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经济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8篇

时间:2023-07-31 09:20:52

经济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

经济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篇1

关键词:国际经济法;可持续发展;发展与矛盾

国际经济法的发展不管是在经济的角度,政治的角度还是在发展的角度,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有着极大的意义。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国与国之间交往日益频繁,联系也日益紧密,经济贸易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这就让国际经济法显得更为重要,其不仅保障了国家的利益,根据国家具体情况来制定贸易条例,也让对外贸易在法制的监管下更加规范,是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纽带。而国际经济法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则是站在发展的角度来规范国家之间的商业行为,将人类未来的发展为参考依据,来规范人的活动,来规范国与国之间的联系。以保护环境,缩小贫富差距、防止生态失衡,以及优化资源配置等为己任,确保国际商业行为和贸易活动的可持续性。

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发展问题

1.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贫富差距是经济全球化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并且在近几年愈演愈烈,差距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在不断地扩大。我们知道,经济全球化一定会给许多发展中国家带来新的发展机遇,让这些发展中国家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另一方面,贸易中的不平等,以及其他现实原因,让国际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其中二八原理就是一个很好的论争,全球的财富80%-85%掌握在20%的人口手中,而全球80%的人口却只掌握了15%-20%的财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印度人口全球排名第二,但是其全国有近五成人口是在贫困线内的,也就是说印度有近一半的人口面临着贫困问题,而这一现象在南美、非洲以及东南亚国家则更为严重。虽然,在国际经贸中,世界财富一直以较大的比例在快速的增长,但是却也让贫富差距更为明显,这种明显的贫富差距是国际经贸中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以及不平等造成的。2.南北矛盾为得到缓解,“剪刀差”一直存在。不可否认,全球化带来了经济的发展,让大多数国家都得到了新的发展机遇,促进了国家内部的发展和进步。但是,发展不平衡问题却也一直存在,南北问题没有得到缓解,“剪刀差”一直存在,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劣势。从全球的产值分布来看,南半球约占北半球的五分之一,而北半球所拥有的财富约为全球财富的80%,这种巨大的产值差距以及财富差距让南北矛盾越来越激烈,而且,伴随着贸易“剪刀差”的影响,这一差距还有不断扩张的趋势,这让严重的经济失衡现象,以及不平等的国际贸易地位,严重的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种严重的南北矛盾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经济殖民,发达国家剥削和蚕食这些弱小国家的利益,以此来推动本国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严重的制约了可持续发展的步伐。3.环境污染。作为近年来老生常谈的问题,环境问题一直都是制约经济发展,威胁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的会产生大量的污染垃圾,包括工业生产所带来的大气污染以及水源污染,还有大量的化工原料以及金属物质的废弃物倾倒,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大量的农药化肥,都加剧了环境问题。随着土壤沙化的严重,雾霾的日益加剧,属土流失和饮用水源的进一步污染,森林的大量砍伐,人类的居住环境在进一步的恶化。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大约有接近20万人口死于环境污染,这一数字还在不断地增加。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发展让各国在享受到了短暂的经济发展喜悦后,陷入了更大的恐慌,随着各类环境污染问题的加剧,让各国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这也是可持续原则得到关注的重要原因。4.生态失衡。在全球化的进程中,存在严重的剥削问题,发达国家剥削和牺牲弱小国家的资源,以低价来进行资源的买入,让这些国家的资源不断流失,让国际生态失衡问题日渐严重。例如菲律宾,为了发展经济,大力的鼓励初级产品出口,造成国内环境的严重破坏,让菲律宾的矿产资源日渐枯竭,森林面积锐减,渔业资源受到严重损害。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大多依靠初级能源产品的出口来换取国内经济的发展,且大多数的国家在经济发展中都会以能源为依托,中国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但是地球资源是有限的,而且许多不可再生资源都已经达到了临界点,能源问题成为了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石油、矿产、水源、土地以及天然气等资源每年都在大幅度减少。经济的发展导致了资源枯竭,生态失衡。生态失衡作为经济发展的附加效应,严重的阻碍了可持续的发展。5.全球化金融风险加剧。海外投资是许多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扩张手段,经济全球化的突进,经济环境的好转,让大批跨国业开始得到迅速的发展,这些企业将目光从国内移向国际市场,开始了国际市场的探索,而海外投资成为了许多企业的一个发展手段。随着这些企业在资本投机行为的发展,许多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立法的速度无法跟上海外投资发展的速度,法律的停滞不前让许多企业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这些企业的法律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世界性资本投机迅速发展,加剧了全球金融市场的不稳定。第二次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阴霾挥之不去,而新一轮的金融危机却又蠢蠢欲动。再加上,目前国际市场上,有超过百分之九十的交易是带有投机性质的,这一数字让我们意识到国际资本泡沫的严重性。这种泡沫的堆积,严重的破坏了正常的经贸活动,让风险加剧,市场的一个小波动都有可能产生蝴蝶效应,带来严重的金融风险。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经济危机的爆发都是经融风险的产物,也都是国际经济泡沫堆积的后果,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

二、国际经济法与可持续发展在内涵方面存在着一致性

当前在很多国家都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用来对本国的社会以及经济的发展进行指导,可持续发展原则指的是在不对子孙后代的需求造成损害的前提下可以对当代人的生产需求进行满足。对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说,发展的平等性、发展的共同性以及发展的可持续性就是其应该坚持的重要原则。国际经济法指的是对国际间的各种经济关心进行调节的各种法律法规的总称。各国之间所拥有的国际贸易关系主要是靠国际经济法进行调整,国际关系存在着比较复杂的一面,不断加快的全球一体化进程,使得国际经济之间形成了更加紧密的关联性以及密切度。国际经济法在对国际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调节的时候一定要坚持秩序性的原则,必须在有序的环境中纳入国际经济规范并使其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国际经济法的秩序性恰好是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法律体现。除此之外,一定要遵照公平的原则进行国际间的交往,一定要以保证国际间和平交往,保证国际的稳态增长以及保证国际和谐作为基本前提,在国际间的经济交往中,国际经济法就是用来保障公平公正的有效手段。国际经济法在对国际间的经济交往活动进行调节的过程中就是坚持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所以,两者具有一致的内涵。

三、可持续发展原则对于国际经济法的影响

1.国际经济法的立法以及完善或受到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影响。在国与国之间逐渐加强的联系中,国与国之间为了创造更好的贸易环境,减少贸易摩擦,降低风险,就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约定,以此来保障各方利益,防止由于贸易原则出入而导致的贸易纠纷。尤其是受当前贸易全球化影响,国际市场界限已经不同于往日,变得日益模糊,这种联系紧密的市场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则,这就让各国之间制定一个能够被普遍接受的规则和阅读,以保障市场交易的顺利进行,这就让国际经济法原则日渐统一。而可持续发展就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原则,这一原则对于立法工作的展开,以及法治理念的转变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国际立法工作中,各国主要考虑到的是如何正常的展开经贸活动如何保证国际商业活动的秩序性,是以经济为主要的发展目标,在这种传统的经济发展原则中,往往会出现牺牲环境,或者是片面的以经济发展为目标的状况。随着矛盾的凸显,人们意识到可持续原则的重要性,并且以可持续原则为指导,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立法工作,用人类未来的发展为重要参考指标,来进行立法理念的转变以及立法目标的转化。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对原有的国际经济法进行了不重合修改,对国际经济法进行了完善,让其更加注重发展问题,以此来建立新的国际经济法体制,来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其原则统一会经由国际法,国际公约以及相关的约定俗成的国际惯例来推进,当然也可以有跨国交流平台来实现。2.可持续发展原则会进一步弱化经济原则。随着矛盾的凸显,各种环境、能源、生态问题以及贫富差距问题的凸显,让国际经济局势有了新的变化,也让各国对于经济全球化有了新的认识,并且意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发展有了新的定义。也正是因为思想的转变,让国际经济法的立法理念有了变化,立法原则有了转化,立法目标也有了改变,让各国在参与国际立法时,更加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这就会让国际立法从以前以经济为主要目标,以经济发展为首要任务的状况得到转变,将经济原则进行弱化和稀释。在国际立法中,尤其是在全球化中,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一个国家的政策和行为会直接辐射到国际经济环境中,对他国产生影响,进而对整个经济局势产生影响。在可持续原则的指导下,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发展,国际经济立法将人类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利用强制性措施来对各国的经济行为进行约束,以此来规范国际商业行为,来保证可持续原则的贯彻落实。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下,各国为了人类整体利益,会牺牲部分,让经济原则得到弱化。3.由国际经济法辐射到国内法制建设。经济全球化带来了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变迁,随着贸易格局的变化,国际经济局势的变化,在面对国际经贸带来的发展问题中,以及由于国际商贸活动所带来的的矛盾中,各国在这种新局势的影响下,也逐步的开始对国内的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将可持续原则观落实到国际经济法的立法以及国内经济法的立法建设中。让国际经济法不断地辐射到国内的立法中,尤其是一些涉及到国际贸易,涉外经济的法律,以及发展问题中,在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指导下,二者之间的差距不断缩小,也更加的接近。目前,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中,一些国际组织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例如WTO等,并且形成了北约,东盟,亚太经合等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让一体化脚步逐渐加快,这些大型的国际经济组织会让各成员国之间逐渐的融合,也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问题,用国际公约和国际立法来削弱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来推动可持续发展的进程,以此来引导国内立法调整,这就让国际经济法对国内的法制建设影响更大,二者差距更小。4.可持续发展原则能够保护知识产权。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则,发达国家就一定要将更多的帮助提供给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原则在国际支持产权领域中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原因就在于发达国家所掌握的是高端的技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这种高端技术是不可或缺的东西。在目前这种发展阶段当中,在知识产权的规定下,发展中国家要想获得这些高端的技术必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这就导致那些技术紧缺同时经济情况又不太好的国家而言,在这种经济产权的规定下只能对高端的技术望而却步。在国际经济法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后,一定要考虑,在涉及转让技术这一问题的时候,发达国家重点应该考虑的是人类的整体利益,应该适当地降低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在考虑到可持续发展以及人类整体利益的情况下,应该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做到更大的突破,对于一些能够帮助人类整体获得发展的,能够循环利用资源以及能够改善环境的技术,应该考虑到人类整体的发展,适当放弃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使这些高端技术能够更好地作用于人类的发展。

四、结语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国际经济法也在不断地发展变迁中有了新的变化,新的趋势。目前,在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指导下,国际经济法不仅对国内立法工作有着极大的影响,国与国之间的立法原则也日益趋同,国际经济法在发展中也更加注重环境问题以及发展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随着国际经济法的变迁,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全球化中矛盾的凸显,我们需要做出一些改变,以此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国际经济局势,应对国际经贸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生态问题以及金融风险等问题,要将可持续原则贯彻落实到立法中,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发展,以保护人们的利益,保护国家的利益,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由于认知局限,笔者在相关问题的看法上还较为浅显,还需要更多的专家来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

作者:丁祎 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参考文献:

[1]胡雁忠.国际经济法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研究——从环境与贸易的视角[D].西南政法大学,2004.

[2]刘媛.试论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国际经济法的影响[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9(03):85-87+123.

[3]杨福学.国际能源投资相关条约中的“非排除措施”条款研究[D].南京大学,2014.

[4]杨万柳.国际经济法的可持续发展视角[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02):103-106.

[5]杨松.WTO与中国经济法制度的发展[A]..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获奖成果汇编[2007-2008年度][C].:,2010:8.

[6]张宇.矿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法思考[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环境•和谐社会——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2007:6.

经济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篇2

【摘要】为了使经济科学发展,必须要在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加快经济领域的改革,其中国家审计作为宏观调控的组成部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为了更好的发挥国家审计的作用,要认识到国家审计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同时对国家审计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进行探究分析。

【关键词】经济发展方式 国家审计 实现路径

以科学发展为主旨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主题。为了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平衡,缩小贫富差距,经济发展形态必须由资源浪费型向资源节约型转变,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国家审计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监督功能,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国家审计和经济发展方式的关系

(一)国家审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保障

国家审计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是其他监督机构所不能替代的,它是国家进行监督的一种方式。国家根据审计的目标,运用合理的审计方式,进行审计活动,监督经济的发展,并且能够为经济发展提供反馈,可以适时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国家审计是保障经济平稳有利运行的一个“免疫系统”,具有预防和抵御功能,它的核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护人民的利益。国家审计不仅是国家治理的重要保证更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国家审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经济领域内的异常深刻的变革,会对社会结构和利益结构造成重要的影响。在这一过程中,要将市场对经济的配置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协调地结合起来,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发展方式更加科学合理,需要发挥政府的监督和调控作用,审计机关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部分,具有积极作用审计监督具有权威性、宏观性,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反馈,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出正确的策略和建议,使经济的发展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国家审计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

(三)国家审计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重要作用

首先,国家审计通过对经济发展过程的监督,能够准确发现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促进经济正确快速发展。其次,国家审计能够规范政府部门的调控行为,政府的宏观调控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审计能够监督政府部门的行为,使宏观调控更加科学化。除此之外,国家审计在社会协调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家审计的核心是保障人民的利益,通过审计部门的协调工作,保障民生发展,维护人民的合法权益。

二、国家审计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探析

(一)在宏观政策的基础上,开展审计活动

我国采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宏观调控在促进经济发展、改善就业、稳定物价、促进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宏观调控政策对国家的宏观调控骑着引导作用。国家审计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要符合国家宏观宏观调控的要求,要根据宏观调控政策开展审计活动,不仅能够体现国家的调控作用,而且使经济发展方向更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明确审计目标,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审计目标要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既要符合宏观层面的目标要求,在宏观政策的基础上开展相关的审计活动。在面对具体问题时,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地制定审计目标。对宏观政策的整体实施情况进行审计监督和评价,针对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的审计意见,促进经济的科学发展。

(三)创新审计方式,提高审计的有效性

为了保障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创新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为经济发展提供动力的有效方法。创新有利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能够带动经济的发展。国家审计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经济发展中,要创新审计方式,变革传统的审计方式,使其更加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审计过程中,更加关注创新能力的建设。完善审计机制,推动企业和市场的战略发展,挖掘市场的创新潜力,提升企业的经济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审计要及时关注宏观政策的实施情况,提高审计的有效性。

(四)完善审计制度,提高审计的权威性

经济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政策的实施情况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经济的发展方式。为了更好的保证经济政策的实施,刺进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完善评价机制和体系,监督经济政策的实施。要建立健全审计监督制度,加大对腐败的监督力度,使政策实施的过程更加科学、公正,为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激发企业参与市场的积极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五)加强民生工程的审计力度

民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善民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改善民生的重要保障,为了更好地额改善民生,应该加强对民生工程的审计力度,加强监督力度,提升民生工程的质量,使社会分配更加合理,对不合理的资金分配进行揭露,保障人民的合法利益。

三、结语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成就突出。但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为了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不断完善经济发展战略,完善经济发展体制,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审计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过程中发挥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家审计监督经济政策的实施,保证经济政策落实到实处,同时对政府部门形成监督作用,能够减少腐败的出现,为经济的发展营造狼嚎的环境。国家审计能够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及时的反馈,为经济的发展提供合理的建议。同时国家审计通过对民生问题、资源环境保护等问题的审计,可以为经济的发展提供战略性目标要求,使济的发展能够满足人民的实际需求,使经济的发展能够与自然环境保护相协调,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的效率,促进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孝兵.改革开放30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J].湖北社会科学,2009,(8).

经济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篇3

一、基于低碳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行业格局的调整和发展

随着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低碳经济始终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在低碳经济理念的结合下,注重低能耗低排放的经济发展。对于国际贸易的发展俄熔岩,低碳化模式的发展和应用,更加注重行业格局的调整。

首先,在商品贸易格局的优化调整中,主要是做好商品贸易的格局优化,将传统的石化能商品进行不断的调整,并注重资源消耗性的商品发展,实现低碳经济的合理有效发展,注重国际贸易的综合性发展。在新能源以及绿色能源商品的应用中,实现高科技新材料商品的有效性应用,将节能化环保特点实现,注重国际贸易相关比重的不断提升,注重商品贸易结构的一种优化和调整。

其次,对于地区贸易格局而言,在优化调整中,就要结合经济结构的一种优化调整过程,实现经济发展的低碳化形势,在低碳技术的应用中,体现出生产低碳化的商品过程,做好国际贸易竞争的优势发展,注重国家贸易地区的平衡性发展。

最后,低碳商品的生产中,就要联系低碳经济的一种重要发展过程,结合资金技术的优势发展,做好低碳经济的有效性发展,联系资金技术的不断创新,实现低碳经济的不断和谐有效性发展,最终从根本上调整国际贸易的一种地区格局发展。

二、基于低碳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内涵的拓展

现代化低碳经济的一种背景发展中,就要联系国际贸易的基本内涵,在内涵的拓展中,及时的转变传统的国际贸易内涵,实现碳金融理念的不断融合。碳金融的服务过程中,通过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逐渐减少,将人类社会活动对于环境的危害逐渐降低。

基于低碳经济理念的发展中,国家贸易领域的发展,更是联系金融制度规范的相关标准,注重金融交易活动的充分讲解,在碳金融活动的基础发展中,实现资源上的有效分配,并在资金的不断配置中,做好排痰技术的不断支撑和应用,实现碳经济发展的一种有效保证。

低碳经济的创新发展中,就要实现国际贸易内涵的不断拓展,在国际贸易服务内涵的广泛拖住中,结合国际贸易的相关参与者的动向,做好低碳性的环保,在碳金融发展价值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对更好的国际贸易发展方向有效性的追求。

三、基于低碳经济发展中国际贸易技术的创新

低碳经济的有效性发展中,联系低碳技术的一种技术支持,在低碳经济的全面发展中,实现低碳技术的不断开发和利用,在国家贸易的发展中,更要注重技术上的不断擦红心,将国际贸易的有效性发展全面实现。

在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贸易商的发展中,就要结合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特点,并在资金技术的过多投入中,实现技术上的不断革命和创新,在自身经济的低碳发展中,将经济的低碳发展综合性的实现,注重国家实力的不断提升,实现新技术革命的根本创新和发展。这种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应用中,做好新一轮技术的有效性革命,在国家贸易技术的转移中,将国家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强,实现国家之间的有效性技术合作。

低碳经济的有效性发展中,就要联系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在低碳经济的有效性发展中,注重低碳经济的单边贸易过程,避免各种贸易规则的产生,最大程度上避免贸易壁垒的产生。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中,一旦碳标签的出现,就要联系发达国家的相关发展过程,注重使用和推广的过程。碳标签在始终中,往往是结合相关产品的一种原材料制造,并注重制造储运相关发展中,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控制,在标签的形式分析中,对消费者告知。关于贸易壁垒的打破之后,就要结合低碳经济的有效性发展,在国际贸易的发展中,对碳关税措施制定,并将碳的排放量监督管理力度不断加强,做好碳排放量的根本控制。

经济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篇4

国际金融管理是社会经济结构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美国金融危机出现后,国际金融管理从金融危机的经济发展规律中,总结金融管理运行的基本问题,实现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进一步优化发展,结合当前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在实际应用变革中存在的不利变革因素进行分析,对未来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变革发展提供发展新趋势,同时,在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变革发展的基础上,总结世界国际金融监管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指导我国金融监管制度的逐步优化与发展,推进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管理适应世界整体经济发展结构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

金融危机;国际金融;管理;法律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发展逐步与世界整体经济发展相互融合,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管理的主要发展趋势。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结构的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导致世界经济发展的整体结构变化较大,金融危机后,世界金融监管制度实施全面化改革,实现了新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适应世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实现了国际经济交易运行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同时,稳定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管理环境,促使我国紧紧抓住世界经济运行发展趋势,稳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

一、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影响

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结构的周期循环组成部分,金融危机导致了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支出比重大于收益比重,各国经济发展在房贷、存款人、消费者、投资者的经济利益降低,社会经济发展的资金运行状态处于不稳定状态,世界金融管理制度无法应用完善的监督控制系统进行资源应用监控,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世界各国经济运行发展状态处于“一边倒”的发展转台,金融投资管理风险性提高,社会经济结构的运行稳定性降低;另一方面,世界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交易制度处于架空状态,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资本主义国家只能依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进行简单资金运行,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二、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变革

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合理运行是促进世界经济运行发展的重要金融管理制度,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周期性的重要体现,随着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运行趋势,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实施全面性合理改革,金融危机影响下,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欠缺主要表现为:

(一)监管作用下降

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是国际金融管理的主要手段,金融危机前国际经济运行主要是以美元为核心的经济货币交易形式,金融危机后,美元在国际金融交易中的作用大大受到打击,世界各国经济交易的形式和交易结构也受到严重冲击,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的运行发展结构出现较大的经济管理问题,国际金融监管制在各国经济运行监督管理控制中的作用降低,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经济管理结构也受到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不同形势的货币汇率问题中的管理体系存在漏洞,世界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处于不完善被动管理状态,对世界各国经济的稳定流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

(二)经济管理主体单一

金融危机后,世界金融交易平台的恢复逐渐形成全球化、多元化的经济结构发展方向,金融监管体制在进行分析控制应用中的作用得到逐步拓展,但金融危机前,国际金融监管制度主要是以资本主义国家为核心的经济管理制度,金融危机后逐步兴起的第三世界和发展中国家,应用旧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与世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脱节,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造成了不利因素,需要适度进行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以适应多元化的经济发展新模式,金融危机后,需实施金融监管相关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与改革,引导不同经济结构的科学性变革发展,为稳定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法律制度保障。

(三)国家经济管理比重

金融危机使世界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结合金融危机前国际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传统金融监管制度在实际经济划分中资本划分的公平性较低,国家经济管理比重在国际整体金融管理中的公平交易保障性较低,社会经济交易的金融监管作用性较低,金融危机后,各国以国家经济利益导向的金融监管制度受到严重冲冲击,世界经济交易秩序处于逐步变革阶段,社会效益的重视程度在国际金融交易中所占的比重逐步增加。实现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应当重新划分国家经济利益中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之间的比重,推进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与全面性变革发展。

三、危机以来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基本发展趋势

(一)金融监管制度的管理广度延伸

从以上对金融危机后,金融监管制度运行表现出来的问题和社会发展的整体经济趋势来看,对金融监管制度实施全面化变革。金融监管制度在管理上注重广度的延伸,社会经济管理中,以美元为中心的金融管理制度已经无法适应当前多元化的经济趋势,需要强化金融监管制度的管理范围,例如:金融货币交易结构进一步科学化分配,从国际交易金融债券等投资运行比重等因素进行分析,实现金融管理与国际金融交易同步变革,逐步拓展金融交易中资产债券的优化,拓展金融管理在多元化经济交易中的作用,发挥金融监管制度的功效。

(二)金融监管制度中的法律结构逐步完善

国际经济交易在金融危机后趋于多元化发展趋势。实施金融监管制度的逐步优化。经济发展是文化与政治发展的物质保障,实现金融监管制度的法律结构及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逐步完善,例如:2010年,国际社会经济实施新资本主义国家协议,近年来,国际金融管理体制的发展逐渐从世界金融交易管理法等方面,实现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与国际法律制度的逐步融合。此外,实施国际金融监制度各国之间的监督管理,为世界各国经济提供了新金融管理引导,为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执行提供了制度结构保障。

(二)金融监管制度的社会性提高

从世界经济变革发展的整体经济发展趋势来看,完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注重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实际应用,注重金融贸易双方经济管理中的应用分析阶段,从单一的注重贸易双方的经济效益向注重双重效益的发展趋势进行变革发展。例如: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在实施国际金融监督管理中,注重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交易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加强不同国家经济交易的公平性和社会效益,进一步优化不同世界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共赢。例如:亚峰会议等地域性经济金融发展的共赢长远战略合作,推进世界不同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与贸易。此外,实现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全面性改革与创新,实现例如买卖双方经济效益与国际社会整体实力的综合性应用,从而实现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在调节国际整体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推进国际公平交易新金融环境的建立与完善。

四、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对我国金融发展的启示

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是国际经济交易发展的重要制度保障,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相关法律制度的分析研究,对促进我国经济的长远性发展,完善我国经济发展结构,适应变革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实现新常态经济结构下不同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及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发展都有深远的意义。

(一)金融管理理念的全方位

从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来看,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模式下,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推进金融投资管理理念的全方位发展,结合国际经济金融管理的基本运行发展趋势,应用多元化经济结构的变化理念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趋势,积极防范我国金融投资运行管理的风险,实现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基本规律相结合,例如我国经济管理实施自由竞争为主体,国家运行宏观调控,国家经济金融交易要从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改革的发展新趋势入手,积极做好我国经济运行投资的国际投资合理化管理。

(二)金融管理风险意识

增强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实施全面性变革,促使加强我国金融投资管理的风险意识。国际金融危机的出现,对我国金融管理的作用分析,主要从社会经济中受到的后期影响进行分析,加强国家经济金融运行的风险管理。例如;金融管理对国家内部金融管理、债券投资管理、房地产管理、信贷应用管理等多方面的资产管理,结合国际经济运行发展情况及国家内部经济实际运行情况进行分析,优化不同形式的经济管理比重,推进不同经济管理结构的科学性发展及不同形态的经济管理模式综合性发展。例如:我国实施金融企业新型资本运行协议,合理应用国际金融监管制度进行国家经济内部管理形式的逐步优化,从而进一步加强我国金融投资管理企业的风险意识,实现我国金融管理的科学性发展。

(三)合理应用国际金融关系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我国经济结构逐步完善,一方面,将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监管制度的改革发展新趋势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相适应,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另一方面,充分应用金融危机后,逐步完善的国际经济新环境,应用完善的国际金融监管制度,保障我国经济在国际金融交易结构中的利益,推进社会主义经济结构发展与国际金融交易发展之间相适应。例如;我国开展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发展金融交易管理,可以与人民币交易汇率稳定之间关系进行分析控制,实现我国经济结构的逐步完善,逐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经济发展新趋势。国际金融监管制度是保障世界各国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制度,结合当前国际经济发展整体经济结构趋势,对国际金融监管制度在危机过后重建的改革重点进行分析,推进世界金融管理结构的逐步完善与发展,为建立相对完善的金融贸易环境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1]徐文.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大连海事大学.2011.

[2]刘泽云.巴塞尔协议Ⅲ、宏观审慎监管与政府财政角色安排.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3]戴莹.证券信用评级监管法律问题研究.华东政法大学.2012.

[4]刘坤.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俄罗斯中东欧转轨国家金融发展与金融安全.东北财经大学.2012.

[5]张志远.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金融监管以及金融风险的博弈研究.吉林大学.2013.

[6]肖健明.开放条件下我国银行业金融安全法律制度的构建.武汉大学.2010.

[7]郭金良.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危机市场化处置法律制度研究.辽宁大学.2014.

[8]潘静.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监管的路径选择与制度构建.西南财经大学.2014.

经济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篇5

【论文键词】经济全球化;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当展经济学

【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并成为鱼需解决的主要议题。为此,一些经济学家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和研究方法。

1早期发展经济学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相关论述

20世纪50~60年代,在发展中国家纷纷走上独立之路后,谋求经济的发展以捍卫经济和利益成为其首先面临的重要任务。发展经济学理论受命于危难之际,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为己任,试图通过揭示经济发展的途径和规律,为发展中国家设计出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在研究该论题的过程中涌现出众多的理论观点和流派,其中的一些理论观点不同程度地蕴涵着有关经济安全的理论分析。在这一时期的理论纷争中,许多经济学家在探讨经济发展理论的同时也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的研究。

根据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等学者的观点,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和不安全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普遍存在着明显的刚性结构,这种结构刚性不仅表现在经济结构方面,同时也表现在社会结构方面,为了克服结构刚性,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而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受国内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制约,发展中国家必须注重发挥政府在制定经济计划和推进工业化中的宏观调控作用。经济学家丁伯根等曾详细论述了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经济计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认为发展中国家只有在政府主导下践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模式,以资本积累等核心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为驱动力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才能更好地维护经济自和经济利益。因此,在本国经济资源、尤其是储蓄和资本积累不足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引入外资,通过利用外资弥补资本不足的缺陷。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提出的双缺口模型,该模型曾就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必要性进行了相当经典和深入的分析,其中心论点是发展中国家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所需的资源投入与国内有效供给之间存在的缺口只有通过引入外资才能得到有效填补。他认为,外国直接投资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当地的资本积累并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能够带来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改善当地的就业水平,从而增加发展中东道国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在上述理论的影响下,发展中国家普遍沿袭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实施了以工业化和资本积累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战略。针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滞后急需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变革和重大结构调整的现实,上述的研究思路提出了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绩效。如建立了独立的、全面的国民经济体系,在增加资本积累的过程中,注重通过引入外资为民族经济发展服务。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大量的外资涌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美和东亚地区,促进了其国内经济发展和增长,并使经济的自主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唯工业化的理论和战略在总的经济绩效尤其是经济安全方面却收效甚微,不仅没有达到改变结构刚性的预期目标,反而恶化了经济结构的畸形发展,甚至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失业率上升,贫富分化和社会矛盾加剧等局面,从而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不断扩大,并且前者对后者的资金、技术以及市场等方面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加大,经济安全问题不断凸现并且深深困扰着发展中国家。

2早期发展经济学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局限

发展经济学的终结目标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并维持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安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发展中国家在独立之初,各国经济相关度相对较低,其时,经济全球化进程严重受制于冷战格局,从而使进口替代的保护政策和内源式的经济增长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经济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与之相应,发展中国家开始从自身条件出发研究经济问题,逐渐形成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并一度成为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实践最受欢迎的显学。与增长理论、新自由主义理论、制度主义理论等以西方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为范本进行的空洞说教和令人沮丧的结论相比,发展经济学的根本特征在于能够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而不再以西方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基本完成的工业化为背景和依据,深刻地认识和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其所提出的各种建议和构想,即使不能完全满足指导发展中国家经济实践的需要,至少也为满足这种需要提供了现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思路。其时,虽然传统的发展经济学己开始涉及经济安全问题的研究,但是,在解析经济安全问题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之处。

2.1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严重忽视

冷战的终结为蓄势已久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提供了历史性契机,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的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相当程度上,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既往通过进口替代“自力更生”维护经济安全的思路陷入困境。尤其是国家间经济相关度的迅速提高使发展中国家对外部市场和世界整体经济环境的依赖日益加大,对外部因素可能导致的经济风险和危机的敏感性也明显增强,而其本身在资本积累、市场环境、制度设施、技术构成等方面的总体劣势使其脆弱性日益凸现,如何规避风险、顺利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而不因噎废食,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换言之,如何维护本国经济安全从而确保自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顺利发展是当前发展中国家面对的当务之急,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经济危机和波动促使这一历史课题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环节。但是,面对研究对象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传统的发展经济学却仍以民族国家为限,忽视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经济的影响,这种脱离实际的研究理路使传统的发展经济学难以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包括经济安全做出合理科学的解释,由此导致其理论价值的削弱甚至一度走向了衰落。对此,著名经济学家.PKrumgna提供的解释是形式化分析模型的滞后。实际上这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究其实质,原有分析模型滞后的关键在于外部环境的彻底改变。由于原有的精制模型本身或多或少地受困于新古典经济理论中的数理统计与数学模型,从而导致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无法继续利用相对封闭的研究体系阐释开放环境中存在的重大的经济问题并陷入理论的困境。

2.2对经济安全问题的深入研究明显不足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外部问题已不再是资本的匾乏,而是如何因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及时地抓住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发展契机,顺利地融入这一进程并实现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的平衡。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经济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传统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范式虽然认识到经济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并对一些具体领域的安全环境和战略等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但始终没有根据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对经济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与之相应,对其做出的理论回应和解释也相当有限和贫乏。

经济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篇6

关键词:全球性;低碳经济;国际贸易;影响

在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国际社会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下,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引发了全球性气候变化问题,温室效应逐渐发展成为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的问题。在此情况下,为了应对温室效应和环境污染,低碳经济发展理念逐渐出现,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国际贸易经济活动的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因此在现代社会背景下,针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方向进行分析,就要把握全球性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形成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全新认识,从而结合全球性低碳经济的影响制定合理化的国际贸易策略,力求能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快国际贸易的发展进程。

一、全球性低碳经济的发展情况

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断对生物能源、太阳能源、风力能源、核电能源等进行开发和利用,形成了现代工业形态的社会发展格局,极大改善了社会大众的生产生活环境,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升。但是在逐渐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的过程中,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和科学技术的应用对环境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引发了严峻的生态破坏问题,对资源的保护和生态建设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低碳经济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是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形成的全新经济发展模式,它能将绿色经济、环保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经济融入发展体系中,重点强调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少对环境的破坏,促进环境友好型经济模式的构建,降低工业生产和人们生活对环境问题的不良影响。近几年,低碳经济在全球范围内引发广泛关注。从2003年英国首次提出低碳经济概念后,在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发展逐渐深入的情况下,低碳经济逐渐融入各国,引发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并且世界各国在发展低碳经济方面作了巨大的努力和尝试,低碳经济成为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的问题。特别是在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人们希望能探寻更加高效、更加节约资源、能够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在国际社会引发更加广泛的关注,成为世界性的经济活动。并且低碳经济开始融入国际贸易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

二、全球性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

全球性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产生的影响从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在研究中要结合不同的影响方向进行细化分析。1.对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现阶段在全球性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世界各国已经全面加强对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视,并且受到世界各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驱动,低碳经济发展对国际贸易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由于各国在经济建设活动中高度重视低碳经济,重点针对低碳经济技术进行开发和应用,在低碳经济产业建设方面也做了一定的探索,促使国际贸易活动中低碳经济技术不断被不同的国家引进和应用,低碳经济表现出全球性的发展态势。而低碳经济的发展不仅能对环境改善起到相应的促进作用,还能促进各国积极开展节能减排工作,促进国家经济体系的合理化调控,提高低碳经济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比重。与此同时,很多发展中国家仍然保持加工贸易主导的方式,不仅会引发资源浪费的问题,也会对经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在此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为了适应低碳经济全球化发展转变需求,开始针对贸易结构进行创新和转型,极大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在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也加强对低碳经济的重视,表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2.对国际贸易格局的影响。低碳经济对于国际贸易格局产生的影响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其一,低碳经济对进出口商品结构贸易格局产生的影响。在全球性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作用下,石油类型的不可再生能源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逐渐下降,新型能源材料所占比重提升,并且与低碳经济相关的低碳类型商品开始取代会产生高消耗和高污染的商品,对国际贸易格局变化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其二,低碳经济对地区贸易格局的影响。在全球性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国际上一些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已经在低碳经济核心技术方面取得显著的成果,低碳经济基本模型形成,使他们在国际贸易中表现出巨大的竞争优势,这就给尚未完成低碳经济转型的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巨大的国际贸易压力,致使发展中国家国际贸易活动受到影响,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缺乏先进的技术、设备的情况下,无法有效实现低碳经济的转型升级,国际贸易方面高碳产品极易受到极大的限制,会降低国际贸易效果,甚至会给发展中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此背景下,全球性低碳经济的发展实质上就会引发国际贸易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对国际贸易格局造成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促使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强对低碳经济技术的探索,更好地融入国际贸易体系中。3.对国际贸易规则的影响。全球性低碳经济的发展对国际贸易规则也产生了相应的影响,并且重点从两个层面得到体现:其一,低碳经济影响WTO的多边经济发展状态。从国际贸易组织高度重视贸易的气候变化影响后,我们认为低碳经济的发展会对国际贸易的运行模式产生影响,也会对国际贸易框架造成巨大的冲击。而国际贸易组织在多边层面制定的贸易规则不仅仅能对国际贸易活动进行规范,还会适应全球性低碳经济的发展做出相应的调整,适当增加关于低碳经济相关产品关税方面的问题,引入碳边境配额限制方面的规则,并提出低碳环保产品补贴规定等,在促进国际贸易规则变化的情况下也会影响国际贸易发展情况。其二,从民间机构层面角度进行分析,在发展全球性低碳经济的背景下,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都无法依靠自身力量真正地对环境问题进行处理,特别是在多边体系和区域贸易协定组织等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情况下。因此为了响应全球性低碳经济发展的号召,民间机构会尝试制定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贸易规则,引导全世界各个国家的相关贸易协会参与到低碳经济国际贸易活动中,提高国际贸易的生命活力,助力国际贸易在新时期背景下实现全面发展目标。

三、全球性低碳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策略

全球性低碳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国际贸易发展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国际贸易要想突出发展稳定性,在发展过程中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就要从多角度针对国际贸易的发展进行分析,使其能与全球性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的社会形势相适应,带动各国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下面就对国际贸易的发展策略进行系统研究。1.制定合理的低碳经济标准。在经济全球化深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贸易发展过程中低碳经济成为必然发展趋势,如何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寻求合理的国际贸易发展策略、带动本国经济发展成为各国重点关注的问题。现阶段,为了能适应全球性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较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在全面解析低碳经济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低碳经济的统一化标准,并使其以国际性政策文件的方式出现,再对其进行合理化的引导,确保低碳经济在全国范围内都能得到稳定有序的开展。与此同时,应该客观分析低碳经济作为新兴经济模式的特殊性,发展中国家为了实现自身利益也要积极促进低碳经济标准的制定,避免自身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在统一标准的作用下,各国在发展国际贸易的过程中能促进低碳经济的有效转型,实现与国际社会的接轨,在国际合作中不断创新,获得良好的国际贸易发展前景。2.积极推广低碳经济技术的应用。低碳经济的发展应该将低碳技术的广泛应用作为核心,只有具备完善的基础知识,低碳经济才能形成发展规模,从而在国际贸易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带动整合国际贸易发展,促进国际贸易活动中取得显著的成果。现阶段低碳经济中国际贸易已经成为重点话题,各国也应该针对低碳经济技术进行多元化的探索,在技术共享、资源共用的情况下,实现世界各国之间的团结互助,保障低碳经济发展能展现出国际化的发展态势,成为发展国际贸易的重要环节,取得显著的发展成效。唯有如此,在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国际贸易发展才能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发展实践中创造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3.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合作。低碳经济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发展需要周边邻国友好合作的支持,只有能与周边邻国构建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共同体,形成国际贸易大国,才能在应对全球性低碳经济冲击的过程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提升国际贸易层面的话语权,从而在当前低碳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增强国际贸易发展稳定性,使国际贸易发展实践中能展现出巨大的竞争优势。

经济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篇7

【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并成为鱼需解决的主要议题。为此,一些经济学家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和研究方法。

1 早期发展经济学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相关论述

20世纪50~60年代,在发展中国家纷纷走上独立之路后,谋求经济的发展以捍卫经济主权和利益成为其首先面临的重要任务。发展经济学理论受命于危难之际,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为己任,试图通过揭示经济发展的途径和规律,为发展中国家设计出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在研究该论题的过程中涌现出众多的理论观点和流派,其中的一些理论观点不同程度地蕴涵着有关经济安全的理论分析。在这一时期的理论纷争中,许多经济学家在探讨经济发展理论的同时也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的研究。

根据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等学者的观点,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和不安全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普遍存在着明显的刚性结构,这种结构刚性不仅表现在经济结构方面,同时也表现在社会结构方面,为了克服结构刚性,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而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受国内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制约,发展中国家必须注重发挥政府在制定经济计划和推进工业化中的宏观调控作用。经济学家丁伯根等曾详细论述了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经济计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认为发展中国家只有在政府主导下践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模式,以资本积累等核心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为驱动力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才能更好地维护经济自主权和经济利益。因此,在本国经济资源、尤其是储蓄和资本积累不足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引入外资,通过利用外资弥补资本不足的缺陷。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提出的双缺口模型,该模型曾就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必要性进行了相当经典和深入的分析,其中心论点是发展中国家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所需的资源投入与国内有效供给之间存在的缺口只有通过引入外资才能得到有效填补。他认为,外国直接投资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当地的资本积累并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能够带来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改善当地的就业水平,从而增加发展中东道国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在上述理论的影响下,发展中国家普遍沿袭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实施了以工业化和资本积累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战略。针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滞后急需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变革和重大结构调整的现实,上述的研究思路提出了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绩效。如建立了独立的、全面的国民经济体系,在增加资本积累的过程中,注重通过引入外资为民族经济发展服务。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大量的外资涌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美和东亚地区,促进了其国内经济发展和增长,并使经济的自主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唯工业化的理论和战略在总的经济绩效尤其是经济安全方面却收效甚微,不仅没有达到改变结构刚性的预期目标,反而恶化了经济结构的畸形发展,甚至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失业率上升,贫富分化和社会矛盾加剧等局面,从而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不断扩大,并且前者对后者的资金、技术以及市场等方面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加大,经济安全问题不断凸现并且深深困扰着发展中国家。

2 早期发展经济学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局限

发展经济学的终结目标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并维持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安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发展中国家在独立之初,各国经济相关度相对较低,其时,经济全球化进程严重受制于冷战格局,从而使进口替代的保护政策和内源式的经济增长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经济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与之相应,发展中国家开始从自身条件出发研究经济问题,逐渐形成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并一度成为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实践最受欢迎的显学。与增长理论、新自由主义理论、制度主义理论等以西方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为范本进行的空洞说教和令人沮丧的结论相比,发展经济学的根本特征在于能够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而不再以西方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基本完成的工业化为背景和依据,深刻地认识和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其所提出的各种建议和构想,即使不能完全满足指导发展中国家经济实践的需要,至少也为满足这种需要提供了现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思路。其时,虽然传统的发展经济学己开始涉及经济安全问题的研究,但是,在解析经济安全问题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之处。

2.1 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严重忽视

冷战的终结为蓄势已久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提供了历史性契机,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的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相当程度上,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既往通过进口替代“自力更生”维护经济安全的思路陷入困境。尤其是国家间经济相关度的迅速提高使发展中国家对外部市场和世界整体经济环境的依赖日益加大,对外部因素可能导致的经济风险和危机的敏感性也明显增强,而其本身在资本积累、市场环境、制度设施、技术构成等方面的总体劣势使其脆弱性日益凸现,如何规避风险、顺利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而不因噎废食,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换言之,如何维护本国经济安全从而确保自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顺利发展是当前发展中国家面对的当务之急,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经济危机和波动促使这一历史课题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环节。但是,面对研究对象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传统的发展经济学却仍以民族国家为限,忽视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经济的影响,这种脱离实际的研究理路使传统的发展经济学难以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包括经济安全做出合理科学的解释,由此导致其理论价值的削弱甚至一度走向了衰落。对此,著名经济学家.PKrumgna提供的解释是形式化分析模型的滞后。实际上这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究其实质,原有分析模型滞后的关键在于外部环境的彻底改变。由于原有的精制模型本身或多或少地受困于新古典经济理论中的数理统计与数学模型,从而导致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无法继续利用相对封闭的研究体系阐释开放环境中存在的重大的经济问题并陷入理论的困境。

2.2 对经济安全问题的深入研究明显不足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外部问题已不再是资本的匾乏,而是如何因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及时地抓住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发展契机,顺利地融入这一进程并实现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的平衡。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经济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传统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范式虽然认识到经济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并对一些具体领域的安全环境和战略等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但始终没有根据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对经济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与之相应,对其做出的理论回应和解释也相当有限和贫乏。

2.3 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缺乏深刻认识

传统的发展经济学虽然存在流派之分,但很多发展经济学家仍主要以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其所倡导的研究路线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以西方的经济发展为模板,对发展中国家后发外生型的具体国情以及与发达国家完全不同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初始条件认识不够。因此,当发展中国家照搬发达国家的理论和经验时,不可避免在实践中纷纷遭遇碰壁。一些有远见的经济学家曾对此做出了精辟的论断。如缪尔达尔指出:只要这些理论的使用限制在西方世界,这种假定为普遍适用的理论可能就没有什么危害,但是,用这些理论来研究诸如南亚等欠发达国家一一这些理论并不适用于这些国家,后果就严重了。总之,传统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主要以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解读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致力于找出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和决定因素,他们秉持内部结构决定论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发达和经济不安全根源于其内部因素,如资本匾乏、工业化滞后。因此,这些国家要实现经济发展,维护和拓展经济安全时,必须革故鼎新,效法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道路并接受其指导。’而事实证明,由于这种经济理念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的特殊性,因而在指导实践时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弊端。

参考文献

[1] 俞可平.全球化与政治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经济发展对国家的重要性篇8

【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日益凸现,并成为鱼需解决的主要议题。为此,一些经济学家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出发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并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和研究方法。

1早期发展经济学关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的相关论述

20世纪50~60年代,在发展中国家纷纷走上独立之路后,谋求经济的发展以捍卫经济和利益成为其首先面临的重要任务。发展经济学理论受命于危难之际,以研究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进程为己任,试图通过揭示经济发展的途径和规律,为发展中国家设计出合理的经济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在研究该论题的过程中涌现出众多的理论观点和流派,其中的一些理论观点不同程度地蕴涵着有关经济安全的理论分析。在这一时期的理论纷争中,许多经济学家在探讨经济发展理论的同时也涉及到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利益的研究。

根据发展经济学家刘易斯等学者的观点,发展中国家经济落后和不安全最典型的特点就是普遍存在着明显的刚性结构,这种结构刚性不仅表现在经济结构方面,同时也表现在社会结构方面,为了克服结构刚性,发展中国家必须加快工业化进程。而在推进工业化过程中,受国内市场机制不完善的制约,发展中国家必须注重发挥政府在制定经济计划和推进工业化中的宏观调控作用。经济学家丁伯根等曾详细论述了在发展中国家实施经济计划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认为发展中国家只有在政府主导下践行发达国家的工业化和经济增长模式,以资本积累等核心生产要素的大量投入为驱动力不断推进工业化进程并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才能更好地维护经济自和经济利益。因此,在本国经济资源、尤其是储蓄和资本积累不足的情况下,发展中国家应积极引入外资,通过利用外资弥补资本不足的缺陷。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是美国发展经济学家钱纳里提出的双缺口模型,该模型曾就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的必要性进行了相当经典和深入的分析,其中心论点是发展中国家为实现经济发展目标所需的资源投入与国内有效供给之间存在的缺口只有通过引入外资才能得到有效填补。他认为,外国直接投资的活动不仅能够提高当地的资本积累并促进经济增长,而且能够带来较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改善当地的就业水平,从而增加发展中东道国的经济利益和经济安全。在上述理论的影响下,发展中国家普遍沿袭了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道路,实施了以工业化和资本积累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发展战略。针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滞后急需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变革和重大结构调整的现实,上述的研究思路提出了一些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和措施,从而使发展中国家在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经济绩效。如建立了独立的、全面的国民经济体系,在增加资本积累的过程中,注重通过引入外资为民族经济发展服务。从20世纪50~60年代开始,大量的外资涌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拉美和东亚地区,促进了其国内经济发展和增长,并使经济的自主性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不容忽视的是,这种唯工业化的理论和战略在总的经济绩效尤其是经济安全方面却收效甚微,不仅没有达到改变结构刚性的预期目标,反而恶化了经济结构的畸形发展,甚至出现有增长而无发展,失业率上升,贫富分化和社会矛盾加剧等局面,从而严重影响到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和发展,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不断扩大,并且前者对后者的资金、技术以及市场等方面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加大,经济安全问题不断凸现并且深深困扰着发展中国家。

2早期发展经济学在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安全方面的局限

发展经济学的终结目标是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并维持国家的经济利益和安全。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根本变化。发展中国家在独立之初,各国经济相关度相对较低,其时,经济全球化进程严重受制于冷战格局,从而使进口替代的保护政策和内源式的经济增长成为发展中国家维护经济安全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与之相应,发展中国家开始从自身条件出发研究经济问题,逐渐形成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范式,并一度成为研究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实践最受欢迎的显学。与增长理论、新自由主义理论、制度主义理论等以西方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为范本进行的空洞说教和令人沮丧的结论相比,发展经济学的根本特征在于能够立足于发展中国家的实际,而不再以西方较为成熟的市场经济和基本完成的工业化为背景和依据,深刻地认识和分析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主要任务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其所提出的各种建议和构想,即使不能完全满足指导发展中国家经济实践的需要,至少也为满足这种需要提供了现实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思路。其时,虽然传统的发展经济学己开始涉及经济安全问题的研究,但是,在解析经济安全问题方面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和不足之处。

2.1对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严重忽视

冷战的终结为蓄势已久的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提供了历史性契机,从而使发展中国家的外部经济环境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在相当程度上,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既往通过进口替代“自力更生”维护经济安全的思路陷入困境。尤其是国家间经济相关度的迅速提高使发展中国家对外部市场和世界整体经济环境的依赖日益加大,对外部因素可能导致的经济风险和危机的敏感性也明显增强,而其本身在资本积累、市场环境、制度设施、技术构成等方面的总体劣势使其脆弱性日益凸现,如何规避风险、顺利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而不因噎废食,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换言之,如何维护本国经济安全从而确保自身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顺利发展是当前发展中国家面对的当务之急,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系列经济危机和波动促使这一历史课题成为影响发展中国家生存与发展的关键环节。但是,面对研究对象内外部环境和条件的深刻变化,传统的发展经济学却仍以民族国家为限,忽视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经济的影响,这种脱离实际的研究理路使传统的发展经济学难以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包括经济安全做出合理科学的解释,由此导致其理论价值的削弱甚至一度走向了衰落。对此,著名经济学家.PKrumgna提供的解释是形式化分析模型的滞后。实际上这只是结果而不是原因,究其实质,原有分析模型滞后的关键在于外部环境的彻底改变。由于原有的精制模型本身或多或少地受困于新古典经济理论中的数理统计与数学模型,从而导致其在全球化背景下无法继续利用相对封闭的研究体系阐释开放环境中存在的重大的经济问题并陷入理论的困境。

2.2对经济安全问题的深入研究明显不足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的外部问题已不再是资本的匾乏,而是如何因应经济全球化的需要,及时地抓住经济全球化所提供的发展契机,顺利地融入这一进程并实现经济发展和经济安全的平衡。因此,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经济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正视和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而传统发展经济学的理论范式虽然认识到经济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并对一些具体领域的安全环境和战略等进行了一定的探讨和分析,但始终没有根据全球化发展的需要对经济安全问题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与之相应,对其做出的理论回应和解释也相当有限和贫乏。

2.3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状况缺乏深刻认识

传统的发展经济学虽然存在流派之分,但很多发展经济学家仍主要以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和分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问题,其所倡导的研究路线在一定程度上依然是以西方的经济发展为模板,对发展中国家后发外生型的具体国情以及与发达国家完全不同的国际经济环境和初始条件认识不够。因此,当发展中国家照搬发达国家的理论和经验时,不可避免在实践中纷纷遭遇碰壁。一些有远见的经济学家曾对此做出了精辟的论断。如缪尔达尔指出:只要这些理论的使用限制在西方世界,这种假定为普遍适用的理论可能就没有什么危害,但是,用这些理论来研究诸如南亚等欠发达国家一一这些理论并不适用于这些国家,后果就严重了。总之,传统的发展经济学理论主要以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解读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致力于找出经济发展的共同特征和决定因素,他们秉持内部结构决定论的观点,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不发达和经济不安全根源于其内部因素,如资本匾乏、工业化滞后。因此,这些国家要实现经济发展,维护和拓展经济安全时,必须革故鼎新,效法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道路并接受其指导。’而事实证明,由于这种经济理念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中国家经济状况的特殊性,因而在指导实践时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弊端。

参考文献:

[1]俞可平.全球化与政治发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