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工程监理的组织形式8篇

时间:2023-08-06 09:01:05

工程监理的组织形式

工程监理的组织形式篇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6)11-0040-04

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之一。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发?z2006?{5号,以下简称“5号文件”)指出:“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通过政协组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的监督,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协中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的互相监督”,[1]这一论述表明了政协民主监督鲜明的组织化特性,政协组织是开展民主监督职能的支撑与依托。

政协民主监督组织化表达,就是发挥政协组织作用,把分散的、零星的、委员个体的监督活动整合成通过政协平台开展集中的、系统的、组织化的监督活动。从性质定位来看,组织化表达体现并适应了政协民主监督的内在要求;从履职实践来看,提升民主监督组织化程度是补齐政协民主监督“短板”的现实需要,更是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独特优势的需要。提升政协民主监督组织化水平和质量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近年来,各级政协在民主监督组织化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浙江省政协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就是一种高度组织化的民主监督形式,经过连续15年坚持不懈的探索创新,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已成为浙江政协履职的重要抓手,初步形成了一整套规范成熟的操作程序与方法。民主监督这一政协履职“短板”正逐步蜕变为履职“品牌”。

一、专项集体民主监督的浙江实践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意见》指出,专项集体民主监督是指按照党委统一部署,围绕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政协委员综合运用调研视察、座谈走访、问卷调查、公开听证、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开展监督,向党委、政府提交专项集体民主监督报告。[2]浙江省政协自2001年在全国政协系统率先开展集体民主监督以来,已连续开展了18次(详见表1),主要经历了初步形成、发展完善、规范成熟三大发展阶段,其工作流程一般包括七个关键环节。

(一)三大发展阶段

一是初步形成阶段(2001-2005年)。逐步形成了综合运用座谈会、视察、暗访、调研、委员约谈、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协商监督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并创新形成了政协民主监督听证会(2002年)、邀请群众代表旁听政协常委会议(2003年)、“政协民情热线”(2005年)、“政协视线”(2005年)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3]

二是发展完善阶段(2006-2012年)。2006年,“5号文件”对政协民主监督的性质、地位、作用、内容、形式、程序等予以规定。省政协抓住这一重要契机,深化监督内容、创新监督形式,进一步完善了专项集体民主监督的工作机制与方法载体,尤其是进一步发挥了各党派团体、各界别,以及政协委员作用,民主监督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提升。

三是规范成熟阶段(2013年至今)。2013年浙江省委出台《关于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意见》,要求发挥政协“监督机构”的职能,并将“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列为省政协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形成了一整套较为规范成熟的操作程序与方法。这一阶段,省、市、县(市、区)三级政协共同参与、持续推进,专项集体民主监督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如2014年,省政协牵头组织开展“三级政协联动、万名委员同行、助推‘五水共治’”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工作,全省三级政协2万多名政协委员共同参与。

(二)七个关键环节

实践中,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工作在政协组织统一规划下,按照确定监督题目、制定实施方案、整合监督力量、开展调研监督、广泛征求意见、开展协商监督、跟踪成果转化七个关键环节有序展开,形成一个完整闭环的高度组织化的监督体系。

1.确定监督题目。省政协在广泛征求各党派团体、各级政协组织,以及政协委员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初步选题。接着,通过省“四套班子”秘书长联席会议,提出讨论年度专项集体民主监督题目,并以省政协党组名义正式提请省委确定;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由省委直接点题。省政协根据省委的部署要求,把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列入省政协年度工作要点。

2.制定实施方案。年初,省政协主席会议确定专项集体民主监督牵头领导和参与领导的责任分工,牵头负责的专委会和办公厅具体协调负责人,以及共同参与的党派团体、界别、专委会。接着,研究确定具体切入点,如面对“十二五”规划启动年有关问题这样一个宏大的选题,研究确定了从产业集聚区建设、培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三个重点调研监督方向。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监督总体要求、主要内容、调研方式、组织分工等。

3.整合监督力量。专项集体民主监督立足省政协自身力量,充分动员各党派团体、界别和政协委员参与,注重整合市县政协力量。同时,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和党政部门共同参与,形成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与强大合力。如2015年开展的“三级政协联动、万名委员同行、助推‘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建设”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全省三级政协共发动21000多名委员参与,组成1351个民主监督组。[4]

4.开展调研监督。召开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动员会,省政协主要领导做动员,对民主监督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监督组综合通过听取情况介绍、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调研走访以及召开座谈会、约谈会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材料,深入实际摸清真实情况,如2015年在“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工作中,督查组成员对省内3800多公里高速公路和重点区域的国省道、2400多公里铁路沿线的“四边三化”情况进行实地督查,整理出21本,包括3538个点的问题情况。[5]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论证,组织起草监督调研报告。

5.广泛征求意见。完成初稿后,召开委员约谈会、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通过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听证会、政协民情热线等方式,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广泛多层的交流探讨,吸纳各方建设性意见建议,修改完善监督报告。

6.开展协商监督。召开专题协商议政性常委会进行协商监督。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工作组作大会发言,通过大会发言、分组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根据会议协商情况,修改完善监督报告,正式报送省委省政府。

7.跟踪成果转化。省委、省政府要求相关部门落实有关建议和措施,对监督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省政协加强与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跟踪督促监督建议的采纳及办理情况,对未能及时落实反馈的,还可以进行“跟踪督办”。

二、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15年来,浙江政协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坚持问题导向,发挥集体力量,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在推动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破解政协民主监督难题的有效方法,为政协民主监督,尤其是民主监督组织化参与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从机制维度看,坚持党的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是关键所在。省委高度重视政协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将其纳入全局工作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落实。省委主要领导给政协民主监督出题目、交任务,对监督意见建议作批示、抓落实。[6]2013年11月,省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意见》对民主监督的内容、范围、形式、程序、落实、反馈,以及工作配套衔接等作了明确、可操作的规定;2014年6月,省政协制定了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办法,大大提升了省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组织化水平。同时,省政协还建立健全了民主监督选题酝酿、沟通协调、组织领导、一线督查、汇集民意、协商建言、成果报送和促进采纳反馈等机制,坚持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到哪里,省政协民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监督力量就集聚到哪里。[7]

从内容维度看,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是重要基础。“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选题时坚持问题导向,纵观省政协专项集体民主监督18次选题,无一不是选择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监督。监督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瞄着问题去,盯着问题研,发现问题敢于较真揭短。提出对策建议时,找准问题切入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做到发声发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

从作用发挥维度看,提高组织化程度是发展方向。省政协以提高民主监督组织化程度为切入点,突出主题开展集中的专项民主监督,整合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专委会以及市县政协力量,联合有关厅局、市县政协、新闻媒体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借助党政部门、大专院校及研究机构力量,集中主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把分散的监督活动整合成通过政协平台开展的集中的监督活动,形成立体履职的良好态势,拓展了民主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有效提升了民主监督的质量与水平。

从过程维度看,坚持在参与、支持、服务中监督是重要方法。民主监督工作的出发点是达成共识、推进工作,而不是为找问题而找问题,也不是在具体个案、一事一地的问题上纠缠。实践中,积极寻求与监督对象的协作配合,不断创新方法载体,把参与、支持、服务、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在参与中监督、在支持中监督、在服务中监督,不求“讲了算”,但求“讲得对”,扩大政协民主监督话语权。

从发展维度看,开拓创新是不竭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浙江省政协专项集体民主监督本身就是一项创新,15年来的发展历程也是一次次理念、内容、载体创新的历程。形成了民主监督听证会、政协民情热线、政协视线、邀请群众代表旁听政协常委会议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并创新通过网络平台服务民主监督工作,初步形成了政协民主监督与群众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紧密结合的新形式,拓展了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

三、“互联网+”背景下推进政协民主监督的理念与路径创新

浙江的相关实践启示我们,推进政协民主监督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战略性工程,需要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不断努力以及各党派、团体、界别共同参与,更新理念,创新形式,协同推进政协民主监督。面对“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信息社会大格局基本形成,以及公众参与的意愿与能力日益增强的时代大趋势,政协组织必须更新理念,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推进民主监督的机制、内容、形式、程序的全方位创新。①

(一)顺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推进政协民主监督

对政协组织来说,要在“互联网+”发展大趋势下谋划政协民主监督。当前,已进入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群众网络参与的热情与能力日益增强。明确指出:“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8]因此,政协组织要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推进民主监督。首先,要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认识到运用互联网推进政协民主监督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变革,更是思维理念、管理模式、体制机制层面的深刻变革。其次,互联网给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带来新手段、新渠道、新空间,推动监督形式乃至内容创新,更加高效灵活地整合视察监督、提案监督、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各种政协民主监督形式,发挥组织化参与优势,形成1+1>2的整体功效。第三,互联网带来了开放、透明、便捷的监督方式,但也存在离散、非理性的表达,甚至造谣诽谤,这些都需要发挥政协民主监督的组织化参与优势来消弭。借助网络平台,还可以有效增进政协民主监督与其它监督方式的联动与协作,最大化监督的质量与成效。

对政协委员来说,要切实增强互联网思维。政协委员是政协履职的主体,是推动民主监督的主要力量。新形势下,要增强互联网思维,具体来说,一是要看到民主监督的过程是一个融协商、监督、合作于一体的过程,融平等、开放、共享、创新于一体的互联网思维在整个过程中大有可为。二是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通过政协组织提供的网络平台以及社会网络平台,吸纳网民意见建议,推进政协民主监督。三是要适应网络新媒体规律与特点,将“宣传思维”转化为“对话思维”“服务思维”,积极通过政协门户网站、平台,以及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新媒体,更好地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群众诉求,用好政协监督话语权。

(二)推进政协民主监督制度创新

一是推进民主监督制度整体设计。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认为,“制度就是稳定的、受珍重的和周期性发生的行为模式。组织和程序与其制度化水平成正比例。”[9]建议全国政协要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政协民主监督办法》或《政协民主监督实施细则》,地方政协结合实际先行先试,制定工作规程,建立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适应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大趋势,建议国家出台《监督法》,从法律高度整合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媒体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各种监督方式,构建社会主义监督大格局体系。二是用制度化规范民主监督内容。各地政协应聚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使民主监督的内容更加明确具体,更具可操作性。如《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意见》中,除《政协章程》和“5号文件”明确的监督中,重点突出对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程项目和民生问题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把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城乡规划、财政预算、重大改革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政府重大投资项目、民生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情况,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置解决情况,以及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所提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等内容列入监督范围。[2]三是将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制度化。如浙江省在细化“5号文件”规定的监督方式的基础上,将会议协商监督、专项集体民主监督、民主监督员监督、民主评议监督、提案监督、委员视察监督、反映社情民意监督、参加党政部门组织的监督、联动联合监督,以及通过政情咨询、界别活动、委员约谈会、网络议政会、媒体专题栏目等其他形式开展民主监督进行制度化。[2]四是进一步推进民主监督程序制度化。规范、可操作的程序是民主监督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对组织化程度高的民主监督方式尤为重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落实关键环节的责任主体、办理时限,量化各个环节工作的标准及相应职责,使监督各环节都有制度规范。如明确“5号文件”中“重大方针政策”的范畴;量化“对政协的提案和建议案要认真办理,及时给予正式答复”中的“及时”是多久,“正式答复”的方式有哪些,对没有认真办理的单位有什么惩戒措施等,确保监督流程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效衔接。

(三)创新政协民主监督形式

一是拓展民主监督工作形式。在运用好“5号文件”提出的5种主要监督形式的基础上,各地政协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主监督新形式。如专项集体民主监督、重大事项监督、统一委派民主监督员或监督小组、民主评议监督、交流议政监督、联合新闻媒体监督,以及同党委、人大、政府监督机构开展联动监督等。二是探索“互联网+民主监督”。在传统民主监督方式中融入互联网元素,在此基础上,创新具有互联网特色的民主监督新方式,探索开展网络议政会、民主监督论坛、重点提案办理网络直播、网络民主评议等监督方式,将政协民主监督延伸到网络空间,形成现实、网络两个空间,网下、网上两种手段,实现线性监督向立体监督的转变,进一步提升民主监督工作的质量与效益。三是创新运用互联网链接其它监督方式。作为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民主监督不能“单打独斗”,而要与其他各种监督方式“联合作战”,提升组织化程度。互联网为政协民主监督链接社会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监督等监督方式提供了新手段、新平台与新空间,应发挥政协民主监督组织化参与优势,对分散的网络监督进行梳理整合,以互联网思维与技术进行监督体系再造,架设起体制内、外信息互动与交流的桥梁,发挥监督工作整体合力。

(四)将互联网嵌入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全流程

一是以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固化政协民主监督整体工作流程。民主监督组织化要求对监督主体、对象、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监督工作流程为线索,通过建立各类网络服务平台,实现“知情―沟通―反馈―问效”全流程的规范管理及优化拓展,最大限度地将民主监督全过程“阳光化”运行,让政协民主监督从相对封闭的内部循环走向广大群众。二是将互联网嵌入知情明政环节。当前,网络空间日益成为现实生活的全面映射,已成为委员及时掌握政情、社情、民情不可或缺的手段。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借助网络平台,不断扩大信息公开的领域、范围和内容。如浙江省通过“政务服务网”信息公开平台,服务公民的知情、参与、表达。政协组织要运用互联网整合民主监督工作所需信息、资源,建设“政协信息智库”,及时收集公开的中央大政方针、党政重大决策、政策形势解读,政务资讯等,让委员第一时间了解党政工作大局和监督主题相关材料,让委员知“政情”;对政协各项工作产生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整合,建设包括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调研报告、会议文件等的“政协履职成果库”,让委员知“内情”。[10]通过政协门户网站、政协履职服务平台、委员网上工作室等平台,畅通互动交流渠道,广泛听取各族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让委员知“民情”。三是将互联网嵌入沟通协商环节。互联网为党政部门、政协组织、政协委员、社会公众等多主体之间提供了更加便捷畅通的沟通手段以及广泛多层的协商渠道。民主监督选题酝酿时,在政协门户网站开设选题征集专题,组织委员与公众进行交流,广泛听取选题建议。在监督过程中植入网络沟通环节,通过政协门户网站听取网民建议,组织委员围绕主题开展在线协商讨论,通过政协APP、微信工作群等进行委员之间、委员与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把委员专业分析与网民反映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为民主监督提供更加开阔的视野。在监督报告形成后,召开“网络听证会”,让监督建言更接地气。为更好地发挥委员作用,建立委员履职信息平台,全方位了解委员工作、学习、特长,以及履职情况,为组织开展民主监督工作提供参考。四是将互联网嵌入反馈问效环节。党政部门将政协民主监督纳入工作部署,量化民主监督成果,并列入信息化平台进行跟踪落实,如浙江省政府将省政协“两路两侧”“四边三化”整治工作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发现的问题作为省定任务全部纳入信息化平台,并建立追责问责的长效管理制度。[11]政协组织通过网络平台及时监督工作“路线图”“任务书”“进度表”,服务委员及各参与单位及时跟踪活动进展,便捷地获取相应信息,并通过视频、文字等方式开展在线主题交流;在完成监督后,把监督事项、监督过程、监督成果,以及党政部门对监督意见建议和整改落实情况在委员履职服务平台公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监督成果及落实情况通过政协门户网站公布,接受网民对民主监督意见的采纳转化、跟踪反馈、实际效果等进行监督,切实推进民主监督意见建议落到实处。

工程监理的组织形式篇2

IT工程项目要在限定的时间、空间、质量、费用范围内,将大量的人力、设备、材料、财力组织在一起,有序地实现工程项目目标,离开了责、权、力、效、利相匹配的高效率的组织保证系统是不可想象的。现代组织理论的研究表明,组织是除了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外的第四大生产力要素,前三大生产力要素间可以相互替代,而组织是不能替代的,组织可使其他生产力要素合理配置。随着其他生产力要素相互依赖的增加和系统化、综合化的新趋势,组织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的作用也愈来愈显著。

IT监理公司按照建设单位的委托和授权,根据项目建设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委派工程监理人员到IT工程项目实施现场成立项目监理部(组),成员包括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总监理代表、监理员等。IT项目监理部是为了适应IT工程项目监理工作的需要而建立的,它是由一组个体成员为完成IT工程项目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协同工作的队伍。依据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IT项目监理采取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由总监理工程师负责整个项目的监理工作,项目监理部所有成员都必须具有监理行业相应的执业资格证书,同时保证专业配套合理齐全。

项目监理部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现场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成本控制的核心,担负着项目实施过程监督管理、沟通信息、下达指令、协调矛盾、统一步调、组织运转、制定决策的重任,是实施有效监理的保证。由于IT工程监理不同于一般性的监督管理,而是一项目标性很明确的具体行为,它有傍站、巡视、检查、评审、控制等从旁纠偏、督促目标实现的意思,它也是一个以严密的制度为显著特征的综合管理行为。

项目监理部作为IT监理公司委派到工程项目建设现场的监理组织机构,其监理工作水平主要体现在能否把组成监理机构的各种要素,包括人员和装备有机地组织协调起来,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并使之高效运转,除了主要取决于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及专业监理工程师的素质和能力以外,公司领导层的决策、监督、管理和指导也非常重要。

负责制和监督制是现代管理科学中同一个事物并存的两个方面,例如政府行政管理实行部门领导负责制,同时还要专门设立纪检监察部门进行监督,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同样,在IT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监理工作既要强调总监理工程师负责制,也要重视公司的监督管理和指导支持,这就好比是放风筝,风筝本身既要结构合理、足够结实,又不能断了线。以往有些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就出现过这方面的问题,因公司领导对现场监理部监督管理不够,或放任自流,导致监理工作不到位,甚至出现一些违法乱纪行为,造成工程项目建设发生重大质量事故,教训很深刻。

项目监理组织的实例

深圳市某单位中心大楼是一栋地下2层,地上20层的综合性办公楼,总建筑面积为3.3万平方米。该项目要求建设成为一座智能大厦,即采用先进实用、优化组合的成套技术服务体系,建立一个安全舒适、通信便捷、环境优雅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管理、服务及办公环境,满足用户现代化管理服务办公要求。

该工程项目建设总投资为2000万元,包含了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LED大屏显示系统、建筑设备管理系统(BAS)、有线电视系统、闭路视频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系统、背景音乐及公共广播系统、一卡通系统和机房工程等十多个子系统。从该工程项目建设的具体内容及其所包含的子系统,可看出该项目的工程建设类型属于信息化建设工程中的智能建筑弱电工程类。为保证顺利实现工程建设的质量、进度和投资目标,建设单位聘请了IT监理公司负责该项目的监理工作。

IT监理公司为履行好建设单位的委托监理合同,成立了该工程建设现场项目监理部,委派总监理工程师代表公司全面负责该工程项目建设的监理业务及行政管理工作。根据该工程项目特点和以往工程监理的经验,该工程项目监理组织采用直线职能式组织结构形式。这种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点是分工明确、指挥得力,能够充分发挥各专业监理工程师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派驻工地现场的项目监理机构由总监理工程师负责,总监代表、各专业监理工程师及监理辅助人员,具体实施监理工作,以监理规划和监理细则为中心,实现项目建设的监理目标。现场监理组织结构图如图1所示。

对现场项目监理部的监督管理

针对该工程项目的特点,IT监理公司组成由公司直接领导的高层顾问组,对工程项目建设的重大技术问题进行监督、研究和指导。公司领导层不定期对工程进行巡视、检查,听取建设单位对监理工作的意见,对现场工作给予指导,见图2。

对项目监理部人员组织的管理。

1. IT监理公司与业主签订监理委托合同后,公司人力资源部要根据所监理项目的工程规模、复杂程度和监理范围,组建项目监理部,工程部、行政部做好其他资源的配置。

2. 由总经理任命项目总监理工程师。

3. 工程部负责按《人力资源管理控制程序》对项目监理部全体人员实施岗前培训,主要内容为结合本项目特点,学习质量体系程序文件和相关的作业文件。

对计量检测仪器和设备的管理。

1. 总监理工程师提出本项目监理部计量检测设备使用计划,由行政部负责落实配置。

2. 检测设备在使用前,由工程部按《测量装置控制程序》进行校准,并对校准和鉴定后的状态进行标识。

3. 项目监理部不得使用无标识和标识不合格的仪器和设备。

4. 专业监理工程师负责对检测仪器和设备的正确使用和维护,使用过程中应填写《计量检测仪器设备使用履历表》。

对文件资料的管理。

1. 总监理工程师提出本项目监理部所需文件、资料清单,由行政部、工程部负责落实配置。

2. 工程部负责提供法规性文件、技术性文件和质量体系文件目录供选用。

3. 文件资料管理按公司《文件控制程序》执行。

各类监督措施

组织措施

1. 将工程质量领导责任制落到实处,公司总部成立本项目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驻现场项目监理部的监督管理,并加强对该项目监理部工作的指导支持。

2. 成立本工程项目监理部,实行“总监负责制”。按照投标文件中申报的监理人员派遣并保证按时到位。

3. 公司保证为项目监理部提供足够的办公设备、影像设备、检测工具、通信工具、交通车辆和其他生产、生活设施,满足现场需要。作为项目监理部的坚强后盾,公司将提供强大的各项物质支持。

4. 实行岗前培训、技术交底和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使项目监理部所有成员都能熟悉监理合同、与本项目工程建设管理有关的法律、规范、标准、制度等,明确监理目标,合格者上岗。严肃纪律,杜绝不按规定要求行使监理职责、到位差、服务意识差、遇事推委拖拉等现象发生; 对职业道德差、业务工作不适应者,公司坚决予以更换。

5. 项目监理部在“各级监理人员岗位职责”的制度下分解监理职责,将责任落实到岗、到人,同时明确岗位替代和替代交接程序; 对本岗位的服务质量承担终身责任,确保工程监理服务“凡事有人管”。

6. 公司领导小组每月定期或不定期到项目实施现场考核评价监理工作,征求业主和承包商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提高监理水平,保证做到让业主满意。

技术措施

1. 公司领导小组建立监理和工程目标动态控制系统。充分发挥监理工程师的知识与才能,对工程目标进行全面、细致的考察,对实现工程目标的影响因素进行判断和分析,制定有针对性的、具体的预控措施; 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工程的动态数据并与计划数据比较,监督和指导总监理工程师采取有效、得力的措施及时进行动态纠偏和整改,圆满实现监理工作目标。

2. 公司领导小组监督和指导总监理工程师建立健全现场质量管理体系,加大对现场质量检查和内审,实现监理单位质量体系与承包商质量体系的协调运作。

3. 公司领导小组监督和指导总监理工程师制订用于本项目的“监理部内部管理制度”,并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补充编写针对本项目特点的有关制度,报公司审批执行; 确保工程监理服务“凡事有章可循”。

4. 在本项目工程监理工作中,使用IT监理计算机管理软件,实现IT监理工作数字化管理。

5. 为本项目监理部配置现代化的办公设备、检测仪器和设备,用先进手段来提高监理服务水平。

6. 针对本项目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特殊问题随时制定特殊措施。

7. 公司领导小组监督和指导总监理工程师建立可追溯的服务质量的记录体系,严格执行现场服务信息记载检查的有关要求,做到监理服务质量“凡事有据可查”。

8. 公司领导小组监督和要求项目监理部的一切活动均做到事先有要求,事中有检查,事后有结果,不留空白,闭环运行。

9. 公司领导小组定期进行质量回访,按质量体系文件要求,每半年一次向业主发出“业主监督建议卡”,征询业主对公司监理服务的意见,不断改进和提高监理服务质量水平。

经济措施

1. 公司建立各部门经济责任制,将监理服务质量目标层层分解,各部门收入与本项目工程质量和业主评价挂钩。

2. 公司总经理与本项目总监理工程师签订监理服务质量奖罚责任书,加大总监理工程师的责、权、利。

3. 本项目监理部实行半年初评、年终总评,考核评价每个监理人员服务质量,建立奖罚分明和优胜劣汰的激励机制,调动每个监理人员的积极性。

4. 监理人员严格遵守公司《监理工程师守则》和公司《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细则》,坚决杜绝向承包商借钱和吃、拿、卡、要行为。

合同措施

1. 公司与项目监理部每个成员签订本项目质量、进度、安全、投资监理目标责任书。

2. 公司与项目监理部每个成员签订廉政建设责任书。

链 接

IT项目监理组织的四大特点

IT工程建设现场项目监理部的组织形式有别于一般的政府机关、企事业团体、社团组织和军事团体等。实践证明,在IT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于现场项目监理部组织形式的特殊性,决定了IT监理公司领导层必须重视和加强对它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否则它就会像断线的风筝一样,随风乱飘,往往会给工程建设和公司带来无法估量的损失。

1. 组织的目的性

IT项目监理部是为了完成项目总目标和总任务而建立的,因而项目目标是决定其监理组织结构和组织运行的最重要因素。IT监理公司领导在决策委派总监理工程师及组建现场监理部时,要充分考虑到组织成员的责、权、利,以及他们之间的合作关系,明确项目监理组织中的任务和职责的层次,工作流、决策流和信息流,以及其他的特殊要求。

2. 组合的临时性

每一个具体的项目都是一次性的、暂时的,所以IT项目监理部组织也是一次性的、暂时性的,具有临时组合性特点。通常监理组织机构在项目启动前建立,并在项目竣工验收、审计完成后解体,伴随着该项目的结束而终结。其基本原则是因事设人,根据项目的任务设置机构,设岗用人,事毕及时调整,项目组织解散,人员调往其他有需要的项目组织。

3. 组织的柔性

IT项目监理部组织要有机动灵活的组织形式和用人机制,是一种柔性组织,具有高度的弹性、可变性和灵活性。其组织结构应根据项目的规模、结构、复杂程度、专业特点、人员素质和地域范围确定。它不像其他组织那样有明晰的组织边界,采用不同的项目组织策略和不同的项目实施计划,就会具有不同的项目监理机构组织形式,如职能式、项目式和矩阵式等几种组织形式。职能式结构有利于提高效率,比较适用于规模较小的IT工程项目; 项目式结构有利于取得效果,比较适合于规模大的IT项目或多项目监理; 矩阵式结构兼具职能式和项目式两者的优点。

工程监理的组织形式篇3

关键词:项目管理;监理企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A

1 多项目管理的特点

监理企业的多项目管理是将组织内的多个项目看成一个系统进行的综合管理,也是在不同层次上对组织内的多个项目进行的管理,包括项目组合管理和项目群管理以及项目管理,可提高组织、技术、知识、信息等资源的共享程度,增强项目间的相互联系,解决由于项目间、项目与职能部门间、项目与企业间缺乏联系而引起的资源配置不能得到优化,管理协作性较差等问题,更加注重“整体效益”,使监理企业对所有项目的管理更具统一协调性,具体来讲它具有战略性、动态性、集成性、层次性、系统性的特点。

多项目管理的一个目标就是要将组织战略目标体现在组织内的多个项目上,它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延伸,是战略实施的一部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企业和项目外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呈现动态特性,应根据所发生的变化、需求及时对组织范围内的项目进行调整,能够同时处理项目之间资源的相互影响,兼顾项目之间的效益,力求项目管理的统一、均衡、协作、有序。

2 工程监理企业的多项目管理内容

2.1 管理目标

统一、规范多项目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多项目的组合管理和战略决策,跨组织、跨部门的协同和沟通,监理企业资源的全局优化和协调,监理企业对项目的全面控制,满足多管理层次对不同精度信息的需求,监理企业管理经验的不断积累与复用等。

2.2 管理内容

监理企业发展战略与项目的一致性;管理制度的制定及资源的优化配置;监理企业与监理项目的联动性;项目的绩效管理评价及项目组合的平衡;各监理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安全、环保、合同、信息管理及组织协调。

3 加强工程监理企业多项目管理的几点对策

3.1 正确选择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结构形式,建立监理企业多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体系

工程监理企业在承接监理业务后应根据工程规模、难易程度、合同工期安排、现场施工条件、关键工程的分布等因素,结合建设工程的承发包方式和建设单位的管理模式,有针对性地选择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结构形式,以建立与项目监理工作目标相适应的监理组织结构体系。同时,所采用的监理组织结构形式应充分体现现场综合区域化、施工专业化管理思路,实现“集中领导、服务一线”的组织机构原则,有效地把监理企业的管理意图及要求贯彻落实到实际监理工作中去,紧密保持和监理企业之间的协作性,以便于监理企业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因此,在正确选择项目监理机构的组织结构形式的基础上,监理企业应根据承接业务的范围、专业资质的划分,分别成立同类工程项目群,建立监理企业多项目管理的组织结构体系,逐一对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多项目管理。

3.2 加强监理企业对监理项目的动态管理

以“项目自检、企业巡检”的管理模式,使监理企业实现对监理项目的有效管理。项目监理机构每月应全面自检一次,由项目总监自行组织实施,并根据自检情况定期向监理企业进行述职。监理企业定期对所属项目监理机构巡回检查一次,针对项目监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提高措施,并督促项目监理机构限期整改。通过此举,结合监理行业动态,全面提升监理企业对监理项目的管理水平。

3.3 高度重视多项目系统的信息管理

多项目管理主要包括项目组合管理和项目群管理这两部分,都离不开项目监理机构对其的信息支持和反馈,也离不开监理企业对其的信息传达。因此,多项目系统的信息管理关键在于信息平台搭建及信息传递的及时、畅通、对称,只有做好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传递、应用等一系列工作,才能使监理企业实现对项目的动态管理和各种投入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项目管理行为间多层次、全方位、跨组织和多项目的统一协调,避免项目间管理不均衡、管理差异性大等问题的出现。

3.4 在监理项目中全面推行工作绩效评价管理制度

实践证明,作为一种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全面推行工作绩效评价管理制度,可充分调动监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增强监理人员的责任感,减少管理阻力,达到项目管理工作持续改进和提高的目的。对此,监理企业应重点从绩效管理宗旨、绩效管理的益处、绩效管理思路、考评标准等方面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评价管理办法,体现“以人为本”的绩效管理精髓,通过绩效考评的实施真正做到以人的工作质量保证项目的工作质量,确保监理企业和监理人员之间形成责、权、利的有机统一,稳固监理企业与监理人员之间的纽带关系。

3. 5 针对多项目管理的差异性,推行项目监理工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建设

监理企业在多项目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项目管理较差、工作质量不高的情况。综合分析,主要原因是没有一套统一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思路和措施,导致各个项目之间、不同监理人员之间管理的项目差异性较大。对此,监理企业应大力推进监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把监理企业的成熟经验和专家的智力成果在项目管理中普及化,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并以此制定项目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手册,运用现代化的科学管理方法,规范、指导各级监理人员的管理思路、行为,以更好地完善监理企业的管理运行机制。

结语

工程监理企业的项目管理将帮助监理企业在面临众多项目而资源有限的情况下,组织管理好多个项目,并通过项目管理目标的实现确保企业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工程监理企业在激烈竞争中立足、发展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因此,加强和提高工程监理企业的项目管理水平,有利于解决监理企业在多项目管理时难以合理利用资源及管理混乱等问题和矛盾,为监理企业的持续发展夯实管理基础,对监理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光健,徐容出,叶佛容.建设项目现代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工程监理的组织形式篇4

为贯彻落实市纪委《关于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纪律监督工作的意见》和区纪委《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纪律监督工作实施办法(试行)》,切实履行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纪律监督组织的教育、监督、惩处、保护、协调等职能,推动我区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纪律监督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制订本工作制度。

一、廉洁文化建设制度

1、有廉洁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体系。将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纳入企业发展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统一规划,与企业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等工作同部署、同落实。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党组织统一领导,纪律监督组织具体负责,工会、妇联、团组织等各负其责,广大党员职工共同参与的廉洁文化建设格局。

2、有廉洁文化建设具体实施意见。明确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目标任务、活动安排、落实措施、经费保障,确保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有目标、有内容、有措施、有计划。

3、有廉洁文化制度。在教育预防、行为规范、监督制约、检查评估等方面,强化廉洁文化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廉洁教育工作制度,明确廉洁教育的主题、对象、内容、方法和时间等;建立健全廉洁从业规定和行为规范,明确“管钱、管物、管人”工作程序、岗位标准和相关人员廉洁自律规定;建立健全廉洁从业承诺和监督制度,加大监督检查力度。

4、有廉洁文化活动阵地。利用企业图书室、活动中心等,建立廉洁读物专架、廉洁影视角,设立廉洁文化宣传橱窗等。充分发挥企业内部刊物、网站等资源的作用,加强企业廉洁文化的宣传。

5、有廉洁文化宣传教育活动。组织企业管理人员和党员职工,开展“诚信经营、廉洁从业”等主题教育活动。结合企业实际,举办廉洁形势报告、廉洁文化主题演讲、研讨征文、廉洁书画展和读书思廉心得交流等活动。

二、监督检查工作制度

1、监督检查的内容:根据企业实际,监督检查企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情况;根据企业要求,监督检查企业基建、财务、采购、销售、仓库等重点环节、关键岗位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廉洁从业的情况和企业内控制度、民主管理制度等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依据党建要求,监督检查企业党务公开情况,党员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落实情况,企务公开情况,职工社会保险金交纳、劳动合同签订、工资协商等情况;在职责范围内,监督检查上级纪检组织交办的其他事项的完成情况。

2、监督检查的形式:可以开展专项审计,监督检查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根据企业实际,列席相关会议,参与重大事项的决策处理过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开展民意调查、民主测评,了解企业党员、职工对企业各项制度执行情况的满意度及意见建议;聘请党外职工共同参与监督检查。

3、监督检查的方法:采用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经常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协助企业党组织,会同工会、审计等职能部门开展监督检查。

4、监督检查的结果: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工作台帐,有检查、有记录、有总结、有建议、有报告,并督促有关部门落实整改。

三、举报工作制度

1、非公有制企业党的纪律监督组织是举报的受理机构。要明确专(兼)职举报接访员,并通过设立举报箱,公布举报电话、电子邮箱等方式,畅通举报渠道。

2、举报受理范围:对企业党组织、党员违章和其他党内法规,违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检举;对企业党员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反映;对党员职工其他败坏党风党纪行为的检举、控告;上级纪检组织交办、转办的涉及本企业党员的举报案件。

3、接访人员对企业党员职工的来访(来电)要认真接访、热情接待,做到态度认真,耐心倾听,并做好记录。

4、举报一旦受理,应及时组织调查处理;办结后应报企业党组织备案,并及时将调查处理结果向举报人反馈。

5、对于涉及企业发展规划、生产经营、内部管理等方面的举报,应及时将受理情况报告企业党组织,通报企业管理层。

6、对于涉及企业党员违法违纪行为的举报,应向上级纪检组织报告,并协助配合上级纪检组织做好调查处理工作。

7、对于因由党员引起的苗头性、倾向性的集体访问题,应及时向企业党组织和上级纪检组织汇报,并妥善处置化解矛盾和问题。对于已经发生的重大事件,应采取稳妥措施,控制事态发展,并及时向上级纪检组织报告。

8、建立工作台帐,及时将有关材料收集整理归档。

四、党务公开制度

1、党务公开的内容:企业党组织及成员分工情况,企业党组织的工作计划和重要决策、决定;企业党组织成员廉洁自律情况和党的纪律监督工作情况;企业党组织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开展落实情况;企业党组织参与讨论的企业重大事项和党员职工关心的重大问题;各类先进推荐、评比表彰或违纪处理情况;党员发展情况、后备干部培养情况,党费收缴情况,困难党员和职工补助情况;党员和职工普遍关心的不涉及党内秘密的其他事项。

2、党务公开的形式:按照规范、实用、方便的原则,针对不同内容和特点确定不同的公开形式,适宜在党内公开的可通过支委会、党员大会、组织生活会等党内相关会议公开,也可通过下发文件、告示等形式进行公开。适宜对党外公开的采取党务公开栏、企业网站、刊物、黑板报等形式进行公开。

3、党务公开的方法:根据内容不同,常规性工作定期公开,阶段性工作逐段公开,临时性工作随时公开。

4、党务公开的领导与监督:党组织书记负总责,负责部署、组织党务公开工作。党务公开的内容、范围、形式经党组织审核批准后,及时予以公开。纪律监督组织负责对企业党务公开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在党务公开过程中,要注意收集党员、职工对党务公开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向党组织报告,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给党员群众。

6、建立党务公开台帐,对公开的内容、意见建议及反馈情况等资料要及时整理归档。

五、推进企务公开制度

1、督促企业成立企务公开监督小组。由企业党的纪律监督组织、工会、审计、人事等相关部门人员和职工代表组成监督小组,负责对企业企务公开开展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督促企业企务公开责任部门按期公开。监督检查企务公开责任部门是否按照上级规定要求公开有关事项,公开的内容是否真实全面,公开的程序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3、督促企业畅通企务公开渠道。除通过职工代表大会、企务公开栏等主要渠道公开外,还应通过企情会、企业网站、内部刊物等多种形式进行公开。

4、督促企业广泛及时收集意见和建议。公开后要通过意见箱、职工座谈会、电子邮箱等形式,广泛收集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企务公开领导小组反馈。

5、督促和指导建立企务公开工作民主评议制度。定期组织职工对企务公开工作进行检查和评议,评议结果要公开,对检查和评议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督促落实整改。

工程监理的组织形式篇5

一、沟通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曾指出:“未来竞争是管理的竞争,竞争的焦点在于每个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及其外部组织的有效沟通上。”管理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有效沟通是任何管理艺术的精髓。沟通是协调各组织要素并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的凝聚剂,这使得组织内部对信息的传递和理解更为迅速且一致;沟通是管理者联系下属以实现管理基本职能的有效途径,对上传下达、下情上达,协调一致开展工作起到了保障作用;执行力差、解决问题不力,归根到底,都与沟通能力的欠缺有关。沟通在监理工作中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

监理方在建设方、承包方中间起着桥梁纽带的作用,沟通越到位,工程质量越满意,争执和磨擦就越少。在一个监理机构中,沟通也非常必须,总监与总监代表、业主、施工单位,总监代表与监理员、监理员与监理员之间等都需要通过沟通来掌握和传播信息、交流思想,从而使监理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互动地把握自己与他人、与总体的动态联系,推动监理组织的发展,更好地进行监理并取得实效。

二、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沟通过程中信息的传递一般是经过构想、组织信息(提炼或加工)、发出信息、聆听者接收信息、思考、组织反应(反馈)几个过程,在这一循环过程中任何一个过程都不能缺少。

如果不经过组织信息过程,聆听者就会无法掌握重点,因而也无法进行正确的反馈。这种问题在日常工作当中最为普遍。聆听者在交流过程中,由于大脑运转速度远远快于说话的速度且交流的信息无法引起大脑思考,此时聆听者往往会形成“走神”或“独自闪念”的情况,结果形成“自我沟通”,交流的效果自然很差,需要采取应对措施加以改进。

三、监理在实际工作沟通中应该采取的措施

1.项目总监与项目部监理员工的沟通

项目总监在布置监理工作任务时要清晰,使接收任务的监理人员都能够明确目的。在必要的情况下项目总监还要为接受任务的监理人员提供必要的手段确保监理工作能够

高效率地实现既定监理目标。在此沟通过程中的互动最为重要。要注意的问题是.项目总监要区分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沟通方式。有的监理人员非常善于领会意图,也具有很强的监理工作能力。对这样的监理人员.项目总监不需要进行很详细的工作交代,而要拿出多数时间倾听他们的设想,并对他们提出的监理建议、困难等给予答复,提高他们的主动性和自信心以提高工作效率。

2.监理员工之间的沟通

通常情况下监理员工之间针对监理工作问题进行沟通有一定的困难。由于沟通事件的本身并不是完全对等的,因此沟通的结果势必造成沟通双方产生一定的服从或服务关系往往是提出问题的人是处于主动位置。在这种情况下,双方要尽量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为可能导致的对方的困难,提出解决意见甚至提供一定的帮助使工作能够顺利完成。问题提出者要主动放下架子以商量的口吻与对方沟通,并尽量多听取对方监理同事的反馈意见了解对方的困难。

3.监理与业主之间的沟通

监理的服务对象是项目业主。监理为业主提供的是智力性的监理服务产品,业主是用户。因此,加强与业主之间的沟通是监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如果监理服务质量得不到业主的认可,那将得不到认可。特别是项目总监的工作,要取得业主的充分信任和支持,必须通过沟通。监理公司项目部监理人员来自不同的阶层,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良莠不齐,对监理工作的理解差异较大。强调和业主搞好工作关系并不是说要做业主的附庸而要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监理工作。在监理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监理是监理服务产品的制造者,要对是非曲直有正确的判断,形成自己的主导意见。在工作中,与业主产生分歧时要善于和业主进行沟通、协调,要采取灵活机动的策略进行工作。另外还要不失时机地向业主的主要负责人汇报工作,让他知道监理组的工作情况,争取得到他的认可和信任。这一点非常重要。

4.监理与承包人之间的沟通

监理与承包人之间的沟通非常重要。作为监理,必须明白所有的施工任务都必须依靠承包人来完成。承包人要完成任务需要相关的组织机构、人员、设备、材料和技术管理的配合和协调,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当承包人确定某个方案的时候必须全面考虑质量、工期、费用(成本)之间的关系,也会考虑到制定的方法是不是容易被施工人员接受并顺利实施的问题。有些人认为,监理要控制,就是要让承包人听监理的否则就不能达到控制的目的,这是片面的。

四、监理沟通的形式

1.书面形式的沟通

书面形式的沟通包括监理规划、参建各方工作制度、监理月报、监理工程师通知、业主意见调查表等等。不同的书面形式的沟通有着不同的作用。书面形式主要有监理规划、监理月报、监理工程师通知单、各参建方工作制度等。

各参建方工作制度的建立本身就是一个沟通的过程。建设方、承包方、监理方的相互沟通、交流、讨论最终邢成的各参建方工作制度.是规范各参建方行为的一种制度。建设方对工程建设工作中的主要要求.都可以纳入该制度中。通过这种沟通监理方和建设方可以充分地意见交换.找到最佳结合点.制定出既能满足项目要求和监理管理颊定又能照顾到对方工作特性的业务程序。该制度作为规..各参建方相互往来工作关系的行为准则各方应认真执行。

使各方职责、权限及相互工作关系明确做到相互配合、拒互监督保证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最终确保工程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

在制定各参建方工作制度时,应优先考虑:制定图纸会审和图纸交底制度,建立周例会和专题会议制度,制定专题讨论会议制度,召开技术交底会。

2.日常工作中的交流沟通

日常工作中的沟通主要是通过交谈的方式进行。

这种日常的交谈意义重大。通过交谈可以反映一位专业监理工程师的敬业精神、专业技术水平、应变能力、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等的综合素质。应该支持并鼓励这种沟通形式专业监理工程师参与同建设方管理人员交流一是充分获取建设方的相关信息,为保持或改进我们的工作提供依据;二是向建设方充分展现自我让建设方认同项目监理部每一个监理人员及其工作效果.直致认可并满意项目监理部提供的服务质量。

这里特别推荐一种日常工作中的交流沟通方式,就是每天早上项目总监与建设方现场代表的交流,此方式对住宅小区的项目监理部较为有用。在西安恒泰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每天早上总监和甲方代表都会交流半个小时。各自向对方交待一下当天或近期的工作计划、公司方面近期提出的一些要求及关注焦点,对某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并形成初步意见等,交流的内容很广范。这样做的结果是,监理方开展工作很顺利,与建设方的配合也很顺畅,久而久之形成了默契,问题解决水到渠成。

工程监理的组织形式篇6

3G通信网络建设中工程监理组织的优化分析

3G通信网络建设中工程监理组织的优化主要从通信网络工程建设项目监理组织实施以及内容两个角度入手。

通信网络工程项目监理组织实施

在确定3G通信网络建设项目目标的基础上,人员、技术、组织形式以及管理方法等因素对建设任务的完成具有决定性影响。要结合监理工作具体目标对组织形式加以设定。常见的组织结构大致有三种模式,分别是线性组织系统、职能组织系统以及矩阵组织系统。在3G通信网络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阶段,要结合项目建设目标对项目投资、建设进度以及质量等方面的具体规定对工程目标进行把控,此外为确保建设目标的顺利实现,要采取相应的组织、技术、合同以及经济等方面的措施。对于建立组织机构而言,要从具体的建设任务出发对职能部门进行设置及管理,同时要注意对工程规模、特点、建设难度以及投资方的具体需求等因素予以综合性考虑,在此基础之上设定监理单位组织机构。

在实践中,要结合3G通信网络建设项目的工程规模以及难以程度等相关因素来决定具体的监理机构层次,对于规模较大并且复杂程度较高的项目,要设置由一级、二级以及现场若干层次所组成的多层次监理组织,并对每级机构的职责范围及权限作出明确具体的规定,确保各级机构在自身职权范围内行事,禁止越权现象的发生。

3G通信网络工程项目监理内容

投资控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对资金利用效率的最大化,确保资金效益得到最充分发挥。投资控制需要限定在一定的投资范围之内,通常情况下不能随意进行调整。要将项目实际总投资控制在项目计划投资范围之内是投资控制的基本目标。需要注意的是,在3G通信网络建设项目的前期及设计阶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投资,所以,应将投资控制提上日程。

进度控制也是3G通信网络建设项目的一项基本目标,要想资金效益得到有效发挥,必须对工程建设工期进行有效控制,因此,监理工程师要对3G通信网络建设项目各个阶段开展有效的进度控制,对各个单位之间的进度关系以及分项工程进度关系进行协调和规划,并采取必要的经济、组织、合同以及技术等措施确保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此外,监理工程师还要在工程实施阶段负责审批项目承建方所制定的进度计划,并在3G通信网络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随即检查项目的建设进度情况。

在整个3G通信网络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均贯穿着工程质量控制,但因项目所处阶段不同,在具体的内容及要求方面也有所差异。主要是通过组织、合同、经济以及技术等措施实现工程质量目标的控制。

结语

工程监理的组织形式篇7

利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这就要求把课堂教学和现场教学相结合。在课内的项目训练要和综合项目设计训练结合在一起。要做到学习和练习共同进行,将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这种模式改变了传统的教学组织模式,通过将能力目标和综合项目组织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并且通过在项目当中的分解以及提炼,把项目当做一项练习,然后达到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掌握。

对于课程的设计需要分析监理过程,然后形成监理工作任务,最后通过对工作任务的分析归纳再联系到课程内容当中。在教学当中较为注重教学和实际工作的一致性,以实际的工作任务作为驱动,学生能够完成实际任务就表示完成了相关的教学任务。

2 教学内容和组织

我国现在实行的工程监理制度,主要是体现在项目施工阶段,结合教学目标培养施工阶段的监理员和资料员为方向,在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之时就依据工程监理方面要求的重点进行,将侧重点放在监理员和资料员这两方面的内容之上。如表1就是根据相关工作任务所设计的一些教学情境。

在进行每一个学习情景之时,尽可能地按照咨询、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个步骤进行。教学任务布置的步骤是:第一,学生在过程当中通过咨询的方式,了解掌握进行任务的步骤。第二,编制实施计划。第三,学生通过分组的方式对任务的任务人员的分工以及工作的步骤进行制定。第四,进行任务之时必须按照事先的计划实施。第五,各个小组之间可以先互相检查,然后教师再针对每一个小组进行任务完成情况的检查。第六,教师对学生提交的成果做公正合理的评价。

3 教学程序设计

根据图1所示的几个情境,针对每一个情境都可以安排五六个人组成一个小组,然后依据老师对不同情境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和解答。先通过学生的自由发言发表不同意见和建议,然后教师再相应的给予一些肯定和评价,最后教师进行精讲讲述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某一个问题。在教学当中努力做到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和主体,而教师只起到一个引导和指导作用,以及关键部分的精讲解惑。

以下是一个任务驱动教学的实际例子:

背景:某业主开发建设一栋综合办公大楼,共十层,建筑面积一万平方米,工期365天,总造价3800万元。经过公开招投标,业主委托了a监理公司进行工程施工阶段的监理、选择了b公司进行项目施工。施工单位经过与业主的协商之后将水电、暖通工程分包给c公司,主体装饰装修工程分包给d公司进行。

①在组织工程实施过程中,按监理大纲确定总监,组建项目监理机构,选择了直线制监理组织形式。设立了一个总监办公室,并且任命了一个总监理工程师代表,行使总监理工程师的部分权力。②编制综合办公大楼的监理规划,依据监理合同中的监理目标及监理范围,有针对性地进行了编制。③编制项目的监理实施细则,开展各专业的监理工作。明确各位监理人员的具体工作和责任。制作好之后将方案抄送给当地的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及相关的质量监督机构。④在监理机构当中的旁站监理人员的基本职责是:首先要对施工所需要的材料、配件、设备等进行质量检查,并且制作检查报告,在进行施工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做现场的监督检验。⑤在工作当中需要据实做好监理记录和监理日记,并且将其作为旁站监理的一个原始资料进行保存。

问题:①总监理工程师为什么要选择直线制监理组织形式?监理组织结构图有哪些?各自的特点是什么?画出直线制监理组织结构图,配备监理机构人员。②在进行项目施工过程中,监理机构和施工单位之间的协调工作应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③指出背景资料当中的不妥之处,并写出正确的做法。

通过案例引导学生分析与解决工程建设方面的实际问题,掌握工程管理方面涉及的相关知识,提高实际操作与组织管理能力。

4 实践教学条件

在进行了理论教学之后可及时安排学生进行实际训练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的训练和操作掌握工程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监督与控制的相关知识。缩小学生学习与进入的职业岗位之间的距离,努力实现“零距离”接轨这一目标。在监理教学过程中利用钢筋工程、桩基础工程、建筑构造与建筑材料等实训室,教师可以进行例如钢筋检查与验收、隐蔽工程的验收、桩基的检查与验收、空心砖、粘土砖、灰砂砖等砖砌体检查与验收等。在计算机辅助实训室,教师可以展示专业软件的使用,利用建筑工程管理软件对相关的监理技术资料进行编制。

工程监理的组织形式篇8

关键词:人民政协;民主监督;专项集体民主监督;互联网+;创新

中图分类号:D628.5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16)11-0040-04

民主监督是人民政协的三大职能之一。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中发z2006{5号,以下简称“5号文件”)指出:“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是参加人民政协的各党派、团体和各族各界人士通过政协组织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的监督,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政协中与各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的互相监督”,[1]这一论述表明了政协民主监督鲜明的组织化特性,政协组织是开展民主监督职能的支撑与依托。

政协民主监督组织化表达,就是发挥政协组织作用,把分散的、零星的、委员个体的监督活动整合成通过政协平台开展集中的、系统的、组织化的监督活动。从性质定位来看,组织化表达体现并适应了政协民主监督的内在要求;从履职实践来看,提升民主监督组织化程度是补齐政协民主监督“短板”的现实需要,更是充分发挥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独特优势的需要。提升政协民主监督组织化水平和质量已成为当前重要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近年来,各级政协在民主监督组织化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浙江省政协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就是一种高度组织化的民主监督形式,经过连续15年坚持不懈的探索创新,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已成为浙江政协履职的重要抓手,初步形成了一整套规范成熟的操作程序与方法。民主监督这一政协履职“短板”正逐步蜕变为履职“品牌”。

一、专项集体民主监督的浙江实践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意见》指出,专项集体民主监督是指按照党委统一部署,围绕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政协委员综合运用调研视察、座谈走访、问卷调查、公开听证、明察暗访等多种方式开展监督,向党委、政府提交专项集体民主监督报告。[2]浙江省政协自2001年在全国政协系统率先开展集体民主监督以来,已连续开展了18次(详见表1),主要经历了初步形成、发展完善、规范成熟三大发展阶段,其工作流程一般包括七个关键环节。

(一)三大发展阶段

一是初步形成阶段(2001-2005年)。逐步形成了综合运用座谈会、视察、暗访、调研、委员约谈、召开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协商监督等多种形式开展专项民主监督,并创新形成了政协民主监督听证会(2002年)、邀请群众代表旁听政协常委会议(2003年)、“政协民情热线”(2005年)、“政协视线”(2005年)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3]

二是发展完善阶段(2006-2012年)。2006年,“5号文件”对政协民主监督的性质、地位、作用、内容、形式、程序等予以规定。省政协抓住这一重要契机,深化监督内容、创新监督形式,进一步完善了专项集体民主监督的工作机制与方法载体,尤其是进一步发挥了各党派团体、各界别,以及政协委员作用,民主监督的组织化程度得到提升。

三是规范成熟阶段(2013年至今)。2013年浙江省委出台《关于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意见》,要求发挥政协“监督机构”的职能,并将“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列为省政协民主监督的主要形式之一,形成了一整套较为规范成熟的操作程序与方法。这一阶段,省、市、县(市、区)三级政协共同参与、持续推进,专项集体民主监督的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如2014年,省政协牵头组织开展“三级政协联动、万名委员同行、助推‘五水共治’”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工作,全省三级政协2万多名政协委员共同参与。

(二)七个关键环节

实践中,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工作在政协组织统一规划下,按照确定监督题目、制定实施方案、整合监督力量、开展调研监督、广泛征求意见、开展协商监督、跟踪成果转化七个关键环节有序展开,形成一个完整闭环的高度组织化的监督体系。

1.确定监督题目。省政协在广泛征求各党派团体、各级政协组织,以及政协委员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初步选题。接着,通过省“四套班子”秘书长联席会议,提出讨论年度专项集体民主监督题目,并以省政协党组名义正式提请省委确定;也可以根据工作需要,由省委直接点题。省政协根据省委的部署要求,把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列入省政协年度工作要点。

2.制定实施方案。年初,省政协主席会议确定专项集体民主监督牵头领导和参与领导的责任分工,牵头负责的专委会和办公厅具体协调负责人,以及共同参与的党派团体、界别、专委会。接着,研究确定具体切入点,如面对“十二五”规划启动年有关问题这样一个宏大的选题,研究确定了从产业集聚区建设、培养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三个重点调研监督方向。在此基础上,制定《实施方案》,明确监督总体要求、主要内容、调研方式、组织分工等。

3.整合监督力量。专项集体民主监督立足省政协自身力量,充分动员各党派团体、界别和政协委员参与,注重整合市县政协力量。同时,邀请有关方面专家学者和党政部门共同参与,形成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与强大合力。如2015年开展的“三级政协联动、万名委员同行、助推‘五水共治’长效机制建设”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全省三级政协共发动21000多名委员参与,组成1351个民主监督组。[4]

4.开展调研监督。召开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动员会,省政协主要领导做动员,对民主监督工作提出具体要求。监督组综合通过听取情况介绍、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调研走访以及召开座谈会、约谈会等多种形式,尽可能多地掌握第一手材料,深入实际摸清真实情况,如2015年在“两路两侧”“四边三化”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工作中,督查组成员对省内3800多公里高速公路和重点区域的国省道、2400多公里铁路沿线的“四边三化”情况进行实地督查,整理出21本,包括3538个点的问题情况。[5]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论证,组织起草监督调研报告。

5.广泛征求意见。完成初稿后,召开委员约谈会、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通过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听证会、政协民情热线等方式,直接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通过广泛多层的交流探讨,吸纳各方建设性意见建议,修改完善监督报告。

6.开展协商监督。召开专题协商议政性常委会进行协商监督。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工作组作大会发言,通过大会发言、分组讨论,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根据会议协商情况,修改完善监督报告,正式报送省委省政府。

7.跟踪成果转化。省委、省政府要求相关部门落实有关建议和措施,对监督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省政协加强与省委、省政府有关部门的沟通衔接,跟踪督促监督建议的采纳及办理情况,对未能及时落实反馈的,还可以进行“跟踪督办”。

二、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工作的经验与启示

15年来,浙江政协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坚持问题导向,发挥集体力量,不断创新方式方法,在推动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破解政协民主监督难题的有效方法,为政协民主监督,尤其是民主监督组织化参与提供了经验与启示。

从机制维度看,坚持党的领导,健全工作机制是关键所在。省委高度重视政协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将其纳入全局工作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检查落实。省委主要领导给政协民主监督出题目、交任务,对监督意见建议作批示、抓落实。[6]2013年11月,省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意见》对民主监督的内容、范围、形式、程序、落实、反馈,以及工作配套衔接等作了明确、可操作的规定;2014年6月,省政协制定了贯彻落实《意见》的实施办法,大大提升了省政协民主监督工作的制度化、程序化、组织化水平。同时,省政协还建立健全了民主监督选题酝酿、沟通协调、组织领导、一线督查、汇集民意、协商建言、成果报送和促进采纳反馈等机制,坚持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到哪里,省政协民主监督就跟进到哪里,监督力量就集聚到哪里。[7]

从内容维度看,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是重要基础。“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选题时坚持问题导向,纵观省政协专项集体民主监督18次选题,无一不是选择事关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监督。监督过程中坚持问题导向,瞄着问题去,盯着问题研,发现问题敢于较真揭短。提出对策建议时,找准问题切入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做到发声发到点子上,监督监在关键处。

从作用发挥维度看,提高组织化程度是发展方向。省政协以提高民主监督组织化程度为切入点,突出主题开展集中的专项民主监督,整合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专委会以及市县政协力量,联合有关厅局、市县政协、新闻媒体等多方力量共同参与,借助党政部门、大专院校及研究机构力量,集中主题、集中时间、集中力量,把分散的监督活动整合成通过政协平台开展的集中的监督活动,形成立体履职的良好态势,拓展了民主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有效提升了民主监督的质量与水平。

从过程维度看,坚持在参与、支持、服务中监督是重要方法。民主监督工作的出发点是达成共识、推进工作,而不是为找问题而找问题,也不是在具体个案、一事一地的问题上纠缠。实践中,积极寻求与监督对象的协作配合,不断创新方法载体,把参与、支持、服务、监督有机结合起来,做到在参与中监督、在支持中监督、在服务中监督,不求“讲了算”,但求“讲得对”,扩大政协民主监督话语权。

从发展维度看,开拓创新是不竭动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浙江省政协专项集体民主监督本身就是一项创新,15年来的发展历程也是一次次理念、内容、载体创新的历程。形成了民主监督听证会、政协民情热线、政协视线、邀请群众代表旁听政协常委会议等行之有效的做法,并创新通过网络平台服务民主监督工作,初步形成了政协民主监督与群众监督、新闻媒体舆论监督紧密结合的新形式,拓展了群众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

三、“互联网+”背景下推进政协民主监督的理念与路径创新

浙江的相关实践启示我们,推进政协民主监督是一项基础性、系统性、战略性工程,需要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不断努力以及各党派、团体、界别共同参与,更新理念,创新形式,协同推进政协民主监督。面对“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信息社会大格局基本形成,以及公众参与的意愿与能力日益增强的时代大趋势,政协组织必须更新理念,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推进民主监督的机制、内容、形式、程序的全方位创新。①

(一)顺应“互联网+”发展大趋势,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推进政协民主监督

对政协组织来说,要在“互联网+”发展大趋势下谋划政协民主监督。当前,已进入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互联网+”时代,群众网络参与的热情与能力日益增强。明确指出:“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人民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8]因此,政协组织要创新运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推进民主监督。首先,要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高度,认识到运用互联网推进政协民主监督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变革,更是思维理念、管理模式、体制机制层面的深刻变革。其次,互联网给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带来新手段、新渠道、新空间,推动监督形式乃至内容创新,更加高效灵活地整合视察监督、提案监督、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各种政协民主监督形式,发挥组织化参与优势,形成1+1>2的整体功效。第三,互联网带来了开放、透明、便捷的监督方式,但也存在离散、非理性的表达,甚至造谣诽谤,这些都需要发挥政协民主监督的组织化参与优势来消弭。借助网络平台,还可以有效增进政协民主监督与其它监督方式的联动与协作,最大化监督的质量与成效。

对政协委员来说,要切实增强互联网思维。政协委员是政协履职的主体,是推动民主监督的主要力量。新形势下,要增强互联网思维,具体来说,一是要看到民主监督的过程是一个融协商、监督、合作于一体的过程,融平等、开放、共享、创新于一体的互联网思维在整个过程中大有可为。二是要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通过政协组织提供的网络平台以及社会网络平台,吸纳网民意见建议,推进政协民主监督。三是要适应网络新媒体规律与特点,将“宣传思维”转化为“对话思维”“服务思维”,积极通过政协门户网站、平台,以及微博、微信、APP客户端等新媒体,更好地倾听群众心声,反映群众诉求,用好政协监督话语权。

(二)推进政协民主监督制度创新

一是推进民主监督制度整体设计。美国著名学者亨廷顿认为,“制度就是稳定的、受珍重的和周期性发生的行为模式。组织和程序与其制度化水平成正比例。”[9]建议全国政协要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政协民主监督办法》或《政协民主监督实施细则》,地方政协结合实际先行先试,制定工作规程,建立民主监督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适应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大趋势,建议国家出台《监督法》,从法律高度整合人大监督、政协监督、媒体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各种监督方式,构建社会主义监督大格局体系。二是用制度化规范民主监督内容。各地政协应聚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切的实际问题,使民主监督的内容更加明确具体,更具可操作性。如《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意见》中,除《政协章程》和“5号文件”明确的监督中,重点突出对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大工程项目和民生问题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把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城乡规划、财政预算、重大改革方案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政府重大投资项目、民生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实施情况,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处置解决情况,以及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所提意见建议的办理情况等内容列入监督范围。[2]三是将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制度化。如浙江省在细化“5号文件”规定的监督方式的基础上,将会议协商监督、专项集体民主监督、民主监督员监督、民主评议监督、提案监督、委员视察监督、反映社情民意监督、参加党政部门组织的监督、联动联合监督,以及通过政情咨询、界别活动、委员约谈会、网络议政会、媒体专题栏目等其他形式开展民主监督进行制度化。[2]四是进一步推进民主监督程序制度化。规范、可操作的程序是民主监督有序开展的重要保障,对组织化程度高的民主监督方式尤为重要。通过进一步完善工作程序,落实关键环节的责任主体、办理时限,量化各个环节工作的标准及相应职责,使监督各环节都有制度规范。如明确“5号文件”中“重大方针政策”的范畴;量化“对政协的提案和建议案要认真办理,及时给予正式答复”中的“及时”是多久,“正式答复”的方式有哪些,对没有认真办理的单位有什么惩戒措施等,确保监督流程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效衔接。

(三)创新政协民主监督形式

一是拓展民主监督工作形式。在运用好“5号文件”提出的5种主要监督形式的基础上,各地政协结合工作实际,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主监督新形式。如专项集体民主监督、重大事项监督、统一委派民主监督员或监督小组、民主评议监督、交流议政监督、联合新闻媒体监督,以及同党委、人大、政府监督机构开展联动监督等。二是探索“互联网+民主监督”。在传统民主监督方式中融入互联网元素,在此基础上,创新具有互联网特色的民主监督新方式,探索开展网络议政会、民主监督论坛、重点提案办理网络直播、网络民主评议等监督方式,将政协民主监督延伸到网络空间,形成现实、网络两个空间,网下、网上两种手段,实现线性监督向立体监督的转变,进一步提升民主监督工作的质量与效益。三是创新运用互联网链接其它监督方式。作为社会主义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协民主监督不能“单打独斗”,而要与其他各种监督方式“联合作战”,提升组织化程度。互联网为政协民主监督链接社会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监督等监督方式提供了新手段、新平台与新空间,应发挥政协民主监督组织化参与优势,对分散的网络监督进行梳理整合,以互联网思维与技术进行监督体系再造,架设起体制内、外信息互动与交流的桥梁,发挥监督工作整体合力。

(四)将互联网嵌入政协民主监督工作全流程

一是以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固化政协民主监督整体工作流程。民主监督组织化要求对监督主体、对象、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的组织与管理,这就要求我们要以监督工作流程为线索,通过建立各类网络服务平台,实现“知情―沟通―反馈―问效”全流程的规范管理及优化拓展,最大限度地将民主监督全过程“阳光化”运行,让政协民主监督从相对封闭的内部循环走向广大群众。二是将互联网嵌入知情明政环节。当前,网络空间日益成为现实生活的全面映射,已成为委员及时掌握政情、社情、民情不可或缺的手段。政府有关部门要根据《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借助网络平台,不断扩大信息公开的领域、范围和内容。如浙江省通过“政务服务网”信息公开平台,服务公民的知情、参与、表达。政协组织要运用互联网整合民主监督工作所需信息、资源,建设“政协信息智库”,及时收集公开的中央大政方针、党政重大决策、政策形势解读,政务资讯等,让委员第一时间了解党政工作大局和监督主题相关材料,让委员知“政情”;对政协各项工作产生的信息进行数字化、多媒体化、网络化整合,建设包括提案、社情民意信息、调研报告、会议文件等的“政协履职成果库”,让委员知“内情”。[10]通过政协门户网站、政协履职服务平台、委员网上工作室等平台,畅通互动交流渠道,广泛听取各族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让委员知“民情”。三是将互联网嵌入沟通协商环节。互联网为党政部门、政协组织、政协委员、社会公众等多主体之间提供了更加便捷畅通的沟通手段以及广泛多层的协商渠道。民主监督选题酝酿时,在政协门户网站开设选题征集专题,组织委员与公众进行交流,广泛听取选题建议。在监督过程中植入网络沟通环节,通过政协门户网站听取网民建议,组织委员围绕主题开展在线协商讨论,通过政协APP、微信工作群等进行委员之间、委员与工作人员之间的交流沟通,把委员专业分析与网民反映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为民主监督提供更加开阔的视野。在监督报告形成后,召开“网络听证会”,让监督建言更接地气。为更好地发挥委员作用,建立委员履职信息平台,全方位了解委员工作、学习、特长,以及履职情况,为组织开展民主监督工作提供参考。四是将互联网嵌入反馈问效环节。党政部门将政协民主监督纳入工作部署,量化民主监督成果,并列入信息化平台进行跟踪落实,如浙江省政府将省政协“两路两侧”“四边三化”整治工作专项集体民主监督发现的问题作为省定任务全部纳入信息化平台,并建立追责问责的长效管理制度。[11]政协组织通过网络平台及时监督工作“路线图”“任务书”“进度表”,服务委员及各参与单位及时跟踪活动进展,便捷地获取相应信息,并通过视频、文字等方式开展在线主题交流;在完成监督后,把监督事项、监督过程、监督成果,以及党政部门对监督意见建议和整改落实情况在委员履职服务平台公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将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监督成果及落实情况通过政协门户网站公布,接受网民对民主监督意见的采纳转化、跟踪反馈、实际效果等进行监督,切实推进民主监督意见建议落到实处。

注释:

①当前政协民主监督相关研究较多,但“互联网+”背景下的政协民主监督相关论述较少,本文主要探索“互联网+”给政协民主监督带来的理念、机制、内容、形式、程序的全方位创新。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EB/OL].(2006-02-08).http://.

[2] 《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强人民政协民主监督的意见》解读[EB/OL]. 人民网,(2013-11-26). http://.

[3] 王洪中,汤媛媛. 寓监督于服务支持之中――省政协11年专项集体民主监督的求索之路[N].联谊报,2013-01-17.

[4] 乔传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浙江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N].浙江日报,2016-01-29(6).

[5] 李昌禹,张明华.政协民主监督之浙江路径[N]. 人民日报,2016-01-06(20).

[6] 乔传秀.在监督中参与服务 在服务中参与监督[N].人民政协报,2015-07-17(3).

[7] 王卓.政协民主监督:让权力运行更有“方向感”[N].人民政协报,2015-07-25(1).

[8] .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4-26.

[9] 塞缪尔・P・亨廷顿.变革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 王冠华,刘为,译. 北京:三联书店,1996∶13.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