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期刊服务咨询,发表咨询:400-808-1701 订阅咨询:400-808-172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8篇

时间:2023-09-26 15:10:26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篇1

关键词:人文精神; 功利主义

Abstract: the curr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ffect is not strong as a "confused", urgent need for this kind of education, and the us education content itself deep reflections and discussed. In the reflection and discussion, we found that the humanistic spirit of the lack of education and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utilitarianism, which was then thought education the root causes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for the solution of these problems, must resort to the humanistic spirit education, make the humanistic spirit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to combine together, make rational valu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phase penetration.

Keywords: humanistic spirit; utilitarianism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当前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多令人困惑的地方,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没多大兴趣,还有几度反感,甚至有逆反心理,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其实根植于我国人文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本身,因此必须从内在因素入手,加强人文精神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失效的原因分析

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中轻视人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说主要是一种“国家意识形态”的教育。“思想”有独立、自由的意蕴,然而,当下中国的思想教育由于特定语境在不同程度上一度强化了其政治功能,这就不可避免地使思想自由的品格受到了限制和束缚。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人文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人文教育的缺失最主要的表现是人格的偏差,理想信念的迷茫,精神家园的荒芜。在西方强大的意识形态冲击下,在物本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下极易造危机。

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导致人文教育被忽视。历史上,《孟子》曾记载了孟子见梁惠王时谈到“利”的问题,认为“上下交征利而国危”,孔子也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儒家关于义、利人文教育的经典,对于医治物欲社会无疑是剂良方。当前社会物质、经济高度发达,在物质生活面前和经济运作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利益,而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促使人们在这个商品经济充分渗透的社会中渐渐养成了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利益价值最大限度的强化,使整个社会成极易产生物本主义倾向,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极易被忽略。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谈纯粹的政治说教并要求人们不顾自己的利益去达到“无我”的奉献精神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没有通过人格教育的路径而想让人直接达到近乎圣人的人格,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人们天生是圣人。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精神教育思路

人文精神是整个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的层面上,我认为应当重视以人格教育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肯定人的“生活世界”,高扬劳动者的主体精神,倡导劳动者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理性等,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以人为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做到“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价值理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渗透”。

(一)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人文教育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人文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我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人的精神境界,如果没有一定的精神修养和人格基础,一般人是难以达到较高精神境界的。试想,如果一个人的人格都不健全,又怎么可能生发“集体主义精神”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呢?对于一个连自我都无法保全的个体,是很难去成就别人的,这其实是很显浅的道理。所以古语有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事实上,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推己及人,故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学》中的“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等无不强调从完善自我人格做起,达到理想人格境界。

将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上明确以人为本,在教学内容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强化人文精神的培育,在教学方法上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因材施教。着力把人文精神教育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从大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出发,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发挥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极大地调动大学生接受教育影响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更加注重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客观分析,把外在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真正内化为自身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最终使其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的完美结合。

(二)价值理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渗透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谓价值就是指客体以自身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它表示的是主体和客体之间满足需要和被满足需要之间的一种效益关系。在价值体系中,大体上有以物质为主的功利价值以及以道德精神为主的道义价值。然而不管哪种意义上的价值,它对现代人来说,几乎都成了人们行动的关键动因。人们做某一件事或者学某一种东西时,几乎都有一种心理定势:就是思考做这件事或者学这种东西对自己有什么用处?这是人们关注价值的心理倾向,基于此,在教育中便要与价值理性相结合。简言之,在进行某一项教育活动时,教育者要让受教育者明白这种教育内容的价值与意义。

价值理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渗透,要求通过一定的中介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这个中介的内容对受教育者而言要有一定的“价值”。比如,我们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入“成功学”教育、“创业”教育等。总之,这个中介的内容要贴近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要让受教育者感到有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要将之“价值化”、“意义化”,亦即强调思想政治的内容对受教育者而言具有价值性与意义性。

综上所述,重视人文精神教育,使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强调“道德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肯定价值理性并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渗透,这些都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可行办法。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篇2

关键词:人文精神; 功利主义

当前中国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很多令人困惑的地方,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没多大兴趣,还有几度反感,甚至有逆反心理,这种现象的内在原因其实根植于我国人文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本身,因此必须从内在因素入手,加强人文精神教育。

一、思想政治教育失效的原因分析

国家意识形态教育中轻视人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在某种程度上说主要是一种“国家意识形态”的教育。“思想”有独立、自由的意蕴,然而,当下中国的思想教育由于特定语境在不同程度上一度强化了其政治功能,这就不可避免地使思想自由的品格受到了限制和束缚。因而,在这种情况下,加强人文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需要。

人文教育的缺失最主要的表现是人格的偏差,理想信念的迷茫,精神家园的荒芜。在西方强大的意识形态冲击下,在物本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下极易造成人文危机。

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导致人文教育被忽视。历史上,《孟子》曾记载了孟子见梁惠王时谈到“利”的问题,认为“上下交征利而国危”,孔子也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儒家关于义、利人文教育的经典,对于医治物欲社会无疑是剂良方。当前社会物质、经济高度发达,在物质生活面前和经济运作中,人们更多的是关注利益,而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原则促使人们在这个商品经济充分渗透的社会中渐渐养成了功利主义价值取向。利益价值最大限度的强化,使整个社会成极易产生物本主义倾向,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极易被忽略。

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谈纯粹的政治说教并要求人们不顾自己的利益去达到“无我”的奉献精神是不切合实际的。因为没有通过人格教育的路径而想让人直接达到近乎圣人的人格,这几乎是不可能的,除非人们天生是圣人。

二、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精神教育思路

人文精神是整个文化所体现的最根本的精神,或者说是整个人类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人文精神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追求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人文精神教育的层面上,我认为应当重视以人格教育为核心,充分尊重人的个性发展,肯定人的“生活世界”,高扬劳动者的主体精神,倡导劳动者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理性等,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以人为本”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做到“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价值理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渗透”。

(一)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

人文教育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人文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我认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强调人的精神境界,如果没有一定的精神修养和人格基础,一般人是难以达到较高精神境界的。试想,如果一个人的人格都不健全,又怎么可能生发“集体主义精神”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呢?对于一个连自我都无法保全的个体,是很难去成就别人的,这其实是很显浅的道理。所以古语有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事实上,只有自己做到了,才能推己及人,故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大学》中的“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等无不强调从完善自我人格做起,达到理想人格境界。

将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要求教师在教育理念上明确以人为本,在教学内容上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强化人文精神的培育,在教学方法上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强调因材施教。着力把人文精神教育融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从大学生自我成长的需要出发,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性,才能更好地发挥老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极大地调动大学生接受教育影响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使学生更加注重发挥自主学习的精神。学生通过积极思考和客观分析,把外在的思想政治素质要求真正内化为自身崇高的思想道德境界,最终使其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从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精神教育的完美结合。

(二)价值理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渗透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所谓价值就是指客体以自身的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它表示的是主体和客体之间满足需要和被满足需要之间的一种效益关系。在价值体系中,大体上有以物质为主的功利价值以及以道德精神为主的道义价值。然而不管哪种意义上的价值,它对现代人来说,几乎都成了人们行动的关键动因。人们做某一件事或者学某一种东西时,几乎都有一种心理定势:就是思考做这件事或者学这种东西对自己有什么用处?这是人们关注价值的心理倾向,基于此,在教育中便要与价值理性相结合。简言之,在进行某一项教育活动时,教育者要让受教育者明白这种教育内容的价值与意义。

价值理性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渗透,要求通过一定的中介达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这个中介的内容对受教育者而言要有一定的“价值”。比如,我们可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渗入“成功学”教育、“创业”教育等。总之,这个中介的内容要贴近受教育者的生活实际,要让受教育者感到有用。同时,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也要将之“价值化”、“意义化”,亦即强调思想政治的内容对受教育者而言具有价值性与意义性。

综上所述,重视人文精神教育,使人文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强调“道德实践”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肯定价值理性并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渗透,这些都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可行办法。

参考文献:

[1]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篇3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所有教育的核心,如何使素质教育融入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教育中含有学生的素质培养,需要重新构建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体系。二者紧密结合,共同发挥教育的育人和导向功能,促进高职院校培养出高素质合格的人才,是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要求。

一、理清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竞争观念、市场意识、团结合作意识越来越强。不过,也逐渐出现了文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当前,社会上出现了政治素质不强、价值取向偏差、理想信念淡化等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造成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差、力度低。也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课对学生来说没有太大的吸引力。所以,要想真正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就必须从改革思想政治教育本身的教学方法做起,进行体系上的改进,使它适应高职学生的心理需求,适应当前社会现实需要,确实帮助高职学生素质全面发展。

在这个目标下,只有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联系紧密,互相促进,才显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足以引起高职学生的重视。要达到这个目标,首要任务就是厘清思想政治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才能更加清晰和鲜明,针对性强,受教者也感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从而自觉主动接受教育。

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的具体关系是:

第一点,两者本质属性相同。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公共意识、心理发展等,都是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拓展和补充。高职学生的素质培养,其中就包含了思想品德培养和政治素质培养。

第二点,两者教育形式互相补充。素质教育的内容非常广泛,涵盖了所有教育的范围。这其中,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部分。国家规定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在当前科技发达、人才稀缺的社会环境下,科学文化素质显得非常重要,这显而易见,但思想道德素质却不够重。其实,一个人才能否成功的关键,是他的思想品质。相比承担起具体工作的“才”,能担当社会重任的德行更为重要。因此,思想政治素质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第三点,两者是人才培养的基础。高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都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不可分割,缺一不可。高职学生是我们国家公民中的重要群体,是国家建设、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高职学生不能仅仅有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素质。因此,加强对高职学生的素质教育,不仅仅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目标,也是实现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保障。

二、高职素质教育的内涵界定

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就高职院校来说,素质教育就是在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内,目的明确、计划完整的开展公民素质教育。高职素质教育的定义,展示出我们国家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社会进步、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三、影响高职素质教育的因素

高职学生素质形成过程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是外部坏境和个人努力的共同结果。因此,影响高职学生素质发展的因素有很多,高职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也漫长曲折。影响高职素质教育的因素有以下几点:

第一,高职学生素质提高受社会环境影响。高职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思想活跃、乐于接受新生事物,青春活力、可塑性强,对社会上的正面作用接受很快,但对负面影响也反应强烈。社会环境和高职学生在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是互为主体的。一方面,社会环境对高职学生产生无形的力量,使学生无形之中接受环境的熏陶和改变。另一方面,高职学生在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对环境有强大的改造作用。高职学生通过对环境的建设和塑造,创造出适合其素质发展、提高的环境平台。

第二,高职学生素质提高受教学环境、方法影响。高职院校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形式有思想政治理论课、各种讲座、论坛、集中学习、社会实践、和辅导员的日常引导等。其中素质教育的内容一部分都穿插在这些活动中进行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是目前高职素质教育的主要方式,是宣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主要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品质评价的好坏、达到效果的高低,都直接影响到高职学生的素质发展。各种讲座、论坛,也是目前高职院校使用较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其内容是否贴近现实社会、贴近学生生活,也是吸引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教育中来的一个重要因素。社会实践活动开展普遍,既有学校统一组织的,也有学生自发开展的,它是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显示,高职学生更热衷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献爱心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公益劳动、社区法律顾问、支农支教帮扶等。高职院校根据教学规划,通过校内党团青等组织机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施,对形成高职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起到重要的培养作用。学生处、校团委、党总支副书记、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班主等学生工作人员,都是一线的管理者和指导者。他们的工作方式、管理方法,直接影响高职学生的素质发展。他们的观念至关重要,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把管理变成服务,要求便成引导,和学生成为朋友,才会起到显著的效果。

第三、高职学生素质提高受校园文化影响。高职学校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校园文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不仅帮助高职学生形成良好学习风尚,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拼搏进取的人生观。

四、加强和改进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全面加强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优秀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优秀的专业技术性人才,既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有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培养人、善用人,特别是培养好一支具有时代精神、创新意识、紧跟时代的高素质教育队伍。对敬业精神强、思想素质高、业务知识精的教育工作者,要着重培养,并通过各种方式,使他们尽快脱颖而出,选拔、充实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队伍中来。

(二)扩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塑造新的文化氛围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的教育,是做人思想的工作。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有自己独立的判断、认识和评价。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最难的地方。想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营造一个具有优良学风的环境。在校园中努力营造一种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氛围,从而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高职院校要广泛采用大学生喜欢的形式,比如校园论坛、学校贴吧、QQ群、微信等新的信息传输方式,做有针对性的、说服力强的宣传和沟通,把思想政治教育灌输和渗透到高职学生头脑中去,培养其综合能力。能在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学会鉴别是非、学会选择、学会慎独。

在高职校园里,构筑政治方向清、校风学风强、文化素养高等校园文化,无形之中对学生形成潜移默化作用。对学生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判断等多方面起到铸就和培养作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随着社会的发展,当前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新挑战。教育者必须从现实出发,实事求是的考虑当前学生的特点、需求,以严肃认真的态度,重新构建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高职。开辟新的途径、摸索新的办法、总结新经验,有针对性的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0(7).

[2] 邱伟光,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篇4

论文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人才保障;课堂教育;课外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的攻坚阶段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期,发展的过程中难免会带来许多社会问题与矛盾,这些社会突出问题的解决都迫切需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建设。

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改革的深入进行,社会上许多矛盾和弊病也在高校中显现出来。我国高校近几年发展迅速,教育改革、管理体制调整和扩招等工作也暴露出许多新问题。由于以上情况使得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建设显得十分必要。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其主题鲜明,体系完整,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从历史、现实和时展的高度,深刻分析了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形式,全面阐述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提出了新时期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措施和要求,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部署和纲领性文件。

高校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因此认真学习和贯彻《意见》的重要思想就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奋斗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线的高校教师,结合自己所授课程的实际,不断思考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和手段。

一、要分清形势、用战略性眼光看待其重要性

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是国家兴盛、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根本原因。当前正在接受教育的新时期大学生,是我国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生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知识涵养如何、科技创新能力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正如邓小平同志所强调的:“对于高校来讲,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的大学生就是政治。”

因此,培养大学生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具有为祖国求学的拼搏奉献精神,是高等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也是高校工作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自1985年以来,共下发了6个中央文件进行对思想政治建设进行指导。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青年一代的关怀和厚望,体现了中央对广大大学生和思想教育工作者寄予的殷切希望。贯彻、落实这些文件,对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向上的思想政治状况的形成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对大学生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的建设陛影响。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奋斗目标,这一宏观战略部署,是我国未来20年发展和建设的主线,事关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所规划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胜利实现和民族的伟大历史复兴。为了完成这一奋斗目标,就需要高等院校加快培养和造就数以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这种人才讲求知识,讲求技能,更讲求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

然而,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建设还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其主要包括: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对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文化全球交流、冲击及文化多元化趋势对大学生文化观念和道德观念的影响;国际政治形式和国际局势的Et益复杂对大学生国家和民族意识的影响等等。从国内的环境来看,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德育工作产生了全局性的重要影响;高等教育事业自身的改革与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扩招、就业、收费等方面的改革,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与学习,影响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市场经济强调追求物质利益的最大化,在某种意义上极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再加上现实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增加了人们感情上的隔膜和思想上的波动性。高科技通讯设备及国际互联网络的发展,使国内外一些错误思潮和不良文化扩大了传播范围。西方势力宣扬资产阶级的人生观、世界观,腐蚀人们的思想,这些增加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复杂性。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思想文化多样化和价值观念多样化的挑战。

为优质的完成选育高道德水准人才的使命,就要求广大高校的各级领导特别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第一线的广大干部、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职责,认识到新时期青年学生事项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坚决防止只抓教学、科研而忽视思想建设的倾向,把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确保学校稳定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各学校要确立党委领导下的党政团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体制,在领导班子中明确了相应的分管领导,进一步完善了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机构设置。坚持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下,去研究、探索和创新教育的方式与方法,坚持尊重、理解、关心的原则,有针对性的去解决不同人的不同思想问题,重视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形成高校、社会和家庭各负其责,有机配合,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建立成为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

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1.加大思想政治队伍建设,保证经费的投入。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必须要有一支专职和兼职结合的队伍,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学风、校风、教风建设结合起来,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机制。同时要有一定的经费投入作保证,不能因经济状况或其它原因减少其投入。加大对特困生的援助,减少其生活和学习压力,建立心理咨询诊所保证同学的心理健康。思想政治建设所需的经费,应列入预算保证落实,并随着学校的发展相应增加。建立成为全员化、全方位、全过程的思想工作格局。

2.抓好政治辅导员的岗位技能培训。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科学,并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什么人都可以做好的。要注重政工人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的提高,知识结构、学历层次的优化,这些都一定程度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因此尽快提高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已成为加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学校要像培养教学科研骨干一样,把培养思想政治工作骨干纳入学校年度整体师资培训计划之中。

3.擅长总结创新,提高思想教育的科学性。随着国家对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推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问题也会不断的发生变化。因此要加强制度建设,开展经常性的分析、研究和总结工作,定期召开思想政治工作方面的专题会议和研讨会,定期对政工人员进行培训等等。对于学校一段时间内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学校要组织专职政工干部和两课教师形成课题来研究,开展要有针对性的工作,找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真正使思想政治工作落到实处,让它与学校的各项工作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4.坚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近些年由于高校扩招带来的就业压力和社会环境的影响,使得部分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出现了严重的下滑并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各高校应该增加开访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设立心理咨询诊室,对学生心理进行正确的疏导和监控。

5.充分发挥各种传媒的引导作用。要通过广播、电视、校网络、报纸、各种黑板报和墙报、宣传栏等媒介进行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同学恪守道德要求,树立新风尚。特别要注意在学生中增加电视的配置比例,使更多的学生能看到《新闻联播》等电视节目,使学生能及时了解到党和国家的各种方针政策,国内外各种时事,激发同学的爱国热情和奉献意识。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篇5

【关键词】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我国经济全球一体化的逐步推进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这样的环境中也产生了相应的改变,这样的改变显著地影响到了当前我国的高校学生,其在思想政治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变化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所以说,探讨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切实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果,对于我国高校更好地面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提升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重要问题。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与显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所不同,其最大的特点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学生不知不觉的过程中来进行,起到潜移默化的效果。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在成分上良好地与显性教育形成互补,这样能够有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

一、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

从定义上的来说,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是相对于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来的,它也是一种思想政治有关的教学工作。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显性的教育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均为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教学工作,它们都能够达到校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有针对性地隐藏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并在这样的过程潜移默化地融入在高校校园的各项活动和创建工作中去,还能够参与到规章制度的制定中去。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这样的过程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相结合,采取一种无意识的形式,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教育特征。然而,从另一种角度来说,高校中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也不能够随意开展,在开展前仍然需要高校教师进行针对性的设计与准备,这样才能够更加高效地执行规划工作。

二、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相对于高校显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说,隐性的教育方式具有着截然不同的表现,隐性教育的开展时间主要集中在学生课外的活动时间,或者在课外的学习活动中进行教育。其隐性教育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隐蔽性。隐性教育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是非常隐蔽的,对于学生来说几乎感受不到它的存在,而是在一些其它的特定活动或者时间中得以融合和参与。也就是说,我国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个过程都是不可见的,教育工作者需要将教学过程在一定的客观环境中进行开展,或者在其它类型的活动和人文环境中以隐性的方式加以进行。

(二)自主性。我国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视学生对自我的主动学习情况,这是由于其性质与显性的教育完全不一样,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不需要在学生日常学习和活动的教室内进行,老师也不一定是日常科目的教师,甚至教材也没有固定的书本形式,它的教育过程完全是隐藏在学生日常所见的其它类型事物中,所以说,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一般来说都在学生日常所见的学习和活动中来潜移默化地进行,这样的教育和学习过程自然就需要学生自己来进行观察和揣摩,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思政素质的提升。

(三)渗透性。一方面,对于隐性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往往隐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甚至只是其中非常小的一个方面,所以学生往往会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学习到了高校计划开展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明显,并且在短时间内也并不会出现质的改变,因此它的开展工作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才能够看出效果。

三、加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当前我国高校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开展,为了能够强化教育的成果和质量,很多高校的教学工作者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果,总结来看,主要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一)加强认识。当前我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并不高,这与高校教师学习新的教育内容与方法存在问题有关,同时也与高校本身的领导管理者不够重视隐性教育有关。所以说当前我国的高校必须要从认识上加强隐性教育的重要性,扩大宣传力度,让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全面了解隐性教育的概念、特点和目的等等内容。同时也要强化对教师的培养,让教师可以在最短时间内从思想上接收隐性的教育方式,并在行动上开展这样的隐性教育。

(二)拓展途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必须要有相应的依托物作为支撑,但是从当前来说,高校的隐性教育主要借助的仍然只是活动和特有的环境,从实践中进行观察可以看到,高校在隐性教育方面能够开展的途径十分有限,所以在教育质量上也仍然不够。所以说高校必须要寻求新的路径来开展隐性教育,例如充分利用学生日常接触的网络环境,通过微博、微信、短消息甚至是一些校园文艺活动来进行渗透。

(三)显隐结合。虽然说当前高校已经开始逐渐重视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且也发挥了显著地作用,但是也不能够忽略了显性教育所存在的巨大价值和地位,这是由于在实际的教育开展过程中,高校仍然坚持以显性教育作为主阵地,隐性教育的地位仍然只是辅的作用,并且高校自身的情况也有所差异,对本校应当坚持显性教育还是隐性教育仍然要商量之后再进行决策,或者在两者之间进行协调,这样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够真正提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 李锦红,宋刚,王青亚等.试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三种形态[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2): 121-123.

[2] 丁蓓蕾.论高校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发[J].河南社会科学,2009,17(1):196-198.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篇6

关键词:部队;思想政治;重要性;创新性;政工干部

中图分类号:D412.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1-0-01

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指的是各级党委与政府机关,为了促使相关工作能够开展的更加顺利,所做的计划、控制、决策以及组织等相关工作,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我军的必备工作以及优良传统,是推动部队完成各项任务、进行全面建设的重要活力源泉。从目前的发展形势分析来看,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存在着亟待解决与完善的问题和矛盾,只有对其进行有效管理与改革,才能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地为部队的发展而服务,保证部队各项工作在更具实效性的轨道中开展。以下内容将对此作出比较具体性的分析。

一、进一步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从总体上分析来看,各级领导机关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是比较清晰正确的,但在执行方面仍然存在着畏难情绪、自满情绪等,不利于该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我们要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强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首先,要强化“中心环节”的意识,做好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优势,相关领导干部一定要强化阵地意识,借助于专题会议、班务会、部队宣传栏等多种方式,让部队全体人员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在我党各项工作的开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次,要坚持依法开展相关教育工作。要在遵循国家法律法规、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各级部队机关认真履行有关制度规定,做到党委依法管教、机关依法指导以及部队的依法落实,促使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尽可能的少出现诸如多头部署、随意性大等不良现象;再者,要将管思想、抓教育的职责履行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说起来简单,但践行起来还是比较困难的,有的单位在训练、奖励、党委研究干部等方面的经费开支比较大,用在教育研究方面却很少,这显然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各级党委机关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首要位置,要给予充分的经济支持和物质保障,做到亲力亲为、尽职尽责,如此一来不仅可以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增强了整个部队的凝聚力,而且为部队官兵起到了很好的榜样作用。

二、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性

在时代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创新的重要力量与影响力不言而喻,只有不断地增强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创新性,才能促使该项工作更具吸引力、更具时代气息。具体来说,其一,要充分发挥先进军事文化教育的功能,要根据部队的特点,坚持“兵写兵、兵唱兵、兵演兵”的原则,通过组织他们阅读红色经典著作、写励志格言、看经典红色影视等方式,让官兵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能够时时刻刻的受到先进军事文化的影响,潜移默化的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其二,要充分发挥网络媒体的作用。时代的发展,促使多媒体信息技术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运用逐渐成为炙手可热的事实,部队的相关工作更是要借助这股强大的力量,要建立以政工网为重点的军队网络教育平台,将最新的军队时事动态、优秀事迹、优秀学员表彰等内容及时曝晒于部队的内网中,让部队人员能够随时了解相关动态,受到思想上的启迪。同时,还可以根据部队的实际发展情况,通过开展网上思想调查、咨询服务、讨论交流、备课授课以及建言献策等活动,在合理的安排官兵上网时间以及统筹网络资源的前提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时代感和影响力,在全员参与的情况下也能够拉近干部与士兵之间的距离,强化了部队的向心力,便于部队其他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政工干部队伍

政工干部是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者与组织者,其能力和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整个工作的效率与进程,在新任务与新形势面前,要努力建设高素质的政工干部队伍,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更多的活力。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一是要强化政工干部人员献身军队政治事业的崇高志向,通过爱岗敬业精神教育、党管干部制度完善以及理论学习等方式,引导广大政工人员意识到自身的使命与职责,将政治工作当做一件伟大的事业去进行;二是要在着眼于适应部队思想政治建设需要的前提下,提高部队培训的层次,要逐渐的拓宽培训渠道,真正的形成在职培训、机关代训、院校培训、岗前培训等的合理运行机制,同时要改善知识结构,尽可能地通过培训让政工干部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逐步拓宽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促使他们能够自如的应对部队工作所带来的新挑战;三是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做到严格奖惩,将政工干部的工作业绩与切实利益相挂钩,在奖优惩劣的情况下不仅可以提高政工干部人员的工作主动积极性和热情,而且从根本上开发尽职尽责、爱岗敬业的强大动力,让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乃至其他工作的开展都有着强而有力的干部人力资源作为保障。

四、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在部队的全面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凝聚、激励和导向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我们要不断地总结实践经验和探索精华,发掘更多的利于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良好途径和方式,在更大的平台上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在部队的各项工作中熠熠生辉,推动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朝着又好又快的方向迈进。

参考文献: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篇7

一、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第一、智力正常。衡量关键在于其是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了自我效能。第二,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心境良好。既能克制又能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情绪的表达既符合社会的要求又符合自身的需要,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有恰如其分的情绪表达;情绪反应与环境相适应。反应的强度与引起这种情境相符合。第三,意志健全。强调当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通过控制,实现勇于面对困难并敢于挑战。第四,人格健全。能正确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自身与外界的关系。对周围的人与事均有独立自主的见解,不盲从,热爱并专注于自己的学习,有强烈的责任心,并能在负责的工作中体验生活的充实和自己存在的价值。第五,人际关系和谐。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乐意与人交往,与人为善,对他人充满理解。第六,社会适应正常。既能进行客观观察以取得正确认识,以有效的办法应付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又能根据环境的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变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改造自我适应环境,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自己的需要,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学生面对的心理问题

首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问题,包括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动机不强,由此产生的后果是并不去钻研学习方法最终导致学习成绩低下进而产生焦虑情绪;其次,学生在情感方面也存在心理问题。具体体现在,情绪控制能力不强,容易冲动,经常出现压抑等情绪低落和情绪异常现象,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抵抗能力较弱;再次,学生在人格构建中也存在问题。部分学生的人格并不健全,没有荣辱感和羞耻心,对什么社会事件表现冷漠,而对自身的不良性格却没有清晰的认识;最后,学生在自我认知上也有问题。有些学生过于自信出现自大的不良自我认知,认为别人都不如自己,而面对问题时有速手无策。

三、加强心理教育的方法

1.明确三个目标

直接目标:减少非正常事件的发生。次级目标:调整学生心态,学会自我调适,防止发生非正常事件。终极目标:对大学生进行正面的、积极的情智教育,培养大学生具有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具有应对压力承受挫折的能力,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

2.要做到四个结合

分别处理好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路与扩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相结合、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相结合、展现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个性与培养辅导员工作技能相结合、亲密辅导员与学生的关系与构建和谐育人环境相结合。

3.树立一个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的宗旨是:服务与指导。为学校人才培养服务、为学生心理健康服务;指导与扶持院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推动学校全员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工作思路: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化。

4.创建一个系统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起一个全员性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对大学生全方位地开展心理素质教育,在学校创建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系统,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建设三个阵地:咨询(个体咨询、团体咨询、大型咨询)—课堂(课程与讲座)—研究。依靠三支队伍:心理咨询教师、辅导员和学校医师。建立三级保健网络:学生(心理协会会员、心理保健员)、系心理联络员、校级心理中心。

5.形成一个特色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篇8

: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想信念,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使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牢牢把握这一要求的深刻内涵并加以认真实践,是一项极为紧迫的重要任务。

第一,理想信念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一个人世界观和政治立场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是确立人生价值取向的最高准则。理想和信念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理想以信念为支撑,理想的追求和实现体现并折射着信念;信念决定着理想的内容和方向,有什么样的信念就有什么样的理想。理想信念一旦形成,就成为支配人们行动的持久精神动力。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自身历史使命的自觉意识的集中体现,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一种理想信念能够达到如此崇高的境界。大学生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是我们的事业兴旺发达的希望。他们的理想信念、思想政治状况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事业的成败、社会主义建设的兴旺和民族未来的前途。高等学校担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光荣任务。高素质创新人才,既要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思想道德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对其他素质的提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校培养出来的大学生是不是合格,首要的标准是思想政治素质是不是合格。理想信念是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内容。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帮助他们确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对他们的一生走什么样的路、做什么样的人至关重要。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同时,应当看到,随着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复杂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这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才意识、创业意识,但也会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思想领域的复杂矛盾和斗争会更多更直接地反映到高校中来,影响大学生思想观点、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一些消极落后的政治观点、价值观念和各种错误思潮以及腐朽思想文化,通过多种渠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冲击、渗透和影响,使少数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不能很好地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观察、分析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缺乏为国家、民族发展作贡献的远大目标和应有的社会责任。还有一些大学生心理素质欠佳,遇上学习不顺、爱情失意和人际交往紧张,便产生沮丧、自卑、孤独、焦虑等消极现象,甚至作出极端行为,缺乏应有的自我心理疏导和调适能力。因此,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使命感,切实加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和造就社会需要的政治合格、思想敏锐、知识渊博、专业过硬、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样才能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

第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传统优势的生动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共产主义作为自己最终的奋斗目标,作为自己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常用共产主义理想教育来鼓舞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他指出,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终完成。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升华,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理性和在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实践正确性的共识。与认同。正是这样的理想信念,成为取得中国革命和建设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根本保证。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靠着这种理想信念,中国共产党人经受了种种严峻考验。“现在我们搞经济改革,仍然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年轻一代尤其要懂得这一点。“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

第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求真务实,扎实工作,探索新途径,抓出新成效,教育引导大学生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加强科学理论教育。没有理论上的成熟,就不会有政治上的坚定,只有真正具备了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才能够牢牢把握当今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和共产主义理想。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信仰,有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发展过程。只有到了理性阶段,才会对社会主义作出首先是一种“科学”而不仅仅是人们信奉的“主义”的判断。如果只知道它是“主义”,而没有认识到它是“科学”,那么这种信仰是不成熟的,是缺乏根基的。社会主义从诞生到现在,经历了一百五十多个春秋,其中怀疑、非议、否定的态度不断。如果不努力学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实质,把对社会主义的信仰由感性升华到理性,就不可能经受住各种风浪的考验。应加大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的力度,开展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教育,开展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引导大学生认清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认清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社会责任,把理想信念建立在科学基础之李,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勤奋学习,努力成才。

推荐期刊