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航天航空发展现状及前景8篇

时间:2023-08-27 15:16:46

航天航空发展现状及前景

航天航空发展现状及前景篇1

一、国内外航空工业旅游发展现状

(一)国外航空工业旅游发展现状

航空制造业被誉为“现代工业之花”,其现代化的厂房、尖端的产品、便利的交通和周边服务设施的完善更有利于工业旅游的开展。国际上航空制造业发达的地区都开展了不同程度的航空工业旅游,比如图卢兹、西雅图。世界著名航空城图卢兹市依托空客的生产基地,开发特色的航空工业旅游。空客A380的问世奠定了图卢兹航空之都的地位。研究开发、技术创新、工业制造提供了新颖的参观主题,参观空客A380生产线成为旅游产品中的亮点。据统计,首批参观A380试飞的游客达到了12万之多。航空发展博物馆包括7000平方米的飞机陈列馆,1300平方米的办公、接待场所和旧飞机还原陈列楼。其中旧飞机还原陈列楼收集陈列大约50架飞机。此外,占地3.5公顷的主题为游人提供数不胜数的交互式娱乐项目,让旅客了解地球科学和宇宙科学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旅游产品的参与度和趣味性。西雅图是全球最大飞机制造商波音公司的飞机总装基地。每年总装厂可以接待近14万游客,旅游收入达20万美元。善于经营的当地旅行公司将总装厂打造成西雅图最重要的景点之一,全年向公众开放,只需15美金,就可从工厂的二楼近距离看飞机制造的全过程。厂区占地365公顷,足有36个足球场那么大。游览厂区途中可以看到巨大无比的机棚、试验跑道以及停机坪上各种类型的飞机。波音公司设立专门的游客中心,包括一个航空展览馆、放映厅及餐饮、商业售卖等设施。

(二)国内航空工业旅游发展现状

我国工业旅游起步较晚,90年代末,大型企业自发开始工业旅游尝试,例如四川长虹、长春一汽。2004年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工业旅游示范点103家,其中只有一家航天航空类旅游景点———沈飞航空博览园。从此,我国航空工业旅游在政府统一管理下在各航空城中蓬勃发展起来。沈飞航空博览园是第一批航天航空类工业旅游示范点。博览园占地2.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是由政府支持、企业主办,以航空科普为主体的专业性展馆。除了参观展馆照片,了解我国歼击机历史和国防知识,博览园广场还展示了沈飞公司生产的各型歼击机可供参观者观赏、拍照。2009年,西安阎良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启动“蓝天旅游”项目,推出2条航空旅游精品路线,其中一条便是航空工业博览游。游客可以参观西部最大的航空科技馆、全国最大的大中型军民机制造企业、全国最大的大中型军民机设计研究院等机构和院所。游客不仅可以亲眼看到各类经典型号的飞机,还可以到航空科技馆内,在各类飞机飞行模拟器上亲身体验感受飞行的乐趣。2010年,上海飞机制造厂开放工业旅游,旅客可参观飞机制造车间,看中国自发研制的飞机的制造、组装过程。近日,航空工业成为滨海新区工业旅游新亮点。空客天津总装基地成立以来,每年接待大量参观者。天津滨海新区商务委从旅游专项资金中拿出100万元,规划2011年年底完成游客接待中心的建设并向公众开放。该中心位于空客总装厂厂区,将进行空客组装的相关展演展示等,并展陈空客系列飞机的模型。

二、工业旅游开发模式

依据旅游产品及其旅游活动的实现形式,可划分为八种较为成熟的工业旅游开发模式(见表)。我国工业旅游发展起步较晚,20世纪90年代末大型企业自发开始工业旅游尝试,如今已形成分布全国的工业旅游示范点,主要采取企业参观、博物馆、传统文化开发和工业遗产开发模式。而国外已从传统的工业遗产旅游开发阶段进入综合型开发的现代工业旅游阶段。航空工业旅游属于高科技旅游,即以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为主要内容的工业旅游。因其行业特点、旅游资源特征和开发主体意图等综合因素应当采取的相应的开发模式。比如上海飞机制造厂可以采取企业参观与历史回顾模式,以企业相关生产活动以及企业发展历史为旅游产品进行营销。上海飞机制造厂是我国大飞机自主生产的先驱,其辉煌的企业历史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历程,国产大飞机的研制生产能激起游客的民族自豪感和游览兴趣。而空客天津总装厂适合采取现代企业参观模式,以现代化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工艺为旅游产品进行营销。空客作为世界一流的航空制造企业,其现代化的厂房、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尖端的生产工艺是我国旅游者期待参观学习的重点。无论是哪种开发模式都要以体现航空工业的特色为宗旨设计旅游产品,营造高科技旅游的综合旅游体验,其中便利的交通、完善的服务设施、综合的旅游产品都是发展的必要条件。鉴于航空产业的集群式发展特征,知名企业的聚集也是建立航空工业旅游园区的关键要素。

三、航空工业旅游发展关键要素

(一)基础旅游服务设施

旅游基础设施是发展工业旅游的基础条件,企业所在城市自身应具有良好的经济基础,交通便利,可达性强。工业旅游发展较好的城市自身往往已经成为旅游城市或大中型城市。沈阳是我国首个旅游局正式批准开展航空工业旅游的城市,不仅是中国航空工业飞机设计和制造的主要基地之一,同时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工业旅游开发要与工业企业、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各部门密切配合。旅游产品是游客购买的在旅游过程中的综合体验,航空城内应配有酒店、餐饮、购物、娱乐等生活设施,满足旅游者的吃、住、行、游、购、娱的基本需求。此外,厂区的绿化、企业内部的通道设计、安全标示、观景台、摄影区、休息区、卫生间等设施的设计也同等重要。

(二)知名航空制造企业

航空制造企业的生产车间是航空工业旅游的主要旅游资源。航空工业是国家战略产业,具有垄断性质,通常以航空产业集群形式存在,集群中的核心企业往往是飞机制造企业。游客对专业的部件生产或机载电子设备不感兴趣也觉得晦涩难懂,大部分游览型游客喜欢看飞机总装过程,加之航空工业技术的高度保密性,所以航空制造企业的总装厂就成了航空工业旅游的首选参观之地。比如波音在西雅图的总装车间就成了当地一大特色旅游资源。旅游产品讲求“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里航空企业的“优”指的是企业的品牌知名度。航空制造企业作为独特的旅游资源,其市场号召力在于企业的先进工艺和管理文化。空客公司是全球两大航空垄断制造商之一,拥有最为先进的生产技术,空客品牌就是无形的旅游吸引物。

(三)综合旅游产品

所谓综合旅游产品是要提供一系列体验,注重旅游产品的“全程化”设计。以生产车间为依托进行旅游资源开发,为游客精心设计出合理的旅游线路,集合知识性与参与性于一体,在整个旅游过程中体现高端科技特色。由机制造生产工艺极其精密复杂,一般游客只能远距离的参观。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尽量拉近游客与生产的距离,比如让游客坐进模拟机亲自感受驾驶飞机的乐趣,提高旅游过程的趣味性。结合区域内自然风景、人文景观和休闲娱乐项目开发旅游系列产品,激发潜在游客的旅游需求。航空城图卢兹融合多彩的自然风光、丰富的人文景观,悠久的历史文化,加上航空产业的品牌效应给工业旅游带来了生机。

四、天津航空工业旅游发展模式

(一)采用园区式开发模式,打造航空城系列旅游产品

空客工业游目前采取政府资金支持,企业自办的形式,在厂区内建立游客接待中心,作为空客工业旅游的启动项目。天津是我国新兴的航空产业基地,航空工业旅游作为航空产业链上的一部分应当融入到整体产业规划布局当中。航空工业旅游不能只简单的等同于接待游客参观工厂,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旅游设施的完善和旅游产品的前期开发和营销都需要专业团队来运作。大型企业权衡自身经济效益和品牌宣传效益,往往不能兼顾整体旅游产业的开发。借鉴西安航空工业博览游的成功开发案例,天津政府应该以航空产业园区作为航空工业旅游的开发对象,整体布局航空科技展览馆、开放式的生产车间、航空娱乐项目(比如模拟飞行、滑翔机、城市航空游览等)、航空纪念品销售,形成系列化旅游产品。统一安排园区内的旅游服务设施,比如餐厅、卫生间、指示标示系统等。此外,航空城内标志性企业除了空客大飞机,还有中航直升机、彩虹无人机、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直播通信卫星等项目,为航空工业旅游开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应该作为航空城整体旅游产品包装推向市场。

(二)联合天津其他知名企业开发跨行业工业旅游精品线路

2011年,滨海新区旅游产业在传统观光游、休闲游之外,以保税区、天津港、开发区三大区域为核心的工业游项目已初具规模。新区目前已形成东有“海港”、西有“空港”,中有“泰达”的工业游路线,今年,新区再投入550万元旅游专项资金助推工业游。将面向市场重点推出工业游组团和线路,东线天津港定位为“游世界大港,感工业雄浑”,中线开发区定位为“走进世界500强,瞩目全球名企风采”,西线空港经济区定位为“游天津空港,看中国之最”,将根据空港丰富的工业游资源,按照不同游客年龄层次及需求,组合成商务之旅(空客320—纺织博物馆—海鸥手表)。按照计划,年底前,新区将扶持和培育成熟工业游景点达15个。

(三)推进工业游与会展旅游交融互补发展

结合天津旅游资源,天津可以将专项工业旅游与其他常规的旅游形态紧密结合起来,融合航空工业旅游和会展旅游优势互补发展。天津借助先天的区位优势、良好的经济基础、完善的城市功能,近年来大力发展会展旅游。今年9月15日,首届直升机博览会在天津滨海新区空港经济区举行。截至目前,已有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1家企业确认参展。作为目前中国惟一由国务院批准的国际直升机专业展会,也是国际上惟一进行飞行表演的直升机专业展会,天津直博会计划每两年举行一届,逢单年举行。同时中航直升机项目落户,去年11月天津生产的直升机总装下线实现首飞。直升机生产厂借助这次直升机博览会无疑将迎来大批参会者参观游览,实现天津会展旅游和航空工业旅游的首度融合。会展业为工业旅游带来充足客源,工业大项目落户又吸引行业会展的到来。同时会展旅游和工业旅游所需的基础旅游设施相同,以开发较低成本形成互补协同发展。

航天航空发展现状及前景篇2

【关键词】情景意识;航空;安全管理;人为因素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发展中国家都在大力发展民航产业。随发展大潮而来的,是民航安全问题。民航安全包含各个方面,尤其航空器空中运行阶段的航空安全问题涉及飞行员、管制员、通信监视维护等方面,因而更加受到关注。资料显示,70%以上的航空事故都与人为因素有关,作为人为因素中极其重要的环节,“情景意识”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飞行员作为航空器操纵者,在飞行过程中需要有情景意识;同样,管制员作为航空器的监控指挥者,肩负着重大的航空安全责任,因而更需要保持管制工作过程中的情景意识。

近几年,随着空中交通管制员原因导致的事故数量的增加,对管制员情景意识的研究和培养越来越引起管理者的注意,良好情景意识的形成对于航空安全有着直接的关联。从航空事故或事故征候中探究发现,很多事故都与管制员在工作岗位上不良状态的情景意识有关。而错误的情景认知、混淆的情景感知、缺失的情景要素,甚至情景意识的完全丧失,都最终导致管制员指令上的失误。

何为情景意识?情境意识,是操作者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对环境中关键因素的认知,对它们的意义的理解以及对环境未来变化的预测(Endsley ,1995)[1]。一般认为,情景意识是种普遍存在的能力,依靠这种能力可以对具有一定时间和空间的环境中存在的各个要素进行感知,而后进行理解,之后对这些要素未来态势发展进行预测。所以情景意识包含了3个层次:感知要素,整合各要素并理解加工,对未来环境发展进行正确预测。感知指的是对当前工作环境中各种要素的初步认识,包括人的状态、系统状况、工作任务等要素,感知通过观察、听取、文字记录等方式进行。理解指的是汇总这些要素后,深入分析各个要素的内在含义,寻找之间的联系,把已经获得的要素进行关联得到一个整体环境的大图景。预测指的是在环境大图景的基础上预想未来的变化,提前在脑海中形成连续变化的图景,认识到潜在的冲突危险等情况

我们探讨情景意识对航空安全的影响,着眼于情景意识对航空安全管理的意义。情景意识对于安全有何意义往往在事故或事故征候中体现,情境意识下降或者情境意识不完善往往会影响飞行安全、导致飞行延误、引发空中或地面事故等。研究空中交通管制员的情境意识,探索改善管制员情境意识的方法,其意义就在于纠正管制员错误、控制不安全事件、查找安全管理漏洞、改善管理方式等。不良的情景意识会引发不安全事件甚至事故,而良好的情景意识使得管制员在任何时候都能对各种空中地面交通情况作出正确的回答,这些状况可能是来自于航空器的各个系统,也可能来自于机组或周围工作的环境。只有对人、机、环境有清楚的了解,才能妥善处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情景意识水平的高低,决定了管制水平的高低。在充满漏洞的安全管理方式下产生的情景意识必然是缺失要素的,必然层次水平低下。而提高情景意识层次的过程和方法就会反映出当下安全管理措施与理想中万无一失的管理的差距。在差距中寻找不足,查缺补漏,就能以合理的方式改善安全管理的方式。

空中交通管制工作过程中,飞机多、情况复杂、信息量大,各种方面而来的信息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这就极其考验管制人员采集处理信息并产生正确情景意识的能力,也是情景意识在管制过程中必须合理应用的原因。空中交通管制工作,因岗位的划分不同,各岗位管制员职责不同,所产生和具备的情景意识各不一样。情景意识在各种不同岗位和席位上,有不同的应用。

举例说明,对于塔台管制员来说:塔台管制员许可航空器进入跑道前,必须全面细致地考虑各个信息,包括五边上是否有进近的飞机,进近飞机与跑道的距离、其速度、机型、尾流间隔;正在脱离跑道飞机的情况及一边天气情况;进近飞机与前机的间隔;及准备进入跑道的飞机的机型和性能等信息,才能在最合理的时机飞机进跑道的许可指令;与此同时,塔台管制员还要掌握设备的状态、天气情况、跑道道面情况等要素。进近管制员要根据当前扇区内各飞机相对位置、各高度层的占据情况、气象雷达显示的天气情况,来分别对每一架管制目标的引导进行判断,即指定目标高度层,是否按标准进离场程序引导,是否雷达引导直飞定位点等;还要注意各进离场飞机机型速度等要素,以决定进离场航空器的高度穿越和次序的安排。对于诸如管制区内的飞行动态、冲突点与潜在的飞行冲突等信息,合格的进近管制员必须要做到了如指掌。与进近管制工作不同的是,区域管制员要关注航路上飞机的航迹、速度、高空风向风速、云量、雷雨等情况,以保证飞机不因为机载导航设备精度误差或者绕飞天气而进入、危险区、限制区等;特别是军方有飞行活动的时候,要注意控制航路左右偏置飞行的精度。

情境意识是决策的重要前提,它为决策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而决策是后来行动(例如发出指令)的基础。作为管制员,身上担着确保航空运营安全的责任,情景意识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情境意识不完全、不精确,即使是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管制员,也可能做出错误的决策;反之,做到了准确地了解形势,即使是经验并不丰富的管制员也可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无论那种管制岗位上,虽要求的情景意识不同,但精确完整的情境意识是必需的、根本的,都需要引起管制员的高度注意。

参考文献:

航天航空发展现状及前景篇3

[关键词]中国民航;跨国并购;竞争力;市场主导

[中图分类号]F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024(2013)09—0101—06

一、我国民航业跨国并购现状及分析

随着全球航空运输业自由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型航空公司参与到跨国并购的活动中,我国目前对航空公司间的跨国并购活动还处在探索阶段。国内的航空公司对跨国并购尝试比较多的当属海航。

我国最早发生的民航业跨国并购案例为海航计划收购匈牙利航空公司(简称“匈航”)。虽然该并购计划最终没有实施,但无疑为我国航空公司跨国并购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2004年8月,海航正式开通至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首条洲际航线,也是中国首条连接东欧的航线。而此时的匈牙利航空公司已经连年亏损濒临破产倒闭,于是匈牙利政府邀请海航参与重组匈牙利航空公司。对于首次将并购重组延伸至国外的海航来说,这无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重组匈航,可以为海航进军欧洲市场做准备,同时也可以扩充自身国际航线,扩大其在东欧的市场。然而权衡利弊,海航最终主动放弃了这次并购,主要原因在于:(1)虽然海航已开通至匈牙利的国际航线,但其在欧洲尚不具备完善的航线网络,即便并购成功也无法发挥在布达佩斯的中转优势;(2)当时海航的资产负债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而收购一家已经连年亏损的航空公司无疑会使该种情况雪上加霜。由于无法带来利好的形势,我国民航业首次跨国并购的尝试以失败告终。

其后,海航集团又尝试收购立陶宛集团公司(下属Starl航空公司和Star假日酒店),最终也以失败告终。终于,2012年10月23日,海航集团宣布以4000万美元收购法国蓝鹰航空公司48%的股权,成为该公司的第二大股东,集团以海航为主体完成整个收购过程,收购完成后,海航占据最高管理机构——5名执行委员会的2个席位,此外,海航有权指派一名执行委员兼任蓝鹰航空副总裁和一名副财务总裁。该起跨国并购案也成为我国航空公司首次成功并购国外航空公司的案例。蓝鹰航空公司是法国第三大航空公司,主营法国国内及意大利、葡萄牙等国的定期国际航线,航线网络涉及30多个航点,且以区域性的中短途航线为主。此次跨国并购的成功实施无疑使其获得了更好的资源。首先,两者具有良好的航线互补性。海航目前开通了布鲁塞尔、柏林、莫斯科等多条欧洲直达航线,蓝鹰航空主要运营北非、法国国内航线,通过并购两者可以构建连接亚、欧、非的航线网络。其次,通过并购可以使海航获得期待已久的国际黄金航线航权,并购完成后,海航可以蓝鹰航空名义向法国交通部申请“巴黎一北京”航线的经营权,实现以法国为辐射点,继而以点到面的“曲线国际化”战略,同时提高海航在欧洲尤其是在西欧航线的竞争力。在世界航空运输市场一体化的今天,我国航空公司的首例海外并购终于打开了我国民航业跨国并购的大门,本次并购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二、民航业跨国并购背景

(一)政府取消多种政策限制,逐渐开放天空市场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垄断政策都有所放松。航空运输业发展初期各国民航业施行管制政策,20世纪90年代起各国政府逐步施行天空开放政策,此时一系列航空公司跨国并购案频频活跃在世界航空运输业的舞台上。以航空公司跨国并购案最活跃的欧洲为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欧洲国家和美国基本以双边协议的方式界定航空航线,协议中有诸多限制,欧盟航空公司的飞机只能从本国机场飞往美国而不能从欧盟其他成员国机场起飞。20世纪90年代前后欧盟分三次颁布实施了一揽子自由化规定,分阶段逐步完成了欧盟航空运输市场的一体化和自由化改革。该规定赋予了共同体航空承运人完全的自主定价权,促进了欧盟一体化和欧盟民航业从管制走向自由化。1997年欧盟放松管制彻底实现,欧洲航空公司在欧盟国家范围内取得了完全的航线准入权。在此背景下,法航和荷航的跨国合并掀开了世界民航业跨国并购的序幕。

(二)航空运输自由化已经成为世界民航业发展趋势,各航空公司不断争抢世界航空运输市场争取成为超级航空网络承运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天空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航空运输自由化已经成为世界航空运输业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各国航空公司除面对本土航空公司竞争外,还面临来自国外航空公司以及低成本航空公司的激烈竞争。在航空公司业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以及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情况下,航空公司都在努力争抢世界航空运输市场以成为超级航空网络承运人。民航业是以垄断为主要特征的行业,在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的背景下,迅速扩大规模以取得规模经济是航空公司能够继续生存的必由之道。无疑并购重组能够使航空公司短时间内迅速扩大规模,因此,世界民航运输业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民航并购重组发展的过程。近年来,世界上的航空公司在经历一系列的并购重组后,已经形成了数家超级网络承运人。而欧美的天空开放协议更加剧了跨洲型大型网络承运人的进程,未来全球可能会被几家大型网络型航空公司所掌控。

三、民航业跨国并购特点

(一)跨国并购集中在欧盟等发达国家

《世界投资报告》指出10亿美元以上的大宗跨国并购案几乎均发生在发达国家,且是以欧盟各国和北美国家为主,如荷兰、法国、德国、英国、加拿大、瑞士等国家。民航业中的跨国并购同样主要活跃在欧盟和北美等国家(表1),如法荷航合并(法国、荷兰)、汉莎先后并购瑞士国际航空、英伦航、奥地利航等、英航与伊比利亚航合并(英国、伊比利亚)、加勒比航并购牙买加航(北美)等。20世纪90年代后,欧盟实施了一揽子自由化规定,逐步放开了天空市场,该规定在促进了欧盟一体化的同时实现了欧盟民航业从管制走向自由化,由此为欧盟民航业跨国并购奠定了基础。欧盟作为一个共同体系有其特殊性,天空市场可作为一个共同的开放的市场,欧盟各国为应对全球一体化和世界化带来的民航业的激烈竞争,争夺世界超级承运人地位,跨国并购作为迅速扩大规模实现规模经济的捷径成为其必选途径。国外民航业中跨国并购案例欧盟国家占到了将近70%。

(二)以谋求双赢或多赢的战略性并购为动机

民航业中跨国并购并非完全是因为经营不善或效益不好,也不全是单纯地利用国际资本市场投机以牟取短期利益,更不是简单地完全吃掉竞争对手。其并购目的主要在于在共同的发展前景和市场利益下迅速获得各自所需要的资源、市场、航线以及机队规模、人员等,以形成更为强大的核心能力以及着眼于全球市场化和共同发展的共同需求下的企业竞争能力。以法荷航的合并为例,合并之前,法航规模是欧洲第二大的航空公司,虽然其已经保持了连续6年盈利的业绩,但面临着全球化和天空开放带来的民航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以及欧洲高速列车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不断抢占本土和跨英吉利海峡等运输市场;荷航是欧洲第四大航空公司,由于近年来油价上涨、成本上扬、客源不足等情况,其运营状况不尽如人意。而法荷航的成功合并使其成为欧洲第一大和全球营业额最大的航空公司,市场份额迅速上升,两家公司在节省成本、提高效益、提高载运量的同时,可以更好地迎接来自全球化和低成本航空公司的强大竞争。民航业中航空公司的强强联合、跨国并购行为反映了全球竞争时代航空公司经营战略的变化,已经从主要是国内并购逐渐演化为以谋求双赢或多赢的战略性并购为主的跨国并购。

(三)联盟内跨国并购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国际化越来越深入以及各国对天空开放政策的支持,世界民航业发展迅速,逐渐进入了一个联合做强的时代,各国航空公司在积极寻求合作伙伴的同时逐步结束了单打独斗的时代,航空联盟由此应运而生。航空联盟是两家或以上的航空公司为谋求共同发展,应对其他航空公司竞争所达成的合作协议,目前全球最大的航空联盟分别是星空联盟、天合联盟和寰宇一家。航空联盟提供了全球航空网络,加强了国际联系,并使跨国旅客在转机时更方便。汉莎航空与其先后并购的奥地利航空、瑞士国家航空、布鲁塞尔航空公司等同属于星空联盟;法国航空公司和其合并的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同属于天合联盟;英国航空和其收购的西班牙伊比利亚航空公司同属于寰宇一家。

四、法荷航并购案例分析

随着世界民航业的发展,航空公司间跨国并购案例也在不断增加。但是,无论是规模还是并购后的协同效应都无法与法荷航合并相比较,可以说,法荷航的成功合并是民航界跨国并购案例中最值得研究和借鉴的案例,加之整个民航界跨国并购案例较少,因此,本文以法荷航为例研究其并购前后的绩效和并购效果。

(一)法国航空公司

法国航空公司(Air France)简称法航,天合联盟创始成员国之一,成立于1933年10月7日,是法国政府控股的欧洲最大的航空公司、全球第三大客运航空公司和全球第四大货运航空公司(图1)。虽然法航运营良好,但是,其同时也面临着内外的困境:首先,高速列车和欧洲之星列车的迅速投入使用使得法航在本土和跨英吉利海峡的运输市场几乎全部沦陷。来自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竞争使得法航不得不转战国际航空市场,于是法航将“飞得更高更远”作为自己摆脱困境的现实选择。其次,除了本土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竞争外,法航与欧洲其他航空公司的竞争也不是一帆风顺。虽然是欧洲最大的航空公司,但是法航同时也面临着来自欧洲第二大航空公司汉莎和第三大航空公司英航的竞争,特别是在美国航空市场上,其营运收入仅占法航营运收入15.8%,根本无法与英航相抗衡。最后,随着航空自由化浪潮的出现,低成本航空公司也迅速发展。来自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竞争压力也迫使法航不得不扩大规模以获取协同效应,降低成本。

(二)荷兰皇家航空公司

荷兰皇家航空公司(KLM Royal Dutch Airlines)简称“荷航”,创立于1919年10月7日,是欧洲第四大航空公司。其以有“欧洲第一港”之称的阿姆斯特丹史基普机场为枢纽,运营通向欧洲各地、非洲、亚洲、美洲等131个目的地的航线网络。合并之前,荷航一直饱受运营状况不佳的困扰(图3)。加之受其时“9·11”事件、伊拉克战争以及亚洲非典影响,油价上涨、成本上扬、客源不足,导致荷航的财务危机日甚一日,连续2年亏损(图4)。面对财务危机和运营困境,荷航希望通过行业整合来解决自己运营能力过剩、利润萎靡的情况,其后一直致力于寻求通过合并来解决窘境。2000年,荷航尝试与英国航空公司合并,但未能达成一致,此后与意大利航空公司合并谈判再度触礁,先后2次的合并谈判失败使荷航的经营状况更加雪上加霜。2002年,荷航被迫宣布裁员4500人,2003年初起便有近3000人离职。此时若与法航联姻成功,除了能迅速摆脱财政危机和经营窘境,还能使自己卖个好价钱,合并对于荷航来说无疑是件求之不得之事。

(三)合并结果

法航和荷航的强强联合催生了一家巨无霸航空集团——法荷航集团,这是欧洲大航空公司间的首次跨境合作,合并后新集团成为欧洲规模最大的航空公司,服务范围覆盖欧洲、美洲、亚洲、非洲等全球200多个航空点。从法荷航成立后的运营数据(图5)和财务数据(图6、7)可以看出其在世界航空公司中的地位迅速提高,不管是从旅客运输量和运输总周转量等指标来看,还是从营业利润、净利润等指标来看,都显示法荷航已经成长为世界航空公司的一方霸主,其在欧洲的地位更是无可替代。

法荷航的运营数据如下图:

(四)合并案例绩效研究

本文基于民航业资金、人员、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特点出发,首次从财务和非财务角度全面衡量法荷航并购前后的绩效状况。从财务层次出发,主要分析法荷航并购前后的经营业绩和效率。从非财务层次出发,主要分析法荷航的核心竞争能力是否提高。

(五)基于非财务数据的绩效分析

航空公司竞争力的强弱与其运营规模、运营管理、生产效益等方面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本文从以上几个指标来逐步分析法荷航并购前后其竞争力是否得到提高。

以法荷航2003年至2010年的非财务数据为分析对象,分别从运营规模、运营管理和生产效率三个方面选出可以综合体现该方面实力的5个指标:运输总周转量、劳动生产率、飞机生产率、单位吨公里成本、单位吨公里收入等。以该五个指标做因子分析,并以合并前一年的得分为基数,求出合并后每年的综合得分如表3:

从上表可以看出,法荷航并购之后的各年综合得分均高于并购之前的得分,说明并购提高了新集团的竞争能力,从该层面讲法荷航的合并是有效的且成功的。

(六)基于财务数据的绩效分析

基于财务数据的实证分析主要是研究法荷航并购前后公司的经营业绩与效率是否提高。公司的经营业绩可以通过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来体现,公司的效率可以通过公司对资产负债的管理能力来体现。因此本文选取盈利能力、成长能力、资产管理能力、偿债能力4个指标来分析法荷航并购前后的绩效。

1.本文选取财务数据的7个指标即净资产收益率、营业利润率、总资产净利润率、速动比率、现金流动负债比率、资产现金回收率、资本累积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表4为法荷航并购前一年即2003年至2010年的7个财务指标。

2.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分析结果如下。根据各个因子得分函数可以计算各个样本的因子得分。由于因子在非常大程度上反映了原有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其累积贡献率达到90%以上,因此,可以各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计算样本的综合得分,并以合并前一年的得分为基数,求出合并后每年的综合得分如表5。

从2003年—2010年综合得分可以看出,法荷航在合并后4年的绩效提高明显,2008年起绩效下降,2010年状况逐渐好转。对应其当年营业情况可以看出,法荷航在2008年和2009年现亏损状态,是其绩效下降的直接表现,分析其原因应是国际大环境下民航业不景气等主要原因造成的。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影响力巨大,是造成民航业不景气的主要原因。但是,从2010年的得分可以看出,这种情况正在逐渐好转。因此,从财务数据可以看出,法荷航的并购效果非常明显。

五、法荷航成功合并对我国民航业跨国并购的启示

(一)航空公司间整合很重要

航空公司并购之后面临的一个长期问题就是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政策不同给整合带来的效率低下,因此,公司应立足于未来可持续发展带来的效益,更好地整合企业文化和政策。法荷航的整合可以说是非常成功的,这得益于法航和荷航的共同努力。法航最初的收购经验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收购荷航的态度和方法。法航认为自己的收购是一个可见的握手式的收购过程,而不是一种掠夺式的接管。法航认为直接吸收合并荷航将造成不必要的冲突,因此着手创建两种截然不同的具有共同基础和核心价值观的航空公司。

(二)规模经济产生的协同效应是航空公司的生存基础

目前,全球航空格局还不足以使航空公司拥有定价权,以欧洲市场为例,前8家航空公司的市场份额占到60%左右,并且随着越来越多的航空公司以及低成本航空公司加入竞争,其市场份额会越来越少,而如果航空公司不能控制一定区域的市场份额,就将引发行业价格战即恶性竞争。因此,唯一提高盈利的方法就是不断做大,以产生规模经济,降低航空公司成本。大型航空公司间的联合重组就是其改善经营、提高盈利的方式,通过并购提高其控制航空运输市场的能力,实现规模经济和协同效应,降低公司成本,同时也可以更好地迎接来自低成本航空公司的竞争。

(三)并购双方应以航线互补为出发点

法荷航成功合并的一个根本原因是两者的航线具有很好的互补性。在两者106条长途航线上,只有36条是两者共有的,因此合并之后,集团的协同效应得以更好的发挥。航空公司在航线的布点上也应有一定的互补性,如法航在南欧有较强的控制力,而荷航在北欧与北大西洋航线上有较强控制力。因此,选择并购的双方航空公司航线重合度也不能过高,应以互补为主。

六、我国民航业跨国并购的对策及建议

(一)积极推进走出去战略,做强我国民航业,提高航空公司国际竞争力

提高我国民航业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应审慎推进“走出去”战略,循序推进民航企业跨国兼并和收购,提高我国民航的国际地位和竞争力。除了合理引导企业联合重组、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提高服务能力和效率外,还要审慎推进“走出去”战略。要充分考虑民航企业跨国投资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进一步规范国内航空运输市场,以国内经营业务绩效为参考起点,突出我国民航企业的比较优势、核心竞争力、国际化管理水平和人才,循序推进民航企业跨国兼并和收购,培养2—3家国际知名的跨国航空企业。

(二)发挥市场与政府的相互作用

为了应对航空自由化带来的挑战以及国外大型航空公司不断争抢国际市场的压力,我国应首先提高航空公司国际竞争能力,通过国内航空公司间并购重组以及跨国并购迅速扩大规模产生规模效应。在此过程中,要有效发挥市场和政府的相互作用。政府部门首先应当继续支持航空运输业的进一步并购重组,鼓励航空公司根据自身实力和战略规划,通过并购重组以及跨国并购提高市场集中度,获取规模经济等效益,避免过度竞争,最终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为了形成规范、有序、高效的民航并购重组以及跨国并购秩序,需要有健全的法律和系统的配套政策措施作保证。但是,由于目前我国有关民航跨国并购的案例发生较少,关于跨国并购的法律法规也并不健全。因此,政府部门应致力于提供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民航业跨国并购,完善航空运输与跨国并购相关的制度和法规,实现我国通过“走出去”战略转变为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

航天航空发展现状及前景篇4

在北京飞行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虽然看不清他们的面容,但是景海鹏、刘旺两位航天员一直在忙碌。将近17时,口令重新在飞控大厅内响起。大屏幕上,正在返回舱值守的刘洋手执操作手册,仔细观察着仪表,不断与地面通话,并不断将地面指令传达给战友。

各系统工作人员与航天员密切配合,在确认天宫压力平衡之后,17时06分,在刘旺的密切协助下,景海鹏成功打开天宫一号实验舱舱门,通道一下子变得明亮起来。

随后,景海鹏“飘”进天宫,轻松地朝着摄像头招手致意。天宫实验舱内,操控台两侧,鲜艳的五星红旗和醒目的中国结都在欢迎它的第一位造访者——这是我国航天员第一次进入天宫一号,景海鹏的每一步都已经载人中国载人航天史册。

紧接着,航天员刘旺也进入了天宫。几分钟后,刘洋顺利进入天宫一号实验舱,身边的刘旺默契地扶住刘洋,而刘洋也把操作手册交给了战友。

“该跟全国人民打个招呼啊。”仿佛猜透了人们的心思,3位航天员相扶相携,对着镜头挥了挥手,中国航天员在天宫一号留下了第一张珍贵的“全家福”。大屏幕上,是航天员们的笑脸,飞控大厅内,掌声笑声汇成一片。

当天宫实验舱门被打开的刹那,紧盯大屏幕的杨利伟心情十分激动。这位中国第一位走向太空的航天英雄,看到神舟九号航天员轻松自如地进入天宫一号,对自己的战友充满了羡慕。“这是一个充满期待、喜悦的时刻,他们打开的不单单是天宫的门,更是载人航天工程一个新的实验领域和一个新起点。”

开启天宫的实验

在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中,3位航天员除了要完成首次手控交会对接外,还承担15项航天医学相关空间实验。重点开展三个方面的航天医学实验。

第一,进行航天员健康监测技术研究。这主要包括在航天飞行中,航天员的营养代谢、在轨情绪、生物节律变化等方面的研究。

第二,开展失重生理效应的防护技术研究。主要包括空间环境对航天员的心血管功能、前庭功能以及脑功能的影响研究。从细胞分子层面研究骨丢失的发生机理,为今后长期飞行积累经验。

第三,开展环境医学与航天员空间作业能力有关方面的技术研究实验。开展这些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积累失重条件下的实验数据,探索航天过程中的航天医学问题的发生机理,验证失重生理效应相关的防护措施。这将为后续空间站航天员长期在轨的健康维护积累经验,奠定基础。

自航天员进驻天宫一号后,6月19日起,3位航天员全面开展各项空间实验。其中包括我国载人航天领域第一个

“973”项目“面向长期空间飞行的航天员作业能力变化规律及机制研究”的部分实验。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工作后,长期处于失重状态,且活动空间小、周期长,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尽管国外已有一些相关研究成果,但出于保密等原因,公开发表的文献并不多。之前,课题组通过头低位实验、水槽实验、幽闭实验等多种地面模型,模拟航天员失重状态下的运动操作、感觉剥夺、认知变化,了解其视知觉、注意、记忆、决策以及情绪对认知的影响。目前,实验器材已在太空实时监测、记录航天员的脑电变化,从认知行为和脑机制两个方面解读航天员在太空航行中的基本认知和情绪特点及变化。

6月21日凌晨3时,神舟九号航天员在轨体液生化指标检测结果成功下传。通过研究发现,航天员体液检测指标正常,这表明航天员在轨健康状况良好。这是我国首次开展体液应激水平在轨监测,也标志着我国在轨医监生化检测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此次对航天员的在轨监测,应用了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研制的特殊检测装置,可以在轨检测体液中反映机体氧化应激状态的重要标志物——硝基酪氨酸,为评价航天员在轨健康状态提供客观依据。在天宫神舟组合体飞行阶段,执行神九飞行任务的3位航天员在轨采集体液,经预处理后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实时传回地面。

在神舟九号飞船返回前,飞行乘组航天员还将进行一次在轨体液检测,通过与飞行前、飞行中指标比对,可有效评估载人航天飞行时人体应激水平状态。

太空八小时以外

在天宫,航天员们除了担负科学实验等任务,也要有休息和活动的时间。为了维持航天员在失重环境下的肌肉功能,保证良好的健康状况和工作状态,体育锻炼不可或缺。

6月20日,女航天员刘洋就在太空骑上了“自行车”,这种“自行车”学名叫自行车功量计,是专门针对太空环境研发的。

太空“自行车”在使用时以功率计算航天员运动负荷。它采用不规则形状碳合金机壳,在减轻自身重量条件下最大程度保证结构强度不变。为确保锻炼效果,太空“自行车”采用个人最大心率相对值作为强度指标,为每名航天员开出不同的运动处方。

在神舟九号飞行任务中,三名航天员除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外,有哪些个人娱乐项目?

在神舟九号任务中,航天员携带了音乐、文学书籍、图片、视频等四大类电子文件进入太空,其中音乐主要包括《航天员中心之歌》、《我为祖国感到骄傲》以及军乐、轻音乐、流行歌曲、交响乐,文学书籍类主要以音频形式携带,包括《岳飞传》、《三国演义》等评书作品,图片主要是航天员与领导、与家人、与战友的合影,视频主要包括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五星红旗太空飘扬”、“飞天颂”等文艺演出录像、文化知识讲座、传统相声、小品等。

航天员娱乐项目主要是利用天宫一号舱载的个人计算机完成,根据飞行程序安排,组合体飞行阶段非值班航天员在每日的个人自由活动期间进行,时间约为3小时左右。

神秘的飞行手册

在神舟九号飞船发射过程中,人们通过电视屏幕,看到3位航天员一直注视着手中的飞行手册。飞行手册是什么?是谁设计的?有哪些作用?

据专家介绍,飞行手册是航天员的行动指南,融汇了工程总体以及各大系统对飞行乘组的要求,由航天员系统总体室负责编写。在编辑过程中,还广泛征求航天员意见,充分吸取以往飞行经验,保证了飞行手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

神九任务飞行手册共计6类8册,包括正常飞行手册、交会对接手册、飞船应急与故障处理手册、目标飞行器应急与故障处置手册、飞船操作指南(上、下)、目标飞行器操作指南(上、下)。在13天飞行中,航天员的每一个操作程序都可以在飞行手册中查到,其中包括各种意外情况的处置程序。例如:把在应急与故障类手册中,针对各种故障类问题,画了流程图,遇到故障该怎么处置,手册里清清楚楚。神舟九号航天员档案

永不服输的景海鹏。汉族,山西省运城市人,硕士学位。1966年10月出生,1985年6月入伍,1987年9月入党,现为中国人民航天员大队特级航天员,大校军衔。1998年1月正式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2005年6月,入选神舟六号载人飞行任务乘组梯队成员。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2012年3月,入选神舟九号任务飞行乘组。

航天航空发展现状及前景篇5

“倒计时,10、9、8……3、2、1,点火!起飞!”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组织实施的第六次载人航天飞行。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中国进行载人航天研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初,在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上天之后。当时的国防部五院院长钱学森就提出,中国要搞载人航天。国家当时将这个项目命名为“714工程”,并将飞船命名为“曙光一号”。进入80年代后,中国的空间技术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等各种应用卫星的研制和发射能力。特别是1975年,中国成功发射并回收了第一颗返回式卫星,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美国和苏联之后第三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这为中国开展载人航天技术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86年3月3日,王淦昌、陈芳允、杨嘉墀、王大珩四位科学家联名向中央呈报了一份《关于跟踪世界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中央很快就批准了这个建议,这就是后来著名的“863”计划。“863”计划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起到了催生的作用。1992年1月,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在“921”工程的七大系统中,核心是载人飞船。1992年9月,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我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第二步,发射空间实验室;第三步,建造空间站。从1999年以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共进行了11次飞行任务,先后实现了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个飞行器飞行到两个航天器交会对接等一系列重大突破,取得了圆满成功。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中国载人航天事业稳步前行。从1992年启动载人航天工程以来,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突破,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独立开展空间实验、独立进行出舱活动的国家。神舟一号――实现天地往返重大突破。1999年11月20日,我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的飞行后顺利返回地面。“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是中国航天史上的一座里程碑。神舟二号――中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神舟二号”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新进展,向实现载人飞行迈出了重要一步。神舟三号――载人航天安全性提高。与“神舟二号”相比,“神舟三号”飞船在运载火箭、飞船和发射测控系统上,采用了许多新的先进技术,进一步提高了载人航天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为把中国的航天员送上太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四号――突破中国低温发射的历史纪录。“神舟四号”的配置、功能及技术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相同。神舟五号――成功实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2003年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成为浩瀚太空的第一位中国访客。“神舟五号”21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神舟六号――成功实现多人多天飞行。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成功发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被顺利送往太空。“神舟六号”进行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首次多人多天飞行试验,完成了我国真正意义上有人参与的空间科学实验。“神舟五号”和“神舟六号”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实现了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的第一步任务目标。神舟七号――航天员出舱在太空行走。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成功发射,航天员翟志刚出舱作业,刘伯明在轨道舱内协助,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太空漫步,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把太空人送上太空并进行太空漫步的国家。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实现对接。2011年11月1日,无人飞船“神舟八号”发射升空。升空后2天,“神舟八号”与此前发射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了空间交会对接。组合体运行12天后,“神舟八号”飞船脱离“天宫一号”并再次与之进行交会对接试验,这标志着我国已经成功突破了空间交会对接及组合体运行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神舟九号――实现“天宫一号”与神九载人交会对接。2012年6月16日,“神舟九号”发射升空,共搭载三名航天员――景海鹏、刘旺、刘洋。刘洋也成为中国第一个飞向太空的女性。飞船于2012年6月18日11时左右转入自主控制飞行,14时左右与“天宫一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也是在2020年前后建立空间站计划的重要一步。神舟十号――中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将三名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送入太空。“神舟十号”是中国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的首次应用性飞行。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了一个可以实际应用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中国人向着熟悉太空、利用太空、享受太空的梦想又迈进了一大步。神舟十一号――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2016年10月17日,搭载两名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的“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神舟十一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从第二步到第三步的一个过渡,为中国建造载人空间站作准备。

航天航空发展现状及前景篇6

产业年度概况回顾

根据中华征信所行业分类,航运业归类于运输仓储业,运输仓储业包括了航运业、客运业、仓储货运业及运输辅助业,而航运业则包括航空运输(航空客货运、空中喷洒、航空照测、空中拖吊、空中游览)及水上运输(海客货运、内河运输、渡船经营等)。而依据中华征信所征信资料库数据以及近5年台湾地区大型企业排名资料显示,航运业TOP10业者近5年营收总额以2.73%的年平均成长率呈现成长,营收总额最低来到2009年的新台币3361亿元,2010年再快速反弹至新台币4722亿元,创近五年新高,不过2011年又微幅下滑至新台币4495亿元(详见图1)。

分析主要原因,全球景气在2008年金融风暴爆发时快速下滑;2009年在景气持续急冻下,虽然油价下滑降低业者成本,但在终端需求疲弱下,TOP10业者营收来到近5年的新低,仅新台币3361亿元。不过2010年全球景气快速反转,货品运输需求大增,加上消费信心回升,民众旅游、洽公次数增加,使得整TOP10营收回升到新台币4722亿元,一举突破金融风暴前业绩水准。而2011年因下半年希腊债务及美国债信降评等利空因素,全球景气又陷入修正,使得TOP10业者营收表现较2010年下滑,不过仍维持在金融风暴前水准。

TOP10业者分析

依近5年航运业TOP10排名状况分析(参见表1),近5年有约24家业者入榜TOP5000,入榜业者的变动幅度不大,除了正利航业及达和航运两家厂商入榜有变动外,其他如中华航空、长荣航空、阳明海运等每年都在TOP10的行列。

另外可观察到TOP10入榜业者多为上市、上柜业者,不然即为上市公司的子公司,显见航运业在固定成本高的前提下,其大者恒大的竞争态势已然成型,中小规模业者欲跨入TOP10排名门槛不易。

TOP10业者中,台湾中华航空为具有官方色彩的航空业者,其董监事由财团法人中华航空事业发展基金会及“行政院国家发展基金管理会”派任,由世界航空公司全球航线客货运概况得知(详见表2),在载客人数及飞行架次及货运量等均由中华航空名列第一名,而在载货率上则由排名第二的长荣航空小幅领先,长荣航空系隶属长荣集团,TOP10中排名第五名及第八名的长荣海运及立荣航空,均同属于长荣集团,为唯一海、陆运同营的集团业者。排名第三的阳明海运原经营货柜及散装航运,其董事长及总经理系由大股东交通部派任,该公司于2008年将散装航运业独立散装事业部门营运独立至其100%持有的子公司光明海运,并于2008年10月1日完成分割。分割以后,阳明海运专营货柜航运,而光明海运则专注在散装航运市场。

近5年均排名台湾TOP10龙头地位的中华航空最初由26位空军退役人员共同发起设立,是台湾第一家私人自营的航空公司,为台湾最具规模的国际性航空公司之一。目前该公司共计有机队71架,平均机龄8.7年。客机方面共有51架,飞航欧、美、亚、澳及大洋洲地区等国际城市,除定期班机航线及不定期包机,并于旅游旺季期间视市场需求酌予增班;而货机方面则拥有20架;通过客机腹舱及与其他航空公司联运,其货运服务网路遍及全球主要航点,至2012年1月31日止,共有28个国家和地区的104个航点。中华航空在货运的表现曾获全球权威杂志《Air Cargo World》颁发“全球航空货运卓越奖”亚洲第一、全球第二的殊荣。1959年成立至今,该公司以岛内外航空客货运输为主要业务,无论是机队载人载货均于岛内航空客货运方面居领导地位。

2011年排名跃进第二名的长荣航空系长荣海运将国际海运服务经验延伸至天空而成立,自1991年7月1日首航后营运至今,服务航点遍及欧、美、亚、澳四大洲40多个城市,并持续发展服务网路及扩充机队。据了解,目前营运机队已达59架(含向立荣航空租借3架),且藉由与美国航空、英国航空、澳洲航空、中国国际航空等11家航空公司联营合作,以提供更便捷的航网服务,形成全球完整的客、货运飞航网路。飞行安全品质一向是航空公司最重要的无形商誉,长荣航空除采用航机动态控制系统ACMS、地空通讯系统ACARS等先进设备,精准严密的控管飞安外,2003年引进A330-200新机型,2005年再引进B777-300ER型客机,装置最高等级的电子飞行设备,将飞机的飞行安全、客舱治安及效率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也由于其完美的飞行安全纪录,深获海内外业界肯定,2004年除了再度荣获台湾民航管理部门颁发的“金翔奖”殊荣,更获得德国《Aero International》杂志评选为2003年迄今全世界十大安全航空公司之一,美国专业旅游杂志《Global Traveller》评为“2007年全球最佳商务舱用酒航空公司”,以及世界飞行安全基金会颁发的“卓越飞安管理奖”等众多殊荣。

产业前景展望

根据国际航空运输协会(IATA)最新公布报告指出,受到石油价格波动以及欧债危机持续的影响,预测2012年全球航空业的营业收入为6310亿美元,而营运成本将增至6230亿美元,息税前收益为80亿美元,纯利润为30亿美元,利润率仅为0.5%。该报告指出,虽然近期石油价格下调(见图2),但燃油费用仍占航空业经营成本的33%,与2008年石油价格大幅攀升时持平,成本仍维持高档。而欧债风暴若演化成一场银行业的危机,整个欧洲都将陷入经济萧条,并进而拖累其他地区的经济和航空业的利润。在高油价、经济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合理的政府监管给航空业的可持续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航天航空发展现状及前景篇7

中国卫星北斗导航应用产业发展思路

需求和技术,双轮驱动卫星应用发展

中国西部地区专用通信卫星系统构想

对探月工程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的贺电

2012年世界航天发展的重要趋势与进展

2012年俄罗斯GLONASS系统发展及概况

国外对地观测数据及应用标准对我国的启示

国外基础产业卫星应用案例分析

北京市卫星应用产业现状分析

卫星AIS探测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

美国国防部新的航天政策

中国的东方红4号通信卫星平台

国外各界盛赞神舟九号,中国航天自信前行

2019年军用天基对地观测市场的预测

冲向跳板的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

2011年中国航天产业上市公司发展分析

卫星信息共享分发系统发展思考

四大全球导航卫星系统鼎力的思考

美国商业遥感数据公司运营模式研究

利用合作社形式大力推广航天蔬菜品种

我国卫星遥感技术发展与应用思考

外军天基信息技术现状及发展

中国资源卫星辐射校正及其应用效果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应用战略转型后的商业前景

世博园区魅力无限卫星应用异彩纷呈

卫星文化网格——信息阳光,你我共同分享

北斗电力全网时间同步管理系统的应用

我国数字城市建设成就与发展建议

天基太阳能发电:一种新的战略选择

美国商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管理和使用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应用及产业发展建议

美国商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管理和使用

俄罗斯GLONASS系统日臻完善导航信号覆盖全境

专家探讨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及应用发展

从2014年开局看日本环境探测遥感卫星发展

北斗在交通旅游领域的应用

跨界融合,创新发展——北斗产业化制胜关键

国际移动卫星公司在北京设立办公室及实验室

关于国家卫星导航产业政策体系建设的探讨

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航天展举行全国巡展

长三角--中国北斗导航产业发展的先锋地区

中国卫星导航芯片产业竞争策略分析

车载智能通信系统Telematics现状与发展

全球卫星移动通信产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美国商用高分辨率遥感数据的管理和使用

欧洲全球环境与安全监视计划发展综述

国外空间攻防装备体系最新进展与发展趋势研究

航天航空发展现状及前景篇8

 

民用航空电子系统是现代民用飞机的关键组成部分,它提供通信、导航、维护和人机接口等必须的功能。近年来,民用飞机的安全性、高效性、经济性和舒适性要求的逐渐提高,航空电子系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随着相关研究持续开展,大量先进技术应用其中,航空电子系统发展迅速。

 

1 航空电子系统的设计准则

 

1.1 安全性

 

安全性是民用航空发展的基石,民用飞机设计始终贯穿的主线,也是航空公司和乘客最关注的因素。民航适航法规是保障民用航空器适航的最低安全标准,它对民用航空器设计、制造、试验和运营等各个环节的行为进行规定。因此,民用航空电子系统设计必须满足民航适航法规的要求。此外,为提高飞机的竞争力,系统在实现基本法规要求之外,还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能。

 

1.2 经济性

 

经济性是航空公司选用飞机时的重要标准,是系统具有应用市场的重要因素。在民用航空电子系统设计时,诸多方面均影响到经济性的优劣。系统设计时应通过减少设备数量,降低设备尺寸、功耗和重量,减少电缆等途径降低系统重量和功耗。通过数字化、综合化、标准化和模块化的方式,提高系统性能。此外,维修性也对经济性有重要影响,有效的故障诊断和健康管理、便捷友好的维修流程能大大降低维修成本,从而提高系统经济性。

 

1.3 舒适性

 

民用航空电子系统舒适性包括驾驶舱和客舱两个方面。驾驶舱舒适性包括提高系统可操控性和减少驾驶员的工作负担,主要通过提高导航、自动飞行等系统性能,提供图像化的信息综合显示,合理便捷的操作程序等方面实现。客舱舒适性包括为乘客提供丰富的机上通信和娱乐设施,丰富乘坐体验。

 

1.4 环保性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关注,系统的环保性也愈发受到重视。降低系统重量和功耗、航线优化和推力管理改进可以减少燃油排放污染。

 

2 航空电子系统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

 

2.1 显示设备多样化

 

民用航空电子系统中的显示设备从多个传统仪表逐渐发展至多块综合屏显。如今随着平视显示器HUD和电子飞行包EFB技术的应用,驾驶舱显示设备不再是PFD和MFD那么单一,而是向多样化的显示设备发展。

 

HUD能将飞行状态信息、告警信息和跑道信息投射在飞行员正前方视野范围内的真实视景上,使飞行员更加直观精准的操控飞机。飞行员不用再频繁低头查看仪表数据,增强了飞行员的情景意识,防止丢失飞行状态。

 

EFB可以是固定的显示设备,也可以是手持的显示设备,它具有机载资料库和机上计算机的双重功能。飞行手册、航图、气象资料等传统纸质材料以电子形式存储,使驾驶舱实现“无纸化”。EFB能储存文档、视频等多种形式的文件资料,并具有较强的功能拓展能力。此外,EFB还具有动态信息功能。通过EFB可进行航路图查询及定位、重要信息提醒、与航空公司终端交互等。EFB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机载资料电子化,降低了运营成本,提升了运营效率,降低了飞行员负担,提高了飞行安全性。

 

2.2 显示信息综合化

 

电子仪表虽能精准的显示飞机及地形的数据,但分散繁多的数据指标给飞行员带来了较大的工作负荷,飞行员很容易对飞机相对于地形位置判断错误或因为情景意识不足做出误操作。将信息综合后直观显示,提高人机工效是民用航空电子发展的必然趋势。

 

合成目视增强系统(EVS)技术的出现和应用,使显示更加综合、直观。EVS包括合成视景技术和视景增强技术两方面。合成视景技术能将飞机投影在由数据合成的三维飞行环境里,有助于飞行员直观的获取地形信息和飞机相对地形的位置。视景增强技术是利用红外和毫米波段探测地形和云雾并三维显示,增强了飞行员的视景范围,尤其在低能见度的情况下,大幅提高了飞机的安全性。

 

2.3 通信和监控方式多样化

 

民用飞机的通信和监控系统与飞机运行控制和安全有密切关联。可靠、稳定和不间断的通信技术是民用航空电子系统发展方向。随着通信行业的成熟,多种通信方式也引入民用航空电子系统。

 

卫星通信具有质量高、保密性强、干扰小、容量大、覆盖广和运行稳定的优点。每架飞机通过卫星通信能及时与飞行签派、维修控制、旅客服务、应急救援等建立联系。利用卫星通信全面解决飞机与运行中心间的陆空语音通信联系问题,并快速提升运行控制能力。

 

广播式自动相关监视(ADS-B)是利用空地、空空数据通信完成交通监视和信息传递的一种航行新技术。与传统雷达系统相比,ADS-B能够提供更加实时和准确的航空器位置等监视信息,有更好的监视能力;使用ADS-B可以增加无雷达区域的空域容量,减少有雷达区域对雷达多重覆盖的需求;此外ADS-B可以提供交通、天气、地形、空域限制等信息。ADS-B技术维护费用低,使用寿命长,是保障飞行安全、提高运行效率、增大空中交通流量、减少建设投资的重要技术手段。

 

2.4 起飞着陆性能提高

 

飞机起飞降落阶段易受到天气和空管系统的影响。在雨天、雾天、黑夜等低能见度情况下,由于视野范围受限,会降低飞机起落性能和安全性。而大多数空管系统采用的是基于雷达和无线电通讯的仪表着陆系统,由于容量不足和操作复杂已不能适应激增的民航飞机数量。飞机不能按时起落,导致航班延误频繁,乘客与航空公司、机场产生矛盾。随着GLS系统在美国、德国等国家部分机场投入使用,这个问题有望得到解决。

 

全球导航卫星地基增强着陆系统GLS是一种基于卫星导航陆基增强技术的精密进近着陆系统,是近年来世界民航发展的又一项航行新技术。一套GLS设备可同时满足26个跑道进近方向实施精密进近的运行需求,且不需要平整场地和校验。相比于传统仪表着陆系统(ILS),GLS具有使用成本低、场地要求低、信号稳定、运行灵活、增加机场流量等优势。

 

此外,HUD和EVS技术使飞行指引更加直观,即使在雨中或低能见度条件下,视野范围仍较开阔,大幅提高着陆安全性。HUD和EVS技术已在我国部分民用航线飞机上安装,其有效减少飞机接地载荷大事件,提高着陆品质,提高飞机的派遣率。

 

3 结束语

 

近年来,民用航空电子系统发展迅速,HUD、EFB、ADS-B等技术已在国内外部分机型、机场应用,对提升飞机性能和机场流量起到了显著效果。未来,民用航空电子系统仍具有许多研究热点,如综合化传感器、触摸屏、语音控制、总线传输等技术。民用航空电子系统以安全性、经济性、舒适性和环保性为设计准则,向着智能化、精确化、信息化继续发展。

热门文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