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8篇

时间:2023-09-24 10:36:26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篇1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是产科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发病率为3%~5%,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国内外关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病因探讨,对于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综合研究,以探讨各因素之间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09年3月―2011年2月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妇产科住院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90例,其中子痫前期重度及子痫患者60例为重症组,子痫前期轻度组30例为轻症组,并设正常妊娠孕妇3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末次月经准确,平时月经规律,既往无慢性高血压、糖尿病,孕妇年龄20岁~46岁,平均30.9岁,孕周30周~42周,平均37.4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按照《妇产科学》诊断标准。

1.2 研究方法 3组均做心脏彩超,记录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Sd)、左室后壁厚度(LVPWT)、左室舒张末容积(LEDV)、右室前后径(RA)、射血分数(EF),并进行比较。

心脏彩超检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彩超室进行,仪器为美国GE公司生产,型号为VIVId7。

1.3 检测指标 入选病例均于晨起抽肘静脉血3 mL进行化验。收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浆黏度低切、红细胞沉降率(ESR)、全血高切相对值、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血脂: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心肌酶谱: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羟丁酸脱氢酶(HDB)、乳酸脱氢酶(LDH)。

血脂与心肌酶谱采用美国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LX-20;血液流变学检测采用美国自动血液流变学测试仪进行,型号SA-6000。各项化验均采用安新县白洋离心机厂离心机进行,型号为:B160-A。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数据符合正态分布,应用方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应用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相关性。

2 结 果

2.1 3组病例一般情况 3组产妇在年龄、孕周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3组病例一般情况比较(x±s)

2.2 心脏彩超指标比较 射血分数对照组明显大于重症组与轻症组(P<0.05)。详见表2。

表2 3组心脏彩超指标比较(x±s)

2.3 相关性分析

2.3.1 心脏彩超指标与心肌酶谱之间相关性分析 LEDV与HDB、RA与CK、RA与HDB、EF与LDH之间呈负相关(P

表3 超声心动图各指标与心肌酶谱相关性(x±s)

2.3.2 心脏彩超与血脂相关性分析 左室舒张末容积与TC、TG、HDL-C之间无相关性(P>0.05);右室前后径与TC、TG之间呈正相关(P

表4 超声心动图与血脂相关性分析

2.3.3 心脏彩超与血液流变学间相关性分析 左室舒张末容积与红细胞刚性指数、右室前后径与红细胞沉降率之间呈负相关(P

表5 超声心动图与血液流变学相关性

3 讨 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痉挛。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引起心肌受损,血管痉挛,外周阻力增加[1]。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心血管系统处于低排高阻状态,血液凝固性增加,血液浓缩和流变状态,全身各脏器血流灌注减少,心肌缺血、缺氧。从而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改变首先表现为舒张功能受损,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表现为收缩功能受损。本研究显示,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呈加重趋势。对于此类患者及早做心脏彩超,及时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对于治疗和预后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全血黏度增高是妊娠期血压增高的重要因素。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红细胞刚性指数与变形指数较健康孕妇有明显差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多项指标增高,导致全血黏度增高,血管外周阻力增加,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重要机制。本研究显示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加重,患者血液流变检测中,红细胞变形指数减小,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沉降率增大,并且血液流变学指标和心脏彩超检测指标之间有一定相关性。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助于了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液浓缩的改变。

血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血液黏滞性,且TC、TG是血液黏滞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当TC、TG以及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时,就会导致血液黏滞性增加,从而使得心脏负荷增加,长时间可导致心脏结构和功能有一定程度的改变[3]。本研究显示,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严重程度的加重,患者血脂中TC、TG、呈增加趋势,HDL-C呈减小趋势。

心肌酶谱中除CK主要存在于心肌外,LDH、HBD可存在于肝脏、肾脏等,对心脏病不作为主要的诊断依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CK升高明显,重症组CK,CK-MB,LDH,HBD均高于对照组[4]。本研究显示,在严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右室前后径、射血分数与心肌酶谱部分检测指标之间呈负相关,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病情加重,心脏受损呈加重趋势。

重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应常规做心脏彩超[5]、血液流变学、血脂、心肌酶谱检查,以全面了解心脏结构和功能状态及血液黏稠度的改变,这对临床治疗是非常必要的[6,7]。

参考文献:

[1] 乐杰.妇产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16-167.

[2] 董岳.妊高症性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7):393-394.

[3] 李娅,杜莉,马彩娥.妊高症患者左心功能和房室结构的变化[J].现代妇产科进展,2001,10(1):42-43.

[4] 翁春霞,史颖.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产前后的心肌酶谱系水平比较[J].浙江医学,2007,29(3):290 -291.

[5] 张兰芳,张孝源.二维超声心动图在妊高症心脏病心功能检测及其产科处理上的应用价值[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2000,23(4):404-405.

[6] 邹烨.妊高症并发心功能衰竭30例治疗体会[J].广西医学,2005,27(8):1242-1243.

[7] 周新华.妊高症性心功能衰竭的防治[J].医学论坛杂志,2005,26(11): 64-65.

作者简介:张映安(1973―),男,毕业于山西医科大学,主治医师,现工作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邮编:030001);郭丽霞,为山西医科大学在读硕士研究生;成要平,工作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篇2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临床分析

【中图分类号】R714.246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015(2011)02-0067-02

妊娠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常见的特有并发症,与一般的高血压患者不同,高血压患者在妊娠前或妊娠早期血压即已增高,少见明显的蛋白尿,而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则一般在妊娠晚期出现高血压,且逐渐增高,并伴有水肿和蛋白尿。据相关报道[1],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平均为9.4%,其中城市为5.6%,农村为11.1%,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孕产妇死亡率有所下降,但该病仍是产科4大死亡原因之一。为了解近3年分析我院住院分娩产妇中县城、农村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情况,探讨该病防治措施,现对近3年在我院住院的163例妊娠高血压患者的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2008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住院分娩孕妇2642例,其中县城产妇1164例,农村产妇1478例,其中发生妊娠高血压疾病共163例(排除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者),孕产妇平均年龄25.6±6.3岁(19~43岁),详见表1。县城产妇中重度子痫前期者6例,仅有1例发生子痫;农村产妇中发生重度子痫前期有20例,其中发生子痫8例,产后出血13例,HELLP综合征2例,孕产妇死亡0例。妊娠高血压疾病诊断及分类标准[2]参照乐杰主编《妇产科学》(第7版)中相关资料。

1.2 统计方法:不同资料采用不同的统计方法,计量资料以 ±s表示均数±标准差,两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所有临床资料数据由SPSS15.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县城妊娠高血压产妇经阴道分娩15例,剖宫产22例;轻度子痫前期经阴道分娩4例,剖宫产10例;6例重度子痫和1例子痫产妇全部采用剖宫产分娩。而农村妊娠高血压产妇经阴道分娩23例,剖宫产27例;轻度子痫前期经阴道分娩11例,剖宫产16例;重度子痫前期虽然有17例接受剖宫产,但仍有3例采用阴道分娩;子痫产妇仍有1例采用阴道分娩,其余7例接受剖宫产分娩。县城、农村各种类型的妊娠高血压产妇分娩方式对比分析,县城产妇接受剖宫产的比例略高于农村,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妊娠高血压产妇,剖宫产术相对安全,短时间内可终止妊娠,缓解病情,然而费用相对较高,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县城妊娠高血压产妇更倾向于接受剖宫产。

3 讨论

从我院近3年住院的163例妊高征患者分娩情况分析表明,农村孕妇中妊娠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为7.10%,较县城孕妇的发病率4.98%高,而且农村孕妇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病率较县城孕妇明显增高。但是比褚黎等[1]报道的要低,这可能与近两年医疗水平发展,国家医疗费用投入深入基层有关。另外由于受农村家庭经济条件等影响,就诊于基层条件稍差的乡镇医院,这样就有一部分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由于难产或病理性妊娠而转至我院住院分娩,由于耽误了治疗时机,结果有8例发生子痫抽搐。因此对于子痫前期患者,尤其是出现子痫抽搐的,必须尽早到正规医院进行理的治疗,有内科合并症需内科医师指导下积极治疗,否则可能会严重危及母婴安全,造成孕产妇死亡[3]。

要想全面尽早的掌握产妇健康情况,就必须尽早、按时进行产前检查。产前检查的目的是看孕妇的孕期进程是否顺利,并提供有助于孕妇和胎儿健康的信息,并对可能影响到孕妇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营养的重要性,避开烟、酒及药物等)提出建议。一般来说,孕妇在怀孕28周前需要每月做一次产前检查,28~36周每两周做一次产前检查,36周后每周做一次产前检查,当然产检的次数还取决于孕妇的健康史,有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孕妇应接受更多的产前检查。有研究表明[4],孕妇没有接受产检或产检次数过少、妊娠期间心理压力大、体质指数的增加都会增加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率。因此,积极对孕妇进行产检,减轻孕妇心理负担,提倡低盐低脂饮食对预防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近3年我院住院分娩的163例妊娠高血压疾病产妇中县城、农村的发病情况,认为当前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孕产妇产前检查和相关知识教育,预防和减少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

参考文献

[1] 褚黎,翟桂荣,丛克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165例远期随访[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5):4957-4960

[2] 乐杰.妇产科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92-96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篇3

【关键词】社区高血压患者;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血压控制

【中图分类号】R5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8-0143-02

高血压为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心力衰竭、脑卒中、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大多需接受药物长期治疗,社区患者由于未接受有效监督,或者不知晓疾病危险因素,而导致血压控制率较低,从而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1]。全科医生为基层慢病防治的主力军,可有效进行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促使患者加强自我管理,是目前全科医生工作的重点内容。有学者认为[2],社区高血压患者接受全科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可提高血压控制效果,但是相关研究较少,对其应用可行性尚未证实。本研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应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对其血压情况进行观察,判断其管理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社区登记的高血压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订版)》[3]中制定的诊断标准。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48~79岁,平均年龄(60.8±6.2)岁,病程2~13年,平均病程(6.2±1.3)年。对照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9例,年龄42~73岁,平均年龄(60.1±6.8)岁;病程1~15年,平均病程(6.8±1.5)年。纳入标准: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签署合约;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可正常交流者。排除标准:合并重要器官功能不全者;合并精神疾病、智力障碍及意识障碍者;妊娠期女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健康于信息收集后建立档案,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健康宣教:以口头宣教、宣传栏宣教及开设健康知识讲座等方式增加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的了解;饮食指导:告知患者高血压饮食相关注意事项,严格控制肉食及食盐摄取量,饮食以清淡为主,多进食新鲜蔬果;运动指导:每日饭后1h散步30min左右,根据身体耐受程度制定运动计划,坚持每日锻炼。观察组由全科医生签约管理,详细措施如下。

1.2.1制定管理方案由全科医生与高血压患者签约,收集患者健康信息进行健康评估,分析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制定个性化健康管理方案,指导患者积极与团队配合,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并实现健康计划目标[4]。团队首席医生需要不定期举办高血压健康知识讲座,向患者传授疾病相关的保健知识。也需要对患者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健康情况变化再次调整计划,促使健康状态与管理方案协调,从而提高血压控制达标率。

1.2.2信息系统规范化管理应用社区健康档案管理系统记录高血压患者健康状态及服药、住院、合并症等情况,经过管理软件分级执行管理。1级管理主要为诊断轻度高血压患者,无其他合并症;需每3个月随访一次,若经非药物治疗6个月后效果不佳时,需增加药物治疗;2级管理主要针对中轻度患者,或同时伴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需1~2个月随访一次,给予适当药物控制病情,并及时进行药物效果评估;3级管理为高血压伴有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者,或者存在靶器官损伤者,需20~30d随访一次,监督患者按时服药,密切注意用药情况及副作用、并发症等情况,一旦病情异常需立即转入上级医院治疗。

1.2.3激励模式对高血压患者实行签约服务积分奖励制度,为患者建立健康储值卡,可根据患者接受不同的服务内容及完成情况获取健康币,可通过健康币获取相应服务项目,以此提高患者依从性[4]。

1.3观察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1年的舒张压及收缩压水平变化。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了解患者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情况。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80分以上为知晓,80分以下为不知晓;高血压经早中晚三次测量,均为130/90mmHg,平均波动幅度≤5mmHg为达标,反之为不达标[5]。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所有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x±s)表示,计数资料率以(%)表示,采用χ 检验,P

2结果

2.1血压水平变化干预前两组患者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年两组患者均有改善,观察组患者干预后舒张压与收缩压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血压控制达标率及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为83.33%,高血压危险因素知晓率89.58%,与对照组64.58%、72.92%相比,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健康管理为新型卫生服务模式,可通过最小投入获取最大健康收益。社区健康管理不仅能帮助居民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也是降低医疗费用、维护居民健康的主要手段。高血压为社区常见慢性疾病,高发于中老年人群,是影响人类生活质量的主要疾病之一[6]。有学者研究发现[7],高血压患者接受全科医生签约管理对控制高血压水平,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具有显著效果。但是国内针对全科医生签约管理高血压的可行性尚处于探讨阶段,尚无确切依据。

本研究对社区高血压患者48例应用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1年后血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全科医生签约服务管理模式能有效控制社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也能提高血压患者的认知度,利于患者预后,是高血压行之有效的综合防治方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胡娟.社区全科医生开展高血压综合防治干预的效果分析[J].河北医药,2013,35(6):900-901.

[2] 杜兆辉,梁颖.全科医生签约服务在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管理中的作用[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3,12(10):844-846.

[3] 常永智,王少彬.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实施老年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4,11(10):98-100.

[4] 冯晶晶,王增武,王馨,等.江苏省社区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4,29(5):352-355.

[5] 王会奇,李东升,何松明,等.社区高血压流行病调查和综合预防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2013,41(4):26-28.

[6] 王秋英,钟华,郑晓英,等.家庭医生责任制的实施对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影响研究[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0):156-157.

[7] 丁平俊,张华,王春梅,等.家庭责任医生签约模式下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6):410-413.

[8] 吴仿东,彭惠容,李淑清,等.家庭医生式服务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的效果[J].职业与健康,2015,31(21):3001-3003.

[9] 俞蕾蕾,陈利群,王敬丽,等.群组管理对社区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健康状况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8):677-681.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篇4

关键词:电子健康档案高血压治疗结果

中图分类号:R19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1)12-0102-02

21世纪的中国慢性病是一个不断增长中的问题。以高血压为代表的一组慢性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公共健康水平的重要问题。2006年调查显示,我国35~74岁的成年人群中,高血压患病率已高达27.2%,而控制率不足10%。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致病因素,由其引起的死亡约占心脑血管死亡的30%~40%,导致的年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可高达人民币100亿元。由此可见,新修订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强调,社区开展高血压防治是控制高血压日益增长趋势的关键。建立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是高血压社区综合管理的措施之一。现将上海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电子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管理作用,分析研讨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对象为上海古美社区卫生服务站辖区的高血压患者,自愿参加高血压健康档案管理,承诺配合医生工作。随机抽取160名患者作为调研对象,160例患者均为原发性高血压,其中男80例,女80例,年龄35~74岁。其中35~45岁10例,46~55岁47例,56~65岁63例,66~74岁40例。1级高血压75例,男40例,女35例;2级高血压60例,男30例,女30例;3级高血压25例,男15例,女10例。同时选取院医务人员(管理层人员、医务人员、防保人员、团队人员)160人一起进行调查问卷,从不同层面来分析电子健康档案对高血压管理中的作用。

1.2 方法

1.2.1 健康档案内容采用上海市统一的健康档案格式,由首诊医生推荐,在患者自愿的原则下,为其建立健康档案,一般项目有姓名、性别、年龄、住址、电话等,病史部分按照S、0、A、P格式书写,包括一般情况、高血压病史及目前相关症状、伴发的其他慢性疾病、家族史、不良嗜好、饮食习惯、体格检查和相关辅助检查资料、高血压的分级及危险分层等。确定治疗方案时,综合考虑患者有无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制定相应个性化的治疗目标。建档后每月上门随访或电话随访1次,指导患者用药及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每次随访情况均记录于电子健康档案。

1.2.2 问卷调查对在我院建立高血压健康档案的患者160人进行问卷为自行设计,内容涉及高血压的基础知识,生活方式对血压的影响,高血压的自我管理以及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建档1年后再次回答问卷内容,评估、比较两次调查结果。同时对古美社区卫生中心我院医务人员(管理层人员、医务人员、防保人员、团队人员)160人进行问卷。内容涉及电子健康档案建立后对医务人员是否有益,是否提高了其工作效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用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 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前后,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有显著性差别(P<0.01),见表l。

2.2 血压控制效果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有显著的差异。 160例高血压患者中血压控制优良48例(30.0%),尚可66例(41.3%),不良46例(28.8%),160例患者血压控制率为71.3%。

2.3 治疗费用

建立健康档案前后治疗高血压的年均费用间的差异。建档前.社区患者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费用为1428+289元。而建档后,社区患者用于治疗高血压的费用降为812+120元。建档前后,治疗费用间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

2.4 对医务人员的影响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前后对医务人员的工作效率有明显提高。111例医务人员表示提高了他们的工作效率,使其对患者的病情更容易及时了解,及时调整治疗方案。33例医务人员表示对他们工作有帮助,易于管理。只有16例医务人员表示对工作无任何影响。

3讨论

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和疾病谱的改变,我国社区人群疾病逐渐从以传染病为主转变为以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主,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慢性支气管炎等。而慢性病又是导致我国城市居民身心虚弱、残疾、死亡和医药费用大量支出的主要疾病[2]。国家对于慢性病的策略也由后端治疗前移,进行融合预防与治疗的系统管理。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开展慢性病防治是社区健康管理的重要内容[3]。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血压是决定高血压并发症的最基本因素,高血压治疗的获益主要来自降低血压[4]。因此,提高血压的控制率一级预防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负担的关键措施。电子健康档案能使一级预防有效、规范地进行。其优点在于连续性、系统性、及时性、主动性,医生能全面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危险因素、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改变,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患者和医生互动性良好,治疗依从性高[5,6]。

本研究充分表明,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电脑进入千家万户,应用电子健康档案,应用体检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立电子健康档案,通过互联网进行综合干预,能有效地进行一级预防,有助于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缓解其病情。这也要求社区医生必须定期开展家访,为患者测血压,详细询问、记录病情,及时为病人调整好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于医务人员而言,电子健康档案不仅可以使医生全面掌握高血压患者病情变化和治疗的全过程,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依据,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还有利于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提高患者依从性。

由于这项研究,我们也充分了解到目前高血压电子健康档案的不足之处:(1)未能做到全民建档;(2)社区部分居民不理解,不配合,影响了建档速度;(3)信息软件上仍有不足,在实际工作中未做成动态档案;(4)使用率不高。

高血压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慢性高发病,只有从多方面人手,综合治疗才能达到有效的降低血压、保持血压平稳的目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有对高血压患者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并进行进一步完善系统化管理,才能更有效,更合理地做好一级预防工作,从而从实质上解决了老百姓看病贵的问题,降低了医疗费用。

参考文献

[1] 刘力生.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雷松蕙,朱秀娥,李娉.对社区老年慢性病管理的体会[J].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6, 8 (5):12~13.

[3] 鲍勇.健康管理是建设健康城市的重要基石[J].实用全科医学,2008,6(1):2.

[4] ASCC高血压协作组.我国部分地区高血压登记调查及治疗达标研究[J].中国医学论坛报,2007,5,10(12).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篇5

【关键词】再发缺血性中风;危险因素;中医证型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10)14-026-2

Study on the risk factors and different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stinguish symptom types among recurrence of stroke.

Ding Zhou,Beijing Hospit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Beijing 100039

【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risk factors of brain stroke among recurrence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TCM symptom types. Methods:Compare the risk factors such as diabetes,hypertension,hyperlipidemia,heart disease,carotid plaques,smoking and drinking and different TCM symptom types among 236 cases of stroke patients and 164 recurrence of stroke patients. Results:There were difference of diabetes,hypertension and carotid plaques among the risks(P

【Key Words】Recurrence of stroke;Risk factors;TCM distinguish symptom types

脑血管病是临床常见多发病,是仅次于缺血性心脏病和肿瘤的第三位死亡原因[1,2],再发缺血性中风尤为严重,致残程度加重,病死率增高。积极探讨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对其进行干预性治疗具有重大意义。现将我院神经内科2005~2009年收治的164例再发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病例诊断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要点,经CT或MRI确诊。再发缺血性中风(再发组)164例,男98例,女65例;年龄42岁~89岁;平均69±10岁。首发组236例,男121例,女115例,年龄29岁~97岁,平均66±12岁。

1.2方法全部病例住院次日查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血脂、凝血三项、做心电图、颈部血管超声、监测血压。对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缺血性心脏病、颈动脉斑块等危险因素比较分析,对比其对脑卒中复发的影响。并对两组中医证型进行分析。

1.3统计学处理实验数据用卡方检验,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当P

2结果

2.1两组危险因素比较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斑块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糖尿病、高血压病、动脉斑块是再发缺血性中风病的危险因素。

2.2两组中医证型比较再发组中医辨证风痰瘀血,痹阻脉络证多见,见表2。

3讨论

随着对脑卒中防治工作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它的复发问题引起了大家的重视,其复发率有的报导为14.1%[3]、14.7%[4],有的报导为31.5%[5],本组资料高达41%,出现这种差别主要与观察对象的年龄不同有关,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复发率增高,说明年龄增大是脑卒中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与年龄相关的危险因素是无法干预的。提示我们应重视老年卒中患者中风后的预防复发工作。再发缺血性中风目前认为其与危险因素有关,本资料表明糖尿病、高血压病、颈动脉斑块是再发缺血性中风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与首发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王新德,潭铭勋,郭玉璞,等.脑血管疾病[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4.

[2] 王新志,韩群英,陈贺华.中华实用中风病大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44-1048.

[3] 于步润,常丽英.复发性脑卒中136例临床分析[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1997,3(2):62.

[4] 李海帆.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附428例报告)[J].贵州医药,2004,28(10):914-915.

[5] 吴涂生.老年人脑卒中复发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0,20(12):736-737.

[6] 张晓丽,郭素梅.再发脑梗塞的临床研究[J].医药论坛杂志,2004,25(5):41-42.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篇6

关键词:院前急救;高血压性脑出血;预后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Pre-hospital Emergency Treatment on Prognosis of Hypertensive Cerebral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是由于情绪激动、过度劳累或其他因素引起血压剧烈升高,刺激已病变的脑血管造成破裂出血,是一种高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的全球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目前有研究显示,对患者进行适当的院前急救可延缓疾病恶化,提高治疗效果,是治疗本病的一种良性干预[2]。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均为本院2013年2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均符合病例纳入标准。按是否采取院前急救分为急救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7例,急救组男58例,女39例,年龄(58.12±2.56)岁,发病时间(2.03±0.24)h;对照组男56例,女41例,年龄(59.03±2.34)岁,发病时间(2.11±0.26)h。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发病时间均无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入院前不采取其他急救措施,患者自行或者在家属护送下前往医院就诊,入院后接受相关的急救处理。急救组患者由本院急救中心转送入院,在入院前由急救组的医护人员对患者实施紧急救援措施,入院后接受相关科室的急救,院前急救主要有初步急救和转送途中的急救。初步抢救主要参照我国急救标准原则[3]。主要措施有保持患者呼吸顺畅,清理口腔分泌物;人工建立有效静脉通道,20%甘露醇降低颅内压;快速安全转运;密切关注生命体征;入院抢救准备等。

1.3疗效评价标准 患者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临床病症均消失,恢复正常生活能力为痊愈;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临床病症基本消失,无需他人照料为好转;生命体征不稳定,患者在有人照料下任无法活动者为无效。患者预后生活质量评分标准参考《高血压社区防止手册》[4]。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t检验分析,以P

2结果

接受院前急救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检查、治疗所需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高血压脑性出血主要是一种自发性脑血管病,有高血压特性,是一种高发病率、致残率和致死率的疾病。临床症状主要有头痛、躁动不安、嗜睡或昏迷,有的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5]。

院前急救首要是维持患者平稳的生命体征,在接到急救请求时迅速出诊,保证患者呼吸道的通畅,及时清理口腔分泌物。其次建立静脉通道、降低颅内压为入院急救奠定基础。患者转运途中应以安全为第一要素,转运时保持患者平稳,注意防震,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途中告知院内接诊医护人员患者病情和院前急救情况,为进一步抢救节约时间。本研究显示,接受院前急救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从发病到入院检查、治疗所需时间为(54.21±6.33)min显著少于对照组(90.46±10.56)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采取合理的院前急救措施能显著减少入院抢救时间提高急救效率,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治疗后患者恢复速度,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参考文献:

[1]李涛,江涌,蓝美锐.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药科学,2014,03:52-54.

[2]宋明浩,李志祥,陈碧.高血压脑出血院前急救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2,01:132-133.

[3]吕传柱.中国院前急救的标准化问题[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4,08:571-572.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篇7

【关键词】妊娠高血压;产科护理;满意度

妊娠期高血压在临床上算是一种多发病,好发于20~35岁年龄的初孕妇。其致病原因至今不明,但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与其发病原因有关的主要因素是家族遗传,家族中有高血压哦病史、孕妇的母亲有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史、营养不良贫血、低蛋白血症、羊水过多和工作压力大的患者比较容易患此疾病。妊娠综合征为全身性的血管病变,可以导致重要器官的功能损伤,从而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比如妊高征性的心脏病、肺水肿、肝破裂等,病死率非常的高[1]。在以往的护理中效果不佳,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与舒适度等方面也不是很满意。而笔者医院在对该类疾病的患者进行护理的时候发现,在对妊娠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时使用产科护理干预的方法具有非常好的效果,现将其具体方法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70例进行分析研究,并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在这70例妊娠高血压患者中初产妇有45例,经产妇25例,患者的年龄都在24~40岁,平均年龄为(28.10±2.20)岁。孕周<30周的10例,35周以下的29例,>35周的31例,全部的患者都是单胎,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没有很突出的差别,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较性。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中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治疗组在采取普通护理的基础上对妊娠期高血压的患者实行产科护理干预治疗。

1.2.2诊断方法。

①实验室诊断:血压超过140/90mmHg。24h内中段尿尿蛋白≥0.3g者。血液检查血小板计数<100×109/L,该数据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呈现出进行性的下降。②其他辅助检查:心脑检测可及时发现妊娠高血压患者的心、脑的异常。B型超声检查可及时了解胎儿情况,以及羊水水量和胎盘成熟度水量的减少,比如羊水指数≤5cm,说明胎儿比孕周小,子宫动脉脐动脉血流高阻,造成胎儿缺氧。眼底检查视网膜小动脉可以反映全身脏器小动脉的情况,正常情况下视网膜动静脉管径比为2∶3,妊娠高血压是则为1∶2,甚至是1∶4,严重的可伴有视网膜水肿和脱落等[2]。

1.2.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8.0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统计学的P<0.05时才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压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从护理效果来看治疗组经过产科护理干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妊娠高血压是产科中比较严重的疾病,假使患者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将会对患者与胎儿的生命安全产生巨大的威胁[3]。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同时护理方式也十分的重要。笔者的科室通过大量的临床研究观察发现产科护理干预在妊娠高血压患者的病情控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具体方法如下:①病情观察干预。护理人员应每天定时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检测,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需要24h进行心电监护,将患者的每天的尿量进行记录,每天嘱咐患者定时定量的吃药,如发现血压升高或由不良反应的出现应立即向患者的经管医师进行汇报。②心理护理干预。由于妊娠高血压疾病比较危重,这就给患者与患者家属的心理造成了非常大的压力。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不同的心理特征进行个人化的心理辅导,并对患者及家属讲解妊娠高血压的治疗进展等,让患者做到对自己病情心中有数,从而消除患者负面心理影响,最终达到稳定患者情绪的目的。本文通过对我院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70例进行分析研究,并随机分成对照组(35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治疗组在采取普通护理的基础上对妊娠期高血压的患者实行产科护理干预治疗。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压都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从护理效果来看治疗组经过产科护理干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文献

[1]陈秀芬.妊娠期高血压患者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1):2007.

[2]单月玲.关于产科护理干预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临床效果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2):168.

全科医学高血压病例分析篇8

[关键词] 脑桥梗死;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血糖

[中图分类号] R587.1;R74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7)05-0082-04

糖尿病严重危害健康,是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与血糖正常的人群相比,糖尿病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增加2~4倍[1]。糖尿病患者发生卒中更倾向于后循环,尤其是脑桥[2],并且预后更差,病死率更高[3]。本文通过比较2型糖尿病与非糖尿病患者合并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旨在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患者的合并情况,认识可控的危险因素,并对此进行必要的干预,指导临床,减少脑桥梗死的发生。因此,研究其危险因素对早期预防及治疗均有重要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08年9月~2009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急性脑桥梗死患者共84例,诊断符合全国第4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4],且经头颅 MRI确诊为新发的脑桥梗死。2型糖尿病诊断符合1999 年WHO关于糖尿病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年龄≥18岁;(2)发病1周内入院;(3)入院24 h内行DWI确诊为急性脑桥梗死。排除标准:(1)临床疑似急性脑梗死但DWI阴性;(2)入院时有感染迹象;(3)合并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或全身严重并发症;(4)妊娠/肿瘤/免疫性疾病;(5)脑出血;(6)排除1型糖尿病、继发性糖尿病、妊娠糖尿病。

1.2方法

统计所有患者个人史和既往史,入院当日测量两次血压,包括收缩压(systolic blood pressure,SBP)和舒张压(diastolic blood pressure,DBP)。次日清晨行实验室检查包括凝血功能、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浆空腹血糖(FBG)、血浆餐后2 h血糖(PBG)、肝肾功能、血脂、血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肝炎系列、HIV抗体检测、梅毒血清学试验、抗核抗体全套、肿瘤标志物等,并查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心超、头颅MRI等。其中高血压诊断为在未服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如果患者既往有明确诊断的高血压病史,目前服用降压药物,血压虽然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既往疾病史、SBP、DBP、纤维蛋白原、血浆D-二聚体、HbA1c、FBG、PBG、血尿酸(BUA)、血清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CY、CRP,以及入院后辅助检查是否发现有高血压、心房颤动、缺血性心脏病、陈旧性脑梗死。通过综合分析上述临床资料,排查病因及危险因素。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行正态分布检验,偏态分布数据行对数转换后接近正态分布,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筛选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危险因素。α=0.05为检验水准。

2结果

2.1 单因素分析

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组45例,男23例,女22例,平均年龄66.68岁;非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组39例,男30例,女9例,平均年龄63.97岁。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组女性的发病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组在房颤、缺血性心脏病、饮酒、既往卒中/TIA发生率与非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组高血压、吸烟的比例较非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脑桥梗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4]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381.

[5]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起草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8.

[6] National Cholesterol Education Program.Sencond report of the expert panel on detection evaluation and treatment of high blood cholesterol in adults(adult treatment panel Ⅱ)[J].Circulation,1994,89(3):1329.

[7] Karapanayiotides T,Piechowski-Jozwiake B,MG Van,et al.Stroke patterns,etiology,and prognosis in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J].Neurology,2004,62(9):1558-1562.

[8] 张道培,许予明,张洪涛,等.脑干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2,25(3):171-173.

[9] Almdal T,Scharling H,Jensen JS.The independent effect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on ischemic heart disease,stroke,and death: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13000 men and women with 20 years of follow up[J].Arch Intern Med,2004,164(13):1422-1426.

[10] 宋迎.老年脑干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6):1283-1284.

[11] 尼沙古丽・吐尔逊,朱沂,高雪梅.单纯脑桥梗死危险因素、病因分型和临床特征研究[J].中华脑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4,8(1):13-18.

[12] 张晓丹,姚源蓉.脑梗死患者抗血小板二级预防后再发脑梗死的类型及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1):3415-3417.

[13] 熊静,张婕,韩剑虹,等.217例脑干梗死患者血管病变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11):88-92.

[14] Messner B,Bernhard D.Smoking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Mechanisms of endothalial dysfunction and early atherogenesis[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14,34(3):509-515.

[15] 童秋玲,夏炎火,张旭,等.糖尿病合并脑桥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4):537-539.

[16] Del Giudice A,Pompa G,Aucella F.Hypertention in the elderly[J].Journal of Nephrology,2010,23(15):1502-1504.

[17] Kabinejadian F,Cui F,Zhang Z,et al.A novel carotid covered stent design:In vitro evaluation of performance and influence on the blood flow regime at the carotid artery bifurcation[J].Ann Biomed Eng,2013,41(9):1990-2002.

[18] Martini SR,Kent TA.Hyperglycemia in acute ischemic stroke:a vascular perspective[J]. J Cereb Blood Flow Metab,2007,27(3):435-451.

[19] 陆正齐,李海燕,胡学强,等.脑干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27-30.

[20] 许秀梅.136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7):84-85.

[21] 张海燕.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研究[J].第四军医大学学报,2008,29(5):477.

[22] 朱海献.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病变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2014,52(26):28-30.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