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加强市场研究8篇

时间:2023-09-22 09:30:30

加强市场研究

加强市场研究篇1

关键词:诚信市场经济信用

诚信是人的品德,是一切道德的基础,也是一个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我国历来被称为“信义之邦”,历朝统治者和学者都非常重视诚信,把诚信作为具有普遍意义的道德规范。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传承中,诚信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调节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系了秩序的稳定性。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走上了发展市场经济的道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使中国的经济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综合国力大大增强,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与此相伴的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失信”现象大量增加,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信”现象及其危害

我国传统的诚信思想所侧重的是对人际关系的调节,而对于与现代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契约关系、经济关系的调节则软弱无力,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之相适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诱发了失信现象的大量增加,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1.信用缺失现象比较严重,信用状况堪忧

(1)经济活动中的失信行为比比皆是。合同履约率低,据国家工商部门统计,目前中国每年订立的合同约有40亿份但却只有五成的合同履约;债务人大量逃避债务,三角债问题严重,一些企业恶意拖欠客户货款或银行贷款,欠债不还甚至成为一些企业的“共识”。致使三角债问题严重,银行呆坏账率极高;假冒伪劣商品满天飞,严重影响了消费者的利益甚至身体健康,像今年发生的“三鹿”毒奶粉事件使很多儿童受害。据中国企业联合会的统计,中国每年因产品质量低劣和假冒产品所造成的各种损失达2000亿元;偷税、骗税、骗汇较为严重,虚假广告、虚假财务报告满天飞,就连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上市公司也弄虚作假,据专家分析,我国市场交易中由于缺乏信用体系,致使每年的经济损失达6000亿元。

(2)政府的失信行为大量存在。有些地方浮夸造假现象令人吃惊,“面子工程”大行其道,欺上瞒下,形式主义、愈演愈烈;有些政府部门决策主观化、随意化,政策朝令夕改,出尔反尔,甚至玩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一些执法人员滥用权力,吃拿卡要,无利不办事,有利乱办事,腐败想象较为严重。这些失信行为必然损害民众对政府的信赖和支持,使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大打折扣。

(3)社会失信现象也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就连昔日严肃的学术、教育领域也出现大量的失信现象,假文凭泛滥成灾,学术腐败问题有增无减。

2.“失信”对市场经济带来的危害

(1)失信行为制约着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失信行为的多发使银行从效益和安全出发,只能把钱贷给一些股份制企业和国有大型企业,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很难获得贷款,形成信贷领域的“马太效应”;失信行为的多发同样也制约着消费的增长,由于生怕假冒伪劣和虚假广告,老百姓不敢放心消费。

(2)失信行为也破坏了一些地方的投资环境,制约地方经济发展。失信行为使一些地区出现企业和资本大量外逃,经济严重倒退,沦为信用恶化的“重灾区”。由于不讲信用,一些人虽然暂时得到一点小便宜,却给地方经济带来苦果,严重破坏了投资环境,窒息了地方经济发展。

(3)失信行为也给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后果。失信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也必然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道德败坏,虚伪泛滥,会对社会秩序产生严重破坏,给精神文明建设带来诸多负面影响。

二、加强市场经济条件下诚信教育的思考

通过以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失信”现象及其危害的分析可以看出,“失信”现象的多发已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为此,必须强化诚信教育,在全社会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体系。

1.大力开展诚信教育,确立市场经济诚信理念

从某种意义上讲,道德约束比法律约束的范围更广,效果更佳,道德约束的是人的灵魂,而法律约束的是人的行为。有道德人不需要法律的约束,法律约束的应当是那些丧失道德标准的人。诚信的道德理念并不是完全自发形成的,必须通过教育有意识的培养而逐步形成。因此,必须通过开展诚信的道德教育,汲取传统诚信思想的精华,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理念。要通过教育,使人们明了诚信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前提和基本准则,是成熟的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懂得“没有信用,就没有秩序,市场经济就不能健康发展,为了利润,必须首先信守道德,诚信就是生产力”的道理。当前最迫切的是,政府要加大对诚信教育的力度,要充分利用行政、报纸、电视、网络等各种手段广泛进行诚信宣传和教育,推广信用文化,增强全民的信用观念。要造成一种态势和氛围,打击那些失信者、背信者、失信者、骗信者,树立“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意识,在全社会确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诚信理念。

2.加快社会诚信的制度化、法制化建设,维护正常的信用关系

有了道德约束,并不意味着所有的人都自觉诚实守信,道德缺乏强制力,必须建立完备的信用法律体系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传统的诚信思想之所以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就是由于缺乏制度的强制力。

因此,加强诚信原则的制度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信用体系,从信用立法、司法、和守法方面,真正贯彻诚实信用、公平竞争、效率优先、保护弱者的基本原则,科学协调自由与秩序、安全与效率、公平与正义等信用立法、执法和守法价值取向。

加大执法力度,提高失信成本。造成我国失信现象严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失信成本低于守信受益。因此,应加大执法力度,根除失信者的侥幸心理,对违约失信行为制定更加严厉的赔偿和惩罚规则,达到事前就能产生威慑失信行为的力量。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就是大大提高失信成本,使失信行为的成本大于其收益,这自然就能对失信行为进行有效的遏制。

3.强化政府的信用职能,规范政府的行为

市场经济条件下信用缺失的深层次原因是改革和管理还不到位,虽然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政府部门角色缺位、越位、错位的现象仍然存在。各级政府部门要率先垂范,树立“信用政府”的理念,要把政府职能转到培育市场体系、监督市场运行、维护公平竞争、创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上来,各级政府部门工作要有透明度,办事有章,说话算数,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提高政府的公信度。正如有人所说:“政府是一个感染力极强的以身示范的老师,不论教好教坏,它总在以自己的楷模行为教育整个民族”。

转变政府职能,依法行政。当前依法行政的当务之急是克服地方保护主义,有些地方官员为追求短期利益、地方利益,创造政绩,对当地假冒伪劣、走私贩私等违法犯罪现象视而不见,甚至充当保护伞。这不仅破坏了正常的信用秩序,也破坏了政府信用。要按照建立“有限政府”的要求,按照“政府创造环境,民间创造财富”的市场经济一般原则,真正落实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切实依法行政,才能保证政府在市场经济中当好制定规则、市场监管、提供社会服务的角色。

4.多方努力,构建诚信保护网

依靠技术进步构建诚信的技术基础,加强科技防伪研究,培养更多的防伪专业人才;建立社会化的个人信用制度记录个人的信用情况,信用号码伴随个人终生,与个人的就业、贷款、投资、消费直接挂钩,使信用不良者无立足之地,以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

我们相信,开展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诚信教育,只要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经过全社会的努力,就一定能够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环境,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

参考文献:

[1]《传统诚信思想与市场经济的发展》[J].铁血论坛,/bbs_95.html

加强市场研究篇2

>> 工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及措施研究 加强实践性教学,塑造地方商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工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综合改革 理工科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研究 医药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理工院校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农业院校市场营销特色专业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与课程体系建设探析 地方院校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医药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建设的优势与不足 高等职业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定岗双元”人才培养研究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研究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研究 关于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促销方案的教学研究 西部高等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培养方案构建研究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 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顶岗实习教学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参考文献

1 沈勤、叶聚丰.地方工科院校创建特色的基本规律[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育研究,2008(4):1~6

2 董秀春.市场营销专业特色与教学模式创新[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8(3):26~29

加强市场研究篇3

一、健全市场规则,在推进现代市场体系上增强话语权

市场经济是规则经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秩序和相关规则还不完善、不健全。工商部门要充分发挥熟悉市场规则和监管经验丰富的优势,在健全市场规则、制度建设和培育市场体系上增强话语权。

一是加快完善法律法规。围绕市场经济秩序存在的主要问题,深入实际开展专题研究,分析社会生活各方面反映的实际问题,借鉴外国的立法经验,分门别类提出立法建议,逐步建立起一套涉及市场准入、市场交易、市场竞争和市场监管在内的完善的市场经济监管法律体系。如《市场监督管理法》、《商事登记法》、《反商业贿赂法》和《海外不正当交易监管法》等。对那些已经不适应形势需要、缺乏可操作性或尚有漏洞的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及时修订、补充和完善。如《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等。同时,加快完善和建立集贸市场、市场主体、食品安全、商标广告、合同管理、网络商品和服务等职能工作各领域的监管制度,进一步健全工商法律法规制度体系。

二是建立市场秩序报告制度。定期深入研究当前市场秩序的现状、成因和变化规律,分析市场秩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形成机制,并提出加强和改善市场秩序监管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通过专题和综合市场秩序报告,引起国家和社会各方重视,推进相关市场突出问题整治,更好更快地推动市场秩序完善。

三是强化市场体系培育工作。通过专题调研,积极参与各级政府的市场体系培育和市场机制优化工作。通过完善制度、加强引导和宣传教育、加快引导新兴市场主体入市、疏通资源流通管道、市场主体信用体系建设等途径,提高市场主体的道德意识、自律意识和信用意识,确保虚拟市场、高端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促进新型业态、新兴行业、新兴领域市场主体在依法经营中成熟,在规范发展中壮大。

二、创新监管方式。在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上增加主导权

监管方式是影响监管效果和效率的直接因素。实现高效能监管,要以探寻市场监管规律为路径,推动传统监管向科学监管转变为宗旨,构建长效管理机制为目标,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监管方式。

一是突出预见性,提升监管防范力。要深刻研判经济形势变化与市场秩序相互影响的关联性、传统交易行为与高科技手段竞争相互交织的复杂性、网络交易服务与现实流通环节相互作用的互动性,通过暗访检查、有因核查、专项抽查等方式,加强对高风险商品、高风险环节、高风险主体的预测、预警、预防管理,建立一套市场秩序隐患排查处置机制和监管风险度指标评价体系,创设重大监管风险隐患分析评估、分级管理、挂牌督办、举报奖励、整改治理、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等制度。加强应急管理,及时清除隐患,迅速控制事态,努力防范监管的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风险。

二是突出针对性。提升监管控制力。关注和研究市场主体、市场交易、市场竞争及消费者诉求等领域的新问题、新情况,围绕市场主体的正当需求抓监管,围绕交易竞争的突出问题抓监管,围绕消费维权的主要矛盾抓监管。要依据市场主体状况、行业风险、地域特征、交易类别和商品属性等指标,确定重、难、热点行业和监管对象,通过量化定级、细分对象、拟定措施,建立集中指挥、快速反应、精确监控机制,大力开展网格监管、分类监管、距离监管和信用监管,努力提升监管效能和控制力。

三是突出系统性,提升监管管制力。按照国家工商总局提出的“四个转变”要求,增强市场监管的系统性,既要在横向上注重职能发挥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协调性,又要体现监管方式的持久性、连续性、递进性。监管领域上,要巩固低端,拓展高端,向强势市场主体延伸,向新兴市场领域延伸,向网络交易和服务行为延伸,及时介入新型业态、新兴行业、新兴领域监管,更加重视城乡及地区间监管工作的协调发展,着力加强农村食品药品监管。监管方法上。突击整治与日常规范相结合,由单环节向全过程监管推进,由依赖处罚强制力向有效发挥警示、指导、提示等柔性手段转变,更加注重运用综合职能、业主自律和标准精细,大力推行全程监管、和谐监管和规范监管。提升监管的质量和管控力。

四是突出开放性,提升监管统筹力。要树立执法监管向跨条线、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监管与综合执法转变的理念,统筹系统内外的监管力量和各方资源。破解监管难题,寻求监管路径和对策。要加强系统内部机关上下左右、纵横向之间的互动、联动,通过构建辖区、区域和跨区行业领域的工商联动监管机制,形成系统监管合力。通过建立部门沟通、配合、联合和联席制度,形成职能互补共促的协作监管机制。同时,要兼顾发挥行政主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和群众参与的独特功能,通过开放性、联动性和融合性的监管,提升市场监管的统筹力。

五是突出长效性,提升监管创新力。要以提升市场秩序风险防范和管控能力为核心,按照预防与管控结合、整顿与规范并重的思路,注重从法制上、体制上、机制上探索解决市场秩序问题的办法和途径,从准入源头、流通环节到进市入场、退市处置,充分运用网络等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工具设备,建立一套广覆盖、无缝隙、精细化、效能型的监管体系,配套完善辖区综合动态监管机制、重难点市场秩序综合治理机制、市场主体诚信综合监管机制,在加强监管执法中推进规范发展,在规范发展中创新监管执法,以动态性、发展性、有效性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增强监管的持续创新力。

三、优化经检执法,在提升行政执法权威上增进主动权

行政执法是工商部门履行职能的基本方式和重要手段。塑造公平公正的工商权威,要靠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和廉洁执法来赢得和实现,最根本的就是要提升执法效能。要在加快推进全系统依法行政和执法能力的基础上,围绕市场秩序的热点、经济社会的焦点和各界反应的难点,结合机构实际和职能资源,大力推进行政执法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一是构建一体化的执法体系。在全系统架构线型、扁平化的经检执法管理模式,相对集中行政执法权限,按照权责清晰、运转有序、指导有力、整体联动的要求,理顺省、市、县、所四级工商执法办案事权,组建四级经济检查队伍,形成一体化的执法办案工作体制,消弭执法弊端,破解执法难题,打造办案拳头,树立执法权威。

二是建设职业化的经检队伍。制定各级经检机构执法办案人员选配标准,通过资格考试和实务测试,配强四级经检执法队伍。同时,建立凡进必考、人员公

示、持证上岗和梯度培养等制度,推行定期业务实绩考核和等级管理模式,赋予不同级别的经检执法人员不同的职责和权限,推动执法办案队伍培养向阶梯形、职业化方向发展。

三是锻造专业化的办案素养。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检执法工作,全面建立经检执法的指导思想、目标取向、工作原则和效能衡量标准,健全完善一整套推动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廉洁执法和和谐执法的规章制度,同时以培养执法队伍专家型意识和职业化精神为主旨,通过常态化的专业培训,组织专家巡回授课,创新开展疑难解析、模拟办案、跟班学习、异地交流和发放操作范本等针对性的辅导,提高执法办案人员的专业素养和工作技能,逐步建立起一大批适应形势需求、执法本领高超、办案技能娴熟的专家型人才。

加强市场研究篇4

关键词: 证券市场 诚信 治理

1 设立蓝带委员会,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

20世纪末,美国对公司治理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上,尤其是对审计委员会在实行财务监管的职能方面。对财务报告给予关注的主要原因在于上市公司感受到自身的压力,必须不断的使“报表中的数字”达到甚至超过分析人员的预测及其所设定的目标,以实行“盈利管理”来掩盖上市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为此,美国设立了蓝带委员会,它作为民间机构对审计委员会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中的职能进行监督,并对之提出改进意见。设立蓝带委员会的目标是致力于寻找能够提高上市公司财务报告质量的方法,而不仅仅是可接受的方法。它在《美国公认会计准则》(US GAAP)所授予的广泛的裁定权范围内对会计准则能够做出准确地判断。该委员会侧重于有关程序性的规范,及加强实施和监督裁定权的程序,该程序规范导致董事会作为监督上市公司经营的责任主体有义务监督上市公司运营的各个方面,包括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审查和外部审计员进行独立的审查和监督。

笔者认为我国在设立蓝带委员会这方面几乎是个空白,可以借鉴美国的做法,汲取他们成功的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在我国设立蓝带委员会,使之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的查处和外部审计员能够进行独立的审查和监督,从而进一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管理,使得证券市场能够诚信发展。

2 促使股东觉醒,加强股东治理

2.1 完善股东质询权

美国证券法的核心是保护投资者,而不是保护企业,无论是投资人还是债权人一律平等。在我国股东的权利却是不对等,面对此种情况,有必要进一步完善股东质询权。现在我国的中小股东在股东大会上有权就会议议程中的任何事项提出质询,董事会和其他有关机构有义务认真回答这些质询,除非这些回答会给公司造成重大损失(如属于商业秘密)或为法律所不允许,否则不得拒绝回答股东的质询。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荷兰等国家及我国的台湾地区的有关法律均规定,每一股东在一定范围内,在适当时候均有权就某一事项提出质询。如果关系到公司的重大利益,董事会必须给予答复,并提供股东所需要的有关资料与情况。只有完善股东质询权,使股东权利得以实现才能充分调动股东的积极性来保护中小股东的权益,促使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2.2 赋予股东对审计人员的选任权

审计是保证股东权益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而实际中大股东往往通过董事会控制审计人员的选任及其行为。为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许多国家规定了中小股东对审计人员的选任权。对此,国外一般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法律直接规定该权利,如德国法律规定代表公司股本10%的股东可拒绝由股东会选出的某些审计人员,并有权请求法院指派另外的审计人员;丹麦规定,代表公司股本25%的股东,可以要求公司指定一名特别审计人员与普通审计人员一起参与对公司的审计。另一种做法就是,法律没有直接规定,但法律规定公司章程可以对此做出规定,美国、英国、日本、中国台湾均采用此种做法。而针对目前我国的现状,有必要赋予股东对审计人员的选任权。

2.3 特别调查请求权

为了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持有该公司一定股份的股东对于该公司的设立、经营、财务利润等情况可以要求股东大会或法院进行专门调查,但对于可以提起特别调查请求权的股东所代表的股份数占总股份的比例要适当,使其具有可操作性。在这一方面,德国的经验可以借鉴,该国法律规定,股东大会可以任命特别调查员对公司的设立和经营管理情况进行调查。

3 落实诚信责任,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

3.1 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

在中介市场上建立诚信机制是建立整个社会信用关系的逻辑起点。要在中介市场上改变恶性竞争和无序竞争的状况,这就必须有完善的信用体系、有效的淘汰制度和严格的惩治措施。要努力做到:督促中介机构勤勉尽责,提高执业水平,遵守职业道德;促进中介机构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并加强中介组织的自律管理;严格监管,建立优胜劣汰的机制,对违规机构强化处罚力度,加大其违规成本。

3.2 加强监管协作

加强监管协作,防范和化解上市公司风险。同时将进一步完善上市公司监管责任制,完善上市公司风险预警机制,改进监管方式,加强现场监管,及时排查风险,对上市公司风险隐患和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通报、早制止、早查处,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将与人民银行、银监会共享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的信用信息和监管信息,配合、协助地方政府做好上市公司重大风险处置工作,切实维护上市公司的经营秩序、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上市公司质量的全面提高,为资本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3.3 加强证券监管机构事后查处的意识、权利和手段

近年来,随着证券监管部门加大监管执法力度,证券市场上一些违法违规案件和造假典型被相继揭露出来,这些长期以来被隐藏的行为,对投资者和市场均造成了损害,而在美国证券市场中采用事后严厉查处带来的恐吓力,来弥补“防范丑闻公司于未然”的不足。在我国由于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对上市公司违法违规处理缺乏有力的手段,导致事后查处的力度不够,未能达到警示作用。我们应该借鉴美国在这方面的经验,不仅要重视公司内部的制衡机制,更要注意公司外部监督机制的建设,从而加强社会法治对公司内部运营的监督,加强事后监管和处罚,提高违规成本,弥补我国证券市场在这方面的不足。3.4 减少行政审核和许可,促进市场机制的建立

证券监管要促进证券市场建立有效的市场和企业激励机制。实行严格的审核,对企业的发展可能会有约束作用,可能也会扼杀市场机制,导致市场发展比较被动。我们有必要协调好审核与市场机制建立的协调关系,使之能更好地为证券市场的诚信发展提供依据。

3.5 实行控制下的监管

在我国现实的国情中,如果实施严格的监管,将会导致股市大幅下跌,造成社会不稳定,如果能实行控制下的监管,则既可以将证券市场违规行为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以免破坏整个市场的研究规则,同时默认一定违规的现象的存在,也有利于我国现实情况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市场积极发展。有学者通过对金融市场发展和经济发展之间长期关系的分析,发现上市公司的诚信发展导致了经济增长。

加强市场研究篇5

21世纪是全球老龄化的世纪,同时又是人类的长寿时代。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世界大会把老龄问题概括为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人道主义方面的问题,和涉及人口老龄化所造成社会经济的发展方面的问题。前者包括老年人的保健与营养、住宅和环境、家庭、社会福利、收入保障与就业以及教育。后者包括在老年赡养比日益上升的情况下,人口老龄化对生产、消费、储蓄、投资,以及反过来对一般社会经济状况和政策的影响。大会通过的《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强调“既要处理各种影响到老年人的问题,也要处理同老龄化有关的问题”。

我国已经进人老龄社会,一方面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求增多,家庭照料资源减少,如何解决这一对矛盾,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另一方面老龄人口比重上升和社会保障的压力加大,已经成为我们在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必须面对的挑战。

对于老年人来说,提高生活质量的实质是满足他们的基本需要。马克思和恩格斯从经济学的角度认为人有三种基本需要,即生存需要、社会需要和发展需要。如果说生存需要是指个人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理需要,社会需要是指“满足由人们赖以生息教养的那些社会条件所产生的一定需要”的话,那么发展的需要则是指每个人有全面而自由地发展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是人类最高层次的需要,也是全面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发展老龄产业,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促进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是我们应对老龄化挑战的一项积极的战略措施。《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要求加快老龄事业的发展步伐。重点解决老龄事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把老龄事业推向全面发展的新阶段。指导原则是提高老年人口的生活质量,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们进一步设计和发展老龄产业指明了方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发展老龄产业,为满足老年人需要和提高生活质量服务

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和提商其生活质量,既要从人的自然属性出发去研究如何保障老有所养,提高健康水平,延缓衰老,实现长寿;又要从其社会属性出发去研究如何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满足他们继续发挥作用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

(一)满足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要;生存需要(物质生活需要)是人生的第一需要。在工业社会里,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如果说建立“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制度是从经济上保障老年人的食、住和医疗支出的话,那么老年人的生活照料和健康护理,就要依靠老龄产业提供。

世界各国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在养老院里生活,叫做机构养老;另一种是在家里过晚年,叫做居家养老。前者的照料和护理由老龄产业兴办的养老机构负责,后者所需要照料和护理由老龄产业提供上门服务。

国际社会和学术界主张居家养老,理由是家庭始终是人们互相交往、终身依赖的基本形式,也是思想感情交流最充分的场所。社会老年学家戴维·L·德克尔在《老年社会学》论述“老年与家庭”的一章中强调“没有一个领域跟我们命运的关系比我们与家庭关系更密切,我们可以退休,却不能退离家庭。”《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强调“应举法使年长者能够尽量在其自己的家里和社区独立生活”。1991年《联合国老年人原则》强调“老年人应该得到家庭和社区根据每个社区的文化价值体系而给予的照顾、服务和保障”。

尽管发达国家都建有一定数量条件良好的养老机构,但是居家养老仍然是绝大多数老年人首选的生活方式。据统计各国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比例,英国为95.5、美国为96.3、瑞典为95.2、日本为98.6、菲律宾为83、新加坡为94﹪、泰国为87、越南为94、印度尼西亚为84、马来西亚为88。

为了解决老年号人居家养老的困难,国际组织和学术界极力主张大力发展社区助老福利服务事业,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1982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强调:“社会福利服务应以社区为基础,向老年人提供预防性、补救性和发展方面的服务”。

1992年联合国通过的《老龄问题宣言》再次强调“确认老年人有权享有追求和获得最高程度的健康的权利;随着增龄有些(老年)人将需要全面的社区和家庭照料”。

1999国际老人年的活动重点包括“吁请各国在国家、区域和地方制定综合战略,以满足老年人在家庭、社区和社会公共机构内,得到照顾和供养的更多服务。”人老体衰多病,生活照料和保健护理是老年人的必不可少的需求。随着老龄化的发展,我国空巢老人家庭越来多,20__年全国一人家庭户中,65岁以上单身老人户口占27.71,超过1/4。在全国二人家庭户中,只有一对老年夫妇户占13.41。统计还表明20__年65岁以上空巢家庭全国为22.0,北京市为24.9,上海市为29.3。

卫生部1998年的一项调查表明: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两周患病率为全人群的1.7倍,慢性病患病率为全人群的4.2倍。

北京市的抽样调查表明,20__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病率高达72.1,同时患有两种以上疾病的人口有42。

老年人慢性病和非传染病除了医疗费用高以外,还会导致患者长期失能和残障,带来沉重的护理开支和负责。北京市的调查表明,1997年老年人失能和残障率高达25.2,20__年老年人中日常生活需要帮助的有20,日常生活完全需要依赖他人照顾的占5。

和国外一样,我国大多数老年人也愿意在家里过晚年,北京、天津和上海关于养老方式意愿的抽样调查表明,90以上被调查的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特别是高龄老年人,独立生活困难和多病的老年人,迫切需要社会养老服务机构和老龄产业满足其生活照料和保健护理的需求。

(二)丰富老年人的

闲暇生活,为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服务。“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我国老龄工作争取实现的六项目标。如果说“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是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要的话,那么“老有所教”、“老有所学”和“老有所乐”就属于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了。

1.发展老年教育为老年人提高文化水平服务

我国不少老年人的少年时期是在旧社会度过的,历史原因导致他们受教育程度低。据统计,20__年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的文盲、半文盲率达到47.54。在15岁以上文盲和半文盲中,58.81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口。老年人口中,小学程度的人占36.82,初中程度的人占9.46,高中程度的人占4.12,大学以上程度的人仅占2.05﹪。大部分文化水平低的老年人希望有学习的机会,但是老年大学和文化活动设施不足,据统计,20__年在城市,老年人生活的社区内没有老年大学的占77.9,在农村占94.9。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由此可见,在发展老年教育为老年人提供教学服务方面,老龄产业是可以大有可为的。

2.发展老年文娱体育活动,为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服务

20__年的调查显示,不少地区由于活动场所有限,设备短缺,老年人文体活动参与率低。在城市,老年人生活的社区内没有老年人活动室的占47.7,没有运动场的占58.2;农村没有老年人活动室的占79.4,没有运动场的占85.6。实施“星光计划”以来,老年人的文体活动设备和场所增添了不少,但是,各个地区的发展还不平衡,有待我们兴办文体服务产业,进一步发展老年文体活动,为老年人提高健康水平和增强体育服务。组织老年人参与发展,为实现“老有所为”和应对老龄化挑战服务

国际社会十分重视老年人参与发展,认为老年人是老龄社会的重要资源。《20__年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强调老年人积极参与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出: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包含了努力使老年人有机会继续为社会作贡献的目标。要承认和鼓励老年人为家庭和社区作贡献,为老年人提供参与社区发展和自我实现方面的信息和服务。

人生价值贯穿于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生命的全过程,其中包括老年阶段。老年人作为社会的人,他们对社会的存在与发展负有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在他尽义务的同时,也享有相应的权利和受到社会的尊重。如果说人们视老年人为宝贵财富的最根本的理由是对他们完成人口再生产和物质再生产历史功绩的肯定的话,那么老年人在现实生活中如何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则要靠继续参与社会发展来获得社会的承认和尊重。

参与发展既是老年人继续为社会作贡献的需要,又是老年人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实现自我价值是老年人最高层次的追求,这一理想的实现需要老年人自身的努力,更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和支持,其中包括老龄产业在为组织老年人“老有所为”所提供的支持和服务。

第二届世界老龄大会通过的《政治宣言》把“老年人与发展”放在采取行动的首位。强调“老年人的潜力是老龄社会发展的基础。社会依靠老年人的技能、经验和智慧,不但能首先改善他们自己的条件,而且还能积极参与全社会条件的改善”。由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为大会所采纳的“积极老龄化”,提倡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大会在《行动计划》中还重申老年人必须成为发展进程的充分参与者,还必须公平享有发展进程的种种好处。建设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规定了努力使老年人有机会继续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目标。

加强市场研究篇6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企业制度;经营战略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4-0028-02

一、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

企业文化从形式上看是属于思想范畴的概念,我们在治理社会时,首先要依法治国,但是再完善的法律都有失效的时候,法律失效了靠社会道德去约束。所以既要以法治国,又要以德治国。管理企业也一样,企业文化是和社会道德属于同一范畴,是指人的价值理念,是指人们在思想理念上的自我约束,是对企业制度失效的一种补充。企业文化从内容上看是反映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的内容,是对企业现实运行过程的反映,具体讲,就是企业制度、战略在人的价值理念上的反映。企业文化从性质上看是属于付诸实践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约束企业员工的行为,约束企业的运行过程,是在现实中真正起作用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从属性上看是属于企业性质的价值理念,这一点区别于民族的价值理念、社会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从作用上看是属于规范企业行为的价值理念,企业文化对企业的行为以及员工的行为起到非常好的规范作用。它不是一种包装性的价值理念,而是要真正解决企业问题的价值理念。企业是以人与人的组合为基础的经营劳动主体,其经营行为必然最终都要人格化,企业的所有活动最终都要靠人来执行。企业的制度安排,企业的经营战略的选择,必然体现在人的价值理念中,以企业文化的形式表现出来。因此,企业文化是一个涉及到企业能否高效发展的极其重要的问题。

1.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任何一个企业所倡导的企业文化就是这个企业在制度安排以及经营战略选择上对人的价值理念的要求,即人们在价值理念上能够认同企业制度安排及企业战略选择,并以符合企业制度安排及战略选择的价值理念指导自己的行动,因此,企业文化就是企业的灵魂。

2.企业文化是实现企业制度与经营战略的重要思想保障。企业对人的约束有两种。一种是外在约束,如企业规章制度;另一种是内在约束,如作为价值理念的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能使员工自觉主动地执行企业制度,贯彻企业经营战略。

3.企业文化是企业制度创新与经营战略创新的理念基础。企业文化的创新,不仅带来员工价值理念的创新,而且还会推动企业制度的创新和经营战略的创新。例如,海尔之所以能在制度安排及战略选择上有创新,是因为有一套完整的企业文化。因而,海尔案例是以企业文化为题目进入哈佛案例库的。

4.企业文化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企业活力最终来自于人,也就是来自于人的积极性,只有把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使企业充满活力。企业文化作为员工所信奉的价值理念,必然会直接涉及到企业的活力,是企业活力的内在源泉。

5.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规范的内在约束。在企业运营过程中,员工行为应该规范,即要求员工能很好地遵守和贯彻企业的制度及企业的经营战略,有自我约束的内在要求。人的行为受思想支配,思想是人的内在约束,这种内在约束就是企业文化。只有在这种内在约束起作用的条件下,才能保证企业制度和企业经营战 略的有效实行。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方法

1.构建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实际上,企本文化就是企业领导者从企业实际出发,通过企业成员共同参与的方式,不断整合、优化企业文化资源,逐步形成适合企业发展的独特价值理念、管理理念和组织体系。企本文化是实现企业精神文化的独特性和专有性,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的根本。由于人员素质、领导方式、发展方向等不同,两者之间的企业氛围和企业文化就会存在很大差异,所谓“移形易而移神难”,这就必然要求强调和突显企业自身在企业文化形成中的主体作用。以学习型为特征的企本文化是企业形成特色文化、打造企业个性化文化品牌的必由之路。企本文化既强调企业领导者的作用,也关注发挥企业共同体成员在特色文化形成中的不可替代性作用。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是促进两者之间沟通融合的有效桥梁。塑造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就是企业领导者全面、深入、系统地思考企业和个人的发展目标,实现个人和企业共同体的自我超越,从而不断营造出“和谐”企业文化氛围。学习型特征的企本文化,将有利于更新企业管理理念,激发所有成员从事工作和研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领导能够带领全体员工坚定不移地向建立一流企业的共同远景迈进。

加强市场研究篇7

关键词:市场细分;品牌战略;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5)010-000-01

我国的市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逐渐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这种经济发展市场化的发展模式给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与机遇,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消费之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与市场的更新不断加快使企业之前的竞争不断加剧,为保证企业在经营过程能够得到顺利的进行,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顺应经济发展的潮流积极把市场对接中的挑战转化为机遇,注重制定正确合理的经营战略,注重自身产品品牌的建设与生产技术的有效提升,增强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加快与市场对接的进程,促使企业自身的发展与壮大。

一、市场对接对企业的影响

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对接、国内市场国际化必然会使企业营销环境发展变化。一方面,市场对接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机遇。其一,扩大了市场范围,使企业产品进占国际市场在各国执行其开放政策的前提下变得容易许多;其二,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国际合作与国际竞争,易使企业产生并不断增强其竞争意识和危机感,促使企业不断挖潜;其三,市场的交融、竞争的冲击,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品种,改善服务质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多种多样的需求。而另一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一面,是市场对接给企业带来的严峻挑战―竞争的加剧,国内市场被抢占。

二、如何做好市场对接,有效地促进企业发展

(一)企业应该加强对市场细分策略的研究

为实现企业的经营与发展能够与市场对接与市场的变化相适应,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重以市场为导向来进行生产、经营与销售,注重对市场的变化进行预测与研究来实施相应的生产经营与销售策略,注重对市场进行细分时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在对市场进行细分的过程中企业应该注重从消费者的角度与产品的角度以及市场的角度来进行相关的细分工作,首先,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来对经营战略进行研究与调整,详细的对市场结构进行研究注重对目标市场的建立与完善,不仅要生产出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还应该注重对消费者的消费倾向进行研究生产出消费者更需要的产品。其次,针对企业的产品,企业应该在注重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的同时注重对产品进行研究与创新,注重对消费者的反馈进行分析与研究,不断提升产品的质量。另外,企业还应该注重对销售市场的潜力进行开发,针对自身的资源状况来对一些尚未得到开放的市场设计出相应的经营战略,促进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与市场对接程度得到提升。

(二)企业应该注重实施品牌经济发展的战略

随着中国的市场的不断扩大与世界市场的接轨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为增强自身的市场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应该注重加强对品牌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企业生产的产品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企业只有不断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与产品质量才能够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提高自身的市场对接水平就必须要注重强化品牌意识对产品的品牌进行研究,改变单一的品牌发展模式注重实施方式的多样化。企业在实施品牌经济发展战略时还应该注重品牌的创新,在提高产品的质量的同时还应该加大对产品的设计开发力度,加强企业的产品研究队伍的建设,在进行产品的设计时注重融合时尚的元素,注重及时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打造知名品牌,企业还应注重对产品的生产工艺进行有效的改进与提升,对原有的生产工艺进行突破与创新,加强对企业的生产设备的改与先进的设备的引进,有效提升企业产品生产的效率与质量。加大宣传力度是提升企业的品牌效应的有效措施,企业应该注重提高对宣传的资金投入,注重扩大宣传的范围,使企业的影响力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注重对市场的多元化的策略进行研究

为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对接水平,企业应该注重对市场的状况进行深入的研究,有效提升企业的市场多元化的程度,企业市场多元化程度的提升有助于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提升,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市场为导向来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独断对自身的产品的数量与质量进行完善,在市场竞争中掌握主动权,在提升自身的产品的质量的同时注重扩大产品销售的范围,企业不仅着眼于国内市场还应该注重将产品的销售市场世界范围内扩大,打造世界知名品牌的同时提升企业产品的影响力。企业在对产品进行生产时不仅要注重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提升还应该加强对产品的种类的有效的开发,扩大企业的产品经营范围,企业的市场经营范围逐步的扩大,市场多元化的目标也能够顺利得到实现。企业在开展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应该注重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与企业发展的阶段特点来进行对市场销售策略的研究,在进行相关的研究工作时还应该注重加强对市场多元化的策略制定详细的计划,注重对市场上的大部分企业的营销策略进行研究总结出适合自身发展的策略与规划,企业还应该加强对市场营销预算的管理种猪对企业的经费进行全面的管理,加强对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企业的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该注重抓住市场对接的发展机遇注重结合自身的发展特点来进行自身发展的规划与研究,充分认清企业与市场的关系,加强对目标市场的选择,加强对实现市场的多元化的策略与市场细化策略进行研究,不仅要重视企业自身的经营与发展状况与产品的质量与生产状况,还应该注重对消费群体进行有效的研究,生产出适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企业应该注重对自身的产品实施品牌化的战略加大对产品的宣传力度不断提升产品的知名度,促使企业做好市场对接的工作,有效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黄传峰,张正堂,吕涛,高伟.产业间竞争的内涵、特征及其理论依据[J].工业技术经济.2013(08).

加强市场研究篇8

关键词:非标准审计意见;市场反应;差异性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6-0193-01

1 研究假设的提出

我国审计准则将非标准审计意见分为:无保留加强调事项的审计意见、保留审计意见、否定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本文主要研究三类常见的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1)在年报公布日前后较短时窗内,无保留加强调意见与保留意见的市场反应存在差异,且保留意见的市场负向反应要比无保留加强调意见更加强烈。

(2)在年报公布日前后较短时窗内,无保留加强调审计意见与无法表示意见的市场反应存在差异,且无法表示意见的市场负向反应要比无保留加强调意见更加强烈。

(3)在年报公布日前后较短时窗内,保留意见与无法表示意见的市场反应存在差异,无法表示意见的市场负向反应比保留意见更加强烈。

2 研究设计

2.1 事件研究设计

依据事件研究法,将样本公司财务报告披露日前后某个特定研究窗口内累计平均超额收益率(CAR)作为信息含量的表征指标, 通过对这个指标偏离的程度来判断不同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的差异。计算过程如下:

(1)计算每只股票的每日超额收益率ARit=Rit-Rmt。其中,Rit为股票i在t日的收益率,Rmt为t日的市场报酬率。

Rit=(Pit-Pi(t-1))/Pi(t-1)。其中,Pit为股票i在t日的收盘价,Pi(t-1)为股票i在t-1日的收盘价。

Rmt=(Indext-Index(t-1))/Index(t-1)。其中,Indext为t日上证综指或深证成指指数的收盘价,Index(t-1)为t-1日上证综指或深证成指指数的收盘价。

(2)计算样本股票每日的平均超额收益率AAR。AARt=1n∑nt-1ARit。其中,n为样本量。

(3)计算样本在窗口期(b,e)间累计超额收益率CAR。CAR=∑et=bAARt

2.2 回归模型设计

CAR=β0+β1×TYPE+β2×SIZE+β3×ΔEPS+β4×ST+ξ

相关的变量定义和解释见表1:

3 实证分析

3.1 事件研究结果

我们统计了2002-2004年间被出具了非标准审计意见的我国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并得出以下结论:

图1则清楚的说明了不同类别的审计意见的市场反应趋势,无保留加强调的CAR一直大于保留意见的CAR,无保留加强调和保留意见的CAR要更加显著的大于无法表示意见的CAR。在审计意见后的1到3天,各种审计意见的CAR有明显的下降。其中,市场对无法表示意见的反应要比其它两种审计意见的负向反应要更加激烈,这说明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识别不同类别的非标准审计意见。

表3是将三类非标准审计意见的均值分别做两样本检验,观察不同类别的审计意见的累计超额收益(CAR)在特定的窗口期内是否存在显著的差异。经过检验发现,无保留加强调审计意见和保留意见的市场反应要明显好于无法表示审计意见,只有个别窗口期未能通过检验,而其它窗口期均在较高的置信水平通过检验,证明市场反应的差别在统计上是显著的。但另一方面,虽然无保留加强调意见的市场反应要好于保留意见,但是只是在(-5,5)、窗口通过了T检验,证明市场并不能很好的区分这两类信息。

图1、表2的结果初步证明了假设2和假设3成立,但表2的结果拒绝了假设1。但是,这可能只是一种假象,市场可能是基于其它的原因做出负面的反应,如公司的业绩披露、公司的规模等因素都可能促使市场做出反应,最终的结论还依赖于回归分析的结果。

3.2 回归分析

表3是对无保留加强调和保留意见的CAR的回归结果。自变量TYPE为负,与预期的符号一致,但是仅有两个研究窗口的回归系数显著,说明市场没有很好的区分无保留加强调和保留意见,从而假设1不能成立。这一结论与宋常(2005)和郭志勇等(2008)的结论一致。

表4是对无保留加强调和无法表示意见的CAR的回归结果。自变量TYPE为负,与预期的符号一致。除了窗口(-1,1),在其它研究窗内,TYPE的回归系数均以较高的置信水平通过了检验,这说明无法表示意见的市场表现可以区分无保留加强调和保留意见,且无法表示意见的市场反应要比无保留加强调审计意见更加强烈,从而假设2成立。

表5是对保留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的CAR的回归结果。自变量TYPE为负,与预期的符号一致。除了(-1,1),在其它研究窗内,TYPE的回归系数均以较高的置信水平通过了检验,这说明市场可以区分保留意见和无法表示意见,且无法表示意见的市场负向反应比保留意见更加强烈,从而假设3成立。

参考文献

[1]陈梅花.股票市场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研究:来自1995-1999上市公司年报的实证证据――2002.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J],2002,(3):62-82.

[2]侯国民,恽碧琰,宋常.上市公司连续披露的非标审计意见信息含量研究[J].审计研究,2007,(4):48-59.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