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8篇

时间:2023-08-09 09:19:28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篇1

为了加强对村干部的监督和管理,正确评价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促进村干部勤政廉政,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中办发〔20__〕17号)和农业部、监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农经办〔20__〕12号)文件精神,结合__镇实际,特制定《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办法》。

一、审计主管部门及审计对象。

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由镇经管站负责实施,审计对象是行使村集体及村民委员会财务审批权和参与村级经济活动决策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成员。

二、审计内容包括:

(一)村经济责任目标完成情况。

1、任期内农民人均纯收入等经济指标是否增长;

2、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是否完成;

3、村级集体资产是否保值、增值和债务是否下降;

4、财务管理、资产管理和民主理财等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等。

(二)财经法纪执行情况。

1、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帐,有无侵占、挪用、私分集体资金和私设“帐外帐”或“小金库”等问题;

2、是否存在通过虚增债权的手段来虚增收入以及将收入或非法收入挂在往来帐上虚增债务等问题;

3、有无侵占、挪用、平调集体资产和长期占用集体资金的问题;

4、是否存在未按民主程序,私下交易变卖出租土地等问题。

(三)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

1、集体资产处置。主要审计:村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集体资产的处置情况,有无非法转让、转卖和侵吞集体资产的行为等。

2、债权、债务管理。主要审计:村里举债是否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是否存在以兴办公益事业为由擅自高息借债;是否擅自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抵押,导致新增债务;有无借债进行达标升级活动等情况。

3、土地发包、承包。主要审计:集体土地等资源型资产的发包是否采取招标、拍卖、租赁、参股等方式,是否签订规范的承包合同;村级基建工程是否公开招标,有无“人情”承包和“以权”承包等。

4、专项资金管理。主要审计:上级划拨或接受社会捐赠的资金和物资的管理、使用情况;粮食直补资金的发放情况等。

5、财务公开。主要审计:财务公开是否全面、真实、及时、规范;村内“一事一议”的程序是否规范,资金收取是否超标准、超范围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等。

6、履行村级重大事项请示报告规定情况及投资效益情况。主要审计:村级重大事项是否履行了请示报告规定及民主决策程序,程序是否合法;是否存在因投资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善导致集体出现重大经济损失等情况。

(四)根据实际情况,对镇党委、镇政府和群众要求审计的其他热点问题进行专项审计。

三、审计工作要求。

镇经管站在对村干部进行审计和确定经济责任时,要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原则,既要找准问题,又要肯定成绩,分清前任与现任、个人与集体、失误与舞弊等责任的界限。在提出处理建议和审计决定时,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既不能放纵违纪违法行为,又不能单纯脱离实际情况找问题,挫伤干部的积极性。在审计中查出党政机关干部和村干部侵占集体资产和资金,铺张浪费等给集体造成损失的,要责令其如数退赔和赔偿,并由纪检监察机关给予有关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应当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审计结束后,由经管站根据审计查明的情况,向镇党委提交审计报告。镇党委审定审计报告后,出具审计结果报告,对被审计者任期和离任的经济责任作出评价。审计结果报告由镇纪委备案,作为对村干部考核使用的重要依据,同时以适当方式向党员、村民代表公开。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篇2

关键词:村干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思考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6-0-02

村干部离任和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对村集体经济组织的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情况,村干部遵纪守法情况的审核、检查,以确认村干部的工作业绩和存在不足,达到正确评价村干部业绩,完善监督、化解矛盾的目的。三年一届的村干部换届选举要求必须对村干部进行离任审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大量涉农资金流入村集体,村干部掌握的财权逐渐扩大,这对村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相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审计的重要性,通过创新理念、改变思路,深入开展审计工作。

一、村干部离任和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

搞好村干部离任和经济责任审计,有利于规范农村财务管理,增强村级财务公开透明度,制约村干部违纪违规行为,发挥民主管理的积极作用;有利于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廉政建设;有利于激发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快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对村干部业绩作出正确评估,为考核和选举村干部提供科学依据;有利于改变“新官不理旧事”的局面,促进新旧干部交接,保证工作联系性。

二、当前村干部离任和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1.审计主体资格不明确,审计机构不健全

1.1乡镇没有设置独立的审计机构,实行村级会计委托制后,村账交由乡镇会计委托服务中心管理,乡镇会计委托服务中心既要负责村级会计核算监督,又要履行村级审计监督职能,会计核算与审计监督的职能重合,使得会计中心行使着“运动员”和“裁判员”的双重角色,村级审计监督难以显示客观公正性,增加了审计风险,减低了审计的权威性和说服力。

1.2乡镇农经机构担负着会计委托、审计监督、减轻农民负担以及土地承包流转及土地纠纷调解等多项职能,同时要参与乡镇党委政府安排的其他中心工作,机构人员少,很难做到短时间内保值保量完成村干部离任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任务。

2.审计人员专业化水平低,整体素质不高

随着国家“三农”政策的推广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涉农资金不断涌入农村基层,这些资金数额大、来源广、使用分散,管理难度大,如何引导村干部管好用好这些资金,发挥资金在经济建设中的最大效能,如何防止村干部利用职权,侵占、挪用村集体资金,成为了对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但目前农村审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文化程度参差不齐,对农村政策了解不够深入,审计专业水平低,难以适应新形势下村干部离任和经济责任审计的要求,审计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影响了审计效能。

3.审计思路不清,审计重点难以把握

3.1审计只限于账面核查的基础阶段,缺乏必要的账外调查,一些有意识的舞弊行为和隐蔽性较强的违反财经法律法规的行为,审计人员难以发现。

3.2经济责任审计内容深、范围广,审计时间紧,难以在较短时间内精准界定村干部的责任和评价业绩。

3.3受审计任务和审计成本相对集中的限制,审计人员为了赶进度,简化审计程序,未严格按照《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影响了审计的规范性。

4.审计评价指标不清、评价体系不健全

村干部离任和经济责任审计不同于日常财务收支审计和专项审计,需要对村干部任期经济目标完成情况、财经法纪执行情况等方面做出科学评价,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审计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但目前多数乡镇没有严格实行经济责任追究制度,也没有经济责任和目标。

5.审计结论处理不力,审计结果难以转化

审计报告完成后,一些乡镇对审计建议和意见没有完全执行,仅限于对会计处理问题作账务调整,或者对违纪违规行为作一般的经济处罚,审计结果难以转化。

三、如何加强村干部离任和经济责任审计

如何克服制约村干部离任和经济责任审计的制约因素,提高审计质量,促进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开展,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村干部离任和经济责任审计是农村财务审计工作的延伸,是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领导应加强重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把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并创造条件,为农村审计机构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支持农村审计工作。

2.转变审计模式,构建强有力的审计机构。农村审计机构目前所处的双重角色,制约了审计质量,村干部离任和经济责任审计应创新理念,转变审计方式。各地可结合实际,采用以下几种审计模式:

2.1县级直接审计。取消各乡镇农经机构审计职能,依托县级农经部门建立审计机构,配足配齐人员,通过明确相应职责,直接开展审计工作。

2.2乡镇交叉审计。县级农业部门牵头,整合审计人力资源,组织农村基层审计力量,选调一批懂业务、素质高、能力强的财务人员,组成审计组对各个乡镇开展交叉审计。

2.3委托中介机构审计。各地可根据自身财务状况,聘请有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进行审计,县农经机构与社会中介组织签订审计委托协议,明确双方权责,并在审计过程中做好全程监督。四是单独设立乡镇审计机构。有条件的地方可单独设立乡镇审计机构,与农经机构平行,确立审计主体资格,并明确审计职能。

3.创造条件,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审计质量的高低,取决于审计人员素质。

3.1转变观念,克服审计工作中的“三怕”思想:怕繁、怕难、怕得罪人,树立审计工作责任感,力守审计职业道德,依法、公正、客观反映审计事实。

3.2增强素质。加大对农村“三农”政策学习,重点了解涉农项目建设、重点工程建设、涉农财政拨付资金情况,了解村集体资金运行情况和绩效情况等,做到心中有数。同时要加强专业学习,提高审计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提升审计人员综合素质。

4.把握全局、突出审计重点。村干部离任和经济责任审计侧重于对村干部经济责任作出评价,其重点包括:

4.1任期内经济目标完成情况,如:农民收入是否增长、农村基础设施是否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是否保值增值、财务管理制度、民主理财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

4.2债权债务管理。村集体举债是否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按规定的审批程序办理,是否存在以兴办公益事业为由高利息贷款,是否擅自为企业贷款提供担保、抵押,导致新增债务发生。

4.3财经法纪执行情况。各项收入是否及时足额入账,有无侵占、挪用、截留集体资产和长期占有集体资金问题,有无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的问题,是否存在未按民主程序,私下交易变卖土地的问题。

4.4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群众反映关于村集体资产处置、债权债务管理、土地发包承包、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的问题。

4.5村集体工程管理。村集体工程建设项目在可行性论证、审核审批、民主决策、设计规划、公开招投标、施工及监理、竣工验收决算等程序是否到位,操作是否规范等。

5.突破惯例,改进审计方法。村会计委托后,村集体的每一笔收入都要求纳入会计中心“村集体专户”管理,每一笔支出都要通过村民主理财小组、村主要干部、委托服务中心会计员的审核签字,方能入账,会计核算监督的加强,使村干部财务行为进一步受到制约,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村干部违纪违规行为的发生。但一些村干部为谋取私利,故意逃脱会计监督,有可能隐瞒收入、虚报支出、私设“小金库”、设置账外账。要查出这些违纪违规行为,就要弄清收入来源,核实支出的合法性、真实性,核查是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必须采取账内核查和账外调查结合,主要侧重以账外调查的方法。

5.1账内核查。一是盘点库存现金。盘点库存现金要讲求方法,做到心中有数。检查是否执行了现金备用金管理和内部控制规范管理,是否存在白条抵库现象,是否存在长期积压没能入账的单据,进而顺藤摸瓜,查出问题。二是银行存款核查。主要核查是否存在多头开户,收入是否及时纳入“村集体资金专户”管理,为查出村干部账外设账打下基础。三是固定资产核查。是否建立固定资产明细登记薄和登记卡,是否执行了固定资产使用管理办法,判断村干部资产管理情况。四是核查票据使用管理,收入票据是否否专人保管,领用是否分开,是否定期核实报销,了解收入票据有哪些人使用,判断村干部有无占有、截留收入现象。五是核查支出是否按支出报销程序执行,特别是非生产性开支有无重支,超标准开支,以及大额支出是否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5.2账外调查。核实可采取以下步骤进行:一是将账面核实情况进行财务公开,发动群众对公开情况提出问题;二是深入群众,了解村集体收入来源渠道;三是采取相适应的调查方法,挖掘账外资金舞弊问题。账外调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是对多人经手现金的账外调查。一些村集体资金内控制度不严,收取的款项多人经管,长期不移交给村报账员,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有可能出现隐瞒、挪用村集体资金,甚至贪污行为。对此,应按资金来源渠道,逐人、逐项、逐笔进行调查。

二是对多头设置银行账户的账外调查。通过掌握村集体收入来源,与银行专户资金对比核实,明确是否存在账外设账,私设“小金库“和公款私存行为。

三是对资产账外调查。主要调查资产是否专人保管,是否明确责任,资产处置过程中,村干部是否截留、私分部分价款,对村集体资产的承包、租凭、出让和集体土地、水面、滩涂等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有无不按程序实行招投标和公开竞价,村干部是否存在暗箱操作现象。

四是对收入不入账的账外调查。向农户收取的费用主要通过走访农户了解,或者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了解,弄清村民交款真实情况,从而发现问题。通过财政或上级部门拨款取得的收入,应到财政部门和上级部门核实拨款情况,发现问题。

五是对支出的账外调查。对一般性开支可向经办人、证明人及主管村级财务的村干部查证了解,并结合各乡镇财务管理办法,核实是否存在超标准开支和不合理开支问题。对大额开支,如村级项目建设、工程建设,应从制定施工方案、公开招标竞标、施工建设、完工验收和决算的整个施工过程中各项细节进行核实调查,多方面、多渠道向相关部门和人员了解真实情况。

6.建立科学的审计评价体系,准确评价村干部经济责任。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要把握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定性原则要做到“三结合”:结合群众路线,听取群众意见,结合村干部与乡镇政府签订的责任状,结合村干部述职报告。定量原则做到审计评价指标和标准“两结合”:一是结合村集体预决算方案,二是结合历史记录。通过数据化分析,准确评价村干部任期资产、负债、损益的执行情况。具体评价指标参考如下:

(1)资产增长率=(报告期资产总额-任期初资产总额)/任期初资产总额×100%

(2)资产保值增值率=报告期净资产总额/任期初净资产总额×100%

(3)收入增长率=(报告期当年收入额-任期初当年收入额)/任期初当年收入额 ×100%

(4)招待费支出比率=任期招待费总额/任期公务费总额×100%

(5)违规金额比率=违规行为金额/审计资金总额(资产总额)×100%

(6)长、短期借款增减率=(报告期长、短期借款额-任期初长、短期借款额)/任期初长、短期借款额×100%

7.落实审计建议,确保审计结果转化。审计是手段,成果应用是关键。对审计查出村干部违规违纪的问题,要视情节轻重给以不同处理,情节轻微的勒令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要移交纪委、司法、监察部门处理。同时,重视审计成果的转化应用,把审计意见和建议作为考核评价村干部的主要依据,真正发挥好村干部离任和经济责任审计在干部管理和考核中的作用。

四、结语

村干部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领导力量,在农村经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各地要通过有计划、有组织,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村干部离任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对村干部经济责任作出科学、公正评价,“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解除群众思想疑虑,使村干部卸下思想包袱,全身心带领群众投入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

参考文献:

[1]徐根平.村官审计之重[J].农村财务会计,2012(7).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篇3

一是财务收支审查。要保证集体资产账实、账款相符,集体收入要及时足额入账,不能隐匿、截留,杜绝非财务人员插手现金。各项支出要真实合法,并严格控制非生产性开支。

二是集体财产审查。村干部任职期要确保村级集体财产的完整,要账实相符,杜绝财产遗失和擅自核销、私自变卖集体资产,并使集体资产保值、增值。

三是工程项目审查。村级重大工程项目发包须经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进行公开招标、投标,工程竣工验收后要专项审计并及时向群众公布结果。

四是债权债务审查。村干部任期审查主要审查任期债权债务清偿,杜绝新增债务,离任审查做到随离随查,严厉打击极少数违法违纪及犯罪分子,还遵纪守法干部一个清白。

五是廉洁自律检查。村干部任职期间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各项财务制度,不得,挪用、侵占公款,挥霍浪费集体资产。

实施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现实意义:

一是开展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为村干部选拔任用和组织考察评价提供第一手资料和真实依据的需要。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以村干部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为基础,通过对村干部任期内的经济工作指标完成情况、做出主要经济决策情况、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和村级财务管理情况、执行“三大国策”情况以及个人遵守廉政纪律情况等方面进行审核,并作出一定的评价,为县委组织人事部门和乡镇党委、政府选拔干部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二是开展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村干部腐败的重要措施。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村干部虽然不是国家干部,但却是纪委、组织部门参照国家干部人员来管理的对象。因此,通过对村干部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可以形成一种审计监督制度,对村干部廉政建设起到一定的预警作用。同时对审计中发现的问题,能及时整改纠正,对重大违法违规问题应受到党纪政纪处理和有关刑事责任的追究。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篇4

关键词:农村基层领导干部 经济责任审计 审计研究

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强了对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工作,并且在关键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做出了对权力制约和监督的决定,同时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并且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了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和管理上,乡镇党委政府是最基层的代表国家政权组织开展工作的先行者及代言人,也是党的路线方针在农村的执行者,因此,研究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十分有必要。

一、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

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同时也是加强基层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环节。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我国独有的审计制度,担任着健全权力运行监督机制、监督领导干部清正廉洁、促进反腐倡廉建设,以及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大任务,其重要性具体如下:

(一)加强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管理和监督

通过开展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为正确评价领导干部任期功过提供可靠的依据,使纪委、组织部门进一步掌握被审计基层领导干部任职期间对负责工作履行经济责任的真实情况,对责任界限作出明晰的区分,政府的工作透明度增强,人民对于政府的信任度也有所提升,这使得正确选任干部又多了一层保障。开展农村基层经济责任审计,可以有效地减少基层领导干部在经济工作中追求政绩、急功近利的做法,督促其脚踏实地为人民服务,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自觉性、责任心,在工作中求真求实,不盲目、不贪图,帮助领导干部科学地研究发展问题,促进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需要。

(二)防治农村基层领导干部贪污和腐败

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在对基层领导干部的权力监督、权力制约和促进依法行政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是其他权力监督方式所无法替代的。审计结果的有效运用,会使得社会各界对经济责任的审计工作持久信任并且广泛关注,很好地规避贪污腐败,使基层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增强纪律观念。

(三)促进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对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决策中的失误,促使基层领导干部把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为以后工作克服不足、增长经验,完善治理措施;而且有利于领导干部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从人民的角度考虑政策的合理性,最终制定出规范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决策程序以及发展方向。

(四)规范农村基层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和态度

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以财政和财务收支审计为根本的落脚点,重点是查明领导干部的个人经济责任,通常情况下,审计涉及较长的领导干部任职期,这就导致年度财政以及财务收支审计中的问题被发现的可能性较小,而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查出违纪犯罪问题的现索,并且及时把审计出领导干部有问题的结果移送纪检、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查处,使基层领导干部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认识到从政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切实改正已有不足,端正态度并且规范自身行为。

(五)完善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管理监督机制

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为评价其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提供较为具体客观以及有说服力的数据。通过对被审计单位主要负责人在其任职期间内执行国家行为规范、财经法规、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以及经营决策的科学有效性等方面进行审查与分析,审计领导干部在政府经济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以及领导干部具体的财经纪律执行情况,有利于组织和人事部门科学、正确地考核领导干部的政绩。对干部监管的同时使得提拔和使用干部有了更为明晰的程序,使基层干部管理监督机制更加丰富和完

善,为评价基层领导干部的工作成绩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二、 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随着农村基层干部工作范围的扩大,经济活动日趋频繁,与之对应的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也渐渐受到关注并予以实施。

(一)从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上看

自1998年至2012年,全国有近3 000个地方对党政领导干部进行了经济责任审计,占应开展比例的近90%,开展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有500多个地方,此外,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也受到国家的重视。范围的逐渐加大对加强党政廉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从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上看

主要从是否违反财经法规、是否损失浪费公款和是否存在个人的经济问题等着手,对基层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审计中发现,存在领导在村建集体工程、项目上拿好处,吃回扣;利用手中权力,徇私情,谋私利;还有一些领导干部采取各种违法违纪手段侵占贪污集体资产;特权思想严重等一系列违反审计标准和规章制度的不法行为,给公众和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三)从经济责任审计的环节上看

现阶段,我国审计机关根据社会发展的方针及政策对基层领导干部审计的工作目标、重点等作出审计计划,形成审计组,编制审计方案:然后审计人员审查会计凭证、报表、现金、实物,以及向有关单位调查取得相关证明材料;出具审计报告结果。此外,部门之间也有一定的交接,人事部门参考审计的结果,对基层领导干部进行平调、晋升、免职、降职、撤职等调动。

(四)从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上看  摘要:经济责任审计伴随着我国政治经济制度改革的发展和完善,逐渐成为一项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制度,成为预防和惩治腐败、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手段。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制约政府权力和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在干部任免、提拔和考核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针对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对基层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了完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审计质量。  通过对基层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2012年,处分基层领导干部上千人,其中,给予党纪处分、政绩处分的有几百人,通过查办案件,为国家挽回了经济损失,审计效果明显。

三、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方法具有局限性

当前对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的审计重查账轻分析,看重问题而轻谈责任,看重问题的罗列而忽视责任的划分,看重财政及财务活动的合规性而轻谈效益的重要性。审计方法停留在财政以及财务收支的审计上,逐日逐笔核对原始凭证,经济责任审计质量难于保证,甚至有的在审计工作中直接借用以前的审计结果,简单地汇总财务收支审计情况就出具了审计结果报告,审计考察的范围较为狭窄,审计方法较为局限,审计的风险性很高,且由于方法的局限使审计结果的准确程度不高,干部的政绩不能很好的衡量。

(二)审计结果未充分发挥作用

在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的接任者觉得之前的审计与自己的关系较小,不积极配合也不会影响什么,而离任者通常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的即将提升的离任者,还会给审计工作制造一些困难,这些情况无疑会对审计工作造成较大的影响,使审计的结果不能很好的发挥。同时,先离任后审计,也会使审计成果不能充分利用,从而导致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过于形式化,使其应有的作用和意义减弱,甚至对审计资源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三)审计报告质量未达到应有的预期效应

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报告效用较弱,首先,为领导宏观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少;其次,审计评价具有相似性。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的模式化,与审计人员素质高低以及我国现阶段在体制和机制上不完善有着很大的关系,审计人员对领导干部进行评价具有一定的难度。为了防范审计风险,目前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停留在审计评价的形式化阶段。

(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存在困难

从被审计对象方面看,在离任审计的情况下,接受经济责任审计的农村基层领导干部更加注重的是相关部门对自身的

审计评价结果;在对领导干部任中审计时,在任领导对于需要整改事项的关注程度要远远高于前一种情况,但是仍然存在不可解决的问题。从审计机关方面看,审计机关对审计整改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仅维持现有的审计工作正常运行,按部就班,忽视在审计工作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看重审计实施,轻视审计整改,这对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整改工作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四、完善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

(一)加强审计质量管理

首先,提高审计风险的防范意识,对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规避。其次,加强对审计机关调解机制的管理,通过调解机制来进一步拓展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和接受程度。再次,整治审计部门的工作机制,在更加良好的模式和规范下对领导干部进行审计,使审计工作达到好的效果。最后,同被审计领导干部进行积极的互动,提高领导干部的自觉性,使审计工作在良好的氛围下发挥最好的效果。

(二)改变传统审计工作方法

主要包括:一是综合分析运用地方信息化数据。首先,建立信息化数据平台,获得完整的数据。然后,借助信息化数据综合平台,对相关数据进行合理的分析和测评,并且得出准确的结果。最后,提高审计人员计算机操作技能,培养新时代的审计操作人员。二是抓住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点内容,同时兼顾其他方面,做到审计工作的全面有效。

(三)构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首先,借助相关知识,建立科学的经济责任绩效评价指标。其次,利用量化积分对绩效评价指标进行定量分析,准确把握与评价基层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四)强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运用

加强审计整改质量的全程控制,同时,完善经济责任履行报告,并且合理地分析与运用经济责任的审计报告,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审计结果进行合理的评价,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五)创新审计意识

审计意识的创新对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能够给审计工作带来发展和提高的动力,其具体的创新方法主要包括:创新审计理念、创新审计机制、创新审计组织方式、创新审计方式方法、创新审计内容、创新评价审计责任等六个方面。

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能够积极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以及强化权力的制衡,可以使腐败问题得到积极的预防。但经济责任审计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善和贯彻的,这需要各部门共同的努力,通过长期的实践和研究,一定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各地方的经济责任审计之路,为国家审计制度作出独创性的贡献。

(注:本文系2013年度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辽宁省农村基层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问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3lslktziglx-15)

参考文献:

1.刘秀芳.审计理论结构研究[j].中国审计,2012,(34):45.

2.王红.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应突出五个重点[n].中国审计报,2012-03-03.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篇5

关键词: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必要性;建议

1 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

有利于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领导干部施展才干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同时也向我们的干部考察工作提出了挑战。实施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通过对相关的经济指标等情况进行分析考核。对其任期工作业绩作出评价。能够达到客观、公正地确认其经济业绩,全面评价考核领导干部任期业绩的目的,为正确评价和使用干部提供了依据,同时有利于干部更好地履行职责,防止短期行为。

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规范干部行为,促进农村廉政建设。2006年至2008年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显示,新疆涉农职务犯罪案件307件,干部经济问题突出,贪污、挪用现象比较普遍。虽然涉案金额小,但在农民群众中影响大。已经成为侵犯基层群众民主权利,损害农民合法利益,破坏农村经济发展秩序,影响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经济责任审计在于查明个人经济责任,既对事又对人,而且审计涉及领导干部任职期间一般较长,往往能够发现年度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不易发现的问题,有利于揭露和惩治腐败分子。WWW.133229.COM另外,经济责任审计着眼于防范,健全了监督制约机制,有利于发现财务管理漏洞,健全财务管理制度,提高财务管理水平,促使领导干部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增强纪律观念,促进了廉政建设。

2 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现状分析

自1998年至2000年6月,全国共有2630个地方开展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占应开展的84.6%,其中有445个地方开展了县级以上(包括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2591个地方开展了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占应开展的83.7%,累计审计党政领导干部4.2万人,审计企业领导人员1.5万人。2000年至2001年,中央各部门、各单位共审计领导干部22903人,查出违反财经法规金额20157亿元,损失浪费金额38.59亿元,个人经济问题4153万元,组织人事部门参考运用审计结果,平调干部5831人,晋升1179人,免职、降职、撤职1885人,受党纪政纪处分96人,移送纪检监察和司法机关164人。

经济责任审计在抑制贪污舞弊、滥用职权等方面的作用十分明显。但从当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的情况来看,还是存在不少问题,加大了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的难度,现有经济责任审计没有受到充分的重视,审计力量不足,难以保质保量完成繁重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任务,数量和质量问题很难兼顾,特别是农村干部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审计风险大、作业要求高,若一味强调数量,审计质量就难以保证,就会出现经济责任审计流于形式从而影响到审计机关监督的权威性,加大审计风险。

审计成果运用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及审计报告作用的发挥。审计结果的运用是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能否落到实处,充分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农村干部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为县级党委和组织部门正确使用干部提供的重要依据,实际工作中,虽然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束后审计部门写出了审计报告,但有关部门对审计报告执行情况却没有充分的重视,如何运用审计结果以及运用情况如何反馈没有明确规定,审计结果的效益性差。

3 加强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健全经济责任审计制度提出了明确要求。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必须进一步深化经济责任审计,使之更好地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干部监督管理、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服务。乡镇党政主要领导作为党的基层组织和国家基层政权组织的带头人。其履行经济责任的质量和效果情况直接影响到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新农村的建设。

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对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农村经济发展稳定局面,明确村级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客观、公正地评价村级干部任期内的业绩,保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完整,为考核、选拔村级干部提供重要依据。为深化村级民主管理和村务公开、做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打下坚实基础。为此,完善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做到以下几点;

(1)实现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是提高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前提。要想搞好农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必须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审计制度,使审计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自中办[1999]20号文件关于《县级以下党政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下发后,各级组织部门、审计机关积极贯彻实施,相继出台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指导意见、审计实施办法等政策措施,乡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但缺乏真正法制意义上的制度规范,建议国家审计机关在制定《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条例》时,增加对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并制定村级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标准,明确村级干部任职期间的经济责任,更加客观、公正地评价村级干部任期内的业绩。

(2)实现审计结果公开化。实行审计公告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前树立审计形象、防范审计风险、强化审计执法力度、巩固审计结果强有力的手段。提高审计结果的公开透明度,实现审计监督与舆论监督的结合,不仅能强有力地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促进政府行政方式的转变,保障公众对公共信息的知情权。使审计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共同发挥作用,而且只有实行审计公告制,实现审计结果公开化、透明化,才能接受社会对被审计单位和审计机关的双重监督。与此同时,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报告中,对乡镇党委书记的评价侧重于对重大经济决策能力的评价,对乡镇长的评价侧重于重大经济决策和现行财政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的评价。在表述上力求准确。审计中没有履行的某些审计程序,以及未有定论的问题不予评价。在评价中,积极争取纪检监察和组织部门的配合。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篇6

引言

随着国家反腐工作继续向基层延伸,在乡镇内部审计中,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正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村干部作为乡村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和参与者,其履职尽责是否到位,直接关系着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因此,扎实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就凸显出其重要价值。

一、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

1.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对干部认真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为上级党组织选拔使用基层干部提供第一手真实数据和必要的参考。以笔者所在村财务收支情况为对象,对村干部在任期内各项经济工作的完成情况、决策制定情况、国家政策执行情况和村级财务状况进行审核,其评价结果既是对本人工作成绩的全面反映,也是乡镇党委政府人事部门未来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

2.预防治理腐败的重要方式

虽然村干部不属于国家干部,但按照国家规定,村干部仍然参照国家公职人员标准,接受上级组织和纪委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健全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机制,能够规范相关审计监督制度,形成防止基层违反廉洁纪律问题的预警制度,对发现的重大腐败行为,也能够及时移交相关部门进行进一步的核查处理。

3.促进财务监管的重要凭借

当前,村级单位财务制度已逐渐由税费征收过度到了财政专项资金,但相关审计工作结果都表明,收支真实性不高、白条支出现象普遍,土地出让金成为“小金库”、公款私存等问题非常普遍,外在表象就是大量村级单位的财务监管非常混乱,给部分心存侥幸的村干部留下了可乘之机。而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就可以有效杜绝这一现象。

4.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当前,国家一方面大力减轻农民和企业负担,一方面将村委会经济来源过度到财政供给制,大量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资金被下放到基层乡村,使农村行政体制、税费管理、经济体制等发生着深刻变化。而村干部作为这些专项资金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对其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势必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前景。

二、做好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策略

1.紧密围绕村干部履责尽责内容

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紧密围绕村干部自身工作履职尽责情况。要突出对上级三令五申的重点工作的检查力度,如撤销村委会银行账户等,确保上级党委政府的决策指示在基层得以充分贯彻落实。要加强对财经法纪执行状况的检查,如各项收入是否足额按时入账、支出是否合理合法、专项资金是否做到了专款专用、是否存在滥发福利现象、村集体财产是否存有流失问题等。对村民广泛关注的问题要加强审计工作力度,如村集体资产在承包发包处置前是否经村民代表会或村民大会等讨论通过后予以公开公示、政府划拨的专项建设资金或社会捐助的其它资金等是否实现了专款专用、村务公开是否做到了及时真实全面规范等。另外,还应将村干部自身的经济收入情况和廉洁自律问题纳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内容中,为村干部发放的奖金、工资、福利等,是否经过民主决议;离任时,个人占据的公用财产物资是否按时移交;村集体工程发包租赁时,是否存有徇私舞弊并未经村民集体研究的问题等,以上村干部履责尽责情况,都应是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所应涉及的重要内容。

2.抓好经济责任审计的效果评价

在对村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后做出的审计报告中,审计效果评价是非常关键的核心内容,既反映了村干部岗位上的履职尽责情况,也是本人任期内经济责任履行情况的真实写照。效果评价要正确区分主客观原因界限,正确区分工作渎职和失误两种具体情况,区分究竟是村集体的共同责任还是村干部的自身责任,是前任遗留还是后任造成等。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如果事实没有调查清楚、政策法规规定不够清晰等,不能进行定性评价,结果要经得起群众监督。评价结果要尽量客观反映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全貌,应包含村集体财务收支和债权债务的合法真实性、公共财产的保值增值状况、惠农政策执行情况、经??决策制定情况、廉洁自律情况等,才能使经济责任审计结果更能真实反映村干部本人的工作状况。评价时,要充分听取村民的意见建议,既不能捕风捉影而损伤村干部自身的工作积极性,也不能姑息纵容对违法乱纪问题听之任之。评价后,要利用村务公示栏或媒体等方式,将评价结果向全社会公布,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同时以书面形式将评价结果上报给上级党委政府。

3.捋顺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机制

开展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其目的不仅要是要客观公正反映村干部自身的经济责任工作情况,更重要的是捋顺经济责任审计的正确工作机制,发挥监管工作功效,防微以杜渐。要健全农村审计监督和财务委托制度,从法律层面规范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基础。应建立审计专职机构,规范审计工作的执法主体。相关部门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突出审计执法的重要位置。各级政府要加强对此项工作的支持监督工作力度,为审计机关配齐配强专业性人才队伍,保证审计工作的实效。另外,严格规范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使村干部对党纪国法知敬畏,知道事关村民的资金该如何花,怎样发挥最大的效能。同时,督促广大基层村干部更好的履职尽责,提高自身对村集体经济的管理领导力,更好的将精力集中到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水平方面。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所提出的建议,将有助于提升村集体经济的公开透明度,确保农村风貌的持续向好。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篇7

一、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内涵

(一)经济责任概念 经济责任概念的确定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位问题,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当解决的首要问题。目前对经济责任审计中经济责任的含义,主要有三种理解。第一种观点认为,“经济责任”应当是当事人(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基于其特定的职务而应履行、承担与经济相关的职责、义务;第二种观点认为“经济责任”应当是当事人对其经济相关的职务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第三种观点认为,“经济责任”是当事人应当承担的经济上的后果,如经济上的赔偿、补偿等。笔者认为,应该将第一种理解与第二种理解观点合并在一起,即经济责任是指当事人(被审计的领导干部)基于其特定的职务而应履行、承担与经济相关的职责、义务和对其经济相关的职务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经济责任审计概念 根据《审计法》的规定,经济责任审计是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地区、部门或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应负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进行审计监督的行为。通过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在地区、部门或者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真实合法情况的审计,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和界定领导干部对任期内存在问题应负的经济责任,为考核任用干部提供依据。这种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制度,是党中央和国务院在改革开放中逐步总结提高,不断完善推广的。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经济责任审计”最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起源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那时,称为“厂长(经理)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后又称为承包经营审计,资产经营责任审计。这是第一阶段。(2)20世纪90年代中期,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和发展,以及反腐败斗争的需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次创新发展首先起源于山东菏泽地区,全国各地陆续深入开展起来。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范围从过去的企业领导干部扩大到了党政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和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经济责任审计成为了新时期的干部监督手段,跨世纪的历史使命。(3)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作为一项干部监督制度,已逐步走向成熟,由单纯的经济监督,向对领导干部手中权力运行进行制约和监督发展。这是经济责任审计发展的第三阶段。经济责任审计作为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种干部监督管理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反对腐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勤政廉政,从源头上治理和预防腐败而制定的一种干部监督制度,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大举措。经济责任审计同财务财政收支审计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经济责任审计虽然是领导干部监督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审计部门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只能在法定的审计职权范围内运用审计手段来进行。审计部门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不能代替组织人事部门的干部监督工作和纪委监察部门的纪检、监察工作。审计部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是以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是通过对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部门、地区)财政财务收支及有关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情况的审计,来评价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经济责任审计离不开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单位(部门、地区)财政财务收支的报表、账目、凭证和有关资料。经济责任审计既包括合法性审计,又包括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评价,是财务合法性审计与效益性审计的有机结合。经济责任审计要评价界定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和对存在问题应负的责任,因此,在一定意义上讲,经济责任审计是财政财务收支的人格化,要监督和制约领导干部手中权力的运行,是对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的深化和提升。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同其他一般财政财务收支审计工作不同。一般审计工作是审计机关和审计部门(内审)的事,审计机关依法做出处理即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则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授权和委托给纪检、组织人事、审计等部门共同承担的一项工作任务。这是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决定的。这个特殊性是指,我国是党管干部,领导干部是按照级别由各级党委及下属的组织部门来管辖的,是各级党委政府人大任命和管理的。这是我国的特色。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从审计的实施过程来看,主要是审计机关、审计组织来完成的。但是审计项目的确定,审计的重点,审计工作的延伸,后续问题的处理,审计结果的利用等,都必须依靠由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来完成,有时候还需要司法机关的支持。审计哪个领导干部,不是审计部门一家决定的,需要几个部门共同商讨,报党委、政府或经济责任审计领导小组批准后,由组织部门委托给审计部门,审计部门才能审计的。经济责任审计离不开当地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单位、企业党委和行政领导及法人代表的重视和支持。在一定意义上讲,经济责任是“一把手”工程,只有党委政府和领导为审计组排忧解难,才能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三)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重要任务,把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寓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去,重点围绕涉农政策决策、涉农资金的管理使用、涉农项目建设等,集中人力,加大审计工作力度。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目的在于形成权力制衡机制,推进责任政府的建立,促进领导干部依法执政。因此,村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通过审计村干部所在村的财政财务收支报表、账目、凭证和有关材料,审查村干部是如何运用手中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村干部对手中经济决策权、经济管理权和财政法规执行和监督权是如何运行的。通过审计,达到摸清家底,分清责任,促进村干部依法行政,依法经营,依法管理。主要有以下四点内容:一是要通过检查地区、部分涉农政策、措施的制定情况,看是否符合当地农业、农村、农民实际,农民群众是否真正得到实惠;二是要通过检查涉农资金的分配和拨付情况,促进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三是要通过监督涉农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促进完善规章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四是要通过揭露和查处各种违法违规问题,切实维护农民群众的利益;五是要通过对审计情况的研究分析,提出审计建议,促进完善支农惠农各项政策措施。同时,深化探索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同时指导好乡村村长的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二、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一)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涵义及重要性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是指审计机关、审计组织对被审计村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进行评价,所需掌握的评价原则、评价过程中所要做的工作及程序、评价内容和标准、评价方法以及对所存在问题应负责任的界定等的总称。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是经济责任审计中的焦点和难点问题。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党中央、国务院适应新时期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要求,保护集体资产、维护农民群众利益、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化解干群矛盾、凝聚民心、促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措施。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是否公正、适当、实事求是,涉及到被审计村干部的切身利益和审计风险。能否做好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同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水平有密切关系。

(二)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 审计评价是审计报告的重要部分,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审计评价更是审计报告的中心,是审计报告的核心内容,对村级组织负责人的经济责任审计,审计评价尤为重要,如何进行审计评价,需要慎重对待。在无规范性审计评价参照的前提下,借鉴目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先进经验,评价应侧重于对村级领导干部个人的经济责任,即重点是对村级领导干部任期内应承担的经济责任进行审计评价。审计机关进行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客观描述审计事项的结果,反映村干部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问题,分析列举村干部任职期间为发展经济所采取重大措施,并评估村干部所采取措施的实施结果。同时,依照法律法规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以及审计机关认可的被审计村干部所在乡村内部管理的有关规定,对村干部担任特定职务期间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经济责任的行为应承担的责任进行界定,包括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行政村集体各项收入是否全部入账;各项支出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益性建设、村委会费用,以及救灾、救济、优抚等专项资金等项开支是否真实合理、公正公平透明;各项涉农补助是否按规定落实到位;村干部任职期间行政村资产、负债情况;完成农村经济责任目标情况;重大投资决策情况、村集体执行财经法纪、内控制度和体财务运行情况;村干部有无、贪污受贿、挪用公款、滥发钱物、挥霍浪费、向农民乱摊派等行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如水电费、计划生育罚款、土地征用、出租、转让和补偿、果园承包收入、农用物资分配、村务公开的真实情况;村集体合资、合作、联营中的经济收益分配情况;委托主体要求审计的事项等。

(三)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 具体而言:(1)定量评价法。包括:以任期经济责任目标为标准进行对比评价,将审计核实的实际完成情况与任期责任目标或计划指标进行量化对比,分析确定被审计村干部任期内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以前任实现的经济指标水平为标准进行对比评价,将审计核实的被审计村干部任期内实际完成的经济指标同前任实现的指标同前任实现的指标对比,评价被审计村干部任期工作业绩;以同行业先进水平为标准进行对比评价,将审计核实的被审计村干部任期内实际完成的经济指标,与同行业先进企业或单位同期实现的同类指标相比,评价被审计村干部的工作业绩。(2)定性评价法。包括:真实性评价,乡村提供的会计账簿、凭证、报表数据相符,同审计后认定的数据没有差额,或者差额很小,会计资料完整、规范,帐务处理清晰,应评价其会计资料真实地反映了任期内的财政、财务收支状况;合法性评价,根据财政、财务收支方面是否有违纪违规行为,区分为符合、基本符合、违反和严重违反四种;效益性评价,效益性评价应综合考虑账面价值和使用价值,持续经营能力、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社会效益等因素,根据审计中发现的重大投资项目无收益、决策失误、重大损失浪费等问题,以审计确认的投入、产出数据为依据,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决策的程序、执行的结果、当时的历史条件等,恰当地划分村干部应承担的相关责任;内部制度的评价,应根据审查其管理制度的情况和审计中发现的管理漏洞,列出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3)综合判断法。综合考虑政策环境等因素变化情况,综合考虑存在问题的形成因素,结合审计风险评估进行评价。(4)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将农村居民纯收入作为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农村居民纯收入是指农村常住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可直接用于生产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以及积蓄的家庭收入,包括货币收入,也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银行、信用社和友人借款等借贷性收入,可作为反映领导干部所在地区农村居民实际收入水平的重要综合性指标。计算公式(按年度计算):农村人均纯收入=农村居民从事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经营收入+在外人口寄回带回款+国家财政救济+各种补贴-农村居民从事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经营的费用支出-缴纳的各种税款-上交承包金额。

参考文献:

[1]孙立安、黄志圣:《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巢湖学院学报》2008年第10期。

[2]武阳:《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第4期。

村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篇8

一、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有模式及问题

(一)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现有模式

1、村居民主理财小组对本村居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查监督;

2、乡镇街道部门对村居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查监督(双代管等模式);

3、县(区)部门抽调人员组成联合审查组对村居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查监督;

4、县(区)部门委托审计机关对村居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5、县(区)审计机关派出机构对村居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计。

(二)存在问题

1、审计主体不明确

第一种模式,村居民主理财小组对本村居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查监督,是一种内部审计,村民代表推举的民主理财小组作为审计主体是十分恰当的。其他几种模式则不是内部审计,相对于内部审计,其审计结果和审计决定具有更强的法律性,对村居干部的评价和使用,甚至于处分处理,具有十分重要的证据作用。因此,要求审计主体必须明确,而且应具有法定职能。乡镇街道农经管理部门是农村经济的管理监督者,其他部门组成的联合审查组是临时监督检查机构,他们对村居干部的经济责任进行审查监督,其监察结果的法律效力如何,目前没有哪部法律具体予以规定。审计部门对村居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计,从执法主体、执法过程到执法结果的运用,都有《审计法》作法律支持。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二条规定: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关和企业事业组织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依照本法规定接受审计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三条规定:接受审计监督的财务收支,是指国有的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国家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监督的其他有关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的各种资金的收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第二十二条规定:村民委员会不及时公布应当公布的事项或者公布的事项不真实的,村民有权向乡、民族乡、镇人民政府或者县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反映,有关政府机关应当负责调查核实[!],责令公布;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意见》规定:加强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县、乡两级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指导部门,要切实组织好对农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监督工作。村干部任期届满或离任时必须审计。按照以上法律,审计部门可以对“其他依照本法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及“按照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的各种资金的收入”进行审计,对村居民反映的“村民委员会不及时公布应当公布的事项或者公布的事项不真实的”问题进行核查,但是,农业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做好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专项审计的通知 》没有把审计机关列为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职能部门。行使《审计法》规定职权的审计机关没有被作为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主体,审计部门参与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途径,要么接受县区纪检、组织部门的委托,要么接受乡镇街道党委政府的委托,造成了实际工作中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体不明确的问题。审计主体不明确,责任就不明确,工作的主动性自然就受到影响。

2、审计监督机制不规范

一是开展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组织形式不规范。有的地方采取纪检和农经部门联合的方式,农经工作人员负责查账,纪检部门负责查处违规违纪问题;有的地方采取设立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心的方式,审计机关牵头,农经、纪检等部门协作;有的地方乡镇街道设立审计站所,负责本辖区的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有的地方设立县区审计机关派出机构,负责所在县区的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审计范围可以跨乡镇街道;等等。二是审计程序不规范。有的严格按照审计程序执行,有的只注重账表的检查和取证,还有的仅仅调账查账,以账论账,走了过场。三是审计文书不规范。各地有各地的样式,不规范统一 。由于监督机制的不同,造成审计结果的应用效力不一致,影响了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有的地方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松时紧,还有的地方搞完试点就没了下文。各地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开展情况很不平衡。

3、法规不健全,界定不明晰

首要问题在于缺少国家权威性村居经济管理法律制度。有 些省市制定了村居集体经济财务管理条例,有些地方也制定出台了一些村居集体经济管理办法,但是,不是每个省市、每个市县都制定了村居集体经济管理法律制度。而村居集体经济是存在于每一个村居的,是关系到全国各地农村和城镇社区每一个居民切身利益的,每个省市、每个村居都需加强管理。须要国家制定一个带有指导性、规范性的法律文件,比如由国务院出台《村居集体经济管理条例》,各地再制定出台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具体法规制度,使村居集体经济管理和监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二是对村居干部侵害集体经济或因其不作为或乱作为而导致村居集体经济受损的情况,缺少明确具体的处理处罚规定。现有的经济管理法规制度,基本上是针对国家工作人员的。如果国家工作人员不执行国家或单位财产管理法规制度,或者侵害国家或单位利益,或者不作为或乱作为而造成国家或单位财产损失,现有的法律法规基本上都有明确的处理处罚规定。但是,村居干部出现上述问题,则很难找到相应的明确的条文规定。很多出了经济问题的村居干部就钻法律制度不具体的空子,百般狡辩抵赖,不服从有关部门的处理处罚。重庆晚报报道,沙坪坝区梨树湾村原党总支书向大全涉嫌贪污、受贿600余万元,面对检察机关的指控,向大全多次坚称自己是无罪的,理由是:“自己不是国家工作人员 ”。另据报道,有一村因财务管理问题,连续两任财务出纳账目不清,几十万元集体资金被个人长期占用,法、检部门出面处理多次,也是因为当事人不是国家公作人员,对村居干部没有具体法律规定而作罢。对于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一旦审查出问题,按照哪些法规处理,应当有明确的规定。

4、审计内容和审计方法单一

现在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主要是财务审计,很少开展绩效审计,只注重对村居干部经济方面遵纪守法的监督,而对他们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科学利用包括财力资源在内的本地资源,依法有效发展本村居经济的总体情况缺乏审计监督。在审计方法和审计技术方面,大都局限于账项基础审计,采取详细查账的方法,既费时耗力,又不突出重点。较少采用系统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方法,抽样和计算机审计技术也很少得到应用。

5、参加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

由于乡镇街道农经管理人员主要精力用于指导、监督村居财务管理工作,他们的工作经验和知识更新的重点在财务管理方面,不能苛求他们对审计知识全面掌握并运用。基层审计人员成分比较杂,尽管对审计知识和审计方法都有所掌握和运用,但对绩效审计、抽样审计、计算机审计等方面的实用技能还不能很好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尤其在经济发达的城镇社区。

二、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重要性的认识

1、加强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是建设文明、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社区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七大明确要求,党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加强对领导干部和人财物管理使用的监督,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搞好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措施,也是促进村居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内在要求。

2、村居干部在行使公权力时存在不公、不法、不效率现象,对实施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提出紧迫要求

村居干部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城镇社区的具体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中绝大多数克己奉公、勇挑重担,积极带领当地群众发展经济,建设自己美好家园。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村居干部能力素质差,不能很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缺乏干事创业的勇气和智慧,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不力,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还有部分村居干部法制观念淡薄,不遵纪守法,不能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力,给集体事业带来危害;更有甚者,违法乱纪,,大肆侵吞集体财产,成为集体经济的破坏者。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人民检察院四年受理举报线索165件,其中村居干部违法犯罪线索35件,占21.2%,其中分流4件,初查19件,立案侦查8件13人 。山东省临沂市对1305名村级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后,向纪检监察机关和司法机关移送经济案件线索69起,216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山西洪洞县曹生村党支部书记王东记,利用县人大代表和支部书记的身份,摆平工商、税务、公安等方方面面的关系,为儿子不法经营黑砖窑提供保护伞,本来是为人民服务的公权力,却间接地变成了盘剥和压榨劳动人民血汗的工具,这是的又一典型。由此可见对村居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二)建立健全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法规制度

1、制定出台村居集体经济管理法规制度

国务院或财政部和农业部联合制定《村居集体经济财产管理条例》,或者修改完善现行的有关法规,将村居集体经济纳入法制管理范围。各地制定或完善管理办法,覆盖全国每一个村居,使村居集体经济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2、制定对村居干部经济违规违纪的处理处罚办法

制定村居干部经济违法违纪处理处罚法规,明确村居干部经济违法违规后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执法主体是哪个部门,执法程序如何等等。让村居干部明白,村居干部在行使公权力时,只要不效率、不公正、不合法,就会被追究责任,受到处理处罚,甚至被没收财产、判刑入狱。

3、完善审计法规

一是制定新的审计条例和实施办法时,把对村居经济和村居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明确纳入审计机关职责,表述的具体一些。村居经济不是私有财产,而且有相当一部分是政府对村居建设项目的扶持资金。对村居经济实施审计理所当然是审计部门的职责。二是修改现行法规中对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表述不一致的内容,使所有关于村居经济和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法规制度口径一致,形成协调周密的法规体系。

(三)加强基层审计队伍建设

整合基层 审计资源,将农经管理部门负责审查监督的职能合并到审计部门,成立县区审计部门的派出机构,其职责之一就是对村居经济和村居干部经济责任进行审计。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实施国家审计的最高法律是《审计法》,该法规定的国家审计主体只有各级审计机关。因此,十分必要整合参与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人力资源,增加基层审计人员编制,注重对基层审计人员的业务培养,推动并出色完成村居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