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宿舍心得体会8篇

时间:2022-07-03 11:35:33

宿舍心得体会

宿舍心得体会篇1

一、高校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内容

(一)大学生宿舍文化的涵义。宿舍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构成核心,其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最为明显。大学生宿舍文化就是高校的校园文化在宿舍区的相应拓展,是在与校园文化的不断碰撞之中形成和发展的,对大学生素养的提升、个性的发展以及个人能力的提升等方面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的特点。大学生宿舍文化具有如下四个特点。第一,动态易变性。大学生极易受多元社会文化和价值观影响,在心理、情绪以及认知等方面都表现出极大的不稳定性。第二,感染趋同性。在朝夕相处中,宿舍成员很容易形成情绪和情感的互动与交流,彼此间的观念、思想和行为等很容易相互感染,从而形成高度的心理认同感。第三,潜移默化性,个体所受到的宿舍文化影响并不是通过相关的规章制度或者条例实现的,而是在因宿舍文化而形成的相应物质环境和精神氛围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下形成的。第四,平等民主性,在宿舍文化这一文化圈中,是不存在绝对服从与绝对权威的,个体成员文化特质融合成了宿舍文化,其个体起点和条件的不同并不会对其文化圈的参与资格与机会造成影响,每一个体都是平等的。

(三)大学生宿舍文化的功能。大学生宿舍文化具有如下两种最主要功能:其一,教育导向功能。与课堂所不同的是,大学宿舍并没有局限性,宿舍成员均来自五湖四海,其生活习惯与生活特点等有着较大差异,而宿舍这一个大熔炉却将不同成员的思想观念以及兴趣爱好等进行融合,引导宿舍成员朝着更为积极的方向不断前进。其二,约束规范功能。大学宿舍中通常都会设有一些制度,宿舍也因此而形成了独特的制度文化,这些制度会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形成一定的约束,进而培养起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促使自己不断向前发展。

二、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原则

(一)以人为本与管理育人相结合。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学生也理应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主体,所以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也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宿舍的实质并不是要极为严苛地对学生进行管理,而是要充分为其提供各种生活和学习上的服务,营造一个较为良好的育人环境。所以,在宿舍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这个“管理”的力度,恰如其分地将管理育人与以人为本结合起来。

(二)开放性与系统性相结合。宿舍本身就是一个较为开放的系统,所以宿舍文化的建设也不能只局限在学校与学生参与上,要适度地向社会与其他学校开放,以公开方式征询建设方案,及时采纳各种良策。同时,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非常系统的工程,既包含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建设,也包含了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这就要求高校在进行宿舍文化建设时,一定要坚持开放性与系统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方向性和科学性相结合。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要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而宿舍文化作建设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则理应肩负起这一神圣的使命,时刻以此作为建设发展的方向。同时,这一建设并不是盲目进行的,所有的建设行为都必须建立在遵循了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之上。由此可说,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一定要坚持方向性和科学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引导的作用

(一)增强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交际能力。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对大学生环境适应能力和与他人交际能力的培养。部分刚入学的新生,生活自理能力相对较差,常常感到焦虑不安、无所适从,情况严重者甚至会出现心理障碍,走上犯罪之路。健康积极的宿舍文化,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促使其不断与他人进行沟通,学会和他人相处,学会信任和关心他人,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

(二)促使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学风。教室资源随着高校的扩招而变得日益紧张,部分班级甚至没有专用的教室,所以宿舍就成为了很多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场所。而宿舍的学习氛围又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较为直接的影响。健康积极的宿舍文化氛围更利于学生的学习,一旦宿舍形成了这样一种良好的学习风气,宿舍成员之间就会相互影响,努力钻研、勤奋自勉,互帮互助。如此一来,占据宿舍主流的就是这些良好的学风,那些不良的、低级的思想和行为将会随之而被摒弃。

(三)优化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大学生通常都是在宿舍中宣泄情绪和进行自我表现,这主要是因为,相较教室和其他公共场所而言,宿舍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场所。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有着相仿的年龄,相近的文化素质以及相似的阅历等,非常容易产生情感的共鸣和心理的互动。和谐健康的宿舍文化能够使大学生们从心底产生一种归属感与安全感,进而减轻了这些学生由学习和生活所带来的心理压力。如果宿舍的所有群体成员都相处得非常融洽,气氛非常和睦,那么人人都会很愿意向彼此袒露自己的喜怒和哀乐,并且,在这个宿舍群体当中,个体成员也更容易得到他人的支持与理解,从而使其情绪和心理上的不满得到调节和宣泄,享受到真正的自然和真诚,获得更为愉悦和丰富的情感体感,进而消除彼此间的偏见、成见以及对立情绪等,这些都会对大学生心理产生非常积极的影响。

(四)培养大学生的集体观念和规范文明行为。宿舍文化氛围以及共同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促进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宿舍精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宿舍个体成员对宿舍这一群体组织相关准则和目标的认同感,培养自身对于宿舍的自豪感、使命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非常强烈的内聚力和向心力,进而使得所有个体成员的目标被整合成为整个宿舍的总体性目标,非常有利于大学生协作精神和集体意识的培养。与此同时,宿舍文化还会对每一宿舍个体成员的心理、思想以及行为等产生一定的规范和约束作用。当然,这种规范和约束作用并不是通过硬性手段直接产生的,而是通过道德氛围、思想氛围以及行为氛围的营造而潜移默化实现的,这样的良好氛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宿舍成员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形成,是以一种更为软性和间接的方式来实现的。而各种文明的、积极的、健康的宿舍文化的开展也能够有效地对大学生的各种不良行为加以规范和制止,是全方位开展文明行为教育的重要表现。

四、结束语:

宿舍心得体会篇2

关键词:高职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和谐;柔性化

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要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培育理性平和的健康心态,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然而近年来,大学校园恶性事件频频上演,从2004年马加爵案到2013年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案,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些恶性事件,有两个共同特征,一是由于家庭、经济原因使部分学生产生了自卑、敏感、孤僻等不良情绪特征,使学生人际关系紧张,成为事件发生的隐形因素,二是宿舍生活空间的不良刺激成为恶性事件发生的动力源和导火索。“宿舍”成为恶性事件的高发地带和主要矛盾的集散地。今天的宿舍,再不仅仅是个睡觉休息的场所,而是大学生交往最频繁、联系最密切的重要场合,是学生的“小社会”、“大家庭”,是学生停留时间最长的社区。因此,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宿舍人际关系质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每一位宿舍成员的日常生活、学习、工作和心理健康,进而影响着学生对大学生活的满意程度。研究表明,处在未形成友好、合作、融洽的心理氛围的宿舍生活的大学生,常常显示出压抑、敏感、自我防卫及难以合作的特点,而在同伴关系融洽的宿舍生活的大学生,心态以欢乐、注重学习和成就、乐于与人交往和帮助他人为主[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占据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半壁江山。因此,针对我国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特殊性,研究高职院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这一课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的问题

同一宿舍的高职学生,同性且年龄相差无几,长期生活在同一狭小区域里,时空的接近容易加强宿舍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但也会使宿舍的人际交往呈现较强的真实性与随意性,宿舍成员会在生活小事中不经意地暴露自己的性格和想法。结合以往学者的调查研究,高职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质量总体较好,矛盾不多,亲密程度高,学生总体能主动调整生活习惯,给予舍友情感等方面的支持;学生进入高校之后,有着强烈的合群需要,表现出渴望与同龄人相处和相依的强烈的情感慰藉[2]。因此,他们愿意选择与自己性格适合的舍友成为朋友。日常交往中,与舍友进行直接或间接的沟通交流,舍友之间意见不一致时,多数同学能和大家通过协商保持一致[3]。但是,不可否认,学生宿舍还是会有一些不和谐因素。笔者在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以来,每年学生因为宿舍矛盾闹到不可开交的地步,要求调换宿舍甚至调换专业、退学的学生仍不在少数。宿舍人际关系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价值观、人生观不同导致的矛盾

每个大学生因为家庭背景、过往经历、经济条件、成长环境迥异,成为一个个各不相同的个体,都会各自形成不同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使得他们看待事物的想法、角度、喜好、思想观念各不相同,心理素质、消费水平等也有很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常常会导致宿舍矛盾。比如,有的同学爱攀比,攀比吃穿用度等日常消费,攀比分数和名次,攀比手机、数码产品、高档化妆品等开销,一味的过分攀比使得学生心理高度紧张,也大大影响了同学、舍友之间纯洁的友谊;有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同学连基本生活都很难保障,在各种攀比中自知不如别人,便会产生敏感、自卑等心理问题。由于价值观念的差异,使宿舍同学之间摩擦不断,很容易产生敌对心理,引发宿舍矛盾。

(二)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不同导致的矛盾

学生宿舍是“小社会”、“大家庭”,学生的个人生活习惯不同常常会引发宿舍矛盾,成为影响人际关系的导火线。比如,有的同学不注重个人卫生,不爱洗澡不爱换衣服,袜子脏衣服塞到床底下也不洗,上厕所常常忘记冲马桶,在宿舍吸烟,烟头扔得满地都是。宿舍卫生检查时,从不主动做值日打扫卫生,还相互推诿,甚至随意破坏别人的劳动成果,乱扔垃圾和纸屑;有的同学作息时间紊乱,黑白颠倒,白天睡觉晚上通宵打电脑游戏,还不调低音量,或者成夜“煲电话粥”,严重影响了宿舍其他成员的休息;还有的同学不注重自己的行为方式,如在别人午休时间在宿舍大声说话,接打电话,旁若无人;未经过他人允许随意使用他人的用品,乱翻他人的抽屉、柜子、信件等,不注重他人隐私,侵犯了舍友的权利,影响了宿舍人际关系。

(三)性格和个性不同引发的矛盾

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外界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而每个人拥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和个性特征,在脾气、待人接物、处世态度等方面也各不相同,容易与舍友产生分歧和矛盾。如性格泼辣、开朗的同学遇到不如意、不称心的事情往往容易在忙中生乱、殃及他人,性格孤僻、不合群的学生,一般不愿意主动与舍友一起活动,不爱主动发言,与舍友交往较少,我行我素,难以融入宿舍集体生活,处于自我封闭的状态中;一些某方面较突出的“焦点人物”,会成为“校园宠儿”,如果他们平时不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很容易引起其他同学的嫉妒、猜疑甚至排斥;一些心眼小、功利心较强的学生,在涉及切身利益的评优评奖、推优入党、奖助学金评选中容易对别人获得的荣誉和利益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产生不平衡心理,从而导致宿舍人际关系的紧张和恶化。这些不仅给宿舍同学心理之间增加了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也使学生的价值观更加趋向功利化,产生诸多负面影响。

二、宿舍人际关系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内部因素:90后以自我为中心,部分学生心理失调

目前,高职学生的主体是90后。随着时代的变迁,新一代的高职学生身上烙上了独具特色的个性特征。一方面,他们具有广阔的视野和开放的心态,关心时事和社会,掌握丰富的资讯,求知欲强,善于独立思考,敢于不断尝试,乐于接受新鲜事物,对生活质量和品位有着更高的追求[4]。另一方面,他们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适应能力较差,个人主义突出,凡事要以自我为中心,要求别人重视自己、关注自己,遇事先考虑个人的利益得失,很少为他人着想。随着生理和心理的逐渐成熟,自我意识觉醒,在人际交往中追求平等、自尊,讨厌霸道无理,随性而为生活的行为。生活自理能力和自主意识较弱,对他人依赖性强,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力较弱,容易急功近利、见利忘义、自作主张。因此,对宿舍公共事务缺乏责任心,不愿意承担卫生值日等日常小事,并且遇到冲突和矛盾,容易把问题推到对方身上,又缺乏人际交往的技巧,不懂得宽容和换位思考,不愿意主动承认错误和好,使得宿舍成员之间产生误解,不良情绪进一步加深。加之随着现在高校与社会的联系日渐密切,网络新媒体也催生了许多新的思潮和社会现象,校园正受到大量冲击,其中不乏不良的社会风气的冲击。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风气在一些学生当中弥漫,他们沉迷于网络的虚幻世界中。网上混杂的思想和观点增加了学生辨别真伪的难度,他们迷失在网络世界中,好吃懒做,贪图享乐,做事情只求结果不考虑过程,只求自身利益从不为他人着想;与同学之间缺乏信任感,变得更加浮躁,功利,心理严重失调。这些都对宿舍人际关系产生了不良影响。

(二)外部因素: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忽视宿舍人际关系问题

随着学生人数和学生住宿需求的快速增长,各大高校纷纷实行后勤社会化改革。目前比较常见的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有两种,即物业公司直接管理或者学校与社会共同管理。单纯的物业管理模式,由于文化层次和受教育程度差异,物业管理人员和学生之间容易产生不必要的摩擦,会忽视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需求,影响物业公司服务的质量。加之高校学生宿舍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学生宿舍硬件设施得到了改善,但由于体制不顺,管理力量薄弱,教育观念滞后等导致软件管理落后。这种管理模式也只是权宜之计。学校与社会共同管理模式中校方、物业管理单位、学生都投入到了管理和服务过程中,齐抓共管,管理力度较强。但由于三方利益相互交叉牵制,容易出现相互埋怨和推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位、房产维修滞后、学生宿舍矛盾得不到及时处理和解决等现象时有发生[5]。当前的高校学生宿舍管理模式无法深入了解学生需求,忽视了宿舍人际关系的问题,管理出现“真空地带”。仅仅把宿舍当作学生休息的地方,无法充分发挥学生宿舍潜在的育人功能。再者由于宿舍管理人员有限,一旦宿舍内部出现问题,没有积极正面的中介因素介入,难以调和矛盾,导致缓解矛盾的周期加长。

三、柔性化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构建路径

构建和谐的宿舍“心理场”,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能够使大学生身心得到放松,为他们提供有效的心理支持,有助于学生的心理成长与心理素质提升[6]。构建柔性化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势在必行,对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质量和满意度,对于构建和谐校园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柔性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

学生宿舍管理中出现的“真空地带”,亟需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进入学生宿舍,与学生管理工作相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进宿舍的过程中,引入柔性化管理理念。柔性化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相对于刚性化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管理思路。其核心是“以人为中心”,采用灵活、弹性的非强制管理方式,依托组织内的共同价值观、文化和精神对组织成员进行人格化管理,在成员心中产生潜在的说服力,使成员产生自我约束力[7]。强调以情感交流为主要方式,进行平等、真诚的交流与沟通。在高职学生宿舍管理中引入人力资源柔性化管理理念,就是改变过去刚性化教育手段,一是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成立学生宿舍自我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管会”),并设立舍长、楼长、会长三级管理制度,由学生自管会负责检查宿舍卫生,开展宿舍文化活动,评比“星级宿舍”“文明宿舍”“示范宿舍”等,并针对高职学生的心理特质和自身特点,协助宿管员和辅导员及时了解宿舍情况,化解宿舍矛盾。二是增强服务意识,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辅导员办公室可设在宿舍区,辅导员进驻学生宿舍,深入了解学生宿舍人际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关心学生的日常生活情况,满足学生生活方面的合理诉求。对于有矛盾的学生和宿舍,起到调解的作用。同时,辅导员与宿管员多沟通,齐抓共管,共同解决问题。三是采用倾听、信任、渗透、创新的教育方法开展工作,以互相尊重为前提,以引导和鼓励学生为手段,以赏识和理解为核心内容。在高职学生的宿舍管理中,创建富有个性化的激励机制,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肯定多于否定,身教重于言教,坚持以表扬为主,大力开展赏识教育。如在学生宿舍中建立党团组织,设立宿舍党团活动室和“党员之家”“党员示范宿舍”等,通过树立身边的典型和优秀宿舍,充分发挥朋辈群体的教育示范作用,发挥学生党员、团员青年的先进性和骨干作用。用身边榜样的力量感染引导学生。通过这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起到规范和软约束的作用。

(二)专业化的心理健康教育进宿舍

让心理健康教育走进学生宿舍,解决高职学生中存在的一些心理失调、人际紧张、孤单感等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经受考验、承受挫折的能力。一是聘请有资质、有经验、学生喜爱的教师成为兼职宿舍心理辅导师,由他们深入学生中间,为各宿舍长作心理健康知识培训,让专业心理教师与学生近距离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进行心理问题咨询和解答。二是建立专门的心理健康辅导机构,采用个体和团体辅导等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服务,加强心理危机干预,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心理疏导方面的帮助。对于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有困扰的学生,辅导者以尊重、同感、真诚、保密为辅导原则,进行热心、真心、耐心的心理辅导,有效解决他们的困扰和问题,让他们在心理辅导中及时化解心理压力,释放紧张情绪。对学生反映集中的问题,通过团体辅导、沙龙等方式进行集体心理辅导和咨询,让学生在安全、接纳、支持的氛围下,交流观点、分享情感、解决问题,并形成良好的认知和情感的冲击力,促使他们深入思考并接受他人的建议、反馈等,澄清价值,梳理情绪,形成新的行为模式,获得更多的成长契机[8]。将由宿舍人际关系问题衍生的心理失调消灭在萌芽状态,促使宿舍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

(三)多样化的文化活动进宿舍

宿舍心得体会篇3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宿舍人际关系;大学生

宿舍人际关系是指宿舍成员在共同学习和生活中结成的以精神关系为主要内容,以语言、思想、知识、情感为媒介的交往中相互结成的关系[1]。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中一个基本的环节,也是衡量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心理健康和为人处世的一杆小标尺[1]。团体心理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通过团体人际交互作用,促使团体内的个体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以发展良好生活适应的助人自助过程。大量研究表明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心理健康等具有明显改善作用[2]。本研究旨在探讨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效果,为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干预研究提供借鉴。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云南师范大学学生发放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问卷90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865,有效回收率为96.1%。从有效问卷中选取宿舍人际关系得分较低的学生24名,随机对半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1.2方法

1.2.1干预研究设计

实验组除了参加日常的学习和活动外,每周参加1次宿舍人际关系心理辅导;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团体心理辅导共4个单元,每个单元90min左右。宿舍人际关系团体辅导方案为自编,制定时依据了团体辅导的基本理念,分为创始阶段、过渡阶段、工作阶段、结束阶段4个阶段。(具体方案见表1)

单元名称单元目标活动内容你我有缘促进成员熟悉,构建和谐的团体氛围;建立团体规范。轻柔体操;连环自我介绍;我记住了TA;团体契约

认识你自己认识自己;促进成员采取行动改善自己的宿舍人际关系大风吹;你像哪种动物

通往心灵的桥――沟通学习沟通技巧;团体成员共同分享,达成共识,学会人际关系的处理,改善人际关系。喜怒哀乐;两歧图;学会倾听;积极反馈家庭作业

打开心结,拥抱阳光认识到宿舍矛盾的正常性;探讨应对冲突的办法;学会主动沟通,自我反省,主动道歉。心有千千结;最难忘的一次心结;道歉信;结束团辅

1.2.2研究工具

自编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量表,共28个项目,包括5个维度:亲融性、深度沟通、人际冲突、积极应对、重要性认知,本量表采用五点记分。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4,重测信度系数为0.803。

1.3统计分析采用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

2结果

2.1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宿舍人际关系差异比较

由表2可知,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二者的宿舍人际关系得分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被试基本同质。

2.2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宿舍人际关系差异比较

由表3可知,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宿舍人际关系得分存在差异,且达到了统计学上的显著意义(P

2.3干预后实验组、对照组各自的差异比较

由表4可知,干预前、后,实验组的宿舍人际关系得分存在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团体辅导是促进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有效途径。本研究在人际理论的指导下,基于团体动力学的规律,设计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首先,创始阶段,建立团辅小组,创造轻松、信任的团体氛围,促进成员相互认识、熟悉,构建团体规范。建立过渡阶段,本阶段的主要加深成员的自我认识,审视自己的宿舍交往的行为与态度,认识到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工作阶段,使成员了解人际交往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共同探讨沟通技巧,改善自己的宿舍人际关系。结束阶段,围绕宿舍人际关系冲突,使成员认识到宿舍矛盾的正常性,带领成员探讨应对冲突的办法,促进良好宿舍人际关系的形成。

本研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了组内和组间的前测、后测的比较,结果显示,以团体辅导的形式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进行干预是有效的。干预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宿舍人际关系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干预期间,实验组除了参加日常的学习和活动以外,每周参加1次宿舍人际关系心理辅导,对照组不作任何干预,通过为期四周的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大学生的宿舍人际关系得分显著高于干预前的得分;且实验组大学生的得分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的得分。同时,对照组,干预前后宿舍人际关系的得分无显著变化。因此,可得出本次团体辅导是有效的。

参考文献

[1]马丽萍.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调查及干预研究.山西大学.2007

宿舍心得体会篇4

关键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心理健康

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原因[1]。大学是浓缩的社会,大学生身处其中,发展着同周围人的关系,随着“班级”概念的逐渐淡化,“宿舍”成为大学生最直接、最亲近的隶属群体。宿舍关系是否和谐影响大学生学习生活的质量及其心理健康的发展。近年来,在高校大学生宿舍中出现的各种伤害舍友恶性事件给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亮出了“红灯",轰动一时的复旦投毒案更是引人深思,因此必须给予宿舍人际关系高度关注及合理引导。和谐的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可以让宿舍成员获得归属感与幸福感,促进大学生心身发展;反之,不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会让人感到压抑、烦恼,影响大学生发展与成长。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由宿舍中的个体共同组成、维系,一方面反映了大学生在校生活质量,大学生是否能在学习习得的同时也获得友谊、爱与归属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大学生身心发展状况,大学生是否能够将自我融入群体,形成完善的人格,合理交往、恰当处世。本文将对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现状、形成原因及应对策略作一综述,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1大学宿舍人际关系现状

大学生宿舍矛盾是普遍存在的。有研究显示,宿舍关系根据学生独有特性,可以分为:和谐相处、关系融洽(67.5%);独立分派、互不干涉(14.7%);关系紧张、矛盾激化(17.8%)[2]。大学生大部分课余时间在宿舍度过,宿舍舍友则是大学生人际冲突的主要对象[3]。我们通过深入南京医科大学学生宿舍,了解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探寻大学生宿舍矛盾的普遍成因。在对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的分析中得知当前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主流是和谐的,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思想单纯、精力充沛,人际交往需求强烈,大多数学生的人际交往是积极和健康向上的,但是,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与以往调查相似,性格开朗、善于沟通、乐于分享的同学往往能够在宿舍生活中与人相处融洽,合作良好;而性格孤僻、不善交往的同学也更多地表现为在宿舍生活中相互防备、抵触、难以合作。由于个人的、集体的因素,宿舍人际关系并不能尽如人意,需要宿舍成员共同磨合,需要教育者加以引导,调和。

2人际关系不和谐的成因

当代高校,宿舍环境、设施、安全各方面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被改善、优化,总体都能为学生提供宽敞、舒适的住所。但舍友间的冲突矛盾,并不是因为经济利益,而是日常生活琐事,如生活习惯、作息时间、个性品质以及对日常行为的看法不同所引发的小争执。一方面,在处理宿舍内务、分工等时,多少会有意见不统一,有人主张公平,有人率性而为,一旦矛盾产生,互不相让、采取冷战的多见。另一方面,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活习惯、处事风格,有的天性活泼开朗、能言善辩,有的则喜欢安静、沉默少语,舍友之间的沟通内容、方式自然有些差别,要能适应对方、接纳对方需要一定的时间。笔者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当前实际情况,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影响宿舍人际关系的因素:

2.1个体差异

2.1.1成长差异大学里宿舍同学往往来自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人生经历和成长背景,不同的语言和生活习惯。生活背景差异导致主体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差异,而这又将直接影响着主体的交往态度、交往方式,摩擦也由此而来。例如来自农村的学生生活简朴,有的会靠打工或勤工助学、政府补助完成学业;而来自城市的学生生活丰富,追赶潮流,喜欢购买时尚、高端产品等。两类学生从饮食、衣着到消费心理、个都各有不同,难免会自我标榜、分类,如长期不能接受彼此,不能走出自我的圈子,长期积累将恶化宿舍人际关系。2.1.2心理差异当代大学生大多数是“90后”,成长于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不断推进和发展的大环境中,在国家计划生育政策下,他们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加之大学生在心理上还不成熟,不健全,在面对新的宿舍氛围、复杂的宿舍矛盾时往往不能很好地换位思考,这样就容易诱发或导致人际关系紧张,并形成人际冲突。例如,不考虑其他室友意见,只以自己感受为主来开关宿舍风扇、空调;与室友意见不一致时,争论得面红耳赤,总希望将对方驳倒;在舍友休息时打电话、听音乐;甚至有些同学好胜心过强,在宿舍搞“小团体”,孤立其他人,把寝室气氛弄得很压抑等等。这些个性和心理上的不同以及不成熟,往往导致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不能在新集体中很快地自我定位、自我适应,从而使大学生宿舍里人际关系恶化,人际冲突小事大化,简单的事情复杂化。2.1.3交往差异在应试背景下挣扎出来的大学生从未真正踏入过社会,在中学时代,老师也并未真正有效引导他们主动学习人际交往知识和技能。他们的人际交往认知和冲突应对大多是从家庭、影视或文学作品中感悟,而实践经验都不足。在交往中,他们往往凭感觉和情绪来处理各种问题,难免会带有个人主义而忽略了对方的意愿,结果往往也是适得其反。当在宿舍里发生一些摩擦时,大多数人不能很好控制自己情绪,做事冲动,虽然自己也想化解矛盾,使舍友间关系融洽,但又不知道如何沟通,或是采取较笨拙的方法,反而让一些原本可以避免的冲突进一步恶化。人际交往是一门学问,也是一门艺术。和谐的人际关系不仅要靠丰富的人际交往知识和技巧来维系,也要靠交往者对自我及外界的正确把握与合理认识来支撑。但对于尚未真正走入社会的大学生来说,既没有丰富的交际技能,也不能很好地看待人际差异,他们的人际交往往往依从本能,而当代大学生的交往本能又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当面临新的宿舍人际环境时,大学生应正确看待交往差异,积极交往,避免形成矛盾而又无力应对[4]。2.1.4习惯差异在大学生的宿舍生活中,同样是细节决定成败。这里的细节主要就是习惯,包括卫生习惯、作息习惯等多种,大学生在宿舍生活中很平常的细节也能引发矛盾。卫生习惯,有的学生懒惰随意,不爱维护宿舍整洁,有的学生勤快能干,喜欢干净,前者对宿舍脏乱视若不见,后者则不能忍受而时不时打扫。当宿舍卫生工作分配不均时,干得多的学生会对其他人顿生厌恶之情或者提出要求公平。在优秀宿舍评比中,因为部分同学的不在乎而影响评选,将会使矛盾激化。作息习惯,有的学生晚睡晚起,有的学生则早睡早起,这就将影响彼此的睡眠和心情,加之有的学生可能会在自己的睡眠被打扰后,在其他同学休息的时间段故意制造噪声进行抱复,如此恶性循环,最终导致宿舍人际关系紧张。大学生们从入学被随机分配到一个个宿舍,就要经历初探、磨合、融合阶段来不断适应熟络舍友的习惯,学会接受,学会在体谅他人感受下改变那些不良习惯。

2.2学校因素

2.2.1课程繁重,无力经营人际关系这是由医学院校的特殊性决定的。相较于其他院校的学生,医学生课程压力十分繁重,到后期,更是主要在实习医院和实验室之间穿梭,无力经营宿舍人际关系,导致宿舍内成员关系疏远。而且学生由于临床和科研的双重压力在日常生活中没有时间及空间释放,容易在遇到一些小事时突然爆发,造成同学间的人际冲突。2.2.2教育和管理的不完善在人际交往课程安排上,除了与人际关系相关的专业外,多数大学生在有关人际交往方面的知识获得途径单一,获得方式简单,而简单的短课时课堂书本介绍并不能给学生以深刻印象,或者说并不能对学生日常生活中碰到的人际问题提供切实的指导作用。在宿舍管理制度上,目前,多数院校实施学工和后勤双管理制度,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主要由学工老师负责,学生宿舍主要由后勤公司负责。但学生宿舍的物业管理人员和后勤工作人员多以学生安全为主要职责,在教育以及人文关怀方面有所欠缺。事实上,凡涉及学生的事情,事无巨细,最终还是会推到学工处。这导致学工老师对学生的事,无论大小,事必躬亲,陷于杂务而无法解脱,没有精力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波动进行深入研究。这不利于学生心理工作教育的发展。在危机干预上,多数高校虽设立了心理咨询部门,但由于管理方面的不完善以及学生对于心理咨询认识的偏差,导致心理咨询部门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学生遇到问题也不善于及时寻求支撑、救助。

2.3社会因素

大学生虽然身在校园内,但作为浓缩的社会,学校的另一端连着社会,学业竞争、奖助学金分配、实习分配、就业前景等等都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压力。舍友又是最直接的比较对象,在此过程中,如果大学生不能正确面对压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那么宿舍氛围将变得严峻。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助人为乐等中华传统美德逐渐被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人们更加注重物质回报,更加注重自我实现。社会性的功利主义蔓延到大学校园中,同学之间的沟通与谦让被争强好胜所取代,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系。

3营造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几点建议

有了表现,分析了诸多因素,解决问题就可以从以上几个方面着手:

3.1学校重视构建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

3.1.1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建设和谐宿舍文明完善宿舍管理制度。宿舍管理应当寻求多维度拓展完善。既要注重宿舍的基础设施、卫生、安全、纪律等方面的完善,也应当重视精神层面的宿舍文化建设,关注宿舍人际关系建立与维系。一方面提高宿舍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加宿舍管理人员数量。让宿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深入学生群体,与学生沟通,给学生关怀,让学生在面临问题时有人依靠,有人倾诉。另一方面,可以多以宿舍为单位开展各类同学们喜闻乐见的宿舍文化活动,通过文化活动拉近学生之间关系,增进学生间的相互了解信任,提高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能在团结协作中更多地认识彼此并找到对宿舍的归属感。3.1.2开设人际交往和与心理健康相关的课程常规开设人际交往课,以心理学、社会学及行为学为基础,传授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基础知识,培养大学生表达理解能力、人际融合能力、独立解决问题能力,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这门课程应当贯穿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各个年级安排相应的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起到引导作用。让大学生能更加娴熟地应对每个阶段可能产生的不良情绪。3.1.3做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面对大多数大学生不能正确看待心理咨询这个现状,高校应加大心理咨询工作的宣传力度,甚至采取一定的硬性措施让心理咨询成为常态,比如说,一定期间内每位学生都必须与心理咨询师进行一次交流,或者鼓动老师、班干部带头进行心理咨询。如有可能的话,尽量定期在图书馆或食堂这种人流量大的地方进行公开宣讲,让学生老师认识到心理咨询并不表示心理不健康,而是一种完全合理、正常的进一步的自我认识。让心理咨询成为常态,这样才能真正为学生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人”的问题提供切实的帮助。3.1.4依靠学生干部大多数学生干部都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他们的组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更强,也更具有集体意识与大局意识。而同时他们也是最直接的宿舍人,最能接触广大群众的基层干部,他们可以最先发现并解决宿舍冲突,他们通常也能起到一定的帮带作用从而使得宿舍人际关系相对较好。同时,学生干部是普通学生和学校之间的桥梁,学工老师可以通过学生干部了解学生宿舍情况,便于及时发现矛盾,避免管理盲点。由此也提示校方在安排宿舍或选举班干部的时候考虑班干部均分原则,让教辅工作更加协调。

3.2大学生自觉追求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

3.2.1充分认识建立和谐宿舍人际关系的重要性积极的心理资本是大学生积极进取的不竭动力,能促使学生更好地认知自己、形成积极的自我意识,有助于大学生正确看待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成败得失。研究显示,宿舍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资本正相关,其中宿舍互助亲密状况对大学生心理资本的影响十分显著,一方面可以通过提升宿舍互助亲密程度来促进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另一方面需要靠减少宿舍冲突来培养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5]健康的宿舍人际关系与积极的心理资本是相辅相成的。大学生应该意识到建立宿舍互助亲密关系和减少冲突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3.2.2正确看待个体差异,尊重自己,尊重舍友营造和谐的宿舍人际关系,应坚持四条原则,即平等互惠、理解尊重、诚实守信、相容变通。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不炫富、不在言语行为间显示优越感,家庭贫寒的学生不自卑、不为取悦他人而丧失人格,宿舍成员相处时要常怀助人之心。充分理解舍友的个人习惯并予以尊重,经常检视自己是否有影响他们的不良习惯并予以改正,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答应他人的事应尽力做到,做不到的事不轻易允诺,互相彼此坦诚,无欺瞒偷窃之行为。和舍友相处过程中,要尽量宽容、忍让,避免引起和加剧矛盾。3.2.3端正心态,树立正当竞争的观念竞争对大学生有一定激励作用,但同时大学生应当意识到,只有良性竞争才能真正促进心身发展,“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才应当是大学中的竞技常态。大学生应该正确面对竞争,在追求共赢的前提下不断提升自我,同时明确自身优势,扬长避短,寻求一条差异化竞争道路。3.2.4增进与舍友的交流与沟通引导学生做好时间管理,便于同宿舍内同学有更多的时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研究发现,宿舍内部产生冲突矛盾时,很多学生为了表面和谐而采取回避的方式,长此以往,矛盾积聚,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影响。一旦冲突爆发,将导致极端事件的发生。所以大学生一定要增加与舍友的交流和沟通,不仅为了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同时也规避了不必要的冲突。

4总结

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是大学生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的大学宿舍人际关系有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观,有助于大学生的整体发展。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宿舍人际关系的多样性,尊重个体差异性,同时也要防患于未然,及时发现并正确处理宿舍矛盾和冲突。

参考文献

[1]HarryStackSullivan.精神病学的人际关系理论[M].李维,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98-99.

[2]陈婷,芮文静.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对宿舍人际关系的影响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4,315(20):100-101.

[3]魏彤儒,余婷婷.试论大学宿舍人际关系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中国电力教育,2008,124(11):190-192.

[4]刘富良,罗岚.创和谐宿舍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J].高等农业教育,2009,4(4):92-94.

宿舍心得体会篇5

关键词:学生,宿舍文化,建设

 

大学生宿舍是学生生活、学习、娱乐、社交及其他活动于一体的综合场所,也是大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造就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的精神文明建设阵地。如何利用这块阵地,为大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高校学生宿舍管理者共同面对的一个新课题。

一、宿舍文化建设的内涵

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知识与文化并重的年代,如何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如何拓展课外知识,宿舍文化建设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科技论文。所谓宿舍文化建设是指学生在以宿舍为主要空间的共同学习生活、相互作用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环境和氛围,它包括宿舍的布置、宿舍管理条例、宿舍成员的生活方式、闲暇活动、整体的精神风貌,以及由此而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构成的动静相融的,充满文明、智慧、道德、艺术的文化氛围。因此,加强宿舍文化建设,以良好的舍风促进班风、校风、学风建设、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宿舍文化特性

宿舍文化建设从精神文化方面来看,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性。科技论文。一是感染性,大学生宿舍文化使宿舍成员这一特殊群体在感情及情绪相互交流、相互感染中形成了心理上的认同,其感染性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二是倾向性,倾向性是指宿舍成员受他人的心理感染而形成自己的判断,遵从、模仿他人,再现他人的行为和意见,从而形成统一的看法或行为,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外部特征,对事物抱有相同的看法或喜好等,这些都是宿舍文化倾向性的具体表现。三是动态性,大学生容易受社会上各种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在心理、情绪等方面易变。如兴奋点经常转移、思维跳跃跨度大、涉及领域广、转换节奏快,这些都使大学生宿舍文化处于一种不稳定的易变状态。四是潜在性,大学生宿舍文化是通过宿舍文化所形成的精神氛围和相应的物质环境,于潜移默化之中形成的,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虽不具强制性,却能引起个体感情上的共鸣,使个体有意无意地受到启发和感染,进而形成一种自觉、内在的驱动力。

三、宿舍文化建设的作用

1、是培养大学生综合能力的需要。高等院校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大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仅靠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通过宿舍这个场所,从卫生、环境等各个方面来构建和谐的宿舍文化,从宿舍建设这个角度寻找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式加强对大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实现大学生由“校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大大缩短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还有利于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通过与室友进行交流和心灵的沟通,彼此之间可以加深了解,建立友谊,增进感情,学会忍耐与宽容,学会尊重彼此的人格,学会处理各方面的人际关系。

2、是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需要。心理素质主要是指人的心智对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作出反应,应付环境和生活压力的能力。大学生年龄相仿,文化素质接近,很容易产生心理互动,如果一个宿舍群体和睦,宿舍将成为大学生的家,都愿意把个人的喜怒哀乐在这里向大家述说,以期从集体中得到理解和支持,能够使大学生保持心态平和,形成情绪稳定、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科技论文。其次,宿舍文化作为独特的群体,使大学生有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从而能够使学生增强客观认识能力,完成自我批评、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及心理承受能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因此,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宿舍文化能够使宿舍成员和睦相处,形成良好的心境和愉快的情感,使道德情操得到升华,从而达到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可持续人才。

3、是学校进行学风建设的需要。大部分刚从高中的“题海”中脱离出来学生对大学生活寄予很高的期望,希望自己能在这三、四年间学有所成,他们会在完成规定课时的学习之后,把课余时间安排得非常充实,使课余生活变得非常有意义。那么,这些同学的表现就会在宿舍中形成榜样力量,就会有一种积极的学习氛围的出现。对于那些缺乏自制力的同学来说,这种氛围对他们有很好的督促作用。因此,以学生宿舍为基础,以学生寝室为重点,建设良好宿舍文化成为高校学风建设的需要。

四、宿舍文化建设的措施

1、加强宿舍管理队伍建设。搞好宿舍文化建设领导是关键,领导对宿舍文化建设重视程度如何,宿舍文化管理队伍素质如何,将直接关系到宿舍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首先要增强领导的责任感和鲜明的政治态度,其次,加强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另外,要选拔有责任心,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管理经验丰富的同志对宿舍文化建设进行指导。

2、抓好宿舍环境卫生,为宿舍文化建设奠定基础。要建设宿舍文化,首先以宿舍卫生为突破口,打好宿舍文化建设的基础。建立“宿舍卫生值日制度”、“卫生检查制度”,并把量化了的宿舍卫生状况与优秀学生干部评比、学生奖学金评定、优秀班集体的评比相挂钩,调动学生干部的内在模范潜力,在同学还没形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情况下,起到辅助制约作用。其次,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亲临现场检查,主要检查床下面、卫生间地面、墙壁和卫生死角等,并指导他们进行卫生打扫和保洁。平时要督促同学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而有力地推动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开展。

3、加强协同配合,提高共管意识。宿舍文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综合治理,齐抓共管是搞好宿舍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党、政、群、团一齐抓,定期检查,层层落实,各方面要从起居作息,组织纪律,道德规范及思想文化意识和政治觉悟方面对大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行政部门要把宿舍文化建设的“硬件工作抓好,责任到位,一抓到底”。

4、举办全方位,多层次文化节活动。有组织地举办“宿舍文化与大学生成才”征文比赛,“温馨之家”宿舍美化设计,舍标设计大赛,宿舍手工艺品制作大赛,宿舍舍歌大赛,宿舍自创曲艺大赛,宿舍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竞赛等。这对于活跃宿舍文化,形成健康文明的宿舍风气,陶冶个体情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5、树立榜样以点带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学校要抓好宿舍文化建设标兵班,班级要抓好宿舍文化建设标兵宿舍,让大家学有榜样,学有目标,以点带面,共同提高。

五、总结

总之,宿舍是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约束的重要场所。和谐校园首先应从和谐宿舍做起,我们必须重视宿舍文化建设。只有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才能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好的文化支撑。

参考文献:

[1]李华香.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调查[J].青年.

[2]郭俊博.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的能力培养问题[J].陕西教育2005.10.

宿舍心得体会篇6

我认为,创建“文化宿舍”,重点是要落实宿舍内的文化性。纵向来看,学生宿舍就像学生的第二个家一样,一方面应保持它该有的干净、整齐,另一方面也要体现温馨的氛围;横向上来看,宿舍里的学生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如何走进学生的内心,达到优质的教育效果,这需要班主任从物化环境的精心装点、文化内涵的深入人心和经营策略的贯彻落实等方面努力开展活动,而这一切,都离不开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从“文化宿舍”的创建能够透视班主任的专业化素养,这两者是互辅互成,互相促进的。

一、“文化宿舍”物化环境的精心装点体现班主任专业的道德品质

文明只是一个公民最起码的行为准则,而文化则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精神理念,一种集体所凸现出的共同的人文气息。把文化引入宿舍,实质就是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促进宿舍和谐融洽的氛围。一个宿舍整洁、优雅,人的心情就会愉悦;一个宿舍关系融洽,成员之间坦诚相待,长久生活达成默契,就会给每个人一个家的归属感,不仅会利于成员的进步,而且会增强同学们的自身修养。

1、门文化

简简单单一扇门,却能蕴涵宿舍建设的深度文化。给宿舍起一个名字,用硬纸或泡沫制作成一个牌子挂在宿舍门上,什么“听雨轩”、“足球俱乐部”、“love club”等等,学生开动脑筋,创意无限;也可将班级的“全家福”进行张贴……总之,只要是有利于学生健康发展的创意金点子都可以在班门牌上下功夫。

2、窗文化

透透亮亮一扇窗,却能展示宿舍建设的主题文化。08奥运,师生携手在窗户上张贴福娃;汶川地震,学生们将自己的祝福剪成窗花;圣诞节, “merry christmas”悠闲地光顾在窗玻璃上;情人节,火红玫瑰花成了窗户上的一道靓丽风景。意义深刻的主题教育启发的学生的思维,培养了他们的动手能力,丰富了宿舍文化和校园文化。

3、墙文化

清清爽爽一堵墙,却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的舞台。时代变迁,墙上贴的图画也发生了改变。从的画像到助人为乐的雷锋、铁人王长喜的画像,再到娱乐明星,直到现在的个性化设计,无一不是学生的内心展示。

4、阳台文化

宿舍外,有一小片阳台。各个宿舍的阳台都可以进行个性化设计:放上一些盆景、组装一台鞋架、放点简易运动器材、搁一大镜子……阳台虽小,用处不小,休闲、娱乐、运动、学习皆可。

5、宿舍文化

每周的星期五,学校都会举行“文化宿舍”的评比活动。学校共组织了三项室内环境布置评比:动画城、七彩虹、特色栏。在师生们的精心装扮下,他们在动画城里搞设计,五彩鸽中订规范,特色栏中讲风格。

健康积极地宿舍氛围要宿舍群体一起创造的,它为教育对象提供了一个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基础和参考框架。正如一位同学所说的:“优美整洁的宿舍环境靠大家用双手去打扮和维护,团结友爱的宿舍人际关系靠大家用心去付出和培养,积极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靠大家用美德和智慧去营造。”在“文化宿舍”物化环境的精心装点过程中,能充分显示班主任专业的道德品质,如勤俭朴素,在宿舍装点中要求学生进行废物利用;宿舍设计让学生积极向上,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人生观;宽广的知识面让学生们第一时间了解国内国外的时事等。

二、从“文化宿舍”内涵的深入人心展示班主任专业的教育智慧

“文化宿舍”这一内涵的深入人心是宿舍建设与管理的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先进的教育观念的“先导”作用和班主任人格力量的支撑,而且更需要班主任专业的教育智慧。

1、制定宿舍目标

一个宿舍的凝聚力来自于宿舍成员的“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也即有一致的奋斗目标。因此,创建“文化宿舍”的第一步要把宿舍还给学生,让宿舍充满民主气息。根据学生宿舍的特点,宿舍目标可分为六个项目,即:思想状况、学风状况、纪律状况、美观状况、协作状况、卫生状况。在六个目标项目中,根据它们在整体目标中的重要程度,分别配以不同的权数。即:20、20、20、20、10、10。通过不同权数,可以使人们认识到各项目标在总体目标中的地位和作用。

2、设置宿舍规范

宿舍目标是每一成员共同的努力方向。宿舍规范化能够更好的约束“不同心不同力”现象的发生和督促成员们自觉形成主人翁意识,爱护自己的宿舍,团结互助,为集体的目标履行个人的责任。

3、落实宿舍责任

宿舍是我家,人人都要热爱它。在这个家里,班主任做好导航作用,用赞许的言行激励学生 做好宿舍小主人。宿舍内的每一项工作都要落实到人,责任到人。每一个学生各尽其责、形成合力,这样的集体才会更团结、更具荣辱感和凝聚力。

4、开展宿舍活动

宿舍活动可以丰富多彩,不拘一格,比如组织“宿舍杯”篮球赛、足球赛;有条件的可郊游和聚餐;或者将“宿舍演唱会”进行到底;在生活学习上,共同宣扬“携手共进”的集体精神。宿舍活动可以根据每月节日确定主题,也可以根据社会重大事件确定相应主题。这样的活动结合学生实际、学校实际。还联合了社会发展进程,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由此可见,文化宿舍的深入人心需要班主任专业的教育智慧。宿舍由来自各地区各家庭的“松散群体”朝着宿舍是我家的“团结集体”发展,班主任必须要处理好班主任“导航作用”与学生“主人翁”的关系,“刚性管理”与“柔性管理”的关系,对“文化宿舍”的创建点点渗透,只有这样,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班集体发展水平才能得到迅速提升。

三、从“文化宿舍”经营策略的实践证明透视班主任专业的管理能力

一个宿舍就是一个家,家是需要用心经营的,所以宿舍也需要用心经营。常言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人长期生活在一起,行为相互影响,经历一段时间,会形成特色。经观察,有的宿舍是学习型的,有的宿舍是下棋型的,有的宿舍是打闹型的等等,不同的宿舍会造就不同的人才。分析来看,这里的“型”就是宿舍文化氛围。

那么,如何树“型”?

策略一、 实与虚

实——立足现实,努力搞好实际工作

宿舍内有矛盾,班主任要调查了解,公平处理;学生参加义务劳动,班主任要率先垂范;学生生病住院,班主任要照前料后;混合宿舍班主任还要互相协商,不能搞独立,更不能对立。班主任的工作是如此具体而细微。只有具有务实精神,班主任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才能具有很强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宿舍管理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虚——着眼长远,加强学习、研究与探索

文化宿舍的创建需要理论的指导,需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不断地提高管理水平。班主任要善于从繁杂、琐碎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树立宿舍管理的整体观、发展观、理论指导观。班主任自身也需要加强学习,参与教育管理理论的研究与探讨,努力提高自身修养与素质,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班主任务虚的更高要求在于班主任要有开阔的眼界广泛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动态,大胆创新,用自身的实践丰富和发展教育理论,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只务虚不务实的班主任,工作难见实效;只务实不务虚的班主任,很难成为一个专业的班主任。

策略二、 管与放

实际工作中,班主任要“管”的方面很多,小到学生的坐立行走、穿着打扮,大到学生的思想动态、前途命运。许多班主任满腔热情,事必躬亲,早晚跟班,无所不管,甚至充当着“管家”、“警察”或“保姆”的角色。这种管理的有其利,但弊大于利。管得过多过死,容易造成学生依赖性强,创造性、独立性差,缺乏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能力,也容易使班主任陷于杂务,疲惫不堪,不利其自身的完善与发展。

陶行知说“教是为了不教”。魏书生认为“管是为了不管”。其思想从根本上说,是要充分挥学生在教育管理中的主体作用,做到"管放结合"。 也就是说,学生能干的,班主任坚决不要干。不仅如此,班主任还要大胆放手,把一些具体事务派下去,如宿舍公物维修、活动组织、宿舍规范规制定等等。班主任要充分调动学生积极主动性,分工授权,引导学生参与管理,逐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

策略三、 严与宽

工作实践中,严和宽是对立统一的。严不是冷面铁心,宽也不是迁就纵容。在文化宿舍创建过程中,班主任更多的喜欢选择“严”。但“严”不是严厉、严酷。管理过严,容易造成学生个性压抑、自卑感重、自制力差、胆小怕事,甚至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导致师生关系僵化。这既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也不利于创建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只有做到"严中有宽,宽中有爱,爱中有教"才能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策略四、 堵与导

一句话能说得人笑,也可以说得人跳。方式有别,其效果截然不同。班级工作中,"堵"与"导"都只是手段,我们要以"导"为主,辅之以"堵",追求最佳的教育效果。

做好“导”的工作,需要做到“四多四少”:多民主,少强制;多激励,少批评;多引导,少说教;多用情,少用气。"采取"堵"的方式,减小学生犯各种错误的可能性,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是必要的、有利的。它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小气侯”,从而有利于学生的成长。

因此,“堵”“导”必须结合起来,以“导”为主,以“堵”为辅。通过引导,要让学生增强明辨是非与自我教育的能力,也使班主任专业素质得到提升。

实践证明,有效策略的选择和实施所取得的教育效果是显著的:孩子们变得彬彬有礼了,曾经自卑的学生变得开朗了,整个宿舍甚至班级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踏实努力的学习态度……宿舍成为了学校里最美丽的一道风景线。班华教授多次指出:“如果班主任自身不具备一定的道德品质,不关怀学生的精神发展,就失去了班主任专业的特点和专业劳动的能力”。精神是一个集体的支柱。如果一个集体没有了精神,也就如一团散沙,一滩烂泥;或好比小鸟没有翅膀,不再有飞的力量与前进的方向。因此,班主任要用专业精神紧紧抓住“宿舍精神”这根支柱,文化宿舍的大厦才有可能稳固的擎于大地。。

宿舍心得体会篇7

关键词:高校宿舍;文化建设;主要功能;加强措施

1.高校宿舍文化的内涵

宿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集整体布局、基础设施、环境卫生为一体的生活场所。而宿舍文化,就是在这个环境中,由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的实践中共同创造的,以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课余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群体文化。

现在的大学生宿舍文化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为表层文化,一种为深层文化。所谓表层文化就是指大学生宿舍里的具体生活现象;所谓的深层文化就是指大学生宿舍生活中所反映出来的文化观念。其中深层文化是大学生宿舍文化的观念内容,表层文化则是深层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物质文化,即宿舍内的硬件设施,如宿舍的整体布局和色调、环境卫生、室内陈设等。二是制度文化,即宿舍区管理规章制度,如《大学生文明公约》、《宿舍管理制度》、《文明宿舍评比标准》、《会客登记制度》等的建设与执行落实。三是形象文化,即宿舍文化的外在表现。它包括环境文化和管理人员形象引导。环境文化是宿舍文化的保障。它从直观上为学生的学习、思想交流、开展健康的活动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和精神环境。一个人穿戴得体、谈吐文明、举止高雅会给他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它代表人的气质、修养、审美情趣。管理人员的形象会影响学生的心境,引导学生的言行。四是精神文化,即宿舍文化的核心。它展示了宿舍成员对于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认识,包括理想信念、价值取向、学识智能、道德水准、人际关系、行为方式等。

2.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主要功能

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分支,它不仅有校园文化建设的普遍特点,而且有其相对特殊、特定的功能。正确认识这些功能,对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2.1教育引导功能

宿舍,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虽是方寸之地,却是大学生生活、学习、交往的主要场所,是大学生思想最活跃、最外露的所在。各种思想、各种社会思潮在这里汇集和撞击,截然相反的性格、情趣不同的爱好、百态各异的生活习惯在这里汇聚和交流,迥然不同的精神层次、参差不齐的道德修养在这里形成品格的合力,并共同提高、传播和升华。

2.2价值观培养功能

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正确价值观的培养离不开精神文化这个背景。一个整洁、优美、健康的宿舍环境,可以起到美化心灵、陶冶情操的作用。学生的道德品质是语言、行为的综合培育过程,不是单纯的课堂传授所能奏效的,而宿舍文化建设就可以对课堂的教育、教学起到补充和延伸作用。

大学生的品德与价值观念是在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健康向上的宿舍文化建设对大学生高尚品德与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学生宿舍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交流思想的重要阵地,如果高校不及时了解,及时引导,一些消极的不健康的言论就会对知识经验不足、思想发展不成熟的学生产生不良影响,不利于学生健康思想的形成,甚至形成不健康的文化氛围。高校的德育工作者要重视宿舍文化建设,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通过其无形的感染力,约束宿舍成员的思想言行,引导他们的行为与校园气氛相适应。

2.3性格塑造功能

大学生是人格转换的重要时期,宿舍文化建设对于处在青年时期可塑性较强的大学生来说,其塑造性格的作用是相当突出的。

宿舍文化建设能够影响学生,进而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健康高雅的宿舍文化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行为方式等方面能产生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低级趣味、格调低下的不良文化则能扭曲人们的心理,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

2.4凝聚功能

宿舍作为大学生集体式的家,往往住着几个学生,其群体在心理上对宿舍会有一种油然而生的家的归属感,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会给这种归属感平添更为强烈的依赖性,使宿舍全体成员都树立一种群体的共同价值观,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把学生的行为同系于一种文化精神上,互助互爱、取长补短、共同奋进。如果宿舍文化建设搞得好,同学间必然就会团结友爱、积极向上,不仅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宿舍风气,更多的是在同学们心中形成集体主义价值观,促进人与人之间的凝聚力,这样易形成合作,建立同学之间的信任。

3.进一步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的措施

3.1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大学生是宿舍文化建设的主体,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明教育,就要采用多种措施和方法。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基础文明的教育。大学生的基础文明决定了宿舍文化的基调。在日常生活中,应着重培养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行合一”的好作风和勤勉品德,尊重他人的劳动的好习惯。其次,必须使大学生学会与人共同生活,学会在生活中相互谦让,学会包容他人的缺点,学会处理矛盾从而形成融洽的人际关系,培养自己良好的人格,做一个高尚的人。

3.2加强制度文化改革

制度文化是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一方面对学生提出了纪律要求,使其维护宿舍秩序,保证学生住校期间的健康和安全,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使学生和管理人员相互监督。随着社会的发展,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是体现制度文化的关键。在此过程中,应及时征求同学们的意见,集思广益,使其贴近学生,让学生易于接受,更好地自觉地遵守纪律。

3.3提高管理队伍的素质

积极开展宿舍文化建设,使学生在宿舍文化中得到启迪和教育,需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因此,管理者要学会科学地管理宿舍,热爱学生,视学生为朋友,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懂得教育心理学,知道不同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需要,开展不同类型的文化活动;要懂得管理心理学,及时了解并掌握各种信息,使管理工作的主体与客体能主动地相互转化,相互激励,共同做好管理工作;要懂得管理哲学,使有形的资产能产生出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使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开展宿舍文化提供物质基础。

当然,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宿舍的文化建设,仅做到这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会用创新的观点看待高校文化建设。总之,加强宿舍文化建设,有利于形成优雅清新的环境,端庄大方的仪表,健康向上的情趣,丰富多彩的生活,团结友爱的风气,求知探索的氛围,拼搏进取的精神的校园风气。高校必须占领这块阵地,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黄成茂,陈勇.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的探讨[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Vol11,(4).

[2]梁超群.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浅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8,(12).

宿舍心得体会篇8

关键词:宿舍文化;思想政治教育

1高校宿舍文化的内涵及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1.1高校宿舍文化的内涵

高校宿舍文化指在大学生宿舍这一特定环境里,宿舍全体成员依据宿舍客观条件,在从事各种可能的活动中形成的物质环境和文化氛围,包括宿舍设施、卫生状况、宿舍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等[1]。宿舍文化以宿舍成员共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由涉及宿舍生活的价值准则、群体意识、行为规范、公共行为和学习、生活习惯组成,是由宿舍成员共同建立的长期形成的潜移默化的氛围和影响力[2]。宿舍文化可分为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其中,物质文化起基础性作用,精神文化引领宿舍文化的发展导向,制度文化是保障。相对于班集体、社团来说,宿舍是非正式群体,它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面影响。积极健康的宿舍文化对大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有促进作用,落后的宿舍文化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1.2高校宿舍文化的育人功能

1.2.1学风引导功能宿舍文化通过自身各种要素的相互作用可对宿舍成员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积极影响,它指引着宿舍成员的思想和行为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舒适的休息环境、便利的学习条件以及充足的娱乐设施对良好学风形成起着基础性作用;卫生制度、用电制度、出入制度以及作息制度对大学生日常行为起着重要的约束作用;宿舍成员热爱学习、刻苦钻研、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会对彼此产生感染激励作用。1.2.2感染激励功能人们在自觉或不自觉的情况下,会受到他人或周围环境的影响,导致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发生变化。宿舍文化是宿舍成员在感情、思想相互交流、相互感染中形成的心理认同。宿舍文化的感染性使得宿舍成员希望融入宿舍这个小家庭,并使自身行为与群体保持一致。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1.2.3身心愉悦功能宿舍是集休息、学习、娱乐于一体的场所。宿舍成员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的习俗、爱好,成员间通过真诚的感情及语言交流,会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多样的宿舍文化活动为大学生提供了张扬个性、展现自我的舞台,可增强其自信心,促使其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同时,宿舍也为大学生提供了情绪调控平台。1.2.4素质优化功能宿舍文化是一种群体文化,同伴间的交往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竞争合作意识,使学生们学会宽容理解,将心比心等为人处世的技巧。同时,通过多样的宿舍文化活动,大学生能充分施展个人才华,锻炼创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为以后走入社会提供了必要的准备。

2高校宿舍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学校层面

2.1.1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学生的生活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文化的传播需要物质作为载体。调查发现,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基本生活需求尚得不到满足,宿舍冬无暖气,夏无风扇,隔音效果不理想,公共空间脏乱差问题长期得不到改善,缺乏娱乐和休闲设施以及学习空间,给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困扰。究其原因,部分高校管理人员不重视宿舍管理,对于宿舍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认识不足。他们认为,只要保证学生宿舍水电供应,搞好楼道卫生就完成任务了,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高校宿舍文化建设[3]。2.1.2后勤管理水平落后教育和管理密不可分,两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科学的后勤管理可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人们对法规、纪律、制度产生认同感并自觉遵守[4]。随着大学扩招,在校生规模扩大,学生管理难度增大,但高校宿舍管理人员的素质未有明显提升。他们多为学校聘请的临时工,文化程度偏低,思想政治素质一般,对于学生的管理仅停留于检查卫生、安全保卫、规范舍规舍纪等方面,对于违纪学生,仅仅是用扣分、通报的方式进行惩罚,未能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教育学生、感化学生。此外,高校在宿舍管理方面过于重视形式化的评比和检查,如开展“优雅宿舍评比”“宿舍文化建设月”“宿舍文化节”等活动,短其内成效明显,但从长远看对于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意义不大。此外,现在的高校辅导员很少主动深入学生宿舍,对宿舍内部学生人际关系、宿舍管理问题不甚了解,也使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大打折扣。

2.2个人层面

2.2.1网络文化充斥着宿舍文化生活现代化、信息化的推进使得网络成为与每一个大学生息息相关的学习、娱乐工具,它占据了学生生活的大部分时间,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给大学生带来海量学习信息,使他们不出门就能了解世界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网络文化稂莠不齐,若不能准确辨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必然会占据学生的学习时间,甚至危害学生的身心健康。目前,网络游戏、、网购、网络交际、网恋正在以极大的比重侵占宿舍文化,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荒废学业的事例屡见不鲜。有效的规制是发挥宿舍文化育人功能的重要途径。2.2.2宿舍内部关系紧张,矛盾普遍存在首先,宿舍“小集体”现象严重。学生们大多愿意和同宿舍的人一起吃饭、学习、休闲娱乐,从而画地为牢,形成宿舍小圈子,封闭排外,导致与其他同学缺乏交流,关系冷漠。其次,宿舍内部“小集体”问题突出。部分大学生从小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不懂得分享和理解,为人处世以个人为中心,缺乏包容精神,造成宿舍成员人际关系紧张,形成排他的内部小集体,不利于身心健康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形成。最后,宿舍成员利益纠纷屡见不鲜。高校给大学生提供的各类物质奖励、资助政策越来越优越。一些大学生不能以正确的心态对待,过分追求物质利益。同宿舍的成员通过努力获得奖励,部分同学内心不满,产生嫉妒、自卑等负面情绪,导致宿舍成员人际关系紧张。

3加强高校宿舍文化建设,提升育人效果

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会受到环境的影响,但是人的自主性决定了人对于环境不是无能无力的,人可以通过实践活动改变环境。所谓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就是充分利用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并将消极因素转化成积极因素[5]。教育者可通过优化宿舍文化,促使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目标实现。

3.1加强宿舍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宿舍是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宿舍的功能不仅在于吃饭和休息,更在于学习和休闲,这就要求高校投入足够的资金到宿舍硬件建设上来,改善学生的居住环境。在选址方面,要注重采光通风,同时避免噪音干扰,要为学生提供安静、舒适的学习和休息场所;在设计方面,要突出以人为本理念,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提供上网端口、制冷保暖设备等,可在宿舍楼内增设自习室、图书室,为学生提供学习场所,此外休闲娱乐设备也必不可少,可在宿舍周围开发出足够的公共活动空间,如乒乓球台、羽毛球室等。在软件建设方面,可通过宿舍文化环境的改善激励和感染大学生,如在宿舍大厅或走廊挂置励志名言条幅、绘画、书法优秀作品,突出人文气息,体现艺术情怀。

3.2优化宿舍管理,体现寓教于管

宿舍管理队伍是学校各项宿舍管理措施的落实者,这就要求有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认真负责、关爱学生、善于说服教育的教师对学生宿舍进行管理。他们要积极组织宿舍文化活动,并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快乐,提升自我,把宿舍打造成一个温暖和谐的大家庭,要关注学生的内心世界及需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合理利益,尽可能取得学生的支持和理解。

3.3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模式越来越跟不上时展,学生更愿意在自由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和生活。思想政治教育要需要充分发挥学生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接受先锋人物的感染和激励,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杰出的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宿舍长都可以通过自身的号召力与影响力对普通学生起到指导作用[6]。学生管理人员要注重培养和选拔思想先进、作风优良、善于组织和沟通的学生,以其良好的思想和行为感染宿舍群体,带动身边大学生积极主动提高自身修养。

3.4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

学生既是宿舍管理的客体,又是宿舍管理的主体,因此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7]。大学生应积极配合宿舍管理人员的工作,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主动参与宿舍文化活动,这不仅有利于学校后勤工作的开展,自身也会受益无穷。和谐优雅的宿舍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宿舍成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大学生要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真诚以待,学会宽容和谅解,用健康向上的思想影响和感染宿舍成员。

参考文献:

[1]晁爱丽.浅析宿舍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2(6):152.

[2]洪满春.“90后”大学生宿舍文化现状及其建设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1.

[3]黄敏森.论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J].亚太教育,2015(32):43.

[4]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