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群众文化8篇

时间:2022-10-09 05:59:21

群众文化

群众文化篇1

作为文化部门的生命线,近年来,文化馆克服了经费不足、人手紧张等诸多困难,以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坚持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层次和品味,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把繁荣群众文化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来抓,先后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如:举办元宵踩街、正月正全市民族器乐演奏会、书画艺术交流笔会、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群众文化艺术周、少儿艺术考级、全省十大艺术童星才艺展阜阳赛区选拔活动、奥运期间在清河广场、鼓楼广场等地转播奥运精彩赛事、承办艺术节广场文艺演出……

这些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活动陶冶了群众情操,带动了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的蓬勃发展,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在工作中,文化馆摆正了位置,真正实现开门办馆,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基层,把文化种在基层,如:在春节来临之际,联合市移动公司举办了以“欢乐新农村”为主题的送戏下乡活动、在光华社区开展“送书画进社区”活动、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习班、组织知名书画家深入到市武警一支队开展了“送书画进军营”活动、开展“送书画下乡”活动、在节假日和双休日期间走进社区、农村等地,举办“千场电影进万家”活动、赴乡镇开展疟疾知识文艺宣传、承办首届中国农民歌会联动演出、开展辅导员进社区等活动都开展的有声有色、红红火火,进一步激发了群众自身的文化活力,实现了文化馆特殊的社会存在价值。为基层、社区组织的辅导培训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在基层培养了一批文艺骨干,通过近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工作,文化馆在社会产生了较好的影响,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益,为阜阳的建设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和氛围。

群众文化是人民群众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是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走向全面和谐发展的今天,为了更好的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活动中我馆也十分注重突出群众文化活动大众性的特点,注重活动是否能走到大众中去,在观众中有多少“存活率”,多长的“存活期”。因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体是群众,人民群众既是创作者、参与者、表演者,又是文化精神的享有者。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群众文化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群众文化活动不仅要有气势恢宏、人气旺盛的大型文艺演出,更需要群众自发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小型活动。

群众文化篇2

关键词:群众文化;培训;文化建设

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没有文化就没有精神和灵魂,就失去了生命力和凝聚力。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一旦渗入文化活动,将会为社会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与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社会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但是一旦缺少群众文化作为基础,那么和谐社会就没有根基。加大群众文化培训力度,是当下推进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

群众文化,是指群众在工作时间之外以自身为活动主题和对象,采用社会活动的方式,开展群众文化性艺术活动和娱乐活动。群众文化活动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是加强和完善文化产业资源的必经之路,是培育文化市场,繁荣文化事业发展的最终归宿。扎实有效地提高和加强群众文化培训,是促进社会主义文化产业与群众文化有机融合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实现“富民”和“惠民”,对于催生群众文化起着催化剂的作用。新的时期下,随着群众文化活动的蓬勃发展,群众文化培训也越发显得重要。

1 群众文化培训是提高群众艺术修养的重要过程

群众文化的培训过程,是一个互相促进、教学相长的过程。在群众文化培训的过程中,基层文化干部的工作实践经验与群众文化工作,可以称之为文化艺术管理,这是开展艺术研究的基本资料,通过群众文化的培训可以获得很多丰富的经验。无论哪种形式的培训,比如唱歌技巧、器乐知识、舞蹈等,文化培训与传授的过程中,群众能够感受到充满在积极向上的力量,在艺术氛围的熏陶中,能够迅速提升发现美的能力。比如,声乐用特殊的符号承载着一种时代的精神,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能够培养人们高雅的情调,提高智力。幼儿欣赏音乐,能够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成年人参与到声乐活动中,能够丰富人生体验,修养身心。这些艺术活动承载着同时,这些文化活动对于个人修养有着严格地要求,能够在培训中激发出群众的独特气质,从而提高艺术修养,陶冶了情操。总之,群众通过群众文化培训,能够清晰、理性地分辨生活中的真善美,形成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地参加到一些有益身心的群众文化活动当中,终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构建出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

2 群众文化培训推动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讲求的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加强群众文化培训就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构建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目标,也体现着社会进步、群众文明。加大群众文化培训力度,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重要的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群众文化培训工作承载着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缓和社会矛盾的重要责任。群众文化是否有成效,关系着社会的特征体现,更是衡量社会和谐的标准。总之,群众文化培训为构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基础和前提,增强了人民群众的凝聚力,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稳定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社会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 群众文化培训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

群众文化是由道德与文化修养的内在关系决定的,对于群众道德养成有着积极地推动作用。文化活动当中涉及到的面很广泛,包括文学创作、肢体表演、健身、阅读等等,这些群众活动能够将公民道德建设的要求和内容融合进去,有着寓教于乐的重要功能。公民道德建设离不开模范的引领与带动,需要宣传先进典范人物,这就是普及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一个过程,是弘扬和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过程。如任长霞、杨业功等一些典型人物,都是来自于群众的长期实践,他们代表着群众的意识,是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方向,具备着时代精神,受到广大群众的尊重和爱戴,以群众文化作为载体对这些人物进行宣传,可以深入人心,更具感染力。从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突出实践与教育的有力结合,在参与这类群众文化的过程中,会提升公民道德建设。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群众文化能够产生社会功能,而且这种社会功能渗透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道德建设和群众活动同属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范畴,两者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因此,加大群众文化的培训,无疑能够推动社会主义公民道德的建设步伐,对于促进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 群众文化培训能够提升民族团结凝聚力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明的国家,爱国不仅是我们国家的立国之本,更是体现一个国家民族的综合素质。群众在参与文化活动的培训中,能够潜移默化地接受爱国主义方面的教育。群众文化是参与对象较为广泛、有着强大影响力的一种文化活动形式,能够影响群众的行为和习惯,能够唤起人们的积极向上的奋斗精神。健康向上的群众文化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爱国主义热情,对于维护当前社会稳定是有着积极的现实作用的。现阶段,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都在全面推进,群众的民族凝聚力格外重要。在群众文化的实践与培训中,能够实现人与之人之间良好的沟通,群众可以聚集在一起,提升感情上的交流,这对于民族团结是有着促进作用的。例如,一些爱国汇演活动,能够有力地提升群众的民族爱国意识,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群众积极向上、勇于奋斗,从而推动整个民族的成长,实现国富民强。

5 群众文化培训促进群众科学文化水平的提高

群众文化反映的是一种文化活动形态,在这种活动方式的培训中,群众在参与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文化的力量。比如在书画培训过程中,不仅能够欣赏到一些优秀的艺术作品,还能参与进来,切身体验这种艺术形式,人与人之间在交流与学习中得到提到,同样,其他学科类的群众文化活动也能起到这样的作用。科学是社会文化活动的产物,群众通过文化培训活动提高科学的认知,不断提高科学文化知识,从而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换句话说,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带动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比如,一些农民在果树种植方面欠缺很多专业文化知识,没办法掌握一些科技种植的知识,但是通过在当地一些文化部门组织的文化培训中,懂得了种植知识,并且运用到实践当中,从而实现了科学种植,科学文化水平也得到了快速的提高。这样的例子很多,所以说群众文化活动的培训工作做的到位,能够有效促进了群众科学文化知识的提高。

6 结论

群众文化活动本身蕴含中丰富、重要的文化内容,是一切文化的根源,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群众文化培训力度不仅可以提高群众的综合文化素养,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文明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始终秉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大群众文化培训工作力度,提升群众文化的普及性,使得群众文化活动能够得到不断地延续,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胡守勇,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浅析[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慧珍,试论群众文化辅导的意义和作用[J];大众文艺;2013年08期.

[3]孔红云,休闲时代的群众文化[J];大众文艺;2011年11期.

[4]康灵燕,探究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和文化价值[J];东方企业文化;2012年24期.

[5]郦娃娜,略论群众文化建设的社会功能[J];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02期.

[6]尹晓芳.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J].安徽农学通报(下半月刊),2009

群众文化篇3

【关键词】群文;供给;需求;关系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它把人的需求从低到高分成五类 。根据这一理论,人们在满足物质和安全的基本需求后,会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新的要求,目前我国正处在这样一个需求发展的阶段。有需求就存在供给,随之就会产生供求关系,而群众文化的供求关系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所要解决的重要关系之一,也是能否构建和谐的群众文化供求的关键所在,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群众文化,是指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是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历史现象。群众文化需求是指:群众对文学艺术鉴赏的需求、对文学艺术的创作与展示的需求、对文学艺术培训的需求、对文化艺术活动的需求等。

群众文化的供给是指: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所提供群众文化产品和服务、组织群众文化活动、指导和培养群众业余文艺团体和群众文化骨干、开展文化艺术辅导、推动群众业余文艺创作和群众文化理论研究、收集和群众文化信息的过程。

一、优秀的群众文化具有四大功能

(一)价值观凝聚功能

群众文化是人与人之间的粘合剂,可以把人群紧紧地粘合、团结在一起,使他们目标明确、相互包容、更易协调。比如“雷锋文化”:雷锋精神就是一种文化,其核心是奉献;正是这种得到社会公认的“雷锋文化”的存在,使得大家认同这样的社会价值观,并把自己的人生追求与社会发展的目标相结合,调节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利益关系,从而形成文化对人的价值观及行为的凝聚。

(二)行为导向功能

行为导向功能是指通过权利和义务系统确定个人的地位和角色,为人们提供行为模式,使其较快地适应社会生活。群众文化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广泛和深刻,群众文化要素已经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只有坚持正确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追求,才能靠思想的力量、艺术的魅力打动人心,进而抵制庸俗、媚俗之风,引导人们的行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潜能激励功能

激励是传递动力的过程和手段,是一种精神力量。群众文化所形成的社会文化氛围和价值导向能够起到精神激励的作用,将人们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出来,把人们的潜在智慧挖掘出来,使人们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让每一个人能够更好地融入实现民族复兴的洪流之中。

(四)言行约束功能

健康的群众文化对那些不利于人健康发展的言论和行为,常常发挥一种“管束”的作用,以提高人在复杂工作与生存环境中的免疫力,提高人们的自觉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力,增强公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形象塑造功能

优秀的群众文化可以把娱乐与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用包含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内涵的先进文化,引导人民群众自娱和娱人,用时代的、新颖的、进步的、健康的群众文化再塑公众美好形象。

社会上不同人群有不同文化需求。比如,农民与城市居民不同,白领阶层与蓝领阶层也会有差别。农民的文化供给应符合农民“易于得到、易于欣赏”的需求特点,电视、电影、广播、文艺演出皆可,而市民由于其生活、工作的环境差异导致他们对文化产品的多样化需求在量上与农民相比又有不同。国家权威机构的一项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当前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满足度要比市民高出10个百分点。

过去,我们不知道、也不注意细分人群的群文需求,而是清一色地统一供给,是典型的“要你”接受;现在,应当变成文化产品需求的“你要”什么。“要你”与“你要”也就是两个字换个顺序,意思就完全不同。笔者认为,目前的群众文化需求与群众文化供给就存在这样需求与供给不对称的现状。这几年,群众文化需求日益显现出一种多样化的趋势,这是一个好兆头。在这样的情况下,公益性的文化单位主要提供公共性文化产品和服务,适应并确保全社会的基本文化需求和不同群体的针对性需求;经营性的文化产业主要提供差别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通过市场主导,应对不同人群,包括有一定经济能力人群的高层次、多样化消费倾向;这是社会多样化价值取向出现后的一种新情况。

二、如何构建和谐的群众文化供求关系

(一)强化主导,拓宽群文受众

我们首先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全面推进群文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这是群众文化的导向,所以,我们要发展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提高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大力拓展群众文化活动的受众面。其次,群众文化工作的最终目标不是普及和提高,而是通过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引导广大群众追求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品位。一段时间以来,群众文化工作不受重视,只是烘托氛围、为时事服务,其所具有的很多功能被忽略。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文化工作的巨大作用逐渐显现出来,并被党委和政府所重视,从“拉郎配”逐步发展为“主力军”。作为群众文化工作者,更要适应时代,与时俱进,重新认识群众文化工作的功能和作用,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开展群众文化工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二)细分市场,满足基本需求

群众文化工作要让群众广泛参与其中,就必须细分群文市场,充分认识群众文化所具有的群众性、倾向性、传承性等特征,这是由于群众文化是面向社会大众的属性所决定的,我们要站在大众的角度,分析每一组不同的群文消费群体的不同需求,以满足细分市场里消费群的基本需求,使人民群众在良好的社会环境和丰富的文化实践中得到身心健康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筛选产品,引导文化需求

客观地讲,一段时间以来,尽管我们对于文化事业的发展十分重视,财政投入逐年增加,文化场馆建设快马加鞭,文化产品的产出今非昔比。然而,也必须看到,随着广大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精神文化需求层次快速提升;另一方面,一些文化产品内容缺乏新意、形式相对单一,无法更好地满足群众旺盛的文化需求。提高供给能力,要先弄清群众需要什么样的“文化餐”。2016年的春节前后,盐城市多家公共文化场所公布了春节期间要上演的“文化大戏”。听讲座、观展览、赏大戏、看电影、玩游园……一台台精彩节目相继绽放,一场场文化惠民活动丰富了市民的闲暇生活。在这个文化味浓郁的春节,人们有了足够的选择,有了选择才可能满足不同层次的文化需要。对此,我们在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树立品牌,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满意度。

(四)创新服务,激发潜在需求

群众文化篇4

一、文化馆本身的服务质量有待提升

另一方面,进一步分析群众对文化馆认同感降低的原因后得出,文化馆本身服务质量也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如上文述及,当代群众对生活质量水平的追求在不断提高,也就决定了群众对服务水平的追求也在不断提高。因此,在更多选择的前提下,文化馆没有不断提高员工的素质和能力,没有针对自身服务质量和水平做好工作,使得文化馆自身的竞争力在不断下降。在这种背景下,群众自然更愿意选择能够提供更高质量服务的场所进行文娱活动和学习,更愿意选择一个能够让自己感到更加舒适和欢愉的场所进行这些行为。因此,文化馆自身服务水平有待提升也成为影响其在群众文化工作中发挥效力的主要原因。

二、如何高效发挥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作用

(一)进一步发挥文化馆职能。从文化馆自身的职能来说,其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第一,举办各类展览、讲座和培训,为群众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开展社会教育,提高群众文化素养。第二,组织丰富的文娱活动,指导群众业余文艺团队建设,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第三,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开展数字文化信息服务。总的来说,文化馆的职能主要是提供群众的文化素养,并且对能够提高群众文化素养的各种活动进行帮助和扶持,也就是为群众各种文娱活动提供场地上的支持以及技术方面的指导。因此,要高效发挥文化馆在群众文化工作中的作用,首先要做的就是进一步发挥其自身的职能。文化馆必须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自身的职能进行加强,强化各种职能所所带来的效力,而不是削弱自身智能。只有发挥更强的职能,才能够提高群众对其的认可度,才能够达到提高效力的目的。

(二)加强对自身的宣传。同时,文化馆在进一步发挥自身职能的基础上还应该加强对自身的宣传,其目的在于扩大自身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要让更多群众知道文化馆、了解文化馆、愿意到文化馆中学习和参观。如上文述及,特别是针对于年轻的群众,其甚至不知道文化馆的存在。在这种背景下,即使文化馆的职能如何强化,也无法让群众感受到。因此,文化馆可以积极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如能够吸引年轻群众的科学展览或者能够吸引儿童的活动等等,并且加大宣传,扩大自身的影响力。从一定程度来说,文化馆所举办的活动,如展览和培训在形式和内容上无法吸引群众,这是导致群众对其认同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因此,文化馆必须在加强自身宣传的基础上,从文化馆举办活动的内容方面入手,必须让群众认为参观文化馆能够获得确切的收获,才能够促使群众愿意来到文化馆,才能够发挥其自身的职能,最终达到提高其在群众文化工作中作用的终极目标。

(三)加强员工队伍建设提高服务质量。最后,文化馆必须要不断加强员工队伍的建设工作,不断提高文化馆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覆盖范围更广、更具有价值的服务。一方面,文化馆提高了自身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能够为群众的参观、学习和活动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才能够提高群众对其的认同,达到吸引群众的目的。另一方面,随着文化馆服务质量的提高,其对群众的学习和成长也有更好的支持,才能够在群众文化工作中发挥更强的职能。

三、结束语

群众文化篇5

关键词:群众文化

一、群众文化的定位

通常情况下,群众文化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活动的主体通常情况下由人民群众自身来承担,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将娱乐方式视为活动的内容,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精神生活方面的需要;人们通过群众文化进一步以表达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人类在生产劳动生过程中,产生、发展并贯穿着群众文化,群众文化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使群众参与成为现实。在活动过程中,群众通过主动参与,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我教育,同时陶冶情操,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获得美的享受。在进行审美的过程中,通常情况下,需要进一步升华审美情趣,不断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

二、群众文化的内容

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包括这三个方面:一个是群众自己创造的文化作品的表演、书画、摄影、展览等;一个是群众参加的各种活动,如歌咏、跳舞、体育比赛、学习、科研、下棋、打扑克等;还有一种是由专业团供的供群众欣赏的,如舞台演出、美术展览。

三、群众文化的特点

在当前,群众文化活动的特点主要表现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具体来说,其形式主要表现为:1.地点方面,一方面在社会各方和千家万户分散进行,另一方面在公共集聚场所(广场、公园、文体场馆等)集中展开;2.项目方面,一方面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分散选择参加不同项目,另一方面在同一时间、同一场所,不同兴趣爱好的人集中选择同一项目;3.人数方面,一方面以群体形式参与活动,另一方面以个体形式参与活动。

四、群众文化的要素

对于群众文化来说,活动通常情况下是其生命和载体。通过经常性的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在文化生活方面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品位,进而对社会文化的社会性,群众文化的群众性等进行充分的展现。因此,在推进群众文化的过程中,组织开展大型的群众文化活动是关键。对于文化活动的主办方来说,无论是政府、机关、企业还是民间组织,通常情况下其组织活动的动机和目的都是明确,没有任何目的文化活动可以说根本不存在。通常情况下,主办方的意图、所需资源的数量和质量、群众的认同程度等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活动的内容。对于活动的形式,通常情况下主要源于举办活动的动机和目的及内容,策划者通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新的活动形式。

五、推进群众文化

在对群众文化的基本定位和特点进行明确之后,对于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开展,通常情况下,我们需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1.强化辅导,优化服务

当前,与以往相比,群众的文化需要有了很大的不同,过去以馆、站组织开展活动逐渐被现在的主个性化所取代,进而在一定程度上逐渐转变为群众依靠实际情况开展相应的活动。

2.借助阵地活动,替身示范辐射

通常情况下,阵地活动对于群众文化生活管理部门来说就是其主阵地,从某种意义上更是群众文化活动的示范性窗口,对群众文化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示范性作用。当前的阵地活动对于大多数馆站来说,都是比较陈旧和单一的,并且枯燥乏味,示范带头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难以体现。群众文化单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要明确自身的职责,采取各种措施接纳更多的活动参与者,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巩固和强化馆、站办阵地活动的影响力。

3.以集中活动为载体,提升活动水平

在普遍开展群众分散活动的同时,群众文化事业单位需要履行自己的职责,在一定程度上组织开展各种高质量的集中活动,同时为分散活动积极提供综合交流和集中展示的机会和平台。在尚未普及流行新内容和新形式的前提下,对于集中活动要率先举办并积极推广,同时加大宣传的力度,扩大其影响力。

六、丰富群众文化的重要意义

1.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培育四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文化素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弘扬真善美,使得人民群众在参与文化生活的同时能够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个人素质,最终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贡献。

群众文化篇6

具体而言,群众文化具有下列主要特点,分别论述之。

一、群众性与普及性

群众文化,以群众参与为其主要特点,群众性是其本体属性。这种群众性,几乎遍及凡有人群之处,从城市到乡村,从厂矿到校园,从社区到家庭,都有群众文化在活动。

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人,不分男女老少,也不分民族、,更不分职业、职务的不同和文化程度的不同,几乎所有的人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与群众文化息息相关。也可以说,群众文化就是人民群众自己的文化,它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成为永不衰败、永远灿烂的一种文化。人民群众又是群众文化的母亲。

与群众性相依相伴的,是群众文化的普及性。换言之,群众文化的群众性与普及性,二者是同步一体的。

群众文化的大普及,是其他任何文化所无法比拟的。从唱给婴儿的《摇篮曲》到幼儿学唱的儿歌、童谣,儿童书法、儿童画,再到少年歌曲、青春歌舞,最后到老年健身舞、老年体操、老年书画等等,几乎囊括了所有人一生的方方面面;从工、农、商、学、兵到医、林、牧、副、渔,几乎涵盖了所有行业的林林总总。

由此可见,群众文化的群众性与普及性特点,是十分明显的。

二、多元性与多变性

从群众文化自身构成要素的视角来考量,群众文化又具有鲜明的多元性与多变性特点。

首先是多元性特点,这一特点表现在诸多层面。例如就群众文化的属性划分,就有企业文化、农村文化、军营文化、校园文化、商业文化、金融文化、旅游文化、餐饮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娱乐文化、社区文化、家庭文化、广场文化、庭院文化、楼道文化等等;就群众文化所涉及的文化艺术门类而言,又包括文学(诗歌、小说、散文等)、戏剧(戏剧小品、话剧、歌剧、戏曲等)、音乐(声乐中的大合唱、独唱以及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和器乐中的中国民乐与西洋乐器的独奏、合奏、协奏等)、舞蹈(民族舞、民间舞、现代舞、秧歌舞、芭蕾舞等)、曲艺(二人转、相声、快板书、大鼓等)、摄影、绘画(中国画、油画、水彩画等)、书法以及健身体操、各种棋类、扑克、球类等。而科技也包括在群众文化之内,如科技信息、科技咨询等等。

群众文化还具有多变性特点。这种多变性,是根据参与群众文化人员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内容的不同,而不断地随时、随地地进行变化。例如农村文化与农户文化,就根据农忙与农闲的不同,有不同的活动时间、活动地点和活动内容。就一般情况而言,农忙时活动时间少而短,活动地点多在田间地头,活动内容短小灵活;而农闲时活动时间相对较多、较长,活动地点在文化活动室,活动内容也相对充实些、丰富些。

由此可见,群众文化的多元性与多变性特点也是十分突出的。

三、广阔性与潜能性

群众文化属于社会大文化范畴,具有鲜明的广阔性特点,它覆盖各个角落。仅就群众文化专业机构而言,就有省、市级的群众艺术馆、地县(市)级的群众文化馆、乡镇级的文化站、村屯级的文化室,形成一张巨大的文化网。

这种广阔性,充分显示出群众文化的无限生机与无穷活力。

与此同时,群众文化又具有巨大的潜能性特点。群众文化与专业文化相对,二者实际上是一种普及与提高的关系,即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

群众文化篇7

关键词:群众文化 群众性 文化主体 文化内容 文化形式

群众文化,顾名思义,是指以群众为文化主体、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带有群众性特点的文化,与以专业人员为文化主体、文化内容与文化形式带有专业性特点的专业文化相对应。

“群众”一词,在汉代司马迁的《史记・礼书》中最早出现:“宰割万物,使役群众。”原指大众。这一内涵一直沿用至今,如“群众观点”“群众运动”等等的“群众”,指的都是大众――广大的人民群众。

然而近年来,在各种群众文化的大赛、评奖等活动中,出现了以所谓“出人才、出精品”“多元交叉、群专互补”之名,混淆群众文化与专业文化本质区别的错误倾向。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群众文化的本质特征重新予以解读,以确保群众文化“非群勿扰”。

一、文化主体的群众性

群众文化的主体,指的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者。众所周知,群众文化的主体,具有明显的群众性、广泛性等特点。从年龄上看,从少儿到青年,再到壮年、老年,都是群众文化的主体;从职业上看,无论是工人、农民、军人、商人、学生,还是专家、教授、医生、公务员……都是群众文化的主体;从文化程度上看,无论是硕士、博士,还是文盲、半文盲,也都是群众文化的主体。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群众文化是整个文化的基础、主阵地,群众文化的主体是整个文化的主力军。

与专业文化的主体相比,群众文化的主体是未从事过专业文化工作的人。但现在的问题是,有些群众文化大赛中的参赛、参评人员,有的是改行的专业文化人员,有的是离退休的专业文化人员。这些“原专业文化人员”平时参加群众文化活动,当然会对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的文化品位与文化水准、活跃群众文化活动的气氛、增进群众文化与专业文化的双向交流等,具有毋庸置疑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让这些“原专业文化人员”参赛、参评,一则会混淆群众文化的本质,二则对于其他非专业文化人员显失公平、公允,从某种程度上,大有“以假乱真”“冒名顶替”之嫌。因此建议在群众文化大赛、评奖中,严格进行人员资格审查,以确保群众文化主体群众性的真实性、纯洁性、可靠性、公信度。

二、文化内容的群众性

从文化内容的视角考量,群众文化的内容具有普及性、浅显性、通俗性等群众性特点。

其一是普及性。群众文化是普及文化,与提高性的专业文化相比,二者是“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当然,群众文化本身也有一个从普及到提高的过程,但其主导方面还是普及。

从群众文化的主要构成上看,这种普及性就更为明显:从少儿文化到妇女文化、老年文化,从饮食文化到旅游文化以及茶文化、酒文化,从校园文化到军营文化、企业文化、农村文化、社区文化、街道文化,从广场文化到晨练文化,从娱乐文化到休闲文化、健身文化,从历史文化到民族文化、科技咨询,无不充分显示出群众文化的普及性特点。

其二是浅显性。群众文化以浅显易读、易学易会、妇孺皆知、家喻户晓、人人明白为特点,与专业文化的深邃高深、蕴藉隽永形成鲜明对照。

其三是通俗性。群众文化属于“俗文化”范畴,与专业文化的“雅文化”形成鲜明对照。其内容多系家长里短,平民百姓所关注的焦点、热点、亮点、动情点的题材和主题。

现在的问题是,个别群众文化的领导者、组织者、策划者、辅导者,以“精品意识”取代群众文化的群众性,片面追求高、精、尖和新、奇特,使群众文化脱离“俗文化”轨道,而走向“雅文化”的误区。这无异于舍本求末、揠苗助长。笔者想,针对这一现象,或许重温中国戏曲的历史规律会有一定的反思价值,即:“兴于民间,毁于庙堂。”我们一定要时刻牢记:群众文化是必须时时处处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必须永远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的沃土之中。倘若将目光盯在领导和专家身上,以参赛、评奖为惟一目标,那就远离了群众文化的神髓和生命。

三、文化形式的群众性

形式与内容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没有无形式的内容,也没有无内容的形式。形式既受内容的影响和制约,但反转过来又有助于内容的表现。

同样,群众文化形式的群众性,也表现在多样性、小型性、群体性等特点上。

1、多样性。群众文化活动因参与的人员多、面广,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兴趣、不同的爱好、不同的文化心理特征和不同的文化需求,因而群众文化的形式便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特点:既有声乐(包括美声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又有舞蹈(包括迪斯科、大秧歌、街舞、交际舞,民族舞等),还有曲艺(包括相声、二人转、大鼓、快板书、山东快书等),更有戏曲(京剧、评剧、皮影戏、木偶戏),以及杂技、魔术等各种艺术形式,尤其是小品、小话剧等,更为多见。

与此同时,还有文学创作(包括小说、诗歌、散文)、绘画(包括图画、油画等)、摄影、书法等。

此外,一些非艺术类的文化形式,如各类球赛(篮球、排球、乒乓球)、滑冰(速滑、花样)、游泳、等。

凡此种种,都充分显示出群众文化形式多样化的特点。

群众文化篇8

要处理好管理和放开关系,确立服务的方向,使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有机结合。

基层单位的经营权、自,如果真正掌握在文化组织者自己的手中,那么群众文化事业发挥的特色,定能取得可喜的成绩,收获丰收的成果。摆正文化馆站与市场的关系决不是一句空话,在市场经济的渗透下,文化馆站的工作无疑要打上商品经济的印记。但是文化主体的性质不能改变,它既要适应市场规律,又要坚守自己的文艺阵地和发展方向。要发展文化部门与地方的关系,文化工作不能高高在上,应深入到群众生活中去,文化产品不同于工业企业生产的产品,不能直接进入市场,并且讨价还价。对于市场意识、因素的培育,领导有效地管理、科学的方法,人才、作品的较高科技含量,有利于地区性群众文化功能的整体发挥和队伍的有机配合,使文化经济的运行进入正确轨道。

政府部门要转变职能,把应有的权力下放给文化事业(企业)单位,并不意味着撒手不管,文化主体以多元化的形式存在,把市场经济的要素引进到文化工作中,在社会发展中重新建立主体意识,充分表现出独特的功效和无法取代的价值力量。巧妙地把文化、道德、教育系统工程运用于服务中,拓宽渠道、勇于创新,使之与经济发展同步。

我国经济的速度发展迅速,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改善,出现了先富起来的人们腰包鼓了、头脑却空了的现状,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精神饥渴大有人在。他们盲目地进入消费层,道德观、人生观跟不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有所抬头,有的人心态扭曲,黄、赌、毒无所不好,连贪占国家和集体的财物也变得理所应当。价值观的失衡,使不少从事文化创作的人员心灰意冷,立场动摇,加之文化人多数属于工资阶层,如果放弃了对文化工作的热爱,何以组织辅导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更失去了积极地引导、去其糟粕、提取精华的功能。

群众文化的特殊功效在于寓教于乐,更在于它的广泛性。提高人民知识水平、欣赏水平,是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首要任务。如何运用好服务的手段,让群众文化对人民群众有吸引力,使他们积极参与,乐在其中,不仅是工作方法问题,主要是工作效率的问题,热爱自身的工作性质是必要的,热爱来源于群众中的群众文化更是必要的。

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我们是否感受到一种危机,文化断层能否在我们的奋斗中弥合,文化建设的队伍,应该有创造力和开拓精神,要不断地寻找新途径,使群众文化工作少走弯路,实现自身的价值。何况没有大众化的群众文化,或丢失了它的独特性、广泛性,也就动摇了社会存在的基础。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