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渔业现代化8篇

时间:2023-09-25 11:19:04

渔业现代化

渔业现代化篇1

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也相继形成,目前,资产总值超过1000万元的已达5个,它们不仅起到了带农户、带基地、科技示范的作用,也推动了现代渔业的发展。近年来,已建成了天津市现代渔业工程技术中心、部级红鳍东方鲀保种基地、大银鱼受精卵生产基地6个市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一个无公害示范基地,还建成了市级良种场、示范场,争创了天津大银鱼、"海球"牌红鳍东方鲀等名牌产品,一批新的无公害基地正在申报中。

另外,通过技术培训、船员培训,在发展远海生产和入渔日、韩捕捞,发展休闲渔业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保护了近海资源,增加了渔民的收入。

在发挥人才作用方面,我们注意了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不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渔业要实现跨跃式发展,没有一支较强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是难以实现的。我们局领导班子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并列入重要议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注重提高科技人员素质,关心他们的政治进步,及时研究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使他们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目前,水产局共有科技人员25名,其中:研究员1名(享受国务院特贴)、高级工程师5名、工程师13名、助理工程师6名,他们是塘沽渔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财富。

2、充分发挥老专家、科技带头人的决策和骨干作用。

我们有的老专家、科技带头人,有的本来就是引进的人才,有多年的实践经验,是享受国务院特贴的"拔尖人才",我们在发挥这些人才作用的问题上,不是仅仅把他们当做"工具",而是让他们深入基层、搞指导、搞服务、带学生、搞培训,在渔业结构调整和品种结构调整方面,在重大决策方面,让他们参与决策,给他们出国考察、外出学习的机会。天津沿海水质混浊、污染严重、盐度变化大、富营养程度高,夏季水温高,冬季有结冰,与青岛、大连等清水岩石海岸相比,不适合发?quot;工厂化"养殖。

通过学习国内外的技术,根据塘沽的实际和优势,设计了利用沉淀过滤的海水、盐场高盐度海水勾兑恒温的可饮用机井或地热井作为水源,通过滚筒微滤、生物净化、臭氧消毒、调温充气、纯氧输入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内循环使用,日换水12遍,仅补充用水不足10%,不仅少占地、节能、节水、无污染、无公害,而且高产高效。每平米有效养殖水面,年产可达20-30公斤,产值20__元左右,纯益800元左右,相当于一亩养虾池的效益。这一模式为国内首创,三年来已发展到大小车间18座。并以此模式由专家亲自起草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申办了诺恩、金龙两个公司的项目,向市农委申办了金豚工厂化越冬车间以及青坨子等工厂化项目,已批准投资总额为2605万元。正在申办的海发热带品种项目1600万元,并制定了天津市海珍品现代化养殖科技园区建设规划,总投资2.66亿元,其中,新增投资1.66亿元。

在陪同领导外出考察的过程中,专家又从国内外筛选了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如英国大菱鲆、大西洋王鲷以及热带的名优品种。帮助企业组建了河鲀鱼繁养专业公司。

3、创造条件,不断培养新的科技力量。

在培养新的科技人才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

一是以老带新,一代接一代,在实践中帮助,在理论上指导、鼓励他们参加实践,帮助他们撰写论文、总结、报告,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是压担子,让年轻的科技人员参加试验、示范、承担科技项目,并且派他们到基层搞技术服务、技术承包,甚至到基层任职,有的担任了技术 经理、场长等职,有的担任了车间主任和技术负责人;有的还派到海南、成都、山东等地在工作中增长才干,开阔眼界。我们的技术服务已触及到黑龙江、内蒙、新疆、吉林、辽宁等多个省区,使他们联系面更广、独立工作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给机会,外出考察、学习、培训,使这些同志有更多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知识不断更新和充实。

4、正确引导、关心爱护、完善制度、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对于科技人员,我们定期谈心,不仅从技术上指导,也要从政治上关心,让他们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汇报深入基层的工作。

科技人员一般不在乎工作条件的好坏,但自尊心较强,领导们比较注意知识分子的这一特点,生活上关心,工作上鼓励,对于确有成绩的,及时表扬,并评定为优秀知识分子、先进工作者等荣誉;技术人员比较关心自己的职称晋升,我们按规定及时帮助他们申报、评定和聘任;在生活上注意关心,在基层工作的,年节慰问、工资照发、奖金照给、福利保障,并在制度允许的条件下,让他们在基层得到相当的技术服务收入和生活补贴,家庭中出现问题,机关帮助解决。

渔业现代化篇2

一批产业化龙头企业也相继形成,目前,资产总值超过1000万元的已达5个,它们不仅起到了带农户、带基地、科技示范的作用,也推动了现代渔业的发展。近年来,已建成了天津市现代渔业工程技术中心、部级红鳍东方鲀 保种基地、大银鱼受精卵生产基地6个市级无公害水产品生产基地,一个无公害示范基地,还建成了市级良种场、示范场,争创了天津大银鱼、"海球"牌红鳍东方鲀等名牌产品,一批新的无公害基地正在申报中。

另外,通过技术培训、船员培训,在发展远海生产和入渔日、韩捕捞,发展休闲渔业等方面,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保护了近海资源,增加了渔民的收入。

在发挥人才作用方面,我们注意了几个方面:

1、领导重视,不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渔业要实现跨跃式发展,没有一支较强的高素质的科技人才队伍是难以实现的。我们局领导班子非常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并列入重要议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注重提高科技人员素质,关心他们的政治进步,及时研究解决他们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使他们更好地发挥其作用。目前,水产局共有科技人员25名,其中:研究员1名(享受国务院特贴)、高级工程师5名、工程师13名、助理工程师6名,他们是塘沽渔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宝贵财富。

2、充分发挥老专家、科技带头人的决策和骨干作用。

我们有的老专家、科技带头人,有的本来就是引进的人才,有多年的实践经验,是享受国务院特贴的"拔尖人才",我们在发挥这些人才作用的问题上,不是仅仅把他们当做"工具",而是让他们深入基层、搞指导、搞服务、带学生、搞培训,在渔业结构调整和品种结构调整方面,在重大决策方面,让他们参与决策,给他们出国考察、外出学习的机会。天津沿海水质混浊、污染严重、盐度变化大、富营养程度高,夏季水温高,冬季有结冰,与青岛、大连等清水岩石海岸相比,不适合发 quot;工厂化"养殖。

通过学习国内外的技术,根据塘沽的实际和优势,设计了利用沉淀过滤的海水、盐场高盐度海水勾兑恒温的可饮用机井或地热井作为水源,通过滚筒微滤、生物净化、臭氧消毒、调温充气、纯氧输入等技术手段,实现了内循环使用,日换水12遍,仅补充用水不足10%,不仅少占地、节能、节水、无污染、无公害,而且高产高效。每平米有效养殖水面,年产可达20-30公斤,产值2000元左右,纯益800元左右,相当于一亩养虾池的效益。这一模式为国内首创,三年来已发展到大小车间18座。并以此模式由专家亲自起草向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申办了诺恩、金龙两个公司的项目,向市农委申办了金豚工厂化越冬车间以及青坨子等工厂化项目,已批准投资总额为2605万元。正在申办的海发热带品种项目1600万元,并制定了天津市海珍品现代化养殖科技园区建设规划,总投资2.66亿元,其中,新增投资1.66亿元。

在陪同领导外出考察的过程中,专家又从国内外筛选了适合当地的优良品种,如英国大菱鲆、大西洋王鲷以及热带的名优品种。帮助企业组建了河鲀鱼繁养专业公司。

3、创造条件,不断培养新的科技力量。

在培养新的科技人才方面,我们采取了以下办法:

一是以老带新,一代接一代,在实践中帮助,在理论上指导、鼓励他们参加实践,帮助他们撰写论文、总结、报告,不断提高科技水平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二是压担子,让年轻的科技人员参加试验、示范、承担科技项目,并且派他们到基层搞技术服务、技术承包,甚至到基层任职,有的担任了技术经理、场长等职,有的担任了车间主任和技术负责人;有的还派到海南、成都、山东等地在工作中增长才干,开阔眼界。我们的技术服务已触及到黑龙江、内蒙、新疆、吉林、辽宁等多个省区,使他们联系面更广、独立工作能力不断增强。

三是给机会,外出考察、学习、培训,使这些同志有更多的学习和提高的机会,知识不断更新和充实。

4、正确引导、关心爱护、完善制度、调动科技人才的积极性。

对于科技人员,我们定期谈心,不仅从技术上指导,也要从政治上关心,让他们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汇报深入基层的工作。

科技人员一般不在乎工作条件的好坏,但自尊心较强,领导们比较注意知识分子的这一特点,生活上关心,工作上鼓励,对于确有成绩的,及时表扬,并评定为优秀知识分子、先进工作者等荣誉;技术人员比较关心自己的职称晋升,我们按规定及时帮助他们申报、评定和聘任;在生活上注意关心,在基层工作的,年节慰问、工资照发、奖金照给、福利保障,并在制度允许的条件下,让他们在基层得到相当的技术服务收入和生活补贴,家庭中出现问题,机关帮助解决。

渔业现代化篇3

[关键词] 池塘标准化 水产养殖 现代渔业

[中图分类号] F326.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11-0165-02

一、池塘在养殖建设上存在的问题

1.养殖水平落后,技术水平较低

大部分池塘在进行水产养殖时,沿用旧的养殖体系,养殖的种类繁杂没有一个整体的规划,养殖的水产品容量较少,致使水产品的产量过低,安全质量也较低。同时由于过度的挖建池塘,导致土地资源的浪费,池塘的整体利用率也降低。养殖时的技术要求不达标,养殖产品的存活率也受到了影响,陈旧的养殖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渔业的要求了。

2.污染问题严重,增加了病菌的滋生

由于池塘底部污泥的清理不及时,造成多次的堆积累加,时间一长,池塘的水质就会受到污染,导致病原菌的生长,间接影响了养殖产量的提高。同时池塘周围垃圾的随意丢弃,又没有专门的人进行按时清理,长此以往,池塘整体受到污染,养殖环境受到破坏,不利于渔业建设的长期发展。

3.池塘管理措施不当

在池塘管理上,缺乏相关的法律条例规定,而池塘主人对于管理又缺乏科学认识,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措施,造成池塘长期的管理处于低效甚至停滞的状态,对于水产养殖的发展形成了阻碍。

4.池塘标准化资金不足

由于池塘多为私人进行承包,所能使用的流动资金较少,无法满足池塘标准化改造的要求,严重拖缓了池塘的标准化进度,不利于现代渔业的长久发展建设。

二、如何加快推进池塘的标准化改造

1.定制科学有效的养殖体系,合理利用资源

进行单产养殖,提高池塘养殖的容量,也同时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建立完善的渔业承包管理体制,控制好鱼塘的养殖规模,增强水产养殖的组织化以提高水产养殖的产业化水平。

2.积极改善池塘的污染状况

对池塘底部的污泥进行及时的抽水清除,减少池底的污染物,降低病原菌生长的可能性。同时减少水产养殖时药物的投放,保证水产品的绿色无公害。对池塘及其周围丢弃的垃圾进行及时的清理,避免垃圾长期的堆积,影响池塘的整体环境。同时定时更换池塘的水,保证池塘的水质,实现水产的健康养殖。生态环境的重要也同样决定着水产健康养殖业的发展程度,保持生态的稳定平衡,也是现代渔业的重要要求之一。

3.加强对池塘水产养殖的管理

相关部门积极完善池塘养殖的管理条例,保证水产养殖的安全有效执行,池塘的主人也要加强对池塘的管理,运用科学的管理措施,提高水产养殖的效率。加快池塘渔业商品化的推进,为水产品提供一个更广阔的销路。了解池塘渔民的真实意愿,通过规划和实施对于水产养殖的经营权的流转可以有一个合理有效的分配。

4.实现渔业在发展方式上的转型

扩大池塘单户承包的面积,推动池塘水产养殖向着集约化和规模化的方向转变,改变并调整旧的养殖品种,建立健康、标准、科学的养殖模式,推动渔业养殖向节电、节水、节地的健康持久方向发展。依托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积极发挥现代渔业技术在池塘养殖业中的作用。吸取各地池塘标准化改造的经验教训,大胆积极的进行创新,再结合地方实际情况,,确定相应的改造补贴以及验收的标准,加快传统渔业在生产养殖模式上的转型。

5.加强对池塘改造的全面部署

认真分析池塘在改造中实际存在的问题,积极采用新技术的研发,改善养殖生产的条件。延长池塘承包的时间,多吸纳扩张改造的资金,地方政府对于池塘养殖户进行足够的财政拨款借贷,让池塘的改造之路可以更加通畅。通过对池塘渔业的扶持,提高从事池塘渔业养殖人的积极性,加快现代渔业的建设,推动养殖效益的不断提高。对于池塘养殖的机械,饲料,也要积极进行补贴,不仅要保证补贴资金及时到位,还要保证用于养殖的池塘最大程度的得到利用。同时对各地的渔业主管部门也要进行积极考核,对池塘养殖进行持续不定期的考核,将池塘标准化作为一项行政任务纳入地方现代渔业建设的考核之中去,推动池塘标准化的深入展开。

6.政府加强宣传鼓励

政府加大对池塘标准化的宣传,让人们更大程度的认识到池塘养殖标准化的好处,同时可以派遣专业人员对池塘的标准化进行科学指导示范,积极引导人们想水产健康养殖的现代渔业发展。

三、池塘标准化所带来的好处

1.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

池塘标准化以后,形成了新的水产养殖体系,不仅大大提高了养殖的生产效率,对于养殖产品的质量,也有了大大提高,因此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收益。

2.推动优势产业链的建立

池塘标准化以后,健康的水产养殖体系得以建立,现代渔业的建设也得到发展,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对水产养殖形成商品的集聚,增强了产业的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推动了渔业企业的长期发展。

3.加快了传统渔业的转型

随着池塘的标准化,传统的渔业生产养殖已经无法满足市场的要求,也不再适应市场的需求,只有在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及时有效的转变,才能跟上不断发展的水产养殖。

4. 推动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完善

经过对池塘的基本改造,不仅壮大了农村的经济实力,而且也推动了农村渔业生产设施以及生产条件的改善,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四、小结

随着现代渔业的发展,池塘的水产养殖在整个渔业中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对池塘养殖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池塘标准化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发现池塘水产养殖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以及所带来的好处进行了一个大致合理的概述,让我们对池塘标准化带来的水产健康养殖以及现代渔业建设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 落实全国渔业工作会议精神 谋划部署2010年渔业工作[J]. 中国水产,2010,03:8-20.

渔业现代化篇4

关键词:现代渔业;基本特征;发展途径;保障措施;湖北省

渔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性产业,它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和食品安全大计,在世界或国内经济成分中,渔业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渔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09年,国内渔业生产总量突破5000万t,已经连续21年居世界第1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37kg,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我国的养殖产量占到全部水产总量的70%,这个产量也占到了世界养殖总量的70%。湖北是渔业大省,2009年渔业生产总量达到360万t,已经连续15年保持全国淡水渔业第1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约48kg,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总体来看,中国渔业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湖北渔业处于国内淡水渔业的优势地位。

1现代渔业的涵义

现代渔业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集合渔业领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经济学概念。是由现代水产资料、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现代渔民(工)等要素构成,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水产商品率和生态环境水平为核心的现代产业。现代渔业的基本内涵是: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保障水产品供给、增加渔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维护生态环境等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促进渔工贸紧密衔接、产供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整体发展。提高渔业集约化、机电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水体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渔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现代渔业与传统渔业相比,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现代生产要素的集约式管理、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和多种功能的综合开发。

2现代渔业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指标

现代渔业指的是渔业的现代化进程,是从变化、转化、进化的趋势来探索渔业的发展方式和途径。假如把渔业的发展按历史来划分,可以分为:原始渔业—传统渔业—现代渔业,我国渔业处在现代渔业的起始阶段;如按成长年代来划分,可以分为:幼年—青年—壮年—老年,我国渔业处在成长的壮年阶段。从湖北省渔业行业发展的过程来看,现阶段整个行业正处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之中,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支撑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要素集约型转变[3]。尽管现代渔业的理论还在探索之中,但是现代渔业的实践却突飞猛进。现代渔业的发展规律正在为人们所掌握,其主要特征已经或正在显现出来。下面将从宏观的层面分析现代渔业的主要特征和评价指标。

2.1规模化渔业

规模化指的层次的多级化与结构的多样化,是容量的积累过程,指渔业内在的模式、模型以及总量的成长变化。没有规模化,就没有结构和层次的组织,缺乏结构和层次的组合,就缺少内生的动力和活力,也就没有发展可言。规模化是现代渔业发展的主要特征。目前,湖北省渔业的整体养殖规模已经够大,但结构性模式、模型优势不明显,特别是基本结构单位经营规模较小与现代渔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矛盾十分突出。规模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从业人口、从业劳动力、组织化程度;总投入、总产量、总产值;总水面、总养殖水面等。可以从养殖、加工、流通与市场等系统进行细分。

2.2区域化渔业

区域化指的是整体中经济类型的板块型划分。现代渔业的区域化属性是由江河流域和资源禀赋决定的,也是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属性决定的,历史形成的行政区划也是现代渔业区域化的基本依据。以市、县为框架的区域化特色渔业是湖北省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区域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支柱产品产量、产值;商品生产率;市场占有率等,也要评价局部渔业经济的总量指标。

2.3集约化渔业

集约化指的是生产和流通中各个要素的整合程度。集约化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全部要素的相互作用与融合。现代渔业的集约化主要依靠现代科技和先进管理。集约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良种覆盖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等。

2.4专业化渔业

专业化指的是市场经济中生产链条的技术性分工程度,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组织化过程,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湖北省渔业的专业化分工和组织化程度不高,个体经营突出,混业现象明显。企业或合作社的集团经营模式是将来渔业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专业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企业和合作社数量、规模(亿尾/万t/亿元)以上养殖产量、产值;水产品加工能力、产量、产值;内、外贸易水平等。

2.5品牌化渔业

品牌化是指产品的价值集成过程和社会认知程度。品牌是产品的内在质量、消费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总和,是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的标志。湖北省的渔业品牌建设还处在“三品一标”的中间阶段,登记的部级农产品品牌只有1个,知名度很小。品牌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品牌产品个数、产量、产值、市场占有率等。可以从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知名商业品牌和国家、省区等层次进行细分。

2.6机电化渔业

机电化是指机械、电器等装备替代手工操作的程度。我国社会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之中,渔业装备机电化可以化解农民向城镇转移带来的劳动力竞争矛盾,同时又能够提高渔业劳动生产率。手工操作—机电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渔业进步的必然路径。评价机电化渔业的指标是:三机(抽水机、增氧机、投饵机)装配率;单位面积动力数;劳动生产率等。

2.7信息化渔业

信息化是指智能工具、智能操作与控制、信息服务的应用程度。信息化应当是现代渔业的最高级形态。随着我国社会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渔业的智能化决策、智能化控制、智能化生产、智能化流通以及综合信息服务等将得以实现。评价信息化渔业的指标是:智能化装备(电脑、控制器、处理器等)装配率;互联网用户覆盖率;政务、商务、综合服务网站的数量及网络化水平。

2.8生态化渔业

生态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生物与人类等相互关系的变化状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发展是生态渔业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类社会的追求目标。评价生态化渔业的指标是:水生经济动植物种数;水质类型;无公害养殖面积、产量;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等。

3现代渔业的发展途径

“十一五”中后期,国家相继批准和启动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个规划;湖北省开展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示范区”行动。这些重大规划和行动从时间和进程的安排上重叠于“十二五”规划,从内容和战略上包含了湖北省现代渔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和路径。

3.1加快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十二五”时期,按照稳步发展养殖业、加快发展加工业、突出发展流通业的战略思路,深入开展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是稳步发展养殖业。完成从数量型渔业到质量效益型渔业的根本转变,“十二五”期间,达到养殖产量保持4%~5%的年均增长速度,养殖产值达到10%~12%的年均增长速度。在养殖结构调整上,既要特别重视名特新品种在渔业价值提升中的作用,又要重新审视大宗淡水鱼类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二是加快发展加工业。大力加强湖北省的水产加工业建设,提升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加工能力达到160万t,实现转化加工水产品40%的目标。要支持水产加工龙头企业的战略扩张,适当引导战略重组,到“十二五”期末,达到5家加工企业进入全省“四个一批”的行列[4]。三是突出发展流通业。重点发展水产品流通业,依靠以武汉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促进湖北省水产品向省外输出和出口。达到输出水产品占生产量30%左右的目标。

3.2加快渔业增长方式转变

“十二五”时期,按照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支撑型、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小农经济型向集约化经营型转变的整体思路,加快湖北省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重点开展池塘生态改造行动、江河湖库增殖放流行动、水产亲本升级换代与良种推广行动、标准饲料规范化使用行动、疾病灾害预防控制行动等生态健康安全养殖行动。同时,探索和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投入品便捷服务运转、鲜活水产品快速流通等行动。到“十二五”期末,使湖北省渔业形成持续有效的内生增长动力。基本完成产供销一条龙、渔工贸一体化的现代渔业产业化格局,达到降低生产和营运成本,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加快推进渔业科技进步

“十二五”时期,按照完善渔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渔业科技服务的总体思路推进渔业科技进步。一是建立和完善渔业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涵盖产业链环节、产学研结合、政府参与的渔业科技创新联盟。统一组织建设渔业科技研发中心(含展示中心)—试验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户等完整的产业技术体系[5]。主要开展以大宗淡水鱼类与名特新品种为对象的产品创新开发,重点是实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二是推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改进和完善水产推广体系与推广机制,加速成熟技术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使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以上。三是加强和改善渔业科技服务。继续推进科技入户工程;探索和改进科技特派员与科技创业行动;加强科技110、信息网络、科技培训等工作。促进渔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到“十二五”期末,使湖北省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3.4加强渔业区域化建设

“十二五”期间,湖北省渔业将在“优势水产品板块”、“一县一品”、“一鱼一产业”等建设的基础上,依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要求,重点加强长江渔业经济带中武汉城市圈渔业、鄂西生态渔业等区域化渔业建设;同时开展重点水产大县的区域化渔业建设,兼顾山岗、丘陵地带特色渔业建设。努力形成湖北省“一带两圈,辐射水产大县”的区域化渔业大格局,努力打造以生态渔业、有机渔业为主体,特色渔业与优势渔业互为补充的现代渔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大板块。

3.5开展生态渔业建设

“十二五”时期,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湖北省渔业的池塘改造和生态修复,加强大江大河放流增殖,适当控制大湖大库的养殖强度。在池塘改造和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推行按照水体承载力安排生产的制度,适当推进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处理与循环利用。坚定开展大江大河的禁渔区、禁渔期行动,适当扩大江河支流与大湖大库的“两禁”试验和江湖连通工程,大力开展引进、移植、放流等活动。

3.6提高渔业组织化水平

渔业组织具有提高渔民地位、保护渔民利益、获取市场信息、节约生产成本、增加渔民收入、整和渔业资源、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渔业产业化、加速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渔民素质等作用。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渔民开展养殖水面使用权的流转改革,或者按照股份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渔业生产合作社或企业;支持科技人员创建加工和投入品流通企业;培植购销大户牵头组建多种类型的合作社或企业;加强科技、信息等服务体系的建设。到“十二五”期末,使进入合作社或企业等组织的渔民占到渔业从业人员的80%以上。

3.7推进渔业机电化、信息化建设

渔业的现代化离不开机电化和信息化。机电化、信息化是渔业向工业化转变的必然途径,是打破城市与乡村二元结构的必要手段,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紧迫要求。“十二五”时期,要加快渔区的电网改造和建设,加快电动机械的推广和应用,重点推进抽水机、增氧机、投饵机的装配和使用,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清淤机的使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智能化装备的应用。大力推进渔业的信息化网络建设,构建多种层次的政务、商务、综合服务信息网络体系,提高互联网上渔业用户的普及率。跟随国家推进“物联网”的信息化进程,开展渔业领域遥感、遥测、遥控等为基础内容的远程智能化经营管理试点与示范。

3.8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保障水产品充足、优质、高效、安全供应是现代渔业的根本目标。构建和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仍然是“十二五”期间现代渔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大力加强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推广和提升良好渔业操作管理水平;大力加强“三品一标”的认定和认证工作,同时加强复查和保持工作,提高覆盖水平;加强渔业标准化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大力加强水产品环境与质量的监测检测工作,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重点开展“三品一标”的创建行动、优质名牌产品的创新行动、省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测中心的建设行动、县市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的建设行动和水产品市场监管行动。

4保障措施

4.1加强对现代渔业建设的资本投入

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型,必须依靠高强度的资本投入。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导向,引导和激励社会多元化投入的体制机制,是现代渔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财政支持投入的主要方向是:加强对池塘生态改造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对水产良种选育和良种推广的投入;加强对水产科研项目及其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投入;加强对生态健康养殖以及标准化示范建设的投入;加强对江河湖泊渔业资源增殖和保护行动的投入;加强对渔业环境与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及其监测检测工作的投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打造投融资平台,鼓励商业性银行、社会资本、外资、集体和个人投资现代渔业。

4.2建立健全支撑现代渔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加强渔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以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的突破来引领和支撑现代渔业的发展。逐步完善渔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大科技进村入户、科技培训等工作力度。二是加强现代渔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扩充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包括政务、商务、科技服务、综合信息服务等平台及其网络的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强水生动物病害防控网络体系的建设,提高病害防控的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渔业环境和产品质量的监测检测体系建设,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循环渔业的发展;加强渔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高执法能力,提升安全、和谐渔业水平[6]。

4.3制定和落实强农、惠渔政策

渔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产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针对湖北省渔业转型的特点,制定和落实各项强渔、惠渔政策。重点是促进渔业科技进步支撑政策、促进水面经营权流转政策、促进渔业经营主体合作政策、促进生产资料和产品流通政策、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装备政策及促进渔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政策等。

4.4加强宏观调控和综合管理能力建设

现代渔业的本质是市场化经营、社会化生产,但更加强调政府与职能部门的调控和管理服务。各级政府管理和服务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现代渔业的新特点、新规律以及发展趋势,提升政策制定水平,提高决策和执政能力;从大社会、大市场、全方位的角度做好生产与消费、产品与流通、产业与市场、投资与积累等的安排和部署;加强重大项目设计、规划、审定、实施、验收等环节的组织、协调、监督等管理;不断总结发展过程中的新特点、新模式、新技术、新经验,全面推进现代渔业向高产、高效、优质、安全、可持续方向发展。

5参考文献

[1]曹俊杰,王学真.东亚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与政策调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崔利锋.新时期渔业资源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渔业经济,2006(1):36-38.

[3]赵珍.现代渔业的内涵及发展战略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9(5):3-6,34.

[4]杨云彦,秦尊文.建设武汉城市经济圈促进中部地区早日崛起[J].中国城市经济,2004(9):28-31.

渔业现代化篇5

摘要现代渔业是由现代生产资料、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现代渔民(工)等要素构成,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水产商品率和生态环境水平为核心的现代产业。阐述了现代渔业的背景、涵义,介绍了现代渔业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指标,提出了其发展途径和保障措施,以期为湖北省现代渔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渔业;基本特征;发展途径;保障措施;湖北省

abstractmodern fishery consists of modern production element,modern technology,modern equipment,modern management and modern fisherman,whose core is raising labor productivity,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aquatic commodity and environment level. the meaning of the modern fishing industry was expounded,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fishing industry and its evaluation index were introduced,and the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and safeguard measures were present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fisheries in hubei province.

key wordsmodern fishery;basic feature;path of development;safeguards;hubei province

渔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性产业,它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和食品安全大计,在世界或国内经济成分中,渔业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渔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09年,国内渔业生产总量突破5 000万t,已经连续21年居世界第1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37kg,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我国的养殖产量占到全部水产总量的70%,这个产量也占到了世界养殖总量的70%。湖北是渔业大省,2009年渔业生产总量达到360万t,已经连续15年保持全国淡水渔业第1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约48kg,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总体来看,中国渔业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湖北渔业处于国内淡水渔业的优势地位。

1现代渔业的涵义

现代渔业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集合渔业领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经济学概念。是由现代水产资料、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现代渔民(工)等要素构成,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水产商品率和生态环境水平为核心的现代产业。现代渔业的基本内涵是: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保障水产品供给、增加渔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维护生态环境等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促进渔工贸紧密衔接、产供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整体发展。提高渔业集约化、机电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水体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渔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现代渔业与传统渔业相比,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现代生产要素的集约式管理、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和多种功能的综合开发。

2现代渔业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指标

现代渔业指的是渔业的现代化进程,是从变化、转化、进化的趋势来探索渔业的发展方式和途径。假如把渔业的发展按历史来划分,可以分为:原始渔业—传统渔业—现代渔业,我国渔业处在现代渔业的起始阶段;如按成长年代来划分,可以分为:幼年—青年—壮年—老年,我国渔业处在成长的壮年阶段。从湖北省渔业行业发展的过程来看,现阶段整个行业正处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之中,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支撑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要素集约型转变[3]。尽管现代渔业的理论还在探索之中,但是现代渔业的实践却突飞猛进。现代渔业的发展规律正在为人们所掌握,其主要特征已经或正在显现出来。下面将从宏观的层面分析现代渔业的主要特征和评价指标。

2.1规模化渔业

规模化指的层次的多级化与结构的多样化,是容量的积累过程,指渔业内在的模式、模型以及总量的成长变化。没有规模化,就没有结构和层次的组织,缺乏结构和层次的组合,就缺少内生的动力和活力,也就没有发展可言。规模化是现代渔业发展的主要特征。目前,湖北省渔业的整体养殖规模已经够大,但结构性模式、模型优势不明显,特别是基本结构单位经营规模较小与现代渔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矛盾十分突出。规模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从业人口、从业劳动力、组织化程度;总投入、总产量、总产值;总水面、总养殖水面等。可以从养殖、加工、流通与市场等系统进行细分。

2.2区域化渔业

区域化指的是整体中经济类型的板块型划分。现代渔业的区域化属性是由江河流域和资源禀赋决定的,也是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属性决定的,历史形成的行政区划也是现代渔业区域化的基本依据。以市、县为框架的区域化特色渔业是湖北省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区域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支柱产品产量、产值;商品生产率;市场占有率等,也要评价局部渔业经济的总量指标。

2.3集约化渔业

集约化指的是生产和流通中各个要素的整合程度。集约化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全部要素的相互作用与融合。现代渔业的集约化主要依靠现代科技和先进管理。集约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良种覆盖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等。

2.4专业化渔业

专业化指的是市场经济中生产链条的技术性分工程度,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组织化过程,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湖北省渔业的专业化分工和组织化程度不高,个体经营突出,混业现象明显。企业或合作社的集团经营模式是将来渔业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专业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企业和合作社数量、规模(亿尾/万t/亿元)以上养殖产量、产值;水产品加工能力、产量、产值;内、外贸易水平等。

2.5品牌化渔业

品牌化是指产品的价值集成过程和社会认知程度。品牌是产品的内在质量、消费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总和,是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的标志。湖北省的渔业品牌建设还处在“三品一标”的中间阶段,登记的部级农产品品牌只有1个,知名度很小。品牌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品牌产品个数、产量、产值、市场占有率等。可以从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知名商业品牌和国家、省区等层次进行细分。

2.6机电化渔业

机电化是指机械、电器等装备替代手工操作的程度。我国社会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之中,渔业装备机电化可以化解农民向城镇转移带来的劳动力竞争矛盾,同时又能够提高渔业劳动生产率。手工操作—机电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渔业进步的必然路径。评价机电化渔业的指标是:三机(抽水机、增氧机、投饵机)装配率;单位面积动力数;劳动生产率等。

2.7信息化渔业

信息化是指智能工具、智能操作与控制、信息服务的应用程度。信息化应当是现代渔业的最高级形态。随着我国社会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渔业的智能化决策、智能化控制、智能化生产、智能化流通以及综合信息服务等将得以实现。评价信息化渔业的指标是:智能化装备(电脑、控制器、处理器等)装配率;互联网用户覆盖率;政务、商务、综合服务网站的数量及网络化水平。

2.8生态化渔业

生态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生物与人类等相互关系的变化状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发展是生态渔业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类社会的追求目标。评价生态化渔业的指标是:水生经济动植物种数;水质类型;无公害养殖面积、产量;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等。

3现代渔业的发展途径

“十一五”中后期,国家相继批准和启动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个规划;湖北省开展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示范区”行动。这些重大规划和行动从时间和进程的安排上重叠于“十二五”规划,从内容和战略上包含了湖北省现代渔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和路径。

3.1加快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十二五”时期,按照稳步发展养殖业、加快发展加工业、突出发展流通业的战略思路,深入开展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是稳步发展养殖业。完成从数量型渔业到质量效益型渔业的根本转变,“十二五”期间,达到养殖产量保持4%~5%的年均增长速度,养殖产值达到10%~12%的年均增长速度。在养殖结构调整上,既要特别重视名特新品种在渔业价值提升中的作用,又要重新审视大宗淡水鱼类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二是加快发展加工业。大力加强湖北省的水产加工业建设,提升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加工能力达到160万t,实现转化加工水产品40%的目标。要支持水产加工龙头企业的战略扩张,适当引导战略重组,到“十二五”期末,达到5家加工企业进入全省“四个一批”的行列[4]。三是突出发展流通业。重点发展水产品流通业,依靠以武汉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促进湖北省水产品向省外输出和出口。达到输出水产品占生产量30%左右的目标。

3.2加快渔业增长方式转变

“十二五”时期,按照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支撑型、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小农经济型向集约化经营型转变的整体思路,加快湖北省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重点开展池塘生态改造行动、江河湖库增殖放流行动、水产亲本升级换代与良种推广行动、标准饲料规范化使用行动、疾病灾害预防控制行动等生态健康安全养殖行动。同时,探索和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投入品便捷服务运转、鲜活水产品快速流通等行动。到“十二五”期末,使湖北省渔业形成持续有效的内生增长动力。基本完成产供销一条龙、渔工贸一体化的现代渔业产业化格局,达到降低生产和营运成本,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加快推进渔业科技进步

“十二五”时期,按照完善渔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渔业科技服务的总体思路推进渔业科技进步。一是建立和完善渔业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涵盖产业链环节、产学研结合、政府参与的渔业科技创新联盟。统一组织建设渔业科技研发中心(含展示中心)—试验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户等完整的产业技术体系[5]。主要开展以大宗淡水鱼类与名特新品种为对象的产品创新开发,重点是实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二是推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改进和完善水产推广体系与推广机制,加速成熟技术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使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以上。三是加强和改善渔业科技服务。继续推进科技入户工程;探索和改进科技特派员与科技创业行动;加强科技110、信息网络、科技培训等工作。促进渔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到“十二五”期末,使湖北省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3.4加强渔业区域化建设

“十二五”期间,湖北省渔业将在“优势水产品板块”、“一县一品”、“一鱼一产业”等建设的基础上,依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要求,重点加强长江渔业经济带中武汉城市圈渔业、鄂西生态渔业等区域化渔业建设;同时开展重点水产大县的区域化渔业建设,兼顾山岗、丘陵地带特色渔业建设。努力形成湖北省“一带两圈,辐射水产大县”的区域化渔业大格局,努力打造以生态渔业、有机渔业为主体,特色渔业与优势渔业互为补充的现代渔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大板块。

3.5开展生态渔业建设

“十二五”时期,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湖北省渔业的池塘改造和生态修复,加强大江大河放流增殖,适当控制大湖大库的养殖强度。在池塘改造和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推行按照水体承载力安排生产的制度,适当推进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处理与循环利用。坚定开展大江大河的禁渔区、禁渔期行动,适当扩大江河支流与大湖大库的“两禁”试验和江湖连通工程,大力开展引进、移植、放流等活动。

3.6提高渔业组织化水平

渔业组织具有提高渔民地位、保护渔民利益、获取市场信息、节约生产成本、增加渔民收入、整和渔业资源、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渔业产业化、加速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渔民素质等作用。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渔民开展养殖水面使用权的流转改革,或者按照股份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渔业生产合作社或企业;支持科技人员创建加工和投入品流通企业;培植购销大户牵头组建多种类型的合作社或企业;加强科技、信息等服务体系的建设。到“十二五”期末,使进入合作社或企业等组织的渔民占到渔业从业人员的80%以上。

3.7推进渔业机电化、信息化建设

渔业的现代化离不开机电化和信息化。机电化、信息化是渔业向工业化转变的必然途径,是打破城市与乡村二元结构的必要手段,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紧迫要求。“十二五”时期,要加快渔区的电网改造和建设,加快电动机械的推广和应用,重点推进抽水机、增氧机、投饵机的装配和使用,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清淤机的使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智能化装备的应用。大力推进渔业的信息化网络建设,构建多种层次的政务、商务、综合服务信息网络体系,提高互联网上渔业用户的普及率。跟随国家推进“物联网”的信息化进程,开展渔业领域遥感、遥测、遥控等为基础内容的远程智能化经营管理试点与示范。

3.8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保障水产品充足、优质、高效、安全供应是现代渔业的根本目标。构建和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仍然是“十二五”期间现代渔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大力加强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推广和提升良好渔业操作管理水平;大力加强“三品一标”的认定和认证工作,同时加强复查和保持工作,提高覆盖水平;加强渔业标准化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大力加强水产品环境与质量的监测检测工作,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重点开展“三品一标”的创建行动、优质名牌产品的创新行动、省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测中心的建设行动、县市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的建设行动和水产品市场监管行动。

4保障措施

4.1加强对现代渔业建设的资本投入

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型,必须依靠高强度的资本投入。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导向,引导和激励社会多元化投入的体制机制,是现代渔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财政支持投入的主要方向是:加强对池塘生态改造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对水产良种选育和良种推广的投入;加强对水产科研项目及其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投入;加强对生态健康养殖以及标准化示范建设的投入;加强对江河湖泊渔业资源增殖和保护行动的投入;加强对渔业环境与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及其监测检测工作的投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打造投融资平台,鼓励商业性银行、社会资本、外资、集体和个人投资现代渔业。

4.2建立健全支撑现代渔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加强渔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以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的突破来引领和支撑现代渔业的发展。逐步完善渔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大科技进村入户、科技培训等工作力度。二是加强现代渔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扩充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包括政务、商务、科技服务、综合信息服务等平台及其网络的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强水生动物病害防控网络体系的建设,提高病害防控的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渔业环境和产品质量的监测检测体系建设,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循环渔业的发展;加强渔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高执法能力,提升安全、和谐渔业水平[6]。

4.3制定和落实强农、惠渔政策

渔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产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针对湖北省渔业转型的特点,制定和落实各项强渔、惠渔政策。重点是促进渔业科技进步支撑政策、促进水面经营权流转政策、促进渔业经营主体合作政策、促进生产资料和产品流通政策、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装备政策及促进渔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政策等。

4.4加强宏观调控和综合管理能力建设

现代渔业的本质是市场化经营、社会化生产,但更加强调政府与职能部门的调控和管理服务。各级政府管理和服务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现代渔业的新特点、新规律以及发展趋势,提升政策制定水平,提高决策和执政能力;从大社会、大市场、全方位的角度做好生产与消费、产品与流通、产业与市场、投资与积累等的安排和部署;加强重大项目设计、规划、审定、实施、验收等环节的组织、协调、监督等管理;不断总结发展过程中的新特点、新模式、新技术、新经验,全面推进现代渔业向高产、高效、优质、安全、可持续方向发展。

5参考文献

[1] 曹俊杰,王学真.东亚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与政策调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 崔利锋.新时期渔业资源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渔业经济,2006(1):36-38.

[3] 赵珍. 现代渔业的内涵及发展战略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9(5):3-6,34.

[4] 杨云彦,秦尊文.建设武汉城市经济圈促进中部地区早日崛起[j].中国城市经济,2004(9):28-31.

渔业现代化篇6

摘要现代渔业是由现代生产资料、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现代渔民(工)等要素构成,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水产商品率和生态环境水平为核心的现代产业。阐述了现代渔业的背景、涵义,介绍了现代渔业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指标,提出了其发展途径和保障措施,以期为湖北省现代渔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渔业;基本特征;发展途径;保障措施;湖北省

abstractmodern fishery consists of modern production element,modern technology,modern equipment,modern management and modern fisherman,whose core is raising labor productivity,resource utilization rate,aquatic commodity and environment level. the meaning of the modern fishing industry was expounded,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rn fishing industry and its evaluation index were introduced,and the approach to development and safeguard measures were presented,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fisheries in hubei province.

key wordsmodern fishery;basic feature;path of development;safeguards;hubei province

渔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性产业,它关系到国家的粮食和食品安全大计,在世界或国内经济成分中,渔业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2]。建国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中国渔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到2009年,国内渔业生产总量突破5 000万t,已经连续21年居世界第1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达到37kg,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我国的养殖产量占到全部水产总量的70%,这个产量也占到了世界养殖总量的70%。湖北是渔业大省,2009年渔业生产总量达到360万t,已经连续15年保持全国淡水渔业第1位,人均水产品占有量约48kg,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3倍。总体来看,中国渔业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湖北渔业处于国内淡水渔业的优势地位。

1现代渔业的涵义

现代渔业是具有鲜明时代特色,集合渔业领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经济学概念。是由现代水产资料、现代科技、现代装备、现代管理、现代渔民(工)等要素构成,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水产商品率和生态环境水平为核心的现代产业。现代渔业的基本内涵是: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以保障水产品供给、增加渔民收入、提供劳动力就业、维护生态环境等为主要目标,以现代科学技术和物质装备为支撑,运用先进的经营方式和管理手段,促进渔工贸紧密衔接、产供销融为一体的多功能整体发展。提高渔业集约化、机电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水体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渔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现代渔业与传统渔业相比,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现代生产要素的集约式管理、市场机制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和多种功能的综合开发。

2现代渔业的基本特征及其评价指标

现代渔业指的是渔业的现代化进程,是从变化、转化、进化的趋势来探索渔业的发展方式和途径。假如把渔业的发展按历史来划分,可以分为:原始渔业—传统渔业—现代渔业,我国渔业处在现代渔业的起始阶段;如按成长年代来划分,可以分为:幼年—青年—壮年—老年,我国渔业处在成长的壮年阶段。从湖北省渔业行业发展的过程来看,现阶段整个行业正处于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变之中,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支撑型转变,从劳动密集型向要素集约型转变[3]。尽管现代渔业的理论还在探索之中,但是现代渔业的实践却突飞猛进。现代渔业的发展规律正在为人们所掌握,其主要特征已经或正在显现出来。下面将从宏观的层面分析现代渔业的主要特征和评价指标。

2.1规模化渔业

规模化指的层次的多级化与结构的多样化,是容量的积累过程,指渔业内在的模式、模型以及总量的成长变化。没有规模化,就没有结构和层次的组织,缺乏结构和层次的组合,就缺少内生的动力和活力,也就没有发展可言。规模化是现代渔业发展的主要特征。目前,湖北省渔业的整体养殖规模已经够大,但结构性模式、模型优势不明显,特别是基本结构单位经营规模较小与现代渔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矛盾十分突出。规模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从业人口、从业劳动力、组织化程度;总投入、总产量、总产值;总水面、总养殖水面等。可以从养殖、加工、流通与市场等系统进行细分。

2.2区域化渔业

区域化指的是整体中经济类型的板块型划分。现代渔业的区域化属性是由江河流域和资源禀赋决定的,也是市场经济的商品交换属性决定的,历史形成的行政区划也是现代渔业区域化的基本依据。以市、县为框架的区域化特色渔业是湖北省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区域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支柱产品产量、产值;商品生产率;市场占有率等,也要评价局部渔业经济的总量指标。

2.3集约化渔业

集约化指的是生产和流通中各个要素的整合程度。集约化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全部要素的相互作用与融合。现代渔业的集约化主要依靠现代科技和先进管理。集约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良种覆盖率;劳动生产率;科技贡献率等。

2.4专业化渔业

专业化指的是市场经济中生产链条的技术性分工程度,是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组织化过程,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湖北省渔业的专业化分工和组织化程度不高,个体经营突出,混业现象明显。企业或合作社的集团经营模式是将来渔业专业化的发展趋势。专业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企业和合作社数量、规模(亿尾/万t/亿元)以上养殖产量、产值;水产品加工能力、产量、产值;内、外贸易水平等。

2.5品牌化渔业

品牌化是指产品的价值集成过程和社会认知程度。品牌是产品的内在质量、消费价值和社会影响力的总和,是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型的标志。湖北省的渔业品牌建设还处在“三品一标”的中间阶段,登记的部级农产品品牌只有1个,知名度很小。品牌化渔业的评价指标是:品牌产品个数、产量、产值、市场占有率等。可以从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知名商业品牌和国家、省区等层次进行细分。

2.6机电化渔业

机电化是指机械、电器等装备替代手工操作的程度。我国社会正处在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之中,渔业装备机电化可以化解农民向城镇转移带来的劳动力竞争矛盾,同时又能够提高渔业劳动生产率。手工操作—机电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渔业进步的必然路径。评价机电化渔业的指标是:三机(抽水机、增氧机、投饵机)装配率;单位面积动力数;劳动生产率等。

2.7信息化渔业

信息化是指智能工具、智能操作与控制、信息服务的应用程度。信息化应当是现代渔业的最高级形态。随着我国社会城镇化、工业化、信息化进程的推进,渔业的智能化决策、智能化控制、智能化生产、智能化流通以及综合信息服务等将得以实现。评价信息化渔业的指标是:智能化装备(电脑、控制器、处理器等)装配率;互联网用户覆盖率;政务、商务、综合服务网站的数量及网络化水平。

2.8生态化渔业

生态化是指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生物与人类等相互关系的变化状态。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发展是生态渔业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类社会的追求目标。评价生态化渔业的指标是:水生经济动植物种数;水质类型;无公害养殖面积、产量;产品的质量安全水平等。

3现代渔业的发展途径

“十一五”中后期,国家相继批准和启动了“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2个规划;湖北省开展了“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示范区”行动。这些重大规划和行动从时间和进程的安排上重叠于“十二五”规划,从内容和战略上包含了湖北省现代渔业建设的主要任务和路径。

3.1加快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十二五”时期,按照稳步发展养殖业、加快发展加工业、突出发展流通业的战略思路,深入开展渔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是稳步发展养殖业。完成从数量型渔业到质量效益型渔业的根本转变,“十二五”期间,达到养殖产量保持4%~5%的年均增长速度,养殖产值达到10%~12%的年均增长速度。在养殖结构调整上,既要特别重视名特新品种在渔业价值提升中的作用,又要重新审视大宗淡水鱼类在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中的作用与地位。二是加快发展加工业。大力加强湖北省的水产加工业建设,提升加工能力和加工水平。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加工能力达到160万t,实现转化加工水产品40%的目标。要支持水产加工龙头企业的战略扩张,适当引导战略重组,到“十二五”期末,达到5家加工企业进入全省“四个一批”的行列[4]。三是突出发展流通业。重点发展水产品流通业,依靠以武汉为中心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促进湖北省水产品向省外输出和出口。达到输出水产品占生产量30%左右的目标。

3.2加快渔业增长方式转变

“十二五”时期,按照从资源依赖型向科技支撑型、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小农经济型向集约化经营型转变的整体思路,加快湖北省渔业增长方式的转变。重点开展池塘生态改造行动、江河湖库增殖放流行动、水产亲本升级换代与良种推广行动、标准饲料规范化使用行动、疾病灾害预防控制行动等生态健康安全养殖行动。同时,探索和推进水产品精深加工、投入品便捷服务运转、鲜活水产品快速流通等行动。到“十二五”期末,使湖北省渔业形成持续有效的内生增长动力。基本完成产供销一条龙、渔工贸一体化的现代渔业产业化格局,达到降低生产和营运成本,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3加快推进渔业科技进步

“十二五”时期,按照完善渔业科技创新体系、推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渔业科技服务的总体思路推进渔业科技进步。一是建立和完善渔业科技创新体系。支持建设以市场为导向、以产品为中心、涵盖产业链环节、产学研结合、政府参与的渔业科技创新联盟。统一组织建设渔业科技研发中心(含展示中心)—试验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示范户等完整的产业技术体系[5]。主要开展以大宗淡水鱼类与名特新品种为对象的产品创新开发,重点是实用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二是推进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改进和完善水产推广体系与推广机制,加速成熟技术和科技成果的转化,使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以上。三是加强和改善渔业科技服务。继续推进科技入户工程;探索和改进科技特派员与科技创业行动;加强科技110、信息网络、科技培训等工作。促进渔业科技进步,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到“十二五”期末,使湖北省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以上。

3.4加强渔业区域化建设

“十二五”期间,湖北省渔业将在“优势水产品板块”、“一县一品”、“一鱼一产业”等建设的基础上,依据“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规划”、“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的要求,重点加强长江渔业经济带中武汉城市圈渔业、鄂西生态渔业等区域化渔业建设;同时开展重点水产大县的区域化渔业建设,兼顾山岗、丘陵地带特色渔业建设。努力形成湖北省“一带两圈,辐射水产大县”的区域化渔业大格局,努力打造以生态渔业、有机渔业为主体,特色渔业与优势渔业互为补充的现代渔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大板块。

3.5开展生态渔业建设

“十二五”时期,按照资源节约、环境友好、清洁生产、可持续发展的总体要求,加强湖北省渔业的池塘改造和生态修复,加强大江大河放流增殖,适当控制大湖大库的养殖强度。在池塘改造和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推行按照水体承载力安排生产的制度,适当推进池塘养殖尾水的净化处理与循环利用。坚定开展大江大河的禁渔区、禁渔期行动,适当扩大江河支流与大湖大库的“两禁”试验和江湖连通工程,大力开展引进、移植、放流等活动。

3.6提高渔业组织化水平

渔业组织具有提高渔民地位、保护渔民利益、获取市场信息、节约生产成本、增加渔民收入、整和渔业资源、提升产品竞争力、促进渔业产业化、加速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渔民素质等作用。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鼓励渔民开展养殖水面使用权的流转改革,或者按照股份制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渔业生产合作社或企业;支持科技人员创建加工和投入品流通企业;培植购销大户牵头组建多种类型的合作社或企业;加强科技、信息等服务体系的建设。到“十二五”期末,使进入合作社或企业等组织的渔民占到渔业从业人员的80%以上。

3.7推进渔业机电化、信息化建设

渔业的现代化离不开机电化和信息化。机电化、信息化是渔业向工业化转变的必然途径,是打破城市与乡村二元结构的必要手段,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紧迫要求。“十二五”时期,要加快渔区的电网改造和建设,加快电动机械的推广和应用,重点推进抽水机、增氧机、投饵机的装配和使用,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清淤机的使用。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智能化装备的应用。大力推进渔业的信息化网络建设,构建多种层次的政务、商务、综合服务信息网络体系,提高互联网上渔业用户的普及率。跟随国家推进“物联网”的信息化进程,开展渔业领域遥感、遥测、遥控等为基础内容的远程智能化经营管理试点与示范。

3.8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

保障水产品充足、优质、高效、安全供应是现代渔业的根本目标。构建和完善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仍然是“十二五”期间现代渔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大力加强水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的建设,推广和提升良好渔业操作管理水平;大力加强“三品一标”的认定和认证工作,同时加强复查和保持工作,提高覆盖水平;加强渔业标准化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大力加强水产品环境与质量的监测检测工作,实现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的质量安全管理。重点开展“三品一标”的创建行动、优质名牌产品的创新行动、省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检测中心的建设行动、县市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网络的建设行动和水产品市场监管行动。

4保障措施

4.1加强对现代渔业建设的资本投入

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型,必须依靠高强度的资本投入。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导向,引导和激励社会多元化投入的体制机制,是现代渔业快速发展的根本保障。财政支持投入的主要方向是:加强对池塘生态改造以及配套设施建设的投入;加强对水产良种选育和良种推广的投入;加强对水产科研项目及其试验示范基地建设的投入;加强对生态健康养殖以及标准化示范建设的投入;加强对江河湖泊渔业资源增殖和保护行动的投入;加强对渔业环境与水产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及其监测检测工作的投入。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打造投融资平台,鼓励商业性银行、社会资本、外资、集体和个人投资现代渔业。

4.2建立健全支撑现代渔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一是加强渔业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以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的突破来引领和支撑现代渔业的发展。逐步完善渔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建设,加大科技成果转化力度,加大科技进村入户、科技培训等工作力度。二是加强现代渔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扩充信息服务网络的建设,包括政务、商务、科技服务、综合信息服务等平台及其网络的建设,提高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强水生动物病害防控网络体系的建设,提高病害防控的预测、预报和应急处理能力;加强渔业环境和产品质量的监测检测体系建设,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和循环渔业的发展;加强渔业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提高执法能力,提升安全、和谐渔业水平[6]。

4.3制定和落实强农、惠渔政策

渔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农产品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针对湖北省渔业转型的特点,制定和落实各项强渔、惠渔政策。重点是促进渔业科技进步支撑政策、促进水面经营权流转政策、促进渔业经营主体合作政策、促进生产资料和产品流通政策、促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装备政策及促进渔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政策等。

4.4加强宏观调控和综合管理能力建设

现代渔业的本质是市场化经营、社会化生产,但更加强调政府与职能部门的调控和管理服务。各级政府管理和服务部门要深入调查研究现代渔业的新特点、新规律以及发展趋势,提升政策制定水平,提高决策和执政能力;从大社会、大市场、全方位的角度做好生产与消费、产品与流通、产业与市场、投资与积累等的安排和部署;加强重大项目设计、规划、审定、实施、验收等环节的组织、协调、监督等管理;不断总结发展过程中的新特点、新模式、新技术、新经验,全面推进现代渔业向高产、高效、优质、安全、可持续方向发展。

5参考文献

[1] 曹俊杰,王学真.东亚地区现代农业发展与政策调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2] 崔利锋.新时期渔业资源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j].中国渔业经济,2006(1):36-38.

[3] 赵珍. 现代渔业的内涵及发展战略研究[j].渔业经济研究,2009(5):3-6,34.

[4] 杨云彦,秦尊文.建设武汉城市经济圈促进中部地区早日崛起[j].中国城市经济,2004(9):28-31.

渔业现代化篇7

    关键词: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基本建设

     一、引言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设现代农业,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现代渔业作为现代农业体系重要组成部分,既具有现代农业形态的普遍特征,又具有渔业自身特点‘”。正确把握现代渔业建设的内涵,可从技术特征角度认识,也可从产业特性方面理解「2]。

    从技术特征上,林学钦认为,“现代渔业是科技先导型渔业。在生产活动中,始终把科学技术摆在第一的位置,不断提高生产手段的高科技含量;采用新技术和现代装备来提高生产效率;生产观念进步,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生产的发展主要依靠质的提升而不是量的增长”〔3]。赵明森认为,“现代渔业建设是指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装备武装提升传统渔业,用现代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经营渔业,不断提升渔业科技水平,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引。王学光认为,“发达的渔业生产力是现代渔业的基本特征”〔5]。

    从产业特性上歹农业部原副部长范小建认为,“现代渔业是相对于传统渔业而言,遵循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以现代科学技术和设施装备为支撑,运用先进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手段,形成农工贸、产加销一体化的产业体系,实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和谐共赢的渔业产业形态。”农业部副部长牛盾认为,“加强现代渔业建设就必须立足我国国情,坚持科学发展,切实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着力提高渔业现代化水平”。

    从上述学者、领导的论断,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渔业建设的好坏取决于现代渔业科技发展的快慢,取决于支撑现代渔业科技发展的物质装备一一基本建设力度的强弱。渔业科技创新是现代渔业建设的决定性力量和根本动力。我国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从“六五”末的35%左右提升至“十五”末的53%,与此同时,水产品年总产量由705.2万吨增加至4419.9万吨,渔业经济年总产值由126.1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8%)提升至4016.1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18%)‘6]l7]。大力推进现代渔业建设进程,就必须要充分认识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对基本建设的需求。

    二、现代渔业科技发展的基本建设需求框架现代渔业科技发展是以现代化物质装备为基础的,迫切需要基本建设给予大力支持。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一)现代化实验用房建设渔业科学研究实验对象是生活在水体中的水生经济动植物,实验环境复杂且不易控。对比其他行业,渔业科学研究对实验条件要求更为严格。表现在实验用房方面:一是需较大的业务用房建设规模。按照实验人员情况、工艺技术流程以及科研仪器设备使用要求,综合考虑科研辅助用房、科研设施用房以及公共设施用房配套需求,如学术交流中心、水生实验动物用房等,需加大实验用房建设力度,扩大建设规模;二是确定合理建设标准。根据不同类型实验室(如按命名权限不同,划分为国家重点实验室、省部级重点实验室等;按实验目的不同,划分为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按学科群划分为综合实验室、专业实验室以及野外科学观测实验台站等)功能定位以及承担课题情况,充分考虑建设前瞻性、国际化等要素,通过专题研究,确定各类实验用房合理建设标准。

    (二)高精尖科学仪器设备配置

科学仪器设备是现代科学研究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实验条件,受配置的数量和精密度两项指标影响。数量决定研究工作效率,精密度决定研究工作深度。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对仪器设备配置提出了更为苛刻要求,如水产生物科学研究已进人以现代生物技术为基本研究手段的基因组时代,要求所配置的仪器设备须具有高通量、高自动化特征。推进现代渔业科技快速发展,一要根据需求,提高高精尖科学仪器设备配置比例;二要在加强对现有科学仪器设备管理,推进共享共用,提高使用效率的同时,增加配置数量。

    (三)实验基地配套建设

提高渔业生产力,服务渔业经济发展和渔民增收,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是现代渔业科技发展根本目的。因此,要高度重视渔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渔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实验基地是渔业科研中试实验、渔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重要平台。推进现代渔业建设进程,加快渔业科技发展速度,必须要加强实验基地建设,扩大建设规模,提高建设标准,完善配套设施。2008年,我国南方部分地区遭受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由于受灾地区大部分水产实验基地设施未达到防寒抗寒标准,很多水产养殖动物被冻伤、冻死,甚至一些珍贵的水产种质资源也因此而丢失,重创了我国南方水产养殖业。实验基地建设中还需权衡建设标准与建设成本关系,设置一定的安全阑值,确保实验设施能够抵御一定破坏力的自然灾害,保障实验基地内水产生物的保存安全。

    (四)可移动设施购置

远洋渔业资源环境调查数据为我国国际渔业权益谈判提供了重要支撑。在“目前我国水生生物资源衰退的趋势尚未有扭转,水域环境恶化还在加剧”〔81的形势下,以及受《中日渔业协定》、《中韩渔业协定》以及《中越北部湾渔业合作协定》签署和生效的影响,远洋渔业可能是我国下一个重要的渔业经济增长点。因此,大力发展远洋渔业,不仅具有直接经济效益,更有极其重要的政治意义。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考察船是开展远洋渔业资源环境调查的重要手段,是发展远洋渔业的重要平台。当前,我国仅有两艘海洋渔业资源环境专业考察船,远不能满足远洋渔业发展需要。尽快立项建设一批渔业科学考察船,加快我国现代化渔业科学考察船体系建设迫在眉睫。此外,为加强内陆渔业资源环境考察与观测,也迫切需求配备一定规模的内陆渔业资源环境专业考察船以及采样车、采样艇等设施。

    三、现代渔业科技基本建设的现状与挑战渔业基本建设的加强需最大程度地利用全社会各方面资金,本文仅就中央投资部分进行讨论。经过“十五”和“十一五”的建设,我国渔业科技基本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

    (一)渔业投资规模与建设规模增长快“十五”以来,农业部的渔业基本建设投资规模达61.56亿元,完成了一大批渔业发展急需的实验用房和试验设施的建设,改善了科研条件和研究手段。以农业部所属公益性的部级水产科研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为例,“十五”以来共落实基本建设投资约5.6亿元,完成业务用房建设7.76万扩,试验设施建设3.58万耐,仪器设备购置2901台套。渔业基本建设资金的投人以及渔业科研设施的建设,为快速推进现代渔业科技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渔业基本建设支撑行业发展能力增强在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规划(2006一2010)》中,规划建设的6个部级渔业质量安全监督检验中心项目已基本完成,相关质检中心仪器设备配置达到一流水平,检验检测能力显著提高,在大菱坪药残、松花江硝基苯污染等突发性公共安全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了我国水产品国际声誉;在支撑水产良种选育方面,《全国水产原良种工程建设规划》,规划建设了一批遗传育种中心、原种场、良种场,为水产原种的保存、优良品种选育搭建了平台,提升了我国水产业发展质量;在渔业资源监测与环境研究方面,完成了“南锋号”科学调查船建造以及5个渔业资源环境野外科学观测试验台站建设,加强了渔业资源环境野外科学观测条件建设,提升了数据采集与分析处理能力;在水生动物疫病研究方面,建设了1个病原库、3个流域性重点实验室以及一定数量的县级防疫站,支撑了我国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工作,提高了对我国部分重大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的研究能力。

    与此同时,现代渔业科技基本建设还面临着如下几方面挑战:(一)渔业基本建设投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近10年来,在国家加大“三农”投人的大背景下,农业部的渔业基本建设投资从2003年的8.54亿元下降到2008年的4.16亿元l9j。虽然2009年开始加大了渔政渔港、良种繁育体系建设,但到2010年渔业投资也仅9.68亿元,略高于2003年投资规模,占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却在下降。渔业基本建设投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渔业基本建设研究广度有待进一步拓宽渔业基本建设作为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当前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基本建设投资结构、基本建设环节、基本建设项目管理机制等方面,而对渔业发展与渔业基本建设之间的关系,尤其是现代渔业科技发展对基本建设需求方面,研究较少,一定程度上制约现代渔业的发展。

    (三)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快速推进渔业基本建设项目实施进度,尽早高质量地完成项目建设,是发挥渔业基本建设投资效益的关键。据统计,2009年底渔业基本建设结余资金约0.79亿元,积累资金占已下达投资 16.2%。因此,进一步提升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能力,提高有限建设资金使用效率是推进现代渔业建设过程中又一重大挑战。

    四、完善现代渔业科技基本建设的对策建议(一)重视并加大对渔业基本建设的投入渔业基本建设资金是现代渔业科技发展中物质装备的最重要资金来源之一。在国家加大对“三农”投人的新形势下,渔业基本建设投资不仅没有获得同步增长,甚至绝对数也呈阶段性下滑趋势。现代渔业建设,要求从水产良种选育、渔用饲料研究、水产动物疫病防控、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渔业机械研究与加工、水产品市场完善、水产品冷藏与加工研究、水产品物流发展、远洋渔业发展、平安渔业建设等多方面人手,加大资金投人力度,夯实发展基础,用科技引领和支撑产业发展。因此,必须要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大现代渔业科技基本建设的投人力度。此外,为落实好、利用好国务院提出的,要编制有关领域发展建设规划,并将批准的建设规划作为投资决策重要依据‘’01的有关规定,我国渔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在广泛调研基础上,尽早制定渔业相关专项建设规划,并争取获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投资部门批复,逐步完善渔业基本建设投入机制,不断增强现代渔业发展后劲。

    《二)开展渔业基本建设专项课题研究一是将现代渔业科技发展与基本建设相结合,设立相关科研专题,通过分析现代渔业科技发展特点以及趋势,明晰新形势下我国渔业科研单位对基本建设的需求,为相关政府机构投资决策提供参考,如科学调查船体系应如何布局等;二是加快修订完善渔业工程建设标准。相关标准的缺失或数据的滞后,对现代渔业发展极为不利。如:目前渔业科研用房建设标准主要依据是《科研建筑工程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1】708号)。经过近20年发展,我国经济、社会、科研等环境已发生巨大变化,当前仍参考该标准建设科研用房,显然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现代渔业建设需要。另据查询,在我国渔业工程建设领域中,当前只有渔港工程部分单项制定了专门建设标准,而在其他渔业工程建设领域或无建设标准或仅在行业标准中简单涉及,渔业工程中许多建设标准当前只能借鉴大农业,甚至工业建设标准,不符合渔业发展实际需求。

    (三)进一步加强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严格履行好基本建设程序,按照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立项批复实施项目,执行好“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监理制、合同制以及施工安全制”,规范基本建设行为,并在保障资金安全前提下加快预算执行进度;通过自查、专项检查、重大项目稽查等形式,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控制,并及时纠偏;重视项目验收,严格审查财务执行、工程质量验收、档案管理等情况,总结经验与教训;开展项目后评价,及时进行投资成效分析;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监督职能,健全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制衡机制,保证基本建设的廉政;加强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队伍以及相关中介服务组织建设,为高效规范执行项目做好智力支撑。通过对渔业基本建设项目的规范管理,确保渔业基本建设资金安全使用以及投资效益尽早发挥,保障我国现代渔业建设快速推进。

    参考文献:

[l]大力推动渔业科技进步全面支撑现代渔业建设一一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2007年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中国水产,2007,(3).

[2]史磊高强.现代渔业的内涵、特征及发展趋势[j].渔业经济研究,2009,(3)=7一10.

[3]林学钦.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化论述[j].厦门科技,2003,(2):18一21.

[4]赵明森.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渔业的几点思考[j].渔业经济研究,2006,(3)=5一9.

[5]王学光.现代渔业建设的一己之见[j].中国水产,20l0,(3)=28一29.

[6]杨宁生.科技创新与渔业发展[j].中国渔业经济,2oo6,(3)=8一11.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8]李健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新的起点上推进现代渔业建设[j].中国水产.2008, (l2)=6一9.

渔业现代化篇8

研究假设

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了三个新观点的假设。

渔村人口结构变化,整体向城市迁移,渔村劳动力流失。现代因素进入渔村,对渔民的生计方式造成了影响,进而也对渔村的传统观念造成了冲击。在渔村转型的过程中自我主义与长老统治的人际格局被现代化的人际交往模式所渐渐取代。与此同时由于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里的劳动力需求促使渔民进城务工。在渔民进城务工的过程中代际经济积累,继而促进了下一代的城市化M程。这种城市化达到一定的程度便会对渔村自身产生影响。青壮年人口向城市迁移导致了渔村自身需要的劳动力流失,从而使得渔村的发展受到阻碍。

当前渔村整体存在传统社会互动关系瓦解,地域文化传承存在断代现象。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渔村经济变化以及城市化致使渔村青壮年大量外流,人们需要扩大自己的社会网络来维持自身的优质资源导致传统的以血缘关系为主的社会互动逐渐被以业缘关系为主的社会互动代替,以利益关系为基础的社会互动成为主流,由此导致渔村传统社会互动关系瓦解。同时,由于传统社会互动关系的瓦解加上传统文化过于繁杂枯燥、传播方式过于单一以及现代人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下降的整体风气等一系列原因,导致地域文化难以传承,地域文化出现断代现象。

渔村可以根据自然资源、劳动力、政策扶持和地理环境等传统区位优势因素进行类型学划分,合理发展。每个渔村都有其独特的资源和发展驱动力,我们能够通过对渔村的历史文献资料、近年经济发展增速和政策颁布对渔村进行性质上的类型学划分。在类型学划分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有针对性的建构最优发展框架和制定切实有效的发展建议。对于自然资源优势突出的渔村,鼓励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合理利用资源;劳动力富足的渔村,建议其分散劳动力方向――外出务工或扩大产业链;政策福利待遇优渥的渔村,动员其发展积极性,配合政策扶持进行发展;地理环境优越的渔村,考虑发展旅游业的可能性。同时可以在一定数量的调查中分出不同的渔村类型。

总体情况

根据100份问卷调查和6份问卷访谈,和两次实地考察,了解了龙王塘的现有情况和自身发展存在的问题。

出海打渔局面式微:被访谈者大多表示以往大船都是被大公司承包,且收益不错。但是现在大公司承包的船也开始变少,打渔的渔民也开始变少,渔民都是自主经营一条小船出海捕鱼。原因有以下几点:1.受金融危机影响,整个航运业发展受到冲击,破产的威胁仍旧笼着亏损过多的船东和运营商。船东需要选择更有经济效益的产业链来维持自身的运作,对于出海的整体资金投入减少,因此大公司承包的船也就变少了。2.海洋资源的减少。随着区域人口增长以及城市化进程的深入,海洋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已成为现在乃至今后海洋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渔民在龙王塘可捕捞海域内捕到的东西减少,而出海成本没有减少,但是出海效益减少了,出海的人也就减少了。3.与大公司的竞争。大公司从出海到捕捞到最后的售卖海产品,都是流水线的操作形式,承担的经济风险小于普通渔民。公司与渔民之间存在竞争关系,但是渔民在这种关系中处于劣势。

外地人直接从事打渔的更多,本地人更多的发展第三产业:当地大部分依旧以捕鱼为生的都是外来人口,当地居民直接从事打渔的很少,但是有一部分依旧从事与渔业相关的产业,例如开打鱼用品的商铺,贩卖海鲜。原因有:1.外地人背井离乡,经济追求不同。外地人来到龙王塘的最直接目的就是寻求经济利益,打鱼的收入至少可以维持正常的家庭开销。本地人经过几代人的资本原始积累,在龙王塘村有一定的固定资产,生活的压力小于外地人,也就不愿意从事危险性较大的捕鱼行业。2.可利用的血缘、业缘、地缘、趣缘、资金不同。本地人自小在渤海区域边长大,耳濡目染的受到海洋产业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渔业的认识更深刻,能更好地借助自己的人脉、资金等资源来帮助自身发展。3.本地人的城镇化。如今国家大背景下是社会由以农业为主的传统乡村型社会向以工业(第二产业)和服务业(第三产业)等非农产业为主的现代城市型社会逐渐转变,龙王塘作为一个渔村也面临着城镇化和产业转型的冲击。

文化传承的断层:当地居民除打鱼外还有别的经济来源,对渔村文化的认知度不够,部分居民已经离开了渔村,来到城市生活。原因如下:1.传统渔业危险性高,受天气以及国家政策影响较大。大部分人不愿意让后代继续从事此类会威胁到生命安全的职业。2.传统渔业的收益降低,村民追求更具有经济效益的工作。3.对自己所生活的渔村的认识程度不够,没有身份归属感。村子本身也没有立足于渔村发展的文化氛围,年轻人大多出门打工,使得文化在传承方面存在代际断层的情况。

龙王塘还是保持着原有的风俗习惯,仪式感较强:龙王塘村有与海有专门的节日,正月十三和六月十三要对海神进行祭拜。过年的时候要在船上贴对联,拜海神娘娘来祈福。北方地区还是不允许女性上船,认为不吉利,但是部分渔村表示在近些年,南方地区女性是可以上船的。

对海洋的依赖依旧存在:海洋依旧在龙王塘村民的日常生活中占据很重要的地位,村民依赖海洋。原因有:靠海吃海,有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收入,有的是当做自己的食材;对原有的家庭生活状态很满意,不愿意有所改变,维持原样;对外界的一种抗拒性,认为离开了渔村自身很难立足;海洋带来的娱乐性,如和家人海边漫步、捕捞海鲜。

验证假设

龙王塘地区的人口结构不合理,劳动力严重缺少,本地人向外地流失情况严重。数据显示在受访者中21-40岁占比45%;41-60岁占比30%;60岁以上占比25%。渔村老龄化现象严重。仅21%的人为当地人,说明了外地人是龙王塘村的主要活动人群。有机会会离开渔村发展的占58%,有机会也不会离开渔村发展的占42%,多于一半的人有机会会离开渔村发展。结合以上数据,可看出有一部分人对渔村基本满意,但是依然想离开渔村发展,体现了渔村居民的趋城市化。

传统文化的传承断代现象严重,消极态度明显。数据显示,40.00%的人认为渔村文化应该被积极普及,48.00%的人认为无所谓,还有12.00%的人认为不应该普及。对传承渔村文化持消极态度的占比60%,结合受访者年龄结构,渔村文化在下一辈的发展中不容乐观。自己对于渔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调查中,34.00%的人认为自己对于渔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较差,63.00%的人认为对于渔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识一般,3.00%的人认为对于渔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意识很强,这说明渔村人民对渔村的文化保护意识有待提高。

渔村经济过于依赖自然资源,产业结构落后,需要因地制宜进行类型学划分,从而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数据显示,受访者中从事渔业生产的受访者占比63%;不从事渔业生产的占比37%。而其中的渔民从事渔业生产时间0-3年的占10.14%,从事渔业生产时间3-6年的占21.74%,从事渔业生产时间6-9年的占15.94%,从事渔业生产时间9年以上的占52.17%。大部分渔民都长期从事渔业生产,但是新鲜渔业劳动力后劲不足。

对策与建议

渔业和渔村经济的发展,需要依赖渔业政策调动渔民的生产积极性。政府是政策的供给者,应该制定并严格落实支持新渔村建设的政策,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新渔村建设提供必要的政策保证、激励和诱导。政府要因地制宜,通^对渔村渔业资源情况的现状调查,进行科学海水养殖。处理好渔民与水产公司的生产关系,调整优化养殖的海域布局,科学合理规划养殖区域,对海洋养殖规模严格控制,做到良性养殖,扩展外海养殖空间。

政府加大对渔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为渔村生产提供充足的人力物力资源和资金支持,不断优化渔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同时要加强对于渔村的教育投入,改善渔村教学环境,提高渔村教师整体素质,扩大教师队伍。并且加大对于义务教育的宣传和巩固工作,确保适龄儿童能够及时入学并且完成学业。同时采取奖学金制度,激励学生学习兴趣,也要加强渔村职业教育和科技培训。从整体大环境出发,建设与渔村居民人口数量相匹配的文化设施资源,更好地利用图书馆、文化馆、体育馆的教育作用。

加大对于渔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建设的支出,进一步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相关政策,针对渔民的职业特殊性增加新的补助标准,提供部分免费检查和预防的卫生教育普及服务,建立与渔民收入水平相适应的药品供应和监管体系,规范渔村医疗服务。

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国家和地方政府鼓励支持非公有制的经济发展。对于渔村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三产业的渔民予以税收优惠,通过政策优惠来积极促进渔民主动转变传统就业方式,向高精尖方向迈进。渔村要与周围的村庄或者城市形成良性互动,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人才交流和劳动力互换的市场,规范人员流动政策,对就业服务机构行业实行统一的监管政策,切实有效的为渔村村民就业提供服务。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