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8篇

时间:2023-09-24 10:36:27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篇1

4月17日,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北京一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北京经济2013年开局数据平稳向好,宏观经济“稳中求进”目标初步实现,但后续稳增长仍有较大压力。

基本面稳定良好。纵观北京一季度主要经济领域数据,出现普遍好与上年同期情况,说明北京经济的基本面稳定向好。一是经济增速温和回升表明经济发展平稳向好。初步核算,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101.2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9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提高0.2个百分点,并高于全国一季度7.7%的增长速度。二是社会就业形势稳定表明经济增长质量较高。一季度,全市新增的法人单位就业人员为46.4万人,同比增长5.2%,97%的新增就业岗位由第三产业创造。其中,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金融业这五个行业新增就业岗位占70%以上。第三产业的稳步发展对北京经济、社会的整体稳定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三是微观领域持续改善表明宏观经济基础稳定。1到2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增长23.2%,已连续实现三个季度的持续回升,同时,服务业企业的利润增长实现了连续四个季度的持续回升。企业利润实实在在的回升是支持宏观经济温和回升的重要基础。

求进实实在在。一季度经济数据普遍向好,个别领域出现下降趋势,这恰恰说明经济发展的质量有所提升。一是重点产业支撑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一季度北京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1%,增速同比提高4.6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电子工业等行业的带动作用功不可没,对工业贡献率超过八成。另外,金融业,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科研技术服务业等服务业中的重点行业也持续向好。二是政策预期令房地产需求提前释放。一季度商品房及其中的商品住宅销售面积都实现了80%以上的高增长,究其原因,去年同期基数较低为其一;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的销量回升态势仍在继续为其二;“国五条”出台令市场预期发生变化,需求提前释放为其三。三是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一季度,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分别增长21.7%和11.8%;服务性消费支出占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接近三成;通信器材、金银珠宝等享受型商品对消费品市场零售额的贡献率达50%以上。这些均表明消费结构升级仍在继续。另需注意的是,虽然餐饮等行业收入受中央“八项规定”影响出现降势,但因其在整体经济中所占份额很少,故不会撼动经济基础。

未来仍需谨慎。正如北京市统计局局长王文杰所言:“一季度北京经济开局平稳,质量有所提升,但未来压力较大。”在一季度经济数据有升有降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北京经济稳定良好的基本面、回升向好的新迹象,以及政府调控对整体经济走向发挥的引导作用,同时更应该意识到未来经济增长的压力。下一阶段,在国内外整体经济形势仍不明朗的情况下,北京经济增长仍面临诸多困难,可以说是回升基础不稳、动力不足,延续回升态势较为困难。目前,北京经济正处于上行动力和下行压力焦灼之时,但上行动力略微大于下行压力,因此企稳回升预期有望,但未来仍需审慎观察。我们需要持续关注宏观与微观、社会与民生各方面的变化,特别是密切关注以下情况:政策和市场需求对经济增长走势的影响,收入与物价的变动关系,消费、房地产、旅游、出口等市场存在的不确定性,企业生产经营的压力,人口和环境的压力等。

未来,北京要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各项决策部署,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进各项工作,努力保持总体经济的平稳运行。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篇2

在国家经济形势向好的带动下,三季度我市经济呈现出“转中趋稳、稳中有进”的良好运行态势,结构调整不断深入,市场信心有所增强。1-3季度我市GDP同比增速达到7.7%,遏制了二季度经济增速回落的苗头,与上半年增速持平,延续了2012年以来的趋稳运行态势,并为四季度经济的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结构优化中需求动力逐步恢复

投资需求实现以进促稳。在产业投资恢复、民间投资加速以及体现城市发展理念的重大项目加速的带动下,我市投资延续了5月以来的逐月回升的发展势头,1-3季度我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81.3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2%。

投资结构持续改善,对稳定投资增长的作用更加突出。支撑城市发展基础的重大项目明显加速,机场、轨道交通等提升城市承载能力的项目,园林绿化、污染防治等落实清洁空气行动计划的项目,以及推动深度城镇化的项目、加大保障房建设等改善民生的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体现投资活力的民间投资比重进一步提升,1-3季度我市民间投资实现17.3%的较快增长,带动全社会投资比重提升至34.3%,同比提高2.7个百分点。体现工业转型升级的工业改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实现双位数快速增长,1-7月投资增速分别达到10%和57.5%,改建和技改投资占全市工业投资比重为14.7%,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

消费转型升带动消费实现缓中趋稳。随着促消费政策的不断显效以及中央作风整改影响因素的逐步消化,三季度我市消费延续了年初的缓中趋稳发展态势,1-3季度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073.3亿元,同比增长8.6%。

从结构来看。促消费政策推动下的消费转型升级正在成为稳定消费的重要力量。一是大力促进信息消费政策将会逐步落地,我市智能终端、信息服务等消费实现快速发展。前三季度电子出版物类、家用电器类和通讯器材类三大类商品增幅较高,分别为46.4%、30.3%和30%。二是科学统筹文化资源的各项政策及发放文惠卡等文化惠民、便民措施的受众面将更加宽广,文化消费保持较快增长。三是在餐饮企业降低税负、高端餐饮向大众化转型加速等有利因素带动下,餐饮消费呈现降幅收窄的发展态势,1-3季度餐饮消费降幅收窄至-4.6%,并带动吃类商品消费同比增速由二季度的-0.1%上升至2.1%。

合理产业结构调整节奏下

实现稳定增长

近年来我市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出由生产领域向服务领域平稳有序的发展特征。前期布局的工业项目所积蓄的增长动能集中释放,进一步强化了我市产业稳定增长的基础,为我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全面展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也为合理把握调整节奏创造了有利条件。

今年以来我市产业结构调整沿着广度深度梯次展开的格局将更加明晰。前三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服务业中除房地产业外,重点产业增加值增速均出现不同幅度提升。具体来看,一是工业调整将更加深入,延续了年内的稳中趋缓发展趋势。前三季度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在压减燃煤等环境治理工程带动下,加速向优质产能替代落后产能的方向发展,前三季度增加值增长6.5%;电子信息领域中的京东方、中芯国际等优质企业通过产品线升级积蓄增长势能,PC制造业和通信设备制造业延续减速调整的发展态势,前三季度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增速为14.5%。二是交通运输、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流通服务业在健全流通体系、完善流通服务以及国内经济形势改善的共同带动下得到进一步恢复,调整下行的压力显著减弱。1-3季度三大行业增加值增速分别较上半年提高了0.9、0.3、0.8个百分点。三是房地产调控政策下房地产业呈现下行态势,前三季度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速为8.7%,较上半年大幅回落了4.4个百分点。

物价走势呈现分化背离现象

在国内货币流动性相对宽松、工资等成本压力较大等作用下,居民消费价格保持温和上涨态势。1-3季度北京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3.3%,涨幅较上半年收窄了0.2个百分点。

受国内产能过剩、供过于求等因素影响,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2.3%,已连续保持了16个月的下跌状态。但三季度以来,受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上涨、国内市场预期向好、需求有所回升等因素的影响,PPI降幅有所收窄,9月份PPI环比回正。商品房价格继续较快上涨。三季度商品房价格指数延续了前期的较快上涨势头,新建商品住宅同比上涨20.6%,二手住宅同比上涨17.8%。总体来看,物价水平仍然呈现分化背离特征,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工业品价格下跌,房价大幅度上涨。

四季度经济仍将保持稳定增长

展望四季度,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国家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态势,将有助于提振市场信心。与此同时,我市提前布局的经济增长点将逐步显效,一批大项目也会加速推进,四季度我市经济有望延续三季度稳定增长的运行态势,预计全年经济增长7.6%以上。

企业景气预示产业将实现稳定增长。根据三季度统计局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我市经济稳定运行中积极信号略有增强。一是体现企业家未来预期的企业家信心指数由降转升,体现当前状况的企业景气指数连续2个季度呈现向好趋势。其中,生产总量指数、产品订货指数盈利变化指数均出现小幅回升,分别反映出供给状况、需求状况和反映盈利状况的改善,表明企业经营状况进一步恢复。二是行业企稳面进一步扩大。抽样调查的重点行业中,除工业外,交通、运输、批零、信息、房地产景气指数均出现不同幅度回升。

需求动力将在增量带动下保持稳定增长。消费方面,今年北京新的消费增长点在四季度将陆续涌现,老佛爷百货、密云古北水镇等商业、旅游设施陆续开业,家具以旧换新、首届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等活动的开展将进一步显效,四季度消费动力有望保持稳定。投资方面,四季度将进一步加快北京新机场、京台高速、京沈客专、丰台火车站等重大项目实施步伐,建成丰台河西、大兴黄村等再生水厂,开工建设北辛安路、安宁庄东路等一批城市道路及8号线三期等轨道交通项目。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篇3

2010年是极不寻常的一年。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农产品价格异常波动,尤其是特大干旱、低温寒潮、严重洪涝等自然灾害多发频发重发,给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带来极大困难。面对复杂形势和严峻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要求,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工作目标,立足全年抗灾夺丰收,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超出预期的好成绩,实现粮食连续第7年增产,“菜篮子”产品稳定发展,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动物疫情形势总体平稳,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较高水平,同时农村其他各业协调发展,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好势头,实现了中央要求的“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确保农民收入不徘徊、确保农村发展好势头不逆转”,为满足国内需求、管理好通胀预期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一五”是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增收最多的5年,创造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十一五”期间,农业农村经济发生了许多显著变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农民收入大幅提高: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迈上新台阶:农村改革和农业对外开放迈出新步伐。这5年,中央高度重视农业,全社会关心支持农业,农业基础地位显著加强;强农惠农政策体系加快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大幅增加,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科技进步明显加快,农机装备跨越发展,农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农村改革不断深化,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农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

韩长赋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十二五”现代农业发展。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协调发展。“十二五”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把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作为主线,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为首要目标,把促进农民持续较快增收作为中心目标,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强化政策、科技、装备、人才、体制支撑,力争通过5年的努力,使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明显进展。主要目标是: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6亿亩以上,粮食生产能力在1万亿斤水平上稳步提升;棉花、油料、糖料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充足、质量安全。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农村富余劳动力加快转移。农业产业体系更加完善,产业结构更加合理,区域布局进一步优化。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农机装备水平大幅提升,设施农业规模大幅增加。农业生产经营组织方式不断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提高。农业生态环境逐步改善。

韩长赋强调,加快建设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必须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要把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局,作为“十二五”时期建设现代农业的重大举措,重点加强粮食产区建设、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大城市郊区农业区建设、东部沿海农业区建设、农垦经济区建设、草原生态经济区建设。谋划和实施一批现代农业发展重大工程,如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新一轮“菜篮子”建设、现代种业、渔政渔港、新型农民培养、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农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等现代农业发展重大工程。积极完善发展现代农业的重大政策,继续增加农业投入、增加农民补贴、完善农业补偿机制、完善农产品调控政策、完善农村改革政策。

韩长赋指出,明年是建党90周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做好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明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宏观经济回升向好的势头进一步明朗,中央强农惠农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各地各部门重视农业、支持农业的氛围更加浓厚。同时也要看到,明年工作面临的困难更多、起点更高、任务更重、难度更大。粮食生产稳定发展难度加大,保持农产品总量与结构平衡难度加大,保持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的难度加大,农民持续较快增收难度加大。此外,保障明年农产品质量安全、做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难度也很大。对明年形势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要充分认识,在思想上不能有丝毫的麻痹,在态度上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在工作上不能有须臾的放松。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篇4

【关键词】经济 产业结构 资源环境 消费

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积极作用下,我国经济遏制了急剧下滑的势头,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我国经济的稳定回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投资呈高速增长趋势的同时我国的消费也在稳步提高;工业生产不断加快,产业结构有了一定的调整;物价下降势头得到遏制,价格环比水平开始上涨表明扩内需一揽子政策已经消除了通货紧缩;我国宏观经济下滑势头得到遏制并形成企稳回升态势,全年GDP增长8.7%,保8%的目标已经实现。

作者认为,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有以下几个趋势:

第一,产业结构将逐步改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已越来越严重:经济增长动力不足,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消费低迷;农业的劳动力就业数量庞大,40%—50%的劳动力数量只创造国民生产总值的10%,服务业创造的产值比发展中国家的平均值还要低;产业结构不均衡,制造业发展比重过大;地区结构、城乡结构失衡。现在只有调整我国的产业结构,我国经济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经济增长效率才会更高,经济才会又快又好地高速发展。

09年12月上旬我国召开的中央经济会议上,更是突出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迫切性和重要性。祝宝良表示:“中央提出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的基础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未来的政策着力点将从总量增长转向效益和质量提高与结构改善上,支出结构也将更多投向完善消费刺激政策、支持技术进步和稳定外需等方面。”

2010年,我国第一次产业的比重将有较大幅度下降,第二次产业比重继续上升,第三次产业的比重有所增长。第一、二、三次产业比重的分配将逐渐趋于合理。

我国作为一个后起的发展中国家,需要在很短的时间走完工业化发达国家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工业化过程,必然在各个发展阶段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重叠,阶段性特性不明显,因而要求制定的产业政策要更具有灵活性、准确性和层次性。

第二,经济发展更注重资源和环境

目前我国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的压力越来越大。尽管我国许多种类的自然资源储量巨大,但人均水平很低,许多指标远低于世界平均值。而且许多新探明的储量由于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所限而不能为我所用,自然资源的相对稀缺会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

生态环境的变化总体趋于稳定、有所改善,根据我国发改委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为——2009年度报告》,我国在1990年至2005年间,单位GDP能耗已经下降了47%。预计2010年底有望完成“十一五”期间单位GDP能耗降低20%的约束性指标。2010年间,工业的污染强度会有所下降,并产生加速缩减“三废”排放总量的效应,但仍将无法抵销工业快速增长造成的“三废”排放总量的增长。植树造林、荒山绿化、水土保持、沙化治理等随着技术进步和制度安排取得进展而出现良性发展,保持稳定乃至有所改善的生态系统越来越多,但总体生态环境的改善仍任重道远。尽管城市的环境污染的相对强度将缓慢下降,但现有的由农村发育起来的新建城镇的环境污染强度将逐渐提高,而且将出现污染源产业或企业向农村转移的趋势。从地域上看,中西部地区的污染增长率将会大大高于东部地区。

第三,技术进步,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初步现代化

经济增长应更多地依赖于科技进步,改变过去粗放经营、浪费资源的生产模式。

现在我国已建立起门类齐全、完整的工业体系,科技进步将成为推动其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因素。随着“863”计划、火炬计划、星火计划、金桥工程等高新技术发展与扩散以及不断地加强和完善,为提高中国工业整体技术水平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积极引进国外大量的先进技术和设备,大大缩短了中国各领域技术装备与世界水平的差距。与此同时,国内在消化利用引进技术设备的基础上,独立开发与研究能力将大大提高,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将形成一个具有自己民族特色、完整的先进技术体系。

技术进步应成为这一时期经济发展的基本依托。

技术进步需要投入,技术水平的提高总是离不开资本投入的增长,因此重视技术进步就必须增加投入。鉴于我国目前财力物力相对有限,在此问题上可采取“抓住重点,加快改革”的方针,即在有限的高新技术领域内采取重点突破的战略,对于大范围的产业技术进步,则应通过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依靠市场竞争来加快其步伐。另一方面,在引导技术进步,规范企业行为上,可采取“适度干预,赏罚结合”的政策,通过制定各种有时效性的产业政策,促使企业走集约化道路,实现规模经济效益,有效利用稀缺资源,并通过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对低水平的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企业和组织实行惩罚,迫使其重视技术进步

第四,扩内需,促进居民消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0年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我国居民的消费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食品费用比重下降趋势会更明显,恩格尔系数可能下降到40%左右;随着城市居民的住房消费体制由供给、半供给型转变为市场型,城乡居民特别是城镇居民的住房费用占支出比重将有较大幅度的上升,2010年可达到20%左右。医疗费用占支出比重也会随着现代体制的改革而有所上升;文化消费比重将会逐步上升,随着市场机制的完善和人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用于培训、书刊、声像、戏剧、旅游、娱乐等文化教育方面的时间和费用必然越来越多,其消费比重自然会有所上升。

第五,投资仍将保持较大规模

就业压力和改善现状的迫切愿望,形成了高涨的投资热情;房地产、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产业规模扩大以及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等变化,为投资提供了广阔空间;巨大的国民总储蓄和国外投资,为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目前我国经济增长动力主要还是依靠投资拉动,政府投资增速比民间投资增速要快得多。实现经济明显复苏的关键还是要带动民间的投资,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我国民间投资2010年有望进一步回升。

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势头良好,但仍需注意几个问题

2010年,我国内需强劲恢复、货币信贷高增长,以及资源、能源价格体制进一步改革,都将形成重新推高物价的动能,但也存在一些抑制通胀的因素;当前,对房地产“泡沫化”的担忧与日俱增。房价上涨较快,投资、投机往往大于消费,虚拟资产的特征就会明显突出;全面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存在较大困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市场机制,加快提升技术进步贡献率。

参考文献

[1] 半月谈.2009年24期.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2010年政策六大指向.

[2] 祝宝良.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篇5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区域扶持政策后,由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带动、区内市场机制逐步建立、区域发展政策不断加强,内蒙古经济开始进入增长型周期阶段,增长波动幅度相对降低,周期长度逐渐拉长,经济周期波动总体上摆脱了相对不稳定局面,转向“中高位-平缓”的较稳定状态,突出表现为经济增长力和稳定性显著增强。面对这种经济相对稳定性增长,以便其有方向、有目标、有指导地巩固和发展经济持续稳定增长,本文从优化需求结构、升级产业结构、加快对内对外开放三方面提出相应具体对策建议。

1加快优化需求结构

进入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的快速发展主要还是得益于投资拉动,但随着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增长空间逐步缩小,潜在财政金融风险不断增加,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在继续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作用同时,大力促进消费和外贸增长,改变经济增长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这是保持经济平稳增长的根本路径。

一方面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内蒙古是欠发达地区,发展不足仍然是当前和今后较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未来一段时间投资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但在继续保持投资规模稳定增长的同时,要更加注重投资结构的调整,提高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我们要加强项目储备,增强投资可持续增长后劲;激活民间投资,增强投资活力。另一方面扩大消费需求。从长远考虑,要把消费放在更加重要的地位。一是要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提高消费能力。要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实现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二是要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改善消费预期。要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居民后顾之忧,为提升居民消费预期提供制度保障。三是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优化消费环境。优化城市综合超市、批发市场等商业网点结构和布局,支持便利店、中小超市等社区商业发展。鼓励和支持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向农村牧区延伸。四是加快发展新型消费业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要加强旅游、文化、体育、信息、养老等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旅游、文化、体育、信息、养老等新的消费热点,提高人民群众消费水平和质量。

2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内蒙古要努力构建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特别是重工能源带动向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为经济增长保持相对稳定奠定产业基础。

首先,推进农牧业现代化。调整优化农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现代农牧业,打造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一是大力发展节水型农业和建设性畜牧业,提高粮食、肉类、乳类等主要农畜产品产量,不断增强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加快发展设施农业和标准化养殖,优化农牧业布局,合理规划、重点建设一批优势农畜产品基地和产业带。三是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做大做强农畜产品加工和流通企业,提升农牧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水平。四是积极推动农畜产品品牌化经营,建立和完善与国际接轨的农畜产品标准体系、生产技术体系和监督管理体系,培育农牧业龙头企业和各类专业合作组织。

其次,推动工业优化提升。目前内蒙古正处在工业化进程的重要阶段,调整优化工业结构,是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根本需要。一是加快推动资源型产业延伸升级。作为煤炭生产大区,要适度控制煤炭产量,在提高煤炭转化率上下功夫。抓住内蒙古被列为部级煤炭深加工示范基地的机遇,优化煤化工产业布局,推进煤化工项目升级示范。要突出抓好稀土钢生产、铝后加工、工程塑料和甲醇延伸加工等传统资源延伸加工项目。二是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抓紧制定非资源型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和配套政策,引导非资源型产业加快发展。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发展机械设备、汽车制造等装备制造业,形成一批新的支柱产业。三是推动工业经济集群化发展。立足内蒙古现有的区位条件、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在横向上加快资金、人才、产业、技术的区域集中程度和产业间的配套协作,在纵向上推动产业延伸,产业升级促进特色优势产业的集群化发展。

最后,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发展服务业是内蒙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点所在。突出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服务业:一是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依托煤炭、化工、农畜产品等资源产品优势和口岸优势,建设一批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和物流中心。二是积极发展旅游业,打造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提升草原、森林、沙漠、地质奇观等重点旅游景区水平,推出一批国内外驰名的黄金旅游线路和精品旅游景区。三是培育壮大金融业。做大做强地方金融机构,积极引进区外金融机构,进一步发展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服务,加强融资平台建设与管理。

3加快对内对外开放

内蒙古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对内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格局,对外打造我国向北开放的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经济带,进一步提高对内对外开放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篇6

一、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预计情况

二、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一)农业生产情况平稳,农村经济预期良好。

今年我区加大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今年以来,我区气候、地墒条件良好,小麦生长总体向好,夏粮有望获得好收成。畜牧业生产略有增长,一季度,全区猪、羊、家禽存栏量分别为3.8万头、3万只、72.4万只。肉类产量3835吨,同比增长9.6%;禽蛋产量2643吨,同比增长9.7%;奶类产量974.4吨,同比增长8.8%。

(二)工业生产稳步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回升。

(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四)假日经济效应明显,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五)对外贸易恢复性增长,实现了开门红。

(六)财税状况有所好转,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物价水平持续走高。

三、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全区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当前我区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一)工业企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作为区经济支柱的工业,增长的基础仍然不稳,企业增效的形势仍较严峻,提升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的压力依然较重。

二是工业企业能源供应严重不足。我区的企业(陶瓷、耐火材料等)均以清洁燃料——天然气为主,但目前,企业普遍存在天然气供应压力不足的情况,达不到窑炉供热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达不到要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此外,企业的生产经营还受到限电措施的影响,电价的上涨使企业的用电成本增长了2.3%。

(二)对外贸易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尚不明朗,外需市场总体仍较为低迷,我区外贸出口仍未摆脱下行局面。去年以来,全区外贸出口一直呈负增长,而且这种趋势年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西方国家经济是真正企稳复苏还是短暂回升,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危机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还在延续,随着竞争的加剧,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摩擦也日趋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会受到一定影响。

(三)财政收支压力较大。

受部分重点企业税收下滑、结构性减税免费、新增税源相对较少等因素影响,财政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保增长、扩内需、重民生等政策的出台,刚性支出大幅增加,财力缺口进一步加大。

(四)城乡居民增收压力大。

金融危机使我区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目前,全区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初期,在逐步恢复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城乡居民以及单位职工的收入缺少有力的增长因素,增收的压力依然很大。

四、经济运行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一)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确保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一是认真研究国家、省、市产业政策、投资重点,围绕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技术改造等方面搞好项目的策划;

二是做好项目的融资工作,深化银企合作,最大限度地增加信贷规模,放宽市场准入,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投资积极性,保障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三是优化项目建设环境,积极落实土地、资金、能评、环评及基础配套,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二)实施工业调整提升工程,巩固工业生产回升基础。

一是推进工业布局调整,大力实施我区的“一核二区三片”城乡产业布局规划,加快工业企业向“两区”搬迁步伐;

二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抓住国家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重大机遇,立足我区优势,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同时积极运用先进适用技术、先进工艺、先进装备提升我区传统产业的改造;

三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以多种形式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合,建立技术联盟,联合攻关,人才共用,成果共享。深入实施技术标准和品牌化战略,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

(三)积极促进服务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以围绕我区文化特色产业为中心,以打造“鲁中休闲文化名城”为指导,大力调活发展服务业。培植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商贸物流企业、文化创意企业、信息咨询企业,抓好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篇7

一、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经济形势

当前,国内外宏观环境正发生新的变化,世界经济进入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内、省内经济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逐步回升向好,但经济运行中新老矛盾相互交织,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一定要全面准确分析国内外宏观形势,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

第一,充分肯定成绩,进一步增强发展信心。去年是我省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作为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最早、冲击最大的省份之一,我们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继续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两创”总战略,全面落实“标本兼治、保稳促调”各项举措,齐心协力,共克时艰,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积极成效,呈现出经济稳步回升、社会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更难能可贵的是经济转型升级取得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经济持续回升建立在产业结构优化的基础上,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二是经济持续回升建立在创新能力增强的基础上,科技创新取得积极成效,专利申请和审批量都创历史新高。三是经济持续回升建立在生态环境改善的基础上,节能减排成效明显。四是经济持续回升建立在人民生活提高的基础上,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民生不断改善。五是经济持续回升建立在经济效益转好的基础上,财政收入和企业利润保持增长。六是经济持续回升建立在区域发展协调的基础上,欠发达地区和海岛地区加快发展,新农村建设力度加大。最为重要的是全省上下对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有了清醒和高度统一的认识,并且为之奋斗。我省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令人高兴的成果,首先来自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同时是与广大基层干部和企业家们的艰苦努力分不开的。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你们表示感谢和问候。

第二,牢牢把握机遇,进一步增强发展主动性。总体上说,今年我省的经济发展环境要好于去年,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明显增多。一是世界经济有望恢复性增长,主要经济体经济出现好转迹象,国外需求逐渐恢复。二是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加速发展,经济有望保持较快增长。三是国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发展的可持续性增强。这与我们近三年来所坚持的都是一致的。四是我省正处于人均GDP由6000美元向10000美元跨越的重要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经济发展潜力和空间还很大。五是进入后金融危机时代,我们面临新的发展机遇。这主要表现在:随着国外需求逐渐恢复和内需潜力不断释放,为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创造新的机遇,有利于企业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市场格局,提高市场占有率;随着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为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创造新的机遇,有利于我们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发展制高点;随着全球经济格局变化和我国综合实力提升,为企业“走出去”和“引进来”创造新的机遇,有利于我们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不断做强做大。

第三,清醒认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今年将是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在短期内难以消除,经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不可预料的因素较多,尤其是我省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素质性、体制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将有可能影响经济发展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这次金融危机带来了几个大调整,包括人们消费观念的大调整,发达国家发展观念的大调整如美国提出“再工业化”,产业结构的大调整等。这些都对我省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国际贸易争端和摩擦持续增多,外需和外贸环境不容乐观。二是结构调整难度加大,经济增长和资源约束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龙头企业引领和大项目带动力不够强。三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长乏力。四是企业生产经营压力依然较大,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际能源、原材料等大宗商品价格可能震荡走高,给企业带来成本上升的压力。五是就业压力持续增加,安全生产、社会稳定等方面也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艰巨。但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未变,机遇与挑战并存,而且机遇大于挑战。说一千道一万,人们任何时候都要衣食住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就看谁能抓住机遇,占领市场。

总的来说,我们既要坚定信心,积极进取,又要保持清醒头脑,不能盲目乐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和判断上来,始终做到坚定、清醒、有作为,以更大的努力和更扎实的工作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

二、切实做好调结构促发展的各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是进一步巩固经济回稳势头的关键之年。不久前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今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需要把握好的“六个坚持六个关系”的指导原则,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十方面的主要任务。我们一定要按照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的统一部署,全力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力求在调结构促发展上有新突破,在惠民生促和谐上有新成效。这里,我再强调5项重点工作。

第一,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优化产业结构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核心。要继续按照“稳定优化一产、主攻调整二产、提升扩展三产”的要求,加快建设现代产业体系。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各项政策,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切实抓好“11+1”重点行业规划落实,每个行业都要排出一批着力培育的重点产品、做大做强的龙头企业和规划建设的重大项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务求取得实质性进展。切实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结合我省基础条件和发展需求,确定一批行业领域加以重点培育。切实抓好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工作,扎实推进重点行业、产业集群和企业信息化建设。切实抓好21个块状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以区域品牌、自主创新提升产业集群。切实抓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重点做好已确定的146家工业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培育工作,同时组织实施中小企业成长计划,扶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大的要做强,小的要做精。中小企业是我省发家之本、优势所在,在我省一定要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要抓住中央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和相关政策措施保持相对稳定的机遇,抓住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机遇,抓住我省推进大平台大产业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的机遇,敢于进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和服务业,努力推进自身发展;要继续拉升“研发设计”和“品牌推广”这两端,提升品质和附加值。广大民营企业要注重观念转变,由过去发展中的“机会导向”转变为“战略导向”,不光搞短平快,更注重长远发展。积极做好现代物流等服务业10大重点行业发展规划,扎实推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服务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快重点服务企业发展和服务业品牌企业建设,努力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第二,着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是以增量优化带动存量提升、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要以开展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为契机,扎实做好“八个一批”重点工作,加快推进创新基地和科技城建设,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深入实施知识产权、标准化和品牌战略,加快质量强省和品牌强省建设。扎实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充分发挥企业在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中的主体作用。实施3年“万亿技改促提升”计划和技术改造“双千工程”,抓好“958”企业技术赶超计划落实,进一步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加快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在全省范围内培育若干个产学研合作示范区和产学研合作联盟,实施好12个重大科技专项。要继续充分发挥好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等研发中心和技术推广中心的作用。要积极应对技术贸易壁垒,鼓励支持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和参与标准制定。

第三,着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加强重大项目建设,既是促进有效投资、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增长的现实需要,又是增强发展后劲的长远之策。要确保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持续较快增长,及早编制实施2010年度全省重大建设项目行动计划、政府主导性投资项目计划等重点计划,加快铁路、公路、航道和电源电网等项目建设。积极申报各类国家专项资金,继续抓好扩大内需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编报衔接工作,努力争取国家对我省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要按照“招大、引强、选优”的要求,继续推出一批重大对外招商项目,开展一批重大引资活动,充分发挥民间资本充裕和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积极引导外资投向高新技术、服务业及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等领域。进一步做好与央企的对接工作,扩大合作领域,推动签约项目落地。要扎实推进大平台建设,充分发挥我省滩涂、低丘缓坡资源丰富的优势,在省级层面统筹做好大平台布局和规划,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全国战略意义的产业基地。在推进新的发展空间的同时,做好“腾笼换鸟”工作,继续“以亩产论英雄”,在老企业存量土地上形成更大的产出。我们还要扎实推进“两房”建设,切实把农村住房改造建设与中心镇培育、中心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第四,着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开拓市场是企业发展永恒的主题。要鼓励和支持企业巩固扩大国外市场,积极抢占国内市场,做实做牢省内市场。积极鼓励企业加强营销拓市场,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专业市场到境外设立营销总部、专业市场等,加快全国浙商营销网络建设,实施“百场展会拓市场”工程,推进“浙江名品进名店”,建立“浙江产品展示中心”。积极鼓励企业加强创新拓市场,大力开发新产品,推广电子商务,扶助阿里巴巴等一批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注重品牌建设,不断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积极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市场,到境外建立经贸合作区和生产基地,带动相关产品出口。积极完善政策支持企业拓市场,用好国家扩大内需的相关政策,继续做好家电、农机、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开拓农村市场。加大政府采购支持力度,协调和推荐浙江产品进入部级重点工程采购招标目录。

第五,着力加强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要着眼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继续实施好十大节能工程,推广应用一批节能新产品、新技术,推进实施一批节能降耗重点项目,力争超额完成国家“十一五”节能降耗20%的约束性目标任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培育一批工业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积极推进清洁生产,积极创建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加快新能源推广应用步伐,全面实施新能源推广应用“六个一百加一个基地”计划,重点实施一批光伏屋顶发电项目和两个新能源示范基地建设。组织实施《浙江省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全力做好环境保护相关工作,全面完成“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目标任务。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和集约利用,深入推动节水、节材等工作,着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三、努力营造调结构促发展的良好环境

做好今年经济工作任务十分繁重,特别是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能否取得更大的成效,是对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以及广大企业的重大考验。全省上下一定要振奋精神,齐心协力,开拓创新,扎扎实实把各项工作做好。

第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对经济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密切观察分析宏观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及时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当前,我省正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善始善终抓好学习实践活动,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健康发展作为检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的重要内容,不断巩固扩大成果。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和调查研究,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要建立健全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考核评价制度,确保各项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第二,转变作风,优化服务。要继续把帮扶企业作为各级政府转变职能、强化服务的重要工作来抓,深化“服务企业、服务基层”工作。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搭建服务平台,畅通服务渠道,完善服务机制,及时帮助基层和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积极推进以减少审批部门、审批事项、审批环节和审批时间为主要内容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规范行政行为,提高行政效能。

工业经济稳步提升篇8

一、我区全年经济运行呈现第一季度触底回升、第二季度逐步回稳态势,预计第三季度平稳上行,全年增速将超过预期目标

综合判断我区的经济运行态势,需要关注的基本面首先是在全国经济运行形势下显现出的我区特征,其次是适应我区产业结构的外部市场需求变动趋势,再次是我区的煤电运等先行产业发展情况。对于短期经济运行分析而言,其中GDP是最综合最重要的判断依据,但由于CDP仅有季度核算数据。考虑到农牧业和服务业波动较小,因此衡量经济运行变化更要看工业生产及相关重要产品的变动情况,以及其他一些相关指标的波动。

(一)从GDP运行走势看,目前我区经济运行已进入回稳轨道,全年增长将超过预期目标

去年上半年我区GDP增长18.3%,第三季度增长19.3%,第四季度增速下滑到13.3%,今年第一季度回升到15.8%,第二季度进一步提高到17%。在经历了去年第四季度的经济运行低谷后,我区经济增长实现了v型反转,上半年增速虽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但高出全国平均水平9.9个百分点,处于较快增长区间且好于预期水平。

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态势逐步企稳回升,出口出现好转,第二季度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1%。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1-4月份宏观经济景气指数预警分析报告显示。先行指数自去年12月以来已连续5个月回升,表明经济增长稳定上行趋势;一致指数已连续2个月出现回升,显示了企稳回升态势进一步增强。另外,全国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第二季度全国企业景气指数为115.9,比第一季度回升10.3点,西部地区企业景气指数比第一季度提高9.5点。

由于我区经济增长与全国有着相当的一致性,尤其是去年以来,生产总值季度增速与全国走势基本相同。今年以来,我区金融机构各项贷款增势强劲,投资新开工项目开工率超过50%,工业生产、就业、收入分配、需求等一致指标情况总体好于全国。下半年随着全国企稳向好形势的不断巩固和发展,我区主要经济指标将呈现进一步回升态势。可以确认,目前我区经济已经回稳,下半年不会出现大的起落。由此判断,我区第三季度生产总值增长将达到17.5%。预计全年增长17.2%。实现生产总值9090亿元左右。

(二)从工业生产走势看,工业经济在经历了去年下半年的大幅度下滑后,今年2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探底回升

今年1到6月份,我区工业增加值当月增速分别为12.4%、24.3%、19%、19.8%、20%和18.4%,总体呈探底后逐步回升势头,但3月和6月增速出现波动。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1842.41亿元,同比增长18.6%,较一季度增速回落0.6个百分点。工业运行走势表明。当前工业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还存在下行的压力。预计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在20%左右。

(三)从主要工业产品看,总体生产情况平稳

1-6月份,全区12种重点工业产品中,预计产量正增长的有8种,负增长的有3种,1种持平。其中原煤、钢材、电解铝、载货汽车、水泥增速分别为27.5%、28.6%、21.1%、14.5%、41.6%发电量、乳制品增速则分别为-4.7%和-4.2%。

一是原煤产销形势较好。原煤日产量今年以来从底部波动上升,6月份日产量达到了194万吨的历史最高水平,上半年全区原煤产量达到2.86亿吨,同比增长27.48%,产量继续保持全国首位。6月份,原煤售价由平稳转为小幅上扬,全区煤炭主产地动力煤坑口平均价格为270元/吨,焦炭市场价格环比呈上升趋势,目前区内二级冶金焦市场售价1400元/吨左右。原煤外送能力进一步提高,外送比例逐步扩大。1-5月份,自治区送出煤炭14562万吨,占全区销售煤炭总量高达65%。较1-4月累计提高11个百分点。随着下半年夏季和冬季用电用煤高峰期的到来,预计煤炭总需求将比上半年加快增长,将有力地支撑工业增长。

二是全区发电量降幅逐渐收窄,货运量稳步回升。1-5月份,全区累计发电量同比下降5.6%,1-6月份下降4.7%,降幅减少0.9个百分点。内蒙古电网用电负荷从去年11月份的681万千瓦增至今年6月份的963.3万千瓦:全社会用电量从去年11月份的72.6亿千瓦小时增至今年6月份的104亿千瓦小时。日发电量稳中有升,6月份达6.27亿千瓦小时。超过去年最高水平。鉴于国家6月份发电量增长4.7%(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同时负荷同比增幅和用电量同比增幅之间差距的缩小,由此判断我区电力工业下半年情况也将由“负”转“正”。铁路货运情况也在逐步回暖,由最低水平的2月份3886.7万吨。增加到6月份的4104.8万吨。

三是钢材产量回升较快。与其他工业产品相比,去年年底钢材产量跌幅不深,今年以来反弹力度较大。月度增速和日产量近几个月来屡创新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市场需求的上升,国际钢材价格正触底回升,而国内4万亿元投资带来的内需拉动明显超过市场预期。5月份。建筑钢材、普通板材全区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吨3612.36元、4408.58元,与4月份价格相比分别上涨2.08%、2.07%。预计下半年国内钢材价格整体走势将好于上半年,进而保证我区钢材生产的平稳较快增长。

(四)从需求情况看,有效需求向实体经济传递

一是投资拉动特征明显。1-6月份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953.73亿元,同比增长41.1%,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65%;工业、农林牧渔、服务业重点行业投资全面提速,这是近年来所少见的。从全年看,增强投资者信心的有利因素较多,但制约投资增长的因素也较多,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和持续增长依然面临较大压力。二是将短期刺激消费政策与调动中长期积极因素相结合,传统消费业平稳快速增长,住房、汽车消费热点重新升温。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41.9%。其中。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80%的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了18.8%和21.5%:占消费比重14%的石油及制品类消费增长了15.7%:商品房销售额增长45.6%。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长40.7%。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0%左右。

二、尽管目前经济运行中的利好因素在不断增多。经济平稳上升的迹象更加明显。但一味追求数量增长、忽视质量效益和结构调整的现象也进一步显现。我区经济持续平稳增长还存在不少障碍

(一)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

从国内的情况看。当前的经济回升基础主要是库存调整短周期的反弹,并不等同于趋势性经济复苏。经济复苏的物质基础是企业开始新一轮大规模固定设备更新投资,其前提条件是产能利用率恢复到正常水平。下一阶段,我国经济在进一步消化库存的同时,将面临消化过剩产能的严峻挑战。世界经济低迷和全球性产能过剩将使我国“去产能化”过程任重道远。

从我区的情况看,尽管目前经济取得了较快发展,但未来增长的基础尚不稳固,尚存在着企业经济效益下滑严重、不同地区间和产业间发展不均衡以及居民收入和就业压力等一系列问题。长期以来存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也将随着市场的波动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下一阶段必须更加重视将保增长与调结构相结合,实现“调结构、促转型、增后劲”,以理顺要素价格体系为主要手段推进结构调整,坚决淘汰落后产能,为先进生产力腾出投资空间。下半年要适当弱化追求增长方面的政策刺激力度,将工作重点放在落实和完善已出台的政策上。培育带动新一轮经济复苏的新增长点。要按照国家钢铁、纺织、物流等工业行业振兴规划的要求。积极发展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强势产业和大企业的辐射带动效应,避免陷入“资源诅咒”。

(二)企业利润下滑严重。税收增长不平衡

今年以来,我区工业产品销售率呈下降趋势,企业利润下滑较为严重。今年5月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4%,同比下降4.1个百分点,是2008年以来单月的最低水平。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13.2%: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1.6倍。盈利主要集中在煤炭生产、食品加工和燃气热力供应,三个行业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额的78%,而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和化工等行业亏损占全区亏损额的80%。需求相对不足。去年以来我区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同比持续下降,导致了工业企业存货跌价损失巨大。企业利润的下降导致了税收收入的增长不平衡。1-5月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比重由上年的77%下降到66%,下降了11个百分点。此外,财政收入增长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不同程度反映了企业效益和不同盟市间的差异化。1-6月份,鄂尔多斯对全区财政收入增长的贡献率高达43.6%,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两个盟市负增长。这两个盟市占全区财政收入的比重仅为4.4%。

下半年要围绕企业提升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尽快提高重要资源型产品资源税税率和矿产资源补偿费标准,在全面实现资源有偿使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要加大对企业的财政税费支持力度,建立工业经济运行调节专项资金,对关系民生、产品有市场、信用良好、流动资金困难的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要积极探索构建新型的富有地方特色的金融服务体系,促进地方中小企业发展,提升工业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高社会就业水平。

(三)就业压力依然较大

去年年底到今年年初,我区停产企业达到了高峰。相应企业就业空间缩小。上半年随着经济在波动中回稳,停产企业和失业人员呈下降趋势,但到6月底。停产工矿企业个数仍然有358家,下岗失业和隐性失业人数仍然超过12万人。今年还有7.87万应届高校毕业生和1.3万名往届毕业生需要安置。另外还有农村牧区大量待转移的剩余劳动力。使就业形势仍显严峻。

下半年,一是要围绕促进大学生就业,实施“内蒙古高校毕业生就业见(实)习示范基地建设计划”。从今年起,力争用3年时间在全区建立150家“自治区级高校毕业生就业见(实)习示范基地”。研究制定毕业生就业与高校招生计划、教学水平评估和学科专业设置“三挂钩”制度。二是要针对返乡农民工就业,实施重点工程就业服务计划。鼓励重点工程吸纳农民工就业。同时实施“凤还巢工程”,支持返乡农民工创业。三是要以稳定企业就业岗位为重点。实施稳定岗位特别计划,在不折不扣地落实好中央“五缓、四降、三补、两协商”的组合政策的基础上,加大对经营困难企业的补贴、减免税费力度,切实帮助企业减轻压力、抑制裁员,稳定企业就业。同时,实施一揽子减免、缓缴税费计划。在取消和清理10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的基础上,加大对困难企业减免、缓缴其他税费的力度。

(四)投资持续增长面临较大压力

总体看来,今年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振荡走高,较全国平均水平波动剧烈,实现平稳增长面临着较大的压力。一是盟市配套资金到位率较低,使得有些项目不能按计划及时开工,有的已开工项目出现了停建和缓建的现象。二是受企业效益下滑和市场准入门槛高等制度因素影响,企业自主投资意愿和能力不足,部分项目出现停建或缓建的倾向,部分招商引资项目虽已签约,但业主不履行合同,项目迟迟不能开工建设,从而导致政府投资对占我区固定资产投资80%左右的社会投资带动效应不强,削弱了政策“杠杆”的带动力。三是我区钢铁、煤炭、电力等行业产能过剩。加上库存调整出现反复,这些行业稳步回升尚待观察,这将对工业投资产生一定影响。四是我区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势强劲,6月末贷款新增额突破1000亿元,贷款增速、投放量均创历史新高,我区新增贷款占全年新增贷款目标的比重已超过80%,下半年可用于的贷款数量将会减少。

因此。从下半年开始,务必着力于调动社会投资,保持投资稳定增长:务必着力于促进工业投资,着重抓好自治区150个重大项目的集中调度和建设:务必着力于启动房地产投资,振兴房地产市场,引导和鼓励房地产企业加大投资:务必着力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高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制度,通过制度创新,使部分符合条件的民间融资合法化,加快培育以民营资本为主的中小型金融机构。

(五)居民收入水平亟待提高

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上半年我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988元,增长13.1%,这一水平比全国上年同期水平8064元还差80元。如果要在一年之内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我区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至少应比全国快一倍,其压力相当大。上半年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为3362.3元,预计将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分盟市看,除呼包鄂三市外,其余盟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农牧民人均现金收入,除呼包鄂三市和通辽市以外,其余盟市均与全国平均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因此,下半年必须继续加大民生工程建设,适时调整收入分配结构。确保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要积极利用财税政策、收入政策和信贷政策,发展新型消费模式,培育农村牧区消费市场,促进我区消费持续增长。

(六)中小企业发展面临一系列困难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