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8篇

时间:2023-07-23 08:21:41

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

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篇1

大学期间,非常多的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思维活跃、不稳定的阶段,而当今电脑手机信息满天飞,信息网络全球连,这样一个信息快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距离已经不再是人们交流的障碍,QQ、微信、微博等等随处可见,手机游戏、网络游戏等等都在大学生的手机和电脑上占满了储存空间。据调查,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聊天,玩游戏的高达76%,这使得学生成为了低头族,可见媒体网络对于大学生的影响有多深远。新媒体的发展有利也有弊,所以如何将新媒体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所用值得我们大家思考。

一、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我国的大学思政治教育中,辅导员仍然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负责人,虽然,最近几年大学创办是越来越多了,跟随而来的学生数量也在逐渐增多,但是辅导员的数量却并没有增长。造成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不顺利的原因有三点:其一是以上所说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优秀老师及其缺乏。其二就是辅导员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学习也不是足够深入,很多时候都是停留在表面,这种停留在表面的思想给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显然是不足的。再加上当今的高校辅导员缺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敬业精神。其三是学生对新媒体的使用不规范,不合理。导致思想政治的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时效性

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至关重要的就是时效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目标就是时效性,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目的都是教育的时效性,新媒体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评价方式、评价标准都存在局限,虽然高校辅导员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放在首位,但是如果只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当作一种任务,没有敬业精神去关注学生对思想政治的纵向、横向理解,这其实是变相的失去了教育的时效性。

三、高校辅导员如何利用新媒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新媒体时代是以微信、微博、网站等为代表,为广大群众提供自由、公平的言论平台,广受大学生的喜爱。而传统媒体具有缺乏灵活性,范围狭窄的缺点。新媒体的传播速度是传统媒体是不能比拟的,所以将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良好载体,能够大大的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大学生处于思想不稳定阶段,个性比较张扬,在新媒体的平台上,大学生能够自由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情感,公平公正,客观的评论时事政治,畅所欲言。下面就辅导员如何利用新媒体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提出相应的措施。

1.创新性使用新媒体工具

大学辅导员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应该倡导学生广开言论,让他们养成使用新媒体工具的习惯。辅导员可以根据??际情况,开展多种多样的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学院可通过开通官方微博,班级可以开通微信公众平台,规定每个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不仅要积极展开讨论,而且还要定时地做出总结,思想政治教育题材的选择可以根据学生的校园生活实际情况而定,让大学生在这种有趣的环境下更加热爱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课程。

2.以新媒体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

不论是课堂上,还是事实讨论中,教育的中心仍然是学生,在利用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时,辅导员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中。为防止学生沉溺于网络,学校应制定新媒体规范使用的规章制度,保障学生在新媒体时代下的生命安全。假使在使用新媒体的过程中弹出了一些不健康的网络信息,辅导员一定要及时进行清理,并且严厉监督,不要让学生由于好奇,而引发一系列的严重后果。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后,另外辅导员应该及时找学生谈话,尽早发现大学生中存在不良思想问题,做好防范工作,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媒体环境。同时,大学生自身要提高新媒体自律意识,规范网络使用行为,强调大学生安全用网,在健康的新媒体环境中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得以提高。

3.加强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

对于办学教育而言,大学教育的师资力量不言而喻是至关重要的,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师资队伍,还是其他教育的师资力量,我国都还将有待提高。在新媒体环境下,要想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就必须得培养出一支拥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并且善于利用新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具的师资队伍。

4.发挥大学生优秀代表的号召力

在每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讨论中,将具有本着事实就是的态度和严谨科学的理念以及表现优秀的学生选择出来作为学生的代表,然后学校对这些优秀的学生代表进行骨干培养。由于学生具有崇拜心理,所以学校应抓住这一点,让优秀学生代表在现实生活与新媒体环境中做出表率作用,成为大家的楷模。这样学生就会重视自身的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向上,认真向优秀学生学习。渐渐地,就会越来越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管理的功能,并且这种方式与校方的管理模式相互影响、协调,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

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篇2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

一、前言

(1)研究的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对国家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这也促进了我国传媒时代的到来。尤其是在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所有的事物都是通过媒介进行传播,这也促使传播媒介更加多元化。同时,通过媒体可以更好的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从而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传播媒体作为一种信息承载的媒介,不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新传媒时代的发展,希望通过传媒时代的发展来带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本文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研究,找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存在的问题,并且通过提出解决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存在问题的对策,更好的促进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并且以此来推动我国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发展与进步。本文的研究,不仅可以促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同时还可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从而提高我的国际地位。而且新传媒时代的发展可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从而提高我国的竞争力。

二、国内、国外的先进方法和新思路

(1)国内的先进方法和新思路。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就非常重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教育。随着我国的媒体时代的到来,这就促进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我国的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先进方法主要是采用课程教授的方法。也就是说,在新媒体时代的帮助下,我国在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就是利用新媒体将相关的知识传播给更多的大学生。在我国的大学生思想教育创新中,还可以利用网络传播的方法进行思想教育。同时,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下,还可以通过学生自主管理的方法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这种方法也是国内的最先进的方法。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中,首先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进行初步的调查与研究,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情况。接着,再利用现代新媒体技术,在网络、电视、报刊等各种媒体上进行大学生思想教育,这样才能够让更多的大学生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更好地推动了我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这对于我国大学生政治教育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2)国外的先进方法和新思路。在20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英国就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进行了研究,并且也得到了很多先进的方法。当时的英国学者认为,在新媒体时代到来的情况下,要想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要结合学科传播与教育学综合,并且利用更多的学科理论来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后来随着这种方法的发展,欧美的一些学者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当然他们根据自己的观点形成了新的先进方法,在他们的先进方法中,对于新媒体时代是持有批判态度的,所以,他们采用将青少年与新媒体时代生活相隔离,让青少年远离新媒体文化的影响。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至90年代中期,新媒体时代的素养已经得到了西方的进一步认可,政府还将新媒体时代的发展纳入了学习课程,并且利用这种方法来促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其实,国外的新思路就是加大对新媒体文化的利用,把新媒体纳入学习课程,从而引起人们的重视。通过新媒体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这不仅促进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同时,还体现了国外研究思路的创新性。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的具体实践方法

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的具体实践方法中,可以通过大学里面的学生管理来了解具体的方法创新。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新媒体来记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并且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情况作出统计,并且在这之后利用新媒体来促进大学生自我管理。通过新媒体让大学生了解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且让他们主动学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课程,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加快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在大学生的学生管理中,一定要加强新媒体的使用,利用现代的数字化资源来不断丰富大学生的内在涵养,并且利用新媒体的资源来实现学生之间的管理。高校可以利用新媒体来宣传大学生管理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通过广播、校报、网络等各种新媒体方式来宣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性,从而形成大学生管理。大学生管理到完善与发展也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投身到思想政治建设中去,从而更好地提高大学生的自身涵养和政治素养,这对于我国国家政治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的具体实践方法就是利用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形成大学生里面的大学生管理。

四、新传媒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的途径

(1)创新教育理念。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一定要加强创新教育理念。就加强了理念上的高度重视,才能让每个高校都落实到行动中去,并且也可以让更多的大学生认识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当今时展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政治建设的要求。创新教育理念可以更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的涵养,这也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素养。

(2)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也影响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发展。如果教育工作人员的媒介素养较低,那么就不利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进行。所以,这就必须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让每个工作者都认识到自己的工作责任。同时,高校也要对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并且为他们定制培训课程,以此来提高工作者的媒介素养,这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3)不断创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机制。当然,教育管理机制的创新也可以更好地促进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如果教育管理机制过于死板而传统,那么就无法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创新,这也会使得大学生无法接受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也不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创新教育管理机制可以更好的提高新媒体时代的教育发展情况,同时,也可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五、总结

新传媒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既具有机遇也有挑战。在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问题,而且我国的传媒时代的发展处于初级阶段,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但是,新传媒时代的发展拥有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在未来将会拥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在未来的发展里,新媒体时代可以更好的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并且将会成为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的重要力量,这也会更好的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步。

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篇3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途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9-0228-03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社会由传统媒体时代进入以网络、数字化技术为支撑的新媒体时代。新媒体已成为“90后”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信息的主要渠道,同时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认识网络等新媒体的发展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针对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深入思考研究,探索新媒体时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成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的概念及特征

新媒体是相对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依托网络技术、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新兴媒体,包括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互联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如今的博客、微博、QQ、MSN、搜索引擎、微信、飞信、手机报等都属于当代意义的新媒体范畴。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向前发展,新媒体的内涵会不断丰富、更新。

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当代新媒体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信息传播速度快;②资源丰富;③受众更具能动性;④互动性强;⑤虚拟性。

二、新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1.新媒体丰富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并促进了资源的共享。如今,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大学生可以突破传统教育资源等限制,利用网络等新媒体,学习先进的科学理论,吸收人类文明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和提升思想理论水平。在新媒体时代,无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是作为受众的大学生,都可以在开放的网络体系中获得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借助网络新媒体,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可以进行教育资源共享,还可以适时地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辩论,最终达到了进一步认识和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理论的目的。

2.新媒体技术进一步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新媒体时代,手机短信、QQ、电子邮件、网络论坛、微博、微信等以其便捷、生动、灵活的特点逐渐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手段。教育者运用新媒体,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更为直观、生动的交流方式,将教育内容传达给受教育者。大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随时随地获取所需的知识,不必按传统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到规定的地点接受教育,既为师生提供了便利,也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

3.新媒体增强了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教育是主客体间的交往、对话与理解,而在传统媒体时代,受教育者大多都是处在单向灌输的被动受众地位,渠道单向、形式单一,选择性弱。但在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技术在传播形式和内容上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形象性和娱乐性,让严肃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变得形象,增强了教育的吸引力,受教育者可以在轻松的环境中,自由地选择浏览信息,在主动的探索和寻求新的视觉听觉内容的过程中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潜移默化和不断提升[1]。同时,新媒体具有很强的交互性,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相互沟通和相互影响,从单向被动式向多向互动式转变,能够吸引更多的受教育者,主动参与度得以提高,从而有利于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自主性。

4.新媒体极大地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网络时代让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实现了时空的跨越[2]。网络新媒体能够更为方便和快捷地更具个性化的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通过文字、图片、声音等方式,把教育内容迅速传递给受教育者,还可以实现相互交流反馈,使思想教育更直接、更深入。由于网络虚拟化的特征,每个人都可以隐藏自己的真实身份,减少了人们的顾虑,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毫无顾忌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大学生喜欢将自己的喜怒哀乐释放在网络上,通过QQ、博客、微博、微信等工具表露自己的心声。教育双方也可以通过短信、网络等形式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所以借助网络新媒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不仅可借助新媒体及时了解和收集大学生关心的热点话题和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想法,而且还能全面、深入地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和思想动态,及时发现问题并展开针对性的教育,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是把“双刃剑”,它在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使得当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塑造。新媒体环境中所产生的多元文化,使得信息在、获取与认知的各个过程中不再受信息主体的控制,通过有线或无线的方式使得所有人都能够接收到;多元文化给大学生更多机会接触各种不同文化知识与价值观念的选择,同时也给大学生的社会生活树立了不同的价值标准。而“90后”大学生崇尚独立、自主和个性,再加上他们自身的好奇心和心理的不成熟,缺乏理性的独立判断能力,面对新媒体的信息多元化、匿名性和虚拟性,无法准确地进行认知与判断,所以容易对很多内容不加分析,盲目接受虚假信息和西方的某些价值观念。在面对多样化信息时,不会片面相信“官方信息”,相反更容易受负面信息的诱导,导致信息权威的丧失,对权威失去信心,使其在信息认知方面缺乏不确定性,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与塑造[3]。

2.新媒体对传统教育方式形成挑战。在当前新媒体广泛应用的情况下,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渠道更加广泛,已经不再依赖于书本和老师的言传身教,他们由于受新媒体的多媒体性和全互动性的影响,较为喜欢接受直观的信息内容和平等的交流方式,所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被动摇,同时,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也受到了挑战,如课堂教育、班会、“面对面”沟通谈心等教育方式,由于其形式和内容相对较为单一和枯燥,难以调动当代“90后”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能较好地满足他们的思维方式和心理需要,其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为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效性增加了难度。

3.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身素养提出挑战。新媒体的迅速兴起和广泛应用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尤其是一线辅导员的自身媒体素养的学习和提高提出了新的挑战。现在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大多是“70后”、“80后”,面对新形势,部分辅导员还存在新媒体技术意识淡薄、网络技术水平差、缺乏接受新鲜事物的敏锐性、观念更新不够等不足之处,对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和特点了解不透彻,对新媒体时代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突出问题和矛盾没有进行深入系统的思考和研究,这就很难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需要,不能提升“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效性和可持续性[4]。

四、新媒体时代加强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

1.运用新媒体,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平台。我们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巨大优势,将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使之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传播载体。①运用新媒体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学生进行有效交流互动。思想政治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E-mail、QQ、MSN、BBS、博客、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快捷、互动性强的特点,及时地针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互动,开展教育引导工作,使大学生在使用网络媒体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提升获得知识的层次、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形成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教育舆论导向。②积极推进新媒体与传统媒介的连通、互动、融合,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和特点,打造贴近学生、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品牌项目。例如通过建立主题思想教育网站,将当前学生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和涉及学生利益的问题,通过党的创新理论加以解释和说明,以视频、图片等生动的形式及时并听取学生的反馈信息。可建立“网上团员之家”,打造共青团工作的新平台。同时,还可以利用网站上传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问卷,进行在线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梳理归类,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采取措施应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除了建立校园网络,还可以创办校园手机报,将全校师生的手机导入到平台中,开设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不同版块,精选积极向上、短小精悍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发送到全校师生的手机上,营造健康的舆论氛围。

2.建立信息监管机制,营造健康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高校要构建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文化环境,就要加强对网站的监督管理,建立校园新媒体信息的管理机制。运用技术手段在校园内网和外网的界面上构筑信息关卡,通过设立网络管理员,及时了解网上信息,对网上的一些有害信息及时进行过滤,屏蔽危害大学生心理、思想的不良信息,对新媒体的信息传播实施有效的监控和合理的引导。同时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应发挥其组织者和管理者的作用,组织学生干部对本校网络信息进行监督,包括贴吧、论坛、学生QQ群、微博、微信等,对社会中传播的不良信息以及学生发表的不当言论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删除,坚决切断有害信息传播,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5]。

3.着力提升师生的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是指公众接触、解读、使用媒介的素质和修养,包括三个环节:接触媒介、获取信息;解读媒介、批判地接受媒介信息;利用媒介工作和生活,通过媒介发出声音并维护自己的利益[6]。针对新媒体环境下信息泛滥的现象,高校要加强引导,提升师生的媒介素养。高校可利用多种渠道加强对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养,如可以将新媒体知识、道德和法制教育渗透到有关课程教学中,或组织新媒体知识专题讲座,或开设媒介素养选修课,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对有害信息自觉抵制、批判的意识和能力,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新媒体观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媒介素养不仅仅是“说服”、“传递”信息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信息“分析”、“鉴别”、“筛选”、“评价”、“引导”能力的提升和完善[7]。广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顺应时代潮流发展趋势,及时普及新媒体技术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积极运用新媒体去开展工作,提高把握新情况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肖意贞.影响与对策:新媒体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1,24(4):29-33.

[2]徐敏.利用网络新媒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科学与财富,2012:26-27.

[3]张静,王欢.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信息认知的困境[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2013,25(2):89-93.

[4]朱宇.新媒体视域下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J].媒介教育,2013,02(下):139-140.

[5]李萌.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3,29(04):55-56.

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篇4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新媒体时代;教育模式

以互联网、3G移动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甚至语言习惯,也引发了对网络舆情的重视与研究。网络舆情热点紧扣社会舆情,社会重大事件或是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引起网民广泛关注,对现实社会产生深刻影响。新媒体上这些形形的信息、观点和思潮不可避免地会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在继承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充分挖掘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使大学生通过现代信息传播渠道接受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深入研究和持续探索的课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变

1.1现代教育观念的转变

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发生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的是理论知识的学习,其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填鸭式或者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受到重视,从而缺乏调动以及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更崇尚自由化以及多元化的学习氛围,发散式的教育模式更能被大学生所接受。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要转变教育观念,一方面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人员应当转变对现代大学生的传统看法,将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起来,正确对待大学生多元化的思维模式。另一方面,要将传统思想政治理论灌输模式,转变为渗透式、体验式的教育方式。

1.2教育内容的转变

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与了解了世界大格局。在互联网的推动下,大学生也能够更加便捷的获取了信息,使得大学生能够快捷的把握时展脉络。但是大学生在团队协作精神方面存在不足,以至于大学生难以形成其强大的合力。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存在教育内容方面的转变。一方面需要将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以及信念教育作为重点,将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作为导向。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的价值基石,转变教育内容,从而提高大W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1.3沟通平台的转变

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沟通平台发生了转变。网络以及手机作为信息传播媒介,已经成为大学生群体性特征形成的关键因素。网络新现象与新思维不断对大学生产生影响,很多网络青年组织也纷纷建立。从事实方面来看,网络论坛、校内网以及QQ群等沟通交流平台,为大学生的交流学习提供了便利。通过利用博客与视频,能够有效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这些都表明了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开拓创新,建立网络教育新体系,同时也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新渠道进行拓宽。

二、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

2.1多措并举,创新方法

在新媒体时代下,要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探索,多措并举,创新方法,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进行落实。因此,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入手:一是将大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出来,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在课堂思想政治学习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有益实践活动的组织,这样不但能够增加学生的社会经验与阅历,同时通过积极的实践活动,也大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二是充分利用现代各种媒体的影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充分利用各种先进的现代媒体手段,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可以利用广播站、校园主题以及校园网等积极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三是加强监控与管理网络信息。为了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需要对 网络法律法规进行建立健全,规范大学生上网行为,并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打击,从而确保网络秩序的良性发展。除此之外,还要增强大学生法制意识,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意识,并做好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四是最工作机制进行建立健全,从而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长期性的工作,只有进行制度的制定,才能确保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长效性以及连续性。

2.2放眼社会、与时俱进

在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的探索,需要放眼社会,与时俱进,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系列问题,对于恩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既带来了工作上的困难,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开拓了工作领域。作为高校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一定要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创新工作思想。面对不断变化的现实环境,只有不断的学习,把握新特点,采用新方法,应用新理念,积极寻求工作新举措,争取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取得新的突破。

三、结语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得出来,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与时俱进。高校只有正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思路与方法进行调整,从而适应当前新媒体时代的发展步伐,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篇5

关键词:微时代;媒介素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862X(2017)04-0182-004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媒体新技术有效融合不仅是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能力问题。媒介素养作为“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为重要的能力,再一次成为教育者需要研究的“新”课题,也是在互联网时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必然要求。

一、“微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微时代”的出现是得益于计算机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站在不同的角度,“微时代”的内涵有所不同。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微时代”指的是在数字化通信技术的支撑之下,运用移动便捷的显示终端设备将音频、文字、图像、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进行实时、互动传播的时代。从受众的角度来看,“微时代”指的是由无数微民造就的信息传播新时代。从“微时代”产生的基础性条件来看,微时代指的是以微博作为传播媒介代表、以短小精练作为文化传播特征的时代。[1]从“微时代”所包含的具体内容来看,“微时代”是包含了微公益、微博客、微语录、微阅读等多种生活内容形式的新时代。总体而言,“微时代”是一个蕴含着社会心理、信息传播、文化传播、生活方式、人际交往等多种复杂语义的时代命题。在“微时代”,信息传播呈现出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信息传播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微时代”,信息传播不再依赖于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依赖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介,人们只要手持移动终端设备,就可以进行信息传播,这意味着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信息传播,由此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二是互动性更强。在“微时代”,信息传播不再以主流媒体为中心,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信息传播者,从而摆脱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单向信息传播模式。在这样的前提之下,对于任何一条“微”信息,人们都可以进行评论和转载,这加强了信息传播的双向互动性。

根据2017年1月公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95亿。调查显示,79.6%的网民最常使用的APP是微信。可见在“微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充当信息传播载体,这意味大学生对于信息的接收与传播比以往更加自由,这就增加了信息传播的不确定性,增加了高校进行舆论引导的难度。如果大学生媒介素养不高,不能有效地甄别和筛选信息,那么一些不良信息甚至反马克思主义、主义的信息很可能通过“微时代”的微博、微信等媒介直接向大学生传播,进而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树立,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大打折扣。因此,在“微时代”的背景之下,只有不断加强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育,才能顺应新的社会条件之下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基于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媒介素养是“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最为重要的能力。

二、“微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从应然的角度来看,当前新媒体的发展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有较大的需求。但从实然的角度来看,当前在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对于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缺乏足够的重视,使得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面临供需失衡的问题,而这也是“微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所面临的重大困境之一。具体来看,当前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供需失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供需的失衡。在“微时代”,信息传播的载体不再依赖于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而是依赖于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从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来看,其所依赖的载体主要是书本和多媒体,很少有高校真正意识到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这就导致思想政治教育者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仍然依赖于传统载体,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甚至不会使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之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模式都缺乏一定的创新性,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拥有绝对的话语权空间。但在“微时代”,微博、微信的开放性将直接削弱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导地位,依托于“微时代”的各种信息传媒媒介,学生可以快速地获得各种信息,但正是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微博、微信等d体,使得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者没有充分发挥微博、微信的作用,不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微时代”的各种信息,进而削弱了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话语权。[2]也正是如此,才导致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都不能很好地运用“微时代”的各种新媒介,自然难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培育正确的媒介观。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正是当前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供需的失衡,才导致目前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缓慢。

二是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供需的失衡。从本质上来看,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群体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为了实现此目标,我国高校采取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主要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中心,通过课堂知识传授、榜样激励、说服教育等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式的思想政治教育。而学生在此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下,往往是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应该说,在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介没有产生以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以思想政治教育者为中心,而学生由于没有畅通的表达渠道,只能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被动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伴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在微信、微博这些自由开放、多点对多点、交叉传播的网络平台上,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学生简单的线性关系被改变,大学生不仅仅是思想政治知识的被动接收者,他们还可以通过其他渠道去验证相关理论知识的真伪。[3]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改变过去以自己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微博或微信,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如此才能取得良好之成效,否则将直接动摇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由此不难判断,在“微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要求改变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呼唤更为尊重学生本体地位的教育模式。从这个角度来看,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供需也面临着一定的失衡,这也直接制约了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

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供需的失衡。“微时代”形成了鲜明的微信舆论场和微博舆论场,其形成的机理大致都包含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设置议题,构建话语权空间;第二个层次是信息传播扩散;第三个层次是议程设置,产生新的舆论引导力。由此可以看出,“微时代”新媒体最大的作用之一就是推动相关事件的传播,如果不加以有效引导,可能在短时间内形成,“非典防治”、“清华北大餐厅爆炸案”等一系列公共事件表明,必须注重大W生理性对待公共事件观的培育,而这也正是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的重要内容。但受制于传统舆论控制理念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针对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的态度上,一直是坚持以“堵”为首要原则,即加强对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的信息控制,不向学生讲解或分析相关的突发性事件,以避免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对学生造成不良影响。[4]正是基于此,使得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往往被视为高校保卫部门的工作,而与思想政治教育并无实际联系。应该说,高校在针对突发性事件的态度上,其出发点是好的,特别是针对思想不是很成熟的大学生群体而言,其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对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信息进行控制的前提是建立在大学生无法及时接触到相关信息的基础之上,在当前信息传播模式去“中心化”的背景之下,想要对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的信息进行控制已经不现实。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增加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的相关内容,将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的正确分析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常规内容体系之中,让学生不再对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抱有好奇心理,并在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教育中坚定道德与理想信念,如此才能逐步培养大学生正确对待网络突发事件和公共事件的态度,进而有效提高其媒介素养。

三、“微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在“微时代”,微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已经深入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为当代大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才能增强自身的信息鉴别能力。而作为高校而言,要真正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过程中的作用,也必须正视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对学生所带来的潜在影响,顺应新媒体发展的趋势,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积极融入微文化因素,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针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供需失衡的问题,必须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三个方面的结构,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中的作用,而这也正是“微时代”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路径。

一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积极融入新媒介。“微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革新相应载体,一方面,高校应重视通过微博、微信等平台进行主流价值观引导,以培育学生正确的媒介观。在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就必须加强对信息的甄别,以“疏堵结合,及时沟通”为原则,弘扬正确向上的网络文化,保证网络信息舆论的正确导向。要高度重视针对学生进行舆情分析,一旦发现违反国家方针政策、触犯法律法规以及违反学校管理规定的错误信息和危险信息,都要立即追查来源,迅速分析相关信息所涉及事件的性质、尽快查明真相,并在慎重分析研究后积极做出反应,以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微博、微信等平台为重要工具进行事件的澄清和疏导。另一方面,可以创建班级微博,将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事项比如社会责任教育等事项通过班级微博进行,既便于学生第一时间获取信息,也有助于提高班级互通信息的效率。通过此举,可以逐步培育学生正确利用“微时代”的各种媒介,同时也可以避免微文化对于大学主流价值观的消解。

二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微时代”背景之下,面对多元化的信息传播媒介,要实现大学生媒介素养培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转变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体来看,可以充分利用微博互动性较强的特点,让思想政治教育者与学生开展和谐对话。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中,师生双方是缺少沟通和互动的。由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开通专门针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微博,并在微博上公布与媒介素养培育课程方面的内容,要求学生通过微博的形式与老师加强沟通和交流。通过此种方式,可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身份的频繁转换,也可以让学生及时将在网上收集到的其他观点与教育者进行交流,从而在交流过程中碰撞出新的思想火花。微博简洁、操作方便的特点,与当代大学生的个性特点相符,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微博与学生进行沟通,有助于淡化其教育者的身份,从而消除双方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隔阂,让学生更易于接受教育者的教学方式和内容,有助于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拓展媒介素养教育方面的内容。

三是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突出媒介素养。一方面,建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媒介方面的知识纳入相关的课程体系之中,特别是针对当前新媒体微博和微信舆论场的媒介类别、媒介组织运行规律、媒介信息传播规律、媒介使用知识以及媒介信息传播与社会舆论的关联性等方面的内容进行重点介绍,让学生能够对微时代的各种媒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为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奠定基础,同时也为高校利用新媒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造一定的条件。另一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中增加网络事件的相关内容,以培养学生正确应对网络事件的媒介素养。在“微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加快,并由此导致了层出不穷的网络事件。如何理性看待这些网络事件,直接关系着学生主流价值观的树立,也影响着学生媒介素养的高低。基于此,以网络事件为载体,当前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构建的首要任务就是开展以网络事件为中心的知识教育,向学生仔细阐述网络事件的概念、性质、结构、影响、成因等,让学生充分了解网络事件的本质,为危机教育做好理论铺垫。与此同时,可以通过主题班会、公共安全事件讲座、征文比赛等形式,对学生强化安全教育。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应对网络事件的演练活动之中,在实践中增强理性对待网络事件的意识,进而提升其媒介素养。

参考文献:

[1]周琪,罗川.“微时代”下大学生价值观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应对[J].思想教育研究,2014,(01):68-70.

[2]元林.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的网络传播研究[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235.

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篇6

关键词:新媒体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影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83-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在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新载体的同时,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也是新的挑战,青年学生是新媒体发展的主要受众。新媒体渐渐占据大学生的生活,对大学生思想行为有着深层的影响。但是众多的社会思潮、多元价值观念及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使得大学生的思想政治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和矛盾性倾向。党的十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建设和网络宣传思想工作,《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强调要充分运用新型传播手段创新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掌握网络舆论主动权,并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1]。

1 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

大学成长阶段有着阶段性任务,大一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良学风,大二努力探究专业知识,大三寻找人生方向,大四准备考研、就业。大学生活的转变是从学生走向社会的一个必经之路,大学阶段是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时期,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较为艰巨。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原因主要是:

一方面,新媒体较传统的媒介,实现了听说读写唱的表达外化,可视化程度高,使得各种思想和信息,不受地域和时空的限制,丰富了青年感官的感受,使得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自由化表现外向[1]新媒体有着新的媒介形态,是有利于传播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改变原来的二元对流模式,每个人都是自媒体,在新媒体的帮助下,坚定的意识形态传播也得能得到很好的拓展。

另一方面,新媒体是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情况下产生,会存在多种不同的价值导向,学生的价值观表现出多样性。个人既要积极奉献,又要自我价值的实现。”,同时一些不良的文化和思潮,对于意志品质不坚定的大学生来说,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新媒体的发展在这样吵杂的环境下,使得部分同学忽视了精神追求,信仰模糊,大部分大学生心智还不够成熟,在遇到困难挫折面前往往选择逃避,理想与现实的偏差也容易产生懒惰意识[2]。

2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艰巨性

在新媒体的催生下,多元的社会思潮、价值观念及生活方式正影响着大学生,但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大学生利用新媒体开拓了思维,他们的思想更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崇尚自我,注重个人奋斗和价值的实现。无论新媒体如何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模式,蕴含其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会变的,在2008北京奥运、汶川地震、上海世博会举办、国庆60周年、抗战胜利70周年、建党95周年等关键点上,透过新媒体,显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不变

的[3]。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任务的艰巨性[4]在于:新媒体时代特点及群体特性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行为特点,大学生精力充沛,思维敏捷,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并且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都对社会及人生问题认识不够深刻,受其他因素影响较大。大部分大学生课余时间较多,身处异地缺少家人的陪伴,交朋友会驱使他们排解心里的孤独。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得到满足就会转向网络新媒体,寻求自身的价值。这时接触到好的与坏的思潮都会影响大学生政治思想的偏向。社会经验缺乏阻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不能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用于实际,也没有判别能力。阻碍大学生成长成才。社会变革度加快,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化教学资源,改善教学环境是关键性的一步。传统的校园教学模式不能满足大学生的发展需求,传统思想教育模式不能很好地被学生所接受。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正好解决此类问题。

3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面对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许多新情况新任务,提出要创新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艰巨性,我们要科学的创新新媒体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使得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思想性。整合各种优质资源、各类优势力量合力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5]。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符合学生需求,采用学生喜爱的方式,遵循教育规律和时代特点,引导青年学生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5]。这就要求我们在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思想主导性与新媒体传播规律的科学遵循性紧密结合起来,对策如下:

一是以优质内容和多样的形式来吸引学生,引领思想。新媒体以内容为主,要利用高校优势资源和校外的优质资源,根据学生的刚性需求,学生体验的角度出发,根据新媒体传播规律,对具体内容再造,可以采用微信、微博、博客、QQ、BBS、APP等媒介传播,利用慕课、微课等形式进行知识讲解。用碎片化、互动化、交互性的方式来传播学习内容,把思想教育内容以潜移默化的方式融合在各类课程中。比如,我们可以将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事件进行深加工和优质加工,及时的引导学生对热点问题全面地分析;以微博、微信、QQ、微课程、直播等形式,从学生关心的问题切入,将矛盾与困惑化解在交流与领悟之中。

二是依托已有的渠道和优势资源平台,通过线上线下协调来抓住学生。采用“学校组织、网络搭台、学生唱戏”的模式,形成品牌。比如,针对学生就业的需求,丰富就业创业资源,服务学生发展需求,可以举办各类创意创业赛事,帮助学生建立创业必需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借助网络教育及社会媒体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岗位、就业信息。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利用大数据云平台为高校师生提供一站式和个性化服务,将学校的教务、宣传、后勤、图书、学工等部门与平台服务双向对接,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服务黏合度和使用影响力。

三要利用新媒体,大力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努力营造浓厚氛围。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大力唱响主旋律,积极弘扬正能量,依托新媒体,组织开展各类思政教育类活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充分发挥了网络“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通过学生喜爱的方式,润物无声地做好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当代青年学生主体意识强,不喜欢传统的灌输说教,追求自我展现。新媒体又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这也切合了时代的需要,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要秉承开放、共建、共享的理念,以学生主体,使学生能自主开发各类网络应用功能、创造各种网络文化产品,把自己创造的各种教育资源拉入进来,同时,在内容上加以引导,在润物细无声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师要利用新媒体,努力打造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等群体的学习交流平台,探索开设辅导员工作室等新媒体载体,使思政教育的领域从课堂到网络空间。充分利用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合力,在共同努力下,使得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

以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新媒体应用实践为例,为主动占据网络和新媒体阵地,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着力解决大学生思想观念多元化、矛盾性、自我性等问题,加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用线上线下多渠道的模式,线上利用微信平台ydjkxy,微信平台开发利用多个平台,包括学生“四心”教育,学“习”会(学习系列讲话),爱国主义教育(开展线上主题爱国教育班会活动)等。现已基本实现各项宣传、通知、互动、服务等功能,能很好的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覆盖,现已有关注量1万余人。同时,微信平台也成为了学生、教师自媒体的平台,实现一点带面,以个人正能量宣传带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充分利用微信平台的同时,还利用微博、微信、贴吧、QQ等平台促进学院移动课堂教育,化无形为有形。在学生中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同时利用学生专业特长,在手机APP开发上,打造出具有品牌效应思政教育软件。利用教职工开发的蓝墨云班课软件,开展第二课堂的思想政治教育,更进一步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时代需要,以新媒体为载体,通过多样的形式,润物细无声。同时,不能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

4 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已经很大程度影响了大学生的生活,做为全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了在新媒体时代更好地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笔者结合烟台大学计算机与控制工程学院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际,深层次地发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严峻性,和工作的艰巨性,并通过分析了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寻找切实可行的教育工作办法。

参考文献:

[1] 张骥飞.新形势下提高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有效性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5(26):237-238.

[2] 邵雅利.网络时代下90后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调查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54-58.

[3] 邵敏霞.论青年群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与践行[J].传承,2014(10):96-98.

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篇7

【关键词】:新时代 大学生 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这里所说的“新时代”并不是一个准确时期,而是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这段我国经济科技迅猛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的时期。尤其是近几年大学生的生活状况等各方面发生了显著的变化,随之也出现了许多问题,必须适时地对其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主要应包括思想素质教育、道德素质教育、政治素质教育、能力素质教育等。

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与发展要受外部制约和内在转化这两个方面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新时代的大学生更是呈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从外部制约即社会环境来看,改革开放尤其十四大以来我国呈现出极好的发展趋势并不断取得优异成果。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完善,政治民主不断向前推进,法制不断健全,科技飞速发展。我国在党的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发展全局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这就为新时代大学生提供了不同以往的有利条件。大学所设专业趋向多样化,大学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大学生的选择也趋向自主化。另外,电脑、网络也给大学生带来不同的精彩。这些都促使着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但同时由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和复杂,大学生所面临的问题也不断增加,有时会出现思想道德素质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的现象。从内在转化即新时代大学生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来看,有一项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显示。

大学生的自身特点主要表现为“五强五弱”。

“五强”:一是主体意识强,对传统的习俗和说教具有逆反心理;二是进取意识强,不甘寂寞、不甘平庸,勇于进取,具有“敢为天下先”的豪迈气概;三是接受新鲜事物和知识的能力强;四是个体竞争意识强;五是参与社会的意识强。

“五弱”:一是社会责任感较弱;二是亲自动手的实践能力较弱;三是集体主义观念较弱;四是政治辨别能力较弱;五是心理承受能力较弱。当然这份调查只能做一定的参考,不能全面精确的反映出新时代大学生的面貌。

新时代的学生的特点极易导致大学生出现两种现象:第一种现象是狂傲。很多大学生自视过高产生一种唯我独尊的心态,表现就是狂傲自大、目中无人,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尤为突出。第二种现象是颓废。这类学生的心理素质极不稳定,情绪波动较大,很容易产生低落情绪,甚至一蹶不振、自己看不起自己,特别是受到批评、遭遇挫折的时候,表现为自卑、无所谓、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等行为特点。对此一定要加强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同时我们更应看到并积极鼓励与发扬新时代大学生的优点。从世博会及抗震救灾中,我们看到了积极向上,热情善良的大学生,充分显示出了新时代大学生的坚强、勇敢、还有最明显的纯真与善良。虽然有很多大学生是独生子女,但通过网络等便捷的通信设备,大家的心都是相通的,能够体察到世界上每个角落的欢乐与痛苦。新时代大学生表现突出的追求个性与无所谓的态度并非全是负面的。追求个性并非脱离社会,而是为了在社会中保持自己、展示自己。“无所谓”并非一切都无所谓,而是能够分清主次,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新时代大学生看重的是精神上的财富,注重友情、富有爱心,追求更好的物质条件但不会在丰富的物质世界里迷失自已。由此可见新时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的同时仍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应注意加强对其进行教育和引导。

二、影响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是指人们所处的社会条件的总和,也就是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这里主要指宏观的社会环境,一般包括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生活条件、社会政治制度及现实政治状况、社会文化及各种文化活动和大众传播媒介。新时代大学生所在的社会环境前面已有说明这里不再赘述。这样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二)家庭环境。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赡养关系组成的最基本的社会生活组织形式,是构成社会的细胞。家庭是人的第一所学校,是个人成长的摇篮。思想政治教育的家庭环境,主要是指家长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对家庭成员尤其是对子女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的影响氛围。新时代大学生不论生长在何种家庭,首先物质生活上是无需担忧的。另外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多了起来,若在家中受到过分溺爱就容易像温室的花朵一样经不起外面风雨的历练。同时,随着离婚率的上升,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也不少见,而单亲环境若处理不好,会在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健康发展中起阻碍作用。

(三)学校环境。学校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受教育者传播社会规范、道德观、价值观以及历代积累的知识、技能,使之符合一定阶级需要的人才的场所。大学不仅要传授大学生们专业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提高大学生的整体素质,使之适应即将步入的社会,丰富大学生的知识,活跃大学生的思维,即从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等方面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自身因素。自身因素是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发展的内在因素。大家可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兄弟两个,一个事业很成功,一个却沦落入狱,当问及他们成功或堕落的原因时,他们的答案却都是“谁让我有一个落魄的家庭、一个坐牢的父亲”可见面对同样的环境态度不同、目标不同结果也会不尽相同。外部环境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是内因,是我们自己。

三、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方法途径

(一)理论教育。

可以有针对性的开设专门的课程。开设如《心理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课程。这种方法比较系统,但同时应注意讲课方式和技巧,如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进行讲解。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深刻可以古为今用,而且浓厚的文化氛围深厚的中华民族文化底蕴也很受大学生欢迎;使用一些故事讲道理,故事容易引起学生兴趣而且令人记忆深刻;利用书本知识分析社会热点,学以致用,这样学生比较有积极性;还应定期开设专题讲座。如开展形势政策专题讲座等;同时应注意将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渗透到业务课内。在进行科学文化教育的同时贯穿思想道德素质教育。在进行理论教育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不可忽视。教师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保证。概括地说,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效果和威力,“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但二者都要靠教师来体现。另外进行理论教育还要注重情感教学。因为思想道德素质教育不同于其他业务课程,它既是传授知识的认知过程,也是开启学生心灵的情感过程。

(二)实践教育。

这里说的实践教育就是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其思想觉悟和认识能力。实践教育的具体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教育要利用好各种实践活动,如要求学生写活动计划书、活动记录、实践报告、实践心得体会总结等,来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知与行从旧质到新质的转化。

(三)建设优良校园文化。

对大学生来说最主要的环境就是校园环境,优良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大学生陶冶情操、构建健康人格,提高整体素质。建设优良校园文化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其一,努力建设美化校园环境。布局合理的校园建筑,整洁简约的教室布置,文明健康的文化教育设施,不仅能体现出学校的管理层次和办学水平,而且给学生带来巨大的精神力量。其二,健全制度,赏罚分明,鼓励公平竞争形成良好学风。在大学里当升学压力不如中学时,有很多人就会松懈下来,在大学里虚度光阴。为防止这种不良现象的出现,应积极采用各种考试制度,赏罚制度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产生,进一步以良好的学风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发展。其三,以多种形式促进良好精神文化的形成。如开展演讲赛、运动会等活动,支持并合理引导社团的各种活动,倡导充满活力,健康向上的文艺晚会,丰富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另外,也可利用名人名言框、标语牌等进行宣传教育。这些可一起构成优良的校园精神文化,对提高新时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起到积极作用。

(四)针对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及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进行特殊教育。

教育只有针对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才能得到较好的效果。在学校教育中应注意几方面有针对性的教育:其一,要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教育。如对大一新生进行入学教育,以如何适应大学生活,如何渡过大学生活等内容的教育为主,帮助大一新生减少盲目行为,具体来讲可举行大学生学习及生活经验交流会等活动;对大二、大三学生在鼓励学习的同时也支持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以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对大四学生,进行升学指导、就业指导等教育,鼓励考研的学生努力学习,并提供有利的学习条件加以支持,对面临毕业的学生进行就业知识心理指导,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就业意识,进而在社会中保持健全的人格。其二,应针对不同时期社会状况开展教育。在国内或国际出现重大新闻,引起广泛注意时,鉴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应适时开展主题性讲座,使大学生能深入了解事件事实及背景,学会冷静地思考问题。如,解读十七大报告、针对抗震救灾活动及举办世博会开展爱国教育,奉献爱心教育等。其三,还应针对大学生进行易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教育。对大学生易产生的恋爱问题、学习问题、交友问题、师生关系问题等以举办讲座、座谈会、选修课、心理咨询等方式进行特殊教育。

“教育即解放,解放学生被禁锢的心智,解放学生被束缚的个性,使学生僵化的头脑能异想天开,使学生萎缩的人格大方异彩,使学生的表情丰富起来,让社会富强起来。”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郑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何水清,我所亲历的西南联大本科教育[J],中国大学教育,2008.10

[4]黄志坚,把守护良心纳入思想道德教育范畴[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10

[5]姜俊红,心理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122-191页

[6]刘强等,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邱伟光等,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155-158页

作者简介:

新时代的大学教育思想篇8

“互联网+”作为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和标志,正在引起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领域的深刻变化。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其发展已经并将继续呈现出深度人本化、线上线下融合化、教育体系生态化、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智慧集成等新趋势。

关键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新趋势

DOI:10.15938/ki.iper.2017.02.019

中图分类号: 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9749(2017)02-0088-04

“互联网+”即“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它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平台,在实现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中创造新的发展业态。“互联网+”,深刻影响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赖以存在的环境,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条件,势必带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变化。研究表明,“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经并将继续呈现出深度人本化、线上线下融合化、教育体系生态化、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智慧集成等明显的新趋势。

一、 深度人本化

20世纪后期,信息技术开始走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并逐渐进入普及性应用阶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知识传授的手段和工具,教育理念仍然停留在以“教”为中心,以知识传授为主导的层次,无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束缚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以人为本”还停留在口号上。

2015年5月23日,在给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中指出,“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1]2012年9月5日,刘延东副总理在第一次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迫切要求教与学的‘双重革命’,加快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从知识传授为主向能力培养为主转变,从课堂学习为主向多种学习方式转变。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一转变,加快推动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满足学习者的多样化与个性化需要,使教育更加体现以人为本”[2]。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目的是促进人在社会中的生存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最高目的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确定的,而其载体和形式则是可选择的,但无论什么样的载体和形式,都只是手段,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目的。

当前,“衔着鼠标出生”的95后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他们作为复杂的网络世界的原住民已经掌握了快速、离散和碎片化的学习方式,进而形成了崇尚民主、追求自由的个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进行高度融合,坚持立德树人,尊重教育规律和个体差异,基于深度人本化理念创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模式,实现公平教育、平等教育、个性教育,构建“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可见,深度人本化是“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要求,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1.以深度人本化理念实现公平教育

在“互联网+”时代,大学生只要手持一个移动终端,通过互联网就可以实现“教师任你选、名校任你挑”的教育图景。这一快速、离散和碎片化学习方式基于深度人本化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建立全方位的课程共享平台,打破地域壁垒,使每个人都能公平享有来自世界各地的优质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开阔视野和丰富知识,轻松实现学习的四个“any”(anyone、Anywhere、anytime、anything)。

2.以深度人本化理念实现平等教育

互联网不仅具有教育教学资源的丰富性,而且其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表现形式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有利于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手机短信、即时通信软件、微博等技术的即时性、平等性、互动性等,打破了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支配与被支配、控制与被控制的不协调关系,进而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双向互动的平等关系。

3.以深度人本化理念实现个性教育

在大数据等新技术支持下,教育者有可能及时、准确地了解人的思想情绪及所关心的热点问题,从而制订相应的教学策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性化。同时,网络参与的平等性和非强制性,有助于大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他们可以根据自身需要有选择地学习MOOC、微课等新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甚至可以根据自己思想品德发展的实际提交教育教学需求订单,而学校和教师则可以利用网上教育平台打造定制教育,从而实现个性化思想政治教育。

二、 线上线下融合化

“互联网+”的本质,就是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相融合,打破线上和线下的界限,实现线上线下的高度融合。这种模式,适用于物质商品的交换,同样也适用于具有精神交流性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随着“互联网+”行动计划的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线上线下融合化也成为一种新常态。

在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线上教育的初始阶段,是20世纪后期兴起的以计算机、现代通信等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远程教育,它将多媒体课件和视频直接用于虚拟教室或直播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时间和空间的限制。2012年,以大规模在线学习为特点的MOOC和以碎片化学习为特点的微课等蓬勃兴起,便把线上教育推向高潮。其实,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各有自己的特点。线下教育通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以面对面、心贴心的直接交互方式进行思想交流,有利于以情感人、以人格服人。而线上教育主要通过人机交互的方式进行思想对话,具有及时便捷、多种方式融合等特点,这对于“衔着鼠标出生”的新一代大学生更具有针对性、时效性、感染力,教育者的教育引导更易使他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显然,这是传统的线下教育所不具有的优势所在。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线上线下高度融合,融合了线上教育与线下教育的优点,具有线上与线下各自都不具有的整体优势(见表1),既是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必然要求,也是体现教育双方主体地位的正确选择。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双主体,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既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更是学生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作为双主体的师生共同商定学习计划,兼顾群体和个性的需求和差异,允许有学习计划约束下的一定自由。显然,只有线上线下高度融合,才能在教育过程中既增进情感交流,又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才能在学习环境上实现传统教室和网络空间穿越,在教学效果上达到教学相长,从而提升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三、教育体系生态化

生态系统源于生态学,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高度整合,它已被引入到社会科学领域。以互联网为支撑的商业社会生态系统,为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提供了重要机遇和启示。

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系统和工作体系走向生态化

在信息化社会,建立生态系统具有普遍意义,如建设舆论生态、建设文化生态等等,即使是位于社会高端的政治领域也要构建政治生态。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虽然具有前所未有的社会环境和办学条件,但这些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的任务和大学生的实际需求并不完全相适应,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势在必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主动抢占新的教育阵地,在净化、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努力开发和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充分用好线上与线下两个空间、课程与微资源两种资源、PC和移动两种终端,广泛运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实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方位、全过程覆盖。

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教育合力化

建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整合各种教育资源和手段形成教育合力,有利于在目标上统一要求,空间上无缝衔接,优势互补,实现对大学生全方位、全过程覆盖,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整体性,其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形成了教与学的教育合力,生态系统能正确处理规模化与人本化的关系,促进教育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学习结合转变,注重师生教学互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第二,形成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教育合力,促进课堂教学与日常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网络课堂、传统课堂、实践课堂各自的育人优势。第三、形成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教育合力,发挥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所有教师的育人职责。第四、形成了社会、家庭、学校的教育合力,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整合所有资源,探索建立了适应社会需要、符合家庭期望、结合学校实际,体现学生特点的全方位育人模式。

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功能隐性化

教育是显性和隐性的统一,前者指直接的、明确的、事先编制的课程,后者则是没有被列入课程计划却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各种文化要素的统称,是以间接的、内隐的方式呈现的课程。隐性课程(hidden curriculum)(或译潜在课程、隐蔽课程等)的概念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杰克逊(Jackson.P.W)最早提出,很快就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近年来,针对显性课程中存在着的形式单一、内容枯燥、说教意味过浓等现象,高校在加强和改进显性课程建设的同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视隐性课程建设,如校园文化建设,红色网站、官方微博、官方微信等的建设,并取得了明显效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态系统,不仅包括众多的显性课程,而且也会有更多的隐性课程。实践表明,隐性课程的突出特点在于它能以隐含的方式影响学生的思想、情感与态度。因此,在信息化社会,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精深严谨的教育内容蕴含在看似价值中立的信息形态中,渗透到深入浅出和生动活泼的网络表现形式中,在与大学生信息互动中进行教化和引导,使之在系统化的教育生态系统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先进思想的洗礼和优良道德的熏陶。中央电视台官方网站开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栏,以动画的形式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避免了因抽象的理论说教而不受观众欢迎的现象,效果十分显著,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范例。

四、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智慧集成

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信息量和数据处理量呈爆炸性增长,当今社会已由数字时代进入了大数据时代。以大容量、多样化、速度快、应用价值高的数据为特征的“大数据”,把人类带入到了一个全新的智慧时代。“大数据时代的经济学、社会学和许多科学门类都会发生巨大甚至是本质上的变化和发展,进而影响人类的价值体系、知识体系和生活方式。”[5] 由于大数据汇聚存储了教育领域的信息资产,因而隐藏在海量数据背后的有价值信息成为发展“智慧教育”最重要的资源,只要进行深入的数据挖掘和充分运用分析技术,就可以形成连接教育大数据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桥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智慧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必然形成智慧集成的现代特征。

1.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教育方法的智慧化

经验判断是传统教育方法的固有特点,虽然有其合理性,但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素质是否真正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这一方法会导致教育者判断可能出现偏差,进而影响教育者利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精准化、科学化教育。而运用大数据挖掘、分析、预测等技术,基于大数据个性化、科学化、可视化等理念,通过海量数据对学生行为及时分析和准确判断,合理选择线上线下融合法、教育合力法、信息推送法、预防教育法等多样、智慧的教育方法,及时有效解决各种矛盾和问题,从而实现教育目标,彰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性和智慧性。

2.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教育u价的智慧化

传统教育评价主要依靠终结性评价,但人的良好情感和行为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单靠这一评价方式无法准确体现受教育者思想行为的变化发展。基于大数据技术,收集和存储每位受教育者的认知、情感、意志、信念和行为等方面的变化轨迹,从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向以形成性、发展性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转变,从单一性评价向多元化评价转变,全过程评价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具体环节与效果。更重要的是,通过大数据能健全完善评价标准,以评价促引导,促进受教育者主体性发展。

3.在大数据基础上实现教育管理的智慧化

大数据挖掘、分析、预测等技术,改变了传统管理的单一制度规范和纪律约束以及工具化的操作方式,重塑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构建起人机结合的运行机制。一是管理者通过网络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对包括大学生理论素养、思想素质、道德情操、日常操行等在内的所有信息进行量化处理,从中发现其思想行为形成发展的轨迹与规律,预测大学生思想和行为发展的趋势和前景,及时进行引导和干预。二是大数据为实现精准服务提供可能,大数据技术能精准了解学生的日常生活状况,推动教育管理“从注重群体的思想行为到关注个体的差异” [6],更好地贯彻落实把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的原则要求,为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提供保障。三是大数据为管理者的疏导工作和与大学生的对话提供技术支撑,成为双方交流的重要形式。正因如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才具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才能实现大学生由“他人管理”向“自我管理”转变。

科学技术的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技术的力量超乎想象,而人们对科学技术功能的认识和对科学技术掌握的程度也在不断变化。大学生思想政教育必须借助包括“互联网+”在内的科学技术的力量。只有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主动变革和创新,才能不断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N].人民日报.2015-5-24(2).

[2]刘延东.把握机遇 加快推进 开创教育信息化工作新局面――在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EB/OL].(2012-11-02).[2012-09-05].http:///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42/201211/144240.

[3]张耀灿,曹清燕.论马克思主义人学视野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7(6):169-171.

[4]郭春才,金义富.基于未来教育空间站的O2O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5(6):24-30.

推荐期刊
  • 新诗
    刊号:--
    级别:省级期刊
  • 新食品
    刊号:51-1678/TS
    级别:省级期刊
  • 新视野
    刊号:11-3257/D
    级别:CSSCI南大期刊
  • 通信世界
    刊号:11-4405/TP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