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急诊病人的护理8篇

时间:2023-09-26 09:17:57

急诊病人的护理

急诊病人的护理篇1

我院急诊观察室负责全院各专科门诊病人的临时输液和病情观察工作,日平均输液达150余人次。由于急诊观察病人多,病种多,病情复杂,用药广,从而病情突变的发生率也比较高。现将本人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处理病情突变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6~2008年我科18例病人突发病情变化,其中过敏性休克5例,晕针6例,窒息2例,高热惊厥5例。

1.2 临床表现及处理

(1)5例过敏性休克病人用药前做皮试均为阴性。3例于给药后2min内出现过敏症状,表现为突起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分别为80/60mmHg。2例于给药10min后胸闷,呼吸困难,面色发绀,意识丧失,脉搏细弱,血压为0。急救措施:立即停药,取休克卧位,保暖,遵医嘱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0.1 ml;给抗过敏药,如地塞米松10mg加入5%葡萄糖500ml静脉滴注,密切观察病情,对病人体温、脉搏、血压、尿量作好病情动态观察记录,直至脱离危险期。

(2)6例晕针病人均处于饥饿状态,坐位方式输液。其中4例在反复穿刺过程中发生,2例为初次输液病人。临床表现均为头昏、心悸、瞬间昏倒,不省人事,面色苍白,四肢冰凉,脉搏细弱,血压偏低。急救措施:改坐位为平卧位,口服热开水或热糖水,给氧,指压人中、合谷穴,数分钟后病人自行缓解。

(3)2例窒息病人为2岁小儿,临床诊断为支气管炎,痰鸣音明显,在护士为其进行静脉穿刺过程中发生窒息。表现为持续哭闹声突然停止,瞬间神志不清,脸色紫绀,双眼上视,呼吸停止。急救措施:将病儿置于头低脚高位,拍打背部,促进痰液排出,给氧;必要时加用吸痰器吸痰,及时解除呼吸道阻塞,恢复呼吸道通畅。

(4)5例高热惊厥病人均为3岁以下病儿,其中2例既往有高热惊厥史。5例均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体温在38.5℃以上,常规抗炎、抗病毒处理。临床表现:突然头后仰,意识丧失,眼球固定、上翻,呼吸暂停,口吐白沫,面色紫绀,四肢抽搐。急救措施:使病人侧卧,头偏向一侧,随时吸出口咽分泌物;必要时给予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方法联合降温。5例均在处理后3~5min症状缓解。

2 护理体会

2.1 加强病情的动态观察

经常巡视病人,加强对病情的观察,尤其是对该疾病关键的症状或突出的症状进行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的先兆,配合医生及时处理。如过敏性休克病人一般最早出现皮肤过敏症状,如瘙痒、荨麻疹及其他皮疹等;高热惊厥病人的先兆表现为翻眼、眼球固定或颤动,面部和肢体抽搐等;晕针病人的早期表现为头昏眼花、心悸、恶心欲吐、四肢无力。早期发现病情变化对医生采取救治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2.2 出现情况紧急处理

如窒息者行体位引流、清除异物等方法排出阻塞呼吸道的异物,恢复和保持呼吸道的通畅。过敏性休克的病人最早的抢救措施是立即皮下注射0.1%盐酸肾上腺素。高热者发作时应立即退热、止痉。晕针病人取平卧位,口服热开水或热糖水,保暖。

2.3 心理护理

由于对病情及病情的发展不了解,突发的变化常会让病人及家属感到超常的紧张、恐惧而产生悲哀、失助等消极情绪,甚至对治疗措施产生怀疑。对此,应进行有效的沟通,耐心向病人和家属做好解释安慰工作,稳定病人情绪,减轻其焦虑、恐惧感。多介绍有关疾病方面的知识,提高他们的认识,消除其疑虑,使之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

急诊病人的护理篇2

方法:对我院在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04例急诊昏迷病人的临床资料、紧急处理措施、接诊分诊情况、诊断治疗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结果:本组急诊昏迷患者中,41例死亡,总病死率为20.1%,其中急诊过程中死亡15例(7.4%),急诊1h内死亡8例(3.92%),分诊正确187例,正确率为91.7%。导致患者死亡的因素主要为:血压异常、消化道出血、缺氧、少尿或无尿、高热等,比较各死亡因素的构成比(P

结论:急诊昏迷病人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正确的接诊分诊、及时有效的抢救处理是降低急诊昏迷患者伤残程度和病死率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急诊 昏迷病人 接诊分诊 急救护理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449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389-01

在急诊科中,昏迷是较为常见的一种急重症,它具有病因复杂、病死率高、病情危重等特点,常常还会涉及到多病种、多学科[1]。昏迷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对外界刺激没有反应,意识丧失,或伴有病态性反射活动,感知力丧失。对于急诊昏迷患者,常常是病情危重、起病急、病情发展快,所以必须要抓紧时间给予正确有效的抢救,最大程度地挽回患者生命,减少伤残和死亡的发生率[2]。急诊科接诊分诊及急救护理的及时性、有效性、正确性,将对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患者康复情况产生直接的影响。本文对急诊昏迷患者的接诊分诊、急救护理的临床经验进行了回顾性总结,现进行如下报道。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在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204例急诊昏迷病人作为研究对象,男118例,女86例,年龄在15~87岁,平均(65.2±2.3)岁。所有患者均由120救护车辆或家属送至急诊科,患者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昏迷,其中轻度昏迷30例,中度昏迷85例,重度昏迷69例;有亲属陪送172例,无陪送32例;有明确病史156例,无明确病史48例。

1.2 方法。对该组昏迷患者的临床资料、紧急处理措施、接诊分诊情况、诊断治疗预后等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对抢救措施、抢救治疗方案、原发病、治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相关数据以t检验、卡方检验为主,P

2 结果

204例昏迷患者中,41例死亡,总病死率为20.1%,其中急诊过程中死亡15例(7.4%),急诊1h内死亡8例(3.92%),分诊正确187例,正确率为91.7%。本组病例的昏迷病因主要为颅脑外伤、酒精中毒、脑血管意外、中毒。导致昏迷患者死亡的因素主要为:血压异常、消化道出血、缺氧、少尿或无尿、高热,比较各死亡因素的构成比(P

3 讨论

昏迷,是人体高级神经活动受到极度抑制的一种状态,是无法唤醒的无意识状态,昏迷患者对内部需求、外部刺激均无反应,其临床呈现睡眠状态,患者对除了由疼痛刺激引起的偶尔、肢体屈伸及睁眼以外的外部刺激,均无正常反应[3]。昏迷是由于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受到影响,其投射功能被阻断,无法使大脑皮质保持兴奋状态,或者大脑皮质受到大面积损害所造成的[4]。造成昏迷的因素多种多样,从本次研究结果看来,我科室收治的急诊昏迷病人的病因主要是颅脑外伤、酒精中毒、脑血管意外、中毒等。导致死亡的原因主要为血压异常、消化道出血、缺氧、少尿或无尿、高热等。

急诊昏迷病人的病情发展迅速、病情危重、病死率较高,在本组的204例研究对象中,死亡41例,总病死率为20.1%,其中急诊过程中死亡15例(7.4%),急诊1h内死亡8例(3.92%)。大部分患者的死亡原因是病情危重,但部分患者的病情在急诊时尚未严重到无法救治,如部分中毒、窒息等患者。此时抓紧抢救时间,还是有很大的存活可能性的。要抓住急诊昏迷病人的抢救时机,必须要在接诊过程中抓紧时间,争分夺秒,为抢救医生、专科医生赢取宝贵的抢救时间。由于急诊医生工作繁忙,所以无法长时间进行临床观察、采集完整病史,加之急诊检测条件相对有限,所以大量的观察工作都需要护士来完成,故急诊护士的作用就显得特别重要。特别是在第一时间的急诊昏迷患者抢救中,护士的作用可能比医生更为重要。

3.1 接诊分诊。正确的分诊能让患者在第一时间送至专科进行抢救,或得到专科医生的紧急处理,从而让患者得到更多的抢救时间。在本次研究中,分诊正确率为91.7%,昏迷病因复杂多样。要做到分诊正确,需注意以下几点:①具备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了解常见昏迷病的特征和表现,如中毒、脑血管意外等。②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密切关注患者的病症表现,如面色、气味、呼吸、皮肤温度、颜色、湿度等[5]。③具有十分丰富的临床经验,善于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关键时刻能果断、正确地做出决定。

3.2 急救措施。①快速对昏迷患者进行安置,同时简要地向陪送者了解患者的病史,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查看有无外伤出血,掌握患者的昏迷程度等,快速做出初步判断,然后告知相应的专科医生。②保证患者呼吸稳定、呼吸道通畅。在本组病例中,伴有呼吸障碍者占据了36%,在接诊过程中,首先要开放气道,进行氧疗、吸痰处理。针对严重呼吸障碍者(如呼吸很弱、明显紫绀),要立刻准备气管插管物品,同时告知医生。本组病例中的12例窒息患者,在得到及时建立人工气道、吸痰处理后,有11例抢救成功,死亡1例为80岁老年患者,是由于长时间缺氧导致室颤死亡。③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针对失血性休克患者,要加快补液,并抽血配血,保证患者血压循环的稳定。④严密关注患者的血氧、呼吸、心率、血压等的变化,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进行抢救。⑤确保所有急救用物(如急救仪器、物品、药品等)状态的完备性,定期维护和检查。⑥熟练掌握抢救操作流程,积极配合医生操作,例如深静脉置管术、气管插管术、心肺复苏术等。同时熟悉各种急救仪器的操作,比如呼吸机、监护仪、除颤仪等,从而确保抢救的顺利实施。⑦在转运、搬动患者前,要全面预计到这一过程中的危险性。在本组病例中,就有2例昏迷患者(急性心肌梗死),由于搬动导致了心源性猝死。

综上所述,在急症昏迷病人的接诊分诊和急救护理中,护士发挥着重要作用,急诊护士必须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扎实的基本功、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急救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熟练地配合急诊医生、专科医生进行抢救操作,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昏迷患者的成功抢救,并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

参考文献

[1] 孙小玲.急诊昏迷病人的临床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30):53

[2] 叶锦山,王顺旺.浅议急诊昏迷病人的诊治思路[J].医药前沿,2012,02(9):331-332

[3] 王晓荔.急诊昏迷病人的临床护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2,09(1):43-44

急诊病人的护理篇3

关键词:严重创伤 急诊急救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8-0108-01

严重创伤对急诊科而言是很普遍的一种急症,其主要特点是病情危重而且易于变化,死亡率高。所以,一定要重视急诊急救护理措施,这对成功抢救有着重大的意义。现对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急诊急救48例严重创伤患者的护理经验报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资料的48例均为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我院急诊抢救的严重创伤患者。男39例,女9例。年龄16~62岁,平均34.4±2.9岁。交通事故伤33例,坠落伤11例,其他伤4例。

1.2 护理措施。①病情诊断要准确:创伤复合伤一般都与损伤性休克同时出现,要是病人症状严重的话,要对病人的伤情细致查看,大概包括病人的整体状况、意识方面骨折情况、脱位问题、烧伤状况、如何、是否存在活动性出血问题等。通过和病人的沟通来掌握其具体病史,在这些基础上,对病人病情的诊断相对来说就会准确一些,要明确损伤程度,了解急救的关键,这样的话,才能使急救有一个不错的效果。②对患者止血:病人在遭到严重创设一般都存在开放性伤口,这时候,就要对病人的出血情况进行细致的查看,对活动性出血要及时进行处理。要是病人的血管破裂导致轻微出血的话,可以通过钳夹结扎来止血。对于那些创面很大的病人最好通过无菌纱布以及填塞后绷带并进行一定的加压包扎来实现止血[1]。要是病人属于四肢开放性骨折以及大动脉损伤或者是皮肤撕脱情况的话,要通过大拇指来对出血伤口进行压迫,或者是对肢体附近的主要血管进行压制,这样的话,有利于就上人员实施包扎,并对病人发生骨折的肢体加以固定。如果仅仅是头皮出血的话,要通过压包扎进行止血,而开放性颅脑损伤情况要通过明胶海绵贴敷进行处理。③呼吸道要顺畅,氧气量要足:在前往救护现场的过程中,救护人员要有急救准备,特别是在物品方面,要避免重要的物品被遗忘。救护人员供氧意识要强烈,因为这对于伤者来说,是关乎生命的大事。同时,还要熟练掌握所有开放气道的措施,并熟练掌握吸痰器,球囊面罩呼吸器以及氧气等。要是碰到颅脑损伤以及创伤休克病人的话,因为病情严重一定要保证呼吸道处理工作的有效性,关于呼吸道的分泌物以及异物要及时解决,与此同时还要给伤者一定量的氧气[2]。在必要的时候,可以利用进行清理,对于舌后坠的病人要安设口咽通气管,而出现呼吸骤停的病人要戴面罩以便于通气。④要确保有效循环:病人遭遇创伤一般会随之出现出血性休克,在对病人失血性休克进行抢救的时候,一般使用的扩容液体是平衡液,该溶液非常安全。要是病人的有效循环血量没有满足正常要求的话,在对其进行止血时,要以具体实际为依据,在现场通过套管针来组成多于2条的静脉通道,尽快进行大量输液,进行血容量的补充,这样的话,可以有效的缓解病人的休克问题,还能为后面的治疗争取时间。

2 结果

通过有效的急救与护理,成功抢救45例,死亡3例,其中急诊抢救室死亡1例,院前死亡1例,送手术室抢救无效死亡1例。抢救成功率达93.75%,有效抢救时间为25~66min,平均38.3±4.5min。

3 讨论

急诊急救严重创伤的病人对护士在预见性方面有一定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使患者得到尽早救治。护士在进行救治的过程中,对患者伤情的观察要细致、还要进行正确的评估以及预见,在这个基础上,开展有效的护理方式,以使救治工作尽可能具有针对性而且要力求做到准确无误[3]。严重创伤病人的病情比较复杂,涉及到很多的科室,护士要具有良好的观察力,能根据患者伤情进行准确无误的评估,只有这样才能使采取的措施具有一个不错的效果。在时间方面,要最大程度的给病人争取治疗时间,护士要具备强烈的急救意识,有意识的培养救治反映能力,对救治动作和操作水平要不断改进并完善;在整体方面,护士在院前和急诊以及监护病房这三个阶段要进行积极的配合,给患者制定一个切合实际的护理工作步骤,始终遵守“一切围绕着病人进行”的护理理念,确保创伤急救工作过程的三大阶段的连续性以及整体性,只有这样,才能使创伤病人抢救过程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孙益琴.严重复合伤患者的院外急救与护理.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2007,2(5):319-320

急诊病人的护理篇4

我们医院急诊科以创伤、烧伤治疗为主,急诊病人的手术占手术的40%,急诊病人多数为意外伤和突发病,病情急,发病时间短,病人缺乏必要的心理适应过程,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反应,不能很好的配合手术。此时,如果进行良好的心理护理,就会缓和其紧张情绪,有助于病人转危为安。因此,护理人员要善于做好急诊病人的心理护理,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1.急诊病人术前访问

急诊病人大多数是第一次手术,亲人和朋友不一定在身边,病人术前对手术了解不足,缺乏必要的医学知识,担心手术不成功,会给自己造成残废等,故易产生不良心理反应。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研究均证明,病人术前的这种恐惧和担心,会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如失血量大、愈合慢等。而且,这种恶劣的情绪状态可能会引起并发症。因此,手术前对急诊病人进行访问,消除急诊病人手术前的恐惧心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术前访问过程中,需注意一下几个方面:耐心听取病人的意见和必要性,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作肯定的保证;询问患者的不安和担心的事情,给予病人激励的话语,尽量避免消极暗示,使病人能够身心放松,感到安全;护士应介绍医生情况,在病人面前树立手术医生的威信,以增加病人的安全感;护士不知道或不明白的事情,不要含糊地回答患者;不要对手术进行详细说明。

2.急诊病人的术中心理护理

急诊病人在手术期间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担心、害怕等心理活动,从而导致代谢加强,氧耗增多,免疫功能降低,特别是有心功能障碍的病人影响手术实施的安全性。在手术中对急症病人进行适当的心理护理,可以解除病人心理负担,取得病人的信任与合作,增强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稳定情绪,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2.1 急诊病人大都第一次进入手术室,对手术室的环境和气氛,甚至对医生和护士的言谈举止都十分敏感。因此,护士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使病人产生安全感,这些对老人、小儿、妇女尤为重要。

2.2 手术期间护士的各项技术操作要做到位,以增加病人对义务人员的信任度,减少不良的心理反应。

2.3 护士要关怀病人,询问病人有何不适,有何要求,耐心细致的解答询问,及时解决病人的合理要求,,以稳定病人情绪,减轻病人痛苦。分散病人的注意力,提高病人的痛阈,消除其恐惧心理。

2.4 由于急诊病人疾病来的突然,无完整心理适应过程,对自己的疾病认识不足。因此,医务人员在做好各项抢救工作的同时,应向病人解释手术的重要性和目的性,以及某些必要的手术步骤和大致的手术时间,让其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接受手术时所能出现的牵拉反应或牵涉痛,并嘱病人在出现以上反应时做深呼吸,以减轻反应,配合手术的顺利进行。

2.5 手术室内不应闲谈嬉笑,也不要窃窃私语。尤其在抢救病人时更应注意,以免影响病人的心理。

2.6 手术期间动作应轻巧文雅,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病人的一切不良刺激。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不可惊慌失措,须让病人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安然度过手术全过程。

3.急诊病人术后随访

急诊病人经过手术,尤其承受大手术的人,一旦从麻醉中醒来,意识到自己已经活过来,颇感侥幸,这是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疾病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由于躯体组织受到程度不同的损伤,都会体验到刀口疼痛,价值躯体不能自主活动,又怕刀口流血或裂开,多产生较早不安的心情。因此在手术结束以后,针对急诊病人出现的不良心理反应需要继续做好心理护理工作。

3.1 及时告知手术效果。当病人从麻醉中醒来以后,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进行安慰鼓励。告诉他手术进行的很顺利,目的已达到,只要忍受几天刀口疼痛的痛苦就能恢复健康了。这时,有的病人可能产生新的疑虑,不仅怕疼痛,更怕伤口裂开,发生意外。这时候护士应当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以免病人术后过度痛苦和焦虑。

3.2 帮助病人缓解疼痛。病人术后的疼痛不仅与手术部位、切口方式和镇静剂应用的恰当与否有关,而且与个人的疼痛阈值、耐受能力和对疼痛的经验有关。病人如果注意力过度集中、情绪过度紧张,就会加剧疼痛。意志力薄弱、烦躁和疲倦等也会加剧疼痛。因此,护患应体察和理解病人的心情,从每个具体缓解来减轻病人的疼痛。

3.3 帮助病人克服抑郁反应。术后病人平静下来以后,大都出现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是不愿说话、不愿活动、易激怒、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病人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必将影响病人及时下床活动,而不尽早下床活动会影响病人心、肺及消化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帮助病人解决抑郁情绪。要准确地分析病人的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他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他们。总之,使他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度过手术关,就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3.4 鼓励病人积极对待人生。病人手术后大都要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恢复过程。有的病人手术后带来部分机体生理功能的破坏,造成躯体缺陷的病人必要产生缺陷心理。尤其人生中的突然致残,会给病人心理上带来巨大的创伤,所以对可能致残的病人,护士术前要交代清楚,并给予同情、支持和鼓励,让他们勇敢地承任现实、接纳现实。

急诊病人的护理篇5

    1. 急诊患者常见的心理特征

    1.1焦虑、恐惧 由于患者发病突然、躯体的疼痛、医院环境的陌生、抢救设备、抢救技术的陌生,医务人员紧张的工作态度无形中让患者感到焦虑。表现为焦虑不安、反复询问病情、过分依赖家属等等。

    1. 2急躁不安 由于创伤、失血、疼痛、胸闷等不良刺激,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痛苦,大多数患者一到医院,就急于获得有效救治,以解除病痛和不适,而对于一些必要的辅助检查却表现为不耐烦、不合作,接诊时稍有不慎,病人就会怨言很多、脾气暴躁易怒,拒绝配合而影响就治的顺利进行。

    1. 3绝望无奈 由于突如其来的病痛或伤残,使他们过分的悲伤和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这类病人一般表现为冷漠消极,目光呆滞,对医护人员的询问不予理睬,对家属的陪伴也难以忍受,抵制正常的救治措施,如拒绝输液、拔除吸氧管、洗胃管等,甚至有些极端患者产生轻生的念头。

    1.4抑郁无助 一些慢性病如尿毒症及癌症后期的患者,由于知道疾病治愈希望渺茫,心理长期处于深度压抑、痛苦状态。病痛的折磨、疾病的反复、家属态度的转变及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这些因素往往使他们失去生活信心,表现为唉声叹气、少言寡语,对病痛有较大的耐受性,对疾病的救治抱着无所谓的态度。

    1.5否认 否认是一种比较原始而简单的心理自卫机制。有些患者不承认现实中已发生的事实借以缓解突然的打击,以减轻或逃避心理上的痛苦,以稳定情绪和恢复心理平衡。此类患者多数渴望治疗性沟通,但又害怕病情超出想象,不敢面对残酷的真相。在治疗检查时不愿提供相关信息,甚至隐瞒部分既往史,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2. 护理对策

    2.1加强护患沟通 急诊患者起病急剧、突然,对疾病缺乏思想准备,倍感孤独无助、焦虑不安。接诊病人时,护理人员着装整洁大方、态度亲切和蔼可树立良好形象给病人以安全感。同时急诊护士还应秉持着同情、体贴的态度,以诚待人,多用通俗语言解释沟通,尊重患者的隐私权和知情权,关注患者的心理感受和信息反馈,促进护患的情感交流,拉近双方心理距离,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程度和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帮助患者尽早树立与医护人员“共同战胜疾病”的信心。

    2.2主动做好舒适护理 急诊患者由于发病突然、医院环境陌生,往往感到紧张、烦躁,而不洁的环境及噪音做为一种恶性刺激,还会加重患者的负面情绪。因此,护士应做到迅速接诊,态度和蔼可亲,动作有条不紊,技术娴熟敏捷。尽快安置好病人,安排病人坐在候诊椅上或躺在平车上,耐心询问病情,仔细测量病人的生命体征并准确记录,认真分析,准确分诊,必要时实施急救措施。操作时做到快、准、稳,关心体贴病人,使病人在急救环境中也能感到温暖、舒适,减少身体和精神上的痛苦。积极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提供便捷的服务,适时关心问候,尽可能为患者提供方便。

    2.3积极开展心理护理 急诊患者基于个体的不同,对突发疾病的心理反应也不同。因此,根据不同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护理至关重要。有些患者对疼痛耐受力较强,思想相对单纯,较易遵从医嘱积极配合治疗,应侧重于加强病情观察;有的患者对疼痛、手术较为敏感,考虑问题复杂化,疑虑较多,这就需要多解释、多沟通,促其安心治疗。有的患者心理脆弱或有思想包袱,及时予以心理疏导和精神安慰,尽量减轻心理负担。比如:对自杀患者,在积极抢救的同时,应多些尊重同情,耐心劝导,随时把握情绪变化,鼓励其克服心理障碍,树立自爱、自强的生活信念,以防再度自杀。

    2.4做好解释协调工作 在急诊抢救过程中,大多由医护人员与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因此,处理好与患者家属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护理人员应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及其家属,设身处地地为对方着想,关心、体贴病人应重视病人及家属的感受,耐心地将患者的病情向其家属多作客观解释,告知病情的严重程度、各种检查治疗的目的及必要性,并进行保护性宣传。提高患者家属配合协助意识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使他们以冷静、乐观的态度陪护鼓励患者,并协助观察病情变化,有利于减轻患者的恐惧、孤独感,提高护理质量。根据病人病情的需要按病情轻重缓急进行接诊处理,对应该优先的病人应坚决优先以便及时抢救,但应做好其他病人的解释工作。对其他病人则就应严格按先后顺序,否则容易引起病人及家属的不满甚至引起医患冲突。

    2.5加强自身素质建设 不断加强护理人员业务技能训练,注重综合能力的培养;规范护理人员言行举止,掌握沟通的技巧,学会倾听的艺术,为真诚、有效的沟通打好基础;进一步塑造护理人员的良好形象,学会换位思考来体谅、关心、爱护患者,使其感受到我们全心全意的服务,从而有利于患者及家属理解、支持我们的工作,积极配合救洽,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急诊病人的护理篇6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尤其在如今医患关系比较紧张复杂的大环境下,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对每个护士,特别是急诊科护士来说显得尤其重要。

护士对病人的指导教育是促进医院由单纯治疗服务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转变的重要手段[2]。急诊科作为医院的窗口科室,收治的病人有其特殊性,病人往往发病急、病情重,不是面临生命威胁,就是遭受躯体痛苦,心理处于高度应激状态,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紧张、急躁、易怒等心理问题[2],护士不但应具有娴熟的抢救技术,还要了解各种疾病病人的心理特点,给予针对性心理护理。我科针对不同疾病的急诊病人实施相应的心理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选取2009年1 月~2010年3月我科收治的11850 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8666 例,女3184 例;年龄11 岁~73岁;外伤9722 例,急腹症1888 例,中毒240 例。

2心理护理

2.1 外伤病人的心理护理

任何原因所致的外伤多有伤口出血、疼痛,病人突然受到刺激而产生恐惧、紧张、不安的心理,由于疾病来得突然,病人对自己的疾病认识不足,会产生残疾或死亡的恐惧心理。急诊护士应冷静、沉着、有条不紊地处理各种复杂情况。在紧急处理伤口的同时了解病人的职业、性格、文化程度等情况,用温和的语言安慰病人,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解释,使病人保持稳定的情绪, 消除因缺乏相关知识而引起的不良心理和顾虑,以取得充分合作。不要让病人直视伤口,迅速进行止血、固定、包扎,并建立静脉通道。即使遇到复杂、严重的伤情,护理人员也必须沉着、冷静,与医师密切配合,留给病人淡定自如的感觉,以避免加剧病人的恐惧心理。抢救工作中,言语要谨慎、动作要迅速敏捷,镇定自若、忙而不乱, 必要时给予病人鼓励的眼神,积极的暗示,各项技术操作要做到稳、准、轻、快,如静脉置管输液努力做到一次成功,增强病人对护士的信任感,给病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从而建立和谐互动的护患关系。

2.2 急腹症病人的心理护理

急腹症病人常因腹痛剧烈、难以忍受,有濒死感,迫切要求止痛,急诊护士针对这种心理应安慰病人,一方面协助病人迅速做检查,尽快明确诊断;并同时耐心向病人说明不能随便使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病情,使病情恶化,延误了诊断和治疗的机会;同时,应鼓励病人坚持片刻,并且尽量给病人一个明确的期待时间,如“检查结果一出来就可以立即处理”等,告诉病人很快会得到彻底治疗,使病人增强战胜疼痛的信心。通过迅速的行动、耐心的引导、专业的解释、得体的举止,让病人充分理解等候的必要性,使病人及时了解自己的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诊治。

2.3 中毒病人的心理护理

中毒病人一般都有一定的社会、家庭因素,如吵架、失恋、婚变等,多处于不能自我平衡的心理状态,存在绝望、极端的心理问题,如不配合洗胃、插胃管不合作、甚至故意拔出胃管等情况,使洗胃等工作无法进行,以致拖延了时间,失去了抢救治疗的机会。对于这样的病人,不应流露出厌烦的情绪,应用温和冷静的语调直接告诉病人“死仅仅是逃避,不能解决问题”,反问病人“这样的死是否值得”,用亲情唤回病人的生存意愿“你还有年老的父母……”,尽量取得病人的合作,必要时给予强制洗胃,使病人度过危险期。做好亲属说服教育工作,使病人感受到家庭的温暖,鼓励病人学会转移压力,面对现实,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除其悲观厌世的心理,在家属的配合下,保证抢救工作顺利进行。

3小结

良好而有效的心理护理在促进急诊病人康复以及构建和谐护患关系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3],不但可以消除病人的恐惧、焦虑心理,减轻病人的心理负担,而且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赢得病人的信任、理解、支持[4],减少医疗纠纷,同时也促进了护士自身素质和服务质量的提高[5]。

参考文献

[1] 尚少梅.护理学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6:1.

[2] 纪晋萍,赵海琴.健康教育在子宫全切术中的应用[ J ].家庭护士,2006, 4( 7B):64.

[3] 高雪梅,张娣.对急诊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J].临床肺科杂志,2008,13( 8): 1101.

急诊病人的护理篇7

[关键词]急诊;观察;护理

1急诊观察患者的特点

为了使急危重症患者、各种事故伤员能得到及时的抢救和治疗,各级医院均开设有急诊科及120急救,通常留在医院急诊科急诊观察患者一是严重的外伤患者、各系统危重症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患者以及其他急重症患者,这类患者往往病情复杂[1]。而且因发病急骤,缺乏可供诊疗参考的系统的病情资料。二是急诊观察患者病情发展变化快,尤其是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脑出血、严重毒物中毒等患者病情极不稳定,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甚至危及生命;三是患者流动性大,急诊科观察患者可随时分流至各专科病房,随时收治新的患者;四是我国已逐步进入人口老龄化,加之老年人身体机制的衰退,因此急诊观察患者以老年患者居多,且年龄跨度大,老年患者并发症多,自理能力差,从而加大了护理工作量[2]。因此,针对急诊科的特点,对护理人员的技术水平及处理能力均有更高的要求。

2急诊观察患者的护理

2.1加强对急诊科护士的专科培训:基于急诊科患者的特殊和护理要求,对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为适应急诊观察的需要,进一步强化急诊护理专业技术与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培训主要根据急诊科患者的特点,重点进行危重症监护以及对各种急救器材熟练与正确使用、心理素质以及对患者心理护理方面的培训,在培训方式上,采取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形式,即走出去参观、学习与在职培训相结合,组织急诊科护理人员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等,以提高急诊科护士的专业技术水平和反应能力,使之在急诊抢救中临急不乱,具备娴熟急诊急救的护理操作技能。

2.2做好急诊护理工作:急诊科观察室患者疾病种类繁多,且病情变化快,急诊护理人员应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做到勤巡视,勤观察,在护理过程中要对急危重症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分清轻重缓急才能做到临急不乱,保持各项工作有序进行。工作中应对各种观察指标记录详细,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值班医生报告,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根据急诊科观察患者流动快的特点,病床周转率高,护理人员除了书面交接班外,必须做到床头交接班,有利于接班护士对病情的了解和观察[3]。

2.3做好急诊观察患者的心理护理:在急诊科观察患者的护理中,心理护理同样重要。由于急诊科患者大多数是突发疾病或者因意外受伤,以及毒物中毒的患者,前者因病发的突然,患者及其家属均有紧张和恐惧感,容易产生悲观、失落等消极情绪,甚至个别患者丧失对治疗的信心。因此,护理人员应耐心与患者及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使患者了解所患疾病及采取相关治疗措施的必要性,树立患者抵抗疾病的信心,以配合治疗。在急诊科观察患者毒物中毒的患者为数不少如急性有机磷中毒、煤气中毒、酒精中毒、及其他药物中毒等,其中服毒自杀者占一定的比例。此类患者的情绪更为复杂,常表现出后悔、恐惧、焦虑、绝望等不同的心理状态。大部分患者服毒患者是由于一时冲动,或受到某件事刺激而一时想不开服毒自杀。在急诊室抢救时已感后悔不已,这类患者主要是对毒物并发症及后遗症的担心,通过心理护理干预后,此类患者往往能积极配合治疗。但也有部份患者心理受到严重的创伤,因家庭或社会的压力而感到绝望,这类患者在服毒自杀者中,所占比例虽小,但死亡率却极高,因为这类患者往往失去了求生的欲望,在急诊观察室往往不肯配合治疗,因此,对这类患者的心理护理难度较大,需要护理人员及多方共同努力,以争取到患者对治疗的配合。

2.4急诊观察室护理力量的合理调配:医院急诊观察室的患者流动性大,且常会出现难以预料的突发事故、交通事故、食物中毒及自然灾害等,因此,配备的护理力量不是一成不变的,我院根据急诊观察室的特点,在人员的配备和安排上均建立了应急机制,可及时、快捷的调配急诊护理力量对因各种突发事件造成的大批病员同时就诊的情况进行救治[4]。

3讨论

医院急诊科是抢救、收治急危重症的快速绿色通道,同时也是显示医院医疗技术服务质量和水平的窗口;急诊科护理人员除应掌握各种突发疾病抢救护理的专业知识与各种医疗器械的熟练运用外,还应具备足够的应变能力与综合素质。我院根据急诊观察室患者病情急、重、杂的特点,采取以下几方面的管理措施,健全和完善各项急诊急救护理制度:首先在急诊观察护理人员的安排上多是由高资质、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担任,以应对患者的各种突况,强化急诊观察的护理力量;在此基础上,其次对急诊观察室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及综合训练也很重视,这也是提高急诊观察护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措施,通过不断学习,不仅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各种应变能力,在提升医院的服务质量上也有积极的意义;第三,注重对急诊观察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相结合,加强医患沟通,使患者在救治和抢救过程中积极配合,对提高治疗效果有积极作用。第四是采用灵活、机动的管理,合理调配急诊观察室的护理力量,使得医院在遇自然灾害或各种突发事件时能及时组织力量实施救治。

参考文献:

[1]王灵格,王青苹,郑爱荣.把握急诊护理管理特点优化急诊护士素质[J].护理管理杂志,2004,4(3):40.

[2]席淑华,周立,王雅芳,等.新时期急诊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10):755-757.

急诊病人的护理篇8

临床常常碰上急诊病人,而对各种疾病的急症,作为一名临床护士如何应对这些急诊病人,这关系到抢救的成败。因此,加强护理工作十分必要。首先要认识到急诊病人是急性发病而急需诊治的病人,共同存在发病急、病情重、病种复杂、病情严重危险,而且多具有紧张、痛苦、恐惧等心理。病人和家属心理压力很大,清醒病人多具有濒危感、烦躁不安,昏迷的病人家属又极具恐慌感。他们一旦发病,极度需要医护人员的接诊。医护人员稍有怠慢,不但会耽误诊断及治疗,直接关系到疾病预后,更重要的是会引起病人家属的高度不满与极度抱怨和怒气,严重影响了护患关系及存在着巨大的纠纷隐患,甚至发生医患纠纷。下面就临床护士如何应对急诊病人进行几点探索。

1 要认识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和树立起对病人高度责任感

1.1 护理工作是医疗工作的基础,只有良好的护理才能保证医疗抢救措施的落实 尽管护理工作是很乏味很辛苦的工作,但同时又是很伟大很崇高的工作,护理人员在工作中必须端正服务态度,热爱本职工作,树立职业光荣感、自豪感,才能出色地完成护理监护的工作。

1.2 时刻以南丁格尔为榜样 要具有同情、耐心、细心、责任心的工作态度。

1.3 要全心全意为病人服务 不计较个人得失,保持高度热情最佳的心理状态,使病人一入院就对我们产生信任感、安全感;给病人一个认真负责的良好印象。

2 具有敏感及时观察病情变化的能力

2.1 敏感的反应能力是应急的内功 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当机立断和及时解决问题的能力,急诊病人病情凶险、发病急、病人病情较重,清醒病人具有濒危感,昏迷病人家属又具有恐慌感,往往来就诊时,不知所措,大声疾呼,甚至横冲直撞。

2.2 临床护士要有快速应急的能力 马上迎接病人,先准备好100ml的生理盐水建立静脉通路,以便抢救用药。同时及早接诊、早处理、及时通知医生,并且做出一切相应的护理措施,安装和连接好监护器,测生命体征、做心电图、吸氧等并建立重病监护记录及抢救记录。

2.3 第一时间接诊患者 只要急重病人抬进病房,立刻做到在第一时间接诊患者,给患者一种安全感,得到病人和家属的认可,使病人得到及时救治,大大降低了医疗纠纷的隐患和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3 具有稳定的心理素质

3.1 动作轻柔、操作准确、态度和蔼 尽量避免发出一些刺激性的响声,避免出现惊慌失措、大声交谈等不利于病人的现象。凡事替病人着想,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更好的接诊效果。

3.2 稳定的心理素质是应急能力的关键 面对突然出现的患者,临床护士要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沉着冷静、遇事不慌、理性接诊,才能保证紧急中稳定的秩序、井井有条的工作作风。

4 具有较高的职业形象

4.1 建立良好的形象 护患交往中,病人及家属总是按社会角色来期望要求护士,大家认为一个完善的能唤起病人身心舒适的反映整体护士形象,应该是整洁的服装、大方的仪表。

4.2 作为一名护士不但要有真、善、美的精神境界 而且要有行为美,规范的走、坐、站、蹲、拾物、推车等姿势,进行各种操作要做到稳、准、轻、美。

4.3 微笑服务 要求护士淡妆上岗,端庄大方,而且服务过程中使用一整套的护士文明礼貌用语,微笑服务、使急诊病人在最佳身心状态下接受治疗与护理,从而有效地促进病人康复,提高疾病的治愈率。

5 努力学习,培养成熟的思维能力

成熟的思维能力是指在接诊病人中具有较客观、概括完整和反应的能力。只有善于思维、勤于动脑,才能在接诊急诊病人中准确的把握实质,准确地接诊病人,使其得到妥善的处理。

推荐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