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雕塑的艺术价值8篇

时间:2023-08-10 09:22:57

雕塑的艺术价值

雕塑的艺术价值篇1

[关键词]素描 形体 结构

在素描广义的概念中,我们对它的定义是:一种用铅笔、粉笔等为媒介,以线条来描写物体或景象的艺术,而中文《辞海》里的解释是:素描是一种绘画术语,主要以单色线条和块面来塑造物体的形象,以锻炼作为主体的人对客体对象的观察能力和创作者以表达物象的形体、结构、动态、明暗关系为目的一种造型艺术。雕塑和素描同属视觉艺术范畴,尽管雕塑属于一种静态、可触、可观的三维造型形式,它需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但是素描作为一种单纯、朴素的绘画形式对表现三维空间的雕塑艺术的作用和意义是深刻而远大的,因为学习雕塑时需要培养创作者的立体形态的思维方式,而素描恰恰能够为雕塑创作在表现形式上的需要提供了多种可能性,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素描正确的观察方法同样适合于雕塑创作

我们知道:素描和雕塑都需要 “整体——局部——整体”这种正确的观察方法,这是因为二者同属视觉艺术和造型艺术都需要对客观事物进行整体的观察,这种观察从形体的整体中观察其局部的变化,再将形体的局部细节连贯起来进行整体的把握。在这里,素描对雕塑创作的积极意义就在于:它能够更容易敏锐鲜明地捕捉到客观物象大的形体结构,动态特点以及正常的比例关系,观察方法这一点对雕塑作品创作中非常关键,例如,作为一个雕塑家如果他有较强的素描基础,那他在观察形体的整体把握上就能够更加准确和容易的把握客观形体的整体性和协调性。其次在雕塑局部细节上,雕塑家如果有着较强的素描表现能力,同样,虽然落笔在局部细节的刻画上,但创作者头脑中对客观对象的具体特征的塑造也将更加深刻、生动和准确。可见,对素描基础的训练将有助于提高创作者把握塑造形体的整体意识,对局部细节的塑造和表现能力,画好素描不但培养正确的观察物象的能力,还将培养人有认真研究客观对象的习惯,而这种方法和习惯在雕塑创作中恰恰是雕塑家需要的,它使雕塑家的理论和技法教学在学生雕塑学习的初级阶段更加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因为在雕塑创作中和人们在素描技能的使用过程中,对客观对象外轮廓的归纳和系统化将有助于我们去学习和理解客观物象在三维空间中的基本特点,因此只有当我们掌握了素描的一些基本特点,我们才能更深入的理解雕塑艺术。所以,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察方法,那么创作者所产生的感受也就不完整或失去准确性,失去应有的价值,有什么样的观察方法就有什么样的表现方法,可见素描的观察方法在雕塑学习中的影响是深刻的。

2、素描为雕塑在表现对象的形体和内在结构的正确理解上提供了多种可能

在素描训练过程中,培养学生对客观物象的认真观察和对形体结构的敏锐反映能力是首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雕塑学习中同等重要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客观物象的形体是由它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结构组成,其形状和体积表现千姿百态,学习者需要善于把它归纳和组成近似的形体,以便更准确地把握其形体特征。例如,在素描训练中如果我们能很好的解决抓住物象中的大的基本形,那么我们在雕塑学习中对基本形的把握就可以摆脱许多细节产生的干扰,将自身的注意力集中在形体大的倾向上,通过客观对象的整体性给人产生以更肯定、清晰和印象深刻的形体。因为形体不仅是我们认识客观事物和掌握造型能力的最基本的因素,而且它是代表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的主要成分。我们只有通过对素描的训练,才能把握了形体和理解客观对象的内在结构(结构是客观物象内部的构成与排列,没有结构就是没有形体,内部结构注定了外部特征的形象)。而结构又分为两种,即解剖结构和几何结构,解剖结构是指客观对象的内在构造特点,比如人体中的组织结构等等都是人体的解剖结构,而几何结构却是从解剖结构中体现出来的形象的大块面的基本形状,人们习惯用相似的几何形状来概括和进行认识,我们就称之为几何结构,也就是“形体”,它是指形象结构的外形概括和几何形化,它带有艺术家更多的个人意识和创造性。在立体空间中,无论是多么复杂的形体,我们都可以概括到最简单的几何形体中去进行剖析、简化。因此,在雕塑学习中对造型能力培养的过程就是抓住“体积观念”这根主线并用相似的几何形状来观察三维空间中存在的物象,只有使任何复杂的形体都归纳到最简单的几何形体之中,才能使我们掌握雕塑创作的基本语言,加强作品的空间感和体量感。由此可见,利用素描绘画中几何结构的 “体积观念”将有助于我们克服孤立观察形体的弊端,提高对形体的思考、认识和把握。

3、在人体透视关系和雕塑纵深感的处理上

艺术家德加曾说:“素描表现的对象不外乎是对形体的观察”。这里的“观察”,实质上就是对形体的一种思维、思考的方式,是对物象的空间构造、形体、透视、明暗等造型现象的一种特殊的认知方式。当这种认知方式形成系统化以后就成为了解剖学、透视学这样的学科,它们的产生为一切造型艺术注入了更多的科学理性因素。因此,当我们掌握一定的解剖学和透视学的知识时,我们就能够用立体观察法——多视点、多角度、多方位的观察对象和正确地理解、分析客观对象内部的构造特点。素描对雕塑艺术最大的积极意义主要体现在浮雕的制作上,我们知道浮雕是雕塑与绘画结合的产物,用压缩的办法来处理客观对象,靠透视等因素来表现三维空间,用雕刻的方法来表现绘画中的效果,是在二维空间中通过素描的近大远小的观察方法,按层次压缩在雕塑平台上,距观者近的形体压缩的多,离观者远的形体压缩相对的就少,具体程度要根据人物姿态变化和具体效果而定,以此来表现形体的高低起伏,明暗对比,以及层次感与纵深感(即虚拟的三维物理空间),使观赏者在观看具有透视变化的二维平面画面时产生三维空间效果的错觉,这种立体表现方式的艺术意味比单纯的观看二维平面中的素描艺术更耐人寻味。在素描训练学习和浮雕制作中,我们不仅需要更多的掌握对光线的理解和利用,而且素描中的亮部和暗部的关系和在浮雕中讲究纳阴纳光的原理的一致的,近大远小和近实远虚的素描塑造手段在浮雕艺术上同样影响深刻。可见,当我们能很好的解决素描中的些许问题时,同样,我们在雕塑创作过程中遇到的些许问题就会变的更加容易解决。而且,透视关系给素描和雕塑艺术让我们获得一种纵深感的效果,尤其是散点透视,把几个视域内的景物综合起来,组合在一幅画内,这种多视点的观察方法,比焦点透视更具有综合性、全面性,它不但可以帮助我们去表现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使作者估量出形体的深度,分析出体积的大小,构成的平面造型能在雕塑家眼中呈现出一个立体的状态。

4、素描为雕塑创作的带来的草稿作用

在素描对雕塑艺术的影响中,形体结构与透视这两大问题是最重要的基础内容,我们应该加以高度重视,然而,素描作为取得科学的造型能力的根本手段,它在创作中的草稿功能上、在构图与重心上的把握方面是绘画、雕刻、建筑等创作设计的基础。素描的草稿功能主要体现在素描工具的便捷以及描绘手段的直接,它所体现的就是艺术家经过反复推敲与研究形体的整个过程,它贯穿艺术家从构思草稿开始到最终成品形成的全过程。它的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这两个方面:一方面,素描从来都是被当作为架上绘画或雕塑的准备阶段的最最直接的艺术表现手段,它是雕塑小稿和最终效果的拓本。在《罗丹艺术论》一书中也曾提到:“罗丹的素描,画的很多,有时用钢笔,有时用铅笔,以前,他用钢笔画轮廓,再用画笔染上明暗,这样素描像是阴雕的拓本,或一组阳雕的人物,是纯粹雕刻家的视觉。另一方面,素描作为一种艺术语言载体,它被人们通过利用表现或夸张的语言进行创作,这是艺术家思维的拓展或延伸和最终形成了独具风格的个人面貌特色的表现手段。重心的位置决定着构图的格式,无论在素描或雕塑作品中,作者通过对重心的控制和对构图的处理,来表达的作品的中心内容和作者的真实意图,可见,素描的功能在雕塑上的作用和积极意义是非常大的。

5、结论

总之,素描是一切美术造型的基础。雕塑上取得很大成就的雕塑家无一不是素描大师,无论是米开朗基罗还是罗丹,他们把素描看成绘画、雕刻、建筑的“最高点”,都认为“素描是所有绘画种类的源泉和灵魂,是一切科学的根本。”它用最朴素的形式,揭开了人类视觉艺术的篇章,并在二维的平面墙壁上借助点、线、面和简单的色彩试图记录了有一定三维立体的“造型”活动,它要求我们在雕塑的学习中要充分认识到素描的作用和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冯健亲、冯阳、薛兵.《素描:形体 解剖 明暗》.[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2]陈淑霞.《绘画基础》[M].杭州: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

雕塑的艺术价值篇2

关键词:雕塑艺术;社会文化;特征;价值作用

0 引言

雕塑艺术的历史源远流长,而且不同国家,甚至是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其雕塑艺术的风格都大不相同,每一种风格的雕塑艺术都受该地区的人文环境、风俗习惯和历史因素的影响。同样,在每一个地区雕塑艺术作品身上我们也可以发现该地区有特色的一些影子。例如,我国唐朝时期,经济发达,国土面积大,而且唐朝的女子都以胖为美,因此唐朝时期的雕塑的体积比较大,而且雕塑风格也是一些奢靡、豪华、繁荣的风格,唐朝之后的明清时代,经济发展相对于唐朝弱,因此明清时代的雕塑大多没有唐朝雕塑的那种繁荣、奢靡之风。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国的雕塑艺术已经与世界接轨,但是这些灿烂的历史雕塑艺术会一直是我们国家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2]

1 雕塑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

1.1 反映每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

雕塑艺术是以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为雕塑品,以不同的形象作为雕塑原型,其原型可以来源于古老的传说,也可以来源于口口相传的奇闻异事。雕塑家通过雕塑品将这些原型雕塑出来,既是一种美的享受,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的传承。同时,这些雕塑品也可以为后人研究这个时代的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提供依据。从上文中,我们可以得知唐朝的经济十分发达,从一些出土的唐朝雕塑品中我们更加可以肯定这一点,唐朝最出名的皇帝唐太宗的墓前有一座举世闻名的浮雕石刻―昭陵六骏,浮雕中的六匹骏马每一个都栩栩如生,而且形态姿势各有不同。如此精美的浮雕艺术品和雕刻手法也从侧面印证了唐朝经济的发达。

1.2 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许多雕塑艺术品的雕塑来源于中华文化。例如,孔子是我国著名的儒学家,也是儒学的创始人之一。因此,在许多孔子讲学的地方都有孔子的雕塑品,或是谆谆教导中的孔子,抑或是独自思考的孔子。这些保存下来的雕塑品无一不是在向世人展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儒学文化。雕塑艺术,作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代表,不但在表达一种我们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纪念,更应该是一种鼓舞的力量,鼓舞着我们带着我们中华文化走向全世界,让我们中华文化在世界的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2 雕塑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特征

雕塑艺术在社会文化中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具有社会象征意义,即象征着某个时期全体社会人民最真切的期盼。例如,古时候的人民最害怕的就是天灾和战乱。尤其是战乱,两国交战,不但要牺牲很多士兵,而且交战两国的人民也会久久处于水深火热的生活中。西汉时期的边疆人民饱受匈奴的骚扰,于是西汉派出了霍去病去平定匈奴之乱,历经数年之后,霍去病不负众望,平定了匈奴之乱,但是霍去病却在二十四岁时因病去世。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英雄,在西汉边界修建了很多霍去病的雕像,这些雕像寄托了人们对这位英雄的敬佩与哀思,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于和平生活的向往,希望这位大英雄可以继续保佑他们的和平生活。[3]在每个不同的社会时期,生活在每个不同社会时期的人民生活愿望不同,有的时候希望国富民强,有的时候希望风调雨顺,有的时候希望平安健康,智慧而淳朴的中国人民用艺术将这些美好的向往都表现在雕塑品中,形成每个时期特有的雕塑特色。

3 雕塑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价值作用

3.1 雕塑艺术是城市环境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和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居住地逐渐从农村迁移到了城市。近些年来,城市人口的增长数量一直高于农村人口的增长数量。随着在某一个城市居住的城市居民越来越多,城市建设也会随之越来越完善。日益完善的城市建设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生活的舒适感和满意度,也可以推动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在城市环境建设中首先考虑到的就是绿化,这是与人民健康相关的问题。在绿化工作完成之后,为了进一步推动城市化建设,越来越多的城市建造了许多雕塑品,继而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生活需要。

3.2 放松人们生活的紧张感,陶冶人们的情操

随着生活压力的逐渐增大,在城市中生活的居民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如住房、工作、家庭和孩子等。这些压力在无形中增加了人们生活的紧张感,在这种高度紧张感的生活状态下,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幅度降低。久而久之,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受到影响。在城市建设中增加一些雕塑品可以起到一定的放松人们生活紧张感的作用。例如,一些造型可爱憨厚的小动物雕塑品可以使人们会然一笑,使人们暂时逃离出巨大的紧张感中。除此之外,一些具有鼓舞意义的雕塑可以鼓励生活或者工作失意的人们继续努力,各式各样的雕塑品可以表达各式各样的含义。

3.3 延续与传承城市的人文精神和历史发展

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人文精神,也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发展过程。这些人文精神和历史发展过程如果没有被很好地保留下来,对生活在这个城市的子孙后代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损失。雕塑可以很好地把这些人文精神和历史发展进程保留下来。若干年之后,继续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可以通过这些雕塑感受整个城市一路传承下来的人文精神,也可以在这些雕塑中仔细体会这座城市的历史发展过程,并将这些人文精神继续发扬光大。

4 结语

一个小小的雕塑品,一门看似不起眼的雕塑艺术,其背后都蕴藏着这么丰富的社会意义,雕塑艺术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不容小视,其在社会的进展过程中所起的价值作用也十分巨大,我们应该用心去感受每一份雕塑品带给我们的文化意义,用自己的力量去更好地继承和发扬我们的雕塑文化和雕塑艺术。以上是笔者个人的粗浅之见,文中如有不到之处,还望相关的工作人员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 张迪.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美学价值与理念[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2014(03).

[2] 赵彤,孔超.影响雕塑和壁画艺术与公共空间关系的要素[J].现代装饰(理论),2014(01).

[3] 梁杰亮.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技术与市场,2013(09).

[4] 黄光武.雕塑艺术与博物馆陈列设计创新的思考[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03).

[5] 李新华.岭南传统建筑装饰雕塑艺术的美学特征[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2).

[6] 吴小刚.论现代园林景观与雕塑艺术的融合[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4).

雕塑的艺术价值篇3

关键词:城市雕塑;公共艺术;公共环境;价值

中图分类号:J3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24-0031-03

一、城市雕塑的概念及其特征

城市雕塑是为特定的公共场所或公共环境设计、创制的艺术,是公民社会中人们表达情感、交流心声与平等对话的一种工具和行为方式。因此,城市雕塑也被称作“公共环境艺术”和“市民艺术”等。

城市雕塑通常具备以下两个基本特征:

一是公共性。“城市雕塑”的设置本质上是一种公众行为,由公众为反映和诉诸其自身社会的、物质的、历史的和政治的需求而创制;要不要设置雕塑,设置什么样的雕塑,最终都应该由公众来决定,具体操作者很大程度上仅仅是公众的代言人和公众行为的执行者,而不是训导者。

二是环境性。环境性是城市雕塑与其所在环境(城市中某一地点或场所)联结成为有机整体的属性。就此而言,城市雕塑不存在于独立的形式,它只是整体城市、建筑环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要素,并同环境中其他构成要素之间保持一种相辅相成的良性互动关系。进一步说,离开了所处的具体环境,城市雕塑就会受到损害,亦或变成了另外一种意义上的东西。

以上基本特征进而派生出城市雕塑的其他特性:

第一,欣赏的强制性。既然为特定的公共场所或环境而设计和创制,城市雕塑自身就成为公共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可以不去美术馆或专业画廊观摩“架上绘画、雕塑”,可是只要身处公共空间,人们就会或者不得不看到设置在那里的城市雕塑;第二,形式的“审美性”。公共艺术的作用在于提升或创造公共空间的文化品位与精神功能,提高公共环境的美度。这就奠定了城市雕塑在城市和建筑环境中的本质作用与基础性地位,“形式美”便愈发不可或缺。

二、城市雕塑的当代价值

从城市雕塑的本质和创作根源上看,它一开始就带着一种强烈的满足公共需求,体现社会、地域、场所集体精神,表现和探讨公共事务等的目的性。它是公共空间的高级文化形式,是当代城市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具体地讲,作为公共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城市雕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一)打破城市“钢筋水泥之森林”的固有形态,活跃城市氛围。这方面的例子俯拾即是,比如大部分的构成主义、有机主义及其他流派的雕塑格调多活泼轻快,具有愉悦感、新奇感和时代感,是城市公共空间中活跃的景观元素。约翰.亨利(美国)为深圳创作的《深蓝》(图一),三片深蓝色喷漆钢板相贯而立,方向各异的深蓝色长杆穿插其中,线面在对比中完成调和,没有叙述,没有情节,溢于其中的只有明快的色调,一种力的较量和均衡统一了主题。周围相同色系的建筑物在其搭配下立刻显得活跃而充满生机。

(二)反映地方风光,融汇历史文化,提高整个社会的美育感受力。城市雕塑是人文精神与物质体量的高度融合的艺术。一方面,各种寓言、神话、传说、民俗以及史实成为新时期城市雕塑的得力素材和主题,它的存在是该地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或是社会结构的一个环节;另一方面,在商业街道和主题公园定期举行的各类临时性艺术作品展览,又促使固封于陈列馆中的架上艺术走下“艺术殿堂”,成为城市生活中一个触目可及的内容,既宣传了作品又普及了大众美育。

(三)转换了一般艺术品的角色。今日的城市雕塑已然脱离高、大、全的说教模式,转而成为城市生活的参与者和公共空间的服务者。城市雕塑可以具备装点城市景观、增添生活情趣、舒缓压力、提供游戏和娱乐等等功能。醒目的雕塑,或具有休憩功能的雕塑设施可以吸引行人停留下来赏评或相互交谈,从而为公共环境中的群体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位于四川成都的“活水公园”之所以有“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的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的美誉是与其中的独特雕塑群分不开的,(图二)这些雕塑群由著名雕塑家邓乐及其合作者设计完成,巧妙地把雕塑的概念融合于一个大型的水净化系统中:把从府南河里抽上的水注入沉淀池,然后一路流经这些雕塑群、植物塘、养鱼塘、氧化沟等地,最终得到净化,重返府南河。最有趣的是几处利用气旋原理设计的独特的雕塑设施,使水流如山涧溪流般回旋跳跃,意趣无穷,经常吸引游赏的大人、小孩在此戏水、休憩、谈天说地。出色的雕塑群营造出林水相依、天人合一的和谐氛围。此时的雕塑已超脱其一般的艺术品意义而成为人与环境、人与人之间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展示艺术家的个性风格和先锋观念。艺术审美的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受众,也为艺术家所拥有。城市雕塑走入社会,带来了广泛的关注和交流,这种近乎强制性的公共艺术,为社会大众带来艺术家们的独特视角,许多前卫的艺术观念在此得以展示,对普通群体形成视觉与观念的冲击。苏索(西班牙)在北京国际雕塑公园的参展作品《盘的开启》(图三)通过一组半合半启的圆盘,欢快而机巧地展现给人们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金属的轻巧感和机械的精致美,在统一的模数中通过角度变化略显不同,光线在此成为主导视觉的一种手段。光感和光影,通过圆盘的不同开启角度形成了丰富的明暗影调。而最为奇妙的是,作品在形体的展示中,又暗示了一种过程性的概念,雕塑静止的终极形态似乎不足以表示作品的全部意义。这里,圆盘展开和开启的瞬间,成为人们脑海中一个触不可及又抹之不去的幻影。一种行为艺术的特质被赋予在这寂静无声的作品之中。

(五)城市雕塑在诸多影响公共空间品质的方面,城市文脉的影响最为深远和广泛。强调城市公共环境的可识别性与文化多样性是新时期城市雕塑的主导内容,艺术作品由此不再是艺术家单纯表现自我的途径和手段,追求公共环境的高品质成为艺术创作的中心,文脉作为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的深层次内容,也就成为公共艺术创作中的焦点与核心。

不同城市、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文化赋予城市雕塑以特定内涵。城市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文化水平的象征,具有其他文化所无法替代的作用。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是西班牙的毕尔巴鄂市,在之前这是一个全世界都鲜有人知晓的小城市,但是,随着美国建筑师弗兰克.盖里(Frank Gehry)为该市所设计的古根海姆博物馆的建成,一举使这座城市成为20世纪世界最大的亮点之一。(图四)这个把生机性和现代工业材料有机结合起来的巨型建筑式雕塑让全世界的人们重新认识人类对空间构成梦想的当代性质,仅在它开放的第一年,门票收入就占该地区的GDP的0.5%。一座“特别的城市雕塑”不仅带动了这个城市的知名度,还丰富了这个城市的文脉,拉动了这个城市的经济。

三、结语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城市雕塑”这一公共艺术形式越来越深入到广大群众生活中,逐步遍及各类公共场所,其价值也逐渐地被广大群众所认知。它强调对公众的尊重和对环境的整合,既丰富了城市景观,也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又拓展了社会价值观和审美观。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大踏步前进,充分认识城市雕塑的价值、认识公共艺术的价值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应用,将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如快马加鞭,日新月异!

参考文献:

[1]于美成.当代中国城市雕塑.建筑壁画[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

[2]钱绍武,范伟民.中国雕塑年鉴[M].安徽:安徽美术出版社,2005.

[3]马钦忠.公共艺术基本理论[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8.

[4]王鹏.城市公共空间的系统化建设[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2.

雕塑的艺术价值篇4

关键词:公共环境雕塑 社会价值 艺术价值 人文价值

公共环境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水平的象征,它对城市面貌的美化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有其它文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独特功能。它既可以歌颂业绩,纪念历史人物,宣扬民族文化,反映时代精神,又可以装饰环境,美化和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群众进行美和思想教育;它不仅可以用艺术的感情鼓舞群众,而且能以美的形象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好的公共环境雕塑往往成为一代文化、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标记。它既为当代服务,又为未来留下不易磨灭的足迹,成为历史的见证,有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代替的巨大的社会功能,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公共环境雕塑是以表现生活为根本的,也就是时间—空间的序列变化引带出一种氛围、一种意境或者是一种气势的序列变化,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从而激发人的情感活动。公共环境雕塑如同音乐一样,它超出了环境美化的功能,直接表现出有预定指向的目的性和思想主题。

如果我们利用价值论研究公共环境雕塑的审美问题、艺术问题,就可以摆脱单纯地从认识论研究审美观所带来的许多缺陷和积弊。这样不仅避免了那些普遍存在的对公共环境雕塑的泛意识、泛认识的印象,同时也能自觉地引导人们去探索公共环境雕塑的艺术价值,为公共环境雕塑的发展开创一个光辉的前景。但是,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在公共环境雕塑的价值论中属于较高层次,而且比较难以把握。

公共环境雕塑的艺术构思是公共环境雕塑创作的核心,它要求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仅有好的雕塑技巧并不一定能产生好的作品。创作构思包括了作者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从定题选点与分析原始资料直接组织造型构思,要求作者不单纯作形式上的处理,重要的是总体结构的安排。 公共环境雕塑的艺术构思还应体现在它的生动性上,应该赋予雕塑所用的石头或金属以生命,这在构思时应首先考虑。

公共环境雕塑的艺术价值表现在要处理好真实与自然的关系,不能为了讲求真实就被动地无选择地抄录自然,个别现象的外表抄录即使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也不能说它们是艺术。雕塑家的任务应是在许多个别的现象中,抽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本质特征,加以形象地概括,才能产生主题明确的艺术品。在创造中不应把直接形象作为追求的第一位,而应把握产生这一形象的原因,即为什么产生这一姿态、这一情绪、这一愿望。

公共环境雕塑的大影像和外轮廓构成了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另一个侧面,对那些矗立在山顶、海边、广阔的平原或河岸的雕塑来说,以解决雕塑的外轮廓和影像作为创造的重要环节尤为必要。因为这些雕塑,近观机会少,远看机会多,人们不容易接近。如果雕塑安置在城市建筑群里的中心广场,雕塑四周的环境是建筑物,那么就要认真考虑雕塑的外轮廓影像与四周建筑物外轮廓线的关系问题,应当力求使周围的建筑群形象与雕塑形象形成有机整体。

公共环境雕塑应服从于创造意境的要求,要有助于扩大空间,要有助于丰富欣赏者的美好感受,令欣赏者从有限的空间看到无限的空间。由于公共环境雕塑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于扩大空间、构成意境,使欣赏者突破有限、通向无限,因而它就可以使欣赏者对整个宇宙、历史及人生产生一种富有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公共环境雕塑同其它门类的艺术一样,具有人文的价值,这不仅取决于公共环境雕塑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而且因为它倾注了雕塑家的认识与感情,内涵丰厚隽永,表现完美动人,兼具社会与人文的双重价值,因而具有永久魅力。

公共环境雕塑,虽然有各种材料,但却是奇妙的,富有人性的,它起着使人同自然进行交流的某种媒介作用。仅此,雕塑比起公共环境空间中的其它建筑物,便与人更贴近。 转贴于

参考文献:

①郑觐、潘绍棠编著:《世界雕塑全集》,河南美术出版社,郑州,1989。

雕塑的艺术价值篇5

关键词:公共环境雕塑 社会价值 艺术价值 人文价值 

 

公共环境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水平的象征,它对城市面貌的美化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有其它文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独特功能。它既可以歌颂业绩,纪念历史人物,宣扬民族文化,反映时代精神,又可以装饰环境,美化和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群众进行美和思想教育;它不仅可以用艺术的感情鼓舞群众,而且能以美的形象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好的公共环境雕塑往往成为一代文化、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标记。它既为当代服务,又为未来留下不易磨灭的足迹,成为历史的见证,有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代替的巨大的社会功能,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公共环境雕塑是以表现生活为根本的,也就是时间—空间的序列变化引带出一种氛围、一种意境或者是一种气势的序列变化,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从而激发人的情感活动。公共环境雕塑如同音乐一样,它超出了环境美化的功能,直接表现出有预定指向的目的性和思想主题。 

 

如果我们利用价值论研究公共环境雕塑的审美问题、艺术问题,就可以摆脱单纯地从认识论研究审美观所带来的许多缺陷和积弊。这样不仅避免了那些普遍存在的对公共环境雕塑的泛意识、泛认识的印象,同时也能自觉地引导人们去探索公共环境雕塑的艺术价值,为公共环境雕塑的发展开创一个光辉的前景。但是,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在公共环境雕塑的价值论中属于较高层次,而且比较难以把握。 

公共环境雕塑的艺术构思是公共环境雕塑创作的核心,它要求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仅有好的雕塑技巧并不一定能产生好的作品。创作构思包括了作者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从定题选点与分析原始资料直接组织造型构思,要求作者不单纯作形式上的处理,重要的是总体结构的安排。 公共环境雕塑的艺术构思还应体现在它的生动性上,应该赋予雕塑所用的石头或金属以生命,这在构思时应首先考虑。 

公共环境雕塑的艺术价值表现在要处理好真实与自然的关系,不能为了讲求真实就被动地无选择地抄录自然,个别现象的外表抄录即使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也不能说它们是艺术。雕塑家的任务应是在许多个别的现象中,抽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本质特征,加以形象地概括,才能产生主题明确的艺术品。在创造中不应把直接形象作为追求的第一位,而应把握产生这一形象的原因,即为什么产生这一姿态、这一情绪、这一愿望。 

公共环境雕塑的大影像和外轮廓构成了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另一个侧面,对那些矗立在山顶、海边、广阔的平原或河岸的雕塑来说,以解决雕塑的外轮廓和影像作为创造的重要环节尤为必要。因为这些雕塑,近观机会少,远看机会多,人们不容易接近。如果雕塑安置在城市建筑群里的中心广场,雕塑四周的环境是建筑物,那么就要认真考虑雕塑的外轮廓影像与四周建筑物外轮廓线的关系问题,应当力求使周围的建筑群形象与雕塑形象形成有机整体。 

公共环境雕塑应服从于创造意境的要求,要有助于扩大空间,要有助于丰富欣赏者的美好感受,令欣赏者从有限的空间看到无限的空间。由于公共环境雕塑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于扩大空间、构成意境,使欣赏者突破有限、通向无限,因而它就可以使欣赏者对整个宇宙、历史及人生产生一种富有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公共环境雕塑同其它门类的艺术一样,具有人文的价值,这不仅取决于公共环境雕塑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而且因为它倾注了雕塑家的认识与感情,内涵丰厚隽永,表现完美动人,兼具社会与人文的双重价值,因而具有永久魅力。 

公共环境雕塑,虽然有各种材料,但却是奇妙的,富有人性的,它起着使人同自然进行交流的某种媒介作用。仅此,雕塑比起公共环境空间中的其它建筑物,便与人更贴近。

参考文献: 

①郑觐、潘绍棠编著:《世界雕塑全集》,河南美术出版社,郑州,1989。

雕塑的艺术价值篇6

关键词:公共环境雕塑 社会价值 艺术价值 人文价值 

 

公共环境雕塑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文化水平的象征,它对城市面貌的美化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具有其它文化艺术形式难以替代的独特功能。它既可以歌颂业绩,纪念历史人物,宣扬民族文化,反映时代精神,又可以装饰环境,美化和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潜移默化地对群众进行美和思想教育;它不仅可以用艺术的感情鼓舞群众,而且能以美的形象陶冶人们的思想情操。好的公共环境雕塑往往成为一代文化、一个国家、一座城市的标记。它既为当代服务,又为未来留下不易磨灭的足迹,成为历史的见证,有其它艺术形式所不能代替的巨大的社会功能,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价值。 

公共环境雕塑是以表现生活为根本的,也就是时间—空间的序列变化引带出一种氛围、一种意境或者是一种气势的序列变化,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从而激发人的情感活动。公共环境雕塑如同音乐一样,它超出了环境美化的功能,直接表现出有预定指向的目的性和思想主题。 

 

如果我们利用价值论研究公共环境雕塑的审美问题、艺术问题,就可以摆脱单纯地从认识论研究审美观所带来的许多缺陷和积弊。这样不仅避免了那些普遍存在的对公共环境雕塑的泛意识、泛认识的印象,同时也能自觉地引导人们去探索公共环境雕塑的艺术价值,为公共环境雕塑的发展开创一个光辉的前景。但是,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在公共环境雕塑的价值论中属于较高层次,而且比较难以把握。 

公共环境雕塑的艺术构思是公共环境雕塑创作的核心,它要求多方面的艺术修养,仅有好的雕塑技巧并不一定能产生好的作品。创作构思包括了作者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从定题选点与分析原始资料直接组织造型构思,要求作者不单纯作形式上的处理,重要的是总体结构的安排。 公共环境雕塑的艺术构思还应体现在它的生动性上,应该赋予雕塑所用的石头或金属以生命,这在构思时应首先考虑。 

公共环境雕塑的艺术价值表现在要处理好真实与自然的关系,不能为了讲求真实就被动地无选择地抄录自然,个别现象的外表抄录即使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也不能说它们是艺术。雕塑家的任务应是在许多个别的现象中,抽出具有普遍意义的本质特征,加以形象地概括,才能产生主题明确的艺术品。在创造中不应把直接形象作为追求的第一位,而应把握产生这一形象的原因,即为什么产生这一姿态、这一情绪、这一愿望。 

公共环境雕塑的大影像和外轮廓构成了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的另一个侧面,对那些矗立在山顶、海边、广阔的平原或河岸的雕塑来说,以解决雕塑的外轮廓和影像作为创造的重要环节尤为必要。因为这些雕塑,近观机会少,远看机会多,人们不容易接近。如果雕塑安置在城市建筑群里的中心广场,雕塑四周的环境是建筑物,那么就要认真考虑雕塑的外轮廓影像与四周建筑物外轮廓线的关系问题,应当力求使周围的建筑群形象与雕塑形象形成有机整体。 

公共环境雕塑应服从于创造意境的要求,要有助于扩大空间,要有助于丰富欣赏者的美好感受,令欣赏者从有限的空间看到无限的空间。由于公共环境雕塑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在于扩大空间、构成意境,使欣赏者突破有限、通向无限,因而它就可以使欣赏者对整个宇宙、历史及人生产生一种富有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公共环境雕塑同其它门类的艺术一样,具有人文的价值,这不仅取决于公共环境雕塑具有广泛的社会性,而且因为它倾注了雕塑家的认识与感情,内涵丰厚隽永,表现完美动人,兼具社会与人文的双重价值,因而具有永久魅力。 

公共环境雕塑,虽然有各种材料,但却是奇妙的,富有人性的,它起着使人同自然进行交流的某种媒介作用。仅此,雕塑比起公共环境空间中的其它建筑物,便与人更贴近。 

 

参考文献: 

①郑觐、潘绍棠编著:《世界雕塑全集》,河南美术出版社,郑州,1989。

雕塑的艺术价值篇7

陶瓷雕塑并不是简单的艺术品设计,而是运用陶瓷工艺技术,经过不断地加工创作将雕塑与陶瓷结合,从而塑造出更有艺术价值、更精美的陶瓷产品。陶瓷雕塑产品的价值功能在于,它可以在不同的场所摆放呈现,如博物馆、寺庙、家具城以及会客厅等的摆放陈列。通过环境的美化和人工布局的加工,可进一步优化陶瓷雕塑产品的陈列环境,从而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要。同时,一些历史悠久的陶瓷雕塑产品的欣赏价值较高,不仅可以满足人们精神方面的需求,还具有收藏价值。因此,陶瓷雕塑产品除了具有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之外,还可以满足人类物质方面的需求。陶瓷雕塑是陶瓷业中给人强烈的审美感受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陶瓷的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在隋朝时期就开始了陶瓷雕塑产品的发展创作,创作的陶瓷雕塑产品外观精美、质地优良、风格多变。相较于其他陶瓷种类、特征而言,陶瓷雕塑产品更加受到人们普遍的欢迎和青睐。发展到清朝时期,我国的陶瓷雕塑产品驰名海内外,享誉世界。直到现代化发展的今天,陶瓷雕塑产品依然盛名不衰,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我国的陶瓷雕塑产品设计发展具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性。传统的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经历了百年的岁月,具有历史感。随着科技大发展和陶瓷雕塑工艺的进步,陶瓷雕塑产品设计也在不断转变。陶瓷雕塑工艺设计师们不再倾向于形式单一、固定的表现力。随着时代的进步,陶瓷雕塑设计信息交流传递的普及。创意性地表达陶瓷雕塑产品成为更多工艺设计师的设计出发点,陶瓷雕塑产品的发展历久弥新。陶瓷雕塑的设计体现在陶瓷产品本身的艺术语言表达方面。陶瓷雕塑工艺设计师们通过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的文字化、图形化和色彩化,从而不断地掌握陶瓷雕塑设计的原则。陶瓷雕塑设计的过程是遵循陶瓷雕塑产品设计原则和创作方法的创新过程。设计师们不仅要满足客户的设计需求,还要让广大消费者取得认可和认同。因此,陶瓷雕塑产品的发展是在传统的基础上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

2陶瓷雕塑产品的设计特点

陶瓷雕塑产品的创意越来越青睐于历史文化的积淀以及渗透,尤其是倾向于中国的历史文化。陶瓷雕塑产品的创作设计不仅注重陶瓷雕塑产品的特点表达,更是通过设计者情感的表现、设计信息的传递,从而增强陶瓷雕塑产品的视觉传达和视觉冲击。因此,陶瓷雕塑产品具有自身的设计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陶瓷雕塑产品审美自由多样

我国瓷器雕塑艺术品主体、客体的审美具有很大的自由性。关于陶瓷雕塑在新产品创作过程中的审美自由首先体现在客体上。时展推动了人们的审美观念的提升,陶瓷雕塑产品也以审美客体的身份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就陶瓷雕塑产品自身而言,陶瓷雕塑产品的制作原材料、创作过程、制作工艺技术、设计原则和设计方法都充满了自由多变性。同时,陶瓷雕塑设计师的创作过程具有偶然性和多变性,创作方法和设计理念是随着设计者的设计灵感不断地修改变化。正是由于这一偶然多变性,陶瓷雕塑产品的“新奇”便抓住了广大审美主体的心。其次,陶瓷雕塑产品的审美主体自由多样。陶瓷雕塑产品的审美客体自由多变,其审美主体也是自由多样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及人们审美、精神需求的提高,就陶瓷雕塑产品的欣赏主体来说,其自由多样的发展是随着审美客体的自由多变发展的。对于陶瓷雕塑产品而言,其功能价值在于服务于广大消费者,并取得审美主体消费群的认同和认可。不仅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会对审美主体的审美有所改变。就审美主体消费群自身来说,随着年纪的增加、阅历的丰富以及心态的变化,其审美需求都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正是由于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要求的自由多样变化,因此,在陶瓷雕塑产品的创作过程中,要不断地推陈出新,发展创作新的陶瓷雕塑艺术品,从而满足消费者的审美需要。

2.2陶瓷雕塑产品创新多变

对陶瓷雕塑新产品的创作而言,只有不断创新,推陈出新才能发展。世间百态,瞬息万变,陶瓷雕塑产品作为一种审美客体,也需要根据审美主体的发展不断变化而不断创新。陶瓷雕塑产品在创作过程中具有强有力的竞争力,创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从隋代开始,经历唐、宋、明、清、民国一直到今天,陶瓷雕塑产品一直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正是在每个时期,陶瓷雕塑不断地根据时代的发展特点而创新,所以陶瓷雕塑产品才能历久弥新。正是因为创新,陶瓷雕塑产品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才能不断发展。因此,创新不断地推动陶瓷雕塑产品的发展,使其有经久不衰的鲜活的生命力。

2.3陶瓷雕塑产品设计目的明确

在艺术家创作陶瓷雕塑产品的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从而将设计原理、创作灵感、设计原则和方法融入陶瓷雕塑的创作中去,制作出精美的、有价值的新产品。正是艺术家们在新产品创作之前,便有了明确的目的,才有新产品不断涌现在我们的眼前。同时,对于陶瓷雕塑来说,不仅要取得广大消费者的认可,还要明确陶瓷雕塑产品的商业经济价值以及生活使用价值,从而服务于广大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和物质需求。所以在陶瓷雕塑产品的创作过程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然后带着这些目的性,将创新融入陶瓷雕塑新产品的创作中。陶瓷雕塑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才能在历史长河中立于不败之地。

3探析陶瓷雕塑产品的设计要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尤其是现代工业的飞速前进,对现代陶瓷雕塑产品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要兼具多重性,从而实现产品的多功能价值。

3.1对陶瓷雕塑产品的艺术价值要求

在陶瓷雕塑产品的艺术价值上,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秦代的兵马俑,唐三彩,融入书法、绘画的宋瓷。宋代的陶瓷在艺术价值追求上迈上了一个新时代,主要表现为瓷质光洁、造型优美、风格多样。明清两代的产品则主要表现为雄健、豪放、凝重。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的进步和丰富,陶瓷雕塑中融入的文化艺术价值更加丰富多样。

3.2对陶瓷雕塑产品的实用价值要求

雕塑的艺术价值篇8

论文摘要:木雕艺术在我国存在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发展至今,仍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木雕作为一种既实用又具观赏性的艺术种类,发展至今成为现代雕塑艺术的一部分,丰富了现代雕塑艺术的内容。传统木雕历经时代变迁,但仍经久不衰,与它自身的艺术价值是分不开的。随着时代的发展。雕塑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成熟。传统木雕和现代雕塑共同组成了当今的雕塑艺术。在本文中,笔者将就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传统与艺术的联系这三方面展开探讨,与大家一起来探讨雕塑艺术,欣赏雕塑艺术。

雕塑艺术自出现以来,对人们的审美观和审美高度都有了定的改变,在古代的文明中,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利价值。人类生活是有两种需求构成的,即物质需求和功能需求。木雕却能将这两种需求集于一身,同时满足人们的这两种生活需要。所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木雕始终有着自己的位置,并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传统木雕发展至今。已成为今日雕塑艺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的分析传统木雕、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一、传统木雕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中国雕塑源远流长,在史前就显示出相当高的水准。中国雕塑虽然艺术价值高,但是在古代,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长期以来,人们对于中国雕塑的知识十分缺乏,甚至可以说,木雕在古代并不是一个上得了大雅之堂的艺术作品。www.133229.COm这是因为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学术思想的狭隘性在作祟。在我国古代,文人墨客、达官贵人等一些腐朽的传统文人士大夫崇尚的艺术是“琴、棋、书、画”,这些艺术不需要花费体力,是一种象征身份和修养的技能,看作是一种修养。同样是艺术,木雕艺术受到的待遇则有着天然之别,那些文人士大夫并没有觉得这是一种艺术,只是制造业的一种。像木雕这种需要跋山涉水采集原材料,又需要一些刀、锉等之类的工具雕琢才能完成的物品,那些所谓的上层人士是不屑一顾的。木雕都是由一些民间艺人完成的,他们将雕塑当成自己养家糊口的一门手艺,并没有觉得有多高的艺术价值。中国雕塑始终难以获得当权者的重视,在传统的文明史上根本没有获得相应的地位。由于从事雕塑活动,大多是一些民间艺人,他们大多文化知识不高,动手能力较强,但是理论研究方面则是有欠缺的。没有人能够自觉地把它的美学观念形成系统完整的理论推送到历史舞台。雕塑技术一代代的传承下来,只能依靠工匠们跟着中国画的形式模仿和制作,作为一种赚钱的手艺中传承下来。使得雕塑艺术本身失去了自己独特的创造力与语言表现形式,这种将传统雕塑低级的奴隶化的观念延续至今。

传统的木雕作为传统雕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木雕与同时期的其他国家的雕塑相比,是技术成熟最快的。当埃及雕塑缺少生气和精神的灌注的时候,我国雕塑已经进入了一种抒发情感与自然和谐的境界。虽然在美学方面的系统理论缺乏,是一个缺憾,但是发展至今,我们可以根据一些出土的古代雕塑做研究来弥补这一缺憾。传统雕塑在现代的雕塑史上得到了它应有的地位。现代雕塑是对传统雕塑的继承发展,虽然现在已经进入工业化,有关雕塑的很多工作可以依赖机器来完成,但是这并不影响现代雕塑的艺术性,而是在传统雕塑的基础上对加工方法进行了补充和创新。现代木雕与现代雕塑是一种继承关系,而传统雕塑永远是现代雕塑艺术殿堂里不可缺少的重要角色。

二、现代雕塑与现代雕塑艺术的联系

现代雕塑艺术在作品上极其丰富,但是多而精的,并不杂。大致上可以分为一下几类:宗教雕塑、明器雕塑、陵园雕塑、纪念雕塑、装饰雕塑和工艺雕塑等,这是按照雕塑的功能划分的。

宗教雕塑的出现与我国的文明是分不开的。我国自古以来是一个信奉佛教的国家,全国各地供奉着各种佛像,雕塑这些佛像就形成了今天的宗教雕塑。宗教雕塑一方面拓宽了雕塑的范围,但是也对雕塑产生了一定的限制。因为中国人很重视佛教,所以雕塑佛像更是不能越雷池一步,永远按照传统的风格来,这样雕塑本身就失去了创造力和生机,没有了进步的空间。保存至今的宗教雕塑,其艺术价值由于其本身的历史性而得到提升,越是久远的雕塑在现代雕塑艺术中的地位越重要。

明器雕塑作为现代艺术的一部分,艺术成就也是非常高的。明器雕塑是以虚拟物象的模式,分为实物和虚拟两大类。明器雕塑的材料有木、陶、竹、金属、石材等,将这些原材料通过美学设计和技术加工,就形成了中国雕塑史上最具象征意义的一类雕塑,这种雕塑史为了代替原始社会残酷的人葬制度而产生的。现代雕塑中,已经没有了这类作品,但这不能磨灭明器本身的艺术价值。

纪念性雕塑在现代雕塑中十分常见,一些学校、一些标志性的地方总会有一些纪念性的雕塑。比如南京中山陵的孙中山像的雕塑就是一种近年性的雕塑。在今天,但凡有一些值得纪念的人或事出现,人们总会希望有个雕塑出现来纪念这一人或事。在现代雕塑艺术中,纪念性雕塑的实用性很强,而且发展形势良好。

装饰性雕塑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十分常见,紫禁城的门楣、栏杆、梁柱上随处可见这种装饰性雕塑。样式之多变、技法之娴熟、艺术价值之高是现代雕塑所无法比拟的。可以说装饰性的雕塑是我国雕塑史上的一座丰碑。装饰性的雕塑也受到现代人们的喜爱,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这种古老的艺术形式。现代雕塑中的装饰性雕塑也处在蓬勃的发展之中,在现代雕塑艺术成就上也是种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工艺性雕塑是既有实用功能又有独立的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在现代雕塑中尤为受到关注和喜爱,但是由于自唐代以后失去了创造性,发展至今的艺术成就并没有很大的提升。无论是哪一类的雕塑,都是现代雕塑大家族中的一员,也都在现代雕塑艺术中有着属于自己的独特地位,是不可替代的。

三、传统与艺术的联系

传统术雕与现代雕塑代表的是不同时期我国雕塑艺术的成就,有了传统艺术的传承,雕塑艺术的成就才会越来越高,直至成为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传统的雕塑发展至今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新石器时代开始至汉代,雕塑艺术由简单的小件雕刻发展成为严峻风格的汉代雕塑。在这期间,雕塑发展迅速,走上了一盒巅峰。保存至今的秦朝兵马俑是雕塑史上的经典中的经典,形象生动、蔚为大观,自出土之后,令中外游客折服。这个时划的雕塑是在中国雕塑史上甚至在人类艺术史上都有着重要价值。

第二阶段,是有汉代至唐代,这个时期是雕塑艺术发展的繁盛时期,这一时期的雕塑趋于完美,是雕塑史上最为鼎盛的时期,可以称为是理性风格时期。

第三阶段,是从唐代直至清代,这个时期雕塑逐渐走下坡路,出现了发展止步的现象。这个时期的雕塑失去了原来的创造力,大多数是为了取悦人的,是艺术本身的价值大打折扣。雕塑只是一味的追求形式、追去华美的雕琢工艺,作为艺术品最终要的艺术原动力及个性的发挥却被忽略和扼杀了。

中国传统的雕塑艺术经过这三个阶段的发展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雕塑艺术。不论是高峰时期的雕塑还是衰落时期的雕塑,都是代表着一些特定时期的风格和艺术成就,都是具有艺术价值的。

总之,现代雕塑家拥有着一笔宝贵的财富,秦汉作品的魅力,唐代作品的精致,都是的现当代雕塑家学习和领悟的。笔者认为,现代雕塑要想不是去艺术性,应该在古人的作品中,去参悟那种摸索和追求的意识形态的过程,通过感悟去探求心灵美的意识形式。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追求原始的美不盲从潮流,才是一个艺术家应该有的姿态。

参考文献:

[1]陈佳学,木雕艺术创作[m]艺术探索2009

[2]陈佳,中国艺术史[m],中国教育出版社2005

[3]李由;以艺术触动生命:艺术界;2009年02期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