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自媒体考核办法8篇

时间:2023-09-26 09:17:20

自媒体考核办法

自媒体考核办法篇1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8〕123号)和《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关于印发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的通知》(国办秘函〔2019〕19号)及市委市政府对政务新媒体建设要求,充分发挥政务新媒体在推进政务公开、优化政务服务、凝聚社会共识、创新社会治理等领域的重要作用,持续提升政府网上履职能力,努力建设利企便民、亮点纷呈、人民满意的“指尖上的网上政府”,结合实际,现就我局推进政务新媒体健康有序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工作职责

(一)本实施方案所称政务新媒体,是指在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上开设的政务账号或应用,以及自行开发建设的移动客户端等。政务新媒体按照“谁开设、谁主办”的原则确定,履行政务新媒体的规划建设、组织保障、健康发展、审核、安全管理等职责。政务新媒体的主办单位可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择优委托相关机构具体承担政务新媒体日常运维等工作。

(二)办公室和信息中心为政务新媒体工作的主管部门,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政务新媒体工作。建成以政务新媒体为龙头,各处室、单位协同、响应迅速的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全面提升政务新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建设成为更加权威、便捷的信息、解读回应、政民互动和办事服务平台,形成政务新媒体规范发展、创新发展、融合发展新格局。

(三)明确政务新媒体信息责任。组建专业化的政务信息队伍,制定严谨、明确、具体、规范的程序,严格把握主题选择、内容设置、稿件组织、审核签发各个关口,确保紧扣新时代脉搏,围绕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以及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发声。政务信息应经信息产生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审定或分管负责同志签批同意。全局干部大会、重点工作等重要工作需要报道的新闻稿件,必要时呈上级宣传部门审定。

(四)建立健全政务舆情快速处置机制。要会同市网信、公安等部门研究制定定期会商制度,完善处置新媒体舆情工作方案及具体措施。紧密跟踪监测网络政务舆情,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应按照程序第一时间报告、妥善处置,确保无重大舆情事件的出现。

二、规范管理

要遵循政务新媒体发展规律,明确政务新媒体功能定位,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不断强化政务新媒体、传播、互动、引导、办事等功能,将政务新媒体打造成更加权威的信息、解读回应、政民互动、办事服务平台,为企业和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实用的移动服务。

(一)推进政务公开,强化解读回应功能

充分运用政务新媒体传播党和政府声音,要结合工作实际,优化完善政务新媒体栏目设置,主动推送决策、执行、管理、服务、结果“五公开”信息,要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优化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政策措施、改革方案以及涉及面广、社会关注度高、专业性较强的政策文件加强解读,解读形式力求多样化,注重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视频、直播、图解、数说、问答、弹幕等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解读效果。要把政务新媒体作为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和政务舆情回应引导的重要平台,提高响应速度,及时公布事件真相、表明态度、辟除谣言,并根据事态发展和处置情况动态信息。对政策措施出台实施过程中出现的误解误读和公众质疑,要迅速澄清、解疑释惑、正确引导、凝聚共识。

(二)加强政民互动,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畅通政务新媒体政民互动渠道,设置公众留言评论、征集调查、咨询投诉等功能。要认真做好公众留言审看、处理反馈工作,加强与有关业务部门的沟通,及时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回复留言要依法依规、态度诚恳、严谨周到,杜绝答非所问、空洞说教、生硬冷漠。政务新媒体、政府网站、政务热线等要依托政府网站集约化平台完善和使用统一、权威、全面的咨询答问库,不断提升答问效率和互动质量。要善于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分析研判社情民意,为政府决策提供精准服务。要注重结合重大活动、重要节日及纪念日、主题日等设置话题、策划活动,议题选择要多样化,贴近民生,吸引关注,保持与公众良性互动。鼓励采用微联动、微直播、随手拍等形式,引导公众依法有序参与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共创社会治理新模式。

(三)突出民生事项,提升掌上服务水平

强化政务新媒体办事服务功能,以民生事项为重点,推动更多事项“掌上办”。各处室、单位要梳理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事项,制定 “掌上办”服务事项清单,在官方网站同步公开,并实行动态调整更新。政务新媒体提供办事服务应依托本级本部门已有的办事系统或服务平台,避免重复建设,防止形成新的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要统筹推进政务新媒体、政府网站、实体政务大厅的线上线下联通、数据互联共享,简化操作环节,为公众提供优质便捷的办事指引,实现用户统一、业务协同、数据同源、服务同根、一次认证、一网通办。注重把握不同形态政务新媒体分众化、差异化的特点,开发微信小程序、提供办事平台移动端适配版,创新服务模式,扩大服务受众,提升服务效果。

三、工作要求

(一)规范开设整合

要按照政务新媒体与政府网站统筹推进、协同发展、资源节约的原则,规范有序开设政务新媒体。要统筹移动客户端等应用系统建设,可结合实际将政务公开、政务服务等内容纳入客户端。移动客户端等应用系统要全面支持IPv6(互联网协议第6版),支持在不同终端便捷使用。

严格政务新媒体的备案审查。在同一平台原则上只开设一个政务新媒体账号,内设机构原则上不得单独开设政务新媒体,禁止任何个人以单位名义开通政务新媒体。政务新媒体名称应简洁规范,与工作职责相关联,并在公开认证信息中标明主办单位名称,在不同平台上开设的政务新媒体名称原则上保持一致。若政务新媒体主办单位发生变化的,应及时注销或变更账号信息,并通过门户网站、新闻媒体等向社会公告;对功能相近、用户关注度和利用率低的政务新媒体要坚决清理整合,确属无力维护的要坚决关停。

(二)严格信息审核

政务新媒体主办单位要建立信息审核制度,坚持分级分类审核、先审后发,严把政治关、法律关、政策关、保密关、文字关,确保信息的权威性、安全性和公信力。

1.建立信息审核制度。按照“谁、谁审核”的原则,坚持分级分类审核、先审后发,未经审核的信息一律不得,严格把好政治关、法律关、政策关、保密关、文字关。机关各处室、局属事业单位报送信息,需认真填报《信息公开保密审查表》(以下简称《审查表》)。各单位填报《审查表》时,应准确填写拟公开信息名称(文号)、内容摘要,并勾选信息公开属性、拟公开渠道。拟公开信息逐级呈报并审核完成后,方可予以公开。

2.建立规范转载制度。政务新媒体原则上只转载党委和政府网站以及有关主管部门确定的稿源单位的信息,不得擅自代表个人观点、意见及情绪的言论,不得刊登商业广告或链接商业广告页面。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的对全局工作有指导意义、需要社会广泛知晓的重要政策信息,市政府及其部门主办的政务新媒体应及时转载,涉及某个行业或地区的重要政策信息,有关地方和部门要及时转载。

3.建立信息协调机制。信息涉及其他单位工作内容的,单位要提前与涉及的单位做好协调沟通,确保的信息客观真实、内容一致。

4.完善信息更新制度。市、县级政府要确保做到每个工作日对政务新媒体内容进行更新,市政府各部门要确保每周更新不少于2次(服务号平均每周更新不得少于1次)。要加强原创信息采编力度,提高原创文章、视频、问答、图集、评论等各种形式的信息比例。

(三)加强安全防护

1.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管理责任。依照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保密审查制度和应急预案制度,提高政务新媒体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对账号密码的安全管理,按相关要求设置密码防止弱口令,账号密码应由专职人员管理,账号登录要使用专用电脑或专门移动终端设备,防止账号被盗用或被恶意攻击等安全事件发生。要安装正版系统软件和杀毒软件,严禁安装与工作无关的软件,严禁接入不明网络,及时升级安装补丁,坚决堵住“开后门”的漏洞。移动终端登录政务新媒体系统需经VPN认证,防范无线上网条件下访问系统的安全风险。建立健全网络安全应急预案,特别是针对黑客攻击等行为建立断网预案,发现恶意入侵后,第一时间中止网络访问,防止不法侵害蔓延和不良影响扩大,并及时取证,向网信、公安部门报案,有效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2.强化政务新媒体用户信息安全保护。严禁违法获取超过服务需求的个人信息;严禁公开涉嫌损害用户权益的内容,对可能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工作秘密、个人隐私的信息要严格管理,未经信息公开审核不得对外公布或在互联网上传递、传播,确保不发生泄密事件。政务新媒体如从事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或传播网络视听节目,要按照有关规定具备相应资质。

(四)强化监督管理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秘书局关于印发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监管工作年度考核指标的通知》(国办秘函〔2019〕19号),以及《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要求,加强政务新媒体的日常管理、定期检查,建立常态化监管工作机制。若发现涉及政策措施出台、突发性重大事件的新媒体舆情,应依照政务公开工作中舆情回应的工作要求,依据“谁主管谁负责,谁负责谁说话”的原则,按程序及时做好回应工作。

不得强制推广政务新媒体,不得将下载使用或关注政务新媒体作为办事服务的前置条件或强制要求群众下载使用移动客户端点赞、转发信息,严禁购买“粉丝”等数据造假行为。

五、保障措施

要把政务新媒体发展列为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内容,完善组织协调机制,加大统筹推进力度,明确分管负责人,确保责任到位、工作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

要充分认识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做好政务新媒体工作的重大意义,将政务新媒体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要明确分管负责人,配齐配强工作人员,落实经费保障。要建立完善与宣传、网信、公安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机制,共同做好信息、政策引导、舆情应对、网络安全等工作。

(二)重视人员培训

要将政务新媒体工作纳入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内容,着力强化各级领导干部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理念,提高运用政务新媒体履职能力。建立政务新媒体工作人员常态化培训机制,通过组织开展业务培训、现场观摩和研讨交流等形式,增强信息编发能力、舆情研判能力、回应引导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打造一支政治立场坚定、熟悉政策法规、掌握传播规律、具备较强政治敏锐度和责任感的专业化队伍。

自媒体考核办法篇2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ilyzjq1314”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年第一季度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1年第一季度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自查报告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国办发〔2015〕15号)、《四川省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监管工作年度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府公开办函〔2019〕11号)要求,我厅对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报送如下:

一、自查结果

(一)门户网站。网站信息严格执行逐级审核机制,不存在不审核、不合规定内容等情况;内容不存在严重错别字及反动、暴力等违法信息;网站运转正常,页面无错误代码,所有页面均能正常、迅速地打开,服务功能、互动功能、搜索功能等各项功能均能正常使用。已完成机构改革后各内设机构联系电话更新。

(二)政务新媒体。新媒体信息严格执行逐级审核机制,不存在不审核、不合规定内容等情况。内容不存在严重错别字及反动、暴力等违法信息,未出现2周内未更新情况,网友互动功能正常使用。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日常管理。深入落实国办网站指引文件等规范性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工作的重要性,重点加强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日常内容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审核规范性,强化整改督查。

(二)推动网站改版。已完成改版方案的意见征求和完善,积极推动门户网站改版工作。

自媒体考核办法篇3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ilyzjq1314”为你整理了这篇2021年第一季度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自查报告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2021年第一季度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自查报告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政府网站普查的通知》(国办发〔2015〕15号)、《四川省人民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关于印发四川省政府网站与政务新媒体检查指标、监管工作年度考核实施方案的通知》(川府公开办函〔2019〕11号)要求,我厅对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进行了全面检查。现将检查情况报送如下:

一、自查结果

(一)门户网站。网站信息严格执行逐级审核机制,不存在不审核、不合规定内容等情况;内容不存在严重错别字及反动、暴力等违法信息;网站运转正常,页面无错误代码,所有页面均能正常、迅速地打开,服务功能、互动功能、搜索功能等各项功能均能正常使用。已完成机构改革后各内设机构联系电话更新。

(二)政务新媒体。新媒体信息严格执行逐级审核机制,不存在不审核、不合规定内容等情况。内容不存在严重错别字及反动、暴力等违法信息,未出现2周内未更新情况,网友互动功能正常使用。

二、下一步工作措施

(一)加强日常管理。深入落实国办网站指引文件等规范性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工作的重要性,重点加强政府网站及政务新媒体日常内容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审核规范性,强化整改督查。

(二)推动网站改版。已完成改版方案的意见征求和完善,积极推动门户网站改版工作。

自媒体考核办法篇4

关键词:扬子晚报 全媒体 传播力 制度

《扬子晚报》在10多年前就开始了媒体融合发展的尝试和探索,我们的真切感受是,和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尽管形态不同,传播技巧有别,但坚持正确舆论导向的自我要求是一致的。传统报纸的专业把关能力,不仅是报纸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报纸自办的新媒体的核心竞争力,不论技术条件如何发展,公信力永远是新闻传播的基石。但是作为新型的传播形态,新媒体的传播特性、质量评估、任务职责、考核办法、激励机制等等,又都跟传统媒体不同,所以推进传统报纸的全媒体融合发展,提升传播力,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和安排,如果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就很难支撑报纸将融合新媒体之路健康地走下去,报纸的传播力也难以最大限度地扩展。

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模式,建立全媒体团队

报纸发展全媒体,最大的资源优势是人才基础。在人力投入方面,除了引进必要的新媒体专业人才之外,可以倡导报社内部记者编辑兼职新媒体岗位。报纸这么多年培养了一大批擅长内容把关、精通内容制作的人员,而随着厚报时代向薄报时代的转换,报业内部也面临着人员重组的可能。报纸在这样的背景下办新媒体,可以借助母报的采编、经营队伍,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模式,建立自办新媒体所需要的团队。

2012年4月,《扬子晚报》建立了一支66人的全媒体记者队伍,记者都是报社各新闻部的记者,在采写纸质版新闻的同时,也向《扬子晚报》微博发稿。

2012年9月,《扬子晚报》微信平台正式上线。上线首日,《扬子晚报》的气象条口记者于丹丹就开始在这一平台上兼职担任气象播报员,每天清晨播报一条天气预报语音报道,“丹丹说天气”受到微信好友的热赞。随后,报社的另外四位记者编辑也陆续加入兼职语音播报员的阵容。美食记者柳扬推出“柳扬食话食说”,商业记者周西宁推出“小啦GOGO购”,旅游记者孔小芳推出“芳眼看世界”,出生在南京的编辑杨婷推出“婷婷教南京话”。五名记者编辑各自开播的微信语音播报,形成了《扬子晚报》微信“微声代”单元,赢得大量微信好友关注。

《扬子晚报》的呼叫中心96096是全国最早建立的报社呼叫中心之一,一直以语音电话接听为主要职能。随着《扬子晚报》微信平台的开通,呼叫中心的客服人员兼任起微信后台的客服,在接听电话的空当,与发来微信的微友互动,接收微友报料,回复微友的各种问题,这让微友们颇为意外:“还以为你们是电脑机器人回复呢,没有想到是真人回复啊!”一下子就给了微友们很好的用户体验。

今年6月,《扬子晚报》全新的时间轴生活类网站扬网上线,其中开设的扬网论坛中,部分讨论版的版主也同样由报社编辑部一些编辑兼职担任。他们结合自己的兴趣和业务所长,精心维护论坛,和网友展开热烈的互动。

随着报纸和新媒体的逐渐融合,报社每一个员工也都面临着“转型升级”。报纸自办新媒体,在人力投入方面采取专兼职结合的方式,不仅可以解决新媒体建设的人才需要问题,反过来也能锻炼和培育记者编辑的新媒体素质,为未来的发展做准备。

用制度保障传统报纸全媒体发展

2011年11月,《扬子晚报》就制订了《(扬子晚报)微博管理暂行规定》,其核心内容是,《扬子晚报》微博的导向要正确,内容要真实,新闻类微博必须援引权威来源;微博内容种类要平衡搭配,以正面报道为主;重视原创内容,彰显扬子品牌。

2012年4月,《扬子晚报》在组建全媒体记者队伍时,就开始进行相应的考核制度设计,出台了《(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考核办法》,其中一个关键环节是要求记者给《扬子晚报》微博发稿时,要通过专门渠道发到报社新媒体部,由@扬子晚报专职编辑选用。另外,完成任务的按基本分给予奖励,如果转发量多,进一步加大奖励;完不成的按缺额扣分。

随着报社新媒体平台的增多,全媒体记者的考核办法也进行了调整。最新一版《(扬子晚报>全媒体记者考核办法(修订版)》,已覆盖微博、微信、网站等平台,内容介质覆盖了文字、图片、视频和音频。一些融合发稿能力强的记者,同一个内容以不同的方式供给不同的发稿平台,获得了更多收入。

为鼓励记者编辑兼职更多的新媒体岗位,《扬子晚报》2013年又设计了《(扬子晚报)记者编辑兼职扬网版主的任务和考核办法(试行)》,明确了兼职扬网版主的主委任务,同时也设计了兼职扬网版主的考核标准。根据这个兼职任务和考核标准,《扬子晚报》编辑部员工都可以申请兼职扬网版主。

以制度促进融合,放大传播力

在报业整体面临外部新媒体冲击的背景下,传统报纸通过发展新媒体,以及新媒体制度的建设,张扬了报纸晶牌;同时报纸自办的新媒体借助制度保障和母报的品牌传播力量,也在茁壮成长。

现在,《扬子晚报》创办的网站扬子晚报网、轻量化生活网站扬网、扬子数字报、扬子手机报、扬子新浪微博、扬子腾讯微博、扬子微信,以及扬子iPhone版、iPad版和安卓版的新闻移动客户端,各类新媒体用户总数已经超过600万,再加上报纸本身在国内晚报排名第一的发行量,《扬子晚报》通过全媒体的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多元化、高端化、年轻化的阅读群体。

2013年6月4日,《扬子晚报》以《想尽办法也要读书》为题,报道了徐州贫困学子武倩楠高中三年只穿过一双鞋,三餐常常只吃馒头,妈妈叫她辍学,她说“不读书,生不如死”,最后在《扬子晚报》利群阳光助学行动帮助下,不仅读完本科,还被保送到同济大学直读博士的故事。报道见报后,《扬子晚报》微博随即了这个励志故事,不到一小时,央视新闻栏目主持人郎永淳就转发了这条微博,并留言:“感佩。小老乡,加油!”随后,@徐州同城会、@徐州乐园等官方微博也纷纷转发,一天内转发逾干次,广大网友盛赞武倩楠是“最美女大学生”!

2012年7月3日,江苏通州建设总公司烟台分公司总经理、28岁的“富二代”周江疆两次闯入火海,救出十名员工,自己却不幸遇难。我们在报道这篇新闻时,精心做了一个主标题:“南通‘高富帅’周江疆火海救人”,文中安排了三个小标题,分别是“高在人品”“富在心灵”“帅在行为”,第一次在这位“富二代”英雄的身上,对“高富帅”进行了全新的诠释。报道见报的当天上午,扬子晚报网、《扬子晚报》微博都转发了这篇报道,报道中对“高富帅”的全新诠释在读者和网友中引起热烈反响,后来央视的“焦点访谈”、《人民日报》和新华社的相关报道,都纷纷引用了我们对周江疆“高富帅”的这个定义。

上面两篇报道能产生这样的传播效果,绝非原先单一的报纸发行所能企及。

自媒体考核办法篇5

[关键词] 三网联动;品牌传播;对外宣传;协同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1. 052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1- 0111- 01

“三网联动”的品牌协同传播体系由“协同导向”的通讯联络网、“精品导向”的制度监督网与“差异导向”的细分传播网三个部分构成,通讯联络、制度监督、细分传播三方面的管理并不传是独立的,而是相互渗透、相辅相成。在通讯联络方面,建立“品牌主管-通讯员-一线员工 ”的工作模式,按照工作策划与选题、基础素材搜集、初步加工、深度加工与反馈修订等工作环节,促进新闻事件的实时跟踪报道,实现工作重点、热点的有效宣贯;在制度监督方面,建立、健全品牌传播管理制度,通过制度执行、例会督导等手段,经过刊发信息展示、贡献度统计公示与年度积分考评等环节强化业务考核,用于约束通讯员队伍;在细分传播方面,根据不同媒体特点差异化供稿,实现高端传播上层次,主题传播有影响,日常传播高密度,感性传播多渠道,产生良好的社会反响。

1 构建“协同导向”的通讯联络网

通讯员队伍建设是开展品牌传播工作的基础,建立一支上下联动、协同作业的通讯员队伍,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可以发挥集体智慧和全员合力,推动品牌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依托 “品牌主管-品牌联络员-一线员工”三级通讯员队伍建设思路,成立新闻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由品牌建设工作分管领导任组长,各专业部门选拔优秀员工担任通讯员。其中,通讯员队伍包括各专业部门通讯员,是办公室品牌管理专责的对口联系人,负责对部门新闻宣传材料进行审核把关,负责协助部门负责人督办相应责任人完成品牌建设工作任务,并定期报送品牌建设完成情况。

(1)建立品牌联络员队伍。在各业务部门设立联络员,建立《新闻宣传工作通讯录》,由业务部门品牌联络员完成作品初加工并通过品牌工作系统报送、上传宣传作品,报送品牌主管部门深度加工,从而形成扁平高效的通讯员网络管理系统,搭建纵向贯通、横向协调的宣传联动机制,充分发挥部门合力,及时开展针对性报道。

(2)健全沟通联络机制。利用网络视频系统、微信群等形式,为联络员队伍搭建交流平台,实现联络员的实时沟通互动,第一时间掌握重点工作动向,掌握宣传重点,确保宣传时效,同时加强舆情监督,未发生舆情事件。

2 构建“精品导向”的制度监督网

制度监督网用于约束通讯员队伍,并提升品牌建设工作效果。通过建立、健全品牌传播“项目化”管理制度,强化业务考核,细化品牌建设督办与奖惩,督促提升业务部门宣传意识,确保落实品牌建设的专业化管理要求。

(1)健全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完善品牌建设管理制度,激励广大员工“人人塑造品牌,人人传播品牌”的意识。加大新闻报送对标考核,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按照宣传计划,超前策划、约稿,并及时跟踪稿件进展,下发联络单,督办落实情况,在该机构网站醒目位置设立稿件统计栏,对发稿量进行排名,对各业务部门发稿量进行滚动排名,采用按月通报,产生通报压力,发挥激励作用。

(2)强化工作方案落实。编写品牌建设工作规则及考核办法,将工作机制与奖惩标准以制度形式固化,梳理工作流程,完善制度管理,形成管理制度和工作制度完善、职责流程全覆盖的制度体系,提升管理水平。依据考核办法,将全年工作任务分解为量化指标,建立宣传考核、通报与激励机制,按期对各部门新闻宣传工作完成情况进行公示,将考核结果作为绩效考核重要依据,纳入年终评优的基本条件,转变品牌建设模式,形成全员共建的态势,推进品牌建设工作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

自媒体考核办法篇6

为进一步加强妇联系统的宣传工作,充分调动各地妇联的信息报送积极性,及时交流和推广各地妇女在参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中的经验,广泛宣扬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妇女先进典型,积极反映社会各界妇女群众的社情民意,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特制订本考核办法。

一、考核对象:各镇乡(街道)妇联、县直机关妇委会。

二、考核指标(具体见下表):

各镇乡(街道)妇联信息工作考核指标表:

*

三、报送方法

1、报送至县妇联的信息。

2、报送至县妇联网以外其它媒体的信息(包括图片新闻),除可直接投送外,也可先报送至县妇联。如被除县妇联网以外的网站、报纸、刊物等媒体采用,需复印一份录用稿,寄或送至县妇联办公室。如被各级电视台录播的,请将具体播出时间告知县妇联办公室,以便及时备档计分。

四、考核方法及计分标准:县妇联将采取“以量化考核为主”的办法,对全县妇联系统信息工作进行考核计分,评先奖优。

1、被采用信息计分标准

(1)被县妇联网、刊物录用的,500字以下得5分,500字以上得6分。

(2)被市妇联网、刊物录用的,500字以下得7分,500字以上得8分。

(3)被省及省级以上妇联网、刊物录用的,500字以下得9分,500字以上得10分。

(4)被县委、县府的各信息网、报纸、刊物录用的,500字以下得6分,500字以上得7分。

(5)被市委、市政府的各信息网、报纸、刊物录用的,500字以下得8分,500字以上得10分。

(6)被省委、省政府及省级以上的各信息网、报纸、刊物录用的,500字以下得10分,500字以上得12分。

(7)被象山电视台录用播报的每次得6分。

(8)被市级电视台录用播报的每次得8分。

(9)被省及省级以上电视台录用播报的每次得10分。

(10)调研论文被县妇联等县级单位或新闻媒体录用的,每篇得12分。

(11)调研论文被市妇联等市级单位或新闻媒体录用的,每篇得15分。

(12)调研论文被省级及省级以上妇联等单位或新闻媒体录用的,每篇得20分。

(13)参加妇联系统征文或获奖的,视具体情况酌情加分。

2、允许一稿多投,并可累计得分。

3、各妇联组织的信息得分情况,县妇联每季度在网上公布,年终计算累计得分。在达标分基础上,按完成比例,从高到低评选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3名,优胜奖若干名。

自媒体考核办法篇7

一、指导原则

明确目标,主攻省以上特别是中央主要新闻媒体的用稿;突出重点,主攻重稿、大稿;拉开稿件考评等级;加大上省级主要报台的考核。

二、考核范围

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摘》、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日报》、人民广播电台《全省新闻联播》和电视台《新闻联播》,《日报》、人民广播电台《917新闻》和电视台《每日新闻》等11家主流媒体栏目以及《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栏目,正面宣传区人保系统的新闻报道。

三、考核计分

新闻报道计分由完成用稿任务基础分、新闻稿件计分相加为最后得分。

1、完成用稿任务基础分

完成《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光明日报》、《经济日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摘》用稿任务各计奖励分100分;完成《日报》、人民广播电台《全省新闻联播》、电视台《新闻联播》用稿任务各计基础分50分;完成《日报》、电视台《每日新闻》和人民广播电台《917新闻》用稿任务各计基础分30分。对所规定的此11家媒体,凡是没有完成用稿任务的对应媒体基础分计零分;对所规定的此11家媒体,未下发任务数但有可认定稿件上稿时得相应基础分。

2、新闻稿件计分

在中央、省、市级主要新闻媒体上稿,参照附件2《在中央、省、市主要媒体用稿计分标准实施细则》,按等级给予量化计分。同一稿件在不同媒体采用,可重复计分。

3、对《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栏目的考核

对《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栏目的考核只计算基础分,即完成网站上稿任务计基础分20分,其稿件不列入新闻稿件另外计分。

《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栏目只考核单条采用稿件。其任务分别为局属各单位每月上稿4篇,各街道保障所每月上稿2篇;其投稿地址为。

四、奖项设置

1、对完成基础任务且考核总分前列的单位评选年度《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并予以奖励。具体奖项设置为局属各单位取前两名、各街道保障所取前三名,第一名奖励1000元;第二名奖励800元;第三名奖励500元。

2、设立“全系统优秀通讯员”奖,表彰在宣传报道过程中成绩突出的通讯员,予以奖励。

五、有关说明

1、负面报道、评论、理论文章、文学作品不列入考核范围;

2、各单位都要结合本单位实际,建立健全对外新闻报道目标管理考核机制,每月2日前向局办公室上报已列入考核范围内新闻媒体的用稿情况(报刊需注明日期、版面;电台凭用稿单认定;电视台需凭相关视频确定;《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栏目稿件采用情况不需报送,由局办公室统计)。对故意虚报上稿量的单位一经核实,予以通报批评并取消该单位年度新闻工作、宣传工作评优资格。

3、每月对各单位在中央、省、市主要新闻媒体上稿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通报形式放置人保网首页。

4、用稿认定制度。原则按照新闻事实属地原则认定。对参与策划采写协调的,予以认定;没有参与配合、协调上级新闻媒体记者采访的稿件,不予认定。同时,对于宣传工作不配合的单位,视情况取消其评先资格。

5、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的综合新闻稿件,至少要有60字以上的新闻事实,计0.5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与报摘》、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综合新闻稿件至少要有10个字以上或图像的新闻事实,计0.5条。

6、《日报》、《日报》只考核300字以上单篇稿件;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广播电台《全省新闻联播》、电视台《每日新闻》和人民广播电台《917新闻》只考核单条稿件。

7、在省、市级主流媒体中,不符合考核标准字数、时长的单条文字、图片、视频稿件按0.5篇计入用稿任务,但不列入新闻稿件计分;不符合考核标准字数、时长的综合文字、图片、图像稿件不计用稿任务,也不列入新闻稿件计分,但作为评选《新闻报道工作先进单位》参考因素。

自媒体考核办法篇8

完善党政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养制度

(一)健全培训制度,扩大培训范围

2002年中组部编写的“全国干部学习读本”尚未涉及媒介素养内容,如今,将媒介素养内容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素质教育并使之制度化、常态化已成必然。自2003年国新办举办首届全国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到今天我国已经实施了各级单位发言人制度,培训范围不断扩大,从新闻发言人培训逐渐过渡到了党政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培训,如2004年四川省曾对近7000名省级部门副处级以上的干部进行“如何面对媒体”的培训。当然由于各种条件局限,媒介素养培训至今仍未涉及党政干部的全员。当务之急应在此基础上,扩大人员培训范围,从高层领导干部到基层领导干部,从党政机关发言人逐渐过渡到党政机关各单位、各部门工作人员,都需要进行系统的媒介素养培训。①

(二)将媒介素养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的招聘体系中

将党政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纳入选聘、任用机制,公务员考试、招聘中应增加媒介素养的内容。在招考公务员时,考题要包含新闻传播知识,在公务员上岗前要进行媒体认知的训练。浙江台州市天台县2012年在干部选拔考题中,把微博写作列入试题中,这在全国属首创②。其实在这样的考试中,不仅要让考生写微博,更要让考生去回应别人的微博,这样的回应过程,才最能考察出官员微博运用的素养。

(三)将媒介素养纳入党政领导干部的考核、监管机制中

结合媒介素养教育的特点和我国干部考核机制,党政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考评应采用多样性的方式,可按部门为单位,也可制定细化考核指标。一是完善更新党政领导干部考核指标的“德能勤绩”的内涵:领导干部的“德”包括权力观、执政观、自我角色认知、公关意识,其中应增加媒介认知——媒介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平台,信息者会有私利、偏见、倾向,党政领导干部必须对媒介特点、功能有基本认识,对媒介与自己的关系、对自己的责任义务有清楚的认识,要了解媒体的表达方式。领导干部的“能”应该包括与媒体、公众的沟通能力,利用媒体处理行政事务的能力。二是年终部门和领导考核时采取民意调查方法,将领导干部应对媒体、使用媒体履行职责的情况作为调查的一项内容。

发展培训机构,开展多种多样的培训形式

(一)健全培训机构,利用各种途径,系统地开展培养工作

首先要引入党校和行政学院的培训科目,或将党校、行政学院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培训基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进行专项培训。其次,可以与专业教育院校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邀请专业院校专家作讲座,或以课题形式进行合作研究。此外,还可利用行政渠道发放党政干部读本,通过制发公文、召开会议的形式督促广大党政干部强化媒介素养,这样也不失为一种好途径。媒介素养教育应该作为一种社会运动,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也应纳入社会体系中。创新党政干部媒介素养培养方法包括由民间组织、教育研究机构、大众媒介、党政组织等共同推动的手段分阶段、分层次提升党政干部媒介素养。

(二)理论讲座和专题培训相结合

党政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开展长期的活动、采取多样化的方式。首先,各级党政部门可经常邀请上级机关的领导、专业院校的专家举办理论讲座,强化理论认识和专业知识。其次,可举办短期班,培训方式以案例教学为主,辅以实战演示,重点培训面对媒介、利用媒介进行本职工作的能力,增加课堂互动交流和新闻模拟演练环节,安排媒体记者现场提问,考验学员的应变能力。在全国范围内邀请具有较高业务水平的学者、具有实践经验的党政部门新闻发言人、媒介的业务领导为党政新闻发言人授课,授课内容可以从实例切入,分析媒介性质功能等等。③总之,要把理论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党政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培养重点和层次

(一)提升法律意识和党性修养

一个人媒介素养的高低实质上取决于综合素质,而领导干部媒介素养的缺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服务意识、法律意识淡薄,不把违背《信息公开条例》当成违法行为,不把拒绝媒体监督视为违法之举,反而认为干部可以高踞法律之上,身处法律之外④。再者,一些领导应对媒体的失言、失态,并非是因为缺乏应对记者的语言技巧,而是在特定的情境中缺乏党性修养、人文修养的本性展露。因此,欲提升党政领导干部的媒介素养,必然要重点强化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党性修养和人文素质,这也是领导干部媒介素养培养工作中最深层、最核心的问题,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二)培养领导干部良好的心理素质

领导干部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媒介素养中观层面的问题,二者相互影响。首先培养领导干部面对媒体的开放心态。当今社会,传媒资源已成为执政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领导干部应对媒体要具有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加强与媒体的互动,按照《信息公开条例》把重大事项公开,坦然接受媒体的监督;二是在突发公共事件中,要及时提供媒体所需要的信息,做好媒体采访报道的服务工作,须知封锁消息不可能更不可取。其次,锻炼领导干部接受媒体监督的宽广心胸。要通过媒体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深入了解社情民意,增强工作的前瞻性和预见性。有了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才能减少批评性报道的诱发因素。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