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8篇

时间:2023-08-06 09:01:04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篇1

关键词: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外部形象、规章制度、经营理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发展前景、道德标准等的总称,具有内强素质增强团队凝聚力,外塑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的双重功效和作用,被誉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灵魂。按照其所包含的内容分为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文化和行为文化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精神文化方面

一是商业银行未能将党建工作与精神文化建设有效融合。党建工作是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指引着商业银行发展的方向。但部分商业银行的党建工作和精神文化建设属于两张皮,党建工作与业务经营严重脱节,不能发挥党建工作对业务经营管理的指导作用。二是员工对企业价值理念认识不清。多数员工在参加精神文化培训的过程中仅是走过场而已,并没有对精神文化建设有明确的认知,对精神文化中的一些具体阐释分辨不清、印象不深。同时,领导对精神文化的宣传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精神文化理念的普及程度不高,功能作用难以有效发挥。三是商业银行的企业战略经营理念不明确。企业战略目标是保证商业银行不断发展壮大的基石,而精神文化建设与企业战略目标以及经营理念关系密切。但不少商业银行的战略目标过于宏观,制定的实践方案缺乏可操作性,打造一流的现代化商业银行也成了一句口号,员工认同度不高,导致员工的思想意识与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目标无法有效统一,员工自身的职责、使命和努力方向不甚清晰。

2.制度文化方面

一是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执行力不够。商业银行经过多年发展,在规章制度设计方面较为完善,但执行力度不够,主要是因为缺乏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有效监督,致使部分规章制度形同虚设。如对员工弄虚作假、简化业务办理流程等问题的处理,缺乏统一的依据和可操作的方法,使得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管理存在诸多隐患。二是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缺乏科学性。目前多数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重点倾向于人事考核,缺乏岗位考核,对员工工作态度、工作创新性等做不到全面考察和具体分析,无法体现同一部门不同人员之间的工作差异,评价结果有失公平,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

3.行为文化方面

一是商业银行内部缺乏有效沟通。目前多数商业银行管理的重点是经营业务的开展,而对员工的需求关注度不高,未创造出有利于员工发展的环境和平台,员工的归属感不强。许多员工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得到团队的认可和肯定,收益和付出不成比例。同时,自己的诉求没有畅通的渠道可以表达,工作热情不高,团队整体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二是员工对培训工作重视不足。业务量的多少决定了员工收益的高低,因此多数员工重业务拓展,轻培训学习,认为参加培训学习会耽误业务量的拓展,即使参加培训学习,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而且,多数商业银行组织的培训,内容多是有关业务经营方面的培训,而缺少对员工能力、素质方面的培训,使得商业银行内部没有形成浓郁的学习氛围,不利于产品创新和服务提升。

4.物质文化方面

一是商业银行的企业形象有待提升。目前多数商业银行在环境设计及产品创新方面做得较好,但在LOGO、行徽等企业形象的宣传、应用、创新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难以体现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水准、理念、特质,员工对企业形象的认同度较低,无形中弱化了商业银行品牌的宣传推广。二是商业银行的宣传、推广平台建设滞后。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虽然多数商业银行也建立了网站、社交媒体、自媒体等宣传平台,但具体运用缺乏专业性技巧,如内容设计的新颖性、互动交流的创新性、便捷性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影响了商业银行整体的宣传效果。三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宣传、推广活动形式单一。多数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宣传、推广主要以管理层为主,而员工的参与度不足,在内容上也缺少业务发展情况的宣传,在形式上也是以向客户发放宣传资料为主。

二、新时期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策略

1.精神文化方面

一是加强党建工作对经营业务的指导。提高党建工作的宣传、学习力度,扎实推进“两学一做”教育实践;落实从严治党要求,推进行风作风建设;依托党建工作推动业务有效开展,发挥好党员干部在业务开展中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二是强化对员工企业价值理念的渗透。员工是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载体,在具体的活动中应注重员工素质、能力、技能、创新精神等培养,建设以员工为中心的精神文化。具体可以通过开展精神文化建设成果交流会,组织演讲、征文、辩论、晚会、联谊会、读书交流、业务创新知识竞赛等活动,夯实精神文化建设的基础。三是提升企业战略经营规划的可行性。商业银行应将战略目标和经营宗旨细化为员工的工作目标,用以规范、指导员工行为,提升战略目标和经营宗旨的可执行性。如商业银行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制定年度、季度战略经营计划,将经营理念与制度章程有效融合。四是以榜样的力量建设养德文化。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能够直透员工内心,引导员工不断进步,通过不断挖掘典型,树立榜样,培养自身的道德文化。如组织德育教育培训,组织公益性活动,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等。

2.制度文化方面

一是将企业文化融入制度建设中。制度建设是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将企业文化融入制度建设中,能够促进制度文化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应将制度建设中的各项条款与商业银行的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另一方面应将企业文化与业务管理制度、员工管理制度、行为规范制度等有效融合,并进行定期检查与更新,使制度建设与文化建设的步调协调一致。二是加强对制度规章执行情况的监督。对员工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与员工薪酬直接挂钩,使员工自觉、自动养成遵守制度规章的行为习惯;成立制度执行监管小组,对员工的违规行为予以追责;实行内部民主化管理,让员工代表参与管理,发挥员工在管理工作中的主观能动性;在团队建设中强化制度文化建设,并对团队制度文化建设的效果不断总结、反思与反馈,以提升团队建设实效。三是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制度。绩效考核作为一种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在实际应用中优势非常明显。因此,人事部门要准确把握绩效的激励尺度,适当提升绩效工资所占比重,在绩效分配上应满足广大员工合理的心理诉求,并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绩效评价,真正体现绩效评价的科学性、公平性、激励性和导向性,让员工通过努力工作能够分享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果,体现个人价值。

3.行为文化方面

一是建立有效的内部沟通机制,将领导层与员工的沟通变为常态化工作。定期组织开展部门间的沟通协调会议,加强部门间的联系,使其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保持一致,实现信息共享和市场资源有效整合,从而避免各部门各自为政的弊端;定期组织开展部门内的沟通协调会议,加强与员工间的感情联络,以真实了解员工的诉求,帮助员工解决实际困难,增进领导层与员工间的感情;建立部门间和部门内的微信群、QQ群,便于部门间和员工间深度交流沟通,营造和谐的交流沟通氛围,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二是建立学习型组织,提升团队凝聚力和向心力。建立合理的培训体系,确保培训实效;为员工创造更多外出培训、学习机会,提升员工的业务素养和综合素质;对员工的培训学习情况进行打分,打分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以鼓励员工积极参加培训学习。三是营造以人文本的工作环境,为员工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工作环境的布置应做到舒适、温馨,使员工能够保持心情愉悦和身心放松;积极开展综合性服务活动,增设休闲放松场所,提升员工归属感和认同感。

4.物质文化方面

一是加强企业形象的宣传推广,积极传递企业文化建设成果。商业银行在环境设计上要具有时代感、潮流感和新颖性,提升客户的亲近感与认可度;各支行、网点的外观建设要规范、统一,增设科技化、智能化、人性化的自助业务办理设备,节约客户业务办理时间,提升客户服务体验效果;实行物质文化建设标准统一、规范,如办公用品、银行手册、员工着装、办公模式等实行统一化和规范化,树立商业银行的良好企业形象。二是加大企业形象宣传推广的投入力度,不断丰富物质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加强开发APP等应用小程序以及对微博账号、微信公共平台的建设与管理,及时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要闻和热点事件;通过举办年会、晚会等活动,不断丰富对外宣传的手段和方式,并鼓励客户对企业文化建设积极建言献策,及时与客户进行良性互动,全面进行企业形象的宣传推广;打造新媒体运营专业团队,做好信息和与客户互动等工作,使客户自觉、自愿地转发有关企业文化建设的相关信息,不断扩大受众群体,提升企业形象的宣传推广效果。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篇2

关键词:农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12月10日

农村信用社曾经是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柱。随着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入,以2003年8月国务院公布《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国发[2003]15号)为标志,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开始试点,并于近年逐步在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中全面推开。但是,农村信用社在长期的发展中政策性导向过强,同时存在着业务开展局限,抗风险能力弱,市场竞争能力差等问题,人员素质及管理等方面都与其他金融机构存在差距。转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后,对于解决以上问题,弥补与其他金融机构的差距,企业文化的建设可以说是一个重要而有效的手段。

2012年12月17日,临海农商银行在浙江省内首批升格为农商银行,也是浙江省首家直接从农联社升格为农商行的银行。从农村信用社到农村商业银行,不仅仅是名称的改变,还包括法人治理结构的改变、管理体制的改变、经营范围的改变,不仅服务功能和社会认可度大大提高,而且对农业、农民和农村经济的金融服务将显著改善。这也对临海农商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与作用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组织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基本信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企业的灵魂。企业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对企业员工产生精神上的凝聚力和吸引力,能把不同员工的爱好、目标、诉求以及由此带来的结果融合。企业文化一经形成,便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它不会随着企业领导者的变化而发生改变,也不会随着企业制度的改变而改变。

一般而言,企业文化体系包括物质层次、行为层次、制度层次与精神层次。企业物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基础保障,是企业文化外在表现形态。行为文化是全体员工的行为表现形式,它展现的是企业的人文风貌和行为方式,是企业文化的主体外在表现。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一起构成企业形象文化。制度文化从企业文化的层次结构看,企业制度属中间层次,它是精神文化的表现形式,是物质文化实现的保证。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它体现的是企业的集体价值观,是上述三种文化层面的指导根源。

良好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能够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能够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

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是指将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的总和,最大限度地统一员工意志,规范员工行为,凝聚员工力量,为银行的核心竞争力服务,为银行的战略目标服务。企业文化对银行生存和发展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已经成为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银行进行科学管理、提升管理层次的重要手段。

二、临海农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临海农商银行长期发展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情系三农,树人兴业”的使命感,以及“责任、品质、和谐、有为”的核心价值观,“信为基,人为本,稳健致远”的经营管理理念。但是,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需要改进和提高之处。

(一)内容过于形式化。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最明显的问题就是企业文化内容形式化、表面化。商业银行除了通过一些活动和品牌设计来表现企业文化,还需要把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通过培训告诉员工,并归纳整理成一套价值体系。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要将这些理念通过各种日常行为和活动方式表现出来,才是真正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如果只注重表面的一些形式,忽视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它就非常乏味和无用,不能长期持续下去,因为它太形式化,所以无法对商业银行的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

以临海农商银行来说,企业的愿景、使命、价值观等已经提出若干年,但更多时候仍然停留在形式上,停留在纸面上,并没有内化成为全体员工自觉、自愿的思想指南和行动准则。企业文化的建设中需要从根本上分析企业生存的环境,以及企业存在的目的和价值,从而确立正确的、具备可操作性的企业文化方案。

(二)深度与广度有所欠缺。正因为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渗入到每一个员工血液中的思想指南和行动准则,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深入、细致的过程,是一个纷繁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深度和广度就不能局限于简单的陈述和口号,不能局限于组织几场员工活动。企业文化的建设,需要从物质层次、行为层次、制度层次、精神层次做好充分的论证和准备,深刻挖掘企业文化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够正确地把握企业文化的内涵,才能够将企业文化落到实处。

(三)缺乏长期、系统的规划。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尤其如此,要使企业文化深刻地固化到每一个员工的思想和行为中去,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任务。企业文化的构建与完善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工程,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积累与递进的发展过程,需要临海农商银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整体目标分层、分阶段进行计划与安排。企业文化也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企业面临着不同的生存环境,企业文化的核心保持稳定,但其表现形式、建设手段等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

(四)企业文化的感知度不够。从物质层面看,临海农商银行早在农村信用社发展时期即已统一了服装、标示、服务用语等,从企业外部看与其他商业银行有明显的区隔,对企业文化有一定的感知。然而,更高层次的行为层次、制度层次、精神层次方面仍相对滞后。例如,在服务流程方面,仍然存在一些明显的瑕疵,从客户的角度来看就是不良企业文化。从内部看,员工对于企业文化的认识更多的停留在制度层面,对于精神层面的认识仍然比较模糊。

三、临海农商银行企业文化的内涵

临海农商银行已经站在新时期发展的转折点,基于此,在从农村信用联社向农村商业银行的转换中,更应该建设以“合规文化、业绩文化和创新文化”为核心的企业文化。

(一)合规文化。依法合规经营是保证银行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银行作为经营风险的特殊企业,合规经营的理念、意识、制度设计、安排,体现了合规经营、审慎经营的宗旨。

银行业不同于一般行业,有其特殊性。《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引》对合规的含义进行了如下明确:“是指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合规性体现的是银行风险管理的基本准则。银行的合规文化是根据巴塞尔协议规定的合规风险衍生出来的关于银行如何规避此类风险的管理方式的一种界定,推而广之,是对银行业面临的各种风险实行管理的文化体现。通过健全员工工作岗位职责和操作规范,行为规范和服务规范,强化制度对员工行为的规范和约束。通过建立和完善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严格奖惩,用铁的制度、铁的规章规范和约束员工等一系列具体行为,能够逐步建立起银行业的合规文化。

临海商业银行在长期作为农村信用社发展的过程中,在服务“三农”、支持“三农”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但是,转制为农村商业银行,从股东结构、法人治理结构、风险管理、员工能力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根据商业银行的管理要求,优先建设合规文化,有效控制风险,是临海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优先考虑的问题。

(二)业绩文化。业绩是组织和个人完成工作目标的程度和质量,业绩是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持续发展的助推器。从临海农商银行的角度看,业绩包括了银行本身完成既定目标的程度和质量,也包括员工完成工作的程度和质量,两者是统一整体的不同层次。作为转型中的临海农商银行,在合规、合法,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追求更高的业绩,尽快做大、做强,乃是发展中的应有之义。

业绩文化是指以提高银行组织业绩和员工工作业绩为导向,通过对员工业绩的考核、激励、提高等手段,追求良好的组织业绩。同时,业绩管理作为绩效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又可以作用于企业文化的物质、行为、制度与精神等各个层次,从而进一步促进优秀企业文化的建设。

(三)创新文化。银行业的创新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产品与服务创新,这是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的主体部分和主要表现形式,商业银行其他方面的创新大都是围绕着这方面的创新进行的。但是,面对技术革命浪潮的冲击,银行产品与服务的创新很容易被模仿,竞争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经常是这家银行刚开发出一个新的业务品种,其他银行就蜂拥而上,各种“山寨”版本层出不穷;二是管理与技术创新,这是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前提与保障。没有来自这方面的创新,银行的产品与服务创新就不会有新突破,也难以持续;三是理念与文化的创新,这不仅是前面两个层次创新的源泉,也是银行金融创新的关键推动力。任何一家具有持续成长力的银行,其成功的关键就是把成熟的理念和先进的文化作为所有政策和行动的前提,并且一以贯之、忠实地遵循。

农村商业银行缺乏业务创新的具体规划、战略和研发机构,业务创新能力不足,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可供客户选用的金融工具及业务品种不多,基金托管类、担保类、承诺类、咨询顾问类和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类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业务未能充分发展,缺乏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产品。以同处临海的工商银行为例,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临海市支行的公司业务涉及存款业务、信贷业务、结算业务、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资产托管业务、机构金融业务、企业年金业务等。而临海农商银行的公司业务只有存款业务、信贷业务、结算业务和资金业务(主要品种有债券回购、债券买卖等),而且现有业务未能充分满足客户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影响了其市场竞争力,全面落后于国有大行以及股份制银行。

因此,建设良好的创新文化,制定业务创新的具体规划、战略,成立产品研发机构,加强业务创新,塑造品牌产品,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农村市场和农户需要,积极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提高银行自身的竞争力,是转型之后临海农商银行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四、临海农商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从战略高度提高认识。临海农商银行应根据银行发展的战略目标,设计企业文化的理念、发展模式和制定推进措施。决策者和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不仅影响着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模式的建设,而且决定着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长远发展。企业文化建设的重点也不仅仅局限在宣传口号、统一标示或者组织员工活动等层面,更重要的是要将银行的愿景、使命、战略、发展方向、行为规范等转换成为员工自觉、自愿的思想和行为。

(二)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企业文化建设的关键是企业文化体系的设计,即通过设定物质、行为、制度、精神等不同层面的建设目标,构筑出一个立体的、丰满的企业文化框架,来指引未来的企业文化建设方向。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来看,需要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树立、加强、固化的过程。也需要制定一个以时间为主线推进计划,明确不同阶段企业文化建设的侧重点和目标,以及相应的检查、核对关键指标,从广度和深度两个方面不断推进企业文化的建设。

(三)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必须坚持领导倡导、持之以恒推进。总行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各部门、各分支机构负责人是本部门、本分支机构的第一责任人,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作为推进临海农商银行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系统工程,深刻领会企业文化建设的战略思想和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全面负责所在部门和分支机构的企业文化建设。

各部门、各分支机构既是企业文化的执行者,又是企业文化的建设和推进者,是保证企业文化在企业形成并发挥作用的关键。要把企业文化建设的各项任务自觉融于生产经营活动中,在策划布置工作时,要实行同步部署、同步检查、同步考核、同步奖惩。将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纳入对各部门、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考核评价体系中,在薪酬分配、绩效挂钩、文明评比等各类评比、评选、考核中都要将企业文化执行和建设情况作为一项重要的评价指标。

(四)提高员工素质,全员参与企业文化建设。员工是企业的主体,是企业中最活跃的因素,同时也是企业文化的具体承载者,员工的思想、行为、精神风貌是企业文化的直接体现。因此,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来提高员工素质,促进员工理解企业文化的内涵,并在工作实践中将企业文化的各个层次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最高准则。

具体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可以按照临海农商银行人才规划的要求,为企业文化建设骨干人员搭建成才平台和职业发展空间,在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培育和选拔人才,组织起企业文化理论骨干队伍和企业文化建设管理人才队伍。建立企业文化培训体系,完善培训教材,组织课件的编写制作,充分利用内外部资源,加强对骨干人员的培训和引导,不断提高骨干员工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使其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带头和示范作用。

五、结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金融领域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信用社改制为农村商业银行已成为必然趋势,临海农商银行在这一阶段走在了台州地区乃至浙江省的前列。通过建设以合规文化、业绩文化和创新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企业文化,临海农商银行必然能够在新的历史阶段获得更大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王延增,曹雅伟.基于核心竞争力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研究[J].金融论坛,2008.4.

[2]葛兆强.企业文化与商业银行成长[J].上海金融学院学报,2006.6.

[3]许乃丹.改制后的农村商业银行成长性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篇3

关键词:企业文化 核心竞争力 商业银行 发展 建设

商业银行不断强化银行内部文化建设以不断推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核心竞争能力的增强,就是通过有目的和计划来确定商业银行价值观念及目标,打造商业银行企业精神,建构商业银行企业道德规范,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以调动商业银行全体员工的热情、提升商业银行员工素质所实施的一系列措施和行为。本文从商业银行企业特征及其存在价值理论出发,以提高商业银行核心竞争为视角,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观点与对策。

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特殊性

通常所说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同商业银行经营活动相结合的实践产物,商业银行所具有的企业性质促成商业银行文化的形成必然是一种企业文化,并且具备一般企业文化所拥有的基本特点。商业银行因其行业特殊性质,又促成了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拥有如下特殊性: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的服务特征。商业银行作为一种服务性行业,其经营与发展的本质是给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金融产品服务、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的过程。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的诚信特征。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讲诚信的企业,它不但是社会讲诚信的象征,而且还是社会讲诚信的保卫者。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的风险管理特征。商业银行作为一种具有风险很高的行业,其本身是管理风险的操手,即承担、转移风险并且在管理风险过程中取得效益是商业银行的根本职能与生存的基本前提。

因此,笔者认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指的就是在一定的社会和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利用持续运行的经营管理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并且被全体员工认可遵守的企业精神、价值理念、企业经营道德观以及行为规范准则的总和,其是商业银行通过长期金融服务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以服务、诚信、风险等文化为核心思想的文化管理形式,也是商业银行提高市场核心竞争能力的管理资源系统理论。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的重组、股改上市的陆续完成以及国际战略投资者的引入,商业银行由过去的封闭型公司转型为公众公司,其经营思想与管理形式也逐渐与国际商业银行接轨,基本上实现建立了较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相比当今国际国内银行业的实情,我国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构具有以下特征:抓银行精神文化建设只注重内容宣讲而未做到切实落实;抓银行制度文化建设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是否能明显取得效果;银行执行文化建设只突出抓标准而忽略内化功能;银行抓物质文化建设只注重其外表形式而缺少发掘其本身的文化内涵。

商业银行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含义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实质,就是独具一种特别的竞争优势,是企业持续创造优势、实现进一步发展的能力。商业银行企业核心竞争力是金融行业本身所有的特征及本身企业的价值理念,对本企业员工附有极大的亲和力及很强的凝聚力,内化在经营活动期间,给竞争对方造成难以学习和仿效,从而促使本企业长期保持竞争优势的能力。金融核心竞争力是依据企业能力理论作为基础整合企业资源与创新等理论而总结出的管理科学体系。它的基本特征是:核心竞争力是商业银行企业的一种内在品质,是通过长期积累的活动中逐渐形成的,是服务与竞争以及金融等三种文化的有机融合,是一种典型的团队精神。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的关系

商业银行应当逐渐树立企业文化的建构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理念。笔者认为,商业银行产品及其服务本身拥有着极高的同质性,这就促使任何一家银行的任何一种产品及服务都很极易被其他银行所效仿,及至很快被更新和替换。不管是创新,还是营销模式,都只是具备一种手段,其最终结果的实现是“软环境”即企业文化的功劳,企业文化的竞争具有异质性及不能效仿性,它是自身企业在特定的经营实践活动总结出的经营观点及价值理念,具有自身的特征特点。

企业文化建设不但表明一个企业形象树立的标志,而且还与企业的价值观、行为准则等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企业文化是企业成长与发展的灵魂,是现代企业竞争制胜的法典。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将转变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原因主要蕴含在如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企业文化建设对推动企业发展的作用是经得起历史与实践的检验的。企业之间的竞争愈来愈体现为企业文化的竞争。企业文化建设对核心竞争力的提高重要作用是通过科学合理认证的。而企业绩效管理与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决定因素,同时因经济发展及企业竞争层面的不断提升而颇显日趋重要(章涛,2012)。

(一)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追求的是综合国力的发展,而作为企业则追求的是企业力,并将企业力总结成:企业力等于商品力加销售力加形象力,且不管此公式是否全面,但就其涵盖的内容足以说明了企业力的大小取决于文化因素。

(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既是企业知识重组的产物又是核心竞争力的基础

组成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基本因素至少应当包含商业银行企业的价值观、奖惩机制、经营观念、品牌服务意识以及企业形象。而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自身企业通过长期经营活动中积累产生的结果,它充分体现出企业对即有知识储存的运用能力和根植于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其发展具有分明的途径依赖性,形成于企业的显性与隐性知识的长时间作用中。

(三)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决定企业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

创新是商业银行企业的灵魂。人们在创新过程中的技术、管理、服务、制度等创新问题,对商业银行企业都是非常重要的。脱离技术创新,核心竞争力则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林德发,2012)。

(四)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推动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动力

文化有发展之概念,而核心竞争力也具备动态发展概念之说。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作为亚文化不但具备突出的时代特点,也具有突出的行业特征。

推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举措

强化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不但是商业银行适应市场发展及竞争的需要,也是商业银行新时期适应股改的需要。商业银行通过进一步强化企业文化的创新,从而提高了商业银行的凝聚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了企业文化同发展战略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由商业银行企业文化衍生出来的公众眼中的银行形象及发展方向,从某种角度上说,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的建构决定着自身的竞争力(黄丽萍,2010)。

(一)加强领导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组织保障

首先要组建一个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体系,采取“一把手”工程,促成领导机构对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领导们之间的有效协调。其中包括:制定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年度工作计划以及中长期规划;分析解决企业文化建设中出现的情况与问题;促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协调工作关系的有效顺利进行;对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些重要组织活动要有总体规划等。其次是不断完善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运行的长效机制。

(二)整顿作风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思想保障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凝聚力能够把领导与员工们紧紧地联在一处,为商业银行发展的共同目标前进。一般企业文化的建立都是由下向上形成,而对其的宣导却是从上至下。领导干部得到员工的肯定、信任程度是企业凝聚力促成的重要因素。所以,商业银行的各级领导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坚持不断树立科学发展理念,进一步增强思想作风建设;坚持始终学以致用思想,进一步增强学风建设;坚持发扬勤俭廉洁传统,进一步增强生活作风建设。

(三)以人为本严格规范是商业银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在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始终坚持将管理者的主导作用同广大员工的主体作用紧紧结合在一起。尊重员工的创新意识,在商业银行领导统一带动下,有顺序地动员广大员工积极参与,形成群策群力领导员工共建局面。给商业银行营造一个上下同心、共同谋求发展的良性坏境。与其他行业比较,银行业的特殊经营环境易造成管理上出现的风险及漏洞。因此,商业银行在倡导“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下,应严格规范企业制度机制,做到切实落实。

(四)建构良好的制度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

商业银行构架规范的企业制度文化,对企业员工能够起到鼓励及约束作用。商业银行在坚持规范经营发展的同时,应当建构严谨规范的企业制度文化。具体应做到以下两个方面:应当建立科学合理的长效考核奖惩机制。这也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文化的体现。唯有科学合理的长效奖惩机制能够给企业带来活力及动力,而不具备一个好的运行机制,就不会把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及动力调动起来。应当建立严格的对内调控约束体系。坚持遵规守法经营,全面实施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增强企业风险调控能力。

(五)大力塑造商业银行企业形象并不断强化银行品牌影响力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不仅对本企业员工有凝聚力和奖惩约束力,同时还面对整个社会展露自己的企业形象,这是广大社会公众及其商业银行全体员工对银行的具体评价,是商业银行产品、员工素质以及公共关系等在广大社会公众及商业银行员工中的整体印象,是经过社会认可的企业精神、价值观等外观表现与综合体现,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能力外在的真实体现。商业银行企业的形象关系到整个银行业经营的成败,其所发挥的作用极大地超过银行现有的有形资产。因此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象好的企业就能赢取客户,最终赢取市场(郝国强,2010)。

结论

如果说商业银行企业文化是核心竞争力之一,那么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建设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其需要长时间的灌输、渗透和培育。而企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强调在过程中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应当坚持不断创新,才会拥有更加强大的竞争力。商业银行若想获取行业竞争优势,就一定要强化本身的企业文化建设,并且内化企业文化深入银行经营管理的整个层面。对于那些正处于转型期的商业银行来说,就更加需要强化本身企业文化建设,确立本身文化建设内涵,建构适应本身发展战略并且拥有可操性和有利于提高本身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文化系统,为把本商业银行培养成为国际一流银行而充分发挥主观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阳长征,周永生,李慧敏.企业文化与核心竞争力关系研究.商业时代,2011(24)

2.章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2(3)

3.林德发.企业文化创新与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提升路径初探.天津商业大学学报,2012(4)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篇4

>>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 商业银行信贷核心竞争力研究 加强建设监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高速公路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研究 刍议企业核心竞争力建设 未来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电子银行 民间资本进入银行提升银行核心竞争力 企业与核心竞争力研究 高职学院核心竞争力研究 团购网站核心竞争力研究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评价 独立学院核心竞争力研究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研究 服装核心竞争力要素研究 IT助力哈尔滨银行,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小企业信贷系统 中国建设银行核心竞争力SWOT分析及策略建议 县域村镇银行竞争力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内部因素分析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3]严谷军. 社区银行与小型家庭农场金融支持——基于美国经验的分析 [J].农村经济,2008(1).

[4]曹爱红,姜子彧. 城市商业银行跨区域经营的问题与对策[J]. 浙江金融,2010(10):35-36.

[5]金融界. 江苏银行:盈利能力呈现爆发式增长 [EB/OL] . (2011-03-24). http://.cn/ipo/2011/03/2410109549876.shtml.

[6]朱曙光,安军启. 浅析我国中小银行的发展策略——基于美国社区银行的发展经验. [J].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4).

[7]韩雪萌. 泰隆银行董事长王钧:坚持定位严控风险 [N].金融时报,2011-03-29.

[8]欧阳姝. 银行同业业务现状及发展路径研究 [J].湖北农村金融研究,2012(2):23-26.

[9]于辉. 商业银行事业部制改革探讨 [J].经营与管理,2012(2):87-91.

[10]汪卫芳. 美国社区银行模式对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启示 [J].经营与决策, 2012(12).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篇5

1.1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研究的背景、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目前我国银行的业务日益同质化,缺乏各自的特色与创新,在知识经济以及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下,尤其是外资银行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就要加大对银行文化的建设与创新。

1.1.2 研究的意义 研究银行企业文化不仅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同时进行企业文化建设能适应当今激烈的金融竞争和金融改革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1.2 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

《企业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一书是论述企业文化的经典之作。它用丰富的例证指出:杰出而成功的企业都有强有力的企业文化,即为全体员工共同遵守,但往往是自然约定俗成的而非书面的行为规范,并有各种各样用来宣传、强化这些价值观念的仪式和习俗。

1.3 中外学者对企业文化理论的研究

国内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刘光明认为企业文化应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总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罗长海认为企业文化的研究对象就是“企业的文化现象”,但“企业的文化现象”又是各具特色的,有资本主义企业文化,也有社会主义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既不同于工业企业文化,也不同于商业企业文化,原因在于它们有不同的研究对象。

国外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各式各样:威廉?大内也许是较为明确、集中而完整地给出企业文化概念的第一人,他说:“一个公司的文化由其传统和风气所构成,此外文化还包括一个公司的价值观,如进取心、灵活性,经理们从雇员们的事例中提炼出这种模式,并把它传给后代的工人。”

1.4 本文研究的内容、结构以及创新点

1.4.1 研究的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以及其特色文化体系的构建,并重要论述了如何构建银行企业文化,并从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进行了论述。

1.4.2 研究的结构 全文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对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企业文化理论的提出和研究进行了概述;第二部分对企业文化的层次以及银行企业文化进行了论述;第三部分为本文的重点论述部分,即如何构建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并从三个层面进行论述;第四部分选取了国内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成功的案例作为说明;第五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同时也指出本文存在的不足点。

1.4.3 本文的创新点 本文提出了银行特色文化体系的构建方式,如开展“绿色文化”,树立绿色管理理念,将保护环境的观念融入到银行的经营管理之中,并切实付诸实践,力求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精细文化”的提出主要是强调银行应将各项责任具体化、将日常工作规范化、明确化,要求每个责任者职责清楚,各项制度的制定与实施要精细化,以减少无谓的损失。

2 企业文化理论与银行企业文化

2.1 构成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

2.1.1 企业物质文化 企业物质文化是指由企业职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实体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为主要研究对象的表层企业文化。主要包括企业产品的结构和外表款式、企业劳动环境和员工休息娱乐环境、员工的文化设施以及厂容厂貌等。

2.1.2 企业制度文化 企业的制度文化是由企业的法律形态、组织形态和管理形态构成的外显文化,是企业在制定和实施企业规章制度时所形成的规范性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作为企业文化中人与物、人与企业运营制度的中介和结合,对企业和员工产生一定约束力,合理的制度必然会促进正确的企业经营观念和员工价值观念的形成,并使职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制度文化包括企业规章制度、领导制度、组织结构等。

2.1.3 企业精神文化 企业精神文化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受一定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长期形成的一种精神成果和文化观念,是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层,包括企业哲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价值观等。

2.2 从构成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分析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性

2.2.1 物质文化层面 银行的物质文化体现为一种竞争文化,表现为银行间产品与服务的竞争,技术与人才的竞争等。雄厚的物质文化是银行的“硬件”,是银行在同业中进行竞争的基础条件,拥有合理而独特的业务、高素质的工作人员、舒适人性化的办公环境等对银行形象的树立、品牌的形成以及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2.2 制度文化层面 银行的制度文化具有中介的固定、传递功能,它对银行企业文化建设有重要作用,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绩效进步,防范风险的发生,通过对企业和员工行为的规范能够对广大员工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合理的制度建设是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保障,能够对广大员工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

2.2.3 精神文化层面 银行的精神文化通过核心价值观构建培育员工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建立起员工与组织之间的依存关系,使个人行为、思想、感情、信念、习惯与整个组织有机地统一起来,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氛围,凝聚成一种合力与整体趋向,激发出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为实现企业共同目标而努力。

2.3 我国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现状及分析

2.3.1 基层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普遍模糊而幼稚 不少基层行长片面地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完全混为一谈,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搞一些轰轰烈烈、热热闹闹的活动,做一些表面文章,不少银行人想当然地把企业文化等同于员工的娱乐文化等等。

2.3.2 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着短期行为 当文化建设与效益的获得发生矛盾时,忽视文化而注重效益,经营效益好时就想起搞一点所谓的企业文化活动,效益差时就少搞,缺乏一种常抓不懈的机制,缺乏一种持久的动力和发展后劲。

2.3.3 企业文化建设形不成合力 从现实情况来看,一方面职工参与度不高,基层一些员工对企业文化的内涵掌握不准,理解不深,未能形成全员认同的企业价值观;另一方面,有些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被看作工会这样群众性组织的部门事务,业务部门常常觉得与自身不搭界而游离于企业文化建设之外。归根结底还是企业文化没有贯彻到位,员工对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加强。

2.3.4 企业文化建设缺乏特色 企业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独特的魅力,来源于其自身独创性。然而现实中不少基层银行所搞的企业文化建设往往是大同小异,大都为了应付上级要求,因此缺少银行行业特色、缺乏商业自身个性,缺乏本单位、本地区的创意,陷于低水平重复怪圈,行与行之间由于企业文化缺乏新意而导致银行业务以及服务的同质化。这些问题很普遍,这需要领导层与员工层共同扭转观念。

3 构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3.1 从物质文化角度构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3.1.1 顾客的角度 从顾客的角度讲,主要是接受银行提供的服务,这是顾客感受最为直接的。银行应树立并切实执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推行“服务文化”,努力提高服务水平,为服务对象提供无微不至、主动、便利的服务,这样才能有效地维护和充分挖掘客户资源,实现银行持续发展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3.1.2 员工的角度 从员工的角度讲,银行的物质文化主要包括银行的工作环境、技术装备行、人才资源、福利待遇等。如整修粉刷办公楼、营业网点,配备ATM机、验钞机等设备。在这我想强调“人本文化”的重要性,以人为本就是尊重员工,员工最大的不满之一在于他们的工作没有获得组织给予足够的认同,而尊重是认同的组成因素之一。当员工感到自己没有受到组织的重视和尊重时,他们往往会产生怠慢情绪。

3.2 从制度文化角度构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3.2.1 构建和推行“安全文化” ①要建立严格的内部自我调控约束机制。严格遵循《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等的有关规定,坚持依法合规经营,实行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运作,强化风险控制能力。依靠科技手段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流程更加严密、精细、合理、高效;坚持开展合规文化教育,强化全员合规意识;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强化内部相互监督约束机制。②关于银行员工的安全。银行应通过教育规范人的安全理念,增强安全责任感;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人的行为符合安全要求;通过各种安全培训考试,如上岗培训、应急演练等,规范员工在操作中技能要达到安全要求,确保实现人的本质安全化。

3.2.2 构建和推行“精细文化” 我国商业银行要推行“精细文化”, 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个责任者职责清楚;将日常工作规范化,特别是规范各项日常性的、重复性的工作,这样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将各项制度的制定与实施精细化,这样可以减少无谓损失。

3.2.3 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激励和人事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合理的制度文化可以大大提高企业的管理效力,决策与实施的速度,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同时制度文化要不断创新,企业发展是个动态过程,制度文化建设也是个动态过程,制度需要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和企业自身的发展而不断修改和完善。

3.3 从精神文化角度构建商业银行企业文化

3.3.1 企业哲学 企业哲学的根本问题是企业中人与物、人与经济规律的关系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企业哲学,用普遍联系与辩证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尊重经济规律、尊重人的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制定经营方案与发展策略。

3.3.2 企业价值观 企业价值观作为一种思想体系指导企业有意识、有目的的选择某种行为去实现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满足,它是精神文化的核心内容,企业的理念、宗旨、作风、习俗和礼仪等都是由企业价值观衍生出来的。价值观始终贯穿于人的整个活动过程,也贯穿于管理活动过程始终,它构成人们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评价和取舍事物的标准,选择对象的依据和推动人们实践与认识活动的动力。

3.3.3 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现代意识与企业个性结合的一种群体意识。其中现代意识是现代社会意识、市场意识、质量意识、信念意识、效益意识、文明意识、道德意识等汇集而成的一种综合意识。其中企业个性包括企业的价值观念、发展目标、服务方针和经营特色等基本性质。当今银行业务日趋同质化的环境下,积极而独特的企业精神是银行在同业竞争中的砝码。个人认为建立“家园文化”、“绿色文化”的企业精神是银行在激烈的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的两种方法。①“家园文化”对内可以理解为员工之间亲如一家,内部团结融洽,视行如家,展现在社会、顾客面前的是一支高素质、积极上进的团队。树立团队精神,维护集体利益,增强商业银行的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和归属感;对外给顾客一种宾至如归的温馨感,周到的服务、温馨的提示与关怀、温暖的微笑,把前来办业务的顾客给予家人般的对待,能极大地激发员工内心的潜力同时以此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顾客,强化客户对银行的信赖感和继续偏好等忠诚心理效应。②“绿色文化”就是树立绿色管理理念,将保护环境的观念融入到银行的经营管理之中,成为银行日常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银行的领导应深入学习研究绿色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树立绿色经营理念,不断向职员宣传绿色经营理念,培训和教育员工,鼓励员工的环保行为,将客户利益、银行利益和社会环境利益协调一致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渗透到银行每一个日常的经营环节当中,自上而下,全员积极参与,从而使每一个员工都自觉养成关心、珍爱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形成企业的绿色文化。这个工作要由银行的高层推动,从思想意识上本着“绿色”来经营管理,这里的“绿色”既是指环保,也可以指廉洁公正的管理思想,并建立环境保护的自查机制,以环保标准为参照,分析影响环境的因素,培养员工的环保意识,从监督员工节约纸张到创建银行的绿色企业形象,都有专门的组织来负责,使绿色管理系统化、标准化。

银行应开展绿色营销,有计划地通过一系列有益于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活动。树立企业的绿色形象、开展绿色促销,从社会责任的角度出发,加强与其他金融机构、各类企业以及社会性组织的联合协作,共同促进绿色管理的发展。

企业精神渗透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给人以鼓励的同时也给人以约束。同时企业精神一旦形成群体心理定式,既可通过明确的意识支配行为,也可通过潜意识产生行为,会提高员工主动承担责任和修正个人行为的自觉性,从而关注企业的前途,维护企业的声誉,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3.3.4 企业道德 企业道德是调整企业之间、员工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企业道德的一般本质是一种企业意识,而其特殊本质则表现在它区别于其他企业意识的内在特质上。其实企业精神综合地涵盖了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道德,把握住了企业精神也就抓住了银行的精神文化的建设。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篇6

【关键词】文化产业 商业融资方式 融资渠道 融资体系

相较于我国其他产业发展现状而言,我国文化产业尽管在建设和发展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仍然暴露出了一系列问题,诸如我国的文化产业存在着资金不足、产业集约程度偏低以及资源配置机制过于落后等问题,难以有效满足市场的文化需求,以至于严重影响文化健康持续发展。在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融资渠道狭窄,融资体系不健全等,以至于文化企业难以获得有效融资,获得充分的资金予以建设发展[1]。总的说来,文化企业商业融资方式主要是向银行等商业金融机构进行融资、借贷,向个人或者商业中介机构融资的现象较少,由此看来,加强对文化产业商业融资方式的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文化产业商业融资方式概述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快速发展,经济体质的改革,致使原有国家财政拨款予以建设支持,转变为高度集中的市场化,社会大量资本逐渐集中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个人以及企业成为最大受益者。随着金融机构的日益壮大,我国企业建设发展资金获得了更充足的支持,据相关权威数据显示,2008年年末我国商业银行体系逐渐形成以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以及工商银行的四大银行为主,12家股份制银行和122家商业银行的金融体系,同时在各个城市有近千余家信用社和外资银行,商业银行体系日渐庞大。相比以往,我国金融机构资产规模远远超出两倍之多,商业银行信贷占据我国资本市场55%以上。对比其他融资渠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成为我国主要的融资渠道,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商业融资方式,来获得企业发展建设资金支持。相信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商业融资的主导地位将无法撼动,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有着较为深远的影响。

但是由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自身特性,在为企业提供发展资金的同时,需要保证自身利益不会受到损失,所以需要对企业所拥有资本和信用等级进行评估,如果企业固定资产以及流动资金不足以支持建设和发展,未来发展前景不理想,将很难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融资[2]。总的说来,商业融资尽管是当前最为主要的融资方式,但是银行等金融机构所设定的融资门槛成为企业获得融资的主要阻碍,为了促使文化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加强文化产业商业融资方式的研究十分有必要。

二、文化产业商业融资现状

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不断壮大和改革,相应的市场管理体质愈加完善,文化企业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商业融资方式的出现,为文化产业建设和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近年来,我国党中央政府对于文化产业建设发展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予以建设支持,包括融资方式的支持以及提供发展资金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化产业建设。中国银行同文化部成立合作关系,实现文化部组织推荐,由中国银行审贷的方式,来为文化企业提供建设支持,截止到今天,中国银行已经为多项文化产业项目提供融资支持,其中包括文化工艺品制作、文化园建设以及动漫文化等[3]。随后,其他商业银行相继同文化创意产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融资支持,并承诺大额度的信用融资。尽管当前越来越多的金融结构同文化产业建立合作关系,提供融资支持,但是从总体来看,文化企业申请商业融资存在极大的阻碍。其一,企业和银行信息不对称,掌握信息多的一方占据有利地位;其二,信贷难度较大,金融机构为了保证自身利益不受损失,更加倾向考虑经营效益较好的企业,而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很难获得充分融资支持。

三、文化产业商业融资方式

(一)构建科学合理的银行信用评价制度

文化产业若想获得更长远的发展,加强同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是必然选择,但是由于商业银行自身特性,为了保证自身利益不受到损失,会选择效益较好的产业或企业,此类企业有着巨大经济利润伴随,而相较于文化产业起步较晚,从中获得的利益较少,并且难以获得充足保障,所以获得融资较为困难。由此,在同银行之间的合作中,应加强银行信用评级制度的构建,能够充分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特点,有针对性的评价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强化审核程序,提升审核效率[4]。对文化企业融资项目进行分类,进行综合项目风险评价、利益评估等,结合实地调查结果,纳入到文化企业融资项目衡量指标中,多角度来看待文化企业的商业融资价值。此外,在信贷业务开展前,需要对文化企业运作模式以及运营团队进行评估,从而预估出潜在的市场价值和风险系数。

(二)尝试进入股票证券市场

文化产业应多层次的开发金融市场,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对于符合融资条件的文化企业可以采取上市融资方式,鼓励上市文化企业对再融资以及公开增发等融资方式重组,加强文化部门同证券监管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实现信息资源共享,这种方法能够更大程度上吸引文化企业上市融资,为我国的文化企业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机会。就当前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政府的扶持力度来看,在未来的5年内我国将会出现120家左右的文化上市企业,这些上市企业将会在国内外上市,通过不同形式实现资源整合,获得更充足的融资支持。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多年来的积累以及政府政策的扶持,总体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但是由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缓慢,为了获得更充足的资金支持,选择合理的融资方式是十分有必要的。文化企业在商业融资中,加强同商业银行之间的合作是必然选择,近年来商业银行同文化企业成立合作关系的现象越来越多,加之文化企业在境内外上市,极大的拓宽了文化产业融资渠道,有助于文化产业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孙斌华,孙清华.拓展文化创意产业融资正当其时――对商业银行拓展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的几点思考[J].银行家,2013(12):58-60.

[2]胡勇军,闻曦燕.陶瓷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的商业信用及货币市场创新[J].景德镇高专学报,2014(05):1-3.

[3]孙慧玲,王帆,刘伊婉.促进辽宁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方式――融资租赁[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06):35-39.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篇7

[关键词]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资本

[中图分类号]F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3-0107-03

[作者简介]孙雅(1988-),女,汉族,江苏扬州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有关金融领域的开放创新备受瞩目,主要内容包括:金融企业将有更自由、宽松的经营环境和政策环境以鼓励金融产品的创新和运用;自贸区内金融机构设立门槛也将降低,如外资银行设立的标准降低,融资租赁公司在试验区内设立的单机、单船子公司不设最低注册资本限制等;区内允许更多新的金融业态的发展,例如试验区内将试点设立有限牌照银行等。这一系列金融改革和创新举措的推出,将加快推进金融服务的深化和金融机构竞争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无疑有利于我国金融机构应对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深入发展所带来的严峻挑战。因此,在金融业全面开放和我国银行业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的现实背景下,深入研究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具有紧迫的现实意义,也具有长远意义。

虽然国内外理论界和实务界都非常关注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问题,但到目前为止有关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影响因素的研究还不多见。本文试图通过系统阐释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的内涵,梳理业界关于企业和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影响因素的已有研究,并结合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特殊性,对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新的元素。

一、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内涵

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内涵还没有达成统一的认识,杜晓荣,张玲(2007)从资源与能力的角度,认为商业银行是其所拥有金融资源及能力的集合。Christen(1994)、Morduch(1997)等从财务与组织视角对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进行界定,他们强调金融机构自身的独立性,不但包括财务上的可持续,还包括在组织上的可持续,两者的结合才能保证银行的独立存在及发展。虽然目前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还没有一个较为全面、系统的定义,但是根据前人的研究,笔者认为银行可持续成长可定义为:适应全球化、现代化要求,既考虑银行当前发展需要,又考虑银行未来发展需要,正确处理和把握好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自身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凭借其资金导向功能来优化资源配置,支持绿色金融发展,降低能耗,从而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可持续成长。

二、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影响因素的特殊性

(一)企业可持续成长影响因素概述

由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众多且研究的视角各异, 因此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定论。国内学者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刘力钢教授(2001) 提出了合力模型, 他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受到多方面的综合因素影响, 比如经济、社会、战略、技术、管理、市场、文化、竞争等。黄小军指出, 企业要获得可持续成长必须具备持久的竞争优势、拥有核心竞争力。赵伟认为,影响工业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九类因素主要包括: 市场需求、资源、人力资源、物质技术、经济实力、创新能力、环境保护、经营管理、社会环境。朱开悉指出,企业能够实现销售和盈利的持续成长即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郭蕊吸取了传统的绩效评价思想, 在界定了企业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 从社会环境、产业、技术、制度和财务五个维度分析了影响企业持续发展能力的主要变量。综合以上观点,可以将企业可持续成长主要影响因素归纳为人力资本、企业文化、经营战略、治理结构、创新能力、与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和谐程度及企业制度等。

(二)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影响因素的特殊性

法国经济学家吉布莱特认为, 企业成长是一个随机过程, 影响企业成长的因素非常复杂, 无法对其准确预测和把握。具体到商业银行而言, 基于商业银行的企业本质并考虑到商业银行作为主要的金融中介,不仅在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且与一般公司相比具有诸多特殊性,影响和制约商业银行成长的因素除了市场竞争因素外, 还广泛包括资本约束、公司治理、金融制度、战略管理、金融创新、企业文化、银行家以及低碳金融等制度、技术和文化层面的因素。

三、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一)经营理念与经营战略

在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很多著名的资本雄厚大银行不断证明了全球化和综合化并不一定能够保证在新形势下银行能够实现可持续成长。不良贷款、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风险的累积促使那些“大而全”的银行进行改革和战略的转变。面对难以预测的复杂环境,我国商业银行应通过战略变革来协调内外环境使战略管理成为常态,将银行的规模扩张向可持续成长转变。正如钱德勒所说的,战略决定结构,结构紧跟经营理念与经营战略是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因此,为了保证我国商业银行实现可持续成长,必须积极培育可持续成长理念,将可持续成长的思想深植到银行的文化和底蕴中。与此同时,将可持续成长作为指导思想,纳入商业银行发展的目标、使命和长期规划中。

(二)制度安排和机制建设

我国商业银行中起主导作用的是国有银行,由于脱胎于国有商业,所以国有银行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经营管理的效率不高,治理结构也存在严重的缺陷,面对外来的竞争,很难像外资银行一样灵活适应市场的发展变化。制度和机制的安排可以将经营管理中的经验和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规范化,从而减少沟通和交易成本,保证整个机构的高效运营。制度管理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合理的制度安排能够加快决策与实行速度、提高管理效能、降低风险,再进一步促进其可持续成长。机制是系统内在规律的表现形式与实际运行,是制度可操作化的具体过程。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比一般企业更具有专业性和风险性,所以更加需要通过内部决策、控制、激励等机制的建立与完善来确保制度的执行,实现高层面的制度整合。

(三)团队与企业文化建设

当今以知识为主导的时代,土地、资本、能源等要素逐渐被高级人才和高端知识所取代,从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也相应地转化为无形的技术、人才和知识的竞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更是来源于一流的人才团队和独特的企业文化。人才因素成为关系到商业银行能否可持续成长的关键因素,是银行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本之一。目前我国一些银行忽略了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只是把员工当作“经济人”,没有对他们进行很好的激励,从而带来人才的流动和效率的下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当大力开发人力资源,不断挖掘员工潜力,选拔思想文化能力素质高、具有较高的知识层次和丰富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打造一流的人才团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商业银行能否可持续发展及其速度。同时,我国商业银行还没有完全发挥出优秀企业文化的显著导向作用和凝聚作用,更没有形成适合自身的文化理念,管理者和员工也还没有深深烙下企业文化的印记。因此,惟有铸造和形成独特的文化基因,才能从根本上实现商业银行持续成长。

(四)创新能力与学习能力

金融创新是指商业银行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通过引入新技术、采用新方法、开辟新市场、构建新组织,在战略决策、制度安排、机构设置、人员准备、管理模式、业务流程和金融产品等方面开展的各项活动,最终体现为银行风险管理能力的不断提高,以及为客户提供的服务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造与更新。主要包括金融技术、金融市场、金融服务、金融产品等的创新。许多创新可以规避利率、汇率和通货膨胀等风险,同时还能规避管制,通过开发新型金融产品来提高获利能力。另外,伴随财富不断增长,客户对多样化金融资产和金融交易的需求必然相应增加,为了满足客户的个性化和差异化的需求,银行有动力开发和提供更多新的金融产品,从而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学习能力是反映商业银行不断适应环境,对产品、服务等各个环节推陈出新尝试变化的能力。在知识经济时代, 商业银行必须具备学习成长能力,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在现有的金融竞争环境中保持可持续成长。

(五)资本约束与风险管理

银行的特殊性之一主要表现在它以货币为经营对象,集吸收和转移风险为一身, 因此安全稳定经营对于银行至关重要。 一方面银行需要承担风险, 另一方面银行通过其金融产品和服务对风险进行转移。在这种“特殊企业”里, 以资金的融通为盈利手段,资本的本质特征就体现在对未来不确定性损失的承担上, 同时显示了银行具有与生俱来的风险脆弱性。由此, 银行资本的风险抵御能力与银行的日常管理工作发生了密切联系, 成为制约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关键因素。从理论上说,如果没有资本充足率的约束,商业银行几乎可以无限制地扩

张,但实际情况是如果任由商业银行无限制地扩张, 那么就很有可能带来巨大的风险, 严重的话甚至会导致银行破产、金融危机以及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因此,出于对风险防范的考虑和对此系统性风险的担心,新巴萨尔协议出台,对资本充足率提出了明确的最低标准。现行巴塞尔协议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和核心资本充足率两者分别不得低于8%和4%。这为防止商业银行进行无限扩张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制度上保证了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风险管理是实现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商业银行在经营中会遇到各种不确定的因素,其中很多都有可能会对商业银行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但同时这也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风险与收益呈正相关关系。正如著名货币银行家马丁・西耶所说,商业银行“一直以来就是山顶上的城市”。因此对商业银行进行全面风险管理变得迫切且必要。将风险管理提升到商业银行可持续成长的战略高度,已成为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普遍共识。只有在合理的战略框架下,采用适当的经营方式,构建包含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多种风险在内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把潜在的未知风险控制在适度的范围内,才能促进商业银行的长期稳定、可持续成长。

[参考文献]

[1]杜晓荣,张玲.基于资源和能力的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研究[J].财政与金融,2007(19):28-29.

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研究篇8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文化特征中国特色国企特色行业特色

一、 研究的意义与背景

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加速推进,外汇注资、股份制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境外上市等一些措施,使银行改革成为当前中国金融改革的重头戏。国有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业的主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只许成功,不能失败”,是“输不起的改革”。如何保障国有商业银行改制的成功,理论界已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从企业文化的角度探讨国有商业银行改制中的软保护问题的研究基本空白。

根据企业管理方式的演进及其特征,企业文化是柔性管理的主要手段。柔性管理理论提出了适时管理、企业流程再造、学习型组织、敏捷企业等管理理论,重点在于解决企业如何适应市场的变化方面,强调企业的柔性。柔性管理的优点是它结合了随意性管理的灵活性和制度化管理的规范性。企业文化是企业柔性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起到协调行为和指明方向的作用。由此可见,改制中的国有商业银行面对剧烈变化的外部市场和内部机制,引进柔性管理,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是保证其改制的顺利进行及改制后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

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才是有生命力的企业文化。正在经历体制变革的国有商业银行建设健康的企业文化,必须深入研究其文化特征,以培育一种与其背景及独特内涵相符的、有自己特色的金融精神,其文化特征包括中国特色、国企特色、行业特色。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文化特征

1.中国特色

改制后的国有商业银行要建设有特色的企业文化,首先要注意中国特色的建设,其关键在于必须在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发扬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形成真正适合本企业的本土化的金融文化。 众所周知,企业文化产生于美国,普及应用在日本,但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以及经济历史的不同, 造成了美日两国企业文化内涵的巨大差异。 例如,美国人大多数是欧洲移民,多具有冒险精神和个人奋斗意识, 在思想上信仰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美国有许多成功的企业, 经过多年培育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企业文化,它们的企业文化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是以人为中心, 注重培养职工,尊重顾客; 强调产品质量与优质服务; 鼓励发明创造, 不断向市场投放新产品;领导者身体力行, 带领公司职工坚持公司的价值观和哲学信念;它们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各自的行为准则, 全体职工共同为之奋斗。日本现代企业文化的建立同日本传统文化、 风格相结合,取得了世人公认的成就, 被国际经济界称为“神奇的日本经营艺术”,并为战后日本经济的复苏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历史的传统一般来说可归为两类,一是封建性的糟粕, 二是具有民族特点的精华。 日本通过解散财阀等改革,以及引进欧美的先进思想和体制,抛弃了封建性的糟粕, 在建立有自己特色的企业文化中保留了民族的特点。和美国相比,日本人乡土观念较强, 家族式的集团意识较为明显;在思想渊源上,日本人受东方特别是儒家思想影响较深,对“和为贵”,“仁义礼智信”尤为推崇。 这种组织上的集团意识和思想上的“和”“忍”“信”等观念, 经过几百年的世事沧桑和社会变革的冲刷,在日本企业中得到了科学的继承。 具体表现在日本企业文化十分注重培养职工忠于企业的观念, 树立集团主义精神;每个企业都形成和建立自己的工作道德观念, 并以此作为全体职工都遵循的行为准则。

我国有五千年渊源流长的民族文化,历来重视对人的精神素质的研究和培养。古代许多思想家如孔子、孟子、荀子、 孙子等对我们民族的文化、社会风俗、行为规范等作过大量观察, 并提出许多很有价值的观点和理论。如《孙子兵法》一开头就讲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五事”,即“道、天、地、将、兵”,而把“道”放在首位。 并明确指出“道者,今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 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子兵法·计篇》 )这就是说, 所谓“道”,是指民众与国君的意愿相一致,这样, 民众就可以为之出生入死而无所畏惧。对企业来说, 这种统一大家意志的“道”即企业精神。孙子还在《谋功篇》中讲到五种情况可以预知战争能否取得胜利 ,其中有一条“上下同欲者胜”, 孟子在《公孙王·下篇》中也提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些见解说明只有上下齐心协力,思想一致,有共同目标,才能取得胜利, 而企业精神正是要达到“人和”,促使“上下同欲”去争取企业经营胜利。 孔子也说:“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论语·为政》) 即如能“为政以德”,就能形成一股凝聚力, 使大家围绕一个共同目标奋斗,上至国家,下至企业,都是这个道理。 我国几大国有商业银行的许多企业精神都可以找到这种思想渊源。

我国还有优良的革命的传统。早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年代里, 我们就提倡过以艰苦奋斗为特征的“延安精神”, 它以当时的延安温家沟农具厂先进工人代表赵占魁的“吃苦耐劳,爱厂如家,遵守纪律,爱护公物,坚守岗位”的主人翁精神为标志, 在各解放区又形成了晋冀鲁豫的“甄荣典精神”,晋绥的“张秋凤精神”等。 在延安精神的鼓舞下, 又陆续产生了五十年代鞍山钢铁厂以“艰苦创业”为标志的孟泰精神、六十年代大庆油田的“王铁人精神”、 “一厘钱精神”以及后来的“李双良精神”。 这些以艰苦创业为代表的革命传统,曾鼓舞我国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同样, 它也应该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不可忽视的启迪作用。总之,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风雨中,形成了自己独特而伟大的民族精神。改制中的国有商业银行只有建设注入了中华民族精神的企业文化,才有生命力。 我国许多其他行业的成功的企业文化建设,充分证实了这一点。

2.国企特色

作为大型的国有企业,改制前的我国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像我国其他大型国企一样,其企业文化的建设有着鲜明的国企特点,这必将对改制后的国有商银行建设有自己特色的现代金融精神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国过去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十分强调在企业中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思想政治工作,就我国社会主义现代企业这一特定组织来说, 就是在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的指导下,围绕企业的目标, 对本组织成员施加意识形态和心理的影响, 以期转变其思想政治品德, 引导其行为的工作。 自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七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成功的理论体系和工作方法。 它的表现形式很多,包括晓之以理、明之以义、动之以情、恤之以利、 示之以范、约之以纪等。虽然在解放初期和十年动乱期间曾经走过弯路, 但它在历史上发挥的重大作用是不可磨灭的, 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思想政治工作在正确路线指导下,在为宣传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服务、帮助人们解放思想、 拨乱反正以及转变过时观念等方面,尤其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以人的立场、观点、 品德和态度为对象的工作。严格地说,企业文化的建设和企业形象的树立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所以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丰富经验以及工作方法,为其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稳固的基础。但是,企业文化建设必定不能等同于思想政治工作,所以,作为老牌国企,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固然重要,理清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的区别和联系也是其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3.行业特色

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的物质生产、流通、服务性企业,是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银行企业文化具有以下特征。

(1)现代经济核心承载的宏观经济文化。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活动日益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金融的安全、高效、稳健运行,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大局。处于现代经济核心地位的商业银行不同于其他相对独立的企业或产业,它与整个社会的经济融为一体、息息相关,必须把促进国家经济建设和谋求自身发展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决定了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建设在本质上是宏观的,应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密切关注国家的经济全局和经济政策,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经济原则,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着眼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金融业的和谐发展。融入主流文化,又相对地具有自身特征。

(2)经营货币的信用文化。作为以信贷为主营业务的经营货币的特殊行业,商业银行的企业文化具有典型的信用文化的特征。商业银行必须着力于储蓄的吸纳和储蓄存款对投资的转化。通过信贷营销,扩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资产结构,实现最终的商业利润。在信贷营销中,由于制度上、道德上和经营上的原因,会存在程度不同的风险,实现货币经营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是商业银行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高效营销和风险防控,即是商业银行信用文化建设要围绕的中心内容。

(3)直接面向群众的服务文化。商业银行是窗口行业,每一个服务点是窗口,全体员工都是窗口。在“窗口”,服务者的服务态度、服务方式、服务手段、服务质量都将展示无遗。而服务质量和水平,又事关顾客的取舍,影响到市场份额。尤其是加入WTO,随着外资银行的进入,我国商业银行将失去其垄断优势,在平等竞争中,既看实力,更看服务。简捷、优质、高效服务,是商业银行的业务工作要求,也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建设的特征和目标。服务文化,要求的是员工的整体高素质和制度设施的优化和完善。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