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文化创意行业发展8篇

时间:2023-08-31 09:21:20

文化创意行业发展

文化创意行业发展篇1

关键词:文化创意;现状;措施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目前发展前景较好的产业之一,在我国国内的发展状况并不乐观。发展态势不稳,市场把握不到位都是该产业面临的问题。怎样推进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需要国家和企业共同思考的问题。文化创意发展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国家文化氛围的形成,更加体现着国家的文化建设。因此,推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十分必要。

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进步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同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

第一,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没有形成,缺少创造力。我国大部分的文化创意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没有注重对公司核心创造力的重视,在进行业务发展以及市场拓展前,没有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导致国内文化创意产业整体的发展较为滞后。第二,文化创意产业公司在进行公司的业务经营时,并没有形成对文化创意的清晰认识,大部分时候将文化创意与文化事业混为一谈。国内的文化创意公司在进行自己的业务经营时,没有很好的进行业务发展定位,从而导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缓慢。同时,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起步较晚,国内这方面的理论知识较少。第三,国内的文化创意公司大多以国有资本为主,民营企业的发展规模较小。民营企业在进入文化创意市场时,由于资金以及相关国家政策的问题,导致民营公司大多发展规模较小,在面对市场竞争时,也不能较好的进行企业内部调整。

综上所述,我国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不平稳,大部分创意产业都还处于起步阶段。例如在大型综艺节目的录制以及相关文化活动的开展时,文化创意公司大多直接引进国外的优秀栏目以及优秀创意,本土性的创意较少甚至没有。

二、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的问题

从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国内的文化创意公司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较多。

第一,国家没有相应的完备的政策的引导,法律法规也尚不健全。国家在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时,需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一方面,国家可以通过制定相关的有利于企业文化创意发展的政策条文来促进各企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完善立法。通过这些手段,各企业能够拥有良好的市场文化环境,另外,这对推进企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但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国内的相关政策法规并不完善,另外,国内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等政策虽然得到出台,但其侧重点在于市场的规范以及企业经营的管理层面,而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内容等层面上,国家没有进行适当的引导。第二,国内文化创意产业大多起步较晚,因此,各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缺乏创造力,对新技术的利用也有所欠缺。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在进行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形成自己的创造力,同时,要加强对新技术的利用力度。但我国目前的情况是,大部分文化创意公司没有对新技术的应用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资金投入、人才引进方面相对滞后,进而导致后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落后。第三,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专业人才较少。我国国内在创意这方面的发展较为落后,一方面,国家在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另一方面,人才培养也相对较弱。创意产业的专业人才在我国是比较稀少的,这不仅由于国家培养机制的不完善,也有多方面的原因。由于人才资源匮乏,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较难形成自己的竞争力,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十分不利。第四,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预估能力较弱。从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大部分企业在发展业务时,并没有对文化创意市场做全面的研究,因此,导致部分市场中文化创意产业的收益较少。另外,市场中的项目建设也会由于企业分析不到位而造成资源浪费。

三、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

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需要国家和企业的共同努力。

(一)政策法规的支持

国家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政策法规的制定不仅能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更加能够推动企业业务的开展。国家需要结合国内文化创业的发展情况具体的分析各政策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通过分析找出政策层面的问题,并进行新政策的制定以及原有政策的完善。在进行法律法规的完善时,国家要对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全面的统计,根据目前的市场情况以及各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来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

(二)市场环境的分析

良好的市场环境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做好市场环境的分析工作是进行企业经营活动的前提。我国的文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能够结合市场的情况进行业务的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要能够对顾客的心理进行分析,统计不同年龄段顾客的心理诉求,针对不同的需求开展不同的业务。市场分析不仅需要企业能够结合企业的发展状况,更加需要企业将竞争对手的业务发展状况进行了解,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人才的培养

人才培养是保障企业稳定发展的因素之一。在我国,文化创意方面的人才培养机制并不完善,国内的理论知识体系也还没有得到更深入的发展,这就要求国家加强对人才培养机制的完善和加强对这方面理论研究的投入,最终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培养人才一方面需要各大教育机构加大教育资金投入,另一方面,也需要各企业积极的引进优秀的人才,并且通过完善公司内部的各种制度来减少人才的流失。

四、结束语

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国内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还有所欠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进行政策引导,各大企业要加强自身的文化创意建设,一方面,大力引进优秀人才,另一方面,借鉴西方优秀的文化创意范例,并结合国内市场状况进行创新,从而建立自己的文化创意品牌,推动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晓菁.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问题及措施[J].中国食品,2011(16)

[2]王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现状与发展[J].魅力中国,2010(13)

文化创意行业发展篇2

关键词:环渤海;区域经济;文化创意产业

    英国于1997年率先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技术密集、产品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少、资源能源消耗低等特点,因而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据统计,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年均5%左右的速度递增。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在规模上已经超过了传统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我国创意产业也有很大发展。2009年北京、上海、广东、云南、湖南、深圳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5%,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环渤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也是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的地区。由于创意文化产业对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问题。

一、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1.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进入21世纪,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很快,到2009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489.9亿元,占当年全市GDP比重12.3%。在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新闻出版,设计服务和广播、电视、电影等四大优势行业。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2.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天津市从2007年起开始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门类规划和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天津市创意产业已进入全速发展时期,不但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而且逐渐形成了特色产业和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目前,天津市创意产业中设计服务和咨询策划业较为发达,这两个行业无论从资产总额还是从业人数、营业收入等经济指标来看,在创意产业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在“十一五”期间,河北省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达31.7%,超过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的年增长率,成为河北省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河北省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文化用品生产、出版发行、文化休闲娱乐等行业。此外,河北省还加大了网络文化服务、动漫游戏业等新兴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成为创意产业新增长点。

4.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获得了较快增长。200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04.4亿元,上年增长13.3%,占当年GDP比重的2.74%。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占当年山东省GDP的比重超过3%。此外,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其中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印刷发行、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实现了突破性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

5.辽宁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辽宁省不断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力度。仅在2011年,辽宁省新开工建设的文化项目47个,投资金额422亿元;增容扩建项目17个,投资金额15亿元。从产业规模来看,2011年底,辽宁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了200亿元,比2010年增长33%,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与发展潜力。此外,在产业发展方面,逐渐形成了以出版印刷、影视音像、演出娱乐、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为代表的优势产业。

二、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也确立了其在环渤海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但受体制、环境、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文化体制改革滞后,部分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几个重要的传统文化领域,如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领域,国有资本仍是市场主体,非公有制资本发展相对薄弱,目前仍存在较大的市场化不足问题。这就影响和制约了民营企业和外资在这几个行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产业发展的活力。以北京市为例,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文化艺术行业中规模以上国有单位(包括登记注册类型中的国有、国有联营、国有独资公司)收入比重为90.8%;新闻出版业国有单位收入比重为77.9%;广播、电视、电影行业的国有单位收入比重为82.2%。

2.在环渤海区域的城郊、农村地区,创意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与北京市、天津市、沈阳市、大连市、济南市、青岛市等中心城市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局面相比较,在环渤海区域的城郊与农村地区,创意产业发展仍比较弱。仍没有形成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分布零散,没有形成产业集群。

创意产业在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这会影响到环渤海区域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创意产业不仅仅是城市的产业,更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产业,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

3.创意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建设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要获得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但许多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基础薄弱,融资困难,创意思想难以有效转化,非常需要政府的资金和项目支持。资金问题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集中表现在:第一,对以知识产权为主要资产构成而较少固定资产的文化创意企业来说,缺乏实物资产进行贷款抵押,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第二,在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制方面,还存在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不畅通,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融资困难。

三、进一步促进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会不断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发展,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发展。环渤海区域丰富的文化资源,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进一步促进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投资环境

    第一,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文化创意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信息、管理经验和业务渠道,独立生存能力不强,加上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较高的市场风险性,政府还应当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产业发展咨询建议、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交流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推进环渤海 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第二,加强创意产业基地孵化器建设。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政策,大都对企业的注册资本、营业规模有一定要求,对创业期的企业扶持力度不够。应当加强创意产业基地孵化器建设。采取提供办公场所、政策扶持导等多种形式,降低其创业初期的成本。降低大学生、文化工作者等创业人群的创业门槛。

2.做好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要不断扩展融资渠道,改善创意企业融资环境。如设立投资引导基金,带动带动社会资金共同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进行股权投资。加快成立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引导金融机构采取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贷款承诺、票据承兑等。做好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促进创意产业形成多元化投融资的良好格局。

    此外,应当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等相关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系列配套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加大对动漫网游、设计创意等文化创意行业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重点支持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支持社会力量建立风险投资和担保公司,为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改善中小创意企业的融资环境。

3.加强环渤海区域郊区与农村的文化建设工作

    在环渤海区域,除了北京市、天津市、济南市、青岛市、沈阳市、大连市这些中心城市外,环渤海区域还有幅员辽阔的农村地区。环渤海区域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要重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

    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强郊区与农村文化基础建设工作,如广播电视村村通,万村书屋建设等,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缩小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

改变过去依靠过去那种“送戏下乡”“农家书屋配送”等政府主导模式。鼓励文化企业面向农村消费市场,积极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文化产品,从根本上满足农村民众的内生性文化需求。

4.做好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环渤海区域完善的交通网络,为环渤海区域创意产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此外,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成立了相关合作机构,部分行业如基础设施、旅游等行业的合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合作的范围与领域在不断扩大。这就为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次,环渤海区域各省市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可以看出,环渤海区域各省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面和深化合作的环境良好,合作的广阔前景。

    可以建立区域的共同的产业规划,产业布局。建立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健全区域的产业政策发展体系。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方面。要注重旅游产业的合作,注重创意园区的合作。同时还要防止盲目上马项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此外,做好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建设工作,完善产业链。创意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自身技术和资源实力有限。围绕价值链形成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提升和促进创新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的建设,做好创意研发、创意生产以及创意销售等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5.做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位,避免盲目竞争,实现错位发展

    北京市定位于“世界文化创意城市”,成为创意产业中心城市,创意产业发展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要围绕全国文化会展中心、全国文艺演出中心、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中心、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动漫和互联网游戏这六大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新闻出版、文化会展、文艺演出、广播影视等优势行业。

    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创新能力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要做好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的对接,可以更多地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工业设计、软件服务和会议展览类创意产业。

文化创意行业发展篇3

关键词:环渤海;区域经济;文化创意产业

中图分类号:G1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3-0-02

英国于1997年率先提出了“创意产业”的概念。由于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技术密集、产品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少、资源能源消耗低等特点,因而受到世界各国广泛关注。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据统计,全世界创意产业每天创造的产值高达220亿美元,并以年均5%左右的速度递增。在许多发达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在规模上已经超过了传统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我国创意产业也有很大发展。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新的支柱行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2009年北京、上海、广东、云南、湖南、深圳等省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超过5%,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环渤海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区域,也是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迅速的地区。由于创意文化产业对环渤海区域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问题。

一、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

1.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进入21世纪,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很快,到2009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1489.9亿元,占当年全市GDP比重12.3%。在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形成了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新闻出版,设计服务和广播、电视、电影等四大优势行业。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首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明显优势。

2.天津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天津市从2007年起开始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独立的产业门类规划和发展。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天津市创意产业已进入全速发展时期,不但文化创意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而且逐渐形成了特色产业和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目前,天津市创意产业中设计服务和咨询策划业较为发达,这两个行业无论从资产总额还是从业人数、营业收入等经济指标来看,在创意产业中都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3.河北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在“十一五”期间,河北省文化产业年均增速达31.7%,超过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的年增长率,成为河北省增长速度最快的产业。河北省文化产业主要集中在文化用品生产、出版发行、文化休闲娱乐等行业。此外,河北省还加大了网络文化服务、动漫游戏业等新兴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力度,成为创意产业新增长点。

4.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山东省文化创意产业获得了较快增长。200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04.4亿元,上年增长13.3%,占当年GDP比重的2.74%。201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1000亿元,占当年山东省GDP的比重超过3%。此外,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其中广播影视、新闻出版、印刷发行、文化旅游等重点行业实现了突破性发展,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支柱。

5.辽宁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辽宁省不断加大文化创意产业的投资力度。仅在2011年,辽宁省新开工建设的文化项目47个,投资金额422亿元;增容扩建项目17个,投资金额15亿元。从产业规模来看,2011年底,辽宁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了200亿元,比2010年增长33%,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与发展潜力。此外,在产业发展方面,逐渐形成了以出版印刷、影视音像、演出娱乐、文化旅游、动漫游戏等为代表的优势产业。

二、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也确立了其在环渤海区域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但受体制、环境、人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1.文化体制改革滞后,部分行业市场化程度不高

在文化创意产业中几个重要的传统文化领域,如新闻出版、文化艺术、广播影视等领域,国有资本仍是市场主体,非公有制资本发展相对薄弱,目前仍存在较大的市场化不足问题。这就影响和制约了民营企业和外资在这几个行业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资源配置的效率和产业发展的活力。以北京市为例,根据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文化艺术行业中规模以上国有单位(包括登记注册类型中的国有、国有联营、国有独资公司)收入比重为90.8%;新闻出版业国有单位收入比重为77.9%;广播、电视、电影行业的国有单位收入比重为82.2%。

2.在环渤海区域的城郊、农村地区,创意产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

与北京市、天津市、沈阳市、大连市、济南市、青岛市等中心城市创意产业蓬勃发展的局面相比较,在环渤海区域的城郊与农村地区,创意产业发展仍比较弱。仍没有形成明确的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分布零散,没有形成产业集群。

创意产业在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较大,这会影响到环渤海区域创意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创意产业不仅仅是城市的产业,更是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产业,应当予以充分的重视。

3.创意产业的投融资体系建设问题

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要获得发展,离不开资金支持。但许多中小文化创意企业基础薄弱,融资困难,创意思想难以有效转化,非常需要政府的资金和项目支持。资金问题已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瓶颈。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集中表现在:第一,对以知识产权为主要资产构成而较少固定资产的文化创意企业来说,缺乏实物资产进行贷款抵押,难以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第二,在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制方面,还存在投资主体单一,融资渠道不畅通,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融资困难。

三、进一步促进环渤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会不断由低端产业向高端产业发展,由低附加值产业向高附加值产业发展。环渤海区域丰富的文化资源,雄厚的经济实力,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为进一步促进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1.进一步提升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投资环境

第一,建立和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目前,文化创意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普遍缺乏资金、信息、管理经验和业务渠道,独立生存能力不强,加上文化创意产业具有较高的市场风险性,政府还应当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产业发展咨询建议、知识产权保护、技术交流培训等全方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推进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第二,加强创意产业基地孵化器建设。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政策,大都对企业的注册资本、营业规模有一定要求,对创业期的企业扶持力度不够。应当加强创意产业基地孵化器建设。采取提供办公场所、政策扶持导等多种形式,降低其创业初期的成本。降低大学生、文化工作者等创业人群的创业门槛。

2.做好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工作

要不断扩展融资渠道,改善创意企业融资环境。如设立投资引导基金,带动带动社会资金共同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进行股权投资。加快成立文化创意企业融资担保基金,引导金融机构采取无形资产质押贷款、贷款承诺、票据承兑等。做好投融资服务体系建设工作,促进创意产业形成多元化投融资的良好格局。

此外,应当充分利用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等相关政策,为中小企业提供系列配套的优惠政策和激励措施,加大对动漫网游、设计创意等文化创意行业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重点支持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支持社会力量建立风险投资和担保公司,为中小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来改善中小创意企业的融资环境。

3.加强环渤海区域郊区与农村的文化建设工作

在环渤海区域,除了北京市、天津市、济南市、青岛市、沈阳市、大连市这些中心城市外,环渤海区域还有幅员辽阔的农村地区。环渤海区域要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必须要重视农村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

在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要加强郊区与农村文化基础建设工作,如广播电视村村通,万村书屋建设等,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的局面,缩小城乡文化基础设施方面的差距。

改变过去依靠过去那种“送戏下乡”“农家书屋配送”等政府主导模式。鼓励文化企业面向农村消费市场,积极开发适合农村市场的文化产品,从根本上满足农村民众的内生性文化需求。

4.做好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分工与合作

环渤海区域完善的交通网络,为环渤海区域创意产业合作,提供了良好的空间条件。此外,环渤海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取得了较大进展,成立了相关合作机构,部分行业如基础设施、旅游等行业的合作,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合作的范围与领域在不断扩大。这就为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合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再次,环渤海区域各省市都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可以看出,环渤海区域各省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面和深化合作的环境良好,合作的广阔前景。

可以建立区域的共同的产业规划,产业布局。建立区域产业发展平台,健全区域的产业政策发展体系。在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合作方面。要注重旅游产业的合作,注重创意园区的合作。同时还要防止盲目上马项目,重复建设,资源浪费。

此外,做好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建设工作,完善产业链。创意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企业,自身技术和资源实力有限。围绕价值链形成高度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有利于文化创意产业的整体提升和促进创新集群的形成和发展。因此,要进一步加强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链的建设,做好创意研发、创意生产以及创意销售等重要环节,进一步完善产业链。

5.做好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位,避免盲目竞争,实现错位发展

北京市定位于“世界文化创意城市”,成为创意产业中心城市,创意产业发展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要围绕全国文化会展中心、全国文艺演出中心、影视节目制作和交易中心、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中心、古玩艺术品交易中心、动漫和互联网游戏这六大发展目标,大力发展新闻出版、文化会展、文艺演出、广播影视等优势行业。

天津市滨海新区科技创新能力居于国内领先地位,要做好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的对接,可以更多地发展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工业设计、软件服务和会议展览类创意产业。

从区域中心城市的创意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大连市“国际软件服务外包基地”成效显著。可以大力发展软件服务业、动漫游戏等优势行业。

环渤海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各省市要在把握现状,判断发展阶段,认清问题,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走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之路。

文化创意行业发展篇4

关键词:杭州 文化创意产业 融资问题

21世纪是科技兴国,人才强国的创意经济时代。党中央和国务院抓住历史机遇,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文化创意产业迎来了巨大的发展机会。杭州是一个历史悠久、具有深厚文化积淀的城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杭州市委、市政府抢抓新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先后作出了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构建“3+1”现代产业体系和发展十大产业的重要部署,制定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近年来,虽然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整体保持了较好态势,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产业发展不够协调、企业竞争能力不强、创意人才紧缺和融资难等问题,其中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杭州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一大瓶颈,尽管杭州市先后出台多项破解措施,但融资难问题仍然突出。因此,在当前形势下研究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融资问题对于加快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在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践中,“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三个概念往往被混为一谈,各省市的发展规划中也存在这三种称谓,概念的混淆导致产业规划和发展的混乱,这制约了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创意产业”、“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三个概念有相互重合的地方,但也有明显区别。按照世界通行的划分,创意产业可分为科技类创意产业(如建筑设计、工业设计、软件开发、咨询策划等)和文化类创意产业(如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艺表演、音乐、电影等);而文化产业也可分为两部分,一是传统文化产业(如传统戏曲表演、传统手工艺等),二是创意文化产业,即把人的创意融入到文化当中,涉及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艺表演、音乐、电影等行业。可见,科技类创意产业以科技属性占主导地位,不能归口为文化产业;传统类文化产业由于其创意性不强,不能归口为创意产业;文化类创意产业涉及的行业范围基本等同于创意文化产业,这是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重合部分。而“文化创意产业”应该理解为由“文化”和“创意”共同作为并列的定语修饰“产业”比较合理,即“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的总和,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融合,也是文化和科技的融合。

根据杭州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实际,杭州重点发展的行业包括信息服务业、动漫游戏业、设计服务业、现代传媒业、艺术品业、教育培训业、文化休闲旅游业和文化会展业,这样理解的“文化创意产业”能涵盖更为广阔的文化经济活动,也符合上文所提的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

二、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现状分析

文化创意产业融资主要涉及政府、金融业和文化创意企业三方面,他们虽然各自都有不同的立场、目的、职责,但是他们之间又紧密联系,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分析杭州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融资现状

1.政府政策引导

文化与资本的结合,是做大做强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自2008年以来,杭州市先后创新出台多项举措,搭建了多个工作平台,引导带动金融资本及民间资本融资支持文化创意产业。

首先,为了降低金融服务机构的风险,杭州市陆续出台了《关于鼓励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的若干意见(试行)》、《关于鼓励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的实施办法(试行)》和《关于加快推进杭州市文创产业创业板上市工作的实施意见》等三个政策文件。这些政策的出台意在支持和鼓励在杭金融机构、创业投资机构多为杭州市文创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同时鼓励和培育文创企业上市融资。其次,为了充分发挥政府对市场的引导作用,为社会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杭州市先后下发了《关于统筹财税政策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意见》、《杭州市非公有资本投资文化创意产业指导目录》等政策文件,成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据悉,从2011年起,杭州已从该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连续5年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专门投入文化创意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再次,为解决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资金供需双方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杭州市相关部门通过搭建文化创意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平台,对外集中有关文化创意企业的融资需求信息,鼓励双方通过开展“银企洽谈会”、“融资洽谈会”等活动,降低金融机构融资门槛。政策体系的逐渐完善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2.金融创新举措不断

目前杭州市文创办已经与杭州银行等9家金融机构签订了融资战略合作协议,从2009年至2011年,签约合作金融机构共为杭州文创企业提供了总数超过120亿元的贷款。合作期间,各大金融机构针对文创企业融资需求的特点,在创新融资担保方式、融资贷款产品上下足了功夫,为他们量身打造融资产品,如中国银行浙江省分行的“影视通宝”,北京银行杭州分行的“创意贷”、“智权贷”,杭州银行科技支行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期权贷款”,浙江中新力合担保有限公司、中投信托公司和杭州银行联合推出文创产业集合信贷产品“宝石流霞”,国家开发银行浙江省分行等金融服务机构牵头发起的集合信贷产品“满陇桂雨”,浙商银行西湖支行将融资性保函运用于文创领域等,这些金融创新举措切实解决了部分文创企业的融资难题,助其走出经营困境。

文化创意行业发展篇5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财政政策;产业结构;经济增长

中图分类号:F81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4)01-0092-04

随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

一、我国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支持政策

文化创意产业的形成、集聚与发展主要靠市场力量,但政府的扶持作用也不可忽视。发达国家通过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竞争力。近年来,我国也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扶持力度,出台各项财政扶持政策。

2006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等十部委(局)制定的《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对我国动漫产业进行政策扶持。其中,财政政策主要包括:中央财政设立扶持动漫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优秀动漫原创产品以及建立动漫公共技术服务体系等产业链发展的关键环节;鼓励地方政府加大投入,支持动漫原创开发;对艺术性强、创新度高、深受群众喜爱的动漫原创产品进行奖励;增加对出版、刊载、播出和演出的国产动漫产品的成本补偿;将具备条件的动漫中小企业纳入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资助范围;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可申请享受国家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有关税收优惠政策。2006年6月,国务院批准并转发财政部、中共中央宣传部《关于进一步支持文化事业发展的若干经济政策》,明确要求继续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分别由中央和省级设立基金,用于文化事业建设;继续对文化单位实行增值税优惠政策;从电影放映收入中提取5%建立“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继续设立电影精品专项资金;整合部分文化事业补助经费,设立中央补助地方文体广播事业发展专项资金,要求地方政府逐步增加对文化事业投人。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于2009年《关于扶持动漫产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对支持动漫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具体化。

2009年9月,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明确财政扶持政策:中央和地方政府加大对文化产业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补充资本金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大幅增加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体制改革专项资金规模;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研究确定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的具体范围,加大税收扶持力度。同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和《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

文化创意产业发展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人才与资金密集、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的区域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我国区域间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北京、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成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先行区域。如,2006年11月《北京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06年)》同时公布,明确了支持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与税收优惠政策;决定自2006年起,市政府每年安排5亿元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采取贷款贴息、项目补贴、政府采购、后期赎买和后期奖励等方式,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设立文化创意产业基础设施专项资金,分三年投入5亿元,用于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

二、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力度明显加大,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出台覆盖范围较广、操作性较强的政策措施。但由于文化创意产业是新兴产业,不仅对其理论研究尚不深入,在实践上也缺少较成功的经验,各地的政策也带有一定的探索性质,尚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一)财政政策扶持重点不突出

近年来,各地纷纷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但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界定不统一,大都较宽泛,包括了北京、上海、深圳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快的城市。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区域问文化资源的差异,也体现了各地的不同倾向。但文化创意产业范围界定过宽,使财政政策支持的重点不突出。

按照《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指标目录》,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相当广泛,甚至一些群众性文化事业、电子信息产业也列入其中。由于范围过大,扶持项目中,个别项目属文化产业,但创意性不足,有些项目创新性较强,但缺少文化内涵。,从调查看,融资困难、知识产权保护不力、房租压力大是文化创意企业面临的三大难题。知识产权保护属于管理体制方面的问题,知识产权是文化创意产品的核心,没有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文化创意产业就难以实现大发展。融资困难是中小企业的通病,中小文化创意企业由于经营成果难以把握,盈利来源不稳定,融资更是难上加难。文化创意企业对房租异常敏感,北京市几个自发形成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如798艺术区、宋庄画家村等,其初期集聚的主要原因在于房租成本较低,便于创业者的进入。但大城市往往寸土寸金,办公用房的购买和租用成本往往使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因此,财政资金要发挥引导性和杠杆作用,找准重点,在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解决制约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

财政政策支持范围过宽也容易助长产业雷同现象。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各地区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纷纷制定发展规划,明确主导产业。由于区域间缺乏协调,导致各地区创意产业结构存在趋同现象。以北京市和相邻的天津市、河北省为例,就有9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发展动漫产业。财政政策应支持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如果对所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都进行扶持,会使优势产业的竞争力得不到有效提升,而劣势产业本无竞争优势,政策投入也可能是无效的。

(二)财政政策针对性不够

各地区现有支持政策基本上采取“一刀切”模式,即采取一定标准,入围的企业就可以得到支持,这种支持模式更多地起到的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的作用。在一系列的标准之下,入围企业多是规模相对较大、发展相对成熟的企业,而小微企业以及处于发展初期的企业则很难得到扶持。但前者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政策扶持要么是锦上添花,要么会使企业形成“等靠要’’的思想,不利于其在市场竞争中成长;而后者竞争力薄弱,容易在市场竞争中夭折,应是政策扶持的重点。

财政支持政策缺乏针对性也与对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结构认识不清有关,且现有政策对不同特点的文化创意企业的区分不够。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产业体系,包括若干子产业,它们虽然都具备文化创意产业的本质特征,即创新性、文化性和产业性,但在市场结构、组织方式、市场绩效、外部性强弱等方面仍然存在很大差距。如,广告策划和电影制作,前者适合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后者则适合规模较大的企业;新闻出版和建筑设计,前者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后者基本上没有外部性。正因为各产业具备不同的特点,所以制定财税支持政策要体现足够的区分度。

(三)对财政补贴风险的认识不深入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干预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市场失灵,但在市场有效的情况下,政府的干预就有可能干扰市场配置资源的信号,使市场出现人为的失灵。如,原创性环节、技术含量高的行业需要政府资金支持,投资风险大的行业需要政府资金担保。而对一些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如广告业、印刷业等,依靠市场调节就可良好发展,无需政府作为重点产业来扶持。政府干预的两面性,意味着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政策支持如果不加以选择和优化,容易产生消极后果,如,有的文化创意企业可能更关心如何获得财政支持而不是去吸引客户关注,有些文化创意企业在未能形成有效盈利途径的情况下,过度依赖政府扶持,可能出现层层外包、坐吃财政补贴的问题。

三、完善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的建议

(一)明确财政政策支持的范围与重点

1.明确界定财政政策支持的范围,按特定标准适当缩小政策覆盖面,合理界定文化创意产业范围。应紧扣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性和文化性的属性,剔除不具备这两个基本属性的产业。这并不意味着要抛弃这类产业,而是没有必要对它进行特殊扶持。应遵循商品市场、要素市场的供求机制来发展壮大文化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紧密相关,它源于文化产业,但又超越文化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与高科技相结合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具有三个基本特征:一是文化性。文化创意产业是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其产品是附加创意的文化产品。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文化创意产业便是无源之水。二是创新性。创新性是文化创意产业区别于传统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如果缺少创新性,即使该产业具有文化特征,也难以成为文化创意产业。三是产业性。一些应归于“文化事业”甚至不属于“文化产业”的行业不应归人其中。如,文化保护和文化设施服务、群众文化服务属于公益性文化事业,应由财政予以保障,而不应享受产业性政策。产业性要求文化创意产业应与公益性文化事业区别开来,同时生产某种物质或精神产品的主体应与其他主体有明确的界限。如,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指导目录中,有些行业具有公益性或半公益性,并不适合进行产业化发展,如博物馆、纪念馆、一般性广播与电视服务、卫星传输服务、文化性社会团体等;有些文化创意产业的类别过于宽泛,如新闻业作为一个小类,其涉及面较宽,报刊、广播、电视等都涉及新闻业。因此,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财政政策应把范围集中于充分体现文化与创新相整合,同时具有产业化发展潜力的行业。

2.政策支持应突出区域特点,塑造比较优势。在扶持企业选择上要突出区域特色,避免与其他地区的产业雷同。区域问的文化资源禀赋不同,产业发展的侧重点就应有所不同。各区域应适当控制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数量与规模,避免“大而全”,不能有利可图就盲目推动。应在对创意产业消费市场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把握大众的文化需求,对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做好准确的市场定位和详细的发展规划,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扶持。

3.对原创能力较强的文化创意企业进行重点扶持。财政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的目标应明确定位为自主创新,将重点放在创意的形成及创意企业的孵化体系支撑方面。一方面,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创意企业管理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引导企业的资本投入,增强其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另一方面,应创造较宽松的政策环境,推动各类创意产业发展平台的孵化能力、创新能力和产业集群聚合能力的提升。如,根据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点,将政策优惠延伸到创意研发及市场转化阶段,提高研发加计扣除的比重;对创意企业进口必要生产设备给予相应优惠;允许符合条件的创意企业按其销售收入提取一定比例的创意开发基金,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

(二)增强财政扶持政策的针对性

应从实际出发,在文化创意产业范围内,选择优先发展的重点,并采取多种措施予以重点扶持,力求在一定时期内形成优势行业。可按企业成长阶段进行针对性扶持。企业发展初期,资金少、规模小,从银行等金融机构得到贷款的可能性小,融资的途径和方式有限,这类企业应是财政资金扶持的重点。随着企业规模和实力的壮大,企业的融资渠道也相应拓宽,尤其可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支持,使企业用较少的成本获得大量资金。处于成长期的企业应以银行信贷等间接融资为主。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具备在资本市场融资的条件,可考虑上市融资,在短期内迅速扩大资金规模,在合理运用资金的基础上,使企业成长产生质的飞跃。

文化创意产业可细分为核心产业、产业和边缘产业,应以此进行分类支持。核心产业中创意主体占据重要地位,主要包括广播电视电影业,广告会展业,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休闲娱乐六大产业。这六大产业在文化创意产业五大主体(创意主体、制作主体、传播主体、服务主体和延伸主体)中,最能体现“创意”这一核心特征,充分体现了文化创意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基本特点。这类产业应是财政扶持的重点。产业主要有文化旅游业、新闻出版业。这些产业的规模和产值都在整个文化创意产业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但由于这些产业的“创意性”较弱,市场化程度有待提高,尤其是新闻出版业的管制还较为严格,应将其列入产业。边缘产业主要由传播服务及相关服务业构成,包括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提供辅助服务的各种相关支撑机构及使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所需的各类基础设施和配套机构,文化科技与科研、文化经纪与等。对于边缘产业,当前应以规范为主。

文化创意行业发展篇6

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简述

进入21世纪,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得到深化发展,然而文化创意产业在国际上有着不完全相同的命名与内涵。目前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英国、美国、日韩等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英国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鼻祖,注重创新的内核,使用“创意产业”的概念;美国更加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有着完备的法律体系和市场运作体系,因此美国倾向于“版权产业”的说法;日本将文化类的产业称为“内容产业”;法国、韩国等国家使用“文化产业”的概念。北京市结合自身经济发展特点,由北京市统计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明确使用了“文化创意产业”的说法。

自2006年北京市政府制定将文化创意产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的战略规划以来,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并呈现出广阔的发展空间。北京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自2004年起步,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到2014年,增加值从613.6亿元跃至2794.3亿元,实现大跨度发展。至2014年,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稳步发展,规模持续扩大,支柱地位进一步加强,全年实现增加值2794.3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1%;规模以上文化创意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平均人数为109.7万人,同比增长2.2%。

数据来源:北京市统计局网站历年年鉴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以集聚式发展为特点,由北京市政府分四批认定了30个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些集聚区是整个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30个集聚区分布在北京市16个区县,其中朝阳区以8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居于榜首,海淀区有3个,其余各区1-2个不等,从地理分布上来看,集聚区主要集中分布于主要城区,远郊区县大部分只有1个集聚区。而从2014年开始,北京市政府在原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基础上,提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发展的新规划。北京市政府在2014年5月印发了《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年)》,之后在“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在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和部级产业基地、园区的发展基础上,统筹整合资源,着力优化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这标志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步入了“功能区”引领的新时代。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演变

2004年以前,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属于无统筹时代,由于没有明确的概念定义,政府并没有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明确的政策定位和政策支持。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文化创意产品日益成为人们生活需求的一部分,文化、科技、艺术等多种业态的文化创意产业不断新生,北京市对于文化创意产业开始进行规划。2004年以后,文化创意产业进入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目录》,国家对于文化产业开始重视和发展,北京市也加强了文化创意产业的关注与支持,先后成立了中关村文化创意产业先导基地等园区,政策扶持也以原有的园区为对象。至2006年,北京市政府开始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有统筹的规划,开始进行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认定,截至2013年,北京市分四个批次共认定了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这一阶段是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大规模发展的结算,政府的政策从原有的园区支持演变为主动规划、引导发展、集聚引领,对集聚区的文化创意产业进行重点的扶植,充分发挥集群效应。

从2014年开始,北京市进入了“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时代。原有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划定,局限与某个区县内,而功能区打破了区县的界限,有些功能区呈现了跨区分布的特点,以业态的发展方向和功能的共性为界定。新的政策是在原有政策的基础上衍生而来。北京首创了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为全市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化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各集聚区纷纷进入发展瓶颈,园区容量受限、同质化严重等问题愈演愈烈。为了打破现有的格局的局限,北京市政府提高了站位,从全市的角度,重新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整合,在原有基础上形成20个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以“文化+科技”融合与“文化+金融”融合为两条主线,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多种业态发展。

三、新常态给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带来的机遇与挑战

2014年5月,在考察河南的行程中提出:“中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此后,“新常态”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代名词。“新常态”是经济学范式转换、经济模式转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新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全国经济增长从高速转为低速,经济结构在不断优化升级,同时,原有的粗放型增长出现了明显的要素性转变,从资源、投资等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是一个深刻变化、持久维持的状态,是整个经济结构进行优化、转型、升级的过程。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北京市的经济发展同样存在着“新常态”的挑战。“调结构”、“产业升级”等说法已有数年,在“新常态”的定义下,经济发展的新模式的重点是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内核是“创新驱动”。作为高附加值、创新驱动的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在新的背景下,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进入“新常态”背景,传统产业已经呈现相对饱和的状态,新产品、新业态大量涌现和融合,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概念引领“创新”成为新经济环境中的发展内核,“双创”将改变过去缺少创新、以模仿为主的发展方式,将创造力提升为当下最重要的发展引擎之一。而文化创意产业正切合了这种新常态发展的需求,文化创意产业的创造力和活力正是其发展的优势,因此,文化创意产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近年来,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以政府规划和引领为主,其发展的政策环境在不断的优化,而政策环境的支撑也是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主要力量。北京市认定的30个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只有三个集聚区是自发形成,分别是北京798艺术区、宋庄原创艺术与卡通产业集聚区和北京CBD国家传媒产业集聚区,其余的27个集聚区中,政府主导建设的有17个,包括中关村创意产业先导基地、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中国(怀柔)影视基地、北京时尚设计广场等,剩下10个集聚区是在原有资源和产业的基础上进行升级而来,包括前门传统文化产业集聚区、北京(房山)历史文化旅游集聚区规划建聚区、北京古北口国际旅游休闲谷产业集聚区等。在政府的主导规划和引导升级政策之下,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带动全市的文化创意产业迅猛发展。而在新常态下,文化创意产业除了政策引导,更需要不断强化内功,使其增长的内在动力成为发展的主要推手,在市场需求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中,更加适应新常态下的市场发展态势,在既有的发展模式和发展理念下,发现新的创新点和增长点,能够不断升级或是转型,充分利用新常态下的新思路,如互联网+、创客时代等新概念,为应对新常态下的市场冲击与挑战做好充分的准备。

四、“新常态”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须立足当下,放眼未来,以多种融合为基础,实现新的跨越。

(一)把握市场动向,适当“去政府化”

当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以政府为主导,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政府的确功不可没,但任何产业的发展要经得住市场的考验。文化创意产业更多应以市场为主导,政府应当以公共秩序维护者、公共服务提供者的身份,引导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为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完善市场秩序,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形成良性发展的大市场环境。

(二)加强业态融合,注重“互联网+”

互联网全面渗透人们的生活已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发展相对成熟还是初期建设的文化创意产业,充分利用互联网、进行“互联网+”式的发展是大趋势。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8年,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加强融合力度,在现有的与科技和金融融合的发展主线下,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特点,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多业态模式。

(三)优化集聚发展,完善产业链

新常态下,已成集聚发展态势的文化创意产业要不断优化现有发展模式,在产业内部进行深度结构调整,使集聚发展的效应更加凸显。从集聚区到功能区的转变,文化创意产业的集群突破了行政区划界限,目的就是让集聚区能够打破现有固态竞争格局,形成外部互动,使现有集聚的产业能够更好的融合多种业态,完善产业链,通过龙头企业或行业的带动,促进其上下游关联产业共同发展,提升功能区的整体活力。优化集聚发展,还要注重品牌打造,形成品牌效应,让集聚效应实现最大化。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北京圈

当前新常态下,国家提出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快于天津市与河北省,而其辐射力度也应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得到长足发展,力求打造出以北京为核心的“北京圈”文化创意产业格局。从市场上,实现三地融合,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输出能够拥有更广阔市场;从合作上,三地可形成“比较优势”,各有侧重,避免扎堆发展形成恶意竞争;从发展上,拓展融资渠道,为企业发展注入更多资金支持,同时拓展交流渠道,使三地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成组合优势,向全国进行辐射。(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 张炜,姚海棠.试析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影响因素[J].北京市社会科学2011,(3):20-25.

[2] 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Z],2016.

[3] 管怡舒.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从集聚到功能的转变[J].城市文化2015,(4):127-128.

文化创意行业发展篇7

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是旅游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基于此,从分析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与必要性入手,探讨两大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提出推动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建议。

关键词:

经济新常态;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融合

新常态下,旅游业正在成为新的增长点。国发〔2014〕31号文件《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依托当地区位条件、资源特色和市场需求,挖掘文化内涵,发挥生态优势,突出乡村特点,开发一批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2017年1月12日,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在《积极实施“三步走”战略奋力迈向我国旅游发展新目标——2017年全国旅游工作报告》上明确说明,“515战略”实施以来,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积极推广‘旅游+’等模式,推进旅游业与农业、林业等深度融合”。乡村旅游仅依靠产业规模的扩建、配套设施的完善等方式进行发展,已经不能适应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势在必行。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

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明显呈现出原创力不足,其衍生产品的价值不高、产业链不完整等问题。近年来,我国学者对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机理、路径、模式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理论与对策。以“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为词频在CNKI中文知网文献数据库中进行检索,共找到20条相关结果,关于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有6篇,关于乡村旅游与新农村建设的有4篇,关于乡村旅游资源和旅游开发的有7篇,关于乡村旅游产业和产业链发展的有3篇。其中,李霞对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进行了策略研究;张曼婕研究分析了贵州省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之间的互动与融合发展状况;张硕等提出了北京乡村旅游与创意产业互动发展的途径;李霞提出了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在产业链各节点上的融合建议;赵华等从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当前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不难看出,目前我国对于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第一,没有统一界定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后所产生的新业态的名称和概念,难以准确把握这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水平、规模和效果。第二,集中于初步描述和探索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现象,倾向于对这两大产业融合的宏观策略进行探讨,侧重于理论研究,实证研究和应用型研究较少。第三,没有深入研究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机理、路径与模式,还需进一步做理论和实证的重点探索。因此,研究经济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一)转型升级、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旅游+”时代下,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逐渐由原本依靠要素或投资驱动向依靠科技创新驱动转变,乡村旅游需要全域化、特色化、精品化发展,为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衍生出新的旅游业态创造了天然的基础。为适应当前大众旅游消费升级的特征,乡村旅游的转型升级,应依托乡村生态,融入文化灵魂,突出农耕生产,体验乡村生活,打造乡村旅游的升级版。要立足地区实际,挖掘特有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实现乡村旅游的特色化、差异化、个性化、人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便是一条有力的发展路径,文化创意产业可将原有的乡村文化进行再挖掘,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主题产品,最大程度地发掘出农业的多元化功能。另外,文化创意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将乡村文化资源、场景创意等进行商品化、市场化开发,利用乡村旅游产业手段实现文化资源的商业增值,开辟一种乡村文化资源产业型发展的新模式,使文化创意产业在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中实现效益最大化,改变文化创意产业传统的生产与消费模式,扩展其附加价值,完善和延长其产业链。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最终将带来乡村旅游的巨大发展,也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最佳手段

201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31号)中指出“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扎实推进乡村旅游富民工程,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2014年1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旅游局等七部门共同启动乡村旅游富民工程。2016年8月,国家旅游局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门下发《关于印发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行动方案的通知》(旅发〔2016〕121号)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力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带动全国25个省(区、市)2.26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230万贫困户、747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通过实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使全国1万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年旅游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贫困人口年人均旅游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新常态下,乡村旅游目前普遍的一家一户的零散经营模式,在食品卫生、服务水平、安全甚至环境污染等方面的弊端日益凸显。以发展乡村旅游来实现精准扶贫,就是要把各种旅游资源整合起来,重塑乡村经济产业结构,延长乡村经济产业链。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可以解决乡村旅游景区建设城市化、产品单一雷同、环境污染、缺乏科学规划等问题,将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小城镇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等紧密结合,打造出能够实现旅游精准扶贫目标的特色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精品,加快文化创意型乡村旅游的良性发展。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可以优化乡村旅游产品的结构,加快休闲农场、房车营地、乡村民宿、艺术村落、乡村庄园、乡村博物馆和市民农园等乡村旅游新业态类型的发展,扩展乡村旅游产业链和产业面。再通过吃、住、行、游、购和娱等旅游基本要素的本地供给,为当地村民提供更多参与开发建设、旅游服务、经营管理、发展决策和利益分配等各个环节的机会,实现当地村民收益的最大化,扩大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的“造血”功能。

三、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瓶颈

乡村旅游可以为文化创意产业提供更加丰富的创意素材,提供更具特色的创意环境,提供更为广阔的创意空间,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可以实现乡村文化多渠道、多层面的表达,倍增产业效益,实现产业集聚和区域优势。但是,当前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还面临着不少的瓶颈。

(一)缺乏整体规划,联动发展不足

文化创意是一种再造与创新的文化现象。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将乡村沉淀已久的民俗文化加以创新,以不同的文化创意物质表现体现乡村文化内涵,使乡村旅游开发,联系创意生活,让原有的村落以现代形式彰显。只有依托乡村文化底蕴而发展,才是文化创意的重要展现,才能带动相关区域和产业经济的发展。然而,由于我国大多数村落的发展模式都较为单一,造成村庄的生活模式只适合于当地村民,真正融入乡村的艺术家和扎根乡村的文化创意产品较少,真正受益的村民不多,区域联动发展不足。要想让艺术家与原住民共生共融,文化创意产品独具特色,还需要村落的整体规划,甚至区域的整体规划,在尊重原生态、原风貌的基础上,促进艺术家与原住民的共生共融,让村民更多受益,让艺术家更接地气。

(二)产业链不完整,发展后劲不足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需要进行农业生产创意、乡村生活创意、乡村景观创意、乡村功能创意、农产品科技创意和乡村旅游品牌创意,助推乡村旅游方式从“旅游”到“生活”的转变。然而,当前我国引入文化创意开发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大多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复合其他相关产业共同发展力度不够,产业链过短,没有形成多种新的旅游业态和旅游产品。只有提升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空间,全面打造集文化艺术展览中心、农事生产销售、主题酒店、特色餐饮等多种业态为一体的乡村文化创意产业园,重点发展一批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农业公园,构建统一的乡村创意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的互融与共荣,用文化创意发掘乡村文化、表现乡村文化、营销乡村文化。

四、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策略建议

(一)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的路径

用文化创意推进乡村旅游产品研发和产业融合,可形成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如何将原有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及传统民族习俗等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融观赏、考察、度假、学习、参与、娱乐和购物于一体,提升乡村文化创意旅游的市场化运作能力,是乡村旅游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应走一条基于资源特色的差异化融合发展路径,不同资源类型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其产业融合发展具体路径与发展重点均应有所不同。不同地区都应找准自己最独特的资源优势,培育乡村文化创意旅游新业态,形成特色鲜明的乡村文化创意旅游产业格局。如农业资源优势突出的地区,应重点发展创意农业旅游,一方面提高创意农业的科技含量,集约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作物产品,完善创意农业生产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开发体验型创意农业旅游产品,让游客回归自然,感受田园生活的乐趣,并充分发挥出创意农业旅游的科普和环保教育功能;历史建筑资源优势突出的地区,应重点关注历史文化的深入挖掘,彰显自身特色,在规划中坚持对自然肌理和历史文脉保护的基础之上,进行历史文化教育旅游、生态旅游的开发;节庆资源优势突出的地区,应重点发展特色文博和主题文化旅游节,大力开发农业的绿色、环保、休闲、体验和示范功能,开展各类乡村体验特色活动。

(二)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建议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要通过文化元素推动产业结构多元化,从文化创意、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建设、渠道建设和个性化等多方面提升乡村文化软实力,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优美产业,推动生态建设、创意农业、观光体验同步发展。

1.分圈层差异化发展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应按照城市、近郊、远郊3个圈层来差异化发展。城市圈层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氛围为主,在适宜区域发展景观创意农业。近郊圈层以休闲农场、乡村庄园、市民农园等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重点,发展社会生活功能型创意农业;远郊圈层以设施农业、精细农业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农产品,兼顾创意生活功能。近郊和远郊在发展乡村文化创意旅游时,当前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有所不同,如近郊首先要解决交通和停车问题,而远郊则更关注资源的核心竞争力差异。但不管哪个圈层,都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和配套,突出体验性、娱乐性,做到精致化、生态化。

2.分区域功能化发展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时必须进行区域功能划分,哪些是当地原住民的保留区域,如核心生活区域,游客不得前往,也没有前往的兴趣;哪些是游客的专有区域,主要进行乡村文化体验、娱乐;哪些是原住民和游客的共有区域(分享区域),既能为游客提供各项旅游服务体验,又能为原住民所用,甚至参与文化创意旅游的开发。只有增强原住民的认同感,原住民的参与也才会有持久的动力,乡村文化创意旅游产业的发展才可能有持续的力量。

3.规划先行,过程管理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必须要先进行整体规划,将一切可能出现的原住民与游客之间的文化和利益冲突问题事先解决,尤其是大量游客到来之后不能给原住民带来生产和生活上的不便,在乡村文化创意旅游实施过程中还要做到管理上的平衡,使游客和原住民的幸福感都得到保障。然后,将原有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事生产活动及传统民族习俗等资源进行再挖掘,开发出独具特色的主题产品,将创意设计、广告营销、零售流通、管理培训等前瞻性地融入乡村旅游价值链产生的每一个环节。

4.注重新媒体营销

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必须注重渠道建设,包括官方渠道、民间交流渠道和网络渠道等。乡村文化创意旅游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乡村生活创意产业。乡村的生产创意、生活创意、景观创意、功能创意、科技创意、产业创意和品牌创意都要通过官方渠道、民间交流渠道和网络渠道向外传播。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当下,越来越多的游客通过微信、微博、论坛等社交媒体获取旅游信息,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将成为乡村文化创意旅游营销宣传的新阵地,通过社交媒体将乡村优美的意境和养心养美的场景传递给游客,是一种情感营销。总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就是走一条生态、悠闲、慢拍的生活方式发展之路,发动民众的创新力量,形成叠加的经济和社会效应。

参考文献:

[1]李霞.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2]张曼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4(14):3430-3433.

[3]张硕,吴上上,陈跃雪.北京乡村旅游与创意产业互动发展研究[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4(3):83-86.

[4]李霞.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研究述评[J].科技咨询,2014(2):220,240.

[5]赵华,于静.新常态下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问题,2015(4):50-55.

[6]王璇璇.苏州文化创意产业与乡村旅游产业融合模式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24):28-29.

[7]于莉.乡村旅游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运作模式研究[J].中国商贸,2010(26):156-157.

[8]金虹.文化创意产业参与乡村旅游的建设模式及运作机制研究[J].农业经济,2016(8):32-34.

[9]康杰,杨欣.文化创意视角下乡村旅游开发的策略[J].农学学报,2015(5):136-140.

[10]罗光华.“互联网+”背景下文化创意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及升级对策研究——以贵州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11):231-236.

文化创意行业发展篇8

关键词:文化创意产业;特点;措施

1 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及特点

“文化创意产业”又称“创意经济”、“创意工业”,是一种在全球经济、技术与文化背景中发展起来的,推崇创新、强调依靠人的创造力、技巧及天赋, 来创造财富、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形式。

从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界定中,我们可以知道,文化创意产业首先是一种产业,它必须具备产业的共性,在生产、交换、流通和消费四个环节顺畅运作,有较好的发展环境和相对完整的法律保护体系,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并拥有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另外,它还具有其特殊的内涵。

1.1 文化需求性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著名的层次需要理论指出,当人的缺失性需要得到满足之后,人的发展性需要就被上升到更高的高度。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纯粹的物质性和经济性的需求就会相对减少,文化性的精神层面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成为社会的普遍现象。文化可以说是发展创意产业的灵魂。文化创意源于文化并高于文化,是对文化资源创造性的开发和利用,是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渗透力、影响力的拓展和挖掘。创意产业正是有了文化,才显出了灵气和品位,从而才有有了更强的竞争力。

1.2 技术创新性

文化要展现自身的巨大价值,单靠传统的传播方式是很难的,必须依靠技术手段进行加工处理。文化创意产业是把与文化有关的信息服务技术都纳入其范畴,借助于高科技对传统文化资源的再创造、再提高、再包装,而非简单的复制。可见,技术创新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关键,它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创新方式和创新渠道。

1.3 收益高额性

文化创意产品,不同于普通的商品,是用于满足消费者的多样性和特殊性需求,涵盖了科技和文化的因素,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较高的附加价值。同时,好的创意能够大幅度提高企业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并使许多传统产业和传统产品焕发新的生机,获取高额利润。

2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2.1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优势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而相应的教育水平及科研投入也在不断地增长,这对我国加大对文化创意产业的投入具有很大的意义,它可以创造适宜创意产业发展的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创意人才增多,一方面有利于推动创意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对创意产品产生了更多的需求;另外,拥有13亿人口的大陆市场,潜力巨大,易于吸引各种创意产品;最后,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以及低廉的生产成品也是其发展的一大优势。

2.2 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劣势

   我国的起步较晚,创意观念较为落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沿海与内陆对创意产品的需求不同;政府的政策扶持力度相对薄弱,创意产业政策保护确定;创意人才的相对匮乏使得大陆的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相对不足,产品的竞争力不强;另外,企业缺乏长远的发展战略和整体规划也是其一大劣势。

3 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3.1 成立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机构

至今为止,我国还未明确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机构,创意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自发状态,这样,其发展就会受到制约,难以形成系统化、规范化以及规模化的产业体系。因此,我们应该加快组织机构建设的步伐。笔者认为,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政府管理机构至少应具备以下几个方面主要职能,包括:基于本国实际,以国际化的视野,合理规划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引导其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明确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科学划分文化创意产业体系;制定文化创意产业的行政审批手续,完善文化创意产业市场规则;建立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行业协会,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务;形成各省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意见和要求。总之,政府应当全面加强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着力理顺产业体制, 积极打造适合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制度平台, 从而形成成熟的文化创意产业链, 培育出有国际影响的文化创意品牌。

3.2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

最大限度地整合各个地区的资源,建立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形成区域文化创意产业链,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是一条重要的国际经验。创意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载体,不仅仅是传统的旧厂房与艺术家的简单组合,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模仿外国的做法,而应该以现有的地区资源为基础,加强行业间的协调合作,从完善创意产业链和优化资源配置出发,进行系统、科学的规划和资源整合,建立起具有地区特色的创意产业园区。该园区应包括从事文化创意设计、技术支持、人才培训、产品生产与交易、信息咨询等方面的企业的集合体。上海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走在全国的前列,我们可以借鉴。上海市政府通过整合当地资源, 制定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目标及策略,逐步形成以“上海市创意产业中心”为平台、各个设计创意产业园区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架构。比如上海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区就结合了浦东软件园,整合分散在各区的动漫和网络游戏业、多媒体内容产业和影视后期制作业,集中体现了“研发、培训、孵化、展示、交易”五大功能,形成优势,实现共赢。

3.3 提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必需的资金支持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缺乏充足的资金支持,一切的发展都只是空谈。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投资主体相对单一,需要进一步拓宽投融资渠道,这可以从两方面来实行。一方面,设立政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引导基金,放宽贷款政策,为文化创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政府可以通过设立引导基金,降低新兴文化创意企业贷款利率或进行政府贴息,支持区域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扶持符合区域发展定位及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做大做强,塑造区域文化创意知名品牌。另一方面,完善投融资环境,吸引企业、民间和外商资本投入文化创意产业。通过制定吸引文化创意产业投资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对创意产业进行投资经营, 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到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中来,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化,从而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形成集聚的效应。

参考文献

[1]王素弯.台湾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j].经济前瞻,2006,(9).

[2]李非.论两岸创意经济的发展和合作[j].台湾研究•两岸经贸,2005,(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