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8篇

时间:2022-03-08 10:32:55

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

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篇1

关键词:复习课 初中数学教学 功能定位 实践

在探讨初中数学教学模式时,教师们似乎对复习课关注的并不多。从现有文献中不难发现,同行往往聚焦于新课教学方面。对此,笔者想说,应重视复习课在教学中的功能。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可归因于:(1)“温故而知新”的古训让我们知道,定期复习在于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2)新课改目标所要求的综合应用能力培养,需要借助复习课来实现。由此,本文的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

基于传统视角来看待复习课,也许倾向于通过习题练习来完成。实则不然,若要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单靠题海战术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实践表明,唯有将“查漏补缺”引入到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中,才能有效推动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

本文首先提炼出对复习课教学地位的认识,然后在此基础上给出功能定位,最后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

一、对复习课教学地位的认识

在课程计划中复习课属于独立的教学环节而存在,且一般在一章内容结束后来实施。由此,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复习课教学的地位。

(一)承上启下方面

在现行初中数学教学体例中,相同版块内的章节之间形成了前后连贯的逻辑关系,如在“全等三角形”与“轴对称”章节之间。这样一来,在引入独立的复习课环节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对已学知识逐一进行梳理,并在问题导向下启发学生对新知识展开联想。不难看出,这体现出了复习课的铺垫作用。

(二)优化整合方面

任何章节都有重、难点知识,这也是教学大纲所要求着重强化的知识点。在遵循教学质量的过程控制下,教师就应建立起“新知识讲授—学习效果反馈—学习效果巩固”的教学循环路径。而复习课就为该路径的实施提供了有效平台。可见,这就体现了复习课的完善知识结构的作用。

(三)全面推进方面

在新课程标准指向下,初中数学教学不应只是机械地向学生传递知识,还应构建起他们将知识运用于生活实践中的能力。关乎这种能力的培养固然可以在新知识的讲授中来完成,但数学知识特有的逻辑性和严密性将使教师难以适从。由此,独立的复习课教学就能满足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需要。因此,这里的作用可界定为知识综合应用的推进。

以上三个方面的认识,就为下文的功能定位提供了切入点。

二、认识基础上的功能定位

遵循以上论述逻辑,即与三个方面建立起一一对应关系。以下,将从三个方面进行定位。

(一)整理知识

“温故而知新”的古训便总结出了整理知识的目的,即将已学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并在遵从逻辑关联性的基础上形成整体认知。之所以此时才能建立整体认知,与数学知识的阶段性传授是分不开的。可见,新知识的教学并无法形成学生对该章节的整体认知,唯有通过让学生在复习阶段对各知识点进行比较和把握,才能实现该章节的教学目标。

(二)重点攻关

重点攻关与查漏补缺具有相似的目的,只是这里重点攻关的对象是本环节的难点和重点,也许并不是学生还未掌握的内容。重点攻关的对象应从两个方面来寻找:(1)教学大纲所规定的重、难点上;(2)教学实践中从学生方面所反馈的信息上。此时,就可以在其中给予着重讲授。

(三)综合提高

这里的综合提高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1)整体层面;(2)局部层面。整体层面是指:将初中数学课程作为整体来看待,通过复习教学使学生对教材知识点进行更加牢固的掌握,提升他们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包括应试能力)。局部层面则指:通过章节的复习教学,促使学生能融会贯通所学知识点,便于与新知识点建立起思维上的逻辑连贯性。

三、在教学中的实践

以“三角形”章节为例,以下从三个环节讨论在复习课教学中的实践问题。

(一)问题导入环节

从本文前面部分的论述可知,这里已经抛弃了传统题海战术模式,而是以查漏补缺、巩固提高为主线。因此,在结合目前所提出的主体性教育理念,首先应通过问题导向来促使学生自主复习。针对三角形章节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可以结合生产、生活经验提炼出若干问题,使学生围绕着问题解决来进行复习。这样,就为知识的综合运用提供了起点。

(二)小组联动环节

为了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可引入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实践表明,这种形式能激发出学生对知识综合运用的热情,并能通过平等交流提升部分学习吃力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此时,教师应在各小组间走动、倾听,其目的在于获取他们在知识运用上的薄弱信息。这就为精讲提供了素材。

(三)教师精讲环节

教师精讲环节所起到的功能与重点攻关相对应,且处于完善知识结构的地位。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围绕着前期所获取的小组信息,并以章节重、难点为基础,强化学生对三角形性质的把握和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四)课堂反馈环节

课堂反馈是任何教学模式都应保留的环节,这里可以就开始所提出的问题,在课堂上通过抽问、小组推荐代表回答的形式来实施。

以上便构成笔者对文章主题的讨论。尽管本文是以初中数学为考察对象的,但文中的结论在一定程度上也适用于其他课程的教学。

四、结语

初中数学复习课的功能定位包括:整理知识、重点攻关和综合提高等三个方面。在实施过程中,应建立在问题导向、小组联动、教师精讲、课堂反馈的基础之上。唯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好有限的复习课教学环节。

参考文献:

[1]刘永明.初中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初探[J].商情,2012(16).

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篇2

一、借助知识结构图,指导学生明确知识的实际联系与结构关系,促使学生抓住单元知识的节点

初中阶段的学生,第一次接触物理课程,缺乏物理基础知识的积累,进而初中物理教学注重基础性.虽然初中物理注重基础教学,其实际的内容却非常丰富,并且带有显著的应用性,如果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简单地进行机械化的讲授,以完成实际的教学任务,则学生很难对物理知识进行系统化的理解和掌握,进而最终学生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也无法真正实现,物理教学效果的提升受到严重的阻碍.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尝试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以物理知识结构图的形式,指导学生抓住单元知识的节点,并进行有效的记忆,从而提高物理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声现象”时,教师可以尝试将单元内的知识内容进行总结,并汇总成结构鲜明的知识结构图.通过知识的总结与教师的指导教学,学生就能够明确地抓住声音定义、声音特征以及特殊声音等知识的节点,并根据教师的教学内容,在学习过程中继续探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速,或者是声音的响度、声色、音质等知识节点,进而有效地对单元内的前后知识进行记忆,并凭借记忆框架把握好章节知识的实际排布,以深入理解物理单元的知识内容.

二、借助知识应用的推理过程,以难点映射出知识的节点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除了基础知识的有效教学外,知识应用也是物理教学的重点.在单元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借助随堂的习题来对学生知识的应用进行有效指导.这一过程中,习题分析思路以及解题方法的有效掌握是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提升的关键点,而这些应用技能的掌握需要借助习题与知识点的密切结合.在章节知识应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借助习题思路推导等方式,为学生查找出解题的难点与关键点,进而以难点和关键点来映射出知识应用的有效节点,指导学生进行理解和掌握,保障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有效应用.例如,在讲“简单机械”时,教师可以引入杠杆的表示、滑轮的设计、力的作用方向与作用大小的计算等习题,让学生逐步明确知识运用的主要方法,并以解题的思路与难点来指导学生对杠杆三要素、杠杆平衡条件、定滑轮动滑轮的判断、滑轮阻力以及力的方向等关键的知识点,再借助知识结构图的有效总结来明确这些知识点作为简单机械知识运用时关键节点地位,促使初中物理知识的高效运用,并提升学生解题的准确率.

三、借助物理实验的开展过程,以实验的注意点和易错点展现实践知识的节点

除了物理习题的有效解答外,初中物理教学中单元内的物理实验同样是物理知识综合运用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在单元实验教学过程中同样会指导学生注意实验的重要步骤,并结合课程的实际知识以及实验的安全知识来进行实验,力求达到理想化的实验效果.整个单元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实验的重点步骤、实验成败的关键点以及实验的特殊注意点都是整个物理单元知识的节点,对于知识的系统化构成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以课标与教材目录作为大范围知识的节点,强化学生的知识记忆

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篇3

一、实施情境性教学策略,让学生在相似形中进行能动学习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学生学习情感的有效建立,对学习活动效能的有效提升起着促进和推动作用。但初中生处在青春期,情感发展上具有显著的特殊性、反复性和波动性。而相似形章节作为初中数学平面几何章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相似形章节知识内容的分析,可以发现,相似形章节内容具有数学学科的内在特性,这为培养初中生的良好学习情感提供了条件。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应发挥相似形章节知识的生活性、趣味性、生动性等特点,设置具有情感激励功效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感受教学情境的过程中学习情感得到有效激发。

如在“相似形的性质”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增强初中生学习相似形知识性质的能动意识,在教学活动伊始,就通过设置教学情境渲染浓烈的教学氛围,例如,“假定在完全正常发育的情况下,不同时期同一人的人体是相似的,一个小朋友上幼儿园时身高为1.1米,体重18千克,到了初二时,身高为1.65米,问他的体重为多少?”以这样一个教学情境进行导入,让初中生认识到相似形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内心产生“认同感”,内在学习情感得到有效提升,主动参与探知潜能得到有效激发,为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思想保障。

二、实施探究性教学策略,让学生在领悟相似形解题策略中进行有效学习

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就是“授人以渔”,传授学习探究知识、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相似形章节作为数学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分支”之一,有着培养和锻炼初中生探究知识、问题的任务和要求。相似形问题作为对相似形概念、性质等知识内容的概括和提炼,是相似形章节知识内涵的“精髓”。通过对相似形问题案例的解答,可以获取解答不同类型问题案例的策略和方法。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传授解题策略过程中应该采用探究性教学策略,将解题策略通过初中生的“亲身”实践探索,进行有效深入地掌握和领会,既掌握解题策略,又提升探究技能。

问题:如图,已知ABC是边长为6cm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Q同时从A、B两点出发,分别沿AB、BC匀速运动,其中点P运动的速度是1cm/s,点Q运动的速度是2cm/s,当点Q到达点C时,P、Q两点都停止运动,设运动时间为t(s).解答下列问题:(1)当t=2时,判断BPQ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设BPQ的面积为S(cm2),求S与t的函数关系式;(3)作QR//BA交AC于点R,连接PR,当t为何值时,APR∽PRQ?

学生分析认为,解答该问题需要根据P、Q点的运动状态,借助于等边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以及相似形等知识点内容进行解题分析活动。

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篇4

关键词: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高中地理;初中地理;相关性分析

气候在地理环境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甚至是决定性的主导作用。像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干旱的气候条件是导致荒漠化主要的自然因素。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气候这一部分的地位在高中地理学习中相当显著。高中地理教材中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以大量的初中地理知识为基础,因此,高中地理老师很有必要比较分析初高中气候类型之间的相关性。

1高中地理关于气候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

1.1气候的形成没有占用单独的章节,对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高度概括

人教版高中地理在必修一的第一章《地球上的大气》的第三节《常见的天气系统》讲述了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其主要理论知识只有两小段话,第一小段主要说明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第二小段主要说明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所有文字都是结论性的概括出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1.2主要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没有全部列出,只以案例的形式出现

主要在气压带和风带影响下的气候具有明显地带性,高一学生刚学完三圈环流的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很好掌握了气压带和风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因此,述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时,显得得心应手,以案例的形式讲述了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的分布,成因和基本特征。

1.3论述气候形成的综合因素时,以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活动

课本给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图和“世界各种气候类型多年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表。然后提出问题,让教师引导学生解决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比较不同气候类型的特征。从而说明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2初中地理关于气候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

2.1气候的形成机制占单独的章节,由浅入深详细论述

七年级地理上册的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用整整一章内容专门讲述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联系生活实际讲述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第二节《气温和降水》详细讲述了气候的两大要素:气温和降水相关知识。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四节《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由于把气候一部分分四节讲述,因此特别具体详细,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

2.2讲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时,逐步分层展开,篇幅较大

课本第三节把世界各地气候差异主要归因与太阳辐射的差异,其他因素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化。第三节并列分层讲述了地球形状、地球运动、海陆分布、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2.3世界主要类型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全部列出

课本第四节列举了世界主要的十种气候类型,按照温度带的差异排列,首先先讲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其次是对比较分析亚热带的两种气候,温带的两种气候;最后是寒带气候和高山气候。每一种气候类型主要让学生看图得出其分布位置,根据气温和降水数据认识其气候特征。

3初高中气候类型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3.1初高中气候类型分析讲述相似点分析

初高中地理教材在气候一部分的安排分别符合初高中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材的前后衔接紧密,过渡自然。初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突出地理教学特色,运用了“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气候类型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表。初高中地理教材符合现代教学理念,学生的“活动”设计占了较大比重,突出了课堂上学生的主体地位。

3.2初高中气候类型之间的不同点分析

从前面“初高中地理关于气候形成机制的主要特点”的论述可以明显看出初高中地理的不同特点,高中地理教材由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引出气候类型,内容精炼。初中地理从对气候的认知开始,详细述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而且在区域地理中把不同类型的气候具体化,在不同的世界地理区划中像“认识大洲”,“了解地区”,“走近国家”都把气候和区域地理特征结合起来,成为区域自然地理中非常重要的自然地理要素,深刻影响当地的地理环境。

3.3高中气候类型的学习应该重新温习初中内容,然后提升总结

高中地理教材由气压带和风带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引出气候类型,然后以案例的形式讲了三种气候类型,然后以学生活动的形式涉及到其他的气候类型。这样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对气候气候类型的形成机制没有彻底理解,大多数学生一知半解。老师讲气候一部分时也是意犹未尽,是不是按部就班,遗留问题呢?这给老师很大的考验,我们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温习初中内容,然后提升总结。这样对我们以后学到大量和气候相关的内容非常有利,尤其是应对高考地理,我们必须如此。以2016年全国文综卷Ⅱ的36题为例:(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9分)学生在必须知道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而地理位置和气候类型结合最紧密的是初中“欧洲西部”的知识。

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篇5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一

一、指导思想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

二、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一年地理学习,学生对地理学习方法已基本掌握。学习中国地理相对比较容易。但由于学生的程度参差不齐,所以应重点在教法上以面向中游学生的“双基”和应用能力为主,同时兼顾两头,让优秀生更突出,让落后生有进步。争取通本学期的学习让每一个学生都“学会地理,会学地理”,并且会应用地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四、教学目标 认识领域:掌握大纲所要求的认识领域

能力目标:

1.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地理事物,并形成地理表象,初步学会根据收集到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抽象,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地理概念,进而理解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

2. 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概念,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

3. 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探究思路,搜集相关信息,运用有关知识和方法,提出看法或解决问题的思路。

4. 运用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表达自己的学习的体会、看法和成果,并与别人交流。 德育目标:

1.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关心家乡和祖国的建设,增强对祖国和民族发展的责任感。

2.正确认识我国不同地区的地理差异,理解和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

3.进一步树立协调人地关系的观点、地区差异的观点、因地制宜的观点、

地区发展潜力的观点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进一步学会运用这些科学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4.正确对待我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进一步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5.进一步感受、体验和欣赏地理环境中的和谐美,进一步增加审美情趣和审美观念。进一步养成实事求是、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进一步体会人地关系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学习和实践中进一步培养集体主义观念,与同学相互尊重,团结协作,提高自主性,培养创新精神。

五、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能力再上新台阶。5、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6、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7、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此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分析

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8、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二

地理教学计划详情如下:

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继续任教初二地理,根据上学期教学成绩和教学实际分析:

(1)每个班会学中国地理,会用地图,有一定的分析理解力,对地理有一定的兴趣的学生达到了三分之一多。

(2)每个班学习地理能够达到教学的基本要求,但分析问题阅读地图还需在老师指导下进行,不能独立选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的占比例的也能达到三分之一多。

(3)地理基础知识差,基本概念不清,根本不会看地图、不会学地理,完全靠死记硬背取得一点成绩的占不足四分之一。

二、本册的知识系统和结构

本册教材为中国地理下册,第七章中国的农业第八章中国的工业第九章中国的交通第十章中国的商业和旅游业属于中国地理总论,是在上册介绍了中国的地理环境、自然资源之后逐章讲述的。第十一章中国的区域地理从区域性和综合性的观点,着重指出每个区域的地理特征,选择每个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主要问题加以论述,最后一章中国在世界上是在学生学完了中国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以后从总的方面认识中国的国情,并从政治、经济的历史发展变化中,认识我国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我们的奋斗目标和肩负的责任。

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的

1、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任务,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学会地理基本技能。

2、向学生传授中国地理基础知识的同时,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继续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国情教育,进行辨证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教育,进行地区差异、因地制宜与发展潜力,人地协调发展等科学地理观点教育。

3、在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和独立思考能力,使学生善于运用所学知识去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种植业的南北差异、我国农业的发展、铁路干线、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分布、旅游资源、区域地理的北方和南方地区是重点。工业的分布及原因、铁路干线的分布、区域地理是难点。

四、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当前,地理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全面实现素质教育的新阶段,我们第四册的教材这学期也做了很大的调整。按照全面实现素质教育要求,地理教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地理课堂教学:

(1)从教学目标上,课堂教学设计注意强调知识、能力、态度三方面的全面发展,特别强调能力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

(2)在教学内容上讲授地理知识的同时,注意以突出协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观点作为主线。

(3)在教学过程上,做到整体优化:

A、注意创设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情景,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特别注意重视地理图像的作用,让学生围绕图像充分进行观察想象和思维,即开展以“表象--想象-联想”为主要形式的形象思维,从而达到理解、巩固与应用。

B、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将不同教学方式融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同时注意让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C、在教学手段上,恰当地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从“板书、板图、板画”到现代的投影、录像、多媒体计算机,发挥它们在优化教学过程的综合效益。

D、教学过程中,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

E、注重实践教学,组织模拟旅游比赛,选择旅游路线,并介绍沿途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经济发展的情况以及风土人情等。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三

一、 指导思想

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努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地理,能够对地理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对今后的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多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通过学习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会学地理”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初二年级是经1年半学习,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任教年级约120名学生,有三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个别学生有时不能形成班级焦点,必须进行较多的组织教学。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该教材针对初中生的特点,设置了多个学生活动,同时还有课外读及小资料对学生的知识面的拓展起积极作用,同时活动又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初中地理整学期的教学内容,实际上就是基础知识和灵活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两大部分。

复习基础知识,必须以书本为主,将书本看透,图看懂,达到重点知识理解记忆。只要基础知识能理解掌握,通过活动题检验理解的程度。如果活动题能顺利解决,那基础知识也就基本掌握,灵活运用理论解决问题的前提条件就已经具备。

四、教学目标:

初一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和第三章《天气和气候》是本学期的复习教学重难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最难,学生普遍掌握较差。转入复习时,这部分应作重点讲解复习。经过初一的学习,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已有所提高,复习时再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应该容易些。所以,教师应抓住这个时机全面系统地引导学生理解掌握,给学生一个整体知识的框架,让学生理清思路。

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的难度比第一章少降低一些。复习时可以多以实际生活作为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尤其是第二、三节气温、降水时空分布的变化。

这两章内容都应以读图理解作为突破,其他章节可以点清重点,让学生理解记忆。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初一地理难点,重点很多。大部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还不过关,所以复习的方式应以夯牢重点基础知识记忆,抓住读图理解掌握为主。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插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初二重点章节有:

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三章第三节《水资源》;

第四章第一节《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第三节《工业的分布与发展》

下册区域地理以课本图为重点抓住关键,做到图文结合,掌握基础培养能力。

总之,复习要紧扣教材,有效运用地图图,精选练习加以训练巩固

五、 教学措施与计划

地理复习时间短、内容多要让90%以上的同学取得较好的成绩有一定的难度。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把握考试要点,作到科学合理、优质高效地安排复习,在全面分析课程标准和考试标准的基础上,特制定二阶段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3月22日――5月21日)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这一阶段的复习主要是严格扣紧考试大纲规定的范围,以《学习手册》中概括的知识体系为线索,引导学生认真研读课本,特别是课本中大小标题(黑体字)的内容,它们概括性强,重点突出。课本中的“活动”、插图图表,重要的阅读材料(如:之“最”)也不能疏忽。做到正确把握地理概念,正确掌握读图、填图、绘图等基本技能。只有掌握熟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够灵活应对各种试题,做到以不变应万变。

第二阶段:(5月22日――6月13日)梳理体系,讲练结合。

课本的基本知识点的熟悉掌握是必须必要的,但是仅仅有这个环节,还是不够的。因为,考试不是简单的对课本知识的重复再现。其中,解题的方法解题的思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中考中能否考出比较理想成绩的一个关键所在。针对地理考试题的特点(“无图不成题”是地理中考试卷的重要特点)。我们这阶段安排了以下两个环节:

1、梳理体系环节。章与章之间、节与节之间的界限,以地图为中心,整合相关地理知识,形成知识系统的体系化。以帮助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思维能力(地理思维能力),也便于学生专题掌握知识,并在中考中答题过滤组织使用知识点。

2、讲练结合环节。主要分各种题型的讲练(读图、填图、绘图训练,材料分析题训练, 开放性题目训练),各种专题的讲练(精选部分中考试题,组成几套专题练习)。通过讲练,帮助学生总结和归纳有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解题思路和方法,解决某一类问题的切入点、方法,规范表达的方法,分析地图的方法及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同时布置量小而精的作业(对练习要精选,注意练习的基础性、代表性、典型性,以基础题为主,适当综合、适当提高。坚决舍弃“繁、难、偏、旧",的题目)帮助学生理解、巩固、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并从中发现不足和漏洞,及时调整教学,补缺补漏。

通过这个环节的复习,学生们基本做到课本知识点熟悉,应考方法掌握。那么学生们参加中考应该说,就没有多大问题了。

强化训练,冲刺中考。通过模拟题实战的强化训练 [精选几套中考模拟试题进行近似实战的强化训练(做到限时、限量、优质),注意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熟练掌握解题方法、解题技巧,最终以百倍的信心冲刺中考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四

经过一个愉快寒假的休整,又迎来了一个新学期,为了保证在新学期里更好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先做好如下教学工作计划: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学期是在学生经历一个学年的地理方面知识的学习进入了初二阶段,学生在初一阶段的学习中,掌握了必要的基础知识,也具备了一定的地理技能。在课堂上能进行有序的教学,但学生之间的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学生由于平时投入少,未能及时做好复习,课堂内精力不集中。有的学生读图分析的能力不太强,所以本学期要按照班级实际情况,并在教学中关注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成果。

二、教材分析

学习中国地理知识和运用常见地图、地理图表,以及填写简单地图和图表能力,培养学生对地理事物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能力,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简单的地理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正确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懂得协同人类发展与环境关系。

三、本学期教学目的

本学期是在八年级上册讲述中国地理概况、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一般特征的基础上开始进一步阐述我国不同的地理差异,认识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间的差异。了解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的位置、自然特征及经济的发展状况。

四、提高措施

1、在一年级现有的基础知识上,根据学生的实际做好每一节课的课堂实际,在课后的反思中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积极探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取长补短,提高和完善自己的教学。在课堂上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地理事物和现象,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在相应地理材料、图片中独立获取地理知识。在平时月考之前,把学习的基础知识要掌握好,并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强记忆方法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对个别学生加以指导,使他们更快进步。

2、做好不同学生的提高工作。本学期要对中学生在掌握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提高他们的地理能力,如读图和用图的能力。对于他们不正确的学习方法给予改进,在课堂上要注意他们的听课状态检验学习效果。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因人数较多,所以更要加强听课效率,适当完成基本任务。就是掌握本节基础知识和在图上读懂必要的内容,就是从简单的知识学起,使他们能体会到成功,多给他们一些鼓励,还要继续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3、结合中国地理的具体内容,对学生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教育。根据我们国情、乡情,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保观的教育。纠正他们不良的学习习惯,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

五、继续渗透

1、通过本学期学习,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2、进一步树立人地协调观念,进一步学会运用科学的观点分析和解决一些地理问题。

3、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和影响他人,并以力所能及的实际行动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和能源。

通过本学期地理教学,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地理现象。进一步提高阅读地图的能力。同时通过本学期教学,使学生掌握中国地理概况,中国的人口、民族特点及分布。了解人口问题给社会经济 、资源、环境带来的压力,掌握中国的自然环境包括地形、气候、河湖的概况及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影响,认识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学生的节约意识。

六、自我提高

本学期继续加强各种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及时圈点重要内容,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理论水平,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听取其他老师的教学过程,并从中吸取适合学生的特点的教育教学方法,应用到自己的教学工作中,利用剩余时间学习有关的教学书刊《地理教学参考》、《地理辞点》等,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活跃、充实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师德

1、拥护党的领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维护社会公德,为人师表。

2、以诚相待,做到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帮助和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将以“学生为本”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让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合作。

3、在个人修养方面,衣着简单,得体,言谈举止文明,对学生不用侮辱性语言以防伤害他们的自尊心。

八、教学亮点

好习惯的养成:首先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品行端正,要有一个好的道德基础。其次是针对本学科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读图用图习惯,这也是我参加教研探讨并用相关地图来获取相应的地理信息。还有,通过电视媒体获取最新地理信息的习惯等等。

总之,开学初制定了教学教学工作计划,那么在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就要按照它去做。在应用的过程中适合的留下来,不适合的进行调整,以利于教育教学工作。

初二地理教师教学工作计划范文五

八年级下学期面临着会考,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订本计划如下:

一、面临的情况和任务

(一)、基本学情分析

由于学校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各学科的教学工作,今年的八年级八个班341名学生,自七年级以来一直坚持系统的、正规的地理教学,没有因为是小科而受冷落。因此,大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了深入的认识,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具备了学习地理的一般方法,初步具有了用人地关系的观点看待地理问题的“地里头脑”。从过来情况看,学生比较稳定,课堂纪律、课间纪律、师生关系都比较好,为本学期的地理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也是千差万别,具体到每个班,都有2、3名后进生(不单是地理学科,各科成绩都不理想)。通过家长座谈会和与学生本人私下里沟通了解,这些学生厌学情绪太严重,迫于家长的压力不得不上,一摸书本就头痛,他们学习成绩差主要是态度问题,缺乏学习的自信心。有的受社会上一些青年影响,认为不如早打工早赚钱好。

(二)、教学用时与教学内容

这几年地理会考时间是在五月下旬。不出意外的话,今年依旧。所以,八年级地理下学期教学工作只有15周的时间。地理教学内容除了八年级地理下册和《天津地理》,还要复习七年级地理上下册和八年级地理上册。

客观现实要求我们必须加快教学进度,才能充分准备地理会考。由于在上学期就做了充分准备,渗透拓展了部分下册的知识内容,因此本学期地理教学进度加快,是切实可行的。在期中考试到来时(第十周)完成中国地理下册的教学,用一周半完成《天津地理》教学,用三周时间依据课标要求进行有重点的复习。

(三)、提出的目标任务

培养学生初步具备读图能力、运用资料能力和联系实际能力;对于课标要求学生记忆的内容,必须要求学生背下来;对于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不要求背诵但必须理解。结合过来几年的地理会考成绩,提出本年度的地理会考目标:合格率达到98%;良好率达到85%;必须达到一个确保,即确保“有望升入重点高中的学生”达到良好。

二、把握教学和复习重点

(一)八年级地理下册:

1.我国地理四大分区的依据及各自特征,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2.首都北京、香港、澳门、台湾的地理教学;

3.西双版纳支柱产业――旅游对区域发展的带动作用;

4.结合珠江三角洲说明地理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5.西部大开发――新疆

注:长江沿江地带在上学期学习长江和我国工业时已经做了渗透;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在上学期学习黄河时已经做了渗透。

(二)天津地理:

1.评价天津的地理位置;

2.天津的海陆变迁――三道贝壳堤;

3.海河水系的特点、问题和解决措施;

4.天津的农业生产和物产;

5.天津的城市发展与布局和滨海新区建设;

6.天津的历史、文化与民俗

(三)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重点:

1.地球形状、大小、半球的划分和自转、公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五带的划分;

2.经纬度划分和经纬度定位;

3.地图三要素的运用。能在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识别地理事物;

4.牢牢掌握等高线地形图,会识别山谷、山脊、山顶、陡崖、鞍部、盆地,等高线稀密与坡度的关系,绘制地形剖面图;

5.牢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位置及范围轮廓;

6.板块学说对山系、裂谷、火山、地震的解释;

7.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及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常用天气符号;

8.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温室效应;

9.纬度、海陆、地形因素对气候形成的影响,阅读气候直方图;

10.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地区分布(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11.三大人种、三大宗教的特征与分布;

1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差异与分布,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南南合作与南北对话;

13.国际合作――联合国。

注:七年级地理上册的内容是学习地理必备的基础知识,本册是复习中重点的重点。

(四)七年级地理下册复习重点:

1.在图中描述大洲、地区、国家的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四邻位置、半球位置等)并进行评价;

2.结合非洲说出地形、气候、河流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生产、生活、文化等)的影响;

3.结合热点地区――伊朗、利比亚、埃及、伊拉克、叙利亚、也门等复习西亚北非;

4.两极地区的特殊自然环境和科考价值。

注:七年级地理下册的复习目标:要使学生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五)八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重点:

1.我国的位置、面积范围,牢记34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2.我国的人口基本特征和人口分布,人口政策;

3.我国的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

4.我国的主要地形区、地势特征及其影响;

5.长江、黄河的概况

6.自然资源的类型,我国土地资源、水资源的主要特征,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7.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会选择适当的交通运输方式;

8.我国农业的分布概况,影响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9.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以四大工业基地为重),影响工业分布的主要因素,认识高新技术产业;

注:八年级地理上册的知识内容与下册内容联系紧密,上册的很多内容可以渗透、延展到下册,上册内容学生掌握得巩固,下册加快进度就顺利得多。

三、指导思想与措施

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地理会考导向为抓手,注重地理这门学科的育人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心系祖国放眼世界的情怀,树立科学的人地观、发展观。决不能为应付会考把地理课上成灌输填鸭,变得苍白和僵化。

1.注重学生地理分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关注学生对地理概念、地理特征的理解和基本技能的运用,多想办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地理课堂教学要生动活泼,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对前面的相关知识进行复习,加大课堂密度。

3.要注重分层教学,分类指导,充分利用课余或自习时间,做好个别学生的辅导。

4.坚持每周的地理教研活动,多分析,多交流,相互查漏补缺,共同提高。

5.多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密切师生关系,深入了解,增进感情,广泛争取支持。

6.地理复习课不能上成对所学过教材的重复课。复习形式要多样,如以做习题的形式,以问题讨论的形式,以师生共同归纳、分类、比较的形式,以地理小组开展活动的形式(利用板报、墙报、办地理报宣传地理知识)。

强调:地理会考命题是基于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我们的地理教学必须以新理念为指导,围绕地理课程标准展开。要深入学习、研读蓝皮的《地理课程标准》和黄皮的《地理课程标准解读》,只有对地理课程标准的理解掌握越深入越巩固,才能保证课堂教学效率越来越高,考出满意的会考成绩。

四、教学进度

周次教学内容备注

1第五章第一节刚开学,进度适当放慢些

2完成第五章教学

3第六章第一节

4第六章第二节

5第六章第三节

6第六章第四节、第七章第一节

7第七章第二节、第八章第一节

8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节

9第八章第二节、第九章

10复习期中考试暂定

11地方课程《天津地理》

12地方课程《天津地理》、会考前复习

13会考前复习

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篇6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通用范文   一、学生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到许多的地理知识,但地理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初一年的学生还是第一次接触,是一个陌生的学科,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如何学习地理,地理学科所需各种能力基本上时从零开始培养起。同时,初一年学生的所学的科目由小学的两个科目一下子增加到7各科目,学习压力加大,小学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都要有所改变,而我校很多学生的小学时期的学习习惯都比较不好。

  二、教学目标

  加强教材、课标研究,更加高效完成七年级上册地理教学任务。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地理的研究内容,地理的学习方法,认识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地形、气候等自然特征,同时了解世界的人口、人种、语言和宗教、世界的聚落等方面的特点。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和基本的绘图技能、读图、析图能力。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安排

  1、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2、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有效性。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通用范文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学生都是刚入初中的新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不过年龄特点决定会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与同学们谈地理,认识地球和地图;学习陆地和海洋;天气和气候;居民与聚落。第一章地球和地图部分重点学习内容是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节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内容是第一节大洲和大洋;第二节海陆的变迁;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第四节世界的气候;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第五章发展与合作

  三、教学措施:

  1、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任务。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践行我校的校风: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在工作中创新的精神,从而总结出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在平时的教学中,强调地理同生活实际的联系,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引导学生把课堂中的地理知识和方法运用于生活实际中去。

  2、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优化与智力潜能的开发,以学生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关心学生;提高教学效益,保证教学质量,推出教学品牌。

  3、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以“爱生、乐教、善思、会研”的教风带动“爱师、乐学、善知、会问”的学风。

  4、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关于地理老师教学工作计划通用范文

  一、学生状况分析

  初二年级时一个历经1个学年有序建设的、并颇有成效的年级,年级整体情况较好,生活、学习基本上能按部就班,全年级225名学生,有六个班级,除初二(1)外,均形成了有序课堂。初二(1)班有学生37名,班级分为活跃,最能深度学习,需要完善的是课堂秩序;初二(2)班有学生37名、初二(3)班有学生32名、初二(4)有学生33名、初二(5)班有学生41名、初二(6)班有学生35名,这5个班级基本形成了有序课堂,为有效教学事先存在了基础。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下册地理为中国地理的区域部分,主题是中国大区域内不同尺度的区域状况。主要包括四大地理区域、省级区域、省内区域和跨省区域。有以下特点:

  1、从公民的素质教育出发,不追求学科知识的系统性

  2、为高中区域地理课程学习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

  3、用案例学习的思路安排课程内容

  三、教学目标

  1、让复杂的内容变简单

  2、让简单的框架丰富起来

  3、经营有效课堂

  四、重点工作及措施

  1、重点工作

  (1)充分发挥“几何地图教学法”和“地理学案”的作用。

  (2)强化地理学案,以“知识问题化、问题习题化、习题基础化”为思路,深化学案的设计和应用。

  (3)充分准备,高质量完成地理会考任务。

  2、措施

  (1)每一节课强调学习思路,明确整体线索和正在进行的环节。

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篇7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初三数学;高效复习

新课标理念下,我国数学教学不再仅仅强调教师的教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意味着广大数学教师需要不断革新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模式。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的数学中考试题在不断适应素质教育的改革要求,相比于以往传统的考试内容,知识范围更广、题型更加多样化,更加注重考查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以此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实际运用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改变了以往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味地灌输式的教学方式,逐渐转变为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而这一教学方式的改变对初中数学教师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

一、把握新课标理念,组建教学知识网络

目前许多初三教师认为初三备考就是笼统复习,即将所有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辅之以相应的练习。虽然这种讲授与练习相结合的复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不少教师没有把握好度,导致学生在题海战术中被动地迎接中考,在大量练习题中变得疲惫不堪。这不仅使学生的复习效率大打折扣,还严重阻碍了他们自主思考与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在初三数学总复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深刻理解新课标的教学理念,领悟其中对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所提出的建议,并从中摸索和研究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而由于初三数学总复习的内容繁多且复杂,教师还可以借助《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典型教学案例,并从中学习知识网络的搭建与重组方法,以此有效地规划学习重点,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初三数学的高效复习。

二、合理安排与运用教学方法

1.章节复习课

章节复习课是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知识的重要环节,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复习内容将学生分为小组或讨论组,以此提高学习效率。而在分组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层次,避免将差距较大的学生分到同一个小组,以免学习成绩和能力较差的学生跟不上学习进度。当然也不能将同等学习层次的学生分到一个小组,因为有学习差异的小组比同等学习层次的小组更富有学习热情,这主要是由于存在差异的小组中,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会经常提出疑问,而成绩较好的学生就能为其分析和解决问题,以此在讨论中共同巩固和进步。

除了组建学习小组进行章节复习之外,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勇于提出问题,并帮助小组解决他们无法解决及存在争议的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上腾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着重讲解章节复习内容中的重点内容及其经典例题,并在课后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题目加以练习和巩固,从而提高数学复习课的效率。

2.综合复习课

经过了第一轮章节复习之后,学生的基础知识得以有效地巩固和提高,因而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复习可大大降低总复习的难度。教师在综合复习课中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以此培养其数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及解题能力。由于综合复习是将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点全部融合在一起,打破原有教材的安排,组建新的知识网络。因此,教师在鼓励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还要给学生指出明确的复习方向和目标,以此帮助他们发现知识的内部联系,并加以总结和归纳。例如,北师大版初三数学圆的总复习,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对圆的概念、有关性质定理、弧长及扇形面积的计算等知识点加以复习,还可以将圆的知识点加以适当延伸:如,图形的全等、图形证明和相似等内容。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进行初三总复习的有效途径。因而教师在复习过程中需要不断纠正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找到适应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复习模式。

比如,在复习数学公式和概念的时候,大多数学生一直以来都习惯于死记硬背,但这样的记忆方式容易导致学生记得慢、忘得快。这时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这一不良习惯加以纠正,并及时帮助学生理清数学公式和概念的推理过程与逻辑关系,使其能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点的记忆和学习。这样一来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起来更加轻松,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增无减,复习效率也就得以相应的提高。

总而言之,新课标理念下,初三数学教师需要不断革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完善教学方法和模式,在初三总复习过程中做学生的引导者和陪伴者,为他们规划科学合理的复习方法和步骤,并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在复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难点,从而实现初三数学的高效复习。

参考文献:

初中地理章节知识点篇8

关键词:初中化学 总复习 阶段复习

复习是一个既可以巩固旧知识,又可以学到新知识,还可以掌握一种学习方法的过程。初中化学具有知识点多,结课晚,复习时间少的特点,所以在总复习的过程中,化学这门学科一直是老师们比较头疼的问题。那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既能帮助学生夯实基础,又能帮助学生掌握重点难点使得总复习有效地进行呢?本文笔者将介绍一下自己对如何进行有效化学总复习的见解,以供广大化学老师进行参考。

一、教师做足准备,把握好复习进程

中考,既是对学生的一个考验,也是对教师的一个考验。化学这门课程在初三的时候才开设,学完上、下册教材后留给学生复习的时间也就不多了,要想在短时间内复习完内容分散且广泛的知识点,并突破重点难点就显得时间紧、任务重,这时就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了。

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总复习之前必须要了解中考化学命题的指导思想和试卷中各类题型特点和所占比重,这样才能在带领学生复习时做到把握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各个击破。

另外,这些年中考化学的命题体现出注重双基、考察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重视实验和探究性学习的考查、试卷结构由易到难等这些特点。依据试卷的这些特点,教师在带领学生复习时应该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由低到高,逐步提高。教师在具备了这些条件后,接下来就需要为总复习制定一个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的进度和形式,使得整个教学复习过程井然有序。

二、初中化学三阶段复习法

为了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良好的复习效果,我个人建议总复习应采用三阶段复习法。第一阶段应分章节进行,帮助学生把每个章节中的基础知识连接起来。第二阶段应把握重点难点,进行专项复习,加强练习,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第三阶段应进行模拟训练,查漏补缺,帮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建立知识网络,增强信心。

1、 第一阶段:章节复习,夯实基础。第一阶段的章节复习中,教师要把握大纲要求,结合中考试卷中这一章知识点所占的比例和难易程度对这一章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在对每一章的复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引导学生对每一章涉及到的概念、化合物性质、化学方程式等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然后教师给出这一章的知识结构网络,让学生发现自己欠缺的地方,进行有目的的学习和补充。这一阶段的复习教师要严密组织,使得学生认真对待,扎实搞好基础知识的复习,避免走形式而浪费宝贵的时间。另外每章复习完后再配以精心选编的具有一定梯度的习题让学生练习并及时讲评,做到章章过关。

2、 第二阶段:专题训练,各个击破。第二阶段的复习是建立在学生第一阶段复习基础之上进行的,这一阶段教师应该抓住重点和难点内容进行专题训练,加强学生的薄弱环节,提高解题能力。第二阶段建议分成五个专题进行复习,即:基本概念和原理、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化学与生活和社会发展、化学计算、化学实验。

在经过第一轮的复习之后,学生对每一章节的知识又进行了一次温习,也建立起了一定的知识结构网络,这时就需要学生对初中化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加以突破了。第二阶段的复习我建议先对酸、碱、盐进行复习,因为这一部分内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可以在第一阶段刚进行完的基础之上用专题的形式加强训练,提高学生的思维灵活度,增强解题能力。然后我建议再进行金属与金属矿物的复习,空气和谁这部分可以往后放一放。这部分进行完之后就可以进行基本概念和原理的复习,将相似的概念、物质的分类和构成等进行区别和联系。化学与生活和社会发展这部分可以在复习其他专题的时候提及,第二阶段再加强一下专题练习即可。

化学计算这部分的专题训练会比较枯燥,建议在复习元素及化合物知识和物质的构成和变化这两部分的时候就渗透,专题训练的时候就进行方法和规律的总结并教会学生计算技巧即可。

化学实验建议集中复习,这部分包括基本仪器的操作、物质的制备、化合物的性质、物质鉴别、分离和提纯等,内容较多,是学生容易丢分的地方。这部分教师可以为一些实验总结一些有趣易记的顺口溜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生的兴趣。

3、 第三阶段:模拟训练,查漏补缺。这一阶段主要进行模拟试题的实战演练,帮助学生适应考试环境,在模拟练习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和常错习题,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第三阶段的时间紧张,需要脱离题海,把以前的错题再看一遍,找出自己知识上的漏洞并加强自己的薄弱环节,对自己的综合能力做到心中有数,调整心态,有助于考试时确定答题顺序和时间分配。

三、结束语

初中化学知识具有"形散神不散"的特点,采用三阶段复习法时应每一阶段各有侧重,一步一步地将知识进行拓展延伸,使知识结构网络化,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董廷振,浅谈如何实施好初中化学教学过程[J]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