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歌曲教学方法8篇

时间:2023-08-06 09:01:05

歌曲教学方法

歌曲教学方法篇1

关键词:音乐课;培养;演唱;情感;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237-01

新课程改革已经推行一轮了,国家重新制定的《小学音乐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歌唱是人类最原始的、本能的音乐表现形式,也是人类表达感情最自然、最直接的方式。演唱歌曲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歌唱技能的练习,应结合演唱实践活动进行。”

我从事音乐教学二十多年,在乡村小学任教十八年,这些年来,教学时常常感觉孩子唱歌明显存在着情感表达不到位甚至缺乏情感的问题。县城的孩子比乡村的孩子在演唱方面略好一些,乡村的孩子在演唱歌曲时感情更缺乏。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唱歌没有情感,就像人没有灵魂一样,只是一个音响的空壳,是不会产生美感,也不会打动人的。那么,怎样才能让小学生能够充满自信、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呢?我认为应该重点从以下几项工作入手:

一、音乐教师对音乐教学要满腔热情,热爱每一个学生

热爱每一个学生,不要埋怨和嫌弃教了许多遍总学不会的学生,没有哪个学生一生下来就会有唱歌,就会有感情的演唱。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中要有感情,课堂上始终带着满腔热情,这肯定是培养学生有感情演唱的关键所在。在课堂上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必定会影响学生,教师是学生直接模仿的对象。如果教师在教唱歌时有感情,学生久而久之也会模仿个样子出来,慢慢地经过教师的引导也会把歌曲内在的东西表现出来。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缺乏应有的热情,缺乏对学生的热爱,缺乏对生活的感悟,那么你教出来的学生自然也情感全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可想而知了。因此,音乐教师在教学生涯中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多学、多练、多唱、多想、多分析、多体验,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把握音乐课演唱教学的要求,表达出歌曲要表达的意境、感情,学生才能体验到情感,产生共鸣,在教学中才能得心应手,才能激起学生对音乐的无比热爱。

二、音乐教学与生活相结合,在生活中歌唱

学习音乐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身边发生的事情、生活中的事情会让他们感到真实、自然、亲切,把歌唱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歌唱,能使学生从本质意义上理解音乐,消除音乐神秘感,明确音乐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例如,在教学《大家来劳动》《劳动最光荣》等歌曲时,和着歌曲的节奏和韵律,教师首先进行示范,一边演唱一边表演,各种劳动时的动作,学生都非常熟悉,同学们仿佛进入了实际的劳动场面,情不自禁,对生活情感就自然而然地流入出来了。

三、创设与歌曲表现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富有情感地歌唱,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唱歌教学要注意调动每一个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演唱者的自信心,使他们在歌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可见,激发、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是何等的重要。作为一名多年任教音乐的教师,在歌唱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不管是何种情绪的歌曲,大多数学生都喜欢扯着大白嗓子喊叫似的唱歌,不懂得根据歌曲所体现的情绪和表现内容去演唱歌曲。有的则在演唱时表情呆滞,嘴巴呈蠕动状态,显得对歌曲的演唱毫无兴趣。

在学生学唱歌曲之前,我认为教师要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聆听感受歌曲的同时思考歌曲所表现的情绪。比如我在教唱六年级《我家在中国》这首歌时,我设计的问题是:请先听音乐,然后说出你的感受。想一想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那么,学生自然会有意识的带着问题去聆听感受歌曲的情绪。在学生回答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看法时,我适当的给予提示和讲解:这是一首抒情性很强的歌曲。歌词质朴通俗,旋律真挚纯朴,表现了人们对祖国的挚爱,对幸福的向往之情。这样,学生就会根据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想法做个比较,加深对这首歌曲所表达的情绪来理解,为后面有感情的演唱歌曲作铺垫。因此,教师在教唱前的问题设计很重要。

四、讲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内容底蕴,激发学生的情感

每一首歌曲如同其它任何的艺术作品,都具有其之所以产生的生活情感的底蕴。因此,这些艺术作品或多或少都打上了时代精神的烙印。但是,少年儿童受到生活经历的限制,特别是现在的小学生,他们很多时候都很难理解和体会作品所要表现的情感。比如几十年代的儿童歌曲或者一些地方的民歌。正因为他们缺乏产生特定情感的生活体验,且没有真正理解歌曲所表现的深刻情感,所以学生是不可能把歌曲的内在情感通过演唱充分地表现出来。

例如,我曾教唱山东民歌《沂蒙山小调》时,学生只是感受到歌曲的旋律比较抒情,演唱时中速,气息悠长,而不了解这首歌的音乐舒展豪放,优美抒情,表现了沂蒙山劳动人民憨厚朴实的性格。所以演唱时做不到体现歌曲所包含的情感。因此,我就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给同学们介绍了这首歌的来历和历史背景,这样让学生充分的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和蕴含的情感,很快他们在情感上也会很投入地演唱,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五、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感染课堂的气氛

我认为在音乐课中,教师的情感表现对学生多方面的影响起着很大的决定因素。教师在范唱歌曲时,通过自身独特的音乐表现手段,展现自己的演唱情感和适当的表演来增加学生对歌曲情绪的直观感受,和唤起学生心灵中情感的共鸣。因为学生在观看教师演唱时,教师演唱的声音、眼神、动作、以情带声等表演能直接把演绎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这样,教师有感情的范唱,有助与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准确理解和表现,也有助于提高他们歌唱学习的兴趣。

六、适时运用多媒体,给予学生直观的感悟

教育科学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的运用为我们的教学增添了多方面的效果。但我认为只有合理运用且少而精的多媒体课件才能为我们的教学增添独特的效果。首先,多媒体为学生的听觉艺术上带来了享受,同时,也给学生的视觉上带来了很好的冲击。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能很好的节省板书时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视觉赏析和多方面的知识点。让学生在聆听歌曲的同时,通过视觉来感受歌曲所体现的情感,使学生更加了解歌曲蕴含的内容,这样为后面理解和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打下了铺垫。只有教师合理运用多媒体课件能给予学生对歌曲更直观的感悟。

歌曲教学方法篇2

关键词:流行歌曲 作文教学

在时下的校园中、马路上,我们都会看到许多穿着中学校服的学生手上都会捧着手机,mp3这类数码产品,耳朵插着耳麦,陶醉在时下最流行最主流的音乐中。虽然,学校对这些行为,多方遏制,但学生似乎充耳不闻,甚至在高压打击之后,仍旧雨后春笋,春风吹又吹。既然学校方面遏制不了这些行为,那何必不化反为吉,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流行歌曲请入课堂,真正做到从学生的兴趣着手,实现课堂教学(以作文教学为主)的双赢,真正意义上做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实现有话说,有内容写的目的呢。而如何实现这种目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以作词者为选择基准

现在的流行歌曲市场,曲目鱼龙混杂,关于情和爱仍是流行歌曲的主流,尤其是时下的网络歌曲,歌词露骨直白,学生对广为传唱的歌曲耳熟能详,学生是否就能够将歌词引入到作文中,作为学生应该如何辨别筛选呢?笔者认为学生可以从一些作词人入手,时下的方文山、林夕的歌词都被誉为是流行歌坛少有的精品,歌词朗朗上口是基调,歌词用典、用修辞,语言优美,更是让这些歌曲广为流传。因而,学生可以在兴趣之下,哼唱类似这样高水平作词者的一些获奖颇丰或者高赞赏度的歌词,以便在作文写作中应用。(需要说明的是,增添此部分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筛选)。

二.情感转化,添词加瓦

台湾歌手张韶涵的《遗失的美好》歌词写道:海的思念绵延不绝,终于和天在地平线交会,爱如果走得够远,应该也会跟幸福相见,承诺常常很像蝴蝶,美丽的飞盘旋然后不见,但我相信你给我的誓言,就像一定会来的春天。这首歌的关键词是“爱”,但若只取这一段,读者很难把握这爱到底是什么。其实这是首关于咏叹爱情的歌曲,但是无论是爱情还是友情、亲情,这都是人的七情六欲,相互之间可以转化。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歌词内容适用于描写亲情和友情的话题作文。再仔细回味这段话,其中还寄托了对对方的思念和对对方的鼓励的感谢。因而对于“离别”这类的话题,该歌词也适用。

再有,为什么这首歌曲广为流传,实质今日传唱度极高的原因之一就是歌词中充分渗透着作词者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作文写作课上,为什么语文教育工作者一直强调“作文一定要写自己身边的真实事情”,原因就在于此,能够真正意义上表现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来的东西先把自己感动了,才能感动读者。对于如何将歌词内容化为己用,饱满作文内容呢,笔者认为可以采用添词加瓦的方法。这里所说的“添词加瓦”就是指借用歌词,采用扩写,仿写的方法。那样这种的方法是否适用,又该如何使用呢?依然以《遗失的美好》为例,笔者阐述如何“添词加瓦”。

歌词的下半部分,“我始终带着你爱的微笑,一路上寻找我遗失的美好,不小心当泪划过嘴角,就用你握过的手抹掉”,对于这段歌词的使用,我们可以采用扩写的方法,“我现在不论面临什么困难,都是面带微笑,是的,就像你用双手在我脸上支撑起的那支微笑,那是你的标志,也是你最爱的微笑坦然面对,小心翼翼,去寻找我曾经拥有过的那些美好――自信,坚韧。当我一个人的时候,面对重重困难,虽然流过泪,失去过耐心,但我知道,你一直在我身边,牵起我的右手,揩去我眼角的泪珠,与我共同面对。身边来往的过客匆匆,唯有你,在我的内心刻下最深的烙印,有些人说不清哪里好,但就是替代不了。如此一来,文章的内容有了,并且触动我们心弦的歌词转化成了文字,丝丝入扣。

三.情感嫁接,从寓意着手

所谓情感嫁接就是写作的人选择与自己写作文体相同思想感情的歌词,采用扩写、补充这样的语文写作手法来写作。这样的写作手法,不仅可以有话说,有内容聊,写出的文字也不再是刻板生硬,没有激情可言。

例如看到,我们想到的就是祭奠逝人。周杰伦的《台》或许就适用于这类怀念已亡人的话题作文中。《台》聊聊100多字,歌词悲怆,但其中的寓义却不是只言片语就能概括的,虽然歌曲中祭奠的人和我们怀念的故人不一,但这种真情实感却是相同的,可以采用情感嫁接的方法。

歌曲教学方法篇3

一、故事导入

对于好奇心强的小学生来说,故事始终有着很强的“诱惑力。”

所以老师要用丰富饱满的情绪,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向学生讲述和歌曲内容相符的一段故事,使学生的情绪迅速与作品拉近,引发他们想唱歌的欲望。如:教材第三册《小麻雀》,导入时我首先设问:大家谁见过小麻雀?谁来讲讲你和麻雀的趣事?教室里一下热闹起来,同学们争着想讲。我就采用“三讲”法。由“分组互讲”到“抽生讲”再到“教师归纳讲”这三个环节。既体现了师生互动,有放有收,同时使学生了解音乐随故事情节发展而变化,他们的综合艺术审美能力也得到了提高。通过讲述小麻雀的故事,使学生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学习新歌曲。

二、律动参与导入

律动是以发展学生协调性能力为主的一种游戏活动,音乐是它的灵魂,学生在伴随着音乐的活动中,通过想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表现出一定的形象,通过表演参与活动,激发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老师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参与音乐律动的环境,让学生置身于某种音乐情趣下,通过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能够迅速缩短与歌曲的时间距离和作者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在气氛渲染下和教师产生共鸣,体验情感,然后进入新歌曲教学。如:教材第二册《多么幸福,多么快乐》新课开始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跟随音乐做藏族舞的律动,给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环境 ,引导学生展开情景联想,缩短学生与歌曲间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积极性,达到了抛砖引玉的作用。

三、角色扮演导入

角色表演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老师对音乐的理解,变换成与歌曲内容相符的角色,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拉近与新歌曲的距离。如在学习一年级歌曲《小宝宝睡着了》,我先放一段《摇篮曲》,并轻柔地说:“夜深了天上的星星月亮都困了,小动物们也都累了,停止了歌声,我们家的小宝宝也睡着了。”老师扮演妈妈的角色,轻轻地抚摸着孩子们说:“孩子们请闭上小眼睛,让妈妈的歌声伴随你进入甜美的梦乡。”由于老师角色的变换,话语中时时透露出像妈妈一样真挚的情感,给学生以温馨与关怀,孩子们渐渐进入情境。这时教师弹奏歌曲《小宝宝睡着了》的旋律,再进行新歌曲的教学。这样不仅能激起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强烈欲望与浓厚兴趣,更能有益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联想能力、形象思维等能力。

四、逸闻、趣事导入

老师用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名曲、逸闻、趣事作为导入新课的方法,有助与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教材十一册《摇篮曲》,在学唱前,教师问学生:“你们说说一盘土豆能值多少钱?”再问:“你们知道曲谱、菜单、土豆又有什么联系呢?”学生很惊讶、有疑问,会很想知道,很感兴趣,这时教师就把舒伯特在菜单上写出《摇篮曲》的经过向学生讲述,这就大大增加了学生学习这首歌曲的兴趣。

五、儿歌朗诵导入

儿歌以其浅显易懂、生动有趣、琅琅上口的特点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恰当好处地运用儿歌导入,对教学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学《小画家》时,伴着舒展柔美的音乐,我朗读道:学画画,小宝宝,学画画,大蜡笔,手中拿,画小鸭,叫嘎嘎,画小马,骑回家。学生们的思维很快地进入了恬静的意境中去,很快就导入了课题。又如在教学听赏《洞庭鱼米乡》时,我朗读道:天蓝蓝,水茫茫,洞庭湖,好风光。棉花白,稻浪黄,杨柳绿,莲子香。大雁飞落芦苇荡,水中蹦出红太阳。爸爸下湖把网撒,一网鱼来一网粮。把学生带到了江南鱼米水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观图、想象导入

通过观察图画有目的地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他们更好地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创造了条件。如我在教学《堆雪人》一课时,我先展示第一幅冬天下大雪的挂图,指导学生观察画面然后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最想干什么?”学生们兴奋地说:“打雪仗、堆雪人”。这样就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活跃了课堂气氛,学习歌曲的兴趣非常浓厚。

入的方法很多,只要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新课内容去认真研究,精心构思设计,这样就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

歌曲教学方法篇4

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策略如下:

一、研读能力的培养

任何一种文学作品,都有其内在规律。因此,在古典诗歌鉴赏能力的培养中,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深入体察作品,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研读能力。

一是扫除诗中的障碍,让学生掌握现代诗歌和古典诗歌的源头、特点以及发展的脉络。让学生对不同时期的作品有所了解,同时还要让学生了解一定的诗词格律知识。

二是要通典故。不了解典故就无法打通诗词精髓的大门,搞清典故的出处和作者的用意,是理解诗词的关键。

三是查背景。要让学生读懂诗词,进而达到鉴赏,就必须让学生学会知人论世。学生只有掌握了诗人的生平和风格,才能全面了解作者的作品。

二、感悟能力的培养

诗歌的本质特点是情绪和情感的抒发,是人类某种宝贵的情绪、情感在瞬间的灵光闪现。指导学生阅读古典诗歌,正是希望他们通过诗人对瞬间事物、情感的把握,引起他们心灵的共鸣,体验某种人生情绪的极致。

一是学会捕捉意象,体会意境。诗歌主要是通过意象和意境的创造来传达思想感情的,意象是融入了主观情绪的客观物象,意境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融入作者思想感情后所构成的一种艺术境界,是“情”与“景”的结晶。在鉴赏诗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捕捉意象,体会意境,借助联想和想象,进入到诗人所创造的艺术空间,体味诗人最丰富、最真实、最细腻的情感。

二是学会分析技巧。古典诗歌中,诗人为了表达个体真切的感受并把它传达给读者,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引导学生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以下两个方面:体会各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和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通过技巧分析,提高学生把握诗歌内容的能力,这也是高考中重要的考查点。

歌曲教学方法篇5

关 键 词 :高师 音乐教育 《歌曲作法》 教学特色

《歌曲作法》作为高等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共同必修课,是唯一涉及作曲法方面的音乐理论课程。由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是以培养中等音乐教育师资和更高层次的音乐教育师资为主要办学宗旨,因此,它不同于音乐学院或艺术院校作曲专业的《歌曲作法》教学。作曲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的工作主要是从事音乐创作。因此,他们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更侧重于作曲技术、技巧的训练和创作能力的培养。而高师音教专业的学生,他们毕业后大多数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这就要求他们除了掌握一定的歌曲写作能力以外,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分析讲解歌曲的能力。也就是说,高师《歌曲作法》课的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的歌曲创作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具有分析各种体裁、题材歌曲作品的能力,以适应今后教学和开展音乐活动的需要。如何确定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呢?怎样更好地体现师范音乐教育专业的特点以及音教专业如何更加适应学生今后工作的需要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来《歌曲作法》教学实践,认为创建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歌曲作法》课的教学特色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掌握作曲的基本理论

《歌曲作法》不仅是学习作曲技法的必修课程,而且也是所有音乐教师和音乐工作者都不可缺少的音乐理论知识。如果一个音乐教师或音乐工作者懂得了歌曲创作的原则和方法,并对歌曲这一重要的艺术形式有了深刻地理解,就能够更好地分析研究作品,准确、恰当地演唱、演奏所表现的内容。因此,我们要求高师院校的学生,应该全面掌握作曲的基本理论。

1.歌曲创作与生活的关系。正确处理好歌曲创作与生活的辩证关系,是每一个创作者都会遇到的最根本的问题。在以往我们的教学中,往往会忽视生活对创作所起的作用,而重视作曲技法的学习与训练。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艺术创作的普遍规律,即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是艺术创作的基础,音乐创作当然也不例外。只有热爱生活、深入生活,才能正确地认识生活、反映生活,并在此基础上,运用各种作曲技巧去正确反映表现生活,才能创作出具有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音乐形象鲜明的、受群众欢迎的音乐作品。

2.歌词的艺术特点、结构形式等与音乐的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正确地了解和认识歌词,让学生懂得一首好的歌词应该具备哪些艺术特点,以及怎样选择一首好的歌词。这是在进行歌曲创作时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由于歌词的结构形式影响和决定着歌曲的曲式结构,因此,我们就不能不对歌词的结构形式有所了解,如对歌词的句式、段式、体式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和讲解,使学生对歌词有更深入的理解。

歌词与音乐的关系,即词、曲关系,是歌曲创作中最先遇到的问题,也是写好歌曲的关键。在歌曲创作中,歌词与音乐的关系主要表现在歌词与曲调、节奏、旋律线的关系上和歌词内容、结构、风格对曲调的影响上。在歌曲创作时,要正确处理好歌词语调与音乐曲调、语言节奏与音乐节奏的关系,掌握词、曲结合的原则和规律。

3.基本的作曲理论知识。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歌曲作法》这门课程之前,大多数没有写作歌曲的基础。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与掌握。例如:歌曲的体裁类型,曲调构成的基本要素(包括节奏、旋律线、调式的表现特点),歌曲主题及其类型,主题的发展手法,歌曲的曲式结构、高潮的形成与布局、前奏、间奏和尾声的写法等,要让学生深入地了解和掌握。

二、初步掌握歌曲写作的能力

写作歌曲不仅能够锻炼学生创作歌曲的能力,同时通过一定数量的歌曲写作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认识作曲基本理论知识,能够了解到艺术创作的一般规律和特性,并能牢固掌握和运用。

1.歌曲写作前的准备。音教专业的学生与作曲专业的学生相比,音乐理论基础较差,音乐语汇相对贫乏,如果很快就进入实质性的音乐创作,对他们来说有相当大的难度。因此,在写作歌曲之前,教师最好配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一些强化训练。例如,①要求学生熟悉并背诵各种体裁的歌曲主题及歌曲。②熟悉并背诵各地区、各民族的民歌以丰富他们的音乐语汇。③对一个指定的主题(没有歌词的)进行多方面发展。④对原始民歌进行不同形态的改编。⑤对一些优秀的歌曲,进行模仿写作练习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多唱、多听、多分析、多写的训练,学生会逐渐提高写作歌曲的能力。

2.歌曲写作的练习。教师在讲授作曲基本理论的同时,应该结合所讲授的内容布置一些写作歌曲的练习。针对学生初次写作歌曲的情况,在练习写作歌曲时,应教会学生如何分析歌词,包括歌词的格式、韵律、结构等内容。要求学生在创作时,根据歌词主题思想和内容的需要,安排适当的节奏,运用适合的调式,并在此基础上写好歌曲的主题,并把它发展成一首完整的歌曲。

写作歌曲的练习应该先从写作歌曲主题开始,然后练习第二乐句的写作,乐段结构的写作,二段体歌曲的写作,三段体歌曲的写作等。教师应该遵循由浅入深、由短及长、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开始要让学生选择一些短小的歌词来练习写作歌曲。

3.歌曲习作的修改。由于音教专业的学生每个人的音乐基础不同,每个人写作曲调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在歌曲质量方面很难有一个统一的要求。在修改歌曲时,只能在作曲技术上做一些基本的要求。例如,歌曲在音调、情绪、体裁、风格、结构、音乐形象等几方面是否与歌词的主题思想和内容相一致。歌曲的创作是否符合词、曲结合的原则和规律。歌曲的调式、节奏、节拍、速度、句法的安排是否适当等。在写作上的具体要求:①曲调要基本流畅、通顺。②主题因素应贯穿于全曲。③B段要通过音调、音区、节奏、节拍、速度、力度、调式、调性等某一种或几种表现因素的变化,与A段形成对比。④全曲在风格上要统一。⑤整体布局基本合理,包括调高、音域、音区、高潮、曲式结构的布局等。

三、加强分析各种体裁、题材歌曲作品的能力

为体现《歌曲作法》课的师范特色,加强实用性,在《歌曲作法》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全面掌握作曲基本理论知识外,通过写作歌曲基本掌握作曲的基本技术,并具有一定的写作歌曲的能力,还需要加强学生对各种体裁、题材形式的歌曲作品进行分析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增加一些谱例及音响的分析内容,加大歌曲分析的比例。在分析歌曲作品时,除了在课堂上讲授外,教师还要布置一定数量的课后作业,培养学生自己独立分析歌曲作品的能力,并要抽查个别同学在课堂上讲解,以提高学生们分析讲解歌曲的能力。

转贴于

1.歌曲分析的内容。在教学中,应该对以下内容进行全面的分析。①歌曲产生的年代,词、曲作者,创作目的及时代背景等。②歌曲的内容,主题思想、艺术特点。③歌曲的体裁类型,风格、情绪特征。④歌曲歌词的艺术特点,词、曲结合的规律。⑤歌曲的主题(包括主题形象、主题特点),主题的发展手法。⑥歌曲的曲式结构(包括乐句、乐段的划分等)。⑦旋律发展的层次性,以及作曲技巧的运用、对比手法,高潮的形成与布局。⑧歌曲旋律的和声因素,包括歌曲调式、调式调性转换以及转调的手法等。

2.歌曲分析的方法。在分析歌曲作品时,需要根据不同的歌曲的艺术特点着重对某些方面进行分析。在具体分析歌曲作品时,首先应该分析作品的内容、主题思想,其次分析歌曲作品的艺术特点、技术技巧。此外,任何艺术作品除了有其共性外,还有它不同的艺术特点和风格,分析作品时就要找出它独特的艺术特性。在对歌曲的分析中,还应着重强调对歌词的分析,弥补过去只注重旋律而忽视歌词的不足。

3.歌曲分析谱例的选用。歌曲谱例的选用应遵循以下几点基本原则:①歌曲作品内容具有思想性与艺术性。②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应并具有针对性的歌曲。③尽量选择各个时期较为经典和更有影响的作品。例如中国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义勇军进行曲》《游击队歌》《保卫黄河》《歌唱祖国》《我们走在大路上》《我的祖国》《边疆的泉水清又纯》《我爱你,中国》《再见吧,妈妈》《在希望的田野上》《大海啊,故乡》《妈妈的吻》《长江之歌》《我爱你,塞北的雪》《春天的故事》等。④适当选用部分外国歌曲。

通过对歌曲作品的分析,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提高了分析讲解歌曲的能力。同时,通过对歌曲作品的分析,学生也学习借鉴了别人的创作经验、创作技法,提高了自己创作歌曲的水平。

四、初步具备分析、写作二部歌曲与改编合唱的能力

在《歌曲作法》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分析、写作二部歌曲与改编合唱的能力,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弥补学生线形思维的单一性,为多声思维与线形思维的结合提供了再发展的机会。由于高师音教专业的二部歌曲教学不是这门学科的专门化教学,因此,应该让学生掌握二部歌曲的基础理论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分析、写作二部歌曲的能力,以适应中、小学音乐教学和开展社会音乐活动的需要。

1.二部歌曲的基本知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除了独唱、齐唱还经常会涉及到重唱、合唱的形式,让学生了解认识二部歌曲的基本知识是十分必要的。①二部歌曲写作中各个声部的基本特点:让学生了解掌握女声、男声、童声高低音的音域、常用音区、音色特点等。②二部歌曲的声部组合形式及其特点:让学生了解认识女声、男声、童声的同声二部及各种混声二部歌曲的不同组合形式和在音域、音色、和声、表现性能等几方面不同的艺术表现特点。

2.二部歌曲和声音程的具体运用。在二部歌曲的写作中,需要解决好横向与纵向两个方面的问题。横向方面,主要是两声部的走向及其表现特征等。纵向方面,主要是大、小调式和五声性调式中和声音程的具体运用。①声部的走向:如平行、同向、斜向、反向进行及其表现特点。②大、小调式的和声音程运用:在大、小调式的和声音程运用,基本按照《和声学》所提示的音乐思维和技法要求,具体讲授大、小调式各种音程的音响特点及其使用原则和方法。③五声性调式的和声音程运用:具体有和音式、支声式、混合式等和声音程运用的方法,同大、小调式相比,五声性调式有其自身的特点。

3.二部歌曲的基本类型。二部歌曲的基本类型有以下三种,应让学生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和认识。①同节奏二部,也称为和声式二部。②对比二部。③模仿二部,其中“卡农”式模仿的轮唱歌曲在群众音乐文化活动中运用得最为广泛,应该给学生作重点讲解。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自开设《歌曲作法》这门课程以来,到现在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了。实践证明,在普及教育的音乐教学中,歌曲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教学内容,对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说,也是其知识和技能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音乐思维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有着重要的作用。通过《歌曲作法》课的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学习到基础的作曲理论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分析歌曲作品的能力,并且初步掌握写作歌曲(包括二部歌曲、改编合唱)的能力。这些,对学生今后的教学工作和开展社会音乐活动都是十分必要的。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歌曲作法》课的教学特色,不仅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系统性、规范性,还要有它的师范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及可接受性。要真正建立具有高师音乐教育特点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每位《歌曲作法》课教师共同努力、不断探索、不断进取,才能真正建立新形势下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具有高师音乐教育特点的现代化的教学体系与学科体系。

参考文献 :

[1]赵金虎、张彬著《歌曲作法教程》.河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2]陈国权著《歌曲写作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1992年版。

歌曲教学方法篇6

【关键词】高职;声乐教学;民歌;地方戏曲;应用

引言

民歌及地方戏曲作为艺术形式,在某一个特定的地区中生成,是人们口头相传的文化艺术。从艺术层面分析,声乐教学与民歌及地方戏曲本质意义上密切相关,民歌及地方戏曲以其题材宽泛、内容丰富的特征,成为声乐教学中的有力教育资源,拓宽了学生知识面,增强了学生声乐学习能力,进而彰显出高职声乐教学的育人价值。因此,研究高职声乐教学中民歌及地方戏曲的应用十分必要,不仅是学生艺术素养全面培养的需要,也是高职声乐教学改革的需要,更是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需要。

一、高职声乐教学中民歌及地方戏曲的应用现状

(一)师资力量匮乏声乐教师是学生声乐学习的引领者,有助于学生学好声乐课程知识。但从当前高职声乐教学中民歌及地方戏曲的应用现状来看,高职民歌及地方戏曲师资力量缺乏,影响到民歌及地方戏曲在高职声乐教学中的运用。高职声乐教师大部分在学习欧洲唱法体系下成长的,许多教师由于不了解或者对民歌及地方戏曲知之甚少,在民歌及地方戏曲融入到声乐教学中教师民歌及地方戏曲教育效度不足,使民歌及地方戏曲运用到高职声乐教学中停留在形式,没有达到根本性教育效果。

(二)学生本土知识匮乏从教育层面来看,“教”与“学”自古以来就是相辅相成的。在声乐教育实施中,民歌及地方戏曲的融入不仅需要教师具有民歌及地方戏曲教学能力,更需要学生对民歌及地方戏曲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认知、了解,以此在教师的启迪下更好地感受民歌及地方戏曲作品内涵,进一步培养自身声乐学习能力。但从当前高职声乐教学中民歌及地方戏曲运用现状来看,学生本土知识匮乏,对民歌及地方戏曲知之甚少,不利于学生对民歌及地方戏曲知识的学习。

(三)声乐教学方法单一在高职声乐教学中,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能够增强、激发学生声乐学习兴趣。同理,将民歌及地方戏曲运用到高职声乐教学中,也需要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但从当前民歌及地方戏曲运用到高职声乐教学现状来看,声乐教学方法单一,不仅影响到两者教育资源的融合,更使学生学习声乐知识以及认知民歌及地方戏曲知识兴趣不足,甚至部分学生认为教育资源繁多,对自身学习形成压力,并没有认知到民歌及地方戏曲运用到声乐教学中的根本性教育意义,影响了高职声乐教学质量的提升。例如:在声乐教学中,民歌及地方戏曲的运用大都采取灌输式教学方法,一味地向学生传递声乐书本课程知识、民歌及地方戏曲文化知识等,使部分学生教学参与兴趣不高。

二、高职声乐教学中民歌及地方戏曲的应用价值

(一)有助于本土文化的传承民歌及地方戏曲是民族文化、地方文化的宝贵财富,其生成于民间,反映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一定的地域性、民族性、生活性,受到人们的喜爱,并且流传至今。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电子产品的普遍运用及外来文化的涌入,对人们思想认知造成一定的影响,削弱本土文化的地位,影响了本土文化的进一步传承,这对人们生活、国家发展造成不良的冲击。而将民歌及地方戏曲运用到高职声乐教学中,通过向学生传递民歌及地方戏曲,可以让学生对民歌及地方戏曲具有正确的认知,增强学生文化探析积极性,使学生通过知晓民歌及地方戏曲更好地挖掘本土文化,以此促进本土文化在教育领域的发展。与此同时,通过将民歌及地方戏曲运用到声乐教学中,必定会将民歌及地方戏曲背后的文化知识一同编排成声乐课程教育形式,通过教育路径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文化自觉,使学生成为本土文化的传承人。

(二)丰富声乐教育资源将民歌及地方戏曲运用到高职声乐教学中,起到丰富声乐教育资源的教学效果。在以往的声乐教学中,部分教师重视声乐知识、技能的传递,很少根据书本声乐知识向外延伸声乐相关知识,使学生声乐知识学习过于局限,不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而民歌及地方戏曲诞生于民间,题材广阔,故事情节丰富,演唱起来朗朗上口,能够对学生基础声乐知识的学习起到辅助性作用,助力于学生声乐能力的提升。因此,将民歌及地方戏曲融入到高职声乐教学中能够丰富声乐教育资源,拓宽学生声乐视野,以此提升高职声乐教学质量。

三、高职声乐教学中民歌及地方戏曲的应用策略

(一)转变声乐教育思想认知在高职声乐教学中,运用民歌及地方戏曲,需要转变声乐教育思想认知,重视民歌及地方戏曲运用、融入,以民歌及地方戏曲拓宽、创新声乐教学形式,以此提升高职声乐教学质量。首先,声乐教师重视民歌及地方戏曲融入到声乐教学中,深入研究民歌及地方戏曲与声乐教学,找寻两者相融合的切入点,推进两者的融合,实现民歌及地方戏曲在声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例如:研究高职院校声乐课程教学知识,立足于声乐课程教学形式,根据声乐课程教学内容,挖掘民歌及地方戏曲中内容,推进声乐课程知识与民歌及地方戏曲内容的衔接,一同教育、引领学生;其次,高职院校应加强民歌及地方戏曲宣传力度,不仅提升教师更提升学生对民歌及地方戏曲认知,理解、了解民歌及地方戏曲,激发学生探析民歌及地方戏曲的欲望,以此促进本土文化的弘扬;最后,在将民歌及地方戏曲运用到高职声乐教学中,根据声乐教学形式与民歌及地方戏曲的教育需要促进软硬件设施的建设,营造良好的声乐教育氛围,以环境感悟、带动学生声乐学习积极性,以此提升高职声乐教学质量。

(二)创新声乐教学方法在高职声乐教学中,运用民歌及地方戏曲,需要重视声乐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多元化的声乐教学方法,推进声乐教学知识与民歌及地方戏曲相融合,以此丰富、拓宽声乐教育形式。基于声乐教学的开展,包含理论与实践教学部分,在民歌及地方戏曲运用中,应根据理论与实践教学的不同,分别促进声乐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进一步开展,不仅丰厚学生声乐理论知识,更强化学生声乐实践技能,以此促进学生综合性发展。从声乐教学层面来看,只有推进声乐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够实现声乐与民歌及地方戏曲知识的相融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针对声乐理论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民歌及地方戏曲导向,重视探究性、思维性教学方法的运用。诸如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技术等,通过多元化声乐理论教学方法,推进声乐知识与民歌及地方戏曲知识相融合,能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更好地知晓本土文化内容。针对声乐实践教学的开展,以民歌及地方戏曲为基础,重视学生声乐基础技能的训练,实现训练的多样性,进一步提升学生声乐演唱能力。例如在声乐实践教学中,运用民歌及地方戏曲,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引领学生进行声乐演唱,加强学生声乐表演、演唱能力,使学生将所学声乐知识更好地进行运用,以此为学生今后发展、就业奠定基础。

(三)促进多元化声乐活动的开展将民歌及地方戏曲运用到高职声乐教学中,应借助民歌及地方戏曲教育优势,推进多元化声乐教学活动的开展,以此提升高职声乐教学质量。首先,整合民歌及地方戏曲资源,促进民歌及地方戏曲改编,实现民歌及地方戏曲现代化,满足师生对民歌及地方戏曲学习、认知需要。民歌及地方戏曲是我国文化的精华,是在时代的发展中生成的,反映一个时代人们生活愿景,但不同时代人们的审美、艺术、情怀是不同的,民歌及地方戏曲要想在高职院校中传承、弘扬,需要进行一定的改编,使其符合学生学习需要。在民歌及地方戏曲改编中,一方面要考虑当代人的审美观;另一方面要考虑民歌及地方戏曲伴奏配器的选择,实现伴奏、配器选择多元化;第三方面要考虑声乐与民歌及地方戏曲相融合的艺术特性,以此改编成符合学生声乐学习需要的艺术形式,辅助学生更好的学习声乐知识;其次,高职院校,依托于声乐教学形式,推进多元化民歌及地方戏曲活动的开展。诸如:民歌大赛、地方戏曲竞赛、声乐演唱会等活动,让学生参与到其中,知晓更好的声乐与民歌及地方戏曲知识内容;最后,高职院校以艺术教育形式,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推进民歌及地方戏曲的有效运用与普及。

(四)优化师资队伍将民歌及地方戏曲融入到高职声乐教学中,应提升教师民歌及地方戏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综合性发展,以此构建优秀的师资团队。首先,重视师资队伍构建,立足于民歌及地方戏曲形式,选取专业化教师担任高职院校声乐教师,向学生传递民歌及地方戏曲。其次,高职院校加强教师培养,以民歌及地方戏曲为导向,构建教师培养课程体系,使教师通过参与到培训工作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以此为学生更好的开展声乐教学,并且推进民歌及地方戏曲在高职院校声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歌曲教学方法篇7

    here. Proper use of English song can improve students' abilities such as listening, speaking, reading, writing and so on. When we using this teaching method, we should follow certain steps and pay special attention to some points. 

    伴随着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对英语教师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英语教师,仅仅拥有扎实的语言功底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英文歌曲是英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比较多的英语语料之一。本文将主要介绍英文歌曲这种辅助的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及方法和步骤。

    一. 英文歌曲在教学中的作用

    1. 英文歌曲能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习一门外语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学习者面对着大量的词汇,短语和语法,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进而产生厌烦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减少学习的困难。显然,英文歌曲就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适时引人英文歌曲 ,可以大大地改善课堂的严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英文歌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传统的听力课一般是以教材为主,教师多次重复播放录音,然后校对答案。时间久了,学生难免觉得枯燥和乏味,渐渐就会对听力可丧失兴趣。在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够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引入英文歌曲,相信一定能把学生从枯燥和乏味中\"唤醒\"。

    3. 英文歌曲有助于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文化

    英文歌曲是学生学习英美文化的窗口 ,这些歌曲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和人文方面的知识。学习文化的方法有多种多样 ,学唱英语歌曲是其中生动有趣、易于让学生接受的一种。学唱英语歌曲,可以学到很多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了解国外的生活、历史、社会等。

    4. 英文歌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及朗读能力

    想要讲一口流利且地道的英文,提高语音语调及朗读能力,就离不开英语当中的音高、音长、重音等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英语歌曲集上述知识、技能于一体并且为学生喜爱,活跃课堂气氛,成为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的寓教于乐的有效手段。

    5. 英文歌曲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许多英文歌曲的歌词都是经典的诗歌或优美的散文,也是非常好的英语阅读理解材料。通过欣赏英文歌曲,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归纳大意,谈谈对歌词的理解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选择英文歌曲的注意事项

    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英文歌曲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但是教师要教学过程中对英文歌曲的选择不能随意,要注意:

    1. 所选歌曲应该根据教学的进度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开始不宜过难。

    2. 所选歌曲应有一定的思想内容,主题明确,内容健康,不应该带有很强的鼓点和强烈的摇滚弹奏。

    3. 所选歌曲词汇一定要丰富,歌词应该容易辨别和理解, 句子结构要能涵盖所学的大部分语法知识。歌手的发音要清晰响亮 ,往往以独唱为主。

    4. 英文歌曲这种教学手段的确在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代替其他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清主次,合理安排,不能滥用。

    5. 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选择一首英文歌曲,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它好听,教师还应把关于这首歌曲的一些相关资料传递给学生,不能是\"为了听歌而听歌\",应该是\"为了学习而听歌\"。

    三.教学中英文歌曲的选择方法和步骤

    虽然英文歌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也不能滥用。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使用歌曲,否则就会打乱整个教学计划 ,使课堂毫无秩序,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 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运用这一教学方法。 1.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英文歌曲 要想英文歌曲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选择适当的歌曲是十分重要的。英文歌曲众多,内容广泛,涉及诸如宗教,历史,爱情等多种题材。教师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健康向上的歌曲,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来选择。 2.向学生介绍歌曲的文化背景

    />为了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明确且深刻的理解,在学习歌曲之前,应向学生介绍与此歌曲相关的文化背景,比如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手的生活经历等。从而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方面的知识。

    2. 听歌

    听歌的过程是一个听力训练的过程,教师可以反复多次播放歌曲。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手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3. 巩固提高

    歌曲的学习也需要一个巩固的过程,而不是为了单纯的娱乐。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一下歌曲的大意,谈谈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英文歌曲比赛等。

    总之,英文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辅助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但英文歌曲的选择和使用也不是随意的,要遵循一定的步骤,注意一定的事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 1 ]张建华.《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J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5, (2) .

歌曲教学方法篇8

一. 英文歌曲在教学中的作用

1. 英文歌曲能提高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学习一门外语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学习者面对着大量的词汇,短语和语法,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进而产生厌烦情绪。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减少学习的困难。显然,英文歌曲就是一个不错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适时引人英文歌曲 ,可以大大地改善课堂的严肃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2. 英文歌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

传统的听力课一般是以教材为主,教师多次重复播放录音,然后校对答案。时间久了,学生难免觉得枯燥和乏味,渐渐就会对听力可丧失兴趣。在这个时候,如果教师能够改变一下教学方法,引入英文歌曲,相信一定能把学生从枯燥和乏味中\"唤醒\"。

3. 英文歌曲有助于学生了解英美国家文化

英文歌曲是学生学习英美文化的窗口 ,这些歌曲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和人文方面的知识。学习文化的方法有多种多样 ,学唱英语歌曲是其中生动有趣、易于让学生接受的一种。学唱英语歌曲,可以学到很多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了解国外的生活、历史、社会等。

4. 英文歌曲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音语调及朗读能力

想要讲一口流利且地道的英文,提高语音语调及朗读能力,就离不开英语当中的音高、音长、重音等知识和技能的运用。英语歌曲集上述知识、技能于一体并且为学生喜爱,活跃课堂气氛,成为提高学生英语素质的寓教于乐的有效手段。

5. 英文歌曲有助于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许多英文歌曲的歌词都是经典的诗歌或优美的散文,也是非常好的英语阅读理解材料。通过欣赏英文歌曲,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归纳大意,谈谈对歌词的理解等形式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二.选择英文歌曲的注意事项

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学方法,英文歌曲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但是教师要教学过程中对英文歌曲的选择不能随意,要注意:

1. 所选歌曲应该根据教学的进度由易到难 ,循序渐进,开始不宜过难。

2. 所选歌曲应有一定的思想内容,主题明确,内容健康,不应该带有很强的鼓点和强烈的摇滚弹奏。

3. 所选歌曲词汇一定要丰富,歌词应该容易辨别和理解, 句子结构要能涵盖所学的大部分语法知识。歌手的发音要清晰响亮 ,往往以独唱为主。

4. 英文歌曲这种教学手段的确在活跃课堂气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毕竟是一种辅助教学手段,不能代替其他教学手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分清主次,合理安排,不能滥用。

5. 教师要有充分的准备。选择一首英文歌曲,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它好听,教师还应把关于这首歌曲的一些相关资料传递给学生,不能是\"为了听歌而听歌\",应该是\"为了学习而听歌\"。

三.教学中英文歌曲的选择方法和步骤

虽然英文歌曲教学能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 ,但教师在上课过程中也不能滥用。要结合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安排使用歌曲,否则就会打乱整个教学计划 ,使课堂毫无秩序,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 的过程中必须正确运用这一教学方法。 1. 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英文歌曲 要想英文歌曲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选择适当的歌曲是十分重要的。英文歌曲众多,内容广泛,涉及诸如宗教,历史,爱情等多种题材。教师在选择时一定要选择健康向上的歌曲,并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来选择。 2.向学生介绍歌曲的文化背景

/>为了使学生对歌曲有一个明确且深刻的理解,在学习歌曲之前,应向学生介绍与此歌曲相关的文化背景,比如歌曲的创作背景,歌手的生活经历等。从而使学生了解更多的文化方面的知识。

2. 听歌

听歌的过程是一个听力训练的过程,教师可以反复多次播放歌曲。在不同的阶段采用不同的与之相适应的手段,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能力。

3. 巩固提高

歌曲的学习也需要一个巩固的过程,而不是为了单纯的娱乐。在学习完一首歌曲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复述一下歌曲的大意,谈谈对歌曲的理解、进行英文歌曲比赛等。

总之,英文歌曲作为一种独特的辅助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有利于提高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但英文歌曲的选择和使用也不是随意的,要遵循一定的步骤,注意一定的事项,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 1 ]张建华.《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 J ]》.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5, (2) .

推荐范文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