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语文教学点8篇

时间:2023-08-02 09:26:30

语文教学点

语文教学点篇1

教学是一种老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老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首先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目的、态度、习惯、方法、爱好、兴趣、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今天的中学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相对 脆弱、缺乏刻苦精神、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因此我一直在克服自身缺点,力求在教材中从适当的角度寻找学生学习的趣点。

一、设计新颖有趣的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在上《核舟记》中“船头坐三人”一段时,我充分发挥合作学习小组的作用,把课堂变舞台,让全班同学以课本、桌椅为道具,同桌互相协作表演佛印及“苏黄共阅一手卷”的动作神态,学生边朗读、边演示,通过课堂即兴表演,学生在角色转换中理解古文语言,古文背诵这一教学难点就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完成了。同时,我恰好在一中观摩到了这一课的教学全过程,他们也让学生进行表演,但他们把机会让给了勇敢的学生,学生推推搡搡地,最后勉强有学生上台,但是还是没人愿意表演佛印的角色,两位学生终于是在台上完成了表演。但我认为这一个教学过程更多的是在考验学生的勇气,场下大部分学生不时的发出好笑的声音,注意力并不在于理清文中三人的方位及人物的表情动作的表演上,而是一种好玩的心理活动过程展示罢了,同时也在无形中埋没一部分学生的表演才能,因此课堂效果欠佳,。课后老师很遗憾的表示很留恋上届学生,因为上届学生很有表演的欲望与勇气。想想我以前的教学也是如此,不由得让我让我感慨课堂教学确实需要灵活性与多样性。 

二、了解学生,找到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在上《桃花源记》时,我考虑到本篇课文表现的美境的确无以伦比的,描绘的意境美伦美奂,因此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把它改写成记叙文,果真他们能把自己记忆中最美好的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有现实的美景,有幻想的世界。讲评的时候,学生更激动,因为他们的语言受到了我真诚的赞赏,我把他们最感兴趣的网络文学《第一次亲密接触》与《幻城》拿来作比较,感受语言的清新、灵动、奇妙,领略幻境的神秘与奇幻,相信学生在课堂内外都会有较大的兴趣与主动性。

语文教学点篇2

关键词:小学语文;词语盘点;学会积累;灵活运用

人教版实验教材小学语文从四年级开始增加了“词语盘点”这个训练内容,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对一个单元所涉及的词语做个回顾,便于巩固积累。“词语盘点”中的词语数量很多,例如,四年级上册就有433个,其中包括“读读写写”、“读读记记”两栏。“读读写写”是由精读课文中会读会写的词语组成,“读读记记”是由精读和略读课文中要求认识的词语组成。以往的“词语表”编排在教材最后部分,更多的是为了检查复习。“词语盘点”这样的编排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关于进一步落实“丰富语言积累”的要求。但是,“词语盘点”的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关于“词语盘点”训练,教学参考书上没有提出教学建议。在平时的教学中,每个词语都要求学生会读会写,当教学到语文园地的时候,“词语盘点”似乎成了我们语文教学中一块可有可无的内容。有的教师对“词语盘点”板块或置之不理,或直接当成课外作业一读了事,致使“词语盘点”形同虚设;有的教师只是在课堂上让学生听写一下,多读、多抄几遍,机械操作,枯燥乏味,使学生丧失学习积极性,导致教学效益低下。部分学生对其中的一些词语仍然只知其意,不会运用,并没有完全起到“盘点”之功效。再看语文教研活动、赛课活动、展示活动、专题报告会中阅读课的教学,作文教学铺天盖地,“词语盘点”教学难觅踪影。“词语盘点”教学成了一块无人注目,无人打磨欣赏的石头。

如何才能把“词语盘点”板块作为课堂教学的主阵地,让学生真正地学会积累和运用词语呢?

一、回归文本,与文本对话

借助文本促进学生言语思维的发展,应当是词语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因为教材中课文的语言锤炼是编者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学习能力,经过认真筛选而成的,它本身就是学生习作的范例。

1.联系课文,盘清词语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文质优美,如果仅仅从学生对语言材料的学习和积累来看,优秀课文的朗读和背诵,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语言材料,而且保证了教学质量。从课文中获得的语言材料会在学生的言语活动中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词语盘点”中罗列了本单元课文中出现的、编者认为重要的词语。教师设计教学前,可以让学生结合该单元课文中的生词对“词语盘点”进行全盘梳理,发现难点,并将其归纳出来,作为学习重点。教师要有意识地将学生归纳出的重点、难点设计为每一课的教学重点,有的放矢。教师引导学生将这些词语还原到课文的语言环境中去。学生将自己清楚的词语标清课文序号,联想到这个词语所在的具体语言环境,也就是,在哪篇课文中的哪一个情节中出现了这个词语。不清楚的就赶快到课文中去寻找,直到认清方位,将每一个词语清清楚楚地与具体的语言环境联系在一起,这就做到了词语盘清。

2.朗读背诵,积累词语

只是盘清,还记忆不深,要让这个词语真正在学生的大脑中扎根,还必须让词语的意义、韵味、情感、形象等在学生的心灵和大脑中内化。朗读和背诵是语文教学的基本方法,也是词语学习和积累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学中,应以读为本,让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读有所得,在读中自然而然地学习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

3.品析鉴赏,深化理解

在品析鉴赏中理解积累词语,就是强调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深化认识,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要防止学生出现浅尝辄止的问题。揣摩比较是词语学习的有效手段。课文中有许多画龙点睛的词语,在学生似懂非懂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进行品评、赏析,在品析中深化学生对词语的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加、减、换、调等形式引导学生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精妙之处,挖掘其蕴涵的意义。通过对好词佳句的品析鉴赏,学生在不自觉中就记住了这些好词佳句,从而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提高了语言能力。

二、立足文本,拓展积累

在每一个“词语盘点”里,词语的集中出现必然隐藏着这样或那样的特点和规律,也就是说存在着学习的“秘密”。儿童具有天生的好奇心和探索“秘密”的能力,与其直接告诉学生隐藏着的“秘密”,倒不如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生运用直觉思维,亲自参与主动发现的过程,学习状态必然更佳,从而使“盘点”具有最佳的效果。

实际上,拓展积累往往是与自主发现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在学生发现的基础上,教师选择其中有价值的内容稍加引导,学生的思路就会迅速打开。我经常这样问学生:“像这样的词语,你们掌握了多少?”学生会根据词语的规律展开兴致勃勃的拓展,由课堂延伸到课外,积极表达。但拓展积累如果仅停留在集体交流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都只是充当倾听者,于是我常常会在学生集体交流的基础上,继续展开个别“盘点”。我喜欢对学生说:“有这类特点的词语,你一共积累了几个呢?让我们自己掰着手指头一个一个说出来。”此时,每一个学生都成了真正的参与者。他们掰着手指头一个一个地“盘点”,满脸兴奋。最后,我给“盘点”出较多词语的学生打上一颗五角星,学生深受鼓舞。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没有词语的积累,又怎会拥有语言的海洋?就让我们在“词语盘点”中积极地引导学生拓展积累,让“盘点”真正发挥作用,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超越文本,学会运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能理解的”语言和“会运用的”语言分属于两个不同层次。前者是“消极语言”,后者是“积极语言”。很多时候,绝大部分学生只能基本理解学过的词语,而很难根据他们自身的能力将其上升为“会运用”的“积极语言”。积累本身只是手段,学会运用才是最终的目的,即使学生都能记住“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若不能灵活运用,教学就不可能真正有效。为促使学生将“消极语言”转化为“积极语言”,教师应设计具体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尝试运用。教“词语盘点”时,经常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5个以上词语写一段话。刚开始,学生只是简单地把词语串联起来,可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多数学生能够熟练地、有主题地、有情节地写出一段精彩的话来。

四、搭造平台,内化提高

要提高“词语盘点”的教学效益,教师不仅要明确任务、充分重视,还要灵活、恰当地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将机械枯燥的集中教学变为生动活泼的学习活动。

1.游戏激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爱玩游戏是小学生的天性。教师如能适当地将“词语盘点”设计成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便能顺应学生的天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充分释放热情,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提高学习效益。

根据教材特点,设计“词语擂台赛”,“智力大闯关”“逛词语超市”等活动,学生始终能保持良好的情绪。如,上课刚开始,就打出生动的课件――画面加文字“词语超市,欢迎光临”,然后顺势引导学生走入情境中,读“商品”名称――“词语盘点”中的词语;让他们当导购员给顾客提醒,就是提醒哪些词语的读音须注意;让学生整体巩固词语之后,给“商品”分类,并打击“假冒伪劣商品”(找出错别字并订正);最后让学生找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说话训练。整节课以“词语超市”的形式进行趣味包装,其中一个个有趣的环节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持久。陶行知先生说:“学生有了兴趣,就会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调动自己的内驱力,去学习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达到自觉实践语言的积累,学会恰当地运用。

2.归类识记,变匆匆过场为精心润物

归类识记压缩了信息量,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有利于学生提取知识,让他们记得多、记得快。言语图式中的“相似块”都是以“类”的形式存在的,并相互关联。“类”的积淀越丰厚,系统程度越高,学生对言语材料的吸纳也就越快,其语言感悟能力也就越强。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取决于学生头脑中已有相关信息组块(相似块)的储量及其概括程度。因此,教师有必要指导学生进行词语归类的积累训练。

杨再隋教授说:“语文课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课,是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是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实践课,是引导学生提高语文综合素养的课。说到底就是学生学习说语文、讲语文、读语文、写语文、用语文的课。”如此的描述,虽没有我们时下所倡导的“人文性”的光芒,却实实在在地告诉我们小学语文老师的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如何指导、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上。我们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引领孩子走进语文,学会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可见,小学阶段词语教学多么重要。

作为词语的“集中营”――“词语盘点”教学更应该明确盘点之道。

参考文献:

[1]李燕.小学语文词语教学点滴谈.湖南教育[J],2002(6).

[2]朱文君,张祖庆.词语教学艺术赏析.小学语文教师[J],2006(6).

[3]叶圣陶.叶圣陶教育文集[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语文教学点篇3

[内容]

 <?XML:NAMESPACE PREFIX = O />

文言文“不是像希腊文、拉丁文那种‘全死’的‘外国文字’”,而是“本国本土产生的应用文字”(唐德刚先生语,见《胡适口述自传》汉译本第200页注文)。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白话和文言的关系千丝万缕割不断”(《吕叔湘语文论集》第327页)。要说汉语特点,这恐怕便是最大的特点了。因为这是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的结果。

文言文是“国货”,不是“洋货”,文言文姓“汉”。文言文教学理所当然地应该体现汉语特点,具有“中国特色”,它也姓“汉”。这是常识。

然而,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往往无视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的特点,教学“本国本土产生的应用文字”却跟教学英语、俄语一样,让熟悉、使用现代汉语的中学生面对跟现代汉语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文言文时,如同置身于异国他乡一样地陌生、茫然。这是一个误区。

“误”就误在割断了民族语言发展的历史,“误”就误在割断了古今汉语的联系。

文言文和现代文一样,都表现为汉语演变的“过程”,它们“同宗”;所以,文言文教学应该在“白话和文言的关系”上做文章。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并未“全死”的文言文在现代中学生头脑中“复活”,超越时空,化难为易;才能使现代中学生温古而知今,察今以推古,较迅速较扎实地学好文言文;当然,同时也带动、促进现代文的学习,收事半功倍、一箭双雕之效。可以说,在“白话和文言的关系”上做文章,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这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成语,应该成为文言文教学中通向现代汉语的一座桥梁。因为,成语为中学生所喜闻乐见,而它又充分反映了汉语的所有特点,它是联系古今汉语的纽带。

例如在教学《六国论》时,讲到“暴秦之欲无厌”的“厌”,不要仅要求识记课本上“厌”的注释(通“餍”,满足),也不要满足于对“厌”在文言文中几个义项的归类整理;如果联系成语“贪得无厌”的“厌”(满足)、“喜新厌旧”的“厌”(讨厌),学生在词义的比较中对“厌”会理解得深一点,掌握得牢一点。再如教学《赤壁之战》,讲到“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的“恶”,尽管课本注释中有注音,还是宜联系成语“好逸恶劳”的“恶”(w&ugrave;),以保证学生认知的清晰性、稳定性和可利用性。

“可以说,成语的本身就是汉语的一大特点,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有这种现象。”(张志公《汉语辞章学·语汇论(中)》)成语,正是我们搞活文言文教学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汉语是一种非形态语言,容易组合。考察汉语的演变可以发现它有文言单音词发展为现代双音词的趋势。了解和利用这一特点,往往可以帮助我们通过现代汉语双音词去判断和掌握文言单音词的意义。现代汉语词汇掌握得越多,对其意义理解得越准确,就越是能在“白话和文言的关系”上做文章,运用这种“察今推古”的方法也就越方便越灵活。例如,掌握了修建、修造、修订、修长等现代词语,就不难从比较中对下列文言句中的“修”的意义作出确切的解释,而不必去死记“修”在文言中的这些义项:“乃重·修岳阳楼”(修建),“·修守战之具”(修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修订),“巨身·修尾”(修长)。

值得指出的是,课本中作为文言语法特点介绍的知识短文“词的活用”也没有正确引导学生温古而知今、察今以推古。因为语法富于稳定性,古今语法的差别是不大的。课本中介绍的“几种主要的活用情况”(高中第三册296页,人教社1990年版),在现代汉语中也是屡见不鲜(这方面的文章颇多;限于篇幅,这里不再一一举例)。课本中从文言到文言的例释,只能加重学生负担。词的活用,乃是汉语的特点,并非文言文所独有。“人人动手,清洁上海”,这上海电视二台的屏幕文字,便说尽了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多用鲜活的语言现象来比照、讲解文言文,不是更好吗?

语文教学点篇4

关键词:作文教学;观察习惯;写作能力

下面笔者自己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对作文教学的做法。

一、培养兴趣从阅读开始

读书被老师认为是提高作文的好方法,但是很多学生不爱读书。课余时间他们常手捧漫画边看边笑,但是那些童话、散文、优秀作文等内容则很少看。在这个信息时代,人们都习惯了快餐式阅读,这样的风气同样影响到了小学生。所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对文学作品阅读的兴趣,是提高作文水平的前提。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正是说明读书对于写作的影响力,如果老师能够配合家长,使学生爱读书,培养起他们阅读的兴趣,那么作文水平的提高则指日可待。为此我在班级里大力提倡读书、读好书、会读书。在班级里建立了小小图书角,这里的藏书都是学生自己的书,他们从家里拿来后和同学交流看,这样减少了买书的成本,也促进了学生积极的阅读。然后我还不定期地举办班级读书比赛活动,比赛谁读的书多,谁读时有记录,谁读后有收获。交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养成批注式的阅读的习惯,学习会写读书笔记。在这样的训练中,学生的阅读量增加了,写作方法掌握了。

二、勤观察,多思考,常动笔

语文教学点篇5

南岩

近20年来,我一直带毕业班的语文课,而我听带班的语文高考成绩一直是全县和全校第一。这些成绩的 取得,如果说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了“低起点教学”。

一个班中少数学生成绩好,算不上教学成绩好;只有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好,那才称得上真正是教学成绩 好。所谓的“低起点教学”,旨在提高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教学中就应不但不忘掉中 差生,而且要以中差生为主要教学对象;在提高中差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不但不能抛弃统编教材,而且要让中 差生前进的脚印一步一步都落在统编教材上;在训练中差生掌握学习技能时,不仅不能去搞“花拳秀腿”,而 是要从“稍息、立正、齐步走”的基础训练开始。

一、以中差生为主要教学对象

实践证明,不论哪一门学科中,把教学注意力集中在少数“高能生”身上,都是一种极大的失策,对于语 文教学就更是如此。我认为,把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在中差生身上,是提高语文教学成绩的战略起点,是否选对 这个起点,从根本上关系着语文教学的成败。

基于这种认识,我每年带了高三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摸底,将学生按基础状况分类,要求学生 给老师写一封信,在信中说明自己的学习现状、知识缺漏,提出对教师的建议和要求,参照这些内容,制定出 以中差生为主要对象的全年教学方案。

“高能生”都是相似的,中差生各有各的差距。有的差在意志上,有的差在基础上,真正差在智力上的极 少,因此他们完全有希望赶上前进的队伍,在帮助中差生补缺漏上,我要求他们每人借一本近年来的优质资料 ,从中确定阅读练习的重点,鼓励他们以写纸条的形式向教师质疑问难。

二、始终以统编教材为教学内容

教材中蕴含着最基本的和最全面的营养,它不但是课堂教学围绕的核心,而且是课外温习的最好的参考资 料,对于中差生就更是如此。中差生必须过了教材关,才有可能走出学业落后的沼泽地。因此我们平日的教学 ,要摆对课本和资料的位置,要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总之,要以课本和课内为中心,使学生在学习和理 解后达到举一反三、迁移扩展的境界。

以课本为中心,不是简单到在课本上花费时间和精力越多越好,而是要以对课本的课堂教学为主体,依托 丰富的课堂教学艺术,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例如: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语境辨析结构复杂的长句,把 握语意”、“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含蓄的语句,能加以解释”等等,必然是 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长期坚持分散训练的战略,把一个总的任务和大的 任务,分散成部分和小的任务,在每一节课不同的一二十分钟内分散解决。但是在大的分散训练的格局下,又 要集中优势兵力和时间集中讲解、重点突破、大打歼灭战。

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扩大课堂教学的战果。一方面要贯彻由点到面,即在讲解某一知识点时, 恰当地向四周辐射、延伸、拓宽,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又要贯彻由面到点,即把零散但相关的知识 按着多项或单项的形式联结成一个完整体系,进行揉合、凝聚、统一,从而给学生头脑中一个整体和全面的理 解。

语文教学点篇6

南岩

近20年来,我一直带毕业班的语文课,而我听带班的语文高考成绩一直是全县和全校第一。这些成绩的 取得,如果说有什么诀窍的话,那就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始终坚持了“低起点教学”。

一个班中少数学生成绩好,算不上教学成绩好;只有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好,那才称得上真正是教学成绩 好。所谓的“低起点教学”,旨在提高绝大多数学生的成绩。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在教学中就应不但不忘掉中 差生,而且要以中差生为主要教学对象;在提高中差生学习效率的同时,不但不能抛弃统编教材,而且要让中 差生前进的脚印一步一步都落在统编教材上;在训练中差生掌握学习技能时,不仅不能去搞“花拳秀腿”,而 是要从“稍息、立正、齐步走”的基础训练开始。

一、以中差生为主要教学对象

实践证明,不论哪一门学科中,把教学注意力集中在少数“高能生”身上,都是一种极大的失策,对于语 文教学就更是如此。我认为,把教学的注意力集中在中差生身上,是提高语文教学成绩的战略起点,是否选对 这个起点,从根本上关系着语文教学的成败。

基于这种认识,我每年带了高三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过各种方式摸底,将学生按基础状况分类,要求学生 给老师写一封信,在信中说明自己的学习现状、知识缺漏,提出对教师的建议和要求,参照这些内容,制定出 以中差生为主要对象的全年教学方案。

“高能生”都是相似的,中差生各有各的差距。有的差在意志上,有的差在基础上,真正差在智力上的极 少,因此他们完全有希望赶上前进的队伍,在帮助中差生补缺漏上,我要求他们每人借一本近年来的优质资料 ,从中确定阅读练习的重点,鼓励他们以写纸条的形式向教师质疑问难。

二、始终以统编教材为教学内容

教材中蕴含着最基本的和最全面的营养,它不但是课堂教学围绕的核心,而且是课外温习的最好的参考资 料,对于中差生就更是如此。中差生必须过了教材关,才有可能走出学业落后的沼泽地。因此我们平日的教学 ,要摆对课本和资料的位置,要处理好课内和课外的关系。总之,要以课本和课内为中心,使学生在学习和理 解后达到举一反三、迁移扩展的境界。

以课本为中心,不是简单到在课本上花费时间和精力越多越好,而是要以对课本的课堂教学为主体,依托 丰富的课堂教学艺术,来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水平。例如:要求学生“能够根据语境辨析结构复杂的长句,把 握语意”、“具体的内容,能加以概括;抽象的内容,能加以阐发;含蓄的语句,能加以解释”等等,必然是 一项长期的任务,要完成这一艰巨任务,就要在课堂教学中长期坚持分散训练的战略,把一个总的任务和大的 任务,分散成部分和小的任务,在每一节课不同的一二十分钟内分散解决。但是在大的分散训练的格局下,又 要集中优势兵力和时间集中讲解、重点突破、大打歼灭战。

在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要扩大课堂教学的战果。一方面要贯彻由点到面,即在讲解某一知识点时, 恰当地向四周辐射、延伸、拓宽,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又要贯彻由面到点,即把零散但相关的知识 按着多项或单项的形式联结成一个完整体系,进行揉合、凝聚、统一,从而给学生头脑中一个整体和全面的理 解。

三、以基础训练为教学出发点

语文教学点篇7

关键词:语文教师;管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9-007-1

管理的核心是“人”,管理的目的是以最高的效率达成目标,我们语文教师相处的对象是学生,语文学科的教学目的是以最高的效率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这一工具的能力。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从管理学中吸取营养,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能有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目标管理――引领每一位学生成长

目标就像灯塔,不仅为航船指明前进的方向,还能给航船以前进的精神动力。因此在一学期、一单元或一节课之前,我们语文教师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并且能引领每一位学生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定性或定量的目标,这样才能充分地发动每一位学生为语文学科的整体目标而奋斗。

那么,我们语文教师究竟应该如何引领学生建立语文学科的学习目标呢?

首先,要教会学生根据自己目前的情况,确定自己一学期、一单元或一节课的目标,这个目标应因人而异,应该是多元的。比如说:这学期我要提高我的演讲水平,这学期我要提高写作能力,这学期我要主动与同学交往、合作学习……目标多元,并不是代表目标可以随意制定,我们语文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自己语文学习的现状,制定出有利于发挥自己的项目优势或有利于克服自己缺点的目标,这个目标应该“跳一跳够得着”,这个目标就会有激励作用。

其次,确定的目标要具体明确。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法和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都表明:学生学习的目标只有划分成每节课的目标和单元目标后,才对学生有引领作用。因此,我们在指导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目标时,既要确立学段目标,又要分解成每节课、每次考试的目标,这样就让学生知道如何努力,如何奋斗了。

当然,学生本人必须参与目标的确定。学生本人参与的程度越深,义务感越强。学生实现目标的过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会经历一些挫折,当学生遇到阻力不能实现目标时,我们要引导他们用积极归因方式,从时间投入不够、作业完成质量不高或考试的心态没调整好等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入手分析失败原因,增强继续努力的积极性,使他们始终坚信:只要努力,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团队管理――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鲶鱼效应”一词起源于北欧居民养沙丁鱼的故事,沙丁鱼生性懒惰,在运输途中常因缺氧而死亡,渔夫将一条鲶鱼放入鱼箱中,沙丁鱼竟奇迹般鲜活起来,在天敌胁迫下,沙丁鱼表现出超强的生命力。“鲶鱼效应”由此而来。

鲶鱼本体可以代表一个班级语文学科的佼佼者,沙丁鱼则象征着班级内的大多数同学,他们技能水平相似,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效率低下。如果我们有意识地用好“鲶鱼”,那么其他同学会不知不觉模仿并追随,从而带动整个班级的语文水平的提高。“鲶鱼”也会因为自己的能力给班级团队带来的影响而自豪,从而更加努力前行。

一个木桶的容水量,不取决于构成木桶的最长的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要使木桶的盛水量增加,只有设法改变这块短板的现状,这就是管理学中著名的“木桶理论”。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语文教师往往注重“长板”,而忽视“短板”。这样会打击班级团队的士气,从而使“长板”的才能与班级团队合作之间失去平衡。班级中真正需要关注的是占多数的“短板”。“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对“短板”激励得好,效果往往大大超过对“长板”的激励,因为注重对“短板”的激励,可以使“短板”慢慢变长,从而使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得到提升,班级语文学科的总体竞争力也就得到了加强。

总之,只要我们时刻关注班级内每一位同学在不同时期语文学习所呈现的状态,认真思考对策,那么每一位同学都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制度管理――促进每一位学生成才

建立规章制度,实施以法治教,既是一种规范,也是一个管理理念,体现在语文学科教学上,就是针对班级学生语文学科学习的实际,用一套科学规范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管理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既要体现行为管理,更要重视心理管理;既要重视效果管理,也要抓好过程管;既要优化课堂学习,又要促进课外自学。使之真正能起到促进每一位学生成才的作用。这种制度管理的核心在“激励”,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如果没有了激励,学生们就很难行动起来,更不可能鼓起冲劲,也就很难发挥他们的潜能。语文教师适度而有效的奖励,可以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和保持同学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语文教学点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难点;对策

由于文言文与生活缺乏联系,并且与现代汉语的差距较大,进而使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缺失。教师也普遍认为文言文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对于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效率无计可施。师生对文言文片面的认识严重影响了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质量。因此,本文对初中语文文言文的教学难点进行分析,进而提出相应的教学对策,以便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效率。

1.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的难点

文言文在教学中具有一定的难度,具体表现如下几方面:第一,文言文与生活联系较少,使学生缺乏文言文学习意识。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偏离文言文教学的宗旨。文言文教学的宗旨是通过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使其汲取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目前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按照应试教育的思路,选取重点进行背诵,将拿分作为学习文言文的最终目的,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使文言文教学出现困难。第二,教师在文言文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将文言文逐句进行讲解、分析,出现教师在讲台上翻译文言文的情况,而学生在讲台下奋笔疾书将教师翻译内容一字不落的记在本子上中,这种机械式的教学方法如同填鸭,一堂课下来学生只是一味地盲目记笔记,很多内容都没有掌握,严重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在教学中没有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造成学习困难、教学困难的局面。

2.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对策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教学情况出发,分析教学难点,并根据教学难点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解决,下面进行详细的分析。

2.1加强学生阅读与积累

教师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阅读与积累。大量的阅读可以加深学生对文言文相关知识的印象。根据阅读内容相关情境可以将文言文的大概意思揣摩出来,进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此种方式使学生能够对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有效探究,因此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产生了自主学习主观意识。大量的阅读使学生积累了更多的文言文知识,学生对文言文中相同文字在不同语言情境下的含义能有更深的了解。例如,文言文中“妻子”一词,教师要求学生对此加以解释,学生会说“男性的配偶”。其实不然,古代人口中的“妻子”是指“妻子儿女”。教师在学生阅读过程中对阅读中的难点进行辅导讲解,使学生加深了对文言文相关知识的理解,同时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因此,通多大量的阅读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知识积累能力,还有效的提高了文言文教学效率。

2.2强化学生的理解记忆

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将教学难点讲解透彻之后,学生没有及时的巩固背诵,导致所学知识很快被遗忘。因此,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理解记忆的能力,使其对学过的知识及时进行巩固,以强化对知识的记忆掌握。例如,教师应在本堂课开始之初,抽出时间对学生文言文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查,以督促学生科学的学习文言文,使文言文的教学难度降低,提高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质量。

2.3培养学生自主翻译习惯

由于在以往的文言文教学中,大都是教师翻译文言文,学生机械的记笔记,这使文言文教学效果越来越差。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自主翻译文言文的习惯,教师在学生的翻译中给予适当的辅助。例如,在《木兰辞》的教学中,教师领读之后要求学生自行阅读文章两遍,并对文章加以翻译,在学生翻译过程中允许其寻求教师的帮助,学生经过努力理解文章内容并对文章加以翻译,再配有教师的辅助,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深入的了解,并对在文言文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印象更加深刻。学生在自主翻译的同时对文言文学习有了新的认识,不仅是以提高成绩为目的,还对中国传统语言的表达方式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有利于文言文教学工作的开展。

2.4培养学生知识梳理能力

由于文言文语言表达比较复杂,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同一个字的发音不尽相同,同一个词所表达的意义不尽相同。例如“生于某年”“于今十年”,两个句子中都有“于”,而前者意为“在”后者意为“到”。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知识梳理能力,将有规律的文言文知识不断的梳理、归纳、总结,为今后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降低文言文学习的难度,进而通过科学高效的实施,提高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确保学生文言文学习的有效性,实现学生长远发展。

【结语】

综上所述,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且教学中具有很多的难点,导致学生文言文学习水平较低,无法高效率的开展文言文学习,影响到学生文言文学习的质量。因此,教师应认识到问题所在,并且积极的分析原因,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降低文言文教学难度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包安芳,苏立军.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元学习技能的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02)

【2】贾建堂.浅谈初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与实施策略【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S1)

【3】朱广龙.如何走出中职语文文言文教学之困——浅谈文言文教学的“四重四轻”【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4(1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