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8篇

时间:2023-09-12 17:01:54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篇1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07010901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与深入的背景下,构建高效课堂成为广大教师共同探究的热点话题。当前,新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已经被逐渐落实,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情况仍然出现。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就此开展探析。

一、转变观念,做好教学准备

现阶段出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问题,很大程度上在于教师没有转变教学观念,做好教学准备工作,使得教学目标不明确、课堂调控不当和时间被浪费。为了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教师需要主动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围绕学生如何学习积极做好备课工作,明确“四个到位”,即学生了解到位、教材研究到位、课堂预设到位、课后反思到位。

在研究教材时,教师需要明确学生应该掌握的历史知识与学习能力,避免学生对历史知识进行死记硬背。在实际教学中,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将历史知识讲解得过度详细,或是为了应对考试而选择讲解内容,忽略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真正需要。因此,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尽可能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在课堂学习中有收获有进步。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围绕学生做好课堂教学的准备工作,提前预判课堂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还要进行课后反思,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使教学工作游刃有余。例如,教师在讲解“”这一内容时,可以在课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在课堂教学中编排历史话剧,反映荣禄、康有为等人在之前的论战,体现变法遇到的阻力。通过这样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话剧演绎,自由大胆地选择自己的角色,从中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

二、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

为了提高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教师需要尽可能面向全体学生营造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可以视课堂为放飞心灵的自由天空,在轻松有趣的环境里学习历史知R。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结合历史学科相关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微课、提问、分组讨论等,引导学生进入问题情境中,从而实现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经济重心南移”这一知识点时,便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如果你生活在两宋时期,并且是一个农民,你将会获得怎样的经历?”这样一个发散性的生活化问题,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会设想自己穿越到宋朝之后的经历,也会在课堂中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这样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能力、主动探究能力以及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历史知识研究实际问题,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巧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立体化

初中历史教材主要以文字为主,在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要求学生细细研读课本内容,不但非常耗费时间,而且由于信息以单一的文字呈现,教学效果会很不佳。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活动已非常普遍,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微课,让单调的文字内容通过丰富多彩的音频、视频、图片呈现,这样不但能有效增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使教学内容立体化,而且能有效集中学生课堂的集中注意力和提高历史学习的兴趣,从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

例如,教师在讲解“”这一知识内容时,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苦撑危局》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邓小平等领导人在“”中做出的伟大贡献,同时意识到“”给国家与人民带来的严重危害,从而引出改革开放的民心所向与大势所趋。恰当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会更加生动活泼、省时增效,有效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着手,在教学实践中转变观念,开拓创新,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参考文献]

[1]蒙云飞.浅谈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学周刊,2014(4).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篇2

关键词: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教学现状;教学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全新的教学思想,改变满堂灌的教学模式,有助于初中学生历史学习效率的提高。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过程等方面加大创新力度,是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关键。

1更新教学理念,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新课程改革步伐的加快,让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成为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指导思想。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自由与快乐的学习,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传统的教学理念中,历史知识才是教学的中心,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视。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不能满足历史教学现代化发展的需求,当代历史教育工作者应当建立全新的教学理念,更新个人教学行为。第一,教师要更新个人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在课堂中反复讲解历史知识,学生则在课桌前昏昏欲睡,课堂教学效率较低。要促进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教师要全面更新个人教学思想,努力去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改变个人教学方法,营造出自由与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热情。在历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第二,教师要更新个人学生观。初中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学生们的自尊心强,渴望得到同伴与教师的认可与尊重。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教师要主动亲近学生,与学生民主对话,共同探究出有助于学生历史学习能力提高的方法。第三,教师要更新学生的学习观念。大部分初中学生不喜欢历史学科,认为历史属于过去,现在学习历史知识没有丝毫意义。学习历史只有死记硬背一种方法,消磨了个人大量的学习时间与精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从过去陈旧的学习理念中走出来,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历史学习观念,将历史作为一面镜子,更好地规范自己现在的行为,只有激发出学生的历史学习主动性,才能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与分析,在历史课堂中成长为更为优秀的人才。

2更新教学内容,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初中学生对历史学习没有兴趣,是认为历史学科的内容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距较远。教师积极更新历史课堂教学内容,突出教学内容的生活特性,才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初中学生虽然年纪不大,但具有必要的生活经验,也有较强的认知能力。课堂教学与生活联系越密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越强,教学效果也会更好。因此,教师要积极开拓历史课堂教学内容,分析课本知识点,找到历史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之处。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课本中的生活知识。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事情,但教学内容完全来自于生活。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成为教师丰富课堂、生动课堂教学的切入点。教师要认识到分析教材内容的重要性,让历史知识的生活特性显示出来,提高历史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比如在讲解有关于《两汉经济的发展》知识之时,教师可以结合两汉经济发展的特点与当代经济的特点,将历史知识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像丝织和冶炼技术的提高,是两汉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教师可以将两汉时期的丝织技术与现代的丝织技术进行对比,用原始的冶炼技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认识到现代冶炼技术的先进之处。用生活化的教学内容组织历史教学,有助于学生产生民族自豪感,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与探究历史知识的欲望。教师不只要做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创造者与引入者,还要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从历史学习内容出发,用历史角度欣赏现代生活,体会到现代生活的先进,促进学生幸福感的提升。

3更新教学过程,构建高效初中历史课堂

创新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让学生找到历史学习的动力。在历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历史教学过程变得轻松与快乐。教师可以选择游戏作为历史教学课堂活动之一,初中学生好动、爱玩,这是学生的天性,也是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切入点。在历史课堂中设计一些与历史学习任务相关的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促进学生思维的活跃化,以此来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解有关于《对外友好往来》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讲故事,历史情景剧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来。让学生搜集有关于古代使者友好往来的趣事,像“晏子使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让学生分享有关于友好往来的趣味故事,能够提高课堂教学过程的趣味性。鼓励学生结合他们喜欢的历史故事,编排一个历史短剧,再现历史情境,能够简化历史学习内容,促进学生快速理解历史知识。又如在讲解《“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时,教师可以组织一个设计游行标语与口号的游戏。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调用自己的文采,评选最佳历史流行标语与口语。这样具有竞争性质的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进步。

4小结

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应用全新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还能够改变初中学生的历史学习态度。讲究课堂教学的技术,关注课堂教学的效率,才能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提高学生的历史学习能力。引导学生的学习思维,构建高效课堂,才能让历史教育跟上素质教育改革的步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园地。

参考文献

[1]柳玉祥.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J].西部素质教育.2016(20)

[2]高艳.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初探[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8)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篇3

关键词: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

历史课堂的低效、无效现象不仅严重浪费了宝贵的教学资源,

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成长。传统的教学方式内容枯燥、评价制度单一、教学观念片面等因素诱发了上述现象。著名教育专家于友西曾提出高效课堂重点在于优化教师、学生、教科书三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展现高效课堂的和谐、融洽、协调,通过正确的教育价值观的指引,实现师生之间有效沟通、交流,努力实现师生共赢,促进师生的双向发展,这必将是教师与学生的共同责任与挑战。以下是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教学经验,总结的几点构建高效历史课堂的策略。

一、在课程设置上,要求精准备课,课堂预设

备课是教师教学任务的重点。一份较好的课件不单要求有教学内容的体现,更要体现其独特性、趣味性、时代性,这时进行教学环节和过程的预设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课堂的成功与否。教师备好课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精选教材材料

一个优秀的教师不止停留在生硬地学习教材内容,更应该时刻保持学习新鲜知识的热情,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全面的、最新的、多样化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并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进行思考总结,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生动的、独特的课程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热情。

2.要优化教法

教师不单要充分学习教学内容,而且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编排、设计、加工,排除传统教学的生硬、刻板,组织和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地、主动地学习,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服务。如此才能打造一个高效的课堂。

3.要充分预设,完善教案

课件是链接教师与学生的载体,需要借助教师不断思考,不断收集资料,不断积累创新。形成精彩的课程必不可少的是教师备课时的预设环节,这种预设不是凭空想象的,往往需要教师教学前不断推敲、不断完善、不断更新教学设计,需要付出极大的敬业精神。

二、在思维养成上,要求独立思考,激活思维

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课堂讲解必须具有启发性。有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而思维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设问。因此,教师必须对讲解过程中提出的问题进行精心设计,并遵循以下原则:(1)必须抓住教学的重点、难点、疑点,以教学目的为指导;(2)根据学生的需求提出的问题要有针对性,难易要适中;(3)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有经验的教师一般都善于运用多样化的手段和方式,启发诱导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展示在他们面前的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如在学完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后,我采用了诱导方式精心进行了问题的设置,如:唐朝前期政治清明,生产发展,社会安定,国力强盛,历史上称之为什么?唐玄宗天宝年间,出现了怎样的历史危机?危机形成的原因有哪些?上述危机对后期历史进程影响有哪些?它为什么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瓦解了唐朝的统治典型事件是什么?唐朝灭亡的根源和直接原因是什么?这段历史带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该课程引导学生连贯性地学习了唐朝由强盛到衰弱、瓦解直至灭亡,根据时间推进历史进程,加强了学生的深入思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在教学风格上,要求主次分明,突出重点

一个课件包括的内容众多,其中引言、大字、小字、插图、原始材料、表格图示等都包含在内,由于时间限制、课程进度等原因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教师在课程设计时,须分清主次,去粗取精,抓住重点,把握难点,不断实现课程的完善、精练。同时,还要围绕重要的知识点,进行逐句分析,适当设问质疑,激活学生思维,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如《鸦片战争》一节全文插图有八幅,这时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插图理解史实:生动地显示了中国人民反侵略的力量和决心体现在哪幅图?英国的侵略本质体现在哪幅图?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又体现在哪幅图?这样使课堂显得生动而又深刻。

四、在课堂氛围上,要求增加互动,优化讨论

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需要适时引导课堂讨论,不仅可以确保讨论的方向性,而且可以提升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在合适的时间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对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行为和反应进行有效监控和管理,使学生的谈论内容紧紧围绕讨论主题,最终较好地实现讨论的目标。如,七年级下册《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这一课,我设置的讨论问题有以下几点:五代十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政权更替频繁的现象?学生比较容易得出答案为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结果,接着提出:五代十国之后的北宋政权的建立者赵匡胤采取“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来加强中央集权对五代十国的更替有什么样的影响?此做法给北宋造成怎样的局面?通过不断地引导和学生对教材知识理解认识,得出如下结论: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方式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财政、军事的控制;根本目的是为了削弱地方权力,避免藩镇割据局面的再次形成。但是这样做虽然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但是给宋朝埋下了“积贫积弱”的伏笔,出现国强但屡战屡败的奇怪现象。该议题引导学生充分深化与挖掘了历史的内在联系,如此能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充分达到课堂学习的高效性。

打造高效课堂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能够克服传统历史教学中的种种弊端,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与信心,加强学生分析史料和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扩展,思维受到启发,使学生提高了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充分展示了素质教育的高效性,此研究将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开展提供可靠依据。

参考文献:

[1]彭永群.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J].文学教育:中,2013,16(03):137.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篇4

【关键词】初中历史 课堂教学 高效n堂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7.06.105

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打造高效课堂,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同时也是更好的帮助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历史作为一门深受学生喜爱的学科,为教师打造高效课堂创造了条件,但是教师在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过程中,也要掌握有效的方法与技巧,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就有助于打造高效高中历史课堂的方法展开论述。

一、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历史学科学习

对于初中历史教师而言,在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过程中,应该从初中学生的历史学科学习特点出发,这样才能达到很好地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发现,由于初中学生在初中阶段刚刚接触到历史学科学习,因此,想要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求教师引导学生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这样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学生才能更加有效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

进入初中之前,学生没有接触过历史学科,也没有进行过与之类似的学科学习,因此,学生没有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与技巧。而历史学科的学习与语、数、外的学习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因此,初中历史教师要尽快引导学生适应初中阶段的历史学习,为学生高效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及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二、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

为了打造高效初中历史课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去获取知识点,这样学生的学习效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自然课堂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有效保障。

但是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该如何有效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呢?本人作为一名初中历史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也积极的通过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式,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有很多种,例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一旦学生能够正确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就及时给予学生表扬,那么学生自然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就感受到更多的快乐与成就感,自然学生进行历史学科学习的积极性就更加高涨。当然,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学习积极性,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能够结合实际教学的需要,灵活的将多种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方法运用于课堂教学。

三、教师有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

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教师能否有效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也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虽然不同的历史教师在课堂上都对学生进行相同知识点的讲解,但是却收到了不同的教学效果,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较高,而有些教师的却差强人意。导致该种现象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能否对学生进行有效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那么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该如何通过对知识点的讲解达到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呢?本人认为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提升知识点讲解的针对性

为了通过知识点的讲解很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提升知识点讲解的针对性。历史知识点较为繁多且零碎,如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针对性不强,势必会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较为迷茫。如果教师能够线条化的、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那么,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思路也十分清晰,自然更加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二)语言生动有趣

教师有效的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不仅体现在对知识点本身的布局,还体现在教师如何将知识点展示给学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历史学科的特点,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能够很好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进而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历史知识点学习,从而也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当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还有很多。总之新时期,历史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提升自身对知识点的掌握能力,进而更好的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引导学生在历史课堂上积极思考

教师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提升学生的学习有效性,只有学生能够有效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得到提升。思考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打造高效历史课堂的过程中,要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初中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进行思考的意识与能力都不强。因此,为了使学生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效思考,需要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首先培养学生的思考意识。本人认为学生学习历史学科仅仅依靠死记硬背是不行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开动脑筋,积极进行思考,这样不仅对学生掌握知识点有很大帮助,而且对学生明白更多道理也有很大帮助。在此基础上,为了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本人在实际的教学中,还设置一些问题,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积极的开动脑筋,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开展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篇5

关键词:初中历史 教学效率 策略

所谓高效率的课堂教学,即在有限的时间里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技能得到充分训练,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更好的培养。一句话,就是使学生获得更好更快的发展。那么,如何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认真备课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备课时,我们不仅要注意教材内容,还要研究学生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特别要帮助解决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学困生由于基础差,教师课堂上讲的知识,这部分学生未必能够接受,教师在备课时应设置一定的基础题调动学困生的学习兴趣,如有必要,还可在设置一些课后辅导题,只有当班级中的多数学困生转变为中等生后,我们的教学才能说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效益才真正得到提高。同时,也不可忽视专题教学的设计。新教材,一个很突出的变化,就是课本内容的呈现方式不同。新教材以学习主题的形式构建了历史课程体系,而旧教材基本上是按通史体系编排的,并分解为一节一节的课,每节课都是独立的。新《标准》把世界历史内容分为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三个学习板块,每个学习板块又分为若干学习主题。使用主题的呈现方式,更好地体现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改变了难繁偏旧的现象,适应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能兼顾历史发展的时序性与学习内容的内在联系。这就要求教师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要改变原来备课时只着眼于某一节课的思维模式,而应从整体上构思单元学习主题的教与学。

二、坚持用有效的手段帮助学困生是提高课堂效益的重要途径

学困生由于基础差,教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他们未必能够接受,所以教师除了在课堂教学时注意之外,必须在课后花时间对他们进行个别的辅导,个别辅导绝不等于课堂教学的重复,而是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采用有效的方法帮助他们弄懂知识的同时培养他们学习初中历史的兴趣和方法。这种个别辅导的方法也要因人而异。在每次小检测前对他们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是目前我探索到的有效途径。对反应较慢的学生必须每次进行考前辅导,而像反应较快的学生通常一两次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使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尤其要有效地面向全体学生,不能只是体现在教案上。教学中,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帮助班内的学困生转变为中等生。试想,一个60人左右的班级有20人的学困生不明白老师在课堂上讲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效益从何谈起。因此,只当班级中的多数学困生转变为中等生后,我们在教学中才能真正面向大多数“中等学生”,课堂效益才会真正得到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大声地说“我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体现新课改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只有这样我们的课堂效益才可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

三、介入社会热点,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动力

社会上许多热点问题都有其历史渊源,世界史如此,中国史亦如此。因此,适时地捕捉社会热点,关注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是每一个历史教师应尽的职责。例如,民族问题就是个热点问题。我在讲解“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时,可结合、新疆的历史,让学生知道今天的、新疆发生的历史性变化与新中国的民族政策有直接关系,让学生明白、新疆是祖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应企图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之流做坚决的斗争。

四、重视初中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方法能力的训练

一是理清历史脉络,注重基础知识。开放性试题的特点虽然突出的是开放能力,但基础还是知识,知识与能力是不可分的,没有知识谈不上能力,所以解答开放性试题首先要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基础知识的学习不仅只是识记,更要准确的理解,挖掘历史的内涵,分析归纳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以及重要的历史线索。

二是掌握科学思维方法,加强能力训练。开放性试题考查的重点是创新思维能力,而能力的形成,是在长期的针对性训练中完成的,这就要求在平常的学习中,特别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要敢于发现问题,敢于解决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怀疑已有的观点,甚至勇于标新立异;对于问题,要学会一思多问,一问多思,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培养自己发散思维能力;要积极参加集体创新活动,如辩论会、讨论会、历史场景再现。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篇6

关键词:初中历史 高效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4-0154-01

一直以来,如何实现高效教学是所有教师共同研究的话题。如果能有一种教学方法能打破历史课程的枯燥乏味,提高学生的兴趣,那么教学质量就会有很大的保障了。教师的一些教学方法不太恰当,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都没法保证教学的成功。下面,笔者就个人的理解谈谈对于如何实施历史课程的高效教学。

1 创建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古往今来,一直以来老师都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以前的教学模式就是老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而随着社会发展,现在我们要改变这种状态,老师和学生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要懂得尊重学生的意见,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以成绩为标准,对待每个学生一视同仁,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高效课堂的目的。尤其是初中这个阶段,正好是处于青春期,学生的自尊心和叛逆心特别严重,大部分学生认为历史就是过去,没必要认真学习,到了考试随便背背应付过去就行了。这种观念是错误的,老师要开导学生,告诉他们正确的学习习惯,虚心听取学生的意见,告诉他们探索知识的乐趣,让他们由被动变为主动,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人生观,达到教学育人的目的。

2 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历史课程不同于一般的课程,讲的都是一些发生过的事情。有时单凭想象是很难想到当时的场景,教师们可以组织学生们参观历史博物馆,边看边讲,学生们面对历史文物和名人字画等,可以更加有兴趣去听,也能印象深刻,使历史课变成一门有趣的学问。关于交通工具方面,可以结合现实,从马车到自行车,汽车,火车等等,可以播放幻灯片让学生具体看到这些图片。或者是看一些电影,动画之类的。例如,最近很流行的《疯狂原始人》这部动画,学生们看得时候津津有味,有什么不明白的也可以直接发问,老师就此把原始社会的生活状况,怎样一步步发展起来的告诉学生,相信能够深入人心。观看《百家讲坛》,但是看时教师要注意随时把教材的内容讲给学生,这样才能相辅相成。

3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发言讨论

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小组,讲完课后就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可以分组,也可以单个举手发言。

首先,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发言。要一视同仁,不能直视让优秀的同学参与。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不喜欢说话,让他们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话成了他们最困难的事情,对于这些同学,老师们更要主动让他们发言,耐心引导,锻炼他们的性格,对于好的方面予以表扬和肯定,增加他们上课的信心。让他们对以后的课堂有更高的兴趣,从而带动全班的学习氛围。

其次,教会学生参与讨论的方法。有的学生不喜欢课堂讨论,可能是缺乏与人沟通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告诉学生怎样发言,怎么聆听别人的发言,怎么给予意见,好的方面要积极学习,自己的观点如何表现给别人等等。例如,学到辛亥革命,讨论“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对此,学生们积极发言,认为成功的有什么依据,失败又失败在哪里,每个人都当一回小辩手,通过这种方式,也能学会看待事物是有两面性的,同时加深对历史事件的了解。

再次,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现场表演。一些有趣的历史小故事,在刚开始上课前可以表演一下,提高学生的上课积极性,让历史课变得生动。尤其下午第一堂课,有的学生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这时观看表演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使学生有精力继续听课。

比如说在元朝的历史过程的相关内容时,可以使学生讨论若成吉思汗不去世,他可能会把疆域扩展到多大,鼓励学生开放自己的思维,积极进行发言,最后教师可以进行分析。

4 进行课前学习与预习

(1)在开始上课前,老师也可以先让学生自学这堂课的内容,或者给他们布置一道题目,让学生自己找方法解决。解决不了的可以大家一起讨论一下,得不出答案的可以做出标记,等到上课时大家一起解决。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知识进行巩固总结,增加自己的知识储备,达到“温故而知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发现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

(2)要交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不仅仅要教会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提前预习,什么时间巩固学过的知识,引导学生找到学习的突破口,学会归纳总结重要的知识点。

5 采用开放的教学模式

教学环境在教育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以前的封闭式教学,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到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放式课堂,主要以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主,学生自己对知识的研究拓展为主,教师讲解课程为辅助,由此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达到预期的效果。新的教学模式要求“课本知识与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与探索过程”“学习态度与人生价值观”作为新的教学的目标。要求历史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之中,能够结合实际生活状况,把“课本知识与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与探索过程”“学习态度与人生价值观”作为教学的重点,切实的运用到学生身上,从而达到国家要求的素质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比如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的内容时,可以使学生讨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并且使其思考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对当今国家及社会的发展有哪些借鉴意义,还可以使学生讨论在其中可能得到哪些对自身学习有帮助的经验与教训,使其积极进行讨论,通过讨论不但能够使其对该方面内容有更深刻理解,也能够学习到对其今后发展有重要作用的知识。

6 结语

总之,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建设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对待学生的态度有着直接的关系,教师要在提高自己技能的同时,要掌握渊博的知识,重视与学生的互动,发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的学习中来,这样教学互补,才能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课堂效率。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篇7

【关键词】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0.21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129-01

一、努力学习,丰富专业知识

初中历史课本容量有限,内容比较简单,有些史实只是一笔带过,如果老师只是照本宣科不能加以简单补充,学生很难对历史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容易造成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并且,随着科技的进步,新的史料不断被发掘,许多历史概念、结论等也必然随之发展、完善。作为一名历史教师,我们必须秉着“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有效利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及时把握当今史学发展动态和了解新的史学成果,并把它吸收到历史教学中去。

历史是一门包罗万象的科学,跟什么都能沾上边。照本宣科很容易使课堂变得枯燥乏味。偶尔向学生介绍一些有助于他们了解历史的“课外话题”,不仅能增长学生的见识,无形中也增强了他们对历史的兴趣。因此我们只有多关注时事、注意各种知识的积累,才能真正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不同学科知识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吃透课标,明确考纲

吃透课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基础。它既是课堂教学的依据,也是评价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尺。只有真正的理解、掌握了课程标准的要求,明确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层面所要达到的目标,确定了教学的重难点,我们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选择恰当的方法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因此我们要认真研读课标,吃透课标,只有这样才能备好课,上好课,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三、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

当前,广大教师对“素质教育”、“有效教育” 的认识逐步深入。并认真积极的贯穿于我们的教学。然而,不少老师认为播放两段视频,插入一段音乐或图片,让学生在下边沸沸扬扬的议论两句,有了这些新花样,就是所谓的新课堂,高效课堂,优质课堂……但结果事倍功半。在此状况下,教师亟需正确理解有效教学的含义,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

1、一切从学生的成长需要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以利其今后学习、工作的发展。同时,学生的发展不仅需要具备知识、智力等方面的素质,还需要具有道德、人格力量,所以还必须帮助学生培养真、善、美的情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使他们成为具有良好道德情操、情感意志的人,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方法。有关重要人物和事件的定性或评价,教材上一般都有现成的结论,但学生会运用所学知识多角度看待事物,做出自己的判断。作为教师,我们要注意因势利导,将“学法指导”贯穿于教学之中,培养其正确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方法,从而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达到一个质的飞跃。如讲到《尼布楚条约》时,通过中俄东段边界示意图,孩子们就可清晰的发现:尼布楚被划给了沙俄。有学生就开始质疑书上关于条约的性质(即:它是一个平等的边界条约)。这时老师应对大胆质疑的孩子及时表扬,然后做出正确引导:虽然中国作出了让步,但没有谁强迫谁,并且条约签订后中俄双方维持了近两百年的和平关系。因此,它是一个平等的条约。只有在初中开始接触历史学科时就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为以后高中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教学艺术之讲授的艺术

讲课是教师的基本功,不管是在传统教学中还是新课改下的今天,都不能丢掉。讲述如果流畅、形象、生动,也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我们在课堂讲授时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语言准确。第一:语音准确。教师语音应以普通话为准,避免使用方言,保证学生听清楚每一个字。第二:用词适当。教师应选择最准确的词汇,防止使用笼统和容易引起歧义的词汇。第三:语流连贯。讲授时尽量使用短句子,戒除说话带口头禅和多余助词的不良习惯。第四:语速适中。教师讲授时的语速以稍慢于日常生活中的讲话语速为宜,给学生留下足够的理解和思考空间。

2、生动热情。第一:活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死的、抽象的,学生学这样的内容会感到枯燥。如果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衔接起来,与现实联系起来,更容易形象地表达教学内容。第二:讲授要热情。教师讲授时的热情表现为多种方式:精神饱满,语言表达抑扬顿挫,富于激情,目光炯炯有神,丰富的表情以及恰当的肢体语言等。讲授时在讲台上或过道内走动而不固守在讲台上,以引起他们注意注意力。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表现自己对学生欣赏、表扬等等,从而确保讲授时的热情,提高讲授的生动性。

五、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策略篇8

一、课前的充分准备是互动教学的前提。

现代课堂强调师生互动和动态生成,而且在课堂教学中尚有许许多多的不可预见性。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促进者、引导者,怎样促进,怎样引导,是不可能在教学活动中随意生成的,必须在课前事先有所考虑,课堂上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育的智慧去引导,学生学习欲望和动机需要教师去激发。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没有上课前的胸有成竹,就不可能有课堂中的游刃有余。因此,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课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是前提。案例:我在设计《动荡的中东地区》当中有关“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矛盾”一目时,为了活跃气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前布置学生利用休息日,上网或从书籍搜集有关图片、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当课堂上学习到这一环节时,我请出了两名搜集资料较好学生充当“小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两位同学上台后,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并一一解释,讲解过程中还不时给下面同学提出问题“对巴以和平进程做出过贡献的人物有哪些?”“中东地区内部对实现该地区的和平存在哪些障碍?”学生们积极思考回答。整个环节用时6分钟。

二、高超的提问艺术,才能激活学生的思维,实现互动的真实和生成。

提问是教学的一种手段,是实现师生互动的平台;提问是一种交流,是师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的方式。在一般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都能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实现教学活动中的师生互动。但主要存在的问题有两类,一是问题比较简单而直观,学生可以不假思索便可以回答,或者仅是让学生做出“是”与“否”的回答,没有体现出提问的真正价值;二是教师连珠炮似的提问,学生机械反应似的回答。表面上看起来很热闹,老师和学生的问题一个接着一个,学生的小组讨论一次接着一次。但是问题和讨论都没有质量,对老师和学生都缺乏挑战性。这两类问题反映出课堂的互动大多在浅层上进行着,没有思维的碰撞,没有矛盾的激化,也没有情绪的激动,整个课堂看似互动充分,而实质上平淡乏味。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教学或实验上的技能问题,而提出问题,却需要创造性和想象力。”这句名言正好揭示了课堂提问的最为关键的问题,那即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通过自身艺术的提问,切中学生的要害,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的问题。以《世界历史》下册《经济大危机》一节教学为例:导入新课后,揭示教学目标,展示自学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看书:(1)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繁荣的背后,隐藏哪些危机?(2)简述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和特点。(3)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新政的实质是什么?有何影响?(4)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苏联和美国的经济政策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说明其原因。问题的设计统揽全节内容,既有对重要基础知识的概括,又有分析评价的能力要求,难易适当,因而能诱使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积极寻找问题的答案,使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有利于学科能力的培养。

三、小组合作学习中实现“生生互动”

1、给学生充裕的时空环境。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由于学生没有按照老师事先预设的轨道上进行,或由于学生的“吞吞吐吐”,害怕不必要的枝节末叶的出现和时间的浪费,老师毫无顾忌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活动,这些“蜻蜓点水”式、“一蹴而就”式的合作学习,只能是形式上的合作学习。因此,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要使学生拥有充足、宽裕的发言、补充、质疑、更正和辩论的时间和空间,让各种不同程度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尽情地发挥。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同伴合作,组织小组讨论,这是自主学习为主的课堂模式的重要策略。这一阶段,学生难以解答的问题和在阅读中发现的新问题是小组讨论的主要内容,仍以《经济大危机》一课为例如罗斯福新政的“新”在何处?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有何影响?学生围绕这些问题在讨论中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相互切磋,纠错改误,既增加了学习兴趣,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培养了团结协作攻关的精神。这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时机。质疑、释疑阶段是学生与教师信息交流、师生平等民主讨论的过程,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讲解,把学生阅读阶段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拓宽思路。对小组代表提出的质疑,教师可让其他小组的代表解答、补充,在全班学生的讨论下得出正确的结论。

2、合理的小组构建。合理的构建合作学习小组,既是学生合作的基础,也是实现学生群体合作实现有效互动的基本手段。一个学习小组应该是一个班集体的缩影。我们可根据学生的智力,能力,喜好,性格,心理素质,家庭背景,性别等情况给学生进行分组,采取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模式。注意合理搭配,将内向的同学与善谈外向的同学组合,将成绩偏差的与成绩较好的学生组合,并兼顾男女比例,以保证学生能够最大限度的互补,互相帮助,发展智力,培养能力,使小组合作在短期内便能获得成效。

3、活化合作小组力量资源,优化合作小组结构。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