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8篇

时间:2023-08-10 09:23:18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篇1

关键词:旧知识 新增知识 困惑 思考

随着当今教育形式的发展及课堂改革的深入,许多教师已深深地感到改革课堂教学的迫切性,也已尝试着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但是,长期以来的传统教育模式,很难一下子适应改革的形势。因此,由于初中的新课程数学改革面临着许多困惑,从而导致学生进入高中以来有很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去研究、去思考。

一、来自学生方面的困惑于思考

(一)新课程改革下的初中学生,他们究竟学到了多少高中必备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基本技能怎么样,这是需要我们高中教师去认真分析和了解的。现在的中考,750分的总分,考700分的学生进入高一就成为差生;数学考140多分的学生进入高中居然会数学考试不及格,乃至学不走。乍一看,他们的中考成绩语文120多分算差的,数学、英语几乎都是140分左右,而物理、化学仅扣1-2分,个个都如此优秀,高中如何选拔人才,高中教学应该怎样去教,值得我们深思。

我刚带完高三接这一届高一,开学第一周进行了初高中知识的衔接,从中发现很多必须具备的数学基础知识,学生都不具有,而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更是糟糕。如简单的数与式的变形与整理的运算,一做就错,甚至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正确率也不高,求根公式背不到,韦达定理不知道,就连一个简单的“十字相乘法”分解二次三项式也要磨蹭半天还不一定有结果。一些基本公式:如立方和、立方差、和的立方、差的立方、三个数的和或差的完全平方公式等都没学过,这些知识学生都不能正确解决,不能适应高中数学教学的需要。因此,在学习新理念的同时,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仍是评价的重要内容。双基石学生发展必备的,我们一方面需要改变以往的“繁、难、偏、旧”的倾向,另一方面必须重视学生的双基。

(二)学生的数学理解、数学语言不规范,欠准确;重结果、轻过程;重解题、轻方法。学生答题时不习惯动笔,只动脑想,一道解答题几乎只有结果,没有过程。他们不会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数学思想。数学语言包括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它是数学思维和数学交流的工具。这些基本的数学语言,对培养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算理、推理能力等方面非常重要。因此,我们要强化学生的数学语言和数学表达能力。

(三)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思维能力需要提高。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所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知识的精髓。数学学习不是通过做题来总结方法、培养能力,而是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问题来逐渐积累,让他们从中去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内化为自己的经验,达到提高能力的目的。这不仅可以解决理论上的问题,还可以很好的解决实际问题,让知识学以所用。

二、来自教师方面的困惑与思考

(一)怎样把握《课本》?新课程中人教版课本对以前的某些知识在正文中只略提了一下,但紧接着课本中附带着“思考”、“探究与发现”、“阅读材料”、“课后习题”等都对该知识进行了研究、加深、拓广。比如《必修1》在“对数函数”一节提到了反函数,只是提出了指数函数y=axa>0,a≠1与对数函数y=logaxa>0,a≠1互为反函数,没对反函数加以定义,也没引进符号表示,更没有提到性质,但课后的“探究与发现”中专门提出反函数的几点性质,而“人教版”的配套资料上也对该知识如旧教材一般研究。又如幂函数一节的课后习题第一题:“试判断下列哪些是幂函数:y=x,y=x2,y=1x,y=1”同一版本的两次不同时间印刷的教材,后者删掉了该题。我想应该是关于函数y=1是否是幂函数?难到编教材的专家不能回答这个问题,还是对学生来说要求太高?让教师们有些琢磨不透。

(二)对《课程标准》中一些降低要求的旧知识和一些新增的新内容,应该掌握到一个什么程度,教师们不明了。如上面提到的反函数,《标准》中只说能认识两个函数互为反函数即可,但课本在“对数函数”一节的后面又增加了“探究与发现”,让同学们去探究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对称性、单调性等性质。那么在高考中考不考这个知识呢?又如《三角函数》一章中只定义了正弦、余弦、正切三个函数,而余切函数与它们紧密相连,那么教师是否应该简单介绍一下余切函数呢?还有新增内容,如“算法”,教师们都认为是新增内容,高考中一定不会考得很难,因而不愿加深、拓广,让学生简单记忆一些抽象的概念、语句和结构等。在我们的必修教材中,很多地方都出现了用计算器或计算机计算,但考场中不允许学生带计算器或使用计算机,那么这部分内容应该怎样处理?等等。这些都是高中新课程改革下教师们面临的困惑与思考。

(三)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的关系及具体内容的界定不清晰。例如高中几何的内容主要分为“立体几何”与“解析几何”两部分。其中“立体几何”分为“立体几何初步”与“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解析几何”分为“平面解析几何初步”与“圆锥曲线与方程”。必修与选修都要学,教师们几乎都按照以前的旧课程教学,学生不仅要掌握以往旧课程的所有知识,还要多学新课程的新增内容。如“立体几何初步”中的三视图、直观图等等,从而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其他内容也是如此。

(四)围绕高考的“指挥棒”,高容量、高强度的课堂题型教学和练习压得学生“透不过起来”。由于教师对考试不放心,高考考什么内容、考什么题型,教师就教什么内容、教什么题型,并且还要加深、拓广,从而把新旧教材和不同版本教材做“并集”,应讲尽讲,希望把什么有可能出现的情况都介绍给学生,进度跟不上,甚至抢占学生自习时间,加重学生学业负担。那么,教师应怎样面对新课程改革下的数学高考?这也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已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新课程对广大教师在教育观念、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为了取得改革的深入与成功,对现在面临的诸多困惑,教师必须去认真思考,从而改变教学行为与策略,转变角色,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指导者和促进者,并在高中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中与学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篇2

关键词:教材;初中语文;古词义

新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在文章内容的编排上,注重教材的科学性、人文性、工具性的体现与结合,尤其在工具性方面,课本对古文词义的注释做了大量的补充与调整,对帮助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起到了很好的辅作用。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却发现有几处古词义值得商讨。

一、《论语》十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此句中,教材注释“三省”为多次进行自我检查。“三”,泛指多次。一说,实指,即三个方面。笔者窃以为,此处“三”应为实指更切合课文文意。因为,在“三省”后面,课文又紧接:“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文章从:帮人办事是否尽心、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老师传授知识是否复习这三方面,谈一个人进行自我反省、提高自身修养的问题,形成前后照应,顺理成章。在古代,虽以“三”和“九”等常表示多数,但在此处如果以“多次”砝斫馕囊猓就与“三省”后面阐述的“为人谋”“与朋友交”“传不习”照应得不严密了。

二、《论语》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材注释:罔wǎng,迷惑,意思是迷茫而无所适从。殆 ,疑惑。“罔”字的解释无争议,“殆”字则有“疑惑”“危险、危害”不同解释。教材取前一种解释。两句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将“罔”“殆”译作“迷惑”和“疑惑”,老师讲着不够清晰,学生听着也“迷惑”。《古汉语大字典》中对“殆”字的注释有:⑴危险、危害。《谋攻》“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公羊传・襄公十七年》“豹及诸侯之大夫盟于宋,曷为再言豹,殆诸侯也。”⑵疲困、困乏。《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己。”郭象注:“以有限之性寻无极之知,安得而不困哉。”当然“殆”字还有“几乎”“大概”“疑惑”等义。然统观全句符合句意者,以“危害”与“疲困”讲更切合句意。可译为:只学习不认真思考,就会迷茫、疑惑;而只空想却不去学习,就会对身体有危害(或身体感到疲困)。

三、《狼》一文中:“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课文译注:隧入,从通道进入。隧,通道,这里用作状语,“从通道”的意思。笔者以为,此处的“隧”应译为“隧洞”更恰当。“通道”还含有通路的意思,有时又可指往来的大路,如:南北通道。而此处是一狼从草垛中打洞,翻译成“遂洞”更切合文意,如译成“通道”就显与实际情形有些出入了。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困惑;反思

一直以来初中教育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与此同时,新课改的实施给初中教育也带来的新的面貌。每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都遵循着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并改变着自己的教学方式。同样,初中数学教师也是如此。在初中教育众多科目的教学工作中,构建高效课堂数学教学一直都是每个教师都考虑过的事情,在实施过程中,教师不要只顾自己的想法,要时刻的顾及学生的感受与思维,在提高教学效率的过程中也要不断的对自己的教学形式有所反思。在走进新课程实施的这段时间,我对教学中遇到的困惑也进一步地作了总结,那就是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效率,对于这一困惑作了分析。其次,在不断的思考与探索中,对曾经视为宝贵的教学经验的观点与做法也对其进行了重新审视,总结了几点教学反思,在接下来的分析与描述中希望与大家共同分享。对此,本文从如何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这一困惑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教学反思做了几点阐述,并分别对其进行了如下描述:

一、教学中的困惑

1、构建高效课堂学生方面存在的困惑

首先,很多学生缺少好的学习习惯。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在学习数学的整个过程中他们会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其次,还有一些学生在课堂学习上运用的学习方法不正确,只是对单一的数学概念和公式进行记忆,这种学习方式缺少思维练习,在解题的过程中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不遵循步骤解题,整个过程缺少逻辑性,这种学习方式对于提高学习效率没有多肥大帮助。再次还有很多学生缺少自信心,在整个过程中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对于构建高效课堂数学教学,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以及自信心极为重要,但因学生在这几方面都有缺陷,因此,一直困扰着每位教师。

2、教师方面存在的困惑

在教学中,有的教师积极响应新课程的要求,在教学中力求创新,把书本的知识面面俱到的传授给学生,时刻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极力的培养学生自主分析能力和思考问题能力,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但还有一些教师通过表面的课堂教学现状来看,课堂氛围也很活跃,可学生却没有抓住该学的重点。正是因为教师对新课改的要求理解的不够深入,导致教学中,学习学到的重点不同。另外,很多教师过分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认为成绩最重要,如果学生成绩不好就直接否定这个学生。忽视了学生进步的整个过程。对于差生来说,只要他们有一点点进步那就是胜利,不要以最终的高成绩来评价每个学生。与此同时,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责任心不强,疲于应付。数学科与其他科目最大的区别,就是要求学生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学生的基础差,逻辑思维能力差,基础的掌握不了,更谈不上拔高,因此教学内容无法有效实施.致使很多教师根本不需要在能力的题型上下功夫,基础的东西看一眼就可以进课堂,只是做到了程序化的应付。

二、教学中的反思

1、不能片面注重过程教学忽视双基训练。新课程强调注重过程教学,但是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整个就是探究法则公式的课堂,本身设计的有例题和习题,但是在探究环节使用时间过多,从而导致训练时间不够。并且新课程强调探究性学习,但不是每节课都要进行探究,有些教师片面强调探究活动,不管是否必要,一节课安排十几个探究活动,接二连三地组织相互讨论,看起来学生都在主动地学习、探究,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但仔细观察一下便会发现,只有少数学生在探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少数学生在动手操作实验,大多数学生在说笑、看热闹,活动完成以后,还不知道自己学了些什么。有些问题一看就懂,一点就明,但有些教师为了体现新课程倡导探究式学习的理念,兜了很大个圈子,设计了探究活动,让学生去观察、猜想,这种形式主义的做法既浪费了时间,又没有达到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

2、不能片面强调合作交流,忽视学习习惯。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具有一定难度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的学习,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相互间实现信息与资源的整合,不断地扩展和完善自我认知,而且可以学会交流,学会参与,学会倾听,学会尊重他人。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该只是旁观者,更不应该是局外人,而应该是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有些学生逐渐养成了依赖他人,不愿独立思考的坏习惯.交流时只做一个听者,而没有真正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样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得不偿失。结束语总之,新课改的实施,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讲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在教育教学中由于受到新课改前所唯有力量的冲击,每一位教师都在不断的按照新的教学理念融入新的教学模式落实到实际构建高效课堂教学中,虽然在整个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会有一些困惑一直困扰着每一位数学教师,同时也伴有一些惊喜带给每一位教师,那么,各位教师更要在教学中更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学方式进行探索与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与失、利与弊,只有这样,才会做好这项工作。而本文只是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做了简单的分析与描述,希望通过本文的阐述,得到各位同行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张青伟.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反思[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09年03期

[2]刘建国,张慧媛,冯艳茹.反思性教学在解题中的应用浅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3]郭喜山.反思性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吉林教育.2008年30期

[4]唐新秋.反思性教学——外语教师专业成长的阶梯[J].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2010年01期

[5]胥春兰.反思性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中学教育.2002年07期

[6]姜淦萍.对化学反思性教学的思考[J].化学教学.2004年03期

[7]罗艳《.历史与社会》新课程与反思性教学[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7期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篇4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困惑 解决困惑 尝试

新课标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我们共同的感觉是困惑大于收获,教书大于育人。这让我们每个老师都感到非常痛苦,我们的集体备课几乎每天都在进行,调整的意见与建议也是工作中每时每刻的命题,在集体的思考中,我们也做出了一些解决困惑的尝试,尽量将语文教学工作引向符合语文学科的正轨。下面就将我们的困惑与我们的一些解决困惑的尝试做一些简单的说明。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课的正常时数是每周四节,必修内容应该是四十个教学时数完成一个教学模块。36个学时学习,4个学时考试。而我校则安排了每周6节教学课时,1节语文辅导,并且为了新课标的顺利进行,原本开学后进行的军训也已提前到暑假完成,可是我们的必修一仍然完成得很粗糙,仅仅是因为有长假吗?我们在集体备课中总结了形成教学时数与教学内容的矛盾形成的原因有以下三个:

一是学生刚刚升入高中,教材将学生的已有水平设定过高。譬如必修一当中的大量长文教学在以前的老教材中比较少见。尤其是文言文中《荆轲刺秦王》和《鸿门宴》两篇的教学在我们的教学中各自都花了一周的时间,如果按照新课标教学建议中的教学时数来教,我们必须舍弃对学生(尤其是高一新生)的学习习惯的培养。紧接着的《记念刘和珍君》和《包身工》篇幅更长,时代背景复杂,理解困难,如果我们教学中一味求快,恐怕学生连将课文读一遍的基本习惯都丢掉了。

二是学生的初中时代的“新课标”并没有形成固有的技能。我们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习惯更是大相径庭,这些都给理想化下的新课标教材教学带来了难以跨越的鸿沟,产生了令人痛苦的“教书就是教教材,赶课赶到人麻木”的教学现状,然而学生的学习现状要不要关注?如何关注?

三是教学目标的定位在教材编订上过于泛化。例如必修一的诗歌单元在配套的教学目标设置上为“意象与情感”,但是,如何理解诗歌的情感一直是诗歌教学中较为困难的一个知识点,如果只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很容易,可是,学生的技能有可能并没有生成。

针对在新课标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出现的这些困惑,我们积极思考,展开广泛讨论,做出了一些尝试,有些能看到结果,有些则还要将评价权交给时间。

1.舍学案存个性:我们虽在炎热的夏天让每位高一的老师辛苦编写了必修一的学案,但是,开学后我们发现,学案的编写并不能适应我们的教学,我们主张将一个单元的教学目标打通分配,各个击破,然而,学案的设计者的思路可能会给每个老师的个性课堂带来阻碍。另外由于缺乏经验,我们对学案的定位也有偏差,学案的习题量过大,题目略显陈旧,发放也不够及时,没能起到学案应有的作用。于是,我们果断弃用,将使用权交还给诸位老师,有利则用,无用则弃。我们统一认为,学校传统中的“一课一得”是与新课标精神不谋而合的,不必对已有事物亦步亦趋,更不必生搬硬套。

2.整合教材应该更大胆一些。针对新课标教材的新体系、新思路,我们要找到更符合我们的学生学习需求的新的教学思路。我们对必修一的教学进行了反思,在必修二的教学中我们在确定教学统一目标的前提下,将教材整合的权利交给每个老师,教学顺序与教学时数不做统一,但是必须完成必修二的教学总体目标。譬如有的老师将现代散文单元与古代散文单元进行了整合,有的老师则按照时间顺序对教材重整。教学的效率提高了,学生主体的地位得到了体现。

3.更尊重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不论是多么堂而皇之的教育理论,只要高考不废除,就必须遵守考试定成败的游戏规则,在教学中,我们每位老师都尽可能尊重语文学科自身的规律。譬如,针对字音、字形必须多反复的学习需求,我们有的老师设置了常规作业,有的老师多听写,多检测。针对散文阅读的难点,我们的老师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光读,而且练。从语文学科的规律出发,找到更符合语文自身特点的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篇5

关键词:课堂教学;英语教学;困惑;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广大英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转变观念,还要由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好帮手和引路人。在从事高中英语教学的十几年来,遇到了许多困惑与难处,深深体会到了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难度。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并结合自己的尝试和摸索,试图把自己的经验和成果与大家分享。把自己教学上遇到的困惑与大家一块儿探讨。笔者相信,只要通过努力,这种局面定会改变。本文试图浅谈普通高中英语教学困惑及造成的原因与应对措施。

一、产生困惑的原因

在日常英语教学中,老师们经常听到学生抱怨高中英语难学:词汇量大、知识点细、语篇长、语法难。面对这种情形,尤其是普通高中的英语老师更加无所适从。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困惑呢?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想帮助学生从根本上解决困惑,尽快适应高中英语学习的特点与方法,掌握高中英语学习要领还需要我们从产生困惑的根本原因上下工夫。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总结原因如下:

1.招生体制和管理体制不健全

普通高中在学生录取上占劣势。学生在填报志愿时,先从重点学校录取,最后才是普通高中,导致普通高中录取的学生刚过普高录取线或大部分学生在录取线以下。这样普通高中的老师们在英语教学中就显得疲惫不堪。

2.初中英语教学与高中英语教学严重脱节

刚过普高线的学生大多都是严重的“跛子腿”学生,英语学科显得尤为突出。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英语底子薄、单词量少、句型掌握不多,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师在教学中更显得苦不堪言。

3.英语学习兴趣不浓厚

小学和初中刚接触英语的时候,学生兴趣较高,教学要求相对较低,教学内容相对简单。但是,进入高中后,学科较多,并且随着学习内容难度的增加,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逐步减退,产生厌恶的情绪,有的学生甚至开始放弃,无形中就给英语教师带来了难度。

4.学生认识偏低,认为学英语无用

笔者所在的高中地处城乡交界,随着城中村改造,农村生活水平的大大改善,随之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质的改变。许多孩子受家长错误认识的影响,认为上大学没用,毕业难找工作,大多数学生认为拿到高中毕业证即可。这样就给广大英语教师的教学带来巨大的困难和障碍。

二、教学的实际困惑

针对教学中产生困惑的原因,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英语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也面临着种种困惑与挑战。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历练,总结了作为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诸多困惑: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内容太多、要求太高、课时太紧、任务太重。笔者作为多年从事英语教研组组长的英语教师,各种酸甜苦辣,深有体会,下面就普通高中英语教学的困惑谈几点感受:

1.新教材带来的挑战与困扰

笔者在实践中发现新教材给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的难度:新教材的生词量、阅读量、话题量大、单元板块多、教学步骤多。这样对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更高,教学中普遍出现“课时紧”的困扰。无形中英语教师要面临如何重组教材?如何教会一群参差不齐的学生?如何让学生不反感英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和兴趣?等问题。

2.学习方法的不得当

随着教学容量加大,高中英语老师在课堂上的工作更富于指导性,学生的学习也更趋于个体化。但是,有些学生并没有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只是单纯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而不去进一步地挖掘教材内容、拓宽知识。这样,致使学习成绩越来越差,不会的知识也越来越多,与别人的差距愈来愈大,无形中便会产生厌学的情绪。

3.学生由语言知识向语言能力迁移的能力不足

高中英语检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高中试题侧重语篇阅读、短文改错与短文写作,与初中试题相比,难度大大增加。这些难题是高一新生始料不及的,因为初中学生从未练习过,这样只能让学生望而生畏。教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做好迁移工作的确是值得深思的事情。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个过渡期,学生一定会产生放弃学习英语的念头。

4.班额过大,不适合语言操练和分层教学

语言学习是信息输出和信息输入的过程,需要大量反复地操练,而我们目前高中的班级人数均在五六十人以上,老师根本无暇顾及每一个学生的英语学习状态,更谈不上有效地交流了;另一方面,学生练习的机会也不多,致使许多学生索性养成了不开口的坏习惯,运用英语的能力得不到锻炼。笔者到大连保税区高级中学学习孟氏的“第六种教学方式”有效教育,发现孟教授提倡小班教学,班额一般不超过30人。这样做非常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所学的知识能得到反复的操练。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更有利于分层教学,充分发扬学生的个性和能动性。

三、解决困惑的措施

面对种种困惑与挑战,解决问题是教师的当务之急。笔者作为普通高中的一名一线英语教师,做了深入的思考,认为要想提高英语教学成绩,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彻底转变家长和学生传统的观念

教师应该跟他们讲道理、举实例,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让家长、学生们目光长远,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学英语是大势所趋,是当务之急。只有这样,才能让家长和学生站在统一战线上。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难度也会大大降低,易于教学工作的开展。

2.呼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采取适当措施

笔者认为教育资源要想得到很好的协调,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当采取重要举措。应该按照就近上学的原则,不要只抓所谓的重点名校高中,而忘了其他普通高中学校。从社会发展的长期目标看,普通高中学校在社会稳定和发展中显得特别重要。同时,我们也要呼吁对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体系作相应的改变,与时俱进。

3.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上课时,要注重将知识传授与兴趣培养结合起来。精心设计课堂活动,防止搞花架子,搞花架子只会使学生得不到很好的锻炼,耽误时间,效率低下。因此,教师在备课时,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找到适合普通高中现状的教学方法,努力寻求他们感兴趣的话题来组织教学。

4.大胆重组教材,重视初高中之间的衔接

在教学中,要尽量保持原有教材的特点与亮点,努力重组教材的不足之处。我们没有必要全部完成教学任务,教材只是一种教学资源,我们应灵活地和有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大胆删减、增补和重组教材内容,简化教学步骤,增补和拓展教材内容。基于教材的不配套,我们必须努力做好初高中教材的衔接,使学生过渡自然。作为英语教师,我们应该钻研和了解初中教材,这就需要我们在高一时就要对学生进行摸底考试,找出学生的问题,然后对症下药,为他们扫除英语知识不全面的障碍,帮助学生做好初高中的衔接工作,使学生学得轻松,老师也教得轻松。对学生因材施教、因地制宜,这样做,教师这个纷繁复杂的工作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总之,普通高中的英语教学工作难度大、任务重,但只要我们找到教学中的困惑并能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并且得到上级领导部门的重视,我们焕然一新的日子还会远吗?

参考文献:

[1]丁往道,吴冰.英语写作手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本社,1994.

[2]潘文国.汉英对比纲要[M].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4.

[3]武月明.英语写作教程(2).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10.

[4]汪东萍.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和有效的解决方案.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6(10).

[5]王丽敏.对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思考[J].外语研究,2006(10).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篇6

【关键词】 新课标 语文教学 困惑 探讨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很多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师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在课堂的驾驭上难以把握尺度,导致教学质量提高不大,倍感困惑。

老师们的困惑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教材表面知识不难,但教学要求的标准却很高,教材教学的内容与对学生的检测内容不相一致;②语文课堂的探究,收放的程度不好把握,究竟怎样上才算一堂好课,教师缺乏一致的标准。③新课标中的思想、目标和方法,教师们在教学中不能得心应手地运用。④对学困生的转化难度大,花了很多精力,但效果不佳,而优秀学生逐渐产生厌学情绪。

1 给老师们带了困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一些

1.1 农村学校设施落后,信息闭塞。新课程的教学需要许多的学习资源,学生也需要。教师收集学习资源时间精力有限、条件有限,难度很大,学生更无从下手收集。另外,教师辅导用书缺少、新课程的教学经验不足,使一部分教师在课堂设计时感到力不从心,在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把握上不准,因而造成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1.2 农村学校普遍缺乏标准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作指导。教师受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根深蒂固,短时间内无法从传统的羁绊中解脱出来。很多教师把知识目标的培养与能力目标的培养单一的割裂开来,对学生在自主探究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能力的要求认识不够。

1.3 农村学校的教师缺乏经常性、专业性的新课标培训和学习。由于新课程实施时间短,许多教师不能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理念、目标及方法。他们经历的为数不多的几次课程培训和观摩学习,无法把新课程实施的理念、目标和方法很好地应用于教学实践。

1.4 农村中学的学生生源情况非常复杂,很多来自偏远的村小,学困生数量多。他们理解能力差,对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感到乏味;为了照顾学困生,班级上的优生又得不到更优质的培养。因而使优生不满足甚至厌倦教师简单的鼓励和表扬,导致整个教学质量不高。

2 要消除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困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

2.1 加大教育投入,真正实现教育均衡,让农村语文教师也拥有现代教育所应具备的设备设施。因为现代教育手段的使用能为教师提供收集资源的平台,弥补教育资源缺乏的不足。同时还能让教师从一张黑板,一支粉笔的传统教学中解脱出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钻研教材,研究教学方法和技巧。教师也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为学生准备更多的资料和资源,弥补因学生家庭经济或其它条件带来的资源匮乏。另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学习借鉴教育发达地区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用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弥补自己知识的不足和能力的欠缺,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以前人们说:“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首先要有一桶水。”而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理念却有了更高得要求――教师要有与时俱进的源源不断的清泉,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否则,农村语文教师的困惑还将继续存在,甚至永远存在。

2.2 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度时期也曾为教育做出巨大的贡献,我们农村大多数教师就是接受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教育,要让他们改变其固有的模式,关键得更新他们的教学理念。新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语文课堂是“从学习生字词语,到阅读课文再到分段归纳段意,再到重点语段的分析理解,再到归纳中心意思的或主题思想”的一条龙服务,把学生教条式地引入对课文内容的肢解和把握,束缚学生自主探究和思维,根本不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更无从去实践。只有更新教师的观念,让他们认识到现代语文教学的目的和方法,并通过有效的课堂模式做引导,才能让他们消除困惑,从羁绊中解脱出来,投身到新课标的实践中去。

2.3 加大农村语文教师的培训和学习力度。可以制定很多行政措施,强化农村语文教师的培训和学习。比如,将教师推荐到比较前沿的学校跟班学习;引进学科带头人进行业务指导;定期组织课标研讨、教学竞赛等等。让教师完整系统地吸收、理解新课程实施中的思想、目标及方法,并熟练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同时,增加农村学校的生均公用经费,提高教师的待遇,刺激农村教师工作热情,使他们自觉投身到教育改革的洪流中去,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更早、更快地与现代教育接轨,走出教学困惑。

2.4 针对农村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2.4.1 对村小实现资源整合,该撤的撤,该并的并。让有限的教学资源实现共享,让广大偏远地区的学生也得到优质的教育。加大对村小教师的业务培训和指导,让他们也更早、更快地接受新课标的理念,从小学起就打好坚实的基础,让学生不出现中学与小学脱轨的现象。尤其在“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另一方面不出现陌生和游离在外的状态。

2.4.2 让我们语文教师彻底消灭成绩观念,让我们的教师从成绩确定学困生和优生的传统理念中解脱出来。首先,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不要以成绩来衡量一个教师的工作业绩。其次,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真正实现“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重要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的目的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的评价方式。

农村语文教学中的困惑,具有普遍性。让农村语文教师尽快从困惑中走出来,有利于农村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有利于农村中学的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切实提高,更有利于农村中学的新课程的深入实施,事关农村教育的良性发展。希望有更多的个人和群体来关注农村语文教师,关注农村教育,让农村中学语文这块贫瘠的土地,结出累累硕果。

参考文献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篇7

【关键词】初中英语 教学 困惑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6-0115-01

在新课标的改革下,主要强调了初中英语教学要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指导者,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更加重视实践性的学习与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但是在教育改革的环境下,教师们在英语教学中也遇到了很多的困惑和问题。

一、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对教材存在的困惑

仁爱版的初中英语教材分成了四个模块,由各个话题所组成,每一个话题经过了很多形式设计而成,主要是按照了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来进行的交流活动。如,分组讨论、两个学生进行对话练习等。在教材中还配有了相关的练习册。教师主要有这样的困惑:

(一)学生的英语基础不牢固、层次不同,造成了实际的教学进度和教材中提供的教学情况与方法无法达到统一。由于在小学阶段学生学习英语的教材版本不同,学习的程度也不同,所以,在这样参差不齐的学习状况下,教师就有了一些困惑。如果从最基础的英语知识开始教起,那么那些英语比较好的学生就会耽误了学习时间,而从教材的情景开始教起,英语程度比较差的学生又听不懂。一些英语教师认为对英语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提出比较高的标准,就可以促进基础差的学生的学习进度,但是如果这样做了,在英语课堂上的学习就会出现两极化。因此,就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给基础差的学生补上进度来预防英语学习的分化。从这个方面来看,需要在小学的教育中开设英语科目以及提升小学英语的教学质量已经成为了最急需做的事情。

(二)学生需要接触新单词的数量太多,无法在规定的课时内完成教学进度。在每一英语章节的教学里,通常需要掌握的新单词就有二十个左右,而这些单词数量只是一节课时需要掌握的。那么一个星期的单词量就非常地多了。对初中学生来说要记住那么多的单词、发音以及解释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已经在学习的科目上增加了好多,已经不能够完全地适应,还要每天背那么多的单词,这在无形之中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一些教师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对一些单词不进行讲解,也不要求学生进行背诵,但是,在进行英语阅读的时候,就出现了单词障碍。在这一方面,教师还在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式。

(三)教师在语法的归纳上出现了凌乱的现象,这样对学生在进行复习与练习的时候是没有好处的。在每一个主题结束后的课时通常都是一些复习练习。在练习的过程中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和理解重点的英语句型、词组以及语法。但是教师在讲解语法的时候,规律比较混乱,不利于学生对英语语法的系统性学习。

二、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出现困惑的原因

(一)有的教师比较墨守成规,对新课标提出的理念和对教材的理解处理得不好。一些教师的专业教学水平、能力同新课标中的标准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评价系统的陈旧,会导致教师在新课标的改革中缺少积极性和主动性,新教材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方面都出现了很大的改变,正是因为这样的改变,造成了教师的茫然,把握不好教材的重点和教学目标。

(二)现在的英语课时与新教材中的要求不匹配,在规定的课堂时间内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所以,教师一定要仔细地了解好新课标,英语课程的基本观念,才能够通过正确的方式掌握好教材的重点内容。

三、在英语教学中解决困惑的策略

教师要对教材进行处理与使用,才能够更好地传授知识。而任何一本教材都存在着其优点和缺陷,主要是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而不是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而应用的标准就是英语的课程教学准则,一个初中英语教师就需要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到灵活多样,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益。

(一)渲染课堂气氛,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

对于英语来说,要先产生了兴趣才能够学好。初中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比较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教师要根据这个年龄特征,在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善于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设生动有趣的英语课堂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利用教学课件,教授重点和难点知识。

进行初中英语的教学时,采用种类多样的图画是教材的特点。通过课本中的插图来帮助学生充分地理解课文的含义,并且使英语语言更加地生动化、形象化、创新化。这样可以突出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如,教师在教授in和on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这样的课件:一只鸽子由笼子中飞出来,飞了一会儿最后又落在笼子上。这样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鸽子在哪里,来引出in和on的使用方法和区别。不但非常地形象,还使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教师还需要把握好每一个单元中的重点语法。

要是这个语法不是单元中的重点,就不许进行重点讲解。如,八年级Unit 2中的Topic 3 Section B部分中出现完成时态的语法,它只是在这个单元中以句子的形式出现了,但并不是这个章节的重点讲解范围,就不用进行重点学习,只是让学生了解这个句子中使用的是完成时态就可以了。

总结:

本文主要论述了当前初中英语教学出现的困惑与对策,随着课程的不断改革,给初中的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所以我们教师要特别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英语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在今后的初中英语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吸取别人的教学经验,还要大胆进行教学创新,帮助学生打好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职业选择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曾晓明.仁爱版(初中)英语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困惑与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10(31)

[2]刘玲.湘教版仁爱初中英语教学反思[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10)

[3]张小梅.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困惑及其对策[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中旬刊),2012(9)

初中语文教学的困惑与思考篇8

教学反思有大反思和小反思之分,这里只谈小反思的重要性。

一、“以镜照人”,反思自己教学活动

(一)反思能使教师积累经验,提升能力

《礼记·学记》中说:“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这里的“困”就是困惑。具体来说就是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教学是艺术,这种艺术要求教学具有谋篇布局意识,这种意识的强弱决定了反思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延伸的重要意义。开多大的局,才有多大的反思面。写教案只关注局部的逻辑关系,不考虑教育的阶段性、知识的螺旋递进性、学生的接受程度以及教学展开的火力搭配。常态的教案流于教学形式和教学的机械组织,忘了教案设计的原点宗旨,行至中途,常常迷失方向。故这里的困惑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学生的困惑;另一方面是教师方面的困惑。

1.学生的困惑。学生的困惑包括学习内容的困惑和学法的困惑。

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科学化的追求过程中,语文知识、能力体系为应试教育行为提供了简单、易操作的平台,使人们过分的注重语文教育的显性目标。就这个角度而言,每节课下来,学生或多或少会存在某些知识上的疑问,这些问题在课堂上无法及时解决,教师若把从学生方面反馈过来的疑点记录下来,细加琢磨,不但有利于接下来的教学和复习,也可以作为以后教学中探索的方向。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理念,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学会适应学生,加强学生学习能力上的培养和提升。让学生明白该学什么和应该怎样学习,并学会独立学习。教师应通过教学反思,对课内收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析,找出学生错误所在,对症下药。不能误以为语文能力可以由机械、重复、繁琐的基础训练转化而来,让学生在浩如烟海的试题中被淹没,被异化。

2.教师的困惑。教师的困惑也包括知识理解的困惑和教法的困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作为教师,对教材中的问题的把握和理解,也不能一下子就十分全面透彻。尤其是初上讲台的教师,对有些知识点的理解似是而非,有些知识点甚至兼顾不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常会感觉到这些,如果在课堂结束后,不能把它记下来,加以规整,那么在一段时间后,教学活动中的那些感觉也就消失了。那些问题也就成了永远的问题了。可见,及时反思,找准问题并积极解决,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对学生能力的肯定,也是对教师教法极高的要求。若要达到“青出于蓝”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把汲水的方法和经验及时传授给学生。这得结合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困惑,但学生的学习状况往往是参差不齐的。如何做到因材施教,这是一个大难题。美国教育学家杜维认为:“个体要获得真知,就必须在活动中主动体验,尝试,改造,必须去做。”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地思考,总结,实践,不断地提升自己,无论是学识还是胸怀,真正做到海纳百川。

(二)反思教学有利于教师成长

不断地反思,能让教师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传道、授业、解惑”是韩愈对师者的要求。“授业、解惑”要求教师将灌输知识与探究教法结合起来,做到融会贯通,在这个过程中,教学反思起着重要的作用。每一堂课不只有困惑,也一定有让自己满意的地方,或者是对某个知识点精炼的指点,或者是对课堂突发情况的完美处理,或者是对某个后进生恰到好处的鼓励等等,无论是哪一方面,都应及时捕获信息,勤于笔耕,将它记录下来,持之以恒,并经常翻阅,加以规整,久而久之,就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会大有好处。

语文学科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特殊性,语文有传承文化、承袭精神的功能,语文对“立人”的意义等学科核心价值,这些都要求,作为语文教师,“传道”是其极重要的职责。要做到“传道”,首先得明白“人”。人一生汇聚的东西包括经历、经验和方法,最后合成心力、心神、心魄,教学相传根本上而言传达的就是由这三者构成的精神追求。然后由形而上统摄形而下衍生出知识、学养,真正完成对学生成长的真切关注。这也要求,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反思是否制定了合适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是否在教学活动中达成了这样的目标。

(三)反思有利于教师育人水平的提高

语文教学,承担的育人功能更强烈一些,尤其是一个时代,发展到它的瓶颈期,更需要让人从精神上警醒,振作。清代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的时代,也是时代风云急剧动荡的时代,明王朝的腐朽堕落,清王朝的残忍暴虐以及由时代变化带来的各种观念的冲撞与融汇,都无不强烈地撞击了明末清初文人的心扉,特别在国家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们更是深切地感到自己不能做无用之书生,不能只写一些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文字,而应该创作出更多的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能更大程度地激发意志的诗歌,而对诗歌艺术性探讨则放到次要的位置。

所以课程改革中,很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就是要教师在尊重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能对学生人格的塑造起到一定的帮助,引导的作用。关注人性,是教育的初衷,也是教育的归宿。然而现在,为了满足应试教育下人们的心理需求,语文教学已经脱离,或者说正在脱离它的轨道。急功近利的教学让我们的学生不懂敬畏,不会忍让。那些学生顶撞教师,学生不尊重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这是教育的失败,虽然不能说是学校教育的全部责任,至少我们难辞其咎。然而在今天,为了自保,教师开始淡漠育人这一层,长此以往,结果是可怕的。作为一个有着悠久文明的国度,我们的孩子对文明不了解,不敬畏,实在是难以启齿的事情。

所以,为了完成我们育人的职责,教师更应该反思,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理智分析自己的育人方法,结合成功者的经验,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

(四)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让教研有话可说

教研的主要目的是切实提高全体教师的专业素质,增强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教研并不是每周一次的学科内老师的简单聚会,也不是学科带头人自说自话,更不是学校策略上的一个环节。教研的基本点就在于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上,将教师教学中的实际与教学理论结合,从具体的实践中提取,规整实际的教学问题,在优化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形成有自己特色的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经验,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进而达到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教师要想融入教研活动,将其作为自己反刍的平台,让自己的问题能得到有效解决,就必须在教后积极反思,对自己的备课、课堂、评价等进行自查,将自己的问题,困惑整理归纳,分析总结。

二、“以镜照镜”,用别人的课堂比照自己的课堂

天下之大,万物之博,事理之繁,亲历毕竟有限。经验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如果只是固执地要躬耕行事,注定会比别人多走很多路。

以诗歌创作为例。要想创作出有分量、可信度高、可补史之阙的诗歌,诗人们势必要对前朝故实、本朝时事乃至经史子集、金石方志等方面作全面而系统的钻研和涉猎,这些或古或今的材料经过诗人精心的裁剪、嫁接被大量地写入诗歌,使清诗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知识厚度,这就是一个学习别人经验的过程。

教学也是如此。能让别人观摩的课堂,一定是经过执教者认真准备过的,在观摩的时候,就要注意别人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生成的处理,课堂语言的使用等等,做到“见贤思齐”。当然再成功的课堂,也一定有瑕疵,那也要认真记录,理性思考,做到“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用别人的课堂反照自己的课堂,就是间接经验的获得,就做到了“以镜照镜”。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