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渔业产业发展8篇

时间:2023-09-25 11:18:56

渔业产业发展

渔业产业发展篇1

信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对科学技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生产、经营和生活方式,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渔业信息产业(fisheries information industry)是伴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而发展的,在近二十年有了长足的进步,已经成为渔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渔业持续稳定增长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渔业信息产业一般包括渔业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和这些技术在渔业生产上的应用(information application)。主要研究渔业信息处理的标准化技术、渔业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网络建设、地球空间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渔业中的应用等内容,通过建立渔业基础数据库和信息网,提供渔业经济、科技和管理信息服务。

一、渔业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

渔业信息技术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ofwashington)的l.j.bledsoe(l.j.贝尔德森)设计了北太平洋渔业模型,并在计算机上运行,得出不少运行结果,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速度。到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在北美有关的渔业研究所和渔业学院中广泛使用,但是这个时期计算机技术尚未过关,使用计算机的人员大部分是软件编制人员,和渔业专业人员相分离,使用的编程语言是basic和pascal语言,具有内存小、运行速度慢、人机对话能力差和可应用的软件少的缺点,致使计算机在渔业上的应用仍然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到20世纪90年代,像字处理软件包、lotus、dbase这样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建立和大量应用软件的开发成功,为渔业信息的处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大大提高了计算机的运行效率,计算机作为主要工具在信息的收集和处理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发达国家通过计算机网络、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来传递、处理渔业信息,特别是在渔业资源的评估和预测方面进入了实用阶段。

随着我国渔业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渔业信息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与其它行业相比,我国渔业信息化建设无论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起步较晚,发展较慢,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与我国渔业快速发展极不相称,但同时也应看到我国在渔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技术方面的起步和国际上其它渔业大国基本同步,相差也就在几年之内,都是随着信息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并得到政府的大力倡导和扶持的结果。现阶段我国的信息收集和处理技术主要集中在编制了大量的渔业应用软件,像饲料配方的优化选择、放养密度模型、渔政管理软件、财务办公软件、水质管理软件、渔业资源模型等等,在数据的处理速度、科学性、数据库的智能化和数据资源共享方面和国外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也是我国渔业信息产业努力的方向。

二、渔业信息技术在渔业生产上应用的现状

渔业信息技术在渔业生产上的应用包括渔业生产的自动化、高效远洋捕捞、渔业数据库、互联网及渔业智能化专家系统等,这些方面构成渔业信息产业的主体。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渔业信息技术逐步在渔业生产上应用,涉及的方面很多,对渔业生产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渔业生产自动化(fisheries automation)

传统渔业的特点是周期长、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因此减轻渔业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是渔民多年来的梦想也是新时期对渔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自动化是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转变的关键措施之一。以工厂化养鱼为代表的现代渔业,其核心内容就是养殖的自动化。通过把智能化的专家系统和相关的仪器、仪表相结合,通过计算机控制实现加水、控温、增氧、投饵、捕捞等自动化管理,减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同时也减少了人为误差而造成的损失。

国际上渔业自动化技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有一个较大的发展,我国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经济发达地区和沿海的一些渔场建立了不少工厂化养鱼车间,这些工厂化养鱼车间都是以自动化为核心建立的。

2、高效远洋捕捞(far-ocean fishing)

远洋捕捞的成本和效率取决于能否及时发现鱼群。把卫星定位系统(gps)、飞机拍照和海岸声纳探鱼技术相结合,运用计算机对信号滤波和图象加以分辨和模拟,实现鱼群的跟踪和分辨,从而实现海洋捕捞的高效化。我国对此项技术只有个别捕捞船加以应用,而在发达国家已广泛运用在捕捞上。例如日本水产厅和海洋资源研究所建立的海洋鱼情卫星监测网,利用美国在太平洋上空的7号气象卫星对各海域进行红外扫描,再将接收信号传输到计算机中心 ,从而迅速、准确地在海图上绘出鱼群的分布位置,然后由设在千叶县的中央渔业专用电台播发,分布在各海域的渔船通过接收相关信息就可以准确地判断何处有鱼及鱼的种类和鱼群大小,然后再利用卫星定位系统进行鱼群跟踪,从而提高了捕鱼量。

3、渔业数据库(fisheries data base)的建立

建立数据库是实现渔业信息共享的基础。国际上最著名的渔业数据库是水科学和渔业文摘(aquatic science fisheries abstract)数据库,覆盖了全世界海淡水资源、水环境科学、养殖技术、政策和管理等方面的综合性文摘。这个数据库的建立为全世界的渔业工作者分享渔业信息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对查阅和检索渔业文献及课题立项和成果鉴定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具有速度快、效率高、权威性强的特点。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综合信息研究中心建立的《中国水产文献数据库》,收集了我国国内主要水产刊物的文献,是我国水产领域最大的专业数据库。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还陆续建立了一些其他渔业数据库,如鱼病防治、工厂化养殖、渔业信息、水产养殖技术等数据库,这些数据库的建立为渔业信息的传播和分享、更好地为渔业科研、教学、生产、经营等部门服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4、渔业互联网(fisheries netwowk)

互联网技术作为一种新兴信息技术,历史也很短,20世纪80年代末传入我国,1995年6月起我国通过邮电部正式向民间开放,此后互联网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1999年被称为中国政府上网年。

与之相呼应的是与渔业有关的网站也迅速涌现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像农业部的中国农业网涵盖了渔业部分,其他与渔业有关的网站有中国水产网、中国水产资讯网、国家水产网、中国海洋信息网等等。

渔业互联网和渔业数据库相结合,为渔业信息的快速传播、了解国内外渔业发展动态、市场信息、养殖技术、渔业政策法律法规、查阅文献资料及行为决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5、智能化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

把数据库技术和模拟人类活动规律相结合,构造具有一定智能行为的专家系统。这样的专家系统通过友好的人机对话对于渔业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可用于水产养殖的技术咨询、生产管理、病虫害防治、水质管理等等。在我国,这样的智能化专家系统正在不断开发,已经建成的专家系统主要有病害防治系统、养殖工程系统、工厂化养殖系统等。

三、渔业信息产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尽管我国渔业信息产业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由于技术创新不足、人才缺乏、经费短缺和体制、机制等问题,制约了我国渔业信息产业持续稳定快速地增长。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第一,技术创新不足。“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技术创新对一个产业的发展犹为重要,渔业信息产业的技术大都借鉴信息产业的技术,有渔业产业特点的创新技术不多,而渔业产业又是一个特点鲜明的产业,由于渔业环境复杂、鱼类活动不易监测、经验在生产中占重要位置导致行业而导致行业规范性差、劳动者素质较差等等,这样的特点要求在开发和使用渔业信息技术时要具有简单易操作、又有很强的针对性的特点。

第二,人才缺乏。我国每年培养了大量的渔业专业人才,但是既懂渔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很少,特别是还要具有一定的经营意识和管理能力的人才是少之又少;人才的缺乏直接导致技术落后和创新能力下降,渔业信息产业基本上引用和套用信息产业的技术,制约了渔业信息产业作为一个独立产业而持续快速的发展。

第三,机构设置重叠和经费短缺。各省渔业信息机构设置重复,布局不合理,渔业信息工作大多为看摊和重复无效率的工作,有限的经费又被撒胡椒面了,经费短缺可以表述为“惨淡经营,苦苦支撑”。经费不足制约了渔业信息产业向广度和深度发展。另一方面,等靠要的思想仍很严重,向市场要效益既缺乏手段,也缺乏思路,现有的体制也难以消灭等靠要的观念。

四、发展渔业信息产业的对策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问题,对我国渔业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出以下对策:

1、管理创新、开拓思路、多方面筹集资金。管理最重要的方面是配置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在认清了渔业信息产业关系到渔业的现代化、关系到渔民和渔村经济的发展,是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之后,就应该把人力、物力和财力向渔业信息产业倾斜,增加政府对渔业信息产业的投入;同时主动出击,一方面申报项目,通过项目获得财政支持,另一方面向市场要效益,发挥渔业信息部门的比较优势。渔业信息产业具有多层次性的特点,这是因为渔业生产经营的空间不仅有水域,还有陆地,及与之相关联的其它产业和渔业文化等,所以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拓展思路,开辟财源。例如信息咨询,充分发挥它的占有信息多、信息反馈快的优点,为中国渔业企业走出国门提供咨询,包括当地的渔业资源、市场情况、政治经济社会风险状况等;为国外渔业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提供咨询,提供包括中国市场环境、消费习惯、自然条件和养殖品种选择、养殖地区选择、优惠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等等。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获取相应的报酬;为相关政府和企业提供渔业园区规划,包括园区布局、养殖品种选择、养殖工艺设计、工厂化养鱼设计等等;为引进新技术、新品种、新工艺提供可行性论证,在论证的同时,获取一定的报酬。

渔业信息部门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创办文化产业,主编信息类杂志,我国有这么多的渔民、这么多的养殖单位,如果把相关的渔需物资如养殖大棚、苗种、饲料、药品、设备等信息加以汇总和不断更新,通过广告和杂志销售,一定能获得不小的收益;主编养殖用渔业书籍,自编发行,也会有不小的收益。

2、树立人本思想,培养复合型人才。再好的思路,再好的管理,能否取得成功,最关键的是人。现代渔业信息产业是一种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和方法进行的综合,其深度和广度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人员的素质也提出更高的要求。渔业信息产业主要的任务是跟踪、收集、开发、传播和利用新的知识信息,尤其强调知识化、智能化,这就要求信息人才向多元化发展,掌握一些渔业信息处理的标准化技术,既要有专业知识,又要快速掌握国内外渔业信息产业的发展态势,实现信息处理的有序化、矢量化,达到信息产业的最大增值和最优服务,因此,渔业信息产业能否快速持续发展,关键是看能不能培养一批既懂渔业,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所以一定要树立人本思想,在分配住房、奖金、培训、出国、项目等向复合型人才倾斜,加快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

3、加强技术创新和技术引进。要针对渔业的特点,多上一些项目,购置和研制开发适合我国渔业特点的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培训专业人员、建立模拟系统等。在当前渔业信息技术创新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可考虑引进一些国外成熟的渔业应用软件和数据库。

渔业产业发展篇2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深入贯彻全市农村和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以健康养殖为主攻方向,以现代渔业建设为抓手,鼓励创业主体充分利用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地理优势及本市优越的地理环境,全面提升创业增收能力,使我市渔业向规模化、健康化、特色化快速发展。

二、主要服务措施:

(一)、改造1400亩标准化池塘,加快推进现代渔业建设

加大现代渔业池塘标准化改造建设力度,对现行的养殖设施进行标准化改造,改善鱼类生长空间和水质调控、净化功能,为渔业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争取今年改造1400亩池塘,使我市传统性池塘逐步向标准化池塘发展。

(二)、改扩建1个年繁殖能力5亿尾以上的主要水产苗种扩繁场,提升水产良种繁育能力。积极化解当前我市水产良种繁殖能力不足的问题,利用现代渔业建设项目,在现有水产良种繁殖场基础上实施改扩建工程,为广大渔业创业主体提供优质高效鱼苗,为渔业增产增收作出贡献。

(三)、建立7家健康养殖示范基地,扩大健康养殖示范效应。在创业服务主体中,选择一批养殖效果好和生态效益佳的单位,进行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建设,扩大健康养殖示范效应,争取年内培育7个健康养殖示范基地。

(四)、举办3期水产健康养殖培训班,提高创业主体健康养殖技能。为全市水产养殖户提供养殖管理、病害防治等健康养殖关键技术培训,力争年内全市举办3期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养殖户200余名,提高全市渔民健康养殖意识和技能。

(五)、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搞好水产苗种检测检疫。水产技术人员与渔业企业、养殖大户及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实施挂钩服务,对渔业创业主体生产中所使用的饲料与鱼药实行规范化指导与监督,对其引进的水产苗种质量进行检疫,确保鱼苗高效优质。

三、保障措施

围绕实施方案,结合省局“六个一百”服务活动的开展,将从以下几方面强化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本方案由市水产管理站具体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水产站按照责任分工具体抓好落实。

渔业产业发展篇3

一、生产总体情况

今年上半年沿黄灌区水源供应充足,绝大部分养殖场渔业用水补水情况良好,没有因水量问题影响鱼苗种放养。各养殖场区水量充足,水质清新,特别是*素海由于去年引黄入海,今年开冰后水质明显好转,为恢复经济鱼类资源,发展水产、水禽养殖,提高水生经济植物产量和促进生态渔业的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受鱼价持续高居因素影响,今年春季形成了商品鱼、鱼种市场购销两旺的好势头,极大地调动了渔民养殖积极性。根据统计资料表明:上半年鲜鱼生产吨,水花鱼苗投放总量万尾,鱼种投放总量吨。共落实养殖面积公顷,池塘育种公顷,中小水面半精养公顷。名特优水产品养殖面积公顷,河蟹养殖面积公顷,共投放扣蟹公斤,约万只。

渔业生产经营走势:受水产品市场购销旺盛影响,养殖面积扩张,鱼种销售顺畅,无压塘现象,苗种数量急增,成鱼市场需求量大,但由于去年商品鱼压塘量少,绝大部分需从外调,名优品种量多,但价格贵,水产品市场供应总体丰富。在养殖品种方面,名特优种类如团头鲂、大口鲶、乌鳢、斑点叉尾鮰、黄河鲶、银鲫、高背鲫、河蟹等养殖比例增大,特别是沿*素海周边,河蟹、乌鳢养殖发展迅猛。同时,各地在生产经营上改变以往春放秋捕集中上市的模式,尽可能地做到轮捕轮放、均衡上市,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温棚等设施反季节上市,以取得良好的生产效益。

二、责任目标落实情况

*年自治区渔业局下达渔业生产分解任务为:水产品总产量达到吨,其中名优产品产量吨,养殖产量要求达到吨,鱼种生产总产量吨,池塘名优水产品养殖推广面积亩,河蟹养殖技术推广面积亩,实现渔业总产值万元。为全面落实和完成任务分解目标,水产站根据各旗县区实际情况的汇报进一步下达落实了生产分解目标任务,并要求各旗县水产部门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了解情况,解决好渔业生产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抓好各项生产任务的落实,市水产站领导带领业务人员巡回各养殖场点进行监督检查各项生产任务落实情况。据上半年统计数字表明,各地渔业生产运行良好,各项生产指标有望超额完成。另外,由于渔民法律意识逐渐增强,养殖证发放工作在有条不紊运行中,办理养殖证非常踊跃,到现在为止,持有养殖许可证的养殖户已达。

三、渔业结构调整情况

围绕自治区渔业局对抓好黄河渔业产业带建设的总体布署,本着因地制宜、大胆创新的原则,围绕市场需求,按照“品种调新、质量调优、产品调特、效益调新”的要求,进一步深化渔业结构调整的力度。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养殖方面调整传统养殖结构和模式,突出名牌、高效产品份额,形成多品种混养,由数量型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降本增效,来追求产品的最大效益为目的。二是根据今年市场行情,条件好的鱼种池都可以安排鱼苗发塘,分池后继续养鱼种,由原来的单季养殖逐步转变为两茬养殖,并向渔农、渔牧、渔禽结合及休闲方向发展来提高综合效益。三是在天然水域开发方面,我们加大了自然水域养殖放流和品种结构调整力度,使养殖措施更趋合理,品种向多样化、名优方向发展,特别是河蟹和乌鳢养殖已呈现蓬勃发展趋势。随着养殖技术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发自然水域的积极性非常高涨,而且中小水面有相对易管理、捕捞、周期短、见效快特点。四是在养殖品种调整方面,重点引进和推广深受市场欢迎,且适应本地生长、价位高的团头鲂、斑点叉尾鮰、加州鲈、乌鳢、大口鲶、高背鲫、银鲫等名优品种,以丰富市场,形成本地区特色养殖。

其中在沿*素海周围,发展到单养乌鳢亩,充分利用了*素海廉价鲜活小鲫鱼这一优势,形成了规模养殖乌鳢等肉食性鱼类,且有外省市畅销的喜人局面。五是积极开展生态养殖和休闲渔业,充分利用无污染条件好的水域资源,来提高自然水域的综合利用,例如*旗*山水库,*市*海子和*县农垦湖泊开展生态养殖与休闲渔业相结合,通过设立旅游景点和服务设施,开设特色餐饮业、游泳及水上运动等服务方式。特别是*素海去年春季引黄入海的举措,今年水质明显改善,不但提升了生态养殖环境,而且为促进休闲渔业和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极好的条件,旅游人次明显增多。六是渔民协作组织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和壮大,组织在联合广大养鱼户形成合力参与市场竞争、规范养殖和共抵市场风险,提高渔业经营水平和产品规范标准化、无公害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取得渔民认可。今年春季全市苗种调运工作就是由临河白脑包乡渔业协会和杭后南小召乡渔业协会共同承办的,由于工作扎实细致、服务周到,保证了质量的完成,深得广大渔民对渔业协会这一组织的拥戴。目前全市已有个渔业协作组织,覆盖全市养殖户,还有个正在组建中,这一组织已在全市渔业结构调整、市场开拓、渔民增收中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

四、强化水产品质量管理方面

一是认真做好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及有关法律法规和执行标准等内容的宣传,提高渔民对水产品安全的认识,自觉参与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杜绝使用违禁投入品,加强对渔民有关质量安全操作技术培训和监督。二是抓好产地环境保护工作,防止各类污染,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和标准。三是抓好无公害水产品安全体系建设,为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提供技术支持。四是抓好投入品的监督管理,尤其注重饲料、渔药和添加剂的监督,清理整顿渔药市场,抓好渔资打假工作,确保投入品安全,杜绝有毒有害投入品使用。五是实行水产品苗种检疫制度,做好鱼类病害防治。六是积极申报无公害产品产地认定和无公害水产品产品认证工作,目前已有个基地得到无公害产地认定、个产品认证。今年,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正在积极申报中,年内将有一批基地得到认定和产品得到认证。

五、渔业科技工作进展情况

⒈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推广项目进展情况

*年水产站承担了农牧业局重点推广的“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示范项目,在春季,推广项目的科技下乡人员和养殖户密切配合,认真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和“技术要点”精心准备,对白彦花亩的基地与树林子乡亩的实施基地做了认真考检,确定放养密度、投喂情况、估算成活率。并对投放苗种质量做了严密把关。两个基地月日共投放长江蟹苗斤,放苗后对饲养人员的业务素质进行了集中培训,为该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根据检测,目前河蟹生长良好,成活率达到,正进行第二次脱壳。从现在的生产情况看到秋天能达到预期的示范效果。

⒉乌鳢养殖情况

经过几年摸索与实践,不断引进名优品种,为发挥本地优势资源、充分利用*素海鲜活小鱼和人们对肉食性鱼类的浓厚兴趣,根据乌鳢对环境适应性强、水质要求低、生长速度快、耐低溶氧、适宜高密度养殖等优点,经过几年的饲养,*素海周围地带已发展精养乌鳢面积亩,其中,大棚养殖多座,商品鱼养殖亩,现在规格已达克,预计亩产可达公斤左右。建成简易孵化池座,计平米,春季已经孵化乌鳢鱼苗万尾,现在个体已达克,预计苗种产量可达万公斤。现在乌鳢已成为当地一个产业,从亲鱼培育、鱼苗孵化、鱼种生产到成鱼养殖一条龙服务,商品鱼畅销省内外。

六、渔政管理工作

*年,各级渔政船检工作人员协同配合,加大了辖区内的大中型水域资源的增殖保护工作力度,严格控制捕捞强度,积极开展增殖放流,确保渔业资源得到有效增殖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对辖区内的大中水域有计划地发放捕捞许可证,并对使用的渔具加以限制,对违规作业偷捕、毒、炸违反禁渔期、禁渔区制度,破坏水域资源增殖保护措施的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查处。据统计,上半年共查处了违规操作和偷、毒、炸等违法违规案件余起,没收非法渔获物多公斤和一批违规网具,并对涉案人员进行了说服教育与惩罚,有力打击了违法捕捞行为,有效保护了本地区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的正常开展。另外通过各种形式和活动(如广播、电视讲座、上街宣传、发放宣传单、悬挂宣传标语、现场接待群众咨询等)在全盟范围内认真宣传贯彻新的《渔业法》和《内蒙古自治区实施〈渔业法〉办法》,增强了广大渔农的渔业法律意识。

渔船检验工作主要进行了全市所辖渔业船舶的普查、登记注册和开展常规检验工作。四到五月份市渔政船检人员会同各旗县市渔政执法人员对重点渔区、渔港进行了安全生产工作检查,重点清查了“四无”(无船舶检验证书、无船员培训证书、无船舶登记证书、无捕捞许可证书)和“四证不齐”船只,对有问题的地区及时进行清理整顿,消除事故隐患,维护了安全、有序的生产秩序。

上半年通过组织全市渔业执法人员学习渔业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培训等方式,进一步提高了全市广大渔业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增强了广大执法人员依法兴渔的责任感,为全市渔业生产保驾护航。

七、存在的问题

二五年上半年,全市渔业生产形势总体运行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果不及早加以解决就会影响和制约今后全市渔业生产的发展进程:一是新品种、新技术推广资金匮乏,导致渔业结合调整步伐缓慢;二是虽然上半年鱼价涨幅较大,渔民养鱼积极性很高,但养殖户扩大养殖规模有心无力,缺少专项贷款支持;三是渔业养殖机械化程度低,高产池塘发挥不了最大潜力,影响了“两高一优”渔业发展步伐;四是维修和改造基础设施的专项资金缺乏,导致基础设施陈旧和不堪重负,特别是鱼塘淤泥增厚,老化现象严重,致使鱼病发生程度增大,直接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五是渔政船检执法交通工具滞后、水生动物检疫、鱼病防治检测以及水产养殖安全质量监测方面的措施有待进一步强化;六是大中水域渔业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渔业资源增殖保护缓慢,捕捞过量,养殖放流量少,品种单一,资源恢复慢,一些名优品种的引进和放流苗种供给体系、病害防治、新技术推广等保障体系落后,先进增养殖放流技术的推广进展缓慢,影响大中水域的可持续发展。

八、下半年工作安排。

⒈抓好池塘和中小水面渔业生产、销售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做好泛塘、旱、涝等渔业灾害的防范措施,确保全年养殖生产取得好的收成。

⒉抓好“亩河蟹生态养殖技术”项目的后期饲养管理,检测、验收工作。

渔业产业发展篇4

蓬莱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旅游区内特色“渔家乐”产业的兴起,凭借着味美价廉,客房干净、整洁且价格低廉的优势,“渔家乐”产业迅速攻占了旅游市场。随着“渔家乐”产业的不断发展,逐渐出现了经营管理不规范、服务质量较差、破坏城市环境等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结合实地考察结果,对蓬莱市特色“渔家乐”旅游文化产业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渔家乐产业;现状;问题;对策

一、“渔家乐”产业现状

蓬莱市“渔家乐”产业,从2006年起步至今,由小到大、由弱变强,已形成相当大的产业规模。由最初的4户发展到现在的450户,由百张床位增加到8000多张,渔家乐主年均收入也由不足5000元提高到6万元,经营范围从餐饮、住宿扩大到旅游纪念品、商店、海上捕鱼、垂钓等项目。“渔家乐”为蓬莱市提供近千个服务类的就业岗位,同时也带动了出租车、食品等相关配套行业的快速发展。2016年6月底,蓬莱市上半年工作总结会议上做出的报告显示,上半年共接待游客32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9.57亿元,其中仅“渔家乐”产业就吸引了102.3万人次,占总接待人数的三分之一,实现旅游收入7.64亿元,同比增长18.7%和20.1%。“渔家乐”凭借着“住渔家屋,吃渔家饭,乘渔家船,享渔家乐”的宗旨吸引了大量外来游客,缓解了旅游旺季蓬莱市住宿压力,在丰富旅游业产品结构、满足游客多层次消费需求等方面都发挥了不容小觑的作用。由于入行门槛不受限制,大多数“渔家乐”由渔民自住房改造而成,不具有星级宾馆严格的审查标准,加上缺乏正规的市场监管,以致渔家乐主之间为了抢夺客源虚假信息、进行相互拆台的恶性竞争事件时有发生,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蓬莱市旅游产业的稳定发展。

二、“渔家乐”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自身方面

(1)整体卫生环境较差。“渔家乐”门前的空地上垃圾随意摆放,村镇道路沿线柴草、废旧地膜乱堆乱放,河道、景观带内垃圾乱倒乱飘,由于垃圾清理收集设施采用敞口式垃圾箱,许多生活垃圾被丢在垃圾箱外,不符合垃圾收集规范要求,街道两旁的部分排水沟被垃圾掩盖,里面的污水发出阵阵恶臭。占道经营、乱扯乱挂广告横幅、标牌设置不科学、门前车辆乱停乱放、门店面貌不整、污水肆意排放,渔家乐主私自乱修乱建、加层加蓬等都造成了新的环境污染和视觉污染,严重影响了城乡整体环境面貌。(2)专业化经营水平低。“渔家乐”多是由渔民自住房改造、以家庭留守人员接待为主,无论是在硬设施还是软服务方面都与景区酒店和星级宾馆存在较大的差距。由于“渔家乐”特色旅游文化产业实行自由化、自我管理,缺乏正规的监管程序和专业化的经营模式,存在着产品系列化、层次化低,产品特色不突出,缺乏核心竞争力,旅游规划和管理不到位、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经营模式单一、营销力度不足等问题。(3)渔家乐主之间存在恶性竞争,自律性差。“渔家乐”具有投资小、回报大的特点,以致临近海边的渔民们都利用自身地理位置的优越性,大力兴办起各式各样的“渔家乐”。为了使自家生意在“渔家乐”产业集群范围内突出重围、独占鳌头,商家们不惜违反行业自律管理,进行低价竞争,相互诋毁信誉。这些不正当的竞争手段已经严重影响了蓬莱市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更违反了行业自律组织的公平竞争原则。

2、政府管理方面

(1)政府工作人员不作为。部分单位和乡镇工作人员对“渔家乐”区域内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渔家乐”旅游区环境综合整治活动是一项关注民生、惠及民生的活动。工作人员们认识上的偏差,导致工作上的懈怠,整治工作存在应付心里、被动突击、应付检查等问题,工作中采取“上面逼,我就动;上级检查,我就突击;上级没有安排,我不管不问”的策略。另外,还有的政府领导人不作为,在其位不谋其政,该办的事不办。(2)宣传力度不足。“渔家乐”旅游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与广大人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工程,仅靠相关部门参与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广泛发动群众,让群众参与到活动中来,才能使整治效果真正长久、高效。由于政府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力度不够,时间不长、方式不佳、群众思想较为保守等,导致部分群众对“渔家乐”环境整治缺乏主人翁意识,认为“渔家乐”环境综合整治是政府的事,主动参与、积极支持意识不强,存在着“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3)整治范围不全面、存在盲点。“渔家乐”旅游区内存在卫生死角和整治盲点,如广告张贴、农贸市场摊点摆设、门前“五包”责任不落实等。农贸市场内随处可见在摊位旁、通道内堆积的垃圾,虽然配置了垃圾桶,但由于是“敞口”垃圾桶,绿色的垃圾桶内黑乎乎的,周围还有一些蚊蝇乱飞。保洁人员刚扫过,但很多摊贩直接把菜叶、塑料袋丢在路上。“渔家乐”旅游区内的农贸市场由于硬件设施落后、从业人员卫生意识淡薄、清扫保洁不及时到位,无明确的功能分区,导致农副产品乱摆乱堆,场内包装盒、烂菜叶、垃圾袋、死鱼虾遍地都是,空气污浊臭气熏天,一到下雨天,市场外的道路是泥泞不堪,严重影响到“渔家乐”周边环境卫生的整洁程度。

三、解决对策

1、自身问题的解决对策

(1)卫生环境整治。做好“渔家乐”周围垃圾清扫、清运工作,加强垃圾清运管理,加大配套设施投入,增配保洁员20余名、户门前垃圾桶131个,改造垃圾收集容器,取消敞开式垃圾桶,建造封闭式垃圾房,对各垃圾收集点的垃圾做到日产日清,不留任何残物。环卫局应加强清扫保洁力度和监管力度,对广告乱发、乱贴的现象予以处罚,确保“渔家乐”自住房门前广告垃圾不落地,落地后及时清扫到位。同时,要加强对门前、道路巡查力度,对于破损的门头和道路要及时修补,地面硬化平整,确保有完善的排水设施,以便及时、有效地进行污水处理。(2)组织渔家乐主参与专业化培训。2015年年末,市政府联合渔家乐协会共同举办了“渔家乐专项培训活动”,活动主要在环境整治、规范管理、教育培训、监督检查等方面对“渔家乐”经营业户依法经营、文明服务、明码标价、接待礼仪、实务操作、安全管理、卫生管理、入住身份登记手续办理、贵重物品寄存、禁止沿街揽客行为、从业人员健康持证上岗、门头广告宣传牌设置规范、污水排放要求、“门前五包”责任制、店铺门前车辆摆放标准、店外规范经营等方面对业主及相关从业人员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3)渔家乐行业自律。2015年8月起联合小皂、抹直口、水城三家成立“渔家乐”协会,组织三社区经营业户现场观摩交流,做好新一批“双改”达标业户申报、审核的前期工作。指导完善三个社区协会的行规会约,自觉、严厉抵制相互诋毁、虚假宣传和低价竞争等不正当的恶性竞争手段,维护旅游市场正常运行机制。行业自律组织对“渔家乐”标牌实行动态化管理,对违反行业自律价格进行不正当竞争的、经营户之间相互诋毁信誉的、拒不接受有关部门日常管理的在有关部门规定的期限内,仍整改不达标等情形,由行业自律组织向旅游部门反映,并经核实由旅游部门进行收回标牌等不同程度的处罚。

2、政府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1)加强监控,责任追究。针对政府单位不作为的情况,应加强对行政机关人员的监控,完善监督机制,拓宽监督渠道。定期对执法部门的信息库、信息公开平台进行有效地检查监督,核实、跟踪政府工作的完成情况。同时要对政府行政人员不作为的情况进行责任追究,完善惩戒机制。对失职的工作人员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令书面检查、通报批评、停职检查、待岗培训、责令辞职等处理,对领导不作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2)大力进行宣传教育。以“渔家乐宣传周”活动为契机,组织政府工作人员积极深入开展宣传“渔家乐”产业整治活动。采取上街设点、发放宣传广告等形式宣传“渔家乐”产业的整治措施,引导人民群众积极、有序地参与到“渔家乐”产业整治活动中来。在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等媒体宣传的同时,利用新媒体快速、便捷的特点,在微博、微信、门户网站上、转载有关整改信息,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促使群众更好地参与到渔家乐整治的工作中,更好的了解工作动向,为整治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3)扫清盲点,全面治理。结合“渔家乐”旅游区的实际情况,对旅游区内农贸市场进行科学规划,全面推行分行列市,划分交易区域,固定摊位,并要求农贸市场经营者一律按照市场规划进入划定的区域从事经营活动,禁止抢占、霸占、乱摆摊位和随地交易。同时,负责清扫卫生的保洁员积极与路段商户协商,搞好与商户间的关系,劝导商户自觉将垃圾倾倒在垃圾车或垃圾箱内,每个摊位都要自备垃圾桶或者垃圾袋,尽量避免垃圾落地,做好日常保洁工作,减少路段的污染。建立健全农贸市场卫生管理制度,加强三级考核处罚力度,要求路长加强巡查次数,定岗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对于在督查中发现的盲点问题要求整改但不予整改的,视情节轻重每发现一处罚款1000—3000元不等。

四、结论

蓬莱市特色“渔家乐”旅游文化产业,在开办之初对蓬莱市经济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对提升蓬莱市旅游形象有良好的推动作用。由于近些年渔民之间的一些不规范的竞争手段,以及“渔家乐”自身存在的问题,致使现在的“渔家乐”产业严重影响了整个蓬莱市旅游产业的稳定发展。凡事都有两面性,人们在享受既得利益的同时,也要面临着恶性竞争、环境破坏等带来的负面影响。因此,需要政府及其相关单位加强对“渔家乐”的规范性管制,不仅要做足表面工作,更要真正落到实处,从基层出发,惠民利民。

作者:吴飞 单位:山东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张禹辰:蓬莱市休闲渔业发展———以渔家乐为例[J].中国海洋大学,2015(8)

[2]张群:山东省蓬莱市整合“渔家乐”产业初探[D].中国渔业经济,2015.

[3]路建强:试论蓬莱渔家乐旅游产品的提升策略[J].现代商业,2014(20).

渔业产业发展篇5

【关键词】产业集聚;渔具产业;市场结构

一、引言

威海渔具产业从1981年起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演化出了一套完整的生产、销售体系,从而使当地逐渐发展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渔具产业集聚区。但我国国内渔具市场的自身缺陷阻遏了该集聚区的进一步发展。这主要体现在区域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受到错误的市场信息诱导而扭曲。而区域产业的成长演进机制主要包含:需求集聚机制、资源整合机制、分工协作机制、地方化知识积累机制。同时,只有在一定的组织结构上这些机制才能充分有效地助推区域产业的演进。因而威海渔具产业同实现理想市场均衡相背离的内部组织结构导致威海渔具产业集聚区无法依靠正常的机制不断进步。本文以上述的演进机制为视角,结合威海渔具产业的实际情况梳理威海渔具产业的弊端,并提出了针对企业和政府的治理意见。

二、威海渔具产业的症结

1.渔具市场的缺陷

我国渔具市场从消费者角度讲,消费容量弹性低,消费群体范围相对固定,层次差异不显著,对产品差异性识别度不高,高端消费阶层少。从市场规划看,各地都拥有本区位企业,全国市场破碎,自主品牌开拓国外市场的举措初步开始,但同美、日、韩著名企业相比存在明显劣势。从消费文化上讲,整个垂钓运动的潜在文化价值挖掘力度不充足及垂钓自身局限性使得该运动普及情况不理想,运动潜在吸引力还未展现,从而导致消费者消费理念,习惯的传统性和市场的狭小性。整个渔具市场天生就患有结构不健全的病症。

2.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对集聚区发展机制的影响

(1)威海渔具产业内共有1200多家企业,其中拥有一定规模的则达23家。整个产业以部门单一,结构功能不完整的小型企业为主。在23家正规经营的企业中,这有4家拥有山东名牌称号,1家为创建优质产品生产基地龙头骨干企业。产业内能够发挥自身优势,带动区域创新的企业主体数量偏少。威海渔具产业内部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影响到了产业内在演进动力的发挥。

(2)由于渔具市场容量相对固定且消费者偏好并不明显,威海渔具的经销商利用这一情况,制造信息不透明、不对称。既可以从供应商那里压低购进价,又可以将质量较好的鱼竿抬价售出。这种不规范的产业链条无疑让各小生产商得不到市场的准确信息,又让其集中精力于价格战,极大削弱了各小企业进步壮大的机会。而且,令作为产业集聚的优势之一:需求集聚机制受损。区域产业的扩张吸引力受到遏制,反而使得威海渔具产业的真实应有的规模大小受到干扰,产生了一个恶性循环,形成了对威海渔具产业正常演进的阻碍。

(3)企业个体在相互交易时可以部分地充当市场的替代者。而不良的产业链代表了企业间难以存在建立良好协作关系的基础,这使得整个产业对现有资源的配置往往难以做出正确判断。除此之外,没有良好地协作关系也意味着,企业间社会资本的匮乏。这无疑不利于各个企业间信息传递、合作渠道的建立。诸多企业结构单一,只存在生产为中心的部门,本身的组织结构也限制了整个区域产业集聚发挥地方化知识积累机制的正常运转。同时由于众多企业的目标市场过于重叠,市场档次低,产业链结构不清晰,这些多方的不理因素汇总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稳态格局。让威海渔具产业的准入门槛降低。各厂家都有可能在一段时间内收获大量利润,这样的环境滋生出的机会主义使得企业只要保持相同的生产状况,不轻易冒险采取创新策略。综上所述,产业集聚的诸多机制因较大的机会成本、沉没成本而被限制。

3.威海渔具企业的产品销售问题

现在的大多威海渔具生产厂家在产品流通领域的分销这一环节缺乏管理。导致产品在各地的货源及其各层级价格体系混乱。让不同地区间的价格差异不合理,为窜货烂价有了存在的可能。让商可以制造产品的不透明性,规避消费者对品牌的依赖性,既可以控制货源、压低进价,又可以抬升售价。这不仅牺牲了生产商品牌影响力,又使得生产、销售两环节间的信息反馈、互动机制难以建立。使在生产领域拥有技术经验积累的厂家无法发挥出自己现在有的一定创新力量。

4.威海渔具企业管理问题

由于渔具销售本身具有季节性。这对于小型生产厂家的影响明显。因为其销售渠道主要有两条,一是靠一年一度的渔具展览会来拿到订单和二是借助威海旅游业来扩大自己的销量,而这两条途径都受到时间的影响。繁多的同质小厂家会在销售淡季产生大量的资源浪费。更重要的是,固定资产也因此而大为缩减,相反提高流动资本的比率,这样会使各小企业并不乐于去改进自己的生产设备、加工器具等,令渔具产业整体的生产条件日益恶劣。

对于大厂家而言,企业内部部分技术人员由于能及时从公司获取信息与技术并且熟悉渔具市场准入门槛低、机会主义盛行的特点,会择时选择脱离企业,自立门户来谋取更大的利益。这些员工的举动无疑给大企业造成了一定的人力损失和技术创新的风险。而且其在技术方向上的决策相对而言比小企业更加规范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对炭素纤维高端材料的研制、对饵料、钓竿花色、渔轮上的创新之间存在着向后者的侧重。对于生产某一部件的厂家同可独立生产这些部件的厂家之间存在技术创新领域的重叠。这两点现象显示出大公司对仅有的一定科研力量的领域分配、对技术创新的定位上存在管理问题。并且威海渔具生产厂家的技术上创新环境并不理想。建立部级技术研究室是产业处在初级阶段,并不成熟时的主要技术发展方式。

三、威海渔具产业治理建议

1.开发高端市场

由于高端市场的开发不完整,且这一新兴市场因国内经济发展地域差异性的存在,在地域分布上也具有不均的特点;消费偏好更带有追求卓越的倾向,潜在利润丰厚,忠诚度高这样的特点,能引发全国其他地区龙头企业在这里的全新竞争。通过这种方式,摆脱局限于规定现定规模的竞争,在于全国主要公司的接触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生存力。

这意味着,当政府在扶持本地区的渔具产业时,通过国内平台的建设,加强跨区交流,能有效避开市场内的众多小规模企业的干扰,形成国内各知名渔具企业间高水平竞争的格局,为个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活力。

2.发展区域创新制度

企业内部的技术创新往往与外部环境密不可分。现下政府的区域创新制度安排是以资金扶持为主,即通过降低企业技术创新成本,而让市场发挥技术创新导向作用。在此基础上,根据上述的渔具市场存在的问题,可以采用新的模式:从外部引进专业研究中心,同时让大企业内部扩大研究部门的规模,使其具有相对独立性。政府资金的支持和对信息渠道的建设,为这些研究中心或部门提供技术向产品转换的平台;根据威海渔具企业软实力上的不足,引进相关的设计、营销公司。这样做能让不具有实际生产操作能力的研究主题可以快速让知识产业化,产生利润,形成资金链,缩短研发周期。典型的集群一般有五类机构:成品商、客商、供应商、中介服务组织、规则管理机制,理顺这五类机构间的关系,让产业集群形成一个有机的经济网络。下图为政府创新主体的作用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共分出以上五个主体,让大型企业的生产、研发两个部门具有相对独立性。其运行机制为,在整个营销体系完善的情况下,企业研发部、大型企业内的生产部、及外来研发部形成第一个循环作用机制。让外来研发部与企业研发部形成竞争环境,同时两者皆与大型企业生产部相联系作用。在整个过程中,若大型企业研发部不断壮大并达到一定程度,则外来研发部退出这一循环,起到辅助发展作用。这意味着大型企业研发力量进入新的高度,拥有自主创新能力。此时外来研发部完全进入第二个循环,与政府技术平台、其他生产企业组成的另一个循环。在政府的协助下辅助小企业的技术革新,提升产业进入门槛。

参考文献:

[1]梁琦.《产业集聚论》.商务印书馆,2004年,第291-318页,第12-21页,第154-166页

渔业产业发展篇6

[论文摘要] 近年来,鹿寨县渔业生产发展较快。但是针对这几年水产养殖业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养,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渔业水域环境污染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存在制约问题。通过加强水产养殖管理制度建设,规范养殖生产管理,加大科技投入,抓好试点示范和技术培训,增加科技含量,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取得明显成效。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养殖品种结构等措施。使得水产业发展走上稳定、走向规模、走出效益。

近年来,鹿寨县渔业生产发展较快,据2008年统计,全县养殖水面达24400亩,其中山塘水库养殖面积12330亩,池塘养殖面积12168亩,网箱养鱼面积1500平方米,淡水水产品总产量达6717吨,比2007年增加571吨,增长8.5%,实现产值4338万元,占农业产值的1.58%。水产品产量每年以8%左右的速度递增,己逐步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兴产业。

一、自然条件和生物资源

鹿寨县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地处桂中稍偏北,属亚热带向中热带过渡地带。气候温和,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太阳辐射多,光热、水量基本同步,年均降雨量为1672毫米。全县有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2条,全长1100公里。面积7万多亩,山塘水库1812处,面积2万多亩,池塘面积1.3万多亩。现有河流鱼类资源丰富,共有鱼类11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近40个品种。贝类、甲壳类、两栖爬行类、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水生植物、陆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渔业生产有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

二、渔业生产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渔业生产发展现状

“十五”期间以来,鹿寨县渔业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取得了较快的发展,全县养殖水面由2000年的2.2万亩增加到2007年的2.75万亩,增加了0.55万亩,增长25%;养殖产量由2000年的4776吨增加到2008年的7617吨,增加了2841吨,增长59.48%;单位面积产量由2000年的217公斤增加到2008年的275公斤,增加58公斤,增长26.73%;水产养殖劳力由2000年的0.65万人增加到2008年的0.76万人,增加0.11万人,养殖渔民人均收入由2000年的4408元增加到2008年的5710元,增加1302元,增长29.54%;全县人均占有鱼量由2000年的12.56公斤增加到2008年的19.3公斤;2000年全县水产品总产值2865万元,2008年全县水产品总产值4338万元,增加1473万元,增长51.41%,占农业产值的1.58%。

“十五”期末以来,我县水产养殖业发展变化很大,在养殖方法和措施上不断更新。由科学养殖取代了天然养殖,提高了养殖产量;由投放大规格鱼种取代小规格鱼种放养,提早起捕商品鱼;由多层次、多品种的立体养殖取代了单一品种养殖,提高了水体中饵料利用率;由养殖名贵鱼逐步取代部分常规品种鱼,提高了渔业经济效益;由单一追求养殖数量逐步向数量和质量转变,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逐步建立了一批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的规模养殖基地,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产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

(二)主要经验及存在问题

1、主要经验

(1)政府重视,加强领导。水产养殖业作为大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近年来,已经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各级政府十分重视,把它作为我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抓,并提出了适合我县水产养殖业发展的配套政策和鼓励政策,鼓励农民利用非基本农田保护外的低洼低产田和荒地进行鱼塘改造,充分利用原丢荒的山塘水库进行科学养殖,积极调整水产业内部结构、品种结构和区域结构,综合开发大水面养殖,全县水产养殖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

(2)加大科技投入,增加科技含量,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取得明显成效。多年来,我县不断加大渔业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应用。2003年参与了“柳州市池塘万元水面养殖项目”实施,2005年我县实施了“罗非鱼标准化养殖”等项目,以科技项目为依托,不断推广各种新技术、新成果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又推广了大水面积综合利用化肥养鱼技术; 80:20养鱼技术及配合全价颗粒饲料养鱼技术等。由于各种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全县渔业总产量稳步增长。

(3)以市场为导向,调整养殖品种结构,推广优良、优质新品种。近年来,我县在品种结构调整上下功夫。坚持保大宗推优良的原则。在保留大宗品种草、鲤、鲢、鳙鱼养殖的基础上,加大优良、优质品种鱼的引进和推广,积极引导广大渔农调整养殖品种结构,发展优良、优质品种鱼类养殖,提高养殖经济效益。培育引进优质品种近20种。其主要品种有黄沙鳖、黄桑鱼、大口鲶、杂交鲶、本地鲶、本地塘虱、光倒刺鲃、倒刺鲃、银鲫、东北鲫、湘云鲫等,逐步形成了以养殖黄沙鳖为主的养殖基地。

(4)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渔业主管部门及水产技术推广机构加强对养殖户的培训及技术指导,提高整体养殖技术水平,并实行技物结合,推广各种新技术、新品种,引进或调运各种渔用物资。加强向渔农提供渔业政策、生产信息、流通信息、鱼病防治、安全生产等有关方面技术和信息,推动了我县渔业生产的发展。

2、存在问题

(1)水产养殖业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基础设施仍十分薄弱,池塘老化严重,基本上属于泥基塘,池塘淤泥过深;未有良种繁育基地,示范工作难度较大;很大部分池塘山塘水源来源于天然降水或自然沟水,缩短了养殖周期,降低了产量。

(2)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程度低。我县水产养殖基本上是以个体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养殖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综合素质不高,标准化养殖程度低,致使水产品食用安全未有保障。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面积还不够大,尚未形成,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程度仍较低,所有这些都不能适应现代渔业生产发展的需要。

(3)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科技推广经费几乎为零,各种项目经费的投入较少,制约了渔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4)渔业水域环境污染和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仍然有待解决。近年来,由于一些企业超标排污造成渔业水域污染而发生鱼塘和江河死鱼的现象时有发生,给渔业生产带来了较严重的负面影响。由于渔业水域环境污染,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十分突出。

三、渔业生产面临的形势和发展潜力

(一)面临的形势

近年来,水产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日益突出。产业结构不合理、低质廉价水产品过多,优质产品比例不高,效益偏低,在一定程度上挫伤养殖生产者的积极性;区位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品牌产品未有创出,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没有形成。标准化养殖程度低,水产品质量安全未能保障,渔业基础设施、科技推广手段落后;科技含量不高,产品流通不畅,发展后劲不足等问题都有待于解决。

(二)发展潜力

1、改造低产池塘,提高池塘产量,发展潜力较大:我县浅水塘、漏水塘占的比例还较大,如能加以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底质改造使其形成深水塘,保水塘则可大幅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加快提高渔业科技水平,在养殖模式、饵料选择、苗种培育和品种选择上做好文章,提高产量及效益方面潜力还很大。

2、江河网箱养鱼、水库养鱼及水库网箱养鱼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我县有集雨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2条,全长1100公里,主要河流有洛江、洛清江、石榴河等,洛清江是县境内的主要干流,县境内己建成黄冕电站、江口电站、龙兴电站,每个电站筑坝后上游水流平稳,库容量增大,适宜于一定容量网箱养鱼,同时全县有蓄水工程883座,其中较大的水库有18个,有可利用水面近10万亩,综合开发大水库,发展网箱养殖潜力较大。目前,我县水库养鱼产量相对较低,只要增加科技含量,加大投入仍还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3、稻田养鱼发展潜力较大:我县稻田养鱼有着忧悠的历史,建国初还形成一定的规模,后由于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等原因,养殖面积和产量一度下降,到2008年养殖面积不到1000亩。目前,我县有保水田15万亩,只要采用科学的生态养殖技术、稻田养鱼有相当大的发展潜力。

4、开发地方优质种养殖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我县水产品资源丰富,本地鳖、黄桑鱼、鳝鱼等优质水产品肉质品位好,价格高,市场供不应求,养殖前景好,只要开展深入研究,采取科学的仿生态健康养殖方法,保持肉质品位,保证产品质量,提高养殖产量,并上规模、上档次,形成生产优势突出,商品供给能力强的区域化生产格局,大力发展地方特色水产品养殖具有较强的潜力。

四、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和重点

(一)总体思路

以十七大精神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我县渔业生产,认真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优化产业结构,鼓励和发展优势品种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积极培育龙头企业,推进水产养殖业产业化经营。依靠科技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提升养殖水产品质量,增强水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水产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1、稳定政策,强化管理,依靠科技,完善服务,增加投入。

渔业产业发展篇7

关键词:无公害 水产品养殖 渔业发展

中图分类号:F3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4)14-0044-02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深入,我国各行各业都出现了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喜人态势,特别是水产品养殖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的水产品养殖总产量已经跃居世界首位,当前的水产品供求矛盾得到了有效的解决。很多地方由于养殖场所和养殖种类相近,导致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水产品的养殖品种也在不断走向多元化,新兴化。很多的外来品种也受到了群众的喜爱,还有部分高档品种也在逐渐的走进千家万户。市场需求催生了养殖业的兴盛,渔业的发展脚步不断加快。一些原始的粗放遭到了淘汰,由更加科学、健康的新兴养殖方式取而代之。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我们国家对于无公害水产品的定义是指产品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如水质、土壤等需要达到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生产流程及运送过程都要符合相关的规定,特别是要将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控制在无公害的标准之内。经过权威部门审查批准,才能授权使用无公害食品的标志。

1 无公害水产品的特点

1.1 种苗培育引进

用于繁殖的种苗要保障其质量,使其符合无公害的标准。在培育过程中要向种苗投喂营养均衡的优质饲料,并对不同种类的种苗进行详细的分类,以便更好地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后期的繁殖和销售。对于催产药物的使用一定要坚持适度原则,把握好投放药物的时间和药量,同时积极做好防治病虫害的准备。

1.2 生态环境要求

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对生产地的生态环境要求比较严格。一般来说,主要的要求集中在水质、空气质量和土壤这三个方面。其他的细节可以参照国家颁布的相关规定进行优化选择,保证主体环境的要求符合无公害标准即可。

1.3 生产技术规范

生产技术规范是指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对各个环节,包括渔药、饲料、农药、肥料等进行控制,使其质量的得到保证。特别是渔药、农药和饲料的使用,是水产品实现无公害的重要环节,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以降低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量,避免造成环境污染。

2 如何发展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

2.1 从生产管理入手

想要发展无公害的水产品,首先就要从生产管理环节开始,做到真正的“无公害”。对于环境的质量要求不能放松,特别是水质,一定要符合国家规定的相关标准。在进行养殖的时候,要保证所有产品的生产过程都符合相关的操作规程,保证产品的质量。还要对生产基地周围的环境进行24小时的监测,并不定期的进行抽样检查以便随时了解环境的变化,包括土壤、水质和大气这三个主要方面。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保证水产品的质量达到无公害的标准。同时加强相关的宣传推广,让更多的人们了解和熟悉无公害水产品,帮助建立和完善更多的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从而提高水产品市场的整体水平。

2.2 严格控制投入品

水产品的养殖主要依靠投入品的有效控制。控制得当,既可以促进种苗生长繁殖,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常见的投入品包括渔用药物和饲料,部分特殊的种苗还需要一些添加剂。无公害水产品与普通水产品之间的最大区别,就是在于对投入品的严格控制上。普通的水产品养殖者,没有科学理论作为依据,仅凭借经验进行投放,容易导致种苗的喂食没有规律,影响生长。在种苗出现问题的时候,更是一筹莫展,无法做到对症下药,及时处理病情。而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通过加强和规范管理环节,帮助养殖者进行相关的培训,很好地解决了养殖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同时还有效地提高了养殖水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2.3 做好病虫害防治

任何一种养殖性的工作都会遇到病虫害问题。如何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是摆在所有养殖者面前的一道难题。鱼类发生疾病主要是由病原体、养殖环境和自身条件这三方面组成的。因此首先要了解常见的种苗疾病的原理,做到从源头防范疾病的爆发。其次要了解自己养殖的种苗的特性,从环境做好防范病情的传播和扩大。最后要严格选择药物,由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药物配比,并控制投放的时间和数量,从而在最大范围内消除疾病的危害。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病虫害的威胁。养殖者也要做好相关的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既有利于种苗的恢复和生长,提高其自身的免疫力;又能减轻药物带来的副作用,将有害物质尽力控制在无公害标准以内,真正做到名副其实的无公害。

2.4 加强宏观调控

政府也要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特别是对于药物的控制一定要严格。避免部分不法分子使用具有危害性的药物,例如催熟催肥试剂等,侵害了水产品行业的利益,更危及到了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可以通过宣传无公害水产品的质量安全管理办法,帮助更多的人了解什么是无公害水产品,使不法分子无所遁形,再也不能滥竽充数。还要及时建立起监察机构,对养殖过程中出现的药物投放现象进行检测,以便更有效地控制水产品中的药物残留。很多的养殖者并不是蓄意投放过量的药物,而是缺乏相关的知识,导致投放过量。相关部门应当考虑到这种情况,从轻处罚,并及时向养殖者讲解相关的药物知识和投放标准,从而更好地规范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市场。

3 结语

实施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有效地推进渔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是当前市场繁荣进步的主要表现。只有百姓满意,群众放心,才能更好地发展社会其他行业。做好监督检查工作,也是政府必须肩负的责任。建立起有效的监察机制,帮助更多的人参与到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行列当中,为渔业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渔业产业发展篇8

进一步完善水产许可证制度与相关的渔业养殖法律法规体系,在实地调查当地养殖区域的养殖负荷量与环境负载量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环境评估与养殖量评估,避免盲目扩大养殖规模而导致环境超载负荷,从而对水域的生态平衡产生影响。进一步明确科学的养殖排水标准,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严格控制养殖场的废水排放可以有效控制污染,但我国现行的渔业法对排放标准的规定还相对比较模糊,因此迫切需要设计一套严格、标准的排施规范。设立健全的水产养殖业管理系统与模式,我国的水产养殖业属于农业部门与水产系统,而鲜有环境部门参与其中,国内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先进的水产业综合治理模式,把环境问题纳入水产养殖业的管理要素中。全面培养养殖业人员的环保意识,提高养殖业整体的环保水平,现阶段我国很多养殖从业人员技术水准相对较低,多数学历水平、知识水平不高,且环保意识也相对薄弱,因此在养殖业中不仅养殖技术落后,而且对环境问题也不够重视;相关部门要针对现状采取相应的改善策略,定期组织养殖户进行专业培训,开设各类知识讲座与竞赛活动,提高养殖人员的技术水平;通过各种宣传手段宣传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树立养殖户的环保意识与使命感、责任感。

在养殖过程中,只要解决养殖用水的处理问题,提高其循环利用率,即可实现环境污染的有效控制。要提高养殖用水的循环使用率,要将水中的残饵、生物代谢物等悬浮物质、溶解性营养盐类等净化干净。现在水产上常用的水体净化方法有两类,即物理化学处理与生物处理,其中物理化学处理可以将水中的悬浮物质、无机物等去除,而生物处理则可以有效除去水中的有机物、氨氮、亚硝酸盐氮等物质,其工作原理利用的是微生物的代谢反应。不同的处理方法有各自不同的优势与不足,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养殖户要根据养殖用水的水质情况、经济条件来选择适用的处理技术。物理处理法物理处理法属于一种初级处理方法,其根据水体及相关污染物的理化性质,通过机械的方法对水体进行净化,该方法的普及度相对较高。常用的物理处理法包括沉淀法、过滤法、泡沫分离法、逆渗透法、吸附法、曝气法以及磁分离法等,其中针对水中悬浮颗粒物较多的水质,可以采用沉淀法、过滤法、泡沫分离法等进行处理;水中如果存在诸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毒物质,可以采用吸附法,利用多孔性的固相物质将有毒物质吸附清除,常用的多孔性固相物质包括活性炭、硅胶、沸石、浮石粉等;水中如果存在有害气体,比如氨气或者氯气等,可以采用换水、曝气等方法向水体增氧,清除有害气体;磁分离法主要是利用电磁分离原理清除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污染物,不过该方法的成本投入大,而且技术含量高,所以目前不具推广性。化学处理法化学处理法可以有效除去水体中的有害离子,常用的方法有凝聚法、氧化处理法、离子交换法、络和法以及中和法、消毒杀菌剂法等等,其中又以氧化处理法的应用最为普遍,该方法是利用各种氧化剂氧化水体中的化学物质,氧化剂有臭氧、漂白粉、高锰酸钾等,其中臭氧的应用范围最广、处理效果最好。氧化处理过程中所采用的氧化剂不仅可以消毒、杀菌,而且其本身所具备的氧化性还可以与有机物、具有还原性的物质发生反应,去除有害离子。不过对于化学处理法而言,由于化学试剂本身存在一定的污染性,因此要限制其应用范围。

生物处理法在各种水净化处理方法中,生物处理法安全性高,且效果好,因此正逐渐成为水体净化处理方法中的主流发展趋势。生物处理法的原理如下:微生物与自养植物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会对有机物产生相应的生理需求,因此可以在水体中人为培育有益生物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例如水中未被进食的残饵、养殖对象的代谢产物等可以作为一些藻类、高等水生植物等微生物和自养植物的营养来源,从而防止残饵、代谢物累积,对水质产生破坏。不过通常不会单纯地采用生物处理方法进行水体净化处理,而是要根据水质的实际情况与其他方法结合使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生物处理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稳定塘法等多种形式。比如可以制作生物滤器,将净化生物利用生物膜使其附着在固体表面,比如鱼网、贝壳等,可以有效除去悬浮物、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常用的生物滤器包括滴滤池、浸没式固定床生物滤器、流化床生物滤器、生物转盘以及生物转筒等多种,其制作简单、操作方便,且处理效果好,因此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还可以通过在水体中投入有益生物的方法来净化水质,比如光合细菌、绿藻、水生植物、酵母等,其中绿藻可以摄取二氧化碳以外的低分子有机物质,比如醋酸、葡萄糖类等,不仅可以实现自身的增殖,而且可以去除水体中的营养盐类与生物耗氧源;而在水体中投入光合细菌,大量繁殖有益菌形成优势种群,也可以对病原的繁殖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净化池中适宜生长的生物如下:龙须菜、西施舌、贻贝等适用于卤水种类;而水耕蔬菜、浮萍、布袋莲、蚬等适用于淡水种类。

总之,水产养殖对水域环境的影响巨大,水体污染是一个比较严肃的话题,特别是食物污染严重的今天,更应当注意对于养殖业水体的保护,特别是缓流和静水体。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防治,从制度面与技术面着手,在最短时间内解决环境问题,在保证生态环境的正常稳定和可持续性发展的情况下,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稳定繁荣发展。

本文作者:杨明伟工作单位:广西水产畜牧学校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