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工程技术与发展8篇

时间:2023-09-17 14:51:38

工程技术与发展

工程技术与发展篇1

关键词:土木工程;绿色施工;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推广,土木工程行业的可持续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绿色工程设计、绿色工程施工作为在土木工程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己经为众多的业内人士所了解。但需要说明的是,绿色施工虽然与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但在其实际的推行中,存在深度、广度不足,系统化、规范化差,口头赞同多、实际行动少等现象,绿色施工的作用并不明显,函待进一步加强与完善。

1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

工程施工过程会严重扰乱场地环境,这一点对于未开发区域的新建项目尤其严重。场地平整、土方开挖、施工降水、永久及临时设施建造、场地废物处理等均会对场地上现存的动植物资源、地形地貌、地下水位等造成影响;还会对场地内现存的文物、地方特色资源等带来破坏,影响当地文脉的继承和发扬。因此,施工中减少场地干扰、尊重基地环境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持地方文脉具有重要的意义。业主、设计单位和承包商应当识别场地内现有的自然、文化和构筑物特征,并通过合理的设计、施工和管理工作将这些特征保存下来。可持续的场地设计对于减少这种干扰具有重要的作用。就工程施工而言,承包商应结合业主、设计单位对承包商使用场地的要求,制订满足这些要求的、并能尽量减少场地干扰的施工组织计划。计划中除了要明确工期进度、劳动力、资金、设备和场地布置等措施外,还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场地内哪些区域将被保护、哪些植物将被保护,并明确保护的方法。

②怎样在满足施工、设计和经济方面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清理和扰动的区域面积,尽量减少临时设施和施工用管线。

③场地内哪些区域将被用作仓储和临时设施建设,如何合理安排承包商、分包商及各工种对施工场地的使用,减少材料和设备的搬动。

④各工种为了运送、安装和其他目的对场地通道的要求。

⑤废物将如何处理和消毁,如有废物填埋,应分析其对场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⑥怎样将场地与公众隔离。

2施工结合气候

承包商在选择施工方法和施工机械、安排施工顺序、布置施工场地时应结合气候特征。这可以减少因为气候原因而带来施工措施的增加,资源和能源用量的增加,有效的降低施工成本;可以减少因为额外措施对施工现场及环境的干扰;可以有利于施工现场环境的改善和工程质量的提高。

承包商要能做到施工结合气候,首先要了解现场所在地区的气象资料及特征,主要包括:雨雪雷电、气温湿度、风力等资料,如:全年降雨量、降雪量、雨季起

止日期、一日最大降雨量等;气温资料,如年平均气温、最高、最低气温及持续时

间等;风的资料,如风速、风向和风的频率等。施工结合气候的主要体现有:

①承包商应尽可能合理的安排施工顺序,使可能受到不利气候影响的施工工序

能够在不利气候来临前完成。如:在雨季来临之前,完成土方工程、基础工程的施

工,以减少地下水位上升对施工的影响,减少其它需要增加的额外雨季施工保证措

施。

②安排好全场性排水、防洪,减少对现场及周遍环境的影响。

③施工场地布置应结合气候,符合劳动保护、安全、防火的要求。产生有害气体和污染环境的加工场(如沥青熬制、石灰熟化)及易燃的设施(如木工棚、易燃物品仓库)应布置在下风向,且不危害当地居民;起重设施的布置应考虑风、雷电的影响。

④在冬季、雨季、风季、雷电较多的夏季施工中,应针对工程特点,尤其是对混凝土工程、土方工程、深基础工程、水下工程和高空作业等,选择适合的季节性施工方法或有效措施。

3节约资源(能源)

建设项目通常要使用大量的材料、能源和水资源。减少资源的消耗,节约能源,提高效益,保护水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施工中资源(能源)的节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①水资源的节约利用。通过监测水资源的使用,安装小流量的设备和器具,在可能的场所重新利用雨水或施工废水等措施来减少施工期问的用水量,降低用水费。

②节约电能。通过监测利用率,安装节能灯一具和设备、利用声光传感器控制照明灯具,采用节电型施工机械,合理安排施工时间等降低用电量,节约电能。

③减少材料的损耗。通过更仔细的采购,合理的现场保管,减少材料的搬运次数,减少包装,完善操作工艺,增加摊销材料的周转次数等降低材料在使用中的消耗,提高材料的使用效率。

④可回收资源的利用。可回收资源的利用是节约资源的主要手段,也是当前应加强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使用可再生的或含有可再生成分的产品和材料,这有助于将可回收部分从废弃物中分离出来,同时减少了原始材料的使用,即减少了自然资源的消耗;二是加大资源和材料的回收利用、循环利用,如在施工现场建立废物回收系统,再回收或重复利用在拆除时得到的材料,这可减少施工中材料的消耗量或通过销售来增加企业的收入,也可降低企业运输或填埋垃圾的费用。

4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品质

工程施工中产生的大量灰尘、噪音、有毒有害气体、废物等会对环境品质造成严重的影响,也将有损于现场工作人员、使用者以及公众的健康。因此,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环境品质也是绿色施工的基本原则。

提高与施工有关的室内外空气品质是该原则的最主要内容。施工过程中,扰动建筑材料和系统所产生的灰尘,从材料、产品、施工设备或施工过程中散发出来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或微粒均会引起室内外空气品质问题。许多这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或微粒会对健康构成潜在的威胁和损害,需要特殊的安全防护。这些威胁和损伤有些是长期的,甚至是致命的。而且在建造过程中,这些空气污染物也可能渗入邻近的建筑物,并在施工结束后继续留在建筑物内。这种影响尤其对那些需要在房屋使用者在场的情况下进行施工的改建项目更需引起重视。常用的提高施工场地空气品质的绿色施工技术措施可能有:

①制定有关保护室内外空气品质的施工管理计划。

②使用低挥发性的材料或产品。

③安装局部临时排风或局部净化和过滤设备。

④进行必要的绿化,经常洒水清扫,防止建筑垃圾堆积在建筑物内,贮存好可能造成污染的材料。

⑤采用更安全、健康的建筑机械或生产方式,如使用商品混凝土、砂浆代替现场混凝土搅拌,可大幅度地消除粉尘污染。

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尽量减少一些建筑材料,如地毯、顶棚饰面等对污染物的吸收。.

⑦对于施工时仍在使用的建筑物而言,应将有毒的工作安排在非工作时间进行,并与通风措施相结合,在进行有毒工作时以及工作完成以后,用室外新鲜空气对现场通风。

5实施科学管理

当前我国绿色施工推行有限,还未达到系统综合的程度,绿色施工的作用并不明显。这除了认识上的不足外,企业管理水平低,绿色施工投资高、经济效果较差是一个主要原因。因此,实施绿色施工,必须要实施科学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使企业从被动地适应转变为主动的响应,使企业实施绿色施工制度化、规范化。这将充分发挥绿色施工对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增加绿色施工的经济性效果,增加承包商采用绿色施工的积极性。企业通过15014001认证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实施科学管理的有效途径。四、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重点 未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得益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取决于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要求。在沿袭整体发展趋势的同时,土木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发展有机工程材料 有机工程材料是未来土木工程施工材料的必然趋势。同时,有必要提高化学建材在建筑中的应用,重视高性能外加剂和混凝土的研究以及特种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的开发应用。 (二)发展地下工程施工和深基层施工技术 地下工程施工和深基层施工技术的发展是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要求加强对施工工艺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形控制、装备的研究开发,制定自适应性的控制系统对其进行整体掌握。 (三)发展高层建筑成套施工技术 发展高层建筑成套施工技术是高层建筑高度增加趋势的要求,劲性钢筋混凝土结构、超高层钢结构与钢管混凝土结构等应用技术也将受到关注。 (四)发展新型结构和检测技术 开发轻钢结构、发展大跨度空间钢结构与膜结构,并且金属焊接和检测技术将是未来发展的一个重点技术。 (五)发展环保产品和技术 施工绿色节能产品开发以及节能、环保、智能施工技术的发展作为未来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的重点,主要研究解决施工安装与调试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晓红,李惠强,李华.实现可持续建筑的几点思考[J].工业建筑.2006,vol.36(4)

[2]竹限生,任宏.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施工[J].基建优化.2002,vol.23(4)

[3]教富英.试论工民建施工的工序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8).

工程技术与发展篇2

【关键词】土木工程;深基坑支护;钻孔;灌注桩基础

当前国内土木工程现状,无论从施工的设计阶段、施工图纸设计阶段上都存在相当大的问题,工程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验收标准与规范不一、理论研究不能适应工程建设的需要等多重问题频繁,导致我国土木工程发展缓慢,而施工项目在实施的过程中,往往环节众多,操作繁杂,需要在每个步骤中严格的执行标准,如,施工图纸虽然只是重要环节中的一部分,但如何将施工成果同设计结合起来,正确理解图纸含义却是相当重要的,所以需要考虑图纸的完整性、正确实施性、而图纸也是设计人员本身意识的重要体现,因此需要准确的在施工中灌溉设计者得思想成果,需要各个环节的密切配合,才能使得工程顺利的完成。

1 现金国内土木工程中存在主要问题

1.1 工程管理体制不健全问题繁杂。

工程管理体制中,主要的问题是领导的多层,管理责任划分不明确,施工控制重视程度不够,大型工程的前期研究不足,工程解剖粗矿,针对这一问题,必须实现设计、施工以及总管理的思想的统一化,进行明确的分工,落到实处,并要求施工方主动积极的进行控制,将责任、权责、利益进行系统化的统一。

1.2 验收标准与规范缺乏。

土木工程中,某些领域的施工控制依然缺乏概念、思维模式,标准更是从未实行,部分领域存在一般性标准,但是追求效益又小的工程却没有充足的财力进行科研准备,施工控制标准的制定就显得力不从心,而这工程标准的制定,显然是需要考虑长远发展,以及它的可操作性,值得注意的是,对待每一经验借鉴的工程需要展开全面的施工控制,避免重大失误。

1.3 理论研究难以配合工程建设需求,

施工控制关系着多个学科领域,尤其包括一些类似非线性分析、反馈分析、最优选择、系统识别、线性分析等逻辑性强的学科,当前虽有人已经对基础理论、应用性理论展开研究,但尚没有形成系统的有价值的学科

2 深基坑支护设计论

当前,国内建筑业内对于深基坑支护设计的研究,多都处于施工图合同以外,各级设计单位必须以设计总平面图中标注出的该建筑相连的其他建筑物、构筑物得详细情况,以及基坑侧壁土质、高度情况,针对设计提出相关的支护规则提出一定的意见、建议;而实施的细节则根据当地施工单位的具体情况,选择解决的办法,可以自行解决或者另行委托其他专项支护设计,但是目前大多数设计院均没有配备,当然此中依然存在各种技术风险和经济收益难以匹配各种影响因素,这些因素都是当前深基坑护技术发展道路上的障碍,背离了城市施工现场条件,严重的制约了支护技术的革新,因此,各领导阶层需要严密的注视,并尽快解决。

3 钻孔灌注桩基础

现今的高层建筑多选择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但设计人员往往在施工图上难以找到施工机具的使用选择说明,直接由建设单位自行选择,但建设单位以利益为导向,选择涡锥钻作为工程桩成孔机具,实际运用时则是选择个体单机进行。往往致使施工图中标注要求的工艺指标难以进行严格控制,容易导致问题桩数量的增多,桩的承载力也难以充分发挥,而工作台面的整洁性更是难以做到,污水、淤泥遍地都是,严重影响施工进度。

旋挖,作为一种更加先进的施工工艺,已经开始投入到工程中,对某些新兴的建设工程施工现场进行考察,多数是选择先进的进口设备旋挖机具,设备上、施工工艺上都是相对先进的,影响工程进度的不确定性因素较少,较好的控制了成孔质量,保障了桩孔的垂直度、孔底清渣程度指标进行考察,是相当令人满意的。同相同桩孔径、桩长的涡锥成孔桩,单桩极限承载力,有了百分之四十到五十的提高,能够抵消由于机具费用过高导致的单桩造价的增高,若换算成单位极限承载力价格,此两种均是持平的。同两个相近似面积的基坑作业工地,两台旋挖机具的日成桩数,同最大密度放置的涡锥成桩数量相差不大,都在18根左右,并且,前者提出的泥土能够及时的装车,并运出工地,就效率而言,较高于后者。从施工现场的整洁度来看,地面淤泥较少,仅仅只有少量的清水,能容易的排出场地,就上几项的对比,旋挖成桩工艺具有相对的先进性,而旋挖成桩单桩成本高,需要注意全面数据比较,以此劝说建设单位接受。

4 发展展望

4.1 工程项目施工技术,重要性既体现在设计阶段也体现在施工阶段,设计者创意的实现,多取决于施工技术,所以,在相对条件下,施工技术作为是否跟上设计者思维的关键技术,就施工来谈论,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该过程容易受到地质条件、材料性能、气候条件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现场条件、资源状况等因素更是制约着工程的进行,并且在理想和实际状态中还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施工控制的复杂性决定了工作的严谨,必须保证误差在允许的范围之内。

4.2 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使用结构健康检测,并实现可持续运行、发展,土木工程中容易导致一定程度的损害以及性能衰退,这成为影响承载能力、耐久性的关键因素,造成严重工程事故,还会造成一定程度的人员伤亡以及经济损害,造成严重的社会效益。在现代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号传导技术、处理技术的发展基础上,人们可提出结构的健康检测概论,引起土木工程的革命性变化,结构健康检测系统能安装各种传感设备,对环境、载荷、响应等信号进行实时的检测,同时评估健康状况,提出有效的科学依据,确保结构的安全运行,并延长系统寿命。

4.3 对自然资源进行科学的利用,注重土木工程设备的重复利用,实现战略可持续性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既是在不牺牲后代利益前提下、尽当代人能力满足当前需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的应用,在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使用、系统维护过程中,要做到设计的节能环保性,最大限度的发挥土木工程设施的工程,如,选择充分的利用建筑的绿化,夏季时,大力降低灰砖墙的表温,进而降低空调使用量;还可以选择具有节能功能的多孔砖复合墙体作为建筑材料,起到冬季的隔热效果,或者选择太阳能、地下热等绿色能源。

4.4 提高设计人员专业素质以及技术水平

就土木工程建设过程中,设计是工程的关键步骤,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设计人员需要加强个人的专业知识、努力的学习,并掌握先进技术,同时结合个体的工作经验对现实设计进行改良、创新,并结合国外先进的设计,同经验丰富的员工进行互相讨论,以做出了更有效率的设计方案。

5 结语:

土木建设工程,需要做好施工技术和设计配合、管理、理论研究等一系列工作后,才能够保证工程施工质量水平提高,所以需要采取一定有效的措施进行调节,取得良好的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教富英.试论工民建施工的工序质量控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8).

工程技术与发展篇3

关键词:地质勘察、岩土工程技术、现状、展望

中图分类号: F4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前言

岩土工程勘察体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现阶段,岩土勘察技术的重要性日渐凸显出来。岩土勘察是岩土工程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着岩土工程的造价、质量和安全使用周期,通过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的引用,岩土勘察技术将更能满足超高层建筑和基础建设项目工程的要求。

二、工程地质勘察与岩土工程技术的发展现状

1.工程地质勘察的发展现状

(1)岩土参数难于确定

大多数岩土体受力状态复杂,是非均质、各向异性的,难以直接观察和检查,岩土设计参数就难于确定。如对粉土的划分,粉土试验复杂,经常会出现塑性指数的误判现象;粗颗粒土、残积土和风化岩等这些岩土层,难于取到原状岩土样和进行室内室外试验,其参数确定亦比较困难。

(2)工程地质测绘不到位

工程测绘是岩土勘察的基础工作,主要是观察、分析和推断地质性质,为后续勘测工作提供依据。由于测绘工作的技术性措施不够,会存在对岩土体和岩石风化层厚度分析不够,对软弱结构面和地质构造、地质形态的界定不准确等情况,这样会导致地形地貌、断层、地层界面、风化程度等资料离散,不能充分显示地质特点。

(3)监察机制不完善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规定:“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建筑物的性质、基础形式、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埋置深度和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但因为缺乏系统的、完善的监理监察机制,使得不规范岩土勘察现象存在,勘察时不参照设计要求不依据建筑物实际荷载等,导致勘察报告深度、广度和精确度难以满足要求。

(4)勘测的数字化水平低

如果技术条件欠成熟欠规范,那么数字化的某些设计系统环节就会有失连贯和精准。岩土勘察提供的勘察信息资料一般以表格、文字、图片等形式呈现,描述偏向于定性内容,数字化程度低,就会造成勘察资料理解、处理、运用上的难题。

2. 岩土工程技术的现状

岩土工程起源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欧美国家,它是在土木工程实践中建立起来的一种新的技术体制。岩土工程研究解决岩体与土体工程问题,包括地基与基础、边坡和地下工程等问题。

就勘察现状的情况来看,“只认识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只提出问题而不去动手解决问题”。只局限于“地质资料”,虽然也对“勘查报告”提出一些很抽象宏观的观点,但对于设计是否合理,施工后效果怎样,却少有人认真探讨过,而只对基础工程的效果和工程质量的好坏、成败负一定责任。这可以看出许多地质勘察人员在提高岩土工程技术水平上没有责任感、紧迫感。结果是勘察资料的水平、深度和质量一直都在原有的基础上重复,却无突破。

从设计方面来看,就岩土工程体制的做法,岩土工程师发挥很大的作用,不但要提供基础设计基准,而且要决策工程方案,结构工程师通常都要采纳听取岩土工程师的意见。但目前国内的做法却是:结构工程师是基础方案的制定者和决策者,他不直接对岩土进行勘查测试,有些对复杂场区无直接认知者,仅仅根据“勘察报告”的资料进行基础工程设计,就很难提出既合理安全又经济的方案来。然而,为了保险起见,设计师就采取加大安全系数的方法,这样既不经济,还会导致不安全因素。

从施工角度来看,由于把勘察,设计,施工三个方面分开来,因此勘察人员对开挖基坑检验的工作没有明确责任,如果有补充试验工作也不会主动去做。所以基础工程施工和建筑物竣工后的表现性状监测,勘察人员也不再负任何责任.在这种脱节的情况下,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提高就很难进行下去。

我国岩土工程技术发展如此缓慢,原因有二:第一是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缺陷,造成岩土工程技术人员奇缺。另一条是体制上的弊端,把一个完整的工程体制比如勘察、设计和施工分开来。近些年,在工程建设越来越多的情况下,人们也意识到把勘察、设计和施工人员统一在一条战线上,更有积极的岩土勘察人员仅仅在公司名称上下功夫,把 “工程地质勘察公司”更名为“岩土工程公司”的现象。但由于知识面不够,只懂勘察不懂设计 ,岩土公司最后还是停留在勘察和施工方面。

三、关于工程地质勘察与岩土工程技术发展的展望

1. 岩土勘察秩序将会更加规范

因为岩土勘察的工作比较复杂,它可能会同时涉及很多方面的测量工作,所以如果每一项测量工作都由单一的部门进行就会使得勘察的效果比较低,同时如果不加规范还可能使得勘察的工作进行的比较混乱。随着岩土技术的发展需求,岩土勘察的工作在未来必定会对勘察过程进行规范,主要是对勘查中的各个工序进行规范,确保在多个工序同时进行时的勘察不会混乱的同时保证勘察结果。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勘察效率得到提高使得勘察工作更加科学化。

2.岩土工程勘察将向数字化方向发展

数字化的发展已经使得现代化的设备取代落后的生产设备,新设备的运用在生产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岩土工程中的岩土勘察在未来肯定也会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岩土工程中的岩土勘察需要对很多东西进行测量,与此同时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传统的陈旧工具已经不能满足这些需求,所以在现代的岩土勘察中已经出现了用红外线进行勘察的技术,这些先进设备在岩土勘察中的应用使得勘察结果更加精确,同时提高了勘察工作的效率,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岩土工程中的岩土勘察必定会加大投入研究的力度,可以想象在未来一定会有更多数字化的设备满足勘察的需求。

3. 岩土勘察监理机制将会更齐全

不健全的岩土勘察监理机制会影响施工计划。因此,为提高岩土勘察的效率和质量,岩土工程部门需要全程监理岩土勘察的全过程,但仅仅这样是不够的,还需要严格监控岩土勘察工作的每个工作阶段,进一步健全岩土工程勘察机制,同时随着监理机制的齐全,对岩土工程勘察监理力度的加强,岩土勘察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良现象将会被制止,这样不仅岩土勘察的工程质量和效率会被显著提高,而且又促进了岩土工程中各个环节的实施,保障了岩土工程的施工进度。

4. 岩土工程勘察员素质将会越来越高

岩土勘察工作的专业性很强,所以勘察人员的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勘察工作的质量,为了满足岩土工程的需求,必须加强对岩土勘察人员的素质培训工作,从而提高人员素质,同时勘察人员在进入实际勘察工作之前要经过长时间的实习期,才能正式进行勘测工作。另外,有关岩土勘察方面的法律法规也必须加紧健全,从而为勘察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只有通过这两方面的改善,勘察人员才能更好的在工作岗位上工作,同时统一的规范使得勘察人员的技术水平得到了统一,从而使得勘察结果也更加统一。勘察人员的素质提高了,也会改善勘察工作中的不足现象,提高了岩土工程的经济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岩土工程是国家各项建筑工程的前提,对国家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岩土工程建设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岩土勘察,并且根据建设程序基本的要求,各项工程建设在施工设计前必须进行岩土工程勘察,以保证工程整体质量,更好地为国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刘军:《岩土勘察在岩土工程技术中的分析及解决措施》,《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2年08期

[2]徐伟军:《工程地质勘察与水文地质》,《城市建设·下旬刊》, 2011年09期

工程技术与发展篇4

论文摘要: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 历史 ,它是直接为国民 经济 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本文分析了我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1前言

工程测量通常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 交通 、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 现代 工程测量己经远远突破了仅仅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工程的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量测定,而且包括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甚至对物体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苏黎世高等 工业 大学马西斯教授指出:“一切不属于地球测量,不属于国家地图集的陆地测量,和不属于法定测量的应用测量都属于工程测量”。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我国工程测量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化”和“十六字”,所谓“四化”是:工程测量内外业作业的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其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的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十六字”是:连续、动态、遥测、实时、精确、可靠、快速、简便。

2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现状

2.1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 电子 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

2.2 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施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软、硬件的不断完善,长期使用的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三维坐标的高速度、高精度、费用省、操作简单的gps技术代替。

在我国 g p s 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 g p s 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震的形变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 g p s 技术。随着d g p s 差分定位技术和 r t k 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的发展和美国 a s 技术的解除,单点定位精度不断提高,g p s 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石油物探点定位、地质勘查剖面测量、碎部点的测绘与放样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3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使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历来就是城市与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常规的成图方法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艰苦的野外工作,同时还有大量的室内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要。随着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应用和 geomap 系统的出现,把野外数据采集的先进设备与微机及数控绘图仪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野外或室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绘图的自动测图系统。系统的开发研究主要是面向城市大比例尺基本图、工程地形图、带状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地籍图、地下管线图等各类图件的自动绘制。系统可直接提供纸图,也可提供软盘,为专业设计自动化,建立专业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打下基础。

20世纪8 0 年代以来,我国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发展很快,成效显著。由于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同,国外研究成功的数字化测绘系统不适合国情,难以推广应用,只有依靠自己研究开发。1987 年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在国内首先完成了“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系统”(即 dgj)的软件开发,并通过技术鉴定,1990 年被建设部列为第一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之一,在 80 多个城市及工程测量单位推广应用,同时又有十几个大专院校、仪器公司和工程测量单位,先后开发和研制出多个类似的数字测图系统软件。

2.4 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在城市和工程测绘领域中得以应用,由于高质量、高精度的摄影测量仪器的研制生产,结合 计算 机技术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能够提供完全的、实时的三维空间信息。不仅不需要接触物体,而且减少了外业工作量,具有测量高效、高精度,成果品种繁多等特点。在城市和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地籍测绘、公路、铁路以及长距离通讯和电力选线、描述被测物体状态、建筑物变形监测、文物保护和医学上异物定位中都起到了一般测量难以起到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出现,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该技术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程勘察单位得以引进和应用。

航空摄影测量是进行城市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与更新以及大型工程勘测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它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成果。目前,我国有 100多个城市或工测单位利用航测技术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最大比例尺为1/500 。采用的仪器除利用高精度的模拟测图仪和解析测图仪成图方法外,还用立体坐标测图仪与微机连接进行数据采集,经微机数据处理输入绘图机自动绘图。

3工程测量技术的 发展 展望

展望 21 世纪,工程测量将在以下方面将得到显著发展:

测量机器人将作为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在人工智能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像、图形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和大型工程建设中,将发展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工程与水文地质以及土木建筑等学科相结合,解决工程建设中以及运行期间的安全监测、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各种问题。

大型复杂结构建筑、设备的三维测量,几何重构及质量控制,以及由于 现代 工业 生产对自动化流程,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与监控的数据与定位要求越来越高,将促使三维业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程测量将从土木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扩展到人体 科学 测量。

多传感器的混合测量系统将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 gps 接收机与 电子 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集成,可在大区域乃至国家范围内进行无控制网的各种测量工作。

gps、gis 技术将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在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在人类活动中,工程测量是无处不在、无时不用,只要有建设就必然存在工程测量,因而其发展和应用的前景是广阔的。

参考 文献 :

工程技术与发展篇5

论文摘要: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本文分析了我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1前言

工程测量通常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现代工程测量己经远远突破了仅仅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工程的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量测定,而且包括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甚至对物体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马西斯教授指出:“一切不属于地球测量,不属于国家地图集的陆地测量,和不属于法定测量的应用测量都属于工程测量”。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我国工程测量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化”和“十六字”,所谓“四化”是:工程测量内外业作业的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其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的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十六字”是:连续、动态、遥测、实时、精确、可靠、快速、简便。

2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现状

2.1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

2.2 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施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软、硬件的不断完善,长期使用的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三维坐标的高速度、高精度、费用省、操作简单的GPS技术代替。

在我国 G P S 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 G P S 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震的形变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 G P S 技术。随着D G P S 差分定位技术和 R T K 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的发展和美国 A S 技术的解除,单点定位精度不断提高,G P S 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石油物探点定位、地质勘查剖面测量、碎部点的测绘与放样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3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使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历来就是城市与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常规的成图方法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艰苦的野外工作,同时还有大量的室内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要。随着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应用和 GEOMAP 系统的出现,把野外数据采集的先进设备与微机及数控绘图仪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野外或室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绘图的自动测图系统。系统的开发研究主要是面向城市大比例尺基本图、工程地形图、带状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地籍图、地下管线图等各类图件的自动绘制。系统可直接提供纸图,也可提供软盘,为专业设计自动化,建立专业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打下基础。

20世纪8 0 年代以来,我国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发展很快,成效显著。由于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同,国外研究成功的数字化测绘系统不适合国情,难以推广应用,只有依靠自己研究开发。1987 年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在国内首先完成了“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系统”(即 DGJ)的软件开发,并通过技术鉴定,1990 年被建设部列为第一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之一,在 80 多个城市及工程测量单位推广应用,同时又有十几个大专院校、仪器公司和工程测量单位,先后开发和研制出多个类似的数字测图系统软件。

2.4 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在城市和工程测绘领域中得以应用,由于高质量、高精度的摄影测量仪器的研制生产,结合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能够提供完全的、实时的三维空间信息。不仅不需要接触物体,而且减少了外业工作量,具有测量高效、高精度,成果品种繁多等特点。在城市和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地籍测绘、公路、铁路以及长距离通讯和电力选线、描述被测物体状态、建筑物变形监测、文物保护和医学上异物定位中都起到了一般测量难以起到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出现,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该技术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程勘察单位得以引进和应用。

航空摄影测量是进行城市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与更新以及大型工程勘测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它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成果。目前,我国有 100多个城市或工测单位利用航测技术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最大比例尺为1/500 。采用的仪器除利用高精度的模拟测图仪和解析测图仪成图方法外,还用立体坐标测图仪与微机连接进行数据采集,经微机数据处理输入绘图机自动绘图。

3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展望

展望 21 世纪,工程测量将在以下方面将得到显著发展:

测量机器人将作为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在人工智能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像、图形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和大型工程建设中,将发展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工程与水文地质以及土木建筑等学科相结合,解决工程建设中以及运行期间的安全监测、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各种问题。

大型复杂结构建筑、设备的三维测量,几何重构及质量控制,以及由于现代工业生产对自动化流程,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与监控的数据与定位要求越来越高,将促使三维业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程测量将从土木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扩展到人体科学测量。

多传感器的混合测量系统将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 GPS 接收机与电子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集成,可在大区域乃至国家范围内进行无控制网的各种测量工作。

GPS、GIS 技术将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在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在人类活动中,工程测量是无处不在、无时不用,只要有建设就必然存在工程测量,因而其发展和应用的前景是广阔的。

参考文献:

工程技术与发展篇6

论文摘要:工程测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是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服务,紧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学科。本文分析了我国工程测量技术发展和应用现状,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1前言

工程测量通常是指在工程建设的勘测设计、施工和管理阶段中运用的各种测量理论、方法和技术的总称。传统工程测量技术的服务领域包括建筑、水利、交通、矿山等部门,其基本内容有测图和放样两部分。现代工程测量己经远远突破了仅仅为工程建设服务的概念,它不仅涉及工程的静态、动态几何与物理量测定,而且包括对测量结果的分析,甚至对物体发展变化的趋势预报。苏黎世高等工业大学马西斯教授指出:“一切不属于地球测量,不属于国家地图集的陆地测量,和不属于法定测量的应用测量都属于工程测量”。随着传统测绘技术向数字化测绘技术转化,我国工程测量的发展可以概括为“四化”和“十六字”,所谓“四化”是:工程测量内外业作业的一体化,数据获取及其处理的自动化,测量过程控制和系统行为的智能化,测量成果和产品的数字化。“十六字”是:连续、动态、遥测、实时、精确、可靠、快速、简便。

2我国工程测量技术现状

2.1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出现许多先进的地面测量仪器,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先进的技术工具和手段,如:光电测距仪、精密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激光准直仪、激光扫平仪等,为工程测量向现代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改变了传统的工程控制网布网、地形测量、道路测量和施工测量等的作业方法。三角网已被三边网、边角网、测距导线网所替代;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代替三、四等水准测量;具有自动跟踪和连续显示功能的测距仪用于施工放样测量;无需棱镜的测距仪解决了难以攀登和无法到达的测量点的测距工作;电子速测仪为细部测量提供了理想的仪器;精密测距仪的应用代替了传统的基线丈量。

2.2 GPS定位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历时20年,耗资200亿美元,于1994年全面建成,具有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施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随着GPS定位技术的不断改进,软、硬件的不断完善,长期使用的测角、测距、测水准为主体的常规地面定位技术,正在逐步被以一次性确定三维坐标的高速度、高精度、费用省、操作简单的GPS技术代替。

在我国 G P S 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 G P S 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地下铁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山体滑坡、地震的形变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 G P S 技术。随着D G P S 差分定位技术和 R T K 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的发展和美国 A S 技术的解除,单点定位精度不断提高,G P S 技术在导航、运载工具实时监控、石油物探点定位、地质勘查剖面测量、碎部点的测绘与放样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2.3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工程测量中的应用。

数字化测绘技术在测绘工程领域得以广泛应用,使大比例尺测图技术向数字化、信息化发展。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工程图的测绘,历来就是城市与工程测量的重要内容和任务。

常规的成图方法是一项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艰苦的野外工作,同时还有大量的室内数据处理和绘图工作,成图周期长,产品单一,难以适应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和现代化工程建设的需要。随着电子经纬仪、全站仪的应用和 GEOMAP 系统的出现,把野外数据采集的先进设备与微机及数控绘图仪三者结合起来,形成一个从野外或室内数据采集、数据处理、图形编辑和绘图的自动测图系统。系统的开发研究主要是面向城市大比例尺基本图、工程地形图、带状地形图、纵横断面图、地籍图、地下管线图等各类图件的自动绘制。系统可直接提供纸图,也可提供软盘,为专业设计自动化,建立专业数据库和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打下基础。

20世纪8 0 年代以来,我国数字化测绘技术的开发研究和应用发展很快,成效显著。由于技术标准和规范不同,国外研究成功的数字化测绘系统不适合国情,难以推广应用,只有依靠自己研究开发。1987 年北京市测绘设计研究院在国内首先完成了“大比例尺数字化测图系统”(即 DGJ)的软件开发,并通过技术鉴定,1990 年被建设部列为第一批技术推广应用项目之一,在 80 多个城市及工程测量单位推广应用,同时又有十几个大专院校、仪器公司和工程测量单位,先后开发和研制出多个类似的数字测图系统软件。

2.4 摄影测量技术在工程测绘中的应用。

摄影测量技术已越来越广泛的在城市和工程测绘领域中得以应用,由于高质量、高精度的摄影测量仪器的研制生产,结合计算机技术中的应用,使得摄影测量能够提供完全的、实时的三维空间信息。不仅不需要接触物体,而且减少了外业工作量,具有测量高效、高精度,成果品种繁多等特点。在城市和工程大比例尺地形测绘、地籍测绘、公路、铁路以及长距离通讯和电力选线、描述被测物体状态、建筑物变形监测、文物保护和医学上异物定位中都起到了一般测量难以起到的作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由于全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的出现,为摄影测量技术应用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该技术已在一些大中城市和大型工程勘察单位得以引进和应用。

航空摄影测量是进行城市大面积大比例尺地形图、地籍图测绘与更新以及大型工程勘测的重要手段与方法,它可以提供数字的、影像的、线划的等多种形式的地图成果。目前,我国有 100多个城市或工测单位利用航测技术测制大比例尺地形图和地籍图,最大比例尺为1/500 。采用的仪器除利用高精度的模拟测图仪和解析测图仪成图方法外,还用立体坐标测图仪与微机连接进行数据采集,经微机数据处理输入绘图机自动绘图。

3工程测量技术的发展展望

展望 21 世纪,工程测量将在以下方面将得到显著发展:

测量机器人将作为多传感器集成系统在人工智能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其应用范围将进一步扩大,影像、图形和数据处理方面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在变形观测数据处理和大型工程建设中,将发展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并进一步与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工程与水文地质以及土木建筑等学科相结合,解决工程建设中以及运行期间的安全监测、灾害防治和环境保护的各种问题。

大型复杂结构建筑、设备的三维测量,几何重构及质量控制,以及由于现代工业生产对自动化流程,生产过程控制,产品质量检验与监控的数据与定位要求越来越高,将促使三维业测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工程测量将从土木工程测量、三维工业测量扩展到人体科学测量。

多传感器的混合测量系统将得到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如 GPS 接收机与电子全站仪或测量机器人集成,可在大区域乃至国家范围内进行无控制网的各种测量工作。

GPS、GIS 技术将紧密结合工程项目,在勘测、设计、施工管理一体化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在人类活动中,工程测量是无处不在、无时不用,只要有建设就必然存在工程测量,因而其发展和应用的前景是广阔的。

参考文献:

工程技术与发展篇7

关键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

新时期,土木工程建设为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发展发挥了有效支撑作用,其经历了两千年的发展历史,越来越多的建筑项目均会应用土木工程工艺技术,为整体建设质量形成了较大保障。伴随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更新以及新型材料、工艺技术、创新理念的持续涌现,土木工程将持续向着多元化、绿色化、科技化以及信息化的方向不断前行。

1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创新

1.1预应力技术创新

预应力技术的全面创新体现了较多优势,体外预应力适用于大跨度项目工程、特种土木工程结构与混凝土施工处理环节。在张拉钢筋阶段中应位于混凝土界面布置预应力筋。该技术创新发展阶段中形成了粘结以及无粘结两类体系,前者形成的摩擦作用较小,因此使后续施工维护更为便利。后者施工操作更加简便,应用单根张拉处理施工且产生的摩擦损失较低。因此不难看出,体外预应力技术的创新应用较传统工艺体现了更大的科学合理性,可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

1.2深坑支挡技术创新

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使得房屋建筑施工不断提速,因而大众更加重视建筑项目施工质量。采用深坑支挡处理技术通常要将灌注桩以及预应力锚杆引入地质状况一般的环境中,并可依照地下水位实际状况、具体类型采取相适应的成锚处理手段。支挡以及承重处理的一体化也就是土木项目工程中将临时支挡、连续墙、永久支柱、地下墙实现整体化处理,这样不但符合相关需要,还可提升施工处理效率,赢得最大化的经济效益。

2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

2.1科技化发展

现代土木工程建设施工进程中,人们对于经济性、可行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唯有将科技视为推进土木工程项目发展的强有力武器,利用科学技术才能真正促进土木工程项目向着自动化以及现代化的方向发展。土木工程项目中引入新型技术材料可为其开拓更加广阔的空间,形成更大的发展动力。例如引入高热混凝土、采取大体积混凝土处理结构等。另外,项目工程造价定性要求也成为促进施工技术更新的一个重要标准,将体现智能化、科技化、自动化的处理技术引入至土木项目施工环节,可有效的节约大量的机械设备费用以及人工经费,保证在科技推动力影响之下可多层级、深度化的渗透土木项目处理技术,真正将实践技术之中的科学成分引入进来,全面提升土木工程项目施工建设效率。

2.2自动化发展

信息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推进土木工程项目朝着自动化的方向不断发展。现代建筑领域,自动化始终为重要一环,有了自动化技术,更多的流水线以及互换性工作出现在建筑工程之中,采取工厂化、统一性的成套技术标准实现了传统技术方式的全面更新与变革。例如,通过工业生产实现建筑构件加工处理,引入动态化现场感控系统完成项目自动化监理、高效自动化施工处理等。今后,土木工程项目之中还会越来越多的引入流水线生产理念,使成套处理技术应用于施工进程之中,令标准化施工建设成为可能,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高效建筑施工势必可透过标准化处理最终实现。现代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持续发展在较大层面上为建筑灵活的集成化、现代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不仅可推动传统建筑工程建设模式的全面变革,使生产方式进一步优化,同时还可真正提升建设效率。土木工程建设施工环节由建筑构件直至脚手架均要通过工业生产实现,标准化的处理施工在提升工作效率的基础上更推动了施工技术的全面创新。

2.3生态化发展

土木工程施工建设的核心本质便是大众对于当前自然环境做出更新改造以及应用。伴随大众更加重视自然环境以及持续增长的生态化需要,各行各业发展进程中生态化均已变成必然的发展趋势,土木项目工程也不例外。伴随时代的不断进步,环保理念势必对土木项目工程的建设发展形成显著的影响。土木项目工程在应用改造自然环境的阶段中也需要全面重视生态系统保护。目前大众崇尚应用环保节能材料的现象足以表明绿色、生态化为土木项目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现代社会经济建设进程中,大众越发重视环境问题,土木项目工程建设施工环节引入生态化施工工艺、采取绿色节能环保材料,可有效预防环境污染问题,最大化缩减能源消耗,降低污染物质排放量,保证在生态化的环境条件之下打造出真正优质、精品的土木工程项目。

2.4多向空间发展

伴随土地资源的日趋紧张,更多的人群加入到不断找寻更大生存发展空间的行列队伍之中,土木项目施工逐步朝着多向空间的趋势不断发展,并广泛应用于沙海洋、地下施工处理、高空作业等领域。目前,现代化城市地铁工程的快速发展便是土木工程项目涉猎地下工程的较好实例。更多的城市开发地下商业街、扩充地下停车场工程建设。另外,高层建筑工程项目的总量也持续扩充,土木工程项目施工渐渐向着高空化的方向持续发展,实现了有限土地资源以及空间的整合、充分应用。迪拜利用填海处理完成了代表性的迪拜大厦建设,这也表明土木工程还将向着更加广阔的海洋逐步发展,最终可确保海洋广泛丰富资源以及空间的科学合理应用,真正使地面空间日趋紧张的局面得到有效缓解。

3结论

现代社会发展进程中大众衣食住行均同土木工程密切相关,该项目工程对国民经济建设发展发挥了极为有利的影响作用。人们日常生活生产中经常应用的水利系统、公路交通、铁路交通、居住房屋也同土木工程紧密联系。为此,为推进人类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使经济建设更加繁荣,应进一步深化研究土木工程建设,更新施工工艺技术,明确其未来发展方向,方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处理方案,推动土木工程项目真正实现科学、环保、绿色、持续、健康的发展与升华。

参考文献

[1]陈光宇.探究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及其未来发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19):204.

[2]尚亚伟,应巍.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发展与展望[J].土木建筑学术文库,2011(5):188.

[3]张强.土木工程的施工进度管理及质量管理措施[J].房地产导刊,2015(20):120.

工程技术与发展篇8

关键词:岩土工程 施工技术 地基处理 发展

中图分类号:TU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施工技术特点分析

1.1 施工技术的不确定性

在进行工程现场勘查时所获取的数据较少,很难完整、准确的描述工程施工现场场地岩土的实际情况。有的地区岩土的性能参数和结构,在受到外界环境干扰或者环境发生变化时也会有所变化,工程施工时不可避免的要求地下岩土层带来扰动,这就导致地质勘测的结果与正式施工时情况不同。当地下岩土层性能参数和结构发生变化时,就会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因而很难对岩土层情况非常清楚的掌握,因此

很多工程项目施工时,并没有对地下岩土的参数和性能全面的了解。由于受到这种不确定因素的干扰,通常情况下需要改变工程施工工艺参数,严重的时候可能要改变施工工艺,这也是施工技术人员不可避免的问题。依据现场监测和原位试验所获取的数据,与工程施工时所获取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对比分析结果来指导工程施工,运用这种施工方法处理不确定性所带来的问题有较好的效果。

1.2 施工技术的区域性

由于不同地区的岩土层分布不同,使得岩土性质也有较大差别。不同地区的土所适合的应变应力关系也存在差别,导致施工方法、设计参数、工程处理目的、抗剪强度指标、压缩性指标等也有存在较大的差别。如选用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时,太原地区应当格外注意处理湿陷性黄土、重庆地区则应注意处理山区岩石、上海地区则应处理软土。

1.3 施工技术的隐蔽性

在岩土工程施工时,锚杆、地下连续墙、桩基、地基处理等都属于隐蔽工程施工,施工结束后进行使用也是在隐蔽环境下,即使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也很难发现,对于是否存在问题的处理和判断也比较困难,问题是否已经得到解决也需要时间进行验证。在岩土工程施工期间和结束施工后,依据现场情况采用各种检测和监测手段,这些监测和监测手段对于即使发现隐蔽工程存在问题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4 施工技术的依赖性

在岩土工程中所使用的技术,不仅依赖于有关学科技术的进步,而且取决于该项施工技术是否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出现了高压射流技术,这项技术的发明使得高压喷射注浆法得以

应用于工程实际;真空预压法的出现是因真空泵技术以及射流泵的出现;大吨位静压力桩的使用是由于液压技术的进步;在超声波检测技术得到发展以后,使得工程质量检测出现质的飞跃,这种技术与岩土工程施工技术配合使用,促进了岩土工程施工信息化的出现。

1.5 施工技术的前导性

岩土施工技术真正用于工程实际,都是先确定某项施工技术应该达到的效果,在对设计方法和计算理论进行分析和研究,如夯实水泥土桩、夯扩桩、扩底桩、复合地基等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大规模使用,但是其设计方法和计算理论却不成熟,并未取得较大的进步。

2 施工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2.1 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技术

目前,我国科研人员和施工技术人员对世界上较为先进、成熟的地基处理方法都进行分析和研究,一些地基处理方法在世界上处于先进水平。工程技术人员结合我国的岩土工程实际特点,开发出渣土复核地基、钢渣桩复合地基、二灰桩复合地基等施工技术,这些施工技术的开发和使用,不仅减少城市污染、改善环境、降低工程费用、节约了资源,而且经过这些技术处理的地基具有较高的承载力。钢筋混凝土疏桩复核地基是科研人员结合了复合地基和桩基的特点而开发出来的新型基础形式,它有利于桩间土发挥自身的承载能力,经过处理的土和桩共同承受荷载,进而可以对结构物的沉降进行控制。托换技术施工方法和手段得到了快速发展,完成了一些较为复杂的托换工程的施工。目前,我国整体搬移建筑物的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到目前为止,我国至少有60座结构物被顺利搬移,数量大于国外结构物搬移的总和。广泛使用法向掏心抽降法、应力释放法、水冲法等处理建筑物偏移问题,使得很多桩基础、筏式基础、条形基础的结构物倾斜得到有效纠正。

2.2 基础工程施工技术

在我国基础工程施工领域,各种技术含量低、技术含量高、落后的、先进的直径较大的挖、冲、钻等得到广泛的应用。科研人员结合我国基础工程实际发明了后压浆桩技术,这种技术是在灌注桩施工结束后,使用压力灌浆的方法对桩身和桩底进行处理,以便能够改善桩周和桩端土的性质,进而提升灌注桩的承载能力,降低灌注桩的不均匀沉降,从实际应用来看效果良好。考虑到基础工程施工环境影响,使用静压、预钻孔等方法,使得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使用范围得到明显扩大,此外,这种桩自身的质量比较稳定,因而可以用在场地宽阔或者城市郊区的施工中,其他类型的桩基础不适合使用的场合,钢筋混凝土预制桩也可以很好的使用。在我国民用与工业建筑物中,基础部分普遍使用沉管桩,在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因沉管桩工程造价比较低,因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2.3 岩土工程的非开挖技术

岩土工程中的非开挖技术是不对地表进行开挖,就可以铺设、更换、修复、检查、探测地下管线设施的技术,它是我国近30年内出现的具有非常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新技术。此项技术进入国内时间较短,很多工程技术人员并不了解此项技术的工作原理,目前仍处于对技术的消化阶段。

3 选用施工技术的原则

目前,岩土工程的施工技术种类比较多,相类似的技术也比较多,在选择时应当遵循经济性、适用性、实践性和绿色性的原则。(1)由于岩土工程施工具有不确定性的特点,工程实际中遇到问题时经常要准备几套方案,其中的任何一套方案都能够解决遇到的问题,这时就需要综合考虑安全、技术、工期、经济等方面的因素,受到我国国情的影响,最先考虑的就是经济性。(2)工程实际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受会遇到供应与消耗、专业与协作、使用与维修、工艺与设备、天时与地利、时间与空间、人与物等的矛盾,这时既要满足实际工程的需要,同时需要注意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此外需要注重工程技术的隐蔽性,因此可以说工程中所用的技术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是否适合工程应用。

(3)因岩土工程施工技术存在着前导性、依赖性和不确定性,所以在确定某项施工技术是否真正适合应用与工程实际时,不能仅凭着计算和理论分析来确定,要靠工程实践来检验是否真的可行,这时由于技术方案和方法的确定是灵活多变的,新设备、机具、工艺的出现都会使工程技术得到更新和进步,使得以往不能使用的技术经过更新后却可以用于工程实际。

(4)在岩土工程选用施工技术时需要考虑此项技术可能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随着我国对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一些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较严重的施工技术若不设法改进,在不远的将来可能会逐渐被人们所抛弃,一些较为绿色、环保的施工技术将登上历史舞台。

4 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城市地面可用空间的减少,开拓新的使用空间将成为一种趋势,如开发和利用城市的地下空间,在海上修建人工岛、海底隧道以及跨海大桥;对沙漠进行处理后修建高速铁路和公路等,为了配合空间的开发和利用,岩土工程施工技术也会得到更新、发展和完善。通过对现有岩土工程施工技术方法的分析和整理,着重推广使用较为绿色、环保的施工技术方法将成为一种潮流,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方法和设备,结合国内实际情况加快技术和设备的本土化过程。岩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发展与各学科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需要对岩土力学、流体力学、化学、化工、计算机、电子、冶金、机械等学科较为先进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施工技术方法的创新。

5 结语

我国岩土工程技术得到较快的发展,很多施工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因施工技术方法较多,在选用时应当遵循经济性、适用性、实践性和绿色性的原则。

【参考文献】

[1] 林国浮.浅议岩土工程勘察基础技术问题探讨[J].民营科技,2010(1)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