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8篇

时间:2023-07-13 09:23:03

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

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篇1

【关键词】 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 激进度; 策略绩效; 相关性

一、问题的提出

(一)国外营运资本管理策略文献评析

国外对于营运资本影响策略的研究是从早期的对财务指标如何进行更加合理的分类开始,逐渐发展成为对营运资本管理策略的分类,如R.Charles Moyer、James R. McGuigan和William J. Kretlow(1998)论述了营运资本管理的不同策略,并将其分为保守型、中庸型和激进型。Moyer et al(2001)、Pinches(1992)、Brigham(1995)和Gapenski、Gitman(1994)对三种营运资本管理策略给出了具体的定义,认为高风险高回报的营运资本投资和融资策略被称为激进的营运资本策略;低风险和低回报的营运资本策略被称为保守的营运资本策略;风险和回报居于二者之间的被称为中庸的营运资本策略。随后,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关于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之间的配比问题,如John J. Hampton 和Cecilia L. Wagner(1989)从盈利性和风险性两个角度进行观察,研究如何从总体上制定合理的营运资本策略。Weinraub and Visscher (1998)讨论了激进的和保守的营运资本管理策略问题并得出结论:不同的行业具有完全不同的营运资本管理策略,并且表现出很强的稳定性。这项研究还发现企业的营运资本投资策略和营运资本融资策略表现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如果企业使用激进的营运资本投资策略,那么该企业必然会使用保守的营运资本融资策略。

近年来,在研究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配比问题的基础上,学者们进一步考察了营运资本策略的激进度与企业业绩和风险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两种结论。一种结论认为营运资本策略的激进度与企业业绩成正相关的关系,如Gardner et al.(1986)和Weinraub & Visscher(1998)认为比较激进的营运资本策略伴随着更高的回报率和更高的风险,而保守的营运资本策略伴随的是较低的风险和回报。Jose et al. (1996)采用美国公司的数据检验了激进的营运资本管理策略与企业业绩的相关关系,他使用现金周转期(CCC)代表营运资本管理,CCC越短表示公司的营运资本管理策略越激进,结果证实越激进的营运资本管理策略会带来更多的利润。Van Horne and Wachowicz(2004)认为一个企业可以选择激进的营运资本管理策略,表现为较低的流动资产比率和较高的流动负债比率,过多的流动资产对企业业绩具有反向的影响,而持有较低水平的流动资产会降低企业的流动性甚至引发缺货,最终为企业的正常经营带来困难。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营运资本策略的激进度与企业业绩呈负相关的关系,如Afza and Nazir(2007)发现不同行业的营运资本投资和融资策略存在显著的差异并且这种差异性表现的非常稳定,最后得出营运资本投资和融资策略的激进程度与企业业绩存在负相关的关系。Faris Nasif AL Shubiri(2011)对安曼59家企业和14家银行的营运资本策略的激进度与总资产回报率和Tobin Q分别进行了回归分析后发现营运资本策略的激进度与企业业绩指标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与Afza and Nazir (2007)得出的研究结论一致。

(二)国内营运资本管理策略文献评析

国内对于营运资本策略的研究起步较晚,在2010年以前主要使用规范分析的方法探讨了从不同的角度如何制定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以及二者之间怎样进行配比,如毛付根(1995)认为应从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之间的相互关系着手,将流动资金的存量配置与其相应资金来源联系起来,从总体上进行观察和研究如何据此制定合理的营运资本策略。阴留军(2001)从持有量和融资额度这两个方面对营运资本的有关策略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杜京华(2001)认为,激进的营运资本融资策略与稳健的营运资本投资策略相配合,或者是激进的营运资本投资策略与稳健的营运资本融资策略相配合使企业的风险程度与获利水平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有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李亚鲁(2010)从营运周期切题,论述了营运资本管理的导因和营运资本管理的内容,并就营运资本策略从投资和融资的角度进行了剖析,指出营运资本管理应权衡风险与收益,并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对营运策略相机选择,以辅助决策、指导实践。王结冰(2010)全面论述了营运资本管理的各方面问题,通过案例定性分析了营运资本策略的优劣,并提出了营运资本管理的建议。卢占凤(2007)认为营运资本策略是企业重要的财务政策之一。恰当的营运资本筹资策略和投资策略,可以使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得以实现。企业应根据所处的环境,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营运资本策略,使企业收益与风险达到均衡。

国内关于营运资本策略实证研究的文章主要从检验中国上市公司的营运资本策略属于何种类型开始。如刘运国,黄瑞庆,周长青(2001)认为:目前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策略大部分属于中庸型,流动资产比例和流动负债比例呈现出同向变动。企业的收益能力与营运资本的管理策略有很大关系,其中最能体现策略成效的收益指标是总资产主营业务利润率。吴娜(2008)通过对其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负债率、营运资本需求比率和投入资本回报率四个指标进行分年度聚类分析和加权平均聚类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策略属于高流动资产比例与低流动负债比例相配合的稳健型策略,并且我国上市公司流动资产比例和流动负债比例呈同向变动的趋势,营运资管理的投融资政策由稳健型逐渐向中庸型过渡。王新平(2010)对商业行业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结构和流动负债结构进行聚类分析认为我国商业行业上市公司的营运资本管理策略,大部分属于中庸偏激进型,其中总资产主营业务利润率体现得最好。吴娜(2010)通过实证检验发现不同行业营运资本投资策略和融资策略的激进程度是存在显著差别的,并且营运资本投资策略的激进程度在不同的行业其显著性要比融资策略更强些,而且这种差别随着时间的推移表现出一定的稳定性,我国上市公司在执行激进的营运资本投资策略时不一定会同时选择执行保守的营运资本融资策略的这种配比,二者的关联度不高。周纹羽(2009)将营运资本来源进一步细分为营销渠道、生产渠道及采购渠道,运用系统聚类方法对上述三个子类的营运资本管理策略选择进行实证分析,认为大多数企业营销渠道倾向于选择中庸型策略,而不同企业在生产和采购渠道则出现了分化,选择中庸型或激进型。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在营运资本策略上的早期成果主要是从理论上分析在制定企业营运资本策略时如何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权衡,并本着期限匹配原则如何对企业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进行匹配。对于营运资本策略的实证研究成果从2007年以后开始增多,这些研究主要对我国上市公司的营运资本策略的情况、表现出的特点通过实证检验作出了论证,并针对目前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策略所表现出的特点,对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策略的制定提出合理化建议;而对于营运资本策略激进度与策略绩效指标的选择方面的实证研究成果比较少。从国外已有的该方面的研究成果来看,对于营运资本激进度与企业业绩的相关性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结论?业绩指标的选择对二者之间的关系有无重要影响?我国上市公司在该问题上又表现为怎样的关系?基于对以上问题的探索,笔者用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该问题进行了实证检验。第二部分为研究设计与实证检验部分,并根据第二部分的实证检验结果得出第三部分的研究结论。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来源

为了使结果更有说服力,样本数据剔除了数据不全的公司、金融保险业公司与ST、PT公司,选择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年报数据库系统》中2007―2010年在深、沪两市上市的所有A股公司共1 210家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样本行业分类以中国证监会2001年4月4日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为标准,分为12大类,并在12大类的基础上对制造业进一步进行细分,划分为6个行业,总共是18个行业。

(二)指标选择与模型设定

1.指标选择(表1)

2.模型设定

Y1it=α+β1CAit+β2CLit+ε………………(1)

Y2it=α+β1CAit+β2CLit+ε………………(2)

Y3it=α+β1CAit+β2CLit+ε………………(3)

Y4it=α+β1CAit+β2CLit+ε………………(4)

其中:CAit=第i个企业在t年的流动资产/总资产

CLit=第i个企业在t年的流动负债/总资产

Y1it:第i个企业在t年的总资产收益率

Y2it:第i个企业在t年的净资产收益率

Y3it:第i个企业在t年的投入资本回报率

Y4it:第i个企业在t年的托宾Q值

ε:随机项

3.实证结果及分析(表2)

从表2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激进度与总资产收益率(Y1)的回归分析结果可以看出,2007―2010年各年回归模型的F值和D-W值都比较显著,说明模型总体回归效果比较好;2007―2010年投资策略激进度与总资产收益率呈现出一致的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流动资产比率越低,即营运资本投资策略越激进,总资产收益率越低;而营运资本融资策略的激进度除2007年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2008―2010年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说明流动负债比例越高,营运资本融资策略越激进,总资产收益率越低,即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的激进度与总资产收益率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表3列示了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的激进度与企业净资产收益率(Y2)的回归结果:从模型的F值可以看出,2007年和2008年的F值很低,模型整体回归效果很不显著,2007―2008年营运资本投资策略激进度与净资产收益率表现为微弱的正相关关系,营运资本融资策略与净资产收益率表现为微弱的正相关关系;2009―2010年的F值比较高,模型总体效果有所改善,并且营运资本投资策略的激进度与净资产收益率在2009―2010年间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营运资本融资策略的激进度与净资产收益率也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表4列示了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激进度与投入资本回报率(Y3)的回归分析结果,从2007―2010年的F值和D-W值可以看出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与投入资本回报率的整体回归结果比较显著,并且2007―2010年四年营运资本投资策略的激进度与投入资本回报率之间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而营运资本融资策略激进度与投入资本回报率之间除2007年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外,2008―2010年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从表5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激进度与托宾Q值的回归结果可以看出,除了2007年的F值比较显著外,2008―2010年三年的F值都很不显著,并且2007年营运资本的融资策略与托宾Q值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008年营运资本的投资策略与托宾Q值表现为显著的负相关关系。

三、结论

通过以上分别使用衡量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策略绩效的四个指标包括:总资产收益率(Y1)、净资产收益率(Y2)、投入资本回报率(Y3)和托宾Q值(Y4)与营运资本投资策略和融资策略的激进度进行回归分析可以看出:衡量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激进度绩效的四个指标中只有总资产收益率(Y1)和投入资本回报率(Y3)两个指标建立的回归模型回归的整体效果比较好,大大的优于净资产收益率(Y2)和托宾Q值(Y4);并且在以上衡量企业营运资本激进度绩效的四个指标中,凡是通过T检验,并且回归效果显著的都一致表现为:2007年营运资本的融资策略与企业绩效表现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2007年营运资本的投资策略以及2008―2010年营运资本投融资策略与企业绩效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流动资产比例越低,流动负债比例越高,营运资本管理投融资策略越激进,企业业绩指标越低,企业绩效越差,这一结论与Afza and Nazir(2007)和Faris Nasif AL-Shubiri(2011)得出的研究结论一致,说明该结论并不仅仅适用于某个国家和地区,而是具有一定的普适性。

【参考文献】

[1] Moyer RC, JR McGuigan and WJ Kretlow. 2005. Contemporary Financial Management (10th Edition)[M]. New York: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cation.

[2] Pinches GE. Essential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4th Edition)[M]. New York: HarperCollins College Division,1991.

[3] Brigham EF and MC Ehrhardt. Financial Management: Theory and Practice (11th Edition)[M]. New York: South-Western College Publishers,2004.

[4] Gitman, L. J. Principles of Managerial Finance [M], 7th Ed. Harper Collins,1994.

[5] Johnson CG. Ratio Analysis and the Prediction of Firm Failure: Comment [J]. Journal of Finance,1970,25(5).

[6] Weinraub HJ and S Visscher.Industry Practice Relating To Aggressive Conservative Working Capital Policies [J]. 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Strategic Decision,1998,11(2).

[7] Van-Horne JC and JM Wachowicz. 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12th Edition)[M]. New York: Prentice Hall Publishers,2004.

[8] Afza T and MS Nazir. 2007. Working Capital Management Policies of Firm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Pakistan[C]. 9th South Asian Management Forum (SAMF), North South University, Dhaka, Bangladesh.

[9] Faris Nasif AL- Shubiri.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Working Capital Policy and Operating Risk: An Empirical Study on Jordanian Industrial Companies[J]. Hebron University Research Journal,2011:6-1.

[10] 阴留军:营运资金持有政策和融资政策的确定[J].中国地质矿产经济,2001(7).

[11] 卢占凤.论营运资金政策[J].经济论坛,2007(8).

[12] 刘运国,黄瑞庆,周长青.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策略实证分析[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1(3).

[13] 毛付根.论营运资金管理的基本原理[J].会计研究,1995(1).

[14] 杜京华.企业管理中的营运资金政策[J].理论学习,2001(4).

[15] 王结冰.营运资本管理相关问题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16] 李亚鲁.刍议营运资本管理与策略[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06(9).

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篇2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战略联盟;运作机制;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6.07.002

1 引言

在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占比超过99%,对我国GDP的贡献超过60%,对税收的贡献超过50%,提供了80%的城镇就业岗位和82%的新产品开发。可见,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促进经济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和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信用基础较差,金融机构信贷结构不均衡,金融市场及法律法规等体系不健全等因素,造成了其融资困境,极大地限制了其发展。

我国“十三五”规划倡导的金融创新、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以及普惠金融,正迎合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但以目前我国金融市场的现状,很难在短期内实现这一目标。在物流业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方兴未艾、供应链管理日益成熟的今天,从供应链融资人手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方案成了切实可行的举措。

2 我国供应链融资发展现状

2.1 我国供应链融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供应链融资业务正在蓬勃发展中,首先,一批商业银行率先开展供应链融资实践,时至今日,包括四大行在内的大部分商业银行都推出了各具特色的供应链融资服务。其次,核心企业(物产集团、商业集团、国贸集团、中国移动等)、物流企业(中储、中远物流等)、监管公司(浙江言信诚有限公司)、电商(阿里巴巴、苏宁易购等)等主体也在相关领域开展供应链融资业务。

但我国供应链融资发展中仍存在许多问题:(1)供应链融资应用不够广泛。目前供应链融资业务涉及到的大多是制造业、汽车及零部件行业、钢铁、化工和石油等资产密集型行业。(2)供应链融资尚未触及商业本质。目前供应链融资仍停留在信贷层面,未能成为优化供应链资金流的手段和方案。(3)第三方供应链融资服务机构远未成“气候”。积极有效地开展供应链融资服务,需要第三方电商/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的全方位深度合作,而目前我国第三方机构在战略理念、资信水平、业务规模、推广力度方面,都不足于推动供应链融资的开展。(4)缺乏有效的法律保障。我国动产担保物权制度的基础非常薄弱、国内金融行业的高壁垒性等限制了供应链融资的扩展空间。

2.2 我国供应链融资存在问题原因剖析

现对我国供应链融资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首先,关于法律法规方面,需要政府及相关机构尽快完善,同时,相关行业协会可以积极探索,制定一些行业标准和准则。其次,关于第三方机构问题,在产业集群内可以有效地解决,产业集群内相对完整的产业链、深度的专业化分工、配套的支撑企业、良好的金融服务环境,可以为供应链融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关于供应链融资尚未触及商业本质问题,主要原因是目前大多供应链融资产品是由银行推出的,主导者是银行,仍然不能实时全面了解供应链的商流、物流、资金流等信息,供应链融资很难触及到供应链日常经营活动,故只能停留在信贷层面。第四,关于供应链融资应用范畴不够广泛问题,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供应链融资未能触及商业本质,未能发挥它的巨大的整合优化供应链资金流的功能,金融机构仍然面对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风险,因此被迫选择一些资产规模大的核心企业。

由上所述,我国供应链融资开展中存在最大的问题是深度和广度问题,导致未能发挥它优化供应链资金流的功能,未能惠及到更多的中小微企业。由于产业集群能为供应链融资的普及和推广创造良好的条件,因此,本文拟在产业集群背景下,探讨如何推动供应链融资的深度,并从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和中小企业视角,剖析供应链融资的运作机制和其实施路径。

3 供应链融资研究综述

随着供应链融资实践的开展,关于供应链融资理论也日趋丰富。研究内容涉及到供应链融资意义、现状、运作模式、供应链融资产品、风险管理与控制、绩效评价、融资外部环境等;研究视角有银行、中小企业、物流企业、政府等;研究方法有实证分析、理论研究、个案研究、经验总结等。现列举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且与本文直接相关的研究成果。

3.1 供应链融资的战略理念

Richard(2004)提出如何在企业中实行供应链融资管理,使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协调一致。GonzaloGuillen等(2006)提出将企业融资计划与生产过程整合为一体。ManMohan S.Sodhi等(2009)提出供应链融资融资模式将自身生产和融资方式结合,可以完善资金融通机制,同时增加企业整体收益。

3.2 供应链融资的风险评价及控制

Barsky&Catanach(2005)认为在与供应链融资密切相关的商业融资中,应该由主体准入为基础的风险控制理念转变为基于过程控制的风险管理理念,并建立了融资业务风险分析概念模型。王灵彬(2006)提出基于信息共享体制的供应链融资信贷风险管理策略。杨光(2007)针对供应链融资过程中产生的逆向选择风险和道德风险,提出风险共担融资模式的融资渠道。弯红地(2008)指出银行与核心企业建立新型合作的关系,并发挥其各自的优势,才能有效地规避风险,并达到供应链融资期望实现的效果。

3.3 供应链融资决策

Xu&Birge(2004)创建了在需求不确定和市场不完美情况下同时考虑生产运营和资金决策的模型。Ding Qing等(2007)从风险管理角度考虑运营决策和资金决策的相互作用与影响。Mickael Comelli等(2008)把企业的生产运营销售与基于固定资产和动产抵质押的融资结合起来,考察了基于资产融资的情况下,企业如何管理其现金、存货以及如何制定利率、贷款最高限额等信贷政策。陈祥锋和朱道立(2005)根据第三方物流企业在资金约束供应链运营中所发挥的不同角色,分析了传统结构、结构和控制结构下资金约束供应链中相关企业的金融和运营决策问题。陈建中,肖甲山(2008)探讨了供应链成本最小化目标下的最优商业信用融资决策问题,并建立了利益共享模型以促使实现的成本节约在上下游企业间的合理分配。

4 产业集群背景下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机制

基于以上供应链融资相关研究成果,现针对我国供应链融资存在问题,提出以下运作理念:将供应链融资作为供应链资金流管理的一种方案和手段,以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为主导,通过打造强大的信息共享平台,确保资金从供应方流向需求方这一资金流与供应链内的资金流、物流有效对接,使供应链融资与供应链经营活动相统一,供应链融资决策与经营决策相融合,实现供应链财务最优化。

在此战略理念下,供应链融资相关主体需要遵循相应的规则和机制,确保供应链融资的有效运作。产业集群内供应链融资涉及以下主体:供应链(资金需求方)、金融机构和民间资本(资金供应方)、第三方电商/物流企业(提供商流及物流信息),此外还依赖于政府及相关行业协会(制定政策法规、提供相关服务),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1。

为确保供应链融资的有效开展,相关主体需要遵循以下运作机制。

4.1 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贷风险,是中小企业难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的主要原因。在供应链、金融机构、第三方电商/物流企业构建有效的信息平台,实现相关主体间信息的有效传递和共享,是供应链融资良好运作的基础保障。基于这一信息共享平台,资金供应方可以全面了解资金需求方的状况,并实时跟踪资金流向,提高投资决策效率和资金回收率,大大降低信贷风险;核心企业可以有效整合供应链内外的资金流,并实现供应链内资金流、商流、物流的有效对接。

4.2 利益分享机制

多方共赢是供应链融资的天然属性:对于中小企业,能增强其融资能力,降低其融资成本,解决其融资难问题;对于核心企业和供应链,能为其提供整体融资方案,盘活整条供应链的沉淀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优化整条供应链的资金流;对于金融机构,能通过降低信息不对称而降低授信风险,确保贷款资金安全,并通过与第三方电商/物流企业合作,可提供延伸服务,开创新的业务领域;对于第三方电商/物流企业,可使其业务领域延伸至金融领域,开拓新的业务空间。最终,实现资金在整个产业集群内的优化配置,物流与资金流的协调一致,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的统一,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和转型升级。

但为了确保供应链融资的持续开展,还需建立利益共享模型,促使相关收益或成本节约在相关主体间合理分配。

4.3 风险共担机制

供应链融资,基于传统的融资方式,在风险管理方面有两大优势:一是风险共担,将由核心企业、金融机构、第三方电商/物流企业等相关主体共同承担风险,不再由银行独自承担;二是从整体上降低风险,在信息共享机制下,金融机构和核心企业可以实时跟踪整个供应链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使供应链融资活动与供应链内企业的经营活动对接,将供应链融资风险控制前移至企业的交易、生产、采购甚至研发环节,由此动态监测、联手控制供应链融资的整体风险。

信息共享机制是供应链融资运作的基础,利益分享机制和风险共担机制是供应链融资持续运作的保障。同时,这三种机制是相辅相成,协同作用的:信息共享是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的前提;利益分享和风险共担是信息共享的推动力;利益分享与风险共担是融为一体的,即各个主体获得的利益需与其承担的风险相匹配。

5 产业集群背景下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路径探讨

5.1 构建供应链融资战略联盟

在集群内,由供应链的核心企业为主导,创建由供应链、银行、物流企业等构成的长期稳定的融资战略联盟。

(1)确定供应链融资战略目标:实现融资主体共赢;实现供应链内物流、资金流与信息流的协调优化;实现融资活动与经营活动的统一;实现集群内的自发式融资,资金在整个产业集群内的优化配置。

(2)建立供应链融资主体评价指标体系。基于供应链融资战略目标,针对融资主体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相互了解,并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理性选择,以形成长期稳定的战略联盟。评价指标需能较好地反映融资战略目标,侧重于对相关主体的战略理念、信息化水平、持续发展能力等方面进行考察,同时不同的融资主体,评价指标体系也不同。

(3)主导者选择战略伙伴,形成融资战略联盟。

5.2 创建供应链融资战略联盟运作基础

供应链融资过程即供应链融资战略联盟的运作过程,基于前面的供应链融资机制研究,供应链融资战略联盟有效运作基础是:高度信任、信息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同享,并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构建电子信息平台,促进供应链融资主体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提高融资效率和效果,防范由于信息不对称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信息网络技术与电子商务的发展,为电子信息平台的构建提供了技术保障和环境支持,但考虑到信息共享的成本、风险等问题,需要明确各个融资方案开展过程中共享信息的内容、对象、形式、时间,并制定信息共享激励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需要创建多层面(产业集群层面、供应链层面、融资战略联盟层面)的信息共享和交流平台;需要将融资相关信息与各主体日常业务信息进行有效整合。

(2)优化供应链融资生态环境,包括经济环境、相关政策法规、社会诚信状况、中介服务体系等,供应链融资需要与融资生态环境相适应,同时通过优化改良可控融资生态环境,促进融资主体间的信任、风险防范和共担。

5.3 供应链融资方案合理设计及有效决策

(1)供应链融资方案设计:基于供应链融资的战略目标和机制,以企业的业务活动为主线,针对企业不同业务活动下的资金需求,设计不同的融资方案,融资方案的设计内容包括:融资相关主体、融资主导者(一般是核心企业)、运作模式、实施条件、操作流程、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风险控制点及手段。

(2)供应链融资方案决策:构建定量化的供应链融资决策模型,决策内容与目标如下:第一,从多个可行融资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其决策目标是确保供应链融资战略联盟整体效益最大化;第二,确定合理的融资利率、质押率、相关费用等,其决策目标是实现融资相关收益、成本、风险在战略联盟中的合理分配和分担。

基于决策目标,构建相应的决策变量和决策目标函数;对于第一个决策目标,需站在整个融资战略联盟角度建立决策模型,对于第二个决策目标,需对各个融资主体分别建立决策模型;确保融资决策与融资主体经营决策相统一;模型的求解过程即融资决策过程,融资决策过程即相关主体的动态博弈过程,因此,模型求解不是一步到位的,需经过一个逐步优化的过程,在博弈过程中,一旦决策主体利益有冲突时,主导者(由融资方式决定)需要进行协调,确保融资方案的最优化。

6 结语

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篇3

关键词:营运资金 融资 投资

营运资金的直接效率体现在营运资金对创造营业收入的保障能力上,直接效率的衡量指标有存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以及营运资金周转率。间接效率是由直接效率引发的影响,包括对损益的影响、对融资成本的影响以及对整体财务流动性的影响。

一、营运资金的投资策略

营运资金投资策略主要是指对流动资产的管理。营运资金的投资策略按照资产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适中的、保守的和激进的投资策略。衡量营运资金投资策略的指标主要有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和经营流动资产占营业收入的比重。

(一)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是反映企业资产结构的重要内容,企业非流动资产比重过高,会造成非流动资产的闲置和浪费,而企业流动资产比重过高,又可能造成流动资产闲置,影响企业盈利能力。在企业经营规模一定的条件下,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越高,企业资金的报酬率就越低,流动性风险越小;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越低,企业资金的报酬率越高,流动性风险会越高,企业采用的就是激进的投资策略。由表1可知,中青旅近5年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从62.38%逐渐降低至39.72%,说明公司营运资金从稳健的投资策略转为激进的投资策略,提高了流动资产的使用效率,加大了对固定资产等资产的投资比重。

由图1可以看出,中青旅存货周转速度的加快带动了流动资产周转速度的上升,存货周转效率的上升会使公司总资产周转效率加快。但是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下降导致流动资产周转上升速度不及存货周转速度。由图2可知,2013年及2014年应收项目的周转速度快于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说明公司营业收入的质量在下降。公司在加快营运资金周转的同时,应该合理降低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加快应收账款的回收。

(二)经营性流动资产占营业收入的比重。经营性流动资产与营业收入的比值可以作为营运资本投资策略的衡量指标,该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营运资本投资政策越宽松。中青旅流动资产中不包含金融资产,因此以流动资产占营业收入的比重来计算分别是77.9%、57.75%、36.75%、38.57%和33.24%,说明营运资本的投资策略从宽松逐渐转为激进,流动资产占用资金的比重在逐渐减少,公司提高了流动资产占用资金的管理效率。

二、营运资金的融资策略

营运资金融资策略主要是指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匹配关系,即选择何种融资方式为企业的永久性流动资产和临时性流动资产融资。根据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间的关系,企业营运资金的融资策略可以分为稳定型、激进型和适中型的融资结构。

(一)营运资金的融资结构。企业流动资产的资金来源一般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短期资金来源,一部分为长期资金来源。易变现率可以作为企业营运资金融资结构的标准指标。易变现率是指经营流动资产中长期筹资来源的比重。易变现率越高,说明企业融资环境越宽松。易变现率=[(权益+长期债务+经营性流动负债)-长期资产]/经营性流动资产。中青旅易变现率如表2所示。

中青旅的易变现率较高,说明公司采用稳健的融资策略,利用长期资金为长期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提供资金来源,采用稳健融资策略可以减少公司未来偿付利息成本的不确定性,规避利率波动的风险,同时公司无法偿还到期债务的风险较低,可以降低短期借款偿还的再融资风险。中青旅稳健的融资结构也说明中青旅资金比较宽裕,这可以进一步从中青旅下降的资产负债率(表3)中体现,根据新浪财经的资料,中青旅的资产负债率在2014年显著低于行业平均值,下降的资产负债率降低了公司的负债成本,减少了公司破产偿债的风险,股权资金作为资金来源途径所占比重逐渐升高。

(二)营运资金的融资来源。中青旅的应付项目一直大于应收项目,预收项目显著高于预付项目,说明应付项目可以较好地弥补应收项目的资金占用,中青旅采用预收账款的方式缓解了公司的资金压力,提高了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进一步计算中青旅融资来源比重发现,商业信用占负债的比重在80%以上,说明公司运用成本较低甚至可能没有成本的商业信用,会极大地降低公司资本成本,同时长期负债的比重较低,说明公司的资金成本压力较小,整体资本成本较低,能够有效地改善营运资金的使用效率。

为进一步衡量中青旅营运资金风险,计算公司是否存在短期借款长期占用的现象很有必要,如果公司短期借款本年累积量远远大于资产负债表短期借款余额,说明公司在不停地还款与借款,存在短期借款长期占用的现象。

短期借款本年累积量=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长期借款增加量

长期借款增加量=期末长期借款额-期初长期借款额

从表5可知,除2010年公司存在明显的短期借款长期占用的问题外,中青旅经过近几年的发展,短期借款长期占用的问题已经得到显著改善,公司短期偿债风险明显降低,还款能力逐渐增强,财务结构越来越稳健。

三、营运资金的管理策略

在流动资金周转速度加快的同时,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有所改善呢?中青旅近五年的净利润分别为42 001万元、50 492万元、52 781万元、47 852万元和50 747万元。而2013年流动资产周转率下降为2.59时,当年净利润也出现了明显下降,因此,提高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改善营运资金的管理,有助于改善企业的盈利状况,提升企业价值。

中青旅首先要提高营运资金周转率,加快存货周转速度和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由于公司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下降影响了公司流动资产的周转速度,因此公司要加强对应收账款的事前、事后和事中管理,尤其明确事前责任制,严格考评公司客户的信用条件。尽量从应收账款改为预收账款,使资金周转速度加快。同时要进一步提高存货的竞争能力,加快开发类似于乌镇、古北水镇等的经典旅游项目,提高公司资金的整体流动速度。

在资金来源安排上,由于股东权益资金所占比重逐渐上升,公司资产负债率逐渐下降,易变现率等指标逐渐上升,公司营运资金融资结构更加稳健,但是资金要在盈利性和流动性之间寻找平衡,中青旅应该加速资金的投资和行业的扩张,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忠.公司财务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篇4

一、中小企业财务策略与融资环境的关系

企业财务策略包括投资策略、融资策略、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几个方面。它以企业整体发展战略的目标要求为前提,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通过投资方向、规模、进程和相关多元化领域中的潜在市场机会的决策分析,通过融资渠道、融资方式、融资风险、融资成本的比较分析和现金流管理、信用管理、存货管理等日常管理,提高企业财务系统对环境的适应性,创造并维持企业的财务优势,进而创造并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

现代企业财务面临着一个多元、动态、复杂的管理环境。企业财务策略作为企业财务战略的实现方式,以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源、保持企业健康的财务状况、控制财务风险为目标。财务策略的制定需要考虑到企业外部环境和企业内部条件等诸多因素,特别是融资环境因素。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对融资环境的依赖性更强,从适应环境、利用条件的角度出发,制定合适的财务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融资环境是指影响企业财务活动的各种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金融市场环境等。处于不同融资环境条件下的企业,其财务活动、财务状况和财务管理也不尽相同。如在2008年下半年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市场景气指数下降,消费水平降低,企业开始停止扩张,削减存货,裁减雇员。相应地表现在财务方面,收入将大幅度下降,生产规模萎缩引起成本提高,资金短缺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此时,企业财务管理的重点应该是严格控制成本,加强营运资金的管理,积极筹措资金,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而在经济复苏阶段,市场景气指数提高,消费增长,企业开始增加厂房设备投资,增加存货,资金需要量增加,筹资、投资等财务活动将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内容。

在当前通货膨胀预期强烈的背景下,企业原材料的采购、人工、固定资产购置等成本增加,对资金的需求量增加;企业筹资成本提高,筹资数量受到限制;固定资产等长期资产按历史成本计价所带来的成本补偿不足,会使资金短缺现象加剧。这些方面最终都会影响企业的资金状况和获利水平。企业财务策略的制定必须认真研究这些变化,依据环境条件,按照政策导向行事,这样才能趋利避害。

根据中小企业在不同融资环境下的财务特征,相应的财务策略主要有:

1.融资环境宽松期

投资策略:拟定进入战略、增加厂房设备、开发新产品,实现规模扩张、多角化发展。

融资策略:多渠道、多方式筹集资金,合理增加负债筹资比重,以提高财务杠杠效应为出发点,追求最优资本结构。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行积极的财务政策,增加存货、增加雇员、扩充商业信用。

2.融资环境稳定期

投资策略:适度扩充厂房设备、保持增长势头。

融资策略:寻找适当的资金来源,充分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同时加强自有资金储备,融入资金数量控制在满足企业生产经营和投资项目的最低需求量。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行稳健的财务政策,合理补充存货、维持商业信用规模。

3.融资环境紧张期

投资策略:停止扩张、处置不用或闲置的设备,制定并实施部分领域的退出战略,调整产品结构。

融资策略:尽量使用短期资金,采用内源融资为主、外源融资为辅的融资方式,合理调整资本结构,严格控制资金成本和财务风险。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实行防御性财务政策,缩减不必要的支出和费用,减少存货、适当减员增效、收缩商业信用。

二、我国当前融资环境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为应对持续上升的通胀压力,2010年年末以来,我国开始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在国家实行宏观调控,采取一系列银根紧缩措施的背景下,融资环境表现出以下几个新的特点:

1.放贷资金总量收缩,信贷资金成了更为稀缺的资源

2011年7月末,广义货币和狭义货币余额同比增速比2010年年末下降5个和9.6个百分点,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速低于去年末3.3个百分点,流动性收紧,包括中小企业在内的各经济主体获得资金的难度增加。特别是中小企业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更大,大多数中小企业,特别是传统产业中的中小企业,遇到比往年更为突出的融资难的问题。以中小企业较多的浙江省为例,2011年上半年,浙江省金融机构新增贷款同比少增925.2亿元,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首当其冲受到影响。

2.贷款利率上升,企业融资成本显著增加

2011年以来,国家多次提高基准利率,7月份,同业拆借和质押式回购加权平均利率高于去年末1.52和1.49个百分点,高于2010年同期2.13和2.23个百分点。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利率普遍上浮了20%~30%,高的甚至达到60%。一些在银行难以贷到款的中小企业,特别是微小企业,不得不转而求助民间借贷。民间借贷利率持续高涨,6月份综合年利率达24.47%,接近基准利率的4倍。对许多中小企业来说,利息净支出大量增加。

3.金融机构注重风险控制,贷款门槛提高

在资金面紧张的背景下,金融机构更加注重资产风险管理,从风险控制的角度会相应提高贷款条件。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信用低、经营风险大、可抵押资产少,必然成为新贷政策的“歧视对象”。 金融机构往往以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规范、信用等级较低、没有符合条件的抵押物或担保单位、不符合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导向等等为由拒绝中小企业的贷款申请。因此,中小企业直接融资困难这一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在中国当期融资环境中表现突出就不足以为怪了。

4.银行贷款期限偏短,中小企业通过借高利贷、滚动贷款等方式“拆东墙补西墙”,增加了资金链断裂的风险

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通常都是一年以内的流动资金贷款,基本上不会提供长期贷款或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许多企业只好将流动资金贷款作为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来使用。如果到期无法偿还贷款,企业面临的压力就会增加,银行就可能会降低其信用等级。为了维持较高的信用等级,企业不得不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来填补流动资金贷款的缺口,如通过滚动贷款的方式来填补缺口,很多中小企业甚至不惜借高利贷,由于成本高,风险大,一旦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后续贷款无法到位,资金链上就必然会出现严重问题。

三、融资困境下的中小企业财务策略选择

中小企业融资难由来已久,在这轮宏观调控中,这一问题愈加凸现出来。虽然国家对此已经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政策,国务院总理10月12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确定支持小型和微型企业发展的金融、财税政策措施。但在当前稳健货币政策调控和严格的资本金要求下,银行内部流动性紧缩、业务量下降,要依靠银行业金融机构解决众多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是不现实的。应对融资困境需要中小企业采取适当的财务策略,从投融资和营运管理等多方面着手,采取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式来缓解资金饥渴的的局面。

1.防止盲目投资扩张,实施稳定投资策略

中小企业在投资规模、投资方向、投资比例、具体投资内容等问题上必须审视经营环境与融资条件,在融资困境下应该严格限制投入大量资金开发新产品、开拓市场。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发展欲望强烈,容易产生扩张冲动,如果无视自我发展的实际情况,不注重自我积累,不依靠内在发展,而是追求把项目做大,盲目上规模,超负荷借贷,最终导致将企业的利润消耗殆尽,造成经营“透支”,不但没有加强企业的发展后劲,反而给企业带来新的负担。

中小企业盲目扩张,极易发生“短贷长用”“资金挪用”等现象。加之总体资本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弱,新的投资项目不能快速形成一定规模,无以建立竞争优势,遇到银根紧缩,往往会引起资金全面紧张。因此,中小企业在投资决策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为过去取得的经营上的成功所迷惑,切实避免将大量营运资金投放在固定资产项目上,认真做好宏观经济政策分析和资金预测,保持适度财务弹性。

2.充分利用融资优惠政策和各种融资平台,实行稳健融资策略

基于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对中小企业融资制定优惠政策已经是普通规律。

有的政策是从财政税收的角度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如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于中小高新技术企业两年以上的,可按其投资额的70%在所得税前扣除。在2011年10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确定了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将小型微利企业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政策延长至2015年底并扩大范围、将符合条件的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纳入科技开发用品进口税收优惠政策范围、对金融机构向小型微型企业贷款合同三年内免征印花税等多项财税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有的政策是从金融创新、金融服务的角度帮助中小企业的,如政府背景的中小企业担保中心的担保政策、对高新技术与节能减排企业的融资优惠政策、对中小商贸企业的融资性担保补助政策等。这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也确定了金融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的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平均增速,增量高于上年同期水平,对达到要求的小金融机构继续执行较低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重点加大对单户授信500万元以下小型微型企业的信贷支持;适当提高对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不良率的容忍度。中小企业应谙熟各项融资优惠政策,善加利用。

我国目前可供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融资平台有限,要想在融资困境中有所作为,必须善于发现并充分利用各种融资平台。具有一定规模和发展前景的中小企业,可以选择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具有核心产品但尚处在发展初期的中小企业,可以与创投、风投、战略投资者联合,将获取资金和公司治理经验相结合;具有一定信用和抵押资产的中小企业,可以利用各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专门贷款;对于中小企业的临时性资金需求,可以广泛利用村镇银行、社区银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典当行等融资平台。此外,联保互保、应收账款质押、仓单质押、股权和知识产权质押等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的有效方式。

在融资困境下,中小企业在坚持融资活动与投资活动一体化,以投资引导融资,以融资促进投资的总体资金管理原则下,在融资策略方面应该谨慎防御。在筹划每一笔融资时,首先要对资金的投放做好充分的可行性分析,若是急需补充维持基本生产经营的周转资金或是为争夺产品的市场份额而追加资金,企业必须及时融资,把资金成本放在次要位置考虑;若仅仅是寻找到了一个高收益高风险的偶然性投资机会,企业则应慎重考虑自身经济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加强企业的诚信建设,主动与金融机构等投资方进行沟通。只有在良好的信用环境下,建立和维护良好的银企关系,企业才能赢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

在银根收紧,外部融资成本高企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应该多考虑内部融资,充分利用向职工集资借款、让股东增资等方式筹资。同时要积极利用多种信用结算工具,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兼并与联营、合资的力度,多渠道解决资金困难。

3.加强日常财务管理,推行防御性营运资金管理策略

日常管理是财务管理的基础,在任何情况下,搞好资金预测、摸清资金需求、压缩库存资金、加快资金回笼、合理资金支付都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在融资困境中,“内功”的水平如何甚至关系到企业能不能挺过难关,在特定情形下,能够大幅度增加现金流量的运营活动是比增加融资规模更为有力的措施。

例如,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万科在危机初期几个月的时间里疯狂打折甩卖楼盘,许多开发商不以为然。截至2008年9月底,万科总资产为1214.7亿元,公司期末总负债率69.7%,净负债率仅34.8%,比中期末的净负债率37.1%进一步下降。报告期末公司拥有货币资金199.4亿元,比中期末的153.7亿元增加了29.8%,各类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借款合计170.7亿元,低于公司所持有的货币资金。体现了万科一贯重视的“经营稳健性和财务安全性”原则。这一组数字意味着万科的财务和资金状况在未来12个月内处于非常安全的境地。

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篇5

摘要本文采用2003-2006年在深、沪两市上市的所有A股公司共1050家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对其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负债比率、营运资本需求比率和投入资本回报率四个指标进行分年度聚类分析和加权平均聚类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策略属于高流动资产比例与低流动负债比例相配合的稳健型策略,并且我国上市公司流动资产比例和流动负债比例里同向变动的趋势,营运资本管理的投融资政策由稳健型逐渐向中庸型过渡。

关键词营运资本管理政策;营运资本需求;聚类分析

一、营运资本管理政策的配比

营运资本管理政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营运资本的投资政策。其根据企业对营运资本持有量的高低分为稳健型、适中型和激进型。另一个是营运资本的融资政策,其主要是就如何安排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的资金来源而言的,一般也可以概括分为稳健型、配合型和激进型。在营运资本管理中,营运资本的投资政策和融资政策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营运资本的投资政策会影响到融资政策,反过来,营运资本的融资政策也会制约着投资政策。因此。良好的营运资金管理就必须在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不同收益和风险特性之间进行选择。如何更好地将三种不同的营运资本的投资政策和融资政策科学地配合在一起,直接决定了一个企业整体的风险和经营业绩水平。

(一)稳健型策略

即稳健型投资政策和稳健型融资政策相互配比(也就是高流动资产比例与低流动负债比例相配合)。在该种策略下,流动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较低,因此企业盈利能力最低;同时流动负债占总资产比例较低,因此其到期不能偿还负债的风险也最低。

(二)中庸型策略

即稳健型投资政策与激进型融资政策相配合(高流动资产比例与高流动负债比例相配合)或者是激进型投资政策和稳健型融资政策相配合(低流动资产比例和低流动负债比例相配合)。在该种策略下,企业的资金来源和资金占用在时间和数量上达到一定程度的配合,故风险与获利能力居中。

(三)激进型策略

即激进型投资政策和激进型融资政策相配合(低流动资产比例和高流动负债比例相配合)。由于流动资产比例最低,该策略具有获利能力高的特征,但同时高流动负债比例给企业带来的偿债风险也最大。

二、我国上市公司营运管理政策的聚类分析

(一)指标及样本选择

1指标选择

(1)以流动资产比例和营运资本比例反映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的投资政策

计算公式:流动资产比例=流动资产/总资产

营运资本需求比例=营运资本需求/总资产

其中:营运资本需求=(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部分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收补贴款+存货+待摊费用)一(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应交税金+其他应交款+部分其他应付款+预提费用)

(2)以流动负债比例反映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的融资政策

计算公式:流动负债比例=流动负债/总资产

(3)以投入资本回报率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

计算公式:投入资本回报率=税息前利润/投入资本(或占用资本)

其中:投入资本(占用资本)=短期借款+长期负债+所有者权益

2样本选择

样本数据来源于深圳国泰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中国上市公司财务年报数据库系统》,为了使结果更有说服力。在样本的选择上笔者剔除了数据不全的公司、金融保险业公司与ST、PT公司,将2003-2006年在深、沪两市上市的所有A股公司共1050家作为本次研究的样本。

(二)假设前提与研究方法

1假设前提

(1)不考虑行业因素对流动资产比例和流动负债比例的影响:

(2)假定利率是固定不变的:

(3)各上市公司的年报数据是真实可靠的。

2研究方法

使用SPSS软件对2003-2006年在深、沪两市上市的所有A股公司共1050家样本的流动资产比例、流动负债比例和投入资本回报率先进行分年度聚类分析,而后对所有样本四年的数据进行加权平均,再从总体上进行聚类分析,以期找到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营运资本管理的政策所表现出来的显著特征。

(三)聚类分析结果

1分年度聚类分析结果

通过分年度的K-Means聚类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2003年和2004年的聚类结果比较雷同,分为两大类:大约有一半的公司的流动资产比率为68%。流动负债比率为45%-48%。营运资本比率为23%,投入资本回报率为5.3%-5.9%;另一半公司的流动资产比率为36%,流动负债比率为32%-34%,营运资本比率为5%,投入资本回报率为7%-8%。并且其F值都比较高,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2005年与2006年的聚类结果比较相近,大约有99%以上的公司聚为一类。2005年其流动资产比率为47%左右,流动负债比率为37%,营运资本比率为12%,投入资本回报率为7%。2006年流动资产比率为56%左右,比上年有所上升,流动负债比率为47%。比上年上升了10%;营运资本比率为15%,比上年上升了3%;投入资本回报率为5%,与去年相比下降了2%,并且其F值除了流动资产比例比较低以外。其他都比较高。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2加权平均后聚类分析结果

不考虑时间因素,将2003-2006年的数据全部加权平均后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后的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所有的指标都通过了F检验。

1从分年度聚类分析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

可以看出,我国上市公司在2003年和2004年有一半的公司属于低流动资产比例与低流动负债比例相配合的中庸型策略,营运资本需求比率为5%,投入资本回报率为7%-8%;另一半属于高流动资产比例与低流动负债比例相配合的稳健型策略,营运资本需求比率为23%,投入资本回报率为5%-6%。但从2005年开始趋于统一,2005年和2006年属于高流动资产比例与低流动负债比例相配合的稳健型策略,该种策略下的风险与盈利能力最低,从表2可以看出其投入资本回报率只有5%-8%。

通过以上2003-2006年的流动资产比例与流动负债比例数据,笔者绘制出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流动资产比例和流动负债比例呈现出同向变动的趋势,营运资本管理的投融资政策有由稳健型逐渐趋向于中庸型的趋势。

2从加权平均后的聚类分析结果进行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共有1026家上市公司(占总体98%以上)聚到第五类,其流动资产比例平均值为51%。流动负债比例平均值为42%,营运资本需求比率平均值为13%。投入资本回报率平均值为5.7%。在不考虑时间因素的情况下,加权平均后的总体结果与分年度聚类的结果保持一致,它们都证明了我国上市公司属于高流动资产比例与低流动负债比例相配合的稳健型策略。

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篇6

(一)投资战略

1.提高投入资产使用效率,调整投资方向

虽然复苏期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尚在恢复中,但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的因素始终制约着其发展,中小企业应该着重保证核心因素的资源需求显得至关重要。中小企业应将主要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不能进行盲目投资,时刻关注财务指标的变化。此外,企业投资战略必须与国家的政策相适应,从事政策鼓励行业的中小企业应采用扩张型投资战略,从事政策限制行业的中小企业应采用防御型投资战略。

2.积蓄财力,适时地扩大规模

中小企业不但要做好日常积蓄财力的准备,而且要抓住有利时机实现发展。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企业外部优势与机遇,通过长远而谨慎的规划,深入进行市场调查,充分分析论证,选择好时机进行规模扩张,实现企业跨越式发展。

(二)营运资金战略

1.流动资产投资战略

企业必须选择与其业务需要和管理风格相符合的流动资产投资战略。可选择的流动资产投资战略包括:紧缩的流动资产投资战略和宽松的流动资产投资战略。企业应根据自身业务量的多少、上市和短期借贷难易程度进行相应流动资产投资战略的选择。

2.流动资产融资战略

如何安排临时性流动资产和永久性流动资产融资是流动资产融资战略重要内容。流动资产融资战略可以分为:配合型融资战略、稳健型融资战略和激进型融资战略。配合型融资战略适用于临时负债筹资计划严密,现金流动与预期安排相一致,在季节性低谷时,没有增加其他流动负债的企业;稳健型融资战略适用于临时性流动资产任何时候都要大于临时性负债,其余部分流动资金和全部永久性资金由长期负债和权益性筹资取得的企业;激进型融资战略适用于临时性负债不但能融通临时性流动资产资金的需要而且还能解决部分永久性资金需要的企业。

二、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的创新

(一)财务管理观念创新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创新是企业为适应环境变化而对财务管理要素所作的重新选择。中小企业管理模式僵化,阻碍了企业的迅速发展,财务管理的创新可以推动中小企业的全局管理创新模式。中小企业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必须结合自身的生命周期特点,利用市场机会,把握经济动态,争取在财务治理、财务制度、财务控制、风险防范等方式上进行创新,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小企业形成战略联盟

策略联盟是企业基于对经营环境和企业自身特点的考虑,结合联盟内企业的资源,以达成策略性目标的一种正式、长期但非合并的一种合作关系。策略联盟作为现代企业组织制度创新的一种,已成为现代企业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实施策略联盟可以有效地弥补中小企业在资金、人力、技术和管理等方面的资源缺陷,降低经营风险,化竞争为合作,在内化学习中获得经营绩效及竞争优势。

(三)中小企业差异化战略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实行差异化战略是一种经营风险最小的企业发展战略。所谓差异化战略是指为了使自己的产品有别于竞争对手的产品。而突出该产品的一个或某些特征,以此战胜竞争对手产品的一种战略。实施差异化战略的核心在于取得客户对该产品某些方面的价值认可。差异化战略在回避市场竞争的同时,也可以节约竞争成本,同时也可吸引客户的眼球,满足差异化的市场需求。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差异化战略不可不说是一种比较好的企业发展战略。

三、结语

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篇7

关键词:企业财务;战略;实施

        一、

        所谓财务战略是以企业战略为依托,以资金为纽带,通过资金的合理筹集、统筹安排及有效流转,实现财物资源的高效配置,优化企业财务及整体业绩,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稳步实现。财务战略具有全局性、相对独立性、支持性、综合性、导向性和动态性等特征。

        财务战略是战略思想与财务活动的融合,即财务活动不仅局限于企业运营的辅助职能管理,更上升到战略与规划的高度,为企业战略实施提供配套支持,理顺并规划各项财务活动,使之共同服务于特定的战略目标,充分运用投资策略、融资策略、股利分配策略、营运资本管理策略等战略手段,从而有效实现财务战略及企业战略目标。

        二、

        企业战略的内容主要包括:投资财务战略、融资财务战略、股利财务战略和营运财务战略。

        (一)投资财务战略。是企业财务战略的核心和基础,一方面投资财务战略直接体现了企业的战略目标,主要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流动资产、无形资产投资(如研究开发投资、品牌投资等),甚至是项目投资、证券投资、产业投资和风险投资等;投资目标包括:收益性目标,这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保证;发展性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企业投资战略的直接目标;公益性目标,这一目标是多数企业所不愿的.但投资成功,亦利于企业长远发展。另一方面投资战略所确定的投资方向、规模决定了融资的方式和数量,而投资的时机和进度影响着企业的融资和营运资资本的管理方式,投资的收益目标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股利分配以及财务风险控制。投资财务战略是企业在长远战略的支持下,在充分分析内外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前提下,为实现企业整体战略而对企业长期的投资行为所做出的整体筹划和布置,它对企业资源的运用具有战略指导作用,投资财务战略直接联系资金投入与资金收益的一项战略,财务战略的推行必须重视投资战略的实施与运用。其重点是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回报,合理确定各类投资的比重和布局,力求实现企业投资效益最大化。

        (二)融资财务战略。是指企业在整体战略指导下,结合投资财务战略的需求,合理预期企业战略实施对资金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对未来一段时期内的融资规模、融渠道、融资方式、融资时机等内容做出合理规划,并以优化企业财务资本结构(资产负债率)、为整体战略实施提供资金保障、以降低财务风险为目标既要融资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及发展所需资金,又要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增强融资灵活性,努力降低资金成本与融资风险,不断增强融资竞争力。企业还应根据战略需求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对融资进行合理搭配,采用不同的融资方式进行最佳组合,以构筑既体现战略要求又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的融资战略。

        (三)股利分配财务战略。是企业融资、投资活动的逻辑延续,是财务活动的必然结果。股利决策包括支付给股东的现金股利占利润的百分比、绝对股利变动趋势的稳定性、股票股利和股票分割、股票回购等。股利支付比率决定了企业的留存收益,必须本着股东财富最大化的原则决定。股利政策包括剩余股利政策、固定或持续增长的股利政策、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和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

股利分配财务战略的目标为,促进公司长远发展;保障股东权益;稳定股价,保证公司股价在较长时期内基本稳定。公司应根据股利战略目标的要求,通过制定恰当的股利政策来确定其是否发放股利、发放多少股利以及何时发放股利等重大方针政策问题。

        (四)营运资本管理财务战略。主要包括:现金及流动证券管理财务战略、应收账款管理财务战略、存货管理财务战略、固定资产管理财务战略、无抵押短期融资管理财务战略、抵押贷款与定期融资管理财务战略。这些战略各有侧重

[1] [2] 

,对各个营运资本项目都体现了降低资金成本、减少资金占用、控制财务风险等特点。营运资本管理在财务战略是最具体的角度对资金的管理和运用进行的长期规划,它侧重于对各项营运资本管理提供指导性策略和思路。营运资本管理在现代财务活动中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

        制定财务战略首先要对财务战略环境进行分析,即要收集各环境的信息及其变化过程与规律,分析预测环境的未来状况及其对资金流动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如影响的性质、程度、时间等;其次要分析企业自身的财务能力,并结合企业整体战略的要求,编制、设计具体财务战略方案;最后通过对各战略方案的评价,选出最佳方案。

        财务管理主要涉及财务性质的战略决策,因此是属于财务管理范畴的战略。财务管理决策,主要对投资、融资、股利分配、运营现金和流动资金的管理作出决策。

        (一)投资财务战略。公司的内部决策:具体按不同类型的的投资决策如,是否要实施新的资本项目、是否对新厂房和设备进行投资、研究开发方面的决策、对市场营销和广告的投资等。涉及外部各方的决策:是否对他方进行兼并收购、是否和他方建立合资企业等。撤资决策:是否甩卖公司不盈利的部门、是不出售过时或过剩的厂房和设备、是否出售子公司等。

        (二)融资财务战略。对资产的投资一般要通过某种融资。财务管理决策涉及到如何进行长期的融资,有以下几种方式:留存公司利润用于再投资、发行新股融得资金、从银行或其他贷款人处贷款、租赁资产以替代直接购买等。

        (三)股利分配财务战略。虽然留存公司利润是一种融资决策,但是,这样如果公司的利润被留存,分给股东的股利就会减少从而会影响投资商的投资。因此,在公司作出股利时一定要平衡:决定利润当中多少应作为股利分给股东,多少要留在企业内部以便用于未来的规模扩大和投资等。

        (四)营运资本管理财务战略。涉及到现金流和流动资金管理,公司在销售赚钱之前要先进货、给客户赊账等,流动资金管理如库存、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等,就是要使公司现金流和流动资金投资最优化等。

        战略的决策实施主要有三个级别的战略:①公司战略,主要涉及诸如“本公司从事哪种业务”等广义事务。该层次的战略决策内容包括对进入市场或参与企业方法的选择。例如,是通过收购进入还是通过有机增长的方式进入等。②商业战略或竞争战略,涉及公司如何在市场上竞争以及在每个运行领域投入资源等问题,主要包括资本投资决策和资本项目融资等决策。③经营战略,是指公司内部运动包括财务活动在内,如何在不同部门实现公司战略和商业战略的战略。例如,制定和实施一项针对促销的新信贷政策的战略等。

流动资产的融资策略篇8

关键词:金融改革;资产证券化;货币政策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2-0-02

改革开放是国家发展金融业的根本驱动及核心保障。在“十一五”阶段,国内金融改革开放的工作极为繁杂四大国有银行的股份制改变、政策性银行市场的合理立足、革新债券市场物品、分开进行股票市场的股权革新、改变金融界、成长及稳固相互间的协和进展、入世后过渡期金融市场全天候的面向世界等等,综上所述,此将是我国金融历史上特别核心的一个时期。在此阶段稳固开展资产证券化,对我国的金融更新将颇有益处。

一、货币政策与资产证券化

1.资产证券化可优化货币政策的传递轨制

货币政策的实效性、贯彻执行的按期性取决于货币政策的传递轨制。传递轨制是否成熟,和融资构成的合规程度、市场体系及金融系统的完善程度密切相关。融资结构不合规,间接融资份额过多,直接融资份额过少,货币政策的传导肯定借助信贷规模、官方利率等行政方式,执行货币政策通常给经济引来极其剧烈的打击。所以,在执行货币政策时一定要环顾四周,无法达到执行的极力自由性。倘若具有比较标准的融资构成,货币政策能够基于各式市场化途径去完善其作用及影响。

金融体系的成熟地位也和传递轨制有着紧密的牵连。一个成熟的金融系统具备拟定金融产品价钱的自立性,精确地调动资产及负债的限期构成,故可以在货币政策变动后迅速做出响应,使得货币政策可继续传递。

金融市场系统的完善程度也对传递货币政策有着非常核心的用处。市场发展成熟,就能给开展货币政策的给予一个完美的运转平台,运行货币政策的用具均可源自各式市场化用具。

金融市场深度及广度由于资产证券化而得以扩展的时候,也改变了银行的运行模式。一般的商业银行业务主要是放存汇,中间业务范畴狭小,就处理货币政策而言,多为信贷范畴的缩减或扩张。在开着那资产证券化的时候,尤其是当愈多的贷款资产被银行证券化之后,银行的资产框架中,信贷资产将降低在银行资产构成中的份额。撇开贷款,银行还有诸多如公司债、资产支持证券等其余资产,撇开由放贷获利不说,银行还将渐进地在债券市场进行交易,如此会引发人民银行基于对商业银行径直的市场贸易达到货币策略的宗旨。此外,哪怕商业银行并非与央行径直贸易,因为其货币策略遭金融市场干预,此等干预也定当会传递给在这个市场上展开运转的任意一家商业银行。

资产证券化,将某些有稳固现金流但缺少流动性的资产基于发起证券的模式介绍给投资者,带来了一个新的效益恒定的证券品。不仅产生了资产支持证券,也在金融市场上扩大了恒定效益证券的数目,更加大了金融市场的纵横向范围,这便扩张了人民银行基于市场性工具执行货币策略的平台,进而为极力传递货币策略而营造了更完善的外部环境。

2.货币政策变化影响资产证券化的范围和范畴

货币政策对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和范畴的影响,是与其他影响要素共同发挥效力的,在特殊情形下,因为其他要素的干预,非但不会减缓货币政策对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干扰,甚至要朝着反向产生效用。例如,松散的货币政策本可扩展信贷资产证券规模,但是若监管单位就银行财产债务限期构成及资金充裕率的监督标准较低,或者银行能够轻松地由货币市场轻易的吸纳资金,银行就不太具备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迫切性,甚至更逊色于实行紧凑货币政策之时。这一点,能够表现为部分银行对于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自发性较低这一状况。当前国家开展稳固性的货币策略,此政策较为适中,整体而言,不应当看多是紧凑的。然而执行房屋典制借贷业务的商业银行并无过高的踊跃性。何以至此?是由于那些有住房抵押贷款业务的银行认为,当前市场上资金较为充裕,融资简易并且只需少许成本,若巨量房屋抵押贷款具有流动性风险,经市场融资便可解决。可是当前住房抵押贷款是银行的优良资产,唯有经其他方法处置贷款的资金根源,不需将此部分财产证券化。这体现了货币政策并非绝对限制信贷财产证券规模及范畴。

3.把握两者关系,实现互相促进

第一,我们需要踊跃进行资产证券化,让我们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愈加完备,货币政策的传导更为流畅。这几年以来,诸多银行、证券所大力研发资产证券化,每方均拿出此领域的准则。我国央行甚为推崇此探究,变成了此番改革革新的扶植者、筹划者及推进者。央行何以这般积极地进行资产证券化?核心因素之一,就是央行是货币政策的拟定及开展者,应该变革当前的货币战略传递轨制,导致执行货币战略多半以直接掌控商业银行变成大体以市场开展掌控,就某种程度而言,要由数额调整为主转为市价调节为主。由于在这一方面的资产证券化能有所进展,进行资产证券化很随性就转为央行的一项事务。

第三,伴随着资产证券化的流行,可设想将部分较高信用等级的资产支持证券看作公开市场运作的对象之一。作为资产证券化的产成品,资产支持证券是一种中性预计效益及信用危机的证券。特别是那类仰仗政策的房屋抵押借贷扶持证券,低风险、高利得。伴随着此等证券的逐步增长,倘若可以把其加入到公开市场买卖的名单,非但能够扩张运作货币政策的市场平台,且可以提升这类证券的市场名望,加快资产证券化的流行度。当前美国的MBS不但在本国火热,且也是海外央行贮藏操作的目标,把其推向全球市场。现在我们还无法实现这一点,可是我们能够朝朝此方向奋进,先将本国公开市场上当成运作的工具,这想必是可以实现的。

二、资产证券化与贷款战略

1.资产证券化可转为执行贷款战略的器具

贷款战略是央行基于引领贷款投向来调动地域经济构成、产业部门构成的一种整体策略。有别于货币政策主流调控总数的是,信贷政策的主体目标是解决经济构成事务,在促进产业结构合理调和、地域经济同步进展方面做出正面的影响。目前,信贷政策大体是由如下构成:拟定与货币信贷总数扩张密切相连的比重联系;贴近国家产业战略,以财政贴息等多样方式,引领信贷资金转向部分区域、部分行业,进而扶持这些地域及行业的发展,如国家助学信贷、西部大发展、下岗失业人群小额保证信贷等;基于限劣扶优的前提,将未达到保护环境要求、有几率引起经济社会矛盾的项目贷款开展限制性政策。

2.资产证券化未必变为开展信贷战略的器具

财产证券化在如下两种情形下易与信贷政策要求失衡,使得其难以变为开展信贷政策的工具,更会成为对立于宏观信贷战略的途径:

(1)应该集中于扶持和倾斜的产业和区域缺乏可以证券化的资产。资产证券化的基础是拥有可以带来稳固现金流的资产,这类资产并非产生于任意地区、部门及企业中,当需要全力开展支撑及倒向的单位、产业、企业中缺乏满足证券化的财产时,就算想使其证券化,也无可奈何。这一刻,资产证券化就无法变成执行信贷政策的方法或工具。比如,我们对某些弱势人群运用扶植型的贷款策略,国家助学借贷、下岗失职人士再从业贷款、小量扶贫信贷等均归纳为该类贷款。可是起码此刻,此等借贷还难以证券化,所以借贷资产证券化未必可变为执行如上信贷政策的器具。

(2)当局部经济主体的需求区别于全部信贷战略的需要时,资产证券化可能会变为局部经济主体对抗整体信贷战略的器具。银行、工商企业等局部经济主体成长的需要未必一直等同于全体经济战略的要求,就某种程度而言,两者更多的时候是有区别的。尤其是那些从总体而言需要调和的产业及地方,这种差别性体现得更加凸显。

3.尽力使资产证券化为落实信贷政策作出更大贡献

首先,微观经济主体进行资产证券化需极力思量信贷政策的需求。就进行资产证券化的银行或企业而言,他们第一考量的是自我的需要,这不用多说。着眼于市场经济,这更符合思路。然而,它也需要考量借贷战略的需要,因为倘若其开展证券化没有和信贷政策激发的指向一致,说,说明它的金额流动与我国促进及扶持的成长指向有着纠葛,这便要细致的考量一下自我投向的项目完善与否。除非不断的试验,表示自身的投资目标真心没有毛病,才可思量可以证券化融资为基础的问题,否则,就不要轻易着手。

其次,金融监管单位要以“窗口引领“等手段为基础,给金融机构传达一定阶段的信贷战略,确切让金融机构获取信贷战略的态势,基于自我需要进行资产证券化业务时,将它融合于信贷政策。尤其是现在,该业务还处在试行,就何种资产可以且应该证券化,金融机构还在探索,金融监管部门不但要激发金融机构踊跃创新,大力开展资产证券化试验点,还要对信贷政策与资产证券化的牵连、目前信贷策略的关键、资产证券化在开展借贷战略方面要求开发出的效用。在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最初做出这种引领,对此后资产证券化的良性成长存在核心的价值意义。

三、资产证券化与金融稳定

1.金融稳定是开展资产证券化核心的外在条件

首先,唯独稳定性的金融投资者才有资格投资资产证券化物品,资产证券化才具有市场条件。资产证券化不同于普通的财产营销,区别的是它以销售证券的模式为基础,将证券化的呢部分资产转给数目很多的投资者。由于资产支持证券期限长久,投资人士特别注重于投资期间的安全性。倘若金融形势较为平稳,执行金融系统较流畅,投资者便可勇于投资资产支持证券。相反,倘若金融情形不平稳,货币供大于求,股市萧条,投资者必当极度紧迫,直接不敢将财产投放给资产支持证券。国际经验表示,假如金融局势震动,巨量资金定当从证券市场转向硬通货贵金属、,很少有投资者贸然步入证券市场。经典的事例就是爆发亚洲金融危机的时候,紧接着东亚诸国的资产证券化也无法跟进,直至危机退潮,这些国家的资产证券化才得以继续进展。

第二,金融形势是否牢固,直接干预了金融机构常规业务的进展,从而干预了资产证券化业务。假如金融形势较稳妥,金融机构能够根据规划执行各种业务,少数久期性的贷款业务可以被极力侧重,现在的首要任务是以借贷资产证券化来调动资产限期构成,进而资产证券化具有了真实的需要。倘若金融形势跌宕,金融机构便不敢贸然向客户发放贷款,特别是那种风险较突出的借贷,其资产限期构成及债务期限构成的纠葛会不太显著,进而会缩减资产证券化的需要。实体经济单位也如此。金融时局稳固,实体经济部门能够多元化融资,迅速扩张经营规模容易,依据规划来构建项目。这不但为实体经济单位带来巨大的融资需要,此外也为其打下了资产证券化融资的物资根基。反之,若没有证券化融资的需要和基础,实体经济部门就无法进行资产证券化的事务。

2.把握金融时局稳固的大好时机,大力进行资产证券化

(1)强化宣扬资产证券化业务的程度,使各个层次对执行该事务的感染、手段、政策不足性、需知事项都有一个真切的了解,为进行资产证券化营造成熟的境况。由于本国的资产证券化还为成熟,并且证券化物品的繁杂度高于其余证券品,很多银行、机构投资人还未理解开展这项业务的意义、作用,也不了解如何运行这项业务。因而需要开展更多的宣传。稳固的金融形势,能够让人们冷静下来仔细体会,理性地对待,所以,是一个极其完好的机会。

(2)已满足了证券化前提的机构,应主动力争步入尝试阶段。由于金融时局较为稳妥,各式变革金融的事项较为容易运行。现在我国资产证券化还在试水,还没有全方位地进行,应极力采用现在金融稳妥的有利基础来迅速执行。所以,那种存在或宏观上满足条件的银行进而金融机构,应当自发力争进行资产证券化的试验。那些已通过试行期的银行,就要尽快扩张资产证券化的规模。

参考文献:

[1]吴青.浅议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与我国的金融改革[J].国际金融研究,2012(04).

[2]刘璐.论资产证券化与我国金融结构的优化[J].金融经济,2012(0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