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中社会实践总结8篇

时间:2022-09-08 09:44:31

初中社会实践总结

初中社会实践总结篇1

社会实践即假期实习或是在校外实习。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为向职场过渡做准备、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多方面意义。利用这个漫长的假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下面是关于初中生暑假社会实践报告心得总结,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实践,就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所学的就等于零,理论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而且在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又加入了世贸,国内外经济日趋变化,每天都不断有新的东西涌现,在拥有了越来越多的机会的同时,也有了更多的挑战,中国的经济越和外面接轨,对于人才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我们不只要学好学校里所学到的知识,还要不断从生活中,实践中学其他知识,不断地从各方面武装自已,才能在竞争中突出自已,表现自已.

做饭,虽说用不到什么理论知识,但它确确实实是一种实践,一种社会实践。因为这是一个合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步入社会所必须掌握的技能。

虽然实践的半个月并不能算得上是酷暑,可以说是比较幸运,可以在屋子里工作,但屋内烘热的空气有时还是会把自己弄得喘不过起来,一活动起来很快便会汗流浃背的,一会衣服就湿透了,才干了一天,就已经腰酸背痛,甚至有第二天不想干的想法。但我很快发现自己的想法是不正确的,虽然累,但我始终都牢记着这次实践的目的,再累也应该坚持。因为我知道这就是考验,只有在这种环境中才能看出一个人的毅力水平。想到这些我就会觉得自己浑身又充满了力量,在接下来的几天中那种想放弃的想法就很少出现了,当时就觉得充满精力充满奋斗精神能够坚持才是一个中学生应该具有的素质。在这短短的几天中我碰过壁,流过汗,但我却成长了.

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们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我们更多的了解了社会,我们的这些体验不仅为我们的现在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知识,更为我们在将来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打下了基础。希望以后还会有这样的机会,让我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七天,对于人生而言或许并不算太长的时间,但在这七天中我却得到了人生最宝贵的经验,这几天将使我人生中最宝贵的回忆。这些天来,虽然付出了很多汗水,也感觉很累,但从这次实践中我的意志力得到磨练。我慢慢的开始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希望我们能更多的参加社会实践,我们也真忠告受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正涵义。

初中社会实践总结篇2

教学的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是预备阶段。

先熟悉实习班级的情况,认识班上的每个学生以及他们学习情况。然后,认真听指导老师上课。现在的听课的感觉和以前完全不一样:以前听课是为了学习知识;现在听课是学习教学方法。目的不一样,上课的注意点就不一样,现在注意的是指导老师的上课方式,上课的思想。接着,根据在大学所学的教育知识和在中学实习听课所学到的,自己在已有的基础上备课,。做足了上讲台的准备。 在经过了前两天听课后,第三天我正式走上讲台,第一次感觉自己所学的知识派上用场。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一个天职就是教书,无私地把知识传播给学生。这也是我们实习的重要内容——授课。我初次体会到当老师的辛苦。上一节课,要经过“备课(写教案)——上课——批改作业——接受学生反馈的信息——评讲、巩固练习”这样一个流水线。看起来简单,可其中每个环节又有很多小细节,最主要的是“上课”。这个环节,也就是我们一直在探讨的“课堂教学”。

这些都是初三的学生,面临着中考的严峻形势。为了孩子的学习问题,学校和家长都废尽了心力.因此, 每当站在讲台上,被一双双纯净的眼睛聚精会神地望着时,作为一名教师的价值感和成就感就油然而生了,也意识到自己的责任是多么的大,我在心里暗下决心,用全力帮助孩子学习,并向家长和学校保证,会重视这份工作,尽自己的全力把工作做好。

一个老师告诉我:备课充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上课效果就好。但同时又要有驾驭课堂的能力,因为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因此上课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这就很讲究方法了。上课内容丰富,现实;教态自然,讲课生动,难易适中照顾全部,就自然能够吸引住学生。所以,老师每天都要有充足的精神,让学生感受到一种自然气氛。英语是一门外语,对学生而言,既生疏又困难,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之下,要教好英语,就要让学生喜爱英语,让他们对英语产生兴趣。否则学生对这门学科产生畏难情绪,不愿学也无法学下去。而我教的学生在英语写作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所以学校和家长都提出要着重补一下英语作文方面,所以我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准备。正式上课的第一天,我让学生拿出了以前做过的卷子,在很多人的卷子上字迹很潦草,由字知人,我想他们在学习上一定很随意,对自己要求不严格,很多错误都没有标出来我跟他们讲了卷面整齐的重要性,并帮他们纠正了错误。通过分析他们的语文卷子,我发现他们在回答问题上很有自己的想法,只是答题的态度不端正,有点应付的感觉。但是他们的思路很清晰,对考试存在着态度不正确的问题。 但是可以看出他们是有独特想法的孩子,如果他们认真审题,仔细做答的话,我相信他们会有很不错的成绩。我把我的想法和思路都告诉他们,他们频频点头表示赞同。我也开始意识到:现在的首要任务不是讲课,而是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此后,我也经常给他们上类似的课程,不时地与他们交谈学习体会。他们的听课状态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观,我也为之而感到欣喜万分。

关于作文的辅导,我虽然水平有限,但对于初中生的英语作文的应试我还是了解一些的,因为我也曾是一个初中生。我自己平时也写一些东西,我把我的文章给他们看,告诉他们我

的思路的想法,以及下笔的线索,有时也针对一些例文进行讲解,告诉他们在拿到一个题目时要有怎么样的切入点,要树立怎样的观念。对于作文开头结尾等方面,我都在每次的课程中结合实例讲给了他们,并贯穿了一些我在大学中学到的知识,有时我也会即兴出个小题目问他们要怎样去写,他们也往往能很好的告诉我他们的想法,有时让我都感到很吃惊,我也很高兴看到他们打开了思路,活跃了思维。

每天只有两个小时课程,中间有一段休息时间,在这段时间,他们会和我聊一些课外的话题,包括年轻人追捧的非主流,流行歌曲,以及他们写的一些东西。对于他们说的话题,我都认真去听,从这些我可以更多的了解孩子的心理。我和他们一起分析这些流行的文化的现象,讨论发展的趋势和之所以能流行起来的原因,从中我发现他们的见解很独特,在我的引导下也能有更多的阐述。通过这些交流我告诉他们,在分析一个事情时要从哪几个方面考虑才会更为全面,这些思路在文章的写作上是很有用处的。所以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他们也学到了一些写作的基本技巧,写作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

另外,为了培养他们在英语学习方面全面的兴趣,我仿照我们在大学时的经验,在班级组织英语短剧表演,我们演的是白雪公主,这对他们来说是第一次,所以同学们的积极性很高,每个人都努力准备,当然,效果很好。

初中社会实践总结篇3

那天,我早早地起了床。收拾好东西,带好食物,便跟着队伍出发了。我们一行人先到了一个草坪上捡垃圾。我们每个人都拿了一个塑料袋,在草坪上捡起了垃圾。我也不例外。

我和小朱一起在炎炎烈日下带着一顶遮阳帽在草丛中捡垃圾。这里的垃圾多得几乎都看不到小草了呢!我们看着这惊人的场面,慢慢地捡了起来。不一会儿我们就汗流浃背、大汗淋漓了。与此同时,我们的袋子里已经满得再也装不下了。这一次捡垃圾活动让我知道了环卫工人的辛苦和不容易。他们不管是炎炎夏日,还是寒风刺骨,每一条马路上都有他们的身影。他们任劳任怨、不辞辛苦。是我们的楷模啊!此时,我心想:人类真是自私啊!只图自己的一个方便,不顾及他人的感受。就像扔垃圾,大家都扔在路边,有想过环卫工人的辛苦吗?

虽然捡垃圾很累,但是我和小朱一起边聊天边捡就不是那么无趣、又累了。

捡完垃圾后,我们吃了午餐,便坐车到了一个养老院前。进了养老院,我们看到里面住着许多老人。有的在吃饭,有的在乘凉,还有的在看电视……我们帮这些老爷爷老奶奶们打扫房间、送东西和给他们表演节目。我和小朱先给老爷爷老奶奶们打扫房间。我们在一个房间里扫地、整理,忙得不亦说乎。忙完之后,我又给老人们背诵了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这些老爷爷老奶奶们看了我们这些小孩的表演,都很高兴。他们也忍不住大显身手一番。有些老人表演唱京剧,有些老人表演打太极拳,还有些老人表演跳舞……大家都笑了,都开心的笑了。我看着老人们的笑容。虽然干很累,但是,我的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初中社会实践总结篇4

关键词:马克思;实践哲学;实践性;整体性;多维性

中图分类号:B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8-0460(2012)03-0048-07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总的结果”的表述,斯大林把其放在社会历史观上,认为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的所作的天才的表述”,即所谓的“唯物史观经典表述”。自此,我国学界沿袭此观点。近年来有学者认为“总的结果”“只是马克思的社会学理论,而不是他的哲学社会历史观”。那么,“总的结果”究竟是什么?马克思生前未明确指明,但在《序言》里说:“我所得到的、并且一经得到的就用于指导我的研究工作的总的结果……”恩格斯“他从另一条道路(参看他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得出同我一样的结果,当1845年春他也住在布鲁塞尔时,我们决定共同阐明我们的见解与德国哲学的意识形态的见解的对立,实际上是把我们从前的哲学信仰清算一下。这个心愿是以批判黑格尔以后的哲学的形式来实现的”。显然,能指导哲学领域的研究和批判的“总的结果”,其理论高度超出了社会历史观和社会学理论,从其形成过程、实质内容和本质属性来看,它只能是马克思实践哲学一般原理,具有哲学的整体架构。

一、“总的结果”的形成过程

“总的结果”的形成过程是马克思实践世界观的理论化过程。实践是劳动、社会生产、物质生产、物质生活、改造自然的活动、科学实验等的总概括。实践世界观就是关于从实践去理解包括自然、社会和思维等在内的整个人类世界的根本观点。实践世界观的理论化这里是指实践世界观理论的研究与建构以至于形成实践哲学的一般原理,“总的结果”是实践世界观理论化的结果。

第一阶段:实践世界观探究的开始。1842—1843年,马克思担任《莱茵报》主编,第一次遇到要对所谓物质利益发表意见的难事。让他深思的是:议会即国家为什么要对一个捡枯枝的贫苦农民进行惩罚?由此他怀疑和批判黑格尔法哲学,“对思辨的法哲学的批判既然是对德国迄今为止政治意识形式的坚决反抗,它就不会对自己本身,而会面向只有用一个办法即实践才能解决的那些课题。”这给批判思维规定了实践方向,顺此深入便认识到:“法的关系正像国家的形式一样,……根源于物质的生活关系。”此时的批判把他引上了实践哲学研究之路,1844年1月《(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写于1843年10月中-12月中)的发表是马克思实践哲学研究开始的标志。

第二阶段:实践世界观维度的哲学直观到实践哲学的基本命题的提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对实践世界观维度的哲学直观。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法哲学之后,就在《手稿》中对实践作哲学直观,试探其世界观意蕴,审视实践与人类世界方方面面的关系。“从异化劳动对私有财产的关系可以进一步得出这样的结论:……工人的解放还包含普遍的人的解放。……是因为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对生产的关系中。”一切奴役关系、普遍的人的解放与劳动有关。“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形成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世界历史、自然界都与人的劳动及其结果有关。“理论的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力量,才是可能的。”此时他超越了经济学家“劳动是人的能动的财产”的观点,初步直观到实践与人、社会、世界历史、自然界和理论等的关系。

《神圣家族》(写于1844年9-11月)是对实践世界观维度的深入探索。马克思用自己“现在所达到的成果”去批判青年黑格尔派的思辨唯心主义,“帮助广大读者识破思辨哲学的幻想”,再叙述“对现代哲学和社会学的肯定的见解”。此时以实践为武器反对思辨哲学,获得了比以前更深刻的认识:“从历史运动中排除掉人对自然界的理论关系和实践关系,排除掉自然科学和工业”,就不能“达到即使是才开始的对历史现实的认识”;“不去认识(比如说)某一历史时期的工业和生活本身的直接的生产方式”,就不能“真正认识这个历史时期”;“把历史同自然科学和工业分开”,就如同把“自身和世界分开一样”;“历史的发源地”就“在尘世的粗糙的物质生产中”,而不是“在天上的云雾中”。这里,他进一步说明了实践与人、历史、社会、自然界、理论等不可分割的联系,断定物质生产是历史的发源地,开始构想实践哲学关于以实践为直接源头的人类世界图景。

初中社会实践总结篇5

【关键词】社会实践活动;四性;四面

同志在总结我们党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积累的重要经验时明确指出:坚持把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作为根本途径,不断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成效。现行的初中思想品德实验稿教材高度重视与学生生活经验和社会实践的联系,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活动和实践,引导学生通过活动和实践,并在活动和实践中观察、感受、体验和思考,从中获得思想品德和能力的发展。因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模式成为了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那么如何构建这一模式呢?这就要求首先要明确两个基本点:即本学科要达到的目的和本地区所具有的人文及自然特征。明确这两点才能实事求是地因地制宜地设计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关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目的及内容可以见课程标准,这就不必再言。那么与之相联系的本地的可提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人文及自然资源又如何呢?这就需要全面地分析一下本地的具体资源。现就以我校所在地为例,化龙小学是广安市的一所农村学校。广安是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故乡,邓小平故居已经成为全国著名的红色教育基地。广安的华蓥山更是风光秀丽,景色宜人,华蓥山游击队遗址更成为了广大青少年学习革命先烈好教材。这些都是学校不可多得的生动教材,如果老师把这些充分利用起来,再与教材相结合,我们的教学怎么还会是单调的、狭隘的教育视野呢?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如果能够充分考虑这些资源,并合理适当的加以开发利用,那初中思想政治课也一定能够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片天地了。

在这些年的教学中,我认为要做好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社会实践活动,应着力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

一、抓好社会实践活动四性

从初一到初三,根据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不同,以及要求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不同。可以从整体上列出实践活动总体安排表,确定不同年级不同时段的活动项目,形成一个科学的实践活动程序,这是完全可能且必要的。在具体上好每一个社会实践课的时候,要注重做好活动的四性。

(一)注意针对性 在上每一节社会实践课的时候,要根据教材的知识内容,配以与之相适应的实践项目。例如在初一下的教材中,每个活动主题涉及的内容有3-5个方面。其中有的是“主要”内容,“核心”专题;有的是“辅助”内容,或“次位”内容。对于“主要”内容和“核心”专题,教材给于“浓墨重彩”的处理;对于“辅助”内容或“次位”内容,则“轻描淡写”。因此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就要结合学生实际和教材的地位考虑,调整所要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方法。总之,教材的地位和学生是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前提和起点。

(二)注重实效性 在思想品德课社会实践活动教学中,要因地制宜,择时而动。老师一定要把活动的内容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和当时社会重大时事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教育。避免形式主义,有始无终或放任自然。力争做到把握全局、渗透知识,人人所得。

(三)讲究灵活性 教师在深入把握教材内部联系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巧妙地重组教材,沟通书本知识与实践的渠道,通过提问、讲解方式,打破学生原有的思维定势,让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实践内容的选择、要求的设置上,根据学生特点灵活予以掌握;在实践设计上,要多层次,多档次。注重变化,形式多样。

(四)抓住聚散性 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要及时反馈,及时评价,长善救失,赋予学生成就感。对于社会实践活动中出现的不足,要引导学生回顾过程,找到误点,及时补偿,不让失败定格,循循善诱,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注重四个方面

根据学校的地理位置和实际情况,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中,要注重做好以下四个方面

(一)农村经济方面 每年的寒暑假,学生都有大量时间深入到农村,能观察、体验和思考农村所有的经济活动。特别是农民的农业生产活动,可以让学生从生产、收获、出售三个环节来考察,分析农村现在的经济体制。这样可以把书本上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消化知识。

(二)农村民主政治、精神生活方面 通过学生进入农村、深入农户,可以了解我国现行的政治制度和精神文明制度,知道我国是怎样的人民当家做主。在物质文明发展的今天,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培养学生建设社会主义的信心和决心。

(三)参观、访问红色教育基地方面 每年的清明节可以让学生参加祭扫烈士墓,参观革命烈士陵园,访问老区的革命历史遗迹等。在进行这样的实践活动时,一定先制定好计划,做好学生动员,让学生事先找好资料,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再去参观、访问,然后结合教材来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动力,让学生逐步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对他们进行人生观、世界观的教育,立志成才,这样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会更深刻。

初中社会实践总结篇6

一、评选条件

校级以及校区级先进集体评选的基本条件是:实践论文、调查报告或其他形式的实践成果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有实质性的成果上报,成果充分体现实践性质;在实践过程中主动与地方媒体联系,有媒体对团队的认可并进行正面报道,同时树立了校区的良好形象;建立了与实践基地的合作意向,得到当地单位党团组织的较高评价;圆满完成社会实践总结工作,按时上交所要求的各项材料;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有指导老师科学专业的指导。

校级以及校区级先进个人主要表彰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指导教师和学生。

校级以及校区级优秀通讯员将从各小分队上报的社会实践通讯员中评选产出,要求曾准确及时报道社会实践开展情况。

校级以及校区级申报优秀调查报告的基本条件是:能够体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有新观点、新思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对实际工作有指导作用和借鉴作用,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报告内容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文字通畅,字数一般不超过8000字。2011年暑期社会实践优秀调查报告校级以及校区级的评选从已提交的调查报告中评选产生。

校区优秀组织奖是对在组织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校区学院学生会颁发的,以学院学生会为单位申报,评选的基本条件是:学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社会实践领导小组;准时制定并上报暑期社会实践工作计划和实施方案;社会实践活动点面兼顾,社会实践率高;社会实践成果显著,实践团队表现突出,获奖论文比例高;社会实践宣传报道稿件充足,质量高;社会实践工作总结材料按时上报,优秀实践报告按时上报。

二、申报工作要求

申报优秀组织奖、先进集体、先进个人的须提供1000字左右的活动总结及有关材料,并按要求填写有关表格,申报优秀调查报告的请用A4纸4号仿宋体打印。各类申报材料于10月8日前报送到校区团委。

校区各学院学生会、服务社、团支部要高度重视,认真做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表彰工作。要通过举办汇报会、座谈会、评比总结表彰会等形式,把社会实践活动不断引向深入;要通过总结表彰工作,巩固活动成果,扩大活动影响力,研究和制定活动的新形式新思路,进一步推动该项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一)国家“特岗计划”招聘对象和条件

二、招聘指标具体指标分配见附表1。

三、招聘原则

(一)教师招聘坚持“公开、公平、自愿、择优”和“三定”(定县、定校、定岗)的原则。

(二)优先招聘报考学科与所学专业一致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和符合条件的本县代课人员。

(三)招聘的教师安排在县以下(不含县城所在地)农村中小学校,其中国家“特岗计划”招聘的教师原则上安排在县以下农村乡(镇)初中和中心学校,且一所学校原则上安排不少于3人。“硕师计划”研究生安排在农村乡(镇)初中。

四、招聘程序特设岗位教师招聘按照公布招聘岗位、报名、资格审查、考试、录取、签订合同、培训等程序进行。招聘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招聘符合报考条件的全日制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报考学科须与所学专业一致)和取得相应教师资格(幼儿教师资格不能报考)、年龄在45岁以下且在公办中小学连续代课5年以上目前仍在教学岗位的本县人员。第二阶段招聘其他符合条件的人员。第一阶段招聘结束后,公布第二阶段招聘岗位,进入第二阶段招聘。招聘考试分为笔试和面试。第一阶段的考试免笔试,只设面试;

第二阶段的考试设笔试和面试。笔试由省统一组织。第二阶段招聘笔试的考务、阅卷、成绩统计工作,由地区教育局统一负责组织;面试、体检和录取等工作由县教育局负责组织。报名采用先网上注册报名,然后现场审核确认的方式进行。符合报考条件的人员在阶段报名时间内登录“特岗计划教师招聘网”( tg.ncss.org.cn/),点击特岗报名注册考生信息选择设岗省份申报岗位,注册并申报岗位成功后,下载打印出《特岗教师报名表》。同时,在“贵州教育网”下载、打印《贵州省2011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招聘报名表》并填写。(一)第一阶段招聘(免笔试人员的招聘)

2、资格审查报考者经资格审查合格后,进入面试程序。对资格审查合格者,由县教育局建立报考个人档案。

4、录取、签约面试及体检均合格者方可进入录取程序。录取原则按照填报志愿及面试成绩从高分到低分录取。符合免笔试条件的本科毕业生在报考县落选的,由地区教育局根据其填报的第二志愿在本地区所辖“特岗计划”县及时进行调剂。根据各县调剂后的岗位缺额情况,可对符合国家“特岗计划”招聘条件的落选考生,根据其调剂志愿在省的协调下进行跨市(州、地)调剂。被录取者(含“硕师计划”研究生)须在规定时间内与县教育局签订聘任合同。凡未签订聘任合同的,视为放弃录取资格。应届毕业生在开学报到时仍未取得毕业证的,其签订的聘任合同自然解除。

5、上报和公布第一阶段招聘录取签约名单 ①5月26日公示特岗县岗位需求学校计划。 ②5月30日在铜仁学院大礼堂进行现场签约。 ③完成第一阶段工作总结和第二阶段岗位需求上报省教育厅。

(二)第二阶段招聘

初中社会实践总结篇7

[关键词]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同志的《实践论》对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使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应用了马列主义,指导中国革命走向了成功。在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同样要坚持和发扬实践论的观点,继续指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一、理论源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源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

1、建国初期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对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还没有成熟的认识,再加上当时党内对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估计过于乐观,开始在国家建设上大面积借鉴和照搬苏联模式,过早的放弃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探索,急于过渡到社会主义。从1953年开始,中央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要求用三个五年计划或更长一点时间过渡到社会主义。而在实际操作中,只用了一个五年计划,于1956年就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宣布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2、真理标准的大讨论

从1976年10月“”结束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小平同志指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观点,在全党掀起了一场真理标准的大讨论。这次真理标准的大讨论,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定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奠定了理论基础,也为形成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创造了思想条件。

3、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

从新中国建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初步确立改革开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党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历经了照搬苏联模式,反思苏联模式,错误估计形势走上极“左”路线到拨乱反正,重新走上立足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四个阶段,生动体现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所以能指引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指导中国和平建设走上正确道路的理论,必须是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的基础上,立足中国国情,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得出。革命战争年代如此,和平建设时期也没有例外。

二、理论指导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中国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取得辉煌成就

1、党的十三大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

1987年10月举行的党的十三大高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制定了党的基本路线。大会确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一理论初步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阶段、任务、动力、条件、布局和国际环境等基本问题,规划了我国前进的道路。

2、在基本路线指引下,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

据有关部门统计,1979年至1988年十年间,按可比价格计算,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长9.6%,超过1953年到1978年平均增长6.1%的速度,大大高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平均每年2%到4%的速度。1990年到2001年的十年间,我国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近2倍,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3%,在世界各国的位次上升到第六位。人民生活达到总体小康水平,基本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前两步。

3、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之所以取得,是因为将正确理论应用于实践

在《实践论》中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然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对比改革开放初到上世纪末二十来年国家的快速发展,我们不难发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这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的客观规律性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这种正确理论的伟大实践。

三、实践检验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

1、总结过去,中国只能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党的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从此,我们党又重新确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结束了1976年10月以来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重新步入了正轨。1982年9月1日,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2、立足现实,借鉴一切文明成果,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建国以后,经过第一个五年,我们国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但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是没有经历发达资本主义的直接过渡,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在思想领域封建主义落后遗产厚重,物质方面资本主义文明成果稀少。所以要在中国特殊国情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必须立足中国现实。在这个阶段,我国要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进行大力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先进文化,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实践发展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发展中充实完善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2000年2月,同志在广东考察时提出:“总结我们党七十多年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重要结论,这就是: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00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把它定位为党的指导思想。

大力发展先进社会生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改善人民生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坚持把人民的利益做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

十六大以后,我国的发展呈现出新的阶段性特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同时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这些时代特征,要求我们党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而提出来的。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在发展中完善

回顾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成功,是因为它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结合了当代中国的具体国情。用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涵,引领中国改革与发展迈上新台阶。

实践永无止境,认识永无止境。只要全党同志永远坚持实践这个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和基本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一定会不断发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实践论》,1937.

初中社会实践总结篇8

实 施 方 案

一、课题的背景及提出

新课标指出,《历史与社会》是一门进行公民教育的综合文科课程,其价值在于整合历史、人文地理以及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相关知识与技能,培养现代公民应具有的人文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本课程主要具有三个特性,人文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人文性要求关注学生的需要与体验,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尤其强调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与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综合性要求学生从经验和发展需要出发,对多门学科进行综合,注重知识的关联性、整体性和开放性,帮助学生获得对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的整体性认识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而实践性特点更强调与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提倡体验、探究、参与、合作、讨论、调查、社会实践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发展。

马克思说:“人不仅在思维中,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在体验世界中,一切客体都是有活力的,充满了生命的意蕴和情调,在教学中培养人的体验能力,它将学习的材料与学生个体建立深厚的情感联系,使学习过程成为一种愉悦,使学习成为学习者自身的需要,使主体成为自我生命的体验者和创造者,这也是符合人性自我发展的完善方向的。我们提出“体验式学习”,是让学生在不断地自身社会实践和感悟中升腾体验、丰富体验,从而引起心灵的震撼,思想的共鸣,在不断地熏陶感染自身实践中领悟祖国灿烂悠久的历史文化,领悟中华儿女不朽的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培养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尝试运用体验式学习方式是符合新课标要求,也是新课标和新时代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

二、课题的界定:

学习是指从阅读、听讲、研究、实践中获得知识或技能的过程。这一过程只有通过亲身体验 才能最终有效地完成。通过实践来认识周围事物,或者说,通过能使学习者完完全全地参与学习过程,使学习者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 、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开始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地投入学习过程,并积极接触社会、运用社会理论,在亲身体验中学会分析社会、感悟社会,从而完成新课标的要求。

所谓“历史与社会体验式学习”,应让学生作为生命个体的存在,精神敞开地面对社会,在和谐宽松的环境中亲历社会实践活动,带着自己的心理特征、生活体验,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感悟社会,使个体心灵从中体验到历史与社会学习本身的乐趣,让历史与社会的学习过程与生命个体的丰富、发展过程相一致,从而享受到生命活动带来的震撼和愉悦。

体验式学习是以经验为基础,对经验的一种升华与超载。其一,它是一种关注学生个体特征的学习方式。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强调更多的是知识经验的普遍接受和共同感受。而体验则指向每一个个体,让每一个个体都亲历学习过程,引起个体心灵的震撼、内省、反思,激发对学习材料的独特领悟,将个体独特的心理内容、体验的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展现。其二,它是一种将新的学习材料与学生已有积累相联结的学习方式。体验是学生内部积累与外部学习材料发生联系的一个张力场,在情境创设、角色互换、激发回忆等条件作用下,学生已有的与新的学习材料相关的知识积累、事理感受、人生体验便被激活、催化起来,并在多种形式的语言实践活动中进行多次地加工、创造,不断地冲突、顺应、融合,从而累积新的体验。其三,它是一种让学生享受生命快乐的学习方式。且这种感受、理解、领悟、欣赏是在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下进行的,是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式积极主动而又趣味盎然地探究的、体验的,学生从中也充分享受着学习初中历史与社会的乐趣。

三、体验式学习与传统式学习的区别

体验式学习与传统式训练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以学为主,后者以教为主。要使教育有效,教学的主体必须是学生而教师,正如伽利略所说:“你无法教别人任何东西,你只能帮助别人发现一些东西”。因此,“教”不一定导致“学”,更不一定产生“会”。

传统学习

体验学习

过去的知识

即时的感觉

记忆

领悟和体认

自主学习

团体学习

注重知识、技能

注重观念、态度

无接触

直接接触

单一刺激

高峰体验度

以教师为中心

以学员为中心

标准化学习

个性化学习

理论化

现实化

强调化

强调做中学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研究目标:

1、提高全体学生的历史与社会素养。本研究主要是培养学生对初中历史与社会的热情和感悟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体验是本研究的价值所向,在体验的不断丰富、深化中使学生的历史与社会素养得到提高。

2、获取一整套能提高学生历史与社会素养的比较成熟的成果,如体验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式活动主题系列,体验式作业题,学生成长的个案记录。

3、针对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具有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评价的手段,本研究还力图探索一套科学有效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的评价方案。

研究内容:

1、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式学习的一般问题,即体验学习的基本理论、原则、操作策略等。

2、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式学习的具体问题:

(1)构建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

发挥课堂的主渠道作用,构建一种可操作的体验学习模式,将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的价值和学生学习的价值结合起来。改革课堂学习结构,提倡研究性学习,尽可能地让每一个学生参与初中历史与社会实践,培养对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的激情,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独特体验的天地。体验式学习的基本过程大致包括以下四个阶段:亲历感悟反思发展。

(2)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式课外活动主题的设计

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初中历史与社会的学习资源博大精深,我们该创造条件,拓宽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和运用的领域,让学生自主地在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性课外活动(包括参观访问、旅游考察、社会实践等)中关注社会、思考生活,体验初中历史与社会的综合性学习。这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初中历史与社会课程中的一块重要内容。

(3)建立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式作业题库

长期以往日复一日的被动作业,实质是机械记忆与低效的重复和再现,它不仅磨灭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侵蚀了学习的主动性,更为可怕的是形成了与信息社会不相适应的学习方式。本研究还将努力去影响和改造学生的作业,建立起与课程学习内容相匹配的体验性作业,让学生在具有导向激励功能的综合性作业中发展深化体验。

(4)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的成果方式及评价体系

本研究重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采用成长记录的途径,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初中历史与社会学习过程体验的资料,如关于平时表现、兴趣和潜能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教师和家长的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等。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避免繁琐化、庸俗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更注重定性评价,对学生的档案资料和考试结果全面客观分析,用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并将教师评价、自我评价、学生间互相评价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评价体验中受到激励,明确努力方向。

3、与体验学习有关的相关问题的研究。如参观访问、社会实践与体验的关系;学生个体特征的差异对体验的影响;情景与体验的联系等等。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是:文献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模式研究法、比较研究法以及调查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会研究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和资料,学习人家的成功经验;同时,我们会在相应试点班级分班分阶段进行实验教学,不同阶段分别采用传统学习与体验学习两种方式,在实验过程中,及时对实验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每阶段实验结束进行阶段考查,根据考查情况比较分析,再根据结果进行研究;在各阶段的实验过程中,我们会在适当时机以问卷调查形式对学生进行调查研究,以掌握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和学习感悟。

六、课题研究实施步骤

第一大阶段:准备阶段 2005年12月——2006年2月

课题申报、开题工作,进行课题初步研究,制定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大阶段:实施阶段 2006年3月——2007年8月

1、2006年3月——2006年5月课题组组织相关的培训、交流、研讨活动

2、2006年6月——2006年8月 开展第一阶段实验教学

1、 2006年9月——2006年11月 进行第一阶段实验总结

2、 2006年12月——2007年2月 课题中期总结与评估

3、 2007年3月——2007年6月 开展第二阶段实验教学

4、 2007年7月——2007年8月 进行第二阶段实验总结

第三大阶段:总结与结题阶段 2007年9月——2007年12月

1、 整理分析实验资料;

2、 撰写课题实验总结报告;

3、 撰写课题学术研究报告。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 提交课题实验报告一份,学术研究报告一份;

2、 若干;

3、 构建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式学习的课堂教学模式并推广。

4、 建立初中历史与社会体验式作业题库和评价体系。

八、课题组成员名单:

课题组组长:

石成辉(中学社会一级教师 )

课题组成员:

董亚英(中学社会一级教师 )

陈苏玲(中学社会一级教师 )

石玉英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

2、《学习心理与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 卢家楣主编;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