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8篇

时间:2023-08-28 09:22:27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篇1

一、进一步加强新课标的学习,树立教学新理念

要进行教学改革,首先就必须明确改革的方向。当前要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就必须要认真学习新课标,树立教学新理念。

(一)温习新课标。

国家教育部颁行的《语文课程标准》是在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取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的新成果,分析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重新构建的语文教育的目标体系。不仅具有开创性,而且具有时代性,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是语文教学的根本指导思想,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

(二)牢固树立教学新理念。

新课程改革,首要任务是更新教学观念。教师的教学行为归根到底是由教育理念决定的。学习语文新课标,关键是要把握其基本理念。《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就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总的指导思想。“致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全面把握语文教育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展语文课程资源”这是语文新课标中最基本的教学理念。它回答了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哪些条件的问题。只有正确把握这些基本理念的内涵,才能明确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因此,各校必须继续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做到《语文课程标准》人手一册,定时学习、讨论,通过学习转变教师传统的教学观,树立新的教学理念。

理论只有与实践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可操作的教学行为,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虚心学习,大胆实践,不断探索,促进理念向行为转化。

二、把握新教材,探索新教法

教学改革与教材改革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教师树立了新的教学理念,还必须认真学习“新教材”(这里是指人教版实验教材),把握新教材特点,探索新教法。

(一)把握教材新特点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精神修订的新教材,它全面、准确地地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努力遵循母语学习的特点和规律,改变教学方式,使教材有利于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在教材内容的修订方面,主要有:(1)大量更新课文。增加了课文的篇数、丰富了课文内容、坚持文质兼美的原则、课文分为精读和略读两大类;(2)重点训练项目作了适当调整;(3)课后的思考练习作了较大修改。减少了题量、思考练习,突出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读自悟。(4)作文练习作了较大修改。一方面是丰富了作文训练的形式,既有写实作文,又有想象作文,还安排了一些常见应用文的练习;一方面是在训练要求上尽量为学生的自由表达提供空间。(5)重新安排了口语交际练习。原来教材中的“听话、说话”训练改为“口语交际”训练。(6)安排了语文实践活动。(7)“基础训练”改为“积累・运用”。

总的来说,新教材可用四个字概括“新、实、活、宽”。“新”表现在新的指导思想、新的结构方式、新的编写风格。要用好新教材,我们必须领会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特点,特别要注意把握其“新”的实质,领会各部分整合的意图,以发挥好教材的整合发展功能,使新课程的理念切实得到体现。根据课标精神,发挥教材优势。新教材为我们实施新课标提供了凭借,在进行教学时要善于发挥教材的优势,贯彻新课标的新理念。发挥主体作用,丰富完善教材,教师既要做新教材的使用者,同时又要做新教材的建设者。

三、突出重点,大胆改革

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的变化,是一种历史性的变化。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形成到80年代、90年代进一步发展的以教师的分析、讲解、提问、板书为主要手段,以被动接受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正在受到猛烈的冲击,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在艰难的探索中逐步登上课堂教学的舞台。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标准向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倡导的一种适合时代要求的新的学习方式,是我国创新体系的一个构成部分,是国家对未来人才的基本要求,它是新课程改革的主要特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对教师主宰课堂的否定,对学生被动学习的扬弃。这种学习方式对于改变过去机械的、被动的“注入式”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教学策略,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一)转换师生角色,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

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基础是教师的教学观、学生观的转变。教师的定位不再是主宰,而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指导者。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营造良好的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保护好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得到长久的保持,做到乐意学,主动地学,学有所得,越学越爱学;教师要积极探求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的方式;同时,教师还必须充分发挥的主导作用,做到导有目标、导有方法、导有学法。

(二)抓好“小组”学习,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

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语文教学中,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学习,不仅可以让师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促进师生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为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提供原动力。小组学习是班级授课制中课堂合作的主要形式。因此,教师一定要运用好这一小组合作学习形式,促进学生合作能力的提高。在小组讨论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将要讨论的问题,为合作学习打好基础。在指导互助合作的过程中,教师要确保合作学习的扎实有效,做到分组要灵活、分工要明确、指点要巧妙。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篇2

但是,面对方兴未艾的新课改大潮,许多教师在将课改理念贯彻到课堂教学时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他们刻意求新,为了课改而“课改”,完全抛弃了以前的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好的教学方法,而一味追求课堂上的一些形式化的东西。这样的课堂教学表面上看上去热热闹闹,“课改”精神也表现得淋漓尽致,实则不然。我认为,那样只会让课堂教学变得浮躁,学生的基本功也没有得到很好地锻炼,完全违背了新课改的初衷。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失败的,也是没有认真领会到新课程改革的精要,而只是徒具其表而已。下面,就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谈三点看法。

一、注重合作学习,但也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在一节语文课上,老师会给学生提出来一些问题,布置一些任务,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表现得也很积极,几人一小组,热烈地讨论着,甚至激烈地辩论,老师也会参与其中讨论。有的时候,学生们还会离开座位去别的小组参与讨论,课堂气氛十分热烈。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将合作教学演绎得栩栩如生,这样的合作教学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我同时也注意到,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频繁合作,甚至在有的公开课教学中,老师干脆就像做实验一般,直接将学生编成小组,为后面的合作作准备。一节课下来,所有的问题都是在合作中让学生完成的。好像一堂课没有“充分”的合作就称不上是一节课了。这其实是一个为了课改而课改的“作秀”现象。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儿童心理的成熟与发育离不开他所依赖的环境,每时每刻他们都要思索,只有不断地思索,才能有所获得。不错,儿童的许多能力都要在他们的独立思考中进行养成。合作能力的培养固然很重要,但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就无关紧要了吗?在一些问题解决的安排上,教师不能一味追求合作,也应该适当让学生自己去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课堂教学不能由“学生围着老师转”变成了“学生围着小组转”。这样会抹杀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而且在过多过滥的合作学习下,会造就一部学生的惰性。小组讨论不讨论,完全滥竽充数,依赖组内其他同学。那样,情况就更加不妙了。

二、“阅读”和“写字”并重

小学语文教学是对小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的一个过程,是“语”和“文”的综合体现。教育家斯霞老师在总结她的教学经验时,就反复提到过小学语文中“读”和“写”的重要性。她认为汉字输入法的书写、记忆绝大部分都是在基础教育中完成的。电脑的普及,让汉字的书写已经弱化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地步。现在对有些中学生,乃至大学生而言,别说书法艺术,就是让他们去工整、流利地去写汉字,也变成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些情况的出现与他们“写字”基本功的不扎实有很大关系。由此可见,“写字”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

在语文课改教学中,不少语文老师过分推崇阅读教学。课堂上读的形式各种各样,感情激荡。语文课堂上,书声琅琅的确是必不可少的。然而很可惜,我们很少看到,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拿出时间让学生去写一写,再给予适当的指导。

不仅是学生在课堂上得不到写字的机会,我们的许多语文老师也忘了语文课堂要“写字”这个“本”。在课堂上很少去板书,取而代之的是电脑屏幕的展示或在黑板上贴上现成的字词、图片。也许他们是认为课堂板书太费时间,特别是在教学比赛上,会打乱教学步骤。实则谬之。老师的示范书写,可以很好地纠正学生书写中的一些不正确的方法和不良习惯,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语文课堂教学继续这样不重视“写字”,还如何指望我们的下一代能将汉字艺术发扬光大呢?

三、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须谨慎

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如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整合,就成了课改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于是,我们越来越注意到,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几乎所有的课堂教学中,大家都以充分利用电脑资源为荣,在有的教学比赛上,是否利用多媒体还成了一项评分的依据。电脑、多媒体似乎也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角色。

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有着它特有的形象性、直观性,往往能从视觉、听觉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坐在电脑屏幕前,被眼前不断闪现的画面深深所吸引,教师只需轻点鼠标,生字展示、动漫表演便一一出现,极大地方便了教师,娱乐了学生。然而我个人认为,“凡课就有多媒体”“电脑主宰课堂”的现象是一个比较危险的信号。当课件展示代替了老师的板演,当电脑发音代替了老师的情境范读时,我们不禁要问:语文教师,你在学生面前将如何体现你的示范引领作用?当学生被电脑里的精彩动漫所吸引,陶醉在电子信号模拟的虚拟画面中时,我们不禁要问:孩子们,你们在观看的时候,是否有过认真思索,而对课文理解得更深?还是只是在感受着视觉的冲击,享受着肤浅的愉悦?你们是否知道,现实中的世界会更精彩?这些虚构的情节会不会固化你的思维,约束你丰富的想象力呢?当由于突然停电、电脑发生故障,而让老师在课堂上手足无措、满头大汗时,我们不禁要问:我们语文老师的“本”到底是什么?电脑只是也只能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它不能主宰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主宰课堂的永远只能是学生和老师。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

长期以来,由于多种原因语文教学一直把教材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为了提高学习成绩,对教材上的知识要求学生不断重复地进行枯燥、繁琐、机械的训练,严重扼杀了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阻碍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发展。对于学生而言,仅教科书是无法满足学生对语文学习丰富多样的要求。这就对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尽可能地充分开发我们身边可利用的资源,扬长避短、因地制宜,丰富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在走向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落实素质教育呢?我们认为路子只有一条:就是全方位地改革语文教学,向改革要质量,向改革要素质。

一、改革教法,诱导成功

在课堂教学的教法改革上,我们主张一法为主,兼用多法。关键是教师在教法的选择和组合上,要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讲与练的时间比例及练习的设计上,要能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在板书及提问的设计上,要新颖和富于启发性,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和记忆新知,有助于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我们教师要善于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每学习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都要力求全面理解抓住本质,掌握要领;通过试验,取得成效,然后组织推广。例如低年段语文的支架式直呼音节的新教法就是一个例子,我们用了两年多时间,先派教师到市教师进修学校学习新教法的要领,然后回校同科组的10位语文教师反复揣摩直呼音节的教学要领、步骤,并采用循序渐进、分步过渡直呼及教顺口溜、儿歌、趣味拼读、看图摆音节等多种形式强化训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再其次,是讲究科学,坚持精讲巧导。没有艺术的教学是低质乏味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教学;而不讲科学的教学更是盲目粗劣的教学,是肯定要失败的。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既要体现艺术性,又要体现科学性,力求做到科学与艺术性的统一。

二、改革活动课程,培养综合能力

语文活动课是以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究、主动操作为特征,以促进学生认知、情感、个性等全面、和谐、主动发展为目的的课程。从这一理念出发,当前对语文活动课的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改革。其一,要克服活动课“非语文化”现象。自从我国新的课程计划改变了原来单一的学科课程结构,将“活动”纳入课程体系以来,由于对这一新型课程的本质尚未了解,把“语文活动课”上成班队活动或竞赛活动,从计划、教学设计到活动实施都缺乏语文训练意识,严重偏离了语文活动课的轨道。为此,要通过学习对语文活动课的本质属性有一个准确的认识,抓住语文中“言语交际性”这一重点,力求活动课具有趣味性、综合性、实践性、自主性等基本特征。我们要求各年级的语文科组组织设计符合语文活动课这一本质属性的活动课例,进行交流观察,探讨语文活动课型的教学设计规律。其二,加大语文活动的课外延伸。形式有如下四种:一是吸收性语文活动。以听、读为主要形式,如听广播、看电影、电视,读书报和摘抄、剪辑等。二是输出性言语活动。如普通话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书法、日记展览、演讲、语文学法经验交流、小记者采访、编抄报、作文比赛。三是综合性的大型活动──举办读书节。我校每年举办一届,已经持续十年了。内容有:书签制作、书面设计、小报设计、书法、日记、周记、警句、格言、剪辑以及明信片设计展览;也有读书、诵书、演书、讲演、复述、讲故事、快速作文、钢笔、毛笔字的即席挥毫。四是鼓励课外写作,出版学生习作选。如我校通过“鲁迅写作组”及“小记者站”的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的采访与写作活动,学校为了激励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写作水平,分别出版了介绍学生学法的《钥匙集》,学生作文的优秀习作选《小花集》,并将出版学生所写的各类日记选《童心集》。

三、改革考评方法,激励创新精神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篇4

一、采用多样的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促进人的智慧与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如果学生对于小学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那么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就会更加集中精力,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得教学效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样的方法,加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使得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美。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加强对学习情境的设定,使得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去感悟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体会语文学习的美。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计中,一定要突出语文性,尤其是对新课程中强调的新理念、新要求的渗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逐渐由主导向引导转变,从而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对教材的分析上,要加强对教学课题的内容,编者的意图的分析,突出语文教学的新观念,新方法,新知识。对于教学方法上,要有创新性,趣味性,教学设计简明扼要,加强语文课程特色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加强对故事的引用,在进行新知识的引入时,可以由一个小故事来引入,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课堂的趣味性,让学生在趣味中加强对新知识的领悟与吸收,更好地将学生吸引到语文课堂教学中来,从而激发他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进入到语文学习状态之中。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

在我国长期的传统教育模式中,一直强调着教师的主体地位,沿用着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而学生则处于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的位置。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地限制的学生思维力与想象力的发展,使得学生不能对语文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在新课改下,就对学生的主体地位进行了明确的确立,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教学观念的转变,加强对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确立,从而使得学生真正地参与到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来,给学习以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去对所学知识进行尝试,让学生在对语文知识的探索中去对问题进行提出与解决,最大程度地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学生真正吸引到课堂教学之中,把教师与学生放在同一个平等的位置,努力营造出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教师要和学生一起研究课本,一起讨论,老师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而非主导的地位,让学生有大胆发言的机会,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主动地去探索知识,这样,学生不仅得到了应学的知识,在精神上也是一种愉悦地享受。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先进的教学设备的运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之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加强对先进的教学设备的运用,从而使得原本比较枯燥的语文知识,通过声音、图片、动漫的形式更好地表现出来,把较有难度的语文知识降低,从而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去吸收更多的知识,加强对学生认识能力与水平的不断提高。同时,通过先进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同时,通过先进的教学设备的运用,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语文素质,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

四、在课堂教学中加强对教师评价机制的渗透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篇5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模式

新《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对于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可以解读为:在新时期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需要转变,教学过程和教学方式需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也需要转变。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探索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模式,才能适应教育和时代的发展。

一、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弊病

(1)从教学方式来说,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单一,机械枯燥。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方式简单甚至粗暴,无法提高学生主动探究、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禁锢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从教学内容来说,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死记硬背,忽视学生的理解;注重语文的基本知识的掌握,忽视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语文素质的培养;注重应试的内容,忽视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

(3)从教学效果来说,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缺乏学习的主动性、进取性,容易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理解能力不够,知识的迁移和贯通变得困难。

二、新课改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模式

1.模式一:主动转变角色

教师要主动完成教学过程中的角色转变,由传统教学过程中拥有绝对权利的主导者,转变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组织者和服务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那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要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发现新知、思考问题、获取答案。教师在自身的角色转变过程中,也要有意识地让学生转变自己的角色。要让学生意识到,他们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通过自己去学习探究,才能真正形成自己的知识。另外,教学的目标也要转变,由传统的“掌握语文基本知识为主”转变为“既要掌握语文的基本常识,更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情感和语文素养”。

2.模式二: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是一门充满文学美感的学科。但传统的教学模式抹杀了这种美感,让本身充满艺术味道的科目变成了学生的负担。我们要探讨新的教学模式,必须通过语文本身的魅力,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首先,要让学生感受语文的艺术美感。教师要通过自身深厚的文学底蕴,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让他们逐渐意会到其中的韵味。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需要进行创新和尝试,提高学生们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我们可以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讨论《掩耳盗铃》的寓意;也可以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分析《将相和》里廉颇的人物性格。总之,一切能够激起学生兴趣的方式,我们都可以尝试运用于我们的教学中。

3.模式三:尝试使用各种教学辅助技术手段

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我们创新教学模式提供了物质和技术条件。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更易于接受直观、具象化的东西,如果我们将语文课堂搬到电教室,通过声光影的多媒体教学,以视频的形式讲述课文的主要内容、以投影的形式梳理知识要点、以动画的形式揭示人物性格……我们就一定能将原本平面的语文课变得立体起来,从而最大限度激发起学生学习的热情,让他们更轻松地吸收和消化所学内容。

4.模式四:注重实践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在具体实践中运用。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新模式的探索中,绝不能忽略了课外的实践。课外实践的本质就是将课堂学到的知识迁移到课外,使学生能将课内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于具体的实践当中。如:当学生学了《火烧云》后,教师可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去观察美丽的云彩,通过实践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和神奇。

三、结语

总之,新时期的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在新课标的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内容展开。教师要主动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积极探索更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新教学模式,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王 燕.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师应关注的几个问题[J] .中国校外教育,2010(15).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篇6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有效教学

在小学阶段构建有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语文水平。有效教学是综合评价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条件,不止是保证了教学质量,而是在时间、效果和成绩上整体得到了提升。有效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以学生的自助学习动力为基础,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人文关怀和自主学习的优势。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定义,我国的教育工作者也是在不断的探索当中寻找有效教学开展的途径,有效教学的研究仍然是新课改落实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小学语文课堂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目标过于应试化

小学生面临着考试的考验,教师也面临着升学率的压力,因此我国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于应试化,太注重语文单词和语法的学习,而忽略综合运用语文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按照课本按部就班地教学,缺乏对语文知识点的系统解读和重点突出,学生对课堂内容是否接受了,接收到了什么程度,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也并没有重视这些环节,仅仅认为上完课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

2.课堂教学模式落后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学生只是课堂的听从者,学生处于很被动的学习状态,遇到困难时很容易产生消极情绪。除此之外,有部分教师认为在课堂上讲解的内容越多,学生学到的东西就越多,所以常常将课本的内容“一锅炖”式的抛向学生,,从而给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增加的难度,在这些知识点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仅仅需要了解或者是超纲的,教师事无巨细地对其进行,不仅会错过一些重难点,还会造成无法完成教学任务的后果,出现拖堂或者教学计划滞后的后果。

二、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

1.课堂设计遵循人文性

新课标背景下,学生作为课堂主体的地位日渐突出,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鼓励学生学习小学语文知识,不断提高语文应用水平,创建人文性课堂教学。在有效性教学的影响下,教师开始越来越重视与学生的互动,教师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也可以及时向教师提出疑问并得到解答。在遇到学习中的困难时,人文性的课堂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顺利走出挫折所带来的影响并积极迎难而上。

2.情境创设遵循科学性

语文有效课堂的开展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情境的创设也不是随意进行的,需要遵循科学合理的原则,要能够辅助课堂教学任务的顺利进行,而不是扰乱课堂教学的进度。

三、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

1.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当前影响课堂有效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最直接的因素就是教师的专业水平,一些教师能够在学期内完成教学计划并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一些教师却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这就是不同教师教学水平差异所带来的结果。比如在学习阅读理解时,高水平的教师会将文章通篇讲解给学生,在加强理解的前提下分析题目和做出解答,而水平不足的教师只是讲解问题多涉及的段落,学生常常一知半解,即使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类似的题型,也仍旧无法做出正确的分析。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要想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就要积极进取,阅读相关的专业书籍和参加技能培训,向行业的骨干和精英咨询授课经验等等。学校也要定期举办小学语文教师的交流会,邀请专家前来演讲,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先进的教学技能和总结自身的经验教训。

2.应用多媒体设备创设教学情境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创新,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多。这对于创设教学情境来说十分有利,教师可以应用图片、音频、和视频的方式来展现课堂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加深学生的知识印象,提高学生的分析和应用能力。

3.适当加入相关知识拓展

小学语文重视语句、语法和写作的教学,每一节课都涉及不同的教学内容,从时间上来说这些知识是相对独立的,但是从语言的构造来说他们又是彼此相同的。教师要想真正让学生学懂一门语言,就必须将小学语文教学所涉及的各个环节串联起来,这就增加了知识拓展的必要性。除此之外,一些小学语文课文或是语文名著的节选,或是一段历史的表述,建立知识拓展,增加其他节选的阅读和历史背景的介绍,能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4.建立健全鼓励机制

小学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而又充满挑战的过程,因为教育机制的规定,小学语文教学过程穿插有各种各样的测试考试,这是对学生一段学习成果的检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容易被这些频繁的考试打击下去。除此之外,教师在课堂上的一些批判性言语也会降低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建立健全的鼓励机制,是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开展的必要条件。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和蔼可亲的态度,帮助学生减少与教师的陌生感。其次,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对于答对问题的学生可以给予表扬,增强学生的学习满足感和成就感。

5.有效地整合语文教学内容

有效地整合语文教学内容,构建一个一体化的语文教学框架,首先,教师要在进行教学活动之前认真研读教材内容,总结一节课堂中的授课内容和授课流程,表明重点突出的知识点,注明要进行知识拓展的地方。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也要灵活运用已经构建好的框架,不能照本宣科,不顾课堂中的实际情况,将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融合起来才是有效教学开展的最终目的。此外,教师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水平,授课形式要简洁,授课内容要重点突出,具体化、灵活化地开展教学活动。从表面上看,什么是有效教学,有效教学就是在满足语文课堂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用最少的时间来获得最大限度的收益;从深度层面上看,小学语文有效教学就是教师工作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双重提高。因此,实施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的质量,能够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是需要坚决落实到实际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郭静.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赤子(上中旬),2015,(24):328.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篇7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创新 积极性 主动性

纵观我国历史,从春秋战国的孔子周游列国教学法到隋朝的科举取士,直至今天的高考择优政策,都说明了我国的教育仍处于传统的机械式教学法。学生的学习过程只是单纯的接受教师的思想,甚至是标准的考试模板。这些均导致了当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新精神的缺失。

一、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创新的意义

从我国近代的小学语文教学来看,由于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对于国民的系统教育也仍起步于七十年代中后期。众所周知,对于经济刚刚起步、文化刚刚发展的七十年代的中国,人们的受教育的水平必然并不太高,这也就造成了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仍停留在机械式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当然,对于刚刚改革开放的新中国而言,这种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法无疑对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以及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的教育水平也随之提高。近几年来,我国教育部也随之提出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方案,力求在改革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对于小学语文教育而言,它其实是小学乃至初中、高中所有课程中的基础。只有在扎实掌握语文知识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学习其他的科学文化知识。学生只有接受创新式的小学语文教育,才能开拓思维、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最中为将来其他科目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研究

1.在小学语文的创新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的辅助

相信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对于古诗的学习必然不如平时课文那般简单。众所周知,我们平时所学的文章均是又简洁明了的白话文,作者在整篇文章中的思想阐述并不会受到字数的限制。然而,对于古诗而言,它不仅分七言古诗和无言古诗,其深厚的已经以及作者浓浓的思绪都只能容纳与短短的几十个字中,这就为小学生对古诗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阻碍。但并不能因为如此而剥夺小学生学习中国古文化的机会,尤其是古诗这中华文化千年的沉淀。据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向小学生分析古诗精髓时可以依靠对多媒体技术的辅助,让小学生在视觉、听觉的双重感觉下身历其境,切身的感受到作者写诗是的那份心境。例如,小学语文教师在为小学生分析《江雪》这首诗时,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描绘出那被层层大雪覆盖的山林,山间的羊肠小道看不出往来的人迹,侧耳倾听亦无鸟儿的鸣叫,远远望去只见一头戴蓑笠的老翁在独自垂钓。在多媒体动画演示过程中还可配上原诗的朗诵,让学生在深情的朗诵中真正走入这凄凉的孤冬,用心聆听作者被贬后的那份凄凉与无奈,最终转化为迫不得已的两袖清风。

2.在小学语文的创新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拓展学生的思维

对于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并不会太难,毕竟汉语是我们的母语,这也赋予了我们与生俱来的语言能力。虽然我国的小学生学习汉语不用像外国学生那样从简单的单词、语法到句型的学习,但基本的语言知识、语言能力的培养仍是不能忽略的。在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生对于语文的学习已不再是那些简单的字、词、句的学习,这时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对小学生拓展思维的训练。例如,当小学语文教师在向小学生讲解《三顾茅庐》这篇文章时,必然要涉及到我国深厚的文化背景以及复杂的繁文缛节。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这篇文章之前可以先让小学生进行相关资料的了解,帮助小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搜寻到自己所需资料,最终完成教学目的。在校学生借助相关资料的帮助下,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该文章时必会轻松许多,同时又能达到事半功倍教学效果。此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授完该文章后还可通过提问的方式鼓励学生拓展思考。例如,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诸葛亮一个年纪轻轻的无名小卒会受到刘备的如此器重?再如若是三顾茅庐这件事发生在现代又会什么样的结局?相信通过教师这些拓展性的问题,小学生不仅能从文章中扎实的掌握语文知识,还能开拓其思维,为其今后的学习工作奠定基础。

3.在小学语文的创新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理论结合实践

哲学中提到过,理论源于实践,最终又为实践所服务。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其最终目的不在于让学生掌握多少答题方法或是应试技巧,其最终目的应是让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例如,语文教师在教授小学生《孟母教子》这篇文章时,学生不仅仅应该理解并认同孟母的科学教学法,同时也应实践于自身。帮助学生明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真正道理,最终付诸实践来提升自身的文化修养。再如,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若是一个学生只会单纯的分析文章、理解作者的思想而不能最终灵活运用,仍不是学校的教学目的。据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也应多注意学生作文能力以及观察能力的培养。例如简单的看图写作文,或是选取生活中的素材写作文等。帮助小学生完成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总之,正是因为传统教学方法阻碍了学生进一步的发展,我国教育界才提出了新教材改革方案,力求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创新教学方式。因此,在当代各小学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小学语文的教学,学校以及教师已更加偏重于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相信教师在通过各种先进技术的辅助以及先进教学方式的指导下,当代小学生的学习更加富有激情,同时也更加富有创造力。

参考文献

[1]陈佑清.现行教育对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负效应[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

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篇8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主动性

近年来,在全国的很多小学中,教学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深化,教师越来越重视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对课堂教学成果进行经常性反思等手段来达到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促使学生成为课堂主导者的目的,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虽然与以前相比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的问题也在不断涌现,如农村学校学生人数逐渐减少,留守儿童却逐渐增多等问题,都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挑战。由于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具有知识面涵盖广、需要识记的内容多、与生活联系紧密等特点,又加上这门学科在写作和阅读方面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造成许多小学生在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情况欠佳、学习主动性不高等现象。上述几个方面在传统的教学任务中本身就是教学的难点,这些现象在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存在的普遍性。

二、小学生普遍心理

小学是学生步入学校进行学习的初级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开端,也是向初中教育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小学生是一群刚刚进入学校门槛且心智能力尚幼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思维方式通常开阔但尚未成形,就如同一张白纸一般,他们对于各学科的学习通常以兴趣为优先考虑因素。因此,语文老师需要对这个阶段的学生特点进行了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方法

教师的职责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总结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育方案,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们通过改善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在。

1.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变化

现代学生接受语文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开始,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刚刚进入学校的门槛,通常对周边事物抱有即好奇又抵触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渴望融入新的环境,一方面又讨厌失去自由被学校教育所束缚。此外,小学生的思维大多活跃,但认知方面具有局限性,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不高,认为语文是一门实用性不强的学科,对该学科的学习也通常抱着“应付考试”的态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思维、情绪以及行为的变化,摆正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来对学生进行课业知识的传授,然而现代的教育理念对这种传统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其观点是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双方占有同等地位进行交流与反馈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掌握情况的分析来决定教学的进程和速度,学生们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以及对老师教学方式的适应来吸取语文知识。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双方都处于一个主动参与的状态,不断根据对方传达出的反馈信息来进行自我调整。

3.注重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培养

小学语文作为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对于小学生今后学习其他学科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学生培养其对语文的逻辑思维十分必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对教材上规定内容的教学,应透过传授的内容重视其背后所蕴含的语文逻辑和思想,让学生养成语文思维的习惯,不能只是会背诵,还要懂得运用。

例如,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下列步骤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首先,要主抓基础内容:学生的语文成绩通常具有差异性,且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老师需要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以及学习技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教学,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技巧。其次,明确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和自己思考,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老师对学生起帮助和主导的作用,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的阐述,结合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和特点的分析,并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加深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使小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