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8篇

时间:2023-09-01 09:18:46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篇1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素材积累

1.注重写作素材积累

(1)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是写作的基础,要想更好完成写作任务,提高写作水平,重视语言材料积累是必要的。教学活动中,任课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写作素材的储备量,从而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加以灵活应用。可以让学生利用摘录本、剪报本等形式,在阅读中增加素材积累。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和警句,仔细品味课本中的优美词句和精彩语段,适当加以背诵,以加深记忆,从而储备更多的写作材料。还可以让学生模仿精彩片段进行仿写,通过仿写逐渐提高写作水平,掌握写作技巧。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工作,让学生扩大阅读量,通过日常积累,丰富写作素材,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从而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应用各种语言材料,顺利完成写作任务,提高写作水平。

(2)生活感悟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写作离不开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因此要注重对生活的感悟和积累,为以后更好进行写作奠定基础。注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感悟生活的习惯,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从中挖掘素材,在写作中灵活应用。任课老师应该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增加自己的体验和生活感悟;鼓励学生投身于大自然,亲近自然,陶冶情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发现生活和感悟生活。灵活采用这些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丰富学生的感受,增进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为写作注入灵感,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1)调动学生写作兴趣。教学中应该精心设计每堂课,综合采取有效对策,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有效投入写作活动中。可以利用讲故事、播放视频等形式,将学生带入写作之中,唤起学生对作文的热情。

(2)重视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勤于思考,认真领悟生活。

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让学生回归自然,感悟生活,完成写作任务。例如,春天到了,可以带领学生去田野感受生活,观察麦田、小草、桃园、梨花等,用自己的感悟和语言描绘所见到的春天,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写出真实的内容,表达真实感情。这样,学生能描绘一幅幅春意盎然的图画。还要善于抓住重点,增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取得更好的写作效果。还要引导学生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仔细观察生活现象,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加深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写作中顺利完成写作任务,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取得更好的写作效果。

3.表达学生真情实感

(1)善于表达情感。写作是情感表达的过程,要让学生热爱写作,表达真情实感,更好完成写作任务。让学生养成写日志的习惯,将生活的点滴计入日记,增加素材积累,丰富人生阅历,逐渐对写作形成积极认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倡导学生为真情而写作,激发学生健康的情趣。引导学生留意生活,搜集生活中的话题,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用真实的感情完成写作任务,打动读者,有效提高写作效果。

(2)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初中学生的写作基础、知识接受能力存在差异,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特长,尊重学生个性,让学生更好完成写作任务。要注重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写作能力,能根据题目写出具有个性的人、物、景。对基础好的学生,应该精心设计具有创造性和有一定难度的作文题目,让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用新和奇两个标准来衡量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对基础较差的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他们更多鼓励,培养其自信,使其取得进步,提高写作水平。

新课标对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提出更高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更应该顺应新课标的要求,实现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另外,还要改进教学评价方式,注重应用激励性评价语言,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学生自信,从而提高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篇2

【关键词】新课标理念 初中语文 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3-0106-02

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还在影响着很大一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他们对文本教材不作过多的钻研,对教学方法也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自然就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长期下去,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完全失去兴趣,其负面影响堪忧。如何在新课标理念下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 与时俱进,转变教学理念

1.明确课堂定位——让学生“我的课堂我做主”

作为教育改革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语文新课标再次强调了“教”与“学”的关系,作为教师应明确自己在课堂上的位置,坚持做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加强一种认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在教师备每一堂课的时候,都应以“学生学习活动”为核心设置教学环节,设计教学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领下,发挥最大的潜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活动轻松、愉悦起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

2.认真研究教材,创造性地达成教学目标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但它却是最容易被教师忽略的教学“伙伴”。在提高教学成绩的压力下,很多语文教师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盲目的“题海战”中。真正落实到课堂上的全新教学理念,只剩下“为提问而提问”的所谓教学模式,对学生探索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毫无益处。其实,“磨刀不误砍柴工”,教师教学从研读教材开始,对所教内容做到心知肚明,融会贯通,取舍自如,拓展有度。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明确教学目标,创造性地完成教学过程,在此环节上“教无定法”,只要符合学情,能达成教学目标,教师可以运用创造性的方法,如学案教学、实践教学、影像教学、空中课堂等。

3.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传授中,给予学生具体的方法指导

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如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后拓展延伸,扩展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从而避免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因为追求“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进行问题多而杂、启而不发的“满堂问”,进行浅层次而不着边际的盲目讨论。应重视实在的教学内容,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而不是忽视学情、生搬硬套、机械操作地进行教学,并盲目进行评价或不作评判的模棱两可的评价。

4.学习并熟练掌握多媒体教学手段

新课标背景下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也包括对新兴教学手段的学习和运用,多媒体教学就是其中之一。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就在于它赋予了课程更强的可感知性,学生通过影像、图片,更直观地了解了文字背后的内容,辅助了学生的思考和联想,如在《苏州园林》一课中,借助介绍短片,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了苏州园林的布局结构,对课文中的描写更容易理解,对“说明”这种表现手法的特点也更容易把握。

二 继承传统,寻求新型教学模式

1.课堂提倡参与式的学习

“参与式”学习的基本要素,首先是学生为主体的课堂,其次是多层次、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再次是学生充分的活动时间。如在苏教版七年级上第四单元《民俗风情》中《本命年的回想》一课的教学设计,教师在备课时,围绕教学目标,设置了“聊年趣——品年味——说年事——悟年情”的教学环节,在课堂45分钟的时间里,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了旧时过年的趣事;在复述年事的过程中,品尝了旧时过年浓浓的年味;从课文中走出来谈谈现在自己是如何过年的;结合两个时代不同的过年方式,写写“年”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意义。在整个上课过程中,学生围绕“年”这个主题进行听、说、读、写,每个人都能完成任务,此过程既锻炼了语文综合能力,也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2.课外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语文实践活动

语文学习仅仅依靠课堂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是必要的补充。语文实践活动通常是围绕语言学习的基本能力展开的,首先是“读”,读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还是智慧的积累、感情的积累,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其次是“写”,摘抄、日记、周记都是可以选择的方式,学生利用摘抄积累语言,练习表达;通过日记、周记去记录日常的生活,培养自己观察生活的能力和语言表达的能力。再次是“说”,苏教版教材当中出现了“口语交际”的板块,教师可以根据内容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表达。教师还可以配合教材讲述的需要,举行辩论赛、演讲比赛等,创设“说”的环境和主题,让学生在表述中增强语文的综合能力。

3.开展思维激发教学,激励学生发挥自主性、独立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思维激发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当点拨和提示下,对课文(作品)进行研究性的阅读,通过独立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有效信息,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应用文本中学会的有关知识去了解生活,深入研究生活中相关的事物,从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种学习活动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偏重记忆和理解,使学生成为知识灌输对象的状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养,进而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篇3

关键词:新课标 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的教学策略主要指对语文教师的教学进行深入探索与改革,同时以新课程标准作为基础,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通过改进老师的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写作习惯,从而改善中学生对写作的厌倦,强化中学生的写作自信。

一、运用创新思维进行作文教学

传统语文作文的教学方式在写作理念和内容及方法等多方面,严重制约着教师开展语文作文教学。以往的语文作文教学方式,在对待任何一个作文题材时都会比较严肃,过度强调构思新颖与用词华丽及主题必须宣扬真善美[1]。此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与创造能力的发挥。因此,教师一定要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同时要有大胆探索与独立思考的精神,而且在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利用这种精神去影响与鼓励中学生充分发挥创造能力与发散性思维。比如在进行《我的好朋友》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对写作对象进行讨论,其中学生认为不但可以写小时候的伙伴,还可以写现在的同桌与同学及校外朋友。而教师还要鼓励中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想象力,以原有好朋友为基础,运用自己心目中好朋友的具备的标准去塑造自己新的好朋友。此种教学方式充分发挥了中学生的创造力,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空间构思平台,不仅尊重了中学生的内心世界,还降低了学生对语文写作的束缚,从而使作文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

二、强化情感教学法的运用

在传统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是教学与学习的关系,教学方式常常是传授模式,课堂教学通常也是依据教材的编排进行的,在作文教学课堂中缺少情感元素。但是在新课程标准下,要求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一定要具有情感元素。因此,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一定要提倡情感教学[2]。第一,教师要向中学生展现自己激情的一面,这样在语文作文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运用情感呈现出语文作文的人文性。教师唯有运用自己激情的一面,才可以激发出中学生的语文写作情感,使学生产生学习语文写作的浓厚兴趣,进而使学生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语文课本知识与作文写作中。第二,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融情。其中情字就像学习与教学的催化剂,利用情可以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从而沉浸在教材知识与作文写作中。例如在进行《我的母亲》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对自己母亲与教育进行描写,进而引导学生进入母爱与爱母亲的情感情境中,然后教师运用多媒体技术播放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或是相关优秀作文,使学生们深切体会到母亲的真爱,同时感受到母爱的伟大。最后在引导学生学习《我的母亲》,而且指导学生运用写作防范与技巧,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三、强化实践教学法的运用

以前,教师常常根据教材内容与作文课本知识完成教学,极少重视语文作文教学方法的实践性[3]。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初中语文的作文教书一定要重视教学的实践性,根据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况,以学生在社会中的生活实践为出发点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语文的作文课堂上充分感受实践,并且在实践中可以联想到语文教材知识与作文写作感想。例如,在《故宫博物院》的知识与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故宫博物馆相关的段视频,使学生真实的体会到故宫博物馆的具体情形,通过视频亲眼看到故宫博物馆的宏伟与华丽,然后让中学生自己以文章的形式描绘故宫博物院的相关情境。再比如,在进行《大自然的语言》文章教学与课后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到大自然中,充分体会大自然的气氛,然后学生亲手动笔描述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最后在回到课堂上进行课本知识的学习。而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讨论与评说大自然具体存在哪些语言以及大自然主要利用什么实现信息的传递?教师让中学生进入大自然中,亲身体会大自然的信息传递模式与感悟大自然的说话方法,并且结合教材进行知识的学习。在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过程中引进实践教学方式,可是使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切身感受到教材内容关系到的知识点,经过自己的写作练习,可以充分激发中学生学习教材知识与写作的兴趣及积极性,从而提高语文作文教学质量[4]。因此,在新课程标准影响下,一定要对现有初中语文的作文写作教学方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广泛运用实践写作教学方法,使学生可以在实践过程中进行写作与学习,还能在实践过程中体会知识的重要性,进而充分激发出中学生对语文的作文写作积极性与热情,提升语文作文课堂教学的活跃度。

结束语:

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在新课程标准的影响下,面临着教学理念的改革与课堂的改革。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下的应试作文为主要目的,主要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与抒发为重点。为了满足现代化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语文作文教学质量更高。因此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一定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全方面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更为积极地进行语文作文学习。

参考文献:

[1]薄健强,赵妍,薛燕.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探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8).

[2]孙金梅,王振伟.作文教学中创新精神培养新探[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2,(11).

[3]于春洋,胡云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情感体验[J].教育科研论坛,2013,(10).

[4]曹文波,张泽军.初中语文新课程教学浅析[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2,(10).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篇4

关键词:语文 教学观念

纵观目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传统的“串讲加解释”教学结构模式,还在影响着大部分的初中语文教师。对教材不作过多的钻研,对教学方法不作过多的科学选择,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多,知识就自然会被学生接受和掌握。长期如此,老师的“一言堂”既剥夺了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又束缚了他们的创造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势必形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两难的局面,最终导致学生完全放弃对语文的学习。其负面影响是可想而知的。怎样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来进行“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语文综合性学习成为“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我认为可以从先学后教,在课堂分组合作阅读文本和思维激发教学上进行尝试。

一、先学后教,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1.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语文教育来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语文教学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学习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境地,对新时期教育是极不利的。应把握新的课改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起始年级“闪亮登场”的机会,来更新我们的思想,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武装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丰富我们今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2.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先学后教”式教学方法。学生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一堂好课,犹如画家画花,独画一枝,留点天地,让欣赏者去遥想;象诗人作诗,言有尽而意无穷。能够较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率。这里,教师只是启发、引导,该导时导,当讲处讲。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3.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是智力的开发者,是信息的提供者,是意义的建构者,传统观念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从此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更新,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上分组合作阅读和思维激发教学的尝试的关键。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活动轻松、愉悦起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二、合理分组,合作阅读,培养学生集体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合作是人类相互帮助完成任务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及知识经济的即将到来,需要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不但要有竞争的意识,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需要有合作生存、合作发展的意识。语文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需要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取长补短。从而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开展思维激发教学,激励学生发挥自主性、独立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思维激发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当点拨和提示下,对课文(作品)进行研究性的阅读,通过独立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有效信息,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应用文本中学会的有关知识去了解生活,深入研究生活中相关的事物,从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体验、理解和应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种学习活动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偏重记忆和理解,使学生成为知识灌输对象的状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养,进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这种教学活动在课堂上的基本操作是这样的: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篇5

(1)语言材料积累。语言是写作的基础,要想更好完成写作任务,提高写作水平,重视语言材料积累是必要的。教学活动中,任课老师应该鼓励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丰富写作素材的储备量,从而在写作过程中可以加以灵活应用。可以让学生利用摘录本、剪报本等形式,在阅读中增加素材积累。积累自己喜欢的格言和警句,仔细品味课本中的优美词句和精彩语段,适当加以背诵,以加深记忆,从而储备更多的写作材料。还可以让学生模仿精彩片段进行仿写,通过仿写逐渐提高写作水平,掌握写作技巧。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工作,让学生扩大阅读量,通过日常积累,丰富写作素材,积累丰富的语言材料,从而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灵活应用各种语言材料,顺利完成写作任务,提高写作水平。

(2)生活感悟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写作离不开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因此要注重对生活的感悟和积累,为以后更好进行写作奠定基础。注重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和感悟生活的习惯,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身边的人和事,从中挖掘素材,在写作中灵活应用。任课老师应该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种活动,增加自己的体验和生活感悟;鼓励学生投身于大自然,亲近自然,陶冶情操;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善于发现生活和感悟生活。灵活采用这些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丰富学生的感受,增进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为写作注入灵感,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2.创新教学方式方法

(1)调动学生写作兴趣。教学中应该精心设计每堂课,综合采取有效对策,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有效投入写作活动中。可以利用讲故事、播放视频等形式,将学生带入写作之中,唤起学生对作文的热情。

(2)重视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勤于思考,认真领悟生活。

可以将学生带出教室,让学生回归自然,感悟生活,完成写作任务。例如,春天到了,可以带领学生去田野感受生活,观察麦田、小草、桃园、梨花等,用自己的感悟和语言描绘所见到的春天,用自己的亲身感受写出真实的内容,表达真实感情。这样,学生能描绘一幅幅春意盎然的图画。还要善于抓住重点,增进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取得更好的写作效果。还要引导学生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仔细观察生活现象,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思考,加深理解,形成自己的观点,在写作中顺利完成写作任务,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取得更好的写作效果。

3.表达学生真情实感

(1)善于表达情感。写作是情感表达的过程,要让学生热爱写作,表达真情实感,更好完成写作任务。让学生养成写日志的习惯,将生活的点滴计入日记,增加素材积累,丰富人生阅历,逐渐对写作形成积极认识。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倡导学生为真情而写作,激发学生健康的情趣。引导学生留意生活,搜集生活中的话题,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并用真实的感情完成写作任务,打动读者,有效提高写作效果。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篇6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新课标对初中的作文提出了新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理念,通过教学互动,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不断探索,切实提升初中作文教学效率。

一、注重日常积累,提升作文素质

作文是抒感的重要途径,有话想说,才能丰富作文内容,避免为完成作业而敷衍作文的情况发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进行日常化的摘抄,将读书看报时见到的好词、好句、好段落摘抄或者剪贴下来,丰富自己的作文素材。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日记习惯,及时将身边发生的新鲜事、自己的观点看法进行记录,通过大量的练笔,有效保持写作水平。每个学生都拥有独特的生活环境与个人经历,对于同一事物的体验也各不相同,鼓励学生记日记,能够为学生作文注入生命,充满生机与活力,让作文抒发学生的真正看法与真实感受。只有留心生活,发现生活,积累素材,勤于练笔,才能拓宽写作思路,提升学生的作文素质。

二、运用创新思维,引导个性发展

初中生活泼好动,个性鲜明,因此,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合理发挥想象与联想,创新思维方式与作文内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思维水平,只有鼓励学生大胆思考,主动探索,才能使学生作文散发出应有的活力。例如,在写作题为《我的好朋友》的作文时,教师首先可以组织学生对写作对象进行自由讨论。有的学生认为应当描写自己的童年小伙伴,有的学生建议刻画自己的同桌,甚至有的学生准备将家中的小狗作为描写对象。在讨论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在原有描写对象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将描写对象塑造成学生心目中的好朋友,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构思平台。初中作文的写作应当尽量降低作文内容与形式给学生造成的束缚,让学生感受写作的乐趣与表达的愉悦。

三、拓展教学方法,激发写作兴趣

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的写作热情,拓展学生思维。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教师应当在结合作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进行以《春天》为题目的写作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在校园中寻找春天,观察春天里的一草一木、一花一叶,感受春天的和煦微风,将自己的感受写入作文,构筑出春意盎然却又各具特色的春之图景。在描写具体人物时,可以提前布置写作要求,让学生利用一周的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的写作对象,抓住其特点,使人物形象更加饱满。为增强作文教学的直观性,可以适当借助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除此之外,作文讲评对于提升学生作文能力也至关重要,通过学生自评、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的评价方式评阅作文,有利于学生相互借鉴,相互诊断,在认识自身不足的同时汲取他人长处,进而取得进步。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应当循序渐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导向,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鼓励学生留心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以自己的视角抒发自己的情感。鼓励学生相互欣赏,相互借鉴,让写作训练不再是单调乏味的任务,而是表达观点的有效途径,让写作成为一件愉快的事情,让学生在热情的引导下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篇7

[关键词]新课标语文教学激发兴趣注重实效

近年来,教育界十分关注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浪潮不断高涨,把语文教学炒得沸沸扬扬,使教学不断出现“教改热”。然而,在这沸沸扬扬的“教改热”中,语文教师便手忙脚乱了,一时间不知如何教学。其实,只要我们认真按照社会和人的发展需要,严格遵守教育教学规律,面向全体学生,以全方位提高学生素质为教学重点,努力抛弃传统教育观念,就能开展好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

一、以人为本,凸显语文育人的核心价值

事实证明,传统的应试教育是把学生当作 社会所需要的工具来培养。教学中,教师考虑的是如何把书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书本知识,大大忽视了知识以外的发展,而素质教育则是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把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目的在于提高每个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实际操作能力,即时刻注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创造性地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学习价值的认识,从而在思想、情感、意志、精神境界等方面都得到真实有效的升华,从而更好地有能力地去服务社会,服务自己的一生。《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已明确指出:“中小学要将‘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教育的轨道。”并明确:人才培养模式必须由“应试教育”转为“素质教育”。摈弃传统教学理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便是从事好新课标下语文教学的根本前提。所以,语文教师就不能单纯地培养少数几个所谓“尖子”,而应把工作重心放到每个学生的身上,既要保“尖子”稳步上升,又要扶“差生”逐步上进,并让全体学生都受到教育,让教育真正在教学中均衡发展。

二、培养能力,达到语文育人的最终目的

实践证明,传统的语文教学,基本上都是以“注入式”教学为途径。学生对学习语文的兴趣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因而获得的知识较少,较多地凸显在死记、硬背中,由此造成了对语文知识的运用能力达不到科学的培养。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多数是“能说不能行”,即缺少应有的实际操作能力,究其根本原因,是传统教育的教学手段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没有在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

首先,教师要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亲自尝试、亲自探究获取知识的主体意识,还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探究机会,让学生先体验学习语文的乐趣,教师要注意瓮中保护这种学习乐趣,使学生时刻有学习语文的。其次,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实现培养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非一日之功,必须坚持从平常抓起,跨结合学生的实际,始终围绕着学生的认知规律,并从语文教育的特点出发,努力发掘各种对教学有利的因素,才能搞好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实现对学生的能力培养,达到培养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技巧的目的。

三、突出实效,注重语文教学的核心

近年来,语文教学改革很多方面是一种形式,甚至于产生了很多令人担忧的地方:诸如在教学中刻意地追求教学手段的新奇,不断翻新花样,致使课上“热热闹闹”,而课下却“冷冷清清”不见实效。谁都知道,教学形式运用得恰当与否,这不是语文教学的目的,关键和根本都在于教学是否有实效,即学生是否学到知识,是否形成技能。

总之,要搞好新课标下的小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师必须自觉改变教学理念,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才会真正见效而不流于形式,从而促进课堂教学朝科学、合理、有效的方向发展。真正实现新课标下语文教学育人、树人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初一语文教育的意见》(2009年8月26日)

[2]刘韵清,何小英,付孝泉;初中语文教学及调适策略[J].湖南社会科学,2004(1)

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互动;学生;教师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积弊甚多,有志于语文教学改革的老师们也积极地进行过许多探索和实践。不过,从整体上说,语文课程仍较为封闭落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呆板僵化,尤其是广大的农村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是以教材和教师为中心,学生仍然是以被动接受的方式进行学习,唯师唯书,缺乏自主意识、创新精神和能力。这导致学生语文素质与人格畸形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教师的健康成长。语文老师所特有的诗情、激情、锐气和思想的活力,往往在这种僵化封闭而缺乏活力、缺少挑战的工作中被消磨殆尽,慢慢地丧失了主体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教越不会教”成了一种可悲的普遍现象。在日常教学中,常出现这样的情况:教师口若悬河,提问不断,而学生却无动于衷,一脸茫然。老师提出问题后,教室里鸦雀无声,好长时间都没有同学发言。教师自以为趣味正浓的教学在学生心中却荡不起“涟漪”。这是怎么回事?主要症结就在于语文教学缺乏互动。

因此,《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主张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那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互动如何实现呢?

一、营造民主氛围

开放式的教学环境一定要有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进行初中语文互动教学的第一步。学生与教师一样,都有独立的人格,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都享有足够的表决权和话语权,都需要受到教师的理解和尊重。所以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创设一种民主和谐氛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只有彼此敞开心扉,真诚交流和沟通,才能将互动式教学顺利的开展下去,实现共同提高。在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相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交流、沟通、探讨、总结,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加速了知识认知、理解和运用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是充满跳跃性的色彩的。在互动教学活动中,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学生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不同角度去看待问题、理解问题,且有保留自己意见的权利。师生在这个民主、和谐的氛围里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必定会促进创新精神的不断提高。在教学实践中,要致力于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还课堂于学生。一般情况下,我将课堂结构设计如下:先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进行思考,懂得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全班齐思考,齐讨论,共同来解决问题;最后是通过个人的体验与感悟,能对课文内容提出与众不同的、新颖的、科学的见解,以期达到“语文学习是把思想、语言、文字三项一起训练,使之相辅相成,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叶圣陶语)的目的。

二、引导自主探究

即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觉运用自己的学习方式,自主选择,自主探究,自我构建的过程。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使学生产生积极参与学习要求。兴趣能使人对客观事物产生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推动人们去探求新的知识。新课标在教学目的方面要求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其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自主探究是在学生充分运用老师所提供的和学生自己在课堂外所搜集的资料的基础上展开,整个课堂教学以学生在质疑基础上的讨论问题为主,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不要赋予课本内容和所讲知识以绝对真理的色彩,要允许学生质疑,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进行独特的阐发、评价和质疑,其中包括虽不成熟完善,却闪烁着创新思维火花的一得之见;要满腔热情地激励学生以独立的人格立场和建设性的价值取向来对教师的既定之论作出科学的批评和争辩,形成师生双边心智对流。

三、巧设问题情境

创设情境,寓教于乐,是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教学之中,如果能不断创设情境,可以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在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里,在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之中接受知识,能够帮助学生融入进文章所讲述的内容之中,更好地理解和体会文章内容。

四、鼓励讨论质疑

讨论质疑是思维碰撞、理清思路、升华思想过程。教师要创设发言讨论的时间和空间,通过观点的交锋和思想的碰撞,最终达成共识,从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与集体的协同发展的能力。教师要利用教学内容,针对学习中暴露的问题,选择其中对学生发展价值高、兴趣大的问题展开讨论质疑。在教学中设法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地启发学生去思考,提出问题,让学生逐步养成求知、好问的习惯和独立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促进创造性思维的发展。通过设疑、质疑、激疑,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发现问题,使课堂气氛跌宕起伏,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

综上所述,新课标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互动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对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素养有着极大的促进的作用。这种多元互动的教学策略也体现了语文课程改革的重点和发展方向。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