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航空航天的未来8篇

时间:2023-09-17 14:51:05

航空航天的未来

航空航天的未来篇1

空天一体化是指航天力量与空军在作战、力量、指挥、建设诸方面的一体化。在作战上,航天力量与空军之间单向或相互提供支援,形成整体战斗力。空天一体化必须具备三个要素:

一是环境无缝衔接。航空、航天、信息领域虽然物理属性不同,但航空空间与航天空间没有明确的分界线,航空航天与信息领域交织融合不存在障碍,而即将进入军事领域的空天飞机,也使这种差别荡然无存。

二是技术交织融合。航空器与航天器,从平台结构、动力、飞控、保障等方面有许多相同与相近之处。我们所关注的信息在编织的“网”上发挥作用,而空天平台恰似“网”的经线、纬线和结点。

三是作战高度一体。信息、航空与航天领域的具体作战行动,虽可分别实施,但构成战术战役概念则必须高度一体化。航天领域是新的战略制高点,没有航天支援也就没有现代意义的空中作战,而且航天领域可以以软硬杀伤形式直接作用于航空与地面领域。

航空航天的未来篇2

中国神六成功返回了地面,但它在国际航天领域激起的“涟漪”才刚刚开始。

10月17日出版的美国《时代》周科报道,日本宇航专家说,中国和日本在航天方面的比分是1比0,在此激发下,日本制定了一项“咄咄逼人的载人航天计划”。

神六会不会引发“太空政局”的变动,带来更激烈的太空竞争,成为航天大国及整个地球社区关注的话题。

未来的太空将“多元化”

“中国,毫无疑问已经成为航天大国。”神六发射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说。除了美国、俄罗斯,在航天大国俱乐部的名单中还包括日本、印度以及由欧洲17个国家联合组成的欧洲航天局。

神六的发射让世界再―次看到了中国航天的快速赶超能力。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朱毅麟说,在载人航天领域,中国虽然刚刚起步,但神舟飞船已经在多项技术上领先于俄罗斯正在使用的联盟系列飞船。

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资深研究员陶建中在接受《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如今中国加入到世界载人航天俱乐部来,打破了之前美俄垄断的局面。

目前,中国正在准备“嫦娥一号”2007年绕月飞行载人航天计划,而此后中国的下一步太空计划就是探月工程,如果进展顺利,中国有可能成为世界第五个向月球发射探测器的国家。

不过中国的专家也指出,中国航天的进步并没有改变目前的国际航天格局。空间技术包括载人航天、火箭和卫星、深空探测等主要方面。陶建中表示,如果单从载人航天领域来看,中国的确排在第三位。但在火箭和卫星等方面中国所取得的成就只是局部的,在这些方面中国与美俄还有一定的距离。

至2004年底,全世界共发射人造卫星、载人航天器、深空探测器共5700多个,其中俄罗斯(含前苏联)3192个、美国1782个,日本104个,欧洲航天局48个。从目前的航天格局来看,美国和俄罗斯仍然处于全面领先的地位。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战略研究所专家吴兴佐认为,未来的航天格局应该是多元竞争的。他说,从显性层面上看,可以说未来将出现美俄中三足鼎立的局面。“但未来并不排除欧洲、日本、印度等与美国。俄罗斯、中国多极并存的局面。比如日本,在载人航天等方面一直在进行技术研究,只是尚未变成实际行动。”

不会引发太空竞赛

吴兴佐告诉《望东方周刊》:“中国载人航天上的突破,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太空研究和开发的新一轮热潮。但开不会引发太空竞赛。”

事实上,还在神五发射之后,世界舆论界认为,与冷战时期美国和原苏联剑拔弩张,军事色彩浓重的太空竞争相比,中国航天员进入太空,更多地体现了和平、合作与科学探索的精神。

航空航天的未来篇3

航天科技历经六个阶段?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技”)是根据国务院深化国防科技工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战略部署,经国务院批准,于1999年7月1 日在原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所属部分企事业单位基础上组建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由中央直接管理。前身为1956年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曾历经第七机械工业部、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和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等发展阶段。

航天科技集团承担着我国全部的运载火箭、应用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深空探测飞行器等宇航产品及全部战略导弹和部分战术导弹等武器系统的研制、生产和发射试验任务;同时,着力发展卫星应用设备及产品、信息技术产品、新能源与新材料产品、航天特种技术应用产品、特种车辆及汽车零部件、空间生物产品等航天技术应用产业;大力开拓以卫星及其地面运营服务、国际宇航商业服务、航天金融投资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等为主的航天服务业,是我国境内唯一的广播通信卫星运营服务商;是我国影像信息记录产业中规模最大、技术最强的产品提供商。

“十二五”以来,航天科技集团较好地完成了保成功、保增长目标,经济规模、运行质量和效益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营业收入由2011年时的1018.4亿元增长到1921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20%,利润总额由2011年时的91.4亿元增长到155.5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4.21%,均高于央企平均水平。

航天科工历经七个阶段?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简称“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特大型高科技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了第七机械工业部(1981年9月第八机械工业部并入) 、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的历史沿革。1999 年7月成立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2001年7月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航天科工现由总部、7个研究院、1个科研生产基地、13个公司制、股份制企业构成,控股 7 家上市公司,境内共有600余户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现有职工14万人,拥有包括8名两院院士、200余名部级科技英才在内的一大批知名专家和学者,且素质高、年纪轻的科技人员已成为企业创新人才队伍的主体。拥有多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成果孵化中心以及专业门类配套齐全的科研生产体系。

航天科工以航天防务、信息技术、装备制造和其他产业为主业,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系统、飞航导弹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和研制生产体系,所研制的产品涉及陆、海、空、天、电磁等各个领域,形成了“以军为主、军民融合”的发展战略格局和“生产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探索一代”的协调发展格局。以系统总体技术、控制技术、精确制导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目标识别技术等为代表的航天高技术在国内相关领域具有领先优势,许多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4年,航天科工集团实现营收1574.3亿元,利润总额114.3亿元,净利润97.9亿元。根据公开资料,2015年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9%,利润总额同比增长18.8%,净利润同比增长18.4%。“十二五”期间,航天科工集团营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93%,利润总额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9.27%,国资委考核的年度和任期经营业绩目标全面完成。对于2016年,航天科工集团提出,要确保实现营业收入与利润总额“双12%”增长,力争实现“双13.5%”增长。

航天装备发展前景展望?

中国民用航天未来10年的市场空间和发展前景,可以从《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版)》窥见端倪。路线图按照需求、目标、发展重点、应用示范重点、战略支撑与保障五个维度对航天装备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和描绘,形成了从2015年到2025年详细技术路线图。

航天发展事关国家战略利益与安全,卫星应用已经成为国家创新管理、保护资源环境、提供普遍信息服务以及培育新兴产业不可或缺的手段,2013年我国卫星应用产值超过1000亿元,预计“十三五”末产值将达到5000亿元,“十四五”末产值超过1万亿元。到2020年,形成新一代运载火箭型谱,基本建成主体功能完备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满足我国各领域主要业务需求。

为满足未来十年的航天市场需求,达到上述发展目标,中国航天产业需要完成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完成一系列重大装备研发。在航天技术突破的基础上,未来十年我国将建设一批航天应用示范工程,开展行业、区域、产业化、国际化及科学技术发展等多层面的卫星遥感、通信、导航综合应用示范,加强空间信息资源共享以及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并积极推进空间信息的全面应用。按照上述规划发展航天装备,十年之后,我国将建成高效、安全、适应性强的航天运输体系,布局合理、全球覆盖、高效运行的国家民用空间基础设施,形成长期稳定高效的空间应用服务体系,航天产业化发展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成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的转变。

两大航天集团未来展望?

中国从“航天大国”到“航天强国”的转变,无疑需要航天科技集团和航天科工集团的创新进取,我们从两大集团“十三五”规划中可以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路径。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 “十三五”发展综合规划纲要》要求,2020年进入世界500强前300强,推动航天强国建设,建成国际一流大型航天企业集团,成为国家科技创新的排头兵。2020年集团的营业收入 4000亿元以上,利润总额达到230亿元以上,经济增加值达到190亿元以上,航天关键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在轨航天器数量超过200颗,占全球在轨航天器总数20%左右,年均发射数量达到30次左右,占全球发射数量30%左右,使我国迈入世界航天强国行列。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十三五”期间,要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和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继续推进并持续深化、优化“1+2+3+4+5+N”转型升级、二次创业发展思路,大力推动“五个新一代”、“四项基础技术”项目具体化与落地实施,着力建设“三大平台”、深化落实“四个两”、构建“一个新业态”体系,全面强化依法经营依规治企、从严治党,不断创新“制度化管理、程序化运行、特殊问题特殊处理”管控模式,不断提高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经营绩效和职工收入,初步建成国际一流航天防务公司。

上述“新一代”的定义在于满足四个条件之一,即:性能相同,成本降低50%以上;成本不变,性能提升 50%以上;导致业态重构的原始技术创新;导致产业颠覆的跨界技术创新。“五个新一代”分别指新一代导弹武器装备技术、新一代航天发射与应用技术、新一代自主可控信息技术、新一代智能制造技术、新一代材料与工艺技术。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将着重在微系统基础技术、自主可控信息安全基础技术、智能制造基础技术、智慧产业基础技术这四方面投入研发。

资产证券化加速

目前整体来看,在十一大军工集团中,两大航天集团资产证券化率相对较低,最近两年资产证券化呈现加速态势。截止到2015年底,航天科技集团下属12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约为661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约为268亿元人民币,按总资产口径测算的证券化率为20.11%,按营业收入测算的证券化率为13.97%。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张建恒在今年“两会”期间宣布,航天科技集团“十三五”期间的资产证券化率将由15%提升至45%。2015年,航天集团资本运作频繁,特别是航天科工集团,旗下航天通信、航天发展和航天信息分别通过定向增发注入资产,而航天科技集团旗下仅有航天电子通过定向增发购买资产,从资产证券化率提升空间和资本运作频率来看,未来航天科技集团旗下上市公司资本运作将更加频繁。

截止到2015年底,航天科工集团7家上市公司资产总额约为415.25亿元人民币,营业收入约为 372.75亿元人民币,假设航天科工集团2015年总资产同比增长率为15%,按总资产口径测算的证券化率为18.16%,而按照11.90%同比增长率测算的营业收入证券化率为23.66%。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十三五”期间将加强资产运营与投融资工作,充分发挥控股上市公司的产业发展牵引作用,推进相关单位股份制改造和具备条件的股份制公司上市,推动四级单位骨干持股,在具备条件的二级、三级单位进行骨干持股试点,加强关键领域优质企业的收并购工作。不同于航空和兵器工业的“研究所-兵工厂”平行组织架构,两大航天集团主要资产都在大型科研生产综合体即军工科研院所中,而军工科研院所属于事业单位,在改制政策尚未明确出台的情况下,主要资产证券化存在制度政策障碍,这也是两大航天集团资产证券化率较低的主要原因。

改制政策将破除坚冰

展望未来,军工科研院所转制进而资产证券化进程取决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军工科研院所改制进程。军工科研院所改制是军工改革的深水区,制约着军工集团资产证券化的提升。各大军工集团早在2014年底就全部提交了军工科研院所的转制方案,但由于面临诸多问题,2015年并没有任何实质性进展,在资本市场层面只有中船重工集团在风帆股份的资本运作中对五家研究所的经营性资产进行有益的尝试。随着军队改革和供给侧改革的逐步推进,近期军工科研院所改制或将取得政策性重大突破,进一步的转制方案和详细分类名单或许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

航空航天的未来篇4

星期四,地面科研人员将菜籽植入植物垫中。今年晚些时候,宇航员会用它们在太空中种出莴苣和白菜。在种下菜籽之前,这些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实验室里工作的科学家,已经花了一周时间将无菌土壤和特殊肥料装填进特氟龙和芳纶布制造的包装袋里。他们把这些包装袋叫作“植物垫”。

与其说菜籽是种下去的,不如说是被粘到了最佳位置,使用的黏合剂是一种叫作瓜尔豆胶的常用食品添加剂。这些位置可以使菜籽长出的根迅速找到水源,并且让植物垫外生长的菜叶尽可能高效地发芽。这些植物垫将会被封装在运输包内送往国际空间站,然后被放置在特制的生长室内。这个生长室配备了光照、照相机和其他在轨实验所需的条件。轨道实验室中的宇航员将会每

天给种子浇水,而地面研究人员也会进行同样的实验作为对照。

这些被植入18个植物垫的菜籽,将在下周的CRS-7号发射任务中,搭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进入太空。

2015年7月7日

明天,宇航员会给莴苣种子浇水, 打开特制LED光源,开始下一轮国际空间站上的蔬菜生产。这是2014年开始的Veggie蔬菜种植系统实验的第二阶段。

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是生长中的植物接触不到足够的水分。这就需要宇航员对灌溉过程进行直接干预――亲自给植物垫中的种子浇水。

一周之后,莴苣植株将会被疏松栽培,让最大最强壮的植株获得更多空间和资源,以更好地生长。根据生长状况,完成该实验大约需要28天。在绕地球飞行的同时,宇航员会吃掉其中一半的作物。另一半将被送回地球进行研究。对未来飞向太空深处执行探索任务及飞向火星的宇航员来说,哪怕只有少量的新鲜蔬菜,都会提供极具价值的营养。

2015年7月8日

在宇航员斯科特・凯利将含有菜籽的植物垫放置在蔬菜种植系统中并给它们浇过水之后,国际空间站的第二批蔬菜种植实验正式开启。专门化的太空农场给植物提供光照,并让植物垫的棉芯通过吸收湿气获得水分。斯科特・凯利将给生长中的植株拍照,并将照片传给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科学家,以便他们对实验进行监控,并且在地球上用同一种菜籽进行对照实验。预计几天之后,空间站上的菜籽就会发芽,一个月后,宇航员就应该可以饱餐一顿莴苣了。这项研究被认为对

于将宇航员送往太空深处,并最终送上火星的未来计划至关重要。在长时间的太空旅行中,宇航员可以通过绿色蔬菜补充维生素,并享受来自地球家园的宽慰。

2015年8月10日

宇航员的一小口,人类历史的一大。在从国际空间站Veggie蔬菜种植系统收获了“极品红”长叶莴苣之后,宇航员斯科特・凯利、科尔・林格伦和油井龟美品尝了他们的劳动成果。

2015年8月11日

太空蔬菜种植前景一片光明。未来的火星之旅离不开在微重力环境条件下生产食物的能力,地球上的农业生产者以及食客们也可因这项研究获益良多。8月10日,宇航员斯科特・凯利、科尔・林格伦和油井龟美成为第一批尝到太空食材的人,他们采摘并品尝了国际空间站内种植的莴苣。

他们食用的是名为“极品红”的长叶莴苣品种,这些莴苣摘自在轨运行的国际空间站内的Veggie蔬菜种植系统。今天早晨,美国航空航天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蔬菜种植组也从地面收获了莴苣,除了生长地不同外,与空间站中的莴苣别无二致。“蔬菜种植系统表明植物在太空中生长和在地球上生长极其相似。”美国航空航天局肯尼迪航天中心蔬菜种植组的负责人乔亚・马萨博士在组内通风会上表示。肯尼迪航天中心副主管珍妮特・佩特罗说:“创新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继承的巨大资产,也是我们的文化,国际空间站是近地轨道上的一个良好的科研平台。但是如果要去火星,我们需要脱离地球的束缚。”

除了能让未来的太空探索受益,该项研究也能给地球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全球人口持续增长,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种植更多的粮食作物也越发重要。该项目副总监丽莎・克罗雷多说:“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商业航天员正在计划联手国际空间站的研究,为未来将人类送上火星而努力。”她指出,一旦商业航天器开始向空间站输送宇航员,就能够有足够的人手来延长宇航员用于科研的时间。

马萨还说,目前Veggie蔬菜种植系统的成功让他们有信心认为宇航员可以自己生产食物。无论是在未来国际空间站,还是在向火星进发的旅途中,宇航员都可以吃到新鲜的蔬果来加强营养,还能在原本了无生机的航天器里通过小规模种植作物得到心理享受。马萨说:“离开地球是为了更好地服务地球,服务未来。”

2015年11月16日

新年过后,国际空间站里很可能会有鲜花绽放。今天早晨,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科尔・林格伦在国际空间站内启动了Veggie蔬菜种植系统,并将含有百日菊种子的植物垫放在该系统内。这是轨道实验室里第一次进行花卉种植实验,在地球轨道上生长的百日菊将会为日后在太空种植其他开花植物提供初期信息。“种植花卉比种植莴苣这样的蔬菜难度更高,”美国航空航天局肯尼迪航天中心Veggie蔬菜种植系统的载荷科学家乔亚・马萨说,“ 光照和其他环境因素更为关键。”

林格伦会开启红、蓝、绿色LED光照,激活Veggie的灌溉和营养系统。百日菊的生长期为60天,是国际空间站前两批种植的“极品红”长叶莴苣生长期的2倍。在生长期内,LED系统将循环提供10小时光照和14小时黑暗环境,以刺激植物开花。“种植百日菊将帮助我们深入理解Veggie 蔬菜种植系统中植株开花的过程,使我们可以把蔬菜种植系统作为在轨农场,在太空中种植和食用土豆这样的开花植物。”肯尼迪航天中心Veggie蔬菜种植项目的主管特伦特・史密斯说。

研究者同时希望获取其他方面的优质数据,例如种子长期贮存和发芽率,花粉会不会造成问题,以及对宇航员士气的影响。国际空间站计划在2017年种植土豆。

2016年4月8日

美国航空航天局计划开展代号为Veg-03的Veggie蔬菜种植系统第三次实验,含有白菜品种“东京小白菜”的植物垫在佛罗里达肯尼迪航天中心准备就绪,即将被送往国际空间站。Veg-03将继续推进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太空植物生长研究,为人类飞往火星的旅程奠定基础。执行本次任务的航天器是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龙飞船,这也是它第八次开展商业性补给服务。

由于受到不同环境因素的影响,植物在太空中的生长与在地球上不同。人类将来开展太阳系长途飞行任务,以及最终登陆火星,都需要向宇航员提供新鲜的食物供给。了解植物如何响应微重力环境条件,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前提。Veg-03科学组的负责人乔亚・马萨说:“我们选择这一白菜品种,是因为它长势喜人并且风味绝佳。Veg-03会测试一系列新的蔬菜品种,我们希望宇航员会喜欢它们的风味,从而使国际空间站拥有一个蔬菜沙拉供应系统。”

在国际空间站准备设施处的一个实验室里,Veg-03科学组首先往18个植物垫中插入棉芯,然后准确称量一定配比的煅烧土(即太空尘土)以及肥料,配好后将混合物填入植物垫中,最后将其缝合。此外,科学组对东京小白菜和“极品红” 莴苣的种子进行了灭菌,然后分别种植到枕中,封装进真空包,转交给工程服务承包商,整合到运输的货物中。这一批要运送到国际空间站的蔬菜一共有12枕白菜和6枕莴苣。Veggie蔬菜种植项目的负责人特伦特・史密斯说:“Veg-03将建立在前空间站成员斯科特・凯利改进的自动化园艺系统之上,采用与其类似的操作技术来测试对蔬菜的适用性。希望国际空间站的成员们会喜欢这些白菜。”

在空间站里,宇航员会把这些植物垫放置在Veggie蔬菜种植系统中,启动LED光照和灌溉系统,定期监控和照料蔬菜生长。今年夏末,美国航空航天局还将把一块纪念牌匾送上国际空间站,宇航员会把它挂在蔬菜培养设施上,以表彰太空生物学先驱的贡献,特别是近期过世的索拉・ 豪尔斯泰德和肯・苏萨。他们致力研究生物体对微重力环境的响应机制,并且亲手促成了太空生物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他们做出的贡献影响仍将持续,使未来火星之旅的探险者受益。

2016年7月22日

13株生长在国际空间站的百日菊被送回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并在国际空间站准备设施处Veggie蔬菜种植系统飞行实验室里进行了解剖分析。另有12株百日菊被留在国际空间站里,作为宇航员的纪念品。来自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一组科学家和国际空间站地面处理与研究项目办公室的合约科学家合作,小心翼翼地从13株太空百日菊和地面对照实验的百日菊植株中获取了种子。

科学家对这些百日菊种子进行了仔细的显微检查,然后将它们封存在小瓶中,做好标记供进一步分析。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这些种子将会接受微生物分析以及发芽率测定,以决定能否将它们送回国际空间站,在Veggie蔬菜种植系统中进行新一轮生长。这批百日菊是2014年4月作为Ve g-01实验的一部分被送上国际空间站的,含有百日菊种子的植物垫在2015年11月16日被宇航员斯科特・凯利放置在Veggie蔬菜种植系统中并开始生长,当时凯利正在执行为期一年的驻站任务。在系统的灌溉和监控下,这批百日菊生长了90天。

2016年2月14日,这批百日菊被收割、打包,并由太空探索技术公司CRS-8货运补给任务带回地球。Veggie蔬菜种植系统是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太空生命与物理科学研究项目分部出资支持的。美国航空航天局希望通过在国际空间站内完善Veggie蔬菜种植系统,为将来的宇航先驱者提供可持续的食物供应――这是美国航空航天局火星计划中的重要M成部分。鉴于美国航空航天局正在逐步展开有关太阳系深处的长途探索任务,植物种植系统将会成为宇航员重要的食物供应源。同时,蔬菜种植还能在长时间的太空旅行中为宇航员提供休闲园艺活动。

2016年11月21日

一套高仿真的测试版美国航空航天局植物培养高级系统于上周抵达了肯尼迪航天中心。植物培养高级系统是为美国航空航天局打造的最大的植物舱。这套工程开发系统由卡车运送至国际空间站准备设施处,之后被转移进实验室。在实验室里,美国航空航天局的工程师以及工程服务合同内的科学家和技师,都将使用这套测试设备进行训练,学习如何对它进行操作和组装,为明年迎接真正的植物培养高级系统做准备。他们还将测试植物培养设备的各系统如何与科学研究进行整合。

美国航空航天局肯尼迪航天中心的工程师设计了植物培养高级系统的部分子系统,并且制造了飞行培养舱,其他子系统由威斯康星麦迪逊的ORBITEC公司设计制造。该设备是一个具有可控环境的闭环系统,可以容纳大型植物。整个系统使用红、绿、蓝色LED光照,和目前国际空间站上的Veggie蔬菜种植系统类似。植物培养高级系统还可以使用白色LED光照和红外线。此外,植

物培养高级系统将装备180个传感器,并且光输出量是当前Veggie蔬菜种植系统的4倍。

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科学家开发了可以整合入植物培养高级系统的科学载荷,用于国际空间站上的植物生长实验以及地面控制实验。载荷集成工程师会和雅克布斯公司一起,根据《测试与运行协作合约》,将包含种子的科学实验整合到植物培养高级系统中去。雅克布斯公司的研究者同样为植物培养高级系统提供了实验空间和技术支持。该项目的小规模实验名为“植物培养1”号,或PH01,将包含拟南芥、卷心菜和芥菜类的小型开花植物。PH01和植物培养高级系统都会在2017年被送上国际空间站。

2016年12月6日

昨天,也就是星期一,肯尼迪航天中心Veg-03实验地面对照组进行了第一次莴苣收割, 开启了应用“割韭菜式”的方法进行的四次连续作物收获。这种方法的理念是每10天收割一次“极品红”长叶莴苣,只摘掉每一株的部分叶片,让剩下的叶片继续生长。

与地面实验的收获方式不同,12月2日在国际空间站里,宇航员享用了他们的劳动成果。而肯尼迪航天中心收获的蔬菜则在包装、称重后,被冷冻起来供未来使用。地面Veggie系统是为了给在轨种植提供对照组。国际空间站上未来几次收获的蔬菜将会被保存起来,在返回地面航天中心之后供科学家对比研究使用。对比研究不仅包括太空和地面种植的产量对比,还包括食品安全分析,研究者将评估“割韭菜式”方法造成的叶片表面微生物含量随时间的变化。

2017年1月20日

今天,宇航员佩吉・威特森启动了新一轮国际空间站蔬菜种植实验。名为东京小白菜的白菜品种首次在太空中进行栽培。选择这种白菜是因为它生长迅速,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并且风味独特。威特森将作为在轨种植的负责人,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照料这些白菜。

2017年4月3日

今天,宇航员佩吉・威特森将在国际空间站种下第二批白菜,也是Veggie蔬菜种植系统的第六批作物。在两个月的种植期内,威特森将会定期采摘白菜叶供宇航员食用,同时进行科学研究。这将是国际空间站成员第二次使用“割韭菜式”的方法收获作物,以期增加蔬菜产量。此前这种方式被用于“极品红”莴苣。这一次,威特森拿到的种植指南根据第一批白菜表现出的需水量更大的生长特点进行了修改。

航空航天的未来篇5

中国代表合影

中国航空学会秘书长吴松代表学会致辞

中国航空学会常务理事、中航工业科技委委员、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崔德刚作了题为《多学科优化在中国航空工业的应用》的报告,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高超声速中心主任RECHARD G. MORGAN作了题为《实验室模拟超轨道气动热力学》的报告,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院长SEUNG JO KIM 作了题为《韩国航空宇宙研究院航宇研发及未来展望》的报告,日本三菱飞机公司首席执行工程师NOBUO KISHI作了题为《三菱支线飞机发展状况——飞向未来》的报告。另外会议承办方还邀请了庞巴迪商用飞机公司副总裁BENJAMIN BOEHM和东京大学教授SHINJI SUZUKI分别作了题为《商业飞机项目——盈利是丈量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和《使用机翼结构失效的无人机进行弹性飞行控制系统的飞行演示》的报告。会上代表进行了论文交流,200余篇论文进行了宣读交流,其中中国作者宣读论文40余篇。中国代表普遍反映本次大会具有报告质量高、学术交流充分、会议组织高效等特点,并表示通过三天的会议获益匪浅。

11月14日,召开了主办单位工作会午餐会,学会秘书长吴松和常务理事崔德刚代表我会出席。会议听取了承办单位关于本届会议情况的介绍;讨论了亚太航空航天技术学会会议操作规范;表决通过了下届会议的举办时间和地点。

中国航空学会作为联合主办单位,在本次会议中承担了在国内进行广泛征文、动员和组织论文作者参会、推荐大会报告及分会场主持人、参加会议期间举办的组委会工作会等多项工作。会议总共征文295篇,其中中国作者提交论文100篇。

航空航天的未来篇6

“太空船2号”

这是英国维珍公司研制的一种喷气推进式太空飞船,目前该公司已完成轨道测试,并计划2013年底在飞抵地球上空96公里处实现亚轨道飞行几个小时。每个座位费用为20万美元。

飞向月球

金矛公司计划十年之内实现月球旅行。目前,公司设计的航天器仍处于设计概念。该公司面向的顾客市场包括:政府机构、商业公司、具有科学探索兴趣的富有群体。预计每位往返月球旅客费用为14亿美元。

太空探险公司的航天计划

自2006年以来,商业公司太空探险公司就已协调旅客飞抵国际空间站,阿诺什・安萨里是首批太空乘客之一,环绕地球飞行8天时间。目前这家公司提供亚轨道和轨道飞行,计划未来十年实现月球探索。花费3500万美元便能实现为期12天环绕地球轨道飞行,平均每小时飞行28000公里。

银镖极音速滑翔机

美国芝加哥行星太空公司继续致力于“银镖”航天器研究,这种极音速滑翔机能够实现轨道飞行。该航天器被计划使用于将宇航员和货物运送到太空中。

火星大本营

非赢利机构“火星1号”计划2023年在火星建造一个永久性人类居住区,计划实现人类宇航员移居火星。该计划将把火星变成人类的新家园,人们将在这里工作和生活。尽管火星之旅是单乘,自该计划2012年宣布以来已有一千多位志愿者报名。

犰狳宇航公司太空旅行

航天器领军者――“犰狳宇航公司”现已开始预订地球上空80公里处的太空旅行座位,每个座席费用10万美元,预计未来几年之内实现。这款航天器,打算用推进系统起飞和垂直着落。

航空航天的未来篇7

事实上,随着以科研院所为代表的军工事业单位改制政策即将明朗化,以及应对中国崛起引发的地区力量失衡,已经成为美国与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课题与挑战之一,军工股迎来炒作想象空间。有业内人士指出,“小公司、大集团”的重组标的和业绩高增长的军工标的值得推荐。其中,作为中航工业集团航电资产的专业化上市平台的中航电子(600372)、大股东为中国电科38所的四创电子(600990)等值得关注。

中航工业集团整合值得期待

众所周知,军事工业在任何国家、任何时期都处在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的前沿,它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综合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国家科技的战略高度。就中国而言,最尖端的军工技术蕴藏在广大军工科研院所中。目前,军工科研院所主要集中在航天科技集团、航天科工集团、中航工业集团、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和兵器工业集团。

中航工业集团董事长林左鸣日前在公开场合表示,其对未来航空工业的资产重组持乐观态度,中航工业集团未来仍将遵循专业化重组的路径,通过母公司融资孵化项目,成熟后注入专业化板块的办法,进一步提高集团整体资产证券化水平。目前在中航工业航电板块旗下拥有两家上市公司――中航电子和中航光电(002179),而中航电子为集团航电资产的专业化上市平台。

据了解,中航工业集团剩余未注入航电资产体量庞大。公司今年完成青云航电、苏州雷达、洛阳隆盛三家公司的股权现金收购后,未来还将注入集团其他航电资产,实现战略协同,做大做强航电业务。其中有两家托管公司(青云航电、东方仪器)公司在2011 年承诺5 年内注入,而剩余五家研究所(收入规模超过百亿,利润规模则超过10 亿)正在进行改制工作。据测算,截至2012 年9 月30 日,航电系统公司总资产372亿元,中航电子74 亿,中航光电34 亿,拟注入三家公司29 亿,剩余未注入资产高达200 多亿,接近中航电子的3 倍。

有业内人士指出,军工研究所类资产的重组改制加速,将使整个军工体系最优质、最有想像空间、最具科技含量和盈利能力的资产未来具备注入上市公司的条件。重组就是生产力。军工研究所类资产重组不仅可以提升上市公司业绩,更可以提升估值,打开相关标的广阔的成长空间。

“小公司、大院所”获青睐

据了解,目前我国军工新型装备研制和列装进度远超预期,部分装备的定型计划明显加速,一些长期制约和困扰装备研制定型的矛盾和障碍得到了解决和克服。

作为军事工业中一个重要分支的军用航电系统目前有三大力量推动其快速发展。其一,我国目前进行的新军事变革引起航空装备结构发生变化,信息作战类飞机在航空装备结构中比例需要扩大、随着我国新军事变革的推进,信息作战类飞行器(指预警、侦察、监视)在整体机群中的数量将逐步增加,起到整个航空武器装备能力倍增器的作用。而目前我国此类飞行器的数量严重不足;其二,新型作战飞机不断开展研制,未来将带动航电系统市场的持续扩展;其三,航空电子系统对于作战飞机的综合效能提升很快,并且航电系统的更新换代速度很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一代飞机平台,几代航空电子”的发展策略,在新一代飞机以及航电系统研制的同时,不断用先进的航空电子系统对现役飞机改进改型提高其综合效能。我国大量的现役战斗机在其生命周期内都需要多次对航电系统升级换代,这是航电系统发展速度快于航空工业平均发展速度的关键之一。

航空航天的未来篇8

关键词:租赁业务;金融产品:航空产业;发展规划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4392(2014)04-0013-03

一、国内外航空运输业与航空金融支持的经验

随着航空运输业的逐步发展,金融与它的联系变得越来越紧密,逐渐形成了航空金融产业这一新的社会经济增长模式。美国的航空公司主要依靠银行信贷和租赁两种方式来获得飞机,尤其是租赁。而与航空燃油相关的系列金融衍生产品也是美国航空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航空公司为了规避燃油价格波动带来的消极影响,纷纷选择运用衍生品对航空燃油进行套期保值。法国航空金融业务主要集中于税务租赁和石油期货。税务租赁具有租金低廉、结构简单等特征,而法国航空公司面对航空业的不景气和油价的攀升,通过更新飞机降低油耗以及石油期货交易,减轻了高油价的冲击。杠杆租赁结构对于德国航空业的发展也形成了较为特色的支持,其结构分为两大部分:一是购买飞机资金(100%)贷款,另外一部分较为复杂的德国税务结构。新加坡对航空产业金融支持的方式中最主要的是飞机融资租赁和信托基金方面。相比之下,日本对航空产业的金融支持方式主要表现为多种租赁方式,主要有杠杆租赁、带购买权的日本经营租赁、武士租赁和将军租赁。

我国的航空金融支持主要是融资租赁、信托产业基金和信贷支持。中国租赁业发展的六个阶段分别是出租、“简单的融资租赁”、创新的融资租赁阶段、经营性租赁阶段、新产品阶段、成熟期。但租赁公司不能享受航空公司进口飞机的优惠关税成为始终的问题,而严峻的竞争形势使我国须对重点产业进行培育,重点产业的培育则需要信托产业基金的支持。而且航空产业作为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商业银行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信贷投放,并创新金融工具和方式。

二、天津航空业发展与金融业支持

(一)天津航空业发展现状

随着近年来我国航空业的飞速发展,天津市的航空业也有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天津航空业发展拥有坚实的基础,例如:优越的地理区位,雄厚的人才基础,良好的产业条件和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现在,天津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航空产业链,主要以航空制造业为发展中心,重点发展航空运输业和租赁业,涉及航空制造、航空金融、航空物流等多个方面。

1.天津航空产业链基本形成。航空产业链本质上是航空经济的生态系统,要想使航空产业产生集聚效应,就必须拥有完整的航空产业链,这样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利于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而且通过产业层次使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等各种资源转移至下游产业,最终到达消费的终结点。此外,高度相关性使航空产业之间可以通过彼此间的合作来节约成本,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最终达到收益的提高。

2007年8月,长江租赁有限公司正式迁址天津,成为天津的第一家航空租赁公司,也预示着天津基本上形成比较完整的航空产业链。2014年3月,天津东疆保税港区完成第300架飞机租赁业务,实现各类租赁资产249.8亿美元。同期,中法两国签署旨在进一步推动在航运领域合作的相关协议,A320天津总装线的合作期延长至2025年,继续保持年产46架空客A320系列飞机的速度。随着京津冀一体化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天津优越的地理优势将更加突出,将会吸引更多航空公司把天津作为自己的总部或者是主运营基地,这些都为天津航空产业链的快速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2.天津航空产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在国内外民航业都出现亏损的情况下,民航局仍然批准了天津航空,这表明了我国航空运输业的广阔发展空间,天津滨海新区的发展前景。天津航空立足天津面向世界,不断发展壮大自己,开始在民航界崭露头角。现在,天津滨海国际机场经过多年的发展,旅客吞吐年增长量已达到全国第三位,随着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推进,天津航空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

(二)天津金融业务对航空业发展的支持

1.东疆港保税区的金融支持。2012年7月26日,财政部《关于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试行融资租赁货物出口退税政策的通知》,对在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注册的融资租赁出租方,以融资租赁方式租赁给境外承租人,并且租赁期限在5年及以上,并向天津境内口岸海关报关出口的货物的,试行增值税、消费税出口退税。

2009年,天津率先探索开展海关特殊监管区单机融资租赁业务,东疆保税港区充分发挥“境内关外、区港一体”的政策功能优势,成为我国融资租赁特别是飞机租赁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平台和缩影。东疆保税港区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不断的探索创新,逐步确立了“东疆租赁模式”,涉及离岸租赁、保税租赁、出口租赁等多种业务结构,是我国融资租赁产业发展的重要创新平台。

2011年5月,《国务院关于天津北方国际航运中心核心功能区建设方案的批复》鼓励天津东疆保税港区推进和发展租赁业务。关机租赁业务,天津东疆保税港区积极探索创新,在租赁项目子公司管控、出口退税政策、飞机引进指标、优惠税率安排等方面都有所突破,使国内航空公司和租赁企业节约了经营成本、提高国际竞争力,推动租赁公司和航空公司更好更快的发展。与此同时,不断拓宽航空投融资渠道,聚集现代航空金融产业要素,培养良好的租赁产业政策环境,重点建设飞机租赁创新试点。

2.航空金融区。随着空客A320项目落户天津并正式开工建设,长江租赁公司以及工银租赁、民生租赁等知名企业选址天津,目前天津主要以航空制造业为发展中心,重点发展航空运输业和租赁业,涉及航空制造、航空金融、航空物流等多个方面,形成了一条比较完整的航空产业链。优越的地理区位,雄厚的人才基础,丰富的高校科研资源,良好的产业条件和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为天津航空产业链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随着一大批项目在天津顺利推进,航空产业开始显现出集聚作用。例如法国泰雷兹雷达、日本纳博特斯克飞机零部件等航空制造和维修项目、中航一集团航空工业园等项目先后落户天津。

而航空租赁业必将成为连接金融产业与航空产业、连接航空运输业与航空制造的纽带,是航空产业链发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截至2013年,东疆保税港飞机租赁业务已占全国的90%,天津已成航空金融中心城市。

三、天津金融支持航空政策的优势、不足与发展建议

(一)政策优势

天津具备了系列促进天津航空产业发展的航空金融政策。银监会规定,能够享受1%关税和4%增值税待遇的企业,还包括诸如民生租赁、工银租赁等银行系租赁公司在保税区内为单机、单船设立的金融租赁公司――特殊目的公司SPV。该类企业不但在融资、降低汇率损失等方面享有特权,在给境内航空公司提供租赁服务时还可被视同跨境租赁,从而享受航空公司直接跨境租赁所具有的优惠税率。此外,境外企业若在中国设立生产厂商并在保税区进行租赁或购买,则SPV企业的销售业务就能以商品出口形式享受出口退税。设立SPV这类单机、单船公司是东疆引进并优化后的国际租赁办法,最大优势在于子公司与母公司的风险剥离。这即是说,由于航空、水运属于风险未知的产业,一旦遇险失事则势必将租赁公司拖进深渊。金融租赁公司在保税区设立SPV企业,是就一架飞机或一艘轮船注册的独立项目公司,仅对应一笔租赁合同,实行单独管理、单独核算,由SPV企业独立承担所有风险而不牵扯母公司。反之,一旦母公司遭遇破产清算、资产查封等不利事件,租赁出去的某架飞机则因SPV的风险独立制度而不参与清算,可正常执行航班任务而不影响航空公司的使用,双方充分实现风险锁定。

另一方面,SPV企业的融资、租金收入、税赋和贷款等财报明细非常清晰,客户信誉水平一目了然,收回投资并实现盈利的安全系数较高,也能为企业日后的资产证券化奠定良好基础。截至2013年9月,仅东疆保税区内,就注册了包括民生租赁、国银租赁、招银租赁等银行系和长江租赁等非银行系租赁公司共327家,其中单机公司和单船公司各217家和76家,共完成了81架飞机和6台飞机发动机的租赁业务,堪称全国保税区的领头羊。

(二)有待加强的方面

但是经过几年的发展,天津航空金融已是离弦之箭,仅仅依靠飞机保税展销和金融租赁的优惠,已远远不能支撑其发展。用于运输航空的大型飞机进口政策终于松动,将关税和增值税分别减至1%和4%左右,但涉及到四座以下小型飞机的进口政策却迟迟未见曙光。

小型飞机的税收偏高源于人们过去对通航产业的认识误区,误将小型飞机等同于奢侈品来征税,忽略了其作为交通工具的本质属性。中国的航空政策中空载25吨级以下的飞机进口审批程序仍然与大型飞机一样繁复严苛,已经束缚了行业的发展。据业内统计,中国民航领域1850架飞机中,约60%都来自于租赁,而该比例在全球范围更是高达80%。专家测算认为未来20年内,中国约需新增运输干线飞机2822架,按照已有的6:4的租赁和购买比例测算,中国将有1830架飞机以租赁方式引入,所涉金额将高达1460亿美元。几家通用航空企业之间常有互相拆借以便资源共享,但真正意义上的金融租赁还未见于通航领域。

(三)未来发展方向

第一,继续扩大航空产业规模。加速聚集开发区西区、临空产业区和滨海高新区的航空航天产业,进一步推动滨海新区内的航空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航天产业集聚区,成为全国航空航天产业创新和成果转化示范基地。据预测,航空航天产业的规模将快速增长,会成为天津增长速度最快的优势产业之一。

第二,加强机场规划和建设。此外,天津还将加强机场规划和建设,特别是重要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要按照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总体战略的要求,坚持对外开放,抓紧完善布局,加大建设力度。机场规划建设既要适度超前,又要量力而行,同时预留好发展空间,做好确保安全、节能环保、经济适用。要按照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原则,确保机场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

第三,建设航空产业全产业链新型园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根据规划,空港经济区将建成涵盖航空配件、总装、培训、维修、会展、融资租赁等一体化的航空全产业链新型园区,通过聚集航空高端制造业,着力发展本地制造业。天津航空的快速发展将带动天津、京津冀地区以及整个华北地区民航业的发展,充分发挥航空运输业在社会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推动京津冀地区乃至整个环渤海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区域间经济协调发展注入活力。

第四,加强政策性金融对自主创新的支持。航空工业企业可以申请国家开发银行的软贷款,用于航空高新技术项目的参股投资。航空工业企业可以在中国进出口银行设立特别融资帐户,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为企业发展所需的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的进出口方面得到中国进出口银行的政策性融资支持。

第五,引导开展多种金融产品支持航空产业。引导商业银行为航空工业企业提供综合性金融服务,提高运作效率。在银行间市场发行航空工业企业短期融资券;发行航空工业企业中长期债券;积极开展融资租赁;充分利用燃料油、外汇与利率相关衍生品规避风险。

第六,加大对飞机租赁业的支持。经批准后,应该鼓励政策性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以及保险机构开展飞机租赁业务;鼓励国内外各种投资主体投资飞机租赁业;鼓励租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或增资扩股等手段,提高租赁企业的经营效率,扩大经营规模,不断进行业务创新,自主开展飞机租赁业务。首先,融资政策上,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可以向租赁公司提供中长期贷款,而银行中长期贷款期限应该与租赁期限一致。从事飞机租赁的租赁公司银行金融租赁公司,经批准后,可以发行飞机租赁企业债券或者专项金融债券。其次,担保政策上,建议成立飞机租赁担保基金,为飞机租赁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最后,税收政策上,根据飞机租赁业务的一些特点,制定相应的配套税收政策,为飞机租赁业务提供更好地发展环境。

参考文献:

[1]严剑峰.上海航空工业发展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科学发展,2013(1).

[2]陶媛.谈金融危机下的民用航空业.金融经济,2012(10).

[3]曹维.我国发展航空租赁业的政策建议.港口经济,2013(4).

[4]谷焕民,韩立岩.我国航空租赁业发展策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5).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