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茶文化市场分析8篇

时间:2023-09-06 09:30:41

茶文化市场分析

茶文化市场分析篇1

关键词:茶文化营销普洱茶

普洱茶的文化营销早在20世纪初就开始进行铺垫,在2003年达到了营销的爆发时期,经历了大幅的市场升温后,于2007年达到了市场的巅峰。之后,普洱茶的营销从过热走向理性,从价格、销量的疯狂上涨,走入了合理化调整的阶段。下文将利用营销学最基本的4Ps理论,对普洱茶文化营销的每个细节进行剖析,深入研究其营销过程中的得失。

一、普洱茶营销战略分析

1、产品策略

茶文化是所有茶产品所共有的一种文化,也是茶产品与生俱来的文化优势。普洱茶主产地处于茶树的发源地云贵高原地区,举世闻名的“茶马古道”就在这个地区,因此普洱茶从出身来讲,就具有较为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在普洱茶产品的种类设计上,继续保持普洱茶较为传统的茶饼、茶砖等形式。虽然普洱茶近几年的产量大幅增加,但是其产品生产工艺,依然严格按照传统的生产工艺来进行。而这种传统的采茶、制茶工艺中,也处处体现了悠久而厚重的文化,甚至普洱茶的产品都同样按照历史上传统的包装方式来进行。普洱茶产品本身就带有极强的文化气息,这为产品的文化营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分销策略

普洱茶通过市场细分,将目标市场主要分为礼品市场、拍卖市场、收藏市场和终端市场。虽然每个细分市场的销售渠道和方式不同,但普洱茶的销售主要还是通过茶馆和茶叶零售店两种业态中进行的,其中又以茶馆的经营最具文化特色。以“七彩云南”、“茶马古道”等为代表的普洱文化主题茶馆,与普洱茶的营销相互呼应,互为补充。还有将其他文化与普洱茶文化相结合的主题茶馆,如“舞林茶艺馆”等,这些茶馆通过文化之间的交融,形成了自己的特性,达到了更好的经营效果。

3、促销策略

普洱茶的促销战略充分与茶文化相结合,并采用了文化造势与产品促销相结合的立体促销模式,在整个营销攻势开始之前,就通过茶文化的相关书籍以及网络等载体,将茶文化以及普洱茶所承载的茶马古道文化,良好地结合在一起。这些文化传播媒体使大众对普洱茶的基础常识以及内在的文化有了较为广泛的了解。同时,随着各种普洱茶功效的提出,相对应的书籍和网站也随之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持。

4、价格策略

普洱茶的价格来源,大致有三个部分,分别是产品本身价值、收藏价值和文化价值。最根本的部分是普洱茶产品本身的价值。借助普洱茶悠久的历史和普洱茶年代越久价值越高的特性,收藏普洱茶在一定时期内成为了一种潮流,普洱茶的价格自然被提升得很高。同时,普洱茶在销售过程中,融人了诸多文化的元素,普洱茶的自身价格加上茶道、茶经、茶艺等茶产品销售附属环节的价值,组成了普洱茶的最终价格。这种综合定价形成的价格,虽然比原始的价格要高很多,但是可以被不同层次和不同需求的人所接受。

二、对其他产品营销的启示

1、充分利用文化进行营销

拥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并不仅限于茶,在琳琅满目的商品中都可以体现。在产品设计时,融人一些相关的文化元素,在产品改良时,充分考虑到保护其原有的文化底蕴,进行产品定价的过程中,将文化的价值融人到产品价格之中,产生依据文化特点进行细分的目标人群。在分销过程中,将产品本身与其历史上或文化中相匹配的分销渠道相结合,发挥独有的营销优势。在促销中,将文化作为产品的卖点之一,进行宣传,不但宣传了产品,也弘扬了文化,达到社会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茶文化市场分析篇2

关键词:普洱茶;市场营销品牌;价格;渠道

1普洱茶发展史概述

普洱茶隶属于黑茶类,其历史悠久,因兴起于云南普洱地区而得名。普洱茶因发酵工艺不同分为生茶和熟茶。作为中国的十大名茶之一,普洱茶有着很好的保健功能,并且具有减肥、降脂、养胃、抗衰老等功效。普洱茶的特点就是易储存,而且经过一段时间的储存之后,普洱茶的品质不减反增。追溯普洱茶的历史要从遥远商周时期说起,那个时期在云南地区已有农民经开始种植茶树,他们把制造出来的茶叶当作贡品,十分珍视,在这个时期的普洱茶一度被奉为神茶;到了经济发达的唐朝,普洱茶更是被当作商品交易到了西番,可见普洱茶当时社会地位之高;元代之后,普洱茶已经成为西番人民的生活必须品,其市场也发展迅速;当然普洱茶最繁荣的时期在清朝,当时出现了很多普洱茶商号品牌,有些商号品牌至今都在市场上有着很广泛的影响力;抗战期间,普洱茶的生产和贸易受到了严重影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普洱茶的种植和贸易才逐步开始复苏。从普洱茶的发展史可看到,普洱茶一直是我国茶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普洱茶的昌盛对我国茶产业经济有着重要的意义。

2普洱茶企业的市场及消费对象分析

2.1普洱茶企业的现状

首先,大环境发展势头良好。我国国内的普洱茶市场还是非常大的。为了促进民族产业发展,同时也是为了提升农民的收入,促进茶产业的良性循环,当地政府对普洱茶相关企业和农民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和有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越来越多的普洱茶企业和经销商不再满足于国内市场,开始将目光投向国际舞台。国际舞台的竞争更加残酷,想让普洱茶在世界舞台继续绽放光彩就离不开科技的力量和各种数据的分析。其次,细节影响普洱茶品牌效益。虽然国内普洱茶的发展势头良好,却在经济利益的冲击下,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如某些不良商家以次充好的现象,尤其是在旅游景区,这种现象更为常见,使得很多顾客都受到不良商家的欺骗,购买到的普洱茶都是一些以次充好的产品。还有就是包装不精美,夸大宣传和虚假宣传的现象等这些看似不大的因素,潜移默化的让普洱茶行业受到了一定的波及,市场上的普洱茶价格不断下跌。在这种局面下,一些茶农和企业产生了不同的观望态度,一些普洱茶企业甚至认为这是市场的疲劳期,是商品必须要经历的阶段。

2.2普洱茶市场环境的SWOT分析

除了宏观分析普洱茶企业的经营现状外,利用SWOT分析的手法对普洱茶的市场环境进行解析,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到普洱茶企业的市场数据,通过数据的分析才能确定经营方向。2.2.1优势普洱茶的优势有三方面,首先是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使其具有文化价值;其次保健作用和醇正的口感使其具有使用价值;第三,历史因素使其在海外市场拥有一定的口碑,海外市场的历史积淀使其具有经济价值。

2.2.2劣势

在普洱茶市场中缺少龙头企业,缺少一个可以作为表率的形象;其次由于普洱茶的主要生产地是云南,就造成交通上的不便利,产业比较分散,不利于集中管理;第三普洱茶行业还不具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市场上的普洱茶都属于地方质量检测标准。

2.2.3机会

普洱茶市场在面临竞争的同时也存在着机遇,首先普洱茶的原料必须产自云南,这样就拥有了很好的原料资源。其次,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政府对普洱茶行业给予大量的政策支持,为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更重要的一点就是现代人对于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促进了消费需求,也使得普洱茶的需求比以往更大了。

2.2.4竞争

由于普洱茶市场的扩大,所以竞争力也就变得很强,在竞争方面为了规范国内外的市场,就必须跟上国际化的脚步,发展品牌茶,不能仅限于原料提供地。另一方面,在竞争的同时应当杜绝假冒伪劣产品。

2.3消费者分析

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普洱茶市场带来了新的机遇。人们不再单纯执着于物质生活,更多的是追求精神层面的享受。健康成为当今社会的关注焦点,在追求健康生活的同时,消费水平也随之提高。消费者人群中年龄在30-50岁占大多数,很多非专业的人士也加入进来。茶文化逐步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

2.3.1重点消费对象

在普洱茶市场中,茶的爱好者是重点消费对象。他们对普洱茶的喜爱有着自己的偏好,在购买时对普洱茶的品牌、茶叶的品种都会考虑。经常参与社交的人士也是普洱茶市场中重点消费对象。其次,随着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加深,现阶段很多青年人对普洱茶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很大程度上来说,青年人追求时尚,他们的社会观念随着流行趋势的改变而改变。所以,抓住青年人的消费观,就能够很好的带动未来消费群体。在都市中有很多茶楼,这些茶楼大多装修精致高档,是很多成功人士聚集休闲品茶的好去处,所以在普洱茶市场中,高档茶楼消费也是不可忽视的重点。

2.3.2选择性消费对象

选择性消费对象首要考虑到的就是家庭主妇,她们购买普洱茶的最主要目的就是进行招待。也有一部分主妇是冲着普洱茶的功效购买的,这一类消费对象对于口味的挑剔度很低,她们更看重的是功效。在功效方面,普洱茶有很大的优势,很容易吸引到这些选择性消费对象。

3通过大数据寻找真正的普洱茶消费者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如何利用大量的数据分析以洞悉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从而能够寻找到普洱茶更多的消费者。利用大量的数据能够了解到消费者的关注热点和需求变化。在现阶段分析和统计的数据主要是通过微博、微信上的意向精准客户及其评价、数据为蓝本,然后指导下一季度甚至来年的新品开发、品牌推广的具体工作安排。用于大数据分析主要有微指数、百度指数、淘宝指数、阿里指数等,所以根据这些工具不同的数据端我们可以多方面的了解到消费者的购物心理。比如从搜集到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自2012年到2014年,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普洱茶、红茶、绿茶的搜索指数不断上升,而在这些数据中又显示出普洱茶的搜索指数在三者当中是最高的。所以,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普洱茶的需求正在上升,消费人群正在扩大,这就为普洱茶市场提供了更大的机会。在普洱茶的搜索数据中,我们经过一定的整理可以发现,在这些数据中显示大家比较关心的是功效、品牌、价格这三点,而普洱茶企业正应当从这三方面开展营销手段。再者,通过大量的数据显示,不同地区对普洱茶的需求程度也是不一样的。在数据显示下,排在前十位的分别是云南、广西、广东、上海、天津、辽宁、湖北、山东、北京。在人群比例方面,户外一族、数码一族、爱好收藏、以及爱好零食的人群对普洱茶的喜好程度都比较高。在这些人群中,男性比例明显大于女性比例,并且在年龄层方面,20-29岁、30-39岁这两个年龄层的人对普洱茶的喜好度较高。并且就普洱茶品牌方面,根据大量数据的显示,两个传统老牌“大益”跟下“关沱茶”,还有两个普洱茶新生品牌“润元昌”与“陈升号”搜索的指数较高。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找到普洱茶的真正消费群体,而且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我们也可以找到适合的市场营销方式,改变现阶段的不足之处。

4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普洱茶的营销策略分析

4.1普洱茶的价格策略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普洱茶的价格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出根据环境、区域的不同,其价格也需要进行调整。价格对于普洱茶的市场发展有很大的影响,所以企业应当制定合理价位供顾客选择。根据网络调查报告显示购买量与政策优惠的力度有一定的关联.所以可采取应对策略就是设定一定的优惠政策,刺激顾客的购买欲望,达到薄利多销的效果。还有一点就是根据消费区域场所的不同,可以设定不同的价位,比如高档茶楼和零售超市的区别就很大,把握好消费者的消费能力差异就可以合理扩大普洱茶的市场。

4.2普洱茶的服务策略

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数据信息的流通性较高,在购买过程中就存在很多选择性,消费者在购买之前可能会通过网上或其他途径去了解产品的品质。所以,一个好的市场氛围不但需要好的产品质量也需要良好的服务策略。在众多产品质量差别不大的情况下,消费者就会依据品牌的服务来决定自己的喜好。在现阶段很多普洱茶企业都只是一味在产品质量上花心思,却没有在服务意识上有很好的提升。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普洱茶行业更需在营销过程中加强服务意识,这样才能够为未来的市场打好基础。

4.3普洱茶的促销策略

在大数据背景下促销策略应该如何改变呢?现阶段,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离不开的一项工具,很多消费者都会通过网络获取自己想要的产品信息。在这种局面下,普洱茶行业就需要改变促销策略,不但要进行传统的广告促销策略,更要利用网络进行宣传。并且,在促销策略中做好公共关系的利用。这里的公共关系指的就是在销售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人员,如经销商、企业外部人员、消费者等构成的联合体。

4.4普洱茶的自身完善策略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普洱茶的自身完善策略主要是指传统茶企要与时俱进,除了改革自身的组织结构,让整个生产系统更加完善之外,还需要构建信息技术部门。这个信息技术部分主要负责整合各种国内外网络买家的数据和微博、微信等平台的数据。通过数据对市场实时进行分析,了解市场的动态,从而制定更加完善的及时的销售策略。这是在大数据时代茶企要想进一步提升自己所必须做到的。

参考文献

[1]李晓霞著,《云南茶叶产业发展战略研究》[M],云南科技出版社出版,2012年版,P38-65

[2]周红杰,邵苑芳,李家华著,《论发展云南民族茶文化》[J],2013年版,P50-97

[3]黄桂枢著,《中国普洱茶文化新探》[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2年版,P29-56

茶文化市场分析篇3

【关键词】天门市 陆羽 RMP(昂谱)分析 茶文化旅游 产品开发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传统的大众观光型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文化旅游的出现,符合当下旅游者的价值观念和需求,越来越受到旅游者的青睐,其中,茶文化旅游也日渐被游人所喜爱。茶文化旅游是指茶业资源与旅游进行有机结合的一种旅游方式。它是将茶叶生态环境、茶生产、自然资源、茶文化内涵等融为一体进行旅游开发。其基本形式是以秀美幽静的环境为条件,以茶区生产为基础,以茶区多样性的自然景观和特定历史文化景观为依托,以茶为载体,丰富的茶文化内涵和绚丽多彩的民风民俗活动为内容,进行科学的规划设计,涵盖观光、求知、体验、习艺、娱乐、商贸、购物、度假等多种旅游功能的新型旅游产品[1]。

吴必虎提出了旅游产品昂谱(RMP)分析理论,即以旅游产品为中心,进行R分析(Resource Analysis)和M分析(Market Analysis),以此为基础进行P分析(Product Analysis),并最终提出以旅游产品中心的开发框架思路[2]。本文采用RMP分析法分析天门市茶文化旅游产品,在此基础上提出本区域发展茶文化旅游的开发思路和对策建议,从而使本地区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得到提升。

一、天门市茶文化旅游的RMP现状分析

(一)天门市茶文化旅游资源(R)分析

1.资源评价。天门是武汉城市圈成员,位于湖北省中部、江汉平原北部,地处东经112.33′45″至113.26′15″,北纬30.22′30″至30.52′30″之间。东距武汉90千米,与孝感市汉川、应城接壤,北与京山、钟祥毗邻,南面和西面隔汉江与仙桃、潜江、沙洋相望。天门市作为“茶圣”陆羽的诞生地,其茶文化历史悠久,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独具特色,按照国家旅游资源标准分类法(GB/T18972~2003),其资源主要包括六类:地文景观、水域风光、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详见表1)

从天门市陆羽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况表可知,旅游资源类型形式多样,且主要集中在建筑与设施旅游资源上,除了上表所列举的资源外,天门市还拥有与“茶圣”陆羽相关的历史传说和民间艺术,且特色资源优势明显,在茶文化旅游的开发上具有很大的潜力。

2.产品转化。当前,天门市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形成主要以观光型旅游为主,生态旅游为辅。天门市现有从事茶文化产品经营和提供茶文化服务的主体少,规模小,经营项目和品种单一,没有形成特色氛围,茶文化产业尚处于初级阶段,使得旅游产品表现形式单一。在产品转化方面,今后要形成以陆羽茶文化旅游为龙头产业,将茶旅线路、茶旅景点景观、茶品购物、茶食餐饮、茶会、茶旅住宿等项目串联起来,形成以陆羽茶文化为核心的茶旅消费[3]。

(二)天门市茶文化旅游市场(M)分析

1.旅游产品的弹性。据研究,对于国内旅游来说,目前弹性较小的旅游产品一般多为中短途的观光旅游产品,其次为周末短途旅度假游产品,第三位产品是远途观光旅游,第四位是文化旅游[4]。茶文化旅游作为文化旅游的一种,受旅游者性别、年龄、职业、收入程度、文化程度、兴趣爱好的影响,需求弹性很大。

2.旅游者选择偏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收入逐渐增加、生活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使得旅游者的选择偏好有所改变。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旅游者对旅游地的参与性、体验性和享受性需求日趋增强,即更加强于旅游产品的综合性。

3.来自不同地区的旅游开发竞争。位于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州,具有成熟和完整的茶产业体系且其土家茶文化浓厚,是天门市发展茶文化旅游业的强劲对手。恩施州自然条件优越,属季风性山地气候,夏无酷暑,冬少严寒,雾多湿重,雨量丰沛,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十分有利于茶叶的生长,茶园种植面积过万亩,是湖北省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恩施州品茶品种多,品牌效应强,其中“湖北第一历史名茶”恩施玉露,是我国保留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一种蒸青绿茶,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国家地理标志商标[5],具有很强竞争力。且恩施作为“世界硒都”,其拥有的富硒产品在当下追求健康养生的环境下,具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天门市地理区位和经济发展却优于恩施州,天门市位于湖北省中部,是武汉城市圈成员之一,受武汉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强,且正在修建的武汉城际铁路,使可达性大大提升,极大地提高了竞争力。其次天门市作为“华侨之乡”,能够促进茶文化的中外交流,使陆羽茶文化走向世界。天门市茶文化旅游的开发虽然处在起步阶段,且有来自恩施州的竞争,但是发展前景却不容小觑。

(三)天门市茶文化旅游产品(P)分析

1.现有的旅游产品。以自然景观、人造景观为依托的观光型旅游产品。天门市拥有良好的生态茶园,且有大量茶文化遗址。比较有代表性的陆羽故园,是一座突出陆羽特色和茶文化特色,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与一体的主体公园,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其中修建的“茶经楼”,被誉为“古今江南四大名楼”,是天门市打造“中国茶城”的核心标志性建筑,对旅游者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对茶叶资源的保护及利用,已初步形成茶园、茶厂和茶服务等行业的协同发展,通过和旅游业的融合,已经初步形成茶园采茶观光游、体验茶农制茶游、茶商品购物游、茶疗保健游等系列茶文化旅游产品[6]。

以茶艺、茶俗文化为依托的节庆会展旅游产品天门市为了弘扬陆羽茶文化,促进茶文化的交流和天门市茶文化旅游的发展,举办了一系列的节庆会展活动和茶道赛。其中有普及茶文化知识、营造茶文化氛围的“全民饮茶日”;有纪念陆羽的“茶圣节”;有促进中外茶文化交流,和弘扬陆羽茶文化的“陆羽杯”国际茶道赛。这些节庆会展旅游产品可以吸引不少游客前来。

2.旅游产品的开发。体验型旅游产品。建构茶圣故里一日游精品旅游线路:以“陆羽故园”为中心,东连干驿“东冈草堂”,西北连“火门山”“邹夫子学堂”、陆羽泉,并与茶基地建设结合,建设“茶文化观光体验茶园”,让游客能亲自参与摘茶、炒茶、加工的过程,具体直观的了解和接触茶文化;举行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晚会,演唱陆羽的作品《六羡歌》、演绎花鼓戏精品《茶缘》以及天门渔鼓和三棒鼓,游客不仅可以进行拍照,观看,也可亲身体验打鼓。

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建构生态茶园―长寿山生态旅游区―张家湖湿地风景旅游区两日游精品线路。在生态茶园建立茶园农家乐,可以让游客了解民风民俗,品尝茶食和地方特色菜肴等;长寿山建设的森林生态度假区、乡村休闲体验区、水上康体娱乐以及张家湖的渔家乐乡村旅游都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度假型旅游产品能够满足旅游者对休闲旅游的需求。

二、天门市茶文化旅游开发的制约因素

(一)旅游配套设置不完善

一是旅游产品的需求不足。旅游产品按消费内容包括食、住、行、游、购、娱六个方面。天门市现有的旅游产品中,“吃、住、行”可基本满足,但是“游、购、娱”显然不足;购物方面,满足不了旅游者高层次的需求;娱乐方面,娱乐形式单一且从事娱乐行业的主体太少。二是旅游功能设施不完全。旅游从业人员、游客服务中心、景区停车场、以及各种引导标识和标牌都未达到标准。

(二)从事陆羽茶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太少

目前从事茶文化产业的企业以及茶馆、茶楼、茶叶店严重不足而且规模小,产品少,服务范围窄,没有龙头产业,未能形成规模效益,最终导致茶商品的开发深度不够创新不足。

(三)发展茶文化产业的氛围不够浓厚

一是有关陆羽茶文化的宣传不够,虽然天门市是茶圣故里,但是天门市人民却对陆羽的认识不够深,特别是青年群体对陆羽茶文化的了解也只停留在表面。二是对茶文化理论和茶文化项目研究不够,直接影响茶文化产业招商引资的深度和广度。

三、天门市茶文化旅游的开发对策

(一)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力度

虽然近年来,天门市为普及茶文化知识,推动茶产业、茶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启动了茶文化知识进机关、进乡镇、进社区、进党校和校园、进企业(“五进”)活动,但是要打造“棉都茶城”,就得加大茶文化的宣传力度,使之家喻户晓,并转化为建设天门、发展天门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持。

(二)引进和培养旅游人才

人才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关键。一是引进旅游人才。目前,人才紧缺是制约天门市茶文化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高层次、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能对旅游景点进行规划包装,因此天门市应加大旅游人才的引进。二是茶文化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天门市目前具备一定的培养茶文化旅游专项人才的能力,天门市职业学院开设了陆羽国际茶学院,每年能培养专业人才200多名,通过与旅游培训机构联合,可以培养一大批具有茶文化旅游专业的人才。

(三)全面招商引资,扩大茶文化旅游市场主体

目前从事茶文化产业的市场主体远远不够,政府要大力开展茶文化招商引资,利用本地现有的茶文化资源和发展前景吸引外地客商投入资金和技术促进茶文化旅游市场的扩大,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优化。

(四)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引进新品种

目前天门市的茶园主要集中在佛子山和皂市镇,但是茶种植面积不超万亩,茶园的建设目前还处于起步阶段,要因地制宜的选择茶园建设基地,同时鼓励农户到茶叶生产地工作,增加劳动力。天门市的茶品种单一,主要以毛尖为主,茶产业少,缺乏茶饮料产业、茶保健产业和茶文化产品产业等,导致产品组合形式单一。扩大茶园种植面积,引进新品种,合理培育选择优质茶苗,提高茶的科技质量,提升茶叶品质,打造优质的生态茶园基地。

四、结语

旅游业的发展,对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有着重要的地位,在茶文化旅游越来越热的今天,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资源,其开发符合当下的潮流,天门市应利用自身得天独厚的陆羽茶文化,积极发展茶文化旅游,打响陆羽品牌,让“茶圣故里”走出国际范。

参考文献

[1]董捷,沈国斐,卢静怡.杭州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J].浙江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7,(01):27-32.

[2]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3]李文杰.陆羽茶文化产业论析[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9-12.

[4]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5]孙志国,王树婷,钟学斌,张敏.历史名茶恩施玉露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01):161-163+174.

茶文化市场分析篇4

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尤其是在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茶文化与生态旅游融为一体,这是集文化、民俗、休闲、养生于一体的全新体验,可以满足游客人性化需求和审美情趣,因此受到游客的喜爱。而云南省的茶文化经过千年的沉淀和积累,已形成独特而丰富的特色,这是得天独厚的旅游优势,其文化底蕴、民族特色以及内涵都极为深厚。本文在吴必虎RMP分析理论的指导下就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RMP;分析理论;云南省;茶文化旅游

1云南茶文化旅游的RMP现状

1.1云南茶文化旅游资源概况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得以提高,人们的个人素养和审美情趣也随之提升,对文化特色、文化内涵以及生活品质的个性化要求不断提升,茶文化旅游也逐步被广大游客所接受。云南省作为多民族聚集地,位于我国西南边陲,浓郁的民族风情使这片土地充满神秘色彩。由于地形复杂,气候和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特征,加之人文因素,云南茶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云南是我国的茶叶大省,茶种分为野生、过渡、栽培等品种,目前被开发的已超过200种,滇红、普洱等品牌名茶历史悠久,新茶如女儿松、绿海雪松等品牌也早已被消费者认可,不论哪种品牌都散发展浓郁的清香,其茶韵悠悠,有着特殊的文化内涵,以此为主导所开发的旅游产品已成为游客的首选项目。追溯茶文化的历史要从汉末开始,到了清代已进入到发展的鼎盛时期,云南省内遍布着无数的千年古茶树与野生茶树群,经过千百年的历史积累和沉淀,云南茶叶的生产、加工、饮用,同时融入不同的民族特色,云南茶文化已自成一体,成为中华文明的奇葩。笔者经过实地调查,从茶树的起源、驯化、栽培入手,对茶树的自然传播进行分析和研究,云南将成为研究的重点地区。

1.2云南茶文化旅游产品现状

近几年,云南省茶文化旅游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基础得到了不断的发展,并且相继开发了一系列初级茶文化旅游产品以及各种名茶文化节为主的节庆展游。但是由于云南茶文化一直处于小作坊生产,旅游发展起步的时间较短,项目开发和发展以及产业都没有形成规模,发展速度较为缓慢,在旅游市场中还没有形成高知名度和高影响力,在经营和管理方面没有融入现代经营理念,市场开拓能力较,虽然以云南特色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已被开发,但知名度和品牌效应并不强。此外,云南茶文化旅游资源分布零散,整合度低,茶文化旅游产品多为以自然风光、人文景观为依托的观光型项目,具有局限性,而在体验旅游文化修学、休养度假和民族风情游等方面却出现空白,没有融入现代意识,茶产业仍然以传统产业为主,没有开拓出新的项目和商机。“以旅促茶、以茶促贸、以贸带旅、以茶兴农”作为发展目标但还需要时间才能完成。值得注意的是,普洱茶虽然闻名于世,但茶产区经济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茶文化旅游项目没有得到开发和利用,另外由于资金匮乏,旅游配套设施无法满足需要,很难跟上形式的发展,这些因素制约了云南省茶文化旅游发展。

2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的问题分析

2.1资源(R)利用层面问题分析

首先,云南省茶文化旅游中遗产遗迹类资源的产品转化度低。云南省拥有众多与茶相关的文物古迹,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古迹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和充分的挖掘,虽然部分得到开发,但也仅限于初级观光产品的表面形式,没有深层次触及内涵的开发,游客无法领会云南深厚的茶文化遗存。就拿茶马古道来说,茶马古道旅游热点高度集中于部分热点城市,与在大区域、大旅游、大市场的旅游目标存在较大差异,整条线路资源不但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还由于缺少整体规划而处于无序状态,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恶性竞争导致市场混乱,无法形成合力,整体优势更是无从谈起。开发还停留在表面,产品单一,茶马古道客栈和茶马古道博物馆是主要旅游产品,没有形成品牌效应和文化内涵,难以引起高端游客。其次,普洱茶作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云南省是其唯一的产地。而云南省对普洱茶的文化挖掘不够,旅游带动力不强,对普洱茶文化研究不够深入,导致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不能齐头并进,茶文化旅游的文化关联性较弱,无论是宣传、规模都处于初级阶段,导致普洱茶文化旅游项目过于单一,游客仅作为旁观者而无法深入其中,由此可见普洱茶文化旅游产品难以满足需求,从外在形式到内在文化都很薄弱。

2.2市场(M)需求层面问题分析

云南省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要面向市场,就必须要和市场的大趋势一致,要尽量满足市场和游客的需求。但是,云南省茶文化旅游仍存在一些不能充分顺应市场潮流的问题。首先,云南省内都市休闲类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不足,虽然云南省在兴建很多旅游项目,但是现有茶文化旅游资源关注较少。云南省可以将重心放在开发城市茶艺馆休闲游之类的产品上来。其次,云南虽拥有很多原生态的茶园和开发休闲度假游的良好基础,但却没有真正意义上建一座规模化的生态化茶庄园,此类产品供应严重不足。最后,云南目前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中体验项目极少,缺乏有体验深度的旅游产品。可以多设置些更深层次的体验产品,比如参加茶艺馆、茶道会所举办的茶艺培训班等。

2.3产品(P)开发层面问题分析

云南拥有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但从茶文化旅游角度看这种文化优势却没有得到发挥,旅游景区文化氛围并不浓郁,尤其是处于市场经济之中过于看中眼前利益,开发者没有认识到茶文化的深远内涵。云南虽然是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但却没有品牌产品,茶文化旅游还处于低端,以模仿为主,品味难以提升,虽然遍布茶楼茶馆,即使是开展茶文化节活动,其内容和形式也没有突破看茶、喝茶、购茶的模式,虽然构建了茶文化街,但其产品也仅限于茶类,缺乏延伸产品,茶艺插花、茶席设计等带有艺术韵味的高层次产品更是罕见。在这种情况下打造中国甚至世界一流的“茶都”构想很难实现。云南的特色在于少数民族的茶俗茶礼丰厚,茶艺也是流传广泛,但是却缺少属于自己的黄金产品,本是高雅脱俗的茶文化也通俗和大众化。

3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对策建议

3.1构建便利的交通网络

旅游地交通条件的好坏,会对旅游业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云南省内相对平缓的山区只占总面积10%,大面积土地高低差参,纵横起伏,一定范围又有和缓的高原面。外地游客进入云南的交通网络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改观,而茶文化的旅游景点多处于山区地带,景区内交通状态也较薄弱,针对这些缺陷,云南交通和旅游部门必须要加大治理力度,改善交通条件,使游客可以畅通无阻的进入景点中来,具体措施如下:(1)景区外部茶文化景点的交通条件要改善,与周边主要城市开通公路、铁路运输专线,重点茶文化旅游景区可以开避专用公路,对主干线起到辅助作用,实现交通顺畅。(2)景区内部首先要改善景区内交通不畅的缺陷,采用旅游车队的做法,引入竞争机制,推动景区交通的良好发展。

3.2挖掘丰富的茶文化旅游产品

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是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福建茶文化旅游产品已占领市场,在国内外均享有盛名,云南发展茶文化,可以借鉴其先进经验。云南境内多山,自然风景美不胜收,民俗民情丰富,多种文化相融合,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格局,茶文化旅游也进行了十余年,但却未能实现规模化与产业化的发展,和福建茶文化之间有着较大差别。究其主要原因在于产品结构过于简单,停留在茶园观光、采茶等基础项目之中,缺少综合性的、复合型的旅游产品,旅游行业要深入挖掘潜力,可以与其它旅游项目相结合,以组合型旅游产品吸引游客。例如德化制瓷历史悠久,可以与之合作建立茶具研发机构,使茶具设计融入更多的文化因素,成为创业产业,同时提升茶文化的延伸产品,总而言之,需要以市场为导向,以游客的需求作为发展目标,开发具民族特色的茶文化旅游产品,弘扬中国博大精深的茶文化,从而使中国茶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3.3采取多元化联合营销策略

茶文化虽然具有深厚的底蕴,但也需要加强宣传,向国内国外辐射,要制定出具体的营销规划,例如可以利用媒体优势,通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和地方卫视连续播放茶文化宣传品,其次利用网络优势进行营销活动,在搜狐或新浪等大型门户网站更新茶文化消息,还可以与旅游网站进行合作,建立茶文化旅游网络销售途径,最后举办具有浓郁民俗韵味和风情的节庆活动扩大影响力。以上方案坚持下去一定会取得良好效果,同时还要加强区域旅游营销,与茶文化旅游发达地区进行交流,进行联合营销活动。

4结语

云南省茶文化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只要规划合理,经过科学的整合优化就会彰显其优势,并把这种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同时经济效益促进茶文化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当务之急是开发新型茶文化旅游产品,设计出具有云南特色的茶文化旅游项目,制定出“以茶促旅、以旅促茶”的长远发展规划。

作者:李如跃 董法尧 单位:西南民族大学 三亚学院

参考文献

[1]和献中,王世金.云南省普洱茶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战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52-57.

[2]宋惠平.云南茶文化旅游开发浅论[J].民族论坛,2007,02:48-49.

[3]费维峰.基于RMP分析的福建茶文化旅游开发研究[D].华侨大学,2013.

[4]韩志明.少数民族民俗旅游产品开发研究[D].延边大学,2014.

[5]贺小利.基于RMP分析的“两马”跨境旅游合作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

茶文化市场分析篇5

关键词: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SWOT分析

一、引言

中国是茶树栽培及茶叶加工的发源地,不仅拥有丰富的茶叶资源,而且是生产、消费及进出口贸易的大国。

本文利用SWOT分析法,结合测算中国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MPR)、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以及贸易竞争指数(TC)等三个指数,进一步分析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以及所遇到的各种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相对应的政策建议。

二、中国茶叶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近20年来,中国茶园种植面积保持稳定状态,从1978年的1048千公顷上升到2006年的1450千公顷,增长了38.4%;茶叶产量也在逐年上升,从1978年的26.8万吨,上升到2006年的102万吨;茶叶出口从1997年的20.54万吨上升到2005年的28.88万吨,增长了40.6%,涨幅比世界水平还要高出13.5个百分点。

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两类:显性指标和隐性指标。显性指标用于评价特定产业所产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如国际市场占有率(MPR)、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以及贸易竞争指数(Tc)等;隐性指标主要用于评价生产率差异,如单产率、价值增值率等。印度、印尼、肯尼亚、斯里兰卡以及中国是世界上五大产茶国,近几年这5国的茶叶出口总量都占据世界茶叶出口额总量的半数以上。本文采用显性指标评价法,对比其余四大产茶国,对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进行比较分析。

(一)国际市场占有率(MPR)

国际市场占有率指一个国家某类产品出口总额与世界该类产品出口总额之比。在五大产茶国中,出口竞争力最强的是斯里兰卡,MPR在23%左右,在近几年一直处于世界前列,说明斯里兰卡茶叶具有很强的出口竞争力,但总的趋势有所下降。印度尼西亚的MPR值在五国中最小,说明茶叶出口竞争力很弱。肯尼亚MPR值排在第2位,总体来看上升趋势不明显。中国茶叶MPR指数处于10-20%之间,具有较强的出口竞争力。中国茶叶国际市场占有率呈现上升趋势,在2002年MPR值已超过了印度,仅次于肯尼亚,上升到世界第3位。

(二)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

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是指一个国家某产品占其商品出口总额的份额与世界该类产品占世界商品出口总额的份额的比率。中国的RCA值处于1.25-2.5,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而其他四国都在2.5以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肯尼亚的RCA值排在最前列,斯里兰卡排在第2位,印度和印度尼西亚分列3、4位,而中国则排在了最后。总体趋势看来,最近几年中国、印度以及肯尼亚都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其中印度的下降趋势最明显,降幅达到了48.8%,肯尼亚也达到了12%,中国下降趋势较小。印度尼西亚和斯里兰卡则呈现出上升的趋势,其中斯里兰卡上升趋势很明显,从2000年的274.21上升到2005年的369.94,涨幅达35%。

(三)贸易竞争力指数(Tc)

贸易竞争力指一国某类产品的出口与进口的差额与该类产品进出口总额的比例。该指数一般用来反映一国某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状况。五大产茶国的Tc值数都在0.8以上,说明五大产茶国的茶叶竞争力都很强。但是各国的指数值又呈下降的趋势,受到其他产茶国出口增加的影响。中国的Tc值数在五大产茶国中是最低的,且下降的趋势也是最大的,从2000年到2005年下降了接近0.1,其余各国下降幅度较小,相对较为稳定。

三、中国茶叶产业竞争力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自然资源。中国是世界茶叶的发祥地,茶叶资源丰富,茶叶产品种类繁多,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中国地域辽阔,茶区分布广,特别是在东南部地区。东南部多为丘陵地带,利于造梯田,排水体统良好;土质呈酸性,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冬天温度较高,茶树可以安全过冬;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光照与雨量充足,适宜茶树的生长。

2、茶文化历史悠久。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茶不但对经济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逐渐形成了灿烂夺目的茶文化,茶文化的出现,把人类的精神和智慧带到了更高的境界。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也很广泛,既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体现,也是茶在精神领域的延伸。茶与文化关系至深,既有精神文明的体现,又有意识形态的延伸,有益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水平。

3、品牌优势。中国是茶的故乡,茶叶资源相当丰富,茶类之齐全、名优茶数量之多,为世界之最。中国近年来名优茶生产发展迅猛,中国名优茶有1200多种,其中包括中国的十大名茶黄山毛峰、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云南普洱茶、庐山云雾、冻顶乌龙、祁门红茶、苏州茉莉花茶等。

(二)劣势(weaknesses)

1、出口茶类品种单一。中国茶叶在生产、出口量上都排在世界前列,但其出口主要是以绿茶为主,而红茶和特种茶的出口量远远低于绿茶出口量。近年来,中国茶叶的出口量都在上升,但主要的增长是来源于绿茶出口量的增加。2004~2007年,绿茶出口量上升了2.75万吨,在总出口量中所占比例也由2004年的70.02%上升到2007年的77.24%,而红茶与特种茶出现下降。红茶从3.94万吨下降到了3.03万吨,特种茶也从4.46万吨下降到了3.55万吨。这一变化趋势显示出中国的红茶与特红茶的发展趋势呈现出非良好的状态,而绿茶则保持出口量上升的良好趋势,使得中国茶叶出口品种单一,不能完全符合全球消费者需求的发展。

2、出口市场单一。中国茶叶出口市场比较集中,波动较小。2004~2007年中国茶叶出口量排在前5位的国家(地区)分别是摩洛哥、日本、美国、俄罗斯联邦以及香港。每年出口量前5位的国家出口总值基本保持不变,集中度也保持在47%左右,在小范围内波动,但不显著。中国茶叶出口市场集中度高,说明对单一出口市场的依赖性大。这种单一的出口市场结构十分脆弱,很难以抵御该出口市场的风险,一旦该地区发生经济危机或与中国经贸关系恶化,中国茶叶的出口将会大幅下滑,造成巨额的经济损失。

3、缺乏国际品牌。中国具有悠久的产茶历史,不仅名茶林立,而且中国茶叶产量高居世界第一。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黄山毛峰等名茶品种,可谓声名远播。但提起名茶品牌,却是寥寥无几。虽然近些年中国茶叶的出口量在国际上名列前茅,但在国际上享有名气的却是凤毛麟角。“品牌”茶已成为中国茶产业的薄弱环节,中国茶叶进入了“有种类、有名茶、无名牌”的瓶颈时期。中国目前的茶行业,还处于前品牌时代,还是仅仅用口味来决定茶的价值,并没有真正进入到品牌时代。没有品牌,中国茶叶在世界上始终难以摆脱“一流品质,二流包装,三流价格”的怪圈。

(三)机遇(opportunities)

1、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首先,中国加入WTO后,农产品贸易相对自由化,中国可以获得永久性的无条件最惠国待遇、非歧视性待遇,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待遇;其次,有利于减少其他国家对扩大中国茶叶出口的非关税壁垒等不公平待遇,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最后,有利于引进技术、利用外资,强化茶叶深加工产业,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出口。立顿进入中国市场已有16年,为中国茶业的发展也起到了积极的影响作用。立顿为中国茶业的发展提供了经费,同时还引导国内企业的研究方向,对中国研发机构研发活动的市场导向,实现经济效益观念的改变提供示范;同时也提高了中国的技术水平,培养了大量人才,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也给中国的企业带来了新进的管理理念。

2、茶保健作用的推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自身的健康问题,茶叶的消费需求也逐渐向保健方向发展。现代医学证明饮茶有助提神益智、保护牙齿、滋补营养、减肥健身、解毒利尿、降胆固醇等功效。中国茶叶种类之多为世界之冠,具有不同的品味和功效,饮用者可以自行选择适合自身健康的茶类饮用。

(四)威胁(threats)

1、国际市场冲击较大。当今世界公认的三大饮料中,可乐品牌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咖啡品牌有雀巢、麦斯威尔,世界茶饮料第一品牌被公认为立顿。中国作为茶叶的发源地,却没有在国际上叫得响的茶品牌。立顿进入中国后,在为中国茶业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目前,立顿茶叶已经抢占了近80%的市场份额,在同类产品中可谓是凤毛麟角。立顿公司通过在中国收购茶叶然后进行拼装包装后销售,极大地抢占了中国茶叶的自然资源,通过加工赚取行业最高的利润。同时,立顿加工技术先进,研发队伍强大,中国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生产管理理念不完善的家庭作坊式的中小茶企难以与之抗衡。

2、日本、欧盟等国的技术性壁垒。日本是中国茶叶出口的第二大市场,也是中国绿茶、乌龙茶的主销市场。2006年5月29日,日本施行“肯定列表制度”,将进口茶叶残留检测项目有71项增加至276项,并采用“干茶法”检测,将设限以外的农残全部按“一律标准”即限量为0.01ppm;明确设限以外农残超标将被视为违法。此制度大幅度提高了市场准入门槛,严重影响了中国茶叶对日本出口额。欧盟是中国茶叶出口的主要地区之一,从2001年7月1日起,欧盟对进口的茶叶实行新的MRLs,共134种;2003年欧盟茶叶MRLs标准增加至193种;2005年8月1日,欧盟再度决定将硫丹在茶叶中的残留限量从30mg/kg调整为0.01mg/kg。这一新标准相当于把监测标准严格了3000倍。除少量有机茶外,中国的大部分出口欧盟的茶叶硫丹残留量都无法达到欧盟的新标准。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中国茶叶自然资源丰富,茶文化历史悠久,名优茶的品牌多种多样。但出口茶类品种及出口市场也较为单一。名优茶品种多样、品质高,但缺少国际化品牌,在国际市场上品牌竞争力很弱,没有品牌就没有竞争力。中国茶叶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生产管理理念不完善。

(二)政策建议

第一,大力开发自然资源,促进茶文化的推广。继续发挥绿茶出口优势,提高红茶及特种茶的生产及出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出口市场的范围。茶叶企业应顺应消费者的需求,利用中国茶类多茶区广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各类绿色茶叶,研制适合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者喜好的绿色茶叶食品。发展有机名优茶,是促进中国茶叶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树立品牌化,增强中国茶叶的国际知名度。整合茶企,重点扶持龙头企业,积极培养国际化品牌。加强品牌建设,有利于提高中国出口茶叶的附加值,也有利于增强出口茶叶在国际社会的认同感。重点扶持有实力、有信誉的龙头企业,以保证品牌品质的可控,促进品牌的集约化发展。中国国内茶叶生产商应借鉴国际品牌的经验,树立大品牌的意识,打造有影响力的中国茶叶品牌。

第三,在茶叶生产企业中实现机械化生产,推广HACCP体系,提高茶叶的质量安全。加强茶叶的质量管理,提高安全性,既是对消费者负责,也是中国茶叶冲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扩大茶叶出口的根本途径。

参考文献:

1、余艳锋,邓仁根.我国查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新疆农垦经济,2007(12).

2、陈冀.中国茶品牌忧思录[N].经理日报,2008-03-01.

3、丁俊之.论提升中国茶品牌竞争力的紧迫性、可行性[J].茶叶经济信息,2006(4).

4、王庆.品牌建设――中国茶叶发展的必由之路[J].茶世界,2007(312).

5、许咏梅.中国茶叶出口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世界农业,2006(321).

6、许国权,陈春根.基于RCA和“国家钻石”模型对我国茶叶国际竞争力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11).

7、李道和,高岚.中国茶叶国际竞争力实证分析[J].林业经济,2007(7).

茶文化市场分析篇6

一、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界定

茶文化旅游产品是旅游产品中的一部分,它也是由核心产品、形式产品、延伸产品三部分构成。但由于茶文化旅游具有休闲性、文化性、参与性和多样性的特征,茶文化旅游产品在这三个层次上也有不同于其他旅游产品的特征,具体表现在: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产品包括以茶景观、茶文化、茶艺术等为吸引物的核心部分以及以此为核心而设计的其他旅游产品和食、住、行、游、购、娱产品;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形式产品包括茶道、茶节庆、茶礼俗等文化活动,茶艺表演、茶歌、茶舞等茶艺术产品以及其他各种项目;而延伸产品包括在旅游活动中所推出的各项优惠活动,售中以及售后服务。

二、信阳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可行性分析

河南信阳种茶历史悠久,距今已有2000多年。信阳是茶的故乡,茶是信阳的象征,亦是信阳的“金名片”,发展茶文化旅游信阳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茶文化载体分布广

据统计,全市茶园总面积60万亩,集中连片千亩以上茶园15处,国有茶场10个,乡村专业茶场及个体茶场1200多个。另外,全市拥有大小茶馆近千家,其中著名的如“文新茶艺馆”,在信阳市从装潢、品味、服务都是一流的,以茶艺、茶道、茶文化为主题。在信阳街上,还不时会发现一些规模不大,但也别有韵味的茶馆、茶楼,如“知音茶艺馆”等。这一切都为信阳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二)茶品牌知名度高

信阳毛尖在唐代已成为当时供奉朝廷的贡茶。1915年,信阳车云山出产的毛尖,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夺冠,驰名海外;1959年,茶叶节专家评选名茶,信阳毛尖被列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1999年获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金奖;2008年,信阳毛尖作为全国绿茶的代表,作客CCTV--2《倾国倾城之双城记一茶缘》栏目,与云南普洱茶一争高低,颇有“华山论剑”的味道。信阳毛尖品牌知名度高,为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和品牌效应。

(三)茶文化底蕴深厚

信阳发展茶文化旅游,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还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即信阳茶文化底蕴深厚。关于信阳毛尖茶有许多动人的传说、神话,并得到过许多著名诗人的赞赏。中国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苏轼对品茶、烹茶、茶史等都有较深的研究。正是这绚丽多彩的文化孕育了闻名中外的信阳毛尖,赋予了信阳茶丰富的文化内涵,为信阳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四)政府支持力度大

这是信阳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又一重要保证。到目前为止,信阳已成功举办了十六届信阳茶文化节;在市政府的协助下,涌现了一大批茶种植、加工、经营大户,培育了一批有品牌、有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另外,2008年,信阳将全国名优茶及茶叶包装产品博览交易会与茶文化节并列,突出了名优茶及茶叶包装等产品的展示展销。这一切努力为信阳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三、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信阳市各级政府在茶文化旅游的项目建设、资金投入、政策支持、市场营销等方面给与了大力支持,开发了一系列茶文化旅游产品,但这些旅游产品并未在旅游市场竞争中显示出其应有的强势,这与信阳雄厚的茶产业优势,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茶文化极不相称。究其原因主要是茶文化旅游在该市起步较晚,在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中尚不成熟,仍存在很多问题。

(一)宣传力度不够

近年来,信阳地方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打造信阳――“中国茶都”的城市形象,并试图通过“信阳茶叶节”来扩大信阳毛尖的市场知名度。这些措施为信阳茶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市场契机,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立足于信阳本地的宣传措施由于缺少必要的旅游活动、宣传手段过于单一、营销体系不完善等原因,影响有限。

(二)旅游产品文化含量低

茶文化旅游产品的核心是文化,信阳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特点应该通过对信阳毛尖和市内悠久文化的挖掘,提炼和整合来凸现,使之在内容和形式上体现出信阳毛尖恬静、淳朴、丰富的文化含量。信阳虽有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但在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时当地政府并没有充分利用这一优势。

(三)旅游产品参与性不强

由于信阳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还不够深入,信阳虽有一批茶文化旅游景点,如先前提到的各类茶馆、茶叶展览馆,但此类景点多为休闲喝茶的场所,真正如采茶、炒茶等茶乡参与性强的项目并不多,而体验茶乡农家乐的更是少之又少。旅行社在组织茶文化旅游的安排上多是选一个能观看茶艺表演的地方,接下来便是推销茶叶。这一模式使得大多数旅游者望而却步,明白了参观的最终目的,因而对茶馆等产生了抵触心理,使得博大精深的茶艺、茶道表演更多了一层商业色彩。

四、信阳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宣传,完善营销体系

在政府的鼓励和倡导下,举办一批以茶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利用传媒全力打造品牌形象,在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时,当地政府及旅游企业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因特网等各种传媒。同时,建立稳定的营销系统,以保证茶文化旅游产品销售的畅通,提高其市场占有率及知名度。

(二)敢于创新,突出产品特色

在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时,旅游企业应注重突出当地茶文化及地域特色。在游览过程中,导游人员可以向游客讲解体现古代信阳劳动人民美好愿望的传说,以突出信阳毛尖独特的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例如在茶山里可以向游客讲解那棵又高又大的老茶树是由一种随处可见的画眉鸟衔种子种活的故事;实施文化推进战略,大力普及茶知识,推进喝茶、论茶的健康风尚,举行茶宴大品尝,将信阳的饮食文化与茶文化巧妙交融,从而形成浓厚的茶文化氛围,争取更大的消费市场。

(三)丰富产品内容,增强体验度

从旅游产品的概念可以看出,旅游产品其实是旅游供给方和旅游需求方共同创造的,这是它与其他产品的重大区别。因此在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时应尽量丰富旅游产品内容,增强游客的体验度。总的来说包含三个方面:互动、参与、学习。

五、小结

茶文化市场分析篇7

随着人们消费理念不断革新,加上消费模式进一步优化,茶叶及茶文化已经越来越受人们欢迎。发展旅游产业,壮大旅游产业是当前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茶文化作为整个旅游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以茶文化为核心,可以延伸开发形成系列产业链条。随着人们消费理念不断丰富,传统的旅游消费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人们的具体需求,因此丰富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完善发展茶文化旅游产品体系意义重大。本文拟从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概念入手,结合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的具体分类标准和意义,从而探讨研究发展茶文化旅游资源产品的具体思路。

关键词:

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产品发展;融合探讨

从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看,目前我国有着极其丰富的茶文化资源,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我国从南到北,由东到西都形成了广泛的茶文化,无论是茶叶产地,还是运输茶叶途径等等,都有着丰富的茶文化资源。可以说,我国茶文化资源开发基础雄厚。随着人们旅游消费理念不断成熟,如今以茶文化为核心的旅游资源开发已经逐渐成熟。而每一种成熟的思路都是在旅游市场影响和决定下有所发展的,而无论哪一种类型,都是在当地茶文化基础上,通过充分融入自然环境和该区域独有社会民俗活动,涵盖观光旅游、体验旅游等一系列功能的综合型旅游资源类型,通过发展茶文化旅游,将无限延伸茶文化产业链条,同时有效推动发挥茶文化内涵与价值。在快速发展的旅游市场需求影响下,实现茶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1茶文化旅游的概念分析

我国是茶文化产生的源头,经过几千年的成熟发展,茶文化逐渐形成了体系化、多样化的表现形式。无论是茶叶生产,还是茶叶制作、运输,甚至是茶叶饮用等等,都形成了相应的茶文化。在茶文化形成的同时,就形成了与之相关的旅游活动和资源。而这些汇总起来,就构成了茶文化旅游资源。而有关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定义和概念也有不同观点,一些学者认为茶文化旅游资源指的是将茶文化与旅游资源相结合,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茶文化旅游资源是以茶文化和旅游资源为主题的,游客通过参与其中,可以充分感受到相应乐趣的资源形态。虽然不同学者从各种角度对茶文化旅游进行了各种界定,通过细化其观点,我们可以发现其主要是从旅游的目的、旅游活动的类型、参与动机以及旅游活动的内容等各种角度切入的,因此其都是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某一方面认知,并不全面。而通过结合以上观点,我们可以定义茶文化旅游为:其产生原因主要是基于游客对茶叶发展、茶叶生产技术、茶文化形成等一系列元素有较高兴趣而产生的内心驱动,其主要表现方式为:欣赏茶叶成长、生产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参与到茶叶生产、制作过程,以及深入了解茶文化等。其参与目的是为了通过观光、体验、参与等一系列途径,实现自身内心的享受等。茶文化旅游资源是通过旅游开发方式对茶文化进行体系化开发的资源利用形式,其并不是一种独立资源类型,而是将茶文化中可供旅游开发挖掘的资源予以开发的形态。可以说茶文化旅游涉及面广泛,其涵盖了茶叶生产的全流程,是各种旅游活动综合起来的结果。因此,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广泛,形成了体系化的资源系统。事实上,在游客参与茶文化旅游过程中,很少有人只参与其中某一种活动类型,其往往是综合性参与。

2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的具体分类标准和意义分析

想要有效开发茶文化旅游产品,实现旅游发展,就必须对茶文化旅游资源这一基础进行深度挖掘,而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进行具体分类的过程,也有利于我们全面深入了解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内涵,同时也是我们制定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基础和标准。

2.1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的具体分类原则分析

在对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具体分类时,需要坚持以下原则:首先,是相近和差异化原则。也就是在划分茶文化资源类型时,必须从其共同属性出发,将具有相同属性的资源进行融合,通过差异化区分出不同类型,而通过相近性纳入大类。此外,要坚持层次分类的原则。其指的是茶文化旅游资源较为复杂,在区分大的类型之后,要逐级对大类资源进行细化,确保一一对应,避免错位现象。最后,是体系化原则,旅游资源本身就是多种资源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必须坚持体系化开发旅游资源,将其最终纳入整个系统,才能实现茶文化旅游资源的有效开发。

2.2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的具体划分依据分析

在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进行具体划分时,首先要从其定义出发,通过具体定义来确定划分茶文化资源类型的范围以及其主要内容。其次,要结合茶文化旅游资源各组成项的属性来划分,比如其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等等。最后,要对资源各组成要素,其产生原因,具体特点、表现形式作为划分标准和依据。茶文化内涵丰富,涵盖了多重要素,因此对其进行划分时,要认真依据以上三项标准。一方面,我们要结合三项标准对旅游资源进行细化,界定其具体类型标准。而另一方面,也要认识到由于茶文化体系涵盖了多重元素,不能简单地将其定义为某一类资源类型,要有重点地进行资源类型划分。

2.3茶文化旅游资源的主要类型分析

通过梳理茶文化旅游资源,结合三大标准,我们可以看到当前我国茶文化旅游资源主要可分为五大类型。即:茶叶生产的自然资源,如茶树、茶园和与茶树生长的自然环境等。二是与茶相关的人文社会资源,比如茶叶生产古迹、茶馆、茶厂等等。三是与茶有关的社会习惯风俗等,比如茶文化节,茶博览会等。四则是与茶有关的文学作品等,比如描述茶的诗词、著作等等。五则是茶与其他文化融合形成的复合型文化,比如茶文化与民族文化,茶文化与宗教文化等相融合形成的复合文化等等。

3发展茶文化旅游资源产品的具体思路分析

事实上,通过发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点进行深入分析,都是为了开发构建体系化旅游资源产品体系,通过有效结合市场需求,结合各区域茶文化特点及自身特点优势,开发茶文化旅游资源产品,实现茶文化旅游资源附加值的最有效挖掘。

3.1以创新为切入点,完善产品生产管理,注重旅游产品的品质

把控当前一些茶文化资源较丰富地区也陆续开始探索旅游产品开发,然而事实上在开发过程中缺乏有效创新,以至于很多产品雷同率高,相差小,从而极大限制了茶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运营和产品开发。因此在进行茶文化旅游资源产品开发、发展时,必须坚持以创新为切入点,重视对产品的开发过程,通过有效研判市场发展趋势,充分结合客户相关需求,从而增加市场接受度。而在发展茶文化旅游资源产品时,必须注重整个产品的生产管理过程,无论是产品实物,还是相关服务,都必须重视强化管理,通过有效开展产品质量监督、品质把控,进而实现茶文化旅游资源产品的体系化开发。

3.2结合茶文化特点,突出特色融入,提升市场竞争力

进行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出发点是茶文化,开发手段是旅游方式。所以,想要从根本上提升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必须重复重视对茶文化资源深入了解,通过有效结合其特点,让开发的产品具有文化内涵,让产品开发素材更加丰富。此外,还要认识到旅游开发的最大要求之一就是特殊性,因此在开发相关产品时,必须对本区域茶元素进行深入了解,通过挖掘其中最大特点,结合有效的特色融入,从根本上提升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3以资源特征为切入点,细化产品类型,构造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

构造体系化的茶文化旅游产品事实上就是从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特征出发,结合特点切入,通过细化产品类型,实现完善产品开发。在研发旅游产品时,需要从茶叶生产、制作开始,通过充分融入游客的旅游需求,进而打造满足所有游客需求的产品类型。在茶叶生产地,结合优美的自然环境,开发生态观光旅游产品,在茶叶采摘、制作过程中,结合人们参与式、体验式需求,开发相应旅游产品,通过深度挖掘茶文化内涵特点,进而塑造可供参与的旅游产品。此外,将茶文化、相关茶叶历史进行包装,开发成供游客研究的旅游产品。同时,也可以深化与茶叶相关的饮食、产品等衍生内容,增加茶文化及茶叶生产制作链条。可以说构建完善的旅游产品体系就是在茶文化旅游资源特征基础上,通过充分考虑、结合游客需求,细化各种产品类型所形成。

3.4重视市场元素,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茶文化旅游品牌

事实上,不管是从茶文化角度,还是从旅游产业角度考虑开发旅游产品,其最终还是由市场和客户来评判,市场反映如何,才是产品打造的重要依据,而在客观旅游活动中,任何一位游客在参与茶文化旅游活动中,都不可能只选择某一种旅游产品,游客会在旅游活动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组合。所以在发展茶文化旅游产品时,必须注重市场元素,从游客的多样化需求出发,通过融入游客的消费需求,打造具有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茶文化旅游品牌。当前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品牌也是重要影响力,只有充分重视构建产品品牌,才能持续提升和发挥茶文化旅游资源产品的影响力。

4结语

虽然我们有着雄厚的茶文化资源,但在旅游产品开发上极度缺乏。通过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及相应产品进行深度探讨,不仅能有效延伸茶文化产业链条,同时也是从旅游需求不断发展角度出发的。当前人们对健康生活和养生重视程度日益提升,因此茶文化旅游就成为时代消费热点,但目前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尚未形成体系化思路,其不仅无法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同时也未能对茶文化进行深度挖掘和开发,因此通过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类型进行深度细化,有重点的探讨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相关产品,将为深度挖掘这一资源提供重要帮助。

参考文献:

[1]刘永生.论文化旅游及其开发模式[J].学术论坛,2009(3):108-112.

[2]李海平.浙江茶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08(2):55-57.

茶文化市场分析篇8

关键词:SWOT;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3-0123-02

引言

SWOT分析法又称“态势分析法”,4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通过对被分析对象的内部资源优势和劣势及其面临的外部机遇和挑战的分析,从而在战略与战术两个层面调整方法、资源,以保障被分析对象达到所要实现的目标[1]。

SWOT分析法在旅游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国内学者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将其移植应用于旅游规划与开发建设中[2]。但是,直到2003年,学者才开始广泛地采用SWOT分析法对旅游行业进行研究。马耀峰(2004)[3]、苏红霞(2005)[4]、高振会(2008)[5]、郭妍菲等(2009)[6]、何峰(2010)[7]、周彬(2013)[8]等学者采用SWOT分析法,对旅游资源地的开发、资源整合与发展等进行了研究与探讨。蒙顶山是我国茶文化的发源地,具有两千多年的茶文化历史。经过几十年的旅游开发与建设,现如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初具规模。然而,在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瓶颈。本文正是结合近年来文化旅游发展的现状,采用SWOT分析法,对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发展进行探讨与分析,以期为地方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借鉴与帮助。

一、蒙顶山发展现状

蒙顶山因“雨雾蒙沫”而得名。这里因常年雨量达2000毫米以上,古称“西蜀漏天”,有“雅安多雨,中心蒙山”之说。蒙顶山茶树生长良好,茶树的种植与茶叶的生产在该地区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蒙顶山周边地区茶产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茶叶基地面积成倍扩大,茶叶加工技艺不断精进,科研水平不断提高,销售渠道不断拓展,“蒙顶山茶”品牌初具影响力,“世界茶源”的美称初步打响。作为四川首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蒙顶山经过多年的规划开发,现已经形成了三条主要旅游线路:茶文化历史遗迹游道、红军历史文化游道和后山游道。

二、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发展SWOT分析

(一)优势分析

1.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

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类型较为齐全,品种多样,档次高且组合较好。蒙顶山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茶马古道的起点,历史悠久的蒙顶茶被称为“仙茶”。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时期,蒙顶山就已经形成了对女娲神、大禹神、茶神的信仰(名山县人民政府《名山县志》2001年),因此,蒙顶山被誉为“仙茶故乡”。蒙顶山以茶文化为主体的旅游资源众多,如天盖寺、皇茶园、甘露石室、蒙泉井、永兴寺、盘龙亭、天梯古道、茶史博物馆。天盖寺大殿塑有茶祖吴理真大师全身座像,周围有展示蒙顶茶史的图文、实物等。皇茶园坐落于蒙顶主峰的五个小山头之中,茶祖吴理真植“灵茗之种七株于此”,从唐代开始在此采摘贡茶,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正式命名为“皇茶园”。

2.地区生态环境良好

蒙顶山周边森林覆盖率全国领先,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充足,空气质量属上乘;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5度左右,一月平均气温5度左右,七月平均气温23度左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质上佳,实乃避暑休闲好去处。并且蒙顶山山势巍峨,峰峦挺秀,绝壑飞瀑,重云积雾;从蒙顶西眺可见峨眉山、瓦屋山、周公山等;向东俯视,茶园层叠,山峦起伏,溪涧纵横,风景如画。

3.地理位置优越

蒙顶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为青藏高原到川西平原的过渡地带。距成都110公里,离雅安市15公里,318国道纵贯景区,成都―雅安高速公路两条引道与蒙山和百丈湖直接相连,雅西高速把雅安与整个川西南地区联系在一起,交通非常方便。同时,蒙顶山所在雅安地区是四川通往西南各市州、云南地区的必经之地,具有优越地理位置,发展旅游业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

(二)劣势分析

1.市场弱小,接受度不高

大众观光旅游活动始终占据国内旅游市场的主流。文化旅游活动类型近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但是茶文化旅游活动类型始终是主流旅游活动类型中的一个弱小市场,无论是茶文化旅游的人次还是游客消费的能力都不能在旅游市场占据一定的地位。可以说,茶文化旅游活动作为一种高端文化旅游活动类型还需要较长时间的发展才能壮大。

2.资金不足,景区设施落后

雅安地处川西高原与平原的过度地带,工业基础薄弱,现代服务经济发展缓慢,财政收入不高,财力投入十分有限,资金不足已成为制约该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瓶颈因素。同时,由于资金的短缺,难以建设和完善旅游区基础设施,导致景区住宿、餐饮等设施严重不足。

(三)机遇分析

1.政府高度重视,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从2004年以来,雅安连续举办了十多届蒙顶山国际茶文化旅游节。茶文化旅游节是展示雅安灾后重建和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阶段性成果的平台,也是推进雅安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特别是近年来,雅安市围绕“振兴雅茶产业,打造世界茶源”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产业三大基础优势,形成了良好的茶产业发展格局。雅安以茶文化旅游节的举办为契机,全面推进生态文化旅游内部融合、产业融合和区域融合发展,大力弘扬蒙顶山茶文化,进一步扩大“蒙顶山茶”和“雅安藏茶”品牌知名度。

2.生态文化融合,潜力发展巨大

茶文化旅游通过挖掘深层次的文化价值,结合当地生态景观,开展生态文化融合的旅游活动形式,为当地居民谋取福祉,改善其生活环境,提高其生活质量。蒙顶山茶文化旅游作为一种生态与文化融合的旅游开发模式,体现了一种全新而健康的消费理念和旅游发展观,能满足人类回归自然的愿望与追求文化价值的深层次需求。茶文化旅游与其他旅游方式相比较,更具有优势和发展潜力。

3.居民收入提高,出游兴趣增加

国内经济发展势头良好,人均GDP持续增长。快速的经济发展为茶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同时提高了人均出游率,扩大了茶文化旅游的客源市场。茶文化旅游符合现代旅游发展的趋势,有良好的发展前途。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与文化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游览观光、休闲娱乐、旅游购物等传统旅游项目,而对体验性、参与性、文化性较强的旅游活动产生越来越浓厚的兴趣。

(四)威胁分析

1.资源单体差异不大

茶文化旅游系列各景区景点内容相似、差异不大,这就决定了茶文化旅游区域间的可替代性,容易导致区域间同质旅游产品的竞争。随着茶文化旅游的发展,全国各地出现大量同质性的茶文化旅游景点,进一步加剧了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竞争。同时,由于蒙顶山地处西南边陲,长期以来经济发展落后,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开发,与一些开发较早的茶文化旅游景区相比竞争压力较大,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2.地区旅游发展带动较弱

蒙顶山所在地区旅游虽然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人文景区与景点,但是资源价值的优势不够突出,并且被雅安周边一些市州著名景区景点的形象遮蔽,导致前来该地区旅游的游客数量不多,游客消费能力有限,整体旅游行业发展缓慢。由于行业大环境的影响,难以给蒙顶山地区茶文化旅游输送大量游客。

三、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发展对策

(一)整合旅游资源,实施品牌战略

蒙顶山有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且与其他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组合分布。蒙顶山茶品牌数量众多,有特色的不少,但是整体知名度不高,外界接受较低,在广泛接受的茶叶品牌中,鲜有蒙顶山茶。因此,在发展茶文化旅游的过程中,要把茶文化旅游与自然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立体开发,科学合理地规划旅游景点,提升蒙顶山茶品牌的知名度与接受度,创建蒙顶山茶文化旅游品牌,使茶文化旅游与其他旅游交相辉映、互相带动、共同发展。

(二)挖掘文化内涵,提升产品层次

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绝不仅限于各种类型的实体化的景观。茶文化蕴藏的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博大的民族精神,使茶文化旅游产品增加文化的底蕴与厚度。因此,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深入挖掘茶文化的历史文化背景及民族精神,是激活茶文化旅游资源,增加茶文化旅游产品的广度和深度,提升茶文化吸引力的重要途径。

(三)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提升服务水平

茶文化因其深厚的内涵,讲解服务人员在游客游览过程中的作用要比一般旅游更为重要。但目前在蒙顶山茶文化旅游景区中,综合素质较高的导游讲解员还比较缺乏,能够凸显茶文化底蕴的服务工作人员数量不足。因此,应该采取各种途径与措施培养一批专业知识丰富、讲解技巧和综合素质较高的服务人员和导游队伍。同时,要加强与地方院校的合作,不断吸引新鲜血液加入行业队伍,实现旅游服务工作向高质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迈克尔波特.竞争优势[M].陈小悦,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

[2] 刘佳峰,孙玉军.SWOT分析模型及其在森林旅游规划中的应用[J].林业调查规划,2007,32(4):118-122.

[3] 马耀峰,陶丽莉.延安旅游开发的SWOT和CIS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

[4] 苏红霞,马耀峰.基于亲景度、SWOT方法的旅游客源市场分析――以西安市的英国客源市场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5,(5).

[5] 高振会,黄宏,石强,邓婕,杨东方.SWOT模型在生态旅游分析中的应用[J].山地学报,2008,(S1).

[6] 郭妍菲,李晓东.新疆冰雪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09,(6).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