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期刊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创新创业思维培养8篇

时间:2023-09-04 09:28:56

绪论:在寻找写作灵感吗?爱发表网为您精选了8篇创新创业思维培养,愿这些内容能够启迪您的思维,激发您的创作热情,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创新创业思维培养

篇1

一、解读大学生创业之创新思维

什么是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是进行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作为青春代表的大学生创业群体具有强烈的改变现状的的意愿萌发,表现出潜在的创业动机,对其在创业实践活动起着指引推动作用,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及行为,是创业活动中重要组成部分。而创新思维推动大学生对未知事物产生的强烈好奇心,摆脱现有的固有思维定势或思维框架,产生独立性,创造性思维,并积极转化为探索创业的原动力。

二、周边大学生创业的现状

当下,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多项相规定鼓励大学生创业,高校也设立了各类大学生创业支撑项目和专项资金,大学生群体的创业热情高涨。本人目前创业近一年,通过与大学生创业群体的交流学习,针对本校及周边高校调查得出一份数据:在被调查的大学生创业者86人,涉及多个行业领域,但不难发现,大学生获得项目立项和专项资金支撑只占数据14%。半年后对之前被调查的86人进行交流调研,当中不到30人坚持创业,大多是由社会经验不足,竞争压力大,人脉圈小,承担较大的成本而放弃创业。但也不乏成功的案例,例如:调查数据中有12人开设创意陶瓷工作室,目前均已打开销路,极大的鼓舞了大学生的创业激情。

三、培养大学生创业之创新思维的建议

篇2

[关键词]四位一体;创新创业;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2-0150-03

在新形势下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的战略性课题,也是目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重要途径。同时,这也是激发大学生创业激情,锻炼创业技能,培养大学生创业思维,使更多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为实现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有效性,已成为目前高校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

一、“四位一体”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含义

“四位一体”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指政府、社会、学校三方协同,大学生个体积极参与的培养模式。政府出台相关的政策,鼓励和支持社会和学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社会提供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优质项目,配备有经验的指导教师,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平台进行实践实习;学校根据社会需要设置教学体系,有针对性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有效地帮助大学生与社会企业进行对接;大学生本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提高创新创业能力,利用政府、社会和学校提供的支持和平台投身到创新创业的事业中。

“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显著特征是成功率高、稳定性强、成效性佳。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目的是找到好的项目,创业成功。“四位一体”培养模式由政府提供政策保障,社会项目提供机会,学校按单培养,大学生积极投入,全员参与。这提升了大学生企业创建的成功概率,同时也能保障创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四位一体”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模式,能结合现代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摆脱对大学生创新创业造成的各种束缚,能够积极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的释放、能力的发挥。大学生创业成功能带动更多的大学生就业,激发更多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从而缓解大学生的就业压力。所以说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也是学校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影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因素

(一)政府方面

政府、高校、社会是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体系中的三大影响因素,其中政府是核心主导,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政府是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正当权益的保护者。政府不仅可以通过政策影响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建立,还可以通过政策优化创业环境,降低创业门槛,提升服务效能,加大政府扶持力度,丰富创业服务。由此可见,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是否积极支持,是否出台相关鼓励政策、保障政策,是影响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高低的决定性因素。政府出台一项好的政策,就是一个方向标,就能引导大学生积极投入到创新创业的大军中。政府从创业环境入手,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搭建创业平台,就能使社会、学校和大学生更加有信心、有热情投入到创新创业事业中。

(二)社会方面

社会因素主要是指社会环境因素,如政策环境、人文环境、教育环境、家庭环境,等等。优惠的政策环境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保障,良好的人文环境可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良好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可以有针对性地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让大学生储备必要的知识。政策环境由政府提供,针对性的教育由学校承担,所以这里所说的社会方面更多的是来自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是提供创新创业项目支持的单位。社会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是否接受,所持的态度是否积极,家庭成员是否具有创业经验,是否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并提供相应的保障,这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三)学校方面

学校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主要实施者,是大学生接受创新创业基础知识的第一课堂,也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第一课堂。学校是否能从根本上克服传统的教育理念,有效地将创新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专业特长等纳入课程体系,建设一支业务过硬的专兼职师资队伍,打造实践性强的实训平台,是能否有效地开展培养创新创业能力的关键。同时,学校是否将创新创业的相关元素注入到校园文化,校园的整体文化氛围是否有利于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了解等,这些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也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大学生方面

作为创新创业的主体――大学生,他们在整个系统中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他们对创新创业的认可程度和接受程度直接影响培养的质量和效果。一方面,在传统观念和负面思想意识的影响下,大学生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漠不关心,对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敷衍了事,马虎对待,缺乏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在培养的初期,大学生对创新创业了解不深,还没有形成创业意识和兴趣时,就受到一些负面情绪的影响,这会让他们产生畏惧的抵触心理,对创新创业失去勇气。这样的培养也就没有意义,效果也就不尽如人意。所以将大学生本身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进行“四位一体”研究,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模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四位一体”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措施

(一)优化创业环境,强化政府职责,增强创新创业信心

政府首先应加快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宏观环境;同时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措施,使大学生创新创业迅速驶入快车道,从根本上提高创新创业的成功率。

政府、社会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推动者和保障者,应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园建设,实施“扶上马,送一程”工程,尽可能帮助大学生提升初期创业的信心。政府还要积极发挥其职能优势,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资金的支持,采取高校和大学生个人自筹一点、政府支持一点、社会赞助一点的方式和途径,共同打造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项基金支持体系,解大学生初期创业资金不足的问题。

政府相关部门也要采用网络和窗口形式建立大学生创业信息和免费服务平台,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希望,这样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才有根基、有动力,才能健康持续发展。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创建崇尚创业的良好氛围

整个社会应该以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态度支持大学生创业,推崇大学生创业。应充分利用舆论工具,宣传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意义以及对社会做出的巨大贡献,激发大学生创业精神和创业潜能,形成全社会“勇于创业,崇尚创业”的社会氛围,营造理解、激励、支持的社会舆论大环境。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接受培养,有效地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三)以项目为载体,以社团为平台,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勇气

以创业项目为载体,让大学生看到创业的可行性;以社团为平台,组织各种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讲座; 以各种竞赛、活动等方式,形成以专业为依托的实践来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勇气; 组织开展创业沙龙、创业技能技巧大赛等活动,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动性,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大学生创业能力。

(四)构建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创新创业教育应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教学体系中,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课程设置要突出创新创业特色,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创新创业实践活动要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可根据创新创业需要增加选修课比例,以满足学生多维求知欲望。同时加大实践课教学力度,增加案例分析和模拟练习的组合设计,用模拟实践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创业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管理知识,了解创业的过程,让大学生体会创新创业的成就感和艰辛。学校应利用原有课程资源,结合学校特点、学科优势和社会需求,努力形成具有特色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

同时,学校应将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心理承受能力教育纳入教育课程体系。创业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社会活动,是对创业者自身智慧、能力、气魄、胆识的全方位考验,只有那些有胆量、有谋略、不怕吃苦、不怕失败的大学生才适合创业。所以,学校要有意识地加强大学生吃苦耐劳精神的培养,加大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和抵抗压力的训练,利用场景教学、模拟教学、案例分析等展现创业过程中的艰辛,使有意向创新创业的大学生对创业的困难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和心理承受准备。

(五)创建实训平台,培养大学生实战能力,降低创业风险

实战能力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成功的保证,实训平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要利用各种资源建立校内、校外实训基地,搭建与生产、经营等紧密联系的实训教学平台,使学生在实训中巩固所学到的创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熟悉创业的基本流程和基本方法;了解创业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激发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创业思维,降低创业风险。校内的实训平台应根据专业特点建设,如金融、会计、市场营销等专业搭建现代真实商业社会环境全方位模拟平台,对现代制造业、流通业及服务业进行全方位的模拟经营及管理,学生通过在各类社会组织中从事不同的岗位,锻炼在现代商业社会中从事经营管理所需的综合执行能力、综合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感悟复杂市场营销环境下的企业经营,学会工作、学会思考,从而缩短适应期,降低创业风险。对机械、金工等工科专业,学校更要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将社会较先进的机器设备、科学技术引进基地,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最前沿的技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应加大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力度,将实习、实训、合作研发、技术攻关、企业培训、就业融为一体,通过校外的实践培训,让大学生体会到真实的企业工作环境,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打破学生对未来工作岗位的陌生感,大胆地创业,有准备地创业,从而在校企合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六)加强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建设, 提升培养质量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离不开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一支适应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师资队伍是每个学校至关重要的任务,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提升大学生创业成功的重要保障。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一是应加强对创新创业骨干教师的专业培训,支持专业教师挂职锻炼,支持教师参与到行业、企事业、科研院所的生产研究实践中。二是要加强国内外创新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研讨和学术研究,组织丰富多彩的创新创业实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增加教师的实践阅历。三是聘请社会相关行业的成功人士做兼职教师,弥补学校专职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实践动手能力差的不足。

(七)培养创新创业团队,促进创新创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个成功的创业项目,需要不同专业领域、不同专长的大学生团结合作才能完成。培养大学生具有团队精神,建立一支和谐向上的团队十分重要。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中,应包含如何建立与发展成功团队的内容,并在模拟教学环节中进行培养和强化。创新创业团队的建设可以跨专业、跨年级,甚至可以跨校进行,以形成传帮带的良性循环机制,让团队的每个成员找准角色,发挥特长,精诚团结,这样才能保证创业成功,保证创新创业项目的可持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陈颖,李永能,葛长荣,等.地方农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5):72-76.

[2] 周晨.“政校企共建”创业园,促进大学重创机制与路径――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12-15.

篇3

(湖南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通信学院,湖南 株洲412000)

摘?要:针对目前大学计算机专业培养局限在基础知识与理论学习的现状,提出以产学研一体化为基本理念、以理论联系实践为主要原则的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创新教育与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基本思路和培养体系。

关键词 :创新思维;创新教育;产学研一体化;理论与实践结合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黎曼流形上基于均值偏移的逆半调研究”(61170102); 基于过程挖掘的网络化软件运行时行为分析方法(61350011);2013年湖南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与成效研究”(2013B11);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立项课题 “基于省级创新训练平台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研究”(XJK013BGD057) ;湖南工业大学2011年重点教研项目(2011B02)。

第一作者简介:曾志高,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据分析与处理、智能计算与模式识别、计算机视频,zzgzzg99@163.com。

0 引 言

创新是科技进步的动力,是民族兴旺的源泉,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则是高等教育责无旁贷的使命[1]。创新思维是一种能以新的、创造性的方式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它是思维的高级形式,也是一个人的知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2-3]。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创新教育水平还比较低,学生的创新意识非常淡薄,创新思维能力欠缺。在社会实践中,许多学生只能循规蹈矩地做些简单的工作,不具备创业的潜力。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学校的课程设置陈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大多只满足于基础知识和理论的灌输,很少注重学生的思维培养。

1 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基本思路

1.1 树立创新型教育教学理念

一个优秀的大学教师,不能只满足于基础知识和理论的传授,而应把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整合到从教学到考核、从课内到课外的各个环节中去。在教学过程中,应多鼓励学生树立勇于质疑、敢于批判的精神,提出问题是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素质[4-5]。

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创新培养模式要注意“纵横向结合”。“纵”就是要深入计算机本专业知识的学习;“横”就是要注意横向拓宽知识结构,对于相关专业领域也要适当地涉猎。如果只是局限于本专业领域的一个狭小空间,那么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迸发。因此,具备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架构,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1.2 兴趣激发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否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激发其思维潜能的关键。目前,在计算机教学中培养兴趣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如下两个:①以知识的有用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上课时,教师可以多举一些利用计算机理论知识来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的价值,从而有助于激发他的学习兴趣。②以知识的趣味性来吸引学生的兴趣。例如,在编程训练中,可以选用具有游戏性质的实例,寓教于乐。

1.3 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拉动创新教育

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为此,可以将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形成如图1所示的能相互合作、相互促进的稳定的三角形关系。

三者中,学校是人才培养的主体,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大纲及培养方案应该与科研机构的研究课题和企业的需求直接挂钩。科研机构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学术讲座、组建学术团队、开设学术论坛、开设创新实验室等一系列途经,为学校孕育创新型人才创造良好的氛围。科研机构还可以与企业沟通,解决企业的工程应用问题。

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形式也是丰富多样的:①企业为学校提供见习、实训、实习的基地;②企业根据最新的社会需求,定期以研讨会的形式,参与校方的专业课程设置、培养方案的制订;③企业为学校提供专业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为学校提供更加全面化的师资力量。

2 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体系

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须遵循“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课内主要是通过改进或优化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考核等措施,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课外主要是通过论坛、专业培训、研讨会、选修、讲座、各种学习社团、科技竞赛、职业培训等途经,为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营造氛围;实践主要是通过校内实训、企业见习、实验课、校外实习、毕业设计等方法或措施来丰富创新思维。

图2所示是一个包括课内、课外与实践的三维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体系示意图。

2.1 合理规划创新教育课程

课内教学是学生创新教育的主要载体,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渗透和贯穿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1.1 课程设置

创新思维是建立在系统的知识学习基础之上的高级思维形式,创新思维教育需要落实到具体的课程中。因此,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要遵循如下3个原则:①由于计算机领域知识更新快,计算机专业课程必须与时俱进,要毫不犹豫地抛弃那些过时的、意义不大的课程,及时地跟进科技前沿;②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通过校企沟通,让企业参与课程培养方案的制订;③要在厚基础的前提下,适当开设一些跨专业跨学科的拓展课程,这些课程对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创新能力有深远的影响。

2.1.2 教学方法

在计算机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如下两种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1)启发式教学:课堂上不能满堂灌,而应该在适当的时候,给学生们一个思考的空间,或利用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教学内容也不必在课堂上和盘托出,可以有意识地留下悬念,引导学生课后去探讨。

(2)案例驱动式教学:可以大量采用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实例,把教学内容融入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去,以实用的案例驱动教学进程。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能力、思维能力都会大大提高。

2.1.3 课程考核

考核是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的有效途径之一,但考核的目标、方式、难度对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非常重要。对学生的考核可按如下3个原则来展开:①考核目标多元化:也就是打破传统的只考核理论知识的局面,将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和思维能力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考核;②考核方式多样化:在重视知识点考核的基础上,要大胆地采用设计类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③考核难度层次化: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敏感度、接受能力往往参差不齐,如果用一个标准去考核学生,对于部分学生要么太难,要么太易,都会损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采取多层次的考核标准,学生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考试。

2.2 努力营造创新教育氛围

大学阶段的学习是多渠道的,不能只拘泥于课堂45分钟,应该鼓励学生重视45分钟之外的学习:①在课堂外,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研讨会,鼓励他们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组织学生定期提交研讨报告;②要求学生自觉地听讲座,因为专题讲座可以很好地拓展专业视角,加深对课内知识的理解,对创新思维的启发很有帮助;③组织创新竞赛,引导和激励学生大胆创新;④网上开设论坛,或引导学生参加各种社团,学生在论坛或社团里可以自由地与别人进行交流和探讨,有利于他们吸取各种知识。以上这些方式,能很好地营造一个自由而有活力的创新教育氛围。

2.3 在实践中丰富创新思维

实践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领会到知识与现实应用的结合点。通过实践,既培养了应用能力,也培养了兴趣。计算机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工程学科,在教学中尤其要注重实践环节。计算机专业实践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如:实验课、课程设计、观摩见习、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

对于实验课,除了应适当增加实验课的比例之外,还应考虑多安排些综合性强的设计类实验。需要引起注意的是,现在的计算机实验课,大多只是验证式的实验,如程序设计语言课,大多数都是让学生输入程序,再记录运行结果。这种机械的验证式实验并不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有效地启发他们的思维。所以,实验课的设计应当精心安排,做到既重基础,也注意能力的提升,且实验内容应该有一定的梯度,使不同理解层次的同学都可以得到启发和锻炼。

3 结 语

湖南工业大学计算机与通信学院对于创新教育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大力加强信息技术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基于省级创新训练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创新训练中心的建设,极大地提高了我院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整体素质。创新实验室的学生在各类计算机大赛均取得好成绩,如在湖南省第八届大学生计算机程序设计竞赛中ACM组取得团体第三名、三银一铜的好成绩。实验室也为腾讯、华为等社会企业输送了一大批优质创新型人才。创新教育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教育工作者长期坚持和重视。

参考文献:

[1] 刘畅. 印度IT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J]. 教育探索, 2009(8): 158-159.

[2] 陶学恒, 崔远慧. 构建以素质教育为主导的计算机专业实践与创新体系研究[J]. 价值工程, 2011(1): 7-8.

[3] 丛丽华. 培养大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目标体系[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6(5): 45-46.

[4] 成琳. 探究式项目教学法培养计算机专业创新思维型人才[J]. 高等教育, 2012(11): 22.

篇4

1 激活文字,创设形象

语文教材出现在学生眼前的仅仅是一行行文字。如果不展开想象,不懂得进行再创造,那么出现在头脑中的可能只是词语所代表的抽象概念,而无表象组成的生动画面。这样,就不可能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意境之中,不仅无欣赏乐趣可言,而且难以理解作品的意蕴。科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指出:“真正艺术的作品不是看见的,也不是听到的,而是想象中的某种东西。”阅读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学生驰骋想象,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阅读郁达夫的《故都的秋》第四段“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使人联想起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到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怎样激活这段文字呢?我设置了几个问题:为什么会有“脚踏上去”的动作?作者为什么不说“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却说“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加了个“也”字,似乎在与另一种情景相比较,而这种情景则是大家所熟悉的,那是一种什么情景?于是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调动以往的生活体验,回答说:“雪”、“似花非花的雪花”、“雪后观景”。

尽管多数学生并不认识槐树,更没见过秋天槐树落蕊的情景,但通过想象,却似乎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秋天的清晨,作者起来打开房门,惊喜地看到院子里槐树的落蕊铺了一地,于是就像早上醒来才发觉夜里静悄悄地下了一场大雪那样,怀着欣喜而又好奇的未泯童心,去踏上几脚,却发现“声音也没有”,不像踏雪那样会发出“吱嘎,吱嘎”的声响,然后掬起一把,闻一闻,“气味也没有”,同雪一样清爽;一阵扫后,只留下“一条条扫帚的丝纹”,槐花就这么静悄悄地走了,“一叶落而知天下秋”,一种悲凉弥散开来。通过这种想象,学生走近了作者,走进了作者笔下凄美的意境之中,感受到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韵味。

2 架设桥梁,领略内涵

文本的作者与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文化底蕴、思考背景,语言修养都不可能在一个层面上,这中间的距离有时简直难以逾越。教学中,需要运用想象在这中间架设心灵的桥梁,让学生走近作者,与文本对话,从而达到心灵上的沟通内涵上的感悟。

《项脊轩志》后记部分:“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这些文字乍看并不像正文那样富有诗意、充溢着情思,似乎平淡无味。只有激活想像,架设桥梁,才会感到这是作者在用最经济的笔墨传达最丰富的内涵。我问学生:作者为什么要写小妹们的话,这背后有什么故事?有的说是为扣题,有的说写出了夫妻情深。学生回答的是而又不完全是。“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妻子从作者口中听到了不少精彩的历史典故,从南阁子的书籍中看到了大千世界,她的视野为之开阔,她的精神生活变得丰富充实,所以回到娘家,她充满自豪而又饶有兴味地向小妹们讲述阁子中的生活,引得小妹们油然而生歆羡之情,神往阁中的读书生活,这样便有了小妹们的问语:“且何谓阁子也?”不仅如此,作者的功名情结深深地影响着妻子,妻子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便是为作者植下的祈盼与祝福。因此,对于妻子之死,作者悲痛至极。“吾妻死室坏不修”,有同学用他爷爷奶奶恩爱情深的事来形象地阐释此中深情,说他奶奶死后,爷爷不改奶奶生前喜欢的家中陈设。归有光的笔法不能不令人想到海明威的冰山原则,如果不激发学生的想象,不在中间作适当的点拨,那水下的八分之七的精彩就难以发现。

3 放飞思绪,彰显个性

篇5

【关键词】装潢设计 创新思维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0247-01

随着社会经济进步和人们需求的不断提升,人们对广告装潢设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无论是广告装潢的内容还是形式都必须不断进步和提高,才能赢得人们的满意,从而创造经济效益。这给广告装潢专业的教学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教师和学校要不断创新教学理念和措施,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让他们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之后能够满足社会需要、解决实际问题,为实现个人价值奠定基础。下面,笔者就如何做好广告装潢专业的创新思维培养工作提一些意见和看法,以供同仁参考。

一、广告装潢专业的创新思维内涵

作为设计的一个分支,广告装潢在创新思维上最重要是要找到一个设计创新点,只有这个创新点能够被发现和发掘并被实现,才能说在创新上有了进步和体现。具体来说,从理论层次上看,广告装潢专业的创新思维表现在:

一是具有很强的变通性,这种思维让广告装潢专业的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让创新变得比较不落俗套,在大胆的想象中突破思维定势的影响,从而创造更具价值的理念。二是具有很强的独特性。创新的着力点在创造,而目的则是新颖,只有创造的理念和实物是新颖的、为人所不能的,才能说这种创新是成功的,所以独特性很重要,要求学生能够摆脱思维的案臼,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客户的需求来创造独特的价值。三是多角度性,创新的思维必然是联系的、多维的,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能感觉出新颖的程度的,所以要有超常和超前的思维。

二、如何培养广告装潢专业的创新思维

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如果想培养广告装潢专业的创新思维,要从两个大的方面来加强教学工作,一是在教学工作的宏观保障上面做好培养工作,二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做好培养工作。下面,笔者从这两个方面分别阐述:

(一)宏观方面的创新思维培养工作

一是高职院校、相关学院专业要明确自己的创新教育理念。核心是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在哪些方面要有创新思维,如何保障这些创新思维教育,只有明确了创新的教育理念,才能让学生在制度性的保障上能够接收到创新教育。

二是高职院校、相关学院专业要配备优秀的创新人才队伍。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做好创新思维教学的主要力量,只有他们本身具备创新思维,才能让学生具备相应的思维,因此要引进、培养创新思维的队伍,让他们把自身的本领和能力传输到每一级的学生们。

三是高职院校、相关学院专业要有合理的课程设计安排。创新教学是需要多环节配合的,不是单纯的知识教学就可以达到目的的,一般来说,作为广告装潢设计这种实践性特别强的专业来说,要强调大课堂、强实训,让实践和知识结合地更紧密,从而让企事业单位对岗位职能的要求和学校专业培养的方向能够不断调和,尽可能使教学课程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

四是高职院校、相关学院专业要有良好的考核标准。创新思维教学不是说做了就能立竿见影的,也不是开展了就能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的,因此要加强考核,让教师对这种教学的成果负责,让创新思维教学活起来,以岗位、技能标准为最终目标来开展教学,通过书面考试、实训考核、参赛设计、职业技能鉴定等种种方式来考核教师和学生,从而让学生有压力、教师有动力地开展创新思维教学。

(二)微观方面的创新思维培养工作

创新思维教育在搭好宏观保障框架后,剩下的主要工作就是各专业课程教师的事情了。可以说,虽然宏观的保障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想让学生具备创新思维,教师的创新能力培养更加重要,只有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明白何谓创新、如何创新、创新的标准是什么,才能让学生真正具备创新的能力和思维。

一是要让学生寻找到广告装潢的设计创新点。不夸张地说,广告装潢谁都可以做,入门的门槛是比较低的,但是要做得好却需要极高的天赋和知识积累,其中创新思维是必不可少的,而这种创新思维的主要特点就是能找到一个设计的创新点,这个创新点的主要特点是简单、具有号召力、有趣等,只有具备这些特征才能让尽可能多的人被吸引,从而让这个创新点尽可能地做到人人皆知、口口相传。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找到设计的创新点哪?笔者认为:1.要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好的创意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常态中的,只有鲜活的现实生活才是创新的源泉,因此要让学生注意观察生活中的各种矛盾和细节,让他们在这些矛盾中寻找到灵感,从而找到一个设计的切入口。2.要让学生多开展联想,好的创新设计必然是信息量很大的,能让人产生很多联想的,而只有设计者自身联想到了,才能让受众也感受到这种联系带来的振奋感。因此,要让学生多展开联想,具体来说,在教学中,可以经常做一个教学游戏:教师随便说一个单词,让每个学生说出和这个单词相关的各种理念,从而让学生的思维越来越活跃、越来越创新。

二是要鼓励学生按照创新思维的理念做出实物。广告装潢专业的特点是将理念实现、变成实物,这就要求学生不能光思考,还要将这个创新理念形象化和具体化。只有好的广告创意只是成功了一半,要是色彩、造型、构图等实现过程中出现不足,也不能说是一个好的创意和创新。因此要高度重视实物化过程,笔者在教学中,经常按照艺术创造法则来实现创意,鼓励学生采取各种设计手法将理念实现出来,并力争做到作品的形象简洁大气、图形生动有趣、色彩醒目和谐、比例合适恰当、构图突出新意,这样往往能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比如笔者曾经有次对正在实习中的学生提到苏州的园林,结果让他联想到园林,进而联想到花格窗,最后将设计的灵感浓缩到花窗的网形,并将其化为实物,做出了一个镂空形式的包装盒,得到了实践单位的最终好评,可谓是笔者创新教学中的一个经典案例。

三、小结

综上所述,好的创新思维是广告装潢专业必备的素质,也是做好广告装潢工作的基础条件之一,因此教师和学生要注意创新思维的培养,尤其是学校要做好创新思维培养的环境优化工作,从而让师生更具有创新思维。笔者相信,只要能够在好的环境中,不断做好设计创新点的推陈出新和实物化工作,就一定能够让学生具备较高的创新思维,从而涌现出一批有能力、有创新的优秀设计师,为中国广告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篇6

【关键词】 网络专业;创新思维

作者所在的学校,是一所位于沿海城市具有普通高等教育资历的大学,属于“二本院校”。在人们眼里,沿海城市里的“二本院校”,普遍存在着“重文轻理”的现象,即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师资力量、学术氛围、学生人数等方面相对较强,而电子、计算机及土木工程等工科则相对较弱。作者所在的学校也存在这种文理比例不平衡的现象。本着“为民办学、造福国家、创建全国一流大学”的理念,校方斥巨资投入到理工科的建设,在“硬件”建设方面,学校先后建立了网络实验室群,电子实验室群和通信实验室群等众多对理工学科有着重要意义的实验室群;在“软件”建设方面,学校大量招聘国外有资历的教师来培养学生的外语水平,在国内也招聘大批专家、教授、研究生等来提升师资力量。作者所在的学校于2006年取得颁发“网络工程”专业学士学位的资格,同时学校建立了网络专业实验室群,如:网络协议分析实验室、通信原理实验室、网络工程实验室(Router &Switch)及嵌入式系统实验室等众多对网络知识体系有着重要意义的实验室。在“硬件”和“软件”条件相当优越的情况下,校方应如何发展刚建立的网络专业,使其能在学术方面优于其它同类院校,使将来网络专业毕业生能更适合社会需求呢?作者认为学校在开设国家规定的学科教育外,更应组织学生建立网络专业兴趣小组,并在教学方法中做些改善,除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外,应使用启发式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1 学校发展网络专业的措施

1.1 发挥学校主导作用,营造网络学术氛围。学校在学生的心中,具有神圣的指导地位,学校的教学方向及学术氛围,都将影响着所在学校学生的学习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因此在一所学校中,其专业的学术氛围对该专业发展的影响是及其重要的。学术氛围的建立不仅要靠学校的指导、支持,老师们的努力,更离不开学生的参与,因而除了正常的教学活动外,更应注重建立相应的学习兴趣团体。学校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权威性和号召力,组织、建立以学习、研究为主的学术讨论团队。团队可由老师带队,以学生自学为主。学习团队的组建,应以学生的兴趣为主,自愿加入学习团队。学校应安排该专业优秀教师来对学习团队进行指导和管理。

众所周知,大学的教育应以自我学习为主,成绩好坏很大程度在于个人的自学能力,而老师主要是答疑、解惑。而身处大学校园的学生,有时会因为即将要踏入未知的社会,产生“迷茫”的感觉:需要学的知识太多,学好基础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那么应选哪些实用知识加以专攻呢?许多学生无所适从。这时,学校应给予积极引导,为每个学习团队明确学习研究方向,使团队内每个成员凝聚一体,有的放矢。在学习团队中,老师可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以鼓励学生,让学生对专业发展方向有所了解。老师也要介绍当前的社会需求,专业技术方向,学校政策等等以指引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发展。在团队中,应建立竞争机制,在学术上不应区分教师与学生,学长与学弟,应以专业学术水平的高低为指导“老师”。这样,教师们能教学相长,学长与学弟也不甘落后,形成有利的竞争模式。

1.2 适当运用激励措施,激发网络学术氛围。适当运用激励措施,能激发起人们强大的行动欲望。就像荣誉感和成就感能使军人不惧艰险视死如归地冲向战场一样,通过自己的一份辛苦的汗水换来的成功果实所得来那种成就感与满足感同样激励着教师或学生不惜挖掘自己最大潜能。不论是教师或学生,努力研究和学习,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努力的成果能得到学校或社会的认可。学校信任和使用教师或学生研究出来的学术成果,并将其在学校推广,这不仅能使大家的辛苦劳动得到肯定,更能使他们赢得强列的成就感与满足感。如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深刻理解了网络互联的原理,设计出更完善的验证案例,学校可将其制作成网络专业学生的实验指导书,这样由于不甘落后于同龄人的心理,大家你追我赶便激发了网络专业学生的积极性和上进心。

1.3 为学术研究大开“绿灯”,充分发挥“硬件”优势。理工科注重动手能力,实验结果的精确度能说明问题的正确性。学校应为学术的发展大开“绿灯”,充分的发挥自身的“硬件”优势。在为正常的教学活动开放实验室的同时,应尽可能的对学习团队开放,这样才能使学习团队健康的成长和发展,不会只有理论知识而缺少实际动手能力,成为眼高手低的不良产物。网络专业所做的实验,大多为验证性的实验,而这对学术的发展、创新性的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学校要尽可能地加大力度,在开放实验室时,不能只要求学习团队队员老套就搬去按着教材参考书循规蹈矩地完成实验,应尽可能地允许学习团队对设备进行可恢复的改变来试验自己所设计的实验案例。当然,为了保护学校的财产不会因错误的实验而造成损坏,可要求队员在进行实验前,先提交实验设计方案,经过学校专业教师论证是否可行后,再决定是否批准该实验是否能调试。

另外,每个暑假学校都应组织师生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这是了解社会在本行业发展动向的好机会。这类社会活动对网络专业的学生来说非常珍贵,它不仅可以接触到一些昂贵的网络设备,更可了解当前公司对网络技术的要求,从而形成对本专业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这样的实践活动也可以为学生以后的研究创造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素材。

2 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概念的起源可追溯到1912年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的《经济发展概论》。熊彼特在其著作中提出:创新是指把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结合”引入生产体系。而在学习中,所谓创新即不能原搬照套书本中现有的例子,应以知识点为基础,想出其新的运行方式。学生应该做到“尽信书不如无书”,书本是“死”的,我们应把它读“活”。那怎样让学生把书读“活”,应如何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2.1 积累深厚的基础知识。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任何发明与创造都必须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然后加以运用。既使是爱因斯坦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有后来伟大的成就。要有创新性思维,学生也必须先有知识的“工具”来使用啊!基础知识可比作建筑工程中的原材料,经过各种建筑方式的组合,既能成为高楼大厦,也可成为跨海大桥,如果没有这些,一切将都是空谈。所以努力学习,积累深厚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培养创新思维的第一步。

回顾历史,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产生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至今也才六十余年。而当今国际上最权威的网络专业认证─-Cisco认证─-于1984年由斯坦福大学的一对夫妻Len和Sandy Bosack创立,当时公司命名为San Francisco Systems,于1992年公司才正式更名为Cisco Systems,Inc至今才不过十余年。中国的互联网也是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接入INTERNET。网络发展速度快,历史短等特点,告诉想要在网络这一领域内大展拳脚的人们:网络领域内的学术“高楼”所需的深厚“地基”,只要努力,相信不用多长时间便可夯实,因为我们也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啊!更何况,当今获取知识的途径何其多,如图书馆、互联网、资深教师等等。

2.2 联系实际,换位思考。实践是检验一切真理的方法。当学生有了一定基础知识的积累后,就应让学生多想想这些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多对现实中的实例进行案例分析,启发式教育能很大限度地弥补工作经验的不足。在通过对实际的案例进行分析时,让他们多问为什么,这样就会产生疑惑从而知道自己的不足及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对已知的知识点也应尽量去联系其相关的学科,了解其中的联系。比如,有的学生可以很轻松的架设服务器,但对电源的保障机制却知之甚少,这时教师就应对学生进行启发,引导学生积极去探究,在不断探究中学生便不知不觉学到了大量知识。

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策略对学习成果来说非常重要。要时刻引导学生理解理论后要多联系实际,也不妨换位思考去想想现有的问题。学校的校园网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网络技术实例,其包含从设计到配制等精湛的网络技术。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可以用换位思考的方式,假设自己就是承接学校网络建设项目里的网络技术工程师:从整体方面考虑,应如何做出整个校园网的设计方案,如何去实施;从局部来考虑,应如何设计整座大楼的布线;从技术支持角度看,应如何去设计和配置整个校园网互联设备(Router & Switch);从服务器的角度,设计完成的整个校园网的服务器,是否能应对学生网络使用高峰的情况,如果不能,又应如何解决;等等。也要教导学生在整个过程中如果遇到想不明白或做不出的地方,就要积极查阅资料或请教教师,遇到困难想退缩的时候,就应想想在整个“工程”完工后,自己也就成了“工程师”了,用那时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来激励自己,便会有了信心和斗志了。

2.3 分析实例,大胆创新。当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又实施了“思想行动”后,接下来就要把自己新的想法真正付诸行动了:用设备的精确结果来证验自己的想法。下面就举两个例子,通过例子来讨论在实验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思维能力。

例一:在接入层中主要使用的设备为二层交换机(Switch),而交换机的主要配置有TRUNK设置、STP(生成树协议IEEE802.1d)、RSTP(快速生成树协议IEEE802.1w)、MSTP(基于VLAN生成树协议IEEE802.1s)。在汇聚层和核心层中,我们须使用到路由(Router)功能。而路由的主要技术有STATIC ROUTE(静态路由)、VRRP(虚拟路由器冗余协议)、RIP(路由协议)、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在网络安全方面,学生们除了要学会ACL(访问控制列表,包括标准、扩展、时间以及基于二层/三层/四层包头字段)、NAT(网络地址转换)、NAPT(基于802.3ad的链路聚合控制协议)、VPN(虚拟专用网络)、IGMP Snooping(组播探测协议)外,还必须了解各种防火墙,做入侵检测系统的使用,以及当前最热门的无线技术 (IEEE802.11g/IEEE802.11b)的配置,3G的掌握,广域网的(PSTN,ISDN)。当学生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并渐渐连成知识面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现实中比较难的项目,让他们自由设计,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例二:网络协议分析实验,主要是通过对各种数据帧的灵活编辑、仿真发送、捕获解析和会话分析,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网络协议的内部原理和运行机制。虽然学生通过实验可以了解网络协议的内部原理和运行机制,但是这种实验毕竟只是验证型实验,例如,在传输控制协议TCP实验中,做完实验,学生可以理解TCP协议是面向连接的协议,在面向连接的环境中,开始传输数据之前,在两个终端之间必须先建立一个连接,这个过程必须经过三次握手。这样学生在理解了TCP协议的内部原理和运行机制,同时也明白了TCP协议报文格式每一位的含义,从而知道TCP协议报文里的有六位保留位没有用到,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可以利用这六位的某一位或几位将其设为“1”或“0”,在通信过程中不要把数据上传到应用层,从而起到防火墙的作用。

通过上述阐述及例子,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在平时的教学里,要敢于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和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大胆地尽情地去创新。

参考文献

[1] 杨靖,刘亮. 锐捷网络学院系列教材实用网络技术配置指南. 锐捷网络出版社

[2] 锐捷网络. 实用网络技术配置指南初级编[M].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3] 锐捷网络. 实用网络技术配置指南进阶编[M]. 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4] 吉林中软吉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协议仿真教学系统实验教材.

[5] Andrew S.Tanenbaum 计算机网络(第4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

篇7

关键词:农业院校;无机化学;创新;绿色化学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31(2016)03-04-117-03

作者简介:柯飞(1985-),男,安徽庐江人,博士,讲师,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无机化学是一门内容既丰富又抽象的课程,其不仅是化学专业学生的4大基础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之首,也是高等农业院校一些非化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甚至是必修的入门课程之一[1-2]。该课程内容体系庞杂,理论性较强,尤其该课程面临的授课对象是大学一年级新生。因此,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成功与否对学生们今后的学习思维模式的培养起着一定的指导作用。然而,对于农业院校的无机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大部分的传授者只重视课本上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相关知识点国际最新的研究进展的介绍,忽视了对学生绿色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而造成学生上课没有积极主动的心态,缺少朝气蓬勃的求知欲望,进而造成这种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整体素质偏下,没有绿色创新的概念,更没有保护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学精神[3]。

化合物的绿色合成以及清洁能源的使用将是无机化学发展必然趋势,同时各学科之间的互相渗透,形成了众多的新兴特色研究领域,所以无机化学是一门活跃有趣的特色学科。本文中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历,对如何在高等农业院校无机化学教学中注入绿色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进行了初步探讨。

1绿色创新思维理念

绿色化学理念最早产生于美国,其颁布的《PollutionPreventionActof1990》法令中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绿色化学概念[4]。这一概念的提出,迅速得到了国际各国的支持。英国皇家化学会在1999年创办了国际第一个绿色化学综合期刊《GreenChemistry》,随后,该杂志在国际影响力逐年增加,2015年其影响因子已达到了8.02。由此可见,绿色化学理念深受科学工作者们的推崇。所谓绿色化学就是在实际生产中使用清洁的能源和使用环境友好的试剂和溶剂,最大程度的利用原材料,尽可能的避免污染。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工业化程度的飞快推进,当今教育理念仅仅有绿色化学还不够,还得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就要求学生具备绿色创新思维理念,这样培养的人才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才具有优势。

2无机化学教学中绿色创新理念的重要性

化学一方面创造了一个美丽的人造世界,另一方面也改变了这个美丽世界。甚至一些非化学专业的人们,一听到化学这个词,就联想到危险、污染、有毒等等。因此,如果要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改变人们对化学的认识,这就需要发展绿色创新化学理念。目前,随着工农业的不断发展,新的化合物也不断的被发现和合成出来。与此同时,人类所面临的环境危机也越来越重,而这些发展和危机在一定程度上都与化学关联,化学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有害物质,危害到人们的健康,所以环境问题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雾霾、酸雨等大气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生活工业废水等污染,农药残留、固体废弃物等土壤污染等[5-6]。

因此,发展绿色创新思想,推广绿色创新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大趋势。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希望,是创造物质文明主力军,所以教师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向学生们传授绿色创新方面的知识,然后通过大学生群体去影响周围的人群,逐渐使大家都能有这个意识,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无机化学是新生入学第一门开设的大学化学课程,这是他们对大学化学认识的开始,同时也是他们学习生活习惯养成以及社会责任意识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大学老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个重要教学阵地,认真挖掘无机化学教材中的知识点与最新研究报道成果的联系,向学生们传授最新的绿色创新知识,培养学生们绿色创新意识,进而按照绿色化学的原则来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在高等农业院校无机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们绿色创新思维,以适应当前国际科技的高速发展非常重要。

3无机化学教学中绿色创新理念融入的策略

目前,国内部分综合高校化学专业已经开设了绿色化学这门新兴课程,但仍然处于开始阶段,对绿色创新思想的传授相对较少,而对于农业院校来说,绿色创新研究的就更少。农业院校无机化学由过去56学时调到现在为48学时,这就要根据农业院校自身的特点和培养目标,对无机化学授课内容进行调整,那么在这有限的课时中,如何将绿色创新理念融入到课堂之中就格外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实施绿色创新教育:

3.1加强师生的绿色创新理念的培养

随着科技的发展,创新应用型人才对农业的发展越来越重要,高等农业院校无机化学必须把绿色创新理念作为重要的指导思想渗透到教学中。绿色创新理念的培养是对传统的无机化学教育模式的发展,该培养理念不仅能为社会培养出高层次专业素质人才,而且还注重培养学生们可持续发展意识。这就要求传授者自己要有绿色可持续的发展观念,在教学工作中将绿色创新思想渗透到课堂之中。化学教育者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框架,及时了解国际最新的相关领域研究进展,将课本上知识点与最新的相关绿色创新研究结合起来,课堂上以生动形象的图片或动画方式给学生们呈现,让学生们在大学一年级就养成好习惯,让绿色创新理念真正的树立在他们的脑海中,为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未来化学工作者奠定基础。

3.2无机化学理论课中绿色创新理念的渗透

课堂教学是学生们的接受知识的重要途径,教师要紧跟国内外最新的绿色化学研究成果,充分挖掘课本中的理论知识,将二者结合起来,在理论教学中将最新的绿色创新思想进行渗透,并修正与该思想不相符的课本内容。引导学生们重新设计新的路线、工艺等,使整个合成绿色化,能源绿色化,避免传统的反应方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无机化学理论课中很多基础知识都与创新的绿色化学有关。例如,

(1)在化学动力学基础章节中,除了介绍动力学常数的定义外,还可以介绍目前国际研究最热的新型多孔材料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如,有机染料、苯、农药等)的吸附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进而计算其吸附动力学常数,这样学生既了解动力学常数概念又清楚的知道怎么通过实验得到这个动力学常数;

(2)在介绍化学热力学部分的时候,除了介绍熵、焓、吉布斯自由能的概念外,还可以介绍吸附剂吸附有害物质的吸附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实验,通过该实验可以让学生了解吸附剂在该条件下的熵、焓、吉布斯自由能是怎么得到的,加深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反应自发进行方向的关系,进而知道怎么学以致用。为了方便吸附剂的回收循环使用,还可以介绍新型磁性多孔材料,既可以达到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又可以通过简单的外界磁场,方便的将吸附剂从水体中分离出来,达到循环使用效果;

(3)介绍碳族元素的时候,除了介绍温室效应导致全球变暖之外,还可以介绍目前利用CO2制甲烷等最新研究成果;

(4)在介绍硫化合物的时候,介绍硫化镉等等量子点光催化剂,可以利用该光催化剂在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太阳光条件下进行光催化反应。此外,教师还要根据高等农业院校自身发展的特点和优势,课堂教学中将无机化学基础知识与农业院校的茶与食品科学、环境与能源、生物工程以及农药等优势学科结合起来,达到学科间的优势互补。例如,无机化学教学中可以补充最新的制氢和储氢材料、可见光催化材料、高催化性能或吸附性能的多孔材料、农药降解材料、重金属去除材料等等。总之,教师可以根据当前国际研究的热点,有目的、有计划的将无机化学基础知识与这些最新的绿色创新研究有机地串联起来,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使学生们知道农业科技人员的研究动态,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们的绿色创新意识。

3.3无机化学实验课绿色创新化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课是运用理论知识和验证理论知识的渠道,也是最容易产生污染的主要场所之一。因此,实现实验课的绿色创新是非常必要的,这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也为培养他们良好的科研素养打下基础。

(1)加强安全教育,树立绿色创新理念。无机化学实验课是大学一年级开设的第一门化学实验课程,学生没有自己动手实验的经验。因此,老师在这个过程中作用至关重要。第一节实验课,授课老师讲解实验内容之前应该对学生们进行安全教育,宣传绿色创新理念,给学生们讲解《化学实验室安全手册》,进行实验室安全培训,培训合格的同学方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后续的实验操作。同时在实验室醒目位置张贴安全标志,强化学生们安全意识、绿色创新意识以及环保意识。

(2)优化实验内容,提高绿色创新程度。使用无毒无污染的绿色原料和溶剂代替传统的有害试剂。尽量使用蒸馏水、乙醇等绿色无毒试剂,避免使用氯仿、苯胺等毒性较大试剂。合成条件避免时间长、高温高压等条件,可以采用快速的超声或微波辅助合成新方法,节约时间,增加转化率、减少污染,实现实验的绿色化创新。另外可以开设一些学生自主性比较大的实验,开展一些利用可见光为能源的催化或降解实验,让学生们自主设计实验原料、条件、方法等,充分开发学生们创新能力。

(3)重视实验室废弃物的回收,开发循环实验。实验室废弃物的妥善处理这个过程非常重要,目前大部分高校实验课都存在这种普遍的现象,实验结束后学生们就直接将反应后的试剂和药品直接倒入水池中,甚至包括一些毒性较大的试剂。这不仅危害自己也会危害到他人,增加后续无害化处理的负担。实验老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将实验废弃物进行分类回收处理,严禁乱扔乱倒,这样像乙醇这类常用溶剂我们就可以回收起来,进行重新集中蒸馏制得干净的无水乙醇,从而可以循环使用。教师可以把实验的后处理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督促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为自己、为社会负责。

4结语

无机化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授课教师不仅要传授学生们基础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们具有在改造世界的同时更要保护好世界的能力。通过上述改革措施,本人自己课堂上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改变了以往无机化学课堂上沉闷的现象,大家积极思考、课堂气氛活跃、年终评教获得优秀。当然,结合最新的研究热点,宣传绿色创新理念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也是社会发展的趋势,这项工作现在还是处于起点阶段,每位化学教师都要不断的探索,提升绿色创新的教学方法,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化学科技者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张欢,王伟,杨定明,等.从大学生能力培养视角谈无机元素化学教学[J].广州化工,2015,43(21):203-205.

[2]杨昱,徐雅琴,杨玉玲,等.高等农业院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3(23):89-90.

[3]周红波,朱国兴,沈小平,等.高校无机化学教学中大学生科研潜质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4,8(8):68.

[4]茹晶晶.基于绿色化学习惯养成的绿色化学实验教学研究[J].广州化工,2015,4(43):227-240.

[5]瞿云龙,梁学正.绿色化学对环境与生活的影响[J].化工时刊,2015,29(7):46-49.

篇8

关键词:定向越野;创新思维;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8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6-0078-02

定向运动是一项非常健康的智慧型体育项目,是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运动过程中学生不再只是单纯锻炼身体,而是通过参与积极的探索、思维,把地图上的点标与你所处的自然环境结合起来,养成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求知精神。这样不仅能以探索的精神学习,而且能独立思考,自觉探索新的科学原理,发现新的科学理论。定向越野作为高校田径课程内容的拓展,把原有仅限于学校田径课程之中的走、跑、跳、投、攀爬、跨越等基本内容,扩展到社会,扩展到大自然,从而突破田径课程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封闭的格式。这不仅符合现代学校田径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增强了田径课程的实效性和趣味性,而且丰富和完善了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体系。

1思维和体育创新思维概念

1.1思维的概念

思维和感知觉一样,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不过,感知觉是对客观现实的直接反映,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外在联系,而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和内在联系。人的思维属于认识的理性阶段,是复杂、高级的认识过程[1]。

1.2体育创新思维的概念

体育创新思维是指有创见的思维。通过思维活动揭示体育活动领域中有关事物的本质及内在联系而且能指导人们去获得新的体育知识或以前未曾有过的对问题的新解释从而产生新颖的、前所未有的思维成果。在充分利用创造想象的基础上,提供具有社会价值的、新颖而独特的体育创新思维结果的心理活动。体育创新思维一般要求个体具有灵活性、独创性、敏捷性和发明能力。

2 定向越野教学中创新思维的特点

2.1定向越野教学中思维的多向性

多向性是指善于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进行鉴别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思维的多向性具体体现在:思维在一个思路方向受阻时,能够转向另一个方向思考;就某一思考对象尽可能多地产生思维结果,即提出多种设想,以求扩大可供选择的余地[2]。由于创新思维力求从多角度、多层次思考问题,所以在这种思维过程中思路开阔,且不易受习惯思维和单向思维的束缚,也不易受现有知识和传统观念的局限,这是有别于习惯思维的最突出的特点之一。

2.2定向越野教学中思维结构的灵活性

灵活性是指思维转换敏捷,变通适时。思维能够迅捷地、适时地从一类对象转变到另一类从形式到内容都相隔很远的对象,从而具有立体思维的特性,善于联想。在用某一种方法手段无法解决问题时能够变换思维方式,甚至反复变换最终得到新设想;能够及时放弃旧思路,不僵硬地坚持走不通的路。这种自变应该看成是一种积极的自我否定和自我完善的过程,也体现了适应性与灵活性;思维无惰性、不刻板、不滞涩,善于借鉴不同领域的知识和经验,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吸取别人的正确观点和新观点,打破自我框框的束缚。

2.3定向越野教学中思维过程的独立性

独立性指思维不易受暗示,敢于追求与众人、前人所不同的结论[3]。独立性是建立在渊博的知识、独到的见解和强烈的创新欲望基础之上的。因为只有从前人不曾涉足的领域去开拓,才会引出具有创造性的思维结果。

2.4定向越野教学中思维结果的求异性

求异性指思维的最终结果不是司空见惯的而是独辟蹊径、标新立异的[4]。这种求异是创新的前提,因为人们对世界本质的认识永远不可能穷尽,只能逐步地接近,只有不断求异才能不断完善。

3 创新思维培养的基本方法

定向越野教学过程中,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应当鼓励而不是压制学生们进行探索和创新的意识和倾向,要正确合理地运用以下几种方法:

3.1发现法

发现法是指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探索研究开拓思路,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发现新问题、新事物、新规律,教师酌情给予肯定的方法[5]。例如,学生在学习了田径课中的跑步后,基本掌握了跑的技术,教师对动作进行了概括性的总结,学生也有了一些理性的认识。到学习定向越野课程时,我们可以在上课之前先观看一部定向越野教学的录像。在看录像前,教师指明观看的重点在哪些方面,让学生和田径课所学跑的技术进行比较,从而发现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总结出学习时的注意点,教师给予适当的补充和肯定。相信这样,学生学得会比较快,也会乐意学习,有成功的体验。

3.2设疑答疑法

设疑答疑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设疑提问,学生通过个人和集体的努力回答教师的提问。例如,在定向越野课程识图教学中,进行跑进线路的分析,让学生们先自己设定一条路线,然后教师进行提问:“还有没有更为合理的路线呢?”学生会更加仔细的研究地图,提高了阅读地图能力的同时,最终找到了更为合理的跑进路线,培养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3重新排列法

重新排列法是指在学生已经掌握一定的技术的基础上,经过重新组合,产生新的动作。例如,让学生重新组合定向越野地图上已经预先编排好了比赛路线及到访点的顺序,形成新的比赛路线和到访点的顺序,这样就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欲望,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6]。

3.4优化组合法

优化组合法是指一种创新活动可能派生出另一创新活动来,创新和创新之间可能有一种技术技能互补的关系,从更大范围来讲,也就是一项活动创新可能导致另一项活动的创新。这种方法主要体现在几种不同项目之间的移植,包括一些规则的改变和游戏的变式等等。

3.5多角度思考法

多角度思考法是指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同一内容进行考虑,从而产生不同的方法,教师加以肯定的方法。这种方法较多地运用在器材的功能转变和一些小型游戏活动的设计上面。例如:让学生从多角度设计一些基本活动:从人体部位活动角度出发,可分为上肢创想、下肢创想、上下肢合作创想等;从动静态的角度思考,可分为动态创想和静态创想;从组织形式角度思考,可分为个人创想、双人创想、小组创想等。通过一系列创想,可以使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养成动脑的习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并有很多创意产生,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还应该在场地器材的运用上也大做文章,例如,带学生到学校的器材室,让学生充分利用和改变器材的功能设计一些活动,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器材的利用率,使有些原本少用甚至不用的器材能够充分地利用起来,如栏架、山羊、跳箱等等。当然也会出现一些安全方面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关注。有时也会因体育器材利用不当产生一些笑话,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善于正确引导和处理,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要营造一种适合于学生创新的氛围。

3.6启发法

启发法是指学生先通过实践,再由学生和教师进行讨论,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进行点评,最后进行实际运用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的范围比较广泛,在一般的教学过程中都可以用到。例如,在定向越野的实践中,让几个同学先进行线路选择的练习,其他同学观摩并进行讨论,教师及时进行点评和总结,其他同学再进行练习[7]。

4 结束语

在以前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技能主要是采用模仿的形式,较少运用思维,所需的教学时间就相对比较长[8]。而如今在定向越野教学过程中,我们只要运用适当的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就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缩短教学的时间,使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才真正达到了教学的目的。同时加大创新思维在其他课程的运用力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发挥其潜力。定向运动这一在我国新兴的体育项目,打破了我们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走出体育场馆,到大自然中去,充分培养每个学生学习的个性,使学生成为健康身体和健康人格的人,在强化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定向越野已显示出应有的活力和希望。

参考文献:

[1] 李薇,李进.体育心理学[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5页.

[2] 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23页.

[3] 张子沙.体育教育心理学[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0页.

[4] 卞华,罗伟涛.创造性思维的原理和方法[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第93页.

[5] 严志平.浅谈合作创新的体育教学模式[J].体育科研.2001.6(22).33-35.

[6] 樊向前.中小学常用体育游戏的再度创造[J].体育教学.2003.3(2).12-14.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