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音乐节奏训练教案8篇

时间:2023-07-20 09:21:19

音乐节奏训练教案

音乐节奏训练教案篇1

一、实践案例:《我的祖家是歌乡》

《我的祖家是歌乡》是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五年级上册的一首曲子,2/4拍,c羽调式,很多教师在教学这首歌时,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分析高山族民歌的特色分析与记忆上,而忽视创造性的感悟。笔者在教学这一课时,通过观看、演唱、律动、舞蹈等艺术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高山族民歌特色。

教学片断如下:

1.多媒体出示《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跟着哼唱。哼后讨论:你知道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吗?(友情提示:你可以想象着做一些律动,就会反应过来的。)

2.播放《我的祖家是歌乡》,说说听后的感受,并说出这首歌和《阿里山的姑娘》的相同点?生1:情绪欢快活泼,让人有一种想跳舞的冲动。生2:节奏感很强,有舞蹈性,速度比较快。生3:演唱时,好像全身都在动、都在唱一样。我唱的时候好像腹腔、胸腔、喉咙,甚至头颅都在共鸣。

3.教师弹曲子,学生齐读歌词,交流词意。

4.教师范唱,学生跟唱。讨论:这首歌的旋律特点是什么?在讨论中有的说,整个旋律好像是从高音,慢慢地走向低音;有的说,第一句和第二句旋律很像。

5.教师再次弹曲子,学生跟着感觉学唱这首歌。

这时只见有的学生拍手,有的学生跺脚,有的同学拍肩,还有的学生有板有眼地捻指。

6.练习:用不同的节奏击掌互拍、自拍、拍腿。教师弹节奏,(见教材P48)

7.露一手:让学生围成一个圆圈,一边走一边唱,并用上面所学节奏在:|6—|6—|、|3—|3—|和|6—|60|处做律动。

8.集体表演:师生一起在台湾民歌音乐声中拍手唱歌,感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及台湾人民对家乡、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

在这个案例中,用旧歌带新歌,用动作助感悟,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创造性地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二、理论探源

1.激发兴趣,再现生活。

小学音乐教学中常常进行节奏训练,如实践案例中根据教材安排的击掌互拍、击掌自拍、拍腿等节奏训练,以及案例中,学生跟着弹琴的节奏读歌词等都是节奏训练的例子。这些训练增强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表现能力。这些训练,稍不留心就会走向机械,让学生感到乏味。只有把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在同步或交叉中协同愉快地接受教育,在教学中笔者常常让学生自己制作打击乐器,配合着节奏训练,如在饮料瓶中装上沙子、豆子之类的让学生摇动配合着节奏训练,让生活的音响与音乐的时值相圆融,把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让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完成节奏的训练。低年级的节奏训练要训练他们的有意注意,可以在黑板的上、下、左、右四个方位写四种节奏,然后,教师弹或击打不同节奏让学生猜方位。再进一步让学生表演节奏,渐渐地教师要求学生四分音符用手拍,八分音符用脚动作表示,并将此节奏型变成各种形式让学生进行训练,通过音乐与节奏运动唤起学生的音乐本能。

音乐教学重在感悟创造,我们要把学生的视角引向生活,同样进行节奏训练,如在《我的祖家是歌乡》中可以引入杵舞节奏,让学生四人一组,手持筷子当木杵打出节奏来。在教学中,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生活中的声音,让学生编出节奏来,如火车发出的“呜——”和汽车发出的“嘟嘟”声,它们的节奏如何表示。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还把妈妈高兴时、生气时、激动时的不同音高、节奏用音乐写出来,写到习作中,连语文老师也说我们是跨学科激趣的高手。

2.又演又唱,声情结合。

每一首歌曲都有特定的情境,不同歌曲的情境包含不同的时间、人物、地点、景物等视像,声乐演唱者要准确地理解、认识和运用。歌唱者要在正确思路的引导下,调动自己各种生活经历,从自然中流露,从而达到声乐艺术的新境界,使抽象的声乐艺术不断完善。演唱时,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调动自身肌体,使喉、鼻、头腔体打开,是为了歌唱中丰富多变的语言、力度、音色及艺术的张力,获得更畅通和敏捷的技术手段,如在本文的实践案例中的“播放《我的祖家是歌乡》,说说听后的感受,并说出这首歌和《阿里山的姑娘》的相同点”?这是调动学生把握这首歌的关键一步。只有对歌曲有了准确的把握,才能深刻领会歌唱技术只是歌唱艺术的一个手段。声乐演唱要求演唱者在理解原作的基础上,赋予声乐作品以新的内涵。准确地分析、理解声乐作品体现的词、歌词语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旋律的高低起伏等。只有理解作品,才能感动自己,这样的歌唱无须肢体语言就技艺圆融。

在小学教学中,我们时常会发现为演唱而演唱的教学,课堂就一个字能概括:乱。在小学声情结合中,只有让学生真切地感悟到歌曲的内涵,才能求得声音技巧与情感表达的平衡。

3.感受情绪,捕捉旋律。

在教学中,笔者发现第一次聆听音乐,学生往往会非常好奇,这个时候并不是教师进行讲授的最佳时机,而是让学生自己聆听,寻找乐曲中的情绪。如实践案例中一开始“多媒体出示:《阿里山的姑娘》,让学生跟着哼唱。哼后讨论:你知道这首歌是哪个民族的吗?你可以想象着做一些律动,就会反应过来”。学生可以一边聆听,一边做出各种动作,配合音乐旋律进行律动。

音乐节奏训练教案篇2

一、关于制订琴法教学方案

中师三年,音乐课要开二年,而对琴法知识的学习常常只开设了两年,且绝大多数中师生在入校前对琴法知识是了无所知,何况中师学校都存在着生多琴少的处境,学生练琴时间太少,难以完成教材中的教学内容,也难以达到《音教大纲》的要求。那么如何在短短的两个学年时间里,且在有限的练琴时间里,把—个对琴法知识一无所知的学生培养成—个小学教学中的“多面手”呢?本人在从事中师琴法教学中,自己制订了—套既注重对学生进行琴路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又着重培养学生对伴奏的编配能力的琴法教学方案。具体做法是:

一年一期:上半期着重培养字生养成良好的弹奏姿势,训练双手五指的灵活性、独立性和协调性,以及弹奏八度以内的练习曲和乐曲。并着重培训学生在弹奏中分析乐曲在创作上的手法,如重复、模进、变奏、展开、对比等;下半期在学生已有点弹奏知识的前提下,弹奏C大调、F大调、G大调及各关系小调的音阶与琶音(包括同向和反问两种),训练学生的读谱能力,掌握常用的弹琴方法并弹奏一些节奏简单、富有趣味性、民族性、短小性的练习曲和乐曲。可选曲目如:《快乐的罗嗦》、《嘎哒梅林》、《请你唱个歌吧)、《卖报歌》、《阿拉伯风格曲》、《斗牛士之歌》、《南泥湾》、《扎红头绳》、《程》等。

一年二期:这一学期着重训练学生弹好“三升三降”以内各大调及其关系小调的音阶和琶音(包括同向和反向两种),熟悉各调在键盘上的位置。上半期训练学生对D大调、降B大调及其关系小调的音阶和琶音的弹奏,有针对性地选取一些与此训练相配套的、节奏稍微复杂的曲目来弹奏;下半期训练学生对A大调、降F大调及其关系小调的音阶与琶音的弹奏,在弹奏与此相配的练习曲之外,并弹奏两首节奏有点复杂的乐曲。可选曲目如:《在那遥远的地方》、《沂蒙民歌》、《盼红军》、《蓝色多瑙河》、《梦中的婚礼》等。

二年一期:上半期进一步要求学生对各音阶在键盘上的位置更加熟悉的同时,指导学生弹奏两首技巧性不太强、稍长并略带复调性的独奏性乐曲,让学生把已学到的琴法知识在通过对独奏曲目的弹奏中进一步巩固;可选曲目如《浏阳河》、《拔根芦柴花》、《无锡景>、《草原上开满幸福花》、《北风吹》、《牧民之歌》、《红头绳》等,下半期着重培养学生对简易乐曲的视奏能力,包括对乐曲的单手视奏及移调能力的培养。这一内容的学习对学生非常重要。

二年二期:上半学期主要是教习简易的伴奏编配法及培养学生自唱自弹的能力。在教习简易的和弦连接的基础上,让学生懂得如何选用和弦、布局和弦,如何根据歌(乐)曲的题材、体裁、风格来选用伴奏音型,使学生对简易的大小调式及民族调式的歌(乐)曲有较强的编配伴奏的能力。教师要选取配有歌词的儿歌作范例,以让学生自唱自弹。下半期着重培养学生对线谱和简谱记录的简易歌(乐)曲的即兴伴奏能力,这是中师琴法学习中最主要的内容。

所有这些,都要求教师有针对性、有步骤地为学生编写教学内容。通过两学年的学习,学生既接受了琴法基本技能技巧的训练,又初步掌握了对儿童歌(乐)曲的伴奏常识,虽然三年级已不开设琴法课,但教师也在—个月中抽出一节课来巩固学生的即兴伴奏能力,让学生在学习中、练习中不断进步。

二、关于琴法集体课的教改

在中师音东课教学中,所有的教学内容都是采取上集体课的教学方式来传授。当然,音乐理论知识的传授课(如乐理、视唱、练耳、欣赏等内容的学习),采取这种教学方式是可取的,但对那些技能、技巧知识的传授课(如声乐、琴法等,也采取这种教学方式,而非采取“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教学效率会受到较大影响。在现阶段,由于音乐师资力量有限,这又是一种暂时难以改变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传授技能、技巧知识的集体大课的教学效率提高呢?笔者在几年的中师琴法课集体教学中采用了一种“让学生当‘老师’的教学方案,具体过程是:

1.化大班为小班根据学生音乐素质的优劣,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班(组)。每5至8人为一组,每组指定一个音乐素质较好的学生或组长。这些组长就是各组成员的“老师”,当该组成员在课上或课后练习时,组长担负起对组员进行督促、辅导、检查的责任。

2.化大课为小课每次在上琴法课的前三至五天,教师利用课外活动时间或晚自习时间给组长们上课,讲授下次琴法课要学习的内容,并辅导组长们练习,同时指出在学习该内容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指出如何克服和解决。

3.加强曲目分析每次的琴法课,在学生练习之前,教师要给学生分析该节课所学的内容,如分析练习曲或乐曲的调式、调性、节奏特点,力度、速度的表现,旋律发展的创作手法等,并流畅地用慢、快、原速三种速度进行范奏,加深学生对曲目的印象。

4.让学生当“老师”曲目分析之后,全体学生进行练习,此时各组长便充当各小组的“老师”,辅导该组成员的学习,同时,教师可利用这一时间接受学生的咨询,或抽查学生上节琴法课学习的效果。

音乐节奏训练教案篇3

摘 要: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感知和表演。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也会出现许多问题,尤其是音乐节奏的训练,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理解的。针对这种现象,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针对小学音乐课中音乐节奏的训练提出几点训练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小学阶段;音乐课;音乐节奏;方法策略

音乐节奏是音乐教学中的基本技能之一,也是音乐的核心部分之一,同时也是构成旋律的基础。在一首音乐中,有人贴切地把节奏出作一首歌曲的骨骼。所以说,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注重节奏的教学。

一、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重要性

1.节奏是一切音乐教学的基础

一首音乐,只有弄懂节奏,才能演奏出好的旋律。音乐作品中只有将节奏和音高结合起来,才能塑造出一首完整的乐曲,并表达乐曲的情感。在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同样也需要让学生先学会什么是节奏,节奏在歌曲中的意义,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节奏的律动可以激发想象力

音乐节奏都是富有律动感的,通过不同的节奏表演,可以让听者感受到不同的情绪。在欣赏一首音乐时,就可以根据音乐中的意境、韵律,并结合节奏去感受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思想,用内心去感受节奏的脉搏。节奏经常在快速的段落或者有规律的音乐中更能体现出来,而音乐中的体态律动是音乐节奏中的一个概括,更能反映音乐作品的形式。学生在学习音乐节奏时,会激发起学生的想象力,比如有的节奏像雨滴,有的节奏像是一位智者述说着古老的民谣……在练习节奏时,学生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根据自己的感觉去创造不同的节奏韵律。

二、小学音乐节奏训练的方法

1.运用游戏法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对于小学生,特别是小学低年段的学生来说,好动和贪玩是他们的天性。因为他们对很多事情都充满好奇和疑惑,小学生想从外面的世界中去寻找他们想要的答案,想要通过自己的感知去了解世界。在音乐节奏的教学中,就可以融入游戏教学,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一个最佳的状态。而相对于传统教学来说,游戏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的音乐课堂充满活跃的气氛,还可以让学生对音乐节奏课感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2.运用语言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音乐的节奏是来自与人类生活中的情景,同时,人类的语言也是富有节奏感的,人类语言本身就包含了节奏中的音高、音长和音强。所以说,人类从掌握语言的时候,就已经本能地掌握了节奏,但是这种节奏的感知是潜意识的,是需要后天发掘的。所以,教师在训练学生音乐节奏时,就可以通过语言练习来训练学生的节奏感,这样的方法会更加自然、更加有效、更加容易。音酚镅宰钪饕的两个因素是节奏和旋律,但是两者又存在不同,节奏可以脱离旋律而单独存在。运用语言训练节奏,不仅可以使教学事半功倍,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运用打击乐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打击乐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最先掌握的音乐形式之一,也是最具节奏感的音乐形式之一。在打击乐的发展史中,基本上每个国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打击乐器,其中最常见的打击乐器是鼓,并且虽然每个国家和地区的鼓虽然有轻微的差异,但是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一种节奏感很强的乐器。在现代的儿童音乐教学中,打击乐器也是最容易掌握的一种音乐形式。所以,在音乐节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打击乐器的教学,让学生在打击乐中寻找节奏的真滴。

4.运用生活场景对学生进行节奏训练

节奏这一概念对于小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将生活中存在的节奏融入教学中去,让学生通过感悟生活中的场景,去理解节奏这一概念,从而掌握基本的音乐节奏。现实中存在这多富有节奏性的声音,但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不知道什么是节奏,更别说去发现这些声音了。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帮助学生去联想生活中具有节奏的声音,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能勾起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在小学低阶段的音乐节奏教学中,尽量不要用纯理论去教学生,而是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去让学生感受节奏,训练学生节奏的敏感度。本文就是简单地分析了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并且说明了音乐节奏在音乐学习中的重要性。然后通过阐述游戏法、语言训练法、打击乐训练和生活场景训练节奏的方法。本文或许还有一些不足,请各位读者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袁芳,王卓.浅析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J].音乐时空,2015(23):149-150.

音乐节奏训练教案篇4

【关键词】中职;音乐教学;节奏训练

随着人们对于中职音乐教学重视程度的提高,中职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音乐教师必须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采取科学的方法和策略,不断的强化中职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应用,从而更好的解决中职音乐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高中职音乐教学的质量。

1.现阶段中职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教师方面来说,现阶段我国中职音乐教学中普遍采取满堂灌式和教师独白式的教学方式,音乐教学的方法和模式较为单一,音乐教师仅仅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按照课本进行音乐教学,难以完全满足学生的需要。另外,教师与学生之间也较为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交流,导致教师无法真正的了解学生的内心和真正的需要,从而无法针对学生的具体需要来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进而导致即使教师认真设计了教学方案,在实际的音乐课堂中也很难取得很好的效果。而且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教师的权威性往往是很强的,学生往往是采取模仿教师的方式来进行音乐的学习,一旦教师的教学方法或者教学策略出现问题,忽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很有可能导致学生在长时间的模仿训练中产生厌烦情绪,进而失去对音乐的热情和喜爱。从学生方面来说,中职院校学生正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十分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而接受音乐的熏陶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感受音乐的乐趣,提高学生审美等各项能力,而且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理念,并更好的去认识世界。然而,中职院校的学生不仅缺乏科学的文化学习方法,而且对于音乐学习的重要性的认识也较为缺乏,再加上由于缺少系统性的音乐学习,往往仅凭借着自身的热情去研究和学习,很难长久的保持下去,缺乏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影响了音乐学习的效果。

2.中职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应用策略

2.1将节奏训练与实际生活相联系

在实际的中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不仅存在音乐知识上的漏洞,而且缺乏对于音乐节奏的正确认识。音乐节奏是较为抽象的,如果音乐教师仅仅对节奏进行理论上的讲解,学生就很难对节奏进行正确的把握。而艺术来源于生活,中职音乐教师可以将节奏训练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将音乐知识和节奏训练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结合。比如,在学习《鸟啾和蝉鸣》的时候,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去注意聆听生活在大自然中鸟类的叫声和蝉鸣声,引导学生去学习和模仿,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一系列的音乐教学,指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增加学生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教师还可以将水滴和拍掌等声音融入于节奏训练中去,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明白音乐与生活紧密相连。

2.2重视音符间的时间距

音乐节奏与音乐速度有着直接的关系,音乐节奏的快慢也直接影响着音乐情感的表达,因此音乐节奏的把握是十分重要的。中职音乐教学是为学生打下坚实音乐基础的重要教学阶段,音乐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对于节奏的理解,重视音符间的时间距,提高学生控制音乐节奏和音乐速度的能力,才能够真正的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以《新年好》的学习为例,中职音乐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其与春节之间的联系,确定音乐快乐明朗的基调,然后帮助学生进行节奏训练,把握节奏和音乐速度的变换,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2.3使用阶梯型教学方法

中职音乐教师在进行节奏训练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使用阶梯型教学方法,即分阶段的、逐步的进行训练和教学。强化学生的音乐节奏一般要从读、击、唱以及合四个方面进行,读是最为基础的节奏训练,教师可以在帮助学生阅读乐谱的同时,提高学生对于拍子转化的能力,开展相应的动作训练,促使学生感受到节拍的强弱和变化的规律。击简单来说就是让学生一边读乐谱一边随着打拍子,从而提高学生对于音乐节奏的理解,帮助学生的肢体更加的协调。唱则是鼓励学生大胆的开口进行演唱,将节奏“唱”出来。合是在前三个方面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对其进行强化。音乐节奏的训练和学习是循序渐进的,教师要由浅入深的、逐渐的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从而真正的提高学生把握节奏的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乐器的演奏,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氛围的同时,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提高节奏训练的效率。

2.4强化节奏训练的趣味性

节奏是一个相对抽象的概念,中职学生很难对其进行准确的了解和把握,尤其是刚开始接触节奏训练的学生。在学生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为其选择“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无法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在进行中职音乐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一些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事物将节奏具体化,来帮助学生对节奏有一个简单的了解和认识,以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够保持一个情绪盎然的心态进行节奏训练之中。同时还可以把一些丰富多彩的自然之音引入到音乐节奏训练之中,可以更好的丰富音乐教学内容,提高中职音乐教学的趣味性,并帮助中职生对音乐节奏有一个直观的理解和记忆。

3.总结

节奏训练对于中职音乐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只有提高学生对于节奏训练重要性的认识,立足于本学科的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来调整音乐教学内容,加强音乐教学和节奏训练,才能够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热情,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金舒.关于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思考[J].北方音乐,2015,(3):117-117.

[2]冯仁君.中职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应用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6):163-164.

音乐节奏训练教案篇5

【关键词】学前教育;音乐教学;视听练耳训练

中图分类号:G61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12-0211-02

视唱练耳训练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是通过对学生的视觉、听觉等感官进行刺激训练,从而提高他们对于音乐的音准以及节奏等方面的敏锐力,并且还可以促进他们对音乐要素的记忆,进一步掌握音乐的相关知识,培养乐感,为其未来的音乐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视唱练耳训练在学前教育中的主要内容就是视唱和练耳,重点是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以及音乐记忆能力。

一、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训练的意义

视唱练耳训练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划分为“视唱”与“练耳”两个部分,其中视唱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乐谱的记忆,可以按照乐谱的标准唱出曲调,符合乐谱的节奏,加深其对音调以及音程等方面的理解。练耳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听觉敏锐度,让他们有效辨别出音乐的节奏等,并且还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知识内容的记忆,让学生与音乐之间产生共鸣,引发深层次的思考。[1]总体来说,视唱练耳训练是学生在进行音乐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进行训练,培养学生的音感、乐感,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自身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为今后的音乐道路打下基础。

二、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训练的特点

(一)培养目标方面。在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训练的主要培养目标不是为了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而是为学前儿童的艺术素养以及音乐素养打下基础,更加注重对学前儿童的音乐基础教学。要求学生在进行视唱练耳训练中掌握全面的、普适的音乐知识理论内容,并且对学生的视唱能力进行一定的锻炼,让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歌唱方法。

(二)视唱练耳训练对象。视唱练耳训练的对象就是学前儿童,目前在部分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忽视对学生视唱练耳的训练,并且还有教师在进行视唱练耳训练时缺乏一定的科学体系,没有系统地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训练强度,导致视唱练耳训练效果一般。[2]

(三)视唱练耳训练的时间以及内容安排。由于学前儿童正处于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具有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转移等特点,因此在学前教学音乐教学中应该多注重对学生的视唱练耳训练,这可以有效缓解学生在进行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中兴趣下降的问题。视唱练耳训练由于其教学方式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注意力集中,进而提高音乐教学的总体教学质量。

三、学前教育音乐教学中视唱练耳训练的策略

(一)对于节奏方面的训练。在音乐教学中,节奏主要是利用音的长短搭配从而表现出音乐的整体韵律,节奏通常与人的身心活动相连接,具有强烈的思想情感表达效果,但是在现实的学前教育音乐教学的视唱练耳训练中,其重点训练项目一般集中于对学生的音准训练,常常容易忽视对学生节奏方面的训练。[3]节奏感在学生进行学习音乐时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节奏掌握的情况同时也会影响到学生对于音准的掌握,因此,对学生的节奏进行训练是十分必要的。在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对于音符时值的正确组合是关键,同时通过掌握并且理解各种拍子的画拍图式,可以有效提高音符时值的正确组合。

由于在正确掌握节奏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所以在进行节奏练习时可以循序渐进,先掌握比较简单的音符时值组合类型,例如2/4拍、3/4拍等,并且在进行练习时还可以通过用手打节奏进行记忆,从而一步一步掌握。在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第一步要做的训练就是对于节拍的训练,其效果需要达到在打节拍时是一个均匀的拍速,因此就需要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个匀速的意识,养成正确的打节拍习惯,培养学生的节拍感。同时在学生划拍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保证学生的准确性,最后,当学生可以牢牢地掌握住划拍技巧后,再进行难度较大的节奏变换教学。

在进行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掌握比较简单的节奏,再将简单节奏与复杂节奏进行对比教学,例如在进行附点节奏x.x教学时,可以与之前已经掌握的简单节奏十六分音符xxxx形成对比,从而进行下一步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十六分音符的基础上很快掌握附点音符。[4]并且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将节奏与音乐相结合的方式,先与学生一起将音乐的节奏进行正确理解,然后在播放音乐的过程中,学生进行节奏联系,选取的音乐由难到易,学生慢慢对节奏进行掌握。

(二)对于听音方面的训练。听音训练主要为了培养学生对于音准的敏锐辨识度,如果没有良好的听音基础,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很难掌握教师的音准,容易出现听错唱错的情况,不能很好地形成一个对于音准、音高的概念。所以教师在进行视唱练耳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听音方面的训练。听音的水准是可以通过训练来提高的,学生可以通过不断的训练从而增加对音准以及音高的便是程度。[5]

音乐节奏训练教案篇6

关键词:视唱练耳 音乐作品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一、音乐作品的要素和意义

音乐作品必备的要素:名家、名作、名奏。解决音乐形象的问题,一个是再现,一个是再创造,两个层次都是视唱练耳教学所追求的。再现音乐作品以名奏为基础,再创造则是以个人为主体。视唱练耳课教学是以再现音乐为主要目的。

在视唱练耳课上,运用音乐作品做音乐听觉训练,是视唱练耳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音乐作品集中了各音乐要素,将这些音乐要素组合成为一个音乐整体后进行综合听觉训练,是对音高感、节奏感、旋律感、调式调性感以及和声感等各单项听觉能力完整的训练。

音乐作品在视唱练耳课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地将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审美能力通过完整的音乐进行提高和积累,使学生掌握的知识与技术从实际作品中来、到实际作品中去,为业余条件下音乐学习的基础性、实践性、循序渐进与可操作性提供重要的依据,适应视唱练耳学科的发展与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音乐作品的教学设计

1.每节课里的实际作品一定要有,哪怕实际作品里八个小节只有一个小节属于本节课音程、和弦的内容。重点是要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运用在实际作品中,回归到音乐作品的整体中去。

2.在教学中运用音乐作品的同时,要考虑到练习的目的和期望达到的目的。通过反馈的环节来检测这个目标是否实现、学习的目的是否明确,学生通过老师各种方法的教的环节,是否达到了对学习任务的理解和掌握。

3.对音乐作品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设计方案,解决在音乐作品中出现的问题。以“音乐”训练为设计主体,科学地、有逻辑地运用音乐作品来进行教学。以此为主体,视唱练耳课的教学设计通过课堂教学留在学生脑中的应该是音乐,而不是技术。

三、音乐作品的应用

1.教学目的要完整。在视唱练耳课的教学中,教学目标是要完成一个完整的音乐学习过程。通过练习――结合三大范畴(和音、旋律、节奏技术性训练)――音乐(对音乐的理解、再现和再创造)来完成这个全过程。音程等各种技术训练是为音乐服务的,而视唱练耳课最终的目的是“音乐”。脱离了技术就不能够更深入地走近音乐,要想获得更多的音乐又必须依赖一定的技术训练。因此,一堂好的视唱练耳课既要有传统的音程、和声、节奏等技术性训练,又要有“音乐”这一环节。音乐是通过技术训练需要达到和追求的最终教学目标。两者都要完整才是一堂好课。

结合这样的思路将音乐作品(甚至可以是整个教案)设计得更合理、更科学,针对音乐作品分步骤、有目的地进行技术训练,每一步的练习目标一定要很明确。

2.教学目标要明确。在教学中应用音乐作品,要注意音乐形象一定要鲜明。每提出一个问题都要有一个对应的方法,在教学中要合理地运用音乐作品再创造的方式方法,以技术为依据,在教学中用感性的话题将技术性问题理性分析出来。上课前可以询问一下学生对上节课有什么印象,这样就能够体验出上节课音乐作品的目标是否够明确。

3.教学内容要求新、求变。在教学内容上不要死板,要学会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将音乐作品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并相互融通。用音乐作品中的音程带出分解和弦、发声的和弦、三和弦的听辨等。目的统一,但是完全可以求变、求新。用音乐作品听音,带出音乐作品的视唱以及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听助唱,以唱助听。

4.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找材料。音乐作品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运用,教师一定要多听音响、多想问题。先听音响的整体感觉,找到音乐中最能够打动人的细节,在大的轮廓里提炼出课堂上可以帮助教学的内容。根据作品找出对应的教学内容。找出作品中最有决定性因素的小元素,从三大范畴内考虑和音、节奏和旋律。通过合理的、有逻辑的、有独特想法的教学步骤设计,实现教学目的。

5.歌曲以《台》为例进行实例分析。任何一个音乐作品都要从三个大范畴(和音、节奏、旋律)考虑,要考虑到每个音乐作品有什么特点。以《台》为例,这个作品旋律简单,音程上没有大的跳进,这些特点决定了这首作品的旋律琅琅上口。

音程上:可以用的方法――背唱主旋律、分句背唱;移调唱(音高不变,唱名变);然后再构唱。

节奏上:可以用的方法――找出最常用的节奏型,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结合。

x xxx -

A.组合,将八分音符和四分音符按节拍任意组合成节奏型来练习。音符引出节奏。

B.按句子做节奏练习,将节奏型组合成4小节或者8小节的完整的乐句形式来练习。

C.速度练习:练节奏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要考虑速度的问题。《台》的节奏为什么舒服?主要是因为它的律动接近心跳的速度。将一些速度变化的练习运用到相同的节奏型里。节奏引出速度。

旋律上:可以用的方法――旋律移调的唱、划分乐句、找到终止式、划分气口、变速练习、听写练习。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音乐作品一定要用名家、名作、名奏,要用好的音乐来完成音乐作品的学习。要将所有的音乐元素与完整的音乐作品结合起来学习音乐,让学生明白各种音乐元素最终是为完整的音乐服务。从音乐元素中提炼出音乐,最终回到音乐本身去,为完整的音乐作品服务。

(注:本文系2009―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学者项目”,作者作为访问学者师从中央音乐学院教授赵易山进行课题《视唱练耳教学与研究》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红河学院音乐学院

音乐节奏训练教案篇7

关键词:选拔; 管理; 档案; 训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2-004-001

合唱艺术集语言、旋律、和声、表演为一体,是声乐艺术中最有表现力内涵最丰富的一种演唱形式。学校合唱团是一种很好的课外音乐活动,学生既能学习乐理、视唱、练耳及发声技巧,又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学生参加合唱团,对提高音乐修养,提高演唱能力以及加强协作精神各方面都大有益处。笔者根据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就学校合唱团的建设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合唱团员的选拔

1.选拔方法

一是通过音乐课挑选,抽查个别学生的歌唱,从中了解学生的音乐能力;二是在学前测试或期中、期末考试中挑选。这是挑选队员的好时机,并可加深对这些学生的了解;三是在学校和班级举行的文艺活动中挑选。

2.选拔要求

选拔时只要抓住以下四个条件,就能招收到合格的合唱队员。通过训练,得到提高,使整个合唱团能够完美地表现作品。

第一是音准。音准应该优先于其他能力,作为第一条件来考虑。考查的办法有两种:让学生唱首自己熟悉的歌,老师给一音高而不给伴奏,等学生清唱完时,老师再用钢琴核对其尾音是否准确。准确的,则说明这位学生控制音高的能力比较强;或者老师在钢琴上弹一组音,使其中一个音的音高略有变化,要求学生用唱名唱出来,看其能否准确地分辨和模唱。

第二是声音。这也是一个重要的条件。可用简单的方法来考查,还是让学生演唱一首歌曲,从中来发现他的音质,以及是否具有比较自然、舒展的歌唱状态。要强调的是,我们挑选的是合唱团员,而不是独唱演员,所以最好挑选那些声音具有共性、融合度好的学生。

第三是音域。音域的考查比较简单,关键在老师分配队员去哪个声部的选择。老师们一般习惯根据队员音域的高低来进行声部的分配,实际上这种简单的分配法不利于组建成一支优秀的合唱团。对于那些既能上高音、又能唱好低音,音域较宽的队员,指导老师一定要从合唱团、合唱作品的需要出发,作出合理、有效的安排。

第四是节奏感。考查时,老师可编一些简单的节奏、两条近似而又有差别的节奏等,用手示范,让学生准确地辨别并模仿出来,以考察学生对节奏的反应能力和感悟能力。

二、合唱团的管理

合唱团的管理有条理、有章法,对保证日常训练、比赛、表演活动以及团队精神,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把组织建设好,才能管理好合唱团,确保训练的正常进行,提高队伍的整体水平。因此,健全合唱团的“团干部”尤其必要。“团干部”由队长、声部长和各班的组长组成。

1.队长的职责是每次排练负责通知各班班组长,再由各班组长分别通知团员。队长的角色很重要,他必须是一位责任心、组织能力强,热爱合唱艺术,受队员们尊重、信任,同时善于做思想工作的同学担当。

2.声部长的选择由教师确定,声部长必须是音乐综合素质较好的,能够热心帮助辅导本声部同学唱好旋律的,有能力组织本声部进行分部练习的学生担当,他应具备辨别本声部的哪些同学在音准、节奏、声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课后及时帮助纠正。实际上,声部长是教师的得力助手。

3.各班的组长负责召集本班的合唱团员参加训练,通知每次训练的时间、地点和训练内容,并在训练前向指挥老师通报本班的出席情况。

三、合唱团的档案建设

合唱团的档案包括:合唱团员的个人档案、声像资料、合唱曲目的档案。建立历届合唱团的资料档案,有利于合唱团的巩固与发展。

1.合唱团员的个人档案包括:所在班级、所在声部、音乐特长及该生毕业后考入哪所高中或大学等等。建立个人档案,及时跟踪老团员发展情况,通过对老团员的了解,使新团员认识到参加合唱训练对于自身素质的提高是有益的,从而增强他们参加训练的信心。

2.合唱团的声像资料档案包括:每次比赛、汇演的剧照、录像资料。建立这些资料档案,一方面完善了学校合唱团的管理;另一方面可以让新团员了解自身与老团员们在水平上的差距,激励新团员认真训练,达到和超过老团员的水平。

3.建立曲目档案:把历届合唱团认为演唱效果好的作品,再重新排练,一方面可以积累、丰富合唱团的曲目,另一方面这些作品都是教师熟悉的作品,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再度创作,使作品演唱得更加完美。

四、合唱团的训练

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是合唱团生存发展的关键。合唱团的训练要做到既是知识性、专业性较强的高水平训练课,又是学生们感到身心愉悦的第二课堂,教师的训练水平是决定以上两点的重要因素。因此,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总结,在学习实践中找到最有效、最科学、最适宜的方法,合理安排好训练的计划和时间,使学生以极大的热情去投入合唱团的训练,这样才能巩固和发展合唱团。

1.目前学生的学业负担较重,面临升学压力,所以合唱团的训练次数每周最多为一至二次,时间基本上安排在下午两节课后,而且每次的训练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一个半小时。

2.声音训练不要过于繁杂,针对学生情况,确定几条练声曲即可,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如“哼鸣”练习,由“哼鸣”转换为元音练习;高位置练习;声带闭合练习;连音、长音、断音、跳音练习;声部练习;强弱、音色变化练习等等。可以用一条练习曲做多种练习,让学生知道,每条练习曲的作用所在,做到通俗易懂,简单有效。

音乐节奏训练教案篇8

2.3学习者综合素质偏低

对于现在的学习者而言,她们注重的是舞蹈基础的学习以及形体身形的学习,但对于理论以及综合审美的学习十分匮乏。对于理论知识的欠缺,导致舞蹈学习者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的不足,没有理论知识作为支撑,舞蹈学习者的综合素质水平就会出现问题,这样下去,就会严重影响舞蹈学习者的舞蹈训练。舞蹈要求的是动作以及舞蹈者对于音乐三个方面的有效融合,这样才能使舞蹈表演更加生动以及丰富多彩。如果舞蹈者对于舞蹈本身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没有舞蹈审美,严重影响舞蹈学习者的节奏感训练,就不能演绎出优美的舞蹈。所以,必须进一步提高舞蹈学习者的综合素质以及对于舞蹈自身的审美。

2.4舞蹈学习者自身学习兴趣不高

舞蹈学习者自身不愿意去学习以及学习的方法不对,导致舞蹈学习者学习的兴趣不高。众所周知,自己兴趣不高,那么再好的老师以及环境,都是白费的。自身的基本功不扎实,加上理论知识的匮乏,很难学有所成。

3舞蹈教学中节奏意识的培养方法

我们总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往往起着决定性因素。节奏意识的培养,同样需要学习者的兴趣作为支撑,通过听力节奏培养和训练学习者的节奏意识,音乐需要舞蹈学习者用耳朵去欣赏,用心去感受,慢慢的听得多了,舞蹈学习者在听到一段音乐后,就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对待任何音乐,都可以通过自己内化为自己的节奏。培养节奏意识,需要舞蹈学习者通过形体动作来感受音乐节奏,音乐节奏带动身体节奏产生变化,身体节奏跟随音乐节奏,逐步的完成节奏意识的培养。

3.1舞蹈教学中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增强节奏感

舞蹈教学中节奏意识的来源是音乐,那么,为了培养舞蹈学习者在舞蹈学习中的节奏意识,就需要加强舞蹈学习者对于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及认识,从而增强节奏感。最起码的,舞蹈学习者要增加对于音乐的阅读量,通过多而广的音乐摄取,增加自身对于音乐的敏感度,从而锻炼自己的节奏感。听得多了,剩下的就是跟着音乐进行舞蹈练习,从中摸索规律以及节奏,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节奏意识。只有舞蹈学习者敏锐的发现音乐所表达的内涵以及基本感情,才能更好地配合音乐,将舞蹈节奏展现出来[4]。通过这样的舞蹈教学方式,增加舞蹈学习者对音乐作品的理解,进一步培养舞蹈学习者的节奏意识。

3.2加强学习者形体节奏意识训练

要想培养舞蹈学习者具备良好的节奏意识,就必须加强舞蹈学习者的基本形体训练。舞蹈教学中需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让舞蹈学习者进行舞蹈训练,这样可以帮助舞蹈学习者自己积极进行形体训练,从而保证舞蹈学习者具备一定的形体基础。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保证学习者推进形体训练,进而增强节奏意识的培养。

3.3舞蹈教学中提升学习者的自身综合素质

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以及形体节奏意识的培养,更要培养舞蹈学习者的自身综合素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加上舞蹈老师的正确指引,实现舞蹈学习的进步,从而更好地培养节奏意识。舞蹈学习者要根据自己的自身情况,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加上舞蹈老师的基本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目标,使得自己跳舞节奏感增强。这样一来,舞蹈教学中节奏意识的培养对于舞蹈学习者就更有意义。

3.4从兴趣入手,培养舞蹈教学中的节奏意识

很多学习者学习舞蹈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体形,而被迫的进行舞蹈的学习,而她们对于舞蹈的认识也比较简单,不会去注意舞蹈理论知识,更不会去注意节奏感的培养,这时就需要从兴趣人手,提高学习者的动力以及积极性,保证学习者学习兴趣的提高。从而在舞蹈教学中注重节奏意识的培养。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