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人物形象的特征8篇

时间:2023-08-18 09:33:37

人物形象的特征

人物形象的特征篇1

1、唐僧:《西游记》中的唐僧形象,在大多数场合是负面评价多于正面评价。他表面的“胆小怕事、听信谗言、人妖不分、缺少男子汉大丈夫应有的阳刚之气” [2] 等缺点早已为世人所批判。对此,最具代表性的评价则是来自胡光舟先生《吴承恩和西游记》中的一段话:“他(唐僧)懦弱无能,胆小如鼠,听信谗言,是非不分,自私可鄙,优柔寡断,昏庸糊涂,几乎是屡教(教训)不改。在取经集团中,他既不是精神力量,也不是实际的战斗者,竟是一个百分之一百的累赘。至于他在取经事业中的作用,说得不客气些,应当是个负数。他的眼泪多于行动,没有白龙马就寸步难行, 没有孙悟空将万劫不复。如果一定要说唐僧也有作用,那么,他的作用是一个傀儡、一尊偶像、一块招牌。只因他是如来的犯错误的大弟子金禅子转世,要靠他这块招牌才能取到经。正如沙和尚所说,世上只有唐僧取经,‘自来没有个“孙行者取经”之说’”。[3]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很多质疑。

淮茗在《被误解的唐僧》一文中认为,对唐僧持批判观点的人都是站在俗世的立场上来看唐僧,并指出:“唐僧的人格也许有一些缺陷,但应当承认,这来自他虔诚的信仰,其取经立场是无可动摇的”。[4] 潘全寿对此表示了赞同,他觉得唐僧“是个诚心取经、不贪图荣华富贵、不贪图酒食美色的高僧”“是取经队伍当之无愧的楷模”。[5]竺洪波在《论唐僧的精神》一文中也认为唐僧作为取经队伍的统帅,在《西游记》中是真正的、唯一的具有本体意义的形象,“佛教之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劝世救主思想,以及为完成取经使命而义无反顾的、不畏生死的牺牲精神是唐僧这一艺术形象最主要、不可或缺的性格特征”。[6] 可见,唐僧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目标的坚定就是取经成功的重要保证。

2、孙悟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作者塑造的最成功,也是备受万千观众赞扬和喜爱的人物形象。说“他(孙悟空)是中国文学永不安宁的精灵” [7] 一点也不夸张。他酷爱自由、任性而为,是一个“具有非凡爆发力的反抗者”。[8] 崔小敬在《:秩序与自由的悖论》一文中就明确指出“孙悟空的出生即是对人伦秩序的突破,对于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天宫来说,孙悟空实实在在算得上是一个‘秩序化生活的异类’”。[9] 同时“孙悟空也是一个靠自己的基本品质成长起来的英雄人物,是一块打不死、烧不化的顽石”。 [10] 潘全寿在其《精当,增减一人废全篇——取经人物设置的艺术》一文中指出:“孙悟空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是中国人民理想主义的英雄化身”。[11]

3、猪八戒:如果说孙悟空是中国文学史上永不安宁的精灵,那么猪八戒则是中国文学史上永不退色的笑星。刘耿大认为“猪八戒的幽默,具有喜剧性特征,是典型的‘开心果’”龙国庆在《丑中孕美,借幻传真——猪八戒形象新探》一文中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认为“猪八戒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神’和‘开心果’”。的确,八戒的幽默早已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不过就像曾中辉所说的那样:“从表面上看,猪八戒是一个浑身都是毛病的人物。如爱耍小心眼,自尊,经常在师傅面前搬弄是非,让自己的对手吃尽苦头;善于投机取巧,面对强者退缩,面对弱者逞能;贪吃贪睡,好色好财,动不动就嚷散伙打退堂鼓”。

潘全寿对此说道:“猪八戒仍是一个“功大于过,功劳苦劳都不小的重要人物”他那勤劳勇敢的的优秀品质随着小说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照人的光彩,而他身上存在着的那些庸俗的惰性及患得患失的个人主义思想,也在与妖魔鬼怪及恶劣环境的搏斗中经受锻炼而逐渐克服掉了,正如龙国庆说的那样,八戒是在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典型,是一个随时代浮沉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特征篇2

    1、唐僧:《西游记》中的唐僧形象,在大多数场合是负面评价多于正面评价。他表面的“胆小怕事、听信谗言、人妖不分、缺少男子汉大丈夫应有的阳刚之气” [2] 等缺点早已为世人所批判。对此,最具代表性的评价则是来自胡光舟先生《吴承恩和西游记》中的一段话:“他(唐僧)懦弱无能,胆小如鼠,听信谗言,是非不分,自私可鄙,优柔寡断,昏庸糊涂,几乎是屡教(教训)不改。在取经集团中,他既不是精神力量,也不是实际的战斗者,竟是一个百分之一百的累赘。至于他在取经事业中的作用,说得不客气些,应当是个负数。他的眼泪多于行动,没有白龙马就寸步难行, 没有孙悟空将万劫不复。如果一定要说唐僧也有作用,那么,他的作用是一个傀儡、一尊偶像、一块招牌。只因他是如来的犯错误的大弟子金禅子转世,要靠他这块招牌才能取到经。正如沙和尚所说,世上只有唐僧取经,‘自来没有个“孙行者取经”之说’”。[3]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很多质疑。

    淮茗在《被误解的唐僧》一文中认为,对唐僧持批判观点的人都是站在俗世的立场上来看唐僧,并指出:“唐僧的人格也许有一些缺陷,但应当承认,这来自他虔诚的信仰,其取经立场是无可动摇的”。[4] 潘全寿对此表示了赞同,他觉得唐僧“是个诚心取经、不贪图荣华富贵、不贪图酒食美色的高僧”“是取经队伍当之无愧的楷模”。[5]竺洪波在《论唐僧的精神》一文中也认为唐僧作为取经队伍的统帅,在《西游记》中是真正的、唯一的具有本体意义的形象,“佛教之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劝世救主思想,以及为完成取经使命而义无反顾的、不畏生死的牺牲精神是唐僧这一艺术形象最主要、不可或缺的性格特征”。[6] 可见,唐僧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目标的坚定就是取经成功的重要保证。

    2、孙悟空:《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作者塑造的最成功,也是备受万千观众赞扬和喜爱的人物形象。说“他(孙悟空)是中国文学永不安宁的精灵” [7] 一点也不夸张。他酷爱自由、任性而为,是一个“具有非凡爆发力的反抗者”。[8] 崔小敬在《<西游记>:秩序与自由的悖论》一文中就明确指出“孙悟空的出生即是对人伦秩序的突破,对于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天宫来说,孙悟空实实在在算得上是一个‘秩序化生活的异类’”。[9] 同时“孙悟空也是一个靠自己的基本品质成长起来的英雄人物,是一块打不死、烧不化的顽石”。 [10] 潘全寿在其《精当,增减一人废全篇——<西游记>取经人物设置的艺术》一文中指出:“孙悟空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是中国人民理想主义的英雄化身”。[11]

    3、猪八戒:如果说孙悟空是中国文学史上永不安宁的精灵,那么猪八戒则是中国文学史上永不退色的笑星。刘耿大认为“猪八戒的幽默,具有喜剧性特征,是典型的‘开心果’”龙国庆在《丑中孕美,借幻传真——猪八戒形象新探》一文中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认为“猪八戒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神’和‘开心果’”。的确,八戒的幽默早已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不过就像曾中辉所说的那样:“从表面上看,猪八戒是一个浑身都是毛病的人物。如爱耍小心眼,自尊自慰,经常在师傅面前搬弄是非,让自己的对手吃尽苦头;善于投机取巧,面对强者退缩,面对弱者逞能;贪吃贪睡,好色好财,动不动就嚷散伙打退堂鼓”。

    潘全寿对此说道:“猪八戒仍是一个“功大于过,功劳苦劳都不小的重要人物”他那勤劳勇敢的的优秀品质随着小说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照人的光彩,而他身上存在着的那些庸俗的惰性及患得患失的个人主义思想,也在与妖魔鬼怪及恶劣环境的搏斗中经受锻炼而逐渐克服掉了,正如龙国庆说的那样,八戒是在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典型,是一个随时代浮沉的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的特征篇3

【关键词】《西游记》;人物形象

小说中,“完美型的唐僧、力量型的孙悟空、活泼型的猪八戒、和平型的沙和尚” [1]虽然性格迥异,却在世界文学画廊中构建出了成功而独特的角色。

1、唐僧

《西游记》中的唐僧形象,在大多数场合是负面评价多于正面评价。他表面的“胆小怕事、听信谗言、人妖不分、缺少男子汉大丈夫应有的阳刚之气”[2] 等缺点早已为世人所批判。对此,最具代表性的评价则是来自胡光舟先生《吴承恩和西游记》中的一段话:“他(唐僧)懦弱无能,胆小如鼠,听信谗言,是非不分,自私可鄙,优柔寡断,昏庸糊涂,几乎是屡教(教训)不改。在取经集团中,他既不是精神力量,也不是实际的战斗者,竟是一个百分之一百的累赘。至于他在取经事业中的作用,说得不客气些,应当是个负数。他的眼泪多于行动,没有白龙马就寸步难行,没有孙悟空将万劫不复。如果一定要说唐僧也有作用,那么,他的作用是一个傀儡、一尊偶像、一块招牌。只因他是如来的犯错误的大弟子金禅子转世,要靠他这块招牌才能取到经。正如沙和尚所说,世上只有唐僧取经,‘自来没有个“孙行者取经”之说’”。[3]但随着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对此提出了很多质疑。

淮茗在《被误解的唐僧》一文中认为,对唐僧持批判观点的人都是站在俗世的立场上来看唐僧,并指出:“唐僧的人格也许有一些缺陷,但应当承认,这来自他虔诚的信仰,其取经立场是无可动摇的”。[4] 潘全寿对此表示了赞同,他觉得唐僧“是个诚心取经、不贪图荣华富贵、不贪图酒食美色的高僧”“是取经队伍当之无愧的楷模”。[5]竺洪波在《论唐僧的精神》一文中也认为唐僧作为取经队伍的统帅,在《西游记》中是真正的、唯一的具有本体意义的形象,“佛教之大慈大悲、普渡众生的劝世救主思想,以及为完成取经使命而义无反顾的、不畏生死的牺牲精神是唐僧这一艺术形象最主要、不可或缺的性格特征”。[6] 可见,唐僧并不是一无是处,他目标的坚定就是取经成功的重要保证。

2、孙悟空

《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作者塑造的最成功,也是备受万千观众赞扬和喜爱的人物形象。说“他(孙悟空)是中国文学永不安宁的精灵”[7] 一点也不夸张。他酷爱自由、任性而为,是一个“具有非凡爆发力的反抗者”。[8] 崔小敬在《:秩序与自由的悖论》一文中就明确指出“孙悟空的出生即是对人伦秩序的突破,对于等级森严,秩序井然的天宫来说,孙悟空实实在在算得上是一个‘秩序化生活的异类’”。[9] 同时“孙悟空也是一个靠自己的基本品质成长起来的英雄人物,是一块打不死、烧不化的顽石”。[10] 潘全寿在其《精当,增减一人废全篇――取经人物设置的艺术》一文中指出:“孙悟空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是中国人民理想主义的英雄化身”。[11]

3、猪八戒

如果说孙悟空是中国文学史上永不安宁的精灵,那么猪八戒则是中国文学史上永不退色的笑星。刘耿大认为“猪八戒的幽默,具有喜剧性特征,是典型的‘开心果’”龙国庆在《丑中孕美,借幻传真――猪八戒形象新探》一文中也表达了相同的观点,认为“猪八戒是中国老百姓的‘喜神’和‘开心果’”。的确,八戒的幽默早已成为了不争的事实。不过就像曾中辉所说的那样:“从表面上看,猪八戒是一个浑身都是毛病的人物。如爱耍小心眼,自尊,经常在师傅面前搬弄是非,让自己的对手吃尽苦头;善于投机取巧,面对强者退缩,面对弱者逞能;贪吃贪睡,好色好财,动不动就嚷散伙打退堂鼓”。

潘全寿对此说道:“猪八戒仍是一个“功大于过,功劳苦劳都不小的重要人物”他那勤劳勇敢的的优秀品质随着小说的发展越来越显示出照人的光彩,而他身上存在着的那些庸俗的惰性及患得患失的个人主义思想,也在与妖魔鬼怪及恶劣环境的搏斗中经受锻炼而逐渐克服掉了,正如龙国庆说的那样,八戒是在发展中成长起来的典型,是一个随时代浮沉的人物形象。

4、沙僧

沙僧在部分“西游”评论者眼中是个不被重视的人物,诸多读者也视他为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实人。“他是中国古想君子的典范”,作为艺术形象,他确实比孙悟空和猪八戒逊色,但是作为取经队伍的成员,他却是一个任劳任怨的实干家。张勇认为沙僧是个“恪守佛教教义教规,禁绝七情六欲,诚实守信、秉正而行、坚持原则、恩怨分明,安分守己的和尚。” 张锦池认为沙僧是个“唯法是求”、“唯师是尊”、“唯和是贵”、“唯正是尚”的“苦行僧”。曹炳建则将八戒的形象特征概括为五点:“一、自觉的赎罪意识;二、驯服服从,明哲保身;三、任劳任怨,埋头苦干;四、秉性善良;五、是故但不圆滑”。

总的来说,唐僧师徒四人在性格上各有各的优点,也各有各的缺点。仔细分析,还可发现师徒四人的优缺点正好形成了一种互补关系,这对取经团队的构建和取经大业的完成来说都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林丽芳.高校学报编辑部团队精神的培育――《西游记》团队精神启示[J].衡水学院学报,2008(3).

[2]李志梅.《西游记》中的唐僧――个“鸡肋”人物的再剖析[J].运城学院学报,2003(4).

[3]胡光舟.吴承恩和西游记[M].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1993(5).

[4]淮茗.被误解的唐僧[J].文史知识,2003(3).

[5][11]潘寿全.精当,增减,人废全篇―《西游记》取经人物设置的艺术[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3(2).

[6]竺洪波.论唐僧精神[J].明清小说研究,1993(1).

[7]董国炎,刘明坤.孙悟空新解读[J].明清小说研究,2008(1).

[8]龙国庆.丑中孕美,借幻传真――猪八戒形象新探[J].零陵师范高等专科学报,2002(1).

人物形象的特征篇4

关键词:女性解放;女性成长;人物形象分析

《青春之歌》是”十七年文学”中一部不得不提的长篇小说,它是用女性之笔书写的女性解放的完美之路,和以往男性作家以启蒙姿态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寻不同,这是一部女性自己的自我总结。同时它也是一部革命成长叙事小说。作为一部自传体长篇小说,读者在小说中可以看到很多作家自身的影子。作者杨沫,出生于北京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在河北省定县等地教书,后又在北京做过家庭教师和书店店员,在此期间接触了马列主义思想,并加入了共产党。这种个人的生活经历对她的小说创作有着很大的影响。而《青春之歌》也就是在这样一种影响下应孕而生的作品.本文是从《青春之歌》中林道静的成长解放经历入手,对其形象进行分析,关注投身于民族国家解放大旗下的中国女性是怎样开始像娜拉那样勇敢的走出家门,寻求自我的独立和解放,在探索与寻求中,找到解放的光明大道——投身于民族国家的解放的。

首先要讲的是,《青春之歌》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它以“九·一八”到“一二·九”运动这一历史时期为背景,以学生运动为主线,描绘了当时我国各类知识分子的精神面貌和所走过的道路。小说作力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女性形象,同时也塑造了众多知识分子形象,如卢嘉川、林红、江华等,他们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他们遵照党的指示,领导学生运动,宣传爱国主义思想。是卢嘉川把林道静引上了革命道路,而在林道静的成长道路上,林红的坚强不屈、英勇顽强的精神,江华稳健、老练的工作作风对林道静最终能成为一名坚强的共产党员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林道静出生在一个大地主家庭,她的母亲是被她父亲霸占了的贫农女儿,她身上“有白骨头也有黑骨头”,①她心地善良,憎恨她的家庭,为追求自由离家出走,想靠自己的力量谋求生存。但是她虽然逃离了她家庭给她设置的网,却又踏进了余敬唐的罗网。她在绝望中选择了走向自杀的道路。是北大学生余永泽救了她,这是林道静的第一次救赎,在这段生命历程中,林道静似乎觉得她找到了生活和精神的寄托,爱人之间的柔情密意几乎让她沉沦。余永泽以“骑士兼诗人”的风度和温情体贴赢得了林道静的爱情。他们度过了短暂的爱情生活,但却在许多实际问题上发生分歧。林道静是一个向往自由追求革命的好女孩。她在不断的寻找,重构着自已,终于认清了余永泽自私、狭隘的本质,毅然与余永泽分手。林道静跨出了“爱”的小圈子,标志着她思想历程和人生道路的重要转折。她区别于书中的其它女性,如思想空虚、贪图享乐的白丽萍。还有王晓燕,虽同情学生、痛恨国民党政府,但又书生气十足,以至被戴愉利用。走出裹臼的林道静,主要思想特征是开始向往革命,并投身到革命。她张贴标语,撒发传单,单枪匹马地进行革命活动,遭到国民党特务的逮捕。党组织营救了她,把她秘密护送到定县农村。在这里,党又派果敢、机敏的江华同志领导她工作。在江华的帮助和教育下,林道静的思想逐渐成熟起来。在狱中,她又亲眼看到了共产党员林红面对敌人的屠刀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经受住了党的考验,出狱后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林道静终于从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成长为了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作者通过曲折的情节,细腻地挖掘林道静的内心世界,描绘了林道静的思想感情的发展脉络,真实而生动地揭示出知识分子只有投身到革命的洪流中,才能寻找到自己的出路,才能有光明的前途。林道静的形象真实感人,栩栩如生,是整部小说在艺术上最成功的地方。

小说以林道静的成长和行踪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由林道静带出各种人物,使得林道静这一人物形象丰实、饱满,生动而感人。关于成长,《青春之歌》是以成长的方式来表现革命的成长的。作者曾经在《我为什么写〈青春之歌〉》中谈到写《青春之歌》的创作意图:是想通过林道静表现一个从个人主义者的知识分子变成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过程,表现党对于中国革命的领导作用。在小说情节安排上,作者将革命内容与传统婚爱故事两种文学进行组装,用人物身份的不同来使两条线索紧密组合在一起,即林道静的个人奋斗史:从挣扎到革命,恋爱史:与余永泽、卢嘉川、江华三人的感情纠葛。赋予了主人公林道静革命成长的思想基础、诱因及革命成熟的保证。林道静出身于受压迫阶级,她是底层佣人的女儿,在成长的历程中,她在进步青年的影响下,阅读马列著作,不断的充实自已的精神世界。接受党的指引与教育,参加工农革命实践。在林道静由个人主义者的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的成长过程中,起初林道静是从反抗封建包办婚姻中出走的,这不禁让人想起了挪威戏剧学家易卜生的问题剧《娜拉》。娜拉不甘于做家庭的一个玩偶,而愤然走出家门,寻找个性的独立与解放。但易卜生并没有告诉人们娜拉离家以后走向了哪里,结果如何。或许他的意义在于,为封建家庭男权压抑下的女性敲响警钟,促使沉睡在男权樊笼里被压抑的女性觉醒,为追求自己的解放而勇敢的走出家门。看到走出家庭的必须,这是女性解放具有拓荒意义的第一步。而《青春之歌》中的女性林道静,显然是更幸运得多,她从家里走出来了以后,找到了进步的思想,遇到了一群可爱的人,林道静的成长起点,是从个性解放开始,一步步的成长起来,趋于成熟的。其形象也在逐渐的变化过程中清晰高大起来。其实细读小说,读者不难发现,“五四”思想的余绪在小说中是有多处散落的。在"五四"精神的影响下,林道静是仇恨家庭、社会,她同情底层社会,要求个性解放,带着个人奋斗的英雄主义情绪和罗曼蒂克的幻想,并不断的蜕变成长。黄子平就曾论述过《青春之歌》从结构到语言与“五四”文艺之间的承接关系。②林道静是大地主林伯唐强暴佃户姑娘秀妮所生,母亲投河自尽后,小道静受尽了养母的百般虐待,作者杨沫让林道静的 母亲早早去世,代之以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继母。这种特殊的生活遭遇,既形成了她倔强、富于反抗、同情劳动人民的品质,另一方面,又使她染上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习性。这一性格的双重色彩注定了她在走向革命道路的过程中,要经受更多的痛苦和磨难,在成长道路上要经历一个十分艰难的历程。更为根本的是,林道静走出家庭投身社会的思想动力,主要来自“五四”思潮中的人道主义思想和个体主义价值观。接下来的林道静与三个男人的恋爱史,也几乎完全是以自我成长的需要和个体价值的实现为中心的。在今天来看,林道静的性别意识也不得不说是极其勇敢和叛逆的.在小说中,她由处于被看、被改造、被男性愿望引导的状态,到被三个男性拯救、唤醒.先是余永泽,在林道静投海的瞬间,他救了道静,拯救了林道静的肉体生命,唤醒了林道静生命中对爱与美的意识;再谈卢嘉川,他是革命知识分子,可以说是林道静革命的启蒙者,他为林道静带来了很多新的思想,从而达到对她精神的拯救;最后就是江华,工人阶级,革命的英雄。他和林道静并肩作战,在卢嘉川精神拯救的基础上唤醒了林道静的斗争意识和女性意识。林道静成长的价值和意义也就是在这样一个情节设置中立体的突现出来的.

《青春之歌》是用女性之笔抒写的小说。它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人物塑造上,作品不仅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静这一典型的女性形象,而且还通过林道静的成长,刻画了国难当头时走着不同道路的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是女性形象。小说以林道静的成长独立和解放过程为线索,立体地反映了“一二·九”运动前后动荡年代我国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为沉沦中的女性找到了自已的精神家园,生动演绎了一位青年女性奋斗成长的一生。

参考文献:

人物形象的特征篇5

关键词:歌剧;《卡门》;米卡埃拉;性格特征;作用

中图分类号:J8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6-0090-02

法国作曲家比才的四幕歌剧《卡门》至今仍是西方歌剧史中最受欢迎的几部歌剧之一①,在剧中,米卡埃拉虽然是次女主角,但是她与剧中的其他人物一样,有着自己独特的身份、性格、世界观、价值观和爱情观;有着一定分量的人物形象、性格特征、情绪情感的展现,并且,是表现戏剧情节矛盾、冲突、发展和解决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与其他人物角色一并统一于整部歌剧之中。米凯埃拉人物形象是缺一不可、不可取代的,她担负的任务,在戏剧性的矛盾冲突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她对主要角色卡门的衬托和对比作用,为整个歌剧的成功增加了一抹独具一格的动人色彩。

一、《卡门》中米卡埃拉人物形象的特征

在歌剧《卡门》中,米凯拉角色是由女高音来演绎的,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身份是男主角唐・何塞的未婚妻。她是一位农村姑娘,单纯、温柔、善良,是美德和忠诚的象征,她的出现给整部歌剧带来的甜美的田园气息和美好的爱情憧憬。

(一)不同情境下的米卡埃拉人物形象

歌剧中对米卡埃拉人物形象的刻画有两种实现方式,一种是通过米卡埃拉本人进行展示(有4次出场机会),另一种则是通过剧中的其他人物从侧面进行展示。

1、米卡埃拉本人出场展示及其形象特征

(1)第一次出场:美丽、胆怯、传统、端庄

米卡埃拉的初次亮相出现在第一幕第一场中,她从故乡来到塞维利亚城找自己的未婚夫――龙骑兵的班长唐・何塞,但士兵告诉米卡埃拉要在下一班卫兵接班时才能见到他,并邀请她在警卫室等待,米卡埃拉有礼貌的拒绝并决定一会再过来找他。“她身穿巴斯克式的蓝色短裙,梳着辫子,显非常整洁,她来时显得迟疑不决,看见士兵时显得有些胆怯”②,从这些外貌性格特征的展现,一方面可以看出她年轻、美丽、胆怯的特质。另一方面,从她有礼貌的拒绝士兵们的调侃和邀请的行为来看,展现了米卡埃拉传统、端庄、有修养的一面。

(2)第二次出场:温柔、含蓄、单纯、天真

米卡埃拉的第二次亮相出现在第一幕第七场中,米卡埃拉找到了唐・何塞,并带来了他母亲的信、口信及一些金钱,接着两人唱起了一段甜蜜感人、互诉爱意的二重唱,最后是恋恋不舍的离别。这段二重唱让我们看到了温柔、含蓄、害羞、对爱情充满幻想的米卡埃拉。接着唐・何塞不小心露出了对卡门的留恋之情,这使得米卡埃拉感到疑惑,有些隐隐不安,但由于她的单纯、天真,一面对唐・何塞的温柔面孔,疑惑之情便顿时消失在这片美丽爱情海里,这也是酿成她爱情悲剧的因素之一。

(3)第三次出场:执着、忠诚、勇敢、坚强

米卡埃拉的第三次亮相出现在第三幕第四场中,米卡埃拉独自来到走私贩所在的深山老林中,她又一次来找唐・何塞,想挽回唐・何塞的感情。在这个场景中,比才给了米卡埃拉一段优美深情的咏叹调《我说,我是什么也不怕》,并将米卡埃拉的内心世界刻画得淋漓尽致。这首咏叹调充满着抒情性、戏剧性,是刻画这个人物最重要的部分。这个场景虽然同样是来找唐・何塞,但情况却与上次截然不同,他已经不是光荣的龙骑兵,而是一位落魄的走私贩;他已不是那个深爱着米卡埃拉的男人,而是卡门的情人。尽管如此,米卡埃拉仍然没有放弃自己的爱情,独自奔赴荒蛮之地,寻找自己的爱人,从种戏剧化的转变中,我们又认识到了对爱情执着、忠诚、内心敢于挑战、坚强的米卡埃拉形象。

(4)第四次出场:善良、理智、临危不惧、忠贞

米卡埃拉的最后一次亮相出现在第三幕第五场中,米卡埃拉以唐・何塞母亲的名义请求何塞同她一起回去,并冷静的告诉他,他母亲快要死了,并且想在临终前对他表示宽恕③。这次米卡埃拉的出现是在十分紧张的气氛中,对情节冲突起着重要的作用。她不辞辛苦来到荒野之地通知唐・何塞母亲病危的消息表现了她的善良、勇敢;她没有因为唐・何塞背弃了他们的爱情而发狂,表现了她理智的一面;她没有因为环境恶劣、气氛紧张而退缩,表现了她的临危不惧和对爱情的忠贞。

通过米卡埃拉本人四次的出场,可以看出比才对米卡埃拉人物形象的布局与刻画是由外到内,有章有序,层层递进的,而通过这些布局与刻画,观众对米卡埃拉的认识和了解是由浅至深,由表至里的。

(二)其他人物出场展示米卡埃拉人物形象特征

通过其他人从侧面来展示米卡埃拉人物形象的这部分内容相对比较少,但也不失为一个途径,对剧情的发展也起了制造悬念,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这些展现分别出现在:第一幕第一场中,龙骑兵班长莫拉莱斯对士兵说:“那边来了一位姑娘,像有话要对我们讲,你们看,她掉转身,犹豫彷徨。从这段描述,可以看出米卡埃拉的腼腆、害羞、胆怯;第一幕第二场中,莫拉莱斯告诉唐・何塞:“有一位小姐,长得很美丽,刚才向我们问起…”“穿着优雅大方,蓝色的裙子,辫子拖到肩上”;第一幕第三场中,中尉苏尼哈:“我的朋友,因为在你心上,只有一位美丽的娇妻,她名叫米卡埃拉”;第一幕第七场中唐・何塞默默说,她多可爱④等等,从这些描述又可以得知米凯埃拉的美丽、得体、端庄,讨人喜欢。

人物形象的特征篇6

关键词:人格美、人性美、情感世界的高雅美

孙少平是小说《平凡的世界》的主人公,虽然他的受教育水平低,但是经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达到了与大学生相当的思想境界。作者路遥笔下的人物都是平凡的人,孙少平也不例外。作者正是想通过这些具有优良品质的小人物来展现潜藏在人性深处的善与恶、美与丑。在路遥编织的世界里,人一生最重要的就是认识自己,认识到自己的平凡,但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要有不平凡的热忱和激情。孙少平正是这种平凡的人铸就不平凡的世界的代表。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人格品质,成为青年学习的榜样;他无私奉献、推己及人的美好品德,陶冶了读者的情操;他深沉、厚实的情感世界,形象的展示了这位平凡人高雅的美。

一、人性美绽放在逆境

路遥带有理想主义色彩,他以孙少平的经历寄托了自己对上个世纪中国城乡结合部的青年人生的思考与感悟。孙少平的努力与奋斗不仅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其深爱的人。从其奋斗历程中,我们能体会到,他对成功的渴求,对故乡深深的眷恋,对亲人甚至是普通人真挚而深厚的情感。

(一)自尊、自信、自强的美好人生

孙少平从小生活在农村,生活艰难困苦,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贫苦与情人的背叛都没有击败他,他以超常的理性思考接受了一切,并坚持学习,翱翔在知识的海洋,汲取丰富的养料。他坚忍不拔、积极乐观的精神态度感动了很多人,在学校期间担任重要职位。孙少平高中毕业以后再次回到落后的双水村,成了一名临时教师,但是他不满足于枯燥的生活,他思想活跃,超越了现实社会的发展,他付出艰辛的努力却最终来到黄原成了一名揽工汉。在此期间,他受尽屈辱,体力严重透支。尽管如此,他仍不断进行自我鼓励,凭借其顽强的意志力,尽最大可能改变环境的桎梏。他眼睁睁看着师傅罹难,亲自送别至亲惠英嫂,亲眼目睹了精神导师和自己最爱的人晓霞的离去,这种种常人无法忍受的苦难,并没有吓到孙少平。他依然对理想的生活和自我抱有无限的想象与热爱,并敢于大胆追求。他是生活中的胜利者,他战胜了苦难,战胜了自我,是生活和思想的英雄。

(二)顽强不屈的毅力与决不妥协的精神

通观整部小说,孙少平的成长之路一波三折:学生时代生活苦不堪言,毕业后事业不顺,遭受来自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打击。生活一次次将他推入绝境,他依靠自己顽强不屈的毅力化险为夷。当与哥哥经营砖厂与独自承受工作的苦难摆在他的面前是,他果断地选择了后者,他对生活有其独到的见解:自己经过无数艰难险阻绽放的生命之花,要比随意而开的花绚烂数倍。从中我们体会到了他对自己的信心,那种对自我命运的把握,沉着应对挫折和苦难的胆识。回顾孙少平的一生,我们不难发现,生活给他带来无数打击。但是,他的精神世界并没有因为现实的打击而萎靡不振,相反,他更加坚持自己的人生选择、更加坚信自己的思想追求。苦难历练了他,使他拥有刚强的性格和成熟的人生观,也让他明白,苦难和幸福一样都是生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孙少平的一生就是一部与现实生活的斗争史,他顽强不强的毅力与决不妥协的精神深深吸引了读者。

(三)天下为公的理想主义

路遥匠心独运的安排孙少平离开双水村,体现世俗的明智。在小说中,少平多次提到,他内心有一股无名的力量涌动,并不希求功名利禄,只希望政府能够委以重任,自己必定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就算是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也在无怨无悔。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少平面对日益拉大的城乡差距努力将自己变成“公家人”的名利。这种明智像钻石般闪闪发亮。

二、人格美寓之于日常生活中

书对于少平而言,不仅仅是良师益友更是其治愈心灵创伤的良药。因为对于知识共同的渴求,他结识了日后的精神导师田晓霞。在经历了生活的诸多磨难之后,书籍总能给他带来一丝慰藉。书拓宽了他的视野,使他对生活有了独特而深刻的理解,也洗礼了他的精神世界,使他笑对人生中的苦难。

(二)对弱者的冒死救助折射出宽厚和坦荡

平凡的孙少平因其纯洁美好的心灵和宽广无私的胸怀铸造了不平凡的精神世界。他不计前嫌救助造谣生事的侯玉英,倾尽全力帮助小翠,舍身救助工友,无私无畏帮助惠英嫂。他的举动彰显其善良与无私,他高贵的灵魂像钻石般闪亮夺目,令人折服。

三、高雅的感情世界

(一)亲情:宽厚无私的关怀

孙少平学生时代食不果腹,当意外得到50元时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祖母和外甥;工作时,把自己用生命换来的钱给家人;自己忍饥挨饿,不辞辛苦,只为了给家人新窑洞;妹妹去上大学时,他为妹妹买足生活中所用一切。他这份无私与细致反应了对亲人的责任,和对亲情的无限珍重。对家人这份浓浓的情意震撼了当代读者的心灵,使人们陷入无限思考。

(二)爱情:精神世界的恋情

孙少平的爱情是被动的,但其中无不显示着他的真挚与无悔付出。少平和红梅因为相同的命运靠近,在青春岁月彼此温暖。红梅的背叛让人唏嘘不已,但少平很理智的从这段感情中走出,并能设身处地为红梅着想,这无不显示这他海般博大的胸怀。

《平凡的世界》因孙少平这一典型人物想象的加入而增光添彩,震撼我们的心灵。从孙少平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小说具有特殊的文化气质和文化修养,使苦难不让我们感到萎靡、绝望,而从苦难的生活场景中,让我们感到浓浓的人情、温暖与积极心态,令人发出发自内心的笑声,这是集体主义的思想的结晶。《平凡的世界》中塑造了各色人物形象,在他们贫苦的表象下隐藏着高尚的灵魂,小说带有一种激励力量,使那些平凡、自卑甚至备受侮辱的人有勇气追逐梦想。

参考文献:

[1]汤思源.《平凡的世界》人物形象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11)

人物形象的特征篇7

关键词:平面设计;突出特征;设计手法

1“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与平面设计

“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 在平面设计中运用十分广泛,是对物象本身与众不同的特征鲜明地表现及强调,并将这些特征置于画面的主要视觉部位或加以烘托处理的表现手法。与其他设计手法相比,“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有明显的特殊性。较直接展示设计手法而言:其内容明确,更侧重物象与众不同的魅力,企业的文化精神和产品标志等;表现手法属于提取性设计,重点突出且形式自由,使画面更清晰单纯,具有条理性、意味性。较对比衬托的设计手法而言:其内容言简意赅,通常只有一个事物或场景,理解性强;比较对象为同类主题和事物的相同点,主题鲜明;表现手法属于类比性设计,对主题和客观物象自身“与众不同”的特征的烘托突出,强调诉求点,提高关注度。“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为综合性表现手法,它具有自由的创意手法,广泛的表现形式,明确的诉求定位,不同于设计手法中的任何一个系统。“平面设计以信息传达为目的,是在二维的空间对图形的位置、比例、相关关系的筹划”。重在通过图形、文字、符号的组合,以“视觉”的方式表现、沟通。“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与平面设计有密切的关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突出特征设计手法”的特征性与平面设计的实用性。“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是客观物象区别于其他物象特征的形象表现手法,它直接抓住物象最本质的方面,诉诸直觉,重视物象特征和内容的传播。而设计正是因其实用价值产生的,不是简单靠华丽的装饰。它要求将客观物象、传播媒介、受众融为一体。将“内容”以明确、形象的方式告知大家,更好的发挥平面设计的作用和功能。(2)“突出特征设计手法”的强调性与平面设计的诉求性。这一设计手法中的强调,一方面在于表现客观物象的功能和目的,即“传达”;另一方面在于突出传达的方式,即“视觉”。它不仅仅拘泥于对客观物象的模拟刻画,而是采取围绕功能特性为主题形象的突出强调,归纳阐释抽象、难懂的概念现象,它注重概括简化而不乏细节,注重强调内容而不乏形式。“视觉传达”即平面设计,平面设计归根结底是一个视觉问题。“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使整个设计画面具有极强的指向性,它赋予信息以秩序,赋予特性以重点,赋予概念以形式。(3)“突出特征设计手法”的意象表现性与平面设计的审美情感性。“意象”是中国传统美学范畴,意是思想观念,象是客观现象,是超越了主客观存在的另一种存在。“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中的意象表现涵盖了暗喻、象征、同构、夸张等手法,通过赋予客观物象造型、特性的新颖创造,以充满了感彩、生活情趣的意象氛围表现主题,使具体的实物升华为“艺术、生活的真实感受”,给人幽默、形象的审美情趣。“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基于各种表现形式,巧妙的对客观物象的特征内含化、情感化处理,增加作品的美感张力和艺术表现力。

2“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与平面广告设计的结合

广告设计既要传达信息,又要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它更为集中地体现出对即时视觉效应的追求,让人们快速明白信息刺激的意图。故“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的运用在广告设计中必不可少。为了更好的表现设计意图,设计的首要任务是对设计对象的形态与特性进行分析。首先,需突出设计传达的要素。包括产品的特殊性,顾客的关心点、需求点,厂商的企业标志和产品的商标。目的是突出自己的着重点,主动为顾客创造关注和选择的理由。同时一个自成体系的企业形象、品牌、标志的突出,能给人以信任和安全感,有利于塑造企业信誉和品牌,提高品牌价值。其次,需突出视觉传达的表现形式:(1)合理安排画面视觉部位。不同的视觉区域,有不同的影响力。“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的表现形式是将产品的关键要素置于画面的主要部位。曾有研究表明,对于一个画面,最先进入我们视域的是画面的左上方,而最弱的是右下方。(2)增大画面和视觉要素的对比度。也可以称为刺激度,对比的强度在广告设计上主要体现为画面中色彩明暗的对比、形态的比较、虚实的结合,以及整个广告与周围环境的反差设计,对比刺激强度越大,吸引力越高。(3)赋予艺术设计手法,增强广告的感染力。艺术表现手法可以赋予产品形象生命力和诱惑力,使观众产生联想,能够更清晰地突出广告主题。有趣生动的画面表现,可以让顾客产生注意并留下深刻的印象,进而产生共鸣。(4)重视图符号的运用。随着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及视觉传达的艺术魅力的扩展,人类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相对于文字而言,图形有独特的传播效果。“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与平面广告设计的巧妙结合,使作品更有表现力。具体到设计作品中,以固特异轮胎的广告设计来举例说明。在这幅作品中,轮胎并不是主题形象,而是将要表达的产品替代在光滑灵活的鱼和具有吸盘的章鱼身上,整体形象简洁突出。初次接触画面时,我们被鱼和章鱼的动态、张力所吸引,细致观察,发现鱼的鳞片和章鱼的吸盘是由固特异轮胎所组成的。吸盘是超强抓地能力的体现,鳞片是平稳流畅的象征。此广告设计中,充分运用了“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抓住了产品的特征,通过图形的暗喻,轮胎对鳞片、吸盘的置换,突出了轮胎的特性,淋漓尽致地表现出固特异轮胎应对湿地的卓越性能。

3“突出特征的设计方法”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价值

“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有利于设计主题的表现,其概括性和表现性,对于平面设计中客观物象与众不同的特殊能力的表达,发挥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它具有高度的类比和提炼能力,重点突出,弱化细节,使表现内容更加概念性、简明化,设计主题更清楚具体。

“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使图形传播更清楚、更鲜明、更简洁。现今图形符号盛行,要想在人们走马观花的视觉接触中脱颖而出,就必须具备独特的表现效果。“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的运用,可以使图形更简洁直观的承载信息,提升图形的视觉表现力和识别性,加深大家对画面深层含义的感悟与记忆。

“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使设计更有韵味、更有审美情趣。在设计过程中,它通过暗喻、象征的等创意手法赋予内容生动形象的艺术表现以传达出丰富的精神内涵,使设计作品贴近生活,情感真挚,富有韵味。韵味,“从时空角度所作的描述就是:在一定距离之外,但感觉上又如此贴近之物的独一无二的现象”。

纵观那些优秀的设计作品,都拥有各自与众不同的特色。“突出特征的设计手法”凭借其特有的系统,与平面设计密切的关联性,成为了完成设计的有力工具。它的运用可以更充分、恰当地传播主题信息,突显作品个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 卢景同.形式语言及设计符号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 杨琪.艺术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王战.现代广告设计理念与方法[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人物形象的特征篇8

关键词:仿生设计;游艇设计;生物原型

中图分类号:U674.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3-0272-02

一、仿生学概念

仿生学一词最早是在1960年由美国人斯蒂尔(JackEllwoodSteele)取自拉丁文“bios”(生命方式)和词尾“nic”(具有……性质的)合成。斯蒂尔认为:仿生学是研究模仿生物系统方式,或是以具有生物系统特征的方式,或是以类似于生物系统方式的系统科学。因此,我们可以这样定义仿生学:它是研究生物系统的行为、结构、原理、性质以及相互作用,为工程技术提供新的思想观念、系统构成以及工作原理的科学。

二、基于生物原型的仿生学概念

产品形态仿生设计是运用模仿的手法,将生物的某些原型特征赋予产品形态之中,使产品形态与生物特征形态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而仿生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就是形态结构特征之间相似程度的大小。

产品仿生设计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如何准确地提取生物原型的主要特征。阿恩海姆曾说过:意象越具体,它展示出的特征越多,观者也就越不容易明确究竟它的哪一种特征是主要的,事物所具有的最突出、最本质的结构特征就越难以突出和强调。

那么生物形态特征指的是什么呢?它包括生物体本身各个组成部分的形状、大小、相对位置、相互关系等一些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的相对位置形成的一些关联(包含、相离、相交、相切等)、大小比例、距离、角度等关系。基于生物原型的仿生设计以蕴含于生物和自然中的特征或结构、形态为蓝本(如植物的茎、叶以及动物形体、肌肉、骨骼等方面),借助于现代技术手段,对其进行“形”或“神”的模仿,实现特定的技术功能或目标。

三、基于生物原型的仿生学在游艇设计中的研究

古代劳动人民通过对生活在水中的鱼类的模仿,伐木凿船,用木材做成了鱼形的船体,仿照鱼的鱼鳍和尾鳍制成双桨和单橹,从此开始了水上活动。随着模仿水平层次的提高,受更多类型动物(各种鱼类、鸟类等飞行动物)外形的影响,尤其是在空气动力学的发展形成以后,对流线型的动物形态的研究,使得水上交通工具,由之前的独木船发展成为各式各样的“船”,包括帆船、油轮、游艇、各种军用舰艇的外形,甚至是航母的形态,我们都能在他们的外形上发现某些动物形态的蛛丝马迹。在游艇设计的方法中,仿生设计是一种最常见的设计方法。无论在游艇的整体形态造型上还是在局部形态设计中,比如船头船尾、上层建筑等的一些细节设计,都采用了仿生设计的手法。

游艇是用于海上航行的工具,它一旦运行,其造型便是动态的形态,所以游艇的造型艺术不仅是单纯的用来美化和修饰它的轮廓,更多的时候我们关注的是它航行时候的富于流动感的形态意象,使它尽可能最大的与自然环境融合。因此要使游艇能最大程度的融于自然,使游艇的形态更具感染力和动态美,那么我们需要在游艇的造型中看到更多的自然界中这种流线型的柔和的形态特征,选取适合游艇设计的生物原型,并对生物原型的形态进行分析。这也是近期各大游艇品牌在设计船型的时候均采用更加贴近自然的仿生设计方法的原因。根据不同的产品,不同的设计师,进行形态仿生设计造型方法也不同,在此介绍两种比较常用于游艇设计的仿生设计造型手法。

(一)仿态设计

仿态设计又进一步分为局部法和整体法。局部法是选用生物形态特征中的某一部分、最具有特色的、能通过该部分的特点识别整个生物的特征,通过对该特征进行抽象、提炼、加工,使其特征更加突出简练、主次分明、具有代表性。在此基础上将局部形态特征运用于产品形态仿生。比如人造大鲸鱼电动仿生潜艇的仿生设计,潜艇的尾部与两翼的设计采用的是鲸鱼尾部与鳍部特征:突出其肥大的尾部,夸张的表现鳍部特征,表现出鲸鱼在游动时尾部与鳍的作用,使整个潜艇看上去有种灵动的生命感。局部法就是通过抓住局部特征的表现来强调整个生物的主要特点。

整体法与局部法不同的是,它是从全局出发,整体来考虑自然形态特征,对整个的形态做全面的观察,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整个形态进行提炼与加工整合,从其外观整体形态中提炼出形态的本质特征,使整个形态特点更加突出、简练、准确。

如果说局部法一般用于动物局部静态的特征,那么整体法常用于模仿动物的运动时,整体特征所表现出的动态美、速度感和力量感。例如海里的各种鱼类,游泳的姿态是它们典型的特征,所以游艇设计时常提取其游泳时的动感特征线并加以提炼加工。

(二)隐喻抽象设计

隐喻抽象设计主要分为三类:由形到意的抽象方法、由意到形的隐喻方法、综合隐喻抽象方法。

自然形态具有丰富复杂的特征,其中一些特征不能很直观的发现、并且能被简单的表达。这种时候我们需要一些形象的表现手法来表达,这就是我们常用的隐喻的抽象法。隐喻抽象法要求形态不仅要准确、贴切,而且还要完整、明确、力求用最简洁的手法来予以表现。比如:象征、隐喻等。例如:通过一组形态线条粗细长短的改变来表示声音音量的变化、重复的图形表现节奏与韵律等,通过线条起伏、疏密、粗细的改变来表示生物形态变化的神韵。在使用该方法的时候一定要表现完整并且准确。

1.由形到意的抽象方法

在产品的仿生设计上,想要做到使用者与产品形态达成共鸣,需要使产品的形与仿生对象的意达到相互融合的程度,通过形的组成要素来表现出意的神韵。如圆形、圆弧形表现出一种规则、柔和的韵味,不规则的多边形则表现一种锐利、刚毅的意境。比如“海斧”游艇,在产品中,通过斧型的船头,设计师表达出的一种力量于速度的感觉,通过对这种形象的细致刻画来表达这种意境。

2.由意到形的隐喻方法

在进行产品仿生设计的时候,设计师以意境为出发点,借助形态来表达,创造出一个神似的仿生形来抽象隐喻。这就是由意到形的隐喻方法。比如Beluga超级游艇,Beluga这艘船的设计灵感是Puresang(来自安特卫普的设计师)从童话人物Pinnochio(匹诺曹)和MobyDick(莫比迪克)身上获得的,其天窗打开时形状就像鲸鱼的嘴。设计师以童话人物的意境为背景,通过游艇形态的仿生设计传达出对这两个人物的神韵,达到一个由意象到形态的升华。

3.综合隐喻抽象方法

综合隐喻抽象方法是仿生设计常用的方法,设计师在做设计的时候会根据需求的差异而是用不同的设计手法,单一的方法往往满足不了设计的需求。将设计师对产品的理解与仿生对象具有的寓意相结合来创造产品形态,即把生物本身寓意延伸扩展开来,同时也使设计师的理解创新提升到一个与自然和谐统一的高度,使两者相得益彰。

四、结语

推荐期刊
  • 人物
    刊号:11-1185/K
    级别:部级期刊
  • 时代人物
    刊号:61-1455/C
    级别:省级期刊
  • 新闻人物
    刊号:37-1403/GO
    级别:省级期刊
  • 环球人物
    刊号:11-5490/C
    级别:部级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