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8篇

时间:2023-09-19 15:44:23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篇1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enhance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rporation financial risk

abstract::

financial risk is a signal that can reflect the operating situation of the corporation comprehensively.. it demands the executives of the corporations should usually conduct financial analysis , avoid the financial crisis , establish the financial early-warning system and indexes , make suitable financial risk decision ..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financial risk. early-warning system

1 从微观企业收益状况考察财务危机

近年来,亚洲经济动荡不安,无论从宏观或微观方面,都应防范风险,建立预警系统。

首先,从微观的企业收益来讲,有三个层次:其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其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问题不太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经营。如三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2 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3 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然而,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3.1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3.2 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帐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计算如下

(资产-负债-待处理资产损失-未祢补亏损-潜亏)/(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长期投资)。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

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

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

债务股权比率=平均总负债/(平均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无形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

3.3 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帐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途径。从大量负债经营实例,不难得出几点教训: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失误的原因,虽然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恶性循环。同时企业偿债能力强弱是对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只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企业借款利率小于利润率。企业应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不同产业的负债经营合理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是:第一产业为0.2左右,第二产业为0..5左右,第三产业为0.7左右。

4 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二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及防范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一旦筹集了高于平均利息水平的资金,可争取提前还债等补救措施。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由于存在风险反感,投资者所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用于回报承担投资风险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称为收益。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帐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它的成本有:1)机会成本,常用有价证券利息收入表示。2)应收帐款管理成本,3)坏帐损失成本。应收帐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帐款管理在以下几方面强化:1 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2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3 确定合理的应收帐款比例。4 建立销售责任制。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吴少平,李小燕 谈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的确定标准 金融科学 2000:1 16~17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篇2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Enhance the Management of the Corporation Financial Risk

Abstract:

Financial risk is a signal that can reflect the operating situation of the corporation comprehensively…… it demands the executives of the corporations should usually conduct financial analysis , avoid the financial crisis , establish the financial early-warning system and indexes , make suitable financial risk decision ……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Financial risk. Early-warning system

1 从微观企业收益状况考察财务危机

近年来,亚洲经济动荡不安,无论从宏观或微观方面,都应防范风险,建立预警系统。

首先,从微观的企业收益来讲,有三个层次:其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其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问题不太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经营。如三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2 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3 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然而,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3.1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3.2 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帐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计算如下

(资产-负债-待处理资产损失-未祢补亏损-潜亏)/(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长期投资)。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

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篇3

财务管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逐步形成的一整套管理内容和方法体系。企业的财务管理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基础,是企业管理活动的中心环节,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环节,财务管理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同时,财务风险也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在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同时也要做好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的财务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财务管理健全各项管理制度

(一)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企业会计控制制度

财务管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法规性、业务性很强的系统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是加强财务管理的依据,才能更有效地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并结合企业实际,建立一系列财务管理规章制度,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提高规章制度的科学性和适用性。同时,制订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明确企业有关人员财务管理权限和责任,建立激励机制和行之有效的监督约束机制;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促进每一位财务人员的责任心,是当前非常必要的工作,也是做好财务基础工作的重要环节。要严格按章办事。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防止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增强其执行的力度。

(二)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财务管理的质量,不完整不真实的会计信息很可能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有序运行及导致决策失误,相关政策措施难以落实。企业应当加强会计信息质量的管理全面梳理会计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建立科学的内部会计传递机制,明确会计信息传递的内容、方式、范围及管理层级的职责权限等,促进会计信息报告的有效利用,充分发挥会计信息报告的作用,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增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时效性,确保企业实现发展目标。

(三)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人员业务素质

企业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是做好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财会人员的专业技术知识和职业道德水平,对企业财务管理能力的优劣与否起决定性作用,财务人员必须有渊博的经济和财会理论知识,才能适应当前经济发展的要求。企业必须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培训,努力建设和造就高素质的财务管理队伍,同时提高职工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掌握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全面分析并正确处理管理活动中的各种问题,增强组织能力、应变能力和协调能力,在管理中逐步采用先进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特别要信奉和遵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做到敬业、爱岗,使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更加完善。

(四)加强财务管理,增强内部控制检查监督制度

严格监督检查,增强内部控制,是加强财务管理的保障。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要积极开展经常性的财务收支审计、经济责任审计和经济效益审计,抓好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严格执行内部财务控制制度,及时查漏补缺,促进企业自我约束和自我完善机制。严格做好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做好资金预算管理、费用控制。必须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督机制,严格执行内部审计制度,使企业管理与审计监督各发挥应有的作用,进行有效的约束,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通过定期的内部审计检查,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内部风险控制措施做出分析、评价,找出不足,分析原因,判明责任,考核财务管理控制体系的健全性及贯彻执行情况,并提出修改建议,以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控制体系。

二、提高企业财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风险控制机制

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加强财务危机管理,建立财务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的资本营运过程进行跟踪监督,规避资本营运过程中的财务风险。实行全员风险管理机制,将风险机制引入企业内部,使管理者、职工、企业共同承担风险责任。建立财务风险全过程控制机制,做到在决策之前进行风险控制,对财务营运过程中的风险进行控制,事后控制。

(二)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财务风险监控机制

通过建立企业综合管理信息系统,整合会计系统信息资源,才能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管理程度,扩大信息共享范围。只有这样,才能保障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客观性,有利于及时发现潜在的财务风险,同时快速采取措施进行风险防范和控制,从而保证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监控机制的有效性。

(三)建立财务风险防控机制,提高财务人员抗风险意识

财会人员作为风险管理者,就必须具备较高的个人素质,必须对企业经营及所处的行业、部门有非常全面、深入的了解,并在财务管理及业务管理方面都有非常广泛的经历和体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使财会人员具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对高新技术的市场走向及潜力进行准确判断。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

(四)化解财务风险控制机制,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篇4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1 从微观企业收益状况考察财务危机

近年来,亚洲经济动荡不安,无论从宏观或微观方面,都应防范风险,建立预警系统。

首先,从微观的企业收益来讲,有三个层次:其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其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问题不太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经营。如三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2 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3 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然而,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3.1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3.2 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帐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计算如下

(资产-负债-待处理资产损失-未祢补亏损-潜亏)/(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长期投资)。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

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

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

债务股权比率=平均总负债/(平均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无形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

3.3 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帐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途径。从大量负债经营实例,不难得出几点教训: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失误的原因,虽然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恶性循环。同时企业偿债能力强弱是对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只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企业借款利率小于利润率。企业应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不同产业的负债经营合理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是:第一产业为0.2左右,第二产业为0..5左右,第三产业为0.7左右。

4 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二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及防范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一旦筹集了高于平均利息水平的资金,可争取提前还债等补救措施。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由于存在风险反感,投资者所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用于回报承担投资风险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称为收益。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企业财务活动的第三个环节是资金回收。应收帐款是造成资金回收风险的重要方面,有必要降低它的成本,它的成本有:1)机会成本,常用有价证券利息收入表示。2)应收帐款管理成本,3)坏帐损失成本。应收帐款加速现金流出,它虽使企业产生利润,然而并未使企业的现金增加,反而还会使企业运用有限的流动资金垫付未实现的利税开支,加速现金流出。因此,对于应收帐款管理在以下几方面强化:1 建立稳定的信用政策。2确定客户的资信等级,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3 确定合理的应收帐款比例。4 建立销售责任制。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吴少平,李小燕 谈财务危机预警分析指标的确定标准 金融科学 2000:1 16~17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篇5

关键词:财务危机,财务风险,预警分析

1 从微观企业收益状况考察财务危机

近年来,亚洲经济动荡不安,无论从宏观或微观方面,都应防范风险,建立预警系统。

首先,从微观的企业收益来讲,有三个层次:其一是经营收入扣除经营成本﹑管理费用﹑销售费用﹑销售税金及附加等经营费用后的经营收益.其二是在其一基础上扣除财务费用后为经常收益.其三是在经常收益基础上与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合计,也就是期间收益.如果从经营收益开始就已经亏损,说明企业已近破产。即使期间收益为盈利,但可能是由于非主营业务或偶发事件所形成净资产增加,如出售手中持有有价证券及土地。但如果经营收益为盈利,而经常收益为亏损,可以说已经出现危机信号,这是因为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合理,举债规模大,利息负担重。若经营收益,经常收益均为盈利,而期间损益为亏损,可能出现了灾害及出售资产损失等,问题不太严重的话,是可以正常经营。如三层次收益均为盈利,则是正常经营状况。

2 资本结构不合理是产生财务危机的重要原因

根据资产负债表可以把财务状况分为三种类型:一类是流动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流动负债筹集,小部分由长期负债筹集;固定资产由长期自有资金和大部分长期负债筹集,也就是流动负债全部用来筹集流动资产,自有资本全部用来筹措固定资产,这是正常的资本结构型。二类是资产负债表中累计结余是红字,表明一部分自有资本被亏损吃掉,从而总资本中自有资本比重下降,说明出现财务危机。三类是亏损侵蚀了全部自有资本,而且也吃掉了负债一部分,这种情况属于资不抵债,必须采取措施。

3 防范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分析指标体系

然而,产生财务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财务风险处理不当,财务风险是现代企业面对市场竞争的必然产物,尤其是在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因此,加强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建立和完善财务预警系统尤其必要。

3.1 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编制现金流量预算

由于企业理财的对象是现金及其流动,就短期而言,企业能否维持下去,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盈利,而取决于是否有足够现金用于各种支出。预警的前提是企业有利润,对于经营稳定的企业,由于其应收,应付账款及存货等一般保持稳定,因此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一般应大于净利润。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的编制,是财务管理工作中特别重要一环,准确的现金流量预算,可以为企业提供预警信号,使经营者能够及早采取措施。为能准确编制现金流量预算,企业应该将各具体目标加以汇总,并将预期未来收益﹑现金流量﹑财务状况及投资计划等,以数量化形式加以表达,建立企业全面预算,预测未来现金收支的状况,以周、月、季、半年及一年为期,建立滚动式现金流量预算.

3.2 确立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

对企业而言,在建立短期财务预警系统的同时,还要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获利是企业经营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从资产获利能力看: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资产平均总额

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

成本费用利润率=营业利润/成本费用总额

反映每耗费一元所得利润水平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

对偿债能力,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

上述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二大部分,而经济效率高低又直接体现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指标有应收帐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产销平衡率=产品销售产值/工业总产值

对企业发展潜力方面选择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这里采用经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对企业进行综合评价,对选定的每个评价指标规定几个数值,一个是满意值,一个是不允许值,设计并计算各类指标单项功效系数,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定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然而,企业为适应未预料的需要和机会,应该具备采取有效措施,改变现金流的流量与时间的能力,这就是财务弹性。主要与企业营业活动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有关。反映财务弹性的指标有:用于测定企业全部资产的流动性水平的营运资金与总资产比率,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应收帐款及存货周转率,其中:

到期债务本金偿付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本期到期债务本金+现金利息支出)

实有净资产与有形长期资产比率计算如下

(资产-负债-待处理资产损失-未祢补亏损-潜亏)/(固定资产净值+在建工程+长期投资)。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能够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企业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指标有:

总资产净现率=(经营活动所产生现金净流量+分得股利或利润所收到现金+现金利息支出+所得税付现)/平均总资产

销售净现率=经营活动产生现金净流量/销售收入净额

股东权益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股东权益。

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即企业拥有现金多少或其资产变现能力强弱;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其中:

债务股权比率=平均总负债/(平均股东权益的市场价值-无形资产-待处理资产损失)

3.3 结合实际采取适当的风险策略

在建立了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后,企业对风险信号监测,如出现产品积压,质量下降,应收帐款增大,成本上升,要根据其形成原因及过程,指定相应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降低危害程度。面临财务风险通常采用回避风险,控制风险,接受风险和分散风险策略。其中控制风险策略可进一步分类:按控制目的分为预防性控制和抑制性控制,前者指预先确定可能发生损失,提出相应措施,防止损失的实际发生。后者是对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措施,尽量降低损失程度。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用财务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负债经营是企业发展途径。从大量负债经营实例,不难得出几点教训:企业经营决策失误,盲目投资,没有进行事前周密的财务分析和市场调研是造成失误的原因,虽然适度举债是企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但必须以自有资金为基础,如资本结构中债务资本过大,必然恶性循环。同时企业偿债能力强弱是对负债经营最敏感的指标,只从偿债能力看,负债比率越低,企业偿债能力越强,但未必合理,如企业借款利率小于利润率。企业应充分利用负债经营的好处。不同产业的负债经营合理程度是不一样的,一般是:第一产业为0.2左右,第二产业为0..5左右,第三产业为0.7左右。

4 加强财务活动的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筹资活动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起点,管理措施失当会使筹集资金的使用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此产生筹资风险。企业筹集资金渠道有二大类:一是所有者投资,如增资扩股,税后利润分配的再投资。二是借入资金。对于所有者投资而言,不存在还本付息问题,可长期使用,自由支配,其风险只存在于使用效益的不确定性上。而对于借入资金而言,企业在取得财务杠杆利益时,实行负债经营而借入资金,从而给企业带来丧失偿债能力的可能和收益的不确定性。筹资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及防范有几方面:由于利率波动而导致企业筹资成本加大的风险,一旦筹集了高于平均利息水平的资金,可争取提前还债等补救措施。此外,还有资金组织和调度风险,经营风险,外汇风险。

企业通过筹资活动取得资金后,进行投资的类型有三种:一是投资生产项目,二是投资证券市场,三是投资商贸活动。然而,投资项目并不都能产生预期收益,从而引起企业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降低的不确定性,如出现投资项目不能按期投产,无法取得收益,或虽投产但不能盈利,反而出现亏损,导致企业整体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下降,虽没有出现亏损,但盈利水平很低,利润率低于银行同期存款利率;或利润率虽高于银行存款利息率,但低于企业目前的资金利润率水平。由于存在风险反感,投资者所要求的超过资金时间价值,用于回报承担投资风险的那部分额外报酬,称为收益。在进行投资风险决策时,其重要原则是既要敢于进行风险投资,以获取超额利润,又要克服盲目乐观和冒险主义,尽可能避免或降低投资风险。在决策中要追求的是一种收益性,风险性,稳健性的最佳组合,或在收益和风险中间,让稳健性原则起着一种平衡器的作用。 收益分配是企业一次财务循环的最后一个环节。收益分配包括留存收益和分配股息两方面,留存收益是扩大规模来源,分配股息是股东财产扩大的要求,二者既相互联系又相互矛盾。企业如果扩展速度快,销售与生产规模的高速发展,需要添置大量资产,税后利润大部分留用。但如果利润率很高,而股息分配低于相当水平,就可能影响企业股票价值,由此形成了企业收益分配上的风险。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要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信贷;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F830.5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4392(2006)10-0024-05

从世界范围看,发展中国家由于金融市场发育水平较低,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中正规金融所占比重很小,内源融资和非正规金融是中小企业创立和成长的主要资金来源。在我国,据中国人民银行最近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中小企业中长期信贷和权益性资本的供给仍严重不足,中小企业中做大的企业融资困难虽得到了缓解,但其他中小企业融资仍十分困难,这类企业数量最多,但获得的信贷支持却很少。据统计我国这类中小企业获得银行信贷支持的仅占10%左右。数据显示,1998年在全部银行贷款中,只有0.4%的贷款是贷给私有企业的。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折射出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谨慎态度和中小企业贷款的高风险性。数据显示,2003年我国主要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平均不良率为32.11%,比商业银行贷款的平均不良率高出15.7个百分点。毫无疑问,中小企业贷款质量较差影响了商业银行放贷的积极性。

一、中小企业信贷风险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的最大特点是“信息不对称”,由此带来信贷市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比较突出,形成商业银行信贷经营风险,主要表现为:中小企业数量多、类别复杂、单笔贷款规模小,单位贷款的交易成本高,造成银行经营成本增加。银行对每笔贷款的管理流程基本相同,每笔贷款的交易成本差别并不大,而中小企业的贷款规模比大型企业要小得多,由于中小企业每户情况千差万别,银行方面对每一笔贷款都得逐户逐笔核实,并专人跟踪企业经营情况和贷款变化,直至贷款收回为止。因此,中小企业单位贷款的交易成本是比较高的。二是中小企业规模小、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生命周期较短,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差。调查显示,我国有近30%的私营中小企业在2年内消失,有近60%的中小企业在4至5年之内破产。较短的企业生命周期和较高的企业破产率,使银行等外部债权人承担着过多的市场风险。三是中小企业财务信息透明度不高,银行难以对其实际经营状况和盈利前景做出准确判断。一方面中小企业经营透明度低、缺乏规范的会计制度;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中小企业规模小、经营方式灵活,生产的不确定性大。同时,中小企业为便于竞争不愿公开太多的内部信息,加上有些中小企业缺乏信用记录,造成银行信用调查难度大,对中小企业的有效资产和经营情况真实性难以把握,增加了银行的信用风险。四是中小企业本身可抵押的资产少,资产变现力较差。由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本身资质不够,不符合信用贷款条件,可抵押资产主要为房产和机器设备,而房产大部分位于集体土地上,面临着集体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征地问题,从而影响到处置变现。而企业机器设备,大部分为专用设备,受折旧影响,资产价值早已名不符其实。一旦商业银行要行使抵(质)押权利,结果必然是信贷资产遭受某种程度上的损失。

上述信贷风险的产生,除了与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特点有关系外,还有其特殊的制度层面原因,主要是经济金融体制变迁过程中,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运行基础不完善所带来的制度摩擦。一是中小企业制度更新滞后,与市场环境转换不同步。我国中小企业在经过20世纪80、90年代的粗放型快速增长后,仍停留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方式上,企业制度更新滞后。我国中小企业主要包括四部分:改革开放初期至以后一个阶段形成的集体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目前仍是中小企业的主体,国有企业根据“抓大放小”的方针,通过承包、租赁、售卖、重组等方式改制形成的企业;《公司法》实施以来各类自然人、法人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资企业,历史遗留下来的一部分国有控股中小企业。目前,很多私营中小企业仍实行家族式管理;国有中小企业的治理结构与传统的大型国有企业没有什么本质差别;一部分乡镇集体企业具有老国企的弊端,一部分演变成家族式企业;而所谓的改制企业仍有许多还不规范,尤其是有一些企业改制的目的就是逃废银行债务,真正具有现代企业特征的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资企业占比较低。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为市场变化和国家发展战略变化。市场出现结构性过剩,多年的卖方市场的格局转变为买方市场,国家在经济发展中更加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加重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资源环境之间的和谐统一。由于制度更新滞后,管理方式不科学,一部分中小企业不适应外部环境变化,经营出现困难,大量产品积压,利润水平下降,内部积累大幅度减少,外源补充资金的要求大幅度增加,于是对银行贷款需求大增。在发展的过程中,自有资金比例的下降,财务杠杆的上升,意味着用自有资金承担的风险相对降低,也意味着风险向社会的转移。二是缺乏有效的中小企业信贷风险转移机制,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制度性缺陷。商业银行采取的风险转移策略通常采用保证担保、抵押担保或质押担保等措施,但正如上面所说,大多数中小企业本身可抵押的资产少,可用来抵押的资产变现力较差,银行一般不愿接受其作为贷款担保物,在这种情况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应运而生。但是,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筹集担保资金的渠道较少,规模过小,承担风险能力较弱,担保机构只能在有限额度内承担担保责任。第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尚末建立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散机制。政府出资设立的信用担保机构通常仅在筹建之初得到一次性资金支持,缺乏后续的补偿机制。民营担保机构受所有制歧视,只能独自承担担保贷款风险,不能建立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制约了银行接受担保机构担保的积极性。第三,民营担保机构一哄而起,存在内部治理结构混乱、担保资金管理混乱、保证金和风险准备金随意支配甚至存在虚假出资、抽逃注册资金的问题,使得担保机构担保资金的放大功能和担保机构的信用能力均受到较大制约。另外,与信用担保业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信用担保机构的规范发展。

二、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措施

(一)建立合理的业务组织体系和高效的业务处理模式

基于中小企业客户多、杂、散和其融资需求频率高、时限强的特点,本着标准操作、批量处理、高效运行原则,商业银行应建立独立的中小企业信贷业务运作制度。

1.设立单独的中小企业业务部门,专职负责中小企业业务,专门负责开发潜在的客户。

2.确保足够的人力投入。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是一项劳动密集型业务,单位贷款的平均劳动力投入远远高于一般企业客户,因此必须配备足够的中小企业客户经理。

3.制订信贷操作手册。通过制订信贷操作手册,银行拥有标准化的产品目录、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客户需要的服务都在产品单上,一目了然,信贷人员利用信贷操作手册为客户提供高效的服务。

4.建立科学的信用评分制度,依靠系统控制,实行集中化审批。中小企业贷款处理绝对不能忽略对贷款处理的效率,要遵循批量处理原则,实行集中化审批,从而达到既控制信贷风险,又提高信贷运作效率的效果。为此,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信用评分系统,依靠严格系统控制,通过设定两个标准―高分标准和低分标准来决定是否放贷,凡信贷申请得分在高分标准以上就根据信贷操作手册来处理,得分在低分标准以下同样根据信贷操作手册加以拒绝,所以只需要对高低分标准之间灰色地带的贷款进行分析即可。通过系统控制,独立进行客户评价、信用等级评定和风险控制,这样即减少了工作量,提高了效率,又能保证整体决策的方向正确,高效率地分离出好坏贷款。其基本思路是遵循大数法则,即电脑系统的判断对全部客户、全部贷款的判断的失误率是一个变数,该变数可能偏离常数,即对个别客户、个别贷款的判断可能是错误的,但是大量变数构成了恒定的常数。当然,使用信用评分技术必须制定信贷政策来决定评分标准,根据经验进行检验,不断修正系统参数,从而使贷款和贷款组合质量大大提高。

(二)实行市场占有份额目标的规模经营

商业银行为降低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必须加大审查监督的力度,而中小企业贷款“小、急、频”的特点使商业银行的审查监督成本和潜在收益严重不对称。从风险和成本控制角度出发,中小企业信贷业务都必须实现一定的经济规模,达到一定的经济规模是风险和成本控制的先决条件。

1.一定数量的客户和贷款余额有助于降低整体风险。对于特定中小企业客户群,贷款预期损失率是恒定的常数,但中小企业的客户数量和贷款余额必须达到一定数额,其实际损失率才会接近该常数并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即实现了规模经济。如果客户数量和贷款数额太少,实际损失率将会远远高于逾期损失率。因此,进入中小企业信贷市场就必须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这是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否则就必须坚决退出。

2.大量的客户和贷款有助于分摊成本。由于中小企业信贷的单位管理成本远远高于大型企业客户(无论以客户为单位还是以贷款为单位进行费用和成本的分摊),为了有效控制成本收益率,只有扩大客户数和贷款余额才能摊薄成本,从而实现规模经济。

(三)明确信贷准入标准和投放重点

从微观层次看,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主要取决于资本结构。在中小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以及不同行业、不同治理结构、不同业主的中小企业,其贷款需求特征不一致,商业银行必须根据不同因素,对中小企业客户进行细分,在此基础上明确信贷介入程度、准入标准和投放重点。

1.在企业发展阶段上,要重点支持成熟期阶段企业,有选择地支持成长期和衰退期阶段的优良客户。依据商业生命周期理论,企业生命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根据商业生命周期能看出一个企业的年销售收入和经营年限,判断出企业贷款需求量的多少以及风险的高低。初创期一般是企业创业之初3年之内,通常有以下特征:资金不够,资本不足,管理人员缺乏经验,工作计划性不强,且工作记录不完整。这期间银行能为企业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很少。第二阶段是企业的高速成长阶段,在这一阶段企业通常需要许多融资,一般会出现负的现金流,负债相对较高,这一阶段的管理仍属于过渡期,企业创办人意识到需要专业会计人员和管理人员帮助其管理企业。客户资料相对不足的情况比初创期明显改观,这个期间银行可以选择一些质量较好的客户放贷。真正能为银行带来利润的客户是第三阶段成熟期的企业客户。企业在这一阶段发展十分稳健且仍在成长,呈正的现金流,有足够的资本和专业管理团队,有完善的记录。信贷部门的责任是把小企业客户扶持成为大企业,让商业企业信贷部的人继续为他们提供信贷融资和其他服务,如现金管理。第四阶段是衰退期,这时候企业开始呈衰老现象,他们现金充足,资本雄厚,但管理有些僵化,技术非常完备但是一般不太使用,这一阶段一般可为之提供投资产品服务。每个企业都会经过这不同的四个阶段,银行的任务是决定首先要选择哪个阶段的企业进行支持,然后有针对性地来开展工作。

2.信贷投放应优先选择从事国际贸易型、港口经济型、高新技术型、自主创新型、为跨国企业加工配套型中小企业。原因在于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受国际商会系列规则的指导约束己经定型,只要贸易交易背景真实,风险相对可控。港口经济型业务带有地域资源垄断性,收益较为平稳。高新技术型和自主创新型企业掌握核心技术,具备一定研发力量,产品附加值较高,收益率水平较高。而加工配套型企业依托著名跨国企业,融入著名跨国企业生产的产业链条之中,收益比较稳定。

3.在企业治理结构上应优先选择内部治理结构完善、产权明晰的具有现代企业特征约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和外资企业。对于集体企业、治理结构混乱的国有中小型企业及实行家族式管理的私营企业要审慎介入。

4.要注重对业主个人品德和信用的考察,将业主的诚信状况与中小企业挂钩。对业主有不良信用记录或业主兼职企业有不良信用记录的,坚决禁止对业主所在中小企业发放贷款。

5.要注重对企业自有资本、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考察。对低水平重复建设或产能过剩、市场竞争力差、趋于边缘化的企业,或自有资本少、负债超警戒线的企业,或经营规模小、经济效益不明显、资本实力不强的企业,或项目处于研究开发阶段,属风险投资范畴,尚不具备贷款条件的中小企业贷款要审慎介入。

(四)建立科学的评价分析体系

中小企业贷款的增加意味着中小企业的经营风险向银行转移。因此,商业银行要充分考虑到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状况和经营状况:一方面,可以根据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中可以预见的收入流来估计其还贷水平并确定贷款额度?鸦另一方面,可以根据中小企业自有资金数量确定一个贷款上限。中小企业存在管理不规范和财务不透明的情况,财务资料无法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因此商业银行更要注重从活的情况对企业赢利能力和偿债能力进行评价,进而实现风险的计量和控制。

1.财务评价主要侧重于分析现金流量指标。对中小企业偿债能力的评价主要集中于考察现金流量,尤其是经营现金流。对现金流的把握主要看企业开户银行对账单和税单,将其与财务报表相比较来分析。由于银行对账单和税单这些文件可以经由有关部门核实,企业造假的可能性很小,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现金流动情况。

2.运用预期违约率进行风险总体控制。商业银行可以借鉴美国KMV公司经验,利用其自身优势在对大量基础数据进行长期观测、积累和系统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企业违约信息数据库,计算出各类信用等级企业的经验预期违约频率,从而产生以这种经验预期违约频率为基础的信用分值。运用预期违约率可以比较准确地反映贷款的生命周期。以预期违约率为标准对中小客户进行甄别、分类和信贷决策,通过扩大低预期违约率客户的市场份额,能发挥导向作用,加快信贷结构调整,有效控制信贷风险。

3.关注非财务指标。中小企业由于经营特殊性,往往将企业行为与个人行为捆绑在一起,因此商业银行要注重考察企业的非财务因素。如对中小企业经营者的从业经验、年限、个人信用记录、经营者素质等提出比较严格的要求。

(五)设计不同的贷款品种和贷款方式

根据不同中小企业特殊的现金流状况、支付频率,商业银行可以为其设计特殊的贷款方式及还款方式,也可以根据中小企业融资需求,在控制信贷风险的前提下创新信贷业务品种。

1.逐月还款法。借鉴消费信贷做法,中小企业贷款实行按月逐次还款法,既减轻了借款企业一次性还贷压力,又便于银行进行流动性管理。

2.还贷激励。在借款企业及时归还贷款本息后,银行给予一定的利息返还,作为借款企业按时还本付息的鼓励。这也有助于鼓励中小企业的还贷行为,降低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贷款风险。

(六)采取多样化的担保方式

抵押物不足和难以获得信用贷款是中小企业贷款面临的一大问题,商业银行应结合业务具体情况,考虑以替代的方式来解决担保问题。一是强制储蓄。银行要求借款申请者事前参加储蓄计划,定期存入一定现金,并且在贷款未清偿前,不得退出储蓄计划,这实际是一种替代性的担保措施。这类强制储蓄措施在一定程上也能起到督促还贷的作用。二是群体担保。由于族群关系、社区关系的存在,中小企业及其经营者往往存在关系相对密切的种族、宗族群体。由这些群体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能有效减少监督成本甚至交易成本。这一方面是由于如果中小企业恶意逃债,而群体代位赔付,将导致中小企业及其经营者失去群体的支持,这是极其高昂的成本?鸦另一方面,同一社区的成员常常十分了解各自的信用状况,人们会对加入者的信用状况做出谨慎选择,往往有意识地排除信用不好的人,降低了银行的筛选成本。三是利用政策性担保体系。中小企业符合政策扶持要求,政策性金融机构应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以保障中小企业得到商业性金融机构的融资。如果风险确实发生,类似于中小企业基金之类的担保机构则会履行代位清偿职能,清偿商业银行部分本金,并承担追讨欠款的相应职责,这也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商业银行资金的安全性。四是中小企业贷款与法人代表挂钩。中小企业申请贷款时,其法人代表个人财产也必须作抵押,承担无限责任,从而使得中小企业主的还款意愿增强,达到锁定信贷风险的目的。五是动产抵押加上仓储单位监管。主要针对保税仓业务,企业以其拥有的较为通用的流动资产抵押给贷款银行,由企业将货物存放到银行指定或认可的仓库保管,充当抵押物,凭相应的仓单或仓库的物权到银行办理抵押贷款,当企业提货时必须有新的货物补充或将销货款归还货款。六是专利权质押。主要针对已被列入重点科技发展项目,形成产业化经营,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的高新技术企业所拥有的发明专利设定担保,但由于专利这一无形资产的评估值和变现值相差巨大,因此专利权质押这一担保方式只能作为补充或辅助担保方式使用。

(七)建立预警制度

商业银行应当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早期预警信号高度重视,如发现企业高额度使用融资、一直处于负债、企业以及供应商到银行来索取企业的信用资料、支票账户经常透支等情况就应当引起足够重视,一旦风险信号出现,银行必须迅速及时作出反应,不能等到贷款违约才去处理。整合银行相关信息资料,和银行的其他信息管理系统联接,一旦预警信号出现就能获悉。为降低风险成本,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监管不能仅对每笔贷款进行单独监管,适用组合管理。成立专门的早期预警部门,其职责就是进行正式与非正式的征询与调查。例如,收集税务部门公布的欠税、逃税名单,向海关咨询特定企业或商品的进出口数据,与同行交换共同客户或其他银行客户动态等。被早期预警部门关注的贷款并不会马上进入风险资产,而是列入重点关注,通常给予6个月的重组期限,届时没有好转就交由风险资产部门处置。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篇7

一、石油钻井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风险因素

( 一) 白然风险因素

自然风险因素是指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容易发生工程事故,造成财产损失,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石油钻井工程多在地理条件较差的环境中,天气恶劣,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容易受到影响,造成工程无法顺利实施,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自然风险因素中天气条件、地理条件、施工现场条件等因素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产生影响。

( 二) 经济风险因素

经济风险因素是指国家以及国际的经济形势、经济环境等问题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的影响。石油钻井项目的投资额大,容易受到经济环境和经济形势的影响。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税率、物资等都会对企业的财务管理造成影响,国家调整税收时,企业的经济效益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经济因素是石油钻井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因素,在企业的经济效益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 三)企业合同风险石油钻井企业的合同风险

主要来自企业物资供应商和对外的分包商,石油钻井企业通常通过合同与油气田企业建立关系,施工过程中需要的物资来自物资供应商,同时企业与工作人员会签订劳务合同。因此,企业的合同是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保证企业权益的重要手段。合同是企业进行交易的重要的法律文件,界定了签约双方的责任。企业签订的合同时为做出深人研究,容易对企业的财务产生危害, 例如不平等合约, 无法按照进度支付款项等问题。

(四)企业债务风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扩大,石油企业在扩大企业生产规模的同时会产生资金问题,需要向银行贷款或进行筹资。但是,各项条件的限度影响了企业的资金运转,当企业面临偿还债务的压力时容易引发企业的债务危机,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五)企业投资风险

石油钻井企业的投资包括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两种。直接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油气资源开发投资等各项,这种投资的风险较大,投资额大、回收需要的时间长,通常会有投资失败的可能,增加了企业的财务管理的风险; 间接投资主要是投资其他企业,获得经济收益,不参与其他企业的经营管理,而是进行资本控制, 其中也包括部分投资风险。

二、石油钻井企业应对财务管理风险的对策

(一)控制白然风险因素为了降低自然环境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石油钻井企业需要提高企业应对天气变化的影响,积极地搜集气象资料, 了解工程所在地的气候变化规律, 提前制定防范措施, 做好降温防暑和防冻保温的工作,降低自然环境对企业成本的影响。其次,企业应该准确地认识到项目工程的地理条件,充分地了解施工区域的地质结构, 详细地勘探工程现场的地质资料, 降低工程的成本风险。然后,石油施工项目需要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施工,并且需要定期对其进行培训教育, 提高工作人员的风险意识和专业知识, 降低项目的施工风险。

(二)控制经济风险因素经济风险不确定性较强,石油钻井企业需要作出灵活的应对, 建立完善的经济变化额调控机制。汇率发生变化或发生通货膨胀时,企业应该做出应急措施, 降低风险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 降低企业的财产损失。

(三)建立财务管理体制为了及时地了解财务的管理状况,石油钻井企业应该建立财务预警体制,规避资本运营管理中的风险。这种管理体制要求企业对市场中存在的资本风险进行识别判断,发现各种细微的变化,并且需要告知企业相关人员作出及时地防范措施。这种财务管理方式可以帮助企业追踪企业的资本的去向, 对财务管理作出更加准确和科学的分析,有助于加强企业财务监控, 降低企业财务风险。

(四)加强对企业合同的管理, 降低合同风险企业签订合同时会面临一定程度的风险,企业应该建立相应的应对措施, 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企业在进行投标时需要仔细地研究相关的条款, 对签订的合同进行风险评估,并且需要逐一核查合同条款中的要求。签订合同涉及的相关部门要严格地进行审核,在符合国家法律要求的情况下签订条约。签约双方需要进行及时地谈判, 以合理的价格进行签约,双方需要本着平等的原则进行谈判,企业站在自己的利益上进行谈判,避免损害企业的利益。最后,签订合同之后,双方必须严格遵守合同的要求,履行双方的约定, 保障各自的权利,在保证经济收益的同时降低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

(五)加强对企业的内部管理, 加强对投资的管理石油钻井企业必须加强对企业内部的管理,控制企业的投资过程,严格控制企业的成本和过程能够有效地缓解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经投资时需要充分地做好调查工作, 做好风险评估。企业需要在探索出新的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在市场风险风险中应用先进的理论。石油钻井企业的投资项目分为直接和间接投资两种,直接投资中石油企业需要对各项石油建设项目进行管理, 做好各项指标的评估之后再进行投资,避免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工程建设过程中,企业需要严格地控制建设成本,充分利用人力、物力和财力,控制人工和机械费的使用情况。间接投资中石油钻井企业虽然不会直接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但是同样需要做好市场评估,充分调查投资对象的经营情况,刊竞争力风险和财务风险进行严格地调查,慎重地调动企业的资金,控制企业的资金风险。

加强企业风险管理篇8

【关键词】企业 税务风险 管理

一、企业税收风险的内容

税收风险存在于税收管理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就其具体内容而言,主要包括税制改革风险、涉外税收风险、税源监管风险以及税收执法风险等。

二、企业税务风险识别

通过建立、健全企业风险管理组织体系,识别企业内部和外部税务风险因素,实行风险的动态识别,建立经验数据库,利用流量图进行分析识别将风险识别细化,做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识别准确度。

三、企业税务风险防控

1.建立基础信息系统,以达到全面、有效的信息系统,可以减少税务信息的产生、处理、传递和保存中存在的税务风险,防患于未然。

2.制定风险控制流程,设置风险控制点。企业应遵循风险管理的成本效益原则,在整体管理控制体系内,制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合理设计税务管理的流程及控制方法。设置税务风险控制点,采取人工控制机制或自动化控制机制,建立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机制。

3.重点关注企业重大事项,跟踪监控风险。企业重大事项包括企业战略规划、重大经营决策、重要经营活动等。这些事项因其重要性而不允许企业存在过高的风险,因此,企业税务风险管理部门不但要在事前分析、识别、防范风险,更应着重跟踪监控税务风险。

4.规划税务风险应对策略。按照税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对企业造成影响的大小,可以将企业税务风险应对策略划分为避免、转移、小心管理或可接受等。

5.提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要进行税务风险管理,首先应提高企业所有者、管理者乃至全体员工对税务风险管理的认识。

四、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具体做法

1.成立专门的部门税务风险管理中心。税务风险管理对于公司而言,是一个新的、陌生的领域,需要不断的摸索和投入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在实施过程中,公司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协调,组织参与、调研,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取得各方的支持,确保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

2.建立健全税务风险管理相关办法和制度。税务事项几乎贯穿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涉及人、财、物、技术等各个要素。因此,税务风险的源头很可能就潜伏在决策层及各个业务部门。这样必须就要有一套完整实用的规章制度来约束和规范具体工作,以进一步强化各部门对税务风险的管理责任,增强各部门对决策层意见的执行力度。

3.组织学习风险管理,将风险管理落到实处。为了将风险管理贯穿于整个工作环节中,公司管理中心组织相关人员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所有内容,包括各项办法和制度、风险点的识别和防范等重要内容制作PPT课件,对涉及的岗位和人员进行学习培训,使受训人员做到真正了解和掌握风险管理的目的和意义,积极地在工作中加强风险意识,主动识别税收风险,提高税法遵从,使完善的税收管理成为集团公司增加效益的有效途径。

4.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将税务风险管理的工作成效与相关人员的业绩考核相结合。这是保证税务风险管理制度落实到位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企业税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建设的整体推动。

5.建立税务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制度。明确税务相关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递程序,确保企业税务部门内部、企业税务部门与其他部门、企业税务部门与董事会、监事会等企业治理层以及管理层的沟通和反馈,发现问题应及时报告并采取应对措施。

五、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意义

1.企业风险点得到有效控制和及时消除。通过开展税务风险管理,有效降低了企业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使企业存在的风险点得到了消除和有效的控制。

2.风险管理意识增强,互动监管形成氛围。集团公司建立的税务风险管理体系,其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的每一个细节,均涉及到具体的税法知识,设定的风险点覆盖了集团公司全部业务的各个环节,几乎与每个业务人员都有联系。从而,促使每个业务人员积极学习税收法律法规知识,并且在工作中严格依照税法规定处理实际业务,做到了国家相关政策、法规、标准等信息以及其他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与企业的对接,风险管理意识明显提高,形成良性互动的监管氛围。

3.监管的针对性加强,监管效率明显提高。通过对公司的生产工艺、固定资产、发票取得和抵扣、税金计算、优惠政策享受等环节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中心人员对企业的总体情况和风险因素心中有谱,在监管工作中做到有的放矢,能现场解决的决不拖延、能预见和可控的决不放松,提高了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4.管理思路更加开阔,业务水平得到提升。通过与大企业税务管理人员的互动交流,在企业的角度来分析风险,管理风险的能力不断提高,使工作视野更宽,思路更深。

六、总结

企业在主观上尽管有较强的纳税遵从意愿,但因其管理环节繁多、涉税事项复杂,客观上仍然存在着较大的税收风险。在透明、互信、互动的基础上,税务机关与企业共同建立税务风险防控机制,是弥补现有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不足的有益尝试,是帮助企业减少纳税成本和控制税务风险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化解征纳矛盾的重要举措,是构建全面税收风险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利于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又有利于提升税收征管质效。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