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8篇

时间:2023-08-28 09:22:45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篇1

初中历史教育多元化教学改革一、引言

在我国教学改革中,初中历史教育一直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初中历史也开展了诸多新的教学模式尝试,对于提升我国初中教学水平起到重要作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努力构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新型课堂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初中历史教学存在理论性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弱,应试教育影响仍然成为初中历史教育的重要因素。本文从初中历史教学现状出发,分析当前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探索该模式在历史教育中的具体应用,从而为我国初中历史教育提供指导。

二、初中历史教育分析

初中历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学生需求进行改革,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当前,历史教学存在的典型问题如下:

1.教学方法不灵活,教学水平较弱

历史课程是典型的文科课程,教学中理论性较强,教学方法的创新难度较大,提升教学能力需要较多的努力和时间沉淀。然而,教学方法不灵活,不能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被动学习地位难以改变,学生的学习难度较大,这都与教学方法不合理有密切的关系。

2.教学理论较为落后,缺乏创新实践

历史教学理论是一直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研究的重点,在教学指导理论中缺乏有效地研究成果,不能带动历史教学的全面发展。同时,历史教学创新实践较少,能够切实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较少,这就对我国初中历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3.学生自助学习能力较差

初中历史学生的自助学习能力较差,严重限制了学生能力的提升,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结合课程内容探索新的学习方法。然而,我国初中历史教学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不能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拓展学习空间。初中教学仅限于课程是我国教学的较为突出的问题,对于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存在较大的阻碍。

三、初中历史多元化教学分析

初中多元化教学就是在教学中融入更多的理论和方法,结合学生的学习以及发展要求,提出创新模式的教学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多元化教学方法分析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就是能够借助当前先进的教学方法,积极借鉴其他课程应用成熟的教学方法,能够为教学提供有效地教学指导。多元化教学方法包括:第一,情景教学方法应用。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特定创建相应的情景教学环境,让学生能够融入到学习环境中,在情景教学的环境中获得知识的增长;第二,探索式教学方法应用。按照初中学生的学习特定制定探索式模式,能够让学生在探索问题的过程中对历史学习产生兴趣;第三,自主学习教学方法应用。自主学习教学方法鼓励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在课堂内核课堂外都能够进行历史学习,在课堂上强调学生和教师地位的平衡性,而在课堂外能够以学生主体,提供学生自我指导模式;第四,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初中历史教学能够借助合作学习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团队学习能力,在小组结合的模式下提升历史认识,并且在合作中交流历史学习经验。

2.多元化教学辅助工具分析

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需要使用多元化的教学辅助工具,也就是能够采用多元化的教学工具。多元化的教学辅助工具应用包括:第一,教材应用分析,将历史教材作为教学的主要工具,能够在课堂中围绕教材制定教学计划;第二,历史地图的应用分析,历史地图中包含丰富内容,通过历史地图可以获得丰富的历史知识,在授课的过程中,适当运用历史地图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历史空间观的培养;第三,板图应用分析,板图是教师总结历史知识和框架所得出的图画,在培养学生历史学习能力上都能起到积极作用,能够培养学生历史空间观;第四,多媒体应用分析,计算机多媒体能够创建丰富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接触到更加形象的历史学习内容,并且借助多媒体技术能够提升教学效率。

3.多元化的教学体系分析

多元化的教学体系,能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框架指导,为历史教学规划更加全面的教学方案。在多元化的教学体系构建中,具体措施包括:第一,教师的教学意识的多元化,初中历史能够积极参与学习,能够丰富个人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形成更加全面的教学观念;第二,学生学习的多元化,学生能够在学习中突破单纯的知识学习,将历史学习作为能力学习,在学习中不仅获得历史知识的增长,而是要在历史学习中获得全面素质的发展;第三,考核的多元化,初中历史教学要强化多元化的考核,不能仅仅以学生考试时间的成绩作为评判标准,而且要以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认识,更加强调学生的历史主观认识观念,从而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提供反馈指导。

四、总结

初中历史多元化的教学,要以提高教学效率、创建优质历史课堂教学、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为基本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能够为初中历史教学提供新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张现宏.浅析初中历史教学的创新[J].学周刊,2012,(06).

[2]邵秀珍.初中历史教学实践情境教学法之我见[J].科教导刊,2012,(01).

[3]邱浪平.基于校本的高中历史课程资源开发――以宁都中学《客家风情》校本课程开发为例[J].成功,2011,(05).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篇2

关键词: 初三历史 有效复习 复习策略

初三是学生备战会考最重要的一年,不仅学生学习任务重,教师教学任务也很重,如何全面、系统地提高初三历史复习的有效性,保证学生复习效果,是很多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初三课程任务重、课时有限,复习时教师往往采用讲练结合的传统复习模式,以致学生感到厌烦和疲倦,无法掌握、理解、应用重要的历史知识,且极易遗忘,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链,从而导致复习效果差。为提高初三历史复习有效性,教师要改善复习模式,采用适宜学生的有效复习对策。

1.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

初三复习时,学生共需复习六册历史教科书,所以有必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详细复习计划。制订和实施好的复习计划意味着成功了一半,但由于每个学生实际情况不同,因此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导其制订复习计划。此外,教师还应兼顾班级大多数学生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整体复习计划,例如:初三上学期讲完这一学年需学习的上下册历史内容,下学期则进行循环复习。初三是教师教学任务重的阶段,为保证在上学期讲完上下册历史内容,且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要结合考试范围和教师目标要求,向学生讲解重难点内容,对于其他较为简单的知识点可适当简化。初三下学期复习过程中,教师至少应进行两轮复习,第一轮复习应结合《会考说明》要求,系统地复习初中所有历史知识;第二轮复习注重专题复习,即教师拟定专题题目让学生不断练习,并记忆知识点。结合第一轮和第二轮复习,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初三学生历史复习效果。

2.激发学生复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复习时教师要采用多媒体课件、联系实际生活等措施,激发学生对已学知识的兴趣,进而调动其复习积极性,取得理想的复习效果。

在初三历史复习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历史学科特点,应用多媒体课件有效结合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通过现代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复习,从而提高复习效率。例如,复习人教版初三历史上册《俄国十月革命》时,教师可向学生展示并串讲俄国十月革命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图片,也可组织学生根据图片记忆学过的历史知识,从而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复习范围内深入了解和掌握俄国“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历史意义及该章节的重难点知识。

历史的功能是服务于现实社会,初三历史复习中联系实际生活,关注时事热点,可激活历史复习课堂,转变学生接受历史复习的心态,即由“要我复习”转变为“我要复习”。例如,2012年9月11日,日本政府签署“购买”合同;2013年12月2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参拜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这些事件进一步恶化了中日关系,教师可将此时事作为切入点,指导学生复习中日关系专题。

3.指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规律复习

与初中其他学科相比,历史需推理的知识少,需记忆的知识多,尤其是初三复习阶段,没有科学的复习方法,仅靠记忆无法复习好错综复杂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间地点等。历史是一门知识有特点、有规律的学科,即每个历史阶段、历史事件都有一定的联系和前因后果,教师要指导学生结合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规律性,应用先分后合法、集中归类法、一石多鸟法等进行复习,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复习效果。

先分后合法是指化每个重大历史事件为零,先分头记忆再整合记忆。例如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历史事件时,分别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背景、经过、结果、历史意义,之后根据事件内在联系整体把握,并进行综合记忆。

集中归类法是指按一定顺序、规律集中归纳相同或相近性质历史知识,之后击破式地进行学习和记忆。例如,复习改革变法时,可按历史发展顺序列表集中归类关于改革变法的历史知识,该表内容包括朝代、时间、人物、改革变法内容、影响、意义等方面。

一石多鸟法是指复习相关历史知识时,由此及彼地联想扩充,有机结合和掌握同类历史问题。例如复习《南京条约》这一历史知识时,可联系《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三个条约不仅丧权辱国,影响也逐渐加深,使中国从开始、加深到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强化基础和重难点知识

复习初中历史过程中,完成基础架构搭建和弄清基础知识点后,需对基础知识、重难点知识进行强化,才能牢固掌握基础和重难点知识。对历史基础和重难点知识的强化,不仅能强化学生复习效果,而且能培养其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因此,初三复习历史时,教师要注重复习历史基础和重难点知识。例如复习《侵略与反抗》时,侵略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等不仅是基础知识,而且是重难点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辩证分析侵略对中国的利与弊,即侵略破坏了中国文化、资源、经济等,并导致人员伤亡,同时侵略也摧毁了中国旧制度,唤起了民族意识,发展了部分地区商品经济。

总之,初三历史有多种复习方法,每次系统复习均有一定侧重点和连续,复习时由于基础知识巩固、重难点知识突破相互渗透、掺杂,导致学生难以取得复习效果。为提高初三历史复习有效性,教师要采用适宜学生的有效复习对策,即在复习过程中,制订科学合理的复习计划,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指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规律复习,强化基础和重难点知识。

参考文献:

[1]张震宇.浅谈初中历史第二课堂的几种可行方式[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04).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篇3

【关键词】初高中历史教学 衔接 对策

高一历史的难教和难学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一直是广大历史教育研究者和中学历史教师关注的问题,初高中的分离办学使得这一课题更具现实意义。初高中两阶段由于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课程设置等不同,高中历史无论在知识容量还是难度上都比初中历史有所增强。尤其是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初高中历史课程在课程体系、内容编排、知识深度和广度、教法和学法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转变。因此,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工作,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历史学习是教育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所谓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高中历史教师应该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历史学习的状况,他们的基础如何?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无论在知识容量还是能力要求上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应转变师生的观念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在教学实践中现导学案的制作与使用是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有效途径之一。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高中历史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指导学生顺利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而初高中教学衔接的研究更多的是结合具体学科进行的。然而笔者在任教过程中发现,普遍存在着初高中历史教学不衔的接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学历史教学质量。因此,广大历史教育研究者和中学历史教师很有必要探求解决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对于中学历史教学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 初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差异

1.课程标准的差异

第一,课程理念的异同。初中历史课标更强调“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选择应体现时代性,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高中历史课标增加了对“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理念,以体现高中历史课程标特点和要求。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高中历史无论在知识容量还是能力要求上都有大幅度提高,加之知识间的跳跃性、综合性强,教师往往感叹教学任务无法完成。在这种情况下,探究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高中历史教学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使我们的教学详略得当。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但如何做好衔接,在上述标准及其解读中并没有具体的解决思路和措施。初中阶段的历史课程与高中阶段的历史课程都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同一系统中有着继承和发展关系的两个阶段。从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上看,二者存在很多一致的地方,如都强调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倡导历史教学评价的改进,充分发挥历史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等。

第二,课程目标的异同。“课程目标是对一门课程学习的总体要求,它反映了国家和社会对一门课程的教育宗旨和要求”。历史课程目标包括课程总体目标和课程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初中历史课程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中阶段的总体目标则是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虽然高中历史课程在初中历史课程基础上要求“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但二者的目标都是为国家现代化的发展培养合格公民,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总体目标。

初中历史课程和高中历史课程在课程具体目标上都采用“三维目标”设计,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层面。

第一,在“知识与能力”方面,初中主要从宏观角度人手,兼顾了历史知识的时序性和系统性。高中则选取微观和宏观两方面纵深发展的知识,更强调历史知识的专题性和综合性。高中与初中相比更加强调历史技能、历史思维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与初中相比,高中历史课程“过程与方法”目标要求在初中历史学习基础上。

第二,在“过程与方法”方面,初中主要要求学生在探究与合作学习中,积累历史知识的同时感知历史、对历史的发展形成初步的认识。高中则重点强调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历史学习过程的本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历史教学目的与自己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系统的、有计划的教学双边活动,使学生在知识、认知和情感方面发生心理变化,并且形成和发展个性的过程。”“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努力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总体来说,初中历史课程要求学生在探究与合作学习过程中感知历史,形成初步的认识;高中历史课程则要求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同时,更加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会同他人,尤其是具有不同见解的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第三,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课程标准都把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放在首位。在初中,主要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科学的态度和一定的国际意识;高中则强调了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和历史思维意识的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从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等方面体现了历史课程的教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初中历史课程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上要求学生“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崇尚科学,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高中历史课程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指出,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加深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第三,强化衔接意识。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历史教师的衔接意识强弱直接关系到初高中历史教学能否实现顺利过渡。对于高一历史教学,教师可以通过进行有针对性的测试、课堂提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以及对历史学科的认识和态度,从而用来指导教学。

2.转变学习观念

高中历史课标指出“历史课程是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高中生作为普通公民,身为社会中的人,必须具备基础文化知识和基本人文素养;作为21世纪的合格的高中毕业生,面对如此激烈的社会竞争力,必须具备历史意识、历史智慧,广博的知识和历史使命感,顺应时势发展。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对历史学习的理解仍停留在初中阶段的认识上。他们普遍认为历史就是过去发生的事,因而只要划书、背书就可以学好历史,临时突击就能取得好成绩。这种对历史的错误认识直接导致学生学习历史兴趣不浓、方法不对、习惯不好,学习效果自然可想而知。因此,高中历史教学必须首先为历史“正名”。在开学之初,教师不应急于上新教材的第一课,而应实施学生对历史认识的衔接教学。

3.讲究方法,注重理解

对高一新生来讲,学习积累的过程,初中历史教材注重史实,形象而生动,而高中教材则注重理论概念,较为抽象。历史课学习的具体方法有:

第一,培养兴趣,移情历史。兴趣是人们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促使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教师作为教育的引导者,要重视学生的兴趣培养,让学生在兴趣的促使下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从问卷调查的结果看,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有待进一步提高。从影响学生学习历史兴趣的因素来看,加强历史自身的趣味性、密切联系实际、合理组织教学等做法有助于学生历史学习兴趣的提高。孔子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深刻地阐释了学习兴趣对于学习的作用。学习历史的兴趣是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培养起来的。通过参与一些与历史有关的活动来触摸历史、亲近历史、玩味历史,进而学好历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体验历史学习的乐趣。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根据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组织形式。对于比较浅显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分组合作、课上交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指导、协助,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教学,从中获得成功体验,从而保持学习历史的兴趣。对于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教师讲解为主,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从而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充分利用历史地图册,投影仪以及多媒体等进行丰富多彩的直观教学。将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集合起来,帮助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如深圳市宝安中学唐云波老师的公开课《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经济》,通过设计《回忆录》的方式将鸦片战争前后国家的大历史与个人的生活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就使得原本理论性较强的内容顿时鲜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调查发现,教师上课生动与否也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之一。刘正萍的研究表明:对现任教师“不满意”或“说得过去”的占 61.8%。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有很大影响,因此,历史教师应努力提升自身素质。教师的素质包括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知识积累,较强的教学能力,高超的语言艺术以及较高的引导水平。教师具备了上述几方面素质,才能发挥历史教学的趣味性,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第二,敢于质疑,挑战传统。历史是指人类发展过程已发生的重大事件和现象。对于历史问题的解读,我们要运用正确的历史观,坚持“论从史出”的原则,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作出独立的判断,敢于对任何传统的观点提出质疑,只有这样才能有新的收获。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不断去探索新的知识发现新的问题,才会体验到学习历史的乐趣,同时也在不断提升自己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第三,整理线索,构建知识结构。学习历史,要注意理出线索,构建成历史知识网络结构。应按时空顺序,注重“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掌握历史发展的宏观线索,概括重大历史阶段特征,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总结经验和教训。

第四,多做比较,善于归类。比较和归类也是行之有效的学习历史的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更加深刻、全面地理解历史概念的本质,更加深刻地掌握历史事件的异同,从而认识人类文明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培养尊重文明多样性的意识;通过归类,可以将历史知识系统化,总结出学习历史和分析历史问题的基本方法和一般规律。对于高中生来说,只有对初高中历史学习的区别和联系有全面而深刻的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改变传统的观念,才能尽快适应高中阶段学习。合理改进学习方法,必将能事半功倍,学好历史科目,真正成为具有基本人文素养,顺应时势发展的21世纪合格高中毕业生。

4.注重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相关研究表明,初高中历史教学脱节在教学环节上的主要问题是:“知识体系的欠缺和能力培养的不足”。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主要是加强知识与能力两方面的衔接。在高一历史教学中,做好知识教学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有利于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锻炼能力,有利于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顺利衔接。系统的掌握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知识的学习离不开记忆,心理学研究表明,有意义的材料较之无意义的材料识记效果好。所谓识记材料的意义,是指其所蕴含的事物内在联系及与识记者知识经验间的联系。简言之,透彻地理解识记材料的意义和内在联系有利于提高识记效果。调查显示,高一学生依然以机械记忆为主要记忆方式,在没有弄清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情况下,效果自然不好。要培养能力,必须转变学生的记忆方式,将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歧路引领到理解记忆和灵活运用的阳光大道。理解的本质是抓住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新的高中历史课程在知识结构上打破了传统的通史体例。这种编排方式不利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不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能够促进学生在识记上融会贯通,在运用上触类旁通。

新课程历史教学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要求分为四个层次:再认、再现历史知识;材料处理能力;历史阐释能力;文字表达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要结合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能力。能力的培养要适应学生心理特征,改变学生滞后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运用史实提炼观点,让史实归属于观点,用观点统领史实。如在探究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艰难发展的深层原因时,通过相关史实,提炼出民族工业“在夹缝中生存”的观点。用观点统领史实,并不是简单的要求学生由史实记忆向观点记忆转化,并不是忽略史实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应提供相关材料,鼓励学生积极对史实发表自己的看法,再对众多观点依据史实加以综合、比较、提炼、补充。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分析材料、阐释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真正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有机结合。

三 利用导学案

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开启学生的智能,发展学生的能力,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在新课程标准下,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准、学法特点和心理特征等具体情况,在教师主导下,由师生共同设计的、供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使用的学习方案。其着眼点则在于学生学什么和如何学,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学案既反映学习结果,又体现学习过程。

新课程改革强调一切以学生为本,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主动参与中获得知识和能力。学案导学在教师的“导”和学生的“学”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不仅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也有利于提高并保持学生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初高中历史衔接教学的角度出发,导学案的使用能够“帮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联结,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简言之,学案导学能够有效引导学生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预习、听课、复习,继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学习。在高中进行历史衔接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通过精心设计学案,引导学生回顾已有知识,无疑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知识,有助于高一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历史教学,从而实现初高中历史教学的顺利衔接。

四 结语

作为一名耕耘在中学历史教学一线的教师,对初高中历史教学的不衔接深有感触。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不仅可以提高中学历史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

学习历史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如何做好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这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参与,献计献策。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是一个庞杂的工程,需要多角度进行研究,本文只是在这方面做了初步探索。由于笔者自身知识储备、理论修养等方面的不足,文中的相关论述略显苍白和无力。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将继续探寻初高中历史教学顺利衔接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期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

参考文献

[1]余力.教育衔接若干问题研究[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2]朱汉国、王斯德.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3]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5]教育部.普通高.新编历史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赵亚夫.我对高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几点建议[J].首都师大学报,2006

[7]陈其.高中历史课程知识和教学体系浅议[M].历史教学,2004

[8]郑和均、邓京华.高中生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3

[9]陈家麟.当代心理学[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

[10]钟启泉、崔允、张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1](苏联)苏霍姆林斯基.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J].外国中小学教育,1990(1)

[12]刘正萍.关于新课改中高中生历史学习兴趣的调查[J].教育探索,2006(2)

[13]黄慧红.对初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认识与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4(2)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篇4

关键词: 初中历史 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

一、习惯决定学习质量

历史课教学是初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既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良好认知有重要影响,又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知识基础,因此必须提高历史教学质量。各种研究和学习实践表明学习习惯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他可以主宰人生。”新课程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这些论述说明了习惯的重要性,事实上习惯一旦养成,学生的学习就会成为非常自觉的行为,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深度与广度,有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历史课的学习,既有一些与其他课程学习相同的学习习惯,又有一些历史课程特点所决定的独特的学习习惯。

二、学习历史课需要培养的习惯

1.预习习惯

预习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常用且高效的学习方法,预习不仅让学生学习新知识,而且让学生发现旧知识的薄弱环节,发现难点,为正式学习打下基础,在正式学习时有重点,提高学习效率。

初中生的自学能力正在形成中,再加上初中生刚学习历史,还不会预习,需要教师明确指导。教师应当确切地提出预习要求,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教材,理解教材,并对不理解的地方作出标记,防止预习的随意性与浅尝辄止。

2.做笔记的习惯

在课内学习中记笔记,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高听课的效率,又可以让学生抓住重点,进一步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理解,及时整合知识结构;更为以后的复习提供依据与方便,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的记忆都会淡化甚至遗忘,而笔记为防止遗忘提供了基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正强调记笔记的好处。

教师要指导学生记笔记的方法:一是要抓住重点,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写得忙忙碌碌,反而分散学生注意力;二是要字迹清楚,重要内容记完整,否则复习的时候,看不清楚,失去笔记的作用;三是课后及时补充与完善,使笔记切实发挥记录重点的作用。

3.及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作业是巩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手段,初中学生课程门类突然增多,一部分学生在做作业时往往顾此失彼,因此要让学生按时完成历史课作业,教师就要注意作业布置的科学性。比如在学完一个单元后,老师让学生运用新获得的知识进行列表、编排年表、填图等,这种作业具有系统性与综合性,培养学生归纳、概括、分析能力。历史老师要灵活安排学生作业的时间、作业量、作业方式,既减轻学生负担,又提高教学质量。

4.比较并总结规律的习惯

历史课中的一些重要事件,虽发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这些事件既有相似性,又有事件的独特性,通过比较既能发现异同,又能发现一些规律。比如对不同历史时期的农民起义进行比较,也可对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改革进行比较,如商鞅变法与王安石变法比较等;学了世界历史以后还可以从世界范围内进行横向比较。这种方法既可强化知识,提高效率,又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5.学以致用的习惯

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了解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用历史知识指导现实,引导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理解、指导并解决实际问题,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目标。做到“以古为鉴”、“鉴古而知今”。学习历史既可以吸取历史教训,总结历史经验,继承优秀传统,又可以总结历史规律。就多次强调过学习历史的重要意义在于指导现实。比如学习历史上专制与民主、人治与法治的政治改革及历史发展过程,可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进一步认识到《十报告》提出的建设法治国家的必要性,增强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

6.及时复习并记忆的习惯

由于学生学习内容的增加及互相影响,遗忘是人类学习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的遗忘呈现出先快后慢的规律,因此要指导学生养成及时复习防止遗忘的习惯。结合遗忘规律,复习方法应该先快后慢,当天、第二天、一周后的复习特别重要,这三个段复习到位,可以有效防止遗忘。

三、学习习惯的培养方法

1.通过培养兴趣培养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著名教育学家皮亚杰说:“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也不是被动地接受环境刺激,而是具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学生对有兴趣的活动,钻入其中可以达到不知疲倦的程度,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历史学习习惯,首先要培养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历史的故事性、历史人物的形象性都可以对初中生产生直接兴趣。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指导学生逐步认识到学习历史对现实的指导意义,学生的理性兴趣会进一步提高。同时直观的现代教学资源、教师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教师的人格魅力、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培养历史学习兴趣具有帮助作用。

2.培养习惯要有计划有目的

学习习惯有多种,除了历史课学习中的专用习惯外,其他课程中的一些通用学习习惯也对学习历史有重要作用,比如注意力集中的习惯、认真书写的习惯等,因此教师要将学习习惯梳理出来,列出清单,排出日程。培养习惯不能面面俱到,应该按照习惯养成的规律逐步培养,做到有目的有计划,有些初步的习惯安排在前面,有些相对复杂的习惯安排在后面,通过系统安排,有计划地培养,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3.教师示范引领培养习惯

初中生由于年龄还小,认识水平与自控能力正在形成与提高,因此对一些学生习惯的重要性认识不深,这种特点既要求教师讲明意义,更需要教师自己给学生做出示范,让学生有学习与模仿的直接对象,又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习惯在老师身上的具体表现,从而增强学习兴惯养成的自学性与主动性。比如历史知识进行比交较习惯,由于学生的知识积累还比较少,就需要教师具体地做出示范与指导,在反复的示范与指导中使学生逐步掌握要领,并逐渐养成习惯。

4.督促强化是培养习惯的重要手段

所有习惯都是反复强化的结果,习惯不可能一朝一夕养成,必须有坚持不断强化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对学习习惯长期督促与检查,严格要求,反复强化,不良习惯决不容忍,养成好习惯时立即表扬,因为表扬与批评是强化的重要手段,直到训练的习惯达到“习惯成自然”的程度,然后强化另一种习惯。

参考文献:

[1]张一平.初中历史新课程教学法[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8.

[2]于友西.中学历史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8.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课堂导入主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利用优秀的导入方法来将教师想要教学学生的新的课堂教学知识或者资料,导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点,因此,课堂导入的策略好坏非常重要,初中历史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其就应当重点加强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利用优秀的课堂导入策略来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质量。

一、借助“温故导入法”导入

“温故导入法”,顾名思义,其是指在借助“温故而知新”这一基本理念的基础之上,科学地利用在课堂刚开始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旧知识时,利用这些旧知识进行铺设,引出新的课堂教学知识,从而有效地实现承上而启下的效果,在初中历史课堂刚开始的温故而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连接,从而使初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更加自然地学习新的历史知识,加强对于各个历史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因果关系的理解,从而真正意义上地实现温故而知新的科学教育思想。在大多数普通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由于温故导入法非常符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理念,也能够很好地迎合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因此,温故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的应用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说,以人教版初中二年级历史教科书当中关于《中国台湾宝岛的发展与收复历史》这一历史史实的教学为例。在刚开始上课时,秉承温故导入法的基本理念,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教学生复习一下上节课教学的,台湾宝岛与大陆之间千百年来的历史关系和文化传承,进而引申出新的历史知识点,也就是本节课需要教学的荷兰侵略者侵略台湾和民族英雄郑成功这两个知识点,并向初中学生详细地解析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个领土,绝对不容任何外国侵略者的侵犯。通过这种温故导入法,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有效地在初中学生的脑海当中,帮助其建立一个完整的台湾历史发展知识链条,加深初中对生对于台湾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采用“谈话导入法”导入

“谈话导入法”主要是指在刚开始上课时,通过自然的日常谈话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潜移默化地将课堂教学所需的新的知识点导入到谈话当中,进而将初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转移到谈话上面,从而有效地实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更好地开展学习的效果。与其他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导入方法相比,谈话导入法的优势在于轻松简单、操作简便,谈话本身就是一种轻松的语言交流方式,他没有具体的固定格式,或者其他的条条框框约束,因此,通过与初中学生进行谈话的方式,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有效地在课堂教学刚开始时,利用谈话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将新的知识点导入到谈话当中,辅助初中学生开展对于新知识点的了解和学习。比如,以人教版初中一年级历史教科书当中关于《人类历史的起源》这一历史知识点的教学为例,首先,在刚开始上课时,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谈话方式来点开课堂教学:“大家好,同学们都知道,咱们是人类,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讲,咱们人类属于动物当中类人猿一种,因为高超的智力和创造力,使得我们人类从千百万中地球生物当中脱颖而出,并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化而成就了今天的辉煌科技,然而,同学们是否知道在千百万年之前,我们人类文明的初始时,人类历史的起源在哪里,又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呢?”通过这种有趣的谈话,初中历史教师就可以很好激发初中学生对于人类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应用“多媒体导入法”导入

“多媒体导入法”主要是指借助多媒体技术为教学工具,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然后以多媒体技术的图片、音乐视频等功能为展现平台,来有效地激发初中学生的历史课堂学习兴趣,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且,与其他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方法相比,多媒体导入法具有以下几种优势:第一种,强化记忆。多项教学实验数据表明,色彩鲜艳、形象生动以及变化性较大的教学工具,能够有效地吸引初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激发初中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并且还可以很好地炼初中学生的课堂学习思维,使初中学生能够在无形当中加强对于教学工具所展现的知识点记忆,而多媒体技术教学则可以正好满足这一功能,多媒体的图片视频等展示工具,能够极大地给予初中学生形象生动的刺激性教学效果,加深初中学生对于相关历史知识点的记忆。第二,形象生动。对于初中学生而言,初中历史知识点很多都是关于千百年之前的历史,这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相对较为遥远,仅仅通过书面文字的叙述,很难从思想上激发初中学生的共鸣,而多媒体技术的图片、视频展示功能则可以很好地弥补这一不足,它可以有效地强化初中学生对于相关历史文字叙述的理解,使得初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开展学习。综上所述,课堂导入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课堂教学的引子,是初中历史教师迅速创造出一个精彩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以及融洽的课堂师生关系的重要工具,因此,初中历史教师一定要加强对于课堂教学导入效果的强化,并且积极采取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来更好地激发初中学生对于历史课堂教学的兴趣,从而科学合理地促进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导人策略

课堂导入主要指的是在课堂教学开始时,利用优秀的导人方法来将教师想要教学学生的新的课堂教学知识或者资料,导人到课堂教学当中,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习新的知识点,因此,课堂导入的策略好坏非常重要,初中历史教师要想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其就应当重点加强课堂教学导入的有效性,利用优秀的课堂导入策略来有效地激发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和质量。

一、借助“温故导入法”导入

“温故导人法”,顾名思义,其是指在借助“温故而知新”这一基本理念的基础之上,科学地利用在课堂刚开始复习上节课学习的旧知识时,利用这些旧知识进行铺设,引出新的课堂教学知识,从而有效地实现承上而启下的效果,在初中历史课堂刚开始的温故而实现新旧知识的有效连接,从而使初中学生能够更好地、更加自然地学习新的历史知识,加强对于各个历史知识点之间的本质联系和因果关系的理解,从而真正意义上地实现温故而知新的科学教育思想。在大多数普通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由于温故导入法非常符合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理念,也能够很好地迎合初中历史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因此,温故教学法在初中历史教学当中的应用效果是非常好的。比如说,以人教版初中二年级历史教科书当中关于《中国台湾宝岛的发展与收复历史》这一历史史实的教学为例。在刚开始上课时,秉承温故导入法的基本理念,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教学生复习一下上节课教学的,台湾宝岛与大陆之间千百年来的历史关系和文化传承,进而引申出新的历史知识点,也就是本节课需要教学的荷兰侵略者侵略台湾和民族英雄郑成功这两个知识点,并向初中学生详细地解析台湾自古以来都是中国大陆不可分割的一个领土,绝对不容任何外国侵略者的侵犯。通过这种温故导入法,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有效地在初中学生的脑海当中,帮助其建立一个完整的台湾历史发展知识链条,加深初中对生对于台湾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二、采用“谈话导入法”导入

“谈话导入法”主要是指在刚开始上课时,通过自然的日常谈话的方式,来与学生进行交流,然后潜移默化地将课堂教学所需的新的知识点导入到谈话当中,进而将初中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转移到谈话上面,从而有效地实现提高学生课堂学习兴趣,更好地开展学习的效果。与其他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导人方法相比,谈话导人法的优势在于轻松简单、操作简便,谈话本身就是一种轻松的语言交流方式,他没有具体的固定格式,或者其他的条条框框约束,因此,通过与初中学生进行谈话的方式,初中历史教师可以有效地在课堂教学刚开始时,利用谈话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从而有效地将新的知识点导人到谈话当中,辅助初中学生开展对于新知识点的了解和学习。

比如,以人教版初中一年级历史教科书当中关于《人类历史的起源》这一历史知识点的教学为例,首先,在刚开始上课时,初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这样的谈话方式来点开课堂教学:“大家好,同学们都知道,咱们是人类,从生物学的角度上来讲,咱们人类属于动物当中类人猿一种,因为高超的智力和创造力,使得我们人类从千百万中地球生物当中脱颖而出,并经过千百万年的演化而成就了今天的辉煌科技,然而,同学们是否知道在千百万年之前,我们人类文明的初始时,人类历史的起源在哪里,又是一副什么样的景象呢?”通过这种有趣的谈话,初中历史教师就可以很好激发初中学生对于人类历史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应用“多媒体导入法”导入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篇7

关键词:历史教学;学生发展;衔接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刚进入高一历史课程学习的学生是起点,而在整个中学教育中,初一的学生便是教学的起点,因为目前我国的历史课程设置中,是从初中开始进行历史课程学习。从初三中考到高一学习只是学生在整个中学过程中的一个转折,所以在整个中学教育层面来说,初中教学是与高中紧密相联的,初中与高中教学的衔接只是一个结点。

一、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的问题

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尽管关系密切,可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两者衔接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使学生无法快速适应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而且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课堂效率不高。在初中与高中历史教的衔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生在高中学习中的问题。高一新生进入高中历史课堂学习后,无法适应新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学生对于历史课程的认识没有随自身发展水平发展,把在初中对历史课程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态度等都大量一层不变地移植到高中学习中。使得在最初的高中历史课程内容学习中处于被动,无法按照高中课堂要求掌握学习内容,考试成绩不理想。

第二,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略学生的发展实际,课堂上仅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教学的经验对学生进行授课。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并且教师的教师素质也提出更高要求。其中教授高一历史课程的教师面对的是从新课改要求下的初中教育刚刚毕业的学生,他们的身上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如何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环境,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做好初中与高中的转换,这需要教师去思考,去探索。

第三,在中学历史教研中缺少初中与高中的相互交流的形式。学科内的交流是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促进学科教学的有效形式。其形式可为多样,如历史学科教师的集体学习与备课,学科内的公开课、研讨课、评课等。在活动中展示亮点,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相互学习。但是在这些活动中多以一个年级的一个学科为单位进行,更大的规模也只是整个高中或整个初中的历史教师。在教研学习,公开课、研讨课中很少有初中和高中教师一起参加,交流的机会。这对于不同年级,特别是初中与高中在教学中的认识了解不利。

二、关于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解决建议

通过对教学衔接中问题分析,可以知道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是各方面因素结合所产生的。要做好教学衔接工作,解决其中出现的问题,就应将其作为一个系统去思考,解决。只有将各个方面兼顾好,才能真正地解决问题。

第一,教师应增强历史教学衔接的意识。初中和高中教师都应具备历史教学衔接的意识,把学生的发展作为一个过程,不仅要考虑当下学生的学习问题,更要关心学生日后的成长。初中教师在教学中,应去落实衔接意识,把学生发展作为一个整体,而不仅仅注重自己教学所在的一个阶段。课堂应按照教学三维目标去完成,在一些特别的问题上可以做适当知识和能力的延伸。高中教师则应依据学生在初中学习知识、方法、能力的基础,进行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在日常教研活动或听课评课活动中,初中和高中教师可有意识地去体验各自的课堂,从中领悟、体会对不同发展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增强对学生的中学学习成长的全面认识,以便自己在所教的年级中采用更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第二,对高一学生进行初中与高中历史学习衔接指导。高一学生满怀着对高中生活的憧憬进入学校,高一的教师们会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入学教育。在历史课堂中,也应该重视和高一新生的第一节历史课,这节课是让学生做好高中课程衔接的关键一课。例如在课上可指导学生阅读新的高中历史教材,发现高中教材的特点,让学生回顾初中教材的内容,寻找其中的异同,对初中和高中历史的课本有更深入认识。从而引申出如何做好高中与初中历史学习的衔接,如何更好、更快地进入高中历史学习的状态。在这过程中还要注意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对历史课有期待,对历史学习有兴趣,自己愿意去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可以紧密联系高中历史课程的特点进行。例如高中历史强调历史意识的培养,对过去的政治、经济、文化进行分析探究,从中找到今天为我们所用的经验,汲取其中的智慧,这是历史学科的亮点。在此同时让学生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分析当代的一些政策和社会问题,做到学有所用,这样从中体会历史学习的内涵和快乐。这是对待高一学生历史学习的第一课,也是做好高中与初中历史学习的衔接的关键一节课。

除了第一节与学生的交流课外,要实现对高一学生又好又快地进入高中历史学习这一目标,还要依靠之后具体教学内容的引导。具体而言,学生在这一节课的知识储备有哪些,在本课的三维目标要求中,哪些是学生已经达到的水平,哪些是要通过课堂学习后可以达到的水平,哪些是在以后学习中还要继续讲解和深化的内容,教师应有相对应的了解。这样才能在对高中具体知识整合,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使用,学习方法的指导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真正在课堂上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提高教学质量,建设高效课堂。

总体而言,对于初中与高中历史教学衔接问题的解决,应该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入手,把初中和高中的历史课程教学作为一个整体,充分考虑学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采取相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最终达到初中与高中顺利衔接,高一学生能又好又快地进入高中历史学习状态,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走好这一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初中历史学习方法指导篇8

关键词:初中历史;学习困难;解决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311-02

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是一件十分平常的事情,教师只有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困难,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才能使学生顺利的进行学科学习。历史虽然是很多初中学生感兴趣的一门学科,然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依然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既影响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对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应对措施,希望对广大历史教师的教学有所帮助。

1.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分析

很多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在实际的教学中,一般的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积极听讲,努力掌握知识。然而也有部分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影响了学生的进步,本人在此对目前初中学生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

1.1 时间记忆存在困难。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一个十分突出的困难,就是对时间点的记忆。在课堂上,本人经常会对上次课堂上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提问,学生对历史事件及人物等知识的掌握较为良好,然而一旦涉及时间,就会发现学生存在明显的不足,一方面学生对事件的发生时间毫不清楚;另一方面,学生会出现时间混淆现象,不能将具体的事件与对应的时间结合起来。对历史时间的记忆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初中学生历史学科学习的一个突出而严重的问题。

1.2 对事件含义的理解存在困难。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发现,如果让学生掌握与时间相关的具体内容,由于初中学生的记忆力较强,很短的时间内学生就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然而一旦让学生理解事件的含义,学生就会出现困难。例如:学生能够顺利的记忆秦王嬴政统一了六国,但是在理解统一六国的意义时,往往就会出现很多的困难。作为历史教师我们都明白,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含义十分重要,因此,必须对学生存在的这一困难引起高度重视。

1.3 系统掌握历史知识方法存在困难。历史的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因此,学生想要学好历史这门学科,必须要能够系统的掌握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知识,才能从更高的角度去看待历史的发展及人类社会的发展。然而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的一个困难就是难以实现知识的系统化,通过课堂提问及其他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途径,本人发现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掌握呈现块状,对单个知识点掌握的十分扎实,然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却不够密切。在引导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点的过程中,明显发现学生学的比较吃力。

1.4 在用历史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存在困难。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是多种多样的,其中用学习的知识来指导实践活动,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目的。历史虽然是人类的过往,然而却为人们更好的展开实践活动提供了借鉴,是指导人们做好事情的向导。初中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的关键时期,在生活、学习中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很多时候能够从学习的历史知识中找到答案,然而目前初中学生在运用历史知识指导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存在明显的困难。

2.帮助初中学生克服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困难的有效方法

上文中提到的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十分有代表性,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及时发现了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中存在的困难,而且针对困难,找到了一些有效的应对措施,希望对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有一定的帮助,从而更好的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取得良好的成绩。

2.1 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进行时间记忆。针对目前初中学生在历史学科学习过程中,在时间记忆方面存在困难的情况,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加以解决:一方面,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历史时间记忆,这里所说的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时间记忆,主要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时间记忆方法。例如: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通过采用指导学生建立历史时间年代表的形式进行时间点的记忆。通过将时间表格化,学生会发现时间变得更加清晰,时间点也没有学生意识中的那么多,使学生在心理上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另一方面,学生个人也要下工夫。学生在记忆时间的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混乱的情况,学生只有不断的加强记忆,才能最终牢固的掌握。

2.2 在教师的帮助下掌握事件的意义。针对初中学生在理解历史事件的意义时存在困难的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起重视,并在实际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挖掘知识点的深度,可能学生在刚刚接受知识点的过程中存在困难,但是随着教师的不断引导,学生能够逐渐理解每一个历史时间的深刻内涵。

2.3 引导学生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点。针对学生在系统掌握历史知识点的过程中存在困难的情况,教师也应该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对单个的历史事件进行详细的讲解,但是,在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之后,应该从整体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归纳与总结,使学生意识到每一个历史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有一定的背景,也存在一定的联系。同时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从整体上对学习的知识点进行思考,梳理出清晰的知识线条,使知识点系统化。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