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8篇

时间:2024-04-08 17:40:24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篇1

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

工业互联网是支撑智能制造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是将机器、人、控制系统与信息系统有效连接的网络信息系统,通过对工业数据的全面深度感知、实时动态传输与高级建模分析,形成智能决策与控制,驱动制造业的智能化发展。工业互联网可以理解为“网络+数据+安全”,其中网络是基础,数据是核心,安全是保障。以网络连接与协同为支持,基于数据分析结果,在安全可信的前提下,工业互联网支撑实现单个机器到生产线、车间、工厂乃至整个工业体系的智能决策和动态优化。

工业互联网也是信息通信技术创新成果的集中体现,是适应信息交互需求从人与人之间拓展到人与物理空间而形成的。工业互联网集成了物联网、移动宽带、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最新创新成果,并与先进制造相关软硬件技术相结合,将信息连接对象由人扩大到有自我感知和执行能力的智能物体,体现了通信、互联网、信息技术等的集成优势,是互联网的演进和发展的新阶段,信息通信技术支撑信息社会发展的新手段。

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开辟信息通信发展新空间

工业互联网支撑工业全流程智能化。工业互联网应用于企业生产,将带来四个方面的变革。一是智能化生产,基于海量数据的建模分析,形成智能决策和动态优化,显著提升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二是网络化协同,借助网络整合分布于全球的设计、生 产、供应链和销售资源,形成众包众创、协同制造等新模式,大幅度降低开发成本,缩短产品上市周期。三是个性化定制,基于互联网用户个性化需求,通过灵活组织设计,制造资源和生产流程,实现低成本、大规模定制。四是服务化转型,通过对产品运行的实时监测,提供远程维护、故障预测、性能改进等一系列服务,实现工业企业服务化转型。

工业互联网促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工业互联网是工业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要素,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实现全球智力资源、制造能力的广泛汇聚,促进从封闭式创新转向开放式创新。从单打独斗转向众智众力,如支撑众包研发、在线协同、云制造等新的发展模式。不仅加速了研发迭代进程,更促进了工业领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工业互联网拓展信息通信业发展空间。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发展将引导信息通信技术、产品和服务加快向工业领域延伸和应用。在促进制造业高端发展的同时,带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技术应用和安全能力的全面提升,拓展信息通信业发展的新蓝海。

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技术突破和推广应用

发展工业互联网,需要协调各方力量,加快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共同制定规范统一的标准体系,推广应用最新的科研成果。下一步要着力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跨领域协同攻关。发展工业互联网,需要加快顶层架构设计,充分发挥互联网、电信、IT和制造业的协同优势,突破网络、数据、安全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产品制约,形成统一或兼容的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我希望各方面共同研究建立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的可行性,以吸纳各领域的创新主体,共同推动核心关键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工作。

二是适时组织开展应用示范,工业互联网的普及推广,需要先行者的探索和实践,要加快推进总体架构和技术体系的实际应用测试,突破大范围推广应用的障碍。目前,中外都已经有一些应用示范案例,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企业参与,共同进行跨国家、跨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测试工作,共同探索大范围推广应用的成功模式和做法。

三是发挥产业联盟平台作用,工业互联网需要制造、通信、IT和互联网多领域的跨界融合。目前,工信部正在支持相关单位加紧筹建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汇聚产业链各方资源,依托联盟平台,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加快成果应用推广,共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篇2

我想,站在互联网+的风口上顺势而为,会使中国经济飞起来。”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并正式确立其为国家战略。互联网已经逐渐跳出一个行业的范畴,正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新引擎。

响应总理号召,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在全国各大智库中率先出版“互联网”智库系列图书,本文摘选自全国首部详解“互联网+”理论框架的实践著作——《互联网+:跨界与融合》(100ec.cn/detail--6249575.html)。据目前全国新华书店、机场中信书店,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中国、苏宁易购、淘宝、微店、拍拍各大O2O渠道全线热销中,位居畅销书排行榜前列。

本书作者团队汇聚了国内一线互联网+领域权威专家,包括主任曹磊、易观国际互联网+研究院长陈灿、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副教授黄璜、互联网金融专家郭勤贵律师、传统企业转型专家卢彦联合编著,堪称“豪华”,本书是首部真正意义上讲解从“互联网+”的理论与框架到产业、企业实践的专著。以下是本书抢先试读:

互联网的本质是连接,其价值在于连接,互联网商业化的进程也表明,连接是其商业化的主要工具与载体,而通过连接产生的强大聚合能力是其手段与目标。无论是门户、电商、搜索、社交无不体现了互联网的连接,而电商、社交及搜索的商业化运用则体现了连接背后的聚合能力。

从消费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互联网的连接能力越来越强,时空维度在不断地拓展,这种拓展促进了互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的应用,开辟了物联网的新领地。未来的连接仍在继续,连接一切将成为互联网的主旋律。美国最大的社交网站-脸谱、中国的腾讯都将连接作为其使命。从商业价值角度分析,连接本身即产生经济效益,通过连接拆除传统产业的篱笆与壁垒,促进融合与协作,打破信息不对称。同时,通过连接产生的大数据将成为最重要的资产。本章节出选自出版的”互联网+“智库系列丛书第一部《“互联网+”:跨界与融合》。

产业互联网化、金融化成为大趋势

在移动互联网强大的连接能力之下,一切产业皆互联,一切产业皆金融的时代已经来临。

建立在移动互联网之上的产业互联网是典型的价值经济、个性经济、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粉丝经济、众包经济等。众多的细分行业都可以通过触网获得发展机会,在去中心化、去平台化的产业互联网时代,提供个性化服务的重度垂直模式将具有商业机会,行业垂直、地域垂直及人群垂直都可以在各自领地获得生存与发展机会。由此可见,产业互联网时代就是一切产业皆互联网的时代。

在产业互联网中,除了强大的物流体系之外,各类交易都需要有金融服务的支持。金融服务支持包括网络支付,互联网金融服务等。离开了金融,产业互联网如同缺少了强大的物流体系支持一样难以发展。因此,一切产业皆金融的时代已经来临。

个性化、定制化需求时代来临

消费互联网已激发了用户的各项消费需求,消费经济已从短缺步入过剩时代,价格战与补贴或免费不断上演。在过剩或过度消费时代,那种生产标准化产品的时代即将终结,在满足了基本的需求之后,人类的需求将逐渐向个性化方向发展,而定制化则是个性化的实现手段。而定制化本身则需要用户参与,以用户体验为中心,为用户提供符合价值需求的产品,从以企业为中心的标准化生产时代到以用户为中心的产业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逐渐向尊重人性方向发展,实现人性的回归,纵观成功的互联网企业与科技公司,无不以洞悉人性为长,苹果就是典型的代表,而小米则将参与发挥到极致。

O2O将成为服务互联网的主要模式

产业互联网可以使产业链的研发和生产过程进行重塑,这里就催生了大量的商机。在交易过程中,产业互联网的交易模式则由线下转移到线上以及线上线下一体化,代表模式有B2B和O2O。电子商务平台的兴起,削弱了长期困扰市场的信息不对称等因素,降低了购销双方大量的时间与经济成本。在这个过程中,壁垒较高的行业可以通过建立垂直电子商务平台,聚焦于行业内部,做到市场的细分与专注。

在“互联网+”或产业互联网时代,无论是服务互联网或者原来建立在PC之上的消费互联网,还是互联网+传统行业,一个不容争议的发展趋势是线上与线下的高度融合,另外,O2O也将成为主要的发展趋势。离开了线下实体,离开了传统产业,互联网将会与金融一样出现空壳化、虚拟化,犹如空中楼阁和海市蜃楼。即便是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电商,也将逐步向O2O化方向发展,新建立的本地化生活服务类O2O,电商化极其明显。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O2O将成为新型电商。

智慧工业时代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性化需求会越来越多,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这种需求也将成为现实,“实际上工业4.0是什么,就是个性定制。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不仅仅继续在改造和提升作为第三产业的互联网,而且已经向工业领域延伸。互联网+硬件的软硬一体化将造就新的工业体系,人工智能、智能机器人、无人飞机、无人汽车、车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智慧工业将成为产业互联网的重要领域,互联网已经不局限于消费,而且对于工业化改造的作用越发凸显。纵观世界,在产业互联网来临之际,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在工业化时代落后的中国已经在新经济的浪潮中与欧美等发达的国家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而且在互联网经济中占得了先机。

面对产业互联网,就在中国处于消费互联网时代,传统的工业强国-德国就已经提出了工业4.0的行动计划。在“互联网+”战略的指引下,工信部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规划”,将互联网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这个规划被业内称为“中国工业版4.0”。

面对产业互联网的浪潮,中国不能错过升级换代的机会。中国传统行业门类齐全,拥有世界上最为齐全的工业体系,为当今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在互联网+时代下,就拥有了雄厚的产业基础,如果能够顺应潮流,利用互联网+则会产生更加巨大的发展能量。数量庞大的传统产业,数量庞大的互联网用户及巨大的市场需求,这些都是中国产业互联网最大的基础。

在2015“两会“召开前,工信部就提出将支撑1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积极探索智能工厂、智能设备和智能服务的新模式、新业态;支撑1000家工业及生产性服务企业的高带宽专线服务,新增M2M(智能机器)终端1000万个,促进工业互联网发展。并将在石化、钢铁、有色、建材等领域开展智能工厂、数字矿山、物联网发展试点示范。据GE测算,应用工业互联网后,企业的效率会提高大约20%,成本可以下降20%,节能减排可以下降10%左右。据工信部估算,未来20年中国工业互联网的发展,至少可带来约三万亿美元的GDP增量,未来互联、集成、智能生产、数据处理、产品创新都直接受益于工业4.0的规划。

尚未完全完成工业化的中国却拥有强大的产业互联网发展基础与条件,在产业互联网大潮中,这都为中国实现跳跃式发展、超越式发展创造了时机。

开放、协作,共赢,参与、互动成为主要价值观

“互联网+”时代下需要更多的开放、融合与协作,任何一个行业都不可能孤立的存在,都处在一个互联的世界里。产业互联网时代不是零和游戏,通过开放、协作,使得利益相关者获得了各自的利益安排。

同时,产业互联网时代下,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传统产业,只有融合才能产生巨大的价值。而融合需要开放、协作,取得共赢则是开放与协作的前提,可以想象到没有共赢机制,不可能有持续的长久的开放与协作,商业社会的核心是利益而不是慈善。在开放、协作与共赢的价值观下,去中心化、民主化、自组织、去平台化的产业互联网生态将成为主流。

产业互联网是价值经济的时代,其以为用户创造价值为己任。在价值经济时代,个性化需求及定制化服务将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而参与和互动则是实现这一方式的手段。在个性化与定制化的产业互联网时代,社群经济将成为主要的自组织形态,不同的社群将构成生产者、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参与场景。

以产品为中心,以内容为中心

互联网商业化是从提高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效率开始的,形成了消费互联网时代。纵观我国商业发展轨迹,从供销社、百货公司、大型商场、超级市场、专卖店到商业中心、综合体,再到电商。在传统商业发展过程中,世界商业巨头沃尔玛、家乐福及中国的电子产品销售巨头国美、苏宁曾经一度成为完美的商业模式,尤其是国美与苏宁曾经以渠道终端模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开创了以渠道为中心的商业时代。但阿里巴巴与京东的出现对其形成了巨大的挑战,曾经以快速开店为竞争的杀手锏模式迎来了关店潮。阿里巴巴与京东对传统的线下渠道模式构成了挑战,苏宁转型电商,国美开起了国美商城。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产业互联网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互联网商业化的第二次浪潮(互联网商业化2.0时代),互联网对经济的影响已从销售产品延伸到生产产品及研发环节。互联网的商业化也从消费互联网的眼球经济逐渐转化到产业互联网的价值经济时代。

纵观互联网商业化的进程,互联网提高的是交易的效率,其巨大的连接与聚合能力,能够将碎片化的、零散的、弱小的信息或资源以极其小的成本、极其高的效率快速整合起来,使信息迅速通畅,打破信息不对称,减少交易环节与交易成本,快速达成交易。所以互联网的作用是从方法、效率到平台及生态。但互联网无法替代产品与服务,再好的互联网模式也只不过是提供了交易的工具与方法,并不能替代产品本身及服务提供,就如同再好的高速公路也不能替代交通工具一样,路只是提高了交通工具的速度和安全系数。互联网通过连接与聚合,将各种要素快速连接,但是所有的产品与服务并没有实质改变,仍然如同传统一样,需要线下生产与提供服务。所以,互联网改变的是商品的销售、生产或研发方式,但并不能替代生产或服务本身。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篇3

关键词: 工业互联网;SDN;虚拟化

1 什么是工业互联网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蓬勃兴起,互联网加速与传统产业融合,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逐步向工业领域渗透,一系列新的生产方式、组织形式和商业模式不断涌现,工业互联网应运而生。

不同国家在信息和工业领域的基础不同,发展需求各异,对于互联网与工业/产业深度融合的认识也不同。即使是对工业互联网内涵的认识,美国工业互联网联盟(IIC)与中国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AII)也不完全一致。IIC将工业互联网定义为:为了商业收入转型,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使能智能工业操作的,连接物、机器、计算机与人的互联网[1]。而AII定义:工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所形成的产业和应用生态,是工业智能化发展的关键综合信息基础设施[2]。显然两个定义显示出对于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各有侧重,但两者都一致认为广泛连接、泛在互联的网络是工业互联网发展的基础。

2 工业互联网不会是一个全新的物理网络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种业务建一个网的发展模式已经成为过去,运营商为减少同时建设和运营多个网络的成本,一直在探索在同一个物理网络上承载多种业务和服务,各种虚拟专用网(VPN)、Overlay技术得到了大量应用,近年来大热的软件定义网络(SDN)和虚拟化技术,更是让网络通用能力与具体业务要求去耦合成为可能。在这种趋势下,工业互联网单独成网既是逆技术潮流而行,也是资源的浪费。

同时,工业互联网的业务特性决定了不会出现独立的工业互联网物理专网。工业互联网的业务模式可归纳为4种,分别是: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

4种业务模式连接对象包含了人、工厂、机器和互联网平台等,接入方式包括个人拨号、企业宽带、移动蜂窝和区域无线连接等,带宽需求从物联网智能模块的窄带到虚拟现实(VR)协同设计的超宽带。如此复杂的网络需求情况,现有的任何单个网络均无法满足;而如果要重新建设一个完全满足所有工业互联网业务需求的网络,其投资力度、建设规模和管理复杂度都将是巨大的,且产出预期并不明朗。

3 工业互联网冲击现有网络架构

工业互联网以互联网、物联网、移动网以及新型专网为基础,通过SDN、虚拟化等技术整合各个网络的资源,以业务为驱动构建而成。工业互联网业务的复杂性决定了支撑网络的复杂和多元,工业互联网突破了传统公众互联网与企业网的边界,改变了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分布,对通信网络架构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3.1 工业互联网延伸了网络范围

传统网络结构中,企业自主建设维护的工厂内网和运营商提供服务的公众网泾渭分明,工厂内支撑办公信息化的信息技术(IT)网络和支撑生产的操作技术(OT)网络也相互隔离。工业互联网打破了这些界线,其网络将由工厂内网和工厂外网组成。

从业务发展看,个性化定制、协同化制造等业务将工厂内网络打开,为满足生产制造的远程控制、监测、操作需求,封闭的OT网络需具备更强的互联互通能力,IT系统的云化使企业IT网络与互联网结合更为紧密。

从技术上看,工业网络有着更高的信息化和信息采集需求,5G等技术工业适配能力的提升,让原有公众网络有机会渗透至工厂生产环节并提供服务;SDN等技术的成熟,也让运营商看到了通过提供高质量VPN和网络分片替代企业专网的可能。

从产业上看,思科等通信企业逐步向工厂内网络渗透,西门子等工业网络提供商出于业务互联网化发展诉求,也在主动开放工厂内网络。支撑工业互联网的通信网络,将突破原有企业网络接入点边界,延伸到工业企业内部,极大地扩展了网络范围。

3.2 工业互联网改变了网络“造血机制”

传统网络中,互联网数据中心(IDC)是信息服务的源头,是互联网的“造血中心”,实现信息汇集是运营商设计网络架构时的考虑重点。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推送需求,从大型“造血中心”向“末梢”的信息传输效率太低,因此在靠近“末梢”的地方出现了大量“储血点”,用以增加服务提供节点,缩短传输路径,提升服务效率。城域网的信息服务能力需要提升,网络架构也要进行相应调整。随着工业企业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未来将出现大量的“造血点”。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将产生大量有r值、高敏感的数据,主要用于企业生产流程的优化、企业间的相互协调,这种多服务于自己,少服务于公众的高信息安全要求,决定了这部分数据不会集中到某个大型造血中心,而是在本地造血点进行存储、分析,并向外提供服务。这种新的互联网造血分布,将对网络架构产生根本性影响,改变围绕骨干网和骨干节点构建网络的路线,IDC和企业数据中心(EDC)的建设理念和布局思路都将需要调整,城域网、接入网以及微数据中心将在互联网信息服务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

3.3 工业互联网提升了网络性能要求

工业互联网对通信网络最直接的影响是提出了更高的网络需求,简单概括就是需要支持百亿终端、百万用户、百级平面的业务发展。百亿终端接入是指,未来智能工业产品和装备――包括智能汽车、家电、机械、仪表及各种智能部件等――的数量将达到百亿级水平,网络需满足工业互联网海量智能工业产品联接、信息交互的服务需求。百万用户是指,工业企业利用网络开展监测、控制等对隔离和安全要求比较高的业务,需要进行用户隔离,网络能够支持百万级的VPN隔离。百级平面是指,网络具备“多租户”能力,每个业务平面是一张具备完整网络管理、控制和数据传输能力的网络,能够为一类业务或一个超大型企业提供完全自主控制管理的网络。

4 结束语

工业互联网的出现是技术和产业发展推动的必然结果,同时也将冲击通信网络原有的技术架构和发展模式。扩大延伸的网络范围、全新的网络信息节点分布、百级到百亿级网络业务需求都将深刻地改变通信网络架构,以开放化、虚拟化、智能化、融合化为发展方向的SDN、5G、窄带物联网(NB-IoT)、IPv6等网络技术将在工业互联网中广泛应用。与移动蜂窝网络代际分明的演进路径不同,互联网成长史告诉我们,互联网从来不按“剧本”发展,但可以预见工业互联网将成为通信网络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助力,成为重构通信网络架构的起点。

参考文献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篇4

推动制造业深刻变革

“互联网+”推动生产制造模式变革,智能制造成为新型生产方式。

互联网在制造业领域应用日益广泛深入,推动生产制造向着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工业信息系统通过互联网实现互联互通和综合集成,促进机器运行、车间配送、企业生产、市场需求之间的实时信息交互,原材料供应、零部件生产、产品集成组装等全生产过程变得更加精准协同。工业云平台成为新型生产设施,为研发设计、加工制造、经营管理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资源支撑和服务保障,工业生产要素实现优化整合和高效配置。3D打印重塑产品生产组装方式,虚拟设计、精准制造、数据制造的能力大幅提升。工业大数据应用将贯穿设计、制造、营销、服务全过程,成为生产辅助决策的支撑,更成为企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

产业组织变革

“互联网+”推动产业组织创新,网络化和扁平化成为企业组织结构的新特征。

通过利用互联网,工业企业生产分工更加专业和深入,协同制造成为重要的生产组织方式,只有运营总部而没有生产车间的网络企业或虚拟企业开始出现。例如,小米公司总部只有研发设计人员,其生产、物流、销售等业务全部外包给合作企业,并通过互联网与合作伙伴进行业务联系,运营着庞大企业网络。网络众包平台改变了企业的发包模式,发包和承包企业呈现网络虚拟化,承包企业得到了精准遴选,分包项目管理更加精准。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企业营销渠道搬到了网上,丰富了产品销售渠道,拓展了销售市场、降低了营销成本。供应链集成创新应用,使每个企业都演化成信息物理系统的一个端点,不同企业的原材料供应、机器运行、产品生产都由网络化系统统一调度和分派,产业链上下游协作日益网络化实时化。

产业结构

“互联网+”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制造业服务化成为产业发展新趋势。

制造业服务化发展有三种主要形态:一是工业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远程运维、远程监控等信息服务,实现制造服务化转型。如,装备制造企业利用互联网开展装备的远程运维业务,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而且实现了从制造产品为主向提供工程承包和远程运维服务的转变。二是工业企业在推广应用互联网的过程中,衍生出信息系统咨询设计、开发集成、运维服务等一系列专业性信息服务企业。三是工业互联网在应用中产生各类平台型服务业,专门为工业企业提供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销售等互联网信息平台服务,衍生出众筹、众包、众设、行业电子商务等新型信息服务企业。

产业创新

“互联网+”推动产业创新方式变革,协同创新成为产业技术创新的新模式。

互联网突破了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整合了政府、企业、协会、院所等优势资源,形成跨领域、网络化的协同创新平台。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通过互联网,将分布在全球各地的研发中心连接在一起,有效提升了跨国研发效率,形成创新资源配置国际化、响应市场需求快速化、整体运行高效化的全球研发创新网络。由德国工程院、弗劳恩霍夫协会、西门子公司等组成的创新网络,整合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多种资源,成为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的中坚力量。美国推出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准备在十年内建成45个面向不同领域的扁平化和自治型的联合创新研究所,目的就是通过建设协同创新网络,确保其在先进制造领域的领先地位。

提升传统行业空间

“互联网+”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提供了巨大空间。

互联网时代,企业不再是简单地听取用户需求、解决用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与用户随时互动,并让其参与到需求收集、产品设计、研发测试、生产制造、营销服务等环节。“云”“网”“端”越来越成为制造企业发展的新基础设施,用户、原料、设备和产品之间可以通过互联网实现实时交互和有效交流,极大地促进了产品、装备、管理、服务和产品智能化水平的提升。如,“互联网+能源”使分布式发电和大规模并网技术实现突破,推动新能源技术步入大规模实用阶段;“互联网+材料”使生物材料、纳米材料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材料智能化趋势日益明显。“互联网+”模式已成为信息经济条件下企业增强竞争力、提升附加值的有力手段。

新增长点

“互联网+”为发现培育新的增长点带来了难得机遇。

随着外贸增长趋缓、内需拉动乏力、人口红利减弱、资源环境压力增大,我国制造业发展动力亟需由主要依赖传统增长领域转向新的增长点。随着互联网与各行各业融合的不断深化,电子商务、众包众创、线上到线下(O2O)等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数字医疗、远程教育、位置服务等新产业迅猛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如,上海发展“四新”经济、浙江发展信息经济、福建发展互联网经济,重点都是抢占互联网时代孕育的新的增长点。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世界一流的互联网企业,在新一轮发展中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万众创新

互联网+”为促进消费升级和激励万众创新创造了良好条件。

“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的创新应用推动了智能终端、电子商务、在线服务、远程培训等领域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目前,我国拥有6.5亿网民,是美国的两倍;3.6亿网购用户,超过英德意法四国人口总和。如此巨量的市场规模,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如能充分利用好这一优势,培育出几十家甚至上百家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将会极大地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的竞争地位。根据麦肯锡的研究,每100元网络交易额中,有39%的消费是完全新增出来的。按照这一比例计算,淘宝网2014年2.3万亿元的交易额,激发的新消费贡献将近9000亿元。与此同时,互联网也正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在网络经济下,不仅供应商、合作伙伴等利益相关者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企业的价值创造活动中,消费者也可以通过“创客”“众筹”“众包”等方式获取大量知识信息,参与创新创业。

挑战

“互联网+”为制造强国建设带来了重大挑战。

当前,互联网技术正处于快速升级、持续换代的发展阶段,由此将带来系统兼容、标准规范、升级维护等一系列潜在风险。我国在网络安全态势感知、网络攻击对抗等核心技术领域的研发能力还较为薄弱,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研发不足,总体上仍缺乏应对“震网”“火焰”等网络信息安全新威胁的有效手段。针对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应用的安全防御措施和手段研发不足,对重要信息系统、工业控制系统等使用的国外技术和产品,缺乏有效的安全漏洞检测手段。

大力推进互联网和制造业融合深度发展

工业互联网

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制定和实施工业互联网发展指导意见,绘制工业互联网发展路线图。加快建设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开发面向信息物理系统研发应用的智能控制系统、工业软件和相关工具。推进物联网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示范,培育智能检测、全产业链追溯等工业互联网新模式。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基于消费需求动态感知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组织方式。发挥互联网企业的优势,引导其加快和制造企业密切融合,建立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开放型产业生态体系。

智能制造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面向国民经济重点行业领域,发展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高档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提高重大成套设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结合汽车、装备、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纺织服装等行业特点,发展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云制造、智能物流管理。推进重点行业智能制造应用示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分类开展智能车间、智能工厂、智能企业试点。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健全服务体系、强化产业支撑、建立创新机制,逐步培育形成智能制造生态系统。

新型工业组织

着力培育新型工业组织。引导制造企业革新理念,加快向互联网生产方式转型,建立以用户为中心、平台化服务、社会化参与、开放共享的新型组织模式。建设面向制造业的众创空间,为用户深度参与产品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网络空间和资源共享空间。鼓励引导制造企业积极应用移动电子商务、在线定制、线上到线下(O2O)等新型业务模式。鼓励发展虚拟企业,支持企业通过互联网形成专业化分工、协同制造和产业链竞争等新型组织。

制造业服务化

推动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引导和支持制造企业围绕拓展产品功能、提升交易效率、增强集成能力、满足深层需求等,向服务环节延伸产业链条,发展在线监控、全生命周期管理、总集成总承包、融资租赁、供应链金融等新业务。大力发展面向制造业的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提高方案设计和综合集成能力。支持融资租赁产品和服务创新,推广大型制造设备、生产线等融资租赁服务。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节能环保服务、检验检测认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专业金融、培训教育等生产性服务业,创新业务协作流程,提高产业链整体效率。

制造创新

完善国家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采取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产学研用产业创新战略联盟等新机制、新模式,建设一批面向区域或全国的制造业创新中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网络。支持建设重点行业领域制造业工程数据中心、科学研究和试验重大设施、智能制造创新设计应用中心,促进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开放共享。着力突破信息产业核心技术瓶颈,加快集成电路、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等核心关键技术创新。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篇5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传统制造业 存在的问题 路径选择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1-263-02

一、相关概念界定

(一)制造业互联网思维产生的背景

随着互联网发展日趋完善,互联网渐渐由消费领域扩展到生产领域,从服务业拓展到制造业,互联网在金融、教育等领域的发展使人们认识到“互联网+”在其他领域大有作为。当前中国经济形态正在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方向发展,信息基础设施为“互联网+”提供了支撑,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和大规模协同的社会分工为“互联网+”注入了新动力,“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以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创新网络经济、渗透传统产业为导向,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换挡提质,产业的转型升级开辟新路径。

(二)互联网思维的定义

互联网思维用当下热门的词汇来说就是“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推动经济形态不断地发生演变,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为改革、创新、发展提供广阔的网络平台。

通俗的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它代表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即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三)研究互联网思维下制造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意义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实施“互联网+”行动的主战场。我国是制造业大国,也是互联网大国,推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有利于形成叠加效应、聚合效应、倍增效应,加快新旧发展动能和生产体系转换,前景广阔、潜力巨大。当前,我国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步伐不断加快,传统制造业在互联网大潮的推动下正焕发出很强的生机,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显得意义重大。

二、我国传统制造业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传统工业化思维仍然盛行

人类社会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均以弱化差异性、强化同质性的大规模生产为特征,以追求更高效率为目标,追求管理的标准化、生产的规模化。在这种理念指导下,资源和生产能力被当作企业的主要竞争力。在传统的生产消费模式当中,制造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关系是单线的,即企业进行大规模生产,以产定销,用户处于被动地位,只能接受特定的产品,缺乏主动权。而互联网改变了信息获取能力,用户角色、行为和力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由之前的孤陋寡闻变得见多识广,由分散孤立变得相互连接,由消极被动变得积极参与,被搁置的多样化个性化需求被激发,使得市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以企业为中心的产销格局转变为以用户为中心的全新格局。然而,我国多数传统制造企业还没有真正适应这种变化,仍以传统工业化思维为主导,以自我为中心、以技术为中心、以产品为中心,而不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一种技术从工具属性、应用层面到深入融合并改变社会生活,往往需要经历相当长的历史过程,“互联网+”也同样如此,其影响存在滞后性,因此,旧制度和新时代在企业家身上难免会形成观念的错位。

(二)对于“互联网+”存在认识偏差

目前,我国很多制造企业对“互联网+”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浅的层次,没有将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放到战略层面去推动,在认识方面存在偏差:一是过度夸大互联网的作用,盲目地去照搬其他企业的成功模式,没有真正把互联网与行业特性结合起来,往往以失败告终。二是“+”号的两端是两张皮,部分制造企业只是简单追求形式,认为触网就灵,比如在互联网上做营销、投广告、卖商品,认为就是互联网化了,而没有认识到“互联网+”的本质是用互联网工具逐步把企业内外价值链全部数据化,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这需要对业务、组织、团队进行彻底改造。三是数据价值没有挖掘,不能把在互联网化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用于科学决策的支撑,还是延续过去模糊的、定性的决策方法,而不是基于大数据的量化决策。认识上的偏差使我国制造企业在应用互联网时流于形式、浮在表面,有时急于求成,难以切实为转型升级服务。

(三)缺乏核心竞争力,难以应付互联网带来的挑战

首先,缺少核心技术,产品低端。我国制造业的各类产业仍处于较高的分散状态。目前很多企业的生产成本高,消耗却没有减少,在很多核心技术上受制于人,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很大的差距。我国生产的产品很多都是贴牌生产,很多企业的产品设计、关键零部件都需要依赖先进国家,出口的很多产品都不是我国的自主品牌。企业的利润十分微弱,主要的利润靠的是廉价的加工费用。随着近两年人工成本的上升,企业更是举步维艰。

其次,成本上升,人才缺乏。随着传统制造业城市的经济发展、消费水平的提高,人员劳动力成本也在不断地上升,加上现在很多能源、原材料等价格上涨,产品成本也随之升高,与那些低成本产品的国家相比,中国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也逐渐下降。

最后,创新能力欠缺。很多传统的制造业没有自己的品牌,而是进行贴牌生产,根据客户的要求生产或者加工产品。很多企业在最开始创建的目的就是通过为其他企业加工产品来获得利润,对产品的各方面都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随着企业的发展,这部分企业由于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一方面没能及时地转变经营理念,另一方面,因为缺少先进的技术支持而迫不得已只能从发达国家引进外来的新技术,使得企业的发展依赖外部,企业的创新能力也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企业。

三、推进互联网时代我国传统制造业发展的路径选择

近几年,随着经济转型和互联网的普及,很多企业都在努力向互联网化转型,作为中国三大产业之一的制造业也不例外。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对传统制造业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比如产品的销售。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应该如何在“互联网+”的时代将中国制造变成“中国智造”,让企业在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能一直坚持而不被取代已经成了很多传统制造企业亟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树立制造业的互联网思维模式

互联网思维,是相对工业化思维而言的,就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方法、价值、规则、机会,及其民主、开放、平等精神,对产品、市场、用户、服务、价值链乃至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制造业的互联网思维,就是要用互联网时代的新思维来思考、处理、实践制造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充分利用和发挥互联网的特性,创新资源配置方式,主动变革生产与组织方式,积极开展网络营销,在用户层面,战略制定、商业模式设计、业务开展、组织设计和企业文化建设等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在价值链层面,要与利益相关者建立“平等、开放、协作、分享”的商业生态平台,围绕着用户需求和体验进行研发、设计、生产,消减产品到达用户的中间渠道环节,为用户提供更大价值;在员工层面,要与其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激发员工更加自主地为用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并给员工丰厚的福利和良好的发展预期。

(二)拥抱互联网,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

1.营销融合――互联网+制造业。虽然互联网的发展对中国传统的制造业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但同时也给企业带来了机遇,传统制造业企业可以充分地利用互联网这个很好的平台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扩宽产品的销售和流通渠道,更好地对客户资源进行管理,从而推动我国传统制造业的发展。

对于企业来说,可以根据企业的现状和业务特点进行电子商务销售,有效利用“互联网+平台”。在销售服务环节可以采用以下模式:第一,线上和线下同步进行。线上销售可以依靠于第三方平台,自建B2C电子商务平台,选择建立行业性的电子商务平台,尝试跨境电商,通过自建跨境电商平台将国内的电商模式复制到国外,或通过与海外电商平台的合作来打通跨境营销渠道;第二,“会员制”营销模式。通过互联网,建立企业自己的会员系统,为会员提供更多的便捷,时刻关注会员的需求,并且可以通过会员带动会员的模式来发展更多的会员,使得传统销售和互联网销售相结合,让企业不断的发展。

2.管理优化――互联网管理,精简企业结构。传统制造业企业大部分采用的是“金字塔式”的管理组织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使得企业的管理过于等级化、官僚化,严格的等级结构和规章制度使得整个企业的决策速度减慢,员工的执行力降低。员工与员工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减少,工作效率降低。现代企业竞争越来越激烈,对企业的要求也需要适应飞速的发展,这就需要企业的决策速度和员工的执行力提高。所以,企业可以在传统的纵向沟通基础上提供横向沟通的机会,让员工之间进行更多的交流和合作,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3.发展合作――内外结合,共同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透明化,对企业来说从产品材料的选择、生产制作和销售,已经十分透明,企业如果想要发展,就不能按照自己原来的老思路、老想法,要放下自己的习惯性思维,接受新的技术,适应社会的发展;不断寻求创新和合作,融合自身优点和同行业的发展趋势,找到适合企业自己的发展之路;不断地发展智能装备与系统,提升工业产品智能化水平,完善智能制造服务支撑体系。

参考文献:

[1] 肖斌,赖新峰.“互联网+”背景下中国制造业的柔性化生产研究[J].企业经济,2015,09:148-152

[2] 张艳.我国互联网产业经济波及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6

[3] 吴阳芬.“互联网+”时代制造业转型升级新模式、路径与对策研究[J].特区经济,2016,07:139-141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篇6

一、工业互联网安全威胁和风险日益突出

近年来,网络安全威胁加速向工业领域蔓延,工业互联网安全事件频发,影响经济社会正常运行和国家安全。接连发生的乌克兰断网事件、美国Dyn公司域名系统瘫痪事件及“永恒之蓝”病毒肆虐全球已经为我们敲响警钟。

(一)互联互通导致网络攻击路径增多。工业互联网实现了全要素、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互联互通,打破传统工业相对封闭可信的生产环境。越来越多的生产组件和服务直接或间接与互联网连接,攻击者从研发、生产、管理、服务等各环节都可能实现对工业互联网的网络攻击和病毒传播。特别是,底层工业控制网络的安全考虑不充分,安全认证机制、访问控制手段的安全防护能力不足,攻击者一旦通过互联网通(二)标识解析系统网络安全风险严峻。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类似于互联网中的域名系统(DNS),是支撑网络互联互通的神经枢纽。国际上目前存在Handle、OID等多种标识解析方案,但散而弱,并未成熟,对其安全性的考虑则更为滞后。在探索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的过程中应同步规划部署相应的安全措施,需考虑整体架构的安全和实际运行中与DNS系统的互联互通,以及面临的DDoS、缓存感染、系统劫持等网络攻击。

(三)工业互联网平台网络安全风险加剧。工业互联网平台被一旦受到木马病毒感染、拒绝服务攻击、有组织针对性的网络攻击(APT)等,将严重危害生产稳定运行,甚至导致生产事故,威胁人身和国家安全。此外,我国企业推出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难以与GE、西门子为代表的跨国寡头相抗衡,国外平台在我国的大规模应用部署将导致严重的安全可控风险。

(四)工业互联网面临严峻的数据泄露风险。工业互联网数据种类和保护需求多样,数据流动方向和路径复杂,设计、生产、操控等各类数据分布在云平台、用户端、生产端等多种设施上,仅依托单点、离散的数据保护措施难以有效保护工业互联网中流动的工业数据安全。工业互联网承载着事关企业生产、社会经济命脉乃至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业数据,一旦被窃取、篡改或流动至境外,将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二、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亟待加强

目前,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正处于起步阶段,方兴未艾,安全管理体系亟待健全,企业安全防护能力尚显薄弱,安全技术手段仍需加强,产业支撑能力不足,难以有效适应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安全保障现实需求。

(一)安全管理和标准体系不健全。当前,我国针对工业互联网安全的管理体系仍未建立,主管部门、运营单位、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商等多方主体在保护工业互联网安全方面的责权义务暂未明确,难以有效督促企业落实工业互联网安全保护要求。此外,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体系尚未健全,安全接入、数据保护、平台防护等方面的标准尚未出台。

(二)企业意识淡薄,安全防护能力不足。工业企业普遍存在重发展轻安全的情况,对工业互联网安全缺乏足够认识,安全防护投入较低,安全产品、安全解决方案应用水平不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前期对部分工业互联网平台进行了安全评估,发现用户口令、身份认证、通信加密等方面均存在大量安全问题。此外,实力薄弱的中小企业更是缺乏配套资金及人力部署安全措施。

(三)科研投入少,部级技术手段缺失。美国已建立爱达荷、桑迪亚等六大国家实验室,德国成立弗劳恩霍夫应用研究促进协会,夯实工业领域安全技术储备,在工业互联网安全方面具有先发优势。我国整体工业互联网安全才刚开始起步建设,科研投入较少,尚未形成部级、有组织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预警、快速处置和有效溯源的技术手段,应对新型攻击的安全能力不足。

(四)技术产业支撑不够,安全可控问题不容小觑。我国工业互联网使用的组态软件、控制器、传感器、工业云平台等核心软硬件、基础平台多被外商巨头垄断,大多存在安全漏洞且有预置后门风险。同时,在工业互联网安全领域缺乏体系化、针对性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产业生态尚未形成,难以满足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安全需求。

三、相关建议

《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保障体系。我国亟需建设满足工业需求的安全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增强设备、网络、控制、应用和数据的安全保障能力,有效识别、抵御和化解安全风险,为工业互联网发展构建安全可信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工业互联网安全相关政策法规建设,明确各主体安全责任和监督检查、风险评估、数据保护等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工业互联网安全标准体系,推动标识解析系统安全、工业互联网平台安全等重点领域行业标准的研究制定。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篇7

 

“互联网+工业”即传统制造业企业采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通信技术,改造原有产品及研发生产方式,与“工业互联网”、“工业4.0”的内涵一致。目前国内一些互联网企业联手工业企业开始了中国版“工业互联网”实践,“互联网+工业”的大幕已拉开。哈尔滨市的工业如果继续以传统方式进行大规模生产和销售,必将在信息时代失去竞争力。只有积极建设“互联网+工业”发展模式,哈尔滨市的工业企业才能紧跟时展步伐,创新生产模式,开创全市工业创新创业新局面。

 

一、哈尔滨市“互联网+工业”发展现状

 

(一)企业互联网建设现状

 

哈尔滨市企业互联网应用具有较高的提升空间,今年最近的一次统计调查数据显示,哈尔滨市有超八成工业企业有网络建设,但企业对互联网的使用程度深浅不一。能够应用互联网技术,跨越了企业和行业的边界,达到“互联网+”水平的企业不足一成。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互联网应用的边缘,还需进一步挖掘,使其充分发挥作用。

 

(二)企业“互联网+工业”转型进展情况

 

一是“互联网+工业”转型正逐步启动。在运用“互联网+”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我市有近三分之一的企业已经积极开启“互联网+工业”行动规划,但也有一些企业存在困难,暂时放弃转型。在已经开始转型升级“互联网+工业”的企业中,近一半的企业已经开始投资或计划引入技术,三分之一的企业开始试用并学习消化技术,一成多的企业已建立完备并正式投入使用。二是食品制造业等9个行业的企业走在转型前列。在已经开始转型的企业中,食品制造业企业;医药制造业企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企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企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企业较多已经运用“互联网+工业”转型升级。

 

(三)发展进程中面临的问题

 

一是固有模式难以打破使企业转型受阻。传统经营模式改造升级难度大是制约当前企业转型的重要原因。多数企业缺乏创新意识,不能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将固有模式与“互联网+”转型升级相结合,提升企业创新力和生产力,不会或不敢尝试网络交易方面的营销,没有合适的方案来解决线下与线上的冲突问题。二是资金短缺、人才匮乏制约了企业转型。资金短缺、投资不足、缺乏科学有效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缺乏专业的平台管理人才等问题制约哈尔滨市“互联网+工业”的转型升级。三是达到跨行业经营的企业比例偏低。哈尔滨市只有一成多的企业实现了跨行业经营,大部分企业仍停留在原有业务上,无法应用互联网技术跨越企业和行业的边界,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需求,限制了企业转型“互联网+工业”的发展。

 

二、先进城市实施“互联网+工业”发展的做法借鉴

 

(一)深圳市促进互联网与设计、制造过程融合

 

以智能化、数字化、虚拟化、网络化、敏捷制造为方向,对传统企业设计、生产流程进行再造;推广应用基于云计算服务模式的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工程以及虚拟设计制造等信息技术,实现产品设计数字化;推广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实现工艺设计、加工制造、过程协同、质量控制、物料配送和产品管理等生产制造环节的要素配置、过程组织等的信息交互、集成协作,支撑制造业智能化转型、提升生产制造水平和效能。

 

(二)济南市打造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化制造产业链

 

推动装备、汽车、建筑、家电等行业的龙头企业依托互联网,建设上下游协作管理系统,实现物料、财务等信息共享和实时交互。鼓励大型企业集团开展跨区域的网络协同设计、精准营销、品牌推广,建立国际化的全球产业链体系。推动中小企业加入核心企业的产业链体系,提高产品配套能力。

 

三、促进哈尔滨市“互联网+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发展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促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加强产业链协作,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协同制造新模式,形成制造业网络化生态体系,促进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市场需求的集聚与对接,实现全社会多元化制造资源的有效协同,提高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兼顾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企业的实际需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为重点,推动企业两化融合从单项应用向综合集成与协同创新升级。

 

(二)促进互联网与企业经营管理融合

 

以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为基础,在资源配置层面,围绕外部协作、内部计划、及时响应等关键环节推进智慧化,提高企业市场响应效率;在管理决策层面,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围绕产品市场与客户关系、人力资源与资本运作、发展战略与风险管理等关键环节推进信息化;建立基于云计算服务平台的应用业务流程重组、企业资源管理、计算机决策支持、数据挖掘、商业智能、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知识管理等信息化系统,实现全流程管理信息化,提高企业管理和决策科学化水平。

 

(三)加强“互联网+工业”人才建设

 

依托大专院校、科研院所、骨干企业的智力资源,建立“互联网+工业”专家咨询委员会,为本市重大决策提供咨询评估。鼓励高校优化学科专业设置,加快培养一批高素质适用性大学生、研究生人才。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建设高素质专业技术和产业工人队伍。

 

(四)加大“互联网+工业”投融资力度

 

大力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发展符合企业“互联网+工业”发展资金需求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提供多元化融资便利。适当加大投融资力度,发挥国家财政、金融机构、社会团体、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多方面积极性,采取财政支持、金融贷款、股权融资、技术入股、权益融资、租赁融资、债务融资等多种方式投融资。

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篇8

关键词:互联网+;国民经济;融合;创新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学习、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互联网与各个行业的融合发展,为行业突破瓶颈、寻找新的增长点提供了一个非常有潜力的空间。当前,互联网+的应用领域在快速扩张,由此衍生出的创新性产品与服务层出不穷,传统行业依靠互联网的技术平台,逐渐爆发出新的增长能量。2015年7月4日,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2016年5月31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在京《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16)》,“互联网+”入选十大新词和十个流行语――互联网+从上至下已经形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风潮,深刻地影响和推动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

一、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态势

要分析互联网+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影响,首先要清晰我国经济发展目前呈现的新态势。首先,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长期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时期经济新常态下,这种增速有所回落,具有更加可持续性发展的特点。其次,新经济常态下产业结构逐渐从以制造业为主向以服务业为主转变。服务业是我们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达程度的标志。产业结构的调整,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们的生活,让国家经济的发展更直接地服务于人民。另外,国民经济发展理念由单纯而片面地追求GDP转变为以人为本、发展与环境保护兼顾。

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常态,要求经济的发展立足于人民生活的改善,立足于经济发展理念的更新,立足于服务意识的增强,立足于资源的利用和整合。而互联网+战略应运而生,完美地契合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二、互网+经济的定义与特点

(一)什么是互联网+?

通俗地说,“互联网+”就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但这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相加,而是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比如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互联网+产业形态。

(二)互联网+有什么样的特点?

第一、跨界融合。这里的跨界既是一种行为,也是一种思想。互联网+不仅实现了网络信息行业与传统行业的有机结合,也实现了其他不同行业之间的互相渗透。同时,互联网+也是一种兼容并蓄、开放创新的思想。

第二、创新发展。前面我们已经说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开始从粗放型、资源型向创新型的模式发展,互联网+的模式,就是一种通过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完美诠释。

第三、以人为本。互联网+的服务模式就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服务模式。通过互联网+,我们可以轻松实现网络购物、看病预约、网络学习、网络交友等事情,这些互联网+服务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生活效率、改善我们的生活条件、节约我们的生活成本,实实在在地体现了网络科技以人为本的特点。

第四、无限可能。互联网+最终的目标就是连接一切可能。互联网平台给了我们一切想象的空间,也给了我们实现这些想象的可能性。

三、互联网+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基于互联网+所体现的上述四个特点,结合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我们坚信,互联网+必将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新的、重要的拉动力量。那么,具体来讲,互联网+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有哪些作用呢?

(一)互联网+农业:推动农业发展现代化

互联网与农业相结合,可以有效改变我国农业发展较为落后的现状,实现农产品的品牌化、信息化和现代化。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力水平相对不高,地区发展极不平衡。把农业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可以使我们的农业产品能够通过互联网平台实现快速销售,并且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同时,通过互联网平台,农业产品能够快速实现品牌化,让传统农业真正变成立体的现代农业;还有,互联网+农业可以整合农业科技信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二)互联网+工业:提高生产效率,推动实现信息化、智能化

互联网+工业可以改变传统工业模式,让工业实现信息化和智能化。从生产角度来讲,互联网+工业可以规范生产流程,缩短生产周期,提高产品质量;从产品销售角度来讲,互联网+工业可以让工业产品实现全球化销售的目标,同时通过互联网大数据分析,能够对市场行情的变化做出准确及时的反应,优化产品营销策略。总体来讲,互联网+工业能够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从生产到流通存在的各种问题,有效促进传统工业向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工业方向发展。

(三)互联网+服务业:突破空间限制,体现人本服务理念

服务业主要是针对人的行业,服务质量的好坏需要靠客户的体验和感觉。互联网+服务业的模式,可以突破空间限制,具备为互联网平台上的所有目标客户提供服务的可能性。从客户角度来讲,互联网+服务业可以让他们公平地享受到更多优质的服务,能够为他们解决遇到的实际难题。同时,借助互联网平台,客户对服务的选择更加多元化,他们可以从中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服务,并最佳地达到想要的效果。这些方面都鲜明地体现出互联网+服务业人性化的一面。

四、结语

现在,互联网+战略在我国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扶持下,正在高速发展中。互联网+农业、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传统行业与网络科技的结合已经让我们目不暇接。未来,随着国家政府的推动,结合互联网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对国民经济的促进作用将进一步凸显,互联网+必将成为拉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重要的新动力。

参考文献: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