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网络安全总体规划8篇

时间:2023-08-18 09:33:37

网络安全总体规划

网络安全总体规划篇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原则;实现方式

计算机网络的连接方式主要是由网络设备和通信电缆组成的,伴随着新型设备的开发和广泛利用,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发现计算机网络中由于结构不同,会造成性能的不同差异,网络规划问题逐渐引起我们的注意。好的规划对于网络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无论是对原有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升级,还是新建网络系统,都要充分考虑网络规划问题。要做好网络规划问题,我们要了解和掌握网络规划的设计原则,明确设计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网络规划。

1 网络规划设计的原则

1.1 目标原则

用户的需求是我们工作的目标,用户满意不满意是衡量我们工作质量好坏的尺度。网络规划的设计要充分考虑用户的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明确不同阶段的建设目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协议集、计算模式、体系结构和网络上最多站点数目等,对整个网络系统的数据量、数据流量和流向有个清晰的估计。

1.2 先进性、安全可靠性、开放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的原则

⑴网络规划的先进性。网络系统的先进性是网络规划设计人员首先要考虑的原则,采用先进的组网技术,能够使所建网络在长时间内保持先进性,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以不被淘汰,既节省了资金又能适应网络规划中长期的发展。

⑵网络规划的安全可靠性。安全和可靠是组网非常重要的因素。为了保证组网的安全性,网络规划者应当从系统的安全性、拓扑结构、网络节点和通信线路等多方面考虑,保证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保密性,在多层次上以多种方式实现安全控制。

⑶开放互联性。要保证计算机有良好的通信互联能力,就必须采用当前最新的符合国际标准通信的通信协议和设备,支持开放的技术、系统组件和用户接口。

⑷经济实用性。组网的重要原则之一就是要考虑系统的性价比,考虑它的经济实用性。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所投入的资金,根据用户的需求,在满足系统性能和可预见期内不失先进性的前提下,选择性价比最高、最经济实用性的网络规划方式。

1.3 功能最完善、整体性能最佳原则

网络系统在规划时应当对主干网络和本地网的连接、技术的匹配、数据传输和网络操作系统的选择仔细论证,保证网络系统功能最完善。

2 计算机网络规划的方法和实现方案

2.1 需求分析

⑴环境需求。计算机网络规划需要考虑环境需求的因素,它既包括内部环境,也包括外部环境。

⑵设备需求。对于设备需求,我们应当从业务需求出发,考虑与原有系统的兼容问题,以及设备电源、个人计算机、主机和服务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

⑶功能需求。功能需求要求我们考虑用户主要的网络应用和网络所传输的数据量,同时,分析网络总数据量和网络应用高峰的分布,关注网络应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2.2 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主要是根据用户目标、网络系统的目标和网络系统的集成要求,判断在现有的资金和技术环境下是否可行,能否达到系统目标的要求。

2.3 网络总体设计

网络设计的任务是制定网络系统总体实施方案,主要是根据需求分析中提出的技术规范和种种性能要求以及设备选型和经费预算。总体规划设计的内容包括传输方式和传输速率;网络系统体系结构和拓扑结构;网络系统的基本结构和类型;功能和服务项目。

2.4 网络分层拓扑结构

实现网络规划的重要一步就是做好网络分层拓扑结构,包括对核心层、分布层和接入层的选择和设计。对于核心层,考虑的因素包括地理距离、信息流量和数据负载等,主要做法通过千兆以太网来实现;分布层主要是根据网络信息流的特点,在整个设计中确定分布层是否需要,采用级联还是堆叠;接入层主要考虑布线系统费用和实现上的限制等因素,对于零散的远程用户接入,可以采用市话网络进行远程拨号访问。

2.5 网络设备的选型和比较

构成计算机网络的设备比较复杂,包括网卡、网桥、网关、路由器、集线器、服务器、工作站、网络打印机、网络操作系统、管理系统以及应用软件、存储器等。在网络规划设计时,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选择一种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最经济实用的规划设计方案。

综上所述,我们应当重视网络规划设计,在网络规划设计中,我们要遵循“强调总体规划、重视具体规划,利用分层规划,合理布线”的原则,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在充分比较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根据用户的要求选择一种性价比最高、功能最全、最经济实用的最佳方案。同时,了解和掌握网络规划的设计原则,明确设计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做好网络规划,以最大努力建立一个功能完善、安全可靠、性能稳定的网络系统。

[参考文献]

网络安全总体规划篇2

关键词 园区网;安全体系;规划;运维

中图分类号 TN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5)09-0050-02

校园网络变得更加开放的同时,网络安全正经受更加严格的挑战,网络管理者必须切实了解保护本地网络安全的手段。本文尝试对如何创建安全的校园网络环境并保持其稳定运行提出一些规划原则与管理方法。

1 常见网络安全威胁类型

1)病毒、木马、蠕虫等自动攻击工具。具备自我复制和传播能力的程序可破坏计算机系统,破坏某信息保密性和完整性,使得攻击者从中获得利益。早期一般通过系统漏洞或文件漏洞传播,随着操作系统安全代码的日趋完善,目前主要靠欺骗性下载(如网站挂马或植入恶意代码)并被简单触发。

2)拒绝服务攻击。拒绝服务是攻击者常用攻击手段之一。攻击者通较强计算能力的服务器或大规模肉鸡作为攻击跳板,对目标发起洪水一般的非法请求,使得服务方难以接受正常访问请求或造成缓冲区溢出,服务被迫关闭甚至崩溃。

3)基于服务代码和服务漏洞的攻击。作为官方的网络窗口,运行于服务之上的网站代码并不总是安全的。事实上,国内多数网站都没能做到足够安全的代码防护。运行于非标准的web服务器的web网站,对熟练的站点攻击者而言,仅需几分钟即可获得基本webshell,并据此进行权限提升。从互联网上下载的免费文章系统(如知名的动网模板),由于受到关注,攻击者更容易通过内部技术组织联络获取攻击手段。

笔者所在学校站点早期使用ACCESS数据库,攻击者便经常尝试直接下载数据库;升级为SQL SERVER数据库后,我们发现了大量的SQL注入攻击代码,如晚间的一次攻击尝试代码:

……

dEcLaRe%20@S%20VaRcHaR(4000)%20SeT%20@s=cAsT(0x4445434C415245204054205641524348415228323535292C404320564152434841522832353529204445434C415245205461626C655F437572736F7220435552534F5220464F522053454C45435.......626C655F437572736F72%20aS%20VaRcHaR(4000)):eXeC(@s):--%20aNd%20'%25'=' 80 - 211.117.95.48 ……

从日志中很容易看出,攻击者尝试渗透数据库获取关键数值,并对注入代码做了简单伪装。

4)社会工程学攻击渗透。近年来攻击者对攻击目标的检测方法变得多样化,攻击者通过多种渠道了解目标,利用社会工程学手段分析以获得敏感信息,攻击更具效率,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则进一步加剧了此类风险的威胁水平。如网络管理者总是愿意使用有类似特征的密码体系同时管理公用设备和个人信息,一旦个人信息被猜解,所在网络的安全风险便极大增加。

当代网络面临的安全风险越来越多,攻击不可避免,网络攻击的原理趋向复杂,而攻击者更容易获取更具威胁的自动化攻击工具,这意味着攻击变得愈发容易。

2 学校园区网安全体系的规划和建设

1)园区网安全体系的基本涵义。网络安全体系由硬件安全、底层系统安全和服务/软件安全三个方面构成,任何方面存在漏洞,都会导致整个网络面临安全崩溃。我国当前正在推动关键设备国产化进程,即从硬件层面考虑,保护网络敏感信息不被国外生产厂非法商取。完整的网络安全体系应在硬件层面作出合理选择,在底层系统层面进行合理配置,减少系统漏洞暴露,在提供服务时建立多层次风险防控和数据过滤措施,保证网络安全运行。

2)园区网安全体系规划原则。网络安全与提供服务的性能存在矛盾,管理者应以保障网络服务正常提供为前提,评判网络安全风险,适度规划并保留升级弹性,以经济合理的方式规划安全防御系统。网络安全体系需要覆盖到整个网络,对高风险区域应设置网络边界,并指定数据流动规则(ACL)。

3)网段规划。根据功能区分,通常将整个网络划分几个功能独立的子网,至少包括网络设备与网络管理区域、停火区(DMZ)、学生机房、办公区域以及普通联网用户区域等,各子网间保持物理或逻辑上的网段隔离,不同区域用户一般禁止跨越子网互访。这是保护网络安全的最基本手段。

4)安全防护设备选择。传统网络安全体系基于P2DR模型,即策略、防护、检测和响应,设备组成一般包括终端安全(配置杀毒软件);ACL(设备、端口规则和数据流向规则);防火墙以及IDS/IPS(应用于DMZ);它可以实现对多数病毒和传统攻击的有效抵御,以包过滤为基本检测手段,具备部分协议检测能力;对网站注入、渗透等较新的攻击方式防御能力有限。

选择何种设备组建网络安防体系,取决于本地网络规模、提供的服务类型和网络管理者的技能水平。园区网可以考虑在传统安全体系基础上,根据本地网络运行特性有针对性增加管控设备,为保障带宽有效利用,针对内部用户可配置行为管理系统,对用户网络行为进行管控,对占据带宽资源和并发数资源的应用予以限制;针对WEB服务,可以配置WEB防护系统,对数据库注入、代码攻击、跨站脚本等作出有效防护;针对网络内部恶意行为,可以配置网络日志分析记录系统,在恶意行为发生时提供报警,在行为发生后提供记录。

3 学校园区网安全体系运维原则

1)安全网络要求全部终端用户参与。根据“木桶原理”,网络中任一端点的安全风险会扩大到整个网络。园区网络安全体系需要覆盖到整个网络的所有端点。考虑到难以对所有用户实行严格要求,管理者应考虑网络不同区域的安全等级,制定对应安全策略,在不同区域间设立网络边界,保证任意区域故障不会蔓延至其他区域。

2)制度优先。防患于未然,网络安全事件总是发生在未曾受到关注的制度角落。管理者应综合考虑网络整体状态,制定安全事件责任制度,制定应急预案,制定各类安全事件和风险事件的相应制度,制定网络使用制度等;完善的制度是保障网络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

3)数据备份。数据备份是网络运维的必需手段。精确计算当前数据容量,预估数据增量,考虑数据备份措施,必要时配备数据备份设备。外部攻击者在获取网络权限后,经常造成有意或无意的数据损害,超过50%的情况下数据损失不可逆转。设置数据备份机制,是保障网络服务的最后手段。

4)完善事件记录。园区网历经长期运行后,管理者将能够发现和总结本地网络常见威胁列表,建立网络运维事件日志,能极大节省管理者故障定位和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精力。这些记录包括下述文件,网络日常监测记录、病毒流行记录、设备故障处置和维修记录、攻击处置记录等。

4 结论

尽管网络总是不安全的,管理者还是可以通过各种手段,以科学、合理的方式建设网络安全体系,不断学习提高技术水平,尽力保护本地网络和服务不受非法攻击侵害。作为多年工作经验的总结,笔者希望通过本文抛砖引玉,提供网络安全运维的方法和原则,谨与同行共同交流。

参考文献

网络安全总体规划篇3

1.1安全可靠性原则

安全可靠性是网路工程规划的必要原则,其考虑的方面有网络节点、网络拓扑、系统安全体系、通信线路等,如计算机网络安全性控制形式多样化或分布多层次化;把防火墙设在广域网或局域网的互联点,以此发挥抵御外部攻击等作用。

1.2整体最优性原则

计算机网络工程规划设计通常应反复论证网络技术的匹配度、本地网与主干网的衔接度、网络操作系统与数据传输的合理选择等,由此实现计算机网络功能的完善性。同时应结合有限合理性原则就设备的安全经济性、先进可靠性等予以评价,由此实现计算机网络的整体最优性。

2计算机网络工程规划设计方法

2.1可行性与需求性分析

计算机网络工程规划设计的可靠性分析通常包括:明确网络系统目标、网络用户目标、网络系统集成要求、网络工程建设的技术需求和成本需求等。计算机网络工程规划设计的需求性分析通常包括环境需求分析、设备需求分析、功能需求分析,其中环境需求分析包括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分析。所谓外部环境分析,它要求对无线环境、网络穿越区域及干扰环境等因素予以考虑;内部环境分析要求对网络用户现有机构分布情况、网络设备间的位置等予以考虑。设备需求分析要求立足于业务需求,同时就新旧系统的兼容问题予以考虑,其考虑的方面包括个人计算机、电源、网络布线、主机与服务器、路由器与交换机、网络操作系统、网络设备等。功能需求分析要求就图形、文本、视频等网络应用和数据类型予以考虑。此外,功能需求设备分析还应该考虑到网络使用高峰期、网络总数据量、流量分布情况、网络安全可靠性等方面。

2.2网络分层拓扑结构

计算机网络工程分层拓扑结构通常应结合网络用户实际需要从分布层、核心层、接入层等予以规划设计。其中核心层应结合信息流量、地理距离、数据负载等需求分析予以选定。主干网主要连接建筑群,其传输介质为光缆,此时应考虑到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先进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计算机网络工程内分布层的规划设计通常由网络信息流的具体特点而定,其中若分布层选择堆叠体,其能够满足全局信息负载轻和本地信息流密集的情况,而分布层的级联形式仅能满足全网信息流较平均的情况。计算机网络工程接入层的规划设计通常受制于布线系统的成本和实现,针对某些不集中的远程用户接入,采取PSTN市话网络的远程拨号访问方式具有简便性和经济性。

2.3网络设备的选型

计算机网络工程建设涉及到的设备包括集线器、网桥、网卡、交换机、路由器、网关、工作站、服务器、网络打印机、存储驱动器、网络管理系统、通信介质、应用系统和网络操作系统等,计算机网络工程规划设计必须对上述各个网络设备的用途、功能、性价比等予以综合考虑,由此选择出综合性能最优的网络设备。

3结束语

网络安全总体规划篇4

关键词:一体化;安全域;信息安全

1.引言:

随着全国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和消防信息化的深入,消防业务应用系统数量和提供服务的用户数不断增加,同时,公安部消防局统一开发的一体化消防业务信息系统逐步在各总队深入推广应用,因此,为保障总队信息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总队在部局规划指导下,开展一体化信息系统信息安全保障项目建设,构建设计动态积极安全防御体系,保障全局一体化业务系统稳定可靠地运行。

2.系统特点

一体化消防业务信息系统是公安部消防局根据十一五期间信息化建设项目总体实施方案统一规划设计,根据整体业务进行需求分析研发的信息系统,系统实现了纵贯部局,总队,支队,大队,中队各级,横跨各业务部门的信息资源共享,互联互通。系统以基础数据及公众服务两大平台为建设核心,包含灭火救援指挥系统,消防监督管理系统,部队管理系统,公众服务平台,综合统计分析信息系统五大业务系统。并针对一体化业务平台,提供二次开发接口,保证和其他业务信息系统的衔接。系统采用面向服务的SOA的设计理念,最终实现音频,视频,数据的综合集成,使一体化业务系统能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

系统建设主要依托“金盾工程”,利用“金盾工程”的现有公安网基础网络和信息资源,按照网络应用环境不同,分为公安信息网(以下简称“公安网”)应用系统、互联网应用系统、公安网与互联网同步应用系统。公安网应用系统是指仅在公安网上运行的消防业务信息系统,互联网应用系统是指在非公安网运行的消防业务信息系统。公安网与互联网同步应用系统是指同时在公安网和非公安网开展业务应用、并且相互间有数据交换要求的消防业务信息系统。

根据部局的一体化系统建设指导方案和系统设计架构,总队结合当前实际情况,对一体化消防业务信息系统暂采用混合部署模式,即整个总队的一体化业务系统的应用及服务均部署于总队信息中心,由总队统一规划,统一管理,开展一体化消防业务信息系统体系建设。

3. 系统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设计

为保证一体化消防业务信息系统的高可用性和高可控性,总队按照武警消防部队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的要求,对全总队网络信息安全设备配备及部署进行统一规划、设计,购买相应设备,利用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防护手段,构建与基础网络相适应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

3.1总队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安全域划分

由于总队内部计算机数量众多,并涉及到公安网,互联网以及政务网多个网络的应用,为便于管理和控制网络广播风暴的发生,应根据计算机所属部门、物理位置、重要性的不同,把局域网划分为多个虚拟子网(VLAN1…VLANn)。根据各VLAN间的安全访问级别不同,实现各VLAN间的安全访问控制。

根据各类软硬件设备提供应用的范围、面向的用户群以及影响面、重要性的不同,站在全局的高度,合理划分安全域,确定安全需求和访问控制策略、安全硬件部署策略。

总队安全域划分:

(1)核心业务处理区:涉及一体化消防业务信息系统中的部分业务系统。该安全域中的业务系统支持本地内网的业务应用,无需与外部实体进行数据或业务的交互。

(2)119接处警系统区:涉及119接处警系统所有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数字录音仪、接处警终端以及其它附属设备。本区域设备支撑119报警的受理、处置、调度、反馈以及灾后数据分析等全流程业务应用,为全内网应用。总队119接处警系统将与一体化消防业务信息系统的灭火救援系统开发数据接口。

(3)特殊业务受理区:涉及一体化消防业务信息系统中部分业务系统,主要是面向移动终端的业务接入,包括灭火救援、消防监督的业务受理系统,特殊业务受理区的受理服务器可以将受理的业务数据“摆渡”到业务处理区进行处理,在得到处理区服务器的反馈后,再将反馈信息回传到移动终端上,完成整个业务处理流程。

(4)特殊业务处理区:涉及灭火救援指挥、消防监督的业务处理系统,实时处理由业务受理平台“摆渡”过来的数据,在处理后反馈给特殊业务受理区的受理服务器。

(5)内网终端区:由内网中的办公终端组成,内网终端区用户可以访问网络中授权访问的业务系统。

(6)内网管理区:将内网中的各类管理服务器置于内网管理中,集中进行安全策略的定制、下发,集中监控各类系统运行状态。主要包括设备管理、终端管理、防病毒管理等。内网管理区由内网中具备相应管理权限的管理员来访问。

3.2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构成

总队信息系统安全保障技术体系由物理安全、通信网络安全、计算环境安全、数据安全、安全基础支撑和安全管理构成。其中,安全基础支撑为物理安全、网络安全、计算环境安全和数据安全提供支持,安全管理为整个安全保障体系提供全面的管理。

安全基础支撑主要涉及总队一体化系统中的身份认证与授权系统,包括服务器计算机硬件设备以及安全认证网关设备。通过部署身份认证与授权系统及安全认证网关于核心业务处理区,确保总队认证服务及CA系统正常运行,利用数字证书登录访问一体化消防业务信息系统的模式,加强一体化系统的访问控制安全,提高一体化系统的安全级别,是整个系统的基础和支撑,是实现总队信息系统安全保障的共性设施。

数据安全包括数据库入侵检测系统、数据库访问控制系统、数据库审计系统、数据容灾备份系统等,用于保障消防信息系统中的所有数据库安全。

总队通过在涉及到一体化消防业务信息系统的业务区对一体化业务系统数据库部署磁盘阵列以及硬盘自备份和移动存储备份方式,设置全量备份,增量备份策略,执行方式为日备份,周备份,月备份以及临时应急备份,确保一体化系统的数据安全可靠。同时通过部署数据库入侵监测及审计系统,加强系统的数据库安全,确保数据库无故障和稳定运行 。在核心业务信息系统和需要重点保护的信息系统中部署数据审计系统,实时监控数据库各种账户的数据库操作行为(如插入、删除、更新、用户自定义操作等),从而降低数据库安全风险,保护数据库安全。

网络安全包括隔离防火墙、网络入侵检测设备、信息内容审计监控等设备,主要在各级区域网络互连的边界位置进行安全防护和访问控制,对进出网络的数据进行实时的检测与访问控制,以发现异常流量,并进行分析、阻断和报告。

根据安全域划分,总队在各安全域间部署防火墙,并在防火墙上设置相应策略,实现安全域间的访问控制。在核心交换机上部署网络安全审计系统,在网络边界部署一台入侵防护系统,实现对外部流入数据的监测,一旦发现入侵行为及时报警并依据策略进行阻断。同时利用IPS系统的恶意代码防护模块对网络出口处的数据进行恶意代码防护。在核心交换机上利用入侵检测系统针对所要监控流量端口做镜像,实现对流经核心交换机的流量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入侵行为或恶意行为,及时进行报警。

计算环境安全:通过公安网一机两用监控系统以及互联网一机两用监控两套终端安全管理监测系统对安全域内的终端设备进行监测管理及系统补丁集中分发工作,结合部署在公安网和互联网上的防病毒软件系统服务器进行集中控制和病毒防控升级工作,对部署在总队局域网的计算机终端、服务器、及其运行的应用系统进行安全防护。

物理安全包含环境安全,设备安全,介质安全三个方面。通过信息中心机房的门禁系统、防雷设施、防火设施、稳压UPS电源,机房温、湿度监控系统及LED显示,声光报警等多种手段及措施,构筑我总队一体化消防业务信息系统的物理安全防护体系。

安全管理主要指综合安全管理中心,通过集中的安全管理,保障整个安全系统在统一的安全策略指导下运作,通过制定统一的安全管理协议、安全管理接口规范和安全管理数据格式,实现对用户、设备、事件的统一集中管理,实现信息系统中各类安全设备的统一管理,安全服务的实时监控和安全审计,并提供安全策略的实施和维护。

目前,总队通过部署NCC网络监控和BCC业务系监控平台,对安全域的网络设备以及各业务服务器应用,数据库等设置阀值和策略,进行集中管理,通过NCC和BCC进行每日巡检。下一步将通过COSS管理平台并平台的二次开发接口,拟对一体化系统的深入推广应用进行全方位监控管理。

3.3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应急预案制定演练

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最终目标是保障一体化业务的正常稳定运行,各类防护措施的应用最大程度的降低了安全风险,但由于各种新的病毒、黑客技术层出不穷,制订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系统遭受安全攻击后的可恢复性就成了系统防御的最后保障。

在应急预案中,应明确从单机故障到全网络瘫痪、从影响个人办公到全单位业务乃至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不同级别网络安全事件的定义,逐一制订对应的技术措施和管理、处置、上报机制,明确每一个步骤的责任人、责任单位。在应急预案制订完成后,必须通过至少两到三次的不同级别、层级安全事件应急处置演练进行检验,查找缺陷,完善不足,同时根据单位信息系统建设、应用的发展和网络设备的更新不断进行调整,确保应急预案的最后保障作用。

4.结束语

通过安全技术措施及各类软硬件设备组合构筑一体化消防业务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确保系统稳定运行。但安全事故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技术原因造成的,二是人们没有认识到信息安全,以至于忽视了安全流程或者躲避技术控制措施,对于各类与外网逻辑隔离或物理隔离的专用网络(如公安网)来说,其源自于内部的网络安全威胁比例更高。因此,建立健全单位内部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升内部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就成为了增强内部网络安全管理水平的首选措施。

总队在加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安全保密管理,设置安全保密管理机构,制定严格的安全保密管理制度,采用适当的安全保密管理技术将消防信息系统中的各种安全保密产品进行集成,并加强对涉密人员的管理,形成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同时将各类网路安全技术手段和硬件设备进行有机组合,充分发挥各自的技术特长,以物理安全、通信网络安全、计算环境安全、数据安全、安全基础支撑和安全管理六大模块构成一体化信息安全保障管理体系,并辅之以具有高度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的应急预案和规范的运维机制,做到网络不断,业务不瘫,数据不丢。

参考文献:

网络安全总体规划篇5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规划 设计

什么是计算机网络,表面意思就是将多台计算机相连接,进而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交流。其实,计算机网络的真正意思是指,由多台相对独立的计算机个体通过通信线路进行连接,并且必须遵守相关的通信协议,由专门的网络管理软件进行管理,最终达到各计算机之间的资源共享和数据传递的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全面到来,彻底颠覆了人们传统的生活观念和方式,借助计算机网络,人们在相隔千里之外也能进行商业合作与交流,网络促进了经济的繁荣,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同时,现代社会对于网络的依赖程度已经达到了无法分割的地步,因此,对于计算机网络的研究成为现代人们最为重视的项目之一。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的体验方式,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应该更加具有针对性,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带给人们更多的便捷,以及优雅的生活态度。

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及分类

其实,计算机网络之所以能够达到今天的先进程度,同样经历了漫长的发展阶段,总的来说,一共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一九六八年至一九八六的ARPAnet阶段,一共历经十八年,这个阶段是网络的初始状态,主要用于研究和试验。其次,是一九八六年至一九九五年的NSF网路阶段,这个阶段是计算机网络发展中最重要的,很多互联网的核心问题得以攻克,并提出了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最后是从一九九五年发展至今的第三阶段,也是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扩张的阶段,在之后的时间里计算机网络就像搭乘了快速动车一样迅速在全球得到普及,将全世界紧密的联系在一起。

要对计算机网络进行规划设计,前提是必须对网络分类有足够的认识和了解。本文介绍两种最常规的分类方式。第一种是按地域分类,根据网络的地理位置和范围,可以将其划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局域网范围最小,同时也是最重要的,是城域网和广域网的基础。第二种是根据网络拓扑结构进行分类,比如根据拓扑结构可以分为环形网络、星形网络和总线型网络。

2.计算机网络规划与设计重点问题

计算机网络规划设计是一个繁杂的过程,需要注意的问题非常多,以下为笔者认为最重要的问题,故而重点提出和大家进行讨论。

第一,安全问题。众所周知,网络安全一直是网络用户最为关切的问题,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会经常提到网络诈骗、病毒等字眼,作为关乎所有网络用户切身利益的安全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因此,我们应该将安全问题作为网络规划中的首要问题进行讨论。社区网络作为提供网络接入服务的管理平台,在保证用户的高速接入的同时,要确保通信的安全性。对于社区用户的内部通信的安全性上,在网络设计时可以考虑使用宽带以太网VCN交换机,各个端口的数据流借助VCN交换机加以隔离,从而保证各用户的数据安全,此方案关键在于借助硬件保证网络的安全性,因此对整体网络的稳定没有太大影响。至于内部用户在社区外访问社区网络时的安全性,就要借助虚拟私有网络来实现,也就是说,在社区网与公网之间,由PPTP或L2TP提供VPN隧道,由IPSec对网络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封装,从而实现网络通信的安全性。

第二,认证与计费。丰富的网络服务,需要完善的网络管理,这就建立在高速的物理网络基础之上,以及借助于强大的后台系统,总体算下来投入成本过高。为了降低成本投入,可以在城域网中心集中计费管理,不但解决了成本问题,还促进了网络运营商之间的竞争。

第三,组播。拓扑结构对组播Multicast提供两方面的支持,即路由网络以及二层交换网络。其中,路由网络要支持MOSPF、DVMRP或者PIM;后者主要借助IGMPSnooping标准协议才能实现。

第四,网络管理。一般而言,网络系统的稳定运行是需要维护和管理的,如果缺乏有效的管理,网络环境将变得混乱,严重影响网络的正常运转。这是,就需要专业的网络管理软件大显身手,管理软件能够对网络进行实时监控,主要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第一,保证网络安全。网络系统的运行需要遵守相关的网络协议, 只有在协议框架内的活动才是正常合法的,反之,一旦有人试图破坏协议进行一些违法活动,网络管理软件将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发出警报,迅速锁定。第二,网络管理软件会将网络的运行情况记录下来,在分配网络资源时可以将记录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第三,根据对流量数据的统计,可以知道网络用户应该承担的费用。

3.不同密度用户的网络规划与设计方案

下面,笔者将利用局域网中的太网技术,根据小区用户的密度规划网络方案。什么是小区用户的密度?这里的密度其实是指小区内的住房密度。每个用户家里都接入一个RJ45信息插座,直接连到社区网络,用户立马能够体验到100M的网络速率。注意,我们应该重视本方案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首先,我们采用的是传统的太网技术,必须加强安全性的考虑。其次,社区网络接入提供的各种网络服务,需要进行运营管理,用户的计费问题需要解决。最后,社区网络的基础设备需要长期进行维护和管理。

将网络交换机直接连到中心交换机上,是低密度社区用户的最佳选择。如果社区密度较高,可以将VCN10/100M交换机作为边缘交换机,采用10/100M到户。

总之,我们应该深刻了解计算机网络对我们的重要意义,不断优化网络规划与设计,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保障,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和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民东,杨伟鲁.面对知识经济挑战的计算机教育问题[J].生产力研究,2008(6).

[2]郭善渡.计算机教学与创造教育[J].课程·教材·教法,2009(5).

[3]许金普,徐鹏民,孙晓梅,马德新.“计算机网络技术”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8(7).

[4]赵国福.浅议计算机网络安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4(7):23-23.

网络安全总体规划篇6

【关键词】 小型企业网络 总线型拓扑结构 冗余 路由

计算机网络不仅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也日益影响着企业科技的创新和生产力的提高。企业信息技术的发展能够更好地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这不仅影响着大中型企业,对我国工业企业中占相当比重小企业同样重要。本文选择小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进行研究,是因为小企业用户的局域网结构相对简单,主机数量少,易于进行规划设计,且投入成本低、易于普及。

当今阶段,中国市场经济处于转型期,竞争日益激烈,小企业要想生存并更好地发展,必须改变小企业单一、机械的运作模式,追求高效的管理和沟通方法来增强竞争力。而建设小企业自己的网络无疑是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提高小企业运作效率的作法。

一、小企业网络规划需求分析

小企业主机数量较少,易于满足团体信息化的需求。小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中只需一个主干网来负责各个子网和应用服务的连接,就能为信息交换提供有效的高速通道。根据企业提出需求,进行分析,最终将采取以下方案解决企业需求。

二、小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

2.1网络需求

申请一个10M及以上的带宽,就可以满足小企业内部计算机访问Internet的需求。申请1个公网IP:分配给Internet接入路由器的串行借口;购买一台路由器以实现企业内部网络连接到Internet;考虑在日后小企业的发展,计算机数量可能会有所增加,因此交换机接口可以预留3到5个;将各部门划分在不同的VLAN。单个节点构成的网络通常就能满足小企业的网络需求。小企业网络工作站数量少且接入比较集中,因此核心网络设备选择100M的以太交换机就可以了。

2.2小企业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根据小企业用户少、计算机数量少的特点,在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中采用总线型拓扑结构。总线型结构具有费用低、布线要求简单、扩充容易、数据段用户入网灵活、站点或某个端用户失效不影响其它站点或端用户通信的优点,因此适合处于发展期的小企业网络规划使用。

总线型拓扑结构图如图1。

2.3应用到的VLAN规划技术

一个VLAN可以在一个交换机实现,就可以满足小企业网络规划使用。在小企业网络规划中,VLAN根据网络用户的位置、作用、部门或者根据网络用户所使用的应用程序和协议来进行分组。用来为局域网解决冲突域、广播域、带宽问题。因此使用VLAN技术,结合网络层的交换设备搭建安全可靠的网络。网络管理员通过控制交换机的每一个端口来控制网络用户对网络资源的访问。

小企I的VLAN采取端口划分即可,把同一个部门办公室的端口全部划分进同一个VLAN,具有很好地灵活性和安全性。之后企业有了新的发展,需要进行部门扩充只要在交换机上进行配置就可以了。

2.4网络PDS系统设计

1、布线系统总体结构设计。根据小企业的建筑数量(假设为两栋),选用十二芯单模光纤从总机房连接到其他撞建筑或楼层的设备间,采用10M的光纤以太网接入到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的网络,然后接入到因特网中,使企业实现与外界的信息交换和网络通信。布线时要考虑价廉、合理、美观、标准。尽量进行夹墙内、地板下、天花板上或者采用架空线槽布线。网络设备要放在一楼机房内。机房内要配备火警报警装置、防尘地板和空调。

2、工作区子系统设计。工作区子系统由各个单元区域构成,是计算机、电话和信息插座的连接部分,包括连接跳线和信息插座。信息插座面板具备:通用、超薄、简易、防尘等特点;信息插座的模块采用类RJ-45模块;线缆采用超五类双绞线;水晶头采用RJ-45标准水晶头。为降低成本和结合客户终端的位置多变的特点,跳线可采用原装跳线与自制跳线相结合的方式跳线采用统一标准,如统一采用EIA/ TIA 568B标准等,以使系统具有更好的兼容性

3、管理子系统设计。单个节点的子系统设计在配线间完成。通过各种规格的配线架(线槽)实现水平、垂直主干线缆的端接及分配;由各种规格的跳线实现布线系统与各种网络、通讯设备的连接,并提供灵活方便的线路管理能力。分配线间是各治理子系统的安装场所,可安装配线架和计算机网络通信设备。对于信息点不是很多,使用功能近似的楼层,可以设置一个共用的子配线间,这样便于维修、管理。

4、干线子系统设计。干线子系统设计采用电缆从主设备间连接各治理子系统。数据主要从网络配线间向各个子配线间敷设12芯单模室内多模光纤。

5、设备间子系统设计。设备间子系统设计由设备间中的电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把公共系统(通讯系统,计算机系统等)设备的各种不同设备互连起来。使用多芯单模室内多模光纤将其连接。

6、建筑群子系统设计。建筑群子系统是将一栋建筑物内的电缆延伸到建筑群中的另外一些建筑物内的通信设备和装置上,采用光缆布线是目前主要的建筑间布线方式。建筑间的主干光缆采用12芯单模。

三、施工管理

3.1施工前准备

施工前,企业应认真审核合同,合同签订后,一切照文件实行。

3.2设备及材料

企业应对工程中所用到的所有设备及材料严格把关。选择质量可靠、性能良好的设备及材料、严格按合同进货。

3.3施工过程管理

根据企业的情况,安排好施工进度,并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保证施工现场的卫生 ,保证不影响到企业工作人员的正常工作 。

3.4施工完成后质量的检查和验收

施工完成后,企业派出有关人员进行全面的质量检查,进行系统的总验收。完全达到双方签订的合同要求后,进行工程的总移交。如在合同范围内,不达到要求的地方一定返工,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四、结束语

在小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中,一套可行设计方案就能够满足小企业团体的信息交流和传递,也使外面的客户能够很容易的了解企业。本文在进行小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的时候,按照计算机网络设计的原则,采用层次化模型方法,将网络的结构分层为核心层和接入层,设置一个总机房在一楼或者核心层。

采用总线型网络拓扑结构,简单、方便、价廉,在功能性、实用性、安全性等方面完全符合小企业网络的工作需求,并具有一定的可扩展性,达到了小企业网络规划与设计的预期目标。

参 考 文 献

[1]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与安装》.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出版,2008.

网络安全总体规划篇7

关键词:证券行业信息安全网络安全体系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国民经济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老百姓重要的投资理财渠道。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关系着亿万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的大局。证券行业作为金融服务业,高度依赖信息技术,而信息安全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资本市场的稳定。

目前.国内外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从资本市场看,近年来,随着市场快速发展,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市场交易模式日趋集巾化,业务处理逻辑日益复杂化,网络安全事件、公共安全事件以及水灾冰灾、震灾等自然灾害都对行业信息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资本市场交易实时性和整体性强,交易时问内一刻也不能中断。加强信息安全应急丁作,积极采取预防、预警措施,快速、稳妥地处置信息安全事件,尽力减少事故损失,全力维护交易正常,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至关重要。

1证券行业倍息安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行业信息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方面

健全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是确保证券行业信息安全的基础。是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为促进证券市场的平稳运行,中国证监会自1998年先后了一系列信息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其中包括2个信息技术管理规范、2个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通知、1个信息安全保障办法、1个信息通报方法和10个行业技术标准。行业信息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初步形成,推动了行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

虽然我国涉及信息安全的规范性文件众多,但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立法主体较多,法律法规体系庞杂而缺乏统筹规划。面对新形势下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发展需要,行业信息安全工作在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一是法规和标准建设滞后,缺乏总体规划;二是规范和标准互通性和协调性不强,部分规范和标准的可执行性差;三是部分规范和标准已不适应,无法应对某些新型信息安全的威胁;四是部分信息安全规范和标准在行业内难以得到落实。

1.2组织体系与信息安全保障管理模型方面

任何安全管理措施或技术手段都离不开人员的组织和实施,组织体系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核心。目前,证券行业采用“统一组织、分工有序”的信息安全工作体系,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为加强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行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水平,根据证监会颁布的《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参照ISO/IEC27001:2005,提出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体系框架。该体系框架采用立方体架构.顶面是信息安全保障的7个目标(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可审计性、抗抵赖性、可靠性),正面是行业组织结构.侧面是各个机构为实现信息安全保障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和方式。

1.3IT治理方面

整个证券业处于高度信息化的背景下,IT治理已直接影响到行业各公司实现战略目标的可能性,良好的IT治理有助于增强公司灵活性和创新能力,规避IT风险。通过建立IT治理机制,可以帮助最高管理层发现信息技术本身的问题。帮助管理者处理IT问题,自我评估IT管理效果.可以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有效管理,保证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应用效果,使有限的投入取得更大的绩效。

2003年lT治理理念引入到我国证券行业,当前我国证券业企业的IT治理存在的问题:一是IT资源在公司的战略资产中的地位受到高层重视,但具体情况不清楚;二是IT治理缺乏明确的概念描述和参数指标;是lT治理的责任与职能不清晰。

1.4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方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上交易系统功能的不断丰富、完善和使用的便利性,网上交易正逐渐成为证券投资者交易的主流模式。据统计,2008年我同证券网上交易量比重已超过总交易量的80%。虽然交易系统与互联网的连接,方便了投资者。但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来自互联网上的病毒、小马、黑客攻击以及计算机威胁事件,都时刻威胁着行业的信息系统安全,成为制约行业平稳、安全发展的障碍。此,维护网络和数据安全成为行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证券行业各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相对安全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和灾舴备份系统,基木保障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但细追究起来,我国证券行业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及灾备系统建设还不够完善,还存存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缺乏统一的规划;二是网络访问控制措施有待完善;三是网上交易防护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对数据安全重视不够,数据备份措施有待改进;五是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1.5IT人才资源建设方面

近20年的发展历程巾,证券行业对信息系统日益依赖,行业IT队伍此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2008年初,在整个证券行业中,103家证券公司共有IT人员7325人,占证券行业从业总人数73990人的9.90%,总体上达到了行业协会的IT治理工作指引中“IT工作人员总数原则上应不少于公司员工总人数的6%”的最低要求。目前,证券行业的IT队伍肩负着信息系统安全、平稳、高效运行的重任,IT队伍建设是行业信息安全IT作的根本保障。但是,IT人才队伍依然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后续教育不足等问题,此行业的人才培养有待加强。

2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2.1进一步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

首先,在法规规划上,要统筹兼顾,制定科学的信息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框架。一是全面做好立法规划;二是建立科学的行业信息安全标准和法规体系层次。行业信息安全标准和法规体系初步划分为3层:第一层是管理办法等巾同证监会部门规章;第二层是证监会相关部门制定的管理规范等规范性文件;第三层是技术指引等自律规则,一般由交易所、行业协会在证监会总体协调下组织制定。其次,在法规制定上.要兼顾规范和发展,重视法规的可行性。最后,在法规实施上.要坚持规范和指引相结合,重视监督检查和责任落实。

2.2深入开展证券行业IT治理工作

2.2.1提高IT治理意识

中国证券业协会要进一步加强IT治理理念的教育宣传工作,特别是对会员单位高层领导的IT治理培训,将IT治理的定义、工具、模型等理论知识纳入到高管任职资格考试的内容之中。通过举办论坛、交流会等形式强化证券经营机构的IT治理意识,提高他们IT治理的积极性。

2.2.2通过设立IT治理试点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

根据IT治理模型的不同特点,建议证券公司在决策层使用CISR模型,通过成立lT治理委员会,建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监督制衡的责权体系;在执行层以COBIT模型、ITFL模型等其他模型为补充,规范信息技术部门的各项控制和管理流程。同时,证监会指定一批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作为lT试点单位,进行IT治理模型选择、剪裁以及组合的实践探索,形成一批成功实施IT治理的优秀范例,以点带面地提升全行业的治理水平。

2.3通过制定行业标准积极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行业监管部门在推动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中的作用非常关键.应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推动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任务和工作机制,统一部署、组织行业的等级保护丁作,为该项丁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行业各机构应采取自主贯彻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行业要求,对照标准逐条落实。同时,应对各单位实施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情况进行测评,在测评环节一旦发现信息系统的不足,被测评单位应立即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并实施.且南相芙的监督机构进行督促。

2.4加强网络安全体系规划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水平

2.4.1以等级保护为依据进行统筹规划

等级保护是围绕信息安全保障全过程的一项基础性的管理制度,通过将等级化的方法和安全体系规划有效结合,统筹规划证券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建立一套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将是系统化地解决证券行业网络安全问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2.4.2通过加强网络访问控制提高网络防护能力

对向证券行业提供设备、技术和服务的IT公司的资质和诚信加强管理,确保其符合国家、行业技术标准。根据网络隔离要求,要逐步建立业务网与办公网、业务网与互联网、网上交易各子系统间有效的网络隔离。技术上可以对不同的业务安全区域划分Vlan或者采用网闸设备进行隔离;对主要的网络边界和各外部进口进行渗透测试,进行系统和设备的安全加固.降低系统漏洞带来的安全风险;在网上交易方面,采取电子签名或数字认证等高强度认证方式,加强访问控制;针对现存恶意攻击网站的事件越来越多的情况,要采取措施加强网站保护,提高对恶意代码的防护能力,同时采用技术手段,提高网上交易客户端软件使朋的安全性。

2.4.3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

目前在证券行业内,从业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必要时可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意识考核,从行业内部强化网络安全工作。要加强网络安全技术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行业网络安全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2.5扎实推进行业灾难备份建设

数据的安全对证券行业是至关重要的,数据一旦丢失对市场各方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无论是美国的“9·11”事件,还是我国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都敲响了灾难备份的警钟。证券业要在学习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自身需要,对重要系统开展灾难备份建设。要继续推进证券、基金公司同城灾难备份建设,以及证券交易所、结算公司等市场核心机构的异地灾难备份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制定各类相关的灾难应急预案,并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确保灾难备份系统应急有效.使应急工作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

2.6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证券行业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的用人制度和机制。积极吸引有技术专长的人才到行业巾来,加强lT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和业务培训,注重培养既懂得技术义懂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要促进从业人员提高水平、转变观念,行业各机构应采取采取请进来、派出去以及内部讲座等多种培训方式。通过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评价体系,对信息技术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考评,提升行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技术人才结构的涮整和完善。

网络安全总体规划篇8

论文摘要:证券行业作为金融服务业,是一个高度依赖信息技术的行业。信息安全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资本市场的稳定。介绍了维护好证券行业信息安全的重要意义,分析了行业信息安全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迅速,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成为国民经济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老百姓重要的投资理财渠道。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关系着亿万投资者的切身利益,关系着社会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的大局。证券行业作为金融服务业,高度依赖信息技术,而信息安全是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信息安全就没有资本市场的稳定。

目前.国内外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从资本市场看,近年来,随着市场快速发展,改革创新深入推进,市场交易模式日趋集巾化,业务处理逻辑日益复杂化,网络安全事件、公共安全事件以及水灾冰灾、震灾等自然灾害都对行业信息系统的连续、稳定运行带来新的挑战。资本市场交易实时性和整体性强,交易时问内一刻也不能中断。加强信息安全应急丁作,积极采取预防、预警措施,快速、稳妥地处置信息安全事件,尽力减少事故损失,全力维护交易正常,对于资本市场来说至关重要。

1 证券行业倍息安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行业信息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方面

健全的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是确保证券行业信息安全的基础。是信息安全的第一道防线。为促进证券市场的平稳运行,中国证监会自1998年先后了一系列信息安全法规和技术标准。其中包括2个信息技术管理规范、2个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通知、1个信息安全保障办法、1个信息通报方法和10个行业技术标准。行业信息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的初步形成,推动了行业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安全工作向规范化、标准化迈进。

虽然我国涉及信息安全的规范性文件众多,但在现行的法律法规中。立法主体较多,法律法规体系庞杂而缺乏统筹规划。面对新形势下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发展需要,行业信息安全工作在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方面的问题也逐渐显现。一是法规和标准建设滞后,缺乏总体规划;二是规范和标准互通性和协调性不强,部分规范和标准的可执行性差;三是部分规范和标准已不适应,无法应对某些新型信息安全的威胁;四是部分信息安全规范和标准在行业内难以得到落实。

1.2组织体系与信息安全保障管理模型方面

任何安全管理措施或技术手段都离不开人员的组织和实施,组织体系是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核心。目前,证券行业采用“统一组织、分工有序”的信息安全工作体系,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

为加强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组织协调,建立健全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行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水平,根据证监会颁布的《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暂行办法》,参照iso/iec27001:2005,提出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保障管理体系框架。该体系框架采用立方体架构.顶面是信息安全保障的7个目标(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真实性、可审计性、抗抵赖性、可靠性),正面是行业组织结构.侧面是各个机构为实现信息安全保障目标所采取的措施和方式。

1.3 it治理方面

整个证券业处于高度信息化的背景下,it治理已直接影响到行业各公司实现战略目标的可能性,良好的it治理有助于增强公司灵活性和创新能力,规避it风险。通过建立it治理机制,可以帮助最高管理层发现信息技术本身的问题。帮助管理者处理it问题,自我评估it管理效果.可以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有效管理,保证信息化项目建设的质量和应用效果,使有限的投入取得更大的绩效。

2003年lt治理理念引入到我国证券行业,当前我国证券业企业的it治理存在的问题:一是it资源在公司的战略资产中的地位受到高层重视,但具体情况不清楚;二是it治理缺乏明确的概念描述和参数指标;是lt治理的责任与职能不清晰。

1.4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方面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网上交易系统功能的不断丰富、完善和使用的便利性,网上交易正逐渐成为证券投资者交易的主流模式。据统计,2008年我同证券网上交易量比重已超过总交易量的80%。虽然交易系统与互联网的连接,方便了投资者。但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来自互联网上的病毒、小马、黑客攻击以及计算机威胁事件,都时刻威胁着行业的信息系统安全,成为制约行业平稳、安全发展的障碍。此,维护网络和数据安全成为行业信息安全保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证券行业各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相对安全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和灾舴备份系统,基木保障了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但细追究起来,我国证券行业的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及灾备系统建设还不够完善,还存存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网络安全防护体系缺乏统一的规划;二是网络访问控制措施有待完善;三是网上交易防护能力有待加强;四是对数据安全重视不够,数据备份措施有待改进;五是技术人员的专业能力和信息安全意识有待提高。

1.5 it人才资源建设方面

近20年的发展历程巾,证券行业对信息系统日益依赖,行业it队伍此不断发展壮大。据统计,2008年初,在整个证券行业中,103家证券公司共有it人员7325人,占证券行业从业总人数73990人的9.90%,总体上达到了行业协会的it治理工作指引中“it工作人员总数原则上应不少于公司员工总人数的6%”的最低要求。目前,证券行业的it队伍肩负着信息系统安全、平稳、高效运行的重任,it队伍建设是行业信息安全it作的根本保障。但是,it人才队伍依然存在着结构不合理、后续教育不足等问题,此行业的人才培养有待加强。

2 采取的对策和措施

2.1进一步完善法规和标准体系

首先,在法规规划上,要统筹兼顾,制定科学的信息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框架。一是全面做好立法规划;二是建立科学的行业信息安全标准和法规体系层次。行业信息安全标准和法规体系初步划分为3层:第一层是管理办法等巾同证监会部门规章;第二层是证监会相关部门制定的管理规范等规范性文件;第三层是技术指引等自律规则,一般由交易所、行业协会在证监会总体协调下组织制定。其次,在法规制定上.要兼顾规范和发展,重视法规的可行性。最后,在法规实施上.要坚持规范和指引相结合,重视监督检查和责任落实。

2.2深入开展证券行业it治理工作

2.2.1提高it治理意识

中国证券业协会要进一步加强it治理理念的教育宣传工作,特别是对会员单位高层领导的it治理培训,将it治理的定义、工具、模型等理论知识纳入到高管任职资格考试的内容之中。通过举办论坛、交流会等形式强化证券经营机构的it治理意识,提高他们it治理的积极性。

2.2.2通过设立it治理试点形成以点带面的示范效应

根据it治理模型的不同特点,建议证券公司在决策层使用cisr模型,通过成立lt治理委员会,建立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监督制衡的责权体系;在执行层以cobit模型、itfl模型等其他模型为补充,规范信息技术部门的各项控制和管理流程。同时,证监会指定一批证券公司和基金公司作为lt试点单位,进行it治理模型选择、剪裁以及组合的实践探索,形成一批成功实施it治理的优秀范例,以点带面地提升全行业的治理水平。

2.3通过制定行业标准积极落实信息安全等级保护

行业监管部门在推动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中的作用非常关键.应进一步明确监管部门推动行业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任务和工作机制,统一部署、组织行业的等级保护丁作,为该项丁作的顺利开展提供组织保证。行业各机构应采取自主贯彻信息系统等级保护的行业要求,对照标准逐条落实。同时,应对各单位实施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情况进行测评,在测评环节一旦发现信息系统的不足,被测评单位应立即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并实施.且南相芙的监督机构进行督促。

2.4加强网络安全体系规划以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水平

2.4.1以等级保护为依据进行统筹规划

等级保护是围绕信息安全保障全过程的一项基础性的管理制度,通过将等级化的方法和安全体系规划有效结合,统筹规划证券网络安全体系的建设,建立一套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将是系统化地解决证券行业网络安全问题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

2.4.2通过加强网络访问控制提高网络防护能力

对向证券行业提供设备、技术和服务的it公司的资质和诚信加强管理,确保其符合国家、行业技术标准。根据网络隔离要求,要逐步建立业务网与办公网、业务网与互联网、网上交易各子系统间有效的网络隔离。技术上可以对不同的业务安全区域划分vlan或者采用网闸设备进行隔离;对主要的网络边界和各外部进口进行渗透测试,进行系统和设备的安全加固.降低系统漏洞带来的安全风险;在网上交易方面,采取电子签名或数字认证等高强度认证方式,加强访问控制;针对现存恶意攻击网站的事件越来越多的情况,要采取措施加强网站保护,提高对恶意代码的防护能力,同时采用技术手段,提高网上交易客户端软件使朋的安全性。

2.4.3提高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专业水平

目前在证券行业内,从业人员的网络安全意识比较薄弱.必要时可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意识考核,从行业内部强化网络安全工作。要加强网络安全技术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行业网络安全的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

2.5扎实推进行业灾难备份建设

数据的安全对证券行业是至关重要的,数据一旦丢失对市场各方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无论是美国的“9·11”事件,还是我国2008年南方冰雪灾害和四川汶川大地震,都敲响了灾难备份的警钟。证券业要在学习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针对自身需要,对重要系统开展灾难备份建设。要继续推进证券、基金公司同城灾难备份建设,以及证券交易所、结算公司等市场核心机构的异地灾难备份系统的规划和建设。制定各类相关的灾难应急预案,并加强应急预案的演练,确保灾难备份系统应急有效.使应急工作与日常工作有机结合。

2.6抓好人才队伍建设

证券行业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建立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发展人才的用人制度和机制。积极吸引有技术专长的人才到行业巾来,加强lt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和业务培训,注重培养既懂得技术义懂业务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要促进从业人员提高水平、转变观念,行业各机构应采取采取请进来、派出去以及内部讲座等多种培训方式。通过建立规范有效的人才评价体系,对信息技术人员进行科学有效的考评,提升行业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使用效率,促进技术人才结构的涮整和完善。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