求进行综合判断,寻找解决问题的切入点,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化学试题的计算题和判断题形式主要应用的就是定量推理思维能力。

三、遵循科学,转换思维角度,加强学生的有序思维和逆向思维能力训练

初中化学试题都是遵循客观存在的科学原理来设置的,符合科学发展客观规律,学生在思考和解决初中化学问题的时候需要注意遵循科学规律,按照特定的线索以及一定的解题顺序和步骤来探究试题的本质,积极应用有序思维能力考虑问题,并遵照常规的具有普遍规律的解题思维顺序来进行问题的解答,同时练习并强化学生的有序思维能力,帮助学生熟悉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教师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逆向思维能力的训练,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全面能力的提高,并且帮助学生建立转换思维角度考虑问题的意识,因为有些化学问题通过正向思维虽然可以得到最终结果,但是过程繁琐并且复杂,影响初中化学解题效率,引导学生灵活改变思维方式从逆向角度来看待和分析问题常会起到事半功倍、柳暗花明的效果,同时对于打破传统思维束缚和加强思维灵活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通过开放性习题的练习,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为进一步提高同学们初中化学的解题思路和解题能力,并有效推进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成效,化学教师必须向学生们布置大量的开放性化学习题,通过开放性习题的练习,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大家都知道,开放性习题具备材料新颖性、解题方式灵活性与答案多样性等诸多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摒弃循规蹈矩、人云亦云的学习习惯和解题思路,大胆创新、勇于创造,积极探索出创新性的解题方法。每一个学生的能力不同,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那么,每一位学生的初中化学解题思路也必然存在迥异性,化学教师必须及时认可并鼓励学生在化学解题过程中的多样性和创新性,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求知欲,进而大大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全面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创设新颖、有效的化学教学实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众所周知,初中化学是一门具有较强探究性的实验学科,化学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精心设计新颖、有效的化学教学实境,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与广阔性。一方面,化学教师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必须一切从生活实际出发,寻找化学教学的探究点。化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显而易见的化学实例,将生活中的化学实例真正引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探究兴趣。化学教师可以引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制作松花蛋的实例,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活跃思维和认知欲望。另一方面,化学教师还可以创设悬疑、新颖的化学教学情境,运用提出问题的课堂授课导入方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化学教师可以导入“松花蛋蘸醋吃鲜美可口”这样的化学情境,让每一位同学真正参与到化学课堂问题情境的过程中,从而展开一系列激烈的课堂讨论,促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探究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

参考文献:

[1]叶永珍.初中化学解题能力训练方法[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S1).

[2]徐庆贵,李方荣.初中化学计算题巧解方法举隅[J].考试(中考版),2005,(02).

[3]罗小敏.初中化学思维训练中问题设计的策略[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9,(06).

初中科学推理法篇3

关键词: 数学归纳法 学习兴趣 培养策略

1.引言

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比如:独立进行思考的能力、数学归纳能力、思维创新与拓展能力等。其中,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数学的归纳与总结能力的掌握对于学生学好初中数学非常关键。优秀的数学归纳与总结能力有利于其今后数学知识的学习及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借助数学归纳与总结的能力,初中学生能够相对轻松地掌握与记忆更多初中数学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自主思索探讨,还可以培养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能力。初中正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阶段,在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中应该渗透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将初中学生培养成为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全能型人才,为我国未来的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2.数学归纳法对初中数学教学顺利开展的重要性

无论哪一门学科,要想很好地学习与掌握就必须结合现实生活,初中数学教学更是如此,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要让学生清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此外教学方法也要尽可能地科学合理,学生学习数学不再只是简单地死记硬背,而是借助数学归纳这一方法进行数学知识的推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显著提高,零零碎碎的知识点可以进行有逻辑顺序的总结归纳,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方法。在难度较大数学题的回答过程中,学生可以将题目进行归纳总结分类,对于一种类型的问题套入一定的解题方法,可以更方便简单地解决问题。因此说数学归纳法对初中生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作用,同时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发展。

3.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数学归纳法的兴趣

3.1数学归纳法蕴含的教学理念要明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老师要明确数学归纳总结法的教学观念,在建立教学体系上也要尽量合理,将教学内容结合数学归纳总结法进行教学内容的创新。初中数学老师在开展教学时要自己人为地添加数学归纳总结方面的教学内容,这样有利于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及独立思考问题能力的提高。鉴于现在教材中这部分教学内容的严重缺失,初中数学老师有必要自己人为地添加一些相关的教学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将数学归纳法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虽然的确有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提高,但初中学生能否很好地运用归纳总结法是值得老师重视的问题,因此老师要制定一些教学评价,考查学生是否掌握并且可以合理使用归纳总结法。

3.2初中生数学归纳法的归纳基础

归纳就是指从部分到整体的一个推理方法,它在初中数学中有着广泛应用,这种思维方法对学生良好逻辑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作用,从大量的、普遍的事实中发现一定的规律,并将其合理地归入一个类型,这就是归纳。比如所在人教版初中数学必修一第一单元实数这一章的讲解中,在课堂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老师可以列举出一系列数字,比如0,1,6,-1,-9,8,等等,让学生将这些数字进行分类,学生自行将这些数字进行分类后,老师再引领学生说出这几类数字的区别,从而引出“正数”“负数”等数学概念。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且大大提高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学生今后更好地步入社会,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3.3数学归纳法推理的理论基础

推理建立在归纳这一基础之上,主要是把通过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作为日后进行推断的参考,这种推理的教学方法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例如,平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说“今天我的精神状态不太好,肯定是昨天晚上的时候没有睡好”,这句平常的话中就包含了推理。推理方法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与教学至关重要。比如,在勾股定理这一章节的讲解中,老师可以画出几个大小不同的直角三角形,让学生自己归纳各个三角形的边长度的关系,从而推理得出勾股定理。在这样的推理过程中,学生可以更牢固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课堂教学质量,节省了大量课堂时间。

4.结语

要想提高初中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全能型人才,需要初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上进行改变,无论是方法还是内容,都要重点突出初中生这一群体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要工作是引导学生顺利地完成教学工作,将数学归纳总结法融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总而言之,要想提高初中生数学归纳与总结的能力,老师就需要将归纳总结意识渗透于每一节课,从日常生活做起,学习来源于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强自身的归纳总结推理意识,促进自身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卢仰红.让初中数学课堂小结“别样羊红”.科技信息,2011(18).

初中科学推理法篇4

论文关键词:初中物理

 

科学方法是连接知识和能力的纽带。“掌握一种科学方法胜过解答十个问题。”对研究方法的学习和考查体现着一种新的教学理念,同学们只有真正掌握了研究方法,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真正提高自己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新课程标准》要求,在突出科学探究内容的同时,重视研究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在进行科学探究、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拓宽视野,初步领悟到科学研究方法的真谛。因此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考查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成为当前和今后中考的热点。

初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有: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转换法、推理法、模型法、类比法等。

一、控制变量法

所谓控制变量法,就是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影响事物变化规律的因素和条件加以人为控制,只改变某个变量的大小,而保证其它的变量不变,最终解决所研究的问题。控制变量法是中学物理中最常用的方法,也是中考出题最多的方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实验有:

理想斜面实验、探究力与运动的关系、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压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探究影响液体压强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因素、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验证欧姆定律、探究影响电流做功多少的因素、探究影响电流的热效应的因素、探究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比热容概念的引入等

二、等效替代法

在物理实验中有许多物理特征、过程和物理量要想直接观察和测量很困难,这时往往把所需观测的变量换成其它间接的可观察和测量的变量进行研究,这种研究方法就是等效法。

等效替代法是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等效是指不同的物理现象、模型、过程等在物理意义、作用效果或物理规律方面是相同的。它们之间可以相互替代,而保证结论不变。等效的方法是指面对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提出一个简单的方案或设想,而使它们的效果完全相同,从而将问题化难为易,求得解决。

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另一支蜡烛在玻璃板后面去等效像2、等效电路 3、串并联总电阻 4、多个分力与合力等效 5、物体的重心等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三、转换法

对于不易研究或不好直接研究的物理问题,而是通过研究其表现出来的现象、效应、作用效果间接研究问题的方法叫转换法。

初中物理中应用了这种方法的有:

1.研究物体内能与温度的关系(我们无法直接感知内能的变化,只能转换成测出温度的改变来说明内能的变化);

2.在研究电热与电流、电阻的关系时,将电热的多少转换成温度计液柱上升的高度;

3.我们在研究电功与什么因素有关的时候,将电功转换成砝码上升的高度;

4.在我们回答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时,我们将动能转化为小木块在平面上被推动的距离,距离越远则动能越大。

5.证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敲击音叉后放入水中,水花四溅。

注意:等效法与转换法很相似,它们的区别是“等效替代法” 中相互替代的两个量种类相同,大小相等 ,而“转换法”中的两个物理量有因果关系,并且性质往往发生了改变如

转换法: 电流大小用灯泡亮度体现; 磁场的强弱用小磁针偏转的幅度体现

等效替代法: 分力相叠加是合力 ;小石块体积用排开水的体积代替

四、理想模型法

实际现象和过程一般都十分复杂,涉及到众多因素,采用模型方法可起到简化和纯化的作用.忽略次要因素,从复杂事物中抽象出理想模型,合理近似的反应所研究事物的本质特征,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光线(光线是看不见的,我们使用一条看得见的实线来表示,就将问题简化利用了理想化模型)

2.磁感线

3.电路图是实物电路的模型

4.力的示意图或力的图示是实际物体和作用力的模型。

5.实验室常用手摇交流发电机及挂图来研究交流发电机的原理和工作过程

6.研究连通器原理时用到液片模型。

7.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研究肉眼观察不到的原子结构时建立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五、科学推理法

推理法是根据已知物理现象和规律,通过想象和推理对未知的现象做出科学的推理和预见.推理法是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忽略次要因素初中物理论文初中物理论文,进行合理的推理,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理想实验是研究物理规律的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它以大量的可靠的事实为基础,以真实的实验为原形,通过合理的推理得出物理规律.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用推理法得出

2、研究物体运动状态与力的关系时,推理得出惯性定律。

六.类比法

类比法是指将两个相似的事物做对比,从已知对象具有的某种性质推出未知对象具有相应性质的方法.类比法在物理中有广泛的应用。所谓类比,实际上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或从一般到一般的推理。它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逻辑思维。在物理教学中,类比方法可以帮助理解较复杂的实验和较难的物理知识。

在初中物理课本中,应用这种方法的有

1、用水流类比电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用水波类比声波 4、用太阳系的结构类比原子的结构。

总之,大家要养成良好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时要尝试运用各种物理研究方法,不断提高科学素质,这既是中考热点也是以实现课程改革的目标。

初中科学推理法篇5

根据调整方案,从2009年起,武汉市初中科学课变为综合实践活动课,课时由每周5课时减少到每周1课时,列入地方课程管理和教学。七年级开设生物、地理,八年级开设生物、地理和物理,九年级继续开设科学。2009年秋季起,在九年级开设化学、物理。

2004年秋季开学,武汉市从初一年级开设科学课,10万名学生使用武汉版《科学》教材,将原来的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教材合四为一。这样做的初衷是,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培养他们自行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而不是一味地为了分数而学习”。

但因师资力量、教材编排等问题,学校和学生都不适应这个新的综合课程,甚至出现音乐、美术、体育老师都来教科学的怪现象。2005年年初的武汉“两会”上,有政协委员提出立即停止科学课,理由是师资短缺,教学设备与课程要求极不配套,教材适用度及研究不到位。此后,科学课在争议声中度过了4年的时光。

回顾4年改革,武汉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武汉实施科学综合课程,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实施科学课程,激发了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改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强化了教师的课程意识,拓宽了教师的视野,促进了校本教研,探索了教师培养的方式和方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学科评价改革。此外,科学课跨学科、多领域的内容整合,注重探究的学习方式等,对其他学科也有积极影响。

但该负责人同时坦承,在推行科学综合课程实验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现阶段无法彻底解决的问题:一是科学课全科教师问题无法彻底解决;二是评价办法无法很好地对接;三是实验设备无法完全保证,“这些问题是制约继续推进科学综合课程的根本因素。”

这位负责人表示,武汉版《科学》教材,将作为课程资源免费提供给学生使用,纳入地方课程管理和教学,供学生选修。

自2001年秋季起,全国课改实验区陆续开设了科学课,然而在实践中,却障碍重重。北京市海淀区是首批课改实验区之一,起初,有9所学校开设了科学课,如今已屈指可数。

科学课改革的初衷是提倡素质教育,可是在现实中却困难重重。“精彩的课堂,无奈的考场”,在本报记者采访中,不少学生和家长都用这样的语言表达对科学课的“爱恨交加”。

2005年初,在武汉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上,民盟武汉市委副主委、武汉中学原副校长邵树人首次提出停止科学课,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初中科学推理法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方法 创新 苏科版教材 生活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115-01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各种版本教材百花齐放,每种版本教材都有着自身的特点。苏科版教材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以“生活数学”“活动思考”为主线设置教材内容,注重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以及学生创新能力、思考能力、数学思想的培养。为充分发挥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优越性,有必要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其特点,达到数学教学目标。

一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教材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而苏科版教材正是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来设计的。为了使创新研究活动顺利推进并达到理想的效果,我们需要对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特点有全面的认识,才能找到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法。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的特点:(1)注重直观经验。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直观的内容更易引起他们的共鸣,所以教材中知识体系的出现总是从学生最熟悉的、最直观的事物开始。(2)联系现实生活。数学知识虽然较为抽象,但其价值只有通过与现实生活联系才能实现,所以教材中许多知识点都是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贴近生活的事情渗透的。(3)强调理论联系实践。苏科版教材为学生设计了大量的“活动思考”等内容,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学会思考、推理、反思,主动获取知识,促进自身进步。(4)强调知识体系的构建。统一性是数学学科的基本特征,知识点之间是紧密联系的,所以苏科版教材注重与小学知识的连续性,也注重代数与几何知识之间的糅杂。(5)讲究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结合。无论代数还是几何,公理和定理都是通过推理而来,苏科版教材讲究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结合,以达到训练思维严密性和条理性的目的。(6)注意过程的展开。苏科版教材通过“做一做”、“谈一谈”等板块让学生亲自探讨学习,了解知识点的来龙去脉,在加深学生理解的同时也便于其掌握。

二 苏科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

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正处于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学好数学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整体素质的提升有着巨大作用。学好数学需要教师用恰当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学习,所以教师应针对苏科版初中数学教材特点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我国在初中数学教学方法上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大的突破,尤其部分学生理论知识掌握得好但缺少实践能力。对此,更凸显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的重要性。

第一,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数学思想。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成绩的进步有着重要影响,所以日常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做法如下:(1)教师根据对学生学习水平的不同,对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教学策略也要做与之对应的调整,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所收获。(2)要求学生观察生活,发现身边与数学相关的事情,逐渐养成用数学思想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3)要求学习反复进行习题练习,养成学习的好习惯。(4)实施激励教育,对不同性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激励法。如对性格外向的学生采取批评教育,对性格内向的学生采取鼓励教育。(5)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把学生摆在与教师同等的位置上,构建和谐的学习环境。(6)制定学习进度计划,要求学生按计划学习等。

第二,创设问题情境,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引导。在笔者看来,数学知识是由一个个问题引出的,教师要学会利用多媒体等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探索环境,让学生学会如何推理,形成逻辑思维。做法如下:(1)设计合情合理的课堂导入,让学生在课堂一开始就置身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中,然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入新知识的学习环境中。教师可以用贴近学生生活或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来创设问题情境的开头,便于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2)授课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活跃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回答问题,引导学生推理结论,了解如何推理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等。

第三,加强学生合作交流。苏科版教材内容是贴近生活的,又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动手操作的板块,这样做的目的不仅在于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更在于培养学生的交流、互动、合作等综合能力。所以,建议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多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或组织习题讨论。

第四,善于运用多媒体技术,用多媒体课件中的图像、声音、视频等工具辅助教学。尤其是苏科版教材注重图文并茂,使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绘制复杂图形,又比板书立体感强、节省时间,对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是非常有效的。

三 结束语

苏科版教材贴近生活、联系实际,注重对学生数学思想和逻辑思考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满足不了课堂的教学需求,所以教师要注意对教学方法的创新,使教学方式符合苏科版教材特点,最终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初中科学推理法篇7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创新;教学方法

作为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初中数学不仅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且在“新课标”的背景下,要求初中数学要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积极推动教学创新,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尽管从总体上来看,绝大多数初中数学教师都高度重视教学的有效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但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广大初中教师对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并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积极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创新,使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得到大幅度提升。

一、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虽然能够按照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管理的要求开展教学活动,而且普遍都能够完成教学任务。但深入分析当中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情况,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教学理念方面还存在比较落后的问题。理念是行动的先导。对于初中数学教学来说,在“新课标”下,必须积极推动教学理念创新,但当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学在教学理念方面仍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导致教学模式无法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比如当前有很多教师还没有从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中转变过来,对于教学内容的安排、学案的设计等还不够科学和有效,繁、难、偏、旧等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彻底改变,导致很多学生学习兴趣受到一定的影响,因而无法更有效的投入到未来的学习当中。还有一些教师缺乏对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仍然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概念、公式和定位。

2.在教学方法方面还存在比较简单的问题。众所周知,几乎80%的初中学生都认为数学比较枯燥,因而缺乏对数学的深入学习,特别是畏难情绪相对较多,这就需要教师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但当前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在这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比如很多教师仍然沿用传统的“题海战术”,为了能够让学生熟练解题,让学生做大量的、不同类型甚至难度较大的习题,这就使得很多学生不适应。还有一些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缺乏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挖掘,学生的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仍然大量存在,这必然会影响初中数学教学效果,学生的兴趣也无法得到激发。

3.在教学载体方面还存在比较匮乏的问题。对于数学教学来说,只有更好的应用教学载体,才能使数学教学取得良好的成效,特别是在科技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应用科技信息化能够有效的推动教学创新。从当前一些初中数学教师特别是年龄相对较大的数学教师来说,缺乏对科技信息化教学工具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还没有得到高度重视,特别是很多教师不会做多媒体教学课件。还有一些初中学校不注重对数学教学载体的投入,对多媒体教学工具的硬件、软件投入不足,尽管一些中青年教师有这方面的需求,但由于设备跟不上,因而也无法更好的开展创新性教学。

二、初中数学教学创新的有效策略

在教育教学改革持续深化的新形势下,要想进一步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使初中数学教学质量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最为突出的就是要积极推动教学创新,通过卓有成效的创新性举措,使初中数学教学取得更大的成效,重点要在以下三个方面狠下功夫。

1.创新教学理念。要想使初中数学教学取得成效,至关重要的就是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推动教学创新,重中之重的就是要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狠下功夫。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要树立“服务理念”,将学生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通过这样的教学理念创新,进而推动教学模式创新。比如教师在教学方面,要大力开展教学模式评价标准创新,要从传统的“分数教育”向现代的“素质教育”转变,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比如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方面下功夫。再比如要高度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老师要发挥好引导性、指导性、教导性作用,通过开展探究式教学,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2.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充分说明教学方法的重要性。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的要创新教学方法。教师必须在这方面下功夫,重点要在解决教学方法落后方面取得突破,从落后的、枯燥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向先进的、趣味的、现代的教学方法转变。比如在当前教学改革不断深化的形势下,初中数学教学方面越来越多,探究式、合作式、互动式、反思式、游戏式、分类式、情感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越来越被教师所应用,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教学特点出发,探索出能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既可以使用一种方法,也可以采取多种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在这方面,学校要进行积极引导,要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这样才能使广大初中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法。

3.创新教学载体。提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还必须高度重视教学载体的创新,要更多的应用信息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积极推动“互联网+教学”,使初中数学教学载体更加多元化。学校要加大对多媒体教学的投入力度,同时还要建立“互联网+教学”载体,比如可以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网络学习平台、网络互动平台等等,这样能够使初中数学教学载体更加丰富。而要想使这些平台发挥作用,除了学校要加大投入力度之外,教师还要加强学习,多掌握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要对“互联网+教学”模式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更好的开展教学创新创造条件。

通过对实如数学教学工作进行系统的分析,从总体上来看,广大初中数学教师都高度重视初中数学教学工作,而且也能够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进行实践和探索,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无论是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载体都不同程度的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初中数学教学工作的深入开展。这就需要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要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推动初中数学教学创新,重点要在创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载体等方面狠下功夫,通过自身的实践和努力,使初中数学教学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着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朱云.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发展性学生评价探索[J].科技信息,2015(1).

[2]万斌贤.新课标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J].新西部,2014(12).

初中科学推理法篇8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地理 有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7.123

初中地理是一门基础文化课程,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环境识、掌握地理技能、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的重要途径。从学生的发展角度来说,初中地理课程包含了较为丰富的内容,其中所蕴含的地理知识能够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另外,根据新课标改革与发展的要求来看,初中地理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地理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有用的知识。因此,初中地理教学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与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进步与时展的需要。

现阶段,初中地理的课堂教学经历了新课程改革,实现了多方面的突破和发展,尤其是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的学习模式方面,然而,从现有的地理教学实践来看,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仍然存在较多的问题,教师在教学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从而极大地妨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使得地理教学难以有效地开展。因此,针对初中地理教学的不足,教师要主动探究构建有效课堂的科学方法,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一、有效初中地理课堂构建的内涵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最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获取学科知识的主要途径,这里的课堂教学不仅仅是指课程教学,而是包括了教学内容相关的所有教学活动,其中,有效的含义是指通过教师的教学实践,学生的个人能力和知识水平能够得到切实的进步。因此,有效的初中地理课堂,即是指教师的初中地理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地满足全体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学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成长,从而成为符合新课标要求的优秀学生,掌握相应的地理学科知识和技能,并且实现人格、学科素养、综合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二、构建有效初中地理课堂的科学方法

为了构建有效的初中地理课堂,教师要主动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转变传统的教学角色,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成为教学的引导者和启发者。同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学生的学习特征,结合教学内容采取合理的教学方式,深入详细地进行课堂教学的研究,从而探究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推动有效初中地理课堂的构建。

(一)注重课堂导入的设计,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从地理学科在初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来看,由于其在考试中的分值不高,因此在课程时间的安排上往往存在不合理之处。在很多学校都存在这种情况,地理课常被安排在学生精力相对难以集中的时间,例如下午第一节等时间段上,从而导致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十分低下,进而妨碍了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同时,由于学生本身对于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学生难以达到课堂学习的要求,经常出现走神和打瞌睡等现象。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集中精力,感受到地理学科的趣味性,从而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这就需要科学合理的课前导入。

从课堂导入来看,其关键在于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从而营造出活跃的学习氛围,为有效课堂的构建创造条件。具体而言,课堂导入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导入方式在不同的情况下的效果有所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教学内容来选择和设计导入方式,尽可能地采取新颖有趣的导入方式,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渴望。从实际的教学来看,通常所使用的课堂导入方法包括:故事导入法、游戏导入发、时事热点法、图片导入法等等,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导入方法,设计出科学有效的导入方案,切实推动有效课堂的构建。

(二)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为有效课堂的构建提供支持

从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来看,地理知识的内涵十分繁杂,涉及到多方面的地理规律、地理概念、地理图像等等,要求学生进行理解和记忆的内容非常多。因此,教师应该立足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采取高效科学的教学方法,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依据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笔者重点总结了下面这些有效的教学方法。

第一,多媒体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核心理念在于合理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确保良好的教学效果。由于地理学科本身涵盖了多方面的教学内容,而传统的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很难满足教学的实际需求。尤其是在图像的展示和规律的讲解方面,多媒体教学能够发挥出重大的作用,它可以通过视频资料、图像展示、数据分析等等方式,让抽象概括的教学内容转变得形象具体,增强学生对相关地理规律的认知。例如,在讲解《地球的运动》该内容时,学生会对地球的公转、自转等运动存在疑惑,而多媒体教学能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地球运动的过程和规律,便于学生对其中的地理律进行总结和归纳,进而提升教学效果。

第二,问题教学法,这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通过合理地设置问题,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加以理解和分析,并且推动学生独立思考和深入探究,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同时,在不断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也会得到增强。

第三,情境体验法.根据初中地理的教学内容,图像和声音都能够促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了解,而这些正是构建科学教学情境的重要因素。除此之外,教师自身的语言表达也十分重要,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使学生对地理现象能够有更深的印象,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推动有效初中地课堂的构建。

第四,合作学习法。合作学习法的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讨论交流、解决冲突等方面,这些对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应合作学习要求的内容,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

教师能够采用的教学方法还有很多,包括角色扮演法、课外教学法等等,教师在有针对性地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一定要把握构建有效课堂的核心目的。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